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50992A - 移动终端邮件系统、移动终端邮件控制方法和程序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邮件系统、移动终端邮件控制方法和程序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350992A CN101350992A CNA2008101307967A CN200810130796A CN101350992A CN 101350992 A CN101350992 A CN 101350992A CN A2008101307967 A CNA2008101307967 A CN A2008101307967A CN 200810130796 A CN200810130796 A CN 200810130796A CN 101350992 A CN101350992 A CN 10135099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stman
- electronics
- portable terminal
- communication network
- spe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8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3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6386 memory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1217 control strateg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8—Selecting a network or a communication servi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58—Message adapt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2—Messaging; Mailboxes; Announc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移动终端邮件系统、移动终端邮件控制方法和程序。移动终端邮件系统包括:多个无线通信网络,其具有不同通信速度;多路接入终端,其包括电子邮差;以及电子邮差启动服务器,其适于在多路接入终端已连接到无线通信网络中通信速度等于或大于固定通信速度的一个无线通信网络时,通过所述无线通信网络来启动电子邮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通过高速移动通信网络来执行电子邮件通信的移动通信服务。
背景技术
适于高速通信网络的网络基础设施、便携式电话和数据卡终端已变得普及。利用电子邮件来发送大容量文件和数据的机会日益增多。
在这种通信环境中,为了利用高速通信网络来高效地发送/接收包含大容量数据的电子邮件,例如,要求利用无线通信网络的移动终端的用户在确认已建立与高速通信网络的连接之后发送/接收电子邮件。
由于无线高速通信网络的引入在分阶段地前进,因此共同存在具有不同通信速度的多个无线通信网络。因此,移动终端的用户通常无法识别移动终端所连接的通信网络的通信速度。
此外,当移动终端的用户接收电子邮件时,如果移动终端在无线通信网络的覆盖区域内,则移动终端的用户操作移动终端的电子邮差(electronic mailer)以接收电子邮件,从而使得通过移动终端而从电子邮件中心的寄入邮件服务器接收电子邮件。
另一方面,当移动终端在网络的覆盖区域外时,要求用户在移动终端进入无线通信网络的覆盖区域之后执行接收电子邮件的过程。
此外,当发送电子邮件时,如果移动终端在无线通信网络的覆盖区域内,则移动终端的用户执行发送电子邮件的过程,以使得电子邮件被发送。
另一方面,当在移动终端在网络的覆盖区域外期间要发送电子邮件时,一旦从移动终端的用户接收到电子邮件的发送指令,电子邮差就进入发送等待状态(发送待机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检测到移动终端在通信网络的覆盖区域内,电子邮差就被自动启动,以使得电子邮件被发送。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移动终端的用户不知道移动终端所连接的无线通信网络的通信速度。因此,例如存在这样的风险:包含大容量文件或数据的电子邮件的发送/接收是在低速通信网络(线路)上发起的,或者用户无意间通过利用低速通信网络(线路)来执行发送/接收包含大容量文件或数据的电子邮件的过程。
在这种情况下,更可能发生数据的丢失或者将要发送的数据的错误发送。此外,将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在通信时间和通信成本上存在另外的增加。此外,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由于通信流量的增加而进一步降低通信速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公开了一种方法,该方法将移动终端当前所连接的无线通信网络的通信速度通知给移动终端的用户(见日本专利特开No.2003-209870和No.2006-173778)。
然而,在根据日本专利特开No.2003-209870和2006-173778的技术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如果用户未注意到通知或者如果用户无法操作移动终端,那么即使将与高速通信网络的连接通知给用户,用户也无法发送/接收电子邮件,因此降低了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邮件系统、移动终端邮件控制方法和移动终端邮件控制系统和程序,其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并且能够通过移动终端来高效地执行电子邮件的发送/接收。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方面的移动终端邮件系统包括:多个无线通信网络,其具有不同通信速度;移动终端,其包括电子邮差;以及电子邮差启动装置,其适于在移动终端已连接到无线通信网络中通信速度等于或大于固定通信速度的一个无线通信网络时,通过该无线通信网络来启动电子邮差。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方面的一种移动终端邮件控制方法控制移动终端邮件系统中的电子邮差的启动操作,所述移动终端邮件系统包括多个具有不同通信速度的无线通信网络、具有电子邮差的移动终端和通过无线通信网络来启动电子邮差的电子邮差启动装置,所述移动终端邮件控制方法包括:无线通信网络连接处理,其中移动终端建立与无线通信网络的连接;无线连接检测处理,其中移动终端检测与通信速度等于或大于固定通信速度的无线通信网络的连接的建立;以及电子邮差启动处理,其中电子邮差启动装置启动已被检测到连接的移动终端的电子邮差。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方面的移动终端邮件控制程序产品使得计算机适于实现电子邮差启动功能,所述计算机通过具有不同通信速度的无线通信网络之一来与包括电子邮差的移动终端通信,所述电子邮差启动功能用于启动连接到无线通信网络的移动终端的电子邮差。
参考图示出本发明的示例的附图,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一般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邮件系统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示意框图;
图2是示出图1中所公开的移动终端邮件系统中的操作处理步骤的顺序图;
图3是示出一个表的示例的说明图,该表指出取决于通信状况的电子邮差的控制过程;以及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邮件系统的实施例的操作处理步骤的顺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包括多路接入终端(移动终端)70、电子邮差80、低速通信网络60、中速通信网络50和高速通信网络40。多路接入终端70包括用于无线连接到具有不同通信速度的各个通信网络的接口。电子邮差80经由多路接入终端70来执行电子邮件的发送/接收。低速通信网络60、中速通信网络50和高速通信网络40中的每一个都提供对多路接入终端70的无线链路。
低速通信网络60提供对多路接入终端70的、具有低通信速度的无线链路。中速通信网络50提供对多路接入终端70的、具有中等通信速度的无线链路。高速通信网络40提供对多路接入终端70的、具有高通信速度的无线链路。低速通信网络60、中速通信网络50和高速通信网络40在下文中一般称为通信网络(40、50和60)。这里,例如假定GSM(移动全球系统)为低速通信网络60。例如假定3G或HSDP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为中速通信网络50。而且,假定WiMAX(微波存取全球互通)为高速通信网络40。、
此外,本实施例包括通信环境监视服务器10、用户信息管理数据库(终端信息数据库装置)30、电子邮差启动服务器(电子邮差启动装置)20和电子邮件服务器90。通信环境监视服务器10连接到各个通信网络(40、50和60),并且监视多路接入终端70和每个通信网络之间的连接。用户信息管理数据库30连接到通信环境监视服务器10,并且存储多路接入终端70的用户信息。电子邮差启动服务器20连接到用户信息管理数据库30,并且启动电子邮差80。电子邮件服务器90连接到各个通信网络(40、50和60),并且向电子邮差80发送/从电子邮差80接收电子邮件。
在下文中,将对此进行详细描述。
多路接入终端70可适用于多个无线网络方案,并且包括多路无线连接功能,该多路无线连接功能通过根据通信状况选择高速通信网络40、中速通信网络50或低速通信网络60来执行无线通信连接。
多路接入终端70既包括无线链路捕捉功能又包括无线连接建立功能,所述无线链路捕捉功能捕捉从通信网络(40、50和60)发送的无线链路信号,所述无线连接建立功能通过利用所捕捉的无线链路信号来发起无线连接。
因此,当携带多路接入终端70的用户位于任何通信网络(40、50和60)的覆盖区域内时,自动开始与相应通信网络的无线连接。
此外,作为对此的结果,在携带多路接入终端70的用户进入每个通信网络的通信覆盖区域中的时间点,自动开始每个通信网络中、多路接入终端70和接入点(无线通信基站)之间的通信。
此外,多路接入终端70包括预设的独特的终端识别信息。这种终端识别信息可以是MAC(媒体访问控制)地址。
此外,多路接入终端70可以包括在通信覆盖区域的重叠区域中选择对其进行无线连接的网络的功能。
电子邮差80包括如下的电子邮件发送/接收执行功能:响应于从电子邮差启动服务器20发送的电子邮差启动请求而从电子邮件服务器90接收电子邮件,并且进一步执行在多路接入终端70中处于发送待机状态的电子邮件的发送。
因此,可以在无需用户直接操作多路接入终端70和电子邮差80的情况下自动执行电子邮件的发送/接收。
应当注意,尽管本实施例示出了电子邮差被设在多路接入终端70外的示例,但是电子邮差80可以设在多路接入终端70中。
通信环境监视服务器10包括终端连接状态监视功能,用于不断地监视预先登记的多路接入终端70是连接到高速通信网络40、中速通信网络50和低速通信网络60中的任一个,还是处于在其通信覆盖区域外的状态下。
应当注意,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高速通信网络40、中速通信网络50和低速通信网络60并行连接到通信环境监视服务器10。
此外,通信环境监视服务器10包括终端连接检测功能和通信速度获取功能,所述终端连接检测功能用于检测多路接入终端70何时连接到通信网络(40、50和60),所述通信速度获取功能用于获取多路接入终端70所连接的通信网络的通信速度。通信环境监视服务器10包括终端连接信息通知功能,用于将所获取的通信速度和已被检测到连接的多路接入终端70的终端识别信息通知给用户信息管理数据库30。
通过不断地执行终端连接信息通知功能,通信环境监视服务器10可以与用户信息管理数据库30执行通信状态信息的同步,所述通信状态信息指出多路接入终端70与哪个通信网络连接,即,终端所连接的通信网络的通信速度的等级。
此外,通信环境监视服务器10包括终端识别信息存储功能,用于在多路接入终端70中预先存储独特的终端识别信息。
因此,通信环境监视服务器10可以监督预先登记的多个多路接入终端70的相应无线连接状态。
可以利用对于诸如便携式电话、PDA等的便携式终端为独特的电话号码或MAC地址来作为通信环境监视服务器10中所预先登记的多路接入终端70的终端识别信息。
因此,通信环境监视服务器10可以识别多路接入终端70无线连接到哪个通信网络。
电子邮差启动服务器20包括电子邮差启动功能,用于根据从用户信息管理数据库30发送的启动应用信号,向多路接入终端70发送用于请求电子邮差80的启动的电子邮差启动请求信号。
启动应用信号可以包括具有电子邮差80的多路接入终端70的终端识别信息,以及用于确定多路接入终端70所连接的通信网络的信息。
电子邮差启动请求信号是通过多路接入终端70所连接的通信网络来发送的。
应当注意,尽管在本实施例中,描述了电子邮差启动服务器20连接到用户信息管理数据库30的示例,但是电子邮差启动服务器20可以通过通信链路连接到各个通信网络(40、50和60)。
用户信息管理数据库30包括电子邮差启动应用判断功能,用于根据从通信环境监视服务器10所通知的终端识别信息和通信速度信息来判断是否要启动电子邮差80。
在执行电子邮差启动应用判断功能之前,用户信息管理数据库30在所通知的通信速度信息高于预设的固定通信速度时做出允许电子邮差的自动启动的判断(可允许通信速度判断功能)。
这里,预设的固定通信速度可以是可变的。因此,可以根据将要发送/接收的电子邮件的邮件大小(容量),来改变电子邮差被自动启动的通信速度。
作为对此的结果,可以根据将要发送/接收的电子邮件的容量来有效地利用具有不同通信速度的通信网络。
此外,用户信息管理数据库30包括应用列表存储功能,用于存储列出电子邮差启动功能所应用于的多路接入终端的邮差启动应用列表。此外,用户信息管理数据库30包括启动应用终端判断功能,用于判断在邮差启动应用列表中所指出的多路接入终端(信息)与从通信环境监视服务器10所通知的终端识别信息之间是否存在匹配。
因此,用户信息管理数据库30可以判断是否要执行从通信环境监视服务器10所通知的终端(例如,多路接入终端70)中所包括的电子邮差的电子邮差启动功能。
此外,用户信息管理数据库30包括启动应用信号发送功能,用于在多路接入终端70所连接的通信网络具有高于或等于预设通信速度的通信速度时,并且在多路接入终端70在邮差启动应用列表中被指出时,发送用于指示电子邮差启动服务器20来执行电子邮差启动请求功能的启动应用信号。
因此,电子邮差启动服务器20通过利用启动应用信号作为触发来执行电子邮差启动功能。
各个通信网络(40、50和60)包括用于提供无线链路的无线基站(或者接入点)。如上所述,具有不同通信速度的低速通信网络60、中速通信网络50和高速通信网络40中的每一个包括具有用于提供与多路接入终端70的无线链路的无线链路提供功能。
应当注意,通信网络(40、50和60)不断地发送无线链路信号,以使得当携带多路接入终端70的用户进入相应通信网络的通信覆盖区域时,多路接入终端70捕捉无线链路信号从而发起无线连接。
电子邮件服务器90连接到各个通信网络40、50和60。电子邮件服务器90包括在通过多路接入终端70所无线连接的通信网络接收到寄入邮件请求之后,发送与该寄入邮件请求相对应的寄入邮件的功能;以及通过多路接入终端70所无线连接的通信网络接收从电子邮差80发送的电子邮件并向目的地发送电子邮件的功能。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
接下来,将描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
首先,多路接入终端70连接到无线通信网络(40、50或60)(无线通信网络连接处理)。接下来,通信环境监视服务器10将移动终端70所连接的通信网络的通信速度和多路接入终端70的用户信息都通知给用户信息管理数据库30(终端信息通知处理)。此后,当所通知的通信速度等于或大于固定通信速度时,用户信息管理数据库30执行用户信息的认证处理(终端登记认证处理)。
接下来,电子邮差启动服务器20启动经认证的多路接入终端70中的电子邮差80(电子邮差启动处理)。
这里,就无线通信网络连接功能、终端信息通知功能、终端登记认证功能和电子邮差启动功能而言,其任务可以被编程以使得每个功能可以由计算机来执行。
接下来,将基于图2所示的顺序图来描述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移动终端邮件系统的操作。
首先,当携带多路接入终端70的用户进入高速通信网络40的覆盖区域时,无线连接被建立(步骤S101:无线通信连接处理)。接下来,通信环境监视服务器10检测多路接入终端70何时连接到通信速度等于或大于固定通信速度的通信网络(步骤S102)。接下来,通信环境监视服务器10将多路接入终端70的终端识别信息和多路接入终端70所连接的通信网络的通信速度通知给用户信息管理数据库30(步骤S103:终端信息通知处理)。
接下来,用户信息管理数据库30基于预先登记的终端识别信息(用户信息)来执行对所通知的终端识别信息的登记认证(步骤S104:终端登记认证处理)。
当多路接入终端70被登记并认证(步骤S105)时,用户信息管理数据库30向电子邮差启动服务器20发送启动应用信号(步骤S106)。接下来,电子邮差启动服务器20基于启动应用信号来向电子邮差80发送电子邮差启动请求(步骤S107:电子邮差启动处理)。
根据移动终端正在接入的无线通信网络的通信速度,以自动的方式来可变地确定被执行发送/接收的通信数据容量(电子邮件容量)。
由于到目前的描述为止,第一示例性实施例被如上所述地配置并如上所述地起作用,因此当移动终端发起到和从通信速度等于或大于固定通信速度的移动通信网络的无线通信时,电子邮差被自动启动。因此,可以通过具有高数据传输速率的通信网络来高效地发送/接收包含大容量数据的电子邮件。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与本发明有关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移动终端邮件系统。这里,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部件相同的部件将被指定相似的标号。
就系统的设备组件而言,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大约包括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见图1)的配置相同的配置。
这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用户信息管理数据库30存储通信容量参数表,该通信容量参数表用于根据多路接入终端70所连接的无线通信网络的通信速度来指定电子邮差的电子邮件发送/接收操作,并且电子邮差启动服务器20包括基于通信容量参数表来控制电子邮差80的发送/接收操作的功能。其他配置中的功能将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功能相同。
此外,如图3所示,通信容量参数表存储针对发送/接收所允许的电子邮件大小(在下文中,称为“上限容量”),这是预设的并且对应于每一个具有不同通信速度的无线通信网络;并且存储对电子邮差80的电子邮件发送/接收操作的控制过程。
此外,用户信息管理数据库30包括控制策略通知功能,用于将由通信容量参数表所限定的关于电子邮件发送/接收操作的控制策略通知给电子邮差启动服务器20。
这里,用户信息管理数据库30的其他特征和配置与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和配置相同。
电子邮差启动服务器20包括电子邮差启动功能,用于基于从用户信息管理数据库30发送的启动应用信号,向多路接入终端70发送用于请求电子邮差80的启动的电子邮差启动请求信号。
这里,启动应用信号可以包括具有电子邮差80的多路接入终端70的终端识别信息,以及用于识别多路接入终端70所连接的通信网络的信息。
此外,电子邮差启动服务器20包括电子邮差发送/接收控制功能,用于基于从用户信息管理数据库30发送的关于电子邮件发送/接收操作的控制策略来控制所启动的电子邮差80的电子邮件发送/接收操作。
这里,电子邮差启动服务器20可以通过经多路接入终端70所连接的无线通信网络向电子邮差80发送电子邮差控制信号来执行电子邮差发送/接收控制功能。
因此,上述电子邮差80可以基于所接收的邮差控制信号来控制电子邮件的发送/接收操作。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多路接入终端70所连接的无线通信网络的通信速度,改变将通过该无线通信网络发送/接收的电子邮件数据量(上限容量)。
因此,例如当多路接入终端70已连接到高速通信网络40时,控制被执行以使得执行所有大小的电子邮件的发送/接收。此外,当多路接入终端70已连接到中速通信网络50时,控制被执行以使得允许高至中等数据量的电子邮件的发送/接收。此外,在这种情况下,执行控制以使得具有大容量数据的邮件不被发送/接收,而保持在接收待机状态,直到终端连接到高速通信网络40的覆盖区域。
此外,当多路接入终端70连接到低速通信网络60时,执行控制以使得仅允许具有少量数据的电子邮件被发送/接收,并且具有中等和大数据量的电子邮件保持在待机状态,直到终端连接到通信网络40或50。在这种方式下,可以通过基于多路接入终端70所连接的无线通信网络的通信速度并基于将要发送/接收的电子邮件的容量来控制电子邮差80的电子邮件发送/接收操作,从而高效地执行具有不同容量的电子邮件的发送/接收。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
首先,多路接入终端70连接到无线通信网络(40、50或60)(无线通信网络连接处理)。接下来,通信环境监视服务器10将移动终端70所连接的通信网络的通信速度和多路接入终端70的用户信息都通知给用户信息管理数据库30(终端信息通知处理)。此后,当所通知的通信速度等于或大于固定通信速度时,用户信息管理数据库30执行用户信息的认证处理(终端登记认证处理),并基于所通知的通信速度来确定将被电子邮差80发送/接收的每一项电子邮件的发送/接收容量(外发/寄入邮件容量确定处理)。接下来,电子邮差启动服务器20启动经认证的多路接入终端70的电子邮差80,并基于所确定的每一项电子邮件的发送/接收容量来控制电子邮差80的电子邮件发送/接收(邮件发送/接收控制处理)。
这里,就无线通信网络连接功能、终端信息通知功能、终端认证功能、外发/寄入邮件容量确定功能和邮件发送/接收控制功能而言,这些功能可以被编程以使得每个功能可以由计算机来执行。
接下来,将基于图4所示的顺序图来描述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移动终端邮件系统的操作。
首先,当携带多路接入终端70的用户进入高速通信网络40的覆盖区域时,无线连接被建立(步骤S201:无线通信连接处理)。接下来,通信环境监视服务器10检测多路接入终端70连接到哪个通信网络(步骤S202)。此后,通信环境监视服务器10将多路接入终端70的终端识别信息和多路接入终端70所连接到的通信网络的通信速度通知给用户信息管理数据库30(步骤S203:终端信息通知处理)。
此后,用户信息管理数据库30基于预先登记的终端识别信息(用户信息)来执行对所通知的终端识别信息的登记认证(步骤S204:终端登记认证处理)。接下来,用户信息管理数据库30根据预先登记的通信容量参数表和所通知的通信速度来确定将由电子邮差80发送/接收的每一项电子邮件的发送/接收容量(步骤S205:外发/寄入邮件容量确定处理),并将确定结果通知给电子邮差启动服务器20(步骤S206)。此后,电子邮差启动服务器20启动经认证的多路接入终端70中的电子邮差80(步骤S207),并基于所确定的每一项电子邮件的发送/接收容量来控制电子邮差80的电子邮件发送/接收(步骤S208:邮件发送/接收控制处理(S207至S208))。
由于到目前的描述为止,第二示例性实施例被如上所述地配置并如上所述地起作用,因此当移动终端发起与无线通信网络的无线通信时电子邮差被自动启动,并且其数据量与移动终端已连接到的无线通信网络的通信速度相对应的电子邮件被发送/接收。因此,可以执行符合每一项电子邮件的大小(容量)的有效电子邮件发送/接收。
本发明可适用于利用高速通信网络向移动终端提供的通信网络服务。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优点在于提供一种史无前例的卓越的移动终端邮件系统、移动终端邮件控制方法和移动终端邮件控制程序,其中,由于如下配置而可以由发起与无线通信网络的无线通信的移动终端来自动启动电子邮差,从而使得能够高效地执行电子邮件的发送/接收:所述配置包括具有不同通信速度的多个无线通信网络和具有电子邮差的移动终端,且所述配置包括电子邮差启动装置,该电子邮差启动装置用于在移动终端连接到通信速度等于或大于固定通信速度的一个无线通信网络时,通过该无线通信网络来启动电子邮差。
尽管已经参考其示例性实施例具体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会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其中作出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
本申请基于2007年7月19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7-188405并要求其优先权,该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而被全部结合于此。
Claims (13)
1.一种移动终端邮件系统,包括:
多个无线通信网络,其具有不同通信速度;
移动终端,其包括电子邮差;以及
电子邮差启动装置,其在所述移动终端已连接到所述多个无线通信网络中通信速度等于或大于固定通信速度的一个无线通信网络时,通过所述无线通信网络来启动所述电子邮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邮件系统,其中
所述移动终端的所述电子邮差包括电子邮件接收功能,该电子邮件接收功能用于通过所述移动终端已连接到的无线通信网络来接收电子邮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邮件系统,其中
所述移动终端的所述电子邮差包括电子邮件发送功能,该电子邮件发送功能用于通过所述移动终端所连接到的无线通信网络来发送电子邮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邮件系统,其中
所述移动终端检测与所述无线通信网络的连接的建立,并且
所述无线通信网络包括通信网络监视装置,该通信网络监视装置获取所述无线通信网络的通信速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邮件系统,还包括
终端信息数据库装置,在该终端信息数据库装置中已预先存储了所述移动终端的用户信息,其中,所述终端信息数据库装置包括移动终端认证功能,该移动终端认证功能用于基于所述用户信息来认证已被检测到连接的建立的所述移动终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邮件系统,其中
所述电子邮差启动装置包括经认证终端电子邮差启动功能,该经认证终端电子邮差启动功能用于启动经认证的移动终端的电子邮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邮件系统,其中
所述终端信息数据库装置包括通信邮件容量存储功能,该通信邮件容量存储功能用于存储将由每个无线通信网络发送/接收的每一项电子邮件的上限容量,所述上限容量是根据所述每个无线通信网络的通信速度来预设的,并且
所述电子邮差启动装置包括电子邮差发送/接收控制功能,该电子邮差发送/接收控制功能用于基于所述经认证的移动终端已连接到的通信网络的通信速度并基于所存储的上限容量,来控制将由所述电子邮差执行的电子邮件的发送/接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邮件系统,其中
就通信速度而言,所述无线通信网络包括高速通信网络、中速通信网络和低速通信网络,并且
所述终端信息数据库装置包括用于存储电子邮件参数信息的参数存储功能,在所述电子邮件参数信息中,所述高速通信网络、所述中速通信网络和所述低速通信网络中的每一个的通信速度与根据所述通信速度而设定的电子邮件的所述上限容量相关联。
9.一种移动终端邮件控制方法,用于控制移动终端邮件系统中的电子邮差的启动操作,所述移动终端邮件系统包括具有不同通信速度的无线通信网络、具有所述电子邮差的移动终端和通过所述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一个无线通信网络来启动所述电子邮差的电子邮差启动装置,所述移动终端邮件控制方法包括:
连接,其中所述移动终端检测与所述无线通信网络的连接的建立,
检测,其中所述移动终端检测与通信速度等于或大于固定通信速度的无线通信网络的连接的建立,以及
启动,其中所述电子邮差启动装置启动已被检测到连接的所述移动终端的电子邮差。
10.一种移动终端邮件控制方法,用于通过通信网络监视装置、终端信息数据库装置和电子邮差启动装置来控制电子邮差的电子邮件发送/接收,所述通信网络监视装置在包括所述电子邮差的移动终端已连接到无线通信网络中通信速度等于或大于固定通信速度的一个无线通信网络时,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连接,所述终端信息数据库装置包括所述移动终端的用户信息并认证所述移动终端,所述电子邮差启动装置启动经认证的移动终端的电子邮差,所述移动终端邮件控制方法包括:
连接,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建立与所述无线通信网络之一的连接;
通知,其中所述通信网络监视装置将所述无线通信网络的通信速度和所述移动终端的用户信息通知给所述终端信息数据库装置;
认证,其中当所通知的通信速度等于或大于固定通信速度时,所述终端信息数据库装置执行对所述用户信息的认证;以及
启动,其中所述电子邮差启动装置启动所述经认证的移动终端的电子邮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邮件控制方法,代替所述启动而包括:
确定,其中所述终端信息数据库装置根据所通知的通信速度来确定将由所述电子邮差发送/接收的每一项电子邮件的发送/接收容量;以及
控制,其中所述电子邮差启动装置启动所述经认证的移动终端的电子邮差,并基于所确定的每一项电子邮件的发送/接收容量来控制所述电子邮差的电子邮件发送/接收。
12.一种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其中嵌入了移动终端邮件控制程序,所述程序使得计算机适于实现电子邮差启动功能,所述计算机通过具有不同通信速度的无线通信网络之一来与包括电子邮差的移动终端通信,所述电子邮差启动功能用于启动连接到所述无线通信网络的移动终端的所述电子邮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其中,所述程序进一步使得所述计算机适于实现邮件发送/接收控制功能,该邮件发送/接收控制功能用于基于每一项电子邮件的预设容量限制来控制所述电子邮差的电子邮件发送/接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188405 | 2007-07-19 | ||
JP2007188405A JP2009027452A (ja) | 2007-07-19 | 2007-07-19 | 移動端末メールシステム、移動端末メール制御方法、および移動端末メール制御プログラ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50992A true CN101350992A (zh) | 2009-01-21 |
Family
ID=39738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8101307967A Pending CN101350992A (zh) | 2007-07-19 | 2008-07-21 | 移动终端邮件系统、移动终端邮件控制方法和程序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260898B2 (zh) |
EP (1) | EP2018010B1 (zh) |
JP (1) | JP2009027452A (zh) |
CN (1) | CN101350992A (zh) |
ES (1) | ES2401469T3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75403A (zh) * | 2016-08-31 | 2017-02-01 | 惠州学院 | 数据同步方法及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300553B2 (ja) * | 2009-03-25 | 2013-09-2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
KR101949225B1 (ko) * | 2012-04-16 | 2019-04-26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박막 트랜지스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699586Y (zh) * | 2003-11-21 | 2005-05-11 | 贠文辉 | 基于gsm/cdma技术下sms/mms多功能数据采集和传输终端 |
EP1770943A1 (en) * | 2005-09-30 | 2007-04-04 | France Telecom S.A. | Method and system for an e-mail service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A2302460A1 (en) * | 2000-03-27 | 2001-09-27 | Michael Stumm | Voicemail for wireless systems |
JP2003032751A (ja) | 2001-07-18 | 2003-01-31 | Nec Saitama Ltd | 自動メール問い合わせ方法と自動メール問い合わせ機能を備えた携帯電話機 |
US20030046335A1 (en) * | 2001-08-30 | 2003-03-06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Efficiently serving large objects in a distributed computing network |
JP2003092639A (ja) * | 2001-09-18 | 2003-03-28 | Denso Corp | ダウンロード方法 |
JP3844673B2 (ja) * | 2001-10-04 | 2006-11-15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
JP3654250B2 (ja) * | 2002-01-16 | 2005-06-02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情報配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方法並びに情報配信サーバ及びその動作制御プログラム |
JP2004013398A (ja) * | 2002-06-05 | 2004-01-15 | Nec Corp | 携帯端末装置 |
JP4196604B2 (ja) * | 2002-07-25 | 2008-12-17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コンテンツ中継計算機、コンテンツ中継プログラム、コンテンツ中継方法及びコンテンツ中継システム |
JP2004274324A (ja) * | 2003-03-07 | 2004-09-30 | Ntt Comware Corp | 通信種別選択装置、通信種別選択方法及び通信種別選択プログラム |
JP2005174054A (ja) * | 2003-12-12 | 2005-06-30 | Alpine Electronics Inc | 移動通信装置及びそのメールダウンロード方法 |
JP2005339124A (ja) * | 2004-05-26 | 2005-12-08 | Kobe Steel Ltd | 電子メール通信システム |
CN1930871B (zh) * | 2004-06-02 | 2015-03-04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便携式终端装置 |
US7408886B2 (en) * | 2004-09-20 | 2008-08-05 |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 Ab | Method for providing mobile phone user with accurate capability indicator |
GB0426277D0 (en) * | 2004-11-30 | 2004-12-29 | U4Ea Technologies Ltd | Priority service protection |
JP3986524B2 (ja) * | 2004-12-13 | 2007-10-03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通信端末 |
JP4179618B2 (ja) | 2005-03-18 | 2008-11-12 | ソフトバンクモバイル株式会社 | 移動体通信ネットワーク利用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通信端末システム |
US7853245B2 (en) * | 2005-11-08 | 2010-12-14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System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 messaging |
KR100705450B1 (ko) * | 2005-12-07 | 2007-04-09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휴대 인터넷 시스템에서 유휴 상태 단말의 위치 정보업데이트 장치 및 방법 |
JP2007188405A (ja) | 2006-01-16 | 2007-07-26 | Nec Electronics Corp | 異常検出システムおよび異常検出方法 |
US8233921B2 (en) * | 2006-09-30 | 2012-07-3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data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20090003547A (ko) * | 2007-06-15 | 2009-01-1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화상형성장치 및 그 전자메일 처리방법 |
-
2007
- 2007-07-19 JP JP2007188405A patent/JP2009027452A/ja active Pending
-
2008
- 2008-06-27 EP EP08159239A patent/EP2018010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8-06-27 ES ES08159239T patent/ES2401469T3/es active Active
- 2008-07-09 US US12/170,289 patent/US826089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7-21 CN CNA2008101307967A patent/CN10135099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699586Y (zh) * | 2003-11-21 | 2005-05-11 | 贠文辉 | 基于gsm/cdma技术下sms/mms多功能数据采集和传输终端 |
EP1770943A1 (en) * | 2005-09-30 | 2007-04-04 | France Telecom S.A. | Method and system for an e-mail service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75403A (zh) * | 2016-08-31 | 2017-02-01 | 惠州学院 | 数据同步方法及装置 |
CN106375403B (zh) * | 2016-08-31 | 2021-06-01 | 惠州学院 | 数据同步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S2401469T3 (es) | 2013-04-19 |
JP2009027452A (ja) | 2009-02-05 |
EP2018010B1 (en) | 2012-12-19 |
US8260898B2 (en) | 2012-09-04 |
EP2018010A1 (en) | 2009-01-21 |
US20090025069A1 (en) | 2009-01-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2120513B2 (en) | Method for adapting the security settings of a communication station, communication st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module | |
EP1871071B1 (en) | Communication system, network router and network connection method applying address conversion | |
US8532705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the automatic configuration of an appliance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
CN103262625B (zh) | 用于dsds的基于ip的寻呼 | |
EP3276918A1 (en) | Method for switching downloading mode, and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system therefor | |
CN104301857A (zh) | 用于通信终端之间的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3327644A (zh) | 一种无线连接的方法及设备 | |
CN102396292B (zh) | 通信控制方法和移动通信终端 | |
KR100480050B1 (ko) |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단문 메시지 저장방법 | |
CN106657582A (zh) | 应用程序的分身功能启动方法、分身功能启动装置和终端 | |
EP2770766B1 (en) | Displaying stored data while provisioning service functionalities of a mobile terminal | |
CN105847048B (zh) | 智能设备的配置方法与装置 | |
CN101350992A (zh) | 移动终端邮件系统、移动终端邮件控制方法和程序 | |
US7664487B2 (en) |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of managing data reception using the mobile terminal | |
CN114567912B (zh) | 运营商网络切换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 |
EP3192291B1 (en) | Method for interaction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an identification unit | |
KR101075997B1 (ko) | 다중 모드 단말기에서 서비스 등록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
EP1855419B1 (en) | Method for switching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
CN106102035A (zh) | 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卡的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和服务器 | |
EP2031852A1 (en)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nnection device | |
KR102109052B1 (ko) | 실시간 발신인증 방법 | |
CN101313531B (zh) | 确定话语权的系统、装置和方法 | |
KR20060046405A (ko) | 무선랜 접속과 모뎀 접속 간의 절체 접속 방법 및 그에따른 휴대형 단말기 | |
JP2008167001A (ja) | 携帯端末及び携帯端末の発呼方法 | |
CN106454963A (zh) | 一种建立pdp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0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