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99597A - 一种发送特殊突发帧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送特殊突发帧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399597A CN101399597A CNA2007101752458A CN200710175245A CN101399597A CN 101399597 A CN101399597 A CN 101399597A CN A2007101752458 A CNA2007101752458 A CN A2007101752458A CN 200710175245 A CN200710175245 A CN 200710175245A CN 101399597 A CN101399597 A CN 10139959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hysical channel
- frame
- spreading factor
- special burst
- uplink physic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发送特殊冲突帧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发送完本次业务的最后一个数据帧之后,获取当前的发送本次业务的最后一个数据帧的原上行物理信道的扩频因子;当所获取的扩频因子等于16时,使用当前的原上行物理信道连续发送特殊突发帧;当所获取的扩频因子不等于16时,使用可变扩频方法从原上行物理信道中获得一条扩频因子为16的上行物理信道,再使用所述获得的上行物理信道连续发送特殊突发帧。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还公开了一种发送特殊突发帧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判断模块、扩频模块和发送模块。通过所述方法和装置,可使得移动终端始终通过SF16物理信道来连续发送SB帧,有效降低了系统中对上行信道的干扰,弥补原方法的缺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发送特殊突发帧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系统的资源利用率,在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TimeDivision 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系统中使用了不连续发送(DTX,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技术。使用该技术后,网络侧的基站(NodeB)和移动台的UE侧的无线发送机在高层没有数据传输时,将以自适应的方式打开或关闭发射机功率,非连续地发送特殊突发(SB,Special Burst)帧,以维持通信链路,使其不会发生中断。由于在使用DTX技术以后,SB帧是非连续地间歇发送,因此可降低相应的上行或者下行方向上的干扰功率水平,而且还可以延长用户手持移动台的电池的使用时间。为了描述的方便,我们可用ULDTX来表示网络侧的上行DTX技术;而用DL DTX来表示移动台侧的下行DTX技术。
目前,已经有一些TD-SCDMA设备制造商在移动台侧和网络侧分别实现了DTX技术,并预期可通过使用DTX技术来降低上、下行的干扰,提高TD-SCDMA系统的网络性能。但是,由于DTX技术会给功率控制和智能天线赋形等技术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到目前为止,DTX技术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DTX技术所导致的负面影响主要有如下所述的几个方面:
1)、对于UL DTX,由于在上行信道不连续地发送SB帧,将使得智能天线无法获取连续的上行信道冲激响应,从而对下行天线赋形造成负面影响。
2)、UL/DL DTX均会对基站与移动台之间的内环功控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原因在于,在非连续发送期间,本端所发送的携带TPC命令字的SB帧是非连续发送的,从而使得对对端发射功率的调整速度大大降低,很难有效地抵抗无线信道的快速衰落,从而使得本端接受对端数据质量下降。
3)、在UL/DL DTX期间,对SB帧的发射功率没有很好的功控方案。3GPP协议规定上行SB发射功率可使用开环功控的方式进行调整;而对于下行信道,也可参考3GPP协议中对上行信道所采用的方式,即也使用开环功控的方式进行调整;此外,还有一些厂商在下行信道采用固定SB帧发射功率的方法,该SB帧发射功率等于最后一次发送数据时候的发射功率加上一定的功率偏移值。但上述的这两种功控方式的精确度都较差,且如果SB帧发射功率过大,则会对其他用户造成影响;而SB帧发射功率过小,将无法保证SB帧所携带的传输功率控制(TPC)命令字被对端正确接受,从而导致TPC命令字解调错误,给系统性能带来更恶劣的影响。
4)、由于SB帧中还携带了同步偏移(SS)命令字,因此如果发送SB帧的间歇过长,将会对帧间同步带来负面影响。
由于考虑到上述DTX技术所带来的负面作用,所以目前在实际应用中,在上、下行方向一般都是采用连续发送SB帧的方式。具体来说,对于下行信道而言,一般将根据业务速率至少分配2个或者2个以上扩频因子(SF)为16的物理信道(简称为SF16物理信道)来传输数据;而当高层没有数据传输时,将只使用其中一个SF16物理信道连续发送SB帧,其他物理信道不发送数据。而在由数据传输转变为发送第一个SB帧时,第一个SB帧的发射功率等于最后一次数据帧的发射功率。此后,使用内环功控对SB帧的发射功率进行控制。由于在上述的方法中,每个SB帧中都可携带TPC和SS命令字,且所述的SB帧只需使用一个SF16物理信道来发送,因此在高层没有数据传输时,将大大降低对下行信道的干扰。
对于上行信道而言,由于为了在上行信道中更好地实施联合检测,在TD-SCDMA系统中,对于一个上行业务,一般都是分配SF值较小的物理信道来进行数据传输。例如,对于12.2k的自适应多速率(AMR)业务来说,在上行方向只为其分配了一个SF8物理信道,而对于上行方向的64k速率的业务则将分配一个SF2的物理信道。此时,在上行方向,将使用所配置的SF值较小的物理信道来连续发送SB帧。
为了描述的简便,我们可将以上所述的连续发送SB的方案称之为原方法。我们可通过如表1所述的仿真数据来了解上述的原方法的性能。
表1
表1所示为在国际电信联盟(ITU)3km 50%负载(load),AMR 12.2k的场景下的仿真结果。其中,NO DTX为上述的连续发送SB帧的原方法;对于UL DTX,其SB帧的发射功率使用开环功控方法;而对于DL DTX,其SB帧的发射功率使用闭环功控方式。此外,表1中的CSR为呼叫成功率;HOSR为切换成功率;CDR为掉话率;ULUSR为上行满意度;DLUSR为下行满意度;OLPC为外环功控;PwMargin为功率偏置;SBGP为特殊突发生成时期;SBSP为特殊突发调度时期。
根据表1所示的数据可知,由于3Km场景的信道环境较好,因此即使使用NO DTX方法也可获得令人满意的性能。而使用了DTX之后,多数性能指标或多或少反而有所降低,可见DTX技术对于某些场景反而会起到负作用。而上行信道虽然通过连续发送SB帧避免了DTX所引入的负面影响,但由于在上行方向,多数情况下是使用SF值较小的物理信道来发送SB帧,因此,即使是在高层没有发送数据的时候,由于SB帧的发射功率比较大,因此对上行信道的干扰并未显著降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送SB帧的方法及装置,从而在上行方向连续发送SB帧时,降低对上行信道的干扰。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发送特殊突发帧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发送完本次业务的最后一个数据帧之后,获取当前的发送本次业务的最后一个数据帧的原上行物理信道的扩频因子;
当所获取的扩频因子等于16时,使用当前的原上行物理信道连续发送特殊突发帧;
当所获取的扩频因子不等于16时,使用可变扩频方法从原上行物理信道中获得一条扩频因子为16的上行物理信道,再使用所述获得的上行物理信道连续发送特殊突发帧。
一种发送特殊突发帧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判断模块、扩频模块和发送模块;
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获得的发送本次业务的最后一个数据帧的原上行物理信道的扩频因子是否等于16,并将判断结果发送给扩频模块;
所述扩频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判断结果确定对原物理信道的设置:当判断结果为扩频因子等于16时,不对原物理信道进行设置,将原物理信道输出给发送模块;当判断结果为扩频因子不等于16时,则使用可变扩频方法从原上行物理信道中获得一条扩频因子等于16的上行物理信道,将所述获得的物理信道输出给发送模块;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使用所接收到的物理信道连续发送特殊冲突帧。
综上可知,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发送SB帧的方法及装置。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和装置,可使得移动终端在高层没有数据发送时,即使在上行物理信道的SF为1、2、4或8时,也可使用其中一个上行物理信道,以最大扩频因子SF(等于16)连续发送SB帧,从而有效地降低系统中对上行信道的干扰,弥补原方法所存在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发送SB帧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发送SB帧的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表达得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再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发送SB帧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发送SB帧的方法包括如下所述的步骤:
步骤101,在发送完本次业务的最后一个数据帧之后,获取当前的上行物理信道的扩频因子SF。
具体来说,可在所发送的最后一个数据帧中加入一个标志位,根据该标志位可知该数据帧为本次业务中所需发送的最后一个数据帧。移动终端根据上述数据帧的标志位获知该数据帧已是本次业务的最后一个数据帧之后,获取当前的上行信道的扩频因子SF。
步骤102,判断上述的SF是否等于16,如果该SF等于16,则执行步骤103;如果该SF不等于16(例如,SF的值为1、2、4或8时),则执行步骤104。
步骤103,使用当前的上行物理信道连续发送SB帧。所述第一个SB帧的发射功率与最后一个数据帧的发射功率相同。此后,所述上行物理信道的SB帧的发射功率可使用内环功控进行控制。
步骤104,使用可变扩频方法通过当前的上行物理信道连续发送SB帧。具体来说,就是使用可变扩频方法从原上行物理信道中获得一条扩频因子为16的上行物理信道,再使用所述获得的上行物理信道连续发送SB帧。其中,所述的可变扩频方法即为3GPP协议中所描述的可变扩频方法,由于该方法涉及对物理层的设置,不属于本发明的发明点所涉及的范围,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在该步骤中,第一个SB帧的发射功率PS与最后一个数据帧的发射功率PD的差值等于原上行物理信道扩频增益GO与经过设置后的上行物理信道扩频增益GS的差值,即PS=PD-(GS-GO)。此后,所述上行物理信道的SB帧的发射功率可使用内环功控进行控制。
此外,在步骤103和步骤104中,如果该移动终端被分配了多条物理信道时,将只使用其中的某一条物理信道发送SB帧,其他的物理信道不发送任何数据。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接收端将使用现有技术中的可支持上行信道可变扩频方法的陆上无线接入网(UTRAN)端,从而使得在接收端可正确接收通过可变扩频后的物理信道所发送的SB帧。
通过使用如上所述可变扩频方法,可以在任何信道条件下都使用SF16物理信道来发送SB帧,以此来获得较大的扩频增益,降低SB发射功率,且能保持接收端的信干比,从而通过降低上行信道中SB帧的发射功率来达到降低上行信道之间的干扰的目的。
例如,对于AMR业务,假设在上行方向分配了一个SF8的物理信道,假定静默期是0.5,那么此时该方案所带来的增益为:
10*1g(1*2/(0.5*2+0.5*1)=1.25dB
即,对于上、下行方向均有1.25db的增益。
而对于数据域切换(PS)业务,特别是对于交互类的WWW业务,由于上行的数据较少,用户一般都处在阅读期,因此可假设上行链路(UL)激活因子为0.2,假设此时的上行业务速率为64K(此时,SF=2),如果可支持上行信道的可变扩频,即在发送SB帧时,可使用SF16物理信道来发送,则此时UL的增益为:
10*1g(1*8/(0.2*8+0.8*1))=5.23db
以上的增益是完全不考虑功控,对于单一用户所计算出来的理论值。在实际情况中,当全网的干扰降低以后,功控将会迅速起作用,从而进一步降低其他移动终端的发射功率(无论其是在发送SB帧还是在发送数据帧)。而由于功率降低,续而将导致系统的整体干扰进一步降低,最终达到平衡,因此所带来的增益将会比上述通过定性计算得到的增益更高,从而可明显改善系统的关键性能指标(KPI)和用户的服务质量(QoS),如下表所示。
Scenarios | CSR | HOSR | CDR | ULUSR | DLUSR |
原方法 | 97.48% | 98.53% | 0.16% | 97.99% | 98.51% |
本发明的方法 | 99.30% | 99.1% | 0.08% | 99.96% | 98.57% |
表2
如表2所示,从仿真结果可见,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出的方法相对于原方法来说,对上行干扰的降低比较明显,对于KPI都有提高,特别时对于上行满意度(ULUSR)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发送SB帧的装置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发送SB帧的装置200包括:判断模块201、扩频模块201和发送模块203。
所述判断模块201,用于判断所获得的原上行物理信道的SF是否等于16,并将判断结果发送给扩频模块202;
所述扩频模块202,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判断结果确定是否需要对原物理信道进行设置;即,当判断结果为SF=16时,不对原物理信道进行设置,将原物理信道输出给发送模块203;当判断结果为SF≠16时,则使用可变扩频方法从原上行物理信道中获得一条SF=16的上行物理信道,将所述获得的物理信道输出给发送模块203;
所述发送模块203,用于使用所接收到的物理信道连续发送SB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发送特殊突发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在发送完本次业务的最后一个数据帧之后,获取当前的发送本次业务的最后一个数据帧的原上行物理信道的扩频因子;
当所获取的扩频因子等于16时,使用当前的原上行物理信道连续发送特殊突发帧;
当所获取的扩频因子不等于16时,使用可变扩频方法从原上行物理信道中获得一条扩频因子为16的上行物理信道,再使用所述获得的上行物理信道连续发送特殊突发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当所获取的扩频因子等于16时,所述第一个特殊突发帧的发射功率与所述最后一个数据帧的发射功率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当所获取的扩频因子不等于16时,所述第一个特殊突发帧的发射功率PS与最后一个数据帧的发射功率PD的差值等于所述原上行物理信道扩频增益GO与所述设置后的物理信道扩频增益GS的差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非第一个特殊突发帧的发射功率使用内环功控进行控制。
5、一种发送特殊突发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判断模块、扩频模块和发送模块;
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获得的发送本次业务的最后一个数据帧的原上行物理信道的扩频因子是否等于16,并将判断结果发送给扩频模块;
所述扩频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判断结果确定对原物理信道的设置:当判断结果为扩频因子等于16时,不对原物理信道进行设置,将原物理信道输出给发送模块;当判断结果为扩频因子不等于16时,则使用可变扩频方法从原上行物理信道中获得一条扩频因子等于16的上行物理信道,将所述获得的物理信道输出给发送模块;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使用所接收到的物理信道连续发送特殊冲突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7101752458A CN101399597B (zh) | 2007-09-27 | 2007-09-27 | 一种发送特殊突发帧的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7101752458A CN101399597B (zh) | 2007-09-27 | 2007-09-27 | 一种发送特殊突发帧的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99597A true CN101399597A (zh) | 2009-04-01 |
CN101399597B CN101399597B (zh) | 2012-06-27 |
Family
ID=40517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10175245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99597B (zh) | 2007-09-27 | 2007-09-27 | 一种发送特殊突发帧的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399597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40435A (zh) * | 2011-04-02 | 2012-10-1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计算特殊突发的发射功率的方法及终端 |
CN102916725A (zh) * | 2011-08-03 | 2013-02-0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突发脉冲的发送方法、终端及基站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277365A1 (en) * | 2000-03-23 | 2003-01-22 | Siemens Mobile Communications S.p.A. | Access channel scheduling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1223776A1 (en) * | 2001-01-12 | 2002-07-17 | Siemen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S.p.A. | A collision free access scheduling in cellular TDMA-CDMA networks |
AU2003254251A1 (en) * | 2002-07-31 | 2004-02-16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Improved cdma tdd receiver |
-
2007
- 2007-09-27 CN CN2007101752458A patent/CN10139959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40435A (zh) * | 2011-04-02 | 2012-10-1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计算特殊突发的发射功率的方法及终端 |
CN102740435B (zh) * | 2011-04-02 | 2017-06-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计算特殊突发的发射功率的方法及终端 |
CN102916725A (zh) * | 2011-08-03 | 2013-02-0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突发脉冲的发送方法、终端及基站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99597B (zh) | 2012-06-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444162B2 (en) | Apparatus and a method for distributing a transmission power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
US8130694B2 (en)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power of HS-SCCH in UMTS system | |
CN100559734C (zh) | 调整前向接入信道的发射功率和相应的移动电信网络 | |
CN1316833C (zh) |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控制hs-scch功率的方法 | |
US8055291B2 (en) | Power-aware link adaptation in a wideband CDMA system | |
CN100499391C (zh) | 一种更新高速共享信息信道的功率控制参数的方法 | |
US7801547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downlink signaling power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network | |
US20020119798A1 (en)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base station used therefor | |
US20060268789A1 (en) | Radio resource control in HSUPA system | |
US20050043052A1 (en) | Method of operation of a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rresponding communication device | |
US6873626B2 (en) | Control system, control method, and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preferably used for the system and method | |
CN101064538B (zh) | 一种时分同步码分多址通讯系统的功率控制方法 | |
US20070161394A1 (en) | Transport format combination selecting metho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obile station | |
JP4053004B2 (ja) | Dsch電力制御方法 | |
CN101242203A (zh) | 一种实现控制信道功率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 |
US20070105593A1 (en) | Equalizing 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s of different physical channels supporting a coded composite transport channel | |
WO2006130304A1 (en) | Method of estimating a current channel condi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
US8606283B2 (en) | Signalling gain factors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system | |
CN101222253B (zh) | 开环功率控制方法 | |
CN101291162A (zh) | 实现下行高速共享控制信道功率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 |
EP1181783B2 (en) | A method of controlling power | |
CN101399597B (zh) | 一种发送特殊突发帧的方法及装置 | |
CN1859029B (zh) | 一种上行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的自适应功率控制方法 | |
CN100471083C (zh) | 对前向接入信道进行功率控制的方法 | |
CN101247146B (zh) | 一种高速下行共享信道所映射物理信道的功率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627 Termination date: 20160927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