CN101430001A - 适用于车辆的无段变速系统的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适用于车辆的无段变速系统的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430001A CN101430001A CNA2007101657468A CN200710165746A CN101430001A CN 101430001 A CN101430001 A CN 101430001A CN A2007101657468 A CNA2007101657468 A CN A2007101657468A CN 200710165746 A CN200710165746 A CN 200710165746A CN 101430001 A CN101430001 A CN 10143000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air inlet
- vehicle
- cooling device
- continuously variab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车辆的无段变速系统的冷却装置包括一传动箱、一传动组、一出气管、一入气管、及一导气件;该传动箱包括一入气端部、及一出气端部;该出气管的一端与该传动箱的出气端部相连接;该入气管包括一第一入气端、一远离该第一入气端的第二入气端、及一邻近该第二入气端且概呈倒U型的入气弯曲部;该导气件概呈一中空壳体,且包括一与该入气管的第二入气端相连接的连接部,及一可导入冷空气的入气缺口;藉由该入气管的入气弯曲部是概呈倒U型及该导气件的设计,使冷空气中夹带的灰尘及水分较不易进入该冷却装置而影响其运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却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车辆的无段变速系统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车辆作动时,是先导入外界的新鲜空气并且与燃油混合为油气,再把油气输入该车辆的引擎内燃爆产生动力,而推动活塞作高速往复运动,再以与活塞连动的曲轴来带动无段变速系统,该无段变速系统是以皮带传动来驱动车轮转动,不过引擎运转与皮带传动皆会产生较高的温度,必须利用一冷却装置导入外部冷空气以进行降温。
参阅图1和2,已知冷却装置包括一变速箱101、一与该变速箱101连接的入气管102、一与该变速箱101连接的出气管103、一设于该变速箱101内且用皮带传动的变速组104、及一与该变速箱101相邻设置的引擎109,该冷却装置可藉由该入气管102的入气口105导入外部空气,用以对该变速箱101内的变速组104进行降温冷却,再将其热交换后的热空气经由该出气管103的出气口106排出,以避免该变速组104因高温过热而产生损坏。
由于该入气管102的入气口105较接近该变速箱101与该引擎109,使该入气口105所导入的外部空气的温度较高,相对影响该冷却装置的冷却效果,一般而言,该冷却装置是装设在车辆底盘107,当车辆在行进时较容易有灰尘、水分或异物等,随着空气导入该入气管102而进入该变速箱101内,造成该变速组104不同程度的损坏,另外,如图2所示的出气管103的出气口106较接近该车辆的排气管108,由于该出气管103所排出的气体温度较高,与该排气管108排放的热气会相互影响而产生加热效果,使周遭空气不易冷却,因而影响该冷却装置的热气排放功能,降低其散热效果。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升其防尘性与防水性、且适用于车辆的无段变速系统的冷却装置。
于是,本发明适用于车辆的无段变速系统的冷却装置,该车辆包括一车架、及多个间隔设置于该车架上的乘座椅,该无段变速系统的冷却装置设置在该车架上且位于所述乘座椅之间。该无段变速系统的冷却装置包括一传动箱、一设置在该传动箱内的传动组、一出气管、一入气管、及一导气件。
该传动箱包括一入气端部、及一出气端部。该出气管的一端与该传动箱的出气端部相连接;该入气管包括一与该传动箱的入气端部相连接的第一入气端、一远离该第一入气端的第二入气端、及一邻近该第二入气端且概呈倒U型的入气弯曲部;该导气件概呈一中空壳体,且包括一与该入气管的第二入气端相连接的连接部,及一可导入空气的入气缺口。
本发明的功效在于,藉由该入气管的入气弯曲部是概呈倒U型以及该中空状的导气件是可防水与防尘的设计,使该入气管在导入空气时,受到该入气弯曲部路径弯折及地心引力的影响,使空气中夹带的灰尘、水分或异物较不易直接进入该传动箱而影响该传动组的运作。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立体图,显示已知冷却装置的结构;
图2是一立体图,显示已知冷却装置的出气管的结构;
图3是一俯视图,显示本发明适用于车辆的无段变速系统的冷却装置的优选实施例;
图4是一局部立体图,显示该优选实施例的导气件的结构;
图5是一立体图,显示该优选实施例的出气管的结构;及
图6是一立体图,显示该优选实施例的入气管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
参阅图3和4,本发明适用于车辆的无段变速系统的冷却装置的优选实施例,该车辆10包括一车架11、一设置于该车架11上的驾驶座12、一设置于该车架11上且与该驾驶座12相间隔的乘客座13、一设置在该驾驶座12后方的隔板14,及一设置在该车架11上且位于该驾驶座12与该乘客座13之间的引擎15,其中,该无段变速系统的冷却装置是与该引擎15相邻地设置;该无段变速系统的冷却装置包括一传动箱2、一设置在该传动箱2内的传动组3、一出气管4、一入气管5,及一设置在该车辆10的驾驶座12与该隔板14之间的导气件6。
参阅图3、5和6,该传动箱2包括一设置在面对该车辆10的车后方f2的入气端部21,及一设置在面对该车辆10的车前方f1的出气端部22;该出气管4的一端与该传动箱2的出气端部22相连接,且该出气管4包括一远离该出气端部22且缺口朝下的出气口41,及一邻近该出气口41且概呈倒U型的出气弯曲部42。
参阅图6,该入气管5包括一与该传动箱2的入气端部21相连接的第一入气端51、一远离该第一入气端51的第二入气端52,及一邻近该第二入气端52且概呈倒U型的入气弯曲部53;该导气件6概呈一中空壳体,且包括一与该入气管5的第二入气端52相连接的连接部61、一可导入外界空气的入气缺口62,及一可固定在如图4所示的隔板14上的固定部63,其中,该入气缺口62开设在该导气件6的侧面,在本实施例中,该固定部63具有三个螺孔,可与该隔板14锁合固定,该固定部63与该隔板14的固定方式亦可利用其它连接手段,其方式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的说明。
由于该导气件6为中空壳体,当外部空气自该导气件6的入气缺口62流入时,该导气件6可阻挡空气中的灰尘、水分或异物,即使该导气件6无法完全防止空气中的灰尘、水分或异物,其少部分的灰尘、水分或异物亦会积留在该导气件6底部而无法进入该入气管5,而且,该入气缺口62是朝远离该引擎15及该传动箱2的方向开设,使该导气件6所导入的外部空气温度较低且较不易受到该引擎15及该传动箱2之高温的影响,可使该冷却装置有较佳的冷却效果。
另外,该入气管5的入气弯曲部53是概呈倒U型的设计,其弯折的路径及地心引力的影响,较不容易使空气中的灰尘、水分或异物直接进入该传动箱2内而影响该传动组3的运作,而且该出气管4的出气弯曲部42亦概呈倒U型的设计,可避免如同习知出气管的出口过于接近该排气管,使该出气管与该排气管所排出的热气相互影响而产生加热效果,使周遭空气不易冷却,因而影响该冷却装置的热气排放功能,降低其散热效果。
归纳上述,本发明用于车辆的无段变速系统的冷却装置,利用该入气管5的入气弯曲部53是概呈倒U型及该导气件6防水、防尘及改变入气缺口62方向的设计,使该入气管5导入外界空气时,不仅使空气中夹带的灰尘、水分或异物较不易进入该冷却装置而影响其运作,更可使该冷却装置有较佳的冷却效果,故确实能达到本发明之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及发明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等效变化与修饰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车辆 21··入气端部
11·车架 22··出气端部
12·驾驶座 3··传动组
13·乘客座 4··出气管
14·隔板 41··出气口
15·引擎 42··出气弯曲部
2··传动箱 5··入气管
51·第一入气端 62··入气缺口
52·第二入气端 63··固定部
53·入气弯曲部 f1··车前方
6··导气件 f2··车后方
61·连接部
Claims (8)
1.一种适用于车辆的无段变速系统的冷却装置,该车辆包括一车架,及多个间隔设置于该车架上的乘座椅,该无段变速系统的冷却装置设置在该车架上且位于所述乘座椅之间,该无段变速系统的冷却装置包括:
一传动箱,包括一入气端部、及一出气端部;
一传动组,设置在该传动箱内;
一出气管,其一端与该传动箱的出气端部相连接;
一入气管,包括一与该传动箱的入气端部相连接的第一入气端、一远离该第一入气端的第二入气端、及一邻近该第二入气端且概呈倒U型的入气弯曲部;以及
一导气件,概呈一中空壳体,该导气件包括一与该入气管的第二入气端相连接的连接部,及一可导入空气的入气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车辆的无段变速系统的冷却装置,其中,该导气件的侧面开设有一入气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适用于车辆的无段变速系统的冷却装置,其中,该导气件设置在该车辆任一乘座椅后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适用于车辆的无段变速系统的冷却装置,其中,该车辆更包括一设置在任一乘座椅后方的隔板,该导气件还包括一可与该隔板固定的固定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适用于车辆的无段变速系统的冷却装置,其中,该传动箱的入气端部是设置在面对该车辆的车后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适用于车辆的无段变速系统的冷却装置,其中,该出气管还包括一远离该出气端部且缺口朝下的出气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适用于车辆的无段变速系统的冷却装置,其中,该出气管还包括一邻近该出气口且概呈倒U型的出气弯曲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车辆的无段变速系统的冷却装置,其中,该传动箱的出气端部是设置在面对该车辆的车前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7101657468A CN101430001B (zh) | 2007-11-06 | 2007-11-06 | 适用于车辆的无段变速系统的冷却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7101657468A CN101430001B (zh) | 2007-11-06 | 2007-11-06 | 适用于车辆的无段变速系统的冷却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30001A true CN101430001A (zh) | 2009-05-13 |
CN101430001B CN101430001B (zh) | 2013-12-04 |
Family
ID=40645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10165746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30001B (zh) | 2007-11-06 | 2007-11-06 | 适用于车辆的无段变速系统的冷却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430001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55779A (zh) * | 2010-12-15 | 2012-07-11 |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发动机的散热构造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30066696A1 (en) * | 2001-09-14 | 2003-04-10 | Eiichi Nakamura | Cooling system for a transmission mechanism |
CN2602812Y (zh) * | 2003-03-13 | 2004-02-11 | 东北大学 | 旋风-湿式纤维栅复合式除尘器 |
US20040195034A1 (en) * | 2003-04-02 | 2004-10-07 | Eiji Kato | Transmission for off-road vehicle |
CN2664941Y (zh) * | 2003-11-17 | 2004-12-22 |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全地形车无级变速系统冷却装置 |
CN2825758Y (zh) * | 2005-08-14 | 2006-10-11 | 郑秀华 | 机械式真空补偿器 |
-
2007
- 2007-11-06 CN CN2007101657468A patent/CN10143000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30066696A1 (en) * | 2001-09-14 | 2003-04-10 | Eiichi Nakamura | Cooling system for a transmission mechanism |
CN2602812Y (zh) * | 2003-03-13 | 2004-02-11 | 东北大学 | 旋风-湿式纤维栅复合式除尘器 |
US20040195034A1 (en) * | 2003-04-02 | 2004-10-07 | Eiji Kato | Transmission for off-road vehicle |
CN2664941Y (zh) * | 2003-11-17 | 2004-12-22 |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全地形车无级变速系统冷却装置 |
CN2825758Y (zh) * | 2005-08-14 | 2006-10-11 | 郑秀华 | 机械式真空补偿器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55779A (zh) * | 2010-12-15 | 2012-07-11 |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发动机的散热构造 |
CN102555779B (zh) * | 2010-12-15 | 2015-11-25 |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发动机的散热构造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30001B (zh) | 2013-12-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038081B (zh) | 车辆用冷却结构 | |
CN108569133B (zh) | 车辆的管道构造 | |
CN103608577B (zh) | 用于内燃发动机的进气壳体和进气模块 | |
JP2004299422A (ja) | 雪上車 | |
US20100096208A1 (en) | Radiator coil mounted on a motorcycle | |
JP2009138635A (ja) | 内燃機関の吸気冷却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自動車 | |
CN102598396B (zh) | 用于电气设备的冷却系统 | |
US9677517B2 (en) | Dual path cool air inlet system | |
US20030121638A1 (en) | Vehicle with heat exchanger unit arranged near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 |
US11602985B2 (en) | Continuous cooling assembly | |
CN101430001B (zh) | 适用于车辆的无段变速系统的冷却装置 | |
US9587551B2 (en) | Coolant passage structur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KR102067674B1 (ko) | 차량용 루프형 공조장치 | |
JPWO2017030079A1 (ja) | 冷却装置 | |
WO2009049854A2 (en) | Cooling arrangement for a utility vehicle | |
JP2008267325A (ja) | 車両用インタークーラの配管構造 | |
KR20120067020A (ko) | 차량용 엔진 냉각 시스템 | |
CN105658926A (zh) | 混合动力车辆的冷却装置 | |
TWI331643B (zh) | ||
JP2015128923A (ja) | 車両用冷却装置 | |
US20170106740A1 (en) | Heat exchanger for vehicle and heat exchanging system having the same | |
KR101628451B1 (ko) | 자동차의 인터쿨러 인캡슐레이션 장치 | |
Janarthanam et al. | Factors Influencing Liquid over Air Cooling of High Voltage Battery Packs in an Electrified Vehicle | |
WO2020054588A1 (ja) | ラジエータ構造 | |
JP2018075925A (ja) | 車両の冷却器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04 Termination date: 20171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