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86426A - 多方向输入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多方向输入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286426A CN101286426A CNA2008100921576A CN200810092157A CN101286426A CN 101286426 A CN101286426 A CN 101286426A CN A2008100921576 A CNA2008100921576 A CN A2008100921576A CN 200810092157 A CN200810092157 A CN 200810092157A CN 101286426 A CN101286426 A CN 10128642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putting device
- directional inputting
- driving body
- operating axis
- pus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5/00—Switches with compound movement of handle or other operating part
- H01H25/06—Operating part movable both angularly and rectilinearly, the rectilinear movement being along the axis of angular movemen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5/00—Switches with compound movement of handle or other operating part
- H01H25/04—Operating part movable angularly in more than one plane, e.g. joystick
- H01H25/041—Operating part movable angularly in more than one plane, e.g. joystick having a generally flat operating member depressible at different locations to operate different controls
- H01H2025/043—Operating part movable angularly in more than one plane, e.g. joystick having a generally flat operating member depressible at different locations to operate different controls the operating member being rotatable around wobbling axis for additional switching functions
Landscapes
- Switches With Compound Ope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方向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中心轴为中心旋转且能够从中心轴向多方向倾斜的操作轴;与操作轴一起旋转并且依次连接或切断滑动接点和固定接点的旋转体;通过倾斜操作轴来进行开关动作的多个横形按钮开关。操作轴和旋转体卡合的面呈兼备圆弧状要素和方形要素的曲面。因为始终以宽面进行接触,所以不管相对于倾斜还是相对于旋转,长期使用时磨损都少。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应用在各种电子设备的输入操作部等的多方向输入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各种电子设备的多功能化的发展,作为为了使用该设备而配备的输入操作部,也广泛地应用多方向输入装置,其能够旋转操作或推动操作一个操作钮,并分别进行输入操作,并且,对这一个操作钮进行倾倒操作,能够进行朝向倾倒方向的输入操作。
在此,参照附图对以往的多方向输入装置的例子来进行说明。图24是以往的多方向输入装置的截面图,图25是其分解立体图,图26是其俯视图。在这些图中,附带推动打开开关的旋转操作型编码器1在由其壳体部件和外壳部件构成的空间内安装有增量式的编码器元件部以及开关元件部。如果对从上述外壳部件的中央位置向上方突出的操作轴2进行旋转操作,则可从上述编码器元件部通过端子得到具有相位差的两相脉冲信号。与此同时,如果下压上述操作轴2,则开关元件部工作,规定的端子间转变为导通状态。
上述旋转操作型编码器1在俯视状态下,其安装在以正八边形的形状形成的上基板5上。并且,上基板5由一对第一支承轴9支承,以使上基板5能够以包围其周围的框体7的第一摆动轴线M-M为中心摆动。另外,上述框体7由设置在下基板11的摆动支承部11A上的一对第二支承轴13支承,以使得其能够以第二摆动轴线N-N为中心摆动。第一摆动轴线M-M和第二摆动轴线N-N是正交的位置关系。在上述下基板11上,以上述操作轴2的位置为中心,在到该操作轴等距离的位置上每隔90°配置有按压型开关15A、15B、15C、15D,突出形成于上基板5下面的按压用突部5A、5B、5C、5D分别与各开关的操作按钮相对。另外,在上基板5下面的按压用突部5A、5B、5C、5D之间的位置上分别设有向下方突出的限制用突部5E、5F、5G、5H。
以往的多方向输入装置如上所述而构成,在其使用时,在旋转操作型编码器1的操作轴2上安装有一个操作钮17从而形成搭载状态。
接下来,对这种搭载状态下的动作进行说明。如果旋转操作操作钮17,则旋转操作型编码器1的操作轴2旋转从而编码器元件部工作,由此能够得到增量式的编码器输出。另外,如果将操作钮17向垂直下方按压操作,则通过操作钮17,操作轴2向下方移动从而开关元件部工作。如果将操作钮17向各按压型开关15A~15D配置的各方向倾倒操作,则上基板5向该方向摆动。例如,如图24中箭头所示,如果将操作钮17向按压型开关15A的配置方向倾倒操作,则上基板5摆动以使得按压用突部5A侧下降。通过下降到下方的按压用突部5A,按压型开关15A的操作按钮被压入,从而来切换按压型开关15A的状态。与此同时,抵接按压用突部5A而设置的限制用突部5E和5H与下基板11抵接,以使上基板5停止倾倒。接下来,如果除去该倾倒操作力,则按压型开关15A自恢复到原来的状态,通过该恢复力按压用突部5A被推回,图24的上基板5回到位于水平状态的非操作状态。并且,作为涉及该申请发明的现有技术文件信息,例如,公知专利文献1。
上述以往的多方向输入装置,在进行向操作钮17倾倒的操作时,为了使上基板5能够摆动动作,具有以下结构:上基板5由框体7上的一对第一支承轴9以可以摆动的方式来支承;另外,框体7由下基板11上的一对第二支承轴13以可以摆动的方式来支承。并且,在该上基板5上安装有旋转操作型编码器1。因此,在上述的小支承部位集中地承受对操作钮17进行按压操作时的向垂直下方的应力。如果长期反复进行向上述垂直下方的按压操作或反复进行倾倒操作,则存在轴支承部位发生切削或磨损从而上述轴支承部位的间隙或晃动变大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方向输入装置,其具有:操作轴,该操作轴能以中心轴为中心旋转且能够从所述中心轴向多方向倾倒;旋转体,该旋转体与所述操作轴一起旋转并且通过旋转依次连接或切断滑动接点和固定接点;横形按钮开关,该横形按钮开关在所述操作轴的周围以所述中心轴为中心设置多个,通过倾倒所述操作轴来进行开关动作。
倾倒操作轴时的操作轴和旋转体卡合的面中,包括所述中心轴的截面呈圆弧状,垂直于中心轴的截面呈非圆形。非圆形的截面是多边形等的截面。操作轴与旋转体通过具有小间隙的“间隙配合”相接。因为具有这样的截面,所以在旋转操作轴时,通过非圆形即多边形的部分紧密啮合从而旋转体也旋转。另外,在倾倒操作轴时,通过圆弧状的部分操作轴和旋转体顺利地滑动。由于不管是旋转时还是倾倒时,都在大范围内分散承受应力,所以没有局部摩擦,磨损也非常小。即,没有长期使用所产生的晃动,能够使装置实现长寿命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的截面图;
图2是在分解状态下表示多方向输入装置的截面图;
图3是多方向输入装置的仰视图;
图4是除去金属外壳来表示的俯视图;
图5是壳体部的截面图;
图6是壳体部的仰视图;
图7是壳体部的俯视图;
图8是横形按钮开关的截面图;
图9是接点基板的俯视图;
图10是旋转体和操作轴组装状态下的截面图;
图11是安装在旋转体上的滑动接点的俯视图;
图12是操作轴的侧视图;
图13是操作轴的俯视图;
图14是图10的X-X线上的截面图;
图15是驱动体的侧视图;
图16是驱动体的俯视图;
图17是金属外壳的俯视图;
图18是金属外壳的右侧视图;
图19是表示下压操作状态的截面图;
图20是表示倾倒操作状态的截面图;
图21是安装了操作钮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22是以其它形状形成的驱动体的侧视图;
图23是以其它形状形成的驱动体的俯视图;
图24是以往的多方向输入装置的截面图;
图25是以往的多方向输入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6是以往的多方向输入装置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21-壳体部;22-接点基板安装部;23-中央孔;24-筒状保持部;25-开关安装部;25A-端子用孔部;27-中间壁部;29A-结合用贯通孔;29B-辅助脚部用贯通孔;31-横形按钮开关;31A-横形按钮开关的开关壳体;31B-横形按钮开关的固定接点;31C-横形按钮开关的可动接点;31D-横形按钮开关的按压用部件;31E-横形按钮开关的操作按钮;31F-横形按钮开关的端子;41-接点基板;51-按压型开关部;51A-第一固定接点;51B-穹顶状可动接点;51C-推动板;51D-第二固定接点;51E、51F-开关端子;53-旋转用固定接点;53A、53B、53C-编码器端子;55-滑动接点;61-旋转体;62-凸缘部;63-上方圆形部;65-中央贯通孔;66-卡合孔部;68-凹凸部;70-棘轮弹簧;71-操作轴;73-多边球体部;75-圆柱部;81-驱动体;82-按压部;85-螺旋弹簧;91-金属外壳;92-非圆形中央孔;93-上面部;95-第一脚部;97-第二脚部;99-操作钮;100-驱动体;101-按压部;AX-中心轴。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的截面图。图2是将该同多方向输入装置沿中心轴AX方向分解,在分解状态下表示的截面图。图3是其的仰视图。图4是除去其金属外壳来表示的俯视图。图5是同壳体部的截面图。图6是同壳体部的仰视图。图7是同壳体部的俯视图。在这些图中,由成形树脂构成的壳体部21在其底部的中央位置上具有下方开口的大致立方体的凹部形状的接点基板安装部22。在接点基板安装部22的上方位置上形成有以与接点基板安装部22连接的中央孔23为中心的筒状保持部24。在到上述筒状保持部24等距离且每隔90。的上面周围位置上形成四个横形按钮开关配置用的开关安装部25。在这些开关安装部25的底部位置上分别设有一对贯通的端子用孔部25A。它们都是以图2所示的中心线即中心轴AX为中心进行组装。关于每个附图的详细部分在后面有所叙述。
图8中表示自恢复类型的横形按钮开关31的截面图。横形按钮开关31的开关壳体31A具有侧面开口的凹部,在该凹部内底面上配置有一对固定接点31B。在上述凹部内收容有形成穹顶状的可动接点31C。为了朝向开关壳体31A侧按压可动接点31C而配置的按压用部件31D相对于开关壳体31A朝向图上的侧方以可以移动的方式被配置。按压用部件31D的操作按钮31E向开关壳体31A侧的相反侧突出。另外,从各固定接点31B延伸出的一对端子31F直线状地向开关壳体31A的下方侧突出。
上述结构的横形按钮开关31,如图2所示,通过将四个操作按钮31E一起朝向壳体部21的中央侧即中心轴AX侧,从上方嵌入到壳体部21的开关安装部25上,而定位保持于壳体部21上。各横形按钮开关31的端子31F插通到贯通的端子用孔部25A内,从壳体部21的底面位置向下方突出。
另一方面,在壳体部21的接点基板安装部22上,从壳体部21下方按照其凹部形状插入配置有以大致立方体的外形形成的接点基板41。如图2所示,接点基板41具有上面开口的凹部,在该凹部中央位置上安装有按压型开关部51,另外,在其周围位置的凹部底面上,旋转用固定接点53露出并被固定。
如图1所示,按压型开关部51在固定于接点基板41的内底面上的周边的第一固定接点51A上,以始终接触的状态载置有由金属薄板构成的穹顶状的可动接点51B的外周下端。并且,按压型开关部51构成为固定于相同内底面上的中央的第二固定接点51D隔开间隔与该穹顶状部内面对峙。如果穹顶状可动接点51B通过配置于其上方的推动板51C被按压从而使上述穹顶部弹性反转,则上述穹顶部内面与中央的第二固定接点51D相接触。即,第一固定接点51A和第二固定接点51D之间电连接。如果解除上述按压力,则穹顶状可动接点51B自恢复到原来的形状,从而推回推动板51C。即,固定接点51A、51D之间再次回到电切断状态。
图9中表示接点基板41的俯视图。旋转用固定接点53通过以能够得到增量式编码器输出的接点图案来冲裁形成金属板,并且使该接点图案在接点基板41的内底面露出并固定来构成。接点基板41具有:从各接点图案导出的编码器端子53A、53B、53C;分别从固定接点51A、51D延伸出的开关端子51E、51F。
如图1所示,接点基板41将其上端面与接点基板安装部22的凹部顶面形成抵接状态,收容组装在壳体部21的接点基板安装部22上。在这种状态下,接点基板41和壳体部21的底面位置设定为位于同一面上。
图10是表示旋转体61和操作轴71的组合状态的截面图。图11表示在旋转体61上安装的滑动接点55的俯视图。在参照接点基板41的凹部内配置有成形树脂制的旋转体61。该旋转体61具有:凸缘部62,其在下面安装有与上述旋转用固定接点53滑接的滑动接点55;上方圆形部63,其在该凸缘部62中央向上方突出形成的外形为圆柱形。旋转体61形成为具有上下贯通于其中央位置的中央贯通孔65的大致环状的形状。如图1所示,旋转体61为了相对于壳体部21可以旋转,凸缘部62下面外周安装在设于接点基板41内底面上的台阶部上,并且上方圆形部63从下方插入上述壳体部21的筒状保持部24并以可以旋转的方式被嵌合保持。并且,在凸缘部62的上面形成有用于在旋转操作时能够得到喀哒触感的凹凸部68。弹性连接在其上的棘轮弹簧70如图5、图6所示,在接点基板安装部22的顶面上通过定缝销钉铆接等被固定。
在图1中,插通配置于旋转体61的中央贯通孔65的大致棒状的操作轴71在配置于中央贯通孔65的下方位置的按压型开关部51的推动板51C上使下端抵接,从而配置在中心轴AX上。从中央贯通孔65(参照图10)突出的上部插通筒状保持部24的中央孔23以及后面所述的金属外壳91的非圆形中央孔92而向外方突出。
如图10所示,操作轴71使其下部外周部卡合配置在上述旋转体61的中央贯通孔65的内壁上,以使得其可以上下运动及旋转动作,并且也可以进行自身的倾倒动作。这里,对其卡合部分进行说明。在图12中表示操作轴71的侧视图,在图13中表示操作轴的俯视图。操作轴71的下部外周部的外形,从图12和图13来判断,俯视即与中心轴AX轴垂直的截面是正六边形。另外,侧视时上方侧呈大致球面形状,即在包括中心轴AX的截面上形成为具有圆弧状部分的多边球体部73。并且,作为这种球面形状不一定是标准球。
在上述旋转体61的中央贯通孔65形状上在其中间的高度位置上形成有与上述多边球体部73相同的内壁形状的卡合孔部66。并且,其下方位置的中央贯通孔65形状以直径比其大的孔形状形成。并且,在上述下方位置的大直径的孔形状部分上配置有按压型开关部51的推动板51C,从而来安置按压型开关部51。
图14是从上方看图10的X-X线上的截面的图。操作轴71,如图14所示,通过相对于卡合孔部66从下方插入多边球体部73而被卡合。另外,如图1已经说明所述,操作轴下端载置在按压型开关部51的推动板51C上。在这种配置状态下,在操作轴71上施加从上述按压型开关部51向上方的施力。通过该施力,卡合孔部66和多边球体部73的球面壁彼此维持在抵接状态,从而来保持操作轴71的中立位置。并且,通过来自上方的下压,从而操作轴71能够上下运动。
另外,因为在上述卡合状态下配置的操作轴71相对于旋转方向也是通过俯视正六边形的角部来卡合的,所以如果旋转操作轴71,则能够以与推动板51C抵接的下端为中心旋转,并且通过上述角部彼此的卡合能够使旋转体61共同旋转。并且,为了能够旋转,垂直于中心轴AX的截面可以不是正六边形,只要截面不是圆形即可。但是,考虑到从旋转操作时的操作轴71向旋转体61施加应力,优选采用尽可能分散其应力的形状。因为其能够防止应力集中所产生的切削和磨损。本实施例中所示的截面是正六边形,此外正方形、正八边形等以中心轴AX为中心的正多边形因为均匀分散应力因此是优选的。
并且,如果上述的操作轴71处于卡合状态,则向操作轴71施加使其倾倒的力时,多边球体部73相对于卡合孔部66转动,从而能够进行操作轴71的倾倒动作。此时,因为操作轴71和旋转体61之间的接触属于在圆弧状部分彼此的宽面积上的接触,所以平滑而且磨损少。并且,旋转体61上的中央贯通孔65的上端位置的开口部形状以能够确保操作轴71的期望倾倒角度量的方式形成。并且,也可以在中央贯通孔65的上端位置限制该倾倒角度。
如图1所示,操作轴71的多边球体部73上的中间部具有圆形截面的圆柱部75。圆柱部75通过上述四个横形按钮开关31上的各操作按钮31E间的中央位置,在中心轴AX上向上方突出。在圆柱部75上配置有用于按压上述横形按钮开关31的操作按钮31E的成形树脂制的驱动体81。图15表示该驱动体81的侧视图,图16表示俯视图。该驱动体81具有:从具有圆形中孔的中央圆筒部的上端位置以上述中孔为中心设为下方圆筒状的裙部;在该裙部的下方位置同样以上述中孔为中心的俯视圆形环形状的按压部82。向上述中央圆筒部的中孔内插通操作轴71的圆柱部75,并以很小的间隙来嵌合。相对于各操作按钮31E,按压部82的对应前端部位处于稍微的压接状态。并且,在按压部82前端上,在上下方向设置有规定的圆角。优选使驱动体81采用上述的无方向性的形状即圆形截面,因为装配操作性优良。
图1、图2中,配置在壳体部21的上端位置的金属外壳91通过其形成为平板状的上面部93来限制上述横形按钮开关31的上端面的位置。另外,上述操作轴71的上部从设置在该上面部93的中央的非圆形中央孔92向外方突出。并且,在操作轴71进行倾倒动作时,优选操作轴71沿着非圆形中央孔92的边缘被引导,从而操作性优良,但是非圆形中央孔92的形状不是特别限定的。
图1、图2中,配置在壳体部21的筒状保持部24上的螺旋弹簧85以将其上部收容在上述驱动体81的中央圆筒部和裙部之间的位置上的方式来配置。在通常的状态下,因为在压缩的状态下被安装,所以对驱动体81向上方施力。通过该施力,驱动体81中形成为平缓的球面状的上部部分与对应于其而形成为平缓的球面状的上述金属外壳91的非圆形中央孔92附近的上面部93位置抵接保持。另外,该螺旋弹簧85以降低驱动体81的晃动为主要目的而设置,如上所述,如果是除了向按压部82施加的施力之外,来自螺旋弹簧85的施力也施加于驱动体81的结构,则操作轴71的中间部和驱动体81的嵌合部分的间隙可以预先设定为规定的大小。因此,可以防止操作轴71操作时驱动体81不经意一起旋转等情况的发生。
上述金属外壳91也作为使上述壳体21和上述接点基板41结合维持的结合机构而发挥功能。图17是金属外壳的俯视图。图18是金属外壳的右视图。从图17和图18来判断,在金属外壳91的上面部93上设置有向下方突出的四个第一脚部95。这些第一脚部95插通到以从上方穿透底面的方式设置在壳体部21的中间壁部27上的四个结合用贯通孔29A内(参照图4、图6和图7)。其前端如图3所示折弯铆接在接点基板41的底面侧,由此上述壳体部21和上述接点基板41处于结合状态。如上所述,如果使结合用贯通孔29A形成于成为开关安装部25彼此之间的中间壁部27位置上,则开关安装部25彼此之间的位置能够有效地活用,并且外形尺寸等不会增大。而且,如上述那样固定时,不用使用结合用的专用部件,所以能够在俯视时在壳体部21的范围内不会增加零件个数的情况下构成结合机构,因此是优选的。并且,上述的固定方法能够使其结合状态非常稳定。另外,在采用上述结构时,使通过接点基板41的底面侧的各第一脚部95铆接的部位形成为与各第一脚部95的板厚对应的深度的凹状部即可。
在金属外壳91上还设置有从上面部93向下方突出的多个第二脚部97。这些第二脚部也同样地被插通到形成于壳体部21的中间壁部27的开关安装部25彼此之间的中间壁部27位置上的辅助脚步用贯通孔29B(参照图4、图6和图7),并且其各前端向壳体部21下方突出。这些第二脚部97是为了提高焊接强度而配置的。
如上所述构成了本发明的多方向输入装置,接下来对其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如果对操作轴71进行旋转操作,则操作轴71在下端与推动板51C抵接的状态下自身进行旋转。伴随该操作轴71的旋转,多边球体部73与卡合孔部66卡合的旋转体61也与操作轴71共同旋转。由此,安装在凸缘部62下面的滑动接点55在旋转用固定接点53上滑动,从而依次电连接或电切断。因此,从编码器端子53A~53C可以得到规定的增量式的编码器输出。另外,此时,由于固定在接点基板安装部22的顶面的棘轮弹簧70的定缝销钉部与设置于凸缘部62上面的凹凸部68弹接,所以能够同时得到喀哒触感。这时,为使装配在操作轴71的中间位置的驱动体81不发生不经意旋转的情况,优选预先调整嵌合的情况从而使操作触感优良。
下面,对将操作轴71向下方下压时的情况进行说明。图19是表示下压操作状态的截面图。将操作轴17沿着中心轴AX,如图中箭头所示向下方进行下压操作,则驱动体81不移动,只有操作轴71向下方移动。通过推动板51C向按压型开关部51施加按压力。如果该力超过规定的大小,则如图19所示,穹顶状可动接点5 1B的穹顶部弹性反转。接点基板41的第一固定接点51A和第二固定接点51D之间电连接,开关端子51E、51F之间变成导通状态。之后,如果除去上述操作力,则穹顶状可动接点51B自恢复到原来的上方凸形,将推动板51C和操作轴71上推。多方向输入装置的开关端子51E、51F之间回到电切断的原来图1所示的通常状态。并且,操作轴71向上方的复位位置通过操作轴71的多边球体部73与卡合孔部66内壁抵接来限制。
下面,对倾倒操作轴71的情况进行说明。图20是表示倾倒操作状态的截面图。图上箭头的左方向是倾倒的图。如果相对于操作轴71施加使其倾倒的力,则设置于其下部的多边球体部73相对于卡合孔部66一边滑动一边转动,从而操作轴71倾倒。此时,设置于操作轴71的下方位置上的按压型开关部51上也施加一些按压力,但如果是使用了不在该力作用下工作的反转工作力的穹顶状可动接点51B的结构的按压型开关部51,则能够防止因该力产生的误动作。另外,使操作轴71的最下端部的与按压型开关部51抵接的部分的边缘为具有圆角的曲面时,能更加减轻对按压型开关的按压力,因此是优选的。
根据操作轴71的倾倒动作,驱动体81也同时向折弯螺旋弹簧85的方向弯曲,并且向该方向进行倾倒移动。通过驱动体81的移动,配置于倾倒方向侧的一个横形按钮开关31的操作按钮31E在形成圆形环状的按压部82的对应部位被按压,如图20变成倾倒操作状态。并且,操作轴71的倾倒角度限制优选采用在金属外壳91的非圆形中央孔92的端面抵接操作轴71来停止的结构。在上述操作轴71的倾倒动作状态下,根据该方向而配置的横形按钮开关31的固定接点31B之间通过可动接点31C向导通状态转变,从而一对端子31F之间导通。之后,如果除去上述倾倒操作力,则上述可动接点31C自恢复,上述横形按钮开关31回到原来状态,并且通过该恢复力驱动体81的按压部82被推回。并且施加上述螺旋弹簧85的回到原来状态的恢复力,从而使驱动体81和操作轴71回到图1所示的中立状态。
而且,在上述倾倒动作以及之后的恢复动作时,因为驱动体81的上部位置和其上部位置抵接的金属外壳91的上面部93部位都是以平缓的球面状形成而抵接的结构,所以处于顺利平滑的动作状态。金属外壳91成为限制驱动体81位置的固定的外部。因为该固定的外部和回转的驱动体的接触是球面关系,所以应力不集中,动作也很平滑,磨损也少。另外,包括操作轴71和旋转体61的卡合部分的平滑的圆弧的曲线彼此的接触形状也有助于形成为上述平滑的动作状态。
如上所述,该实施方式的多方向输入装置能够实现对操作轴71的旋转操作、下压操作、倾倒操作的任一种。图21是安装了操作钮的状态下的多方向输入装置的侧视图。在使用时,如图21所示,在操作轴71上安装一个操作钮99,通过该操作钮99可以进行上述各种操作,从而可以搭载在实际的设备上。
并且,具有该结构的多方向输入装置,因为通过将接点基板41装配到壳体部21的底部位置来构成,所以能够在将该接点基板41的底面直接抵接在设备的配线基板上的配置状态下搭载在上述配线基板上,在对操作轴71进行下压操作时,能够以上述配线基板承受该下压力。因此,即使反复进行上述下压操作也不会存在产生较大间隙等的部位,与以往的多方向输入装置不同,能够维持良好的操作状态。
并且,通常状态下,操作轴71的结构是:被按压型开关部51的施力向上方施力,多边球体部73和卡合孔部66的内壁卡合。因此,即使反复进行倾倒操作,多边球体部73和卡合孔部66的内壁的卡合部分产生了磨损,通过上述施力的作用,操作轴71的晃动也不易发生,即使是倾倒操作时,也能够长期持续地维持良好的倾倒操作状态。
另外,因为在壳体部21上使用将筒状保持部24一体化的成形品,所以可以减少零件个数。而且,开关安装部25也是在壳体部25上一体化,在壳体部2 1和金属外壳91所占的区域内,在旋转操作·下压操作·倾倒操作的作用下工作的各零件能够分别被正确地定位而收纳配置。因此,在制造时,在壳体部21上从上下方向装配上述各零件即可,从而制造工时少,上述各零件彼此能够高尺寸精度地组合配置。
另外,对应于以往的结构中,倾倒操作时上基板5摆动而需要向上方移动的空间的情况,在具有该结构的多方向输入装置中,不需要这样的空间,因为确保了壳体部21和金属外壳91所占的区域范围,所以在这一点上,包括设备侧、具有该结构的多方向输入装置容易处理。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多方向输入装置分别根据相对于一个操作钮99的旋转操作、下压操作、倾倒操作,能够得到规定的输出。而且,本发明的多方向输入装置即使长期持续地进行各项操作,间隙或晃动的发生等也很少,从而能够维持良好的操作状态。
并且,如上所述的驱动体81中,虽然对设置在裙部的下方位置的按压部82在俯视时是圆形环形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图22是以其他形状形成的驱动体的侧视图。图23是其的俯视图。例如,如图22和图23所示,驱动体100的按压部101前端可以具有由与对应的横形按钮开关31的操作按钮31E的前面面接触的平面构成的按压面。相对于对应的横形按钮开关31的操作按钮31E的前端面,如果是使其按压部101通过面来抵接的方式,则在操作轴71的倾倒操作时,能够使横形按钮开关31的工作状态更加稳定。
并且,如果使用该驱动体100,则在操作轴71的旋转操作时能够可靠地防止驱动体100的不经意的旋转,并且不会与横形按钮开关31的操作按钮31E摩擦,从而能够得到良好的旋转操作触感。而且,该驱动体100具有方向性,但因为如上所述确定其安装方向,所以如图22所示,也能够形成为在裙部从下方侧形成狭缝从而具有规定弹性的臂状,并且在其下方位置上使上述按压部101向侧方突出来设置。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形成包括上述臂状部分的挠曲量的倾倒操作角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将驱动体81向上方施力,使用了螺旋弹簧85。但是,只要是弹性体就能起到相同的作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通过操作轴71的旋转操作而使旋转操作型编码器工作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这种旋转操作型编码器的结构不仅限于上述结构。代替旋转操作型编码器,也可以采用通过上述旋转操作使可变电阻器或旋转开关工作的结构。另外,按压型开关部51或横形按钮开关31也不仅限于上述结构。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多方向输入装置的特征在于,即使长期进行各操作,也很少产生间隙或晃动,从而能够维持良好的操作状态,其在构成各种电子设备的输入操作部时等是有用的。
Claims (11)
1.一种多方向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操作轴,该操作轴能以中心轴为中心旋转且能够从所述中心轴向多方向倾倒;
旋转体,该旋转体与所述操作轴一起旋转并且通过旋转依次连接或切断滑动接点和固定接点;
横形按钮开关,该横形按钮开关在所述操作轴的周围以所述中心轴为中心设置多个,通过倾倒所述操作轴来进行开关动作,
倾倒所述操作轴时的所述操作轴和所述旋转体卡合的面中,包括所述中心轴的截面呈圆弧状,垂直于中心轴的截面呈非圆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方向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圆形的截面呈正多边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方向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圆形的截面呈正六边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方向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沿着中心轴下压所述操作轴来使设置在操作轴下部的按压型开关部动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方向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轴具有以中心轴为中心的圆柱部,
所述多方向输入装置具有驱动体,所述驱动体具有与所述圆柱部嵌合的中孔,
通过倾倒所述操作轴,由基于所述驱动体的按压动作来使所述横形按钮开关动作。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方向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体被弹性体相对中心轴向上方施力。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方向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体向上方被施力而与固定的外部接触的面为球面的一部分。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方向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体在外周部具有以所述中心轴为中心的上方圆形部,
所述多方向输入装置具有壳体,所述壳体一体成形,具有与所述上方圆形部嵌合的部分和嵌入所述横形按钮开关的部分。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方向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接点基板,该接点基板具有所述固定接点;
金属外壳,该金属外壳作为所述固定的外部与所述驱动体接触,并将所述壳体与所述接点基板铆接固定。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方向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体的对所述横形按钮开关进行按压动作的按压部的前端由平面构成。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方向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体具有裙部和在所述裙部前端向侧方突出的按压部,
并且所述驱动体形成为在所述裙部从下方侧形成狭缝从而具有规定弹性的臂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102432A JP4882842B2 (ja) | 2007-04-10 | 2007-04-10 | 多方向入力装置 |
JP2007-102432 | 2007-04-1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86426A true CN101286426A (zh) | 2008-10-15 |
CN101286426B CN101286426B (zh) | 2010-07-28 |
Family
ID=398527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092157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86426B (zh) | 2007-04-10 | 2008-04-08 | 多方向输入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507919B2 (zh) |
JP (1) | JP4882842B2 (zh) |
CN (1) | CN101286426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68283A (zh) * | 2019-11-05 | 2021-05-07 | 阿尔派株式会社 | 按压开关装置 |
WO2022000712A1 (zh) * | 2020-06-29 | 2022-01-06 | 深圳市致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多方向输入装置、手柄及游戏机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27214B (zh) * | 2008-03-07 | 2011-02-16 | 旭丽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 键结构及具有该键结构的电子装置 |
US8198555B2 (en) * | 2009-04-22 | 2012-06-12 | Honda Motor Co., Ltd | Multi-position switch assembly for controlling a vehicle display screen |
KR101093943B1 (ko) * | 2009-06-23 | 2011-12-13 | 대성전기공업 주식회사 | 복합 스위치 유니트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복합 스위치 모듈 |
CN201584344U (zh) * | 2009-10-14 | 2010-09-15 | 国基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按键装置及应用所述按键装置的电子产品 |
JP5812246B2 (ja) * | 2010-08-30 | 2015-11-1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ロータリエンコーダの製造方法 |
US8901443B2 (en) | 2012-08-10 | 2014-12-02 | Honda Motor Co., Ltd. | Multi-position switch assembly for controlling a vehicle display screen |
JP2015210996A (ja) * | 2014-04-30 | 2015-11-24 |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 多方向入力装置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
JP2015210995A (ja) * | 2014-04-30 | 2015-11-24 |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 多方向入力装置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
JP6304770B2 (ja) * | 2015-05-25 | 2018-04-04 | オムロン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 スイッチ装置 |
US9941626B2 (en) * | 2015-07-22 | 2018-04-10 | Appleton Grp Llc | Universal top and bottom cable entry electrical receptacle assembly |
CN109313512B (zh) * | 2016-07-15 | 2021-09-17 |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 多方向输入装置 |
KR101956432B1 (ko) * | 2016-11-03 | 2019-03-08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터치입력장치 |
US10513183B2 (en) | 2016-12-16 | 2019-12-24 | Denso International America, Inc. | Tilt and turn dial |
DE102018106257A1 (de) * | 2017-11-29 | 2019-05-29 | Riedel Communications International GmbH | Sprechstelle für ein Intercom-Netzwerk |
CN114424140B (zh) * | 2019-08-30 | 2023-08-04 |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 操作装置 |
CN112490053B (zh) * | 2020-11-19 | 2024-07-02 | 深圳市致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多方向输入装置和游戏机 |
TWI829016B (zh) * | 2021-10-01 | 2024-01-11 |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遊戲控制裝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1183039A (ja) * | 1985-02-06 | 1986-08-15 |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 自動用紙反転装置 |
JP3219353B2 (ja) * | 1994-08-26 | 2001-10-15 |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 回転操作型スイッチおよび多方向入力装置 |
JPH10241501A (ja) * | 1997-02-25 | 1998-09-1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付複合操作型電子部品 |
JP3694392B2 (ja) * | 1997-08-22 | 2005-09-14 |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 複合操作型電気部品 |
JP3837926B2 (ja) * | 1998-07-30 | 2006-10-25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回転形電子部品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
JP4019515B2 (ja) * | 1998-08-21 | 2007-12-12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押圧・回動操作型電子部品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通信端末機器 |
DE10124246C1 (de) * | 2001-05-18 | 2002-11-07 | Delphi Tech Inc | Multifunktionsschalter |
JP3864812B2 (ja) * | 2002-03-07 | 2007-01-10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複合操作型電子部品 |
JP3988584B2 (ja) | 2002-08-27 | 2007-10-10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多方向入力装置 |
JP4186612B2 (ja) * | 2002-12-13 | 2008-11-26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複合操作型電子部品 |
NO20034167D0 (no) * | 2003-01-20 | 2003-09-19 | Telenostra As | Vippeanordning i forbindelse med multifunksjonelle brytere |
JP4487821B2 (ja) * | 2005-03-25 | 2010-06-23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複合操作型電子部品 |
US7193166B2 (en) * | 2005-08-05 | 2007-03-20 | Niles Co., Ltd. | Joystic input device |
US7368673B2 (en) * | 2005-08-05 | 2008-05-06 | Niles Co., Ltd. | Multi directional input apparatus |
JP2007087672A (ja) * | 2005-09-20 | 2007-04-05 | Omron Corp | スイッチ装置 |
-
2007
- 2007-04-10 JP JP2007102432A patent/JP4882842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
- 2008-04-08 US US12/099,336 patent/US750791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4-08 CN CN2008100921576A patent/CN101286426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68283A (zh) * | 2019-11-05 | 2021-05-07 | 阿尔派株式会社 | 按压开关装置 |
CN112768283B (zh) * | 2019-11-05 | 2024-09-24 | 阿尔派株式会社 | 按压开关装置 |
WO2022000712A1 (zh) * | 2020-06-29 | 2022-01-06 | 深圳市致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多方向输入装置、手柄及游戏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80251371A1 (en) | 2008-10-16 |
US7507919B2 (en) | 2009-03-24 |
JP2008262720A (ja) | 2008-10-30 |
CN101286426B (zh) | 2010-07-28 |
JP4882842B2 (ja) | 2012-02-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286426B (zh) | 多方向输入装置 | |
CN100454460C (zh) | 复合操作型电子元件 | |
JP4353964B2 (ja) | 複合操作型入力装置 | |
US6359243B1 (en) | Multi-directional operating switch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JP4100879B2 (ja) | 多方向入力装置 | |
JP2007087945A (ja) | 多方向ボタン及び多方向ボタンを使用するノートパソコン | |
JP4061626B2 (ja) | 回転入力装置 | |
KR20010075154A (ko) | 다방향 입력장치 | |
JP3157281U (ja) | 多方向入力装置 | |
JP7190633B2 (ja) | 入力装置 | |
JP2010055914A (ja) | 多方向入力装置 | |
JP2010003424A (ja) | 多方向入力装置 | |
US6441325B2 (en) | Multidirectional input device | |
JP2006278084A (ja) | 多方向入力装置 | |
JP2001345031A (ja) | 複合操作型電子部品 | |
JP2001229785A (ja) | スイッチ装置 | |
JP3763044B2 (ja) | 多方向スイッチ | |
JP3710668B2 (ja) | 多接点入力装置 | |
JP2007329070A (ja) | 多方向入力装置 | |
JP7452845B2 (ja) | 多方向揺動型電子部品 | |
JP3937670B2 (ja) | 多方向操作スイッチ | |
JP4105432B2 (ja) | 多方向入力装置 | |
JP2021077547A (ja) | 多方向揺動型電子部品 | |
JP4522376B2 (ja) | 多方向入力装置 | |
JP4057500B2 (ja) | 多方向入力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728 Termination date: 201404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