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332780B - 车辆用座椅导轨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座椅导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32780B
CN101332780B CN2007101126401A CN200710112640A CN101332780B CN 101332780 B CN101332780 B CN 101332780B CN 2007101126401 A CN2007101126401 A CN 2007101126401A CN 200710112640 A CN200710112640 A CN 200710112640A CN 101332780 B CN101332780 B CN 1013327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wer guideway
fixed
bearing
rolling unit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1264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32780A (zh
Inventor
李在唤
金圣中
二瓶正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71011264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32780B/zh
Publication of CN1013327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327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327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3278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座椅导轨。由于所述座椅导轨直接固定在地板上而没有单独的附件,所以可增加当将多根座椅导轨固定在小地板上时的设计自由度并获得令人满意的美学外观。此外,可通过减少部件数量而降低制造成本。另外,固定在上导轨上的滚动单元的左轴承和右轴承交替地与导轨槽的上底部和上壁接触。因此,滚动单元在导轨槽内相对于上导轨不上下移动(即,在导轨槽内相对于上导轨没有空隙)。结果,可提高整个座椅导轨的耐用性并减少车辆内的噪声。

Description

车辆用座椅导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允许车辆座椅滑动的座椅导轨。
背景技术
通常,车辆座椅在车辆中设置成朝车辆的前侧或后侧滑动。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图1所示的座椅导轨1来允许车辆座椅朝车辆的前侧或后侧滑动。
短导轨用于允许驾驶员座椅和乘客座椅在包括两排座椅的普通汽车中移动。相反地,短导轨用在第一排座椅中而长导轨用在其它排的座椅中,以便允许座椅在如图1所示的具有两排或多排座椅的车辆例如厢式货车中移动。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2所示,车辆的每根座椅导轨1包括下导轨2、上导轨3、锁定机构4和多个轴承/支承件5、6和7。下导轨2固定在车辆中的地板上。上导轨3固定在座垫框架上并沿下导轨2滑动。锁定机构4限制上导轨3相对于下导轨2的运动。轴承5、6和7与上导轨3接合以便允许上导轨3在下导轨2上滑动,并插入形成于下导轨2中的导轨槽内。
同时,对于如图1所示的具有两排或多排座椅的厢式货车,多根座椅导轨1彼此平行地设置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
因此,对于将多根座椅导轨1固定在内部具有小空间的地板上存在设计限制。为此,已进行了许多研究来解决该问题。
另外,座椅导轨在下导轨2与插入导轨槽内的轴承5、6和7之间应当没有空隙,以便允许上导轨3在下导轨2上平滑地滑动。
当下导轨2与轴承5、6和7之间存在空隙时,在下导轨2与上导轨3之间会形成空隙。结果,下导轨2在使上导轨3滑动时或在行驶的车辆振动时持续且强烈地与轴承5、6和7发生碰撞,这导致轴承5、6和7受损或使座椅导轨1的耐用性降低。
此外,还存在由于下导轨2与轴承5、6和7之间的碰撞而产生噪声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导轨,当多根座椅导轨固定在车辆中的内部具有小空间的地板上时所述座椅导轨直接固定在地板上。因此,可增加设计自由度并获得令人满意的美学外观。此外,可通过减少部件数量而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导轨,该座椅导轨在下导轨和插入导轨槽内的轴承之间没有空隙,从而下导轨在使上导轨滑动时或在行驶的车辆振动时不与轴承发生碰撞。因此,可防止轴承受损,提高整个座椅导轨的耐用性并减少车辆内的噪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车辆用座椅导轨包括:下导轨,该下导轨包括位于其中的导轨槽并沿车辆的纵向固定在地板上;上导轨,该上导轨具有固定在座垫框架上的上部和配合在导轨槽10a中以便沿导轨槽往复运动的下端部;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固定在上导轨上并选择性地锁定在下导轨上以限制上导轨的运动;下导轨固定单元,所述下导轨固定单元将下导轨的底表面固定在地板上;滚动单元,所述滚动单元固定在上导轨上并插入导轨槽内以便于上导轨移动;间隔单元,所述间隔单元固定在上导轨上并插入导轨槽内以在下导轨和上导轨之间在左侧和右侧保持恒定间隙;以及止挡单元,所述止挡单元固定在下导轨的两端以防止上导轨与下导轨分离。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可更清楚地看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
图1和2是用于车辆的普通座椅导轨的透视图;
图3和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座椅导轨的组装透视图和分解透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座椅导轨中的下导轨的前视图;
图6和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座椅导轨中的下导轨固定单元的局部透视图;
图8是沿图6的VIII-VIII线截取的局部剖视图;
图9是沿图3的IX-IX线截取的局部剖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座椅导轨中的间隔单元;
图10是沿图3的X-X线截取的局部剖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座椅导轨中的锁定机构;
图11至13是沿图3的XI-XI线、XII-XII线和XIII-XIII线截取的局部剖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座椅导轨中的与第一至第三座椅排相对应的滚动单元;以及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与第三滚动单元相对应的滚动单元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3和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座椅导轨的组装透视图和分解透视图。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座椅导轨9包括下导轨10、上导轨20和锁定机构30。下导轨10包括位于其中的导轨槽10a并沿车辆的纵向固定在车辆中的地板上。上导轨20具有固定在座垫框架上的上部和配合于导轨槽10a以便沿导轨槽10a往复运动的下端部。锁定机构30固定在上导轨20上并选择性地锁定在下导轨10上以限制上导轨20的运动。
此外,如图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座椅导轨9还包括下导轨固定单元40,滚动单元510、610和710,间隔单元60以及止挡单元70。下导轨固定单元40将下导轨10的底部11固定在地板上。滚动单元510、610和710固定在上导轨20上并插入导轨槽10a内以便于上导轨20移动。间隔单元60固定在上导轨20上并插入导轨槽10a内以在下导轨10和上导轨20之间在左侧和右侧保持恒定间隙。止挡单元70固定在下导轨10的两端以便防止上导轨20与下导轨10分离。
此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座椅导轨9还包括导轨覆盖件81和多个导轨卡夹83。导轨覆盖件81覆盖下导轨10的上壁以获得精美的外观。导轨卡夹83部分地包围下导轨10的下表面和侧壁,并通过铆钉83a固定在下导轨10上,以便固定导轨覆盖件81并防止下导轨10在下导轨的宽度方向上发生变形。
同时,如图5所示,下导轨10包括下底部11a、上底部11b、两个侧壁12和上壁13。下底部11a形成在下导轨10的中间并且在下导轨的纵向上是平的,从而下导轨固定单元40固定在下底部上。上底部11b从下底部11a的两侧向上延伸并弯曲成水平且是平的,并与滚动单元510、610和710接触。侧壁12从上底部11b向上延伸并与间隔单元60接触。上壁13从侧壁12的上端弯曲成具有彼此面对的L形。
在这种情况下,下底部11a和上底部11b形成下导轨10的底部11。
此外,导轨槽10a形成在由下底部11a、上底部11b、侧壁12和上壁13所限度的空间内。
如图4和图6至8所示,每个下导轨固定单元40均包括衬板支座/补片支座(patch bracket)41、垫圈支座42和固定螺栓43。衬板支座41具有两个向下弯曲的翼片41a和形成在翼片41a中彼此面对的U形垫圈槽41b。此外,衬板支座41通过翼片41a的下表面与下底部11a部分接触,并通过铆钉41c固定在下底部上。垫圈支座42配合在垫圈槽41b中。固定螺栓43相继穿过衬板支座41、垫圈支座42和下底部11a。此外,固定螺栓43的端部固定在地板上。
在这种情况下,垫圈槽41b在纵向上的长度L1大于垫圈支座42的各个侧壁的长度L2,使得垫圈支座42在垫圈槽41b中沿衬板支座41的纵向移动。
此外,衬板支座41和垫圈支座42具有供固定螺栓43穿过的螺栓孔41d和42a。形成在衬板支座41中的每个螺栓孔41d的直径D1大于每个固定螺栓43的头部43a的直径,而形成在垫圈支座42中的螺栓孔42a的直径D2小于每个固定螺栓43的头部43a的直径。
如图4和9所示,每个间隔单元60均包括滚子引导件61和侧滚子63。滚子引导件61在上导轨20的两个侧壁上固定成与滚动单元510、610和710相邻并从上导轨的侧壁向外伸出。侧滚子63可转动地装配在滚子销62上,滚子销62竖直固定在滚子引导件61上。此外,侧滚子的外表面与下导轨10的侧壁12接触,使得侧滚子滚动。
如图3和4所示,每个止挡单元70均包括止挡单元支座71和止挡单元罩盖72。止挡单元支座71通过穿过下导轨的侧壁12的止挡单元螺栓71a和螺母71b装配在下导轨10的两端并固定在下导轨10上。止挡单元罩盖72部分地叠盖导轨覆盖件81的两端和止挡单元支座71,然后通过螺纹件72a分别固定在止挡单元支座71上。
在图4中示出但未加以说明的附图标记71c表示垫圈。
此外,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座椅导轨9包括限制上导轨20相对于下导轨10运动的锁定机构30。如图4和10所示,锁定机构30包括引导支座31、操作锁止件(latch)32和弹性件33。引导支座31通过定位销31a固定在上导轨20的侧壁上。操作锁止件32通过铰轴32a可转动地固定在引导支座31上,并在其自身的两端包括操作部分32b和叉形部32c。弹性件33的一端弹性地装配在固定于上导轨20的定位销31a之一上,而弹性件33的另一端弹性地装配在操作锁止件32的操作部分32b上,从而弹性件33对操作锁止件32施加弹性回复力。
此外,在上导轨20中应当形成供操作锁止件32插入的锁止件孔21和形成在锁止件孔21下方的叉形部孔22以利于锁定机构30的平滑操作。此外,在下导轨10的上壁13中也应当形成与上导轨20的叉形部孔22对准的叉形部孔13a。
同时,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滚动单元510、610和710在上导轨20的纵向上固定在上导轨上,以便从车辆的前侧起形成多排。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附图标记510表示第一排滚动单元,附图标记610表示第二排滚动单元,而附图标记710表示第三排滚动单元。但是,在车辆中也可形成四排或多排。
同时,如图所示,滚动单元510、610和710分别包括左轴承销511、611和711,右轴承销512、612和712,左轴承513、613和713,以及右轴承514、614和714。左轴承销与右轴承销具有相同的尺寸和形状,而左轴承与右轴承具有相同的尺寸和形状。
此外,左轴承销511、611、711和右轴承销512、612、712焊接在一起并固定在插入于导轨槽10a内的上导轨20的两个侧壁上。左轴承513、613、713和右轴承514、614、714可转动地装配在轴承销511、611、711、512、612和712上,并且设置在导轨槽10a的上壁13和上底部11b之间,从而左轴承和右轴承滚动。
图11至13更详细地示出滚动单元510、610和710的结构。
首先,滚动单元510、610和710中的第一排滚动单元510定位在车辆的前侧并具有如图11所示的第一结构。在第一结构中,左轴承销511和右轴承销512在上导轨20上固定成具有水平中心线C11和C12,所述水平中心线C11和C12在竖直方向上具有不同高度,且分别(上下)对齐。此外,第一排滚动单元510的左轴承513的外周与导轨槽10a的上底部11b和上壁13中的一者接触。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左轴承的外周与导轨槽的上壁13接触。此外,右轴承514与导轨槽10a的上底部11b和上壁13中的另一者接触。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右轴承与导轨槽的上底部11b接触。
因此,在上底部11b和第一排滚动单元510的左轴承513之间以及在上壁13和右轴承514之间形成有间隙L12。
如上所述,第一排滚动单元510具有在左轴承513和上底部11b之间以及在右轴承514和上壁13之间形成有间隙L12的第一结构。但是,左轴承513与导轨槽10a的上壁13接触,而右轴承514与上底部11b接触。因此,第一排滚动单元510的结构形成为使得它在导轨槽10a内不上下移动(即,在导轨槽10a内没有空隙)。
然后,滚动单元510、610和710中的第二排滚动单元610定位在第一排滚动单元510的后侧并具有如图12所示的第二结构。在第二结构中,左轴承销611和右轴承销612在上导轨20上固定成具有水平中心线C13和C14,所述水平中心线C13和C14在竖直方向上具有不同高度,且分别(上下)对齐。如上所述,第二排滚动单元610具有左轴承销611的中心线C13定位在右轴承销612的中心线C14下方的第二结构。第二排滚动单元610的第二结构与第一排滚动单元510的第一结构相反。
另外,由于第二排滚动单元610的左轴承613的外周与导轨槽10a的上底部11b接触,考虑到第一排滚动单元510的左轴承513,所以第二结构与第一结构相反。
此外,右轴承614与导轨槽10a的上底部11b和上壁13中的另一者即上壁13接触。考虑到第一排滚动单元510的右轴承514,第二结构与第一结构相反。
因此,在上壁13和第二排滚动单元610的左轴承613之间以及在上底部11b和右轴承614之间形成有间隙L13。
如上所述,第二排滚动单元610具有在左轴承613和上壁13之间以及在右轴承614和上底部11b之间形成有间隙L13的第二结构。但是,左轴承613与导轨槽10a的上底部11b接触,而右轴承614与上壁13接触。因此,第二排滚动单元610的结构形成为使得它在导轨槽10a内不上下移动(即,在导轨槽10a内没有空隙)。
此外,滚动单元510、610和710中的第三排滚动单元710定位在第二排滚动单元610的后侧并具有如图13所示的第一结构。在图13中,左轴承销711和右轴承销712在上导轨20上固定成具有水平中心线C15和C16,所述水平中心线C15和C16在竖直方向上具有不同高度,且分别(上下)对齐。左轴承713的外周与上壁13接触,而右轴承714与上底部11b接触。第三排滚动单元710具有与上述第一排滚动单元510的结构相同的第一结构,并且该第一结构在导轨槽10a内不上下移动(即,在导轨槽10a内没有空隙)。
最后,包括第三排滚动单元710在内的其它滚动单元在车辆上固定成使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交替设置。
同时,图14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第三排滚动单元710′。
第三排滚动单元710′具有如图14所示的第二结构。即,左轴承销711′和右轴承销712′在上导轨20上固定成具有水平中心线C17和C18,所述水平中心线C17和C18在竖直方向上具有不同高度,且分别(上下)对齐。左轴承713′的外周与上底部11b接触,而右轴承714′与上壁13接触。实际上,第三排滚动单元710′具有与上述第二排滚动单元610的结构相同的第二结构,并且该第二结构在导轨槽10a内不上下移动(即,在导轨槽10a内没有空隙)。
包括第三排滚动单元710′在内的更多滚动单元在车辆上固定成使两个第一结构和两个第二结构交替设置。
此外,第一排滚动单元510的水平中心线C11和C12之间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D11等于第二排滚动单元610的水平中心线C13和C14之间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D12,以及第三排滚动单元710的水平中心线C15和C16之间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D13。
根据本发明,座椅导轨9插入导轨槽10a内,并且下导轨10通过穿过下底部11a的固定螺栓43直接固定在地板上。因此,可减少部件数量和制造成本。
另外,根据本发明,可显著增加在设计包括多根固定在车辆内地板上的座椅导轨9的厢式货车时的自由度。
此外,根据本发明,座椅导轨9不包括从下导轨10向外伸出的附件,并且下导轨10的上部由导轨覆盖件81所覆盖。因此,座椅导轨可获得令人满意的美学外观。
另外,根据本发明,当下导轨10通过固定螺栓43固定在地板上时,垫圈支座42移动到衬板支座41的垫圈槽41b中。因此,可显著提高在小空间内的组装便利性。
此外,根据本发明,衬板支座41沿下导轨10的纵向固定在下导轨的下底部11a上。因此,可提高整个座椅导轨9的强度。
此外,根据本发明,当上导轨20沿导轨槽10a移动时,侧滚子63与下导轨10的侧壁12接触。因此,可始终使下导轨10和上导轨20之间的左间隙和右间隙保持恒定。结果,上导轨20可平滑地移动而不与下导轨10干涉。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座椅导轨9,滚动单元510、610和710的左轴承513、613、713和右轴承514、614、714交替地与导轨槽10a的上底部11b和上壁13接触。因此,滚动单元510、610和710在导轨槽10a内不上下移动(即,在导轨槽10a内没有空隙)。结果,上导轨20相对于下导轨10不上下移动(即,相对于下导轨10没有空隙)。
同样在本发明中,如果上导轨20相对于下导轨10不上下移动(即,相对于下导轨10没有空隙),则可防止下导轨10在使上导轨20滑动时或在行驶的车辆振动时与左轴承513、613、713和右轴承514、614、714干涉。因此,可防止轴承513、613、713、514、614和714受损,并显著提高整个座椅导轨9的耐用性。此外,可减少车辆内的噪声。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座椅导轨不包括从下导轨向外伸出的附件,并且直接固定在地板上。因此,可增加车辆的设计自由度,并获得令人满意的美学外观。此外,可通过减少部件数量获得降低制造成本的优点。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座椅导轨,可防止上导轨在导轨槽内上下移动(即,防止上导轨在导轨槽内具有空隙)。因此,还可获得提高整个座椅导轨的耐用性和减少车辆内的噪声的优点。
尽管为了例示性目的而公开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可作出各种修改、添加和替换而不会背离如在所附权利要求中所公开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

Claims (9)

1.车辆用座椅导轨,包括:
下导轨,该下导轨包括位于其中的导轨槽并沿车辆的纵向固定在地板上;
上导轨,该上导轨具有固定在座垫框架上的上部和配合在所述导轨槽中以便沿所述导轨槽往复运动的下端部;
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固定在所述上导轨上并选择性地锁定在所述下导轨上以限制所述上导轨的运动;
下导轨固定单元,所述下导轨固定单元将所述下导轨的底表面固定在所述地板上;
滚动单元,所述滚动单元固定在所述上导轨上并插入所述导轨槽内以有助于所述上导轨移动;
间隔单元,所述间隔单元固定在所述上导轨上并插入所述导轨槽内以在所述下导轨和所述上导轨之间在左侧和右侧保持恒定间隙;以及
止挡单元,所述止挡单元固定在所述下导轨的两端以防止所述上导轨与所述下导轨分离,
其中,所述下导轨包括:下底部,所述下底部形成在所述下导轨的中间并且在所述下导轨的纵向上是平的,以便所述下导轨固定单元被固定;上底部,所述上底部从所述下底部的两侧向上延伸并弯曲成水平且是平的,并与所述滚动单元接触;侧壁,所述侧壁从所述上底部向上延伸并与所述间隔单元接触;以及上壁,所述上壁从所述侧壁的上端弯曲成具有彼此面对的L形;
所述下底部和所述上底部形成所述下导轨的底部;
所述滚动单元中的第一排滚动单元定位在车辆的前侧并具有第一结构,在该第一结构中,左轴承销和右轴承销在所述上导轨上固定成具有水平中心线,所述水平中心线在竖直方向上具有不同高度,且分别对齐,左轴承的外周与所述导轨槽的上底部和上壁中的一者接触,而右轴承与所述导轨槽的上底部和上壁中的另一者接触;
第二排滚动单元定位在所述第一排滚动单元的后侧并具有第二结构,在该第二结构中,所述第二排滚动单元的左轴承销和右轴承销在所述上导轨上固定成具有水平中心线,所述水平中心线与所述第一排滚动单元相反地在竖直方向上具有不同高度,且分别对齐,左轴承和右轴承在竖直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排滚动单元相反地设置以便与所述上底部和所述上壁之一接触;并且
定位在所述第二排滚动单元后侧的第三排滚动单元和其它滚动单元固定成使所述滚动单元的所述第一结构和所述第二结构交替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导轨,其特征在于,该车辆用座椅导轨还包括:
导轨覆盖件,所述导轨覆盖件覆盖所述下导轨的上壁以获得精美的外观;以及
导轨卡夹,所述导轨卡夹部分地包围所述下导轨的下表面和侧壁并固定在所述下导轨上,以便固定所述导轨覆盖件并防止所述下导轨在所述下导轨的宽度方向上发生变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导轨,其特征在于,每个下导轨固定单元均包括:衬板支座,所述衬板支座具有两个向下弯曲的翼片和形成在所述翼片中彼此面对的U形垫圈槽,所述衬板支座通过所述翼片的下表面与所述下导轨的下底部部分地接触,并固定在所述下底部上;垫圈支座,所述垫圈支座配合在所述垫圈槽中;以及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相继穿过所述衬板支座、所述垫圈支座和所述下导轨的下底部,并且所述固定螺栓的端部固定在所述地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圈槽在所述纵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垫圈支座的各个侧壁的长度,使得所述垫圈支座在所述垫圈槽中沿所述衬板支座的纵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衬板支座和所述垫圈支座具有供所述固定螺栓穿过的螺栓孔,并且
形成在所述衬板支座中的每个螺栓孔的直径大于每个固定螺栓的头部的直径,而形成在所述垫圈支座中的螺栓孔的直径小于每个固定螺栓的所述头部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单元包括:多个滚子引导件,所述滚子引导件在所述上导轨的两个侧壁上固定成与所述滚动单元相邻并从所述上导轨的所述侧壁向外伸出;以及侧滚子,所述侧滚子可转动地装配于竖直固定在所述滚子引导件上的滚子销上,使得所述侧滚子的外表面与所述侧壁接触,以便所述侧滚子滚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导轨,其特征在于,每个止挡单元均包括:止挡单元支座,所述止挡单元支座通过穿过所述下导轨的侧壁的止挡单元螺栓和螺母装配在所述下导轨的两端并固定在所述下导轨上;以及止挡单元罩盖,所述止挡单元罩盖部分地叠盖所述导轨覆盖件的两端和所述止挡单元支座,然后通过螺纹件固定在所述止挡单元支座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排滚动单元具有所述第二结构;并且
第三排和更多排滚动单元固定成使两个所述第一排滚动单元的第一结构和两个所述第二排滚动单元的第二结构交替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滚动单元的水平中心线之间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排滚动单元的水平中心线之间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
CN2007101126401A 2007-06-26 2007-06-26 车辆用座椅导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327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126401A CN101332780B (zh) 2007-06-26 2007-06-26 车辆用座椅导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126401A CN101332780B (zh) 2007-06-26 2007-06-26 车辆用座椅导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32780A CN101332780A (zh) 2008-12-31
CN101332780B true CN101332780B (zh) 2010-12-22

Family

ID=40195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12640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32780B (zh) 2007-06-26 2007-06-26 车辆用座椅导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327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09978B2 (ja) * 2010-03-25 2014-06-04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JP5331055B2 (ja) * 2010-05-11 2013-10-30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のスライド装置
CN102923020B (zh) * 2012-11-23 2015-06-17 上海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滑轨机构
CN108327583B (zh) * 2018-01-25 2019-10-11 延锋安道拓座椅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间隙消除结构的汽车座椅地滑轨
JP7029374B2 (ja) * 2018-09-27 2022-03-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構造
JP7376042B2 (ja) * 2019-12-18 2023-11-08 トヨタ紡織精工株式会社 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04448B2 (ja) * 1992-12-11 2002-07-22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JP2005104304A (ja) * 2003-09-30 2005-04-21 Fuji Kiko Co Ltd 車両の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CN1955036A (zh) * 2005-10-28 2007-05-02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04448B2 (ja) * 1992-12-11 2002-07-22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JP2005104304A (ja) * 2003-09-30 2005-04-21 Fuji Kiko Co Ltd 車両の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CN1955036A (zh) * 2005-10-28 2007-05-02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32780A (zh) 2008-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32780B (zh) 车辆用座椅导轨
CN202952845U (zh) 座椅滑动装置
US7475861B2 (en) Seat rail for vehicles
JP5327002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US20180009338A1 (en) Height adjustment apparatus for vehicle seat
US6994401B1 (en) Seat backrest cover module
CN106926757B (zh) 汽车座椅长滑轨机构
JP4774913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およびその組み立て方法
US20140110554A1 (en) Seat sliding device
JP3417059B2 (ja) 自動車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JP5982491B2 (ja) 前後に調節可能な車両シート
US20150048603A1 (en) Vehicular slide rail device
CN108312904A (zh) 汽车座椅滑轨
JP2007176456A (ja)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US9802511B2 (en) Vehicle seat slide mechanism
US9421888B2 (en) Seat device for vehicle
CN2630034Y (zh) 车用儿童安全座椅
CN107709129B (zh) 车辆
CN110539761B (zh) 内侧板组件及轨道客车
KR100767590B1 (ko) 자동차용 시트레일 구조
JP2000264132A (ja) コンソールのスライド支持装置
CN209756854U (zh) 车用座椅拓宽支架
CN209990284U (zh) 一种按压式扶手锁结构及汽车
CN219154374U (zh) 一种扶手箱组件和车辆
CN218805396U (zh) 一种座椅靠背、汽车座椅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