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70266B - 切换方法、终端重新附着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切换方法、终端重新附着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370266B CN101370266B CN2007101414593A CN200710141459A CN101370266B CN 101370266 B CN101370266 B CN 101370266B CN 2007101414593 A CN2007101414593 A CN 2007101414593A CN 200710141459 A CN200710141459 A CN 200710141459A CN 101370266 B CN101370266 B CN 10137026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msc
- mme
- network
- terminal
- targ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22—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for transferring data sessions between adjac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切换方法,包括演进的移动交换中心(eMSC)接收来自第一网络的重定位请求,将其转发到第二网络,请求第二网络建立自身的媒体面关联;建立与第二网络间的媒体面关联;指示终端通过建立的与第二网络间的媒体面关联以及第二网络自身的媒体面关联接入到第二网络。利用本发明的切换方法,终端利用eMSC可以在不同网络间实现切换。除此之外,本发明还公开了终端重新附着到eMSC的方法,在终端附着的eMSC发生变化时,终端可以重新附着到目标eMSC。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切换方法以及终端重新附着到演进的移动交换中心(eMSC,evolved Mobile Switching Centre)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未来10年以至更久的时间内3GPP系统的竞争力,3GPP组织内部正在进行一个接入技术演进的工作研究。特别是为了加强3GPP系统处理快速增长的IP数据业务的能力,3GPP系统内使用的分组技术需要进一步的增强。这类技术演进中最重要的几个部分包括:减少时延,更高速的用户数据速率,增强的系统容量和覆盖范围以及运营商整体成本的降低。并且演进的网络结构对于现有网络的后向兼容性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为了保护现有运营商的投资,并更大限度的利用传统的电路域的实体,目前提出了一种在演进网络中的分组域中承载电路域的数据、信令的方案,这种方案目前被称为eMSC方案。目前标准中对eMSC方案的描述,包括:在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架构演进(SAE,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中由电路(CS domain)域集中控制呼叫的语音业务,这种解决方案采用相同控制实体,如eMSC来控制来自不同接入区域的业务,将CS和LTE/SAE间语音业务连续性的问题简单化,由终端实现语音和并行IP多媒体子系统(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会话的交互工作,并提出了一种新的网络实体eMSC,建议了新的接口,给出了一些原理性的建议。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eMSC方案的结构框架图,图中仅给出信令路径部分,无线演进网络如图1所示,主要包含eNB(Evolved NodeB)、AGW(AccessGateway)、eMSC等逻辑功能模块,其中的这里AGW模块包含了以前的移 动管理模块和用户面管理模块,并充当不同接入系统间的用户面锚点。eMSC作为一个新引入的电路域语音业务控制实体,该实体类似与以前MSC(Mobile-services Switching Centre)实体的大部分功能,例如拥有CS域面的C,D等接口,并也拥有面向PS域,通过策略和计费控制(PCC,Policyand Charging Control)系统控制建立PS域承载的控制面Rx接口等。
但目前提到的方案中还没有详细涉及到终端如何利用eMSC在分组域网络和电路域网络两种网络之间切换。也就是说,目前提到的方案中还没有详细涉及到终端如何利用eMSC从分组域网络切换到电路域网络,以及如何从电路域网络切换到分组域网络。
另外,目前提到的方案中也没有详细涉及在终端附着的eMSC发生变化时,终端如何重新附着到目标eMSC。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切换方法,采用该切换方法,终端利用eMSC从在两种网络之间切换。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终端重新附着到eMSC的方法,在终端附着的eMSC发生变化时,终端可以重新附着到目标eMSC。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这样实现的:
一种切换方法包括:
演进的移动交换中心eMSC接收来自第一网络的重定位请求,将其转发到第二网络,请求所述第二网络建立自身的媒体面关联;
所述eMSC建立与第二网络间的媒体面关联;
所述eMSC指示终端通过所述eMSC与第二网络间的媒体面关联以及第二网络自身的媒体面关联接入到第二网络。
一种终端重新附着到演进的移动交换中心eMSC方法包括:
目标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确定目标eMSC;
发送位置区更新请求到所述目标eMSC,使目标eMSC根据所接收的位 置区更新请求请求家乡用户服务器HSS更新用户位置信息;
接收目标eMSC的位置区更新确认。
一种终端重新附着到演进的移动交换中心eMSC方法包括:
源eMSC接收来自目标MME的重定位请求;
确定目标eMSC;
发送重定位请求到所述目标eMSC,与目标eMSC建立电路连接;
发送重定位应答到所述目标MME。
利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切换方法,eMSC将来自第一网络地重定位请求转发向第二网络,第二网络建立自身的媒体面连接,eMSC又建立与第二网络的媒体面连接,这样来建立起来了eMSC与第二网络接入网实体的连接,终端接入第二网络接入网实体后,就可以通过eMSC与第二网络的媒体面连接以及第二网络建立自身的媒体面连接与远端终端通信,这样终端从第一网络切换到了第二网络。
利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重新附着到eMSC的方法,在终端附着的eMSC发生变化时,确定目标eMSC,然后通过源eMSC与目标eMSC之间的交互过程,终端可以重新附着到目标eMSC。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eMSC方案的结构框架图。
图2为本发明的eMSC方案的架构图A。
图3为本发明的eMSC方案的架构图B。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终端从PS域切换到CS域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终端从PS域切换到CS域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终端从PS域切换到CS域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终端从PS域切换到CS域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终端从CS域切回PS域的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6的终端从CS域切回PS域的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7的MME重定位触发终端重新附着到eMSC的流程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8的MME重定位触发终端重新附着到eMSC的流程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9的MME重定位触发终端重新附着到eMSC的流程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10的MME重定位触发终端重新附着到eMSC的流程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11的MME重定位触发终端重新附着到eMSC的流程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12的MME重定位触发终端重新附着到eMSC的流程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13的切换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14的终端重新附着到eMSC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15的终端重新附着到eMSC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在现有的演进网络中,eMSC的方案中相关的切换流程和语音数据的无损传递都与系统的架构相关,如是否引入eMSC和演进系统网络间的接口,切换的流程,切换消息中传递的具体参数,eMSC控制的服务区域,移动性管理实体(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的切换是否会引起eMSC的切换等。目前的标准方案中都没有涉及到相关的问题。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给出了在不同架构下,实现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间切换的详细流程,和对具体问题的详细描述。这里可以是第一网络为PS域网络,第二网络为CS域网络,也可以是第一网络为CS网络,第二网络为PS网络。
在本发明中,定义系统的架构是最重要的环节,本发明将根据以下架构来阐述相关的问题。
图2为本发明的eMSC方案的架构图A。如图2所示,架构A中,eMSC包含部分MSC和媒体网关控制功能(MGCF,Media Gateway Control Function)的功能,同时拥有分组域中应用服务器(AS,Application Serve)的功能。eMSC包括演进的MGCF(eMGCF,evolved MGCF)模块和演进的MSC/拜访位置寄存器(eMSC/VLR,eMSC/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模块,通过与策略和计费规则功能(PCRF,Policy and Charging Rules Function)间的Rx+接口来控制建立PS域的承载,eMSC和UE间采用逻辑接口来模拟传递电路域的信令。并引入演进的媒体网关(eMGW,evolved Media GateWay)实体作为媒体面的转换网关,即PS的VoIP数据与CS域的VoIP数据的转换,它包括演进的IP多媒体媒体网关(eIM-MGW,evolved IP Multimedia MGW)模块和EMGW模块。在实际应用中,eMSC和eMGW可以是分开的实体,也可以是一个实体。这里MME为分组域网络的核心网实体,eNB为分组域的接入网实体,相应的,在电路域网络中,其核心网实体可以是MSC,接入网实体可以是基站子系统(BSS,Base Station Sub-system),也可以是无线网络控制器(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本发明的所有实施例中均以接入网实体为BSS的情况进行说明,接入网实体为RNC的情况与BSS相同。
图3为本发明的eMSC方案的架构图B。如图3所示,架构B与架构A的区别在于,架构B引入了MME和eMSC间的接口,即Gs+接口,该接口可用于传递切换消息参数。
实施例1: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终端从PS域切换到CS域的流程图,此时第一网络为PS域网络,第二网络为CS域网络,其场景为终端在SAE网络内通过MME和eMSC间的Gs+接口发起切换。其步骤如图4所示包括:
步骤400:UE移动到CS域和PS域的临界区域后,根据eNB的指示向eNB上报测量参数,或主动上报测量参数。上报的测量参数中包含临近小区 的物理信号指示和临近小区的高层消息指示等,如是否支持双模传输(DTM,Dual Transfer Mode)切换,网络负载,小区特性指示等。eNB收到该信息后,判断是否发起一个重定位过程。
步骤401:eNB向MME发送重定位请求消息,告知MME终端需要进行重定位。这里分二种情况讨论。
第一种情况:eNB不区分本次业务是向CS域切换,还是普通的PS域切换,直接发起MME之间(Inter MME)/无线接入技术(RAT,Radio AccessTechnology)之间(Inter RAT)重定位请求。
第二种情况:eNB判断出本次切换是一次模拟PS-CS域的切换,则eNB在重定位请求消息中携带一个原因值,如指示本次切换为模拟的PS域切换,指示核心网实体,如MME做后续处理。在这种情况下,eNB可能构造新的重定位请求消息,可以不包括以前相关的源侧的无线参数,或全部填充为空,这是因为以前源侧无线参数在目标侧无法进行映射,因此重定位请求消息无需携带这些参数。eNB在重定位消息中携带一个目标侧的小区列表,并携带需要向对端实体转发的待转移承载的上下文ID(Context ID),如无线接入承载(RAB,Radio Access Bearer)ID,这样MME可以根据上下文ID判断出将哪个或哪些承载切换到目标侧网络。
这里eNB判断出本次切换是一次模拟PS-CS域的切换的方法又有两种:
方法一:eNB通过配置关系等方法分析临近小区是否属于CS域,根据由UE上报给eNB小区测量信息判断临近网络是否支持CSoPS(CS over PS)能力,还可以进一步通过eNB上保存有的UE无线或网络能力参数判断UE是否具备支持CSoPS的能力,这些无线或网络能力参数可在呼叫、附着过程中由MME通知给eNB,或由UE直接通过空口消息如RRC消息上报给eNB。当临近小区属于CS域、且临近网络支持CSoPS,则可判断出本次切换是一次特殊的模拟PS-CS域的切换,或者当临近小区属于CS域、临近网络支持CSoPS且获取UE具备支持CSoPS能力时,判断本次切换是一次特殊的模拟PS-CS域的切换。
方法二:为了承载模拟CS呼叫的媒体流,PS域需要事先建立专有承载,并保障该承载的QoS要求,以及定义相关的语音编解码,基于此,为将CS呼叫媒体流映射到相应的专有承载上,特为承载模拟CS呼叫媒体流的专有承载定义了特殊的标签(label),此标签在呼叫建立时由PCRF生成,携带在QOS中,因此eNB可通过该特殊的标签参数等并结合测量报告中的信息,如临近小区信息等,即可得知本次切换是一次特殊的模拟PS-CS域的切换。
目前UE的无线能力中没有包含UE支持CSoPS的能力,因此UE需要向网络侧上报其是否支持CSoPS能力,该消息为两比特的二进制数,携带在移动基站无线接入能力信息(Mobile Station Radio Access CapabilityInformation)中。其中00表示该UE具有PS域能力,01表示该UE不具有PS域能力,10该UE具有CSoPS能力,11该UE不具有CSoPS能力。
步骤402:MME通过Gs+接口向eMSC实体发送转发重定位请求(Forward relocation request)消息。这里分二种情况讨论。
第一种情况,MME收到的来自eNB的消息仅仅是一条Inter MME/interRAT的重定位消息,与目前的Inter MME/Inter RAT间切换时eNB发送给核心网的重定位消息一致。MME将根据目标侧ID信息,向eMSC发送转发重定位请求消息,根据是否对现有演进网络里的MME进行升级,又有两种情况。
当不需对现有MME进行升级时,MME将eMSC看作MME或SGSN,此时MME需要将该UE所有承载的上下文信息按照优先级的顺序排列,发送给eMSC。此情况下,无论CSoPS信令及语音的承载上下文还是仅用于PS域业务的承载上下文都将被转移到eMSC,为了确保语音承载有最高的优先级,需要定义承载模拟的CS域业务的承载具有最高的优先级。
优先级顺序的定义可以依据标签的特性定义承载的优先级,也可以明确按照核心网实体指示的显式参数来定义这类业务的承载优先级。核心网实体可以通过检测CS域呼叫信令来建立本次数据面承载的优先级,也可以按照运营商的配置定义承载的优先级。在eMSC方案中,网络侧与UE需要互相 通知对方自己支持eMSC的能力,因此MME可以获知UE是否支持CSoPS的属性,该属性可以通过特殊的标签获得,也可以通过其它指示获得,如MME检查NAS信令,并将该消息转发到eMSC,在该NAS消息中携带相关业务指示,MME就可获知本次业务的属性为CSoPS业务。MME获知该业务属性为CSoPS业务后,将该业务的优先级指示设置为最高。在这种场景下,eMSC是具备部分MME或SGSN的功能。
当需要对现有MME进行升级时,MME可以根据CSoPS业务的需求,发送一个特殊的重定位请求,并在该重定位请求中传递一组重定位参数,如重定位原因(Relocation Cause),目标(target)ID等。其中,重定位原因指示这次切换是模拟PS-CS的切换,不同于正常的PS-PS、CS-CS域的切换,切换消息中许多以往切换需要携带的参数为空,并通过重定位原因指示eMSC触发一个Intra/Inter MSC的切换。因为MME进行了升级,因此它可以判断出本次切换为模拟PS-CS切换,则不必将为UE建立的所有承载上下文都发到eMSC,而只是将待转移的承载上下文,即:CSoPS信令的及语音的承载上下文发给eMSC即可。对于仅用于PS业务的承载,MME向eMSC发送转发切换请求消息后,这些承载的上下文可能被MME继续保留,相应的,UE也需保留相关的PS业务承载的上下文,这样,当后续UE重新移动回SAE网络时,可以重新激活MME保留的PS业务承载上下文,而不需重建PS业务承载上下文。至于这些上下文在核心网保留多长时间,可以由运营商配置确定,也可以由UE在CS域的呼叫时长决定,即:当UE释放CS域呼叫时通知核心网删除在核心网中保存的相关承载上下文。此外,这些上下文也可能在发生模拟PS-CS切换时被删除。究竟是保留还是删除取决于运营商的策略或UE的签约数据。
第二种情况,MME收到的eNB发送的inter RAT的切换消息中包含了一个模拟切换的指示,并携带了待转移的承载上下文,如RAB ID,则MME可以直接构造相关模拟PS切换的消息,将所有必须的参数转发给eMSC。对于仅用于PS业务的承载,其承载上下文的处理方法同第一种情况。
为发送该消息,MME需要知道eMSC地址,在此步骤前,MME可能已经获得了eMSC地址,比如在附着或位置更新过程中获得,但是如果在此之前MME并未获得eMSC地址,则可采用以下机制来发现eMSC。
a.家乡用户服务器(HSS,Home Subscriber Server)直接提供eMSC的地址,即网络规划时,一个MME池内可配置相应的eMSC,UE附着到网络后,MME就可从HSS中获取到eMSC的地址,当发生位置更新后,如果MME发生了变换,HSS会提供相关的更合适的eMSC为该UE服务。
b.MME根据网络规划、运营商策略等情况去发现一个eMSC,如HSS提供一个类似接入点名(APN,Access Point Name)的指示,该指示携带是否允许漫游或位置区域标识,MME根据这些信息去发现eMSC。为了实现MME与eMSC的移动性的关联,MME将在请求eMSC地址时携带一个位置的标识,例如在DNS查询过程中,在域名后增加一个位置区域的标识,以便可以查询到一个更合理的eMSC。
c.MME指示分组数据网网关(P-GW,Packet Data Network)按目前代理呼叫服务器控制功能(P-CSCF,Proxy Call Server Control Function)的发现机制去发现eMSC,为了实现MME与eMSC的移动性的关联,MME将携带一个位置的指示,如跟踪区(TA,Tracking Area)等,请求P-GW去发现eMSC,并返回结果给MME。
d.MME上配置相关与eMSC间的映射关系,即在MME池内配置MME与eMSC间的映射关系。
e.MME通过传统的位置区关系,如TA去查询发现一个eMSC,即eMSC的地址可以从TA和用户的标识中推演获得。
步骤403:eMSC收到重定位指令后,将判断是发起MSC内部(IntraMSC)的重定位过程还是发起Inter MSC的重定位过程,如果判断需进行Inter MSC的重定位过程,则选择目标MSC并通过MAP(Mobile Application Part,移动应用部分)协议向其发送准备切换请求(prepare Handover request)消息; 如果切换为Intra eMSC切换,直接向BSS发送切换请求消息。
eMSC判断是发起Intra MSC的重定位还是发起Inter MSC的重定位的方法有如下几种:通过来自MME的显式指示,如通过切换原因;或通过分析源侧MME提供的参数,如通过分析目标侧小区标识ID;或通过内部实现的机制。
eMSC收到重定位请求消息后生成以下参数,这些参数将用于目标侧后续进行资源预留。
信道类型(Channel Type):由eMSC直接填写,其余关于空口信道速率方面的参数可以选择默认的配置,或根据语音编解码、用户签约数据、运营商策略等由eMSC选择相关合理合适的配置。
加密信息(Encryption Information):在语音呼叫时,相关的加密信息将全部在eMSC上保存,切换时直接填充这些参数即可,如切换的过程中,如果需要无线侧提供相关安全参数,如随机数等,eMSC将模拟生成默认的参数。
分类标志消息1或分类标志消息2(Classmark Information 1 or ClassmarkInformation 2):由终端通过模拟的注册消息提供给eMSC,或者由MME传递给eMSC,这里分类标志消息1或分类标志消息2大多包含一些UE在CS域的无线接口的能力,这些能力可以在模拟CS附着时由UE传递给eMSC,或利用相关无线侧的消息,如RRC消息,由UE传递给eNB,在发生切换时由eNB通过MME传递给eMSC,或者UE直接通过NAS消息通知MME,再由MME传递给eMSC。
小区标识(Cell Identifier(Serving)):可以为空,或由MME提供的源侧及目标小区ID。
当eMSC判断本次切换为Inter MSC的切换时,将向选择的MSC,后称为MSC-B,发送切换请求,MSC-B收到该消息后可能触发一个MGW的选择过程,后称为MGW-B。MGW-B的选择方法如下:
a.MSC-B基于用户签约数据、网络拓扑、设备负载等条件选择MGW-B;
b.eMSC选择MGW-B,eMSC选择好MGW-B后,在切换指令中将MGW-B的地址通知给MSC-B。
步骤404:MSC-B控制建立MGW-B与目标侧BSS之间的媒体流关联。
步骤405:MSC-B向目标的BSS发送Iu重定位请求,BSS预留相关无线侧资源,并响应该消息。
这里步骤404也可能在步骤405后执行,这样MSC-B可以向MGW-B提供BSS用户面的相关参数,如IP地址、端口。当然,这些参数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提供,比如:提前在MSC-B上配置。
步骤406:MSC-B通过MAP协议向eMSC返回准备切换响应消息。
步骤407:eMSC将通知eMGW建立eMGW和MGW-B间的媒体流关联。建立eMGW和MGW-B间媒体流关联后,将可能触发eMGW向P-GW和MGW-B双播媒体流,这里P-GW和MWG-B分别为分组域和电路域网络的媒体面网关。
步骤408:eMSC和MSC-B间将建立电路域的连接;
步骤409:eMSC发送重定位响应指令给MME,在重定位响应指令中携带以下参数,用以告知UE切换到第二网络后所使用的无线参数配置。
a.重定位原因,表明本次切换为模拟的PS-CS域间的切换;
b.消息类型(Message Type)和层3信息(L3信息,Layer 3 Information),格式如表1。
表1
Message Type | M | 1 | ||
Layer 3 Information | M | 11-n |
L3信息主要包含无线接口(Radio interface)侧的信息,消息类型指示这条消息的类型,即该消息为模拟的PS-CS切换,并指示目标侧为CS域。
MME收到此重定位响应指令后不解析以上参数,并经由eNB传递到UE,由UE解析并根据这些参数进行切换处理。
步骤410:MME发送重定位响应指令给eNB,该消息包含相关目标侧CS域的相关参数,并在该消息中携带步骤409中指示的重定位原因,即指示本次切换为模拟的PS-CS域间的切换,还可能增加相关的切换原因值;该参数用于指示eNB的切换处理行为。
步骤411:eNB下发切换指令给UE,该消息中将携带上述步骤410中携带的重定位原因,用以指示UE解析相关CS域无线侧参数,准备连接到目标侧电路域;
步骤412和步骤413:UE收到切换请求后,根据电路域的无线参数,连接到目标侧实体。
步骤414:目标侧BSS收到该UE的接入消息后,将向MSC-B发送切换检测消息。
步骤415:MSC-B向eMSC发送处理接入信令请求。
步骤416:eMSC向eMGW发送消息,处理关联的媒体流,这条指令可以触发eMGW停止向P-GW和MGW-B双播媒体流,而只向MGW-B单播媒体流。
步骤417:UE连接到目标侧后,向BSS发送切换完成指令。
步骤418:BSS向MSC-B转发切换完成消息。
步骤419:MSC-B向eMSC转发切换完成指令。
步骤420:eMSC向MME发送转发重定位完成指令,MME响应该消息,上述指令中可能包含一个IE,指示MME是否保存相关的UE上下文信息。
步骤421:MME删除或修改相关的S5,S8承载。是删除还是保留PS域内相关的承载可以由MME根据eMSC的指示、自身的配置、用户的签约数据、运营商的策略等条件确定,如果需要保留相关的承载,MME将发起承载修改的流程,将这条承载的一些参数如保障比特率(GBR,Guaranteed BitRate)、最大比特率(MBR,Maximum Bit Rate)、聚合最大比特率(AMBR,Aggregate Maximum Bit Rate)调整为0;或者也可以由MME直接向服务网关(S-GW,Serving Gateway)/P-GW发送明确的保留承载指示,来保留 相关的承载,并通知PCC系统进行PCC策略的调整。这些承载上下文保留多长时间,可以由运营商配置确定,也可以由UE在CS域的呼叫时长决定,即:当UE释放CS域呼叫时通知核心网删除在核心网中保存的相关承载的上下文,一个可能的释放过程如下:当UE在CS域释放呼叫后,eMSC将通过Rx接口触发承载的删除流程,因为PS域相关的承载上下文需要在eMSC,或中间实体上保存,所以eMSC可以判断是否在UE释放电路域的呼叫后需要通过Rx接口释放PS域的承载。如果在eMSC上保存着相关的PS域承载上下文,则eMSC上需要有MME的功能。此外,相关PS域承载的上下文也可以保存在核心网的另外一个逻辑实体中,如PS-CS切换控制中心实体(PCHCCE,PS-CS handover control central entity),相关PCHCCE的具体说明可参见后续的实施例3。
因为在SAE中存在缺省承载和专有承载,MME将根据上述条件判断是否保存模拟语音呼叫的信令面、媒体面承载或缺省承载等。
步骤422:MME将释放S1接口的承载。
步骤423和步骤424:MSC-B向eMSC回应应答消息(ANM,AnswerMessage)指令,并触发eMSC向eMGW发送相关媒体流的修改指令。
在该实施例中,因为存在活动(active)状态下的UE从CS域内切回到LTE/SAE的可能,因此需要网络侧向UE指示继续保存LTE/SAE内的相关上下文信息。
从图4中还可得知,切换之前,在PS域,CS呼叫媒体流的路径为UE—S/P-GW—eMGW—远端UE,但当源端UE切换到CS域后,CS呼叫媒体流的路径为UE—BSS—MGW-B—eMGW—远端UE。
实施例2: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终端从PS域切换到CS域的流程图,其场景为网络不支持Gs+接口时,终端通过逻辑通路发起切换。
在本实施例中,逻辑通路可能是以下情况。
NAS层面的通路,即MME通过NAS消息将重定位请求发送给UE,再 由UE将该重定位请求转发给eMSC。
类似信令面的逻辑通路,比如:类似无线网络中短消息的路径,MME可将切换请求发送给短消息网关,由短消息网关转发给eMSC,这里需要对目前短消息信息进行扩张,比如携带相关目的侧的标识等。
IP层面的连接,此时MME可直接通过IP层面的连接将切换请求发送给eMSC,这时需要在MME和eMSC间建立安全的IP连接关联,这种方式类似MME和eMSC间存在Gs+接口的场景,但本处要强调是通过IP层面的连接性进行通讯。
本实施例中,将以MME通过NAS层面的通路来实现切换的过程为例进行说明,其流程图如图5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00和步骤501,eNB发起重定位请求,同步骤400和步骤401。
步骤502:MME收到来自eNB的重定位请求后,MME根据目标侧的ID,或切换命令中的IE指示,判断需要通过逻辑通路将重定位请求转发给对端eMSC实体,则通过NAS层面消息向UE转发该重定位请求
步骤503:UE通过与eMSC间的逻辑通路来转发重定位请求给eMSC。
如实施例1所述,当MME不对升级处理时,MME需要将该UE所有承载的上下文信息按照优先级的顺序排列,发送给eMSC。优先级顺序的定义可以依据标签的特性定义承载的优先级,也可以明确按照核心网实体指示的显式参数来定义这类业务的承载优先级。核心网实体可以通过检测CS域呼叫信令来建立本次数据面承载的优先级,也可以按照运营商的配置定义承载的优先级。在eMSC的方案中,网络侧与UE需要互相通知对方自己支持eMSC的能力,因此MME可以获知UE是否支持CSoPS的属性,该属性可以通过特殊的标签获得,也可以其它指示获得,如eMSC收到来自UE的建立(Setup)消息后,可以通过Rx接口向PCRF下发消息用明确的参数指示该业务的属性为在CSoPS域语音业务,该属性后续将被传送到MME。
这里eMSC的发现机制同实施例1。
步骤504至步骤509:eMSC收到重定位请求后的处理同步骤403至步 骤408。
步骤510至步骤511:eMSC通过NAS层面的隧道经由UE向MME发送转发重定位响应消息。
NAS层面的隧道转发向MME发送切换请求命令。
步骤512至步骤521:MME通知UE切换,以及UE与目标侧实体建立媒体连接的过程,同步骤410至步骤419。
步骤522至步骤524:释放S1接口承载,并释放或修改S5接口承载。
这里PS域的承载可以由eMSC触发P-GW去释放或删除或由MME触发释放或删除。
步骤525至步骤526:MSC-B向eMSC回应应答消息(ANM,AnswerMessage)指令,并触发eMSC向eMGW发送相关媒体流的修改指令,同步骤423和步骤424。
在该实施例中,因为存在活动状态下的UE从CS域内切回到LTE/SAE的可能,因此需要网络侧向UE指示继续保存LTE/SAE内的相关上下文信息。
在该实施例中,PS域的承载是由eMSC触发PCC系统去释放或修改的。
实施例3: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终端从PS域切换到CS域的流程图,其场景为网络不支持Gs+接口时,终端通过逻辑实体PCHCCE发起切换。
PCHCCE可以包含不同的功能,如:
充当信令转换网关的作用,对PS域,包含MME的部分功能;对CS域包含MSC,BSS,RNC的功能等。即将来自MME的切换请求指令,转换为标准的Inter MSC间切换的指令,并可能保存相关的MME上的上下文信息,以方便从CS切回到LTE内使用。
充当一个信令面中继的作用,收到来自MME的切换请求后,分析目标侧ID,将该消息转发到一个正确的eMSC上,并可能提供真实的目标侧MSC的地址。该功能解决了由于MME的移动性eMSC上可能无法解析出目标侧 小区ID信息的问题,因为eMSC也有相关的控制服务区域,如果UE附着选定一个eMSC后,随着MME的迁移,但eMSC没有发生迁移时,无法保证eMSC可以正确的解析出目标侧ID的信息以便查询出一个正确的MSC,而引入PCHCCE逻辑实体后则可由该实体解析出一个正确的目标侧MSC地址。
充当类似实施例2中提到的短消息网关,以转移类似的切换请求消息。
充当MME、BSS的功能,MME将发起一个Inter MME的切换,将相关参数转发给PCHCCE实体,PCHCCE收到相关指令后将模拟BSS发起一个Intra/Inter eMSC的切换。
PCHCCE实体可以和eMSC合并为同一物理实体。PCHCCE的发现机制可以在MME上预配置,也可由HSS提供,或MME根据签约数据,运营商策略或拓扑关系内发现,在一个MME池内可以配置一个或多个PCHCCE实体。
终端通过逻辑实体发起切换的步骤如图6所示,包括:
步骤600和步骤601:eNB发起重定位请求,同步骤400和步骤401。
步骤602和步骤603:MME向PCHCCE实体发送重定位请求,PCHCCE发送该请求消息给eMSC。
步骤604至步骤609,eMSC收到重定位请求后的处理同步骤403至步骤408。
步骤610和步骤611:eMSC向PCHCCE实体发送重定位响应请求,PCHCCE发送该请求消息给MME。
步骤612至步骤621,MME通知UE切换,以及UE与目标侧实体建立媒体连接的过程,同步骤410至步骤419。
步骤622:eMSC向PCHCCE实体发送重定位完成消息,PCHCCE发送该请求消息给MME,MME通过PCHCCE回应重定位请求完成消息给eMSC。
步骤623至步骤626:MME释放或修改S5承载以及释放S1承载,并 触发eMGW相关媒体流修改指令,同步骤422至步骤425。
实施例2和3基于MME和eMSC间之间没有接口的情况,通过逻辑通路,逻辑实体转发切换请求指令。逻辑通路是指IP层面或信令层面(NAS)的通路,因此网络侧实体间必须直接或间接建立逻辑通路。但该技术方案中提到的逻辑通路还包含UE和eMSC间的直接IP连接,因此也可以通过UE直接发送切换相关的测量参数、切换请求或数据给eMSC实体,直接触发Intra/Inter MSC的切换,而不用SAE网络侧实体MME控制,例如eNB根据UE上报的测量参数,直接指示UE发送切换请求给eMSC触发后续流程,或者UE根据测量参数,直接通过逻辑通路向eMSC发送模拟的切换请求。
在该实施例中,因为存在活动状态下的UE从CS域内切回到LTE/SAE的可能,因此需要网络侧向UE指示继续保存LTE/SAE内的相关上下文信息。
实施例4: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终端从PS域切换到CS域的流程图,其场景为当网络不支持Gs+接口时,终端通过PCC系统发起切换。
这种情况下,通过对现有PCC命令和SAE核心网侧控制面指令的修改,增加相关的IE进行消息封装以实现PS到CS的切换,即MME通过判断来自eNB的消息得知需要向目标侧的eMSC实体发送重定位指令后,将重定位请求指令封装在GTP-C或MIP、PMIP等相关消息中,并触发一个特殊消息指示P-GW解析该消息,然后通过PCC系统的消息,将重定位请求命令发送到PCRF。PCRF分析该消息,解析出eMSC的物理地址,或MME已经解析出eMSC的物理地址,PCRF只需直接传递,然后通过Rx接口转发该消息给eMSC。eMSC收到来自PCRF的指令后,触发一个Inter MSC或Intra MSC的重定位,后续重定位相关的回应消息也将通过PCC系统传递给MME。
终端通过PCC系统发起切换的步骤如图7所示包括:
步骤700和步骤701:eNB发起重定位请求,同步骤400和步骤401。
步骤702至步骤704:MME通过PCC系统向eMSC传递重定位请求指令。
步骤705至步骤710:eMSC收到重定位请求后的处理,同步骤403至步骤408。
步骤711至步骤713:eMSC通过PCC系统向eMSC回应相关的重定位响应。
步骤714至步骤723:MME通知UE进行切换,以及UE与目标侧实体建立媒体连接的过程,同步骤410至步骤419。
步骤724至步骤726:eMSC通过PCC系统释放S1接口承载,并释放或修改S5接口承载。
处于活动状态下的UE移动到CS域后,可能需要返回SAE/LTE内,这时需要在从PS-CS的切换过程中保持SAE内的相关的承载上下文,还需要有相关PS域内IP地址,承载的QoS,安全相关的参数等。这样当UE移动返回LTE/SAE时,由于UE已保存相关的上下文,此时只要核心网设备能获得相关上下文的参数,即可恢复相关的承载,便于UE可以快速无缝的连接到LTE/SAE中。在这种场景下,由于UE在CS域的信令面锚点在eMSC,用户面锚点在eMGW,故eMSC触发一个Inter MME间的重定位,即可建立恢复UE在SAE中的承载。
在实施例1至实施4中,eMSC向UE发送切换指令,均经由了MME和eNB,这样不可避免的带来时延。实际应用中,eMSC也可以直接向UE发送切换指令而无需经由MME和eNB。
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终端从PS到CS的切换:
1、UE向eNB发送小区测量报告之后,eNB据此作出需要将UE切换到目标eNB的判决,并不直接向MME发送消息,而是将切换请求通知UE,继而由UE向eMSC发送切换请求;
2、在MME收到来自eNB的重定位请求之后,不是通过NAS消息触发切换过程,而是由MME向eNB发送重定位响应,并由eNB向UE发送 切换请求,在重定位响应和切换请求消息中携带要求UE切换到CS域的指示信息。
实施例5: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终端从CS域切回PS域的流程图,此时第一网络为CS域网络,第二网络为PS域网络,其场景为MME和eMSC间存在的Gs+接口时,终端从CS域切回PS域。
这里eMSC包含MME的功能,其步骤如图8所示包括:
步骤800:UE在CS域内移动时,上报测量数据给BSS。
步骤801:BSS根据UE上报的测量报告决定需要发起重定位过程,并发送重定位请求指令给MSC-B,即电路域内的核心网实体,这里重定位请求指令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与传统电路域的重定位指令完全相同,此时BSS没有任何变化,但BSS需要预先配置目标侧LTE的小区参数列表,通过分析目标侧ID的参数,判断发起Intra/Inter MSC的重定位。第二种情况,重定位请求消息中增加一个重定位原因值,指示本次切换为模拟的CS-PS切换,同时可以不携带相关源侧的无线参数,加密参数等,或填充为空,此时BSS是经过升级的。
步骤802:MSC-B转发重定位请求消息给eMSC。
步骤803:eMSC触发建立eMGW与MGW-B间上的媒体流关联。
由于eMSC在UE从PS-CS切换过程中已保存UE的上下文参数,eMSC还可以在该步骤中提供媒体面的新参数,比如:UE的IP、下行端口号。这就需要UE从PS-CS切换过程中,MME保存相关UE接受PS域语音媒体流的地址或端口并传递给eMSC,或者将UE在SAE内发起模拟语音呼叫的IP地址和端口号保存在eMGW上。
作为上层用户媒体面的锚点,为适合从CS域切换回PS的场景,eMGW上可保存相关UE接受媒体面的数据,该数据也可以从SAE呼叫时一直由eMSC保存,甚至其相关的端口号可以直接由eMSC分配。
步骤804:eMSC发现一个MME并通过GS接口向该MME发送重定位请 求指令。
eMSC发现MME的方法有,根据分析目标侧的ID来发现一个MME,即在eMSC上配置相关目标侧eNB与MME的关联关系;在UE的上下文中保存MME的地址,根据UE上下文来查找MME。如果发现的MME不能控制UE连接的eNB,该MME将重新选择一个合适的MME,并转发该消息到一个新的MME。第一个MME可以通过类似查询机制去选择一个合适的MME,如在类似DNS这样的实体中查询MME和eNB的配置关系;也可在第一个MME上配置大量eNB和MME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查找该对应关系来获取一个合适的MME。
eMSC向MME发送的重定位请求指令中包含UE在SAE内相关的承载上下文信息,该上下文仅包含PS域语音承载的上下文。区分语音承载的上下文可以通过标签,或增加额外的指示。如UE在CS域发起建立呼叫时,网络侧实体可以在本次呼叫的承载上下文中增加特殊的区分指示,或承载优先级指示,并可能增加一个重定位原因指示,指示本次切换为CS-PS间的模拟切换,而不提供相关源侧的无线或加密参数。重定位请求指令中可能还需要携带UE在LTE/SAE内无线侧分类标示能力,这些能力信息有可能在UE从PS切换到CS的过程中,已被保存在eMSC或核心网络其它实体,或者由UE在CS域内上报给BSS,切换时又由BSS传送到eMSC。
步骤805:MME收到来自eMSC的重定位请求后,触发现有SAE核心网承载的建立过程,恢复核心网络内的承载。
步骤806:MME向eNB下发重定位请求指令,消息中包含一个特殊的指示,用以告知eNB该切换将区别于正常的切换,且eNB将根据MME提供的QoS参数,来重新预留无线侧资源。该消息中可能增加一个重定位原因值,指示eNB本次切换的类型。eNB建立空口资源后将回复该指令,指令中包含相关无线侧L3的参数。
步骤807:MME通过GS+接口向eMSC发送重定位响应消息,并携带相关LTE内的无线侧的参数给eMSC。
步骤808:收到该消息后,eMSC向eMGW触发一个媒体流修改指令;为了更好的保证数据的无损,这条指令可能触发一个eMGW向P-GW和MGW-B的双播媒体流。
这里,eMSC收到来自MME的重定位响应消息后,由于携带的LTE内的无线侧资源的参数无法在现有切换消息中封装等,为了简化对电路域的切换细节的影响,eMSC可以通过一个逻辑通道直接将相关LTE内无线侧的参数传递给UE。在这种情况下,后续的重定位指令可按标准的CS域的重定位格式,但相关目标侧空口相关的参数可以填充一个空值。UE和eMSC间的逻辑通路可以采用短信的机制,即通过eMSC或MSC与UE间的NAS面直接传递,但不仅局限这种方式。
步骤809至步骤811:eMSC下发重定位请求指令给UE,该消息中包含一个重定位原因指示、一些UE在目标侧的需要的空口参数,和一个重定位类型标识。重定位原因指示,标明重定位消息体中携带着相关PS域空口的资源,重定位类型标识表示切换的类型为PS-CS,或模拟的CS-CS。
步骤812和步骤813:UE接入到LTE内,并通知MME切换已完成。
步骤814:MME通过GS+接口回应重定位完成指令给eMSC,eMSC收到该消息后可能触发一个保证eMGW和P-GW间QoS的行为。例如eMSC通过PCC系统通知P-GW对一些上行的IP数据流进行分类,给予更好的QoS保证,同时通知eMGW对一些下行的IP数据流进行分类,给予更好的QoS保证。这些QoS保证的触发条件不仅局限切换完成指令,QoS的保障方式也不局限上文中提到的方式。
步骤815:由MME触发更新P-GW与S-GW间的承载。
步骤816:eMSC控制eMGW修改相关的媒体流,并可能触发eMGW停止向P-GW和MGW-B的双播。
步骤817和步骤818:eMSC通知CS域释放相关的资源。
步骤819:eMSC控制eMGW删除相关的媒体流的关联。
从图8可知,UE从CS域切回PS域前,CS呼叫信令路径为UE—MSC-B— eMSC—远端UE,CS呼叫媒体路径为UE—BSS—MGW-B—eMGW—远端UE。当UE切回PS域后,UE媒体面路径为UE—eMSC—远端UE,CS呼叫媒体路径为UE—eNB—S/P-GW—eMGW—远端UE。
实施例6: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6的终端从CS域切回PS域的流程图,即MME和eMSC间不存在的Gs+接口时,终端从CS域切回PS域的流程图。
其与实施例5的区别有,在实施例6中,MME和eMSC间不存在的Gs+接口,因此MME与eMSC的通信,需要通过逻辑接口、逻辑实体PCHHCCE或者PCC系统。
当通过PCC系统来完成该切换时,将由eMSC将切换命令通过Rx接口发送到P-GW,然后MME处理相关的切换,后续切换命令也会通过PCC系统发送给eMSC。
下面以MME与eMSC间通过PCC系统通信为例说明终端从CS域切回PS域的切换过程,如图9所示包括:
步骤900至步骤903:终端发起重定位请求消息到eMSC,以及eMSC触发建立eMGW上的媒体流关联,同步骤800至803。
步骤904:eMSC通过PCC系统向MME发送切换请求指令。
步骤905:MME向eNB下发重定位请求指令,通接收来自eNB的重定位应答,同步骤806。
步骤906至步骤.908:MME通过PCC系统向eMSC转发重定位响应,
其中在步骤906,MME向S/P-GW发送创建承载请求,在步骤907,MME向PCRF提供L3参数,在步骤908中,PCRF向eMSC发送应用服务信息应答。
步骤909:收到该消息后,eMSC向eMGW触发一个媒体流修改指令;为了更好的保证数据的无损,这条指令可能触发一个eMGW向P-GW和MGW-B的双播媒体流。
步骤910至步骤914:eMSC触发一个媒体流修改指令,指示UE进行切换,以及UE通知MME切换完成,同步骤809至步骤813。
步骤915至步骤917:MME通过PCC系统向eMSC转发重定位完成消息,同时eMSC通过PCC系统向MME发送切换完成响应消息。
在步骤915中,由MME触发更新S-GW与P-GW间的承载。
步骤918至步骤921,eMSC修改及释放媒体流,同步骤816至步骤819。
当采用PCHCCE实体来实现时,eMSC首先将重定位请求消息发送给PCHCCE,由PCHCCE触发相关的后续重定位,如果PCHCCE中包含MME的功能,则由PCHCCE触发Inter MME间的重定位;如果PCHCCE不具有MME功能,则需要发现一个MME。MME的发现机制有,PCHCCE根据目标侧的eNB ID查询出一个合适的MME;eMSC通过查询eNB和MME的配置关系,直接查询出合适的MME;UE在SAE内附着的MME ID将被传递到eMSC,从CS域切回SAE时,可能发起一个MME间的重定位过程来选择一个合适的MME。
处于活动状态下的UE发生移动时,可能触发MME的重定位,由于eMSC也有相关服务控制的范围,如果MME重定位后,如果UE仍然附着到源eMSC时,这时UE继续移动到CS域后,源eMSC可能无法控制或发现CS域中真正服务UE的BSS或MSC,因此需要触发一个eMSC的位置更新流程,使UE附着到一个更合适的eMSC上去,即可解决此问题。因此本发明给了MME的重定位引起的终端重新附着到新的eMSC的过程,但不排除终端不重新附着到eMSC的情形。如果eMSC发生变化,则需要考虑演进网络中CS信令面承载的改变,如果CS信令承载在缺省承载上,则需要将新的eMSC地址及端口号告知UE;如果CS信令承载在专有承载上,则除了需要将新的eMSC地址及端口号告知UE外,还需要修改相应的上行TFT以及修改原专有承载或创建新的专有承载。
对于MME的重定位引起的终端重新附着到新的eMSC,此时源MSCy依然为信令面的锚点,此时信令面路径为UE-目标MSC-源MSC-远端UE。由于UE的服务eMSC实体发生了改变,又可能导致UE的服务eMGW
发生改变,此时源 eMGW 依然为媒体面的锚点,即媒体面路径为 UE — P-GW —目标 eMGW —源 eMGW —远端 UE 。
此时需要将目标eMGW的地址及其分配的端口号等信息告知下端节点以保障媒体面上行链路的畅通,告知方法有:将这些信息直接告知UE,这样UE就可以以目标eMGW为目的地址发送媒体数据;将这些信息通过P-GW间接告知UE,这样UE也可以以目标eMGW为目的地址发送媒体数据;将这些信息告知P-GW而不告知该UE,则当P-GW收到来自该UE的媒体数据时,虽然目的地址为源eMGW,但P-GW会对收到的来自该UE的媒体数据做特殊处理,并将其路由到目标eMGW。
另一方面,还需要将UE的IP地址和端口号等信息告知目标eMGW,以保障媒体面下行链路的畅通,告知方法有:由UE将这些信息上报给目标eMGW;源eMSC将自身记录的这些信息告知目标eMSC,再由目标eMSC将这些信息告知目标eMGW;由目标eMSC通过HSS去查询这些信息并告知目标eMGW。
实施例7: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7的MME重定位触发终端重新附着到eMSC的流程图,其场景为MME与eMSC间存在Gs+接口,且系统上没有模拟CSoPS业务时,MME位置的变换引起UE附着到新的eMSC上。
如图10所示,MME位置的变换引起UE附着到新的eMSC上的步骤,包括:
步骤1000:由源eNB初始一个由源eNB到目标eNB的切换。
步骤1001:源eNB发送重定位请求消息到源MME,该消息指示了与传输数据相关的承载信息。
步骤1002:源MME选择目标MME并发送转发重定位请求消息到目标MME。
源MME选择目标MME的依据为:UE的位置关系,MME服务区的覆盖关系和是否支持MME和eMSC间接口等。
步骤1003:目标MME确认原S-GW是否仍可继续为UE服务。如果S-GW不能为UE服务,它将选择一个目标S-GW为UE服务;目标S-GW被选择后,目标MME会发送一个创建承载请求消息到目标S-GW节点,目标S-GW在为该上行业务传输分配完地址和TEID后,会发送一个创建承载响应消息到目标MME。如果S-GW能为UE服务,则该步骤可以省略。
步骤1004:目标MME发送重定位请求消息,包含S-GW地址和上行TEID到目标eNB,目标eNB收到重定位请求消息后,将生成UE上下文,包含承载和安全的一些信息。目标eNB发送重定位请求确认消息到MME作为响应。该确认消息中包含eNB为下行业务传输分配的地址和TEID。
步骤1005:目标MME在目标S-GW中建立转发参数。
步骤1006:目标MME发送转发重定位响应消息到源MME。
步骤1007:如果eNB之间采用间接数据转发,则源MME更新源S-GW上到目标S-GW的隧道。
步骤1008:源MME发送包含目标地址和TEID的重定位命令消息到源eNB。
步骤1009:源eNB发送切换命令到UE。
步骤1010:源eNB开始将下行数据传输到目标eNB。
步骤1011:UE成功的同步到目标小区后,发送切换确认消息到目标eNB。
步骤1012:目标eNB发送重定位完成消息到目标MME。
步骤1013:目标MME发送转发重定位完成消息到源MME。源MME发送转发重定位完成确认消息到目标MME作为响应。
步骤1014:目标MME向目标S-GW发送更新承载请求消息。
步骤1015:如果S-GW重定位,则目标S-GW将为P-GW下行业务分配地址和TEID,并将这些地址和TEID携带在目标S-GW发给P-GW的更新承载请求消息中。利用这些地址和TEID,P-GW发送下行分组包到目标S-GW,这些下行分组包使用从目标S-GW到目标eNB的下行隧道。如果不 存在S-GW的重分配,则不执行这一步。
步骤1016:目标S-GW发送更新承载响应消息到目标MME。
步骤1017:在接收到转发重定位完成消息后,源MME发送资源释放到源eNB。当源eNB接收到该释放资源消息后,并且不再有任何传输需求时,释放资源。
步骤1018:如果S-GW发生了变化,则源MME向源S-GW发送删除承载请求消息。
步骤1019:当UE切换到新的TA,而且UE还没有注册到网络时,UE会发送跟踪区域更新请求消息(TAU Request)到目标MME。
步骤1020:目标MME对UE进行鉴权。
步骤1021:目标MME通知HSS更新UE的位置信息,之后HSS通知源MME删除用户数据。
步骤1022:目标MME发送位置区更新请求消息到目标eMSC,进行用户的位置更新,之后目标eMSC通知HSS进行用户的位置更新,HSS通知源eMSC删除用户数据以及目标eMSC插入用户数据。具体为:
步骤1022a:目标例MME将选择一个目标eMSC,并向其发送位置区更新请求消息,携带新的位置区标识(LAI,Location Area Identify)、IMSI、MME编码(Number)、位置更新类型(Location Update Type)等参数。其中LAI的标识可以从TAID中映射出来,位置类型指示这次位置更新为MME重定位引起的模拟CS域的附着。这里LAI、位置更新类型参数也可省去,或填充为空值,或填充一个特殊的参数。
这里目标MME选择目标eMSC的方法与实施例1步骤402中eMSC的发现机制相同。
步骤1022b至步骤1022e:目标eMSC,源eMSC和HSS间执行一个正常的位置更新流程;
步骤1022f:源e-MSC向MME返回位置更新确认消息,MME保存目标eMSC的地址到移动性管理上下文中。
步骤1023:源MME删除源S-GW上的承载上下文,如果S-GW没有改变,则仅释放源MME和源S-GW之间的信今连接。
步骤1024:目标MME为UE分配一个新的S-TMSI,并在跟踪区域更新接受消息中发给UE。
步骤1025:UE向目标MME发送跟踪区域更新完成消息以确认新的S-TMSI分配完成。
实施例8: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8的MME重定位触发终端重新附着到eMSC的流程图,其场景为MME与eMSC间不存在Gs+接口时,且系统上没有模拟CSoPS业务时,MME位置的变换引起UE重新附着到新的eMSC上。
实施例8与实施例7的区别有:在实施例8中,当目标MME向目标eMSC发送位置区更新时,由于MME与eMSC间不存在接口,MME需要经由终端或网络侧实体通过逻辑通路、逻辑实体或PCC系统将位置区更新请求转发给eMSC。比如:在通过IP连通性进行该过程时,在完成到目标MME的跟踪区更新之后,目标MME先将到目标eMSC进行位置区更新的请求消息发送给UE,再由UE通过IP层面连通性将其发送到目标eMSC。本实施例以IP层面连通性为例,说明MME位置的变化引起UE重新附着到新的eMSC的步骤,如图11所示,包括:
步骤1100至步骤1120:UE从源MME重定位到目标MME的过程同步骤1000至步骤1122。这里假设原S-GW可以继续为UE服务,即目标MME无需向新的S-GW发送创建承载请求。
步骤1121至步骤1123:源MME删除与S-GW的承载,且目标MME为UE分配一个新的S-TMSI的过程同步骤1023至步骤1025。
步骤1124:由于MME与eMSC间不存在Gs接口,这里由UE触发向目标eMSC发送位置区更新请求。
实施例9: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9中MME重定位触发终端重新附着到eMSC的 流程图。其场景为MME与eMSC间存在Gs+接口,且系统上存在模拟CSoPS业务,但相关媒体面没有发生变化,即不考虑因为新的eMSC加入到UE的呼叫CS业务的信令路径中而产生的用户媒体面变化时,MME位置的变换引起UE附着到新的eMSC上。
实施例9与实施例7的区别有,在实施例7中,由于不存在CSoPS业务,在完成MME的重定位后,由目标MME向目标eMSC发起位置区更新请求,而在实施例9中,由于存在CSoPS业务,在完成MME的重定位后,由目标MME向源eMSC发起eMSC重定位请求。
如图12所示,实施例9中,MME位置的变换引起UE附着到新的eMSC上的步骤,包括:
步骤1200至步骤1205:源接入网络向目标接入网络发起重定位请求,并接收到来自目标接入网络的响应,同步骤1000至步骤1006。只是此时假设原S-GW可以继续为UE服务,则目标MME无需向新的S-GW发送创建承载请求。
步骤1206a:目标MME在完成MME的重定位后,判断是否发起该重定位,如果需要,则由目标MME向源eMSC发起重定位请求。
当源eMSC判断不需要发生迁移时,可拒绝这次切换请求。如果源eMSC判断需要发生迁移,则源eMSC发起发现目标eMSC,可以通过目标MME查询并将目标eMSC的地址携带在eMSC重定位指令中,也可以通过在eMSC重定位指令中携带当前UE位置区的标识,由源eMSC通过位置区标识发现一个合适的目标eMSC。
步骤1206b:源eMSC向选择的目标eMSC发送MAP重定位请求,目标eMSC回应MAP重定位应答消息。
步骤1206c至步骤1210e:建立目标eMSC和源eMSC间的电路域承载。
步骤1206f:源eMSC向目标MME发送重定位应答指令,并通知新的eMSC的地址给目标MME。
此处步骤1206中目标MME向源eMSC发起重定位请求也可以在后续 步骤中执行,并不局限于此处。
步骤1207至步骤1224:UE附着到新的eMSC的过程,同步骤1007至步骤1021及步骤1003至步骤1025。
当UE的模拟CS域呼叫的信令在SAE中的缺省(default)承载上运行时,直接提供目标eMSC的地址信息给UE即可。当UE的模拟CS域呼叫的信令在SAE中的专有承载上运行时,eMSC需要通过PCC系统去修改UE的专有信令面承载;或UE自行获取目标eMSC的地址参数后,发起一个承载修改的过程。
实施例10: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10中MME重定位触发终端重新附着到eMSC的流程图。其场景为MME与eMSC间存在Gs+接口,且系统上存在模拟CSoPS业务,相关媒体面发生变化时,MME位置的变换引起UE附着到新的eMSC上。
此实施例10与实施例9的区别有,实施例10中,eMSC的变化引起了MGW的变化,即目标eMSC需要选择一个目标MGW加入媒体面路径中。
步骤1300至步骤1320,MME的重定位的过程同步骤1200至步骤1205及步骤1207至步骤1221。
步骤1321,目标MME向源eMSC请求重定向,并确定目标eMSC的过程同步骤1206。
步骤1322:当源eMSC向目标MME回应重定位确认后,将由源eMSC和目标eMSC分别控制源eMGW和目标eMGW以建立源eMGW和目标eMGW之间媒体关联,即建立两者之间的媒体路径,然后源eMSC通过PCC系统去更改目前UE专有CS域媒体流的路径,例如控制建立修改以往PS域承载的流模板,或控制P-GW采用特定的路由转发媒体数据到目标eMGW。如果是通过修改流模板去修改媒体面,也可通知UE相关新媒体面参数,由UE发起承载的修改。当承载全部被关联后,UE新的承载面路径为:UE—P-GW—目标eMGW—源eMGW—远端UE。
步骤1323至步骤1325:删除源MME与S-GW的承载,并且UE更新 TA,步骤同步骤1222至1224。
实施例11: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11的MME重定位触发终端重新附着到eMSC的流程图。其场景为MME与eMSC间不存在Gs+接口,且系统上存在模拟CSoPS业务,但相关媒体面没有发生变化时,MME位置的变换引起UE附着到新的eMSC上。
此时实施例11与实施9的区别有,在实施例11中,当目标MME向源eMSC发送重定位请求时,由于MME与eMSC间不存在接口,则目标MME需要经由终端或网络侧实体通过逻辑通路、逻辑实体或PCC系统转发eMSC重定位请求到源eMSC;比如:在通过IP连通性进行该过程时,在完成到目标MME的跟踪区更新之后,目标MME先将到源eMSC的eMSC重定位请求消息发送给UE,再由UE通过IP层面连通性将其发送到源eMSC。
本实施例以IP层面连通性为例,说明MME位置的变换引起UE附着到新的eMSC上,说明MME位置的变化引起UE重新附着到新的eMSC的步骤,如图14所示,包括:
步骤1400至步骤1405,源接入网络向目标接入网络发起重定位请求,并接收到来自目标接入网络的响应,同步骤1200至步骤1205。
步骤1406至步骤1423,MME重定位的过程,同步骤1207至步骤1224。
在步骤1422中,目标MME在跟踪区别请求接收消息中向UE提供目标eMSC的地址信息。
步骤1424:UE通过IP层面连通性发送eMSC重定位请求给源eMSC,源eMSC建立目标eMSC和源eMSC间的电路域承载;源eMSC向UE发送重定位应答指令。
实施例12: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12的MME重定位触发终端重新附着到eMSC的流程图。其场景为MME与eMSC间没有Gs+接口,且系统上存在模拟CSoPS业务,相关媒体面发生变化时,MME位置的变换引起UE附着到新的eMSC 上。
实施例12与实施例11的区别有:由于在实施例11中,相关媒体面没有发生变化,即eMSC的重定位不会引起eMGW的变化,而在实施例12中,由于媒体面发生了变化,则eMSC的重定位要求选择新的eMGW来承载媒体业务,并建立新旧eMSC间的连接。
如图15所示,实施例12中MME位置的变换引起UE附着到新的eMSC上的步骤,包括:
步骤1500至步骤1524:MME的重定位引起eMSC重定位的过程同步骤1400至步骤1424。
步骤1525:当源eMSC向目标MME回应重定位确认后,将去控制目标MSC、源MGW去关联建立目标MGW和源MGW上的媒体关联,即建立目标MGW和源MGW上的媒体路径,然后源eMSC通过PCC系统去更改目前UE专有CS域媒体流的路径,例如控制建立修改以往PS域承载的流模板,或控制PDN-GW采用特定的路由转发媒体数据到目标MSC。如果是通过修改流模板去修改媒体面,也可通知UE相关新媒体面参数,由UE发起承载的修改。当承载全部被关联后,UE新的承载面路径为:UE—P-GW—目标MGW—源MGW—远端UE。
实施例13: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13的切换装置结构示意图,它可以执行实施例1到实施例6的切换方法。
如图16所示,该装置包括接收模块1601、GS+接口1602、判断模块1603、转发模块1604、控制模块1605、发送模块1606、选择模块1607。
接收模块1601通过GS+接口1602接收来自PS域网络的重定位请求后,判断模块1603判断出发起Inter MSC重定位请求,转发模块1604将InterMSC重定位请求发送到MSC-B,请求MSC-B建立与MGW-B的媒体面关联,同时控制模块1605根据接收模块1601接收的重定位请求建立eMGW与MGW-B的媒体面关联;在eMGW与MGW-B的媒体面关联后发送模块 1606通过GS+接口1602经由MME、eNB向UE发送切换命令。
接收模块1601接收来自CS域网络的重定位请求后,选择模块1607选择一个MME,转发模块1604通过GS+接口1602将重定位请求发送到选择模块1607选择的MME,请求MME建立与eNB的媒体面关联,同时控制模块1605根据接收模块1601接收的重定位请求建立eMGW与P-GW的媒体面关联;在eMGW与P-GW的媒体面关联后,发送模块1606通过GS+接口1602经由MCS-B和BSS向终端发送切换命令。
实施例14: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14的终端重新附着到eMSC装置结构示意图,它可以执行实施例7和实施例8的终端重新附着到eMSC的方法。
如图17所示,该装置包括:选择模块1701、发送模块1702、接收模块1703、GS+接口1704。
选择模块1701选择一个目标eMSC后,发送模块1702通过GS+接口1704向该目标eMSC发送位置区更新请求。
接收模块1703通过GS+接口1704接收来自该目标eMSC的位置区更新确认。
实施例15: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15的终端重新附着到eMSC装置结构示意图。它可以执行实施例9和实施例12的终端重新附着到eMSC的方法。
如图18所示,该装置包括GS+接口1801、接收模块1802、选择模块1803、发送模块1804。
接收模块1802通过GS+接口1801接收来自接收来自目标MME的重定位请求,而后选择模块1803根据接收模块1802接收到的重定位请求选择一个目标eMSC,发送模块1804将接收模块1802接收到的重定位请求通过GS+接口1801发送到选择模块1803选择的目标eMSC中,发送模块1804并在目标eMSC建立电路连接后,通过GS+接口/1801向目标MME发送重定位应答。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网络中的演进NodeB eNB接收终端发送的测量参数;
所述eNB判断出本次重定位为一次分组域到电路域的重定位后,所述eNB向移动性管理实体MME发送重定位请求,其中所述重定位请求不携带分组域网络的无线参数或其中分组域网络的无线参数为空,携带重定位原因值、目标侧小区列表以及需要向对端实体转发的待转移承载上下文标识符ID;
所述MME向演进的移动交换中心eMSC转发重定位请求;
所述eMSC接收所述MME发送的重定位请求,将其转发到第二网络,请求所述第二网络建立自身的媒体面关联;
所述eMSC建立与第二网络间的媒体面关联;
所述eMSC向终端发送切换命令,以使所述终端接入到第二网络的接入网实体,经由第二网络的接入网实体接入到第二网络;
其中,所述第一网络为分组域PS网络,所述第二网络为电路域CS网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eMSC建立与第二网络之间的媒体面关联包括:
所述eMSC指示媒体面的转换网关eMGW建立与第二网络媒体网关的关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eMSC向终端发送切换命令包括:
所述eMSC经由第一网络向终端发送切换命令。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eNB判断本次重定位为一次分组域到电路域重定位包括:
所述eNB通过配置关系分析临近小区属于电路域后,根据由终端上报的小区测量信息,判断临近网络支持分组域承载电路域CSoPS能力;
或所述eNB结合服务质量QOS中的特殊标签参数和终端上报的测量参数信息,判断本次切换为一次特殊的模拟分组域到电路域的切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ME向eMSC转发重定位请求包括:
所述MME将终端所有承载的上下文信息按照优先级的顺序排列,发送给eMSC,其中,分组域到电路域业务的优先权最高;
或所述MME向eMSC转发携带重定位原因、目标ID以及待转移的承载上下文的重定位请求;
或所述MME直接构造相关模拟分组域切换的消息,将所有参数转发给eMSC。
6.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ME向eMSC转发重定位请求之前,进一步包括:
所述MME请求分组域中家乡用户服务器HSS直接提供eMSC的地址;
或所述MME根据网络规划、运营商策略发现eMSC;
或所述MME根据自身配置的与eMSC间的映射关系发现eMSC;
或所述MME通过跟踪区TA查询发现eMSC。
7.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eMSC转发来自第一网络的重定位请求到第二网络之前,进一步包括:
所述eMSC通过所述MME的显式指示确定发起Inter MSC重定位请求;
或所述eMSC通过分析所述MME提供的参数确定发起Inter MSC重定位请求。
8.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eMSC接收来自第一网络的重定位请求之后,进一步包括:
所述eMSC生成信道类型、加密信息、分类标志消息;
所述分类标志消息携带终端在电路域的无线接口能力。
9.如权利要求8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eMSC生成信道类型、加密信息、分类标示消息后,进一步包括:
所述eMSC生成小区标识参数,所述小区标识参数携带分组域及电路域小区ID,所述eMSC查找分组域网络接入网实体与MME的关联关系来发现一个MME;
或所述eMSC根据终端上下文来查找MME,所述终端上下文中保存有MME的地址。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建立自身的媒体面关联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的核心网实体建立与所述第二网络的媒体网关的关联。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的媒体网关为电路域的媒体网关MGW,所述第二网络的核心网实体为MSC。
12.如权利要求3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eMSC经由第一网络向终端发送切换命令包括:
所述eMSC向MME转发重定位响应,指示终端在电路域中的无线参数配置;
所述MME向eNB转发重定位响应;
所述eNB向终端发送切换命令。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eMSC向MME转发重定位响应,指示终端在电路域中的无线参数配置,包括:
所述重定位响应携带重定位原因、消息类型以及层3信息,所述重定位原因、消息类型以及层3信息指示终端在电路域中的无线参数配置。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eMSC指示终端通过所述eMSC与第二网络间的媒体面关联以及第二网络自身的媒体面关联接入到第二网络之后,进一步包括:
所述eMSC向MME发送转发重定位完成指令;
所述MME修改相关分组域媒体面承载。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ME修改相关的分组域媒体面承载,包括:
所述MME发起承载修改的流程,将这条承载参数值调整为0;
或所述MME直接向服务网关S-GW/P-GW发送明确的保留承载指示,保留相关的承载,并通知PCC系统进行PCC策略的调整。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7101414593A CN101370266B (zh) | 2007-08-19 | 2007-08-19 | 切换方法、终端重新附着方法 |
EP14168837.4A EP2785106B1 (en) | 2007-08-19 | 2008-08-19 |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of handover |
PCT/CN2008/072044 WO2009024082A1 (fr) | 2007-08-19 | 2008-08-19 | Procédé de transfert et procédé de relocalisation de terminal |
EP15198264.2A EP3010281B1 (en) | 2007-08-19 | 2008-08-19 |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of handover |
EP08784035.1A EP2190222B1 (en) | 2007-08-19 | 2008-08-19 | A handing-off method and a terminal re-location method |
ES15198264.2T ES2632577T3 (es) | 2007-08-19 | 2008-08-19 | Método, dispositivo y sistema de transferencia |
US12/707,236 US8817751B2 (en) | 2007-08-19 | 2010-02-17 |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of handover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7101414593A CN101370266B (zh) | 2007-08-19 | 2007-08-19 | 切换方法、终端重新附着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70266A CN101370266A (zh) | 2009-02-18 |
CN101370266B true CN101370266B (zh) | 2013-03-20 |
Family
ID=40377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101414593A Active CN101370266B (zh) | 2007-08-19 | 2007-08-19 | 切换方法、终端重新附着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817751B2 (zh) |
EP (3) | EP2785106B1 (zh) |
CN (1) | CN101370266B (zh) |
ES (1) | ES2632577T3 (zh) |
WO (1) | WO200902408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71669B (zh) * | 2008-01-10 | 2014-08-20 | 爱立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 电信系统中的改进方法和布置 |
EP2272278B1 (en) * | 2008-03-21 | 2017-03-08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enable fallback to circuit switched domain from packet switched domain |
EP2120503B1 (en) | 2008-05-13 | 2019-09-0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providing a voice call over a circuit switched domain to a ue |
US20090290554A1 (en) * | 2008-05-13 | 2009-11-26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accessible medium for determining action time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US8249019B2 (en) * | 2008-08-26 | 2012-08-21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R-VCC of IMS emergency sessions |
WO2010044730A2 (en) * | 2008-10-15 | 2010-04-22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bility selection of voice over the evolved packet system |
EP2387269B1 (en) * | 2009-02-02 | 2019-04-10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multi-carrier cell handover |
CN101848515B (zh) * | 2009-03-25 | 2014-04-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切换方法、通信系统及相关设备 |
GB2469645A (en) | 2009-04-20 | 2010-10-27 | Nec Corp | Providing information about a mobile device in a relocation request message |
CN101895864B (zh) * | 2009-05-22 | 2014-03-1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单模业务连续性实现方法及单模业务连续性系统 |
CN101924751B (zh) | 2009-05-22 | 2013-11-0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单模业务连续性实现方法及单模业务连续性系统 |
KR101551158B1 (ko) * | 2009-06-16 | 2015-09-18 | 블랙베리 리미티드 | 네트워크 셀을 통해 이용할 수 없는 서비스를 액세스하기 위한 방법 |
CN101931923B (zh) * | 2009-06-26 | 2014-10-2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Ip多媒体子系统网络的用户注册方法及业务实现系统 |
US8442004B2 (en) * | 2009-06-29 | 2013-05-14 | Motorola Mobility Llc | Service continuity during outbound handover from a home network base station with local internet protocol access |
CN101998355B (zh) * | 2009-08-25 | 2014-12-3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户信息查询的路由重定向方法及系统 |
CN102045299B (zh) * | 2009-10-19 | 2014-02-0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单模业务连续性实现方法和系统 |
US8957938B2 (en) | 2009-10-28 | 2015-02-17 | Alcatel Lucent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ing over a video conversation from packet switch domain to circuit switch domain |
KR101704374B1 (ko) | 2009-10-30 | 2017-02-07 |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 무선 통신을 위한 시그널링 |
MX2012005073A (es) * | 2009-11-11 | 2012-08-23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Reubicacion accionada por gw en servicio. |
CN102131232B (zh) * | 2010-01-15 | 2015-01-2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服务gprs支持节点、单模业务连续性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
US8705418B1 (en) * | 2010-03-03 | 2014-04-22 | Kbc Research Foundation Pvt. Ltd.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etecting a preamble of a data packe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CN102238158B (zh) * | 2010-04-26 | 2016-02-1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反向单待业务连续性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
US8982840B2 (en) * | 2010-04-27 | 2015-03-1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Handover |
CN102244910B (zh) * | 2010-05-10 | 2014-12-1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增强单接入语音业务连续性的通信系统及方法 |
JP4834167B1 (ja) | 2010-06-04 | 2011-12-14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通信方法及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
CN102300190B (zh) | 2010-06-28 | 2013-01-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切换方法、通信装置和通信系统 |
CN105792297B (zh) * | 2010-11-05 | 2019-05-31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将RN从源eNB切换到目标eNB的方法、RN及其实施的方法 |
US9894674B2 (en) * | 2011-02-07 | 2018-02-1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ystem level solution for different service co-existence |
CN102695202B (zh) * | 2011-03-25 | 2015-12-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重配置的方法、无线网络控制器和终端 |
US8861475B2 (en) | 2011-05-19 | 2014-10-14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Inter-RAT handover control using sequence numbers |
US8902852B2 (en) | 2011-05-19 | 2014-12-02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Inter-rat handover control using empty GRE packets |
US9949171B2 (en) * | 2011-05-20 | 2018-04-1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Advanced LMSD intersystem handoff |
US20120295620A1 (en) * | 2011-05-20 | 2012-11-22 | Gary Stephens | Advanced legacy mobile station domain (almsd) intersystem handoff without anchor network bearer support |
CN102917413B (zh) * | 2011-08-02 | 2017-07-2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重定位过程中的资源预留方法及装置 |
US8706118B2 (en) * | 2011-09-07 | 2014-04-22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3G LTE intra-EUTRAN handover control using empty GRE packets |
CN104126320B (zh) * | 2011-10-03 | 2019-06-04 |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在反向单无线电语音呼叫连续性中选择语音承载的装置和方法 |
PL2764724T3 (pl) * | 2011-10-04 | 2019-09-3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Sposób i urządzenie do wyboru pomiędzy techniką VoLTE lub przełączeniem w tryb komutacji łączy dla sesji głosowych |
CA2768483C (en) * | 2011-12-30 | 2019-08-20 | Sandvine Incorporated Ul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quality of service |
CN109089289B (zh) | 2012-07-13 | 2021-02-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切换到电路交换域的方法和装置 |
CN103765956B (zh) * | 2012-08-10 | 2018-05-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获取ue的ps接入能力的方法及网络设备 |
EP2936840A1 (en) * | 2012-12-19 | 2015-10-28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Extending global operator device id to aggregated devices |
CN109982313B (zh) * | 2013-04-03 | 2020-11-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获取ue能力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
EP3002931B1 (en) | 2013-06-26 | 2019-08-28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Ip address allo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
CN104301960A (zh) * | 2013-07-18 | 2015-01-2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小区切换方法、系统和基站 |
CN106465213A (zh) * | 2014-01-28 | 2017-02-22 | 诺基亚通信公司 | 移动通信网络的订户终端的切换 |
US9191858B1 (en) * | 2014-05-22 | 2015-11-17 | Sprint Spectrum L.P. | Broadcast cell loading information for wireless network access and handoff |
CN105208628A (zh) * | 2014-06-26 | 2015-12-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网络接入处理方法、装置、ran设备及sgsn |
JP6637418B2 (ja) * | 2014-07-01 | 2020-01-29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第1のコア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
CN104350781B (zh) * | 2014-07-18 | 2018-11-27 | 绍兴柯桥皆美达纺织品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和设备 |
RU2680086C2 (ru) * | 2014-09-30 | 2019-02-15 | Хуавэй Текнолоджиз Ко., Лтд. | Способ эстафетной передачи специализированной сети, способ уведомления о типе специализированной сети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
CN105592445A (zh) * | 2014-10-24 | 2016-05-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能力信息获取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7251609B (zh) * | 2015-05-15 | 2019-12-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VoLTE业务实现方法、系统及设备 |
US10512001B2 (en) * | 2015-08-17 | 2019-12-17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rearranging gateway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dedicated bearer |
WO2017051060A1 (en) * | 2015-09-22 | 2017-03-30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Causing a transition between positioning modes |
US9877224B2 (en) * | 2015-10-05 | 2018-01-23 | Blackberry Limited | Establishing a voice call |
CN106572496A (zh) * | 2015-10-09 | 2017-04-1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负荷上报及控制方法、eMSC装置、MME装置及通信系统 |
CN107113662B (zh) * | 2015-10-21 | 2020-08-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Mec平台的切换方法、装置及系统 |
JP6699913B2 (ja) * | 2015-11-12 | 2020-05-27 | ホアウェイ・テクノロジーズ・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 音声サービスを実行している端末を処理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ならびにコンピュータ可読記憶媒体 |
US10980080B2 (en) * | 2016-06-21 | 2021-04-13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reporting RRC state of terminal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same |
EP3533263A4 (en) * | 2016-10-28 | 2020-07-0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USER DEVICE COMPENSATED TIME FORWARD |
CN108235428B (zh) * | 2016-12-21 | 2021-03-05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 | 实现ue注册p-cscf的方法、mme设备及pgw设备 |
AR111135A1 (es) * | 2017-03-20 | 2019-06-05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Reanudación de conexión segura de red |
ES2908270T3 (es) | 2017-05-08 | 2022-04-28 | Huawei Tech Co Ltd | Método y dispositivo para movimiento entre sistemas de comunicación |
CN109246717B (zh) * | 2017-07-11 | 2020-10-30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VoLTE语音完整性评估方法及装置 |
CN109587738B (zh) * | 2017-09-28 | 2022-04-22 |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设备及具有存储功能的设备 |
AU2017439697B2 (en) | 2017-11-16 | 2023-08-31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Network configuration method, apparatus, network element, and system |
JP2021522761A (ja) * | 2018-05-05 | 2021-08-30 |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ハンドオーバプロセスにおけるサービス処理方法および装置、端末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機器 |
CN110519808B (zh) * | 2018-05-21 | 2021-12-07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间交互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10611580B (zh) * | 2018-06-15 | 2021-05-2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小区管理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CN111615188B (zh) * | 2019-02-22 | 2021-10-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CN115484646A (zh) * | 2021-06-16 | 2022-12-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服务质量流的管理方法和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165A (zh) * | 1994-11-30 | 1996-01-17 | 财团法人韩国电子通信研究所 | 用于码分多路访问移动式交换中心的跨区转接控制方法 |
CN1859785A (zh) * | 2006-03-27 | 2006-11-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位置更新及用户归属的移动交换中心切换方法 |
CN1878403A (zh) * | 2006-03-27 | 2006-12-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A-Flex电路域网络实现局内切换的方法 |
CN1984487A (zh) * | 2006-06-02 | 2007-06-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移动通信网络中双传输模式的切换方法及其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2041147A1 (en) | 2000-11-17 | 2002-05-23 | Biftone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dating and distributing information |
JP2008535352A (ja) * | 2005-03-30 | 2008-08-28 | ノキア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 回線交換(cs)リソース及びパケット交換(ps)リソースの結合ハンドオーバ |
FI20050500A0 (fi) * | 2005-05-11 | 2005-05-11 | Nokia Corp | Menetelmä järjestelmien välisten kanavanvaihtojen toteuttamiseksi matkaviestinjärjestelmässä |
WO2007103369A2 (en) * | 2006-03-07 | 2007-09-13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handoff in an lte gtp 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GB0707387D0 (en) * | 2007-04-17 | 2007-05-23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Single radio VCC:LTE-VMSC anchor solution |
-
2007
- 2007-08-19 CN CN2007101414593A patent/CN101370266B/zh active Active
-
2008
- 2008-08-19 EP EP14168837.4A patent/EP2785106B1/en active Active
- 2008-08-19 EP EP08784035.1A patent/EP2190222B1/en active Active
- 2008-08-19 EP EP15198264.2A patent/EP3010281B1/en active Active
- 2008-08-19 WO PCT/CN2008/072044 patent/WO2009024082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8-08-19 ES ES15198264.2T patent/ES2632577T3/es active Active
-
2010
- 2010-02-17 US US12/707,236 patent/US8817751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165A (zh) * | 1994-11-30 | 1996-01-17 | 财团法人韩国电子通信研究所 | 用于码分多路访问移动式交换中心的跨区转接控制方法 |
CN1859785A (zh) * | 2006-03-27 | 2006-11-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位置更新及用户归属的移动交换中心切换方法 |
CN1878403A (zh) * | 2006-03-27 | 2006-12-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A-Flex电路域网络实现局内切换的方法 |
CN1984487A (zh) * | 2006-06-02 | 2007-06-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移动通信网络中双传输模式的切换方法及其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70266A (zh) | 2009-02-18 |
EP2190222A1 (en) | 2010-05-26 |
EP3010281B1 (en) | 2017-05-24 |
EP2785106A1 (en) | 2014-10-01 |
EP2190222A4 (en) | 2010-12-08 |
ES2632577T3 (es) | 2017-09-14 |
EP3010281A1 (en) | 2016-04-20 |
WO2009024082A1 (fr) | 2009-02-26 |
EP2785106B1 (en) | 2017-06-07 |
EP2190222B1 (en) | 2014-08-06 |
US8817751B2 (en) | 2014-08-26 |
US20100142488A1 (en) | 2010-06-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70266B (zh) | 切换方法、终端重新附着方法 | |
CN101690329B (zh) | 在多媒体移动网络中提供语音服务的系统和方法 | |
CN102742322B (zh) | 将用户设备返回源无线接入网 | |
CN104641682B (zh) | 在电路交换回退操作期间处理承载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1448287B (zh) | 一种激活状态下用户设备跨接入网切换的实现方法 | |
CN100589637C (zh) |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注册方法及使用的双模终端 | |
CN101772969B (zh) | 一种用于在长期演进无线电接入上执行gsm/wcdma电路交换服务的技术 | |
CN103857004A (zh) | 处理无线网络用户接入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1374258A (zh) | 一种实现网络后向兼容的系统和附着、去附着方法 | |
CN102123378B (zh) | 一种终端切换的方法及相应的通信网络 | |
CN109076089A (zh) | 增强分组交换域数据中断机制 | |
CN104067663A (zh) | 用于csfb/srvcc的cs/ps协调 | |
CN101677470A (zh) | 服务请求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4205929A (zh) | 锚定在ims中的紧急呼叫到电路交换接入网络的切换 | |
US20190191351A1 (en) | Service setup method and device | |
CN104735734B (zh) | 一种业务处理的方法、网络控制器及转发设备 | |
CN102711079B (zh) | 一种ip分流连接移动性支持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3686908A (zh) | 一种移动通信网络中直连通讯终端会话切换方法及装置 | |
CN101459940B (zh) | 单无线信道语音业务连续性的域切换方法 | |
CN101141784A (zh) | 一种跨接入设备的空闲态寻呼的方法、接入设备和系统 | |
CN101754488B (zh) | 一种逻辑控制类通信设备及通信方法 | |
CN102014448B (zh) | 一种业务流的绑定方法、设备及系统 | |
CN104969611A (zh) | 用于组合式单一无线电语音呼叫连续性和分组交换切换的节点和方法 | |
CN100499544C (zh) | WiMAX接入服务网络网关间相互定位的方法 | |
CN105813111A (zh) | 业务流传输路径优化方法、装置及mm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E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0218 Assignee: Apple Computer, Inc. Assignor: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5990000755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Switching method and terminal re-adhesion metho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0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50827 |
|
LICC |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