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77692A - 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377692A CN101377692A CNA2007101472620A CN200710147262A CN101377692A CN 101377692 A CN101377692 A CN 101377692A CN A2007101472620 A CNA2007101472620 A CN A2007101472620A CN 200710147262 A CN200710147262 A CN 200710147262A CN 101377692 A CN101377692 A CN 10137769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uckle
- eccentric
- axis
- pivot
- drive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第一机体、一第二机体与一连接机构。第二机体具有一推移部与一第一卡扣部。连接机构连接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且连接机构包括一偏心件、一本体、一具有一第二卡扣部与一第三卡扣部的从动件、一配置于本体上的第四卡扣部与一弹性地配置于第四卡扣部与本体之间的弹性件。偏心件固定于第一机体。本体的一端枢接至偏心件,本体适于以一第一轴线为轴相对于偏心件作转动,且本体的另一端枢接至第二机体。从动件可移动地配置于本体上,且从动件的一端枢接至偏心件。从动件适于以一第二轴线为轴相对于偏心件作转动,且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平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电子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连接机构(connection mechanism)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携带型电脑与传统的桌上型电脑最大的差别在于,携带型电脑讲求轻薄短小,让电脑的使用者能够易于携带,并且提供使用者在各种环境下进行电脑操作的便利性。
就一般具有15时或17寸显示器的携带型电脑而言,当使用者将显示器打开至某一角度且进行使用时,携带型电脑的主机仍可稳固地配置于一承载面上。然而,随着携带型电脑显示器的尺寸逐渐增加且显示器的重量将一定程度增加的趋势下,显示器所能打开的角度将逐渐受限,否则主机将无法稳固地配置于承载面上而造成携带型电脑的倾倒。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当使用者使用时,电子装置可稳固地配置于承载面上。
本发明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第一机体(machine assembly)、一第二机体与一连接机构。第二机体具有一推移部(removing part)与一第一卡扣部(locking part)。连接机构连接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且连接机构包括一偏心件(eccentric element)、一本体(body)、一从动件(driven element)与一配置于本体上的第四卡扣部。偏心件固定于第一机体。本体的一端枢接至偏心件,本体适于以一第一轴线为轴相对于偏心件作转动,且本体的另一端枢接至第二机体。
从动件可移动地配置于本体上且包括一第一从动部(driven part)、一第二从动部与一扭簧(torsional spring)。第一从动部具有一第二卡扣部,且第一从动部的一端枢接至偏心件。第一从动部适于以一第二轴线为轴相对于偏心件作转动,且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平行。第二从动部具有一第三卡扣部,且第二从动部枢接至第一从动部远离第二轴线的另一端。扭簧枢设于第一从动部,且相对于第一从动部施加一力矩于第二从动部。
当第二机体位于一第一位置且连接机构位于一第二位置时,第二机体位于第一机体的上方,推移部与第一卡扣部远离连接机构,且第四卡扣部卡扣(lock)第三卡扣部,以限制从动件与本体的相对运动。当第二机体相对于连接机构由第一位置旋转至第二位置时,推移部穿过本体以推动第二从动部,且第二从动部相对于第一从动部以相反于力矩的方向转动,使得第三卡扣部不卡扣第四卡扣部。当第二机体与连接机构共同由第二位置相对于第一机体旋转至一第三位置时,偏心件带动从动件,使得从动件相对于偏心件转动且相对于本体移动,且第二卡扣部卡扣第一卡扣部。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卡扣部可具有一卡勾(hook),且第二卡扣部可具有一卡孔(locking hole)。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第四卡扣部可具有一凸起(protrusion),且第三卡扣部可具有一卡孔。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连接机构包括一第一枢轴(pivot)与一第二枢轴。第一枢轴穿设偏心件与本体。偏心件固定于第一枢轴,第一枢轴固定于第一机体,且第一轴线穿过第一枢轴。第二枢轴穿设偏心件与第一从动部。第二枢轴固定于偏心件,且第二轴线穿过第二枢轴。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当连接机构位于第二位置时,连接机构与第一机体之间的夹角可介于70度与90度之间。
本发明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第一机体、一第二机体与一连接机构。第二机体具有一推移部与一第一卡扣部。连接机构连接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且连接机构包括一偏心件、一本体、一具有一第二卡扣部与一第三卡扣部的从动件、一配置于本体上的第四卡扣部与一弹性件。偏心件固定于第一机体。本体的一端枢接至偏心件,本体适于以一第一轴线为轴相对于偏心件作转动,且本体的另一端枢接至第二机体。
从动件可移动地配置于本体上。从动件的一端枢接至偏心件,从动件适于以一第二轴线为轴相对于偏心件作转动,且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平行。弹性件弹性地配置于第四卡扣部与本体之间。
当第二机体位于一第一位置且连接机构位于一第二位置时,第二机体位于第一机体的上方,推移部与第一卡扣部远离连接机构,且第四卡扣部卡扣第三卡扣部,以限制从动件与本体的相对运动。当第二机体相对于连接机构由第一位置旋转至第二位置时,推移部穿过本体与第四卡扣部,以推动第四卡扣部,使得第三卡扣部不卡扣第四卡扣部。当第二机体与连接机构共同由第二位置相对于第一机体旋转至一第三位置时,偏心件带动从动件,使得从动件相对于偏心件转动且相对于本体移动,且第二卡扣部卡扣第一卡扣部。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卡扣部可具有一卡勾,且第二卡扣部可具有一卡孔。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第四卡扣部可具有一凸起,且第三卡扣部可具有一卡孔。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连接机构包括一第一枢轴与一第二枢轴。第一枢轴穿设偏心件与本体。偏心件固定于第一枢轴,第一枢轴固定于第一机体,且第一轴线穿过第一枢轴。第二枢轴穿设偏心件与从动件。第二枢轴固定于偏心件,且第二轴线穿过第二枢轴。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当连接机构位于第二位置时,连接机构与第一机体之间的夹角可介于70度与90度之间。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至图1C绘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从使用状态至闭合状态的运作过程的侧视示意图。
图2A至图2C分别绘示图1A至图1C的连接机构的运作过程的立体示意图。
图3绘示图1A的连接机构的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A至图4C绘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从使用状态至闭合状态的运作过程的侧视示意图。
图5A至图5C分别绘示图4A至图4C的连接机构的运作过程的立体示意图。
图6绘示图4A的连接机构的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图1A至图1C绘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从使用状态至闭合状态的运作过程的侧视示意图。图2A至图2C分别绘示图1A至图1C的连接机构的运作过程的立体示意图。图3绘示图1A的连接机构的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请参考图1A、图2A与图3,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200包括一第一机体210(例如为主机)、一第二机体220(例如为显示器)与一连接机构230。第二机体220具有一推移部222与一第一卡扣部224。在本实施例中,推移部222可为一柱状体,且第一卡扣部224可具有一卡勾224a。
连接机构230连接第一机体210与第二机体220。连接机构230包括一偏心件232、一本体234、一从动件236与一配置于本体234上的第四卡扣部238。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机构230还包括一第一枢轴231、一第二枢轴233、两壳体235、235’与两底座237、237’。偏心件232固定于第一机体210。本体234具有一第一开口(opening)234a与一凹槽(cavity)234b。本体234的一端枢接至偏心件232,本体234适于以一第一轴线A1为轴相对于偏心件232作转动,且本体234另一端枢接至第二机体220。换言之,第二机体220可相对于连接机构230的本体234作转动,且本体234可相对于偏心件232与第一机体210作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枢轴231穿设偏心件232与本体234。偏心件232固定于第一枢轴231,第一枢轴231固定于第一机体220,且第一轴线A1穿过第一枢轴231。详言之,偏心件232固定于第一枢轴231的方式可通过紧配或铆合的方式而彼此固定。此外,第一枢轴231固定于第一机体210的方式可通过以下方式而实现。第一枢轴231通过紧配而固定于这些底座237、237’,且这些底座237、237’通过螺丝(未绘示)而锁固于第一机体210。
从动件236具有一第二卡扣部236a与一第三卡扣部236b。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卡扣部236a具有一卡孔h1,且第三卡扣部236b具有至少一卡孔h2。此外,从动件236的一端枢接至偏心件232,从动件236适于以平行于第一轴线A1的一第二轴线A2为轴而相对于偏心件232作转动。从动件236位于本体234的凹槽234b内,且从动件236可相对于本体234作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本体234与从动件236配置于这些壳体235与235’之间,且第四卡扣部238可具有至少一凸起238a。
详言之,本实施例的从动件236包括一第一从动部236c、一第二从动部236d与一扭簧236e。第一从动236c具有第二卡扣部236a,且第一从动部236c的一端枢接至偏心件232。第二从动部236d具有第三卡扣部236b,且第二从动部236d枢接至第一从动部236c远离第二轴线A2的另一端。扭簧236e枢设于第一从动部236c,且相对于第一从动部236c施加一力矩T于第二从动部236d。此外,本实施例的第二枢轴233穿设偏心件232与从动件236的第一从动部236c。第二枢轴233可通过紧配的方式固定于偏心件232,且第二轴线A2穿过第二枢轴233。
以下将对于电子装置200从使用状态至闭合状态的运作过程作说明。首先,请参考图1A、图2A与图3,当第二机体220位于图1A所示的一第一位置且连接机构230位于图1A所示的一第二位置时(亦即,当电子装置200处于使用状态时),第二机体220位于第一机体210的上方,推移部222与第一卡扣部224远离连接机构230,且第四卡扣部238卡扣第三卡扣部236b,以限制从动件236与本体234的相对运动。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二机体220位于第一位置且连接机构230位于第二位置时,第四卡扣部238的这些凸起238a分别卡扣第三卡扣部236b的这些卡孔h2。此外,由于扭簧236e相对于第一从动部236c施加力矩T于第二从动部236d,所以这些凸起238a与这些卡孔h2可紧密地相互卡扣。另外,当连接机构230位于第二位置时,连接机构230与第一机体210之间的夹角θ可介于70度与90度之间。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第四卡扣部238卡扣第三卡扣部236b而限制从动件236与本体234的相对运动,所以当电子装置200处于使用状态时,第二机体220可通过连接机构230而稳固地配置于第一机体210的上方。
接着,请参考图1B、图2B与图3,当第二机体220相对于连接机构230由第一位置旋转至第二位置时,推移部222穿过本体234的第一开口234a而干涉连接机构230,使得第三卡扣部236b不卡扣第四卡扣部238。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二机体220相对于连接机构230由第一位置旋转至第二位置时,推移部222穿过壳体235’与本体234的第一开口234a以推动第二从动部236d,且第二从动部236d相对于第一从动部236c以相反于力矩T(见图2A)的方向转动,使得第三卡扣部236b的这些卡孔h2不卡扣第四卡扣部238的这些凸起238a。此外,第一卡扣部224(见图1A)的卡勾224a穿过但不卡扣第二卡扣部236a的卡孔h1(可见图2A)。
之后,请参考图1C、图2C与图3,当第二机体220与连接机构230共同由第二位置相对于第一机体210旋转至图1C所示的一第三位置时(亦即第二机体220闭合于第一机体210时),偏心件232带动从动件236,使得从动件236相对于偏心件232转动且相对于本体234移动,且第二卡扣部236a卡扣第一卡扣部224(见图1A)。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二机体220与连接机构230共同由第二位置相对于第一机体210旋转至第三位置时,第二卡扣部236a之卡孔h1卡扣第一卡扣部224(见图1A)的卡勾224a。
以下将对于电子装置200从闭合状态至使用状态的运作过程作说明。首先,请参考图1C、图2C与图3,当第二机体220与连接机构230共同位于图1C所示的第三位置(亦即,当电子装置200处于闭合状态时)时,第二卡扣部236a的卡孔h1卡扣第一卡扣部224(见图1A)的卡勾224a,且推移部222穿过本体234的第一开口234a而干涉连接机构230,使得第三卡扣部236b的这些卡孔h2不卡扣第四卡扣部238的这些凸起238a。
接着,请参考图1B、图2B与图3,当第二机体220与连接机构230共同由第三位置相对于第一机体210旋转至图1B所示的第二位置时,从动件236相对于本体234移动,且第一卡扣部224(见图1A)的卡勾224a穿过但不卡扣第二卡扣部236a的卡孔h1(可见图2A)。
之后,请参考图1A、图2A与图3,当第二机体220由第二位置相对于连接机构230旋转至图1A所示的第一位置时(亦即,当电子装置200处于使用状态时),第二机体220位于第一机体210的上方,推移部222与第一卡扣部224远离连接机构230,且第四卡扣部238的这些凸起238a卡扣第三卡扣部236b的这些卡孔h2,以限制从动件236与本体234的相对运动。
[第二实施例]
图4A至图4C绘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从使用状态至闭合状态的运作过程的侧视示意图。图5A至图5C分别绘示图4A至图4C的连接机构的运作过程的立体示意图。图6绘示图4A的连接机构的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请参考图4A、图5A与图6,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装置300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200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连接机构330还包括一弹性地配置于第四卡扣部338与本体334之间的弹性件339(例如为弹簧),使得第四卡扣部338可相对于本体334作移动。此外,第四卡扣部338具有一对应本体334的第一开口334a的第二开口338b。另外,从动件336的外型与从动件236的外型有所不同。
以下将对于电子装置300从使用状态至闭合状态的运作过程作说明。首先,请参考图4A、图5A与图6,当第二机体320位于图4A所示的第一位置且连接机构330位于图4A所示的第二位置时(亦即,当电子装置300处于使用状态时),第二机体320位于第一机体310的上方,推移部322与第一卡扣部324远离连接机构330,且第四卡扣部338卡扣第三卡扣部336b,以限制从动件336与本体334的相对运动。在本实施例中,第四卡扣部338的这些凸起338a卡扣第三卡扣部336b的这些卡孔h2’。
接着,请参考图4B、图5B与图6,当第二机体320相对于连接机构330由第一位置旋转至第二位置时,推移部322干涉连接机构330,使得第三卡扣部336b不卡扣第四卡扣部338。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二机体320相对于连接机构330由第一位置旋转至第二位置时,推移部322穿过本体334的第一开口334a(见图6)与第四卡扣部338的第二开口338b(见图6),以推动第四卡扣部338,使得第三卡扣部336b的这些卡孔h2’不卡扣第四卡扣部338的这些凸起338a。此外,第一卡扣部324(见图4A)的卡勾324a穿过但不卡扣第二卡扣部336a的卡孔h1’(可见图5A)
详言之,在本实施例中,从动件336还具有至少一导引孔(guiding hole)336c,且这些导引孔336c分别与这些卡孔h2’一体成型而形成两L型孔(L-shaped aperture)。当第二机体320相对于连接机构330由第一位置旋转至第二位置时,推移部322推动第四卡扣部338且压缩弹性件339,使得第四卡扣部338的这些凸起338a离开第三卡扣部336b的这些卡孔h2’而位于这些导引孔336c中。
之后,请参考图4C、图5C与图6,当第二机体320与连接机构330共同由第二位置相对于第一机体310旋转至图4C所示的第三位置时(亦即第二机体320闭合于第一机体210时),偏心件332带动从动件336,使得从动件336相对于偏心件332转动且相对于本体334移动,且第二卡扣部336a卡扣第一卡扣部324(见图4A)。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二机体320与连接机构330共同由第二位置相对于第一机体310旋转至第三位置时,第四卡扣部338的这些凸起338a分别沿着这些导引孔336c移动,且第二卡扣部336a的卡孔h1’卡扣第一卡扣部324(见图4A)的卡勾324a。
以下将对于电子装置300从闭合状态至使用状态的运作过程作说明。首先,请参考图4C、图5C与图6,当第二机体320与连接机构330共同位于图4C所示的第三位置(亦即,当电子装置300处于闭合状态时)时,第二卡扣部336a的卡孔h1’卡扣第一卡扣部324(见图4A)的卡勾324a,且推移部322穿过本体334的第一开口334a(见图6)而干涉连接机构330,使得第三卡扣部336b的这些卡孔h2’不卡扣第四卡扣部338的这些凸起338a。
接着,请参考图4B、图5B与图6,当第二机体320与连接机构330共同由第三位置相对于第一机体310旋转至图4B所示的第二位置时,从动件336相对于本体334移动,且第一卡扣部324(见图4A)的卡勾324a穿过但不卡扣第二卡扣部336a的卡孔h1’(可见图5A)。
之后,请参考图4A、图5A与图6,当第二机体320由第二位置相对于连接机构330旋转至图1A所示的第一位置时(亦即,当电子装置300处于使用状态时),第二机体320位于第一机体310的上方,推移部322与第一卡扣部324远离连接机构330,且第四卡扣部338的这些凸起338a卡扣第三卡扣部336b的这些卡孔h2’,以限制从动件336与本体334的相对运动。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电子装置所具有的优点为,由于第四卡扣部卡扣第三卡扣部而限制从动件与本体的相对运动,所以当电子装置处于使用状态时,第二机体可通过连接机构而稳固地配置于第一机体的上方。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一第一机体;
一第二机体,具有一推移部与一第一卡扣部;以及
一连接机构,连接该第一机体与该第二机体,包括:
一偏心件,固定于该第一机体;
一本体,其中该本体的一端枢接至该偏心件,该本体适于以一第一轴线为轴相对于该偏心件作转动,且该本体的另一端枢接至该第二机体;
一从动件,可移动地配置于该本体上,包括:
一第一从动部,具有一第二卡扣部,其中该第一从动部的一端枢接至该偏心件,该第一从动部适于以一第二轴线为轴相对于该偏心件作转动,且该第一轴线与该第二轴线平行;
一第二从动部,具有一第三卡扣部,其中该第二从动部枢接至该第一从动部的远离该第二轴线的另一端;以及
一扭簧,枢设于该第一从动部,且相对于该第一从动部施加一力矩于该第二从动部;以及
一第四卡扣部,配置于该本体上,
其中当该第二机体位于一第一位置且该连接机构位于一第二位置时,该第二机体位于该第一机体的上方,该推移部与该第一卡扣部远离该连接机构,且该第四卡扣部卡扣该第三卡扣部,以限制该从动件与该本体的相对运动,
当该第二机体相对于该连接机构由该第一位置旋转至该第二位置时,该推移部穿过该本体以推动该第二从动部,且该第二从动部相对于该第一从动部以相反于该力矩的方向转动,使得该第三卡扣部不卡扣该第四卡扣部,
当该第二机体与该连接机构共同由该第二位置相对于该第一机体旋转至一第三位置时,该偏心件带动该从动件,使得该从动件相对于该偏心件转动且相对于该本体移动,且该第二卡扣部卡扣该第一卡扣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扣部具有一卡勾,且该第二卡扣部具有一卡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四卡扣部具有一凸起,且该第三卡扣部具有一卡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接机构包括:
一第一枢轴,穿设该偏心件与该本体,其中该偏心件固定于该第一枢轴,该第一枢轴固定于该第一机体,且该第一轴线穿过该第一枢轴;以及
一第二枢轴,穿设该偏心件与该第一从动部,其中该第二枢轴固定于该偏心件,且该第二轴线穿过该第二枢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连接机构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连接机构与该第一机体之间的夹角是介于70度与90度之间。
6.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一第一机体;
一第二机体,具有一推移部与一第一卡扣部;以及
一连接机构,连接该第一机体与该第二机体,包括:
一偏心件,固定于该第一机体;
一本体,其中该本体的一端枢接至该偏心件,该本体适于以一第一轴线为轴相对于该偏心件作转动,且该本体的另一端枢接至该第二机体;
一从动件,可移动地配置于该本体上且具有一第二卡扣部与一第三卡扣部,其中该从动件的一端枢接至该偏心件,该从动件适于以一第二轴线为轴相对于该偏心件作转动,且该第一轴线与该第二轴线平行;以及
一第四卡扣部,配置于该本体上;以及
一弹性件,弹性地配置于该第四卡扣部与该本体之间,
其中当该第二机体位于一第一位置且该连接机构位于一第二位置时,该第二机体位于该第一机体的上方,该推移部与该第一卡扣部远离该连接机构,且该第四卡扣部卡扣该第三卡扣部,以限制该从动件与该本体的相对运动,
当该第二机体相对于该连接机构由该第一位置旋转至该第二位置时,该推移部穿过该本体与该第四卡扣部,以推动该第四卡扣部,使得该第三卡扣部不卡扣该第四卡扣部,
当该第二机体与该连接机构共同由该第二位置相对于该第一机体旋转至一第三位置时,该偏心件带动该从动件,使得该从动件相对于该偏心件转动且相对于该本体移动,且该第二卡扣部卡扣该第一卡扣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扣部具有一卡勾,且该第二卡扣部具有一卡孔。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四卡扣部具有一凸起,且该第三卡扣部具有一卡孔。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接机构包括:
一第一枢轴,穿设该偏心件与该本体,其中该偏心件固定于该第一枢轴,该第一枢轴固定于该第一机体,且该第一轴线穿过该第一枢轴;以及
一第二枢轴,穿设该偏心件与该从动件,其中该第二枢轴固定于该偏心件,且该第二轴线穿过该第二枢轴。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连接机构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连接机构与该第一机体之间的夹角是介于70度与90度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7101472620A CN101377692A (zh) | 2007-08-30 | 2007-08-30 | 电子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7101472620A CN101377692A (zh) | 2007-08-30 | 2007-08-30 | 电子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77692A true CN101377692A (zh) | 2009-03-04 |
Family
ID=404212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7101472620A Pending CN101377692A (zh) | 2007-08-30 | 2007-08-30 | 电子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377692A (zh) |
-
2007
- 2007-08-30 CN CNA2007101472620A patent/CN101377692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890829B2 (ja) | 平行2軸ヒンジ、及び電子機器 | |
TWI398209B (zh) | Biaxial hinge device and its electronic equipment | |
US8938855B2 (en) | Gear hinge device for portable apparatus | |
US20160216744A1 (en) | Hinge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incorporating the same | |
US10877516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US7515404B2 (en) | Latch mechanism for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 |
CN104863956B (zh) | 双轴铰链及应用此双轴铰链的终端机器 | |
JP2019035474A5 (zh) | ||
JP2016130571A (ja) | 2軸ヒンジ及びこの2軸ヒンジ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 |
TWI674603B (zh) | 電子裝置及其鉸鏈組件 | |
TW201930739A (zh) | 樞轉機構與電子裝置 | |
US7436656B2 (en) | Portable computer having improved latch mechanism | |
JP4397225B2 (ja) | ヒンジ装置 | |
US7639494B2 (en) | Electronic apparatus | |
CN101377693B (zh) | 电子装置 | |
US20110127184A1 (en) |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hinge mechanism | |
TWI740335B (zh) | 顯示裝置 | |
CN101377692A (zh) | 电子装置 | |
TW201339442A (zh) | 迴轉止擋式雙軸樞紐器 | |
JP5598776B2 (ja) | ヒンジ装置 | |
TWI715440B (zh) | 轉軸模組與可攜式電子裝置 | |
JP4016503B2 (ja) | 開閉蓋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 |
CN113311907B (zh) | 转轴模块与可携式电子装置 | |
TWI487849B (zh) | 掀蓋結構與具有掀蓋結構的電子系統 | |
TWM603543U (zh) | 轉軸模組與折疊式電子裝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903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