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35396B - 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335396B CN101335396B CN2008100954175A CN200810095417A CN101335396B CN 101335396 B CN101335396 B CN 101335396B CN 2008100954175 A CN2008100954175 A CN 2008100954175A CN 200810095417 A CN200810095417 A CN 200810095417A CN 101335396 B CN101335396 B CN 10133539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ne
- installment state
- holding component
- detection means
- conn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7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 H01R13/703—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operated by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dual-continuity coupling part
- H01R13/7031—Shorting, shunting or bussing of different terminals interrupted or effected on 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 e.g. for ESD protection, line continuity
- H01R13/7032—Shorting, shunting or bussing of different terminals interrupted or effected on 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 e.g. for ESD protection, line continuity making use of a separate bridging element directly cooperating with the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58—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 H01R13/5804—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comprising a separate cable clamping par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01R13/6272—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comprising a single latching arm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其目的是能够确认线保持构件是否被正确安装在外壳中。在线保持构件(50)正确安装在外壳(10)中的情况下,线保持构件(50)咬入到线(33)的绝缘涂层(33b)中,从而使线(33)保持无法移动。作为用于防止线(33)移动的装置,线保持构件(50)咬入到线(33)的绝缘涂层(33b)中,该线保持构件安装在与端子接头(30)的插入方向和线(33)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因此,不需要弯曲线(33),并且线(33)的布设空间可以更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2001-351711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其中端子接头插入到外壳中,并且设置了用于限制固定到端子接头上的线的移动和从外壳中拉出线的装置。通过从后面将线保持构件安装在外壳上,作为用于限制线移动的装置,这种连接器形成有应变消除部分,并且在该应变消除部分中,线在线保持构件和外壳之间受到挤压。
由于在上述连接器中,应变消除部分中的线布设路径是弯曲的,所以需要较大的布设空间,导致增大整个连接器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作出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促进小型化。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实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
至少一个端子接头,该端子接头具有固定到其后端部分上的向后延伸线,
外壳,该端子接头在插入方向上插入到该外壳中,
至少一个线保持构件,该线保持构件在与端子接头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安装或移位到外壳中,
其中在外壳中,该线保持构件在安装状态下咬入到线的绝缘涂层中,从而保持线,使得基本防止线的移动。
由于该线保持构件咬入到线的绝缘涂层中,所以不需要弯曲线,并且线的布设空间可以更小,其中该线保持构件在与端子接头的插入方向和线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被安装上,作为防止线的移动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
端子接头,该端子接头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窄长并具有固定到其后端部分上的向后延伸线,
外壳,该端子接头从后面插入到该外壳中,及
线保持构件,该线保持构件在与端子接头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安装到外壳中,
其中在外壳中,该线保持构件在安装状态下咬入到线的绝缘涂层中,从而保持线,使得基本防止线的移动。
优选地,该线保持构件在外壳中被有选择地锁定在释放位置和保持位置处,在释放位置处,该线保持构件与线分离,在保持位置处,该线保持构件正确安装在外壳中,以基本防止线的移动。
由于在插入端子接头之后,该线保持构件可预先部分地安装在外壳中,所以操作性良好。
优选地,该连接器还包括用于检测线保持构件的安装状态和/或用于检测连接器是否与配合连接器正确连接起来的安装状态检测构件。
优选地,该安装状态检测构件是与线保持构件分离并可相对于外壳移动的部件,其中:
当线保持构件处于释放位置时,形成在安装状态检测构件处的干扰部分干扰线保持构件,以防止安装状态检测构件移向或移至探测位置,和/或
当线保持构件处于保持位置时,允许安装状态检测构件移向或移至检测位置。
更为优选地,还设置了安装状态检测构件,它是与线保持构件分离并可相对于外壳移动的部件,其中:
当线保持构件处于释放位置时,形成在安装状态检测构件处的干扰部分干扰线保持构件,以防止安装状态检测构件移动到探测位置,及
当线保持构件处于保持位置时,允许安装状态检测构件移动到检测位置。
根据安装状态检测构件是否能够移动到检测位置,可以可靠地检测到线保持构件的安装状态。
更为优选地,该安装状态检测构件包括连接检测部分,该连接检测部分用于当允许连接器与配合连接器正确连接起来时,安装状态检测构件移向或移至检测位置,而如果连接器与配合连接器保持部分地连接和/或不正确连接,则防止安装状态检测构件移至检测位置。
由于该安装状态检测构件兼作连接检测装置或者也起到了连接检测装置的作用,所以与除了安装状态检测构件之外还设置专门连接检测装置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部件数量。
更优选地,该安装状态检测构件形成有用于从外侧至少部分地覆盖线保持构件的至少一个覆盖部分。
由于该线保持构件使其外表面由安装状态检测构件的覆盖部分覆盖,所以异物不可能干扰该线保持构件。
最为优选地,当安装状态检测构件移动到和/或定位在检测位置处时,线保持构件的一个或多个可按压部分接触安装状态检测构件。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了组装尤其是根据上述本发明或其优选实施例所述的连接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至少一个端子接头,该端子接头具有固定到其后端部分上的向后延伸线,
将该端子接头在插入方向上至少部分地插入到外壳中,及
在与端子接头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将至少一个线保持构件安装和/或移位到外壳中,
其中在外壳中,该线保持构件在在安装状态下咬入到线的绝缘涂层中,从而保持线,使得基本防止线的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外壳中将线保持构件有选择地锁定在:
释放位置处,其中线保持构件与线分离,及
保持位置处,其中线保持构件正确安装到外壳中,以基本防止线的移动。
优选地,该方法还包括:利用安装状态检测构件检测线保持构件的安装状态,和/或检测连接器是否与配合连接器正确连接起来。
更为优选地,该安装状态检测构件是与线保持构件分离并可相对于外壳移动的部件,其中:
当线保持构件处于释放位置处时,形成在安装状态检测构件处的干扰部分干扰线保持构件,以防止安装状态检测构件移向或移至探测位置,和/或
当线保持构件处于保持位置时,允许安装状态检测构件移向或移至检测位置。
更为优选地,该安装状态检测构件包括连接检测部分,该连接检测部分用于在连接器与配合连接器正确连接起来时允许安装状态检测构件移向或移至检测位置,而如果连接器与配合连接器保持部分地连接和/或不正确连接,则防止安装状态检测构件移至检测位置。
更优选地,该方法还包括从外侧至少部分地覆盖线保持构件的步骤。
最为优选地,当安装状态检测构件移至和/或位于检测位置处时,线保持构件的一个或多个可按压部分接触安装状态检测构件。
附图说明
附图说明在阅读过下面对优选实施例和附图的详细描述之后,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应当理解的是,尽管各实施例是分开描述的,但是这些实施例的单个特征也可结合到其它实施例中。
附图1是一纵向剖视图,示出了一个实施例中的线保持构件处于释放位置的情况,
附图2是一纵向剖视图,示出了移动到保持位置的线保持构件防止线移动的情况,
附图3是一纵向剖视图,示出了通过将安装状态检测构件移动到附图2的情况中的检测位置上所获得的状态,
附图4是横向剖视图,
附图5是水平剖视图,
附图6是外壳的平面图,
附图7是外壳的后视图,
附图8是安装状态检测构件的平面图,
附图9是安装状态检测构件的正视图,
附图10是线保持构件的平面图,
附图11是线保持构件的正视图,
附图12是线保持构件的底视图,及
附图13是一纵向剖视图,示出了与配合连接器一起的连接状态。
附图标记列表
10 外壳
30 端子接头
33 线
33b 绝缘涂层
40 安装状态检测构件
41 可操作部分(覆盖部分)
44 弹性锁定件(覆盖部分)
47 接触突起(连接检测部分)
48 连接检测部分(干扰部分)
50 线保持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至13描述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本实施例的阴性连接器F(对应于优选的连接器)设置有由例如合成树脂制成的外壳10,一个或多个阴性端子接头30(作为优选的端子接头),由例如合成树脂制成的安装状态检测构件40,和由例如合成树脂制成的至少一个线保持构件50。外壳10包括端子容纳部分11(最好基本呈扁平的块的形式)和形成在该端子容纳部分11的横向(最好是上)表面上的至少一个锁定臂19。(最好基本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窄长的)一个或多个,例如三个空腔12最好基本沿着横向TD并排形成在端子容纳部分11中,并且阴性端子接头30沿着插入方向ID,最好基本从后面和/或平行于向前和向后方向FBD插入到相应空腔12中。空腔12的横向(上)壁最好兼作端子容纳部分11的上壁,并且用于检测的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横向(左和/或右)接纳部分13形成为从端子容纳部分11的上表面的后端倾斜地向上或向外朝前突出。
在端子容纳部分11的横向(上)壁的后端处或后端附近,(最好基本矩形的)连通空间14形成为穿透该横向(上)壁并与一个或多个,例如三个空腔12相连通。连通空间14设置在上述接纳部分13的前面和/或与之相邻。将在后面描述的线保持构件50至少部分地安装到该连通空间14中。在端子容纳部分11的后端处或后端附近,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横向(左和/或右)导向孔15形成为沿着端子容纳部分11的(最好基本相对的)横向(左和/或右)壁、从连通空间14的(最好基本相对的)横向(左和/或右)端向下(或者与插入方向ID成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最好基本与插入方向垂直)延伸。上述一个或多个,例如三个空腔12最好至少部分地位于这对导向孔15之间。从端子容纳部分11的侧壁突出的部分锁定突起或第一突起16和位于该部分锁定突起或第一突起16下面的完全锁定突起或第二突起17形成在每个导向孔15中。(最好从相应导向孔15的底端延伸到侧壁的外表面)一个或多个窗孔18形成在该端子容纳部分11的后端处或后端附近。
锁定壁19最好包括:从端子容纳部分11的横向(上)壁向上突出的支腿部分20,基本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从该支腿部分20的上端延伸的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横向(左和/或右)臂部分21,连接(最好两个)臂部分21的底端边缘的下板22,连接两个臂部分21的上端边缘的上板23和连接两个臂部分21的前端的锁定部分24。下板22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的形成区域是这样一个范围,即从锁定部分24后面的一个位置延伸到臂部分21的后端,并且上板23设置在臂部分21的后端处。基本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与自由状态下锁定臂19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和/或与配合连接器M连接的连接方向)上延伸的一个或多个导向肋板25形成在臂部分21的外侧表面上。而且,一个或多个保持突起26形成在臂部分21的外侧表面上。这种锁定臂19可像跷跷板那样,以支腿部分20为支点,向上和向下弹性移位。
每个阴性端子接头30都最好基本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是窄长的,前部(最好是端子接头的基本前半部)起到(最好是盒形或管状的)连接部分31的作用,并且其后部(最好是基本后半部)起到线连接部分(最好包括呈至少一个开放筒管形式的线压接部分32)的作用。具有用绝缘涂层33b包围导体33a的、基本圆形横截面的这种已知结构的线33使其前端与线连接部分(最好与线压接部分32)电连接。在阴性端子接头30和线33连接起来的情况下,该阴性端子接头30和线33的前端部分最好基本是直的,并且线33至少部分地基本沿着插入方向ID(最好基本向后)从阴性端子接头30延伸出来。在插入方向ID上(最好基本从后面)至少部分地插入到空腔12中的该阴性端子接头30受到锁定部分保持。在阴性端子接头30基本正确插入的情况下,线33设置成基本直的,以通过位于空腔12的后端侧中或后端侧处或后端侧附近的连通空间14。
安装状态检测构件40包括:(最好基本块形的)可操作部分41(作为优选的覆盖部分),从该可操作部分41基本向前延伸的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最好基本悬臂形的)导向臂42,设置在(最好两个)导向臂42的外(上)端边缘上或与之连接的板状连接部分43,和在与该一个或多个导向臂42相邻的空间中(最好至少部分地在两个导向臂42之间)从可操作部分41基本向前延伸的(最好基本悬臂形的)弹性锁定件44。基本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延伸的保持突起45和导向凹槽46形成在导向臂42(最好是导向臂的每一个的内侧表面)上或之中。弹性锁定件44可在与连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最好基本向上和向下和/或朝着和远离连接器外壳10)弹性变形,并且向内或基本朝向连接器外壳10或向下突出的接触突起47(作为优选的连接检测部分)形成在弹性锁定件44的前端处或之附近。可操作部分41的底端比弹性锁定件44的下表面略微更加向下突出,并且可操作部分的前端边缘兼作连接检测部分48(兼作优选的干扰部分)。该弹性锁定件44的后端的下或内表面最好构成或形成了类似于或除了可操作部分41之外的覆盖部分的一部分。
这种安装状态检测构件40在组装方向AD上最好基本从后面与锁定臂19组装起来。在组装过程中,导向肋板25和导向凹槽46接合,安装状态检测构件40相对于锁定臂19基本向前滑动或移动或移位,和/或导向臂42在保持突起26、45的干扰下向外弹性变形。当安装状态检测构件40相对于锁定臂19安装在等待位置(作为优选的第一位置)时,安装状态检测构件40的保持突起45与锁定臂19的保持突起26(最好基本从前面)接合,从而防止该安装状态检测构件40(最好基本向后)脱出,并且接触突起47与锁定部分24(最好基本从后面)接合,从而将该安装状态检测构件40止挡在其极限(最好是前极限)位置处。通过这些接合动作,该安装状态检测构件40被保持或定位在等待位置处。在此状态下,可操作部分41最好从外壳10(端子容纳部分11)的后端表面向后突出,和/或连接检测部分48最好基本正好位于接纳部分13上方。弹性锁定件44至少部分地位于上板23和下板22之间,和/或与横向(左和右)臂部分21相邻或者至少部分地位于横向臂部分之间,从而安装状态检测构件40最好与锁定臂19一起像跷跷板那样移位。如果操作(最好基本向下推)可操作部分41,则锁定壁19和安装状态检测构件40可弹性移位成解除锁定姿势。
线保持构件50包括横向上较长的主体51,并且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横向(左和/或右)可操作部分或可按压部分52形成为从该主体51的外表面或上表面突出。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最好基本板状的)锁定臂53从主体51的(最好基本相对的)横向(左和/或右)端边缘、以与主体51成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延伸,最好基本与主体51垂直延伸。一个或多个浅凹陷部分形成在锁定臂53(最好是锁定壁53的外侧表面)中,并且一个或多个锁定突起54通过这些凹陷部分而形成在锁定臂53(最好是底端)上或锁定臂53(最好是底端)处。横向向外突出的一个或多个止挡件55形成在主体51的横向(左和/或右)端边缘处。一个或多个,例如三个按压部分56形成在主体51(最好是主体的下表面或内表面)上,以最好基本在横向TD上并排突出,从而分别对应于相应的一个或多个空腔12。每个按压部分56都最好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较长,并且一个或多个咬入突起形成在按压部分的下表面或内表面(面对线33的表面)上,该咬入突起在侧视图中是尖的或三角形的,并且最好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接连设置。
在安装状态检测构件40与锁定臂19组装起来之前,这种线保持构件50至少部分地或可至少部分地安装到端子容纳部分11的连通空间14中。在安装上之后,该线保持构件50至少部分地或可至少部分地在安装方向上,最好在与插入方向ID交叉的方向上(例如从上面)插入到连通空间14中。在该过程中,由于锁定突起54和部分锁定突起16的干扰,锁定臂53在导向孔15中向内弹性变形。当通过部分锁定突起16时,锁定突起54被保持在部分锁定突起16和完全锁定突起17之间,从而线保持构件50被保持在释放位置RP处。在此状态下,按压部分56处于在与插入方向ID交叉的方向上基本缩回的位置,例如从空腔12中的用于阴性端子接头30和线33的进入通道向上缩回的位置处。而且,可按压部分52的上端表面最好接触或者面对地靠近安装状态检测构件40的弹性锁定件44的后端的下表面,从而被定位在比接纳部分13的上端更靠外或者在该上端的上方(或者比该上端更加突出)。由于止挡件55位于安装状态检测构件40和锁定臂19横向外侧,所以止挡件55的上表面至少部分地暴露出来,而没有得到覆盖。
通过在移位方向DD(最好是与插入方向ID成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最好基本与插入方向垂直)上,例如基本从上向下地推动或推进止挡件55,组装到端子容纳部分11中的线保持构件50可以移位到比释放位置RP更靠内定位的或者在释放位置RP下方定位的保持位置HP。在移位过程中,通过锁定突起54和完全锁定突起17的干扰,锁定臂53向内弹性变形。当线保持构件50到达保持位置HP时,止挡件55例如从上方接触或接合住端子容纳部分11的侧壁,并且锁定突起54从下方与完全锁定突起17接合,从而使得线保持构件50锁定在保持位置处,同时使线保持构件的垂直移动受到防止。在此状态下,相应按压部分56至少部分地定位在相对应的空腔12中,并且锁定突起54通过窗孔18暴露在端子容纳部分11的外侧表面处。而且,可按压部分52的上端表面比接纳部分13的上端定位得更低或者更靠内。
接下来,描述本实施例的功能。
在将一个或多个阴性端子接头30沿着插入方向ID安装到空腔12中之后,线保持构件50保持在释放位置RP处。如果线保持构件50此时落下或者沿着移位方向DD移向或移至保持位置HP,则通过使用至少部分地插过窗孔18的夹具(未示出),推动或操作锁定突起54,锁定臂53可以例如向内弹性变形,并且在此状态下,通过抓住止挡件55,线保持构件50可以被向上提升到释放位置。
在阴性端子接头30插入之后,最好通过按压止挡件55的上表面,线保持构件50移向或移至保持位置HP。然后,按压部分56将线33压靠在空腔12的底表面上,一个或多个咬入突起57咬入或接合线33的绝缘涂层33b,并且通过这个咬入动作或接合,防止了线33基本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的移动。咬入突起47此时的咬入深度最好设置成不使绝缘涂层33b断裂。咬入突起47的面向下的边缘部分最好是弯曲表面,而不是尖的表面。
在与阳性连接器M(作为优选的配合连接器)连接的过程中,锁定部分24移动到阳性连接器M的锁定突起60上,从而锁定臂19和安装状态检测构件40移向或移至(最好是向上或向外朝前倾斜的)解除锁定姿势,并且安装状态检测构件40的连接检测部分48在移位方向DD上(最好基本向下或向内)移位,从退出侧或从后面基本面对外壳10的接纳部分13。因此,在两个连接器F、M的连接操作完成一半的情况下,即使试图将安装状态检测构件40移动到位于更前面的检测位置DP,通过连接检测部分48和接纳部分13的接触,也防止了安装状态检测构件40的这种移动。通过接触突起47与锁定部分24的接触,还防止了安装状态检测构件40的向前移动。
当两个连接器F、M正确连接时,锁定部分24通过锁定突起60,因此通过锁定臂19的弹性恢复力,锁定臂19至少部分地弹性恢复向或恢复至其自由状态,以将锁定部分24与锁定突起60接合起来,并且通过该接合动作,不可分离地锁定住两个连接器F、M。而且,由于随着锁定臂19至少部分地弹性恢复向或恢复至自由状态,接触突起47的下表面基本与锁定突起60的上表面或远端表面接触,所以弹性锁定件44相对于锁定臂19向上或向外弹性变形,结果使得接触突起47与锁定部分24脱离接合,并且取消了通过接触突起47和锁定突起24的接合动作的安装状态检测构件40的向前移动限制状态。由于安装状态检测构件40的可操作部分41与锁定臂19一起返回向或返回至上方位置,故此连接检测部分48变得定位得比接纳部分13更高,因此也取消了通过连接检测部分48和接纳部分13的接触的安装状态检测构件40的向前移动限制状态。随后,在两个连接器F、M正确连接之后,安装状态检测构件40滑动或移位或移动到或者可以滑动或移位或移动到前方的检测位置DP。在安装状态检测构件40到检测位置DP的过程中,接触突起47通过锁定部分24。于是,弹性锁定件44至少部分地弹性恢复,以从前面将接触突起47与锁定突起24接合起来,从而安装状态检测构件40保持在检测位置DP处,同时使安装检测构件的向后移动受到防止。
在安装状态检测构件40基本位于检测位置DP处的情况下,臂部分21的前端与沿着外壳10的前端的上边缘设置的限制部分29接合。于是,防止了锁定臂19在解除锁定方向(即,使锁定部分24与锁定突起60脱离接合的方向)上的弹性移位。以此方式,设定了锁定部分24和锁定突起60可靠保持接合的双重锁定状态,并且使两个连接器F、M可靠地彼此锁定。
除非在两个连接器F、M的正确连接状态下,线保持构件50不位于保持位置HP,否则在将安装状态检测构件40移动或移位向或者移动或移位至检测位置DP的过程中,连接检测部分48干扰线保持构件50的可按压部分52,从而防止安装状态检测构件40的任何进一步(向前)移动。因此,根据是否通过干扰线保持构件50而防止了安装状态检测构件40向前移动,可以检测到线保持构件50的安装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用于防止线33的向前和向后移动的应变消除装置,线保持构件50从上方咬入或接合线33的绝缘涂层33b,其中该线保持构件在与阴性端子接头30的插入方向ID和例如垂直安装上的线33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DD上安装和/或移位。因此,与用于通过弯曲线来防止线的移动的应变消除结构相比,线33的布设空间可以更小,并且可以促进阴性连接器F的小型化。
而且,由于线保持构件50最好在外壳10中被有选择地锁定在释放位置RP和保持位置HP处,所以在将阴性端子接头30插入到外壳10中之后,线保持构件50可以预先部分地安装到外壳10中,且因此操作性良好,其中在该释放位置处,线保持构件50与线33分离,而在该保持位置处,线保持构件正确安装到外壳10中,以防止线的移动。
由于用于检测线保持构件50的安装状态的安装状态检测构件40最好兼作用于检测两个连接器F、M的连接状态的连接检测装置或者也起到了连接检测装置的作用,所以与除了安装状态检测构件40之外,还设置专门连接检测装置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部件的数量。
而且,由于安装状态检测构件40的弹性锁定件44的后端及其可操作部分41设置成从外侧(上侧)至少部分地覆盖除了一个或多个(最好基本相对的)横向边缘部分(一个或多个止挡件55)之外的线保持构件50的一部分,所以异物不可能干扰到该线保持构件50。
因此,为了能够确认线保持构件是否正确安装到外壳中,在线保持构件50正确安装在外壳10中的情况下,线保持构件50咬入或接合一根或多根线33的一个或多个绝缘涂层33b,从而将线33保持得不会移动。作为用于防止线33移动的装置,在与端子接头30的插入方向ID和/或线33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DD上安装或移位的线保持构件50咬入或接合一根或多根线33的一个或多个绝缘涂层33b。因此,不需要弯曲线33,并且线33的布设空间可以更小。
<其它实施例>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描述和说明的实施例。例如,下述实施例也在由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之内。
(1)线保持构件可以不锁定在释放位置处。
(2)安装状态检测构件可以不包括连接检测装置。
(3)线和端子接头可以通过绝缘移位、钎焊和/或焊接来进行连接,而不是通过压接来连接。
(4)线保持构件的外表面可以暴露出来,而不被安装状态检测构件覆盖。
Claims (10)
1.连接器(F),包括:
至少一个端子接头(30),所述端子接头具有固定到其后端部分的向后延伸线(33),
外壳(10),所述端子接头(30)沿着插入方向(ID)插入到该外壳中,
至少一个线保持构件(50),所述线保持构件在与所述端子接头(30)的插入方向(ID)交叉的方向(DD)上安装和/或移位到所述外壳(10)中,
其中,在所述外壳(10)中,该线保持构件(50)在安装状态(HP)下咬入到所述线(33)的绝缘涂层(33b)中,从而以基本防止所述线(33)的移动的方式保持所述线(33),
该线保持构件(50)在所述外壳(10)中被有选择地锁定在释放位置(RP)和保持位置(HP)处,在释放位置处,该线保持构件(50)与所述线(33)分离,在保持位置处,该线保持构件(50)被正确安装在所述外壳(10)中,以基本防止所述线(33)的移动,
所述连接器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线保持构件(50)的安装状态和用于检测所述连接器(F)是否与配合连接器(M)正确连接的安装状态检测构件(4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安装状态检测构件(40)是与线保持构件(50)分离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外壳(10)移动的部件,其中:
当所述线保持构件(50)处于释放位置(RP)时,形成在所述安装状态检测构件(40)处的干扰部分(48)与所述线保持构件(50)干扰,以防止所述安装状态检测构件(40)移向或移至检测位置(DP),和/或
当所述线保持构件(50)处于保持位置(HP)时,允许所述安装状态检测构件(40)移向或移至检测位置(DP)。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安装状态检测构件(40)包括连接检测部分(48),该连接检测部分用于允许:当所述连接器(F)与配合连接器(M)正确连接起来时,所述安装状态检测构件(40)移向或移至检测位置(DP),而如果所述连接器(F)与配合连接器(M)保持部分连接和/或不正确连接,则防止所述安装状态检测构件(40)移至检测位置(DP)。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该安装状态检测构件(40)形成有用于从外侧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线保持构件(50)的至少一个覆盖部分(41;44)。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当所述安装状态检测构件(40)移动到和/或定位在检测位置(DP)处时,所述线保持构件(50)的一个或多个可按压部分(52)接触所述安装状态检测构件(40)。
6.组装连接器(F)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至少一个端子接头(30),该端子接头具有固定到其后端部分上的向后延伸线(33),
将该端子接头(30)沿着插入方向(ID)至少部分插入到所述连接器的外壳(10)中,及
在与所述端子接头(30)的插入方向(ID)交叉的方向(DD)上,将至少一个线保持构件(50)安装和/或移位到所述外壳(10)中,
其中,在所述外壳(10)中,该线保持构件(50)在安装状态(HP)下咬入到所述线(33)的绝缘涂层(33b)中,从而以基本防止所述线(33)移动的方式保持所述线(33),
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外壳(10)中,将所述线保持构件(50)有选择地锁定在:
释放位置(RP),在所述释放位置,所述线保持构件(50)与线(33)分离,及
保持位置(HP),在所述保持位置,所述线保持构件(50)正确安装到所述外壳(10)中,以基本防止所述线(33)的移动,以及
利用安装状态检测构件(40),来检测所述线保持构件(50)的安装状态和检测所述连接器(F)是否与配合连接器(M)正确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安装状态检测构件(40)是与所述线保持构件(50)分离并可相对于所述外壳(10)移动的部件,其中:
当所述线保持构件(50)处于释放位置(RP)处时,形成在所述安装状态检测构件(40)处的干扰部分(48)与所述线保持构件(50)干扰,以防止所述安装状态检测构件(40)移向或移至检测位置(DP),和/或
当所述线保持构件(50)处于保持位置(HP)时,允许所述安装状态检测构件(40)移向或移至检测位置(DP)。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安装状态检测构件(40)包括连接检测部分(48),该连接检测部分用于在所述连接器(F)与配合连接器(M)正确连接起来时允许所述安装状态检测构件(40)移向或移至检测位置(DP),而如果连接器(F)与配合连接器(M)保持部分连接和/或不正确连接,则防止所述安装状态检测构件(40)移至检测位置(DP)。
9.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从外侧至少部分地覆盖线保持构件(50)的步骤。
10.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安装状态检测构件(40)移至和/或定位于检测位置(DP)处时,所述线保持构件(50)的一个或多个可按压部分(52)接触所述安装状态检测构件(40)。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112489 | 2007-04-23 | ||
JP2007112489 | 2007-04-23 | ||
JP2007-112489 | 2007-04-23 | ||
JP2007116327A JP4893452B2 (ja) | 2007-04-26 | 2007-04-26 | コネクタ |
JP2007-116327 | 2007-04-26 | ||
JP2007116327 | 2007-04-26 | ||
JP2007209454A JP4985206B2 (ja) | 2007-04-23 | 2007-08-10 | コネクタ及びショート端子 |
JP2007-209454 | 2007-08-10 | ||
JP2007209454 | 2007-08-10 | ||
EP08007320.8 | 2008-04-14 | ||
EP08007320A EP1986288B1 (en) | 2007-04-23 | 2008-04-14 | A shorting terminal, a connector and an assembling method therefor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35396A CN101335396A (zh) | 2008-12-31 |
CN101335396B true CN101335396B (zh) | 2012-08-08 |
Family
ID=4016844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095422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35405B (zh) | 2007-04-23 | 2008-04-23 | 短路端子、连接器以及其组装方法 |
CN2008100954175A Active CN101335396B (zh) | 2007-04-23 | 2008-04-23 | 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095422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35405B (zh) | 2007-04-23 | 2008-04-23 | 短路端子、连接器以及其组装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0133540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327547B2 (ja) * | 2010-01-22 | 2013-10-30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US8083540B1 (en) * | 2010-06-04 | 2011-12-27 |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Photovoltaic module connector assemblies having cable strain relief |
JP6023255B1 (ja) * | 2015-04-17 | 2016-11-09 |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CN106058528B (zh) * | 2016-05-20 | 2019-07-26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连接器接触件、电连接器及短接电连接器 |
CN106711645A (zh) * | 2016-12-26 | 2017-05-24 | 池州信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Sim卡连接器 |
JP6969469B2 (ja) * | 2018-03-23 | 2021-11-24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短絡用端子およびコネクタ |
JP2020047364A (ja) * | 2018-09-14 | 2020-03-26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CN110890661A (zh) * | 2019-12-09 | 2020-03-17 | 苏州祥龙嘉业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自带电源的高速数据连接器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025621B2 (en) * | 2000-08-17 | 2006-04-11 | Krone Gmbh | Electrical plug connecto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253805B2 (ja) * | 1994-07-08 | 2002-02-04 |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アンプ株式会社 | 短絡型電気コネクタ |
JP3149794B2 (ja) * | 1996-07-25 | 2001-03-26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短絡用端子金具 |
-
2008
- 2008-04-23 CN CN2008100954226A patent/CN10133540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4-23 CN CN2008100954175A patent/CN10133539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025621B2 (en) * | 2000-08-17 | 2006-04-11 | Krone Gmbh | Electrical plug connector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35396A (zh) | 2008-12-31 |
CN101335405B (zh) | 2011-05-04 |
CN101335405A (zh) | 2008-12-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35396B (zh) | 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 |
EP1986284A2 (en) | A connector and an assembling method therefor | |
EP2249440B1 (en) | A connector, connector assembly and connection method | |
US7556539B2 (en) | Connector | |
CN101872914B (zh) | 端子接头及形成端子接头的方法 | |
JP5527764B2 (ja) | 雄型コネクタ及び雌型コネクタ並びにこれらのコネクタからなる電気コネクタ | |
CN101904058B (zh) | 连接器及使用该连接器的电线短路方法 | |
US7402071B2 (en) | Connector system having a connection detecting mechanism | |
EP1986283A1 (en) | A connector and an assembling method therefor | |
JP3129004U (ja) | オーディオコネクタ | |
CN101728687B (zh) | 电连接器 | |
CN101950885A (zh) | 连接器 | |
US20110250804A1 (en) | Terminal fitting | |
US7351086B2 (en) | Connector | |
US9300089B2 (en) | Electric connector and detection terminal included therein | |
US6328587B1 (en) | Contact for a ZIF socket type connector | |
JP5787230B2 (ja) | コネクタ | |
US6450840B2 (en) | Connector with insertable retainer | |
JP2018137211A (ja) | 機能強化された端子保持ビームを備える電気コネクタシステム | |
CN107785730B (zh) | 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 | |
CN107785694B (zh) | 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 | |
CN100407509C (zh) | 电连接器及带电连接器的电缆 | |
JP4933994B2 (ja) | コネクタのインジケータ構造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コネクタ | |
US7186135B2 (en) | Connector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for | |
JP2009099398A (ja) | バルブソケッ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