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261542A - 一种通用型快捷中文键盘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用型快捷中文键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61542A
CN101261542A CNA2008100253688A CN200810025368A CN101261542A CN 101261542 A CN101261542 A CN 101261542A CN A2008100253688 A CNA2008100253688 A CN A2008100253688A CN 200810025368 A CN200810025368 A CN 200810025368A CN 101261542 A CN101261542 A CN 1012615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keyboard
district
letter
key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2536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郁祖昌
杨玉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A20081002536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61542A/zh
Publication of CN1012615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615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通过将方块阵列数字键和退格键“BackSpace”置于左右手字母区中间;将数字键“1”、“2”、“3”与“空格”键并列,作为空格和前三位中文候选字词的快捷输入键;将标点符号键按ASCII码顺序集中排列于打字区第一行;将删除键“Delete”与制表键“Tab”和\或大写锁定键“CapsLock”位置对调;将打字区各键位纵向对齐等技术手段组合,构成布局合理、整齐美观、可以显著提高中英文输入效率和便于操作使用的通用型快捷中文键盘,适用于各种104/109键键盘、笔记本键盘、折叠式双体键盘以及相关的电子输入设备,可直接利用现有标准键盘的生产模具和微处理器芯片实施产品生产,具有投资少、上马快、立项风险低的特点,市场前景可观。

Description

一种通用型快捷中文键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计算机输入设备,特别是一种布局合理,能显著提高中英文输入效率和操作方便性的通用型快捷中文键盘,适用于各款台式、笔记本式电脑键盘及其相关的电子输入设备。
背景技术
键盘是每台电脑必备的人机交互输入设备,其功能是向电脑输入文字信息、电子文档以及相关操作指令。由于多种原因,目前我国尚无适用的中文键盘,一直以英文“Qwerty键盘”作为通用的标准键盘(下称“标准键盘”),而这种脱胎于英文打字机的传统键盘,旨在人为增加操作难度,以期降低打字速度,避免打字机机械故障,故其无论键面布局、输入功能和操作方便性等方面,都与现代电脑的高效率输入要求相去甚远。特别是在中文输入时,使用率极高的数字键『1』-『0』(为便于与标点符号区分,本文将按键名加“『』”表示)、翻页键『-』、『=』、退格键『BackSpace』和删除键『Delete』等输入键和编辑功能键,多处于手指难于企及的键盘边角部位,操作起来很不方便,严重影响了中文输入效率。
图1是一种典型的简约型104键标准键盘布局图。其左边部分为主键盘(包括打字区和F键功能区),相当于一个独立的笔记本电脑键盘(简称“笔记本键盘”),右边部分是数字小键盘。如图所示,该标准键盘的布局特征及其缺点在于:
a、主键盘采用直行错列方式,左右手字母区连在一起,盘面布局杂乱,击键时需沿左上右下对角线方向斜移,左手掌外斜,双臂内弯、挤压胸廓,容易造成腕部肌肉劳损和身体扭曲变形,不利于健康。主要用于西文“断词”的『空格』键过于长大,并需双手大拇指共击一键,浪费了宝贵的键盘盘面资源和双手大拇指的灵便操作潜能。
b、主键盘数字键以直线排列方式置于字母区之上,有悖于常规数字键盘的方块阵列形式和操作习惯,尤其是中文输入时使用最多的重码复选输入键(数字键)『1』、『2』、『3』,位处键盘左上角,需大跨距移腕击键,操作很不方便。为便于数字输入,常需在键盘右侧另设一个方块阵列的数字小键盘,导致键盘结构复杂化。而笔记本键盘由于盘面所限无法设置小键盘,只能利用『Fn』转换键在字母键上赋值数字功能,输入中文和数字时更加不方便。
c、退格键『BackSpace』是中文编码输入和编辑中最常用的纠错功能键,其使用率甚至高于字母键。但在标准键盘中,『BackSpace』键被置于键盘右上角偏僻位置,需向右上方斜移2行3键位(“键位”指字母键的标准长度,下同)才能击到,操作极不便利。
d、同样常用和重要的删除键『Delete』被置于难于触及的键盘右上角。进行文档删改时,需右手远离打字区击键并同时进行鼠标操作,或用右手执鼠标罩定待删内容、再用左手去键盘右上角击键,无论何种方式都很蹩扭。事实上,删除操作具有可恢复性,远非形容的那么危险。从使用率和方便性角度,该键理应置于易于操作的显眼位置。而标准键盘将不常用的『Tab』键和『CapsLock』键采用大型按键置于打字区左首的显要位置,却将『Delete』键边缘化,这是很不合理的。
e、标准键盘将常用标点符号键散布于键盘各处,如符号键『,』、『.』、『/』、『\』等分别在字母键『M』、『L』、『P』右侧,惊叹号“!”和省略号“…”在数字键『1』、『6』上,“~”号键在键盘左上角等等,不但造成符号键归类识记和操作上的不便,也影响了以符号为编码的中文输入法的录入效率。
f、上述标准键盘还设有两个『Win』任务栏键、两个『\』键和一个属性键『Application』。其中『Applicatio』键与鼠标右键功用相同,却没有鼠标好用,可以取消;『Win』键和『\』键很少用到,一个即够。此外光标控制组键“『Home』、『PgUP』、『PgDN』、『End』”置于打字区右首末位纵列,也容易造成『BackSpace』和『Enter』键等常用功能键的“粘连”误击。
g、十指击键负荷畸轻畸重,严重失衡。动作灵便、可在击键起始位原地点击(简称“原地击键”)4个键位的大拇指,只公用了1个『空格』键,而又短又不灵活的小指,却被分配了左8键、右13键的硕大操作区……。
针对标准键盘的诸多缺陷,国内已有多项分区布局的键盘专利申请。例如:CN92102047号“双位中文电脑键盘”专利申请提出,将主键盘分隔成两个键位纵向对齐的60键分体键盘;CN97104645.X号“标准中文键盘”提出,将键盘字母区按错列排列形式,分设左右手两个字母区,中置汉语拼音四声输入键;CN01234275.0号“一种符合……的通用标准型键盘”提出将『Shift』键加宽一行、并将退格键『BackSpace』和回车键『Enter』中置于纵向对齐的左右手字母区中间;ZL200420048031.6号“左手操作右倾式键盘”提出,将四个光标箭头键移到键盘中部的左右手字母区中间,等等。
遗憾的是这些方案都没有考虑到数字键、『BackSpace』键、『空格』键,以及『Delete』键等高使用率输入键和编辑功能键的布局不合理性和及其改进方案。而仅仅从增加字母分区、中文拼音四声或箭头键、『Shift』键位置调整的角度,是无法改变现有标准键盘中文输入的低效性和操作不便性的。
众所周知,在计算机字库中,汉字总数有七万多个,常用字也有6700多,而中文词组短语数量更多达30万条以上,重码现象极为普遍和严重。以拼音码为例,能用『空格』键直接输入的汉字仅有400来个,其余6300个单字和数十万条词组,都以重码并列的候选形式,由数字键或翻页键进行复选输入。而现有标准键盘中这些常用数字输入键、翻页键和编辑功能键,都处于主键盘字母区之外,需双手移出字母区跨行击键,然后再回到起始位。若以每分钟打字35个、点击数字键30次、每次移动2.5个键位平均移距50mm×2计,则一个中文打字员每天工作八小时,其手腕的往复移动次数是14400次,相当于在键盘上“爬行”1440米,其劳动强度可想而知!事实上,由于标准键盘设计上的上述缺陷,已经造成相当普遍的电脑职业病,如双臂酸痛、颈椎病等,严重损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这种远距离的移腕击键操作,也严重地制约了打字效率,成为当前中文输入难于克服的瓶颈问题。
鉴于现有Qwerty标准键盘的字母排列方式虽然更不合理,且历受键盘研发者诟病,但考虑到人们对现有键盘的认知度和操作习惯,不宜进行过多更改,否则给熟练用户带来很大不便,也难于获得推广和商业上的成功。但对于初学者和不适应标准键盘的中老年人,采用ASCII码排序的字母布局或按中文输入法需要设定键盘字母排列方式,仍不失为一种更好的选择。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任务是,提出一种布局合理,能显著提高中英文输入效率和操作方便性,适用于各款台式、笔记本式电脑键盘及相关电子输入设备的通用型快捷中文键盘。
本发明的方法是,将主键盘字母区按左右手击键分工,分隔为左右两部分;将数字键和退格键『BackSpace』按方块阵列形式置于左右手字母区中间;数字键『1』、『2』、『3』置于主键盘最下一行之缩短了的『空格』键右侧,与『空格』键并列,作为空格和前三位中文候选字词的快捷输入键;数字键『0』置于数字键方块阵列最上一行,其左侧或右侧增设一个退格键『BackSpace』;标点符号键按ASCII码顺序集中排列于打字区第一行;同时将删除键『Delete』与制表键『Tab』或大写锁定键『CapsLock』位置对调;字母区各键位纵向对齐。由此组成布局合理、整齐美观、便于中英文文字和数字键快捷输入编辑的本发明通用型快捷中文键盘。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设计方案。
图2是本发明基于简约型104键标准键盘的布局结构示意图。包括一个主键盘打字区1,一个常规的数字小键盘2和一个F功能键区3,以及相应的按键、壳体、微处理器芯片和PCB薄膜电路等键盘组成部件。其特征是,
a、主键盘打字区1按双手击键分工分隔成左手字母区4和右手字母区5两部分,左右手字母区4、5之间设有方块阵列的数字键盘6和退格键『BackSpace』;打字区各键位纵向对齐或直行错列。
b、将标点符号键按ASCII码顺序集中排列于打字区1第一行,将翻页键『-』、『=』置于该行中间位置;将光标控制组键“『Home』、『PgUP』、『PgDN』、『End』”和『Insert』键移到该行两端,即从左到右依次排列:“『Home』、『PgUP』、『PgDN』、『End』、『’』、『,』、『.』、『-』、『=』、『/』、『;』、『[』、『\』、『]』、『~』、『Insert』”16键;
c、将原『空格』键长度缩短1/3-1/2,其右端与字母键『B』纵向对齐;将数字键『1』、『2』、『3』置于缩短了的『空格』键右侧,与『空格』键并列,作为空格和前三位中文候选字词的快捷输入键,数字键『2』和\或『3』适当加长,以便由双手大拇指原地击键输入,即左手大拇指负责点击『空格』键和『1』,右手大拇指负责点击『2』和『3』。
d、将删除键『Delete』与『CapsLock』键和\或『Tab』键位置对调,即:将『Delete』键移至字母区左首,与左『Shift』同处一列;被置换的『Tab』键或『CapsLock』键移至原『Delete 』键位置或『PauseBreak』键右首;
e、撤销主键盘最下一行冗余的右『Win』键、『\』键和『Application』键,将箭头组键“『←』、『↓』、『→』”移至右『Ctrl』键左侧。即该行排列有:左『Ctrl』、『Fn』、『Win』、左『Alt』、『空格』、『1』、『2』、『3』,右『Alt』,『←』、『↓』、『→』、右『Ctrl』等键。
f、将原退格键『Back Space』移到字母键『P』右侧、与『Enter』同一纵列,或予撤销。即:字母区右末位纵向排列:“『BackSpace』、条形『Enter』、右『Shift』、右『Ctrl』”4键或“反L形『Enter』、右『Shift』、右『Ctrl』”3键。
所说的左手字母区4包括“QWERT,ASDFG,ZXCVB”15个字母键,依顺序均布排列成三行五列;所说的右手字母区5包括“YUIOP,HJKL,NM”11个字母键,按5、4、2键位梯级排列成三行,在字母键『M』右侧保留逗号键『,』和句号键『.』;上述26个键盘字母也可采用ASCII码排序方式和\或任意一种输入法的键盘字母排列组合方式。
所说的方块阵列数字键盘6包括『0』-『9』十个主键盘数字键和一个退格键『BackSpace』,由下而上排列成4行3列的方块矩阵,置于左右手字母区4、5之间;其中:数字键『1』、『2』、『3』置于键盘最下一行之缩短了的『空格』键右侧,与『空格』键并列,作为空格和前三位中文候选字词的快捷输入键;数字键『0』置于最上行,其旁增设一退格键『BackSpace』。该『BackSpace』键也可置于数字键盘6方块阵列的中部。
上述本发明的键盘布局方案同样适用于107/109键台式电脑键盘,如图3所示。与上述104键键盘的不同之处在于,被『Delete』键置换的『CapsLock』键或『Tab』键可移到打字区1最上行左首位置。其余光标控制组键、箭头组键、『Tab』键、右『WIN』键和『Application』等键均保留其标准键盘中的原有位置不变。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如图8所示的笔记本电脑键盘,它包括一个如图2所示的主键盘区1,二个分隔开的左右手字母区4、5,一个中置于左右手字母区之间的方块阵列数字键盘6,以及一个『Fn』多媒体转换键。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如图9所示的折叠式双体键盘,它由两种不同布局结构和功用的键盘单体(1)和键盘单体(2)通过可绕轴旋转的铰链体(3)以及一个键盘托架(4)组装而成;其特征是,该折叠式双体键盘包括至少一种本发明的通用型快捷中文键盘,可以是一种本发明键盘a与另一种布局结构的本发明键盘a′的组合aa′,也可以是本发明键盘a与英文标准键盘或游戏键盘b的组合ab,两种键盘单体通过可绕轴旋转的绞链体实现笔记本式的折叠式连接,可展开成90°、180°或360°对折以后使用,适用于一机多用户或一机多用途的场合。
上述本发明通用型快捷中文键盘,所取得的积极效果和优点在于:
将主键盘数字键以方块阵列形式置于左右手字母区之间的食指和大拇指击键区内,各键位纵向对齐,键面布局整齐美观,既容易识记使用,又极大地提高了中文录入效率和便利性。原来需千百次地用8根指头移腕点击的数字键和退格键,现可由双手十指在字母区内“原地击键”,操作极为轻松便利;同时打字时双手自然分开、与肩膀平行作径向直线移动,腕部肌肉放松,更加符合人体工学原理。字母分区布局还有助于强化击键指法技能训练,矫正不准确的操作习惯。
由于标点符号键移出右手字母区,减少了小指到回车键等右置功能键的击键距离,显著减轻了右手小指的击键负荷,更加便利了右置功能键的击键操作。除此之外,本发明相对增加了双手食指(增加2×4键)和大拇指(增加3键)的击键工作量,使十指击键负荷更趋均衡和合理。
主键盘数字键采用方块阵列形式,符合常规数字键盘的布局形式和操作习惯,并且使笔记本键盘无需『Fn』键转换即可拥有一个直观易用的方块阵列数字键盘,一举解决了笔记本键盘不具备数字小键盘输入功能的世界性难题。
本发明将数字输入键『1』-『3』置于『空格』键右侧,与『空格』键并列组成前三位中文候选字词的快捷输入键,由双手大拇指原地击键,变现有的『空格』键“单路输入”为『空格』键与数字键并列的“多路输入”乃至“十路输入”的快捷录入形式,使所有中文重码字词复选输入和翻页找字变得极其方便快捷,配合“多列简码”中文输入法,还可轻松实现所有七万余个汉字的无重码输入,极大地提高了中文输入效率和操作便利性。
本发明将散布于主键盘各处的标点符号键,按ASCII码顺序集中排列于打字区第一行中部位置,易于分类识记和操作,尤其对以符号作为编码的中文输入法更为有利。将标点符号键移出右手字母区,还有助于避免右手同时执行键鼠操作的不合理性。而将上述标准键盘中光标控制组键“『Home』、『PgUP』、『PgDN』、『End』”移到该标点符号键行左首,既便于『BackSpace』、『Enter』等右侧常用功能键的操作使用,又可将标点符号键推移到便于食指击键的键盘中部位置。
本发明在字母区中心区增设一个『BackSpace』键,彻底改变了该键的操作不便性,使输入纠错操作变得轻松自如。而将『Delete』与『Tab』或『CapsLock』对调,使其各得其所,避免了右手同时进行键鼠操作的不合理性。将『CapsLock』键移到『ScrollLock』右侧,在布局归类上也更为合理。
本发明通用型快捷中文键盘具有全部的键盘输入功能,对于英文输入和编辑,同样方便好用。本发明虽然对字母分区、数字键盘,以及标点符号键、『Delete』键、『BackSpace』键位置排列等键盘布局结构进行了大范围的重组,但仅限于与文字输入和编辑有关的输入键和功能键的整合。由于保留了原有Qwerty键盘的字母排列形式和基本击键指法,提高了本发明的兼容性和过渡适应性,一般Qwerty键盘用户只需稍作训练适应,即可运用自如。
此外,本发明的“折叠式双体键盘”有别于之前背靠背组装而成的结构固定的“双面键盘”,其优点在于,是它是一种可绕轴旋转、展开成多种角度和形式使用的可折叠键盘。适用于“一机多用途”或“一机多用户”的不同需要。
本发明键盘其按键名称可用中文或中英文同时标注,按键形状、尺寸也可根据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各区按键可使用不同的颜色或文字标记以志区别。
根据本发明的键盘布局特点,建议右手食指击键起始位改至H键,双手大拇指起始位置于『空格』键和数字键『2』上,使击键操作更加轻松便利。
本发明可以直接利用现有标准键盘的生产模具和微处理器芯片实施生产。一般只需重作一块键位模板(俗称“中板”)和相应的PCB薄膜电路即可。利用本发明的键盘方案,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均可在公知的技术范围内完成产品设计或改型。所需费用不到十万元,具有投资少、上马快、立项风险低的特点,市场前景可观。
鉴于键盘排列组合的无穷性,在体现上述发明宗旨的原则下,具体的键盘形状和布局结构,还可根据需要进行局部调整和引伸,除说明书所列还有许多变通方案,限于篇幅恕不一一列举。这些基于本发明技术特征要件的工艺设计和局部变更,均可由相关技术人员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和本专业的常识范围内加予实现。所有这些局部调整、引伸和变通,均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法律保护范围之内。
附图说明
本发明有9个附图,其中:
图1是一种典型的简约型104键(Qwerty)标准键盘的键位布局图。
图2是本发明基于104键电脑键盘的键位布局图。
图3是本发明基于107/109键电脑键盘的布局结构图(实施例一)。
图4是本发明基于104键电脑键盘的布局结构图(实施例二)。
图5是本发明另一种基于104键电脑键盘的布局结构图(实施例三)。
图6是本发明又一种基于104键电脑键盘的布局结构图(实施例四)。
图7是本发明又一种基于104键电脑键盘的布局结构图(实施例五)。
图8是本发明基于笔记本电脑键盘的布局结构图(实施例六)。
图9是本发明折叠式双体键盘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七)。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人利用现有简约型104键标准键盘和107键台式机电脑键盘的外壳构件和微处理器芯片,通过手工方式制作键位模板和PCB薄膜电路,设计制作了若干种不同布局结构和工艺特征的本发明键盘样品,以供对比试验和实例评估。
附图4-9给出了本发明的几种典型实施例,从中清楚而完整地展现了本发明的各项技术特征及其组成要件。鉴于键盘布局结构排列组合形式的无限性,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列的具体样式和布局方案。
实施例一:
如图3所示,这是一种基于107/109键电脑键盘的本发明实施范例。它包括一个如图2所示的改进了布局结构的主键盘打字区,一个常规的数字小键盘,一个F功能键区,一个中置于左右手字母区之间的数字键盘,以及包括箭头和光标控制组键的辅助键区(键盘中区部分),打字区采用传统的直行错列形式。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将主键盘字母区分隔成左右区两部分。左手字母区有“QWERT,ASDFG,ZXCVB”15个字母键,分三行5列均布排列。右手字母区有“YUIOP,HJKL,NM”11个字母键,按5、4、2梯级排列成三行,『M』键右侧保留符号键『,』、『.』。此外,
将主键盘数字键以4行3列的方块阵列置于左右手字母区中间,由下而上顺序排列。数字键『0』置于最上一行,其左、右侧分别是退格键『BackSpace』(增设)和字母键『Y』。
将数字键『1』、『2』、『3』置于主键盘最下一行的『空格』键右侧;原『空格』键长度缩短1/2,右端与字母键『B』纵向对齐;数字键『2』加长一倍,置于数字键『5』、『6』正下方,以便于双手大拇指原地击键操作。
将标点符号键按ASCII码顺序排列于打字区第一行,并将『CapsLock』键移到标点符号键左首,即该行从左到右顺序排列:『CapsLock』、『’』、『,』、『.』、『-』、『=』、『/』、『;』、『[』、『\』、『]』、『~』、『BackSpace』等13键。其中翻页键『=』加长一倍,置于该行中部的食指击键区内。
同时,在原『CapsLock』键处增设一个删除『Delete』,与『Tab』键和左『Shift』处于字母区左首同一纵列。将『Enter』作成倒L形大键,高度占二行,位于字母键『P』、『L』右侧。其余键位保持原标准键盘的布局位置和形状不变。
实施例二:
如附图4所示,这是本发明基于简约型104键电脑键盘的一种实例。主键盘打字区布局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主键盘字母区各键位纵向对齐。位于107/109键键盘辅助键区的一组箭头键和光标控制组键,被分别置于主键盘打字区和F功能键区内。其特点是:
a、将光标控制组键“『Home』、『PgUP』、『PgDN』、『End』”移到主键盘打字区第一行标点符号键左首,将翻页键“『-』、『=』”置于该行中部的食指击键区内。
b、将删除键『Delete』与『CapsLock』键位置对调,『Delete』键与左首同一纵列的『Tab』键、左『Shift』键长度相等,纵向对齐。『CapsLock』键移到键盘右上角之『PauseBreak』键的右侧。
c、将数字键『0』加长一倍,置于数字键方块阵列最上行,其右侧增设一个退格键『BackSpace』。数字键『0』适当加长,在输入数字时更加醒目好用。
d、将一组倒T形设置的箭头组键,移到右『Ctrl』键左侧,并将『↑』键置于字母键『M』右侧之『,』、『.』键中间。即:字母区右末位从上到下依次排列:“『BackSpace』、『Enter』、右『Shift』、右『Ctrl』”4个功能键,除『Enter』键外各键长度相等,纵向对齐。其余键位布局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三:
如附图5所示,这是本发明基于104键电脑键盘的另一种实例。主键盘打字区布局结构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本实施例取消了字母键『P』右侧的『BackSpace』键,而将数字键『0』左侧的『BackSpace』键采用2键位的长键,并将回车键『Enter』做成倒L形大键,使操作击键更加便利。而数字键『0』置于数字键『9』上方,由右手食指原地击键,操作也相当方便。此外,将『Delete』键与『Tab』键位置对调,也方便了文稿的删改操作。其余键位布局结构与实施例一、二相同。
实施例四:
如附图6所示,这是本发明基于104键电脑键盘的又一种实例。主键盘打字区布局形式与实施例1-3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打字区26个键盘字母按ASCII码顺序排列、分隔为左右两部分。即:左手字母区包括“ABCDE,FGHIJ,KLMN”14个字母键,并按5、5、4梯级排列成三行;右手字母区包括“OPQRS,TUVW,XYZ”12个字母,并按5、4、3梯级排列成三行,在字母键『Z』右侧保留一个上箭头键『↑』和逗号键『,』。字母键按“ABCD……Z”的顺序排列,特别适合于不习惯Qwerty键盘操作指法的中老年朋友使用。左手区减少一键,右手区增加一键,有利于双手击键平衡。
此外,数字输入键『2』、『3』、『0』和退格键『BackSpace』均采用1.5键位长键,使键盘布局结构形式上更加美观易用。『Delete』键与大小写锁定键『CapsLock』对调,将『CapsLock』键移到键盘右上角之『PauseBreak』键的右侧,比之与『Tab』键对调位置,布局分类上更加合理。而在回车键上方保留一个『BackSpace』键,也便于兼容Qwerty键盘用户的操作习惯。
实施例五:
如图7所示,这是本发明基于104键电脑键盘的又一种实例。主键盘打字区布局形式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26个键盘字母采用汉字输入方法“拼音码”的键盘布局方案排列。即:左手字母区有“RWTOA,FDHEI,VXCZS”15个字母,分三行五列均布排列,右手字母区有“UYLQP,NGJK,BM”11个字母,按5、4、2梯级排列成三行,该键盘把汉字拼音中使用最多的韵母字母,均设置于易于击键的键盘中心部位,故特别适于汉字拼音输入。
此外,还采用一个竖直方向的『BackSpace』键,便于用右手食指在上下二行位置“盲打”击键;另外回车键『Enter』也做成倒L形的大键,加上一个加长一倍的数字键『2』,三个大键组合使用,使这些常用键操作使用更加方便,尤其适合于不太熟练键盘指法的中老年用户使用。
实施例六:
如图8所示,这是本发明笔记本电脑键盘的实施范例。它由一个如图2所示的主键盘区打字区1,一个F功能键区3,两个分隔开的左右手字母区4、5,一个中置于字母区4、5之间的方块阵列数字键盘6,以及一个『Fn』多媒体转换键组成,具有现有笔记本标准键盘的全部输入功能和全尺寸盘面结构。主键盘打字区1也可采用上述实施例1-5中的任意一种。
具体而言,该笔记本键盘最上一行依次排列有:『Esc』、12个F功能键、以及『PrtSCSysRq』、『ScrollLock』、『PauseBreak』、『CapsLock』等辅助键。在功能键『F1』-『F12』上,设置“Fn1-12”各种多媒体功能。按下『Fn』键即可执行Fn多媒体功能,例如音乐播放、上网、收发邮件和控制显示屏亮度等。
第二行依次排列有:『Home』、『PgUP』、『PgDN』、『End』;『’』、『,』、『.』、『-』、『=』、『/』、『;』、『[』、『\』、『]』、『`』、『Insert』等光标控制键和标点符号键。
第三行至五行为主键盘字母键区,有按左右手击键分工分区排列的26个键盘字母,并分隔成两个左右手操作区4、5;在字母区左侧首列排列『Tab』、『Delete』和左『Shift』3个长键;在字母区右首末列排列『BackSpace』、『Enter』和右『Shift』3个长键;除回车键『Enter』外,字母区各列按键长度相等,纵向对齐。
在左右手字母区4、5中间,设有一个方块阵列数字键盘;数字键『0』和『BackSpace』键置于数字键方块阵列最上一行。数字键『1』、『2』、『3』置于主键盘最下一行之缩短了的『空格』键右侧,与『空格』键并列,作为空格和中文前三位候选字词的快捷输入键。
键盘最下一行从左到右顺序排列:“『Fn』、左『Ctrl』、『Win』、左『Alt』、『空格』、『1』、『2』、『3』、右『Alt』、『←』、、『↓』、、『→』、右『Ctrl』”等键。其中:『空格』键较前缩短1/2,右端与字母键『B』纵向对齐,数字键『2』加长一倍,位于数字键『5』、『6』正下方,以便于双手大拇指原地击键输入(各司二键)。
实施例七:
图9是本发明折叠式双体键盘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9-1所示,该键盘由一种本发明的键盘单体1与另一种标准键盘单体2组成,两种键盘单体通过可绕轴旋转的绞链体3实现笔记本式的折叠式连接,绞链体3为常规的笔记本电脑所用的绞接装置。
附图9-3为本发明折叠式双体键盘的展开示意图。其中:
<1>为闭合状态,两个键盘单体盘面相向折叠重合,方便外出携带。
<2>为展开成90°的情况,其中的一个键盘体置于桌面上工作,另一个键盘垂直或倾斜于桌面,作为摆放文件稿的支架或为工作键盘提供照明。
<3>为展开成180°的情况,这时两个键盘体处于同一平面,盘面向上,可作两个键盘使用进行不同的输入操作,或供两人玩双人游戏等。
<4>为展开成360°即对折时的情况,两个键盘单体处于背靠背状态,一个盘面向上,一个盘面向下,具有最小的投影面积,可任意翻转使用其中的一个键盘。
为避免处于背面的键盘盘面磨损,可在该折叠式双体键盘下方放置一键盘托盘或支架4,或可伸缩的支撑体,如附图9-2所示。

Claims (10)

1、一种通用型快捷中文键盘,包括主键盘打字区(1),数字小键盘(2)和F功能键区(3),以及按键、壳体、微处理器芯片和PCB薄膜电路等键盘组成部件;其特征是:
a)主键盘打字区(1)按双手击键分工分隔成左手字母区(4)和右手字母区(5)两部分,左右手字母区(4)、(5)之间设有方块阵列的数字键盘(6)和退格键『BackSpace』;打字区各键位纵向对齐或直行错列;
b)将标点符号键『’』、『,』、『.』、『-』、『=』、『/』、『;』、『[』、『\』、『]』、『~』按ASCII码顺序集中排列于打字区(1)第一行,将翻页键『-』、『=』置于该行中间位置,将光标控制组键“『Home』、『PgUP』、『PgDN』、『End』”和『Insert』键移到该行两端;
c)将原『空格』键长度缩短1/3-1/2,将数字键『1』、『2』、『3』置于缩短了的『空格』键右侧,与『空格』键并列,作为空格和前三位中文候选字词的快捷输入键,由双手大拇指原地击键输入,数字键『2』或『3』适当加长;
d)将删除键『Delete』与『CapsLock』键或『Tab』键位置对调,即:将『Delete』键移至字母区左首、与左『Shift』同处一列;被置换的『Tab』键或『CapsLock』键移至原『Delete』键位置或『PauseBreak』键右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型快捷中文键盘,其特征是,左手字母区(4)包括“QWERT,ASDFG,ZXCVB”15个字母键,依顺序均布排列成三行五列;
右手字母区(5)包括“YUIOP,HJKL,NM”11个字母键,按5、4、2键位梯级排列成三行,在字母键『M』右侧保留逗号键『,』和句号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型快捷中文键盘,其特征是,
方块阵列数字键盘(6)包括『0』-『9』十个主键盘数字键,和一个退格键『BackSpace』,由下而上排列成4行3列的方块矩阵,置于左右手字母区(4)、(5)之间;其中
数字键『0』置于最上行,其旁增设一退格键『BackSpace』,或将『BackSpace』键置于数字键盘(6)方块阵列的中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型快捷中文键盘,其特征是:撤销主键盘最下一行冗余的右『Win』键、『\』键和『Application』键,将箭头键“『←』、『↓』、『→』”移至右『Ctrl』键左侧。即该行依次排列:左『Ctrl』、『Win』、左『Alt』、『空格』、『1』、『2』、『3』,右『Alt』,『←』、『↓』、『→』、右『Ctrl』12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型快捷中文键盘,其特征是:将退格键『BackSpace』移至字母键『P』右侧、与『Enter』同一纵列,或予撤销。即:字母区右末位纵向排列“『BackSpace』、条形『Enter』、右『Shift』、右『Ctrl』”4键,或“反L形『Enter』、右『Shift』、右『Ctrl』”3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型快捷中文键盘,其特征是:在107/109键台式电脑键盘中,被『Delete』键置换的『CapsLock』键或『Tab』键移到打字区(1)最上行左首位置;其余光标控制组键、箭头组键、『Tab』键、右『WIN』键和『Application』键均保留其标准键盘中的原有位置不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型快捷中文键盘,其特征是:还包括一种具有方块阵列数字键盘的笔记本键盘,它由主键盘打字区(1),F功能键区(3),中置于左右手字母区(4)、(5)之间的方块阵列数字键盘(6),以及『Fn』多媒体转换键组成;具有现有笔记本标准键盘的全部输入功能和全尺寸盘面结构;主键盘打字区(1)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在功能键『F1』-『F12』上,设置有“Fn1-12”各种多媒体功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型快捷中文键盘,其特征是:还包括一种折叠式双体键盘,它由两种不同布局结构和功用的键盘单体通过可绕轴旋转的铰链体组装而成,其中包括至少一种本发明的通用型快捷中文键盘,两种键盘单体通过绞链实现笔记本式的折叠式连接,展开成90°、180°或360°对折以后使用,适用于一机多用户或一机多用途的场合。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用型快捷中文键盘,其特征是:26个键盘字母采用ASCII码排序方式或任意一种输入法的键盘字母排列组合方式。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用型快捷中文键盘,其特征是:各区按键使用不同的颜色或文字标记以志区别。
CNA2008100253688A 2008-04-29 2008-04-29 一种通用型快捷中文键盘 Pending CN1012615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0253688A CN101261542A (zh) 2008-04-29 2008-04-29 一种通用型快捷中文键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8100253688A CN101261542A (zh) 2008-04-29 2008-04-29 一种通用型快捷中文键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61542A true CN101261542A (zh) 2008-09-10

Family

ID=399620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0253688A Pending CN101261542A (zh) 2008-04-29 2008-04-29 一种通用型快捷中文键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6154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1565A (zh) * 2014-08-25 2015-04-29 莫晓东 改进的电脑键盘
CN105843415A (zh) * 2015-01-15 2016-08-10 北京华大九天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将快捷命令标记在键盘图上的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1565A (zh) * 2014-08-25 2015-04-29 莫晓东 改进的电脑键盘
CN105843415A (zh) * 2015-01-15 2016-08-10 北京华大九天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将快捷命令标记在键盘图上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17566B2 (en) Sequential two-key system to input keyboard characters and many alphabets on small keypads
EP0489792B1 (en) One-handed keyboard
US6348878B1 (en) Data entry keyboard
US7008127B1 (en) Keyboard configuration system
US6142687A (en) One handed sequential alpha numerical keyboard
JPH1115584A (ja) キーボードによる文字入力方式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8511880A (ja) 情報端末に用いるキーボード及びその配置方法
CN202815734U (zh) 一种改进的计算机键盘结构
US2004007052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tering and interpreting a truncated alphamumerical keyboard entry
CN101261542A (zh) 一种通用型快捷中文键盘
US7205982B1 (en) Character input keyboard
JP2003536130A (ja) アルファベット文字入力装置
CN1048562C (zh) 标准中文键盘
JP3222445B2 (ja) 文字入力キーボード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US20020061218A1 (en) Keyboard for engineering uses
JPS60169923A (ja) 5点式キ−ボ−ド
CN101359258A (zh) 四节输入法及其键盘布局
JP3899337B2 (ja) 文字入力システム、文字入力方法、文字入力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2001075707A (ja) 本キーボードの形に於ける、文字配列
JPS6120114A (ja) 日本語入力用キ−ボ−ド装置
CN108227939A (zh) 新型华字键盘键位结构与键位功能设置
JP2002328760A (ja) キーボード及びキー配列変更システム
KR20050115792A (ko) 스마트 중문자 입력법
CN114911358A (zh) 基于汉语拼音键盘的输入方法
CN111240492A (zh) 一种中文双拼输入键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