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98716A - 输入中文的装置及其拼音符号配置方法 - Google Patents
输入中文的装置及其拼音符号配置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398716A CN101398716A CNA2007101522969A CN200710152296A CN101398716A CN 101398716 A CN101398716 A CN 101398716A CN A2007101522969 A CNA2007101522969 A CN A2007101522969A CN 200710152296 A CN200710152296 A CN 200710152296A CN 101398716 A CN101398716 A CN 10139871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up
- key
- phonetic symbol
- press
- initial consona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ocument Processing Apparatus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输入中文的装置及其拼音符号配置方法,其中该输入中文的装置,是将中文的拼音符号分类为一第一声母群组、一第二声母群组、一第三声母群组、一介母群组、一韵母群组以及一声调群组,并将各群组中的拼音符号配置于十一个至二十六个按键上。将按键上对应欲输入字体的声母、介母、韵母以及声调依序输入,即可达到利用少量按键数量而快速输入中文字的功效。本发明还包括一种输入中文的拼音符号的键盘配置方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文输入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使用少量按键而可快速输入中文的装置及其拼音符号配置方法。
背景技术
按,一般既有的中文拼音输入法有两类。第一类中文拼音输入法是将构成中文拼音的各个声母、韵母以及声调分别配置到单一按键上(如桌上型电脑所使用的键盘),因此不论是实体按键或是虚拟的图形使用者介面,按键数目会非常多,因而占用较多空间。若将这些按键挤入一较小空间时,虽可减小占用的空间,但又会因为按键太小而不易输入,因此难以堪称实用。
第二类中文拼音输入法是将构成中文拼音的各个声母、韵母及声调分别以共用的方式配置到少量的按键上,如行动电话等。然而因为受其配置方法所限,往往需要键入较多的按键次数,才能得到欲输入的文字,故当使用者欲在行动电话上输入简讯而发送时,在输入上将会耗费非常多的时间。此第二类中文拼音输入法中,部分更是利用重复键入同一键的方式来分辨其是采用按键上的某个注音符号或汉语拼音,却依然存在需要键入较多的按键次数,因此亦难以堪称实用。
此外,上述两类中文拼音输入法,需要精确输入拼音,如果使用者对一个中文文字的拼音不熟悉,往往需要重新输入,直到输入正确的拼音为止,亦会减缓输入速度。
如上所述,如何在使用较少按键的前提下,让使用者能快速的输入中文字,实为一具有实用性的思考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的输入中文的装置及其拼音符号配置方法,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在使用较少按键的前提下,达到快速的输入中文字的功效,非常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的输入中文的装置及其拼音符号配置方法,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可以运用来从易混淆的相似拼音中选字,避免因为拼音错误而重新输入,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输入中文的装置,其是将中文的拼音符号分类为一第一声母群组、一第二声母群组、一第三声母群组、一介母群组、一韵母群组以及一声调群组,并将各群组中的拼音符号配置于十一个至二十六个按键上,且该十一个按键是分成第一按键群、第二按键群、第三按键群以及第四按键群,其中,该第一声母群组中的拼音符号是配置于该第一按键群以及该第四按键群上,该第二声母群组中的拼音符号是配置于该第二按键群上,该第三声母群组中的拼音符号是配置于该第三按键群以及该第四按键群上,该韵母群组中的拼音符号是配置于该第三按键群上,该介母群组中的拼音符号是配置于该第二按键群上,该声调群组中的拼音符号是配置于该第一按键群以及该第四按键群上。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输入中文的装置,其中该第一按键群是包含一个或若干个按键;该第二按键群是包含一个或若干个按键;该第三按键群是包含一个或若干个按键该第四按键群是包含零个或若干个按键;该四组按键群的总按键数为十一个至二十六个按键;其中各按键群中的按键也可以配置以数字键,运用于选字之用。
前述的输入中文的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声母群组是包含有拼音符号中注音符号的“ㄓ”、“ㄔ”、“ㄕ”、“ㄖ”、“ㄗ”、“ㄘ“、“ㄙ”等七个声母。
前述的输入中文的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声母群组是包含有拼音符号中汉语拼音的“zh”、“ch”、“sh”、“r”、“z”、“c”、“s”等七个声母。
前述的输入中文的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二声母群组包含拼音符号中注音符号的“ㄐ”、“ㄑ”、“ㄒ”等三个声母。
前述的输入中文的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二声母群组包含拼音符号中汉语拼音的“j”、“q”、“x”等三个声母。
前述的输入中文的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三声母群组包含拼音符号中注音符号的“ㄅ”、“ㄆ”、“ㄇ“、“ㄈ”、“ㄉ、“ㄊ“、“ㄋ”、“ㄌ”、“ㄍ“、“ㄎ”、“ㄏ“等十一个声母。
前述的输入中文的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三声母群组包含拼音符号中汉语拼音的“b”、“p”、“m”、“f”、“d”、“t”、“n”、“l”、“g”、“k”、“h”等十一个声母。
前述的输入中文的装置,其中所述的韵母群组包含拼音符号中注音符号的“ㄚ”、“ㄛ”、“ㄜ”、“ㄝ”、“ㄞ”、“ㄟ“、“ㄠ”、“ㄡ”、“ㄢ”、“ㄣ”、“ㄤ”、“ㄥ“、“ㄦ“等十三个韵母。
前述的输入中文的装置,其中所述的韵母群组包含拼音符号中汉语拼音的“a”、“o”、“e”、“e”、“ai”、“ei”、“ao”、“ou”、“an”、“en”、“ang”、“eng”、“er”等十三个韵母。
前述的输入中文的装置,其中所述的介母群组包含拼音符号中注音符号的“一”、“ㄨ”、“ㄩ”等三个介母。
前述的输入中文的装置,其中所述的介母群组包含拼音符号中汉语拼音的“yi”、“wu”、“yu”等三个介母。
前述的输入中文的装置,其中所述的声调群组包含拼音符号中注音符号的“一声”、“二声”、“三声”、“四声”、“轻声”等五个声调。
前述的输入中文的装置,其中所述的声调群组包含拼音符号中汉语拼音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轻声”等五个声调。
前述的输入中文的装置,是可将该第一声母群组、该第二声母群组、该第三声母群组、该介母群组、该韵母群组以及该声调群组中相似易混淆的拼音符号分别配置在同一按键上。
前述的输入中文的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二按键群更包含一数字键“#”。
前述的输入中文的装置,其候选字列出的方式为将使用频率较高的候选字优先列出。
前述的输入中文的装置,其候选字列出的方式为后一笔列出的候选字数目可以比前一笔列出的候选字多。
前述的输入中文的装置,其中所述的装置上的按键为一电脑键盘上的数字键、一可携式电子设备的实体按键、一电话的实体按键、一行动电话的实体按键、一虚拟的图形使用者界面上的图形按键、一电脑显示器上的图形使用者界面上的按键、一可携式电子设备显示器上的图形使用者界面上的按键、一行动电话显示器上的图形使用者界面上的按键以及一具有显示器的电话上的图形使用者界面上的按键中的任一者。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输入中文的拼音符号配置方法,是包含下列步骤:将中文的拼音符号分类为一第一声母群组、一第二声母群组、一第三声母群组、一介母群组、一韵母群组以及一声调群组;以及将各群组中的拼音符号依照下列条件配置于分为第一按键群、第二按键群、第三按键群以及第四按键群的十一个至二十六个按键上:该第一声母群组中的拼音符号是配置于该第一按键群以及该第四按键群上;该第二声母群组中的拼音符号是配置于该第二按键群上;该第三声母群组中的拼音符号是配置于该第三按键群以及该第四按键群上;该韵母群组中的拼音符号是配置于该第三按键群上;该介母群组中的拼音符号是配置于该第二按键群上;以及该声调群组中的拼音符号是配置于该第一按键群以及该第四按键群上。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可知,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输入中文的装置,其是将中文的拼音符号分类为一第一声母群组、一第二声母群组、一第三声母群组、一介母群组、一韵母群组以及一声调群组,并将各群组中的拼音符号配置于十一个至二十六个按键上,且该按键是分成第一按键群、第二按键群、第三按键群以及第四按键群,其中,该第一声母群组中的拼音符号是配置于该第一按键群以及该第四按键群上,该第二声母群组中的拼音符号是配置于该第二按键群上,该第三声母群组中的拼音符号是配置于该第三按键群以及该第四按键群上,该韵母群组中的拼音符号是配置于该第三按键群上,该介母群组中的拼音符号是配置于该第二按键群上,该声调群组中的拼音符号是配置于该第一按键群上。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即揭露一种输入中文的拼音符号配置方法,是包含下列步骤:
将中文的拼音符号分类为一第一声母群组、一第二声母群组、一第三声母群组、一介母群组、一韵母群组以及一声调群组;以及
将各群组中的拼音符号依照下列条件配置于分为第一按键群、第二按键群、第三按键群以及第四按键群的十一个至二十六个按键上:
该第一声母群组中的拼音符号是配置于该第一按键群以及该第四按键群上;
该第二声母群组中的拼音符号是配置于该第二按键群上;
该第三声母群组中的拼音符号是配置于该第三按键群以及该第四按键群上;
该韵母群组中的拼音符号是配置于该第三按键群上;
该介母群组中的拼音符号是配置于该第二按键群上;以及
该声调群组中的拼音符号是配置于该第一按键群以及该第四按键群上。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使用数位键盘输入中文的装置及其拼音符号配置方法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
一、本发明可在使用较少按键的前提下,达到快速的输入中文字的功效。
二、本发明配置拼音符号于数个按键上,所配置的按键也可以配置数字键,运用于选字时选字之用。
三、当将易混淆的拼音符号配置在同一按键上时,本发明产生的候选字自然包括拼音相似易混淆的选字,避免因为拼音错误而重新输入。
四、本发明以较少的按键输入中文,不可避免的是每一输入后的候选字会比以较多的按键多,但是配合依使用频率列出后选字的方法,可使输入常用字的总按键数减少。
五、当更配合以后一笔列出的候选字数目比前一笔多的方式,又可以使输入一罕用字的总按键数减少。
综上所述,本发明揭露一种输入中文的装置,其是将中文的拼音符号分类为一第一声母群组、一第二声母群组、一第三声母群组、一介母群组、一韵母群组以及一声调群组,并将各群组中的拼音符号配置于十一个至二十六个按键上。将按键上对应欲输入字体的声母、介母、韵母以及声调依序输入,即可达到利用少量按键数量而快速输入中文字的功效。本发明具有上述诸多优点及实用价值,其不论在装置结构、拼音符号配置方法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技术具有增进的突出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并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在本发明的装置按键上配置注音符号的实施例图;
图2为在本发明的装置按键上配置拼音符号的实施例图;
图3为在本发明的装置按键上配置注音符号的另一实施例图;
图4为在本发明的装置按键上配置拼音符号的另一实施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输入中文的装置及其拼音符号配置方法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方法、步骤、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表1
表1为包含注音符号与汉语拼音的拼音符号于本发明中的分类表。本发明的装置,是先将构成中文拼音的声母、韵母及声调分类为:第一声母群组(舌尖舌尖后音声母群组)、第二声母群组(舌面音声母群组)、第三声母群组(一般声母群组)、介母群组、韵母群组以及声调群组等六类群组。其中,第一声母群组包含拼音符号中注音符号的“ㄓ”、“ㄔ”、“ㄕ”、“ㄖ”、“ㄗ”、“ㄘ“、“ㄙ”等七个声母以及汉语拼音的“zh”、“ch”、“sh”、“r”、“z”、“c”、“s”等七个声母。第二声母群组包含拼音符号中注音符号的“ㄐ”、“ㄑ”、“ㄒ”等三个声母以及汉语拼音的“j”、“q”、“x”等三个声母。第三声母群组包含拼音符号中注音符号的“ㄅ”、“ㄆ”、“ㄇ”、“ㄈ”、“ㄉ”、“ㄊ”、“ㄋ”、“ㄌ”、“ㄍ”、“ㄎ”、“ㄏ”等十一个声母以及汉语拼音的“b”、“p”、“m”、“f”、“d”、“t”、“n”、“l”、“g”、“k”、“h”等十一个声母。
韵母群组包含拼音符号中注音符号的“ㄚ”、“ㄛ”、“ㄜ”、“ㄝ”、“ㄞ”、“ㄟ”、“ㄠ”、“ㄡ”、“ㄢ”、“ㄣ”、“ㄤ”、“ㄥ”、“ㄦ”等十三个韵母以及汉语拼音的“a”、“o”、“e”、“e”、“ai”、“ei”、“ao”、“ou”、“an”、“en”、“ang”、“eng”、“er”等十三个韵母。
介母群组包含拼音符号中注音符号的“一”、“ㄨ”、“ㄩ”等三个介母以及汉语拼音的“yi”、“wu”、“yu”等三个介母。
声调群组包含拼音符号中注音符号的“一声”、“二声”、“三声”、“四声”、“轻声”等五个声调以及汉语拼音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轻声”等五个声调。
本发明的装置是依照下列方法将第一声母群组、第二声母群组、第三声母群组、介母群组、韵母群组以及声调群组等六类群组中的各拼音符号分别配置于分为第一按键群、第二按键群、第三按键群以及第四按键群的十一个至二十六个按键上:
1、该第一声母群组中的拼音符号是配置于该第一按键群以及该第四按键群上。
2、该第二声母群组中的拼音符号是配置于该第二按键群上。
3、该第三声母群组中的拼音符号是配置于该第三按键群以及该第四按键群上。
4、该韵母群组中的拼音符号是配置于该第三按键群上。
5、该介母群组中的拼音符号是配置于该第二按键群上。
6、该声调群组中的拼音符号是配置于该第一按键群以及该第四按键群上。
在利用上述方法将各拼音符号分别配置于对应的按键上(十一个至二十六个按键)后,只要使用者依序键入所欲输入中文字的声母→介母→韵母→声调,在键入声调后,即可以判定拼音已经完成,并且依据所键入的按键及其顺序,在字库搜寻出符合此一拼音的所有中文字,做为本次中文拼音输入的候选字。使用者在输入拼音符号以输入中文字时,则其拼音集合规则的定义会如下所述的二十一种规则内容来定义,此二十三种规则内容如下所示:
规则1:最先键入的按键,如果包含任一声母群组中的任一拼音符号,但不包括介母群组中的任一拼音符号,也不包括韵母群组中的任一拼音符号,则此按键即为一声母键,而此按键所代表的声母集合即为该拼音符号,其介母集合为一空集合,其韵母集合为一空集合,且其声调集合亦为一空集合。
规则2:最先键入的按键,如果包含介母群组中的任一拼音符号,但不包括任何声母群组中的任一拼音符号,则此按键即为一介母键,而此按键所代表的介母集合即为该拼音符号,其声母集合为一空集合,且其韵母集合亦为一空集合。
规则3:最先键入的按键,如果包含般韵母群组中的任一拼音符号,但不包括任何声母群组中的任一拼音符号,也不包括介母群组中的任一拼音符号,则此按键即为一韵母键,而此按键所代表的韵母集合即为该拼音符号,其声母集合为一空集合,其介母集合为一空集合,且其声调集合亦为一空集合。
规则4:最先键入的按键,如果包含任一声母群组中的任一拼音符号以及韵母群组中的任一拼音符号,但不包括任何介母群组中的任一拼音符号,则此按键即为一声韵键,而此按键所代表的声母集合即为该声母群组中的该拼音符号,其韵母集合即为该韵母群组中的该拼音符号,其介母集合为一空集合,且其声调集合亦为一空集合。
规则5:最先键入的按键,如果包含一声母群组中的任一拼音符号以及介母群组中的任一拼音符号,则此按键即为一声介键,而此按键所代表的声母集合即为该声母群组中的该拼音符号,其介母集合即为介母群组中的任一拼音符号,且韵母集合为一空集合,且其声调集合为一空集合。
规则6:在键入一声母键之后所键入的按键,如果包含任一声母群组中的任一拼音符号,但不包含介母群组中的任一拼音符号,也不包含韵母群组中的任一拼音符号,也不包含声调群组中的任一拼音符号,则此按键即为一声母键,而此按键所代表的声母集合即为该声母群组中的该拼音符号。
规则7:在键入一声母键之后所键入的按键,如果包含介母群组中的任一拼音符号,则此按键即为一介母键,而此按键所代表的介母集合即为该介母群组中的该拼音符号。
规则8:在键入一声母键之后所键入的按键,如果包含韵母群组中的任一拼音符号,但不包含介母群组中的任一拼音符号,则此按键即为一韵母键,而此按键所代表的韵母集合即为该韵母群组中的该拼音符号。
规则9:在键入一声母键之后所键入的按键,如果包含声调群组中的任一拼音符号,但不包含介母群组中的任一拼音符号,也不包含韵母群组中的任一拼音符号,则此按键即为一声调键,而此按键所代表的声调集合即为该声调群组中的该拼音符号,其介母集合为一空集合,且其韵母集合为一空集合。
规则10:在键入一介母键之后所键入的按键,如果包含介母群组中的任一拼音符号,但不包含韵母群组中的任一拼音符号,也不包含声调群组中的任一拼音符号,则此按键即为一介母键,而此按键所代表的介母集合即为该介母群组中的该拼音符号。
规则11:在键入一介母键之后所键入的按键,如果包含韵母群组中的任一拼音符号,则此按键即为一韵母键,而此按键所代表的韵母集合即为该韵母群组中的该拼音符号。
规则12:在键入一介母键之后所键入的按键,如果包含声调群组中的任一拼音符号,但不包含韵母群组中的任一拼音符号,则此按键为一声调键,而此按键所代表的声调集合即包为该声调群组中的该拼音符号。
规则13:在键入一韵母键之后所键入的按键,如果包含韵母群组中的任一拼音符号,但不包含声调群组中的任一拼音符号,则此按键为一韵母键,而此按键所代表的韵母集合即包含该韵母群组中的该拼音符号。
规则14:在键入一韵母键之后所键入的按键,如果包含声调群组中的任一拼音符号,则此按键为一声调键,而此按键所代表的声调集合即为该声调群组中的该拼音符号。
规则15:在键入一声介键之后所键入的按键,如果包含介母群组中的任一拼音符号,则此按键为一介母键,而此按键所代表的介母集合即为该介母群组中的该拼音符号。
规则16:在键入一声介键之后所键入的按键,如果包含韵母群组中的任一拼音符号,但不包含介母群组中的任一拼音符号,则此按键为一韵母键,而此按键所代表的韵母集合即为该韵母群组中的该拼音符号。
规则17:在键入一声介键之后所键入的按键,如果包含声调群组中的任一拼音符号,但不包含介母群组中的任一拼音符号,也不包含韵母群组中的任一拼音符号,则此按键为一声调键,而此按键所代表的声调集合即为该声调群组中的该拼音符号,且其声母集合即为一空集合。
规则18:在键入一声韵键之后所键入的按键,如果包含介母群组中的任一拼音符号,则此按键为一介母键,而此按键所代表的介母集合即为该介母群组中的该拼音符号,且其韵母集合即为一空集合。
规则19:在键入一声韵键之后所键入的按键,如果包含韵母群组中的任一拼音符号,但不包含介母群组中的任一拼音符号,则此按键为一韵母键,而此按键所代表的韵母集合即为该韵母群组中的该拼音符号。
规则20:在键入一声韵键之后所键入的按键,如果包含声调群组中的任一拼音符号,但不包含介母群组中的任一拼音符号,也不包含韵母群组中的任一拼音符号,则此按键为一声调键,而此按键所代表的声调集合即包含该声调群组中的该拼音符号,且其声母集合即为一空集合。
规则21:在键入一声韵键之后所键入的按键,如果包含一声调群组中的任一拼音符号,但不包含介母群组中的任一拼音符号,也不包含韵母群组中的任一拼音符号,且其之前的声母集合不包含第一声母群组中的任一拼音符号,则此按键为一声调键,而此按键所代表的声调集合即为该声调群组中的该拼音符号,且其声母集合即为一空集合。
规则22:在键入一声调键之后,当时的声母集合、介母集合、韵母集合及声调集合即可定义一拼音符号集合,其中每一个拼音符号是由上述声母集合、介母集合、韵母集合及声调集合中的一个拼音符号所组合而成;但是如果上述的某一声母集合、介母集合及或韵母集合为一空集合,则组成这一拼音符号集合的拼音符号,不包含该声母集合、介母集合及或韵母集合的元素。
规则23:凡未依照上述规则所键入的按键则视为未键入,其声母集合、介母集合、韵母集合及声调集合皆不改变。
按键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第一声母群 | ㄓㄗ | ㄔㄘ | ㄕㄙ | ㄖ | |||||||
第二声母群 | ㄐㄑ | ㄒ | |||||||||
第三声母群 | ㄋㄌ | ㄍㄎ | ㄉㄊ | ㄅㄆ | ㄇ | ㄈㄏ | |||||
韵母群 | ㄣㄥ | ㄝㄟ | 丫ㄞㄠ | ㄢㄤ | ㄛㄜㄡㄦ | ||||||
介母群 | ㄧㄩ | ㄨ | |||||||||
声调 | 一声/˙ | ˊ | ˇ | ˋ | |||||||
按键群 | 第一 | 第一 | 第一 | 第四 | 第三 | 第三 | 第三 | 第三 | 第三 | 第二 | 第二 |
其它配置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0,列出上一笔候选字 | □,列出下一笔候选字 |
表2
按键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第一声母群 | z,zh | c,ch | s,sh | r | |||||||
第二声母群 | j,q | x | |||||||||
第三声母群 | n,1 | g,k | d,t | b,p | m | f,h | |||||
韵母群 | en,eng | e,ei | a,ai,ao | an,ang | o,e,ou,er | ||||||
介母群 | yi,yu | wu | |||||||||
声调 | 阴平/轻声 | 阳平 | 上声 | 去声 | |||||||
按键群 | 第一 | 第一 | 第一 | 第四 | 第三 | 第三 | 第三 | 第三 | 第三 | 第二 | 第二 |
其它配置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0,列出上一笔候选字 | □,列出下一笔候选字 |
表3
请参阅图1以及图2所示,是分别为在本发明的装置按键上配置注音符号以及拼音符号的实施例图,其按键配至更分别如表2及表3所示如下:上述的第一按键群是包含三个按键,其中另也配置数字键“1”、“2”、“3”,做为选字之用;第二按键群是包含二个按键,其中另也配置数字键“0”、“、”,做为选字之用;第三按键群是包含五个按键,其中另也配置数字键“5”、“6”、“7”、“8”、“9”,做为选字之用;第四按键群是包含一个按键,其上也配置数字键“4”。利用上述的按键配置方法将第一声母群组、第二声母群组、第三声母群组、介母群组、韵母群组以及声调群组等六类群组中的各拼音符号分别配置于分为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第四按键群的十一个按键(包含数字键0-9以及小数点键,而数字键可作为选候选字的输入键)上时,更可将第一声母群组中相似易混淆的拼音符号配置在同一按键上,如将“ㄓ”(“zh”)与“ㄗ”(“z”)、“ㄔ”(“ch”)与“ㄘ”(“c”)、“ㄕ”(“sh”)与“ㄙ”(“s”)分别配置于数字键“1”、“2”、“3”上。另,利用上述的按键配置方法配置拼音符号,可将第二声母群组中相似易混淆的拼音符号配置在同一按键上,如将“ㄐ”(“j”)与“ㄑ”(“q”)配置于数字键“0”上;将第三声母群组中易混淆的拼音符号配置在同一按键上,如将“ㄅ”(“b”)与“ㄆ”(“p”)配置于数字键“7”上;将介母群组中易混淆的拼音符号配置在同一按键上,如将“一”(“y”)与“ㄩ”(“yu”)配置于数字键“0”上;将韵母群组中易混淆的拼音符号配置在同一按键上,如将“ㄣ”(“en”)与“ㄥ”(“eng”)配置在数字键“5”上;将声调群组中易混淆的拼音符号配置在同一按键上,如将“一声”(“平声”)与“.”(“轻声”)配置在数字键“7”上。如此一来,当使用者因为混淆而输入错误的声母或韵母时,有可能依然键入本来就该键入的输入键,而不须重新键入输入键。例如,如果有人要输入“成”字,误以为要输入为ㄔㄣˊ,因而键入2→5→2,其与要输入ㄔㄥˊ键入值相同,因而免去重新再输入的必要。
按键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第一声母群 | ㄓㄗ | ㄔㄘ | ㄕㄙ | ㄖ | |||||||
第二声母群 | ㄐㄑ | ㄒ | |||||||||
第三声母群 | ㄋㄌ | ㄍㄎ | ㄉㄊ | ㄅㄆ | ㄇ | ㄈㄏ | |||||
韵母群 | ㄣㄥ | ㄝㄟ | ㄚㄞㄠ | ㄢㄤ | ㄛㄜㄡㄦ | ||||||
介母群 | ㄧㄩ | ㄨ | |||||||||
声调 | 一声/˙ | ˊ | ˇ | ˋ | |||||||
按键群 | 第一 | 第一 | 第一 | 第四 | 第三 | 第三 | 第三 | 第三 | 第三 | 第二 | 第二 |
其它配置 | 7 | 8 | 9 | 4 | 5 | 6 | 1 | 2 | 3 | 0,列出上一笔候选字 | #,列出下一笔候选字 |
表4
按键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第一声母群 | z,zh | c,ch | s,sh | r | |||||||
第二声母群 | j,q | x | |||||||||
第三声母群 | n,l | g,k | d,t | b,p | m | f,h | |||||
韵母群 | en,eng | e,ei | a,ai,ao | an,ang | o,e,ou,er | ||||||
介母群 | yi,yu | wu | |||||||||
声调 | 阴平/轻声 | 阳平 | 上声 | 去声 | |||||||
按键群 | 第一 | 第一 | 第一 | 第四 | 第三 | 第三 | 第三 | 第三 | 第三 | 第二 | 第二 |
其它配置 | 7 | 8 | 9 | 4 | 5 | 6 | 1 | 2 | 3 | 0,列出上一笔候选字 | #,列出下一笔候选字 |
表5
请参阅图3以及图4所示,是分别为在本发明的装置按键上配置注音符号以及拼音符号的另一实施例图,其按键配至更分别如表4及表5所示如下:利用上述的按键配置方法将第一声母群组、第二声母群组、第三声母群组、介母群组、韵母群组以及声调群组等六类群组中的各拼音符号分别配置于分为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第四按键群的十二个按键(包含数字键0-9以及“*”键、“#”键,而数字键可作为选候选字的输入键)上时,亦可将易混淆的拼音符号配置于同一按键上。上述的第一按键群是包含三个按键,其中另也配置数字键“7”、“8”、“9”,做为选字之用;第二按键群是包含二个按键,其中另也配置数字键“0”、“#”,做为选字之用;第三按键群是包含五个按键,其中另也配置数字键“1”、“2”、“3”、“5”、“6”,做为选字之用;第四按键群是包含一个按键,其上也配置数字键“4”。
由上述的实施例可见,本发明装置上的按键可以是一电脑键盘上的实体按键,特别是一电脑键盘上的数字键、一可携式电子设备的实体按键、一电话的实体按键,特别是一电话的12键按键、一手机的实体按键,特别是一手机的12键按键、一虚拟的图形使用者界面上的图形按键、一电脑显示器上的图形使用者界面上的按键、一可携式电子设备显示器上的图形使用者界面上的按键、一手机显示器上的图形使用者界面上的按键以及一具有显示器的电话上的图形使用者界面上的按键中的任一者。
表6
表6为本发明定义一拼音集合的一种实施方式,其为一种状态机,依照图1所述的按键配置将依序输入的拼音符号的顺序定义出一拼音集合。其中每一列有一项目,每一项目参考上述拼音集合的一规则,其规则的代号是指上述拼音集规则中所参考项目的项目代号,每一项目有一原状态。其中,项目1至项目11,为最先键入的按键,其原状态为0。每一项目有一下一状态以及效果。下一状态用以判定在键入下一键时要参考那一些项目。除项目45~55外,每一项目有其对声母集合、介母集合、韵母集合、声调集合及选字的影响效果。
选字前键入键的序号 | 可能的拼音组合 | 存在的拼音组合 | 候选字范例 |
4→10→8→4 | ㄋㄧㄢ ˋ、ㄋㄧㄤ ˋ、ㄋㄩㄢ ˋ、ㄋㄩㄤˋㄌㄧㄢˋ、ㄌㄧㄤˋ、ㄌㄩㄢˋ、ㄩㄤˋ、ㄖㄧㄢˋ、ㄖㄧㄤˋ、ㄖㄩㄢˋ、ㄖㄩㄤ、 | ㄋㄧㄢ ˋ、ㄋㄧㄤ ˋ、ㄌㄧㄢ ˋ、ㄌㄧㄤ | 1.量 2.念 3.练 4.恋 5.亮 6.念 7.谅8.辆 9.炼… |
10→10→3 | ㄐㄧˇ、ㄐㄩˇ、ㄑㄧˇ、ㄑㄩˇ | ㄐㄧˇ、ㄐㄩˇ、ㄑㄧˇ、ㄑㄩˇ | 1.起 2.己 3.给 4.几 5.喜 6.许 7.取8.曲 9.举… |
10→8→4 | ㄧㄢ ˋ、ㄧㄤˋ、ㄩㄢ ˋ、ㄩㄤˋ | ㄧㄢˋ、ㄧㄤˋㄩㄢˋ | 1.样 2.验 3.愿 4.院5.厌 6.怨 7.彦 8.燕 9.苑 10.雁 11.艳12.宴 13.焰 14.愿15.谳 16.焰 17.晏18.漾… |
7→9→2 | 勺ㄛ ˊ、勺ㄜˊ、ㄅㄡ ˊ、ㄅㄦˊ、ㄆㄛ ˊ、ㄆㄜˊ、ㄆㄡ ˊ、ㄆㄦˊ | ㄅㄛˊ、ㄆㄛˊㄆㄡˊ | 1.白 2.百 3.博 4.伯 5.婆 6.柏 7.薄8.泊 9.驳10.勃 11.蔔 12.搏13.脖 14.箔 15.舶16.膊 17.帛 18.渤19.礴 20.铂 21.檗22.抔 23.椁 24.襮25.鄱26.糪 27.裒 28.猼29.饽 30.皤 31.謈32.胉 33.荸 34.鹁35.髆 36.挬 37.浡38.葧 39.40.驳41.鑮 42.捊 43.郣44.掊 45.僰 46.櫇47.欂 48.踄 49.踣50.鋍 51.馞 52.镈 |
53.懪54.馎55.簙 |
表7
表7是包括4个依照表6的状态机定义一拼音集合及其候选字的键入按键范例,其中可能的拼音组合是举例来说明当键入声调键后所可能定义的所有拼音集合。例如,要输入「漾」字时,键入键的序号依序为10→8→4。当键入第10键前,原状态是初始状0,参考项目1,其所参考的规则是第2图中的项目5,因而所按下的按键为一声介键,下一状态是5,效果是声母集合包含ㄐ、ㄑ,介母集合包含ㄧ、ㄩ,韵母集合为空集合,声调集合为空集合。当再键入第8键,因为原状态已经成为5,参考项目64,其所参考的规则是第2图中的项目18,因而所按的键为一韵母键,下一状态是3,效果是声母集合成为空集合,介母集合包含ㄧ、ㄩ,韵母集合包含ㄢ、ㄤ,声调集合不变,仍然为空集合。当再键入第4键,因为原状态已经成为3,参考项目38,其所参考的规则是图2中的项目14,因而所按的键为一声调键,效果是声母集合不变,仍然为空集合,介母集合不变,仍然包含ㄧ、ㄩ,声母集合不变,仍然包含ㄢ、ㄤ,声调集合包含四声,下一状态是4,此时不需要键入任何其他确认键即可径行选字,因此可以使得输入一字的平均按键数目不会为了要确定一正确的拼音而增加。
中文文字 | 含选字键入的键的序号 | 第一笔列出的候选字范例 | 第二笔列出的候选字范例 |
燕 | 10→8→4→8 | 1.样 2.验 3.愿 4.院 5.厌 6.怨 7.彦 8.燕 9.苑 | 1.雁2.艳3.宴4.焰5.愿6.谳7.焰8.晏9.漾 |
漾 | 10→8→4→11→9 | 1.样 2.验 3.愿 4.院 5.厌 6.怨 7.彦 8.燕 9.苑 | 1.雁 2.艳 3.宴 4.焰 5.愿 6.谳 7.焰8.晏 9.漾 |
表8
表8为本发明列出候选字及选字方法的实施方式。续前一例,当要输入「漾」字时,键入键的序号依序共须为10→8→4→11→9,当键入10→8→4后,开始可以选字,此时本发明列出候选字以使用频率较高的候选字优先列出的方式,列出第一笔9个最常用的候选字为:
1.样 2.验 3愿 4.院 5.厌 6.怨 7.彦 8.燕 9.苑
其中标号较小的候选字为使用频率较高者。因为此9个候选字中并不包含要输入的「漾」字,故需要再键入第11键,因为原状态已经是4,参考项目45,下一状态是4,效果是显示下一笔候选字。此时列出第二笔候选字为剩余候选字中使用频率较高者为:
1.雁 2.艳 3.宴 4.焰 5愿 6.谳 7.焰 8.晏 9.漾
因为要输入的「漾」字为其中第9字,故需要再键入9,因为原状态已经是4,参考图7中项目54,下一状态是回到状态0,而且声母集合、介母集合及韵母集合都会被清空成空集合,可以再输入下一字,而选字结果则是选定出第9字「漾」。全部键入的按键的序号依序为10→8→4→11→9,共5键。因为平常输入的字多为常用字,本发明的输入法使用在有限数目的按键上,虽然候选字的拼音不只一种,而是所定义的拼音集合中的所有拼音,因而其候选字数量会比既有的拼音输入法多,但是当采用频率较高的候选字优先列出的方法时,可使输入常用字时的输入键数次数控制为较少的次数。
再回到表7,待输入拼音符号后,可令后一笔列出的候选字数目以比前一笔多。例如,当要输入一罕用字「欂」字时,若键入的按键的序号依序为7→9→2,可定义一拼音集合,开始选字,此时的字库中对于其拼音集合则会有55个候选字,其分别为:
1.白 2.百 3.博 4.伯 5.婆 6.柏 7.薄 8.泊 9.驳 10.勃 11.卜 12.搏 13.脖 14.箔 15.舶 16.膊 17.帛 18.渤 19.礡 20.铂 21.檗 22.抔 23.桲 24.襮25.鄱 26.糪 27.裒 28.猼 29.饽 30.皤 31.謈 32.胉 33.荸 34.鹁 35.髆 36.挬 37.浡 38.葧 39. 40.驳 41.鑮 42.捊 43.郣 44.掊 45.僰 46.櫇 47.欂48.踄 49.踣 50.鋍 51.馞 52.镈 53.懪 54.馎 55.簙。
由于「欂」字不在其中,故需要键入第11键,代表要列出下一笔候选字时,第二笔列出的候选字如下,共列出一笔46个候选字:
10.勃 11.卜 12.搏 13.脖 14.箔 15.舶 16.膊 17.帛 18.渤 19.礡 20.铂21.檗 22.抔23.桲24.襮 25.鄱 26.糪 27.裒 28.猼 29.饽 30.皤 31.謈 32.胉 33.荸 34.鹁 35.髆 36.挬 37.浡 38.葧 39. 40.驳 41.鑮 42.捊 43.郣44.掊 45.僰 46.櫇 47.欂 48.踄 49.踣 50.鋍 51.馞 52.镈 53.懪 54.馎 55.簙。
在此例中,其选字的方式不再限于键入1~9,而是要输入两位数的参数选字。例如,要选「欂」字,即须在键入序号为7→9→2的按键後,键入序號依序为4→7的按键定义一拼音,全部键入键的序号依序共须为7→9→2→4→7,共键入5次按键。如果是以上述每笔9个候选字的方式选「欂」字,在键入7→9→2定义一拼音集合后,尚须键入第11键次才能从第6笔候选字中看到「欂」字,全部须键入键的序号依序为7→9→2→11→11→11→11→11→7,共键入9次按键。因此,采用后一笔列出的候选字数目可以比前一笔候选字多的方法,可以让输入常用字(如「泊」字)时,依然需要较少的键入按键数目,同时输入罕用字(如「欂」字)的键入按键数目也不至于太多。
按键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第一声母群 | ㄔ,ㄘ | ㄖ | ㄕ,ㄙ | ㄓ,ㄗ | ||||||||||||||||||||||
第二声母群 | ㄐ | ㄑ | ㄒ | |||||||||||||||||||||||
第三声母群 | ㄅ | ㄉ | ㄈ | ㄍ | ㄏ | ㄎ | ㄌ | ㄇ | ㄋ | ㄆ | ㄊ | |||||||||||||||
韵母群 | 丫 | ㄥ | ㄜ,ㄝ | ㄤ | ㄞ | ㄢ | ㄣ | ㄛ | ㄡ | ㄦ | ㄠ | ㄟ | ||||||||||||||
介母群 | ㄧ | wu | ㄩ | |||||||||||||||||||||||
声调 | 三声 | 四声 | 二声 | 一声ㄕ. | ||||||||||||||||||||||
按键群 | 第三 | 第三 | 第三 | 第三 | 第三 | 第三 | 第三 | 第三 | 第三 | 第三 | 第三 | 第三 | 第三 | 第三 | 第三 | 第三 | 第三 | 第三 | 第三 | 第三 | 第三 | 第三 | 第三 | 第二 | 第三 | 第一 |
其它配置 | A | B | C,8 | D,5 | E.2 | F.6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列出上一笔候选字 | P,列出下一笔候选字 | Q | R,3 | S,4 | T | U | V,9 | W,1 | X,7 | Y | Z |
表9
按键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第一声母群 | c,ch | r | s,sh | z,zh | ||||||||||||||||||||||
第二声母群 | J | q | x | |||||||||||||||||||||||
第三声母群 | b | d | f | g | h | k | l | m | n | p | t | |||||||||||||||
韵母群 | a | eng | e | ang | ai | an | en | o | ou | er | ao | ei | ||||||||||||||
介母群 | yi | wu | yu | |||||||||||||||||||||||
声调 | 上声 | 去声 | 阳平 | 阴平/轻尸 | ||||||||||||||||||||||
按键群 | 第三 | 第三 | 第一 | 第三 | 第三 | 第三 | 第三 | 第三 | 第三 | 第二 | 第三 | 第三 | 第三 | 第三 | 第三 | 第三 | 第二 | 第一 | 第一 | 第三 | 第三 | 第三 | 第三 | 第二 | 第三 | 第一 |
其它配置 | A | B | C,8 | D,5 | E.2 | F.6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列出上一笔候选字 | P,列出下一笔候选字 | Q | R,3 | S,4 | T | U | V,9 | W,1 | X,7 | Y | Z |
表10
当改变各按键群的按键数,本发明的按键数更可扩充上至26键。表9及表10为本发明配置拼音符号于26键的两种实施例;表9为配置注音符号的实施例;表10为配置汉语拼音的实施例。其列出候选字及选字方法的实施方式如下。续前一例,当要输入「漾」字时,共须键入键的序号依序共须为10→7→18→16→22,当键入序号依序为10→7→18的按键后,代表键入一ㄤˋ,开始可以选字。参考表6,当第一笔后选字列出9个候选字时,为因为第一笔候选字不包含「漾」字,按第16键,它配置代表列出下一笔候选字的按键,此时列出下一笔9个候选字,再按第22键从下一笔选出第9字,此时第22键同时配置数字9。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及技术内容作出些许的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使用输入中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是将中文的拼音符号分类为一第一声母群组、一第二声母群组、一第三声母群组、一介母群组、一韵母群组以及一声调群组,并将各群组中的拼音符号配置于十一个至二十六个按键上,且该按键是分成第一按键群、第二按键群、第三按键群以及第四按键群,其中,该第一声母群组中的拼音符号是配置于该第一按键群以及该第四按键群上,该第二声母群组中的拼音符号是配置于该第二按键群上,该第三声母群组中的拼音符号是配置于该第三按键群以及该第四按键群上,该韵母群组中的拼音符号是配置于该第三按键群上,该介母群组中的拼音符号是配置于该第二按键群上,该声调群组中的拼音符号是配置于该第一按键群以及该第四按键群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按键群是包含一个或若干个按键;该第二按键群是包含一个或若干个按键;该第三按键群是包含一个或若干个按键该第四按键群是包含零个或若干个按键;该四组按键群的总按键数为十一个至二十六个按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各按键群中的按键配置以数字键,运用于选字之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声母群组是包含有拼音符号中汉语拼音的“zh”、“ch”、“sh”、“r”、“z”、“c”、“s”七个声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声母群组包含拼音符号中注音符号的“ㄐ”、“ㄑ”、“ㄒ”三个声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声母群组包含拼音符号中汉语拼音的“j”、“q”、“x”三个声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三声母群组包含拼音符号中注音符号的“ㄅ”、“ㄆ”、“ㄇ”、“ㄈ”、“ㄉ”、“ㄊ”、“ㄋ”、“ㄌ”、“ㄍ”、“ㄎ”、“ㄏ”十一个声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三声母群组包含拼音符号中汉语拼音的“b”、“p”、“m”、“f”、“d”、“t”、“n”、“l”、“g”、“k”、“h”十一个声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韵母群组包含拼音符号中汉语拼音的“a”、“o”、“e”、“e”、“ai”、“ei”、“ao”、“ou”、“an”、“en”、“ang”、“eng”、“er”十三个韵母。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介母群组包含拼音符号中注音符号的“一”、“ㄨ”、“ㄩ”三个介母。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介母群组包含拼音符号中汉语拼音的“yi”、“wu”、“yu”三个介母。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声调群组包含拼音符号中注音符号的“一声”、“二声”、“三声”、“四声”、“轻声”五个声调。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声调群组包含拼音符号中汉语拼音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轻声”五个声调。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是将该第一声母群组、该第二声母群组、该第三声母群组、该介母群组、该韵母群组以及该声调群组中相似易混淆的拼音符号分别配置在同一按键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候选字列出的方式为将使用频率较高的候选字优先列出。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候选字列出的方式为后一笔列出的候选字数目比前一笔列出的候选字多。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装置上的按键为一电脑键盘上的数字键、一可携式电子设备的实体按键、一电话的实体按键、一行动电话的实体按键、一虚拟的图形使用者界面上的图形按键、一电脑显示器上的图形使用者界面上的按键、一可携式电子设备显示器上的图形使用者界面上的按键、一行动电话显示器上的图形使用者界面上的按键以及一具有显示器的电话上的图形使用者界面上的按键中的任一者。
19.一种输入中文的拼音符号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是包含下列步骤:
将中文的拼音符号分类为一第一声母群组、一第二声母群组、一第三声母群组、一介母群组、一韵母群组以及一声调群组;以及
将各群组中的拼音符号依照下列条件配置于分为第一按键群、第二按键群、第三按键群以及第四按键群的十一个至二十六个按键上:
该第一声母群组中的拼音符号是配置于该第一按键群以及该第四按键群上;
该第二声母群组中的拼音符号是配置于该第二按键群上;
该第三声母群组中的拼音符号是配置于该第三按键群以及该第四按键群上;
该韵母群组中的拼音符号是配置于该第三按键群上;
该介母群组中的拼音符号是配置于该第二按键群上;以及
该声调群组中的拼音符号是配置于该第一按键群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7101522969A CN101398716A (zh) | 2007-09-24 | 2007-09-24 | 输入中文的装置及其拼音符号配置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7101522969A CN101398716A (zh) | 2007-09-24 | 2007-09-24 | 输入中文的装置及其拼音符号配置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98716A true CN101398716A (zh) | 2009-04-01 |
Family
ID=40517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7101522969A Pending CN101398716A (zh) | 2007-09-24 | 2007-09-24 | 输入中文的装置及其拼音符号配置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398716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23721A (zh) * | 2010-12-25 | 2011-04-20 | 王岩泽 | 汉语拼音键盘及输入方法 |
CN102279653A (zh) * | 2010-06-12 | 2011-12-14 | 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输入中文的键盘 |
CN107390882A (zh) * | 2017-07-10 | 2017-11-24 | 杨威 | 一种具有超低全拼重码率的十二宫格键盘字母映射方法 |
-
2007
- 2007-09-24 CN CNA2007101522969A patent/CN101398716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79653A (zh) * | 2010-06-12 | 2011-12-14 | 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输入中文的键盘 |
CN102023721A (zh) * | 2010-12-25 | 2011-04-20 | 王岩泽 | 汉语拼音键盘及输入方法 |
CN102023721B (zh) * | 2010-12-25 | 2015-02-18 | 王岩泽 | 汉语拼音键盘及输入方法 |
CN107390882A (zh) * | 2017-07-10 | 2017-11-24 | 杨威 | 一种具有超低全拼重码率的十二宫格键盘字母映射方法 |
CN107390882B (zh) * | 2017-07-10 | 2020-05-08 | 杨威 | 一种具有低全拼重码率的十二宫格键盘字母映射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605039B2 (en) | Text input | |
US7649478B1 (en) | Data entry using sequential keystrokes | |
WO2022083751A1 (zh) | 具有新型键位布局的键盘及其应用于电子设备的输入方法 | |
Green et al. | A reduced QWERTY keyboard for mobile text entry | |
CN101183296A (zh) | 通过手机触摸屏上显示的虚拟双拼键盘输入汉字 | |
WO2007121673A1 (fr) |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d'amélioration de la vitesse de saisie de caractères chinois | |
CN101021763A (zh) | 一种触摸屏幕上软键盘布局快速输入方法 | |
CN102193711A (zh) | 一种虚拟键盘的字母按键显示方法与装置 | |
CN117666815B (zh) | 基于10键键盘及应用于小屏电子设备的英文输入法 | |
KR101242210B1 (ko) | 성조 선택 기능을 갖는 터치스크린을 이용한 중국어 입력 방법 | |
CN104461228A (zh) | 电子装置及其文字输入界面显示方法 | |
CN101398716A (zh) | 输入中文的装置及其拼音符号配置方法 | |
KR101126734B1 (ko) | 알파벳 입력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0476826C (zh) | 中文字型排序检索方法和装置以及一种信息系统 | |
JP4410916B2 (ja) | キー入力装置および携帯電話機 | |
CN101364143A (zh) | 小键盘字符输入方法 | |
CN100585541C (zh) | 用于输入中文汉字的方法 | |
JP2009129438A (ja) | 携帯入力装置 | |
CN1195258C (zh) | 转轮式拼音汉字输入方法及其键盘 | |
JP4761234B2 (ja) | 携帯入力端末の入力方式 | |
JP4229528B2 (ja) | キー入力装置 | |
CN201698340U (zh) | 一种中文拼音键盘 | |
CN1439954A (zh) | 双拼双形序码数字键汉字输入法 | |
TWI450129B (zh) | 配備有觸控式漢字輸入系統的電子裝置 | |
CN201156236Y (zh) | 键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904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