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20644B - 可动接点体和使用该可动接点体的开关 - Google Patents
可动接点体和使用该可动接点体的开关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320644B CN101320644B CN2008101000319A CN200810100031A CN101320644B CN 101320644 B CN101320644 B CN 101320644B CN 2008101000319 A CN2008101000319 A CN 2008101000319A CN 200810100031 A CN200810100031 A CN 200810100031A CN 101320644 B CN101320644 B CN 10132064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ct
- fixed contact
- switch
- unit
- movable conta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 Switches With Compound Operations (AREA)
Abstract
粘贴有具有圆顶状的形状的可动接点的盖板层叠在感压导电板的上面来构成可动接点体,在形成有固定接点的衬底的上面粘贴可动接点体来构成开关。根据该结构,可得到简易的结构且可进行多种操作的可动接点体和使用该可动接点体的开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要用于各种电子机器的操作中的可动接点体和使用该可动接点体的开关。
背景技术
近年来,移动电话或者车俩导航系统(car navigation system)等各种电子机器的高功能化和多样化正在发展。伴随着电子机器的进化,对用于这些电子机器的操作中的可动接点体或者开关,要求低价且可进行多种操作的设备。
采用图15,说明这种现有的可动接点体和使用该可动接点体的开关。
图15是现有的开关150的剖视图。在图15中,开关150具有可动接点体104、衬底105和固定接点106。可动接点体104具有盖板101和可动接点102。盖板101具有可弯曲性,并且具有薄膜状的形状。可动接点102具有大致圆顶(dome)状的形状,由导电金属薄板制造。在盖板101的下面,通过粘结剂103粘贴多个可动接点102,形成可动接点体104。
衬底105在其上面和下面形成有多个布线图案(未图示)。固定接点106具有中央固定接点106A(下面称为接点106A)和外侧固定接点106B(下面称为接点106B)。接点106A具有大致圆形状的形状,形成在衬底105的上面。接点106B具有大致马蹄状的形状,其包围接点106A而形成在衬底105的上面。通过这样,多个固定接点106设置在衬底105的上面。
此外,在衬底105的上面粘贴盖板101,可动接点102的外周载置在接点106B上。与此同时,可动接点102的下面中央部与接点106A隔开规定的间隙而对置地配置。通过这样,构成了开关150。
通过上述方式构成的开关150安装在电子机器(未图示)的操作部,在开关150的上方,可上下移动或者可摇动地配置有操作体(未图示)。与此同时,多个固定接点106通过布线图案,连接到电子机器的电子电路 (未图示)。
在以上的结构中,对操作体进行按压操作或者摇动操作。通过这样,被操作的操作体的下面按压盖板101的上面。当盖板101的上面被按压时,盖板101弯曲。与此同时,可动接点102的大致圆顶状的中央部被按压。若向可动接点102施加规定的按压力,则可动接点102伴随单击(click)感而向下方弹性反转,可动接点102的下面中央部接触到接点106A。通过这样,接点106A与接点106B通过可动接点102被电连接。
另外,如果解除对操作体的按压力,则利用可动接点102的弹性恢复力,可动接点102向上方弹性还原,可动接点102的下面中央部离开接点106A。通过这样,切断接点106A与接点106B之间的电连接。
电子机器的电子电路检测出多个固定接点106的电通断。例如,在电子机器的液晶显示元件等的显示画面(未图示)上显示有多个菜单的状态下,对操作体往上方向进行了操作时,显示画面上所显示的光标或者指针等往上方向移动规定距离。
另外,在对操作体往右方向进行操作时,电子电路检测出位于被操作的操作体附近的固定接点106的电通断。通过这样,显示画面上所显示的光标或者指针等往右方向移动规定距离。
也就是说,通过对操作体进行按压操作或者摇动操作,使操作体下方的可动接点102弹性反转,来进行固定接点106的电通断。与此同时,电子机器的电子电路检测出进行了哪一处的固定接点106的电通断。通过这样,根据操作体的操作,进行电子机器的功能动作或者切换。
须指出的是,如上所述的现有的开关150例如公开在日本专利2003-123596号公开公报等中。
然而,现有的可动接点体104和使用该可动接点体的开关150中,为了执行多种操作,需要很多可动接点102和固定接点106。此外,还要求具有复杂的形状的操作体。因此,构成开关150的部品件数增多,且开关150的结构变得复杂。其结果,存在可动接点体102和开关150的成本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简易的结构且可进行多种操作的可动接点体和使用该可动接点体的开关。
本发明的可动接点体具备具有圆顶状的形状可动接点、盖板和感压导电板;在盖板的下面粘贴有可动接点,在感压导电板的上面重叠有盖板,所述感压导电板具有:低电阻体层;和高电阻体层,其电阻值比所述低电阻体层高。通过该结构,可得到简易的结构且可进行多种操作的可动接点体。
另外,本发明的开关具有衬底、可动接点体和固定接点,可动接点体具备具有圆顶状的形状的可动接点、在下面粘贴有可动接点的盖板、和在上面层叠有盖板的感压导电板,固定接点其上面与感压导电板的下面对置地形成在衬底的上面,所述感压导电板具有:低电阻体层;和高电阻体层,其电阻值比所述低电阻体层高。通过该结构,可得到简易的结构且可进行多种操作的开关。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开关的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3A是图1所示的开关的立体图。
图3B是图1所示的开关的立体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开关中所采用的感压导电板的剖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开关的按压操作时的剖视图。
图6是图1所示的开关的特性图。
图7A是搭载有图1所示的开关的电子机器的显示画面的平面图。
图7B是搭载有图1所示的开关的电子机器的另一方式的显示画面的平面图。
图8A是图1所示的开关中所采用的固定接点的平面图。
图8B是图1所示的开关中所采用的另一方式的固定接点的平面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开关的剖视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开关中所采用的固定接点的平面图。
图11是图9所示的开关的特性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另一方式的开关的剖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开关中所采用的另一方式的固定接点的平面图。
图14A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其他另一方式的开关的剖视图。
图14B是图14A所示的开关中所采用的固定接点的平面图。
图15是现有的开关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采用图1~图14,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以下,采用图1~图8,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开关50的剖视图。图2是开关50的分解立体图。图3A和图3B是开关50的立体图。图4是开关50中所采用的感压导电板15(下面称为板(sheet)15)的剖视图。图5是开关50的按压操作时的剖视图。图6是开关50的特性图。图7A是搭载有开关50的电子机器(未图示)的显示画面30的平面图。图7B是搭载有开关50的电子机器的另一方式的显示画面30的平面图。图8A是开关50中所采用的固定接点19的平面图。图8B是开关50中所采用的另一方式的固定接点19的平面图。
如图1和图2所示,开关50具有可动接点体17、衬底18和固定接点19。可动接点体17具有盖板11、可动接点12和板15。盖板11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或者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聚酰亚胺(polyimide)等形成,其具有可弯曲的薄膜状的形状。可动接点12具有大体上圆顶状的形状,其由铜合金或者钢等的导电金属薄板制造。须指出的是,通过丙烯酸(acrylic)或者硅(silicone)等的粘结剂(未图示),可动接点12被粘贴在盖板11的下面。另外,盖板11具有电绝缘性的特性。
板15具有底板(base sheet)13和感压导电层14(下面称为导电层14)。底板13由与盖板11相同的材料形成,具有可弯曲性,并且具有薄膜状的形状。在底板13的下面设置有导电层14。导电层14如图4所示,具有低电阻体层14A、和具有比低电阻体层14A更高的电阻值的高电阻体层14B。低电阻体层14A是在合成树脂内分散了碳粉的、板电阻值为0.5kΩ/单位面积(ohms/square)~30kΩ/单位面积的电阻体层。高电阻体层14B是在固 定接点19侧的低电阻体层14A的下面所设置的、板电阻值为50kΩ/单位面积~5MΩ/单位面积的电阻体层。此外,固定接点19侧的高电阻体层14B的下面具有细微的凹凸状的表面形状。须指出的是,通过印刷法等方法,层叠低电阻体层14A与高电阻体层14B,形成了导电层14。
此外,由于在板15上面粘贴有多个盖板11,从而在导电层14的上方载置有多个可动接点12。在板15的下面的未设有导电层14的部分和导电层14的下面的一部分,形成有绝缘层16。须指出的是,采用环氧(epoxy)或者聚酯(polyester)等的材料来形成了绝缘层16。另外,绝缘层16也可以构成板15的一部分。
另外,衬底18是具有薄膜状的形状的衬底或者具有板状的形状的衬底。须指出的是,当衬底18具有薄膜状的形状时,例如,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者聚碳酸酯等的材料。另外,当衬底18具有板状的形状时,例如,采用酚醛纸(paper phenol)或者环氧玻璃(glass epoxy)等的材料。此外,衬底18在其上面和下面,形成有铜箔等的多个布线图案(未图示)。
固定接点19如图8A所示,具有第1固定接点19A(下面称为接点19A)和第2固定接点19B(下面称为接点19B)。接点19A、19B各自大体上具有半圆形状的形状。接点19A、19B采用碳或者銀、铜箔等,形成在衬底18的上面。另外,接点19A与接点19B相隔0.2mm左右的规定的间隙L1而设置,并成为一对。
在衬底18的上面载置有可动接点体17。导电层14与接点19A、19B相隔10~100μm左右的空隙L2,并且对置。须指出的是,空隙L2也可以通过绝缘层16的厚度来形成,此时,可以对空隙L2的尺寸容易且高精度地进行控制。
开关50还具有橡胶板(rubber sheet)20、按钮21、操作体22和壳体23。橡胶板20以硅橡胶(silicone rubber)或者人造橡胶(elastomer)等的材料来形成。按钮21和操作体22是由具有电绝缘性的树脂来制造的。在橡胶板20的下面,与各个可动接点12对应地形成有多个按压部20A。按压部20A接触在与多个可动接点12的中央部对应的盖板11的上面。此外,在按压部20A的上方,可上下移动地配置有按钮21。同样,在按压 部20A的上方,可摇动地配置有操作体22。须指出的是,在形成于操作体22的中央部的開口部22A配置有按钮21。操作体22利用壳体23配置在衬底18上。通过上述方式,构成了开关50。须指出的是,壳体23是由具有电绝缘性的树脂来制造的。
如以上方式构成的开关50安装在电子机器的操作部(未图示)。另外,如图2所示,在衬底18的中央部和上下左右的5处,形成有多个接点19A、19B。与接点19A、19B对应地形成有可动接点体17。须指出的是,通过橡胶板20或者按钮21、操作体22、壳体23等来实现的功能,也可以形成在搭载有开关50的电子机器的操作部侧。另外,接点19A通过布线图案和第1电阻元件24(下面称为电阻24),连接到电子电路(未图示)等。另外,接点19B通过布线图案,连接到电源(未图示)等。通过这样,构成输入装置。须指出的是,采用微型计算机等,形成了电子电路。
在以上的结构中,如图3A所示,如果对按钮21往下方进行按压操作,则如图5所示,橡胶板20往下方弯曲。由于橡胶板20弯曲,因而位于按钮21的下面的按压部20A通过盖板11按压可动接点12。如果向可动接点12施加规定的按压力,则可动接点12伴随单击感而往下方弹性变形,使板15往下方弯曲。由于板15往下方弯曲,因而板15的下面的导电层14接触到接点19A和接点19B。通过这样,接点19A与接点19B通过导电层14被电连接。须指出的是,如图5所示,可动接点12的弹性变形的动作会伴随圆顶状的可动接点12的顶上部在反方向上反转的变形动作。
在导电层14的下面形成有具有细微的凹凸状的表面形状的高电阻体层14B。因此,如果施加给按钮21的按压力进一步增大,则因所施加的按压力而高电阻体层14B变形。从而,导电层14与接点19A、19B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因此,接点19A与接点19B之间的接触电阻值变小,通过了电阻24的向电子电路输出的输出电压发生变化。
对于施加给按钮21的按压的冲程(stroke),操作负荷P与来自电阻24的输出电压V之间的关系,如图6所示那样变化。亦即,如果以规定的冲程、对按钮21进行按压操作,则可动接点12弹性反转。通过这样,操作负荷由P1变化为P2。操作负荷由P1变化为P2后,导电层14立即接触到接点19A、19B。由于导电层14接触到接点19A、19B,因而输出 电压。此时,在接点19A与接点19B之间所施加的DC3V左右的电压,电子电路检测出电通断的阈值电压V1设定为0.2~0.3V。通过这样,在产生稍微超过了阈值电压V1的输出电压V2时,电子电路检测出接点19A与接点19B之间的电连接、亦即检测出开关50称为接通状态的情况。
须指出的是,如果导电层14与接点19A、19B之间的空隙L2过大,则从可动接点12弹性反转时的操作负荷P2到检测出电连接的输出电压V2的冲程增大。其结果,有时感觉到缓慢的操作感。因此,空隙L2优选为10~100μm左右。另外,空隙L2更优选设定为20~40μm左右。
此外,如果对按钮21的按压加重,则操作负荷P再次增加。与此同时,接点19A与接点19B之间的连接电阻值减小。通过这样,输出电压V以曲线状增加。通过上述方式,由电子电路容易地检测出接点19A与接点19B之间的连接电阻值的变化。
另外,如果消除对按钮21的按压力,则通过可动接点12的弹性恢复力,可动接点12弹性还原到上方。同样,板15也通过弹性恢复力返回到原来的状态。因此,导电层14离开接点19A、19B,以切断接点19A与接点19B之间的电连接。
须指出的是,在输出电压V小于等于阈值电压V1的时候,电子电路检测出接点19A与接点19B之间的电切断、即开关50断开的情况。
另外,如图3B所示,当对操作体22往上下方向或者左右方向进行了摇动操作时,同样,上下或者左右的可动接点12伴随点击感而弹性反转。通过这样,与弹性反转后的可动接点12的位置对应的板15往下方弯曲。由于板15往下方弯曲,因而导电层14接触到接点19A、19B。另外,解除对操作体22的往上下方向或者左右方向的摇动操作,由此导电层14离开接点19A、19B。通过这样,执行接点19A与接点19B之间的电连接或者电切断、即开关50的接通断开。
通过如上所述的按钮21的按压操作或者操作体22的摇动操作,电子电路检测出多个接点19A与接点19B之间的电通断或者连接电阻值的变化。例如,如图7A所示,在电子机器的显示画面30上显示有用于选择音乐的多个菜单的状态下,如果对操作体22往上方向进行了摇动操作,则电子电路检测出与进行过摇动操作的操作体22对应的部位的接点19A与 接点19B之间的电通断。通过这样,显示画面30上所显示的光标31往上方向仅仅移动一个。须指出的是,显示画面30由液晶显示元件等来构成。
另外,当利用某种程度的按压力,对操作体22持续地进行了按压操作的情况下,接点19A与接点19B之间的连接电阻值发生变化。亦即,电子电路检测出通过电阻24输出的输出电压V,往上方向继续移动光标31。须指出的是,当由于以更大的强度对操作体22进行按压操作,因而接点19A与接点19B之间的连接电阻值变化为更大时,光标31的移动速度会加快。
或者,如图7B所示,在显示画面30上显示有地图的菜单的状态下,如果对操作体22往上方向进行了摇动操作,则通过仅仅一次的操作,指针32往上方向仅仅移动一个数量。另外,当对操作体22继续进行按压操作时,指针32往上方向继续移动。此外,如果以强力对操作体22进行了操作,则指针32的移动速度会加快。
这样,光标31或者指针32往上下方向或者左右方向移动,在位于想要选择的菜单上或者地图上的状态下,对按钮21进行按压操作。通过这样,电子电路检测出对按钮21进行了按压操作的情况,确定选择。须指出的是,通过这种操作,例如,在显示多个歌曲名的画面或者所选择的地图上的位置的放大地图的画面等上,切换显示画面30。
亦即,伴随操作体22的摇动操作或者按钮21的按压操作,检测出多个接点19A与接点19B之间的接通或者断开这样的电通断。此外,之后由于继续进行摇动操作或者按压操作,因此接点19A与接点19B之间的连接电阻值发生变化,电子电路检测出连接电阻值的变化。通过这样,根据接点19A与接点19B之间的电通断或者连接电阻值的变化,可改变光标31或者指针32的移动量或者移动速度。这样,在搭载开关50的电子机器中,实现多种机器操作。
这样,本发明的可动接点体17,具有大体上圆顶状的形状的导电金属薄板制造的可动接点12粘贴在盖板11的下面。此外,盖板11粘贴在板15的上面,由此构成了可动接点体17。此外,可动接点体17粘贴在形成有分别对置的接点19A与接点19B的衬底18的上面,由此构成了开关50。通过这样,进行伴随按压操作产生的点击感触的电通断。与此同时,也能 够容易地检测出按压操作后的因继续按压而产生的接点19A与接点19B之间的连接电阻值的变化。因此,可得到简易的结构且可进行多种操作的可动接点体17和使用该可动接点体的开关50。
另外,导电层14与接点19A、19B隔开规定的空隙L2而对置地配置。通过这样,可靠地保证导电层14与接点19A、19B之间的绝缘。与此同时,空隙L2设置为10~100μm左右、优选设置为20~40μm左右,由此实现了可动接点12的良好的点击感触和无偏离的电通断。
此外,电子电路采用规定的阈值电压V1,检测出接点19A与接点19B之间的电通断。通过这样,无误差地检测出作为开关50的电通断及其后的电阻值变化。其结果,可靠地进行搭载可动接点体17或者开关50的电子机器的操作。
须指出的是,在衬底18的上面所形成的固定接点19如图8B所示,也可以是具有第1固定接点19C(下面称为接点19C)和第2固定接点19D(下面称为接点19D)的结构。接点19C和接点19D具有通过规定的间隙L1,各个接点交替地相对置的梳齿状的形状。由于接点19C、19D各自具有梳齿状的形状,因而即使在导电层14的中央部和间隙L1之间,产生了一些中心位置偏离的情况下,也可以稳定地检测出接点19C与接点19C之间的连接电阻值的变化。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说明了各个可动接点12粘贴在各自的盖板11的下面,并且盖板11粘贴在板15的上面的结构。然而,即使是在一个大的盖板11的下面,粘贴有多个可动接点12,并且盖板11粘贴在板15的上面的结构的可动接点体17,也可得到同样的作用和效果。
此外,作为如下复合开关的结构进行了说明,即在板15的上面载置多个可动接点12,利用按钮21或者操作体22对可动接点12进行按压操作或者摇动操作。然而,例如,单独的按钮开关(push switch)或者在左右方向上可进行摇动操作的交互转换开关(seesaw switch)等各种形式的开关中,也可得到同样的作用和效果。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说明了在底板13的下面层叠了低电阻体层14A和高电阻体层14B,形成有导电层14的板15的结构。然而,也可以是采用了在硅橡胶等基材内分散了碳等的导电粒子的感压导电层14或者 感压导电板15的结构。
(实施方式2)
下面采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须指出的是,对与实施方式1的结构同样的结构,标注同样的符号,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开关50A的剖视图。图10是开关50A中所采用的固定接点29的平面图。图11是开关50A的特性图。
如图9和图10所示,开关50A中,在盖板11的下面粘贴有可动接点12。此外,开关50A中,盖板11粘贴在感压导电板15的上面。这些的结构,具有与实施方式1的结构同样的结构。此外,根据实施方式2的可动接点体17A和开关50A中,感压导电层14的外周形成在比绝缘层16更下面的位置。通过这样,构成了导电层14的外周露出在下方的可动接点体17A。
另外,在衬底18的上面,如图10所示,形成有具有大体上环状的形状的外周固定接点29A(下面称为接点29A)。此外,在接点29A的内侧形成有大体上具有半圆形状的形状的、一对第1中央固定接点29B(下面称为接点29B)和第2中央固定接点29C(下面称为接点29C)。另外,接点29B和接点29C,隔开规定的间隙L1而设置。须指出的是,由接点29A、接点29B和接点29C构成了固定接点29。
在衬底18的上面载置有可动接点体17A。可动接点体17A具有盖板11、可动接点12和板15。此外,配置在板15的下面的导电层14的中央部与接点29B、29C通过规定的空隙L2而对置地配置。须指出的是,导电层14的下面外周部载置在接点29A,接触到接点29A。通过这样,导电层14与接点29A之间始终处于电连接的状态。
这样构成的开关50A安装在电子机器的操作部。接点29B从布线图案通过第1电阻元件24,连接到电子机器的电子电路。同样,接点29C通过第2电阻元件24A(下面称为电阻24A),连接到电子机器的电子电路。此外,接点29A连接到电源。通过这样,构成了输入装置。须指出的是,电阻24A具有比电阻24更大的电阻值。
以上的结构中,如果对操作体22进行摇动操作或者对按钮21进行按压操作,则橡胶板20往下方弯曲。橡胶板20弯曲,由此位于被操作的部 位的按压部20A通过盖板11按压可动接点12。如果可动接点12受到规定的按压力,则可动接点12伴随点击感往下方弹性变形,使板15往下方弯曲。板15往下方弯曲,由此导电层14的下面接触到接点29B、29C。通过这样,接点29B和接点29C通过导电层14被电连接。此外,电源向接点29A提供电源电流。从而,通过导电层14,接点29A、接点29B、接点29C各自电连接。须指出的是,可动接点12的弹性变形的动作是圆顶状的可动接点12的顶上部往反方向反转的变形动作。
其后,如果对操作体22或者按钮21进一步施加按压力,则与实施方式1的结构同样,导电层14与接点29B、29C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导电层14与接点29B之间和导电层14与接点29C之间的连接电阻值减小。通过这样,如图11所示,与实施方式1的结构同样,从接点29B侧的电阻24向电子电路输出曲线状的输出电压V。对此,从接点29C侧,输出电压V0以大致垂直的直线状发生变化。亦即,如同进行了从断开到接通的开关50A的电连接,输出电压V0输出到电子电路。这是因为,连接在接点29C的电阻24A具有比电阻24更大的电阻值。
在本实施方式2中,即使没有特别设置阈值电压V1,也通过来自接点29C侧的输出电压V0,正确地检测出开关50A的电通断。亦即,采用输出电压V0,正确地检测出在可动接点12刚进行弹性反转、且操作负荷刚从P1变化为P2之后或者之前、电接通和断开这样的开关50A的电通断。另外,即使在阈值电压V1中存在某种程度的偏差的情况下,也正确地检测出开关50A的电通断。
亦即,利用来自接点29C侧的输出电压V0,检测出可动接点12刚进行弹性反转之后或者之前的电通断。此外,电子电路采用接点29B侧的输出电压V,检测出在进行电通断的检测之后的操作而产生的接点29B与接点29C之间的连接电阻值的变化。
须指出的是,电子电路检测出这种按钮21的按压操作或者操作体22的摇动操作所产生的、多个接点29A与接点29B、29C之间的电通断或者连接电阻值的变化。亦即,例如,如图7A和图7B所示,可改变光标31或者指针32的移动量或者移动速度。通过这样,可以进行多种电子机器的操作。
从而,根据本实施方式2,导电层14的中央部中,接点29B与接点29C相隔规定的空隙L1而对置地配置。此外,导电层14的外周连接在接点29A。通过这样,除了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相同的效果以外,还能够更可靠地检测出可动接点12刚弹性反转之后或者之前的开关50A的电通断。
此外,在与接点29A接触的导电层14的外周的上方,载置有可动接点12的外周。从而,在进行如上所述的按压操作或者摇动操作的时候,因可动接点12的外周而导电层14的下面外周部被压接在接点29A的上面。通过这样,执行开关50A的可靠的电连接。
另外,如图12所示,也可以是低电阻体层14A延伸形成至可动接点12的外周下方,高电阻体层14B仅仅形成在导电层14的中央部的结构。通过采用这种结构的导电层14,导电层14与接点29A之间的连接,不通过高电阻体层14B,而始终通过低电阻体层14A来实现。因此,导电层14与接点29A之间的连接表示稳定的连接电阻值。亦即,例如,在按压操作时,可动接点12的外周按压低电阻体层14A的外周。然而,即使按压力增大,低电阻体层14A与接点29A之间的连接电阻值也几乎不会变化。通过这样,可防止导电层14与接点29A之间的连接电阻值的变化给输出电压V带来影响。因此,可检测出仅仅由中央部的高电阻体层14B与接点29B、29C所带来的、稳定的连接电阻值的变化。
须指出的是,形成在衬底18的上面的固定接点29如图13所示,也可以是具有第1中央固定接点29D(下面称为接点29D)、第2中央固定接点29E(下面称为接点29E)和外周固定接点29F的结构。接点29D和接点29E具有通过规定的间隙L1,各个接点交替地相对置的梳齿状的形状。接点29D、29E具有梳齿状的形成,从而即使在导电层14的中央部与间隙L1之间产生一些中心位置偏离的情况下,也稳定地检测出连接电阻值的变化。
须指出的是,如图14A和图14B所示,固定接点29也可以是具有一个中央固定接点29G(下面称为接点29G)和外周固定接点29A的结构。接点29G具有大体上圆形状的形状。如图14A和图14B所示,位于中央部的接点29G是仅仅具有一个大的接点形状的结构。通过这样,接点29G与导电层14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其结果,还抑制接点29G与导电层14 之间的接触电阻的变化的偏差,是更好的方式。接点29A具有包围接点29G的、大体上环状的形状。须指出的是,开关50B是在固定接点29的上方载置有可动接点体17A的结构。即使是这种结构,也可以实施本发明。另外,接点29A也可以具有包围接点29G的、大体上马蹄状的形状。另外,当固定接点29是具有接点29A和接点29G的结构的情况下,与实施方式1同样,只要由电子电路检测阈值电压V1即可。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说明了各个可动接点12粘贴在各自的盖板11的下面,并且盖板11粘贴在板15的上面的结构。然而,即使是在一个大的盖板11的下面,粘贴有多个可动接点12,并盖板11粘贴在板15的上面的结构的可动接点体17A,也可以得到同样的作用和效果。
此外,说明了在板15的上面载置多个可动接点12,利用按钮21或者操作体22对可动接点12进行按压操作或者摇动操作的复合开关的结构。然而,例如,单独的按钮开关或者在左右方向上可摇动操作的交互转换开关等的各种开关中,也可得到同样的作用和效果。
在以上的说明中,说明了在底板13的下面层叠低电阻体层14A和高电阻体层14B,形成导电层14的板15的结构。然而,也可以是采用了在硅橡胶等的基材内分散了碳等的导电粒子的感压导电层14或者感压导电板15的结构。
Claims (13)
1.一种可动接点体,具备:
可动接点,具有圆顶状的形状;
盖板,在下面粘贴有所述可动接点;和
感压导电板,在上面层叠了所述盖板,
所述感压导电板具有:
低电阻体层;和
高电阻体层,其电阻值比所述低电阻体层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动接点体,其中,
所述低电阻体层,在合成树脂内分散碳粉,板电阻值是0.5kΩ/单位面积~30kΩ/单位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动接点体,其中,
所述高电阻体层,具有凹凸状的表面形状,板电阻值是50kΩ/单位面积~5MΩ/单位面积。
4.一种开关,具备衬底、可动接点体和固定接点;
所述可动接点体具有:
可动接点,具有圆顶状的形状;
盖板,在下面粘贴有所述可动接点;和
感压导电板,在上面层叠了所述盖板;
所述固定接点,其上面与所述感压导电板的下面对置地形成在所述衬底的上面,
所述感压导电板具有:
低电阻体层;和
高电阻体层,其电阻值比所述低电阻体层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关,其中,
所述低电阻体层,在合成树脂内分散碳粉,板电阻值是0.5kΩ/单位面积~30kΩ/单位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关,其中,
所述高电阻体层,具有凹凸状的表面形状,板电阻值是50kΩ/单位面积~5MΩ/单位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关,其中,
所述固定接点具有第1固定接点和第2固定接点;
所述可动接点进行弹性变形,由此所述感压导电板接触到所述第1固定接点和所述第2固定接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开关,其中,
所述第1固定接点和所述第2固定接点具有通过间隙交替地相对置的梳齿状的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关,其中,
所述固定接点具有外周固定接点、第1中央固定接点和第2中央固定接点;
所述可动接点进行弹性变形,由此所述感压导电板接触到所述第1中央固定接点和所述第2中央固定接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开关,其中,
所述第1中央固定接点和所述第2中央固定接点具有通过间隙交替地相对置的梳齿状的形状。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开关,其中,
所述感压导电板与所述外周固定接点始终电连接在一起。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开关,还具备:
第1电阻元件,连接到所述第1中央固定接点;和
第2电阻元件,连接到所述第2中央固定接点、并且电阻值比所述第1电阻元件高。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关,其中,
所述固定接点具有外周固定接点和一个中央固定接点;
所述可动接点进行弹性变形,由此所述感压导电板接触到所述中央固定接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147660 | 2007-06-04 | ||
JP2007-147660 | 2007-06-04 | ||
JP2007147660 | 2007-06-04 | ||
JP2007289486A JP5320725B2 (ja) | 2007-06-04 | 2007-11-07 | スイッチ |
JP2007-289486 | 2007-11-07 | ||
JP2007289486 | 2007-11-0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20644A CN101320644A (zh) | 2008-12-10 |
CN101320644B true CN101320644B (zh) | 2011-07-20 |
Family
ID=40180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100031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20644B (zh) | 2007-06-04 | 2008-06-03 | 可动接点体和使用该可动接点体的开关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320725B2 (zh) |
CN (1) | CN10132064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1014521A (ja) | 2009-06-02 | 2011-01-20 | Panasonic Corp | 感圧スイッチ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入力装置 |
JP2011023114A (ja) * | 2009-07-13 | 2011-02-03 | Shin Etsu Polymer Co Ltd | 感圧式入力装置 |
JP2011096488A (ja) * | 2009-10-29 | 2011-05-12 | Panasonic Corp | 抵抗シート、感圧スイッチ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入力装置 |
JP5767439B2 (ja) * | 2010-02-15 | 2015-08-19 | ホーチキ株式会社 | 防災装置および防災装置用操作スイッチ装置 |
JP5691020B2 (ja) * | 2011-03-25 | 2015-04-01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感圧スイッチ |
JP5656738B2 (ja) * | 2011-05-20 | 2015-01-21 |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 キースイッチ |
EP3220238B1 (en) * | 2014-11-14 | 2020-01-01 | Sony Corporation | Input device, keyboard, and electronic device |
JP6635042B2 (ja) * | 2014-11-14 | 2020-01-22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入力装置、センサ、キーボードおよび電子機器 |
JP6456756B2 (ja) * | 2015-03-31 | 2019-01-23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スイッチ |
JP6641919B2 (ja) | 2015-11-20 | 2020-02-05 |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 工具 |
US10894311B2 (en) | 2015-11-20 | 2021-01-19 | Max Co., Ltd. | Tool including load sensor |
KR102423148B1 (ko) | 2015-11-26 | 2022-07-2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사용자 입력을 획득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전자장치 |
JP7111953B2 (ja) | 2018-04-26 | 2022-08-03 |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 スイッチ |
CN112285549B (zh) * | 2020-10-23 | 2024-09-17 | 苏州汇亿达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静音开关的测试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034176A (en) * | 1975-06-11 | 1977-07-05 | Magic Dot, Inc. | Membrane switch apparatus |
CN1148254A (zh) * | 1995-06-27 | 1997-04-23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按钮开关和制造一按钮开关的方法 |
CN1460910A (zh) * | 2002-05-13 | 2003-12-10 |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 薄膜型输入装置及备有该装置的电子机器 |
CN1906719A (zh) * | 2004-06-15 | 2007-01-31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圆顶形触点和包括该触点的多级工作的电气开关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273471A (ja) * | 1995-04-04 | 1996-10-18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感圧式スイッチ |
JP2002025377A (ja) * | 2000-07-06 | 2002-01-25 |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 感圧センサー |
JP4242080B2 (ja) * | 2000-11-20 | 2009-03-18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タッチ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
-
2007
- 2007-11-07 JP JP2007289486A patent/JP532072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
- 2008-06-03 CN CN2008101000319A patent/CN10132064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034176A (en) * | 1975-06-11 | 1977-07-05 | Magic Dot, Inc. | Membrane switch apparatus |
CN1148254A (zh) * | 1995-06-27 | 1997-04-23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按钮开关和制造一按钮开关的方法 |
CN1460910A (zh) * | 2002-05-13 | 2003-12-10 |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 薄膜型输入装置及备有该装置的电子机器 |
CN1906719A (zh) * | 2004-06-15 | 2007-01-31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圆顶形触点和包括该触点的多级工作的电气开关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JP平11-39983A 1999.02.1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320725B2 (ja) | 2013-10-23 |
JP2009016330A (ja) | 2009-01-22 |
CN101320644A (zh) | 2008-12-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20644B (zh) | 可动接点体和使用该可动接点体的开关 | |
US7960667B2 (en) | Movable contact element and switch using the same | |
JP5482807B2 (ja) | キースイッチ付き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ッド | |
JP4899963B2 (ja) | 入力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 |
US7494358B2 (en) | Touch panel | |
CN100570301C (zh) | 压敏导电片及使用该压敏导电片的面板开关 | |
CN100470460C (zh) | 触摸面板 | |
JP2012048279A (ja) | 入力装置 | |
CN102473064A (zh) | 触摸面板 | |
CN101064222A (zh) | 触控按键模块 | |
EP2101338B1 (en) | Pressure sensitive conductive sheet and panel switch using the same | |
JP2006039795A (ja) | 入力装置 | |
US20040027231A1 (en) | Multi-directional input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using the device | |
TWI223298B (en) | Sheet-type input device and the electronic machine having the same | |
US20130161163A1 (en) | Multi-directional input device | |
JP4303167B2 (ja) | 入力装置 | |
JP3782642B2 (ja) | 入力装置 | |
JPH1039993A (ja) | 透明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れを利用した入力装置 | |
JP2014112356A (ja) | タッチパネル | |
JP2001255996A (ja) | 入力装置ならびに検出装置 | |
JP3842016B2 (ja) | 入力装置 | |
JP5093018B2 (ja) | 入力装置 | |
JP3954776B2 (ja) | 入力装置 | |
JP2014071791A (ja) |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入力装置 | |
JP2012089238A (ja) | 可動接点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スイッ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720 Termination date: 201606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