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373268B - 光扫描装置及包括光扫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扫描装置及包括光扫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73268B
CN101373268B CN2008102140345A CN200810214034A CN101373268B CN 101373268 B CN101373268 B CN 101373268B CN 2008102140345 A CN2008102140345 A CN 2008102140345A CN 200810214034 A CN200810214034 A CN 200810214034A CN 101373268 B CN101373268 B CN 1013732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ensor
rotary seat
deflection
scann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21403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73268A (zh
Inventor
栗林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732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732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732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7326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8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 G02B26/10Scanning systems
    • G02B26/12Scanning systems using multifaceted mirrors
    • G02B26/123Multibeam scanners, e.g. using multiple light sources or beam split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8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 G02B26/10Scanning systems
    • G02B26/12Scanning systems using multifaceted mirrors
    • G02B26/127Adaptive control of the scanning light beam, e.g. using the feedback from one or more detec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Mechanical Optical Scan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光扫描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在光扫描装置中,包括:主体壳;光源,用于射出一个或者多个光束;偏转前光学系统,用于向从光源射出的光束赋予规定的特性;光偏转装置,用于将通过偏转前光学系统赋予了规定的特性的光束通过反射沿主扫描方向向被扫描对象物偏转;传感器,用于检测通过光偏转装置偏转的光束的一部分;保持基座,被螺固在主体壳上;旋转座,被安装在保持基座上,在其上设置有旋转轴;传感器基板,被螺固在旋转座上,固定有传感器;旋转调整机构,将旋转座相对于保持基座绕旋转轴进行旋转调整;及固定机构,将旋转座固定在保持基座上。由此,根据本发明,可以正确地旋转调整水平同步传感器,并可适当地调整写入位置的偏移。

Description

光扫描装置及包括光扫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扫描装置及包括光扫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尤其涉及可使用水平同步传感器对写入位置的偏移进行调整的光扫描装置及包括光扫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激光打印机、数字复印机、激光传真机等的电子照像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包括如下所述的光扫描装置:通过在感光鼓的表面照射激光(光束)并扫描该激光,从而在感光鼓上形成静电潜影。
最近,除了包括使用了单一光源的扫描光学系统的单色机之外,还提出了串联式彩色机,以在该串联式彩色机中实现感光鼓表面上的扫描的高速化为目的,提出了如下所述的方法(多波束方法):在一个激光单元中设置多个光源(激光二极管),增加一次扫描的激光的条数。在多波束方法中,对从各光源射出的各颜色成分(例如,黄色、品红色、青绿色以及黑色)的多个光束进行偏转前光学系统中的处理,并使其成为一个光束入射到多面反射镜。被多面反射镜偏转的光束在通过构成偏转后光学系统的fθ透镜后,被分离为各颜色成分的光束,并照射到各颜色成分的感光鼓上。
在使用具有多个发光点的光源(LD阵列)的光学系统(使用了多波束方法的光学系统)中,在将成像面(实际上激光(光束)成像的面)上的副扫描方向的光束间的间隔设定为期望的值(当600dpi时约为42μm,当1200dpi时约为21μm)的情况下,在光学系统的倍率的关系上,并不是在副扫描方向上排列为纵向一列,而是在主扫描方向上具有(偏移)所需要的距离,因此,需要一致写入位置。在使用具有多个发光点的多波束方法的情况下,通过偏移在感光鼓的像面上写入的定时,从而导致对在感光鼓上扫描的激光产生主扫描方向的位置偏移,并导致由激光的位置偏移而引起的画质劣化。
因此,以往,在例如使用多波束方法的扫描光学系统的情况下,为了使开头光束的写入位置、以及对于该写入位置在主扫描方向上分离想要的距离的各光束的写入位置相一致(换言之,为了实现水平同步),而使用用于检测被多面镜主体的偏转面反射的光束的一部分的水平同步传感器,并将被多面镜主体的偏转面反射的光束的一部分用作水平同步调整用信号。而且,使用该水平同步传感器,可定期地校正写入位置。
但是,为了正确地一致扫描光学系统的写入位置,而以将水平同步传感器的受光面的边缘线(edge line)方向相对于扫描光束的主扫描方向大致成直角为前提条件。若该前提条件不成立,则导致难以适当地校正在成像面上产生的各光束的主扫描方向上的偏移。
因此,根据日本特开2002-341272号公报,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提出有用于防止多路激光的写入位置偏移的技术。在日本特开2002-341272号公报提出的技术中,通过构成为包括将BD狭缝和BD传感器形成为一体的单元(BD检测单元),该BD检测单元构成为可绕扫描透镜的光轴旋转调整。
此外,作为与用于防止该多路激光的写入位置偏移的技术相关联的技术,公知还有以下技术。
根据日本特开2006-215483号公报,通过沿规定的方向的朝向移动被设置在光扫描开始侧及光扫描结束侧的基准光束检测单元(同步检测传感器)的光轴方向的位置,从而可以降低入射到光偏转装置(或者扫描光学系统)的光束为“聚焦光束”的情况下所产生的两个激光束间的主扫描方向的位置偏移(光扫描开始端以及光扫描结束端的偏差),并可防止图像品质的降低。
根据日本特开2002-107645号公报,可以电调整在从检测同步检测信号开始直至写入开始为止的延迟时间,也可以使用例如,对将光束导向受光单元的反射镜的角度进行调整等的机械方法来进行在从检测同步检测信号开始直至写入开始为止的延迟时间的调整。
根据日本特开2000-255096号公报,预先调节BD单元的安装位置,以便用于获得图像写入的基准信号的扫描光入射到BD单元的检测有效部的中央,从而可以提高扫描单元的互换性。
根据日本特开2002-341271号公报,将BD传感器和用于使激光束通过BD传感器的BD狭缝板(slit plate)收容在光学箱内,通过相对于扫描透镜的扫描方向倾斜规定角度θ,0°<θ<90°的角度的狭缝形状来形成被设置在BD狭缝板上的BD狭缝。由此,可以实现BD写入定时调整的简易化。
根据日本特开2002-357778号公报,在通过多个连结部将安装有光源部、偏转部、光学部、水平同步检测单元以及反射部件的光学箱安装在光学台上的光扫描装置中,包括支承部件,其支承反射部件,同时被设置为可相对于光学箱摇动,调整相对于光学箱的位置并在光学箱中支承固定反射部件。
根据日本特开2004-333556号公报,在不通过扫描透镜而通过BD透镜引导光束至BD传感器的小型扫描光学装置的情况下,可沿主扫描方向移动BD透镜,并可进行扫描线的写入调整。
但是,在日本特开2002-341272号公报所公开的技术中,由于在水平同步传感器旋转调整时存在必要的基准,所以实际上需要在观看扫描中的光束的光束点的同时进行调整,但是存在以下问题:由于在光束点组中相对于各发光点不存在垂直基准,所以难以以实际的光束点组为基准来产生水平同步传感器的垂直度。而且,存在难以定位水平同步传感器和狭缝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目的在于提供可正确地旋转调整水平同步传感器,并适当地调整写入位置的偏移的光扫描装置以及包括该光扫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一个方面涉及的光扫描装置包括:主体壳;光源,用于射出一个或者多个光束;偏转前光学系统,用于向从光源射出的光束赋予规定的特性;光偏转装置,用于将通过偏转前光学系统赋予了规定的特性的光束通过反射沿主扫描方向向被扫描对象物偏转;传感器,用于检测通过光偏转装置偏转的光束的一部分;保持基座,螺固于主体壳上;旋转座,被安装在保持基座上,在旋转座上设置有旋转轴;传感器基板,螺固于旋转座上,且固定有传感器;旋转调整机构,将旋转座相对于保持基座绕旋转轴进行旋转调整;以及固定机构,用于将旋转座固定在保持基座上。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另一方面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光扫描装置,其中,光扫描装置包括:主体壳;光源,用于射出一个或者多个光束;偏转前光学系统,用于向从光源射出的光束赋予规定的特性;光偏转装置,用于将通过偏转前光学系统赋予了规定的特性的光束通过反射沿主扫描方向向被扫描对象物偏转;传感器,用于检测通过光偏转装置偏转的光束的一部分;保持基座,螺固于主体壳上;旋转座,被安装在保持基座上;传感器基板,螺固于旋转座上,且固定有传感器;旋转调整机构,在旋转座上设置有旋转轴,将旋转座相对于保持基座绕旋转轴进行旋转调整;以及固定机构,用于将旋转座固定在保持基座上。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安装有适用了本发明的光扫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的侧面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光扫描装置的详细的构成的图;
图3是表示图1的光扫描装置的详细的构成的图;
图4是用于对使用具有多个发光点的光学系统中的、成像面上的光束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5是使用4条激光束沿副扫描方向描绘纵线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6是用于对水平同步传感器的旋转调整方法的概念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7是用于对使用水平同步传感器保持部的水平同步传感器的旋转调整方法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8(A)至(C)是保持水平同步传感器的水平同步传感器的保持部的详细结构的示意图;
图9是从X方向观察图8(A)的水平同步传感器保持部时的分解图;
图10是从Y方向观察图8(A)的水平同步传感器保持部时的分解图;
图11是用于对使用水平同步传感器保持部的水平同步传感器的旋转调整方法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12是用于对水平同步传感器的旋转调整方法的其它概念进行说明的说明图;以及
图13是用于对可适用于本发明的面发光激光器的结构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示出了安装有适用了本发明的光扫描装置11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构成。
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由于通常利用相对于Y(黄色)、M(品红色)、C(青绿色)以及B(黑色)的各颜色成分而被颜色分解后的四种图像数据、以及与Y、M、C以及B分别对应且相对于各颜色成分而形成图像的四组各种装置,所以通过附加Y、M、C以及B,从而识别各颜色成分的图像数据以及与各颜色成分分别对应的装置。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对应颜色分解后的各颜色成分而形成图像的第一图像形成部12Y、第二图像形成部12M、第三图像形成部12C以及第四图像形成部12B。
图像形成部12(12Y、12M、12C以及12B)以如下所述的方式配置:在通过光扫描装置11的第一偏转后反射镜39B和第三偏转后反射镜41Y、41M以及41C射出各颜色成分的激光束L(LY、LM、LC以及LB)的位置中的各个位置相对应的光扫描装置11的下面,依次配置有图像形成部12Y、12M、12C以及12B。
在图像形成部12(12Y、12M、12C以及12B)的下面配置有用于输送记录用纸P的输送带13,其中,该记录用纸P转印有分别通过各个图像形成部12(12Y、12M、12C以及12B)而形成的图像。
输送带13通过未图示的电机,被沿箭头方向旋转的带驱动辊14以及张力辊15架设,并沿旋转带驱动辊14的方向以规定的速度旋转。
图像形成部12(12Y、12M、12C以及12B)包括感光鼓16Y、16M、16C以及16B,其中,该感光鼓16Y、16M、16C以及16B形成为可沿箭头方向旋转的圆筒状,并可以形成与通过光扫描装置11曝光的图像相对应的静电潜影。此外,将这些感光鼓16定义为“被扫描对象物”。
在感光鼓16(16Y、16M、16C以及16B)的周围上,沿感光鼓16(16Y、16M、16C以及16B)旋转的方向依次配置有以下装置:带电装置17(17Y、17M、17C以及17B),用于对感光鼓16(16Y、16M、16C以及16B)表面提供规定的电位;显影装置18(18Y、18M、18C以及18B),通过提供赋予与形成在感光鼓16(16Y、16M、16C以及16B)表面上的静电潜影相对应的颜色的色调剂来进行显影;转印装置19(19Y、19M、19C以及19B),用于在通过输送带13输送的记录介质、即记录用纸P上转印感光鼓16(16Y、16M、16C以及16B)的色调剂图像;清洁器20(20Y、20M、20C以及20B),用于除去感光鼓16(16Y、16M、16C以及16B)上的残存色调剂;以及除电装置21(21Y、21M、21C以及21B),用于除去在转印色调剂图像之后残留在感光鼓16(16Y、16M、16C以及16B)上的残存电位。
在输送带13介于转印装置19(19Y、19M、19C以及19B)与感光鼓16(16Y、16M、16C以及16B)之间的状态下,转印装置19(19Y、19M、19C以及19B)从输送带13的背面与感光鼓16(16Y、16M、16C以及16B)对置。
在输送带13的下面配置有用于收容转印有通过图像形成部12(12Y、12M、12C以及12B)形成的图像的记录用纸P的用纸盒22。此外,清洁器20(20Y、20M、20C以及20B)用于除去由转印装置19(19Y、19M、19C以及19B)向记录用纸P转印色调剂图像时未转印干净的感光鼓16(16Y、16M、16C以及16B)上的残存色调剂。
在用纸盒22的一端、即靠近张力辊15的一侧配置有送出辊23,其中,该送出辊23形成为大致半月状,其用于从最上部逐张地取出收容于用纸盒22中的记录用纸P。
在送出辊23和张力辊15之间配置有:对位辊(registrationroller)24,其用于整合从用纸盒22取出的一页记录用纸P的前端和在图像形成部12B(黑)的感光鼓16B上形成的色调剂图像的前端。
在对位辊24和第一图像形成部12Y之间的张力辊15的附近、即实质上与张力辊15和输送带13接触的位置相对应的输送带13的外周上对置的位置上配置有吸附辊25,其中,该吸附辊25用于为通过对位辊24在规定的定时输送的一页记录用纸P提供规定的静电吸附力。
在输送带13的一端且带驱动辊14的附近,即实质上在与带驱动辊14接触的输送带13的外周上,沿带驱动辊14的轴方向隔开规定的距离地配置有第一记录传感器(registration sensor)26a以及第二记录传感器26b(由于图1是正面截面图,所以看不到位于纸面前方的第一记录传感器26a),其中,该第一记录传感器26a以及第二记录传感器26b用于检测形成在输送带13上的图像或被转印在记录用纸P上的图像的位置。
在与带驱动辊14接触的输送带13的外周上、即不会与通过输送带13输送的记录用纸P接触的位置上配置有用于除去附着于输送带13上的色调剂或记录用纸P的纸屑等的输送带清洁器27。
在通过输送带13输送的记录用纸P从带驱动辊14脱离并被进一步输送的方向上配置有将转印到记录用纸P上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在记录用纸P上的定影装置28。
图2以及图3示出了图1的光扫描装置11的详细构成。
光扫描装置11包括光偏转装置29和用于向图1的第一至第四图像形成部12Y、12M、12C以及12B的中各个图像形成部输出光束的光源(LD阵列)30(30Y、30M、30C以及30B),其中,该光偏转装置29包括:例如将八面的平面反射面(平面反射镜)配置为正多角形状的多面镜主体(所谓的多面反射镜)29a、以及使多面镜主体29a沿主扫描方向以规定的速度旋转的电机29b。
光偏转装置29是将光源30(30Y、30M、30C以及30B)放射的光束(激光束)向被配置在规定位置的像面(即,第一至第四图像形成部12Y、12M、12C以及12B的感光鼓16Y、16M、16C以及16B的外周面)以规定的线速度进行偏转(扫描)的偏转单元。此外,在光偏转装置29和光源30(30Y、30M、30C以及30B)之间配置有偏转前光学系统31(31Y、31M、31C以及31B),在光偏转装置29和像面之间配置有偏转后光学系统32。
此外,将通过多面反射镜(图3的多面镜主体29a)各激光被偏转(扫描)的方向(感光鼓16的旋转轴方向)定义为“主扫描方向”,将与光学系统的光轴以及主扫描方向垂直的方向定义为“副扫描方向”。因此,副扫描方向在感光鼓16上是鼓旋转方向。此外,“像面”表示感光鼓16的外周面,“成像面”实际上表示光束(激光)成像的面。
如图3所示,偏转前光学系统31包括:由激光二极管构成的各颜色成分的各光源30(30Y、30M、30C以及30B);有限焦点透镜33(33Y、33M、33C以及33B),向各光源30(30Y、30M、30C以及30B)射出的激光束赋予规定的聚焦性;光圈34(34Y、34M、34C以及34B),向通过有限焦点透镜33(33Y、33M、33C以及33B)的激光束L赋予任意的截面光束形状;柱面透镜35(35Y、35M、35C以及35B),关于通过光圈34(34Y、34M、34C以及34B)的副扫描方向,进一步赋予规定的聚焦性,并且,偏转前光学系统31将从各光源30(30Y、30M、30C以及30B)射出的激光束的截面光束形状整合为规定的形状,并引导至光偏转装置29的反射面。
从柱面透镜35射出的青绿色的激光束LC在通过折弯反射镜36C而被折弯光程之后,通过光程合成用光学部件37直线传播并被引导至光偏转装置29的反射面。从柱面透镜35B射出的黑色的激光束LB在通过折弯反射镜36B而被折弯光程之后,被光程合成用光学部件37反射并引导至光偏转装置29的反射面。从柱面透镜35射出的黄色的激光束LY在通过折弯反射镜36C的上面之后,通过光程合成用光学部件37直线传播并被引导至光偏转装置29的反射面。从柱面透镜35M射出的品红色的激光束LM通过折弯反射镜36M而被折弯光程,在通过折弯反射镜36B的上面之后,被光程合成用光学部件37反射并被引导至光偏转装置29的反射面。
偏转后光学系统32包括:两个作为成像透镜的fθ透镜38(fθ透镜38a以及fθ透镜38b),用于使通过多面镜主体29a而被偏转(扫描)的激光束L(Y、M、C以及B)在像面上的形状以及位置最优化;水平同步传感器42,为了整合通过fθ透镜38(fθ透镜38a以及fθ透镜38b)的激光束L(LY、LM、LC以及LB)的水平同步而检测各激光束L;水平同步用反射镜43,向水平同步传感器42反射各激光束L;分离反射镜44,被配置在水平同步用反射镜43和水平同步传感器42之间,其用于使通过水平同步用反射镜43而向水平同步传感器42反射的各颜色成分的激光束L(LY、LM、LC以及LB)在水平同步传感器42的检测面上的射入位置大致一致;多个偏转后反射镜39Y、40Y以及41Y(黄色),39M、40M以及41M(品红色),39C、40C以及41C(青绿色),39B(黑色)等,用于将从fθ透镜38(fθ透镜38a以及fθ透镜38b)射出的各颜色成分的激光束L(LY、LM、LC以及LB)引导至对应的感光鼓16(16Y、16M、16C以及16B)。
因此,在使用具有多个发光点的光源(LD阵列)30的光学系统(使用了多波束方法的光学系统)中,在将成像面(实际上激光(光束)成像的面)上的副扫描方向的光束间的间隔设定为期望的值(当600dpi时约为42μm,当1200dpi时约为21μm)的情况下,例如,如图4所示,在光学系统的倍率的关系上,并不是在副扫描方向上排列为纵向一列,而是在主扫描方向上具有所需要的距离(偏移),所以需要将写入位置一致。在为使用具有多个发光点的光源30的多波束方法的情况下,通过偏移在感光鼓16的像面上写入的定时,从而导致对在感光鼓16上扫描的激光产生主扫描方向的位置偏移,且导致由于激光的位置的偏移而引起的画质劣化。
图5示出了使用4条激光在副扫描方向上描绘纵线的例子。图5(A)是在4条激光的主扫描方向的写入位置没有偏移且一致的状态下,使用4条激光在副扫描方向上描绘纵线的例子。另一方面,图5(B)是在4条激光的主扫描方向的写入位置偏移的状态下,使用4条激光在副扫描方向上描绘纵线的例子。比较图5(A)及图5(B)可知,当在4条激光束中主扫描方向的写入位置偏移时,导致在被副扫描方向描绘的纵线上产生摇晃。
因此,以往,在例如使用多波束方法的扫描光学系统的情况下,为了使开头光束的写入位置、以及对于该写入位置在主扫描方向上分离想要的距离的各光束的写入位置相一致(换言之,为了实现水平同步),而使用用于检测被多面镜主体(多面反射镜)29a的偏转面反射的光束的一部分的水平同步传感器42,并将被多面镜主体(多面反射镜)29a的偏转面反射的光束的一部分用作水平同步调整用信号。而且,使用该水平同步传感器42,可定期地校正写入位置。
但是,为了正确地一致扫描光学系统的写入位置,而以将水平同步传感器42的传感器面(sensor face)(受光面)P的边缘线方向相对于扫描光束的主扫描方向大致成直角为前提条件。若该前提条件不成立,则导致难以适当地校正在成像面上产生的各光束的主扫描方向上的偏移。因此,根据日本特开2002-341272号公报,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提出有用于防止多路激光的写入位置偏移的技术。
但是,在日本特开2002-341272号公报所公开的技术中,由于在水平同步传感器42旋转调整时存在必要的基准,所以实际上需要在观看扫描中的光束的光束点的同时进行调整,但是由于在光束点组中相对于各发光点不存在垂直基准,所以难以以实际的光束点组为基准来产生水平同步传感器42的传感器面P(P通过用纸P使用)的边缘线的垂直度。
因此,在本发明中,在将偏转前光学系统31安装在同一板上且可一体装卸的状态基础上,可与另行预先准备的调整用的偏转前光学系统91交换。在该调整用的偏转前光学系统91中,将感光鼓16上的像面中的光束点故意设定为沿副扫描方向纵向一列。并且,旋转调整水平同步传感器42,以便水平同步传感器42的传感器面(受光面)P的边缘线方向相对于扫描光束的主扫描方向大致成直角,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如图6所示,首先,被安装在光扫描装置11的主体壳H的偏转前光学系统31被交换为调整用的偏转前光学系统91。然后,如图7所示,使用用于保持水平同步传感器42的水平同步传感器保持部(图8至图10的水平同步传感器保持部51),进行水平同步传感器42的旋转调整,以便该调整用光束点同时射入水平同步传感器42的传感器面(受光面)P。由此,可以正确地旋转调整水平同步传感器42,并可适当地调整写入位置的偏移,从而可形成稳定的图像。下面,对使用水平同步传感器保持部的水平同步传感器42的具体旋转调整方法进行说明。
图8(A)至(C)示出了保持水平同步传感器42的水平同步传感器保持部51的详细结构。图8(A)是水平同步传感器保持部51的平面图,图8(B)是从X方向观察图8(A)的水平同步传感器保持部51的正视图,图8(C)是从Y方向观察图8(A)的水平同步传感器保持部51的正视图。
如图图8(A)至(C)所示,水平同步传感器保持部51构成为包括:保持基座(holder base)52,被螺固在光扫描装置11的主体壳H(badey housing)上;旋转座59,被安装在保持基座52上;以及传感器基板62,被螺固在旋转座59上且固定有水平同步传感器42。
图9是从X方向观察图8(A)的水平同步传感器保持部51时的分解图,图10是从Y方向观察图8(A)的水平同步传感器保持部51时的分解图。
在保持基座52上设置有销孔56和定位长孔57。通过将设置在光扫描装置11的主体壳H上的两个定位销(未图示)插入保持基座52及定位长孔57,从而可以相对于主体壳H定位该保持基座52。而且,在保持基座52上还设置有螺钉贯穿孔58,从该螺钉贯穿孔58插入的未图示的螺钉被螺固在设置在主体壳H上的螺钉孔(未图示)中。由此,保持基座52被固定在主体壳H上。
如图9及图10所示,在传感器基板62上设置有用于定位的销孔78和定位长孔79,并且,还设置有用于固定的螺钉贯穿孔80。另一方面,在旋转座59上设置有定位销60-1和60-2,同时,设置有螺钉孔77。而且,从螺钉贯穿孔80插入的螺钉70被螺固在旋转座59的螺钉孔77中。由此,传感器基板62被固定在旋转座59上。
在旋转座59上设置有大致圆筒形的旋转轴61。而且,保持基座52具有用于嵌合旋转座59的旋转轴61的轴孔53。旋转座59通过旋转轴61和保持基座52的轴孔53之间的嵌合而留有间隙地嵌入。即,旋转座59的旋转轴61和保持基座52的轴孔53之间的嵌合被预先设定留有间隙地嵌入,以便旋转座59可以以旋转轴61为中心沿Z方向旋转。
旋转座59通过旋转座固定螺钉68-1和68-2被螺固且安装在保持基座52上,同时,为了在旋转座59以旋转轴61为中心沿Z方向旋转的情况下不抑制旋转运动而抑制在旋转轴方向不产生浮动,而在旋转座固定螺钉68-1和68-2、与旋转座59之间介入有抑制用的压缩弹簧69-1和69-2、以及垫片71-1和71-2。而且,旋转座固定螺钉68-1和68-2在分别通过压缩弹簧69-1和69-2、以及垫片71-1和71-2,并进一步通过保持基座52的长孔73和74之后,被固定在旋转座59的螺钉孔75和76中。由此,通过压缩弹簧69-1和69-2来设定弹簧负荷,以便可以对旋转座59沿旋转轴方向赋予抑制力,同时,可在旋转座59旋转时允许其旋转。此外,长孔73及74被设定,以便旋转座59可以以想要的角度进行旋转运动。
此外,也可以使用板簧来代替压缩弹簧69-1和69-2。并且,在保持基座52上设置有端子用窗53,其中,该端子用窗53用于使被设置在传感器基板62上的端子63嵌入。
如图8至图10所示,在保持基座52上从轴孔53向侧面设置有作为分开槽(dividing groove)的狭缝54,通过狭缝54分离的保持基座元件52可以通过紧固螺钉65被相互紧固。通过该紧固,可以变化狭缝54的宽度,且嵌合于保持基座52的轴孔53中的旋转座59的旋转轴61通过紧固螺钉65被紧固,且可以抑制旋转59沿Z方向的自由旋转,并可固定旋转座59以使其不沿Z方向自由旋转。
此外,如图8及图10所示,在旋转座59的旋转轴61的两侧设置有平面部81,在该平面部81上设置有螺钉孔82。并且,在该螺钉孔82中固定有调整用臂67。此外,如图8所示,调整用臂67在旋转座59的旋转轴61嵌入保持基座52的轴孔53之后被固定于旋转轴61的螺钉孔82中。
并且,在保持基座52上设置有定位螺钉64和弹簧定位销66,其中,该定位螺钉64当嵌合旋转座56时从调整用臂67的上部向下面对调整用臂67进行加压,该弹簧定位销66用于从下部向上面对调整用臂67进行按压。
如图8(C)所示,当从上部方向接近(access)水平同步传感器保持部51,并将定位螺钉(调整螺钉)64以向下面(或者上面)前进的方式以规定的旋转量旋转时,调整用臂67向下面运动,并将旋转座59沿Z方向的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调整。另一方面,当将定位螺钉64以向上面(或下面)前进的方式以规定的旋转量旋转时,调整用臂67向上面运动,且可以将旋转座59沿Z方向的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调整。据此,被螺固在旋转座59上的传感器基板62也仅旋转想要的角度,被设置在传感器基板62上的水平同步传感器42也旋转。由此,即使在小的空间内,也可从上部方向接近水平同步传感器保持部51,并在正确地旋转调整水平同步传感器42的同时,适当地调整写入位置的偏移,从而可以提供稳定的图像。因此,可以防止光扫描装置11或图像形成装置1的单元的大型化。
此外,考虑易于在调整用臂67上滑动而优选定位螺钉64的前端为球形,以便可以在调整用臂67上进行高精度的旋转调整。并且,也可以使用例如盘簧、板簧等来代替弹簧定位销66。
并且,即使通过上述方法进行水平同步传感器42的旋转调整,由于优选水平同步传感器42的传感器面P本身不移动,所以例如如图11所示,优选旋转座59的旋转轴61的中心和水平同步传感器42的传感器面(sensor face)P的边缘线的中心一致。
此外,对水平同步传感器42进行旋转调整,以便水平同步传感器42的传感器面(受光面)P的边缘线相对于扫描光束的主扫描方向大致成直角,在这种情况下,偏转前光学系统31被安装在同一板上且可一体装卸,在这种状态下,以可与另行预先准备的调整用的偏转前光学系统91交换为前提,同时,被组装到光扫描装置11的主体壳H中的偏转前光学系统31被交换为调整用的偏转前光学系统91,且通过使用用于保持水平同步传感器42的水平同步传感器保持部51,对水平同步传感器42进行旋转调整,以便该调整用光束点同时入射到水平同步传感器42的传感器面(受光面)P。但是,并不仅限于这种情况,例如如图12所示,水平同步传感器42及水平同步传感器保持部51被安装在同一板上且可一体地装卸,在这种状态下,在另行预先准备的水平同步旋转调整装置中对水平同步传感器42的旋转调整进行使用图8至图10所说明的旋转调整方法。并且,也可以在水平同步传感器42的旋转调整之后,将旋转调整后的可装卸在同一板上的水平同步传感器42及水平同步传感器保持部51返回到主体壳H中。此外,在该水平同步传感器旋转调整装置中,感光鼓16上的像面中的光束点被故意设定为沿副扫描方向排列成纵向一列。
此外,例如如图13所示,也可以将本发明适用于以下情况:使用预先配置的多个光源30(面发光激光器),以便激光的扫描位置二维地阵列排列(在主扫描方向及副扫描方向上时间序列地以规定的间隔排列)。

Claims (14)

1.一种光扫描装置,包括:
主体壳;
光源,用于射出一个或者多个光束;
偏转前光学系统,用于向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束赋予规定的特性;
光偏转装置,用于将通过所述偏转前光学系统赋予了规定的特性的光束通过反射沿主扫描方向向被扫描对象物偏转;
传感器,用于检测通过所述光偏转装置偏转的光束的一部分;
保持基座,螺固于所述主体壳上;
旋转座,被安装在所述保持基座上,在所述旋转座上设置有旋转轴;
传感器基板,螺固于所述旋转座上,且固定有所述传感器;
旋转调整机构,将所述旋转座相对于所述保持基座绕旋转轴进行旋转调整;以及
固定机构,用于将所述旋转座固定在所述保持基座上,
其中,在所述保持基座上设置有螺钉和按压部件,其中,所述螺钉用于从上部对设置在所述旋转座上的调整用臂进行加压,所述按压部件用于从下部对调整用臂进行按压,
所述旋转调整机构通过向规定方向转动所述螺钉并对调整用臂进行加压,从而调整所述旋转座的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调整机构转动所述螺钉向下前进,从而沿逆时针方向调整所述旋转座的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调整机构转动所述螺钉向上前进,从而沿顺时针方向调整所述旋转座的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部件是板簧、盘簧、或弹簧定位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钉被设置在所述保持基座的上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被设置在所述旋转座的规定位置上的旋转轴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平面部,所述调整用臂被螺固于所述平面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保持基座上设置有轴孔和狭缝,其中,所述轴孔中留有间隙地嵌入有被设置在所述旋转座的规定位置上的旋转轴,所述狭缝从所述轴孔朝向侧面,
所述固定机构通过对插通所述狭缝的紧固螺钉进行紧固,从而固定留有间隙地嵌入所述轴孔中的所述旋转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紧固螺钉被设置在所述固定机构的上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座通过按压部件被螺固且安装在所述保持基座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部件是板簧或压缩弹簧。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座的旋转轴中心和所述传感器的传感器面的边缘线的中心一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偏转前光学系统被安装在相同的板上,所述板以一体的方式装卸。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以上的所述传感器被安装在相同的板上,所述板以一体的方式装卸。
1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光扫描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光扫描装置包括:
主体壳;
光源,用于射出一个或者多个光束;
偏转前光学系统,用于向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束赋予规定的特性;
光偏转装置,用于将通过所述偏转前光学系统赋予了规定的特性的光束通过反射沿主扫描方向向被扫描对象物偏转;
传感器,用于检测通过所述光偏转装置偏转的光束的一部分;
保持基座,螺固于所述主体壳上;
旋转座,被安装在所述保持基座上;
传感器基板,螺固于所述旋转座上,且固定有所述传感器;
旋转调整机构,在所述旋转座上设置有旋转轴,将所述旋转座相对于所述保持基座绕旋转轴进行旋转调整;以及
固定机构,用于将所述旋转座固定在所述保持基座上,
其中,在所述保持基座上设置有螺钉和按压部件,其中,所述螺钉用于从上部对设置在所述旋转座上的调整用臂进行加压,所述按压部件用于从下部对调整用臂进行按压,
所述旋转调整机构通过向规定方向转动所述螺钉并对调整用臂进行加压,从而调整所述旋转座的旋转。
CN2008102140345A 2007-08-23 2008-08-22 光扫描装置及包括光扫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732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95768807P 2007-08-23 2007-08-23
US60/957,688 2007-08-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73268A CN101373268A (zh) 2009-02-25
CN101373268B true CN101373268B (zh) 2010-09-15

Family

ID=40381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214034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73268B (zh) 2007-08-23 2008-08-22 光扫描装置及包括光扫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7715075B2 (zh)
CN (1) CN1013732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30804A1 (en) * 2006-07-20 2008-02-0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Optical beam scann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863029B2 (ja) * 2011-05-25 2016-02-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CN103104857A (zh) * 2011-11-11 2013-05-15 苏州璨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源模组
JP5514848B2 (ja) * 2012-02-23 2014-06-0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53331B2 (ja) 2012-05-30 2016-12-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組立方法
JP5903406B2 (ja) * 2013-06-28 2016-04-1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光ビームセンサーの位置調整方法
JP6202940B2 (ja) * 2013-08-23 2017-09-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ビーム出射装置、光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763220B2 (ja) * 2016-07-08 2020-09-3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63136B2 (ja) * 2017-03-28 2020-03-1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光走査装置及び該光走査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9922223B (zh) * 2017-12-12 2020-08-14 东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定位模块及其适用的手持式扫描器
JP7293004B2 (ja) * 2019-07-01 2023-06-19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05152A (ja) * 1998-04-21 1999-11-05 Asahi Optical Co Ltd 走査光学装置
JP2000255096A (ja) 1999-03-05 2000-09-1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039797B2 (ja) 2000-10-03 2008-01-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341272A (ja) 2001-05-18 2002-11-27 Canon Inc 偏向走査装置
JP2002341271A (ja) 2001-05-18 2002-11-27 Canon Inc 偏向走査装置
JP2004333556A (ja) 2003-04-30 2004-11-25 Canon Inc 走査光学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673078B2 (ja) 2005-02-07 2011-04-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715075B2 (en) 2010-05-11
US20090051996A1 (en) 2009-02-26
CN101373268A (zh) 2009-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73268B (zh) 光扫描装置及包括光扫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US867503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optical scanning unit
US6593951B2 (en) Optical writing system directed to miniaturization thereof,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mploying it
JP201515601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60279826A1 (en) Multi-laser scanning unit and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80094678A1 (en) Scanning optical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therewith
CN101373269B (zh) 光扫描装置以及包括该光扫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08026871A (ja) 光走査装置およびこの光走査装置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US20070034790A1 (en) Mirror positioning unit of laser scanning unit and laser scanning unit employing the same
JP5196733B2 (ja) 光学走査装置
KR100754215B1 (ko) 2차원 면발광 레이저 어레이, 이를 채용한 멀티 빔주사장치 및 화상형성장치
US8106935B2 (en) Optical scann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JP5153586B2 (ja) 光学走査装置
JP4662446B2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777775B2 (en) Optical beam scann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077371B2 (en) Optical beam scanning apparatus, optical beam scann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5201941A (ja) 走査光学装置
CN100516971C (zh) 光束扫描装置及图像形成设备
JP5240036B2 (ja) 光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7155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617979B2 (ja) 光学ユニット、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ホルダの製造方法
JP2020194052A (ja) 光走査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01973A (ja) 走査光学装置及び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US20090067022A1 (en) Optical beam scanning apparatus, optical beam scanning metho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2010066609A (ja) スキュー調整機構、光走査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915

Termination date: 2013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