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65009A - 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的清洁节能污泥干化方法 - Google Patents
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的清洁节能污泥干化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265009A CN101265009A CNA2008100603728A CN200810060372A CN101265009A CN 101265009 A CN101265009 A CN 101265009A CN A2008100603728 A CNA2008100603728 A CN A2008100603728A CN 200810060372 A CN200810060372 A CN 200810060372A CN 101265009 A CN101265009 A CN 10126500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udge
- drying
- warehouse
- water content
- finished produ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10802 sludg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2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9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0
- 239000002918 waste heat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9000011449 brick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304 fi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5469 gran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179 granu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7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7
- 239000008188 pelle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3245 co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7872 dega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030 elimin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379 elimi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216 scree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873 siev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8187 granular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865 sewag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Carbon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546 flue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1385 heavy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337 fertiliz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842 industrial waste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957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75 author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052616 bacterial pathogen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44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500 inorganic miner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9 landf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07 miner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719 pollutant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643 water by ty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的清洁节能污泥干化方法。它利用热交换技术,通过一段式和串联或并联的二段式方式,回收污泥干化尾气余热,并将回收的能量再利用于污泥干化,从而使提供干化污泥的热能得到充分利用,这一方面能够以最低的能耗高效率地完成污泥干化和成粒过程,另一方面能够大大地提高尾气处理的效果,真正使污泥干化实现节能、清洁和低运行成本的目的。该方法使污泥在干化同时所形成的团粒,即符合烧制轻质节能砖和生产水泥压制品的要求,又保持了污泥原始90%以上的热值,使污泥作为燃煤辅助燃料的利用价值达到最大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的清洁节能污泥干化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污水处理厂在处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同时产生的污泥,以及污染河流和湖泊的疏浚污泥除了以矿物形式存在的无机组分外,还含有大量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和多种重金属元素,这两类污泥通常被称为城市污泥。城市污泥的含水率高,数量大,且富集了高浓度的污染物,如果不能得到妥善地处理或处置,会给环境带来严重的二次污染。如何安全、经济、有效地处理城市污泥成为国内外共同面临的难题。
国外对城市污泥主要采取卫生填埋、焚烧、土地利用和投海等方法。卫生填埋需要足够的空间和必要的环境保护手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周围难以找到适合堆埋污泥的空间;焚烧虽然可以使污泥能够明显的减量化,但污泥焚烧设备投资额高,能源消耗量大,运行费用昂贵,加上污泥在焚烧时会给大气环境带来污染,根据我国的现状,污泥焚烧处理在经济上难以承受,在技术上还不够成熟;土地利用就是将污泥作为肥料,用于农业或绿化,但是,城市污泥中所含的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限制了污泥作为肥料的可利用性,根据研究表明,城市污泥中富集的重金属会在土壤中富集,并通过作物的吸收进入食物链,最终危害人体健康;污泥投海会污染近海水域,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食物链造成威胁,这种方法已被明令禁止。由于国外没有有效的污泥处理技术可以被借鉴,因此,目前我国对城市污泥主要采用临时堆埋的方法,由此而产生的环境二次污染和大量占用土地等问题日趋尖锐,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城市污水处理的正常运行,而且在局部地区,因污泥堆埋场周边居民的强烈反对而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人类生存环境的质量,各地政府不断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力度,要求所有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同时为了有效地治理和改善污染河流和湖泊水体的环境质量,几乎所有靠近城市的河段和湖泊需要疏浚,这意味着城市污泥的数量将与日俱增。实践表明,对污泥进行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是彻底处置城市污泥的唯一途径。
污水处理厂污泥和河湖疏浚污泥具有含水率高、体积大的特点,而热干化不仅可以使污泥显著地减少体积,并且能够明显地减少臭味、病原菌、粘度等负面特性,干化后的污泥更是具有多方面的用途,因此,热干化是污泥实现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的关键一步。我们曾经在对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和污染河、湖疏浚污泥物化性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相继发明了回流式可控温污泥干化装置与方法(发明专利授权号:200410052759.0)和利用锅炉烟气余热干化污泥的方法(专利号:ZL 200510048978.6),这使得污泥在得到有效干化的同时,形成质地坚硬的污泥团粒,并保存了90%以上的原始热值,这种污泥团粒也可以作为燃煤的辅助燃料,也可以烧制轻质节能砖和生产水泥压制品等,为城市污泥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奠定了基础,它们的技术核心是,在城市污泥资源化利用之前,先将污泥干化并制成团粒。污泥热干化的过程,是能量净支出的过程,耗能的费用占到了整个运行成本的80%左右,现有的污泥热干化方法,是通过供热源将热空气送入干燥装置中,把热量传给污泥物料,使污泥中的水分汽化而得到干化,在这个过程中有一部分的热能以烟气的显热和烟气中水蒸汽的潜热排入大气,造成了能源的浪费。为了减少污泥干化的能耗,降低污泥热干化的运行成本,我们发明了尾气余热回收再利用的清洁节能污泥干化方法,通过采用热交换技术回收污泥干燥介质中的潜热,再将该热能回用于污泥的干化过程,这一方面使能量的利用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使污泥干化所产生的尾气的处理效率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另外,由于整个污泥干化过程采用全封闭运行,因此,不仅使污泥得到干化和成粒后,仍保持污泥原有的90%以上的热值,而且使污泥干化正真实现了清洁节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的清洁节能污泥干化方法。
一种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的清洁节能污泥干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总含水量为75~85%城市污泥送入封闭式污泥预处理库,经过2-5天的堆放,使污泥自然蒸发掉总含水量2~5%的水分,并用引风机将释放的气体送入生物土壤滤床净化后排放,或送入供热炉高温消除;
2)将经过预处理的污泥,通过进料机和螺旋输送,被送入温度为300~450℃的污泥干化成粒装置,进行污泥干化,去除污泥总含水量30~35%的水分;
3)上述污泥出污泥干化成粒装置后,污泥的含水量降至40~55%,并形成粒径为1~10mm的污泥团粒,通过输送设备,将该污泥团粒进入第一污泥成品库,当第一污泥成品库堆放的污泥团粒达到库房体积30~40%时,进入第二污泥成品库;
4)来自供热炉的热气,通过调温设备,将热气温度控制在300~450℃,该热气进入污泥干化成粒装置,对污泥进行干化,从污泥干化成粒装置出来的尾气温度为120~200℃,该尾气进入热管换热器,通过余热回收,预热后的空气一部分送入第一或第二污泥成品库,另一部分送回污泥干化成粒装置,从热管换热器出来的尾气,进入除尘除气设备,达标排放;
5)第一污泥成品库的污泥团粒,在来自热管换热器预热空气下,进一步脱水,当含水量降至15~30%时,预热空气停止对第一污泥成品库送气,该污泥团粒通过分筛设备,将粒径小于2mm和粒径大于5mm的污泥颗粒作为燃煤的辅助燃料,粒径为2~5mm的污泥颗粒作为烧制轻质节能砖和生产水泥压制品的原料,清空的第一污泥成品库又接受来自污泥干化成粒装置含水量为40~55%的污泥团粒;
6)来自热管换热器的预热空气停止对第一污泥成品库送气后,送入第二污泥成品库,为第二污泥成品库污泥团粒进一步脱水,提供热空气,当第二污泥成品库的污泥团粒含水量降至15~30%时,预热空气停止对第二污泥成品库送气,又送入第一污泥成品库,该污泥团粒通过分筛设备,将粒径小于2mm和粒径大于5mm的污泥颗粒作为燃煤的辅助燃料,粒径为2~5mm的污泥颗粒可以作为烧制轻质节能砖和生产水泥压制品的原料,清空的第二污泥成品库又接受来自污泥干化成粒装置含水量为40~55%的污泥团粒。
所述污泥干化成粒装置为回转干化窑,回转干化窑的直径为2.0~2.6m,长度为25.0~35.0m。
从第一和第二污泥成品库排放的气体,送入生物土壤滤床净化后排放。污泥预处理库的顶部为采阳板。
另一种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的清洁节能污泥干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总含水量为75~85%城市污泥送入封闭式污泥预处理库,经过2-5天的堆放,使污泥自然蒸发掉总含水量2~5%的水分,并用引风机将释放的气体送入生物土壤滤床净化后排放,或送入供热炉高温消除;
2)将经过预处理的污泥,通过进料机和螺旋输送,被送入温度为300~400℃的第一污泥干化成粒装置,进行第一段干化,去除污泥总含水量25~30%的水分;
3)上述污泥出第一污泥干化成粒装置,通过螺旋输送,被送入温度为200~300℃的第二污泥干化成粒装置,进行第二段干化,去除污泥总含水量20~25%的水分;
4)上述污泥出第二污泥干化成粒装置后,污泥的含水量降至35~40%,并形成粒径为1~10mm的污泥团粒,通过输送设备,将该污泥团粒进入第一污泥成品库,当第一污泥成品库堆放的污泥团粒达到库房体积30~40%时,进入第二污泥成品库;
5)来自供热炉的热气,通过调温设备,将热气温度控制在200~400℃,其中2.5/5~3/5总量的热气进入第一污泥干化成粒装置,2.5/5~2/5总量的热气进入与第一污泥干化成粒装置并联或串联的第二污泥干化成粒装置,从第一和第二污泥干化成粒装置出来的尾气温度为100~180℃,该尾气进入热管换热器,通过余热回收,预热后的空气一部分送入第一或第二污泥成品库,另一部分送回第二污泥干化成粒装置,从热管换热器出来的尾气,进入除尘除气设备,达标排放;
6)第一污泥成品库的污泥团粒,在来自热管换热器预热空气下,进一步脱水,当含水量降至15~25%时,预热空气停止对第一污泥成品库送气,该污泥团粒通过分筛设备,将粒径小于2mm和粒径大于5mm的污泥颗粒作为燃煤的辅助燃料,粒径为2~5mm的污泥颗粒作为烧制轻质节能砖和生产水泥压制品的原料,清空的第一污泥成品库又接受来自第二污泥干化成粒装置含水量为35~40%的污泥团粒;
7)来自热管换热器的预热空气停止对第一污泥成品库送气后,送入第二污泥成品库,为第二污泥成品库污泥团粒进一步脱水,提供热空气,当第二污泥成品库的污泥团粒含水量降至15~25%时,预热空气停止对第二污泥成品库送气,又送入第一污泥成品库,该污泥团粒通过分筛设备,将粒径小于2mm和粒径大于5mm的污泥颗粒作为燃煤的辅助燃料,粒径为2~5mm的污泥颗粒作为烧制轻质节能砖和生产水泥压制品的原料,清空的第一污泥成品库接受新的含水量为35~40%的污泥团粒。
所述第一污泥干化成粒装置为回转干化窑,回转干化窑直径为2.0~2.6m,长度为22.0~28.0m,第二污泥干化成粒装置为回转干化窑,为回转干化窑直径为1.8~2.4m,长为20~26m
从第一和第二污泥成品库排放的气体,送入生物土壤滤床净化后排放。污泥预处理库的顶部为采阳板。
本发明已在江苏投入使用,实践表明,该项技术通过尾气余热回收再利用,不仅使提供干化污泥的能量得到充分地利用,而且使污泥干化排放的尾气温度下降,从而大大提高了除尘除气的效果。因此,一方面使污泥干化在较低的运行成本下进行,另一方面使污泥得到有效的干化,又使污泥自然形成符合烧制轻质节能砖和生产水泥压制品硬度要求的团粒,并保持了污泥原有的90%以上的热值,使污泥团粒的资源化利用价值达到了最大化,真正实现了清洁节能,在获得显著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同时,也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一段式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的清洁节能污泥干化方法流程图。
图2是串联或并联二段式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的清洁节能污泥干化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主要是利用热交换技术,通过尾气余热回收再利用的方式,充分利用提供干化污泥的热能,以最低的能耗完成污泥干化和成粒过程,最终实现节能、清洁生产和降低运行成本的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段式和串联或并联二段式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的清洁节能污泥干化系统均由以下主要装置所组成:封闭式污泥预处理库、供热炉、调温设备、污泥干化成粒装置、输送设备、热管换热器、除尘除气装置和生物土壤滤床。
一段式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的清洁节能污泥干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总含水量为75~85%城市污泥送入封闭式污泥预处理库,经过2-5天的堆放,使污泥自然蒸发掉总含水量2~5%的水分,并用引风机将释放的气体送入生物土壤滤床净化后排放,或送入供热炉高温消除;
2)将经过预处理的污泥,通过进料机和螺旋输送,被送入温度为300~450℃的污泥干化成粒装置,进行污泥干化,去除污泥总含水量30~35%的水分;
3)上述污泥出污泥干化成粒装置后,污泥的含水量降至40~55%,并形成粒径为1~10mm的污泥团粒,通过输送设备,将该污泥团粒进入第一污泥成品库,当第一污泥成品库堆放的污泥团粒达到库房体积30~40%时,进入第二污泥成品库;
4)来自供热炉的热气,通过调温设备,使热气温度控制在300~450℃,该热气进入污泥干化成粒装置,对污泥进行干化,从污泥干化成粒装置出来的尾气温度为120~200℃,该尾气进入热管换热器,通过余热回收,预热后的空气一部分送入第一或第二污泥成品库,另一部分送回污泥干化成粒装置,从热管换热器出来的尾气,进入除尘除气设备,达标排放;
5)第一污泥成品库的污泥团粒,在来自热管换热器预热空气下,进一步脱水,当含水量降至15~30%时,预热空气停止对第一污泥成品库送气,该污泥团粒通过分筛设备,将粒径小于2mm和粒径大于5mm的污泥颗粒作为燃煤的辅助燃料,粒径为2~5mm的污泥颗粒作为烧制轻质节能砖和生产水泥压制品的原料,清空的第一污泥成品库又接受来自污泥干化成粒装置含水量为40~55%的污泥团粒;
6)来自热管换热器的预热空气停止对第一污泥成品库送气后,送入第二污泥成品库,为第二污泥成品库污泥团粒进一步脱水,提供热空气,当第二污泥成品库的污泥团粒含水量降至15~30%时,预热空气停止对第二污泥成品库送气,又送入第一污泥成品库,该污泥团粒通过分筛设备,将粒径小于2mm和粒径大于5mm的污泥颗粒作为燃煤的辅助燃料,粒径为2~5mm的污泥颗粒可以作为烧制轻质节能砖和生产水泥压制品的原料,清空的第二污泥成品库又接受来自污泥干化成粒装置含水量为40~55%的污泥团粒。
所述污泥干化成粒装置为回转干化窑,回转干化窑的直径为2.0~2.6m,长度为25.0~35.0m。
从第一和第二污泥成品库排放的气体,送入生物土壤滤床净化后排放。污泥预处理库的顶部为采阳板。
串联或并联二段式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的清洁节能污泥干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总含水量为75~85%城市污泥送入封闭式污泥预处理库,经过2-5天的堆放,使污泥自然蒸发掉总含水量2~5%的水分,并用引风机将释放的气体送入生物土壤滤床净化后排放,或送入供热炉高温消除;
2)将经过预处理的污泥,通过进料机和螺旋输送,被送入温度为300~400℃的第一污泥干化成粒装置,进行第一段干化,去除污泥总含水量25~30%的水分;
3)上述污泥出第一污泥干化成粒装置,通过螺旋输送,被送入温度为200~300℃的第二污泥干化成粒装置,进行第二段干化,去除污泥总含水量20~25%的水分;
4)上述污泥出第二污泥干化成粒装置后,污泥的含水量降至35~40%,并形成粒径为1~00mm的污泥团粒,通过输送设备,将该污泥团粒进入第一污泥成品库,当第一污泥成品库堆放的污泥团粒达到库房体积30~40%时,进入第二污泥成品库;
5)来自供热炉的热气,通过调温设备,使热气温度控制在200~400℃,其中2.5/5~3/5总量的热气进入第一污泥干化成粒装置,2.5/5~2/5总量的热气进入与第一污泥干化成粒装置并联或串联的第二污泥干化成粒装置,从第一和第二污泥干化成粒装置出来的尾气温度为100~200℃,该尾气进入热管换热器,通过余热回收,预热后的空气一部分送入第一或第二污泥成品库,另一部分送回第一和第二污泥干化成粒装置,从热管换热器出来的尾气,进入除尘除气设备,达标排放;
6)第一污泥成品库的污泥团粒,在来自热管换热器预热空气下,进一步脱水,当含水量降至15~25%时,预热空气停止对第一污泥成品库送气,该污泥团粒通过分筛设备,将粒径小于2mm和粒径大于5mm的污泥颗粒作为燃煤的辅助燃料,粒径为2~5mm的污泥颗粒作为烧制轻质节能砖和生产水泥压制品的原料,清空的第一污泥成品库又接受来自第二污泥干化成粒装置含水量为35~40%的污泥团粒;
7)来自热管换热器的预热空气停止对第一污泥成品库送气后,送入第二污泥成品库,为第二污泥成品库污泥团粒进一步脱水,提供热空气,当第二污泥成品库的污泥团粒含水量降至15~25%时,预热空气停止对第二污泥成品库送气,又送入第一污泥成品库,该污泥团粒通过分筛设备,将粒径小于2mm和粒径大于5mm的污泥颗粒作为燃煤的辅助燃料,粒径为2~5mm的污泥颗粒作为烧制轻质节能砖和生产水泥压制品的原料,清空的第一污泥成品库接受新的含水量为35~40%的污泥团粒。
所述第一污泥干化成粒装置为回转干化窑,回转干化窑直径为2.0~2.6m,长度为22.0~28.0m,第二污泥干化成粒装置为回转干化窑,为回转干化窑直径为1.8~2.4m,长为20~26m
从第一和第二污泥成品库排放的气体,送入生物土壤滤床净化后排放。污泥预处理库的顶部为采阳板。
Claims (8)
1.一种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的清洁节能污泥干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总含水量为75~85%城市污泥送入封闭式污泥预处理库,经过2-5天的堆放,使污泥自然蒸发掉总含水量2~5%的水分,并用引风机将释放的气体送入生物土壤滤床净化后排放,或送入供热炉高温消除;
2)将经过预处理的污泥,通过进料机和螺旋输送,被送入温度为300~450℃的污泥干化成粒装置,进行污泥干化,去除污泥总含水量30~35%的水分;
3)上述污泥出污泥干化成粒装置后,污泥的含水量降至40~55%,并形成粒径为1~10mm的污泥团粒,通过输送设备,将该污泥团粒送入第一污泥成品库,当第一污泥成品库堆放的污泥团粒达到库房体积30~40%时,送入第二污泥成品库;
4)来自供热炉的热气,通过调温设备,将热气温度控制在300~450℃,该热气进入污泥干化成粒装置,对污泥进行干化,从污泥干化成粒装置出来的尾气温度为120~200℃,该尾气进入热管换热器,通过余热回收,预热后的空气一部分送入第一或第二污泥成品库,另一部分送回污泥干化成粒装置,从热管换热器出来的尾气,进入除尘除气设备,达标排放;
5)第一污泥成品库的污泥团粒,在来自热管换热器预热空气下,进一步脱水,当含水量降至20~30%时,预热空气停止对第一污泥成品库送气,该污泥团粒通过分筛设备,将粒径小于2mm和粒径大于5mm的污泥颗粒作为燃煤的辅助燃料,粒径为2~5mm的污泥颗粒作为烧制轻质节能砖和生产水泥压制品的原料,清空的第一污泥成品库又接受来自污泥干化成粒装置含水量为40~55%的污泥团粒;
6)来自热管换热器的预热空气停止对第一污泥成品库送气后,送入第二污泥成品库,为第二污泥成品库污泥团粒进一步脱水,提供热空气,当第二污泥成品库的污泥团粒含水量降至15~30%时,预热空气停止对第二污泥成品库送气,又送入第一污泥成品库,该污泥团粒通过分筛设备,将粒径小于2mm和粒径大于5mm的污泥颗粒作为燃煤的辅助燃料,粒径为2~5mm的污泥颗粒可以作为烧制轻质节能砖和生产水泥压制品的原料,清空的第二污泥成品库又接受来自污泥干化成粒装置含水量为40~55%的污泥团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的清洁节能污泥干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干化成粒装置为回转干化窑,回转干化窑的直径为2.0~2.6m,长度为25.0~35.0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的清洁节能污泥干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第一和第二污泥成品库排放的气体,送入生物土壤滤床净化后排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的清洁节能污泥干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预处理库的顶部为采阳板。
5.一种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的清洁节能污泥干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总含水量为75~85%城市污泥送入封闭式污泥预处理库,经过2-5天的堆放,使污泥自然蒸发掉总含水量2~5%的水分,并用引风机将释放的气体送入生物土壤滤床净化后排放,或送入供热炉高温消除;
2)将经过预处理的污泥,通过进料机和螺旋输送,被送入温度为300~400℃的第一污泥干化成粒装置,进行第一段干化,去除污泥总含水量25~30%的水分;
3)上述污泥出第一污泥干化成粒装置,通过螺旋输送,被送入温度为200~300℃的第二污泥干化成粒装置,进行第二段干化,去除污泥总含水量20~25%的水分;
4)上述污泥出第二污泥干化成粒装置后,污泥的含水量降至35~40%,并形成粒径为1~10mm的污泥团粒,通过输送设备,将该污泥团粒进入第一污泥成品库,当第一污泥成品库堆放的污泥团粒达到库房体积30~40%时,进入第二污泥成品库;
5)来自供热炉的热气,通过调温设备,将热气温度控制在200~400℃,其中2.5/5~3/5总量的热气进入第一污泥干化成粒装置,2.5/5~2/5总量的热气进入与第一污泥干化成粒装置并联或串联的第二污泥干化成粒装置,从第一和第二污泥干化成粒装置出来的尾气温度为100~180℃,该尾气进入热管换热器,通过余热回收,预热后的空气一部分送入第一或第二污泥成品库,另一部分送回第二污泥干化成粒装置,从热管换热器出来的尾气,进入除尘除气设备,达标排放;
6)第一污泥成品库的污泥团粒,在来自热管换热器预热空气下,进一步脱水,当含水量降至15~25%时,预热空气停止对第一污泥成品库送气,该污泥团粒通过分筛设备,将粒径小于2mm和粒径大于5mm的污泥颗粒作为燃煤的辅助燃料,粒径为2~5mm的污泥颗粒作为烧制轻质节能砖和生产水泥压制品的原料,清空的第一污泥成品库又接受来自第二污泥干化成粒装置含水量为35~40%的污泥团粒;
7)来自热管换热器的预热空气停止对第一污泥成品库送气后,送入第二污泥成品库,为第二污泥成品库污泥团粒进一步脱水,提供热空气,当第二污泥成品库的污泥团粒含水量降至15~25%时,预热空气停止对第二污泥成品库送气,又送入第一污泥成品库,该污泥团粒通过分筛设备,将粒径小于2mm和粒径大于5mm的污泥颗粒作为燃煤的辅助燃料,粒径为2~5mm的污泥颗粒作为烧制轻质节能砖和生产水泥压制品的原料,清空的第一污泥成品库接受新的含水量为35~40%的污泥团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的清洁节能污泥干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污泥干化成粒装置为回转干化窑,回转干化窑直径为2.0~2.6m,长度为22.0~28.0m,第二污泥干化成粒装置为回转干化窑,回转干化窑直径为1.8~2.4m,长为20~26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的清洁节能污泥干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第一和第二污泥成品库排放的气体,送入生物土壤滤床净化后排放。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的清洁节能污泥干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预处理库的顶部为采阳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0603728A CN101265009B (zh) | 2008-04-09 | 2008-04-09 | 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的清洁节能污泥干化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0603728A CN101265009B (zh) | 2008-04-09 | 2008-04-09 | 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的清洁节能污泥干化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65009A true CN101265009A (zh) | 2008-09-17 |
CN101265009B CN101265009B (zh) | 2011-05-18 |
Family
ID=39987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060372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65009B (zh) | 2008-04-09 | 2008-04-09 | 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的清洁节能污泥干化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265009B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01809A (zh) * | 2010-12-07 | 2011-04-06 | 北京机电院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污泥带式干化成套处理装置及方法 |
CN101643307B (zh) * | 2009-08-25 | 2011-08-31 | 浙江大学 | 利用水泥厂烟气余热干化污泥与污泥烧制水泥的方法 |
CN102435082A (zh) * | 2011-10-28 | 2012-05-02 | 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一种两相换热器及利用水泥窑余热干化污泥的系统 |
CN103459960A (zh) * | 2011-03-30 | 2013-12-18 | 住友大阪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 多级式有机物干燥系统 |
CN104649559A (zh) * | 2013-11-20 | 2015-05-27 | 霍特安热能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 利用烟气余热的低温带式干化装置 |
CN109020129A (zh) * | 2018-09-21 | 2018-12-18 | 江苏腾业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污泥干化系统 |
CN111704345A (zh) * | 2020-06-19 | 2020-09-25 | 安徽绿保源养殖有限公司 | 一种带有余热回收装置的猪粪干燥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358371A (ja) * | 2003-06-05 | 2004-12-24 | Taiheiyo Cement Corp | 水分を含む有機廃棄物の処理方法および処理システム |
JP3782425B2 (ja) * | 2004-03-09 | 2006-06-07 |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 有機性汚泥の乾燥および脱臭処理方法並びにそのシステム |
CN100336752C (zh) * | 2006-05-30 | 2007-09-12 | 浙江大学 | 循环式节能型污泥干化方法 |
-
2008
- 2008-04-09 CN CN2008100603728A patent/CN10126500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43307B (zh) * | 2009-08-25 | 2011-08-31 | 浙江大学 | 利用水泥厂烟气余热干化污泥与污泥烧制水泥的方法 |
CN102001809A (zh) * | 2010-12-07 | 2011-04-06 | 北京机电院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污泥带式干化成套处理装置及方法 |
CN102001809B (zh) * | 2010-12-07 | 2012-06-06 | 北京机电院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污泥带式干化成套处理装置及方法 |
CN103459960A (zh) * | 2011-03-30 | 2013-12-18 | 住友大阪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 多级式有机物干燥系统 |
CN103459960B (zh) * | 2011-03-30 | 2015-12-09 | 住友大阪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 多级式有机物干燥系统 |
CN102435082A (zh) * | 2011-10-28 | 2012-05-02 | 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一种两相换热器及利用水泥窑余热干化污泥的系统 |
CN102435082B (zh) * | 2011-10-28 | 2013-07-31 | 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一种两相换热器及利用水泥窑余热干化污泥的系统 |
CN104649559A (zh) * | 2013-11-20 | 2015-05-27 | 霍特安热能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 利用烟气余热的低温带式干化装置 |
CN109020129A (zh) * | 2018-09-21 | 2018-12-18 | 江苏腾业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污泥干化系统 |
CN109020129B (zh) * | 2018-09-21 | 2021-07-20 | 江苏腾业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污泥干化系统 |
CN111704345A (zh) * | 2020-06-19 | 2020-09-25 | 安徽绿保源养殖有限公司 | 一种带有余热回收装置的猪粪干燥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65009B (zh) | 2011-05-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274813B (zh) | 尾气余热回收再利用的污泥干化系统 | |
CN105712733B (zh) | 一种由垃圾焚烧飞灰和生物质热解气化残渣制备的多孔生物陶粒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183027B (zh) | 一种高热值剩余污泥的处置方法 | |
CN101265009B (zh) | 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的清洁节能污泥干化方法 | |
CN102070352A (zh) | 一种资源化处理脱水污泥、河道底泥和粉煤灰的方法 | |
CN101531500A (zh) | 用污泥烧制陶粒的方法 | |
CN105645733B (zh) | 一种污泥干化焚烧系统及其焚烧工艺 | |
CN101598339A (zh) | 一种农作物秸秆与污水污泥调理共焚烧处置资源化的方法 | |
CN100336752C (zh) | 循环式节能型污泥干化方法 | |
CN202297333U (zh) | 脱水干化低温热解处理污泥装置 | |
CN100455528C (zh) | 并联式低能耗污泥干化和成粒装置 | |
CN201240987Y (zh) | 一种尾气余热回收再利用的污泥干化系统 | |
CN101643305A (zh) | 利用砖窑烟气余热干化污泥与污泥制砖一体化的方法 | |
CN1294091C (zh) | 利用锅炉烟气余热干化污泥的方法 | |
CN103435244B (zh) | 利用烟气余热的并联式污泥低温干化方法 | |
CN101066831A (zh) | 利用污泥干化尾气余热的污泥储存与预热系统 | |
CN103435243B (zh) | 利用烟气余热的并联式污泥低温干化系统 | |
CN100364906C (zh) | 利用烟气余热与外供热源相结合的能源干化污泥的方法 | |
CN101643306B (zh) | 利用水泥厂回转窑辐射热干化污泥与污泥烧制水泥的方法 | |
CN1300021C (zh) | 利用热电厂烟气余热的污泥干化系统 | |
CN204097297U (zh) | 污泥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装置 | |
CN200978249Y (zh) | 一种并联式低能耗污泥干化和成粒系统 | |
CN100364907C (zh) | 烟气余热与双外供热源复合的污泥干化系统 | |
CN201760437U (zh) | 一种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系统 | |
CN100429166C (zh) | 烟气余热与外供热源相结合的污泥干化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518 Termination date: 201204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