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藏药材的炮制物及其测定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藏药材的炮制物品佐太是藏药材水银(又名“欧曲”)的炮制品,含水银与硫等结合而成的多种汞化合物及多种矿物质的混合物,主要成分为硫化汞。
以硫化汞计,含量在37~47%。性状为近黑色粉末,具光泽,无臭,无味。
1、佐太用以下方法进行鉴别:
(1)取本品少量,撒于水面,上浮,迅速散开。
(2)汞珠取本品约1g,平铺于白纸,用扩大镜检视,不应有汞珠存在。
(3)取本品2g,加盐酸-硝酸(3∶1)混合溶液2ml使之溶解,蒸干,加水2ml再使之溶解,滤过,滤液显示汞盐与硫酸盐的鉴别反应。
(4)取本品适量,用盐酸湿润后,在光洁铜片上摩擦,铜片表面显银白色,加热烘烤后,银白色消失。
2、佐太用以下方法进行含量测定:
(1)样品处理取0.1~0.5g于微波消解罐中,加1ml硝酸,3ml盐酸,4ml去离子水,冷消化2h后,盖好安全阀,将消解罐放入微波炉消解系统中,设置消解系统为最佳分析条件,至消解完全,冷却后用稀硝酸溶液定量转移并定容至25ml,混匀待测。
(2)标准溶液汞标准溶液:用稀硝酸将汞标准溶液(1000ug/ml)稀释成10.0、20.0、30.0、40.0、50.0ug/L标准系列。
(3)实验步骤混合酸湿法消化后,强酸性介质中将氯化亚硒还原成元素汞,以氩气为载体,将元素吹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进行冷原子吸收测定。吸收253.7nm的共振线,其吸收值与含量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4)计算公式X(ug/g)=C(ug/L)×V(m1)/[G(g)×10-3]
X:含量;C:浓度;V:稀释体积;G:质量。
(5)含量计算经检测,本品汞含量在32~40%,以硫化汞计,含量在37~47%。
3、由于历史原因及研究条件的制约,佐太的药效学基础研究极为薄弱,仅有零星的安全性及毒理文献报道,至今尚未见有较为系统全面的药效学基础研究或文献报道。
我厂联合了国家药物研究GLP基地山东大学药物评价中心对佐太进行系统的药效学研究,发现佐太在镇静安神、促进睡眠、抗惊厥、解热、消肿、抗炎、提高免疫力等方面有明显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1、佐太的鉴别
1.1取本品少量,撒于水面,上浮,迅速散开。结果见表1:
批号 |
070801 |
070802 |
070803 |
鉴别反应 |
合格 |
合格 |
合格 |
1.2汞珠取本品约1g,平铺于白纸,用扩大镜检视,不应有汞珠存在。结果见表2:
批号 |
070801 |
070802 |
070803 |
鉴别反应 |
合格 |
合格 |
合格 |
1.3取本品粉末2g,加盐酸-硝酸(3∶1)的混合溶液2ml使溶解,蒸干,加水2ml使溶解,滤过,滤液显汞盐(附录IV)与硫酸盐(附录IV)的鉴别反应。结果见表3:
批号 |
070801 |
070802 |
070803 |
鉴别反应 |
合格 |
合格 |
合格 |
1.4取本品适量,用盐酸湿润后,在光洁铜片上摩擦,铜片表面显银白色,加热烘烤后,银白色消失。结果见表4:
批号 |
070801 |
070802 |
070803 |
鉴别反应 |
合格 |
合格 |
合格 |
结果:三批样品按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鉴别重现性好,方法可行,可控,具有专属性。
2、佐太的含量测定
2.1样品处理取0.1~0.5g于微波消解罐中,加1ml硝酸,3ml盐酸,4ml去离子水,冷消化2h后,盖好安全阀,将消解罐放入微波炉消解系统中,设置消解系统为最佳分析条件,至消解完全,冷却后用稀硝酸溶液定量转移并定容至25ml,混匀待测。
2.2标准溶液汞标准溶液:用稀硝酸将汞标准溶液(1000ug/ml)稀释成10.0、20.0、30.0、40.0、50.0ug/L标准系列。
2.3实验步骤混合酸湿法消化后,强酸性介质中将氯化亚硒还原成元素汞,以氩气为载体,将元素吹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进行冷原子吸收测定。吸收253.7nm的共振线,其吸收值与含量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2.4计算公式X(ug/g)=C(ug/L)×V(ml)/[G(g)×10-3]
X:含量;C:浓度;V:稀释体积;G:质量。
经检测,本品汞含量在32~40%,以硫化汞计,含量在37~47%。
3、佐太的药效学试验
3.1佐太与戊巴比妥钠协同镇静作用试验
目的:通过评价佐太与戊巴比妥钠对KM小鼠的协同镇静作用,为临床试验提供参考。
方法:取KM小鼠50只,♀♂各半,预饲养3天,体重18~22g。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各半,分别为阴性对照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阳性对照组(安定片)1mg·kg-1、佐太低剂量L组3.3mg·kg-1、中剂量M组6.6mg·kg-1、高剂量H组13.2mg·kg-1。各剂量组分别灌胃(ig)给予相应体积的药物,给药容积为0.2ml·10g-1。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4d。末次给药前禁食14h,自由饮水,药后30min,腹腔注射(ip)40mg·kg-1的戊巴比妥钠,给药容积为0.1ml·10g-1。单独观察每只小鼠翻正反射消失时间(睡眠潜伏期)及翻正反射恢复时间(睡眠时间),进行统计比较。
结果:
睡眠潜伏期结果:(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佐太各剂量组小鼠睡眠潜伏期缩短,且随剂量增加呈一定剂量依赖关系,但均无统计学差异;阳性对照组小鼠睡眠潜伏期明显缩短,但亦无统计学差异(2)与阳性对照组比较,佐太各剂量组小鼠睡眠潜伏期均相对较长,但无统计学差异,组间随剂量增加小鼠睡眠潜伏期缩短;阴性对照小鼠睡眠潜伏期相对较长。
睡眠时间结果:(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佐太各剂量组小鼠睡眠时间延长,且随剂量增加呈一定剂量依赖关系,其中H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阳性对照组小鼠睡眠时间明显延长,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2)与阳性对照组比较,佐太各剂量组小鼠睡眠时间均相对较短,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组间随剂量增加小鼠睡眠时间延长;阴性对照组小鼠睡眠时间相对较短。
入睡率结果:(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佐太各剂量组小鼠入睡率提高,且随剂量增加呈一定剂量依赖关系,其中H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阳性对照组小鼠入睡率明显提高为100%,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2)与阳性对照组比较,佐太各剂量组小鼠入睡率均相对较低,其中L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随剂量增加小鼠入睡率提高;阴性对照小鼠入睡率相对较低,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
结论:
(1)佐太低剂量L组3.3mg·kg-1、中剂量M组6.6mg·kg-1、高剂量H组13.2mg·kg-1与阴性对照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比较睡眠潜伏期均有缩短,睡眠时间延长,入睡率有明显提高,其中H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用药剂量的增加,佐太作用表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2)与阳性对照组(安定片)比较,佐太3.3mg·kg-1作用不显著,6.6mg·kg-1、13.2mg·kg-1作用效果明显增强但与其比较仍有部分差距。
(3)由以上药效学研究结果提示,佐太本试验中小鼠有效起始剂量为6.6mg·kg-1,折合临床用药有效起始剂量约为0.66mg·kg-1。
3.2佐太对尼可刹米注射液致小鼠惊厥作用的影响试验
目的:通过研究佐太对尼可刹米注射液致KM小鼠惊厥的抑制作用,为临床试验提供参考。
方法:KM小鼠50只,♀♂各半,预饲养3天,体重18~22g。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各半,分别为阴性对照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阳性对照组(安定片)1.0mg·kg-1、佐太低剂量L组3.3mg·kg-1、中剂量M组6.6mg·kg-1、高剂量H组13.2mg·kg-1。试验时各剂量组分别灌胃(ig)给予相应体积的药物,给药容积为0.2ml·10g-1。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4d。末次给药前禁食14h,自由饮水,药后30min,各组小鼠皮下注射(sc)给予尼可刹米注射液770mg·kg-1,立即观察小鼠出现惊厥的时间(惊厥潜伏期)、发生惊厥的动物数、死亡动物数(未惊厥小鼠的潜伏期计作120min)及死亡潜伏期(从出现惊厥至死亡时间),计算惊厥率和死亡率。通过比较上述指标,评价药物的抗惊厥作用。
结果:
惊厥潜伏期结果:(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佐太各剂量组小鼠惊厥潜伏期明显延长,且M、H剂量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阳性对照组小鼠惊厥潜伏期亦相对延长,但无统计学差异。(2)与阳性对照组比较,佐太M、H剂量组小鼠惊厥潜伏期均明显延长,且H剂量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阴性对照小鼠惊厥潜伏期相对较短。
死亡潜伏期结果:(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佐太各剂量组小鼠死亡潜伏期相对延长,其中M、H剂量组延长较明显,但匀无统计学差异;阳性对照组小鼠死亡潜伏期亦相对延长,无统计学差异。(2)与阳性对照组比较,佐太M剂量组小鼠死亡潜伏期延长明显,但无统计学差异;阴性对照小鼠死亡潜伏期相对较短。
各剂量组小鼠均出现惊厥,且均死亡,惊厥率和死亡率均为100%。
结论:
(1)佐太低剂量L组3.3mg·kg-1、中剂量M组6.6mg·kg-1、高剂量H组13.2mg·kg-1与阴性对照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比较惊厥潜伏期和死亡潜伏期均明显延长,且随用药剂量的增加,佐太作用表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
(2)与阳性对照组(安定片)比较,佐太3.3mg·kg-1作用不明显,6.6mg·kg-1、13.2mg·kg-1作用效果明显增强且13.2mg·kg-1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
(3)由以上药效学研究结果提示,佐太本试验中小鼠有效起始剂量为6.6mg·kg-1,折合临床用药有效起始剂量约为0.66mg·kg-1。
3.3佐太解热作用试验(伤寒Vi多糖疫苗致热家兔法)
目的:通过观察佐太对因伤寒Vi多糖疫苗致使家兔发热的作用,对其进行评价,为临床试验提供参考。
方法:健康新西兰兔30只,预饲养5天,室温20℃,体重2.5~3.0kg。取肛温在38.0℃~38.8℃的兔用于试验。试验前测正常肛温2次,温差值不超过0.3℃。耳缘静脉注射伤寒Vi多糖疫苗(0.5ml·kg-1),1h后测肛温,取升温0.8℃以上的家兔,按升温高低随机分组,共5组,每组6只,♀♂各半。分别为阴性对照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阳性对照组(阿斯匹林肠溶片)50mg·kg-1、佐太低剂量L组1.0mg·kg-1、中剂量M组2.0mg·kg-1、高剂量H组4.0mg·kg-1。各组分别灌胃(ig)给予相应体积的药物,给药容积为2.0ml·kg-1。给药后每隔1h同法测量兔肛温,共测5次,以不同时间所测肛温与基础肛温之差,为体温变化的指标。统计肛温差值进行比较,评价不同剂量组佐太解热作用。
结果:新西兰兔耳缘静脉注射伤寒Vi多糖疫苗(0.5ml·kg-1),1h后新西兰兔体温明显升高。灌胃给予佐太L、M、H剂量后每隔1h测肛温,共测5次,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新西兰兔体温明显降低,且药后2h中剂量M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佐太M、H剂量组新西兰兔体温降低明显,但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1)与阴性对照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比较,佐太1.0mg·kg-1剂量组药后能降低新西兰兔体温,但效果不明显,无统计学差异;2.0mg·kg-1和4.0mg·kg-1剂量组可明显降低新西兰兔体温,且随用药剂量的增加,佐太作用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2)与阳性对照组(阿斯匹林肠溶片)比较,佐太1.0mg·kg-1剂量组解热作用不明显,2.0mg·kg-1作用与其相当,4.0mg·kg-1作用效果较其有所增强。
(3)由以上药效学研究结果提示,佐太本试验中新西兰兔有效起始剂量为2.0mg·kg-1,折合临床用药有效起始剂量约为0.66mg·kg-1。
3.4佐太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抑制作用试验
目的:通过观察、评价佐太对二甲苯引起小鼠耳肿胀的抑制作用,为临床试验提供参考。
方法:KM小鼠50只,♀♂各半,预饲养3天,体重18~22g。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各半,分别为阴性对照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阳性对照组(阿斯匹林肠溶片)200mg·kg-1、佐太低剂量L组3.3mg·kg-1、中剂量M组6.6mg·kg-1、高剂量H组13.2mg·kg-1。分别灌胃(ig)给予相应体积的药物,给药容积为0.2ml·10g-1。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4d。末次给药后30min,用二甲苯0.05ml/只滴于小鼠右耳内外两面致炎,左耳为对照侧。30min后,颈椎脱臼处死动物,用直径8mm的打耳器左、右两耳相应部位各打一耳片,用电子天平称重,以左右耳片重量之差作为肿胀度。计算各组肿胀度,求出肿胀抑制率(%)。
结果:
肿胀度结果:(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佐太L剂量组抑制耳肿胀程度不明显,M、H剂量组显著,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阳性对照组亦有显著抑制作用,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2)与阳性对照组比较,佐太L剂量组抑制耳肿胀程度不明显,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M、H剂量组效果与其相当,均无统计学差异。
肿胀抑制率结果:佐太L剂量组肿胀抑制率较低,M、H剂量组效果较好。
结论:
(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佐太3.3mg·kg-1剂量组效果不明显;6.6mg·kg-1和13.2mg·kg-1剂量组效果显著。随用药剂量的增加,佐太作用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2)与阳性对照组比较,佐太3.3mg·kg-1剂量组作用不显著,6.6mg·kg-1和13.2mg·kg-1剂量组抑制肿胀作用虽有提高但仍不及阳性对照组。
(3)由以上药效学研究结果提示,佐太本试验中小鼠有效起始剂量为6.6mg·kg-1,折合临床用药有效起始剂量约为0.66mg·kg-1。
3.5佐太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
目的:通过评价佐太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试验提供参考。
方法:取KM小鼠50只,♀♂各半,预饲养3天,体重18~22g。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各半,分别为阴性对照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阳性对照组(胸腺肽片)5.0mg·kg-1、佐太低剂量L组3.3mg·kg-1、中剂量M组6.6mg·kg-1、高剂量H组13.2mg·kg-1。分别灌胃(ig)给予相应体积的药物,给药容积为0.2ml·10g-1。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4d。末次给药前禁食14h,自由饮水,药前称重,药后30min,尾静脉注射50%印度墨汁,给药容积为0.05ml·10g-1。于2min和10min眼眶静脉丛取血20μl加到0.1%碳酸钠溶液2ml中,摇匀。在680nm波长处测A值。小鼠处死后取肝脏和脾脏称重。计算廓清指数(k)及吞噬指数(α)值进行统计处理。廓清指数(k)=lg(A2/A10)/Δt,吞噬指数(α)=体重/(肝重+脾重)
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佐太L剂量组廓清指数和吞噬指数均无明显提高,M、H剂量组提高明显是,但无统计学差异;与阳性对照组比较,佐太M、H剂量组效果与其相当,亦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佐太L剂量组廓清指数和吞噬指数均无明显提高,M、H剂量组提高明显,但无统计学差异。与阳性对照组比较,佐太M、H剂量组效果与其相当,亦无统计学差异。提示佐太M、H剂量能增强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2)由以上药效学研究结果提示,佐太本试验中小鼠有效起始剂量为6.6mg·kg-1,折合临床用药有效起始剂量约为0.66mg·kg-1。
3.6佐太体外抑菌试验
目的:通过观察佐太对已知细菌生长繁殖的抑制情况,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为临床试验提供参考。
方法:将佐太用0.5%羧甲基纤维素钠稀释成100mg·ml-1的溶液,然后采用倍比稀释法稀释至50,25,12.5,6.25,3.125,1.56,0.78,0.39,0.195,0.098,0.049,0.0245mg·ml-112个浓度梯度。分别吸取初始菌悬液(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500μl于10ml肉汤培养基中,调节菌液浓度约为106CFU/ml。前四排从第1孔到第12孔由低至高浓度依次加入稀释好的药液50μl,然后每排加入100μl稀释好的菌液,同时设阴性对照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和空白对照(肉汤培养基)。将微孔板封好盖置微型振荡器上振荡约1min使各孔内溶液混匀,置37℃培养箱培养24h。平行试验3次,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
结果:佐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6.25、6.25、12.5和25.0mg·ml-1。
结论:本试验条件下,佐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生长繁殖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MIC为6.25~12.5mg·ml-1。
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