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77629B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377629B CN101377629B CN2008101342710A CN200810134271A CN101377629B CN 101377629 B CN101377629 B CN 101377629B CN 2008101342710 A CN2008101342710 A CN 2008101342710A CN 200810134271 A CN200810134271 A CN 200810134271A CN 101377629 B CN101377629 B CN 10137762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rol
- paper supply
- main body
- mode
- pap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9000000123 pa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12
- 230000032258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1087 paperboar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023 transfer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1269238 D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91008695 photoreceptor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105 transpo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至少当在供纸路径中使运送中的纸张停止运送时或者当在供纸路径中使停止中的纸张开始运送时,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控制部在通过通信模式切换部将选择信号切换到单播模式而发送了控制数据之后,通过通信模式切换部切换到广播模式。各个供纸控制部在检测出广播模式时执行基于已通过单播模式接收到的控制数据的供纸控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涉及主体控制部通过轮询方式来控制与各个供纸控制部之间的通信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0-351252号公报中提出了以下通信装置:当在数码复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上安装有多个作为附加装置的可选择单元时,无论安装在装置主体上的附加装置的组合如何,都能够确保装置主体与各个附加装置之间的通信。
据此,例如当将供纸盒作为附加装置而安装在装置主体上时,可以自由地设定供纸盒的组合和顺序。
下面,对在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0-351252号公报中记载的通信装置进行详细的说明。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各个供纸盒具有在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或其他供纸盒之间进行信号收发的通信装置、第一连接器、以及第二连接器。
通信装置将经由第一连接器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接收到的信号经由第二连接器发送给其他的供纸盒,将经由第二连接器从其他供纸盒接收到的信号经由第一连接器发送给图像形成装置主体。
并且,通信装置具有反馈环路,用于在不将经由第一连接器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接收到的信号经由第二连接器发送给其他供纸盒的情况下经由第一连接器发送给图像形成装置主体。
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经由这样的通信装置与各个供纸盒的控制部进行通信的情况下,通常采用轮询方式。即,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从最上层的供纸盒的控制部到安装在最下层的供纸盒的控制部依次进行轮询而个别地发送控制指令。
如图1所示,作为可选择单元的各个供纸盒7的控制部为了运送纸张而进行驱动或者停止自身的供纸辊71和紧邻配置的运送辊72的控制。例如,供纸盒7a的控制部控制供纸辊71a和运送辊72a,供纸盒7b的控制部控制供纸辊71b和运送辊72b。
由于各个运送辊72配置在共同的运送路径上,因此上层侧、即下游侧的供纸盒7的控制部为了将从下层侧、即上游侧的供纸盒7供应过来的纸张运送给装置主体而需要进行驱动或停止对应的运送辊72的控制。
但是,如果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与各个供纸盒之间的通信以上述轮询方式进行,则需要按照轮询的顺序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向各个供纸盒的控制部发送必要的控制信号,因此需要各个控制部同时进行控制的控制信号会在延迟了轮询所需的时间之后被接收。
例如,在通过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从安装在最上层的供纸盒的控制部开始一层一层地向下层的供纸盒的控制部进行轮询的情况下,到控制信号被发送给最下层的供纸盒之前会产生数msec.到数十msec.的延迟时间。
因此,各个运送辊72的驱动定时或停止定时会产生差异,从而有可能产生以下问题。
例如,在配置在运送路径上游侧的运送辊72的停止控制比配置在下游侧的运送辊72的停止控制滞后时,在运送辊之间纸张有可能产生弯曲、折曲。
另外,当配置在运送路径的上游侧的运送辊72的驱动控制比配置在下游侧的运送辊72的驱动控制滞后时,被下游侧的运送辊72夹持的纸张的顶端侧有时会被上游侧的运送辊牵拉,从而产生噪声或使纸张发生扭曲(斜行),最终可能会发生卡纸或使纸张产生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以往的缺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图像形成装置:即使对多个供纸盒的控制部采用基于轮询方式的通信控制,也能够防止由于通信定时的差异而使运送中的纸张产生损伤或发生卡纸等。
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控制图像形成部的主体控制部与分别个别地控制向图像形成部供应纸张的多个供纸盒的多个供纸控制部经由通信线和多个选择信号线连接,主体控制部通过轮询方式来控制与各个供纸控制部之间的通信,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能够在单播模式与广播模式之间切换通信模式,在所述单播模式中根据经由所述选择信号线发送的指定发送目的地的选择信号而个别地选择各个附加装置控制部,在所述广播模式中选择所有的附加装置控制部,至少当在供纸路径中使运送中的纸张停止运送时或者当在供纸路径中使停止中的纸张开始运送时,主体控制部在通过单播模式经由所述通信线向各个供纸控制部发送了控制数据之后切换到广播模式,各个供纸控制部在检测出广播模式时执行基于已通过单播模式接收到的控制数据的供纸控制。
附图说明
图1A是应用了本发明的数码复印机的说明图;
图1B是图像形成部的说明图;
图2是具有通信控制装置的数码复印机的控制部的功能块构成图;
图3是编码电路的说明图;
图4是用于说明从主体控制部向供纸控制部输入控制数据的时序图;
图5是表示主体控制部和供纸控制部的选择信号的输入输出的说明图;
图6是说明通信控制装置为单播模式时通过轮询方式从主体控制部向供纸控制部发送控制数据的流程图;
图7是用于说明对通信控制装置中的广播模式的检测的流程图;
图8是用于说明当检测出广播模式时执行已通过单播模式发送过来的数据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应用于作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数码复印机时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A所示,数码复印机1包括:原稿载置部2,图像读取部3,图像形成部4,定影部5,运送部6,供纸盒7、8,以及操作部10等的各个功能块。
设置在原稿载置部2上的原稿的图像信息被图像读取部3读入并被转换成电子数据而得到图像数据。在图像形成部4中,根据图像数据,作为载像体的感光体被曝光,并在显影部被显影而形成为调色剂像。
从容纳有各种不同尺寸或种类的纸张的多个供纸盒7(7a~7d)和设置在主体内部的供纸盒8中的某一个供应的纸张通过运送部6被运送到图像形成部4,调色剂像被转印到纸张上。
在定影部5中,转印了调色剂像的纸张被加热,调色剂熔融而定影在纸张上,然后纸张被排出。
在操作部10中配置有设定各种复印菜单的多个菜单设定键和开始印刷的开始键等。
如图1B所示,在图像形成部4中,带电部件42、曝光头43、显影部44、转印部46、清洁部47、除电灯48依次配置在载像体41的周围。
通过与载像体41接触配置的带电部件42对载像体41进行带电处理,在被曝光头43曝光了的载像体41上形成静电潜像。通过显影部44使调色剂静电附着在静电潜像上而进行显影,通过转印部46将调色剂像转印到纸张上。
在通过清洁部47除去了转印后残留在载像体41上的调色剂后,通过除电灯48对载像体41进行擦除(erase)以除去残留电荷,并重复进行下一图像形成处理。
设置有作为更换单元的调色剂盒45,以向消耗了调色剂的显影部44补充新的调色剂。
在作为可选择单元的供纸盒7(7a~7b)中包括:供应所容纳的纸张的供纸辊71(71a~71b)、向图像形成部4运送的运送辊72(72a~72d)、根据从主体的控制部发送的控制数据而控制供纸辊71和运送辊72的供纸控制部。
各个供纸盒7(7a~7d)被构成为能够在数码复印机1的主体的下部 层积、增设。
如图2所示,在数码复印机1主体与供纸盒7a、供纸盒7a与供纸盒7b、供纸盒7b与供纸盒7c、以及供纸盒7c与供纸盒7d的各两者之间经由抽屉式连接器(drawer connector)CN而连接有通信线,由此在数码复印机1的主体与各个供纸盒的供纸控制部之间进行控制数据的通信。
如图2所示,在数码复印机1的主体中设置有主体控制部100,用于控制图像读取部3、图像形成部4、定影部5、以及运送部6等的各个功能块,在向图像形成部4供应纸张的多个供纸盒7的每一个中设置有供纸控制部200。
即,供纸控制部200包括:控制第一层供纸盒7a的供纸控制部200a、控制第二层供纸盒7b的供纸控制部200b、控制第三层供纸盒7c的供纸控制部200c、以及控制第四层供纸盒7d的供纸控制部200d。
主体控制部100和供纸控制部200在单一或多个控制基板上安装了单个或多个CPU、存储有由CPU执行的控制程序等的ROM、存储控制数据的RAM、以及向作为控制对象的各种负载输出信号并输入来自各种传感器等的检测值的输入输出接口电路等。
通过由各个CPU执行的控制程序和关联的硬件来实现用于使数码复印机1执行图像形成处理的预定的功能。
各主体控制部100和多个供纸控制部200a~200d彼此之间同步地控制纸张的运送。主体控制部100与多个供纸控制部200a~200d通过共同的通信线连接,在主体控制部100与多个供纸控制部200a~200d的每一个中设置有用于在主体控制部100与各个供纸控制部200之间进行通信的通信控制装置9(9A、9a~9d)。
通信控制装置9包括:设置在主体控制部100中的主体侧通信控制装置9A、设置在供纸控制部200a中的供纸侧通信控制装置9a、设置在供纸控制部200b中的供纸侧通信控制装置9b、设置在供纸控制部200c中的供纸侧通信控制装置9c、以及设置在供纸控制部200d中的供纸侧通信控制装置9d,通过轮询方式从主体侧通信控制装置9A向各个供纸侧通信控制装置9a~9d进行通信。
如图3所示,作为通信线而准备有:一对双向串行通信线SI、SO,在主体控制部100与各个供纸控制部200之间进行控制数据的收发;三条选择信号线SL0、SL1、SL2,用于主体控制部100选择作为通信目的地的某供纸控制部200;就绪信号线READY,用于通过选择信号线选择的供纸控制部200向主体控制部100通知数据收发的准备已经完成;以及时钟信号线SCK,从主体控制部100向供纸控制部200发送收发信号用的时钟。
轮询方式是指以下方式:主体控制部100经由通信控制装置9A以预定的顺序切换选择信号线SL0、SL1、SL2的逻辑,依次对各个供纸控制部200a~200d进行轮询,由此发送必要的控制数据并接收来自各个供纸控制部200a~200d的控制数据。
在主体侧通信控制装置9A中设置有通信模式切换部91,该通信模式切换部91在处于从主体控制部100向各个供纸控制部200个别地发送控制数据的单播模式并需要同时控制多个供纸单元时,从单播模式切换到广播模式。
在供纸侧通信控制装置9a~9d中具有对经由选择信号线发送的选择信号进行编码的编码电路92。
如图3所示,编码电路92包括:切换布线,切换三个选择信号线SL0、SL1、以及SL2的排列;以及一个反相器921,使选择信号线SL2的逻辑电平翻转。
在经由抽屉式连接器CN从主体侧控制部或上层的供纸控制部输入的三条选择信号线SL0、SL1、以及SL2被输出到向下一层的供纸控制部进行输出的抽屉式连接器CN之前,通过该切换布线,将选择信号线SL2切换为SL0、将选择信号线SL1切换为SL2、并且将选择信号线SL0切换为SL1。
该反相器921被安装在将选择信号线SL2切换到SL0的布线上,使输入的选择信号线SL2的逻辑电平翻转并作为选择线SL0的逻辑电平而输出。
对通过单播模式来进行发送的情况进行说明。主体控制部经由主体侧通信控制装置9A将选择信号线SL2、SL1、SL0上的逻辑、即选择信号依 次切换为“100”、“110”、“111”、“011”并进行发送。
如图5所示,当从主体侧通信控制装置9A输出的选择信号线SL2、SL1、SL0上的逻辑为“100”时(参见图5中的(A)),仅向供纸控制部200a输入“100”(参见图5中的(E))。
同样,当从主体侧通信控制装置9A输出的选择信号线SL2、SL1、SL0上的逻辑为“110”时(参见图5中的(B)),仅向供纸控制部200b输入“100”(参见图5中的(E));当为“111”时(参见图5中的(C)),仅向供纸控制部200c输入“100”(参见图5中的(E));当为“011”时(参见图5中的(D)),仅向供纸控制部200d输入“100”(参见图5中的(E))。
各个供纸控制部200a~200d在判断经由编码电路92和供纸侧通信控制装置9a~9d而接收到的选择信号线SL2、SL1、SL0上的逻辑是“100”时,认识到是对自身的轮询,接收串行通信线SI上的控制数据,并将应发送的控制数据输出到串行信号线SO上。
对通过通信模式切换部91从单播模式切换到广播模式并进行发送的情况进行说明。主体控制部100经由主体侧通信控制装置9A将选择信号线SL2、SL1、SL0上的逻辑切换成“010”或“101”后进行发送。
如图5所示,当从主体侧通信控制装置9A输出的选择信号线SL2、SL1、SL0上的逻辑为“010”时(参见图5中的(F)),向供纸控制部200a、200c输入“010”,向供纸控制部200b、200d输入“101”。
另外,当从主体侧通信控制装置9A输出的选择信号线SL2、SL1、SL0上的逻辑为“101”时(参见图5中的(G)),向供纸控制部200a、200c输入“101”,向供纸控制部200b、200d输入“010”。
各个供纸侧控制部200a~200d在判断经由编码电路92和供纸侧通信控制装置9a~9d而接收到的选择信号线SL2、SL1、SL0上的逻辑是“010”或“101”时,认识到是广播模式,接收串行通信线SI上的数据。
作为一个例子,根据图4所示的时序图来说明经由连接在主体控制部100与第二层的供纸控制部200b之间的通信线而进行的、单播模式下的控制数据的收发的程序。
如果供纸侧通信控制装置9b认识到从主体侧通信控制装置9A输出的选择信号是对自身的选择信号(在图中如下来表示:选择信号被模拟为单一信号,当是对自身的选择信号时为低电平(激活电平)。),则向主体侧通信控制装置9A输出低电平的就绪信号,通知控制数据接收的准备已经完成(T1)。
当主体侧通信控制装置9A确认了就绪信号为低电平时,与时钟信号同步地向串行通信线输出控制数据,发送给供纸侧通信控制装置9b(T2)。
当供纸侧通信控制装置9b接收到预定字节数(例如在图4中是1字节)的控制数据时,将就绪信号翻转为高电平。当主体侧通信控制装置9A确认了就绪信号的翻转时,再次输出时钟信号,并向串行通信线输出与前次相同的控制数据(T3)。
主体侧通信控制装置9A经由一个串行通信线,按照上述序列将同一控制数据总计发送四次(T2~T5)。在主体侧通信控制装置9A发送控制数据期间,经由另一个的串行通信线从供纸侧通信控制装置9b向主体侧通信控制装置9A同样地发送四次应答信号、记录纸张的尺寸数据、有无记录纸张的数据等控制数据(T2’~T5’)。
供纸侧通信控制装置9b在接收到第四次的控制数据之后核对接收的数据,确认接收是否正常地结束了,如果确认为正常接收,则将输出侧的串行通信线切换到低电平,如果确认为异常接收,则将该串行通信线切换到高电平,由此向主体侧通信控制装置9A通知控制数据的接收结果(T6)。图4表示了正常结束的情况。
如果主体侧通信控制装置9A判断供纸侧通信控制装置9b正常地接收了控制数据,则将选择信号切换到与任一供纸侧通信控制装置都不对应的值(在图中,用高电平来表示)(T7)。如果供纸侧通信控制装置9b确认了选择信号已被切换,则将输出用的串行通信线和就绪信号线切换为高阻抗(T8)。
如果主体侧通信控制装置9A确认了串行通信线和就绪信号线为高阻抗状态,则进行下一次发送、即输出与第三层的供纸盒的供纸侧通信控制 装置9c相对应的选择信号。
另外,在广播模式下,如果认识到从主体侧通信控制装置9A输出的选择信号是广播模式下的选择信号,则仅最后层的供纸侧通信控制装置9d将低电平的就绪信号输出给主体侧通信控制装置9A(T1),然后执行将输出侧的串行通信线切换到低电平的结束序列(T6)。
即,在广播模式下,主体侧通信控制装置9A不发送控制数据,而是根据输出侧的串行通信线的电平认识到最后层的供纸侧通信控制装置9d适当地接收了广播模式下的选择信号。
下面,根据图6所示的流程图,对通过单播模式从主体侧通信控制装置9A发送了控制数据时的、供纸侧通信控制装置9a~9d的接收处理进行说明。
如果主体侧通信控制装置9A向第三层的供纸控制部200c发送了选择信号“111”(SA1),则最上层的供纸侧通信控制装置9a判断接收到的选择信号不是对自身的选择信号“100”(SA2、SA3),不执行控制数据的接收处理。
在选择信号传送到最下层的供纸侧通信控制装置9d之前(SA4),通过安装在最上层的供纸侧通信控制装置9a中的编码电路92将选择信号从“111”转换到“110”(SA5),接收到转换后的选择信号的第二层的供纸侧通信控制装置9b也判断为所接收的选择信号不是对自身的选择信号“100”(SA6、SA3),不执行控制数据的接收处理。
在选择信号传送到最下层的供纸侧通信控制装置9d之前(SA4),通过安装在第二层的供纸侧通信控制装置9b中的编码电路92将选择信号从“110”转换到“100”(SA5),接收到转换后的选择信号的第三层的供纸侧通信控制装置9c判断所接收的选择信号是对自身的选择信号“100”(SA6、SA3),执行控制数据的接收处理并存储接收到的控制数据(SA7)。
在选择信号传送到最下层的供纸侧通信控制装置9d之前(SA4),通过安装在第三层的供纸侧通信控制装置9c中的编码电路92将选择信号从“100”转换到“000”(SA5),接收到转换后的选择信号的最下层的供 纸侧通信控制装置9d判断为所接收的选择信号不是对自身的选择信号“100”(SA6、SA3),不执行控制数据的接收处理。
即,当从主体侧通信控制装置9A输出的、对第三层的供纸控制部200c的选择信号被各个供纸层的编码电路92依次进行转换而被最下层的供纸侧通信控制装置9d接收后(SA4),通过主体侧通信控制装置9A切换到对供纸控制部200c的下一选择信号,重复相同的动作。
各个供纸侧通信控制装置9a~9d在选择信号的逻辑是自身应进行接收的逻辑时,执行与主体侧通信控制转置9A之间的控制数据的收发。
在数码复印机1启动时,通过通信模式切换部91设定为单播模式。主体侧通信控制装置9A在启动时从最上层的供纸控制部向下层侧的供纸控制部依次切换选择信号而输出,并认为与各个选择信号相对应地确认了回信的供纸控制部200被安装在装置主体上,认为未与各个选择信号相对应地确认了回信的供纸控制部200没有被安装在装置主体上或是发生了故障。
接着,当主体侧通信控制装置9A向确认了安装在装置主体上的供纸控制部200发送了表示是被安装在第几层的供纸盒这一信息的供纸盒的构成数据后,接收到该供纸盒的构成数据的供纸控制部200认识到自身是被安装在第几层的供纸盒。
经由串行通信线SI而从主体控制部100个别地发送给各个供纸控制部200的控制数据包括:驱动供纸辊的供纸命令、驱动运送辊的运送命令、以及作为指定各命令的执行定时的识别数据的识别标志。包含有这些识别标志的控制数据被分配给发送帧的预定的区域。另外,以下将控制数据记载为控制命令,意思相同。
识别标志是用于识别是在检测出广播模式时执行各命令还是在通过单播模式进行了接收时立即执行各命令的数据。
各个供纸控制部200将通过单播模式接收到的控制命令存储在RAM中,例如当识别标志为“0”(复位状态)时,在接收后立即执行控制命令,当识别标志为“1”(置位状态)时,在接收后不执行,而是在接收到广播模式下的选择信号的定时执行控制命令。
下面,根据图7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广播模式下的供纸侧通信控制装置9a~9d的接收处理。
主体控制部100首先经由通信模式切换部91将通信模式从单播模式切换到广播模式。然后,主体控制部100经由主体侧通信控制装置9A将选择信号信SL2、SL1、SL0上的逻辑切换到“010”或“101”并进行发送(SB1)。
控制最上层的供纸盒7a的供纸控制部200a接收选择信号(SB2)。由于选择信号的逻辑为“010”(SB3),因此供纸控制部200a认识到是广播模式(SB4)。
由于供纸盒7a不是最下层的供纸盒7(SB5),因此通过供纸侧通信控制装置9a的编码电路92将选择信号的逻辑从“010”转换到“101”(SB6)。
控制第二层的供纸盒7b的供纸控制部200b接收选择信号(SB7)。由于选择信号的逻辑是“101”(SB3),因此供纸控制部200b检测出是广播模式(SB4)。
由于供纸盒7b不是最下层的供纸盒7(SB5),因此通过供纸侧通信控制装置9b的编码电路92将选择信号的逻辑从“101”转换到“010”(SB6)。
控制第三层的供纸盒7c的供纸控制部200c接收选择信号(SB7)。由于选择信号的逻辑是“010”(SB3),因此供纸控制部200c检测出是广播模式(SB4)。
由于供纸盒7c不是最下层的供纸盒7(SB5),因此通过供纸侧通信控制装置9c的编码电路92将选择信号的逻辑从“010”转换到“101”(SB6)。
控制最下层的供纸盒7d的供纸控制部200d接收选择信号(SB7)。由于选择信号的逻辑是“101”(SB3),因此供纸控制部200d检测出是广播模式(SB4)。
最下层的供纸盒7d是安装在最后的供纸盒7,因此执行上述结束序列(SB5)。
如果供纸侧通信控制装置9a~9d根据选择信号的逻辑而认识到是广播模式,则执行已通过单播模式接收并存储在RAM中的识别标志为1(置位状态)的控制命令。
因此,由于在通过供纸侧通信控制装置9a~9d认识到选择信号的逻辑是广播模式的定时同时执行控制命令,因此被各个供纸控制部200驱动或停止的运送辊等的控制定时不会产生时滞。
另外,由于主体控制部100也不需要通过广播模式来发送控制命令,因此也没有用于发送控制命令的延迟时间。
另外,需要切换到广播模式以同时控制各个供纸单元的控制命令预先被登记在主体控制部100的ROM中,所述控制命令例如包括:在某供纸盒7的运送辊停止时由于其上游侧(下层)的供纸盒7的运送辊的驱动而有可能发生卡纸的控制命令、或者在某供纸盒7的运送辊驱动时由于其下游侧(上层)的供纸盒7的运送辊的停止而有可能发生卡纸的控制命令。
在发送登记在ROM中的控制命令的情况下,主体控制部100在通过单播模式发送了该控制命令后,将通信模式切换到广播模式。
下面,根据图8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在通过单播模式发送了控制命令后将通信模式切换到广播模式的动作。
例如,在从第三层的供纸盒7c供纸的过程中,为了防止在停止运送辊72c时由于通信定时的差异而使纸张产生损伤或发生卡纸,不仅是供纸盒7c的运送辊72c,其上层侧的供纸盒7a、7b的运送辊72a、72b也需要同时停止。
即,当需要通过多个供纸控制部200来同时控制运送辊时(SC1),主体控制部100通过单播模式发送将识别标志设置为1(该识别标志也称为预约标志)的控制命令、即运送辊的停止命令(SC2)。
各个供纸控制部200一旦接收到控制命令(SC3)就将该控制命令存储在RAM中(SC4)。
主体控制部100通过通信模式切换部91从单播模式切换到广播模式,并向各个供纸控制部200发送选择信号“010”或者“101”(SC5)。
各个供纸控制部200根据选择信号的逻辑认识到是广播模式 (SC6),执行存储在RAM中的控制命令、即停止运送辊(SC7),然后擦除存储在RAM中的控制数据(SC8)。
因此,通过控制最上层、第二层、第三层的供纸盒的供纸控制部200a、200b、200c,各个运送辊同时停止。
另一方面,在步骤SC1中,当不需要多个供纸控制部200同时执行运送辊的停止时,主体控制部100通过单播模式发送识别标志复位为“0”的控制命令、即运送辊的停止命令(SC9)。
对应的供纸控制部一旦接收到控制命令(SC10),则立即执行该控制命令、即停止运送辊(SC11)。
以上对运送辊的同时停止控制进行了说明,但是对运送辊的同时驱动控制也是相同的。
下面,对其他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可以相对于主体进行装卸的可选择单元而以供纸盒为例说明了经由通信控制装置9来连接这些供纸盒的控制部的情况,但是可选择单元不限于供纸盒,例如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手动供纸部、文件馈送器(document feeder)、整理器(finisher)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通信控制装置9应用于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数码复印机1的情况下的实施方式,但是应用通信控制装置9的装置不限于数码复印机1,也可以是其他装置。例如,串列方式的彩色数码复印机、打印机、FAX、数码复合机等。
上述实施方式均仅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相关的记载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勿庸置疑各部的具体的结构可以在能够取得本发明的作用效果的范围内进行适当的变更。
本申请基于申请号为2007-220326的日本专利申请,其内容通过引用而被并入到本申请中。
Claims (7)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主体控制部,控制图像形成部;
多个附加装置控制部,分别控制可以相对于所述图像形成部自由地进行装卸的多个附加装置;以及
通信线和多个选择信号线,分别连接所述主体控制部和所述多个附加装置控制部;
其中,所述主体控制部能够在单播模式与广播模式之间切换通信模式,在所述单播模式中根据经由所述选择信号线发送的指定发送目的地的选择信号而个别地选择各个附加装置控制部,在所述广播模式中选择所有的附加装置控制部,
当需要同时控制各个附加装置控制部时,所述主体控制部切换到单播模式,并在控制数据通过所述单播模式经由所述通信线被个别地发送给各个附加装置控制部之后切换到广播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各个附加装置控制部在检测出所述广播模式时执行基于已通过所述单播模式接收到的控制数据的控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在通过所述单播模式发送的控制数据上附加有识别数据,所述识别数据用于识别是需要同时控制各个附加装置控制部而在检测出所述广播模式时执行还是不需要同时控制各个附加装置控制部而立刻执行。
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主体控制部,控制图像形成部;
多个供纸控制部,分别个别地控制向所述图像形成部供应纸张的多个供纸盒;以及
通信线和多个选择信号线,分别连接所述主体控制部和所述多个供纸控制部;其中,所述主体控制部能够在单播模式与广播模式之间切换通信模式,在所述单播模式中根据经由所述选择信号线发送的指定发送目的地的选择信号而个别地选择各个供纸控制部,在所述广播模式中选择所有的供纸控制部,
当需要同时控制各个供纸控制部时,所述主体控制部切换到单播模式,并在控制数据通过所述单播模式经由所述通信线被个别地发送给各个供纸控制部之后切换到广播模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各个供纸控制部在检测出所述广播模式时执行基于已通过所述单播模式接收到的控制数据的控制。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在通过所述单播模式发送的控制数据上附加有识别数据,所述识别数据用于识别是需要同时控制各个供纸控制部而在检测出所述广播模式时执行还是不需要同时控制各个供纸控制部而立刻执行。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至少当在供纸路径中使运送中的纸张停止运送时或者当在供纸路径中使停止中的纸张开始运送时,所述主体控制部切换到单播模式而向各个供纸控制部发送控制数据,然后切换到广播模式,
各个供纸控制部在检测出广播模式时执行基于已通过单播模式接收到的控制数据的供纸控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220326 | 2007-08-27 | ||
JP2007220326A JP4891868B2 (ja) | 2007-08-27 | 2007-08-27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7-220326 | 2007-08-2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77629A CN101377629A (zh) | 2009-03-04 |
CN101377629B true CN101377629B (zh) | 2011-08-24 |
Family
ID=40407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134271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77629B (zh) | 2007-08-27 | 2008-08-04 | 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290422B2 (zh) |
JP (1) | JP4891868B2 (zh) |
CN (1) | CN10137762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192622B1 (ko) | 2011-06-30 | 2012-10-18 | 전자부품연구원 | 다수의 단말에 서비스 제공을 위한 다채널 접속 제어 방법 및 이를 적용한 네트워크 시스템 |
CN105223792B (zh) * | 2015-09-21 | 2019-01-22 | 珠海奔图电子有限公司 | 纸盒、图像形成装置以及为纸盒设置设备地址的方法 |
KR101890030B1 (ko) * | 2016-09-02 | 2018-08-20 | 주식회사 아이닉스 | 체인 형태로 연결된 디바이스 및 그 설정 방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55659A (en) * | 1992-06-10 | 1995-10-03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Apparatus with detector for detecting object to be detected |
CN1758149A (zh) * | 2004-10-06 | 2006-04-12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成像装置及用于其的进纸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432199B2 (ja) | 1995-02-10 | 2003-08-0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オプションユニット |
US5841362A (en) * | 1995-02-10 | 1998-11-24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Optional apparatus connectable to other apparatus |
JP2004287877A (ja) * | 2003-03-24 | 2004-10-14 | Fuji Xerox Co Ltd | オプション装置のファームウエア更新装置 |
JP3810397B2 (ja) * | 2003-09-04 | 2006-08-16 |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 シリアル通信制御システム,シリアル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
JP5063133B2 (ja) * | 2007-02-16 | 2012-10-31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通信制御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2007
- 2007-08-27 JP JP2007220326A patent/JP4891868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
- 2008-08-04 CN CN2008101342710A patent/CN10137762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8-11 US US12/228,402 patent/US8290422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55659A (en) * | 1992-06-10 | 1995-10-03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Apparatus with detector for detecting object to be detected |
CN1758149A (zh) * | 2004-10-06 | 2006-04-12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成像装置及用于其的进纸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JP特开2000-351252A 2000.12.19 |
JP特开2006-85066A 2006.03.3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8290422B2 (en) | 2012-10-16 |
CN101377629A (zh) | 2009-03-04 |
US20090060607A1 (en) | 2009-03-05 |
JP4891868B2 (ja) | 2012-03-07 |
JP2009055373A (ja) | 2009-03-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246333B (zh) | 通信控制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
US8879101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a communication method with trays thereof | |
US8693021B2 (en) | Preemptive redirection in printing systems | |
US8387972B1 (en) | Paper present sensing for a paper tray through media size sensing board | |
US20100177335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optional device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
CN101377629B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2063390A (zh) | 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 |
US8253958B2 (en) | Scheduling system | |
EP1006001B1 (en) | Optional apparatus connectable to other apparatus | |
JPH05110753A (ja) | 装置本体と増設ユニツト間のデータ伝送方法 | |
JP5310319B2 (ja)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JP2001038982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3349857B2 (ja) |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 |
JP2007022031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11722624B2 (en) | Control board for driving load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5017165B2 (ja)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841858B2 (ja) | プリンタの制御装置 | |
JP2002002059A (ja) | 多段オプション装置 | |
KR100870998B1 (ko) | 화상 형성 장치, 시트 배출 장치 및 시트 배출 장치의 제어방법 | |
JP2003312883A (ja) | 記録材給送装置 | |
JPH042186B2 (zh) | ||
JP2009053495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0276310A (ja)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JP2003040469A (ja) | 給排紙装置制御システム及び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 |
JP2020189699A (ja)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24 Termination date: 20200804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