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35833A - 图像拾取装置和用于图像拾取装置的切换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拾取装置和用于图像拾取装置的切换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335833A CN101335833A CNA2008101114818A CN200810111481A CN101335833A CN 101335833 A CN101335833 A CN 101335833A CN A2008101114818 A CNA2008101114818 A CN A2008101114818A CN 200810111481 A CN200810111481 A CN 200810111481A CN 101335833 A CN101335833 A CN 10133583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isible light
- section
- image
- camera
- f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2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for generating image signals from infrared radiation onl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1—Circuitry for evaluating the brightness vari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Exposure Control For Cameras (AREA)
- Cameras In General (AREA)
- 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Systems (AREA)
- Transforming Light Signals Into Electric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拾取装置和用于图像拾取装置的切换方法。用于将与对象的情况相对应的图像输出到外部的图像拾取装置包括:用于探测远红外线辐射区中的电磁波的远红外线相机;用于探测可见光的可见光相机,该可见光相机包括用于根据所探测到的可见光的辉度来对情况进行判断的辉度判断部分,和用于根据所探测到的可见光的明度来对情况进行判断的明度判断部分;以及用于根据由辉度判断部分作出的判断和由明度判断部分作出的判断,将由远红外线相机捕捉到的图像和由可见光相机捕捉到的图像彼此切换的切换部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拾取装置和用于图像拾取装置的切换方法。具体的,本发明涉及将与对象的情况相对应的图像输出到外部的图像拾取装置,以及用于包括远红外线相机和可见光相机的图像拾取装置的切换方法,远红外线相机用于探测远红外线辐射区中的电磁波,可见光相机用于探测可见光。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已经想到通过对捕捉图像而获得的图像信号执行图像处理来探测图像捕捉范围内的特定物体的各种技术。这样的技术已经用于监视相机等。此外,已经不仅知道通过探测可见光来捕捉图像的可见光相机,而且知道近红外线相机和远红外线相机。这些相机可以通过探测图像捕捉到的物体的温度来识别物体。
现在,可见光相机和红外线相机(远红外线相机)捕捉不同的物体,每个物体可以因为各自不同的特性而被相对地识别。因此,已知一种混合型相机,其包括可见光相机和远红外线相机的两种功能。通常,在使用混合型相机的情况下,当使用者通过查看从混合型相机接收的图像而判断由可见光相机所捕捉的视频图像变暗时,他/她将可见光相机切换到远红外线相机。
在此,已知一种根据周围的辉度(1uminance)(所探测信号的级别)自动地在可见光相机和远红外线相机之间彼此切换的技术。例如,在日本专利特开No.2002-142228、No.2005-006066和No.2005-286535中描述了该技术。通过使用这些技术,在昼夜的图像捕捉方面获得了良好的可视性。
发明内容
现在,不管是否是白天,在有雾笼罩或者灰尘飘动的情况下,某些时候在由远红外线相机捕捉到的图像中得到了优于在由可见光相机捕捉到的图像的良好的可视性。然而,相关技术中的混合型相机存在这样的问题,即,由于它不能够将雾和灰尘彼此区分,所以未必能够得到可视性良好的图像。
根据这种情况作出了本发明,并且因此期望提供能够根据情况获得可视性良好的图像的图像拾取装置,以及用于该图像拾取装置的切换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期望,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将与对象的情况相对应的图像输出到外部的图像拾取装置,该装置包括:
远红外线相机,用于探测远红外线辐射区中的电磁波;
可见光相机,用于探测可见光,该可见光相机包括用于依据所探测到的可见光的辉度来对情况进行判断的辉度判断部分,和用于依据所探测到的可见光的明度来对情况进行判断的明度判断部分;以及
切换部分,用于根据由辉度判断部分作出的判断和由明度判断部分作出的判断,将由远红外线相机捕捉到的图像和由可见光相机捕捉到的图像彼此切换。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切换部分根据由辉度判断部分作出的判断和由明度判断部分作出的判断,将由远红外线相机捕捉到的图像和由可见光相机捕捉到的图像彼此切换。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图像拾取装置的切换方法,该图像拾取装置包括用于探测远红外线辐射区中的电磁波的远红外线相机和用于探测可见光的可见光相机,该切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由辉度判断部分依据由可见光相机探测到的可见光的辉度来判断对象的情况;
由明度判断部分依据由可见光相机探测到的可见光的明度来判断对象的情况;并且
根据由辉度判断部分作出的判断和由明度判断部分作出的判断,将由远红外线相机捕捉到的图像和由可见光相机捕捉到的图像彼此切换。
根据本发明,因为不仅基于辉度来作出判断而且基于明度来作出判断,所以可以根据情况提供可视性良好的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示出包括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混合型相机的图像拾取系统的配置的框图;
图2是部分地以电路的形式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混合型相机中的可见光相机的配置的框图;
图3是示出由图2所示的可见光相机中的辉度判断部分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以及
图4是示出由图2所示的可见光相机中的明度判断部分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将在如下的实施例中描述的图像拾取装置包括两种相机,它们可以分别对由对象反射的或者从其辐射出的具有不同频带的光(电磁波)进行探测。在此,将这样的图像拾取装置称作“混合型相机”。
图1是示意性示出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混合型相机的图像拾取系统的配置的框图。
图1所示的图像拾取系统包括混合型相机1和服务器2。
混合型相机1主要包括远红外线相机3、可见光相机4和图像处理电路5。在这种情况下,远红外线相机3可以探测远红外线辐射区中的电磁波。可见光相机4可以探测可见光。此外,图像处理电路5通过使用由远红外线相机3所捕捉的图像和由可见光相机4所捕捉的图像来执行信号处理。
混合型相机1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到服务器2。例如,混合型相机1的输出图像可以被显示在连接到服务器2的监视器上。或者,可以在服务器2一侧执行针对混合型相机1的操作控制和各种设定。
远红外线相机3和可见光相机4在相同方向上捕捉对象的图像。远红外线相机3例如包括作为探测远红外线辐射的传感器的用于探测所辐射的远红外线辐射的能量(热量)的热电元件、测辐射热计等。此外,可见光相机4例如包括作为探测可见光的传感器的、诸如电荷耦合器件(CCD)或者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型图像传感器之类的固态图像拾取元件。
图像处理电路5基于通过由远红外线相机3和可见光相机4分别实现的图像捕捉而获得图像信号,执行各种类型的信号处理。具体的,在该实施例中,图像处理电路5执行这样的信号处理,即基于所述的两个图像信号从图像捕捉范围中探测特定物体,并且在输出图像中清楚地指明对所述物体的探测。
应注意,远红外线相机3和可见光相机4具有将来自各自的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功能。图像处理电路5基于分别从远红外线相机3和可见光相机4中输出的数字信号来执行图像处理。此外,远红外线相机3和可见光相机4可以分别包括像素数目彼此不等的传感器。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在远红外线相机3和可见光相机4的每个的内部都设置分辨率转换功能。因此,与每帧相同数目的像素(例如,通过8位数字化而获得的具有256个浓淡度(gradation)的图像)相对应的数字图像信号被从远红外线相机3和可见光相机4输出到图像处理电路5。
应注意,远红外线相机3和可见光相机4不必在完全相同的定时处执行图像捕捉操作。例如,可以使在远红外线相机3和可见光相机4中的图像捕捉的时间间隔彼此不同。不必说,优选地,在远红外线相机3和可见光相机4中的图像捕捉的时间间隔尽可能地彼此接近。
此外,从混合型相机1的图像处理电路5中获得的输出图像可以被显示在服务器2的监视器上。或者,可以在服务器2一侧执行针对混合型相机1的操作控制和各种设定。
图像切换部分6将由远红外线相机3捕捉到的图像和由可见光相机4捕捉到的图像彼此切换,以将两个图像的相应一个输出到服务器2。具体地,当从可见光相机4输入具有逻辑值“1”的切换信号时,图像切换部分6将由远红外线相机3捕捉到的图像输出到服务器2。另一方面,当从可见光相机4输入具有逻辑值“0”的切换信号时,图像切换部分6将由可见光相机4捕捉到的图像输出到服务器2。
同步信号生成部分7生成同步信号,根据该同步信号,关于由远红外线相机3和可见光相机4几乎同时并且在相同定时处分别捕捉到的图像的图像数据被输出到图像处理电路5。图2是部分地以电路的形式示出可见光相机4的配置的框图。
可见光相机4由镜头11、快门12、固态图像元件13、CCD控制部分14和图像处理电路15构成。
镜头11会聚从对象辐射或者由对象反射到固态图像元件13上的光。
当仅略微地打开快门12时,可见光通过镜头11到达固态图像元件13。
在该实施例中,固态图像元件13是具有3(行)×3(列)的九个像素的CCD传感器。
CCD控制部分14是对图像信号执行包含A/D转换处理的模拟前端处理的电路。CCD控制部分14由CDS处理部分141、AGC处理部分142、8位A/D转换部分143和TG 144构成。
CDS处理部分141去除放大器噪声和复位噪声。
AGC处理部分142执行这样的处理,只要对象变暗该处理就增大增益。在这种情况下,增益采用从“0”到“10”的值,并且增益值“10”表示增益的最大量。
TG 144生成定时信号,固态图像拾取元件13和CDS处理部分141根据该定时信号被控制。
接下来,现将简要地描述镜头11到CCD控制部分14的操作。
通过固态图像拾取元件13中的光电转换而获得的模拟图像信号通过CDS处理部分141被输入到AGC处理部分142。
AGC处理部分142判断用于来自传感器的输出数据的增益。此外,A/D转换部分143将输入其中的模拟图像信号数字化,并且将作为结果得到的数字信号输出到图像处理电路15。
图像处理电路15由辉度判断部分151、明度(lightness)判断部分152和OR电路153构成。
将定时信号从TG 144输入到辉度判断部分151和明度判断部分152的每个。因此,辉度判断部分151和明度判断部分152彼此同步地操作。
辉度判断部分151是用于判断输入其中的图像信号的辉度的部分。此外,辉度判断部分151由辉度生成部分51a、平均值生成部分51b、最大值提取部分51c、最小值提取部分51d、差值算术运算部分51e和切换判断部分51f构成。
辉度生成部分51a根据通过A/D转换部分143中的数字化而获得的数字信号,生成固态图像拾取元件13的九个像素的辉度值。在此,由辉度生成部分51a生成的辉度值每个都有8位,也就是,范围从“0”到“255”。辉度值“0”表示物体最暗,而辉度值“255”表示物体最亮。
平均值生成部分51b生成由辉度生成部分51a所生成的固态图像拾取元件13的所有像素的辉度值的平均值。
最大值提取部分51c提取由辉度生成部分51a所生成的固态图像拾取元件13的所有像素的辉度值的最大值。
最小值提取部分51d提取由辉度生成部分51a所生成的固态图像拾取元件13的所有像素的辉度值的最小值。
差值算术运算部分51e算术运算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从而获取差值。
提供切换判断部分51f用于判断周围亮度(brightness)(暗度)。此外,切换判断部分51f由级别判断部分511f、增益确认部分512f、IRIS确认部分513f和AND电路514f构成。
级别判断部分511f判断输入其中的值是否满足出于判断亮和暗的目的而先前给定的条件。例如,当所输入的平均值的级别等于或者小于“20”,并且所输入的差值(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值)等于或者小于“10”时,则级别判断部分511f判断条件被满足,并且将具有逻辑值“1”的输出信号输出到AND电路514f。在除上述情况外的任何情况下,级别判断部分511f判断条件未被满足,并且将具有逻辑值“0”的输出信号输出到AND电路514f。
增益确认部分512f检验AGC处理部分142中的增益量(范围“0”从到“10”)。当增益量为“10”时,增益确认部分512f将具有逻辑值“1”的输出信号输出到AND电路514f。在除上述情况外的任何情况下,增益确认部分512f将具有逻辑值“0”的输出信号输出到AND电路514f。
IRIS确认部分513f检查快门12是否被完全打开。当快门12被完全打开时,IRIS确认部分513f将具有逻辑值“1”的输出信号输出到AND电路514f。在除上述情况外的任何情况下,IRIS确认部分513f将具有逻辑值“0”的输出信号输出到AND电路514f。
当从级别判断部分511f、增益确认部分512f和IRIS确认部分513f中输出的输出信号的所有的逻辑值都是“1”时,AND电路514f将具有逻辑值“1”的辉度切换信号输出到OR电路153,随后将对OR电路153进行描述。在除上述情况外的任何情况下,AND电路514f将具有逻辑值“0”的辉度切换信号输出到OR电路153。
明度判断部分152是用于判断输入其中的图像信号的明度的部分。此外,明度判断部分152由明度生成部分52a和级别判断部分52b构成。
在固态图像拾取元件13是单板(single plate)类型的情况下,明度生成部分52a根据从A/D转换部分143获得的数字信号,算术运算并生成固态图像拾取元件13的九个像素的明度值。在此,红色、绿色和蓝色(RGB)的原色存在,作为这样生成的明度。红色、绿色和蓝色的每个得到范围从“0”到“255”的值作为明度值。当红色、绿色和蓝色的所有的明度值均为“255”时,图像变为白色。
级别判断部分52b判断由明度生成部分52a所生成的明度值是否满足标准。并没有特别地限定该标准。然而,在该实施例中,作为示例,当满足条件“红色-“3”<绿色<红色+“3””,“绿色-“3”<蓝色<绿色+“3””并且“蓝色-“3”<红色<蓝色+“3””的像素超过所有像素的85%时,级别判断部分52b判断红色、绿色和蓝色具有近似相同的值(处于很难捕捉到正常景色的图像的状态)。因此,级别判断部分52b判断可见光相机4在拍摄雾或者灰尘,并且将具有逻辑值“1”的明度切换信号输出到OR电路153。
OR电路153算术运算辉度切换信号和明度切换信号的逻辑和(OR)。当AND电路514f和级别判断部分52b的至少一个将具有逻辑值“1”的信号输出到OR电路153时,OR电路153将具有逻辑值“1”的切换信号输出到图像切换部分6(参考图1)。
接下来,将描述在图像处理电路15中执行的处理。首先,将描述在辉度判断部分151中执行的处理,其次,将描述在明度判断部分152中执行的处理。
<辉度判断部分中的处理>
图3是示出在辉度判断部分中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首先,辉度生成部分51a判断定时信号是否从TG 144被输出到其中(步骤S1)。
当在步骤S1判断定时信号尚未从TG 144被输入到其中时(步骤S1中的否),辉度生成部分51a准备好等待来自TG 144的定时信号的输入。
当在步骤S1判断定时信号从TG 144被输入到辉度生成部分51a时(步骤S1中的是),辉度生成部分51a根据从CCD控制部分14输入其中的数字信号,生成固态图像拾取元件13的所有像素的辉度值(步骤S2)。
接下来,平均值生成部分51b生成由辉度生成部分51a所生成的辉度值的平均值(步骤S3)。
接下来,最大值提取部分51c提取由辉度生成部分51a所生成的辉度值的最大值(步骤S4)。
接下来,最小值提取部分51d提取由辉度生成部分51a所生成的辉度值的最小值(步骤S5)。
接下来,差值算术运算部分51e算术运算因此而提取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值,从而获取差值(步骤S6)。
级别判断部分511f判断输入其中的差值是否是满足给定条件的值(步骤S7)。
当在步骤S7判断输入其中的差值不是满足给定条件的值时(步骤S7中的否),操作进行到步骤S1中的处理,并且步骤S1中的和它之后的处理被连续执行。
另一方面,当输入其中的差值是满足给定条件的值时(步骤S7中的是),级别判断部分511f将具有逻辑值“1”的输出信号输出到AND电路514f。
接下来,增益确认部分512f判断增益是否是最大(步骤S8)。当在步骤S8判断增益不是最大时(步骤S8中的否),操作进行到步骤S1中的处理,并且步骤S1中的和它之后的处理被连续执行。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8判断增益是最大时(步骤S8中的是),增益确认部分512f将具有逻辑值“1”的输出信号输出到AND电路514f。
接下来,IRIS确认部分513f判断快门12是否处于打开状态(步骤S9)。当在步骤S9中判断快门12并不处于打开状态时(步骤S9中的否),操作进行到步骤S1中的处理,并且步骤S1中的和它之后的处理被连续执行。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9判断快门12处于打开状态时(步骤S9中的是),IRIS确认部分513f将具有逻辑值“1”的输出信号输出到AND电路514f。
每个都具有逻辑值“1”的输出信号从级别判断部分511f、增益确认部分512f和IRIS确认部分513f被输出到AND电路514f。因此,AND电路514f将具有逻辑值“1”的辉度切换信号输出到OR电路153(步骤S10)。
因此,OR电路153输出具有逻辑值“1”的输出信号,并且因此图像处理电路15将具有逻辑值“1”的切换信号输出到图像处理电路5的图像切换部分6。
应注意,在该实施例中,首先级别判断部分511f在步骤S7作出判断,增益确认部分512f在步骤S8作出判断,最后IRIS确认部分513f在步骤S9作出判断。然而,在本实施例中,作出这些判断的顺序并非被特别地局限于此。
<明度判断部分中的处理>
图4是示出在明度判断部分中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首先,明度生成部分52a判断定时信号是否从TG 144被输入其中(步骤S21)。
当在步骤S21判断定时信号尚未从TG 144被输入到其中时(步骤S21中的否),明度生成部分52a准备好等待来自TG 144的定时信号的输入。
当在步骤S21判断定时信号从TG 144被输入其中时(步骤S21中的是),明度生成部分52a根据从CCD控制部分14输入其中的数字信号,生成关于明度值的明度信号(步骤S22)。
接下来,级别判断部分52b判断因此而生成的明度信号的明度值是否是满足给定条件的值(步骤S23)。
当在步骤S23判断明度值不是满足给定条件的值时(步骤S23中的否),操作进行到步骤S21中的处理,并且步骤S21中的和它之后的处理被连续执行。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23判断明度值是满足给定条件的值时(步骤S23中的是),级别判断部分52b将具有逻辑值“1”的明度切换信号输出到OR电路153(步骤S24)。
结果,OR电路153输出逻辑值“1”,并且因此图像处理电路15将具有逻辑值“1”的切换信号输出到图像处理电路5的图像切换部分6。
在下文中,将通过给出具体示例来描述混合型相机1的操作。
<A:基于辉度的判断>
<A-1>
假设辉度生成部分51a根据从TG 144输入到其中的定时信号,生成固态图像拾取元件13的九个象素的辉度值,并且这些辉度值是“50”、“75”、“90”、“120”、“80”、“180”、“200”、“90”和“160”。
此时,平均值生成部分51b生成九个像素的辉度值的平均值“116”。最大值提取部分51c从这些因此而生成的辉度值中提取最大值“200”。最小值提取部分51d从这些因此而生成的辉度值中提取最小值“50”。此外,差值算术运算部分51e算术运算因此而提取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值,从而获取差值“150”。
<A-2>
在此,假设级别判断部分511f被预先设定使得当平均值的级别等于或者小于“20”并且差值等于或者小于“10”时,判断条件被满足(对象是暗的)。此时输入的辉度值的平均值是“116”,并且差值是“150”。因此,级别判断部分511f判断条件没有被满足(对象是亮的)。因此,级别判断部分511f将具有逻辑值“0”的输出信号输出到AND电路514f。这导致AND电路514f将具有逻辑值“0”的辉度切换信号输出到OR电路153。
<A-3>
还假设在给定的时间逝去后,辉度生成部分51a根据从TG 144输入其中的定时信号来生成固态图像拾取元件13的九个像素的辉度值,并且这些辉度值是“16”、“18”、“17”、“16”、“25”、“22”、“18”、“17”和“16”。
此时,平均值生成部分51b生成九个像素的辉度值的平均值“18”。最大值提取部分51c从这些因此而生成的辉度值中提取最大值“25”。最小值提取部分51d从这些因此而生成的辉度值中提取最小值“16”。此外,差值算术运算部分51e算术运算因此而提取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值,从而获取差值“9”。因此,级别判断部分511f判断条件被满足(对象是暗的)。
<A-4>
增益确认部分512f确认AGC处理部分142中的增益的级别,并且其中的增益的级别被证实为“8”。
<A-5>
IRIS确认部分513f确认快门并不处于打开状态。
<A-6>
假设在此之后,辉度生成部分51a立即生成固态图像拾取元件13的九个像素的辉度值,并且这些辉度值是“30”、“35”、“55”、“80”、“35”、“70”、“90”、“85”和“95”。此时,平均值是“64”,并且差值是“65”。因此,级别判断部分511f判断条件没有被满足(对象是亮的)。
<A-7>
还假设在给定的时间逝去后,辉度生成部分51a根据从TG 144输入其中的定时信号来生成固态图像拾取元件13的九个像素的辉度值,并且这些辉度值是“16”、“19”、“18”、“17”、“24”、“22”、“17”、“17”和“18”。此时,平均值是“18”并且差值是“8”。因此,级别判断部分511f判断条件被满足(对象是暗的)。
<A-8>
在此,增益确认部分512f确认AGC处理部分142中的增益的值是最大值“10”。此外,IRIS确认部分513f确认快门处于打开状态。
<A-9>
因此,级别判断部分511f判断条件被满足,增益确认部分512f确认增益值是最大值,并且IRIS确认部分513f确认快门12处于打开状态。因为这三个条件成立,所以图像处理电路15输出具有逻辑值“1”的辉度切换信号。
<A-10>
结果,具有逻辑值“1”的辉度切换信号被输入到图像处理电路5的图像切换部分6。因此,图像切换部分6将混合型相机1的输出图像从由可见光相机4捕捉到的图像切换到由远红外线相机3捕捉到的图像。
<B:基于明度的判断>
<B-1>
在此,如下的情况被假设。即,明度生成部分52a根据从TG 144输入到其中的定时信号,生成固态图像拾取元件13的九个像素的明度值(红色、绿色和蓝色)。这些因此而生成的明度值分别是(200,205,210)、(220,205,210)、(100,205,50)、(80,20,210)、(100,90,210)、(190,100,50)、(80,75,100)、(120,140,80)和(20,50,240)。
此时,甚至没有一个像素满足条件“红色-“3”<绿色<红色+“3””,“绿色-“3”<蓝色<绿色+“3””并且“蓝色-“3”<红色<蓝色+“3””。因此,级别判断部分52b将具有逻辑值“0”的明度切换信号输出到OR电路153。
<B-2>
在此,还假设如下的情况。即,明度生成部分52a根据从TG 144输入到其中的定时信号,生成固态图像拾取元件13的九个像素的明度值(红色、绿色和蓝色)。这些因此而生成的明度值分别是(220,222,221)、(211,212,213)、(221,220,222)、(222,220,221)、(212,211,210)、(190,191,192)、(222,223,224)、(215,214,216)和(226,228,200)。除具有明度值(226,228,200)的最后一个像素之外,其余八个像素的每个都满足条件“红色-“3”<绿色<红色+“3””,“绿色-“3”<蓝色<绿色+“3””并且“蓝色-“3”<红色<蓝色+“3””。这意味着在九个像素之中,有八个像素(大约89%)每个都满足上述的条件。因此,级别判断部分52b将具有逻辑值“1”的明度切换信号输出到OR电路153。
<B-3>
结果,图像处理电路15将具有逻辑级别“1”的切换信号输入到图像切换部分6。然后,图像切换部分6将混合型相机1的输出图像从由可见光相机4捕捉到的图像切换到由远红外线相机3捕捉到的图像。
如到此为止所描述的,根据包括该实施例的混合型相机1的图像拾取系统,不仅作出基于辉度的判断,而且作出基于明度的判断。因此,不管是否是白天,只要所查看的整体图像由于雾或者灰尘的生成而变白或者变灰,由可见光相机4捕捉到的图像就被自动切换到由远红外线相机3捕捉到的图像。因此,可以容易地显示可视性良好的图像。
应注意,虽然在本实施例中,关于其中由可见光相机4捕捉到的图像被自动切换到由远红外线相机3捕捉到的图像的情况给出了描述,但是同样在相反的情况中,可以类似于前述情况来进行切换。也就是说,当图像处理电路15将具有逻辑值“0”的切换信号输入到图像切换部分6时,图像切换部分6将混合型相机1的输出图像从由远红外线相机3捕捉到的图像切换到由可见光相机4捕捉到的图像。
此外,虽然在此实施例中,混合型相机1生成切换信号,并且将关于两个图像的一个的图像数据发送到服务器2,但是本发明决不局限于此。也就是说,在服务器2接收到关于由远红外线相机3捕捉到的图像的图像数据和关于由可见光相机4捕捉到的图像的图像数据二者之后,针对所述两个图像的切换操作可以在服务器2一侧被执行。
虽然到此为止已经基于所示出的实施例描述了当前实施例的图像拾取装置和用于图像拾取装置的切换方法,但是本实施例决不局限于此。也就是说,可以用任何适当的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来替代所述部分的组成。此外,任何其他任意的组成元件和过程可以被添加到本实施例。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实施例的任意两个或多个组成(特征)可以彼此组合。
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应理解,根据设计需求和其他因素,可以想到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变更,只要它们落入随附权利要求书或其等价物的范围之内。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发明包含与2007年6月26日递交到日本专利局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07-167129相关的主题,该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被结合于此。
Claims (5)
1.一种图像拾取装置,用于将与对象的情况相对应的图像输出到外部,所述装置包括:
远红外线相机,用于探测远红外线辐射区中的电磁波;
可见光相机,用于探测可见光,所述可见光相机包括用于依据所探测到的可见光的辉度来对所述情况进行判断的辉度判断部分,和用于依据所探测到的可见光的明度来对所述情况进行判断的明度判断部分;以及
切换部分,用于根据由所述辉度判断部分作出的判断和由所述明度判断部分作出的判断,将由所述远红外线相机捕捉的图像和由所述可见光相机捕捉的图像彼此切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拾取装置,其中当无论从所述辉度判断部分获得的辉度值如何,所述明度都示出固定值时,所述切换部分将由所述远红外线相机捕捉的图像切换到由所述可见光相机捕捉的图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拾取装置,其中所述明度判断部分适于依据所述明度来判断所述情况是否是有雾或者有尘的情况之一,并且
当所述明度判断部分判断所述情况是有雾或者有尘的情况之一时,所述切换部分将由所述远红外线相机捕捉的图像切换到由所述可见光相机捕捉的图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拾取装置,其中当在所述可见光相机中的图像拾取元件的每个像素中的红、绿和蓝的明度值彼此近似相等时,所述明度判断部分判断所述明度值是有雾或者有尘的情况之一。
5.一种用于图像拾取装置的切换方法,所述图像拾取装置包括用于探测远红外线辐射区中的电磁波的远红外线相机和用于探测可见光的可见光相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由辉度判断部分依据由所述可见光相机探测到的可见光的辉度来判断对象的情况;
由明度判断部分依据由所述可见光相机探测到的可见光的明度来判断所述对象的情况;以及
根据由所述辉度判断部分作出的判断和由所述明度判断部分作出的判断,将由所述远红外线相机捕捉的图像和由所述可见光相机捕捉的图像彼此切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167129 | 2007-06-26 | ||
JP2007-167129 | 2007-06-26 | ||
JP2007167129A JP4973334B2 (ja) | 2007-06-26 | 2007-06-26 |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の切り替え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35833A true CN101335833A (zh) | 2008-12-31 |
CN101335833B CN101335833B (zh) | 2010-12-08 |
Family
ID=401592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111481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35833B (zh) | 2007-06-26 | 2008-06-26 | 图像拾取装置和用于图像拾取装置的切换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582871B2 (zh) |
JP (1) | JP4973334B2 (zh) |
CN (1) | CN101335833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4032259A1 (en) * | 2012-08-30 | 2014-03-06 | Motorola Mobility Llc | A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cameras in a device |
CN107003207A (zh) * | 2015-03-13 | 2017-08-01 | 宝马股份公司 | 用于测试齿轮的方法和设备 |
CN111095347A (zh) * | 2017-09-21 | 2020-05-01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完全可扩充照相机的处理管线接口 |
CN112712074A (zh) * | 2021-03-29 | 2021-04-27 | 中智行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采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408657B1 (ko) * | 2007-12-18 | 2014-06-1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원격 제어 로봇 시스템의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 장치 및 방법 |
US9013620B2 (en) * | 2011-04-20 | 2015-04-21 | Trw Automotive U.S. Llc | Multiple band imager and method |
US20140173535A1 (en) | 2012-12-17 | 2014-06-19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Analysis of chip-mean variation and independent intra-die variation for chip yield determination |
KR102118066B1 (ko) * | 2014-08-20 | 2020-06-03 |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 주행 안전을 위한 차량 제어방법 |
US10264165B2 (en) * | 2017-07-11 | 2019-04-16 | Hand Held Products, Inc. | Optical bar assemblies for optical systems and isolation damping systems including the same |
WO2019039507A1 (ja) * | 2017-08-22 | 2019-02-28 | 株式会社 東芝 | スマートカメラ、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データ通信方法 |
JP6668298B2 (ja) * | 2017-08-30 | 2020-03-18 | 株式会社東芝 | スマートカメラ、画像処理装置、スマートカメラシステム、データ送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US11641492B2 (en) | 2017-12-04 | 2023-05-02 | Sony Corporation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
US20190387185A1 (en) * | 2018-06-13 | 2019-12-19 | Luminar Technologies, Inc. | Thermal imager with enhanced processing |
US10445599B1 (en) * | 2018-06-13 | 2019-10-15 | Luminar Technologies, Inc. | Sensor system augmented with thermal sensor object confirmation |
KR102248888B1 (ko) * | 2020-03-16 | 2021-05-06 | 국방과학연구소 | 환경 적응형 표적 감시 장치 및 표적 감시 방법 |
WO2024043353A1 (ko) | 2022-08-22 | 2024-02-2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비디오 카메라 및 그 제어 방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296766A (ja) * | 1992-04-16 | 1993-11-09 | Canon Inc | 障害物検出装置 |
JPH11341487A (ja) * | 1998-05-27 | 1999-12-10 | Kaiyo Sogo Kaihatsu Kk | 監視カメラ装置 |
JP2000224469A (ja) * | 1999-02-03 | 2000-08-11 | Sony Corp | 撮像装置 |
JP3877116B2 (ja) * | 1999-09-07 | 2007-02-07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車両の表示装置 |
JP4453189B2 (ja) | 2000-10-31 | 2010-04-21 | 株式会社豊田中央研究所 | 撮像装置 |
JP2003219254A (ja) * | 2002-01-25 | 2003-07-3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撮影モード切換え機能付きカメラ |
CN1269342C (zh) * | 2003-09-29 | 2006-08-09 | 武汉理工大学 | 基于奇异值分解和扩频技术的统一数字水印的方法及装置 |
JP4118231B2 (ja) * | 2003-12-17 | 2008-07-1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携帯通信端末 |
JP2005286535A (ja) | 2004-03-29 | 2005-10-13 | Fujinon Corp | 撮像装置 |
CN1652574A (zh) * | 2004-08-23 | 2005-08-10 | 北京老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昼夜远距离监视仪 |
JP4598653B2 (ja) * | 2005-05-13 | 2010-12-15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衝突予知装置 |
-
2007
- 2007-06-26 JP JP2007167129A patent/JP497333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
- 2008-06-24 US US12/144,818 patent/US7582871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6-26 CN CN2008101114818A patent/CN10133583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4032259A1 (en) * | 2012-08-30 | 2014-03-06 | Motorola Mobility Llc | A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cameras in a device |
US9720508B2 (en) | 2012-08-30 | 2017-08-01 |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cameras in a device |
CN107003207A (zh) * | 2015-03-13 | 2017-08-01 | 宝马股份公司 | 用于测试齿轮的方法和设备 |
US10371597B2 (en) | 2015-03-13 | 2019-08-06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esting gearwheels |
CN111095347A (zh) * | 2017-09-21 | 2020-05-01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完全可扩充照相机的处理管线接口 |
CN111095347B (zh) * | 2017-09-21 | 2024-03-19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完全可扩充照相机的处理管线接口 |
CN112712074A (zh) * | 2021-03-29 | 2021-04-27 | 中智行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采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9010447A (ja) | 2009-01-15 |
JP4973334B2 (ja) | 2012-07-11 |
US20090001268A1 (en) | 2009-01-01 |
CN101335833B (zh) | 2010-12-08 |
US7582871B2 (en) | 2009-09-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35833A (zh) | 图像拾取装置和用于图像拾取装置的切换方法 | |
CN102165762B (zh) | 图像拍摄装置以及图像拍摄装置用信号处理电路 | |
US10095941B2 (en) | Vision recogni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 |
US7444075B2 (en) | Imaging device, camera, and imaging method | |
JP6319340B2 (ja) | 動画撮像装置 | |
JP2005006066A (ja) | 固体撮像素子用カラーフィルタ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カラー撮像装置 | |
JP2009284309A (ja) | 撮像装置、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表示制御方法 | |
KR100854163B1 (ko) | 촬상 장치 및 화질 보정 방법 | |
KR101169017B1 (ko) | 고해상도 씨모스 카메라가 적용된 주야간 자동 스위칭방식의 감시용 카메라 | |
CN102075683A (zh) | 数字图像处理设备和数字图像处理设备的拍摄方法 | |
CN103905731B (zh) | 一种宽动态图像采集方法及系统 | |
US7034874B1 (en) | Automatic bad pixel correction in image sensors | |
CN101247528A (zh) | 图像拾取装置和用于扩展其动态范围的方法 | |
CN105578081B (zh) | 成像方法、图像传感器、成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JP4523629B2 (ja) | 撮像装置 | |
JP5708036B2 (ja) | 撮像装置 | |
EP3249906A1 (en) | Image-capturing device, image-capturing method,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 |
CN103916590A (zh) | 摄像装置、摄像系统以及摄像方法 | |
US20070285529A1 (en) | Image input device, imaging module and solid-state imaging apparatus | |
JP5515795B2 (ja) |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 | |
JP4047598B2 (ja) | 撮像装置 | |
JP2010171950A (ja) |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の色補正方法 | |
US20130266220A1 (en) | Color signal processing circuit, color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color reproduction evaluating method, imaging apparatus,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testing device | |
JP2011229172A (ja) | 撮像装置、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表示制御方法 | |
JP2011160320A (ja) | ビデオカメ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監視システ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08 Termination date: 2021062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