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360278A - 一种即时消息收发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即时消息收发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60278A
CN101360278A CNA2008102113047A CN200810211304A CN101360278A CN 101360278 A CN101360278 A CN 101360278A CN A2008102113047 A CNA2008102113047 A CN A2008102113047A CN 200810211304 A CN200810211304 A CN 200810211304A CN 101360278 A CN101360278 A CN 1013602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rt
messages
instant
message
mobile swit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21130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新勇
朱浩鹏
薛小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A20081021130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60278A/zh
Publication of CN1013602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60278A/zh
Priority to PCT/CN2009/073958 priority patent/WO2010031329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56Unified messaging, e.g. interactions between e-mail, instant messaging or converged IP messaging [CP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58Message adapt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即时消息收发方法、系统和设备,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发送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接收来自发送端会话初始协议SIP用户的即时消息;所述发送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将所述即时消息拆分成多条短消息,所述发送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通过短消息中心,将所述多条短消息发送至接收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使所述接收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将所述多条短消息转换为即时消息发送给接收端SIP用户。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通过将超长即时消息拆分为多条短消息进行收发,使普通SIP用户可以在CS网络发送和接收超长即时消息,并能够保证超长部分不被丢失。

Description

一种即时消息收发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即时消息收发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背景技术
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初始协议)用户接入CS(CircuitSwitched domain,电路域)网络,体验SIP用户之间的IM(Instant Message,即时消息)互通以及与移动用户的短信互通功能。目前的技术方案如下:
即时消息始发流程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SIP用户A发送即时消息到MSC Server(Mobile-servicesSwitching Centre Server,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
步骤102,MSC Server将即时消息转换为短消息发送给SMSC(ShortMessage Service Center,短消息中心);即时消息是IMS(Internet ProtocolMultimedia Subsystem,因特网多媒体子系统)网络中的用户进行通信时所收发的消息,而短消息是CS网络中的用户进行通信时所收发的消息,两者采用不同的编码方式,两者可以实现相互转化。
步骤103,SMSC向MSC Server发送成功响应;
步骤104,MSC Server将收到的SMSC的成功响应转换为202响应发送给SIP用户A。
即时消息终结流程如图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SMSC发送短消息给MSC Server;
步骤202,MSC Server将短消息转换为即时消息发送给SIP用户B;
步骤203,SIP用户B发送200响应给MSC Server;
步骤204,MSC Server收到SIP用户B的200响应消息后,转换为终结短消息响应发送给SMSC。
在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缺点:
现有技术中,普通SIP用户接入CS网络后,普通SIP用户发送的即时消息中内容的最大长度不能超过电路域所能允许的进行编码转换后短消息长度的限制,超过部分会被MSC Server丢弃。因此,普通SIP用户在接入CS网络后,MSC Server对短消息长度的限制会影响普通SIP用户使用即时消息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即时消息收发的方法、系统和设备,使普通SIP用户可以在CS网络发送和接收即时消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即时消息收发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发送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接收来自发送端会话初始协议SIP用户的即时消息;
所述发送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将所述即时消息拆分成多条短消息,其中,所述多条短消息的每条携带短消息序号信息指示;
所述发送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通过短消息中心,将所述多条短消息发送至接收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其中,所述接收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接收到所述多条短消息后,根据所述短消息序号信息指示将所述多条短消息转换为即时消息发送给接收端SIP用户。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即时消息收发的系统,包括发送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短消息中心和接收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其中:
所述发送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用于接收来自发送端SIP用户的即时消息,将所述即时消息拆分成多条短消息,将所述多条短消息发送给所述短消息中心,其中,所述多条短消息的每条携带短消息序号信息指示;
所述短消息中心,用于接收所述发送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发送的多条短消息,以及将所述多条短消息转发给所述接收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
所述接收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多条短消息,根据所述短消息序号信息指示,将所述多条短消息转换为即时消息发送给接收端SIP用户。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发送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发送端SIP用户的即时消息;
拆分模块,用于将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即时消息拆分成多条短消息,所述多条短消息的每条携带短消息序号信息指示;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拆分模块得到的多条短消息发送给接收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接收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发送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的多条短消息;其中,所述多条短消息的每条携带短消息序号信息指示;
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短消息序号信息指示将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多条短消息转换为即时消息发送给接收端SIP用户。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通过将超长即时消息拆分为多条短消息进行收发,使普通SIP用户可以在CS网络发送和接收超长即时消息,并能够保证超长部分不被丢失。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即时消息始发流程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一种即时消息终结流程的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即时消息收发的方法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即时消息收发的方法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即时消息收发的系统结构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发送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结构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接收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即时消息收发的方法,如图3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发送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接收来自发送端SIP用户的即时消息;
步骤302,发送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将所述即时消息拆分成多条短消息,其中,所述多条短消息的每条携带短消息序号信息指示;
步骤303,发送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通过短消息中心,将所述多条短消息发送至接收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其中,所述接收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接收到所述多条短消息后,将所述多条短消息转换为即时消息发送给接收端SIP用户。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通过将超长即时消息拆分为多条短消息进行收发,使普通SIP用户可以在CS网络发送和接收超长即时消息,并能够保证超长部分不被丢失。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的一种即时消息收发的方法的具体流程,如图4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SIP用户A发起即时消息到发送端MSC Server。
步骤402,发送端MSC Server接收到即时消息后,处理SIP用户接入,包含鉴权,合法检查与终结即时消息,接着实现即时消息与短消息的互转,具体实现包含:
发送端MSC Server根据短消息长度限制将即时消息内容拆分成多条短消息,并给多条短消息分别增加短消息序号信息指示,该指示可以通过UDH(User Data Head,用户数据头)的形式添加,同时,所述发送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还将所述多条短消息中最后一条短消息的状态报告请求的标识位设置为有效,将所述多条短消息中其它条短消息的状态报告请求的标识位设置为无效。
具体的,MSC Server收到SIP用户发起的超长即时消息后,需要完成如下处理:
<1>编码转换;
<2>根据短消息长度限制将编码转换后的超长短消息拆分成多条;
<3>将拆分后的多条短消息转换为短消息TP(Transport Layer,传输层)内容。
下面分别对三个处理进行说明:
<1>编码转换:
MSC Server对超长即时消息内容进行解析,判断全部为单字节编码时,即为ASCII(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美国标准信息交换标准码)时(UTF-8的单字节编码同ASCII码),则将超长即时消息内容转换为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讯系统)7BIT编码方式,也可以采用8BIT编码。
MSC Server对超长即时消息内容进行解析,判断为多字节编码时,则将超长即时消息内容转换为UCS2编码方式。
<2>根据电路域的短消息长度限制将编码转换后的超长短消息拆分成多条;
其中的一种方式是:利用电路域不同编码方式所能允许的短消息内容长度限制作为拆分后的短消息内容长度的最大值,例如,对于GSM 7BIT编码方式,其所能允许的超长短消息内容长度为140个字节,将140个字节作为拆分后的短消息内容的单位长度最大值,由于通过UDH头表示短消息序号信息指示需要占用6个字节,可以将超长短消息内容按照134个字节拆分为多条,拆分后的最后一条短消息为原超长短消息内容的长度拆分为若干条134字节的短消息后的余数,可以不足134字节。对于UCS2编码方式,其所能允许的超长短消息内容长度大于138个字节(需要剩余2个字节用于追加UCS2编码的大小端BOM(Byte Order Mark,字节序指示)),可以将超长短消息内容按照132个字节进行拆分,剩余6个字节用于TP层的UDH填充,2个字节用于BOM指示填充。其中BOM可以采用大端BOM指示,BOM指示在内容的头部追加,占用2个字节。
采用上述拆分方式,利用了电路域所能允许的最大短消息长度限制作为拆分后的短消息内容的长度最大值,可以使得拆分后的短消息条数较少,使得发送该拆分后的短消息可以较少的占用系统资源,并能节省传送时间,同时也便于网络侧或终端用户对短消息的解析或者阅读。
当然也可以采用以下拆分方式:网络侧预先设置不同编码方式所对应的拆分后短消息的长度最大值(该最大值只要保证小于电路域不同编码方式所能允许的短消息内容长度限制即可),根据拆分后短消息的长度最大值以及编码转换后的超长短消息的长度,对编码转换后的短消息进行拆分。
还有一种拆分方式,根据编码转换后的超长短消息的长度对该超长短消息进行均匀拆分(保证拆分后的短消息的长度不大于不同编解码方式相应的所能允许的短消息长度限制即可),使得每条拆分后的短消息的长度比较均匀,此种拆分方式保证得到较均匀长度的拆分后的短消息,符合一些用户的阅读习惯。
<3>拆分后的超长短消息到TP层的转换:
在转换过程中,给拆分后的超长短消息分别加入包含短消息序号信息的UDH(User Data Head,用户数据头),所述发送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将所述多条短消息中最后一条短消息的状态报告请求的标识位设置为有效,将所述多条短消息中其它条短消息的状态报告请求的标识位设置为无效。状态报告请求即短消息的TP-SRR(Transport Layer Status Report Request,传输层状态报告请求)参数,若一条短消息中该参数被设置为有效,则SMSC在收到该条短消息后会向发送端SIP用户发送一条回执。若一条短消息中该参数被设置为无效,则SMSC在收到该条短消息后不会向发送端SIP用户发送回执。
步骤403,发送端MSC Server将转换后的多条短消息发送给SMSC。
步骤404,SMSC收到多条短消息后,根据多条短消息的状态报告请求的标识位生成即时消息回执策略,即需要等待多条短消息中的最后一条发送成功后,才向SIP用户A返回一条即时消息回执。
步骤405,SMSC将所述多条短消息发送给接收端MSC Server。
步骤406,接收端MSC Server判断接收端用户类型,若所述接收端用户为移动用户,则将所述多条短消息发送给所述移动用户,若接收端用户为SIP用户,则转步骤407。
步骤407,接收端MSC Server将多条短消息转换为即时消息,并将即时消息发送给SIP用户B;接收端MSC Server可以将多条短消息转换为多条即时消息,也可以将多条短消息合并为一条即时消息。
转换为多条即时消息可以避免由于SMSC发送的多条短消息时间间隔很长,若将所有拆分的短消息都收齐然后合并成一条发送给SIP用户B,用户不能及时收到消息,因此接收端MSC Server可以在接收到多条短消息的任意一条后,根据短消息携带的包含短消息序号信息的指示生成即时消息序号添加在即时消息头部,然后将该条即时消息实时发送给接收端SIP用户。
合并为一条即时消息符合用户的阅读习惯。
步骤408,SIP用户B收到即时消息后,可以通过即时消息序号指示来识别拆分的即时消息,并向SMSC返回成功响应消息。
步骤409,SMSC接收成功响应,根据即时消息回执策略,在接收到最后一条即时消息对应的成功响应后,生成即时消息回执。
步骤410,SMSC将即时消息通过发送端MSC Server将回执发送给SIP用户A。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如下:
1、提供了MSC Server将超长即时消息转换为多条短消息的方法,使不支持自动打包拆分超长即时消息的普通SIP终端可以在CS网络发送和接收超长即时消息,并能够保证超长部分不被丢失。
2、提供MSC Server多种拆分方式,利用电路域所能允许的最大短消息长度限制作为拆分后的短消息内容的长度最大值,可以使得拆分后的短消息条数较少,使得发送该拆分后的短消息可以较少的占用系统资源,并能节省传送时间,同时也便于网络侧或终端用户对短消息的解析或者阅读;均匀拆分方式保证得到较均匀长度的拆分后的短消息,符合一些用户的阅读习惯。
3、提供了MSC Server在多条即时消息头部添加消息序号的方法,解决了发送多条即时消息实时性差的问题。
4、接收端MSC Server将多条短消息转换为多条即时消息,可以避免由于SMSC发送的多条短消息时间间隔很长,若将所有拆分的短消息都收齐然后合并成一条发送给SIP用户B,用户不能及时收到消息;接收端MSC Server也可以将多条短消息转换为一条即时消息,符合用户的阅读习惯。
5、接收端MSC Server将多条短消息转换为多条即时消息,还提供了MSCServer灵活控制即时消息回执功能的方法,解决了SIP用户发送一条即时消息收到多条发送状态报告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即时消息收发的系统,如图5所示,包括:发送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501、短消息中心502和接收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503,其中:
所述发送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501,用于接收来自发送端SIP用户的即时消息,将所述即时消息拆分成多条短消息,将所述多条短消息发送给所述短消息中心502,其中,所述多条短消息的每条携带短消息序号信息指示;
所述短消息中心502,用于接收所述发送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501发送的多条短消息,以及将所述多条短消息转发给所述接收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503;
所述接收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503,用于接收所述多条短消息,根据所述短消息序号信息指示,将所述多条短消息转换为即时消息发送给接收端SIP用户。
其中,所述发送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501还用于将所述多条短消息中最后一条短消息的状态报告请求的标识位设置为有效,将所述多条短消息中其它条短消息的状态报告请求的标识位设置为无效;
相应的,所述短消息中心502还用于根据所述多条短消息的状态报告请求的标识位生成即时消息回执策略,后续根据所述即时消息回执策略,在接收到最后一条即时消息对应的成功响应后,向发送端SIP用户返回即时消息回执。
在具体应用中,以上所述发送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501和接收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503在物理上可以位于一个设备,也可以位于不同设备,上述变化不影响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即时消息收发的系统,将超长即时消息拆分为多条短消息进行收发,使普通SIP用户可以在CS网络发送和接收超长即时消息,并能够保证超长部分不被丢失。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发送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如图6所示,包括:接收模块601,用于接收来自发送端SIP用户的即时消息;拆分模块602,用于将所述接收模块601接收的即时消息拆分成多条短消息,所述多条短消息的每条携带短消息序号信息指示;发送模块603,用于将所述拆分模块602得到的多条短消息发送给接收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
其中,所述拆分模块602包括:第一拆分单元604,用于将所述即时消息进行编码转换得到短消息后,将电路域不同编码方式所能允许的短消息长度的限制作为拆分后的短消息长度的最大值,得到最少条数的多条短消息;或者,第二拆分单元605,用于将所述即时消息进行编码转换得到短消息后,根据编码转换后的超长短消息的长度对该超长短消息进行均匀拆分,其中,拆分后的短消息的长度不超过其编码方式所能允许的短消息长度的限制。
其中,所述发送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还包括:标识位设置模块606,用于在所述发送模块603将所述拆分模块602得到的多条短消息发送给接收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之前,将所述多条短消息中最后一条短消息的状态报告请求的标识位设置为有效,将所述多条短消息中其它条短消息的状态报告请求的标识位设置为无效。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发送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通过将超长即时消息拆分为多条短消息进行发送,使普通SIP用户可以在CS网络发送超长即时消息,并能够保证超长部分不被丢失。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接收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如图7所示,包括:接收模块701,用于接收来自发送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的多条短消息,其中,所述多条短消息的每条携带短消息序号信息指示;发送模块702,用于根据所述短消息序号信息指示将所述接收模块701接收的多条短消息转换为即时消息发送给接收端SIP用户。
其中,所述发送模块702包括:第一发送单元703,用于根据所述短消息序号信息指示,将所述多条短消息转换为多条即时消息发送给接收端SIP用户;或者,第二发送单元704,用于根据所述短消息序号信息指示,将所述多条短消息合并为一条即时消息发送给接收端SIP用户。
其中,所述第一发送单元703包括:序号生成子单元705,用于根据所述多条短消息携带的短消息序号信息指示生成即时消息序号;转换添加子单元706,将所述多条短消息转换为多条即时消息,并在所述多条即时消息头部添加所述序号生成子单元705生成的即时消息序号。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接收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通过将多条短消息转换为多条即时消息发送给接收端SIP用户,使普通SIP用户可以在CS网络接收超长即时消息,并能够保证超长部分不被丢失。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可借助软件加必要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即时消息收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发送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接收来自发送端会话初始协议SIP用户的即时消息;
所述发送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将所述即时消息拆分成多条短消息,其中,所述多条短消息的每条携带短消息序号信息指示;
所述发送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通过短消息中心,将所述多条短消息发送至接收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其中,所述接收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接收到所述多条短消息后,根据所述短消息序号信息指示将所述多条短消息转换为即时消息发送给接收端SIP用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将所述即时消息拆分成多条短消息包括:
对所述即时消息进行编码转换得到短消息,判断所述编码转换后的短消息超长时,根据电路域不同编码方式所能允许的短消息长度的限制,将所述即时消息拆分成多条短消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电路域不同编码方式所能允许的短消息长度的限制,将所述即时消息拆分成多条短消息包括:
将电路域不同编码方式所能允许的短消息长度的限制作为拆分后的短消息长度的最大值,得到最少条数的多条短消息;或者,
根据编码转换后的超长短消息的长度对该超长短消息进行均匀拆分,其中,拆分后的短消息的长度不超过其编码方式所能允许的短消息长度的限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短消息序号信息指示采用用户数据头UDH的形式表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将所述多条短消息转换为即时消息发送给接收端SIP用户包括:
所述接收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根据所述短消息序号信息指示,将所述多条短消息转换为多条即时消息发送给接收端SIP用户;或者,
所述接收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根据所述短消息序号信息指示,将所述多条短消息合并为一条即时消息发送给接收端SIP用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根据所述短消息序号信息指示,将所述多条短消息转换为多条即时消息发送给接收端SIP用户包括:
所述接收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根据所述多条短消息携带的短消息序号信息指示生成即时消息序号;
所述接收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将所述多条短消息转换为多条即时消息,并在所述多条即时消息头部添加所述即时消息序号。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将所述即时消息拆分成多条短消息还包括:
所述发送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将所述多条短消息中最后一条短消息的状态报告请求的标识位设置为有效,将所述多条短消息中其它条短消息的状态报告请求的标识位设置为无效;
相应的,所述短消息中心根据所述多条短消息的状态报告请求的标识位生成即时消息回执策略,所述即时消息回执策略为接收到所述多条短消息中的最后一条的成功响应后,返回即时消息回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收端SIP用户接收到所述多条即时消息后,返回成功响应消息;
所述短消息中心根据所述即时消息回执策略,在接收到最后一条即时消息对应的成功响应后,向发送端SIP用户返回即时消息回执。
9、一种即时消息收发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送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短消息中心和接收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其中:
所述发送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用于接收来自发送端SIP用户的即时消息,将所述即时消息拆分成多条短消息,将所述多条短消息发送给所述短消息中心,其中,所述多条短消息的每条携带短消息序号信息指示;
所述短消息中心,用于接收所述发送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发送的多条短消息,以及将所述多条短消息转发给所述接收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
所述接收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多条短消息,根据所述短消息序号信息指示,将所述多条短消息转换为即时消息发送给接收端SIP用户。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还用于将所述多条短消息中最后一条短消息的状态报告请求的标识位设置为有效,将所述多条短消息中其它条短消息的状态报告请求的标识位设置为无效;
相应的,所述短消息中心还用于根据所述多条短消息的状态报告请求的标识位生成即时消息回执策略,后续根据所述即时消息回执策略,在接收到最后一条即时消息对应的成功响应后,向发送端SIP用户返回即时消息回执。
11、一种发送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发送端SIP用户的即时消息;
拆分模块,用于将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即时消息拆分成多条短消息,所述多条短消息的每条携带短消息序号信息指示;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拆分模块得到的多条短消息发送给接收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发送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分模块包括:
第一拆分单元,用于将所述即时消息进行编码转换得到短消息后,将电路域不同编码方式所能允许的短消息长度的限制作为拆分后的短消息长度的最大值,得到最少条数的多条短消息;或者,
第二拆分单元,用于将所述即时消息进行编码转换得到短消息后,根据编码转换后的超长短消息的长度对该超长短消息进行均匀拆分,其中,拆分后的短消息的长度不超过其编码方式所能允许的短消息长度的限制。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发送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标识位设置模块,用于在所述发送模块将所述拆分模块得到的多条短消息发送给接收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之前,将所述多条短消息中最后一条短消息的状态报告请求的标识位设置为有效,将所述多条短消息中其它条短消息的状态报告请求的标识位设置为无效。
14、一种接收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发送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的多条短消息,其中,所述多条短消息的每条携带短消息序号信息指示;
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短消息序号信息指示将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多条短消息转换为即时消息发送给接收端SIP用户。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接收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短消息序号信息指示,将所述多条短消息转换为多条即时消息发送给接收端SIP用户;或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短消息序号信息指示,将所述多条短消息合并为一条即时消息发送给接收端SIP用户。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接收端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送单元包括:
序号生成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多条短消息携带的短消息序号信息指示生成即时消息序号;
转换添加子单元,将所述多条短消息转换为多条即时消息,并在所述多条即时消息头部添加所述序号生成子单元生成的即时消息序号。
CNA2008102113047A 2008-09-17 2008-09-17 一种即时消息收发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Pending CN1013602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2113047A CN101360278A (zh) 2008-09-17 2008-09-17 一种即时消息收发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PCT/CN2009/073958 WO2010031329A1 (zh) 2008-09-17 2009-09-16 一种即时消息收发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2113047A CN101360278A (zh) 2008-09-17 2008-09-17 一种即时消息收发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60278A true CN101360278A (zh) 2009-02-04

Family

ID=40332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2113047A Pending CN101360278A (zh) 2008-09-17 2008-09-17 一种即时消息收发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60278A (zh)
WO (1) WO2010031329A1 (zh)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31329A1 (zh) * 2008-09-17 2010-03-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即时消息收发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2130846A (zh) * 2010-08-30 2011-07-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即时消息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577874B (zh) * 2009-06-05 2012-03-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短消息处理方法及短消息中心
CN101662539B (zh) * 2009-09-28 2012-05-23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长短信组装方法及装置
CN102487493A (zh) * 2009-11-06 2012-06-06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短消息处理方法和国际互通网关
CN102685022A (zh) * 2011-03-11 2012-09-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媒体消息回执的处理方法和具有网关功能的装置
WO2013143233A1 (zh) * 2012-03-31 2013-10-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短消息发送方法、装置及移动通信终端
CN103929353A (zh) * 2014-04-25 2014-07-16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即时消息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4767669A (zh) * 2014-01-07 2015-07-0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发送消息、显示消息的方法及装置
WO2015180621A1 (en) * 2014-05-29 2015-12-03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laying im message
CN106535145A (zh) * 2016-12-19 2017-03-22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短信传输方法、短信传输装置、终端和应用服务器
WO2018214865A1 (zh) * 2017-05-25 2018-11-29 南京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消息回执的处理方法、相关装置、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CN110417644A (zh) * 2019-07-29 2019-11-05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即时通讯的消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14401223A (zh) * 2022-01-19 2022-04-26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和方法
CN115514810A (zh) * 2021-06-22 2022-12-23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5835148A (zh) * 2022-12-22 2023-03-21 哲库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短信传输方法、终端设备、短信网关、芯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08530A (en) * 1995-12-14 2000-08-22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displayable message between short message entities in more than one data package
US7050408B2 (en) * 2001-09-26 2006-05-23 Microsoft Corporation Communicating multi-part messages between cellular devices using a standardized interface
CN1444378B (zh) * 2002-03-11 2013-01-1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超长短消息发送的方法
CN100433611C (zh) * 2004-03-15 2008-1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系统中调度状态报告请求数据单元的方法
CN100401724C (zh) * 2005-12-15 2008-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即时消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1360278A (zh) * 2008-09-17 2009-0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即时消息收发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ited B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31329A1 (zh) * 2008-09-17 2010-03-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即时消息收发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1577874B (zh) * 2009-06-05 2012-03-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短消息处理方法及短消息中心
CN101662539B (zh) * 2009-09-28 2012-05-23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长短信组装方法及装置
CN102487493B (zh) * 2009-11-06 2015-06-24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短消息处理方法和国际互通网关
CN102487493A (zh) * 2009-11-06 2012-06-06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短消息处理方法和国际互通网关
CN102130846A (zh) * 2010-08-30 2011-07-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即时消息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685022A (zh) * 2011-03-11 2012-09-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媒体消息回执的处理方法和具有网关功能的装置
WO2012122843A1 (zh) * 2011-03-11 2012-09-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媒体消息回执的处理方法和具有网关功能的装置
WO2013143233A1 (zh) * 2012-03-31 2013-10-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短消息发送方法、装置及移动通信终端
CN103369114A (zh) * 2012-03-31 2013-10-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短消息发送方法、装置及移动通信终端
CN104767669A (zh) * 2014-01-07 2015-07-0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发送消息、显示消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3929353A (zh) * 2014-04-25 2014-07-16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即时消息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WO2015180621A1 (en) * 2014-05-29 2015-12-03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laying im message
US9594496B2 (en) 2014-05-29 2017-03-14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laying IM message
CN106535145A (zh) * 2016-12-19 2017-03-22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短信传输方法、短信传输装置、终端和应用服务器
WO2018214865A1 (zh) * 2017-05-25 2018-11-29 南京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消息回执的处理方法、相关装置、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CN108933727A (zh) * 2017-05-25 2018-12-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消息回执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8933727B (zh) * 2017-05-25 2022-09-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消息回执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0417644A (zh) * 2019-07-29 2019-11-05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即时通讯的消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15514810A (zh) * 2021-06-22 2022-12-23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4401223A (zh) * 2022-01-19 2022-04-26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和方法
CN114401223B (zh) * 2022-01-19 2024-02-13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和方法
CN115835148A (zh) * 2022-12-22 2023-03-21 哲库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短信传输方法、终端设备、短信网关、芯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031329A1 (zh) 2010-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60278A (zh) 一种即时消息收发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8667739B (zh) 拥塞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EP1271830B1 (en) Negotiated dynamic error correction for streamed media
US20070249379A1 (e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transferring a message service payload between messaging entities
EP2509344B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multimedia information and terminal thereof
US20170034149A1 (en) Intelligent Communications Method, Terminal, and System
CN1379577A (zh) 短语音消息业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131114B (zh) 一种播放列表提供方法及系统
US20140082320A1 (en) State memory management
US20110281594A1 (en) Consolidating international short message service messages destined to multiple recipients
KR101166085B1 (ko) 동영상 파일의 분산 트랜스코딩 방법
CN115065669A (zh) 音频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1193337A (zh) 彩信编码装置
CN103688558A (zh) 用于wap文本消息发送的在3gpp网络和3gpp2网络之间的接口
US20090150506A1 (en) System, method and device for implementing email notification
CN114979093B (zh) 一种基于rtp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07517202B (zh) 一种sip信令的二进制化发送和接收方法
CN110719573A (zh)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2469038B (zh) 文件夹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4222258A (zh) 实现5g消息手机与北斗终端进行多媒体消息通讯的方法
EP2348786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dynamic telephone book service in ip multi-media sub-system
CN104081747A (zh) 传输http报文的方法、编码装置和解码装置
CN114500534B (zh) 跨通信运营平台传输多媒体消息的系统及方法
CN113490165B (zh) 一种嵌入式系统的4g模组短信息收发方法
CN101662735A (zh) 一种文件共享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