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70538B - 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以及包含该安瓿的注射器单元 - Google Patents
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以及包含该安瓿的注射器单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370538B CN101370538B CN200780002925.8A CN200780002925A CN101370538B CN 101370538 B CN101370538 B CN 101370538B CN 200780002925 A CN200780002925 A CN 200780002925A CN 101370538 B CN101370538 B CN 10137053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mpoule
- section
- leading section
- ampoule body
- fluid inj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3708 ampu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5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5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0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BGOFCVIGEYGEOF-UJPOAAIJSA-N helicin Chemical compound O[C@@H]1[C@@H](O)[C@H](O)[C@@H](CO)O[C@H]1OC1=CC=CC=C1C=O BGOFCVIGEYGEOF-UJPOAAIJ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3814 drug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29940079593 drug Drug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2651 drug therap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002 quant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0089 Cyclic olefin co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03 everyda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72 regene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9994 cav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15181 infectious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NOESYZHRGYRDHS-UHFFFAOYSA-N insulin Chemical compound N1C(=O)C(NC(=O)C(CCC(N)=O)NC(=O)C(CCC(O)=O)NC(=O)C(C(C)C)NC(=O)C(NC(=O)CN)C(C)CC)CSSCC(C(NC(CO)C(=O)NC(CC(C)C)C(=O)NC(CC=2C=CC(O)=CC=2)C(=O)NC(CCC(N)=O)C(=O)NC(CC(C)C)C(=O)NC(CCC(O)=O)C(=O)NC(CC(N)=O)C(=O)NC(CC=2C=CC(O)=CC=2)C(=O)NC(CSSCC(NC(=O)C(C(C)C)NC(=O)C(CC(C)C)NC(=O)C(CC=2C=CC(O)=CC=2)NC(=O)C(CC(C)C)NC(=O)C(C)NC(=O)C(CCC(O)=O)NC(=O)C(C(C)C)NC(=O)C(CC(C)C)NC(=O)C(CC=2NC=NC=2)NC(=O)C(CO)NC(=O)CNC2=O)C(=O)NCC(=O)NC(CCC(O)=O)C(=O)NC(CCCNC(N)=N)C(=O)NCC(=O)NC(CC=3C=CC=CC=3)C(=O)NC(CC=3C=CC=CC=3)C(=O)NC(CC=3C=CC(O)=CC=3)C(=O)NC(C(C)O)C(=O)N3C(CCC3)C(=O)NC(CCCCN)C(=O)NC(C)C(O)=O)C(=O)NC(CC(N)=O)C(O)=O)=O)NC(=O)C(C(C)CC)NC(=O)C(CO)NC(=O)C(C(C)O)NC(=O)C1CSSCC2NC(=O)C(CC(C)C)NC(=O)C(NC(=O)C(CCC(N)=O)NC(=O)C(CC(N)=O)NC(=O)C(NC(=O)C(N)CC=1C=CC=CC=1)C(C)C)CC1=CN=CN1 NOESYZHRGYRDH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HTTJABKRGRZYRN-UHFFFAOYSA-N Heparin Chemical compound OC1C(NC(=O)C)C(O)OC(COS(O)(=O)=O)C1OC1C(OS(O)(=O)=O)C(O)C(OC2C(C(OS(O)(=O)=O)C(OC3C(C(O)C(O)C(O3)C(O)=O)OS(O)(=O)=O)C(CO)O2)NS(O)(=O)=O)C(C(O)=O)O1 HTTJABKRGRZYR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02000004877 Insulin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90001061 Insulin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28980 Neopla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7536 Thrombos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71 blow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11510 cance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9628 coolnes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12601 diabetes mellitu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45 diagno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467 diminish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06 disease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307 hel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4 hel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SWQJXJOGLNCZEY-UHFFFAOYSA-N helium atom Chemical compound [He] SWQJXJOGLNCZE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60002897 heparin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669 hepar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96 hollow spac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95 infil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64 in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40125396 insulin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06 medical was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4 precipit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925 referenc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54 steril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659 sterilization and disinf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815 thermop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和注射器单元,其易于操作,可精确定量,并且更加卫生。通过一种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1)实现上述目的,该安瓿(1)包括:前端部(4),使用安瓿时将其去除;安瓿主体(2),其用于容纳药液(10);和注液部(3),其用于连接前端部(4)和安瓿主体(2);所述安瓿主体(2)内可设置与安瓿主体(2)的内表面接触的活动塞(5),并可将药液(10)密封地容纳在活动塞(5)与密封部(4a)之间的通孔(6)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该安瓿用于将药液输入例如患者、动物等活体。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配有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和安瓿保持器的注射器单元。
背景技术
通常使用针头注射器进行注射。然而,使用注射器针头会使用药患者感到害怕和疼痛。特别是为儿童进行药物治疗或诊断时,很多儿童害怕注射器针头,这将对药物治疗等造成阻碍。并且,需要非常小心地处理患者使用后的注射器针头。如果处理不当,将存在着传染其他患者或医护人员的高危险性。因此,使用后的注射器针头会作为医疗废物处理掉。
因此,不带针头的无针注射器被开发出来,并且在近几年逐渐取代针头应用在药物治疗中。无针注射器以极高的速度向皮肤注射药液。于是,在皮肤上形成了小于注射器针头的孔,药液便由此穿透皮肤。因此,药液可以被注入皮肤内(例如参见专利文件1)。使用无针注射器用药,因为没有使用针头,所以不会使患者感到疼痛,并且也不存在由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产生传染的危险。并且,因为药液直接穿透皮肤,所以药液可以在皮肤内扩散。从而,药液的渗透比使用针头时的速度快。因此,与使用针头时相比,可缩短药物治疗的见效时间。
特别是现在有许多自己进行药物注射的情况。例如,为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用药,为预防血栓病的肝磷脂用药,在家中恢复的癌症治疗的α-干扰素用药等等,患者需要每天自己通过注射将药液注入其体内。因此,由于插入针头产生疼痛,患者会在是否继续疾病预防或药物治疗时变得犹豫,从而不带针头的无针注射器得以应用。
然而,上述无针注射器结构复杂,每次使用时,均要计量、抽吸药液,然后进行注射。因此该注射器的操作复杂。并且,在反复计量将由无针注射器抽吸的药液的过程中,无针注射器抽吸的药液量可能不同,造成抽吸的药液量不精确。此外,因为用药时反复使用同一个无针注射器抽吸药液,在卫生方面存在着问题。
例如,在图13所示的一种传统的无针注射器30中,该无针注射器30的连接部34安装在图中未示出的药瓶容器上,通过参照安瓿主体32上显示的刻度拉动柱塞33来计量药液。因此,该操作不方便,并且药液量的计量容易产生误差。也就是说,因为从装有可供几十到几百次注射用的大量药液的药瓶容器向无针注射器30充入药液,所以在结构上需要该连接部34以连接药瓶容器和无针注射器30。此外,从卫生角度看,该连接部34需要灭菌消毒。因此,这种传统的无针注射器操作极不方便。并且,若未能注射适量的药液,将导致例如过量注射和副作用的问题,因此药液剂量的误差可能会对用药活体产生危险。
此外,对于无针注射器30来说,需要采用在注射中耐冲击的坚固材料。为此,无针注射器30不可避免地使用昂贵的材料。同样由于这个原因,用过的无针注射器30常被重复使用,因此而产生卫生问题。
参考资料: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No.2003-093508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以及注射器单元,它们易于操作,可以很精确定量并且非常卫生。
本发明基于一种认识,即,通过从安瓿主体下侧插入活动塞,并为该安瓿提供使用时可除去的前端部,则可以得到一种可容纳固定剂量药液的安瓿,并且在除去前端部之后通过推动该活动塞,可以使该安瓿作为注射器使用。
也就是说,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包括:前端部4,使用安瓿时将其去除;安瓿主体2,其用于容纳药液10;和注液部3,其用于连接前端部4和安瓿主体2;其中,所述前端部4、安瓿主体2和注液部3一体成型;在前端部4、安瓿主体2和注液部3内形成有通孔6,该通孔6从安瓿主体2穿至前端部4的中部;前端部4具有密封通孔6的密封部4a;并且,所述安瓿主体2可设置与安瓿主体2的内表面接触的活动塞5,并可将药液10密封地容纳在活动塞5与密封部4a之间的通孔6中。
因为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安瓿1可以预先借助活动塞5封装药液10,所以无需在每次使用注射器时计量药液10。因此,借助于根据本发明的安瓿1,使得操作注射器变得更加容易,还可以防止错误测量注射剂量。此外,在每次使用时将密封在安瓿1中的药液打开并用光,所以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安瓿1非常卫生,同时可以减小由于反复使用安瓿1而造成传染的危险。此外,如果用树脂材料制造安瓿1,那么可以对用完的安瓿1不经任何前置处理地进行溶解或焚烧处置,所以也其使用后的处置变得容易。
特别是对于一个需要每天在家注射用药的人来说,注射器易于操作并且能够以精确的药剂量进行注射很重要。因为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安瓿1可以作为充满精确药剂量的一次性注射器来使用,所以对于上述需要每天在家注射用药的人来说,无需自己计量药液10,也就不会产生注射量测量错误的情况,容易操作。
在有关上述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1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设有注液孔7,其为通孔6形成在注液部3内的部分,在从安瓿主体2向前端部4的方向上其直径减小。
优选使替代针头使用的无针注射器在注射时形成小孔径,以增加药液10的注射压力。如果注液孔7形成为从安瓿主体2一侧开始整体均为小直径,那么从安瓿主体2到注液孔7的推出压力损失会变大。另一方面,若为了减小这种压力损失而增大注液孔7的直径,那么注射时的孔径也会变大,从而药液10会以一定的注射压力注射到活体中,这可能会增强痛感。
关于这一点,根据本实施例的安瓿1的注液孔7,其直径在从安瓿主体2到前端部4一侧的方向上逐渐减小。因此,可以降低注射药液10时药液10的注射压力损失,并且可以在注射侧形成小孔径。
在有关上述任何一种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1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优选实施例中,在注液部3的位于前端部4一侧的顶端设有锥形部3a,该锥形部从注液部3到前端部4一侧成锥形地逐渐变细。
根据本实施例的安瓿1,借助于锥形部3a可以使注液部3的前端与皮肤的接触更紧密。因此,在进行无针注射时,药液10可以更可靠地注入皮肤内,而没有液体滴出。
在有关上述任何一种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1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优选实施例中,在注液部3的位于前端部4一侧的顶端设有锥形部3a,该锥形部从注液部3到前端部4一侧成锥形地逐渐变细,并且围绕该锥形部3a设有平面接触部3b。
根据本实施例的安瓿1,借助于锥形部3a和接触部3b,可以使注液部3的前端与皮肤的接触更紧密。因此,在进行无针注射时药液10可以更可靠地注入皮肤内,而没有液体滴出。
在有关上述任何一种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1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优选实施例中,在前端部4与注液部3连接处设有用于将前端部4从注液部3上断开的切槽部8。
因为传统的无针注射器经常重复使用,其注液孔的前端部35(见图13)总是露在外面,所以不卫生。
而根据本发明此实施例的安瓿1,直到立即使用该安瓿1之前,可以持续密封其内部的药液10。此外,在使用该安瓿1之前才去掉前端部4,使注液孔7的前端露出来,这样可以非常卫生地完成药液注射。
在有关上述任何一种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1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优选实施例中,在安瓿主体2内表面位于注液部3一侧的底面部2a上,设有用于吸收活动塞5产生的撞击的减震装置。
虽然通常无针注射器能够改善传统的针尖注射器中由于针头的扎入而产生的疼痛和痛苦,但是因为用高压来推动柱塞33(见图13)和活动塞,所以在活动塞和安瓿主体的底面部碰撞时可能会产生很大的撞击噪音。虽然现有的无针注射器能改善因注射带来的疼痛或痛苦,却产生了噪音,这种撞击噪音可能会变成一种使患者不愿使用无针注射器的原因。
在这点上,根据本实施例的安瓿1,借助可以缓冲撞击的减震装置使撞击噪音减小,从而可以降低在底面部2a上产生的噪音(撞击噪音)。因此,在进行药物注射时不会使人不快和厌恶。
在有关上述任何一种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1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优选实施例中,在安瓿主体2的外表面形成有螺旋状的凹凸面。
根据本发明此实施例的安瓿1,通过在安瓿主体2的外表面形成有螺旋状的凹凸面,可以提高安瓿主体2的强度。由于本实施例的安瓿1的强度高,所以不必使用用于容纳安瓿1的保持器。因此,使安瓿1更易于操作。
此外,因为形成在安瓿主体外表面的凹凸面是螺旋形状的,所以可以通过向模具内转动压入安瓿坯料而制成本实施例中的安瓿1。此时,在转动压入安瓿坯料的同时形成螺旋状的凹凸面,从而可以提高安瓿1的生产效率。
在有关上述任何一种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1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优选实施例中,在安瓿主体2的外表面形成有多个环状的凹凸面。
根据本发明此实施例的安瓿1,通过在安瓿主体2的外表面形成多个环状的凹凸面,可以提高安瓿主体2的强度。由于本实施例的安瓿的强度高,所以不必使用用于容纳安瓿1的保持器。因此,使安瓿1更易于操作。
此外,因为形成在安瓿主体2外表面的凹凸面是环状的,所以可以通过转动模具制成本实施例的安瓿1。通过转动模具,可以很容易地制成产品,并且可避免安瓿壁厚不均,从而可以提高安瓿1的生产效率。
在有关上述任何一种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1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优选实施例中,除去前端部4后的注液部3具有能够安装待与之相连的注射器针头的形状。
也就是说,虽然本发明的安瓿1主要用于无针注射器,但是本实施例的安瓿1也可以通过安装针头作为带针注射器使用。
在有关上述任何一种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1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优选实施例中,在安瓿主体2的中空部进一步包括活动塞5。
因为本实施例的安瓿1上设有活动塞5,所以药液10可以在其内部密封。
在有关上述任何一种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1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优选实施例中,在安瓿主体2的中空部进一步包括活动塞5,并且在该活动塞5的侧面形成有与安瓿主体2的内表面相接触的凹凸面。
活动塞5的侧面是指,例如,活动塞5的外周面,当活动塞5放置到安瓿主体2的中空部时,该外周面以垂直于安瓿主体2中心轴的方向面向安瓿主体2的内表面。
根据本实施例的安瓿1,借助于该活动塞5可以增强安瓿主体2的气密性,从而使药液10能够被可靠密封,并且活动塞5上的凹凸面也可以降低安瓿主体2的内表面与活动塞5之间的摩擦力,因此,与活动塞5上没有设置上述凹凸面的情况相比,本实施例的安瓿1可以抑制无针注射时产生的活动塞5速度的降低。因此,可以防止药液10的注射压力的降低。
在有关上述任何一种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1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优选实施例中,在安瓿主体2的中空部进一步包括活动塞5,其中,通过活动塞5可将药液10密封地容纳在通孔6中。
因为本实施例的安瓿1可以将其中的药液10密封,所以通过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安瓿1,可以注射精确剂量的药液10。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涉及一种注射器单元,包括:安瓿1;活动塞5,其容纳在安瓿1中;以及保持器20,其用于容纳安瓿1;其中,所述安瓿1包括:前端部4,使用时将其去除;安瓿主体2,其用于容纳药液10;和注液部3,其用于连接前端部4和安瓿主体2;并且,前端部4、安瓿主体2和注液部3一体成型;在前端部4、安瓿主体2和注液部3内形成有通孔6,该通孔6从安瓿主体2穿至前端部4的中部;前端部4具有用于密封通孔6的密封部4a,并且所述安瓿主体2内可设置与安瓿主体2的内表面接触的活动塞5,并可在活动塞5与密封部4a之间的通孔6中密封地装满药液10。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可以采用上述任何一种安瓿1。
在有关上述注射器单元的本发明第二方面的优选实施例中,安瓿1和保持器20一体成型。
因为本实施例的注射器单元中的安瓿1和保持器20是一体成型的,所以无需将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1插入保持器20中。因此,与安瓿1和保持器20不是一体成型的情况相比,其操作更加容易。通过使用本实施例的注射器单元,不仅易于操作,而且使药物注射可以精确定量,并且使用起来很卫生。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和注射器单元,易于操作,并且能够精确定量,同时很卫生。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1的视图;图1(a)为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的侧视图;图1(b)为安瓿1的横截面图,图1(c)为图1(b)中X部的放大视图;
图2表示形成注液孔7的示例;图2(a)至图2(f)分别表示为不同形成方法的举例,其中左侧图为放大侧视图,右侧图为放大的主视图;
图3表示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的保持器;
图4表示无针注射器用安瓿插入到保持器中的状态;
图5表示了注射器单元,该注射器单元包括一体成型的保持器和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
图6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无针注射器单元的使用状态图;图6(a)为使用无针注射器单元的初期阶段图,图6(b)为使用无针注射器单元的中期阶段图,图6(c)为使用无针注射器的后期阶段图;
图7表示将注射器针头用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注射器单元上时的使用状态图;
图8为用于说明制造根据本发明的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的过程说明图;图8(a)为制造安瓿的初期阶段图,图8(b)为制造安瓿的中前期阶段图,图8(c)为制造安瓿的中后期阶段图,图8(d)为制造安瓿的后期阶段图,图8(e)为图8(d)中Y部的放大图,图8(f)为完整状态的安瓿1;
图9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图9(a)为安瓿的侧视图,图9(b)为安瓿的横截面图,图9(c)为图9(b)中X部的放大视图,图9(d)为图9(c)中Y部的放大视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的侧视图;
图11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和第三)实施方式的无针注射器单元的使用状态图;图11(a)为使用无针注射器单元的初期阶段图,图11(b)为使用无针注射器单元的中期阶段图,图11(c)为使用无针注射器单元的后期阶段图;
图12表示将带针的注射器应用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和第三)实施方式的注射器单元上的情况;
图13表示传统的无针注射器。
附图标记说明
1 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
2 安瓿主体
3 注液部
3a 锥形部
3b 接触部
4 前端部
5 活动塞
6 通孔
7 注液孔
8 切槽部
10 药液
20 保持器
22 注射器针头连接部
23 注射器针头
30 无针注射器(背景技术)
40 主成型模具
41 副成型模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I第一实施方式
1.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
图1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1。图1(a)为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1(也称为注射器用安瓿)的侧视图,图1(b)为该安瓿的横截面图,图1(c)为图1(b)中X部的放大视图。下面以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1用作无针注射器为例,对无针注射器用安瓿、安瓿主体2、注液部3以及前端部4等等进行描述。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1包括:使用时可去除的前端部4;用于容纳药液10的安瓿主体2;连接前端部4和安瓿主体2的注液部3。所述前端部4、安瓿主体2和注液部3一体成型。前端部4、安瓿主体2和注液部3内形成有通孔6,该通孔6从安瓿主体2穿至前端部4的中部,该前端部4具有用于密封该通孔6的密封部4a。在该安瓿主体2内可设置一个与安瓿主体2的内表面接触的活动塞5,并且该安瓿主体2能够将药液10容纳、密封于活动塞5与密封部4a之间的通孔6内。本发明的安瓿1适宜采用可循环再生使用的烯烃共聚物材料制成。通过采用具有高刚度低韧性的可循环再生使用的烯烃共聚物来制成本发明的安瓿1,可以使注液部3和前端部4在切槽部8处容易被切断,并且注液部3的前端可以形成光滑的端面,以使注液部3的前端与皮肤的贴合进一步得到改善。
优选使安瓿主体2形成光滑的内表面,从而活动塞5能够移动。优选在安瓿主体2内部充满药液10。药液10的剂量可以为0.5cc。可以例如以0.1cc为单位标记刻度,以便一眼就可以辨别出充液量。此外,作为安瓿主体2的一个最佳实施例,安瓿主体2的全部或部分为全透明或半透明的,以便能够看到所充药液10的颜色、沉淀物等等。通过使用这样的安瓿1,可以在使用前发现药液10的异常。此外,在位于安瓿主体2的内表面的注液部3一侧的底面部2a上,优选设置减震装置,从而以减震装置缓冲活动塞5产生的撞击。因此,可以降低活动塞5与安瓿主体2的底面部2a之间的撞击噪音。
与安瓿主体2的内表面接触设置的活动塞5,优选具有环绕其侧表面形成的凹凸面结构。活动塞5的前端(顶部)优选形成为与安瓿主体2的底面部2a曲面形状相同的凸曲面。也可以在活动塞5的后端形成用于与图7所示的柱塞24或类似部件相接合以使活动塞5移动的的接合部,例如,形成图1(b)中所示的接合凹部5a。
通过环绕活动塞5的侧表面形成凹凸面,活动塞5与安瓿主体的内表面接触,能够将药液密封在活动塞5与密封部4a之间。因此,借助活动塞5提高了安瓿主体2的气密性,从而使药液10能够被可靠地密封,并且借助活动塞5的凹凸面减小了活动塞5与安瓿主体2之间的摩擦力,因此避免了在无针注射器时活动塞5的移动速度下降的情况。这样,可以防止药液10的注射压力降低。
更详细地讲,当环绕形成在活动塞5侧面的凹凸面与安瓿主体2的内表面接触时,可以借助于该凹凸面,使活动塞5与安瓿内表面的接触面积小于该活动塞5的侧面为平面时的接触面积。所以,如上所述那样,活动塞5与安瓿主体2的内表面之间的摩擦力能够减小。并且,尽管活动塞5的外表面仅形成单级的凹凸面时,也可以将安瓿主体2密封,但是当形成多级的凹凸面时,则即使其中的一级与安瓿主体2的内表面的接触很弱,该多级结构也能够以其它级的凹凸面将安瓿主体2内部保持在稳定的密封状态。
优选在注液部3和前端部4内形成同轴通孔6,并且借助位于前端部4前端的密封部4a将该通孔6密封。在该通孔6内,形成于注液部3内的注液孔7的直径优选在从安瓿主体2到前端部4的方向上递减。更清楚地说,位于前端部4一侧的注液孔7的直径小于安瓿主体2一侧的注液孔7的直径,其中前者形成为大约0.15至0.17mm,而后者形成为大约0.6mm。
需要注意的是,前端部(也称为“掰掉部”)4的形状并不限于图1所示的形状,也可采用其他形状。同样,对于密封部4a来说,可以采用任何密封方法,包括用焊接密封,用塞子密封,以及只要能将通孔6密封的此类方法。
尽管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只形成了一个注液孔7,其实也可以形成多个注液孔7。
图2所示为注液孔7构造的示例。图2(a)至图2(f)为注液部3的放大侧视图(左侧图)和放大主视图(右侧图)。形成在注液部3内的注液孔7可以为如图2(a)至图2(f)所示的两个、三个或更多的孔。也就是说,可以将注液孔7设计成各种各样的结构,如图2(a)所示的将三个注液孔7沿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的结构,如图2(b)所示的在安瓿主体2与注液部3交界处设有一个第一注入开口并且在注液部3内呈放射状地分叉成三个注液孔7的结构,如图2(c)所示的在安瓿主体2与注液部3交界处设有三个第一注入开口并且放射状地形成三个注液孔7的结构,如图2(d)所示的在安瓿主体2与注液部3交界处设有一个第一注入开口并且从第一注入开口就放射状地分出三个注液孔7的结构,如图2(e)所示的在安瓿主体2与注液部3交界处设有三个第一注入开口并且放射状地汇聚的三个注液孔7的结构,以及如图2(f)所示的两个注液孔7沿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的结构。
此外,优选在前端部4与注液部3之间连接的部位设置切槽部8,该切槽部8用于使前端部4从注液部3上断开。该切槽部8可以例如是用于将前端部4从注液部3上断开的环形条痕(沿安瓿径向向内凹陷形成的凹槽)。借助于该切槽部8,可以很容易地将前端部4从切槽部8的界线上拆下。
详细地说,当通过扭转该前端部4或类似装置施力于该前端部4时,应力集中在切槽部8上。结果,前端部4和注液孔7可以很容易地在切槽部8形成的边界处断开。
可将锥形部3a构成为例如高约0.3mm、宽(直径)约2.0-1.2mm,从而可以增进注液部3的顶端与皮肤之间的贴合。在无针注射时,也可使药液10更可靠地进入皮肤,而不会出现有药液滴出的现象。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设置有锥形部3a,只要能够保持与皮肤的高度贴合,可以不必形成该锥形部3a。
2.注射器单元
图3表示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的保持器20。图4表示注射器安瓿1被插入保持器20的情况。图5也表示一个注射器单元,其中保持器20和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为一体成型。
在图3和图4中,优选使保持器20的内径约等于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1的外径,并且该保持器20具有这样的形状,即,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1可以恰好安装在使其注液部3的顶端从保持器20略微伸出的位置上。另外,在保持器20上形成用于连接柱塞或类似物的连接部21。
当已插入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1时,保持器20容纳安瓿主体2和注液部3以保持该安瓿1。
需要注意的是,保持器20和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1可以一体成型,从而得到图5所示的注射器单元。在这种情况下,因为不必将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1插入保持器20,所以操作过程变得更简单。
3.用法
图6表示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无针注射器的使用状态图。
对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无针注射器,先将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1插入保持器20,然后通过扭转前端部4等而在切槽部8处将前端部4断开(见图6(a))。值得注意的是,取决于安瓿1的材料,也可以通过对前端部4横向施力以破坏切槽部8,从而将前端部4去除。
然后,将无针注射器置于皮肤的用药部位上,以使注液孔7可以与皮肤贴合。可以借助锥形部3a提高与皮肤的贴合度。将锥形部3a构成为从保持器20的前端伸出,从而使保持器20不会接触到皮肤,从而可以保持卫生。
接下来,用如图7所示的柱塞24或类似装置将活动塞5推出(见图6(b))。由活动塞5推出的药液10经过注液孔7从注入开口射出以注入皮肤内。这时,因为注液孔7的直径从安瓿主体2到前端部4侧是逐渐缩小的,所以可以降低药液10的注入压力损失,并且可以使注射侧的孔径减小。
随后,活动塞5被柱塞24或类似装置推到安瓿主体2的底面部2a处,从而将药液10全部射出(见图6(c))。此时,设在底面部2a处的减震部缓冲了活动塞5的撞击,因而降低了底面部2a处的载荷,并抑制了活动塞5与安瓿主体2的底面部2a撞击时产生的声音。减震部可以采用诸如主要成分为硅树脂的凝胶材料制成。
使用完该注射器单元后,例如将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1从保持器20中取出以便处理。因为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1根本没有注射器针头,所以不会出现由于用过的注射器针头而导致传染的情况。而且,由于不需要将针头与安瓿分开,所以,采用树脂制的安瓿能够不经任何前置处理地被焚烧处置。
当下次使用该无针注射器时,可将另一个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1插入保持器20。
因此,当实际注射0.5cc药液时,注射时间可以短至0.15至0.25秒,并且初期阶段的注射压力为54.92MPa,中期阶段的注射压力为12.75至18.63MPa,后期阶段的注射压力为3.43MPa,从而可以达到适于无针注射的注射时间和注射压力。需要注意的是,用于注射的柱塞可以使用公知的柱塞,所述公知的柱塞包括粒子枪型的柱塞,其内存储有可通过气压射出的氦气或类似的物质,或是借助弹簧或类似装置产生的动力(挤压力)来射出柱塞,但不限于这些举例。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仅以无针注射器为例以进行说明,根据该实施方式的注射器单元也可以用作使用注射器针头的注射器。图7所示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注射器单元在采用注射器针头时的使用情况。
如图7所示,将带有注射器针头连接部22的注射器针头23连接到根据本发明的注射器单元(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1和保持器20)上,并且通过使用柱塞24,就可以作为带有注射器针头的普通注射器使用。为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安瓿1具有这样的形状,即当去除上述的前端部4后,可将注射器针头安装在注液部3上。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柱塞24将安瓿1中的药液10推出。同样,为了能通过安瓿1中的活动塞5将药液10推出,可以如图7所示以柱塞24的前端按压该活动塞5。
此外,当这样使用时,空安瓿1可以用来计量从药瓶容器或类似装置中抽出的药液。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柱塞24将药液10抽吸到安瓿1中,或者将活动塞5与柱塞24的前端接合,如图7所示,从而可以用设置在安瓿1内的活动塞5抽吸药液10。确切地说,将柱塞24的接合凸部24a与活动塞5的接合凹部接合,并通过拉动活动塞5将药液10抽出,从而使该安瓿1中充满药液10。
需要注意的是,注射器针头23连接到注射器单元的连接方式并不限于此,只要能够将注射器针头23装上即可。并且,用于移动活动塞5的柱塞24的形状可以是任何形状,柱塞24和活动塞5的连接方式只要可以承受活动塞5与安瓿主体2的内表面之间的摩擦力,能使活动塞5切实地移动即可。
4.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的制造过程
图8图示说明了本发明的无针注射器用安瓿1的制造过程的一个例子。
图8中的模具包括一对主成型模具40和一个副成型模具41。该主成型模具40形成无针注射器安瓿1的安瓿主体2、注液部3和前端部4,而副成型模具41形成包括注液孔7的通孔6。
首先,在成型位置上将一对主成型模具40左右分开地相对设置,并将该主成型模具40向用于吹塑成型的模具42的下方移动(沿该对主成型模具40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其中,模具42的功能之一在于可以将被加热到成型温度的型坯43从其推出开口44推出,其另一个功能在于从进风孔45注入诸如压缩空气等高压气体。
然后,以低速将半熔状态的中空热塑性材料的型坯43从模具42的推出开口44推入主成型模具40之间(见图8(a))。
当推出适当长度的型坯43后,使主成型模具40合模,从而型坯43在主成型模具40的底部被切断(见图8(b)),然后从模具42的进风孔45向袋状的型坯43吹入压缩空气,以使该袋状型坯43沿着主成型模具40的内表面膨胀,从而形成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1的安瓿主体2、注液部3以及前端部4(见图8(c))。
然后将该模具42移开,并且在型坯43冷却之前将副成型模具41插入注液部3和前端部4的中部,从而形成包括注液孔7的通孔6(见图8(d))。图8(e)为图8(d)中Y部的放大视图。
在形成如图8(e)所示的通孔6时,将最小直径为0.15-017mm的副成型模具41穿过对应于注液部3和前端部4的部位,以便形成同轴通孔6。因为很难通过熔接的方法形成直径为0.15-0.17mm的小孔(注液孔)7,所以设置了这种副成型模具41,这样在所定的时刻将副成型模具41取出,即可形成直径为0.15-017mm的小注液孔7。
最后,将主成型模具40和副成型模具41拉开,并且将前端部4被副成型模具41开口的一端4a密封,即可完成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1(见图8(f))。
II第二和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第二和第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1.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
图9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1。图9(a)为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1(也称作注射器用安瓿)的侧视图,图9(b)为其横截面图,图9(c)为图9(b)中X部的放大视图,图9(d)为图9(c)中Y部的放大视图。下面,以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1用作无针注射器为例,对无针注射器安瓿、安瓿主体2、注液部3和前端部4等等进行描述。
如图9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1包括:使用时可去除的前端部4;用于容纳药液10的安瓿主体2;连接前端部4和安瓿主体2的注液部3。所述前端部4、安瓿主体2和注液部3一体成型。前端部4、安瓿主体2和注液部3内形成有通孔6,该通孔6从安瓿主体2穿至前端部4的中部,该前端部4具有用于密封该通孔6的密封部4a。在该安瓿主体2内可设置一个与安瓿主体2的内表面接触的活动塞5,并且该安瓿主体2能够容纳药液10,该药液10密封于活动塞5与密封部4a之间的通孔6内。此外,在安瓿主体2的外表面形成螺旋状的凹凸面。
优选将安瓿主体2大致形成为中空的圆筒状物体。此外,可将安瓿主体2上的凹凸面的节距设置成例如2mm。
插入安瓿主体2内的活动塞5优选具有围绕其侧面形成的凹凸面。活动塞5的前端(顶部)优选形成与安瓿主体2的底面2a的形状相同的凸形曲面。同样,在活动塞5的后端,形成用于与图12所示的柱塞24或类似装置接合的接合部,该接合部用于使活动塞5移动。例如,形成如图9(b)中所示的接合凹部5a。
围绕活动塞5的侧面所形成的凹凸面用于与安瓿主体2的内表面接触,并且将活动塞5与密封部4a之间的药液10密封。因此,借助于活动塞5可以提高安瓿主体2的密封性,从而使药液10能够被可靠地密封,并且,借助活动塞5的凹凸面减小活动塞5与安瓿主体2之间的摩擦力,可以减少无针注射时阻碍活动塞5的移动速度的情况。这样,药液10注射压力降低的情况就得以避免。
更具体地讲,当环绕形成在活动塞5侧面上的凹凸面与安瓿主体2的内表面接触时,可以借助于该凹凸面,使活动塞5与安瓿主体2内表面的接触面积小于该活动塞5的侧面为平滑表面时的接触面积。所以,如上所述那样,活动塞5与安瓿主体2的内表面之间的摩擦力能够减小。同样,尽管活动塞5的外表面仅形成单级的凹凸面时,也可以将安瓿主体2内部密封,但是当形成多级的凹凸面时,则即使其中一级与安瓿主体2的内表面的接触很弱,该多级结构也能够以其它级的凹凸面稳定地保持安瓿主体内部的密封状态。
在注液部3内部形成注液孔7,该注液孔7从安瓿主体2的中空部分穿至前端部4的中部。该注液孔7的直径优选在从安瓿主体2到前端部4的方向上逐渐越小。更确切地说,位于前端部4一侧的注液孔7的直径小于安瓿主体2一侧的注液孔7的直径,其中前者形成为大约0.15-0.17mm,而后者形成为大约0.6mm。
需要注意的是,前端部4的形状并不限于图9所示的形状,也可采用其他形状。并且,注液孔7也可以穿至前端部4中的任何位置。
虽然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只形成了一个注液孔7,其实也可以形成多个注液孔7。注液孔的示例如图2所示。
此外,在位于前端部4一侧的注液部3的前端设置锥形部3a,其形状从注液部3向前端部4一侧逐渐缩小。此外,可以围绕该锥形部3a形成接触部3b,其用于使注液部3的前端与皮肤更可靠地接触,并且在注液部3与前端部4之间设有切槽部8。
用于将前端部4从注液部3上断开的切槽部8,例如为沿安瓿1的径向向内凹陷的凹槽(如环形条痕)。因此,当通过扭转该前端部4等而向该前端部4施力时,应力集中在切槽部8上。由此,可以很容易地将前端部4和注液部3在切槽部8的界线处断开。
例如,可将锥形部3a构成为高约0.3mm、宽(直径)约2.0-1.2mm,并且可以围绕锥形部3a设置平坦的接触部3b,该接触部可以增加注液部3与皮肤的贴合度。这样,在无针注射时,也可使药液10更可靠地进入皮肤,而不会出现有药液滴出的现象。
更详细地说,与使注液部3压向皮肤并紧密按压待接触的皮肤前的状态相比,锥形部3a沿注液部3轴向的尺寸优选小于注液部3的前端的陷入深度。因此,锥形部3a和注液部3的平坦的接触部3b都可以与皮肤紧密接触。因此,比起没有设置接触部3b的情况来说,设有接触部3b可以增加注液部3与皮肤紧密接触的面积。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设置有锥形部3a,只要能保持与皮肤的高度贴合,可以不必形成该锥形部3a。
图10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的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1的侧视图。
如图10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1)在其外表面上形成有多个环状的凹凸面。通过在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1的外表面设置凹凸面,可以提高该安瓿1的强度。
2.用法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第三)实施方式的无针注射器的使用状态图。
对于本发明的第二(第三)实施方式的无针注射器来说,首先将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1插入保持器20。该保持器20的内径与安瓿1的外径近似相等。该保持器20具有这样的形状,即,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1可以恰好安装在使其注液部3的顶端从保持器20略微伸出的位置上。也可在保持器20内形成用于连接柱塞或类似物的连接部21。
当已插入安瓿1时,该保持器20容纳安瓿主体2和注液部3,以保持该安瓿1。
然后,通过扭转前端部4等可以将前端部4从切槽部8处断开。如果该安瓿采用可循环再生使用的烯烃共聚物材料制成,则前端部4更容易折断,并在注液部3的前端形成光滑表面,从而可以提高注液部3断开处前端与皮肤的贴合度。
接着,将无针注射器置于皮肤的用药位置,从而使注液孔7可以与皮肤贴合。可以通过锥形部3a和接触部3b提高与皮肤的贴合度。该锥形部3a从保持器20的前端伸出,以使保持器20不会碰到皮肤,从而可以保持卫生。
然后,,通过如图12所示的柱塞24或类似装置推动活动塞5(图11(b))。由活动塞5将药液10经注液孔7从注入开口射出以注入皮肤里。此时,因为注液孔7的直径从安瓿主体2向前端部4一侧逐渐缩小,所以可以降低药液的注入压力损失,并且可以减小注射侧的孔径。
之后可以借助柱塞24或类似装置将活动塞5推至安瓿主体2的底面部2a处,从而可以将全部药液射出(图11(c))。此时,设在底面部2a处的减震部缓冲了活动塞5的撞击,因而降低了底面部2a处的载荷,并抑制了活动塞5与安瓿主体2的底面部2a撞击时产生的声音。减震部可以采用诸如主要成分为硅树脂的凝胶材料制成。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以使用保持器20为例对本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但是,也可将柱塞或类似装置直接连到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1上,而不使用保持器20。若将柱塞或类似装置直接连到安瓿1上,则因为无需完成将安瓿1插入保持器20的过程,所以更易于操作。
值得注意的是,仅以本实施方式的安瓿作为无针注射器为例对本实施方式进行描述,该注射器单元也可以用作使用注射器针头的注射器。图12所示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注射器单元在使用注射器针头时的使用状态。
如图12所示,通过将具有注射器针头连接部22的注射器针头23连接到根据本发明的注射器单元(安瓿1和保持器2)上,并通过使用柱塞24,该注射器单元就可以作为带有注射器针头的普通注射器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可借助柱塞24将安瓿1内的药液推出,或者为了能通过设在安瓿1内的活动塞5推出药液,可以用图12中所示的柱塞24的前端推压活动塞5。
此外,当这样使用时,空安瓿1可以用来计量从药瓶容器或类似装置中抽出的药液10。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柱塞24将药液10抽吸到安瓿1中,或者如图12所示,将活动塞5与柱塞24的前端接合,,从而可以用设置在安瓿1内的活动塞5抽吸药液10。确切地说,将柱塞24的接合凸部24a与活动塞5的接合凹部接合,并通过拉动活动塞5将药液10抽出,从而使该安瓿1中充满药液10。
需要注意的是,注射器针头23连接到注射器单元的连接方式并不限于此,只要能够将注射器针头23装上即可。并且,用于移动活动塞5的柱塞24的形状也可以是任何形状。柱塞24和活动塞5的连接方式只要可以承受活动塞5与安瓿主体2的内表面之间存在摩擦力,将活动塞5切实地移动即可。
工业适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和使用该安瓿的注射器单元的有益之处在于易于操作,并能够以精确定量且卫生的方式完成药液注射。
Claims (15)
1.一种用于无针注射器的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1),包括:
前端部(4),在使用安瓿时该部分被去除;
安瓿主体(2),其用于容纳药液(10);和
注液部(3),其用于连接前端部(4)和安瓿主体(2);
其中,所述前端部(4)、安瓿主体(2)和注液部(3)一体成型;
在前端部(4)、安瓿主体(2)和注液部(3)内形成有通孔(6),该通孔(6)从安瓿主体(2)穿至前端部(4)的中部;
前端部(4)具有密封通孔(6)的密封部(4a);以及
所述安瓿主体(2)可设置与安瓿主体(2)的内表面接触的活动塞(5),并可将药液(10)密封地容纳在活动塞(5)与密封部(4a)之间的通孔(6)中,
在安瓿主体(2)内表面位于注液部(3)一侧的底面部(2a)上,设有用于吸收活动塞(5)产生的撞击的减震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1),其特征在于,设有注液孔(7),其为通孔(6)形成在注液部(3)内的部分,在从安瓿主体(2)到前端部(4)方向上其直径减小,其中,位于前端部(4)的注液孔(7)的直径为0.15mm至0.17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1),其特征在于,在注液部(3)的位于前端部(4)一侧的顶端设有锥形部(3a),该锥形部从注液部(3)到前端部(4)一侧成锥形地逐渐变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1),其特征在于,在注液部(3)的位于前端部(4)一侧的顶端设有锥形部(3a),该锥形部从注液部(3)到前端部(4)一侧成锥形地逐渐变细,并且
围绕该锥形部(3a)设置具有平面的接触部(3b)。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1),其特征在于,在前端部(4)与注液部(3)连接处设有用于将前端部(4)从注液部(3)上断开的切槽部(8)。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1),其特征在于,在安瓿主体(2)的外表面形成有螺旋状的凹凸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1),其特征在于,在安瓿主体(2)的外表面形成有多个环状的凹凸面。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1),其特征在于,安瓿主体(2)内容纳药液(10)。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1),其特征在于,在安瓿主体(2)的中空部具有活动塞(5)。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1),其特征在于,在安瓿主体(2)的中空部具有活动塞(5),其中,在活动塞(5)的侧面形成有与安瓿主体(2)的内表面相接触的凹凸面。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1),其特征在于,在安瓿主体(2)的中空部具有活动塞(5),其中,借助该活动塞(5)将药液(10)密封地容纳在通孔(6)中。
12.一种用于无针注射器的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包括:
前端部(4),在使用安瓿时该部分被去除;
安瓿主体(2),其用于容纳药液(10);和
注液部(3),其用于连接前端部(4)和安瓿主体(2);
其中,前端部(4)、安瓿主体(2)和注液部(3)一体成型;
在前端部(4)、安瓿主体(2)和注液部(3)内形成有通孔(6),该通孔(6)从安瓿主体(2)穿至前端部(4)的中部;
前端部(4)具有密封通孔(6)的密封部(4a);以及
所述安瓿主体(2)可设置与安瓿主体(2)的内表面接触的活动塞(5),并可将药液(10)密封地容纳在活动塞(5)与密封部(4a)之间的通孔(6)中,
其中,在安瓿主体(2)的外表面形成有螺旋状的凹凸面,
在安瓿主体(2)内表面位于注液部(3)一侧的底面部(2a)上,设有用于吸收活动塞(5)产生的撞击的减震装置。
13.一种用于无针注射器的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包括:
前端部(4),使用安瓿时该部分被去除;
安瓿主体(2),其用于容纳药液(10);和
注液部(3),其用于连接前端部(4)和安瓿主体(2);
其中,前端部(4)、安瓿主体(2)和注液部(3)一体成型;
在前端部(4)、安瓿主体(2)和注液部(3)内形成有通孔(6),该通孔(6)从安瓿主体(2)穿至前端部(4)的中部;
前端部(4)具有密封通孔(6)的密封部(4a);以及
所述安瓿主体(2)可设置与安瓿主体(2)的内表面接触的活动塞(5),所述安瓿主体(2)可将药液(10)密封地容纳在活动塞(5)与密封部(4a)之间的通孔(6)中,
其中,在安瓿主体(2)的外表面形成有多个环状的凹凸面,
在安瓿主体(2)内表面位于注液部(3)一侧的底面部(2a)上,设有用于吸收活动塞(5)产生的撞击的减震装置。
14.一种用于无针注射器的注射器单元,包括:
用于无针注射器的安瓿(1);
活动塞(5),其容纳在安瓿(1)中;以及
保持器(20),其用于容纳安瓿(1);
其中,所述安瓿(1)包括:
前端部(4),使用时该部分被去除;
安瓿主体(2),其用于容纳药液(10);和
注液部(3),其用于连接前端部(4)和安瓿主体(2);
其中,前端部(4)、安瓿主体(2)和注液部(3)一体成型;
在前端部(4)、安瓿主体(2)和注液部(3)内形成有通孔(6),该通孔(6)从安瓿主体(2)穿至前端部(4)的中部;
前端部(4)具有密封通孔(6)的密封部(4a);以及
所述安瓿主体(2)可设置与安瓿主体(2)的内表面接触的活动塞(5),并可将药液(10)密封地容纳在活动塞(5)与密封部(4a)之间的通孔(6)中,
在安瓿主体(2)内表面位于注液部(3)一侧的底面部(2a)上,设有用于吸收活动塞(5)产生的撞击的减震装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注射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安瓿(1)和保持器(20)一体成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6013876 | 2006-01-23 | ||
JP013876/2006 | 2006-01-23 | ||
JP2006142306 | 2006-05-23 | ||
JP142306/2006 | 2006-05-23 | ||
PCT/JP2007/000011 WO2007083518A1 (en) | 2006-01-23 | 2007-01-13 | An ampoule usable as a syringe and a syringe unit comprising the ampoule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70538A CN101370538A (zh) | 2009-02-18 |
CN101370538B true CN101370538B (zh) | 2013-01-02 |
Family
ID=404139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80002925.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70538B (zh) | 2006-01-23 | 2007-01-13 | 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以及包含该安瓿的注射器单元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370538B (zh) |
ZA (1) | ZA20080639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IT1394656B1 (it) * | 2009-07-03 | 2012-07-05 | Brev Angela Srl | Processo per la produzione e l'assemblaggio di una siringa per operazioni medicali |
CN103463708A (zh) * | 2013-08-29 | 2013-12-25 | 苏州大学 | 多点无针注射安瓿装置 |
CN103816589A (zh) * | 2014-03-03 | 2014-05-28 | 山东中保康医疗器具有限公司 | 大容量多头无针注射器 |
-
2007
- 2007-01-13 CN CN200780002925.8A patent/CN10137053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01-13 ZA ZA200806398A patent/ZA200806398B/xx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70538A (zh) | 2009-02-18 |
ZA200806398B (en) | 2009-11-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7179101B2 (ja) | プライマー要素を有する単回使用送達デバイス | |
RU2428214C2 (ru) | Ампула, применяемая в качестве шприца, и шприц, содержащий ампулу | |
AU2017254828B2 (en) | Clip syringe | |
CN202942482U (zh) | 单筒预充式冲管封管器 | |
CN101370538B (zh) | 可用作注射器的安瓿以及包含该安瓿的注射器单元 | |
KR20160002806U (ko) | 수액 주입용 연결 커넥터 | |
CN201044832Y (zh) | 双腔加药器 | |
CN201026296Y (zh) | 一种医用输液瓶 | |
CN102836473B (zh) | 单筒预充式冲管封管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02 Termination date: 2017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