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70434B - 内窥镜系统和医疗器械 - Google Patents
内窥镜系统和医疗器械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370434B CN101370434B CN2006800527390A CN200680052739A CN101370434B CN 101370434 B CN101370434 B CN 101370434B CN 2006800527390 A CN2006800527390 A CN 2006800527390A CN 200680052739 A CN200680052739 A CN 200680052739A CN 101370434 B CN101370434 B CN 10137043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bending section
- flexible
- rigid portion
- rigi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12—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internal passage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B1/018—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internal passage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for receiving instrumen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02—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 A61B1/00039—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provided with input arrangements for the user
- A61B1/00042—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provided with input arrangements for the user for mechanical operatio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31—Accessories for endoscopes
- A61B1/00133—Drive units for endoscopic tools inserted through or with the endoscop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5—Flexible endoscopes
- A61B1/0051—Flexible endoscopes with controlled bending of insertion part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0—Instruments for taking body samples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Other methods or instruments for diagnosis, e.g. for vaccination diagnosis, sex determination or ovulation-period determination; Throat striking implements
- A61B10/02—Instruments for taking cell samples or for biopsy
- A61B10/06—Biopsy forceps, e.g. with cup-shaped jaw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17/0023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A61B2017/0029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mounted on or guided by flexible, e.g. catheter-like, means
- A61B2017/00296—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mounted on or guided by flexible, e.g. catheter-like, means mounted on an endoscop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2017/00367—Details of actuation of instruments, e.g. relations between pushing buttons, or the like, and activation of the tool, working tip, or the like
- A61B2017/00398—Details of actuation of instruments, e.g. relations between pushing buttons, or the like, and activation of the tool, working tip, or the like using powered actuators, e.g. stepper motors, solenoid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2017/0046—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with a releasable handle; with handle and operating part separable
- A61B2017/00469—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with a releasable handle; with handle and operating part separable for insertion of instruments, e.g. guide wire, optical fibr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4/00—Computer-aided surgery; Manipulators or robo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urgery
- A61B34/30—Surgical robots
- A61B2034/301—Surgical robots for introducing or steering flexible instruments inserted into the body, e.g. catheters or endoscop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4/00—Computer-aided surgery; Manipulators or robo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urgery
- A61B34/70—Manipula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urgery
- A61B34/74—Manipulators with manual electric input means
- A61B2034/742—Joystick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a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doscopes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内窥镜系统和医疗器械。本发明的内窥镜系统具有:内窥镜(10),其具有长条的插入部(11);医疗器械(50a、50b),其在前端部分具有用于进行体腔内的各种处置的处置部(51a、51b),该医疗器械的长条的护套(52a、52b)插入上述内窥镜(10)的上述插入部(11)的通道内,所述护套从前端侧起连接设置有具有预定挠性的硬性部(60a、60b)和挠性比该硬性部(60a、60b)的挠性高的软性部(61a、61b);操作指示装置,其能够指示该医疗器械(50a、50b)的操作;第1医疗器械驱动装置,其用于对上述医疗器械的上述处置部进行操作;以及第2医疗器械驱动装置,其用于对上述医疗器械的上述护套进行进退操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与内窥镜同时使用的医疗器械、以及能够容易地进行医疗设备的各种操作或内窥镜的功能操作的内窥镜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内窥镜在医疗领域被广泛利用。该内窥镜一般具有:细长的插入部;在该插入部的前端部分弯曲自如的弯曲部;以及配设有用于进行内窥镜功能的各种操作的旋钮、开关等的操作部。
通过将插入部插入被检体的体腔内,从而该内窥镜能够观察体腔内的脏器,或者根据需要使用插入处置器械通道内的作为医疗器械的处置器械进行各种处置。
在将该处置器械插入处置器械通道内的情况下,在用于医疗的现有的内窥镜中,手术操作者一边保持处置器械的护套,一边通过手动作业将处置器械插入处置器械通道内。但是,该插入作业很费事,而且,到达2m的处置器械的插入作业不仅费事,还需要注意力,插入作业和处置器械的各种操作极为麻烦。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例如在日本特开昭57-190541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的内窥镜:该内窥镜具有将处置器械插拔于内窥镜的处置器械通道的处置器械插拔装置,当处置器械到达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附近时,解除机械的插入,能够手动进行微妙的插入操作。
并且,在日本特开2000-207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的内窥镜用处置器械插拔装置:除了将处置器械插拔于内窥镜的处置器械通道的功能以外,还具有使设置在处置器械的前端的处置部动作的处置器械动作单元,通过脚踏开关进行该处置器械插拔装置的各种操作。
利用内窥镜和处置器械进行处置等的手术操作者在使处置器械的处置部到达被检体内的患部附近后,为了把持处置器械的护套来调节处置部的朝向,大多对护套进行扭转操作。此时,把持处置器械的护套的没有导入至内窥镜的基端部分,通过扭转操作来向具有处置部的前端方向传递由扭转产生的旋转。即,处置器械的护套的扭转应力传递到护套整体。
但是,处置器械的护套的扭转应力有可能会集中于位于在上述日本特开昭57-190541号公报或日本特开2000-207号公报的各装置上固定的手柄部附近部分即基端侧的根部部分而导致破损。特别地,护套越硬则由于该扭转而产生破损的可能性越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实现防止手术操作者为了使处置器械的处置部旋转而扭转操作护套时护套破损的内窥镜系统和医疗器械。
本发明的内窥镜系统具有:内窥镜,其具有长条的插入部,该插入部在前端部分配设有摄像、照明等光学系统以及弯曲部;医疗器械,其在前端部分具有从上述插入部的前端导出并用于进行体腔内的各种处置的处置部,该医疗器械的长条的护套插入上述内窥镜的上述插入部的通道内,所述护套从前端侧起连接设置有具有预定挠性的硬性部和挠性比该硬性部高的软性部;操作指示装置,其能够指示该医疗器械的操作;第1医疗器械驱动装置,其用于根据该操作指示装置的指示对上述医疗器械的上述处置部进行操作;以及第2医疗器械驱动装置,其用于根据上述操作指示装置的指示对上述医疗器械的上述护套进行进退操作。
并且,本发明的医疗器械的特征在于,该医疗器械插入在内窥镜的插入部的通道内,具有:处置部,其从上述插入部的前端导出,用于进行体腔内的各种处置;以及长条的护套,上述处置部连接设置在该护套的前端侧,该护套从前端侧起连接设置有具有预定挠性的硬性部和挠性比该硬性部高的软性部。
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防止手术操作者为了使处置器械的处置部旋转而扭转操作护套时护套破损的内窥镜系统和医疗器械。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示出该实施方式的操作指示装置的图。
图3是从侧面观察该实施方式的操作指示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示出该实施方式的处置器械电动进退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纵向剖视图。
图5是示出该实施方式的处置器械电动进退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横向剖视图。
图6是从上方观察该实施方式的处置器械电动开闭装置的平面图。
图7是从侧方观察该实施方式的处置器械电动开闭装置的平面图。
图8是示出该实施方式的作为处置器械的活检钳的结构图。
图9是示出该实施方式的作为处置器械的圈套钳的结构图。
图10是示出该实施方式的在内窥镜的插入部装配有操作指示装置的状态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该实施方式的利用操作指示装置进行处置器械的操作的一例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该实施方式的利用操作指示装置进行处置器械的操作的一例的图。
图13是示出该实施方式的内窥镜、活检钳和圈套钳的图。
图14是用于说明该实施方式的作为处置器械的活检钳的护套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5是用于说明该实施方式的作为处置器械的圈套钳的护套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6是用于说明该实施方式的作为处置器械的活检钳的护套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7是用于说明该实施方式的硬性部和软性部的连接部的图。
图18是用于说明该实施方式的作为处置器械的活检钳的护套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9是用于说明该实施方式的作为处置器械的圈套钳的护套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20是用于说明该实施方式的作为处置器械的活检钳的护套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21是用于说明该实施方式的作为处置器械的活检钳的护套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22是用于说明该实施方式的作为处置器械的圈套钳的护套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23是用于说明该实施方式的作为处置器械的圈套钳的护套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24是该实施方式的沿着图23的XXIV-XXIV线的硬性部的剖视图。
图25是该实施方式的沿着图23的XXV-XXV线的软性部的剖视图。
图26是示出该实施方式的具有把持部的活检钳的变形例的图。
图27是示出该实施方式的在硬性部的中途配设有软性部的活检钳的变形例的图。
图28是从侧方观察该实施方式的具有保护部的处置器械电动开闭装置的侧视图。
图29是用于说明该实施方式的在保护部中贯穿插入有处置器械的护套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内窥镜系统和医疗器械的实施方式。
首先,使用图1~图29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图1~图29涉及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图1是示出内窥镜系统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示出操作指示装置的图,图3是从侧面观察操作指示装置的侧视图,图4是示出处置器械电动进退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纵向剖视图,图5是示出处置器械电动进退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横向剖视图,图6是从上方观察处置器械电动开闭装置的平面图,图7是从侧方观察处置器械电动开闭装置的平面图,图8是示出作为处置器械的活检钳的结构图,图9是示出作为处置器械的圈套钳的结构图,图10是示出在内窥镜的插入部装配有操作指示装置的状态的图,图11和图12是用于说明利用操作指示装置进行处置器械的操作的一例的图,图13是示出内窥镜、活检钳和圈套钳的图,图14是用于说明作为处置器械的活检钳的护套结构的一例的图,图15是用于说明作为处置器械的圈套钳的护套结构的一例的图,图16是用于说明作为处置器械的活检钳的护套结构的一例的图,图17是用于说明硬性部和软性部的连接部的图,图18是用于说明作为处置器械的活检钳的护套结构的一例的图,图19是用于说明作为处置器械的圈套钳的护套结构的一例的图,图20是用于说明作为处置器械的活检钳的护套结构的一例的图,图21是用于说明作为处置器械的活检钳的护套结构的一例的图,图22是用于说明作为处置器械的圈套钳的护套结构的一例的图,图23是用于说明作为处置器械的圈套钳的护套结构的一例的图,图24是沿着图23的XXIV-XXIV线的硬性部的剖视图,图25是沿着图23的XXV-XXV线的软性部的剖视图,图26是示出具有把持部的活检钳的变形例的图,图27是示出在硬性部的中途配设有软性部的活检钳的变形例的图,图28是从侧方观察具有保护部的处置器械电动开闭装置的侧视图,图29是用于说明在保护部中贯穿插入有处置器械的护套的状态的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1包括:内窥镜10;兼作光源装置、视频处理器的控制装置20;作为医疗器械驱动装置之一的处置器械电动开闭装置30;作为医疗器械驱动装置之一的处置器械电动进退装置40;以及操作指示装置45。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控制装置20、处置器械电动开闭装置30、处置器械电动进退装置40和操作指示装置45,来构成本发明的内窥镜用操作辅助装置。并且,虽然没有图示,但是在控制装置20上连接有显示内窥镜图像的监视器等的显示单元。
内窥镜10具有:插入部11;连接在该插入部11的基端的操作部12;以及从该操作部12延伸设置并连接在控制装置20上的通用软线13。
插入部11是软性的管体,从前端依次连接设置有前端部11a、弯曲部11b和挠性管部11c。操作部12构成为从前端依次具有:连接有挠性管部11c的基端的防折部12a;具有处置器械贯穿插入部12d的把持部12b;以及主操作部12c,该主操作部12c配设有弯曲旋钮15a、15b以及用于进行送气、送水、抽吸的操作和设置在前端部11a中的摄像单元、照明单元等的各种光学系统操作的多个开关14。
该内窥镜10从处置器械贯穿插入部12d到前端部11a具有未图示的处置器械通道。
处置器械电动开闭装置30通过电缆30a与控制装置20电连接,例如设置有活检钳等的作为医疗器械的处置器械50的手柄部53。
并且,处置器械电动进退装置40通过电缆40a与控制装置20电连接,并设置在内窥镜10的处置器械贯穿插入部12d上。将处置器械50的护套52插入该处置器械电动进退装置40中,以将其引导到处置器械通道中。
操作指示装置45通过信号线缆45a与控制装置20电连接,并外插于内窥镜10的插入部11。
另外,在处置器械50的护套52的前端,设有在这里作为活检钳的组织提取部的处置部51。对于处置器械50,在处置部51从插入部11的前端部11a的处置器械通道的开口导出或者导入插入部11内的进退自如的状态下,护套52经由处置器械电动进退装置40插入处置器械通道内。
接着,使用图2和图3详细说明操作指示装置45。
如图2所示,操作指示装置45具有大致圆筒状的作为插入部贯穿插入体的插入部外插管45A,该插入部外插管45A具有插入部贯穿插入孔45b,在该插入部外插管45A的前端侧的外周面上设有由操作杆46a和操作杆支承部46b构成的操作指示部46。从该操作指示部46的操作杆支承部46b延伸设置有上述的信号线缆45a。
另外,所谓操作指示装置45的插入部外插管45A的前端侧,表示图3所示的箭头的方向、即插入部11被插入体腔的方向。因此,插入部11从插入部外插管45A的基端侧的插入部贯穿插入孔45b的开口插入,在图1所示的状态下,操作指示装置45外插于插入部11。并且,插入部贯穿插入孔45b的孔径设定为比插入部11的外径大,在插入部11具有空隙地插入操作指示装置45的状态下,插入部贯穿插入孔45b相对于插入部11在长轴方向滑动自如。
接着,使用图4和图5详细说明处置器械电动进退装置40。
如图4所示,处置器械电动进退装置40在箱体41的内部转动自如地设有两个辊子43a、43b。在该箱体41中,在一面设有供处置器械50的护套52插入的处置器械插入部42,在该一面的相反侧设有与内窥镜10的处置器械贯穿插入部12d连接的镜体固定部41a,该镜体固定部41a将所述护套52导向内窥镜10的处置器械通道。
处置器械插入部42在供护套52插入的贯通孔部设有由弹性部件构成的钳子栓42a。并且,镜体固定部41a与内窥镜10的处置器械贯穿插入部12d的通道开口部气密地连接。因此,处置器械电动进退装置40构成为,通过钳子栓42a和镜体固定部41a气密保持处置器械通道,以便于在为了易于对体腔内进行观察而进行内窥镜10的送气或送水以使体腔内膨胀的状态下,即使插拔处置器械50的护套52,体腔内的压力也不会降低。
设置在箱体41内的两个辊子43a、43b由弹性部件等构成,绕各自的旋转轴43A、43B转动自如,利用各辊子面转动按压处置器械50的护套52的外表面,由此,使护套52在处置器械通道内进退移动。
辊子43a是驱动侧辊子,如图5所示,其转动轴43A通过配设在箱体41内的电动机44驱动。另一方面,辊子43b是从动侧辊子,用于使接受驱动侧辊子43a的转动而进退的护套52借助该转动而顺畅地进退移动。
另一方面,各辊子43a、43b通过箱体41的侧壁和支承板体41b转动支承为,各自的辊子面隔开预定距离,且各自的转动轴43A、43B平行。
接着,使用图6和图7详细说明处置器械电动开闭装置30。
如图6和图7所示,处置器械电动开闭装置30构成为具有:板状的基体31;突出设置在该基体31的一面上的环按压部32;夹持后述的处置器械50的滑动件55的滑动件按压部33;与该滑动件按压部33连接的齿条35;电动机36,在该电动机36的电动机轴上安装有与齿条35的直线齿形35a啮合的小齿轮36a;保持盒37,其通过固定部件37a、37b固定在基体31上,收纳电动机36的小齿轮36a,并且直进保持齿条35使其进退自如;以及载置部38,其配置在基体31的所述一面上,用于载置处置器械50的手柄部53。
环按压部32在基体31侧的端部嵌装有圆环状的环台32a,从该环台32a突出的部分贯穿插入在后述的处置器械50的搭指环54内,将手柄部53固定在处置器械电动开闭装置30上。该环按压部32的外径设定为与搭指环54的内径大致相等,可靠地保持处置器械50的手柄部53。另外,也可以将环按压部32的外径设定为比搭指环54的内径稍小,在外周包覆具有弹性力的管,来可靠地保持处置器械50的手柄部53。
并且,环台32a是如下的部件:该环台32a的位于基体31的相反侧的端面抵接在搭指环54上,由此,使处置器械50的手柄部53从基体31离开预定间隔。
滑动件按压部33通过向朝向图7的纸面观察的下方即基体31侧延伸设置的两张保持板33a,来夹持滑动件55。如后所述,该处置器械50的滑动件55为在两端具有凸缘的鼓形状。因此,两张保持板33a以夹着滑动件55的凸缘间的主体部的方式保持该滑动件55。该滑动件按压部33如上所述,通过止动螺钉34与齿条35的一端部分连接。
通过使与直线齿形35a啮合的电动机36的小齿轮36a旋转,齿条35与滑动件按压部33一起相对于保持盒37进退移动。由此,滑动件按压部33使所保持的处置器械50的滑动件55沿着手柄部53的轴进退移动。
另外,在处置器械50中,在护套52内贯穿插入有未图示的操作线,该操作线的一端连接在前端的处置部51上,另一端与滑动件55连接。该操作线伴随滑动件55的进退移动而被牵引、松弛,进行处置部51的预定操作,这里由于是后述的那种活检钳50a,所以对组织提取部进行开闭。
这里,使用图8和图9说明作为医疗器械的处置器械50。
处置器械50具有图8所示的例如对活体内的组织进行提取的活检钳50a、图9所示的切开并去除活体内的肿瘤等组织的圈套钳50b等。
例如图8所示的活检钳50a构成为具有:位于前端的作为处置部的组织提取部51a;长条的护套52a,其与该组织提取部51a连接设置,是将金属线材卷绕成螺旋状而形成的具有挠性的金属管;以及与该护套52a连接设置的作为操作部的手柄部53。
本实施方式的护套52a具有:硬性部60a,其构成成为组织提取部51a侧的前端部分;以及软性部61a,其构成手柄部53侧的基端部分,且挠性比硬性部60a的挠性高。
手柄部53具有:位于基端的为了搭挂使用者的手指而形成为环状的上述的搭指环54;和沿着手柄部53的轴进退自如的上述的具有鼓形状的滑动件55。
在该活检钳50a的护套52a内,贯穿插入有用于对组织提取部51a进行开闭操作的操作线,如上所述,操作线伴随滑动件55的进退移动而被牵引、松弛,由此,组织提取部51a进行开闭。
并且,例如图9所示的圈套钳50b构成为具有:位于前端的作为处置部的金属线环状的圈套线即组织切开部51b;长条的护套52b,其与该组织切开部51b连接设置,是由合成树脂等形成的具有挠性的管;以及与该护套52b连接设置的作为操作部的上述手柄部53。
本实施方式的护套52b具有:硬性部60b,其构成成为组织切开部51b侧的前端部分;以及软性部61b,其构成手柄部53侧的基端部分,且挠性比硬性部60b的挠性高。
并且,在圈套钳50b的手柄部53上,延伸出用于向组织切开部51b提供高频电流的电缆56。该电缆56连接在作为外部设备的未图示的高频电源装置上。
在该圈套钳50b的护套52b内,贯穿插入有贯穿插入于电缆56内的这里未图示的两根电线。并且,在上述护套52b内配设有这里未图示的操作管。该操作管伴随滑动件55的进退移动而被牵引、松弛,由此,通过进退从护套52b导出组织切开部51b,或将组织切开部51b收纳在护套52b内。即,组织切开部51b通过滑动件55的进退操作,在从护套52b导出的状态下,扩展为环状,在导入护套52b内的状态下,一边缩小该环状一边被收纳。
对于以上说明的包含处置器械50(a、b)的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1,首先,如图10所示,操作指示装置45装配成外插在插入部11上,内窥镜10的插入部11插入被检体的体腔内。手术操作者一边观察内窥镜图像,一边检查体腔内,例如在发现了病变部位的情况下,进行该病变部位的切除等的治疗。
这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1的作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使用了活检钳50a的情况的一例。
首先,手术操作者如上所述,在内窥镜10的插入部11上装配操作指示装置45,并在处置器械电动开闭装置30上固定活检钳50a的手柄部53。详细地说,手术操作者在活检钳50a的滑动件55上装配从齿条35卸下的滑动件按压部33,在手柄部53的搭指环54中插入环按压部32。
此时,手术操作者在搭指环54中插入环按压部32,直到活检钳50a的手柄部53的一部分与配置于基体31的载置部38抵接为止。然后,如图6和图7所示,手术操作者通过止动螺钉34连接滑动件按压部33和齿条35。
接着,手术操作者在内窥镜10的处置器械贯穿插入部12d上装配处置器械电动进退装置40,经由处置器械电动进退装置40从活检钳50a的组织提取部51a侧将护套52a向内窥镜10的处置器械通道内插入。此时,手术操作者进行插入,直到活检钳50a的组织提取部51a通过处置器械电动进退装置40内的两个辊子43a、43b,护套52成为在两个辊子43a、43b之间被按压的状态。另外,手术操作者也可以预先手动将活检钳50a的护套52a送入内窥镜10的处置器械通道内,直到活检钳50a的组织提取部51a位于内窥镜10的插入部11的前端部分。
然后,手术操作者一边观察内窥镜图像,一边将插入部11从前端部11a侧插入被检体的体腔内。例如,当发现体腔内的病变部位时,为了在体腔内保持插入部11的前端部11a以便在内窥镜10的视野范围内映出病变部位,手术操作者用一只手握住插入部11,并且用该一只手保持操作指示装置45。此时,例如如图10所示,手术操作者以用食指环绕操作指示装置45的外周部的方式进行按压以对其进行保持,使用拇指握持操作指示装置45的操作杆46a,而且,使用中指到小指握持插入部11。
然后,手术操作者一边观察内窥镜图像,一边对体腔内的息肉等病变部位进行处置。详细叙述,与插入部11一起由手术操作者的一只手保持的操作指示装置45如图11和图12所示,通过向预定方向对操作指示部46的操作杆46a进行倾倒操作,从而能够进行活检钳50a的组织提取部51a的开闭操作、和护套52a的进退操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操作指示部46的操作杆支承部46b的上表面配设有标识,当手术操作者例如向操作指示部46的前端方向(图11中的操作杆支承部46b的标识为前进的方向)、即沿着插入部11的轴的插入方向对操作杆46a进行倾倒操作时,能够对活检钳50a的护套52a进行前进操作。相反,当手术操作者向操作指示部46的基端方向(图11中的操作杆支承部46b的标识为后退的方向)对操作杆46a进行倾倒操作时,能够对活检钳50a的护套52a进行后退操作。
并且,当手术操作者向与操作指示部46的轴向正交的方向的左侧(在图11中下方侧的标识,打开的方向)对操作杆46a进行倾倒操作时,能够对活检钳50a的处置部进行打开操作,当向与上述左侧相反的右侧(在图11中为上方侧的标识,闭合的方向)对操作杆46a进行倾倒操作时,能够对活检钳50a的组织提取部51a进行闭合操作。
即,当向操作指示部46的前后方向(标识为前进-后退方向)对操作指示部46的操作杆46a进行倾倒操作时,经由信号线缆45a将该指示信号提供给控制装置20(参照图1)。接收到该指示信号的控制装置20经由电缆40a向处置器械电动进退装置40提供电力,并且,使处置器械电动进退装置40内的电动机44(参照图7)向预定方向转动。然后,伴随通过电动机44而转动的处置器械电动进退装置40内的驱动侧辊子43a的转动方向,贯穿插入并保持在两个辊子43a、43b之间的活检钳50a的护套52a在内窥镜10的处置器械通道内进退移动。
其结果,手术操作者通过操作指示部46的操作杆46a的前后方向的倾倒操作,能够从内窥镜10的插入部11的前端部11a导入、导出活检钳50a的组织提取部51a。
并且,当向操作指示部46的左右方向(标识为打开-闭合方向)对操作指示部46的操作杆46a进行倾倒操作时,经由信号线缆45a将该指示信号提供给控制装置20。接收到该指示信号的控制装置20经由电缆30a向处置器械电动开闭装置30提供电力,并且,使处置器械电动开闭装置30的电动机36向预定方向转动。
然后,通过直线齿形35a使齿条35相对于保持盒37前后进行直进移动,该直线齿形35a伴随通过电动机36而转动的小齿轮36a的转动方向而进行啮合。因此,与齿条35连接的滑动件按压部33使所保持的活检钳50a的滑动件55沿着手柄部53的轴前后移动,牵引、松弛活检钳50a的操作线。
其结果,手术操作者通过操作指示部46的操作杆46a的左右方向的倾倒操作,能够对活检钳50a的组织提取部51a进行开闭操作。
另外,手术操作者通过在由前后方向(标识为前进-后退方向)和左右方向(标识为打开-闭合方向)划分为4个的区域中对操作指示部46的操作杆46a进行倾倒操作,能够同时进行组合了从内窥镜10的插入部11的前端部11a导入、导出活检钳50a的组织提取部51a的操作以及对活检钳50a的组织提取部51a进行开闭的操作的各种模式的操作。作为该模式的一例,例如如图11所示,在标识为前进和标识为打开之间的区域对操作指示部46的操作杆46a进行倾倒操作时,活检钳50a的组织提取部51a向病变部位57导出,并且组织提取部51a打开。
例如如图12所示,在标识为前进和标识为闭合之间的区域对操作指示部46的操作杆46a进行倾倒操作时,活检钳50a的组织提取部51a向病变部位57导出,并且组织提取部51a闭合,对病变部位57的组织进行提取。
并且,根据对操作指示部46的操作杆46a进行操作的倾倒角度,能够改变活检钳50a的护套52a的进退速度和活检钳50a的组织提取部51a的开闭速度。即,伴随操作杆46a倾倒的角度(相对于初始位置被操作的角度)变大,上述各速度变快。
关于该操作指示部46的操作杆46a的前后左右方向的操作,与活检钳50a同样,也同样适用于圈套钳50b。即,圈套钳50b的进退操作通过操作指示部46的操作杆46a向前后方向(标识为前进-后退方向)的倾倒操作来进行。并且,圈套钳50b的组织切开部51b的导入导出操作,通过操作指示部46的操作杆46a向左右方向(标识为打开-闭合方向)的倾倒操作来进行。当然,如上所述,通过对操作指示部46的操作杆46a进行操作的倾倒角度,也能够同时进行组合了从内窥镜10的插入部11的前端部11a导入、导出圈套钳50b的组织切开部51b的操作以及从护套52b导入、导出组织切开部51b的操作的各种模式的操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1通过各处置器械50(例如活检钳50a、圈套钳50b等),能够容易地对位于被检体的体腔内的组织进行提取、切开等。
其结果,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1,能够一边把持插入部11,使插入到被检体的体腔内的内窥镜10的插入部11的前端部11a可靠地位于病变部位(57)附近,一边通过外插于插入部11的操作指示部46对活检钳50a进行各种操作。
即,即使柔软的内窥镜10的插入部11承受体腔的蠕动运动等,手术操作者也不必从插入部11放开手,就能够对活检钳50a进行各种操作,所以,不会在内窥镜图像上看丢了病变部位(57),能够可靠且容易地利用处置器械50进行治疗等,其结果,能够大幅缩短处置时间。
进而,即使手术操作者将操作指示装置45与内窥镜10的插入部11一起把持来进行医疗用内窥镜10的特有的扭转操作,也能够容易地对操作指示部46进行操作。
并且,内窥镜系统1例如在同时使用采用了高频的医疗设备等的其他机型的情况下,也能够在手边进行活检钳50a的各种操作,所以,能够提高繁杂且困难的各种开关类的操作性。
进而,内窥镜系统1通过一只手将插入部11与操作指示装置45一起把持,并通过与所述一只手不同的另一只手保持内窥镜10的操作部12,能够同时进行配置在主操作部12c上的对弯曲部11b进行弯曲操作的弯曲旋钮15a、15b的操作、以及用于进行送气、送水、抽吸等操作和设置在前端部11a上的摄像单元、照明单元等的各种光学系统操作的多个开关14的操作,所以,不会阻碍内窥镜10具有的各种功能的操作性。
以上的结果,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1,手术操作者为了在体腔内的期望位置保持内窥镜10的前端部11a而把持插入部11的状态下,也能够容易地操作与内窥镜10同时使用的活检钳50a以及内窥镜10具有的各种功能。
并且,构成内窥镜系统1的本实施方式的各处置器械50的特征在于护套52的结构。接着,使用图13~图22更加详细地说明各处置器械50(例如图8和图9所示的活检钳50a、圈套钳50b等)的各护套52(a、b)的结构。
作为处置器械50的例如活检钳50a和圈套钳50b的各护套52a、52b的各自的硬性部60a、60b的长度设定为,比贯穿插入于内窥镜10的插入部11和操作部12的处置器械贯穿插入部12d中的处置器械通道的长度长。
具体而言,如图13所示,设内窥镜10的处置器械通道(未图示)中的从位于插入部11的前端部11a的开口到位于操作部12的处置器械贯穿插入部12d的开口的长度为L1。并且,设活检钳50a中的硬性部60a的长度为L2,设圈套钳50b中的硬性部60b的长度为L3。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处置器械通道的通道长L1、活检钳50a的硬性部60a的全长L2和圈套钳50b的硬性部60b的全长L3的长度关系为,L1<L2或L1<L3的关系。
即,一般地,对于处置器械50(a、b),当其处置部51(a、b)处于从内窥镜10的前端部11a在预定范围内(从L2减去L1或从L3减去L1后的长度的范围)导出的状态时,成为硬性部60(a、b)从位于处置器械贯穿插入部12d的开口突出的状态。
因此,手术操作者能够在改变处置部51(a、b)的朝向的旋转操作时把持硬质的硬性部60(a、b),易于进行护套52的旋转操作。
接着,说明处置器械50(a、b)的护套52(a、b)的硬性部60(a、b)和软性部61(a、b)的具体结构。
首先,能够通过以下所示的表-1的各种组合例来构成硬性部60(a、b)和软性部61(a、b)的挠性的差异。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硬性部60(a、b)为了进行各种处置而具有充分的刚性,并具有预定的挠性,所述预定的挠性使得手术操作者在把持硬性部60(a、b)的基端部分而向预定方向对其进行转动操作时,能够使处置部51(a、b)向期望的方向转动。并且,软性部61(a、b)的挠性比硬性部60(a、b)的挠性高,并具有柔软的挠性,所述柔软的挠性使得手术操作者在把持硬性部60(a、b)的基端部分而向预定方向对其进行转动操作时,能够充分吸收伴随该转动的扭转应力。
(表-1)
根据表-1的No,具体说明硬性部60(a、b)和软性部61(a、b)的结构。
首先,如表-1的No1所示,硬性部60(a、b)和软性部61(a、b)能够构成为,通过改变各自的外径而具有不同的挠性。
具体而言,如图14所示,在采用将金属线材卷绕成螺旋状的护套52a的活检钳50a的情况下,通过使卷绕形成硬性部60a的金属线材为粗径,使卷绕形成软性部61a的金属线材为细径,从而使硬性部60a的外径D1比软性部61a的外径D2大(D1>D2)。由此,硬性部60a和软性部61a的挠性具有差异,即,硬性部60a被设定为预定的挠性,软性部61a的挠性设定为比硬性部60a的挠性高(软)。
另外,通过外嵌接头65并焊接或粘接接合来连接该硬性部60a和软性部61a。并且,图中的标号70表示上述的操作线。
另一方面,如图15所示,在采用由合成树脂等形成的管状的护套52b的圈套钳50b的情况下,通过使硬性部60b的管外径为粗径,使软性部61b的管外径为细径,从而使硬性部60b的外径D3比软性部61b的外径D4大(D3>D4)。由此,硬性部60b和软性部61b的挠性具有差异,即,硬性部60b被设定为预定的挠性,软性部61b的挠性被设定为比硬性部60b的挠性高(软)。
并且,图中的标号71表示上述操作管,该操作管中贯穿插入有向组织切开部51b提供高频电力的被绝缘包覆的电线。
接着,如表-1的No2所示,硬性部60(a、b)和软性部61(a、b)能够构成为,通过改变形成它们的种类而具有不同的挠性。另外,这里,图16所示的护套52的结构仅列举活检钳50a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当然也能够应用于圈套钳50b等的各种处置器械50。
具体而言,在图16所示的护套52a中,硬性部60a是卷绕金属线材而形成的管,软性部61a通过由合成树脂或弹性体等构成的管体形成。这里也将硬性部60a设定为预定的挠性,通过比硬性部60a软的种类的部件将软性部61a的挠性设定为较高(软)。
将大致圆环状的接头66贯穿插入在硬性部60a内和软性部61a内,该接头66通过焊接或粘接与硬性部60a连接,通过利用了软性部61a的弹性变形的连接和粘接与软性部61a连接,从而该硬性部60a和软性部61a连接起来。
另外,如图17所示,也可以将软性部61a的前端部分外插于硬性部60a,通过粘接来连接硬性部60a和软性部61a。
接着,如表-1的No3、4所示,硬性部60(a、b)和软性部61(a、b)能够构成为,通过改变形成它们的金属线材的材质而具有不同的挠性。另外,这里,图18所示的护套52的结构仅列举活检钳50a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当然也能够应用于圈套钳50b等的各种处置器械50。
如图18所示,构成硬性部60a的卷绕成螺旋状的金属线材和构成软性部61a的卷绕成螺旋状的金属线材分别使用不同的材质,硬性部60a和软性部61a经由接头65焊接或粘接连接。在该结构中,将硬性部60a和软性部61a所使用的各线材设定为相同的外径和内径。
具体而言,形成硬性部60a的金属线材为硬质的镍钛合金(nitinol)、镍钛(nickel titan)等材质,形成软性部61a的金属线材为软质的不锈钢等材质,由此,软性部61a的挠性设定为比硬性部60a的挠性高(软)。
并且,如表-1的No5所示,硬性部60(a、b)和软性部61(a、b)能够构成为,通过改变形成它们的管的材质而具有不同的挠性。另外,这里,图19所示的护套52的结构仅列举圈套钳50b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当然也能够应用于活检钳50a等的各种处置器械50。
具体而言,如图19所示,形成硬性部60b的管体使用挠性低的合成树脂等的材质,形成软性部61b的管体使用软质的弹性体等的材质,由此,软性部61b的挠性被设定为比硬性部60b的挠性高(软)。另外,在该结构中,将形成硬性部60b和软性部61b的各管体设定为相同的外径和内径,内嵌大致圆环状的接头67,并通过粘接来连接硬性部60b和软性部61b。
接着,如表-1的No6所示,硬性部60(a、b)和软性部61(a、b)能够构成为,通过改变形成它们的金属线材的条数而具有不同的挠性。另外,这里,图20所示的护套52的结构仅列举活检钳50a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当然也能够应用于圈套钳50b等的各种处置器械50。
具体而言,如图20所示,通过一个卷绕形成为螺旋状的金属线材,通过螺旋管62a来构成硬性部60a和软性部61a的整体,仅在硬性部60a的部分,将由卷绕形成为螺旋状的金属线材构成的硬性部螺旋管62b包覆在螺旋管62a的外周。并且,在硬性部60a和软性部61a的边界部,各螺旋管62a、62b通过大致圆环状的接头65焊接或粘接。
通过这种结构,硬性部60a的挠性被设定为比软性部61a的挠性低(硬)。另外,在图20所示的结构中,通过两条螺旋管62a、62b来形成硬性部60a,但是不限于两条,也可以是三条以上的多条,包覆螺旋管62b来形成硬性部60a。
接着,如表-1的No7所示,硬性部60(a、b)和软性部61(a、b)能够构成为,通过改变形成它们的金属线材的卷绕密度而具有不同的挠性。另外,这里,仅列举图21所示的活检钳50a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当然也能够应用于圈套钳50b等的各种处置器械50。
具体而言,如图21所示,细密地卷绕用于形成硬性部60a的金属线材,疏松地卷绕用于形成软性部61a的金属线材,硬性部60a和软性部61a通过接头65焊接或粘接连接。通过这种结构,软性部61a成为柔软的所谓弹簧状,其挠性设定为比硬性部60a的挠性高(软)。
接着,如表-1的No8所示,利用多重管体构成硬性部60(a、b),利用单管体构成软性部61(a、b),能够具有不同的挠性。另外,这里,图22所示的护套52的结构仅列举圈套钳50b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当然也能够应用于活检钳50a等的各种处置器械50。
具体而言,如图22所示,通过一个管体63a来构成硬性部60b和软性部61b的整体,仅在硬性部60b的部分,将硬性部管体63b包覆在管体63a的外周。并且,也可以通过粘接剂来分别紧固形成硬性部60b的各管体63a、63b。
通过这种结构,硬性部60b的壁厚比软性部61b的壁厚厚,挠性设定为较低(硬)。
以上这样构成的处置器械50(a、b)从内窥镜10的处置器械贯穿插入部12d经由插入部11被导入被检体的体腔内,即使手术操作者根据需要为了改变处置器械50(a、b)的处置部51(a、b)的朝向而对护套52(a、b)进行转动操作,软性部61(a、b)也能够充分地吸收扭转应力。
因此,护套52(a、b)成为如下结构:集中于固定在处置器械电动开闭装置30上的手柄部53附近的根部部分的扭转应力被软性部61(a、b)吸收。
其结果,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1和作为医疗器械的处置器械50(a、b)能够防止手术操作者为了使处置部51(a、b)旋转而扭转操作护套52(a、b)时护套52(a、b)破损。
并且,在形成上述硬性部60(a、b)和软性部61(a、b)的护套52(a、b)的结构中,也可以在图23~图25所示的具有多管腔的管体的一个管腔上设置加强部件,将硬性部60(a、b)的挠性设定为比软性部61(a、b)的挠性低(硬)。另外,这里,图23~图25所示的护套52的结构仅列举圈套钳50b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当然也能够应用于活检钳50a等的各种处置器械50。
具体而言,如图23所示,通过一个多管腔管体来形成成为护套52b的硬性部60b和软性部61b的整体。本实施方式的管体形成有供操作管71贯穿插入的管腔76和空管腔77这两个孔部。
在该管腔77中,如图24所示,在设定硬性部60b的长度范围中,插入或填充有具有挠性的线、芯棒(镍钛合金等)及弹性的粘接剂等的加强部件75。并且,如图25所示,管腔77的成为软性部61b的部分为空腔。
由此,硬性部60b的挠性设定为比软性部61b的挠性低(硬)。在这种结构中,作为医疗器械的处置器械50(a、b)也能够发挥与上述相同的效果。
并且,也可以仅在软性部61(a、b)中形成管腔77。即,在硬性部60(a、b)的长度范围内,是仅有管腔76的单管腔管体,在软性部61(a、b)的长度范围内,是具有两个管腔76、77的多管腔管体,也可以将硬性部60(a、b)的挠性设定为比软性部61(a、b)的挠性低(硬)。
另外,如图26所示,处置器械50、这里为活检钳50a的护套52a也可以在硬性部60a和软性部61a之间具有挠性比硬性部60a的挠性低或硬质的把持部64。
该把持部64的挠性比硬性部60a的挠性低或是硬质的,所以,转动操作时的转动力易于传递到硬性部60a。并且,通过设置该把持部64,能够防止活检钳50a的护套52a的破损,进而手术操作者易于把持,操作性良好。
另外,通过使该把持部64的外径比内窥镜10的处置器械贯穿插入部12d的开口径大,由此,能够限制活检钳50a的护套52a的导入量。
另外,对于这样构成的活检钳50a的护套52a,硬性部60a的长度L2(与图13所示的长度L2相同)最长,软性部61a的长度L4次长,把持部64的长度L5最短(L2>L4>L5)。
并且,关于挠性,按照把持部64、硬性部60a、软性部61a的顺序依次降低(变硬)。
并且,如图27所示,这里,也可以在活检钳50a的软性部61a的基端侧进一步设置第2硬性部68。通过设置该第2硬性部68,能够提高最易破损的手柄部53附近的根部的耐久性。
另外,手术操作者把持第1硬性部60a的基端部分,进行护套52a的转动操作以改变组织提取部51a的绕轴方向。通过该转动操作而产生的朝向基端侧的扭转应力被软性部61a吸收,能够降低施加给第2硬性部68的扭转应力,能够防止护套52a的破损。
图26和图27所说明的结构不限于活检钳50a,当然也能够适用于圈套钳50b等的所有的处置器械50。
并且,如图28和图29所示,也可以在处置器械电动开闭装置30侧设置保护部69。详细地讲,大致筒状的保护部69以使得处置器械50的护套52贯穿插入自如的方式,经由基座69b配设在处置器械电动开闭装置30的基体31上。
该保护部69配置在对从处置器械50的手柄部53延伸出来的护套52的根部进行保护的位置上,在上部侧的外周部具有沿轴向形成的狭缝69a。在该保护部69中贯穿插入有处置器械50的护套52,能够防止护套52的根部的扭转等。并且,保护部69由具有预定挠性的合成树脂或弹性部件形成。
由此,通过对不具有上述软性部61(a、b)的现有的处置器械50的护套52进行保护,能够防止护套52的破损。
以上所记载的发明不限于各个实施方式,除此之外,在实施阶段,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实施各种变形。进而,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包含各种阶段的发明,通过所公开的多个结构要件的适当组合,能够提取出各种发明。
例如,在即使从实施方式所示的全部结构要件中删除若干结构要件也能够解决发明要解决的课题一栏中叙述的课题并能够获得在发明效果中叙述的效果的情况下,删除了该结构要件的结构也可以作为发明来提出。
Claims (18)
1.一种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内窥镜系统具有:
内窥镜,其具有长条的插入部,该插入部在前端部分配设有摄像、照明等光学系统以及弯曲部;
医疗器械,其在前端部分具有从上述插入部的前端导出并用于进行体腔内的各种处置的处置部,该医疗器械的长条的护套插入于上述内窥镜的上述插入部的通道内,所述护套从前端侧起连接设置有具有预定挠性的硬性部和挠性比该硬性部的挠性高的软性部;
操作指示装置,其能够指示该医疗器械的操作;
第1医疗器械驱动装置,其用于根据该操作指示装置的指示对上述医疗器械的上述处置部进行操作;以及
第2医疗器械驱动装置,其用于根据上述操作指示装置的指示对上述医疗器械的上述护套进行进退操作,
其中,上述医疗器械的上述护套设定为:上述硬性部的长度比上述内窥镜的上述插入部的上述通道的长度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硬性部具有比上述软性部的外径大的外径,由此,该软性部的挠性设定为比该硬性部的挠性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硬性部是卷绕金属线材而形成的金属螺旋管,上述软性部通过由合成树脂或弹性部件形成的管体形成,由此,该软性部的挠性设定为比该硬性部的挠性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硬性部是卷绕硬质的金属线材而形成的金属螺旋管,上述软性部是卷绕比该硬质的金属线材软的金属线材而形成的金属螺旋管,由此,该软性部的挠性设定为比该硬性部的挠性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硬性部是由合成树脂形成的合成树脂管体,上述软性部是由弹性部件形成的弹性管体,由此,该软性部的挠性设定为比该硬性部的挠性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硬性部由多条金属螺旋管构成,上述软性部是一条金属螺旋管,由此,该软性部的挠性设定为比该硬性部的挠性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硬性部由细密的金属螺旋管构成,上述软性部是疏松的金属螺旋管,由此,该软性部的挠性设定为比该硬性部的挠性高。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硬性部由多重管体构成,上述软性部是单管体,由此,该软性部的挠性设定为比该硬性部的挠性高。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硬性部中配设有加强部件,由此,上述软性部的挠性设定为比该硬性部的挠性高。
10.一种医疗器械,该医疗器械用于插入内窥镜的插入部的通道内,其特征在于,该医疗器械具有:
处置部,其从上述插入部的前端导出,用于进行体腔内的各种处置;以及
长条的护套,上述处置部连接设置在该护套的前端侧,该护套从前端侧起连接设置有具有预定挠性的硬性部和挠性比该硬性部高的软性部,
其中,上述护套设定为:上述硬性部的长度比上述内窥镜的上述插入部的上述通道的长度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
上述硬性部具有比上述软性部的外径大的外径,由此,该软性部的挠性设定为比该硬性部的挠性高。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
上述硬性部是卷绕金属线材而形成的金属螺旋管,上述软性部通过由合成树脂或弹性部件形成的管体形成,由此,该软性部的挠性设定为比该硬性部的挠性高。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
上述硬性部是卷绕硬质的金属线材而形成的金属螺旋管,上述软性部是卷绕比该硬质的金属线材软的金属线材而形成的金属螺旋管,由此,该软性部的挠性设定为比该硬性部的挠性高。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
上述硬性部是由合成树脂形成的合成树脂管体,上述软性部是由弹性部件形成的弹性管体,由此,该软性部的挠性设定为比该硬性部的挠性高。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
上述硬性部由多条金属螺旋管构成,上述软性部是一条金属螺旋管,由此,该软性部的挠性设定为比该硬性部的挠性高。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
上述硬性部由细密的金属螺旋管构成,上述软性部是疏松的金属螺旋管,由此,该软性部的挠性设定为比该硬性部的挠性高。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
上述硬性部由多重管体构成,上述软性部是单管体,由此,该软性部的挠性设定为比该硬性部的挠性高。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硬性部中配设有加强部件,由此,上述软性部的挠性设定为比该硬性部的挠性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06/303076 WO2007096951A1 (ja) | 2006-02-21 | 2006-02-21 | 内視鏡システム、及び医療器具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70434A CN101370434A (zh) | 2009-02-18 |
CN101370434B true CN101370434B (zh) | 2010-09-08 |
Family
ID=38437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80052739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70434B (zh) | 2006-02-21 | 2006-02-21 | 内窥镜系统和医疗器械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075474B2 (zh) |
EP (1) | EP1987789B8 (zh) |
JP (1) | JP4755243B2 (zh) |
CN (1) | CN101370434B (zh) |
WO (1) | WO200709695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9095451A (ja) * | 2007-10-16 | 2009-05-07 | Fujinon Corp | 内視鏡用処置具 |
US8684962B2 (en) * | 2008-03-27 | 2014-04-01 | St. Jude Medical, Atrial Fibrillation Division, Inc. | Robotic catheter device cartridge |
US20090281378A1 (en) * | 2008-05-09 | 2009-11-12 | Kazuo Banju | Medical system |
ES2580177T3 (es) * | 2008-05-13 | 2016-08-19 |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 Sistema de dirección con mecanismo de bloqueo |
JP5403785B2 (ja) * | 2008-10-15 | 2014-01-29 | 国立大学法人 名古屋工業大学 | 挿入装置 |
US20110015484A1 (en) * | 2009-07-16 | 2011-01-20 | Alvarez Jeffrey B | Endoscopic robotic catheter system |
CN102821668B (zh) * | 2010-04-05 | 2015-05-20 |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 内窥镜 |
JP5591043B2 (ja) * | 2010-09-22 | 2014-09-17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内視鏡及びその軟性部 |
JP2012115471A (ja) * | 2010-11-30 | 2012-06-21 | Olympus Corp | 医療用処置具およびマニピュレータ |
DE102010053410A1 (de) * | 2010-12-06 | 2012-06-06 | Karl Storz Gmbh & Co. Kg | Endoskopisches Instrumentensystem |
USD668762S1 (en) * | 2011-03-31 | 2012-10-09 | Karl Storz Gmbh & Co. Kg | Handle for medical device |
US9693759B2 (en) | 2011-11-16 | 2017-07-04 | Coloplast A/S | Operating device with a control handle and a flexible element connected to the control handle |
JP5355824B1 (ja) * | 2011-12-16 | 2013-11-27 |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樹脂チューブ及び内視鏡 |
FR2987734B1 (fr) | 2012-03-08 | 2014-04-11 | Univ Strasbourg | Dispositif d'instrumentation motorise et modulable et systeme d'endoscope comprenant un tel dispositif |
DE102013110227A1 (de) | 2013-09-17 | 2015-03-19 | Karl Storz Gmbh & Co. Kg | Endoskopisches System |
DE102014205036A1 (de) * | 2014-03-18 | 2015-09-24 | Richard Wolf Gmbh | Endoskopisches Instrument zum Anschluss an einen Operationsroboter |
JP6665175B2 (ja) | 2014-10-23 | 2020-03-13 |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ヌ ヴェKoninklijke Philips N.V. | 摩擦駆動式ホイール機構を利用した内視鏡取り付け部を有するハンドヘルドカテーテルドライバ |
WO2016088769A1 (ja) * | 2014-12-02 | 2016-06-09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挿入機器の可撓管及び挿入機器 |
CN107072480B (zh) * | 2014-12-02 | 2019-03-01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挠性管和插入设备 |
CN106687021B (zh) * | 2014-12-02 | 2018-10-09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挠性管和插入设备 |
JP6064093B2 (ja) * | 2014-12-02 | 2017-01-18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可撓管及び挿入機器 |
WO2016185842A1 (ja) * | 2015-05-18 | 2016-11-24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可撓管及びその可撓管を用いる挿入機器及び内視鏡 |
EP3318205B1 (en) * | 2015-07-01 | 2020-01-29 | Olympus Corporation | Treatment instrument for endoscope |
CN104997481B (zh) * | 2015-08-13 | 2016-08-10 | 常州延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结肠镜的主软管装置 |
WO2017109986A1 (ja) * | 2015-12-25 | 2017-06-29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可撓管挿入装置 |
JPWO2017154172A1 (ja) * | 2016-03-10 | 2019-01-10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軟性処置具および医療用チューブ |
USD798443S1 (en) | 2016-05-03 | 2017-09-26 | Coloplast A/S | Videoscope handle |
JP6744831B2 (ja) * | 2017-02-22 | 2020-08-19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処置具チャンネル及び内視鏡 |
WO2018216117A1 (ja) | 2017-05-23 | 2018-11-29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医療用軟性チューブおよび医療用軟性マニピュレータ |
GB2564124B (en) * | 2017-07-04 | 2021-08-25 | Creo Medical Ltd | Control device for an electrosurgical instrument |
JP6504424B1 (ja) * | 2017-12-27 | 2019-04-24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医療機器および医療システム |
WO2019130650A1 (ja) * | 2017-12-27 | 2019-07-04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医療機器および医療システム |
CN111494011A (zh) * | 2020-04-25 | 2020-08-07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一种辅助医生进行结肠镜检查的结肠镜手柄操作器 |
CN111494012A (zh) * | 2020-04-25 | 2020-08-07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一种辅助医生操作结肠镜的机器人系统 |
EP4440467A1 (en) | 2021-11-30 | 2024-10-09 | Endoquest Robotics, Inc. | Force 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robotically controlled medical devices |
TW202335647A (zh) | 2021-11-30 | 2023-09-16 | 美商安督奎斯特機器人公司 | 機器人手術系統的主控制系統 |
WO2023101949A1 (en) | 2021-11-30 | 2023-06-08 | Endoquest, Inc. | Patient console 5-degree of freedom positioning systems |
EP4440479A1 (en) | 2021-11-30 | 2024-10-09 | Endoquest Robotics, Inc. | Steerable overtube assemblies for robotic surgical systems |
JP2024543776A (ja) | 2021-11-30 | 2024-11-26 | エンドクエスト ロボティ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使い捨てエンドエフェクタ |
CN115281746B (zh) * | 2022-07-04 | 2023-10-31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柔性末端可控医疗器械进给系统和进给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7153629A (en) * | 1981-03-19 | 1982-09-22 | Olympus Optical Co | Connection of coil for endoscope |
JPS57190541A (en) * | 1981-05-19 | 1982-11-24 | Olympus Optical Co | Endoscope |
US5228451A (en) * | 1990-05-10 | 1993-07-20 | Symbiosis Corporation | Biopsy forceps device having stiff distal end |
JP2715762B2 (ja) * | 1990-11-30 | 1998-02-18 | 富士写真光機株式会社 | 超音波検査装置 |
US5395367A (en) * | 1992-07-29 | 1995-03-07 | Wilk; Peter J. | Laparoscopic instrument with bendable shaft and removable actuator |
JP3248344B2 (ja) * | 1994-04-07 | 2002-01-21 | 富士写真光機株式会社 | 体内挿入型超音波診断装置 |
US5695491A (en) * | 1994-11-22 | 1997-12-09 | Washington Research Foundation | Endoscopic accessory and containment system |
JP3574530B2 (ja) * | 1996-05-13 | 2004-10-06 |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 内視鏡の処置具案内具 |
JPH1189843A (ja) * | 1997-09-22 | 1999-04-06 |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 経内視鏡的に挿入される超音波検査装置 |
US7090683B2 (en) * | 1998-02-24 | 2006-08-15 | Hansen Medical, Inc. | Flexible instrument |
JP4175693B2 (ja) * | 1998-06-15 | 2008-11-05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内視鏡用処置具挿抜装置 |
JP3718372B2 (ja) * | 1999-06-03 | 2005-11-24 |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 内視鏡用処置具 |
US6325807B1 (en) * | 1999-06-11 | 2001-12-04 | Scimed Life Systems, Inc. | Variable strength sheath |
US6450948B1 (en) * | 1999-11-02 | 2002-09-17 | Vista Medical Technologies, Inc. | Deflecting tip for surgical cannula |
US6717092B2 (en) * | 2000-08-11 | 2004-04-06 | Pentax Corporation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reatment instrument of endoscope |
JP2002186625A (ja) * | 2000-12-20 | 2002-07-02 | Asahi Optical Co Ltd | 内視鏡用処置具 |
JP4504696B2 (ja) * | 2004-02-03 | 2010-07-14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内視鏡用処置具及び内視鏡並びに内視鏡処置システム |
-
2006
- 2006-02-21 EP EP06714216.6A patent/EP1987789B8/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6-02-21 WO PCT/JP2006/303076 patent/WO200709695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6-02-21 JP JP2008501511A patent/JP475524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02-21 CN CN2006800527390A patent/CN10137043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
- 2008-08-12 US US12/189,896 patent/US8075474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8075474B2 (en) | 2011-12-13 |
EP1987789A1 (en) | 2008-11-05 |
EP1987789A4 (en) | 2014-08-06 |
EP1987789B8 (en) | 2016-09-07 |
JP4755243B2 (ja) | 2011-08-24 |
JPWO2007096951A1 (ja) | 2009-07-09 |
EP1987789B1 (en) | 2016-06-22 |
US20090023989A1 (en) | 2009-01-22 |
CN101370434A (zh) | 2009-02-18 |
WO2007096951A1 (ja) | 2007-08-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70434B (zh) | 内窥镜系统和医疗器械 | |
EP2908742B1 (en) | Retrieval basket apparatus | |
EP2079376B1 (en) | Surgical retrieval device | |
JP5792416B1 (ja) | 内視鏡処置システム | |
JP5105955B2 (ja) | 結石破砕装置 | |
CN101370435B (zh) | 内窥镜系统和医疗器械 | |
JP2007522864A (ja) | 調整可能な回転刃を有する医療用刃具 | |
EP2756816B1 (en) | High-frequency treatment instrument | |
JP2008049151A (ja) | 内視鏡の可変可撓性シャフト | |
JPWO2006028019A1 (ja) | 内視鏡 | |
US10765441B2 (en) | Devices for medical procedures and related methods of use | |
CN108135442A (zh) | 内镜粘膜下剥离罩 | |
CN118830798A (zh) | 一种前端结构及内窥镜 | |
JP5178369B2 (ja) | 内視鏡用処置具 | |
CN102204842B (zh) | 一种手术切开刀 | |
JP5258609B2 (ja) | 処置用内視鏡 | |
US20200323420A1 (en) | Endoscopic multi-tool | |
WO1993008867A2 (en) | Apparatus for laparoscopic and endoscopic surgery | |
JP2003079564A (ja) | 内視鏡装置 | |
JP2003225197A (ja) | 可撓性可変内視鏡 | |
KR101764720B1 (ko) | 내시경 시술기구 | |
US20240130788A1 (en) | Medical devices with protected light conductors | |
CN221691258U (zh) | 一种经胆道镜使用的电切刀 | |
WO2023279055A1 (en) | Biopsy device with loose light conductor | |
JP2020127616A (ja) | ダブルアーム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18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OLYMPUS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9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