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277207B - 一种为用户提供多会话业务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为用户提供多会话业务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77207B
CN101277207B CN2007101059021A CN200710105902A CN101277207B CN 101277207 B CN101277207 B CN 101277207B CN 2007101059021 A CN2007101059021 A CN 2007101059021A CN 200710105902 A CN200710105902 A CN 200710105902A CN 101277207 B CN101277207 B CN 1012772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ssion
port
subscriber equipment
user
bearer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0590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77207A (zh
Inventor
朱东铭
张恒梁
叶松海
丁春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71010590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77207B/zh
Priority to PCT/CN2008/000584 priority patent/WO2008116386A1/zh
Priority to ES08715036.3T priority patent/ES2478671T3/es
Priority to EP08715036.3A priority patent/EP2106080B1/en
Publication of CN1012772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72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772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72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4Hybri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6418Hybrid trans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between networks having differing types of switching systems, e.g. gatew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Architectures or entities
    • H04L65/1016IP multimedia subsystem [I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69Session establishment or de-establish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83In-session procedures
    • H04L65/1093In-session procedures by adding participants; by removing participa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83In-session procedures
    • H04L65/1095Inter-network session transfer or sha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5/403Arrangements for multi-party communication, e.g. for con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为用户提供多会话业务的方法、系统及应用服务器、媒体网关控制器,包括:当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通过IMS域侧的第一会话端口与第二会话端口进行第一会话时,第三用户与从CS域接入的第一用户发起第二会话;维持第一会话连接,并在IMS域侧分配第三会话端口;根据第一用户选择的操作指示,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第二会话端口、第三会话端口进行所述第一用户、第二用户、第三用户之间承载通道的连接。使用本发明可以对从CS域接入的用户,在IMS域集中控制下为用户提供多会话业务。

Description

一种为用户提供多会话业务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为用户提供多会话业务的方法、系统及应用服务器、媒体网关控制器。 
背景技术
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IP多媒体子系统)是移动交换网络中的叠加在已有PS(Packet Switched,分组交换域)之上的一个子系统,图1为IMS网络系统架构示意图,如图所示,IMS采用分组交换域为其上层控制信令和媒体传输的承载通道,引入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启动协议)作为业务控制协议,利用SIP简单、易扩展、媒体组合方便的特点,通过将业务控制与承载控制分离,提供丰富的多媒体业务;IMS中主要的功能实体包括: 
CSCF(Call Session Control Function,呼叫会话控制功能),用于控制用户注册、会话控制等功能; 
AS(Application Server,应用服务器)、用于提供各种业务逻辑控制功能; 
HSS(Home Subscriber Server,归属签约用户服务器)、用于集中管理用户签约数据; 
MGCF/IM-MGW(Media Gateway Control Function/IMS Media GateWay,媒体网关控制器/IMS媒体网关),用于实现与电路交换网互通; 
MRF(Multimedia Resource Function,媒体资源功能实体),用于提供基本和增强业务中的媒体处理功能,包括DTMF(Dual Tone Multiple Frequency,多音双频)信号的采集与编码、信号音的产生与发送、录音通知的发送、会议、不同编解码算法间的转换等各种资源功能以及通信功能和管理维护功能。 
在IMS中,用户通过当前所在地P-CSCF(Proxy-CSCF,代理节点)接入 IMS,会话和业务触发控制及与AS的业务控制交互则由其注册地的归属域S-CSCF(Serving-CSCF,服务节点)完成。 
移动通信的多会话业务中包括以下几种: 
HOLD(Call Hold,呼叫保持),呼叫保持业务可以让一个定制该补充业务的用户临时中断当前正在进行的通话,但保持连接,然后需要的话还可以再继续通话。通话被打断后该话务通道仍然属该用户所用,以发起或终止其他呼叫。该业务是在用户通话的过程中,把会话暂时的保持住,使得对端不至于释放会话,但是在保持的过程中,本端不再接收对端的媒体流; 
CW(Cal Waiting,呼叫等待),当一个用户正在通话时,若有另一方呼叫该用户,该用户会得到通知,该用户得到通知后可以选择接听、拒绝或者忽略该来话呼叫。就是当用户已经存在了一个会话,又来了第二个会话时,网络就会给发起第二个会话的对端返回一个响应,告诉第二个会话的对端会话正在等待用户的接听不要挂断,在特定的时间内第一会话的用户还可以Hold住第一个会话,接通第二个会话; 
ECT(Explicit Call Transfer,显式转移):显式呼叫转移补充业务使启用了该业务的用户(如用户A),在存在用户A与用户B、用户A和用户C的两个会话(每个通话可以是来话或去话)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这两个连接来使用户B和用户C接通,同时断开原有用户B与用户C和用户A的通话; 
MPTY(MultiParty Service,多方通话):此业务使得移动用户能够进行多方的通话,例如,同时与多方进行通讯。 
在网络向IMS演变过程中,会出现CS(Circuit Switch,电路交换)、IMS并存的情况,此时,运营商希望网络中有一个控制点对两个域的业务进行集中控制,以便减少部署和管理的成本,以及提供一致的业务体验,这个集中控制的点一般都处于IMS网络,由一个AS来实现。也就是当用户通过CS网络接入的时候,同样在IMS网络为其提供业务。目前在3GPP的集中业务控制以及TISPAN等方面都涉及到该课题,在3GPP的ICS(IMS Centralized Service, 集中业务控制)研究项目中,描述了图2的ICS架构,如图所示: 
CSCF的功能同IMS架构中的CSCF基本相同。当用户在CS发起或接受呼叫时,呼叫将被控制路由到其归属的IMS网络,从而在呼叫路径中插入IMS网络业务控制实体。这就可以在IMS域为用户提供业务,同时,为了实现业务控制过程中用户与IMS网络控制实体的交互,在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和CSCF之间增加了一个新的实体ICCF(IMS CS Control Function,IMS电路域控制功能实体),该实体完成了UE通过CS域接入到IMS网络的适配控制功能。 
在ICCF中,包括了RUA(Remote User Agent,远端用户代理)和R-CAAF(Remote-CS Access Adaptation Function,远端CS接入适配功能实体)两个子模块,R-CAAF子模块在仅存在CS接入的时候和用户UE中的L-CAAF(Local-CS Access Adaptation Function,本端CS接入适配功能实体)共同协作,完成CS域USSD(Unstructured Supplementary Service Data,非结构化补充业务数据)信令到IMS域SIP信令之间的互通和转换功能。而RUA则作为一个远端用户代理,完成用户在IMS域的接入。 
ICS UE和ICCF之间的接口Ix又称为ICCC(IMS CS Control Channel,IMS电路域控制信道),根据不同的接入网络环境可能是不同的协议,比如在上述仅存在CS连接的时候,它是L-CAAF和R-CAAF之间的USSD接口、SMS(ShortMessaging Service,短消息业务)接口;当在PS连接的情况下,它是UE和RUA之间的SIP协议。 
目前为接入IMS域的CS用户提供多会话业务的方式存在以下两种: 
技术方案一 
如果用户存在了一个会话,又来了一个指向用户的会话,则直接把第二个会话下发到CS域,在CS域为用户提供业务。如果用户要发起会话就会在CS域为其提供业务,而不会等到其呼叫路由到IMS域后在IMS域为其提供业务。 
技术方案二
在IMS域为用户提供业务,AS发现用户要接通第二个会话时,通过把第二个会话连接到第一个会话的端口上,重用第一个会话的承载。 
图3为接入IMS域的CS用户提供多会话业务的技术方案2实施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在UE-A(A用户)与UE-B(B用户)存在一个会话的情况下,AS发现一个由UE-C(C用户)发起指向用户A的一个新呼叫; 
步骤302-303、把UE-C的端口号告诉MGW; 
步骤304-307、给UE-C返回呼叫的响应,把MGW的端口号告诉UE-C,实现MGW和UE-C的连接。 
在发明过程中,发明人注意到技术方案一存在的不足在于:当直接把第二个会话下发到CS域,在CS域为用户提供业务时,需要用户在CS同步签约,因而并不能实现业务的集中控制,并且因为需要在CS域中建立会话连接,从而导致在CS域中还需要占用两个会话腿的资源。 
技术方案二存在的不足在于:由于把第二个会话连接到第一个会话的端口上,重用第一个会话的承载,也就是把第一个会话MGW处的端口连接到了UE-C,这样当UE-B发送消息探测MGW处端口的状态时,MGW就不再产生响应,从而使得因UE-B释放会话,导致无法保持第一个会话,也就无法实现多会话业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为用户提供多会话业务的方法、系统及应用服务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当对从CS域接入的会话用户发起新会话时,不能在IMS域集中控制下为用户提供多会话业务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为用户提供多会话业务的方法,从CS域接入的第一用户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第二会话端口与第二用户建立第一会话,所述第一承载通道是分配给第一用户在第一会话中在CS域与IMS域之间使用的承载通道,所述第一会话端口是分配给第一承载通道在IMS域侧使用的会话端口,所述第二会话端口是分配给第二用户在第一会话中在IMS域侧使用的会话端口,包括如下步骤: 
第三用户与第一用户发起第二会话; 
维持第一会话连接,并在IMS域侧分配第三会话端口; 
根据第一用户选择的操作指示,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第二会话端口、第三会话端口进行所述第一用户、第二用户、第三用户之间承载通道的连接; 
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第一用户选择的操作指示,决定是否通过会话端口与承载通道的连接建立第二会话; 
根据第一用户选择的操作指示,决定是否通过第二会话端口与第三会话端口之间的连接建立第三承载通道,通过第三承载通道进行所述第二用户与第三用户的会话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为用户提供多会话业务的系统,包括:在第一会话中的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二用户设备,从CS域接入的第一用户设备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第二会话端口与第二用户设备建立第一会话,所述第一承载通道是分配给第一用户设备在第一会话中在CS域与IMS域之间使用的承载通道,所述第一会话端口是分配给第一承载通道在IMS域侧使用的会话端口,所述第二会话端口是分配给第二用户设备在第一会话中在IMS域侧使用的会话端口,还包括: 
第三用户设备,用于与第一用户设备发起第二会话; 
端口分配模块,用于在IMS域侧分配第三会话端口; 
会话连接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用户设备选择的操作指示,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第二会话端口、第三会话端口进行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第二用户设备、第三用户设备之间承载通道的连接; 
进一步包括: 
第一会话建立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用户设备选择的操作指示,决定是否通过会话端口与承载通道的连接建立第一会话、第二会话; 
第二会话建立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用户设备选择的操作指示,决定是否通过第二会话端口与第三会话端口之间的连接建立第三承载通道,通过第三承载通道进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与第三用户设备的会话。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为用户提供多会话业务的应用服务器,用于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二用户设备在第一会话中时,从CS域接入的第一用户设备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第二会话端口与第二用户设备建立第一会话,所述第一承载通道是分配给第一用户设备在第一会话中在CS域与IMS域之间使用的承载通道,所述第一会话端口是分配给第一承载通道在IMS域侧使用的会话端口,所述第二会话端口是分配给第二用户设备在第一会话中在IMS域侧使用的会话端口,应用服务器包括: 
端口分配模块,用于第三用户设备与第一用户设备发起第二会话时,在IMS域侧分配第三会话端口; 
会话连接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用户设备选择的操作指示,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第二会话端口、第三会话端口进行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第二用户设备、第三用户设备之间承载通道的连接; 
进一步包括: 
第一会话建立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用户设备选择的操作指示,决定是否通过会话端口与承载通道的连接建立第一会话、第二会话; 
第二会话建立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用户设备选择的操作指示,决定是否通过第二会话端口与第三会话端口之间的连接建立第三承载通道,通过第三承载通道进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与第三用户设备的会话。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媒体网关控制器,用于在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二用户设备在第一会话中时,从CS域接入的第一用户设备通过第一承载通道、 第一会话端口、第二会话端口与第二用户设备建立第一会话,所述第一承载通道是分配给第一用户设备在第一会话中在CS域与IMS域之间使用的承载通道,所述第一会话端口是分配给第一承载通道在IMS域侧使用的会话端口,所述第二会话端口是分配给第二用户设备在第一会话中在IMS域侧使用的会话端口,MGCF包括: 
端口分配模块,用于第三用户设备与第一用户设备发起第二会话时,在IMS域侧的MGW上为第三用户设备分配第三会话端口; 
会话连接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用户设备选择的操作指示,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第二会话端口、第三会话端口进行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第二用户设备、第三用户设备之间承载通道的连接; 
进一步包括: 
第一会话建立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用户设备选择的操作指示,决定是否通过会话端口与承载通道的连接在媒体网关上建立第一会话、第二会话; 
第二会话建立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用户设备选择的操作指示,决定是否通过第二会话端口与第三会话端口之间的连接建立第三承载通道,通过第三承载通道进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与第三用户设备的会话。 
本发明实施例有益效果如下: 
由实施例中可以看出,当新用户与从CS域接入的用户发起会话时,由于在IMS域侧为新用户分配会话端口,这样通过在IMS域的会话端口之间的连接来建立会话连接,从而实现了业务的集中控制;同时,由于在建立会话时依然使用分配给用户在原会话中使用的CS域与IMS域之间的承载通道和会话端口,从而克服了在CS域中还需要占用两个会话腿的资源的不足。由上述可见,本发明实施例利用网络媒体资源实现了在IMS集中控制下提供多会话业务。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所述IMS网络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为背景技术中所述ICS架构示意图; 
图3为背景技术中所述接入IMS域的CS用户提供多会话业务的技术方案2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为用户提供多会话业务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为用户提供多会话业务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为用户提供多会话业务的应用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媒体网关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在MRF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保持第一会话连接时接通第三用户发起的第二会话的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在MRF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保持第一会话连接时接通向第三用户发起的第二会话的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保持第一会话连接时,在MGW处接通向第三用户发起的第二会话的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在MGW第一用户HOLD第一会话后,向第三用户发起第二会话建立呼叫的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在MRF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保持第一会话连接时,第一用户实现ECT操作指示的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在MRF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第三用户的MPTY操作指示的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在MGW利用混音功能实现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第三用户的ECT操作指示的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第三用户在MGW实现MPTY操作指示的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第三用户利用会议资源实现MPTY操作指示的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在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第三用户之间执行ECT操作指示的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在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第三用户之间实现CW操作指示的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通过把将会话连接到MRF上实现CW的处理流程实施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在第二条会话执行CW的时候,接通第二条会话的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在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第三用户之间实现Hold与active会话交替操作指示的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用户的被叫流程与且用户要接通第二个会话操作指示的实施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IMS是3GPP和Tispan的描述,在3GPP2中的多媒体子系统称为MMD(Multimedia Domain,多媒体域),其和IMS的结构以及工作机制类似,以下以IMS中运用的具体的实施实例来进一步阐述为用户提供多会话业务的实施方式,但基于IMS与MMD原理上的相似,显然实施方式也同样适用于MMD。 
由实施例说明可知,在为用户提供多会话业务时可以通过AS来提供各种业务逻辑控制,下面以AS的控制为例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但由以下实施例的说明可知,在IMS中能提供业务逻辑控制的其他设备显然也能进行提供多会话业务的实施。 
以下实施例是以MRF与MGW为例来进行说明的,易于理解的是,在IMS域中能够为会话建立分配会话端口以及建立承载通道实现会话的设备都能够实施。 
以下实施例中,仅以第一用户、第二用户、第三用户为例来进行实施,但从实施易于得知,实现用户的多业务会话并不仅限于用于三个用户。 
在以下的实施例中,只是以第一用户向第三用户发起一个新的会话为例,从实施易于得知,当第一用户在CS域和第二用户相连,在PS域和第三用户相连时,当从PS域向CS域切换的过程中,利用下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用户向第三用户发起一个新的会话的实施方案即可。 
以下实施例中,从CS域接入的第一用户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第二会话端口与第二用户建立第一会话;第一会话端口是分配给第一承载通道在IMS域侧使用的会话端口,第二会话端口是分配给第二用户在第一会话中在IMS域侧使用的会话端口,第三会话端口是在IMS域侧分配的会话端口;第一承载通道是分配给第一用户在第一会话中在CS域与IMS域之间使用的承载通道,第二承载通道是分配给第三会话端口与第一会话端口之间的承载通道,第三承载通道是分配给第三会话端口与第二会话端口之间的承载通道。实施中,由于在确定会话端口后,在会话端口之间分配承载通道是易于实现的,因此实施的重点在于如何确定所需建立连接的会话端口,所以实施例中主要阐述的是会话端口分配的确定,在确定会话端口后,实施例中就不再强调其相对应的承载通道。 
图4为为用户提供多会话业务实施流程示意图,在为用户提供多会话业务的方法实施中,从CS域接入的第一用户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第二会话端口与第二用户建立第一会话,所述第一承载通道是分配给第一用户在第一会话中在CS域与IMS域之间使用的承载通道,所述第一会话端口是分配给第一承载通道在IMS域侧使用的会话端口,所述第二会话端口是分配给第二用户在第一会话中在IMS域侧使用的会话端口,如图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1、第三用户与第一用户发起第二会话; 
步骤402、维持第一会话连接,并在IMS域侧分配第三会话端口; 
步骤403、根据第一用户选择的操作指示,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 端口、第二会话端口、第三会话端口进行所述第一用户、第二用户、第三用户之间承载通道的连接。 
下面对各步骤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对于步骤401,对于第三用户与第一用户发起第二会话,可以是收到指向第一用户的新呼叫,新呼叫的发起者为第三用户,也可以是第一用户向第三用户发起新会话;在用户要发起会话时可以采用包括以下的几种方式来进行实施: 
通过USSD消息通知用户要发起会话; 
通过SIP消息通知用户要发起会话,比如Message,Info,Notify消息等。 
通过SMS消息通知用户要发起会话; 
通过DTMF信号通知用户要发起会话; 
在步骤402的分配第三会话端口过程中,可以通过在IMS域中的MRF上分配会话端口;或者通过IMS域的MGCF在MGW上分配会话端口来进行实施。 
在为建立多会话准备的会话端口资源时,如果是在MGW申请端口时,可以在MGW申请独立的端口资源;也可以在MGW申请混音资源端口,当申请的会话端口是混音资源端口时,则是把该端口连接到混音会场;也就是将原有第一会话与第二会话使用的会话端口都加入了混音会场。 
当在MRF申请端口资源时,由于第一用户在IMS域中是与MGW相连,所以实施中为第一用户申请会话端口实际上是为接入第一用户的MGW申请。在MRF申请会话端口时,可以申请独立的端口资源,实施中,如果之前的第一会话还没有锚定到MRF,则还须为原有第一会话以及连接第一用户的MGW申请独立的第一会话端口资源;在MRF申请会话端口时,也可以在MRF申请锚定混音资源端口,并把该端口连接到混音会场,如果之前的第一会话还没有锚定到MRF,则还须为原有第一会话以及连接第一用户的MGW在MRF申请锚定混音资源端口,并把这些端口加入到上述的混音会场。 
在使用所申请的会话端口资源时,可以包括以下方式: 
如果申请的是独立的端口资源,则在MGW或者MRF内部把第一用户或者第二用户连接到新申请的第三会话端口,并把新申请的第三会话端口连接到欲建立会话的第三用户;如果的是已经加入混音会场的混音资源端口,则把第三会话端口连接到欲建立会话的第三用户即可。 
实施中,如果是在MRF申请的端口资源,并且之前的第一会话还没有锚定到MRF,还需要把MGW上原有第一用户使用的会话端口连接到MRF,把原有会话的第二用户的会话端口连接MRF。 
上述描述了两个会话都连接到MRF或者MGW的情形,另外还有就是一个会话连接到MRF,另外的一个会话连接到MGW,这样只是在MRF申请第三会话端口即可,而没有必要进行上述的端口之间的操作。 
对于步骤403、操作指示主要有HOLD、CW、ECT、MPTY,实施中在根据第一用户选择的操作指示,决定是否通过会话端口与承载通道的连接建立第一会话、第二会话的情况所采取的处理措施是: 
如果第一用户选择的操作指示为建立第二会话,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与第二会话端口之间的连接对第一会话HOLD,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第二承载通道之间的连接建立第二会话;或者,通过第三会话端口和第二用户的连接对第一会话HOLD,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第二会话端口、第三用户之间的连接建立第二会话; 
如果第一用户选择的操作指示为进行第二会话CW,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与第二会话端口之间的连接保持第一会话,通知第三用户会话等待接续; 
如果第一用户选择的操作指示为断开第二会话连接,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与第二会话端口之间的连接保持第一会话,释放第三会话。 
即,如果是第三用户向第一用户发起会话,可以使新的第二会话对端的第三用户处于需要等待(CW);可以由第一用户选择是否接听,如果第一用户不 接听则中止第二会话流程,进一步的还可以将申请的资源释放;还可以由第一用户先把原有处于激活状态的第一会话进行会话保持(HOLD)状态; 
如果是第一用户向第三用户发起会话,则可以由第一用户把原有处于激活状态的第一会话保持(HOLD); 
进一步的当处理的业务类型为ECT或者MPTY时,则需要根据第一用户选择的操作指示,决定是否通过第二会话端口与第三会话端口之间的连接在IMS域建立第三承载通道,从而通过第三承载通道进行第二用户与第三用户的会话连接。 
如果第一用户选择的操作指示为进行第二会话ECT,断开第一会话端口的连接,通过第二会话端口、第三承载通道、第三会话端口之间的连接进行第三会话连接; 
如果第一用户选择的操作指示为进行MPTY,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第二承载通道、第二会话端口、第三承载通道、第三会话端口之间的连接进行会话。 
实施中,当第一用户决定处理业务ECT时,如果申请的是独立的端口资源,则在MRF或者MGW内部把和第二用户、第三用户相连的第二会话端口、第三会话端口连接,并释放和第一用户CS侧连接的第一会话端口,此时第一用户退出会话连接,第二用户与第三用户建立第三会话; 
如果申请的是已经加入混音会场的混音资源端口,则激活原有处于非激活状态的会话端口,并释放和第一用户CS侧连接的第一会话端口即可。 
上述描述了原来的两个会话都连接在MGW或者MRF的情形,但是如果原来的两个会话一个连接在MRF,一个连接在MGW,则需要为连接在MGW处的会话,在MRF申请一个端口,并且在MRF处新申请的端口和第三会话端口连接。 
当第一用户决定处理业务MPTY时,如果申请的是独立的端口资源,则在MRF或者MGW上申请混音会场资源,并把所有的会话激活并加入到混音会 场; 
如果申请的是已经加入混音会场的端口资源,则激活所有的会话即可。 
另外如果第一用户选择的操作指示为进行MPTY,也可以通过第一用户和会议资源、第二用户和会议资源、第三用户和会议资源之间的连接进行会话,而没有必要进行上述的端口之间的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为用户提供多会话业务的系统,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系统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5为为用户提供多会话业务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系统中包括:第一用户、第二用户、第三用户、IMS设备、端口分配模块、会话连接模块,其中: 
在第一会话中的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二用户设备,从CS域接入的第一用户设备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第二会话端口与第二用户设备建立第一会话,所述第一承载通道是分配给第一用户设备在第一会话中在CS域与IMS域之间使用的承载通道,所述第一会话端口是分配给第一承载通道在IMS域侧使用的会话端口,所述第二会话端口是分配给第二用户设备在第一会话中在IMS域侧使用的会话端口; 
第三用户设备与第一用户设备发起第二会话; 
端口分配模块在IMS域侧分配第三会话端口; 
会话连接模块根据第一用户设备选择的操作指示,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第二会话端口、第三会话端口进行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第二用户设备、第三用户设备之间承载通道的连接。 
进一步的还可以包括第一会话建立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用户设备选择的操作指示,决定是否通过会话端口与承载通道的连接建立第一会话、第二会话。 
第一连接单元,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选择的操作指示为建立第二会话, 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与第二会话端口之间的连接对第一会话保持连接,通过所述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第二承载通道之间的连接建立第二会话;或者,通过第三会话端口和第二用户设备的连接保持第一会话,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第二会话端口、第三用户的连接建立第二会话; 
第二连接单元,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选择的操作指示为进行第二会话呼叫等待,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与第二会话端口之间的连接保持第一会话,通知第三用户呼叫等待接续; 
第三连接单元,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选择的操作指示为断开第二会话连接,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与第二会话端口之间的连接保持第一会话,释放第二会话。 
进一步还可以包括第二会话建立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用户设备选择的操作指示,决定是否通过第二会话端口与第三会话端口之间的连接建立第三承载通道,通过第三承载通道进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与第三用户设备的会话。 
第二会话建立模块可以包括:第四连接单元、第五连接单元,其中: 
第四连接单元,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选择的操作指示为进行第二会话显式转移连接,断开第一用户设备或第一会话端口的连接,通过所述第二会话端口、第三承载通道、第三会话端口之间的连接进行第二用户设备与第三用户设备之间的第三会话;或者,分配与第三会话端口相同资源的第四会话端口,第二用户设备与第四会话端口相连,断开第一用户设备或第一会话端口的连接,通过连接第三会话端口与第四会话端口进行第二用户设备和第三用户设备之间的第三会话。 
第五连接单元,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选择的操作指示为进行多方通话连接,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第二承载通道、第二会话端口、第三承载通道、第三会话端口之间的连接进行第一用户设备、第二用户设备与第三用户设备的会话;或者,通过第一用户设备和会议资源、第二用户设备和会议 资源、第三用户设备和会议资源之间的连接进行会话。 
端口分配模块在实施中与MRF相连,在MRF上分配第三会话端口;或者与MGCF相连,通过MGCF在MGW上分配第三会话端口。 
端口分配模块在实施中与MRF相连,在MRF上分配第三会话端口;或者与MGCF相连,通过MGCF在MGW上分配第三会话端口。 
会话端口可以是混音资源端口,也可以是独立的资源端口,当是混音资源端口时,直接加入混音会场即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为用户提供多会话业务的应用服务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应用服务器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6为为用户提供多会话业务的应用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应用服务器用于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二用户设备在第一会话中时,从CS域接入的第一用户设备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第二会话端口与第二用户设备建立第一会话,所述第一承载通道是分配给第一用户设备在第一会话中在CS域与IMS域之间使用的承载通道,所述第一会话端口是分配给第一承载通道在IMS域侧使用的会话端口,所述第二会话端口是分配给第二用户设备在第一会话中在IMS域侧使用的会话端口,应用服务器包括: 
端口分配模块,用于第三用户设备与第一用户设备发起第二会话时,在IMS域侧分配第三会话端口; 
会话连接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用户设备选择的操作指示,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第二会话端口、第三会话端口进行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第二用户设备、第三用户设备之间承载通道的连接。 
进一步的应用服务器还可以包括第一会话建立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用户设备选择的操作指示,决定是否通过会话端口与承载通道的连接建立第一会话、第二会话。 
所述第一会话建立模块可以包括:第一连接单元、第二连接单元、第三连接单元,其中: 
第一连接单元、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选择的操作指示为建立第二会话,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与第二会话端口之间的连接对第一会话保持 连接,通过所述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第二承载通道之间的连接建立第二会话;或者,通过第三会话端口和第二用户设备之间的连接对第一会话保持连接,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第二会话端口、第三用户设备之间的连接建立第二会话。 
第二连接单元,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选择的操作指示为进行第二会话呼叫等待连接,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与第二会话端口之间的连接保持第一会话,通知第三用户呼叫等待接续; 
第三连接单元,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选择的操作指示为断开第二会话连接,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与第二会话端口之间的连接保持第一会话,释放第二会话。 
进一步的应用服务器还可以包括第二会话建立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用户设备选择的操作指示,决定是否通过第二会话端口与第三会话端口之间的连接建立第三承载通道,通过第三承载通道进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与第三用户设备的会话。 
所述第二会话建立模块可以包括:第四连接单元、第五连接单元,其中: 
第四连接单元,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选择的操作指示为进行第二会话显式转移连接,断开第一用户设备或第一会话端口的连接,通过所述第二会话端口、第三承载通道、第三会话端口之间的连接进行第二用户设备与第三用户设备之间的第三会话;或者,分配与第三会话端口相同资源的第四会话端口,第二用户设备与第四会话端口相连,断开第一用户设备或第一会话端口的连接,通过连接第三会话端口与第四会话端口进行第二用户设备和第三用户设备之间的第三会话。 
第五连接单元,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选择的操作指示为进行多方通话连接,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第二承载通道、第二会话端口、第三承载通道、第三会话端口之间的连接进行第一用户设备、第二用户设备与第三用户设备的会话;或者,通过第一用户设备和会议资源、第二用户设备和会议 资源、第三用户设备和会议资源之间的连接进行会话。 
实施中端口分配模块可以与MRF相连,在MRF上分配第三会话端口;或者与MGCF相连,通过MGCF在MGW上分配第三会话端口。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媒体网关控制器MGCF,下面结合附图对媒体网关控制器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7为媒体网关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媒体网关控制器MGCF用于在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二用户设备在第一会话中时,从CS域接入的第一用户设备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第二会话端口与第二用户设备建立第一会话,所述第一承载通道是分配给第一用户设备在第一会话中在CS域与IMS域之间使用的承载通道,所述第一会话端口是分配给第一承载通道在IMS域侧使用的会话端口,所述第二会话端口是分配给第二用户设备在第一会话中在IMS域侧使用的会话端口,媒体网关控制器中包括: 
端口分配模块,用于第三用户设备与第一用户设备发起第二会话时,在IMS域侧的MGW上为第三用户设备分配第三会话端口;媒体网关控制器包括: 
会话连接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用户设备选择的操作指示,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第二会话端口、第三会话端口进行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第二用户设备、第三用户设备之间承载通道的连接。 
进一步的MGCF还可以包括第一会话建立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用户设备选择的操作指示,决定是否通过会话端口与承载通道的连接在MGW上建立第一会话、第二会话。 
第一会话建立模块可以包括:第一连接单元、第二连接单元、第三连接单元,其中: 
第一连接单元、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选择的操作指示为建立第二会话,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与第二会话端口之间的连接对第一会话保持连接,通过所述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第二承载通道之间的连接建立第二会话;或者,通过第三会话端口和第二用户设备之间的连接保持第一会话, 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和第二会话端口之间的连接建立第二会话; 
第二连接单元,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选择的操作指示为进行第二会话呼叫等待连接,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与第二会话端口之间的连接保持第一会话,通知第三用户呼叫等待接续; 
第三连接单元,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选择的操作指示为断开第二会话连接,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与第二会话端口之间的连接保持第一会话,释放第二会话。 
进一步的MGCF还可以包括第二会话建立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用户设备选择的操作指示,决定是否通过第二会话端口与第三会话端口之间的连接建立第三承载通道,通过第三承载通道进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与第三用户设备的会话。 
第二会话建立模块可以包括:第四连接单元、第五连接单元,其中: 
第四连接单元,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选择的操作指示为进行第二会话显式转移连接,断开第一用户设备或第一会话端口的连接,通过所述第二会话端口、第三承载通道、第三会话端口之间的连接进行第二用户设备与第三用户设备之间的第三会话;或者,分配与第三会话端口相同资源的第四会话端口,第二用户设备与第四会话端口相连,断开第一用户设备或第一会话端口的连接,通过连接第三会话端口与第四会话端口进行第二用户设备和第三用户设备之间的第三会话。 
第五连接单元,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选择的操作指示为进行多方通话连接,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第二承载通道、第二会话端口、第三承载通道、第三会话端口之间的连接进行第一用户设备、第二用户设备与第三用户设备的会话;或,在申请会议资源后,通过第一用户设备和会议资源、第二用户设备和会议资源、第三用户设备和会议资源之间的连接进行会话。 
以下再以具体的实施例来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用以描述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保持第一会话连接时,收到第三用户发起的第二会话的呼叫,且第一用户接通第二会话,会话连接在MRF处实现汇聚。 
图8为在MRF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保持第一会话连接时接通第三用户发起的第二会话的实施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801、用户UE-A(第一用户)原来与UE-B(第二用户)之间存在了一个会话(第一会话),又收到了一个UE-C(第三用户)发起的指向UE-A的呼叫; 
步骤802~804、AS到MRF处申请混音资源端口,并且为UE-C申请一个端口(第三会话端口); 
步骤805、按照正常的会话建立流程把UE-C和为其申请的第三会话端口连接; 
步骤806~808、在MRF处为第一会话再申请一个新的端口(第一会话端口),具体可以通过在invite消息中携带第一个会话所用的MGW处的端口信息,把MGW处的端口告知MRF,并且把在MRF处申请的第一端口号携带到AS,此处第一用户是通过MGW进行第一会话的; 
步骤809~811、在MRF处为第一会话又申请一个新的端口(第二会话端口),具体可以通过在invite消息中携带第一会话所用的UE-B的端口信息;把UE-B的端口告知MRF,并且把在MRF处申请的第二会话端口号携带到AS; 
步骤812、通知UE-A来了一个新的呼叫,希望建立第二会话; 
步骤813、UE-A发起Hold第一个会话的命令; 
步骤814~815、AS把MRF处UE-B对应的第二会话端口更改为Inactive,于是就把UE-B处的端口Hold住; 
步骤816~817、AS把UE-B处的端口更改为Inactive,并且把其对应端口号更改为在MRF处为其申请的第二会话端口号,从而将在MRF为UE-B申请的第二会话端口Hold住了,并且把UE-B和为其申请的端口实现了连接; 
步骤818、通知UE-A,HOLD执行完毕; 
步骤819、UE-A发出接通第二会话的命令; 
步骤820~821、把MGW中对应的端口号更改为MRF处为其申请的第一会话端口号,从而将MGW和在MRF处为其申请的第一会话端口实现了连接。如果AS不是在混音资源申请的端口;AS还需要指示MRF把为MGW申请的端口和为UE-C申请的端口连接; 
步骤822~823、给UE-C返回200命令接通会话。 
实施中,上述的步骤802~804、806~808、809~811申请会话端口的过程是可以并行或按任意先后顺序进行的。另外为MGW申请会话端口和为UE-B申请会话端口还可以放到通知第一用户新来一个会话呼叫消息后,这样就可以根据第一用户的返回的消息来决定是否要申请会话端口,如果第一用户拒绝新的会话则就不用为MGW和UE-B申请会话端口。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描述了第一用户Hold住第一会话,向第三用户发起第二会话建立呼叫,会话连接在MRF处实现汇聚。 
图9为在MRF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保持第一会话连接时接通向第三用户发起的第二会话的实施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901、UE-A(第一用户)发起Hold第一会话的命令; 
步骤902~903、AS把UE-B(第二用户)的端口更改为Inactive,从而把UE-B处的端口Hold住; 
步骤904~905、AS把MGW处第一会话的端口更改为inactive,从而把MGW处的端口Hold住; 
步骤906、AS通知UE-A,HOLD执行完毕; 
步骤907、UE-A告知AS用户要发起到UE-C(第三用户)的呼叫; 
步骤908~910、AS到MRF处申请混音资源端口,携带第一个会话中MGW的端口信息,把MGW的端口号告知MRF,向MRF申请第一会话端口; 
步骤911~913、AS到MRF为UE-B申请一个端口(第二会话端口),具体为通过携带UE-B的端口信息,把UE-B的端口号告知MRF来实现; 
步骤914~916、AS到MRF处为UE-C申请端口号(第三会话端口); 
步骤917、AS利用为UE-C申请的第三会话端口号发起到UE-C的呼叫,把UE-C和为其申请的第三会话端口相连; 
步骤918~919、UE-C返回振铃消息; 
步骤920、UE-C返回200命令,接通第二会话; 
步骤921~922、AS通过Update消息把MRF的第一会话端口号告知MGW,实现MGW和为其申请的第一会话端口连接; 
步骤923~924、AS通过Update消息把MRF的第二会话端口号告知UE-B,实现UE-B和为其申请的第二会话端口连接; 
步骤925~926、AS分别告知UE-A、UE-C接通第一会话和第二会话,并且给UE-C返回ACK命令。 
实施中,上述的步骤908~910、911~913、914~916申请会话端口的过程是可以并行或按任意先后顺序进行的。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描述了第三用户向第一用户发起第二会话建立呼叫,且用户接通第二个会话,会话连接在MGW处实现汇聚。 
图10为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保持第一会话连接时,在MGW处接通向第三用户发起的第二会话的实施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1、在UE-A和UE-B已经存在一个会话的情况下,UE-C又发起了到UE-A的第二会话连接的呼叫,AS可以检测到UE-A已经存在了一个会话; 
步骤1002~1003、AS在原有会话上增加一个端口(第三会话端口),并且申请把新端口和以后会话实现混音。具体可通过扩展的update,Reinvite等消息来进行申请; 
步骤1004、利用新申请的第三会话端口号,与UE-C进行协商,把UE-C和在MGW处为其申请的第三会话端口号相连; 
步骤1005、通知UE-A新来一个会话(第二会话); 
步骤1006、UE-A发起Hold第一个会话的命令; 
步骤1007~1008、AS把UE-B处的第二会话端口更改为inactive,从而把UE-B的端口Hold住; 
步骤1009~1010、AS把MGW中第一个会话的第一会话端口更改为inactive,把MGW处的UE-A的端口Hold住; 
步骤1011、AS通知UE-A,HOLD执行完毕; 
步骤1012、UE-A接通第二个会话,如果AS没有申请把新端口和第一条会话实现混音,那么就需要指示MGCF把第一条会话的CS侧端口和新申请的端口连接; 
步骤1013~1014、给UE-C返回200命令接通会话。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描述了第一用户HOLD第一会话后,向第三用户发起第二会话建立呼叫,且用户接通第二个会话,会话连接在MGW处实现汇聚。 
图11为在MGW第一用户HOLD第一会话后,向第三用户发起第二会话建立呼叫的实施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01、UE-A(第一用户)发起Hold第一个会话的命令; 
步骤1102~1103、AS把UE-B(第二用户)的端口更改为Inactive,从而把UE-B处的第二会话端口Hold住; 
步骤1104~1105、AS把MGW处第一个会话的第一会话端口更改为inactive,从而把第一条会话的MGW处的端口Hold住; 
步骤1106、AS通知UE-A,HOLD执行完毕; 
步骤1107、UE-A告知AS用户要发起到UE-C(第三用户)的呼叫; 
步骤1108~1109、在原来的会话中为UE-C申请一个第三会话端口,并且 把新申请的第三会话端口和已有第一会话实现混音。该申请可以使用扩展的update,Reinvite等消息来进行; 
步骤1110、AS利用申请的第三会话端口发起到UE-C的呼叫,把UE-C和在MGW处为其申请的第三会话端口相连; 
步骤1111~1115、AS接通UE-A与UE-C的第二会话;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描述了在MRF实现当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保持会话时,进行第二用户与第三用户的第三会话连接的ECT操作指示。 
图12为在MRF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保持第一会话连接时,第一用户实现ECT操作指示的实施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201、UE-A(第一用户)分别和UE-B(第二用户)、UE-C(第三用户)建立了第一会话、第二会话,并且其和UE-B的第一会话是hold的,这时UE-A告知AS要进行ECT业务; 
步骤1202~1205、AS把Hold的第一会话Aetive,如果AS所申请的端口不是混音资源端口,AS在通知用户ECT执行完毕前,AS还要通知MRF把为UE-C和为UE-B申请的端口连接。这样才实现了UE-B和UE-C的连接; 
步骤1206、AS告知UE-A,ECT执行完毕; 
步骤1207~1209、UE-A发起第一会话、第二会话释放命令,AS把该命令截获; 
步骤1210~步骤1212、AS把MRF中MGW对应的第一会话端口号删除,此时,UE-A的会话因端口释放而断开UE-B、UE-C的会话连接,因第一会话Active,第二会话端口与第三会话端口保持连接而实现了第二用户与第三用户的会话连接。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描述了在MRF实现当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保持会话时,进行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第三用户的MPTY操作指示。 
图13为在MRF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第三用户的MPTY操作指示的实施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301、UE-A(第一用户)分别和UE-B(第二用户)、UE-C(第三用户)建立了第一会话、第二会话,并且其和UE-B的第一会话是hold的。这时UE-A告知AS用户要做MPTY业务; 
步骤1302~1305、AS把Hold的第一条会话Active,这样就实现了UE-B、UE-C和UE-A的MPTY业务会话连接; 
步骤1306、AS告知UE-A,MPTY执行完毕。 
本实施例中所述MPTY业务要求AS所申请的端口是混音资源端口。上述实施例仅以实现三个用户的连接为例,实际上通过上述方法基于混音会场资源的功能,同样可以实现更多用户的MPTY业务连接。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描述了在MGW利用混音功能实现当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保持会话时,进行第二用户与第三用户的第三会话连接的ECT操作指示。 
图14为在MGW利用混音功能实现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第三用户的ECT操作指示的实施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401、UE~A(第一用户)分别和UE-B(第二用户)、UE-C(第三用户)建立了第一会话、第二会话,并且其和UE-B的第一会话是hold的。这时UE-A告知AS用户要做ECT业务; 
步骤1402~1405、AS把Hold的第一会话Active,如果AS没有把UE-C的第三会话端口和已有会话实现混音,AS在通知用户ECT执行完毕前,AS还要通知MGCF把为UE-C和为UE-B申请的端口连接。这样才实现了UE-B和UE-C的连接; 
步骤1406、AS告知UE-A,ECT执行完毕; 
步骤1407~1408、把MGW中UE-A对应的端口号删除。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描述了在MGW实现当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保持会话时,进行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第三用户的MPTY操作指示。 
图15为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第三用户在MGW实现MPTY操作指示的实施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501、UE-A(第一用户)分别和UE-B(第二用户)、UE-C(第三用户)建立了会话,并且其和UE-B的第一会话是hold的,这时UE-A告知AS用户要做MPTY业务; 
步骤1502~1505、AS把Hold的第一会话Active,这样就实现了UE-C和UE-B的连接,从而就实现了UE-B、UE-C和UE-A的连接; 
步骤1506、AS告知UE-A,MPTY执行完毕。 
本实施例中,该业务要求AS已经把会话端口和已有会话实现了混音。上述过程只是以实现三个用户的连接为例,事实上通过上述方法同样可以实现更多用户的连接。 
实施例九 
本实施例描述了利用Conference(会议资源)实现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第三用户的MPTY操作。 
图16为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第三用户利用会议资源实现MPTY操作指示的实施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601、用户发送建立MPTY的命令; 
步骤1602~1604、AS发现用户要建立MPTY,于是到Conference AS申请会议资源,建立会场; 
步骤1605、把UE-B加入会场,并且把会话Active; 
步骤1606、把UE-C加入会场。 
本实施例是以原来的两个会话都是连接在MRFP处为例进行说明,显然,如果当原来两个会话一个连接在MRFP,一个连接在MGW;或者两个会话都连接在MGW时也可以用本实施例会议资源来进行实施。 
本实施例中只描述了由AS自动把UE-B和UE-C加入会场,很明显的,也可以由第一用户在建立MPTY后发起命令到AS,然后触发AS执行把第一用户指定的用户加入会场。 
实施例十 
本实施例描述了原来两个会话一个在MRF连接,一个在MGW连接实现ECT的处理,处理中分配与第三会话端口相同资源的第四会话端口,如在本例中是在MRF上分配会话端口,然后使第二用户与第四会话端口相连,在断开第一用户或第一会话端口的连接后,通过连接第三会话端口与第四会话端口进行第二用户和第三用户之间的第三会话。 
图17为在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第三用户之间执行ECT操作指示的实施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实施中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701、用户发送执行ECT的命令; 
步骤1702~1704、AS发现用户要执行ECT,于是到MRF为UE-C申请端口; 
步骤1705、把UE-C连接到在MRF为其申请的端口; 
步骤1706~1709、把UE-B和MRF的连接变为active。 
实施中,如果图中的UE-B连接的端口和UE-C连接的MRF处的端口不在同一个混音资源上,那么只需要用AS去连接这两个端口即可实现。 
实施例十一 
本实施例描述了通过把本端的IP地址设为0.0.0.0实现CW的处理 
图18为在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第三用户之间实现CW操作指示的实施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实施中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801、AS收到一个指向用户的会话; 
步骤1802、AS告知用户新来了一个会话; 
步骤1803、用户要执行CW; 
步骤1804、AS在给UE-C返回的183相应中把本端的IP地址设为0.0.0.0; 
步骤1805、和UE-C正常的协商; 
步骤1806、在180中返回CW的指示。 
实施例十二 
本实施例描述了通过把CW的会话连接到MRF上来实现CW的处理流程。 
图19为通过把将会话连接到MRF上实现CW的处理流程实施示意图,如图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901、AS收到一个指向用户的会话; 
步骤1902、AS告知用户新来了一个会话; 
步骤1903、用户要执行CW; 
步骤1904~1906、AS到MRF处申请一个新的端口,并且把UE-C的端口号,告知MRF,并且AS得到了MRF处的端口的信息; 
步骤1907、在AS和UE间进行正常的会话协商; 
步骤1908、在180中返回会话CW的标识。 
实施例十三 
本实施例描述了在第二条会话执行CW的时候,接通第二条会话的流程,其中,实施例十一描述了如何实现会话的CW,并没有描述在第二条会话执行CW的时候,如何实现接通第二条会话,本实施例就描述了如何接通CW的会话。 
图20为在第二条会话执行CW的时候,接通第二条会话的实施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01~2006、用户发起hold住第一条会话的命令,AS根据用户的命令把第一条会话hold住; 
步骤2007、用户发起接通第二条会话的命令; 
步骤2008~2009、AS把MRF处的端口告知UE-B; 
步骤2010~2011、AS把UE-B的端口号告知MRF,并且把MRF处的端口变为inactive; 
步骤2012~2013、AS把MGW的端口号告知UE-C; 
步骤2014~2015、AS把UE-C的端口号告知MGW,并且把MGW的端口设置为active; 
步骤2016~2017、接通CW的会话。 
实施中如果上述的第一步中,既有Hold第一条会话也有接通第二条会话的命令,则上述的步骤2004~2005步是可以省略,且步骤2014~2015步只需更改端口号即可。 
实施例十四 
本实施例描述了在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第三用户之间实现Hold与active会话交替操作指示的实施方式。 
图21为在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第三用户之间实现Hold与active会话交替操作指示的实施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01~2106、用户发起hold住第二条会话的命令,AS根据用户的命令把第二条会话hold住; 
步骤2107、用户发起接通第一条会话的命令; 
步骤2108~2109、AS把MRF处的端口告知UE-C; 
步骤2110~2111、AS把UE-C的端口号告知MRF; 
步骤2112~2113、AS把MGW的端口号告知UE-B; 
步骤2114~2115、AS把UE-B的端口号告知MGW,并且把MGW的端口设置为active。 
实施中如果上述的第一步中,既有Hold第二条会话也有接通第一条会话的命令,则上述的步骤2104~2105可以省略,且步骤2114~2115只需更改端口号即可。 
实施例十五 
本实施例描述了第一用户的被叫流程并且用户要接通第二个会话操作指示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主要用于描述用户要接通第二个会话,把第二用户连 接到MRF,并且把第三用户连接到MGW的实施方式。 
图22为第一用户的被叫流程与且用户要接通第二个会话操作指示的实施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201、AS收到一个指向用户的呼叫; 
步骤2202、通知用户新来一个呼叫; 
步骤2203~2208、用户hold住第一条会话; 
步骤2209、用户发送要接通第二个会话的命令到AS; 
步骤2210~2212、AS到MRF为UE-B申请一个端口,并且把UE-B的端口号告知MRF,并且得到了MRF的端口号; 
步骤2213~2214、AS把在MRF申请的端口告知UE-B; 
步骤2215、按照正常的会话协商流程,连接MRF和UE-B; 
步骤2216~2217、AS把MGW处的端口号设置为active。 
实施中如果上述的步骤2203中的命令中既有hold住第一个会话,也有接通第二个会话的命令,作为优化可以省略步骤2206~2207和步骤2216~2217。 
同时,上述的步骤2216~2217可以放到步骤2209后的任意时刻进行。 
由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如何利用网络媒体资源实现在IMS集中控制下提供多会话业务,使得当用户从CS域接入的时候同样在IMS域为其提供业务,并且实现了业务的集中控制,从而减少了运营商的部署和管理的成本,为用户提供了一致的业务体验,提高了电路域资源利用率。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9)

1.一种为用户提供多会话业务的方法,从电路交换域接入的第一用户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第二会话端口与第二用户建立第一会话,所述第一承载通道是分配给第一用户在第一会话中在电路交换域与IP多媒体子系统域之间使用的承载通道,所述第一会话端口是分配给第一承载通道在IP多媒体子系统域侧使用的会话端口,所述第二会话端口是分配给第二用户在第一会话中在IP多媒体子系统域侧使用的会话端口,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第三用户与第一用户发起第二会话;
维持第一会话连接,并在IP多媒体子系统域侧分配第三会话端口;
根据第一用户选择的操作指示,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第二会话端口、第三会话端口进行所述第一用户、第二用户、第三用户之间承载通道的连接;
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第一用户选择的操作指示,决定是否通过会话端口与承载通道的连接建立第二会话;
根据第一用户选择的操作指示,决定是否通过第二会话端口与第三会话端口之间的连接建立第三承载通道,通过第三承载通道进行所述第二用户与第三用户的会话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户选择的操作指示为建立第二会话,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与第二会话端口之间的连接对第一会话保持连接,通过所述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第三会话端口的连接建立第二会话;或者,通过第三会话端口和第二用户之间的连接保持第一会话,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和第二会话端口之间的连接建立第二会话;
或,所述第一用户选择的操作指示为进行第二会话呼叫等待,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与第二会话端口之间的连接保持第一会话,通知第三用户呼叫等待接续;
或,所述第一用户选择的操作指示为断开第二会话连接,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与第二会话端口之间的连接保持第一会话,释放第二会话。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户选择的操作指示为进行第二会话显式转移连接,断开第一用户或第一会话端口的连接,通过所述第二会话端口、第三承载通道、第三会话端口之间的连接进行第二用户与第三用户之间的第三会话;或者,分配与第三会话相同端口资源的第四会话端口,第二用户与第四会话端口相连,断开第一用户或第一会话端口的连接,通过连接第三会话端口与第四会话端口进行第二用户和第三用户之间的第三会话;
或,所述第一用户选择的操作指示为进行多方通话连接,第一用户、第二用户与第三用户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第二承载通道、第二会话端口、第三承载通道、第三会话端口之间的连接进行会话;或,在申请会议资源后,通过第一用户和会议资源、第二用户和会议资源、第三用户和会议资源之间的连接进行会话。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第三会话端口是否与第一会话端口、第二会话端口进行会话连接,决定是否在媒体资源功能实体上分配相应的会话端口进行会话连接,所述分配第三会话端口是在媒体资源功能实体上分配第三会话端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会话端口是混音资源端口。
6.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媒体网关控制器在媒体网关上分配第三会话端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会话端口是混音资源端口。
8.一种为用户提供多会话业务的系统,包括:在第一会话中的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二用户设备,从电路交换域接入的第一用户设备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第二会话端口与第二用户设备建立第一会话,所述第一承载通道是分配给第一用户设备在第一会话中在电路交换域与IP多媒体子系统域之间使用的承载通道,所述第一会话端口是分配给第一承载通道在IP多媒体子系统域侧使用的会话端口,所述第二会话端口是分配给第二用户设备在第一会话中在IP多媒体子系统域侧使用的会话端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用户设备,用于与第一用户设备发起第二会话;
端口分配模块,用于在IP多媒体子系统域侧设备分配第三会话端口;
会话连接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用户选择的操作指示,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第二会话端口、第三会话端口进行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第二用户设备、第三用户设备之间承载通道的连接;
进一步包括:
第一会话建立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用户设备选择的操作指示,决定是否通过会话端口与承载通道的连接建立第一会话、第二会话;
第二会话建立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用户设备选择的操作指示,决定是否通过第二会话端口与第三会话端口之间的连接建立第三承载通道,通过第三承载通道进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与第三用户设备的会话。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会话建立模块包括:第一连接单元、第二连接单元、第三连接单元,其中:
第一连接单元,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选择的操作指示为建立第二会话,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与第二会话端口之间的连接对第一会话保持连接,通过所述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第二承载通道之间的连接建立第二会话;或者,通过第三会话端口和第二用户设备之间的连接保持第一会话,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和第二会话端口之间的连接建立第二会话;
第二连接单元,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选择的操作指示为进行第二会话呼叫等待,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与第二会话端口之间的连接保持第一会话,通知第三用户呼叫等待接续;
第三连接单元,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选择的操作指示为断开第二会话连接,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与第二会话端口之间的连接保持第一会话,释放第二会话。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会话建立模块包括:第四连接单元、第五连接单元,其中:
第四连接单元,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选择的操作指示为进行第二会话显式转移连接,断开第一用户设备或第一会话端口的连接,通过所述第二会话端口、第三承载通道、第三会话端口之间的连接进行第二用户设备与第三用户设备之间的第三会话;或者,分配与第三会话端口相同资源的第四会话端口,第二用户设备与第四会话端口相连,断开第一用户设备或第一会话端口的连接,通过连接第三会话端口与第四会话端口进行第二用户端口和第三用户端口之间的第三会话;
第五连接单元,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选择的操作指示为进行多方通话连接,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第二承载通道、第二会话端口、第三承载通道、第三会话端口之间的连接进行第一用户设备、第二用户设备与第三用户设备的会话;或,在申请会议资源后,通过第一用户设备和会议资源、第二用户设备和会议资源、第三用户设备和会议资源之间的连接进行会话。
11.如权利要求8至10任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分配模块与媒体资源功能实体相连,用于在媒体资源功能实体上分配第三会话端口;
或,与媒体网关控制器相连,用于通过媒体网关控制器在媒体网关上分配第三会话端口。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会话端口是混音资源端口。
13.一种为用户提供多会话业务的应用服务器,用于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二用户设备在第一会话中时,从电路交换域接入的第一用户设备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第二会话端口与第二用户设备建立第一会话,所述第一承载通道是分配给第一用户设备在第一会话中在电路交换域与IP多媒体子系统域之间使用的承载通道,所述第一会话端口是分配给第一承载通道在IP多媒体子系统域侧使用的会话端口,所述第二会话端口是分配给第二用户设备在第一会话中在IP多媒体子系统域侧使用的会话端口,其特征在于,包括:
端口分配模块,用于第三用户设备与第一用户设备发起第二会话时,在IP多媒体子系统域侧分配第三会话端口;
会话连接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用户设备选择的操作指示,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第二会话端口、第三会话端口进行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第二用户设备、第三用户设备之间承载通道的连接;
进一步包括:
第一会话建立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用户设备选择的操作指示,决定是否通过会话端口与承载通道的连接建立第一会话、第二会话;
第二会话建立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用户设备选择的操作指示,决定是否通过第二会话端口与第三会话端口之间的连接建立第三承载通道,通过第三承载通道进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与第三用户设备的会话。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应用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会话建立模块包括:第一连接单元、第二连接单元、第三连接单元,其中:
第一连接单元、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选择的操作指示为建立第二会话,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与第二会话端口之间的连接对第一会话保持连接,通过所述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第二承载通道之间的连接建立第二会话;或者,通过第三会话端口和第二用户设备之间的连接对第一会话保持连接,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和第二会话端口之间的连接建立第二会话;
第二连接单元,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选择的操作指示为进行第二会话呼叫等待连接,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与第二会话端口之间的连接保持第一会话,通知第三用户呼叫等待接续;
第三连接单元,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选择的操作指示为断开第二会话连接,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与第二会话端口之间的连接保持第一会话,释放第二会话。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应用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会话建立模块包括:第四连接单元、第五连接单元,其中:
第四连接单元,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选择的操作指示为进行第二会话显式转移连接,断开第一用户设备或第一会话端口的连接,通过所述第二会话端口、第三承载通道、第三会话端口之间的连接进行第二用户设备与第三用户设备之间的第三会话;或者,分配与第三会话端口相同资源的第四会话端口,第二用户设备与第四会话端口相连,断开第一用户设备或第一会话端口的连接,通过连接第三会话端口与第四会话端口进行第二用户设备和第三用户设备之间的第三会话;
第五连接单元,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选择的操作指示为进行多方通话连接,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第二承载通道、第二会话端口、第三承载通道、第三会话端口之间的连接进行第一用户设备、第二用户设备与第三用户设备的会话;或,在申请会议资源后,通过第一用户设备和会议资源、第二用户设备和会议资源、第三用户设备和会议资源之间的连接进行会话。
16.如权利要求13至15任一所述的应用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分配模块与媒体资源功能实体相连,用于在媒体资源功能实体上分配第三会话端口;
或,与媒体网关控制器相连,用于通过媒体网关控制器在媒体网关上分配第三会话端口。
17.一种媒体网关控制器,用于在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二用户设备在第一会话中时,从电路交换域接入的第一用户设备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第二会话端口与第二用户设备建立第一会话,所述第一承载通道是分配给第一用户设备在第一会话中在电路交换域与IP多媒体子系统域之间使用的承载通道,所述第一会话端口是分配给第一承载通道在IP多媒体子系统域侧使用的会话端口,所述第二会话端口是分配给第二用户设备在第一会话中在IP多媒体子系统域侧使用的会话端口,其特征在于,包括:
端口分配模块,用于第三用户设备与第一用户设备发起第二会话时,在IP多媒体子系统域侧的媒体网关上为第三用户设备分配第三会话端口;
会话连接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用户设备选择的操作指示,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第二会话端口、第三会话端口进行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第二用户设备、第三用户设备之间承载通道的连接;
进一步包括:
第一会话建立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用户设备选择的操作指示,决定是否通过会话端口与承载通道的连接在媒体网关上建立第一会话、第二会话;
第二会话建立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用户设备选择的操作指示,决定是否通过第二会话端口与第三会话端口之间的连接建立第三承载通道,通过第三承载通道进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与第三用户设备的会话。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媒体网关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会话建立模块包括:第一连接单元、第二连接单元、第三连接单元,其中:
第一连接单元、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选择的操作指示为建立第二会话,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与第二会话端口之间的连接对第一会话保持连接,通过所述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第二承载通道之间的连接建立第二会话;或者,通过第三会话端口和第二用户设备之间的连接保持第一会话,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和第二会话端口之间的连接建立第二会话;
第二连接单元,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选择的操作指示为进行第二会话呼叫等待连接,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与第二会话端口之间的连接保持第一会话,通知第三用户呼叫等待接续;
第三连接单元,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选择的操作指示为断开第二会话连接,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与第二会话端口之间的连接保持第一会话,释放第二会话。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媒体网关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会话建立模块包括:第四连接单元、第五连接单元,其中:
第四连接单元,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选择的操作指示为进行第二会话显式转移连接,断开第一用户设备或第一会话端口的连接,通过所述第二会话端口、第三承载通道、第三会话端口之间的连接进行第二用户设备与第三用户设备之间的第三会话;或者,分配与第三会话端口相同资源的第四会话端口,第二用户设备与第四会话端口相连,断开第一用户设备或第一会话端口的连接,通过连接第三会话端口与第四会话端口进行第二用户设备和第三用户设备之间的第三会话;
第五连接单元,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选择的操作指示为进行多方通话连接,通过第一承载通道、第一会话端口、第二承载通道、第二会话端口、第三承载通道、第三会话端口之间的连接进行第一用户设备、第二用户设备与第三用户设备的会话;或,在申请会议资源后,通过第一用户设备和会议资源、第二用户设备和会议资源、第三用户设备和会议资源之间的连接进行会话。
CN2007101059021A 2007-03-26 2007-05-31 一种为用户提供多会话业务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Active CN1012772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059021A CN101277207B (zh) 2007-03-26 2007-05-31 一种为用户提供多会话业务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PCT/CN2008/000584 WO2008116386A1 (fr) 2007-03-26 2008-03-25 Procédé, système et dispositif pour fournir un service multi-session à des abonnés
ES08715036.3T ES2478671T3 (es) 2007-03-26 2008-03-25 Método, sistema y dispositivo para proporcionar un servicio multisesión a abonados
EP08715036.3A EP2106080B1 (en) 2007-03-26 2008-03-25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for supplying multi-session service to subscriber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88846.5 2007-03-26
CN200710088846 2007-03-26
CN2007101059021A CN101277207B (zh) 2007-03-26 2007-05-31 一种为用户提供多会话业务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77207A CN101277207A (zh) 2008-10-01
CN101277207B true CN101277207B (zh) 2011-01-12

Family

ID=39788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059021A Active CN101277207B (zh) 2007-03-26 2007-05-31 一种为用户提供多会话业务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106080B1 (zh)
CN (1) CN101277207B (zh)
ES (1) ES2478671T3 (zh)
WO (1) WO20081163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4446B (zh) * 2008-11-04 2011-06-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服务器、带内双音多频信号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1646256B (zh) * 2009-09-04 2012-06-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跨无线接入技术的语音切换方法、设备及网络系统
CN101945419B (zh) * 2010-09-20 2015-09-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媒体面的建立方法和系统
CN101945418A (zh) * 2010-09-20 2011-01-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媒体面的建立方法和装置
CN102695289B (zh) * 2011-03-22 2015-12-0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双通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830408B (zh) * 2013-12-20 2020-01-07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脑裂情况期间的资源的分配
KR102176967B1 (ko) * 2014-05-13 2020-11-1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여러 개의 미디어 세션을 위한 액세스 망의 리소스 할당을 최적화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98990B2 (en) * 2003-03-25 2011-03-01 Spyder Navigations L.L.C. Method, system and gateway device for enabling interworking between IP and CS networks
US7586857B2 (en) * 2003-04-01 2009-09-08 Alcatel-Lucent Usa Inc. Fast network SIP/SDP procedures for conference operations upon request from end user with optimization of network resources
US7359373B2 (en) * 2003-10-17 2008-04-15 Nokia Corporation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circuit-switched communications via packet-switched network signaling
DK3264721T3 (da) * 2005-03-17 2020-11-02 Ericsson Ab Fremgangsmåde og indretning til kredsløbskoblet og multimedia-subsystem-stemmekontinuite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106080B1 (en) 2014-05-07
EP2106080A4 (en) 2010-03-03
ES2478671T3 (es) 2014-07-22
EP2106080A1 (en) 2009-09-30
CN101277207A (zh) 2008-10-01
WO2008116386A1 (fr) 2008-10-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3812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abling call originations using SMS and hotline capabilities
US20230247515A1 (en) Calling line/name identification of enterprise subscribers in mobile calls
US8213418B2 (en) Providing packet-based multimedia services via a circuit breaker
US7898990B2 (en) Method, system and gateway device for enabling interworking between IP and CS networks
US8654703B2 (en) Telephone call processing
CN100563235C (zh) 互通功能网元、csi终端与ims终端互通系统及其方法
CN101277207B (zh) 一种为用户提供多会话业务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1330736B (zh) 为用户提供呼叫转移业务的方法及装置
CN101641886A (zh) 在异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切换装置和方法
CN102215238A (zh) 融合视频会议业务处理方法与系统、用户终端
US9161190B2 (e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unifying fixed and mobile devices via third party call control
CN101605381B (zh) 被叫接入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KR101407383B1 (ko) 통화하는 동안에 멀티미디어 링톤을 재생하는 방법, 서버 및 단말 장치
KR101095421B1 (ko) 호 제어 방법, 회선 교환 도메인 어댑터 및 단말 장치
CN102056327A (zh) 一种优化媒体路径的建立方法和实现该方法的信令网关
CN101291322A (zh) 一种区分会话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1494648A (zh) 一种终端设备间媒体转移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01102610B (zh) 一种ims集中控制业务中实现用户忙呼叫前转的方法
CN100574348C (zh) 一种实现用户决定用户忙前转的方法
EP138899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ree-party call service
CN100461880C (zh) 一种基于业务触发的话音业务的实现方法
CN101848444A (zh) 被叫处理方法、系统及网络节点
US20210153096A1 (en) Call flow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e in a legacy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127957B (zh) 终端用户实现呼叫前转的方法
CN101124812B (zh) Ims体系中融合pstn/isdn仿真的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体系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