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10873B - 概括数字地图中的特征 - Google Patents
概括数字地图中的特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410873B CN101410873B CN2006800349088A CN200680034908A CN101410873B CN 101410873 B CN101410873 B CN 101410873B CN 2006800349088 A CN2006800349088 A CN 2006800349088A CN 200680034908 A CN200680034908 A CN 200680034908A CN 101410873 B CN101410873 B CN 10141087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ode
- broken lines
- string
- many broken
- ang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1/00—2D [Two Dimensional] image generation
- G06T11/20—Drawing from basic elements, e.g. lines or circles
- G06T11/203—Drawing of straight lines or curv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06T17/05—Geographic model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9/00—Image coding
- G06T9/20—Contour coding, e.g. using detection of ed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 Image Analysis (AREA)
- Instructional Device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Auxiliary Devices For Music (AREA)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Radi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过实施对多折线的简化而实现对数字地图中的特征的概括。选择多折线上各点之间的一组弦,使得每一弦不违反规定的规则,例如与原始多折线的最大距离。如果弦是可接受的,那么创建表示所述弦的节点,所述节点由所述弦的起点和终点来描述。为了创建若干对节点,评估从第一节点到第二节点的过渡以确定其是否可接受。在一个实施例中,如果所述弦形成的角度与所述原始多折线在所述点处形成的角度的绝对值在阈值角度内,那么过渡是可接受的。如果所述过渡是可接受的,那么建立所述两个节点之间的连线。选择通过所述图的最低成本路径,并随后产生经简化的多折线。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案的交叉参考案
本申请案主张于2005年7月26日提出申请的第60/702,778号美国临时申请案的权利,所述申请案以全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地图中的概括。
背景技术
地图中的概括
制作纸质地图时,地图中表示的物体形状很少是与其实际形状相同的。对于除采用最大(放大到最大)比例尺以外的地图,实际上不可能确切地表示诸如山路等复杂形状,因为描述所述物体的线的宽度太大而不允许图解说明所述物体的真实形状。城市、公园以及其它区域也可具有形状复杂的边界。即使在地图上的线不太宽而允许真实表示形状时,制图员常常整平复杂的形状以使其更取悦于观看者的眼睛。
对地图上所表示的物体进行简化称为概括。概括包括各种各样的操作:可整平复杂的线和边界;可将诸如河流等的狭窄区域表示为单线;可将诸如小公园等的小区域表示为单个点;可由多个单线来表示有分车道的道路;可用图标来表示公路交叉路口,通常采用小的白色正方形表示,而不描绘其组成车道;可将道路附近的物体从其真实位置略微移位以改进可见性。所有这些操作都是概括的形式。然而,我们的主要焦点是这些操作中的第一操作,即线的简化。所述线可表示诸如道路等以一维方式绘制的物体,或诸如城市和公园等二维物体的边界。
简化是概括的一种形式
在数字地图中,一维和二维物体通常表示为多折线或多边形。多折线是直线段的连接序列。多边形是在同一点开始和结束的多折线。也就是说,如果一个物体在现实世界中实际上就是弯曲的,那么可由称为形状点的点序列以及连接所述点的直线段来近似表示所述物体。在地图的内部表示中,一维物体或二维物体的一维边界通常由其形状点列表来表示。由于多边形只是多折线的一种特例,因此为增加可读性和概括性,将针对多折线来组织以下讨论。
在使用数字地图数据时,数据的制作者或使用者常常发现与指定用途所需的相比,所述数据太精确,形状点的数目太多。举例来说,所述情况可发生在原本收集用于大(放大)比例尺的数据转而以小(缩小)比例尺来使用时。举例来说,可用足够的形状点来收集数字道路地图数据,以保证表示所述道路的多折线与实际道路从不大于20米。当要将地图数据用于在电脑屏幕上绘制整个美国的地图时,通常只要确保多折线与实际道路的从不大于5千米就足够了。如果使用更加精确的数据来绘制地图,那么往往会存在多于所需的点。这使数据文件比所需的大很多,且还使处理时间比所需的长很多。
面对这种情况,数字地图数据的制造者或使用者常常想要对地图中的多折线进行概括,以使得所述多折线不会比指定用途所需的精确太多。进行概括有许多可能的方式,在一种方法中,每一条多折线均由一条具有新形状点的全新多折线替代,所述全新多折线是以以下方式创建的:其偏离原始多折线不大于某一规定距离。在另一种方法中,每一条多折线均由具有选自原始多折线的形状点的形状点的新多折线以以下方式代替:新多折线偏离原始多折线不大于某一规定距离。也就是说,一子集的原始多折线的形状点(按照其在原始多折线上的次序)经选择而成为新多折线的形状点。这一过程有时称为原始多折线的简化。因为出于算法的原因,不引入新的形状点是有利的,所以简化常常是一种概括多折线的所需方法。然而,可通过各种方式来进行简化,且常规方法具有一些与其相关联的显著缺点。
多折线简化的最常见方法之一是道格拉斯-普克(Douglas-Poiker)算法(D.H.Douglas和T.K.Peucker,Algorithms for The Reduction of The Number of Points Requiredto Represent a Digitized Line or its Caricature,10Canadian Cartographer 112-22,1973)。在所述方法中,规定最大偏离距离dmax例如为5km。多折线的第一形状点和最后一个形状点标记为“保留”。原始多折线的从第一形状点P1到最后一个形状点Pn的弦(直线段)纳入考虑当中。检验原始多折线的形状点,以确定是否有任何形状点距所述弦大于最大距离dmax。如果存在这样的形状点,那么将离弦最远的形状点Pi标记为“保留”,并对从开始P1到最远点Pi以及从最远点Pi到终点pn的部分多折线施加同样的操作。循环地施加此检查、标记以及细分过程直到原始多折线已经分裂成若干片为止,以使每一片从开始到结束的弦与其之间的任何形状点均不远于最大偏离距离dmax。
另一种常见的算法是Lang算法(T.Lang,Rules For Robot Draughtsmen,42《地理杂志》(Geographical Magazine)50-51,1969)。在所述方法中,规定了要行进的点的最大数目nmax,以及最大偏离距离dmax。所述算法然后以第一点P1开始,所述点标记为“保留”。然后考虑从P1到Pi的弦,其中尝试i的各种值,开始以i=1+nmax,然后以i=nmax、然后以i=nmax-1、然后以i=nmax-2等等,直到找到位于原始多折线的dmax距离内的弦为止。假设第一条这样的弦是从P1到Pc。所述算法将点Pc标记为“保留”,然后从Pc到Pi重复检查弦的步骤,开始以i=c+nmax,然后以i=c+nmax-1、然后以i=c+nmax-2等等,直到找到位于原始多折线的dmax距离内的弦为止。将第一条这样的弦的终点标记为“保留”。然后重复所述过程,直到将多折线的最后一个形状点标记为“保留”为止。
在使用中存在其它此类常见的多折线简化算法。最常用的算法(包括刚才所论述的算法)具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即确定点是否保留是基于插入的弦的特性。然而,由于这些弦并不相对其它附近弦来考虑,所以在使用所得的经简化多折线时可能会导致数个问题。
举例来说,如果不对由所得的弦所形成的角度加以限制,那么经简化多折线上的角度可能会比原始多折线上的角度尖锐得多。当所述多折线用于其中角度具有重大影响的用途(例如一些驾驶时间估计方法)时,结果可能与原始多折线明显不同,从而降低了经简化多折线的效用。
更为严重的问题是,由于没有对在保留点处相交的两条弦的关系进行限制,所以在所述点处形成的角度可反转。例如,图1图解说明其中包括形状点P1、P2、P3、P4、P5、P6、P7、P8的原始多折线102在点P7处形成向右的急转弯,但包含形状点P1、P7、P8的经概括的多折线104却在同一点P7处形成向左的急转弯。如果所述多折线是用来描述一条驾驶路线,那么很遗憾,这可使驾驶员沿错误的方向行驶。如果所述多折线是用作诸如公园或湖泊等区域的边界,那么结果会更加糟糕,例如,角度的改变可使所述区域的边界在拓扑上不再正确,将所述区域的里外反置,且不可能使用新的多折线来正确绘制所述区域。
因此,需要一种简化数字地图多折线的方式,所述方式应是高效的且不存在上述缺点,即不会将角度反转或过度改变角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能够通过实施对多折线的简化而实现对数字地图中的特征的概括。选择原始多折线上各点之间的一组弦,使得每一条弦不会违背规则,例如与原始多折线的最大距离、各点之间的最大距离等等。如果认为多折线上两个点之间的弦是可接受的,那么创建表示所述弦的节点,所述节点由所述弦的起点和终点来描述。然后,为了创建若干对节点,对从所述对中的第一节点到所述对中的第二节点的过渡进行评估,以确定其是否可接受。在一个实施例中,如果所述弦形成的角度与所述原始多折线在那一点处形成的角度的绝对值在阈值角度内,那么所述过渡是可接受的。如果所述过渡是可接受的,那么建立所述两个节点之间连线。在考虑了每一对节点之后,便可针对成本评估通过有向图的一组路径。路径成本包括分配到所述路径中每一节点和连线的成本的和。选择通过所述图的最低成本路径,且然后根据选定的路径产生经简化的多折线。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常规方法产生的易误解的经简化多折线的图解。
图2是方块图,其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图解说明用于对数字地图中的特征进行概括的系统。
图3是流程图,其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图解说明用于简化数字地图的方法。
图4是流程图,其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图解说明节点的构造。
图5是流程图,其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图解说明连线的构造。
图6是流程图,其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图解说明最低成本路径的选择。
图7是图解说明将要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简化的多折线的图式。
所述附图描绘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仅出于图解说明的目的。依据以下论述,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将容易得知,在不背离本文所述的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也可采用本文中所图解说明的结构及方法的替代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图2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图解说明用于对电子地图中的特征进行概括的系统200的方块图。系统200包括:节点创建模块202,其用于创建一组节点;连线创建模块204,其用于创建一组连线;成本分配模块206,其用于将成本分配到分别由连线创建模块204和节点创建模块202创建的连线和节点;以及路径创建模块208,其用于创建如此时关于图3所述创建的通过图的最低成本路径。
如上文所述,为了根据本发明创建具有经概括的特征的地图而创建图。图3图解说明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图的构造。首先通过创建302一组节点来构造图,如下文关于图4的进一步描述。然后,在节点之间创建304连线,如下文关于图5的进一步描述。最后,如下文关于图6的进一步描述,将成本分配306到所述图中的连线和节点,选择308通过所述图的最低成本路径,并创建310经简化的地图。
图7提供将要根据本发明进行简化的多折线702的图解。出于实例的目的,假设按照实施者要求提供长度dmax的公差704。然后,多折线702的简化中的任何弦必须处于原始多折线702的距离dmax之内。这可通过在原始多折线702周围绘制将所述点包封在距原始多折线702的距离dmax内的“气泡”706来图解说明,并注意,原始多折线702的简化中行进到气泡706以外的任何弦已经超出了距原始多折线的公差距离。
因此,从点0到点4的可能弦708是不可接受的,因为所述弦在点1和2附近部分地处在公差气泡706以外。相反,弦710在规定的公差内,且因此成为经简化的多折线的可能候选者。
假设原始多折线702中的n个点按顺序为P0、P1、...、Pn。系统200基于原始多折线702构造有向图。在此上下文中,图是节点的集合,某些对节点由连线连接。如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已知,图中的节点是数学抽象的,且在说明性图式中通常由点来表示。节点不必是二维或三维空间中的点。连线是节点之间的连接。在有向图中,连线具有方向,举例来说,可能存在从节点A到节点B的连线,但不存在从节点B到节点A的连线。在说明性图式中,连线通常由直线箭头或弯曲箭头来表示。然而,连线是数学抽象的且所述箭头的路径或交叉没有任何意义。
图4图解说明在优选实施例中节点创建模块202为有向图选择节点。有向图的节点表示多折线702的简化中的可能弦。首先,选择402一对点Pi和Pj,其中i<j,并作出关于从Pi到Pj的弦是否可接受的确定404。在一个实施例中,节点创建模块202通过将从Pi到Pj的弦和Pi与Pj之间的原始多折线进行比较以及确定所述弦是否仍位于多折线的先前规定的距离dmax704内来作出此确定。还可应用其它准则。举例来说,在一个实施例中,尽管符合其它准则,但如果弦的每一端处的指向偏离原始多折线在所述点处的指向大于规定的最大角度,那么所述弦将被认为是不可接受的。或者,如果原始多折线上的Pi与Pj之间的点的数目大于最大数目,或如果从Pi到Pj的弦的长度大于最大长度,或如果沿原始多折线从Pi到Pj的距离大于最大距离,或如果Pi与Pj之间的多折线的长度与从Pi到Pj的弦的长度之比超出最大值,那么可将从Pi到Pj的弦认为是不可接受的。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存在可用于确定既定弦的可接受性或不可接受性的许多可能准则。还应注意,原始多折线702的一段(即从原始多折线上的一个点到原始多折线上的下一点之间的弦)本身优选地为可接受的。如果从Pi到Pj的弦是可接受的404,那么节点创建模块202创建406节点(Pi、Pj)来表示所述弦。如果408仍要考虑更多点,那么重复所述过程。另外,优选地分别在原始多折线的第一点和最后一个点处创建410两个特定节点(开始、P1)和(Pn、结束)。因此,在节点创建过程结束时,节点创建模块202已创建了一组节点,每一节点表示一个有效的弦。
接下来,参照图5,在一优选实施例中,连线创建模块204如下创建连线。选择502如上所述由节点创建模块202创建的一对节点(Pi、Pj)和(Pj、Pk),其中第一节点的第二形状点与第二节点的第一形状点相同。然后,由连线创建模块204检验所述对,以确定是否允许从第一弦(从Pi到Pj)到第二弦(从Pi到pk)的过渡。如果允许从第一弦到第二弦的过渡,那么构造506从第一节点到第二节点的连线。在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是否允许过渡的规则如下:将原始多折线在Pj处形成的角度与所述两个弦在Pj处形成的角度进行比较。以带符号的方式计算所述角度,以便(举例来说)将在Pj处向左改变的角度认作为正角度,而将向右改变的角度认作为负角度。如果原始多折线上的带符号角度与所述弦之间的带符号角度之间的差的绝对值不超出预定阈值,那么便可认为从所述第一弦到所述第二弦之间的过渡是允许的。对所述差的绝对值的适当限制(例如180度或任何更小的限制)将防止出现上述某些常规方法存在的问题,即边界的“内外反置”。无论用于确定可允许过渡的规则如何,优选地允许表示原始多折线的两个连续段的弦(Pi、Pi+1)与(Pi+1、Pi+2)之间过渡,并在其节点之间构造连线。如果508仍要考虑额外的节点,那么针对剩余者重复上述步骤。除上述连线以外,在一优选实施例中,还构造510从特定节点(开始、P1)到表示在原始多折线的第一形状点处开始的弦的每一节点(P1、Pi)的连线。同样,优选地构造从表示在原始多折线的最后一形状点处结束的弦的每一节点(Pj、Pn)到特定节点(Pn、结束)的连线。
接下来,参照图6,成本分配模块206将成本分配602到每一连线和每一节点。如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所述成本是抽象的得分,通常试图将其总数降到最低程度。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一节点的成本是1单位,且每一连线的成本是零单位,但可使用其它值。路径的成本则是路径中所含有的节点和连线的成本的函数;所述函数优选为和,尽管可选择其它函数。成本分配模块206从通过有向图的所有可能路径(在特定节点(开始、P1)处开始,沿着所述图中的连线前进,并在特定节点(Pn、结束)处结束)中选择604具有最小总成本的路径。在给出成本已分配到其节点的有向图后,便有许多众所周知的方法来找出此最低成本路径。此项技术中的一种此类算法是通常称为迪科斯彻(Dijkstra)的算法(E.W.Dijkstra,″A note on two problems inconnexion with graphs,″1Numerische Mathematik 269-271,1959)。在某些情况中,最小总成本的路径可能不止一条;在这种情况606下,可选择任何所述路径,不过优选地作出608打破平局决定。路径将包含具有连接连线的节点序列,其中每一节点的第二形状点与下一节点的第一形状点相同:(开始、P1)、(P1、Pi)(Pi、Pi)...、(Pl、Pm)、(Pm、Pn)、(Pn、结束)。然后选择610由节点(除开始和结束特定节点以外)表示的弦序列来作为经简化的多折线。
如上文所述,在某些情况下,通过有向图的具有相同最小成本的路径可能不止一条。为了在所有此类路径中选择优选路径,在一个实施例中,除上述第一成本外还为每一节点和每一连线界定第二成本。然后,在所有具有最小总第一成本的路径中,选择具有最小总第二成本的路径。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一节点(Pi、Pj)的成本是弦所跨过的原始线段的数目的平方(j-i)2,且每一连线的成本为零。可以看出,使用所述第二成本将在具有相同形状点数目的简化中,选择具有跳过的形状点数目尽可能彼此相等的弦的简化。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三成本可用来在第一和第二成本中打破平局,第四成本可用来在第一、第二及第三成本中打破平局,等等。在第5,893,081号美国专利中描述了一种使用第一、第二及更多成本来计算路线的方法,所述专利以全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优选地对表示地图上一个物体的多折线进行概括,使得所述多折线不会干扰地图上的其它物体。举例来说,当对表示有分车道的道路的两个车道的多折线进行概括时,需要防止两个概括交叉。类似地,当对表示湖泊附近的道路的多折线进行概括时,不需要对多折线进行概括,以使得道路看起来像穿过湖泊一样。作为第三实例,当对表示经过所关注的点(例如商店)附近的道路的多折线进行概括时,不需要对线进行概括,以使得所关注的点从道路的一侧改变到另一侧。为防止发生此类问题,在一个实施例中,不仅按照上文所述来检验每一弦的可接受性,而且还通过将弦与附近的“被禁止的”地图物体的集合进行比较来检验其可接受性。被禁止的地图物体是一个被禁止相交经概括的多折线的物体,或者是将位于原始多折线的一个侧上以及位于经概括的多折线的另一侧上的物体。如果弦相交任何被禁止的物体,或如果任何被禁止的物体位于弦的一个侧上且位于多折线在所述弦的终点之间的那一部分的另一侧上,那么认为所述弦是不可接受的,且不创建表示所述弦的节点,尽管所述弦的可接受性符合其它准则。举例来说,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通过确定物体是否位于由所述弦与原始多折线被所述弦跨过的部分形成的多边形内部,来进行确定所述物体侧是否已转换的检查。如果是如此,那么所述物体的侧已转换。
本文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节点对应于单个弦,且连线表示可接受的弦到弦过渡。这允许系统的用户规定什么样的弦是可接受的(通过一组节点),以及什么样的弦到弦过渡是可接受的(通过一组连线),但不能规定什么样的弦到弦到弦过渡是可接受的。在其它实施例中,节点可表示两个弦、三个弦等的序列,且连线可表示相应更长的可接受的过渡序列。例如,如果每一节点表示两个弦(Pi、Pj、Pk)的可接受序列,那么只有当第一节点中的最后两点个与第二节点中的最前面两个点相同,且根据预定规则从弦(Pi、Pj)到弦(Pj、Pk)到弦(Pk、Pl)的弦到弦到弦过渡是可接受的时,才可在两个节点(Pi、Pj、Pk)与(Pj、Pk、Pl)之间界定连线。通过在每一节点中表示n个形状点,且因此(n-1)个弦,所述方法可接受或拒绝多达n个弦的序列。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在其实施方案中,表示整个图的数据结构无需同时存在。可采用以下方式将本发明具体化:在依次考虑连线时,某些连线遭到拒绝,且不保留其表示,然后再考虑其它连线,并创建其表示。
已针对有限数目的实施例特别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本发明可另外在其它实施例中实施。举例来说,在其它实施例中可由其它模块来提供图产生引擎的功能。本发明还具有除数字地图简化以外的应用。举例来说,在各种实施例中,本发明可用于在二维或更高维数的空间中的任何应用(举例来说,用向量再现图式中)中对多折线进行简化。
在所述书面说明内,组件的特定命名、术语的大写、属性、数据结构、或任何其它编程或结构方面均不是强制性或具有特殊意义的,且实施本发明或其特征的机制可具有不同的名称、格式或协议。此外,系统可如上文所述通过硬件和软件的组合来实施,或者完全在硬件元件中实施。同样,本文所述各种系统组件之间的功能的特定划分仅仅是例示性的,且不是强制性的;由单个系统组件实施的功能可改为由多个组件来实施,且由多个组件实施的功能可改为由单个组件来实施。举例来说,节点创建模块202、连线创建模块204等的特定功能可在许多模块或一个模块中提供。
以上说明的某些部分就关于信息的运算的算法和符号表示方面呈现本发明的特征。这些算法描述和表示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向所属技术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最有效传达其工作内容所使用的手段。从功能上或逻辑上进行描述的这些运算应理解为由计算机程序来实施。此外,已经证明有时将这些运算布置称为模块或代码装置也是方便的,不会丧失通用性。
然而,应记住,所有这些术语及类似术语均与适合的物理量相关联,且仅作为应用于这些物理量的方便标记。除非根据上述说明显而易见地另有具体规定,否则应了解,在本说明的通篇描述中,利用例如“选择”或“计算”或“确定”或类似用语进行的论述是指计算机系统或类似电子计算装置所进行的动作和过程,所述计算机系统或类似电子计算装置对在计算机系统存储器或寄存器或其它此类信息存储、传输或显示装置中被表示成物理(电子)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及变换。
本发明的某些方面包括本文中以算法的形式描述的过程步骤和指令。应注意,本发明的过程步骤和指令可体现在软件、固件或硬件中,且当体现在软件中时,可进行下载以驻留在由实时网络操作系统使用的不同平台上,并由所述平台来操作。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实施本文中的操作的设备。此种设备可具体针对所需的目的来构造,或其可包含通用计算机,由存储于所述计算机中的计算机程序来有选择地启动或重新配置。此种计算机程序可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媒体中,例如(但不限于):任何类型的磁盘,包括软盘、光盘、CD-ROM、磁光盘、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EPROM、EEPROM、磁卡或光卡、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任何类型的媒体,其适于存储电子指令且每一者均耦合到计算机系统总线。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提及的计算机可包括单个处理器,或可以是采用多处理器设计的构架以实现增加的计算能力。
本文中所呈现的算法及显示并非与任一特定计算机或其它设备固有地相关。各种通用系统还可根据本文中的教示与程序一起使用,或者可证明便于构造用于实施所需方法步骤的更专门的设备。从上文的说明中将显露各种所述系统的所需结构。另外,本发明并不是参照任一特定编程语言加以描述。应了解,可使用各种编程语言来实施本文所述的本发明的教示,且对特定语言的任何提及是为了揭示本发明的可行性和最佳模式。
最后,应注意,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语言原则上是出于易读性和指导性目的而选择的,而不是为描述或限制发明的标的物而选择的。因此,本发明的揭示内容旨在图解说明而非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对数字地图的特征进行概括的方法,所述特征包括多折线,所述多折线包括多个形状点,所述方法包含:
由计算机通过以下方式为所述多折线上的每一对形状点创建一组节点:
由所述计算机确定从所述对的第一形状点到所述对的第二形状点的弦是否是可接受的;
响应于所述弦是可接受的,由所述计算机创建表示所述弦的节点;
由所述计算机通过以下方式为每一对节点创建一组连线,其中一个节点中的第二形状点与另一节点中的第一形状点是同一形状点:
由所述计算机确定第一角度,所述第一角度由所述多折线在所述过渡点处形成;
由所述计算机确定第二角度,所述第二角度由从由所述对节点中的第一对节点表示的弦到由所述对节点中的第二对节点表示的弦的过渡形成;
比较所述第一角度和所述第二角度,以确定具有所述第二角度的所述过渡是否是可接受的;
响应于所述过渡是可接受的,由所述计算机创建所述对节点之间的连线;
对于从包括所述多折线上的第一形状点的节点到包括所述多折线上的最后一个形状点的节点的每一路径,基于与每一节点相关联的成本和与每一连线相关联的成本来确定所述路径的成本;及
由所述计算机将由具有最低成本的路径表示的所述多折线产生为经简化的多折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组经创建的节点包括:第一节点,所述第一节点具有不在所述多折线上的第一起点和在所述多折线上的第二点;以及第二节点,所述第二节点包括在所述多折线上的最后一个点和不在所述多折线上的终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多折线与从所述多折线上的一对节点的第一点到所述多折线上的所述对节点的第二点的弦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阈值量,那么所述弦是可接受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从所述多折线上的一对节点的第一点到所述多折线上的所述对节点的第二点的弦的每一端处的指向偏离所述原始多折线在所述点处的指向小于阈值角度,那么所述弦是可接受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多折线上一对节点的第一点与所述对节点的第二点之间的点的数目大于阈值数目,那么从所述多折线上的所述对节点的所述第一点到所述多折线上的所述对节点的所述第二点的弦是可接受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从所述多折线上的一对节点的第一点到所述多折线上的所述对节点的第二点的弦的长度小于阈值长度,那么所述弦是可接受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从具有所述第二角度的所述弦是否是可接受的进一步包含:
响应于所述第一角度与所述第二角度之间的差的绝对值不超出阈值量,确定所述过渡是可接受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阈值量是180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确定弦是否是可接受的进一步包含确定所述弦是否相交被禁止的地图物体;及
响应于所述弦相交所述被禁止的地图物体,确定所述弦是不可接受的。
10.一种用于对数字地图的特征进行概括的系统,所述特征包括多折线,所述多折线包括多个形状点,所述系统包含:
节点创建模块,其适于通过以下方式为所述多折线上的每一对形状点创建一组节点:
确定从所述对的第一形状点到所述对的第二形状点的弦是否是可接受的;
响应于所述弦是可接受的,创建表示所述弦的节点;
连线创建模块,其耦合到所述节点创建模块,适于通过以下方式为每一对节点创建一组连线,其中一个节点中的第二形状点与另一节点中的第一形状点是同一点:
确定第一角度,所述第一角度由所述多折线在所述过渡点处形成;
确定第二角度,所述第二角度由从由所述对节点中的第一节对点表示的弦到由所述对节点中的第二对节点表示的弦的过渡形成;
比较所述第一角度和所述第二角度,以确定具有所述第二角度的所述过渡是否是可接受的;
响应于所述过渡是可接受的,创建所述对节点之间的连线;
成本分配模块,其耦合到所述连线创建模块和所述节点创建模块,适于为从包括所述多折线上的第一形状点的节点到包括所述多折线上的最后一个形状点的节点的每一路径,基于与每一节点相关联的成本和与每一连线相关联的成本来确定所述路径的成本;及
路径创建模块,其耦合到所述成本分配模块,适于将由具有最低成本的路径表示的所述多折线产生为经简化的多折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70277805P | 2005-07-26 | 2005-07-26 | |
US60/702,778 | 2005-07-26 | ||
PCT/US2006/029711 WO2007014375A2 (en) | 2005-07-26 | 2006-07-26 | Generalization of features in a digital map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10873A CN101410873A (zh) | 2009-04-15 |
CN101410873B true CN101410873B (zh) | 2012-07-04 |
Family
ID=376840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800349088A Active CN101410873B (zh) | 2005-07-26 | 2006-07-26 | 概括数字地图中的特征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859536B2 (zh) |
EP (1) | EP1917643B1 (zh) |
CN (1) | CN101410873B (zh) |
AT (1) | ATE534978T1 (zh) |
WO (1) | WO2007014375A2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9021078A1 (en) * | 2007-08-06 | 2009-02-12 | Decarta Inc. | Generalization of features in a digital map using round number coordinates |
US20090141038A1 (en) * | 2007-11-02 | 2009-06-04 | Newaskar Saket Prashant | Bezier Curves for Low Memory Embedded Graphics Systems |
US9322660B2 (en) * | 2009-10-22 | 2016-04-26 | Tomtom Germany Gmbh & Co. Kg | Incremental map generation, refinement and extension with GPS traces |
US8717365B2 (en) * | 2010-08-09 | 2014-05-06 |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 Polyline vertex reduction |
US8669983B2 (en) * | 2010-08-31 | 2014-03-11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Buffer construction with geodetic circular arcs |
CN101950509B (zh) * | 2010-09-22 | 2012-07-04 | 上海交通大学 | 用于交通状态监控系统的数字地图构建方法 |
US8797323B2 (en) * | 2011-01-18 | 2014-08-05 | Intel Corporation | Shadowing dynamic volumetric media |
US20120206469A1 (en) * | 2011-02-15 | 2012-08-16 | Tudor Hulubei | Efficient pre-computing of simplified vector data for rendering at multiple zoom levels |
DE102011077945A1 (de) * | 2011-06-22 | 2012-12-27 | Robert Bosch Gmbh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Aktualisierung einer in mehreren Generalisierungsebenen strukturierten digitalen Karte |
GB2527244B (en) * | 2013-04-13 | 2021-08-11 | Stone Norma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teracting with a touch screen |
US10311756B1 (en) | 2013-06-28 | 2019-06-04 | Google Llc | Systems, methods,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a for validating addresses |
US9613443B2 (en) * | 2014-05-06 | 2017-04-04 |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 Method for generating representations of polylines using piecewise fitted geometric primitives |
CN108984495A (zh) * | 2017-05-31 | 2018-12-11 |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数据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
WO2019130204A1 (en) | 2017-12-31 | 2019-07-04 | Uber Technologies, Inc. | Automatic selection of map detail levels |
US11359929B2 (en) | 2017-12-31 | 2022-06-14 | Uber Technologies, Inc. | Automatic selection of map detail levels |
CN108871288B (zh) * | 2018-06-01 | 2021-01-12 | 广州中科云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无人机带状倾斜影像航测方法及系统 |
CN108871287B (zh) * | 2018-06-01 | 2021-01-12 | 广州中科云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无人机带状正射影像航测方法及系统 |
JP7253720B2 (ja) * | 2019-03-27 | 2023-04-07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表示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
CN110646761B (zh) * | 2019-09-25 | 2021-02-26 | 南京沃旭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一维地图的煤矿隧道定位方法 |
EP3828824B1 (en) * | 2019-11-28 | 2025-01-08 | Dassault Systèmes | Polyline contributor in civil engineering |
CN111803949B (zh) * | 2020-05-27 | 2023-12-29 | 深圳雷霆数字娱乐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游戏中的河流路径生成方法及系统 |
CN114913263B (zh) * | 2021-02-06 | 2023-11-14 | 兰州交通大学 | 一个基于多尺度空间相似度的线状地物自动化简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38088A (zh) * | 1999-01-25 | 2002-02-27 | 善邻股份有限公司 | 以多角形表面的道路地图数据的制作和用于使用的装置和方法 |
US6812925B1 (en) * | 2000-11-01 | 2004-11-02 | At&T Corp. | Map simplification system |
CN1690654A (zh) * | 2003-09-04 | 2005-11-02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路径探索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566292A (en) * | 1992-04-17 | 1996-10-15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Methods for detecting the closest existing point on a spline or polyline |
US5893081A (en) * | 1996-11-25 | 1999-04-06 | Etak, Inc. | Using multiple levels of costs for a pathfinding computation |
US6658147B2 (en) * | 2001-04-16 | 2003-12-02 | Parascript Llc | Reshaping freehand drawn lines and shapes in an electronic document |
JP4749594B2 (ja) * | 2001-04-27 | 2011-08-17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デジタル地図の位置情報伝達方法 |
JP4695830B2 (ja) * | 2003-11-10 | 2011-06-08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移動体用領域地図提供装置 |
US20050209774A1 (en) * | 2004-03-22 | 2005-09-22 | Speedinfo | Digital map system |
-
2006
- 2006-07-26 WO PCT/US2006/029711 patent/WO2007014375A2/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6-07-26 AT AT06788966T patent/ATE534978T1/de active
- 2006-07-26 US US11/460,226 patent/US7859536B2/en active Active
- 2006-07-26 CN CN2006800349088A patent/CN101410873B/zh active Active
- 2006-07-26 EP EP06788966A patent/EP1917643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38088A (zh) * | 1999-01-25 | 2002-02-27 | 善邻股份有限公司 | 以多角形表面的道路地图数据的制作和用于使用的装置和方法 |
US6812925B1 (en) * | 2000-11-01 | 2004-11-02 | At&T Corp. | Map simplification system |
CN1690654A (zh) * | 2003-09-04 | 2005-11-02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路径探索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Robert Brainerd Mcmaster et al..Automated Line Generalization.《Cartographica,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CA》.1987,第24卷(第2期),74-111.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ATE534978T1 (de) | 2011-12-15 |
EP1917643A2 (en) | 2008-05-07 |
CN101410873A (zh) | 2009-04-15 |
US20070024624A1 (en) | 2007-02-01 |
WO2007014375A2 (en) | 2007-02-01 |
EP1917643B1 (en) | 2011-11-23 |
US7859536B2 (en) | 2010-12-28 |
EP1917643A4 (en) | 2010-06-02 |
WO2007014375A3 (en) | 2009-05-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10873B (zh) | 概括数字地图中的特征 | |
US10614600B2 (en) | Graph based topological map matching | |
KR100339763B1 (ko) | 지도 데이터베이스 장치 | |
KR100279762B1 (ko) | 네비게이션 장치 | |
KR100312072B1 (ko) | 네비게이션장치 | |
US7460952B2 (en) | Navigation apparatus, and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used therewith | |
CN101750089B (zh) | 基于海量电子地图的路网连通性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 |
US6195611B1 (en) | Route search method | |
WO1989006414A1 (en) | Route search method for navigation system | |
US8243060B2 (en) | Generalization of features in a digital map using round number coordinates | |
WO2021058090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navigating a vehicle using language instructions | |
CN109059939A (zh) | 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的地图匹配算法 | |
JP4740651B2 (ja) | ナビゲーション装置 | |
CN110470310A (zh) | 自动地图生成 | |
CN109631927A (zh) | 一种路径规划方法及装置 | |
JP2007192953A (ja) | 地図画像表示装置及び文字名称表示方法 | |
KR100967921B1 (ko) | 네비게이션의 3차원 링크 저장 방법 및 매칭 방법 | |
JPH09127865A (ja) | 地図データベース装置 | |
JP3370100B2 (ja) | 推奨経路案内装置 | |
JP7605907B2 (ja) | 3次元マップの複雑度を動的に削減する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 |
JPH112537A (ja) | ナビゲーション装置 | |
JP2866358B2 (ja) | ナビゲーション装置 | |
CN116215584A (zh) | 变道路径规划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0440818A (zh) | 车道矩阵模型及其构建方法、读取方法和装置 | |
JP2006004029A (ja) | カーブ区間検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715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after: Uber Technologies, Inc. Address before: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before: De kaarta LLC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715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after: De kaarta LLC Address before: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before: Decarta In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