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48227A - 棉束供给系统 - Google Patents
棉束供给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248227A CN101248227A CNA2006800311131A CN200680031113A CN101248227A CN 101248227 A CN101248227 A CN 101248227A CN A2006800311131 A CNA2006800311131 A CN A2006800311131A CN 200680031113 A CN200680031113 A CN 200680031113A CN 101248227 A CN101248227 A CN 10124822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ock
- assembly
- fiber
- roller
- charg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G—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RES, e.g. FOR SPINNING
- D01G9/00—Opening or cleaning fibres, e.g. scutching cotton
- D01G9/14—Details of machines or apparatus
- D01G9/16—Feeding arrangement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G—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RES, e.g. FOR SPINNING
- D01G23/00—Feeding fibres to machines; Conveying fibres between machines
- D01G23/02—Hoppers; Delivery shoots
- D01G23/04—Hoppers; Delivery shoots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e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用于纺纱准备过程中棉束供给的进料机。该进料机包括棉束形成组件,该组件具有以每单位时间给定的纤维量来供给纤维流的装置和用于处理该给定纤维来形成棉束流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具有可控速度的开松机辊,从而可在运行过程中选择该辊的速度,以便影响纤维的处理以及因此而来的棉束流的开松程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纱准备过程中的棉束供给系统以及用于这种系统的机器和组件,特别但并非唯一地涉及用于将棉束供给到至少一个梳理机的进料机(feed machine)。
背景技术
从EP-A-810309可知一种带有清花间(blow room)的纤维处理系统,其适合于用棉束供给至少一个梳理机。在所述系统中,所谓的精清洁优选不在清花机本身内进行而是在每个梳理机的进料槽道中进行。随后将参考本申请的图1和图2对原理作简要地细节说明,其他方面可参考EP-A-810309的内容本身。
EP-A-383246公开了一种用于处理纤维材料的测量装置,其可以使被输送材料的数量得到精确的测定。随后将参考本申请的图3和图4对其原理作出简要说明,其他方面可参考EP-A-383246的内容本身。
发明内容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应用在EP-A-810309的设备(plant)中或者与EP-A-383246的测量组件有关。优选的实施方式也提供这样的设备或组件,这就是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声明EP-A-810309和EP-A-383246的内容作为本说明书整体的组成部分。
不管该设备如何构造,纺纱业领域的技术人员的任务是使纺纱准备过程中的纤维处理最令人满意地适应实际需求或适合使纺纱厂的熟练技工能够在操作过程中做出各种调整。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纺纱厂准备机的棉束形成组件。该组件包括用于以每单位时间预定量纤维来输出纤维流的装置和用于处理被递送的纤维以形成棉束流的装置。所述装置是可控制的以便能够影响纤维的处理以及因此而来的棉束流的开松程度。本发明还包括所谓的开松机,该开松机包括这样一种组件以及特别用于将棉束供给到梳理机组的进料机。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将随后参考附图作详细说明。附图中:
图1是对EP-A-810309中图4的拷贝;
图2是对EP-A-810309中图12的拷贝;
图3是对EP-A-383246中图2的拷贝;
图4是对EP-A-383246中图4的拷贝;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棉束形成组件的示意性图;
图6是根据图5的组件,其中简化了表示以突出某些方面;和
图7是用来说明控制根据图6的组件的示意性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EP-A-810309的现有技术:棉束供给系统
图1示出了处于一条“生产线”的三个清花机1、4、90,跟随其后的是来自梳理机组的梳理机11,该梳理机11被供给以来自清花线(blow roomstrand)的纤维材料。不同的机器以不同的比例示出,因为图1仅用来说明处理步骤。带有进料槽道8的梳理机11可以根据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设置,因此其在图1中仅以轮廓线的方式示出。该梳理机可以根据EP-A-866153来配置,因此EP-A-866153的内容也被结合在本申请中。
参考标记70表示抓棉机1的转台。转台70可枢转地装设于可移动托架72上,并支撑属于已知设计的抓棉臂73,由此可将纤维束从大包(图未示)抓出(milled off)。托架72设置成可沿着顺输送管75的轨道74移动,将抓出的棉束经由转台输送到输送管75内。在输送管75内,借助于适当装置(图未示)产生输送气流。
正如通过用实线示出的箭头所示意性指出的那样,输送管75并入到通向粗清洁器4的入口81的运送管3中,在那里,一些杂质在没有强化处理(intensive processing)(以“自由飞行”形式,没有使用夹持进料装置)的情况下被去除。纤维束通过气动输送系统从粗清洁器4经由输送管5输送到混棉机90。混棉机90包括多个(在图示的设计例中是六个)垂直布置的下落槽91,在那里纤维束与输送空气分离。下落槽91并入到混棉腔92内,在那里,纤维由靠着倾斜的输送装置(例如钉帘)94的水平输送带93运送。输送装置94将纤维带出混棉腔92并将它们传送到下落槽95。
跟随下落槽95的是输送装置97,该输送装置97在EP-A-810309的设计中接管用于梳理机的棉束进料机的功能。因此,根据EP-A-810309,输送管98并入到将棉束输送到指配梳理机组的所有梳理机的输送管100内。图1仅示出了一个梳理机11和将棉束供给到另外的梳理机的输送管100的延长部分。图2示意性的示出了进料槽道8(区别于图1),其包括所谓的清洁器组件RM。进料槽道的下面部分34形成纤维棉卷W,纤维借助于进料辊SW和进料槽SM从纤维棉卷W输送到刺辊V。如通过虚线圆圈V2和V3所示的那样,可以设置多个刺辊。参考标记VM表示为刺辊V设置的驱动电机(且至少用于另外的刺辊V2和V3)。标记VA表示刺辊组件中的分离元件,而方框VAS代表用于相对刺辊调整所述元件VA的致动机构。槽道8中的清洁组件RM以及梳理机入口中的清洁系统可以连接至梳理机控制器120,从而它们能够共同或单独得以调整。进料槽道8可以例如根据申请日为2005年3月17日、名称为“清洁槽”的PCT专利申请PCT/CH2005/00161来成形。
图1示出了传感器101和控制器102,控制器102从梳理机接收信号并从而控制棉束进料机(输送装置97),其由电路103示意性地示出。输送装置97(如图1所示)代表开松阶段,因为它包括带有夹持进料装置(以一对进料辊105的形式)的开松辊104。在EP-A-810309中没有单独说明设备中开松程度的过程。然而,在EP-A-810309中它被认为是当相对较晚地仅在梳理机的进料槽道中进行“精开松”时所述设备的一种优点。从而,纤维可以作为相对粗糙的棉束通过输送管运送,这将减少这些输送管中棉结的形成。控制棉束形成的可能性及因此而来的开松程度在现有技术中被忽略。
输送装置97优选构造成为EP-A-810309设计中的可控制的装置,从而接管棉束进料功能,因为否则的话将需要提供额外的进料机。然而,正如EP-A-810309中已经提供的,棉束进料装置也可以形成为单独的组件,其将纤维带离例如混棉机并以受控的方式将它们带回。这些装置也可以从现有技术中了解,例如从DE-A-10305049、DE-A-10214389、DE-A-19806891以及德国实用新型21002245中了解。这些装置特别熟知于在将棉束供给到梳理机之前通常由精清洁机进行操作的设备中。近来关于传统设备的经验也表明纤维材料的开松也可以对纺纱厂准备机中的其它功能起重要作用,见例如Melliand Textile Reports 5/2004(梅利安德纺织报告5/2004)中第334-336页的专家文章“Is there an optimal cleaning position forimpurity fibres(有用于杂质纤维的理想清洁位吗)”。这种操作参数因而在与借助于光学传感器检测杂质有关的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将提供“专用”进料机来供应棉束。根据本发明的进料机可根据需要设置在带有位于棉束供给系统之前的精清洁机的传统设备中,或者设置在带有位于梳理机进料槽道中的精清洁机的新型设备中。在两种情况下,以受控的方式来影响棉束的形成都可能是有利的。
这一新型进料机优选包括所谓的测量装置或根据EP-A-383246的测量组件。
根据EP-A-383246的现有技术:测量组件
图3示出了根据EP-A-383246的测量组件的设计,在下文中将对其进行详细说明。棉束槽道的两个侧壁56、58接近进料辊18或20的表面延伸。所述槽道12中的纤维材料60由沿箭头26、28的方向转动的进料辊18或20卷入其中并被压缩形成棉卷62。开松机辊22接着从沿着箭头64的方向移动的该棉卷中分离出棉束。
进料辊18的旋转轴由66表示,进料辊20的旋转轴由68表示,而开松辊22的旋转轴由70表示。旋转轴66和70是固定的。然而,进料辊20的旋转轴68由装设于开松辊22的旋转轴70上的两个臂72支撑,从而能够沿双箭头74的方向绕旋转轴70执行旋转运动。正如所见到的那样,这样的运动引起间距x的变化。
在图3的右手边设置偏置弹簧78形式的偏置装置76,该偏置弹簧78在其一端触靠在固定安装于进料槽道上的支座80上,并在其另一端触靠着与臂72连接的支座82。在支座80和支座82之间延伸有横杆84,该横杆84可移置地安装在支座82内。应当理解为,在进料辊20的另一端面上设置第二偏置装置76,该第二偏置装置76在那里同样压靠着相关联的臂72。因而,两个弹簧78试图使间距x变得更小。最小间距x通过与图示的臂72共同作用的止动装置86进行预调。在进料辊20的另一端面上也设有另一个止动装置86,该另一个止动装置86以相应的方式与位于那里的臂协作。
在运行期间,间距x进行自我调整,这依赖于输送槽中的当前压力、密度、棉束的开松程度以及弹簧78的力,在那里间距x的大小可由位于支座82内部的横杆84的位移路径来决定。横杆84和支座82作为路径测量传感器形成。
由于以基本不变的力进行偏置,输送间隙内的材料密度可以呈现为至少基本不变。测量系统的相应理论在EP-A-383246中作出了解释,在此不再重复,尽管可以说,在不变的操作条件下,由组件输送的纤维质量或纤维数量可从下列关系式中获得:
m=l.x.d.π.n.ρ
其中
l=进料辊18、20的长度
x=间隙的开口宽度
d=进料辊的直径
n=进料辊的转速和
ρ=间隙中纤维材料的密度。
由于运行期间x和n都是可变的,对于组件控制器的配置不能采取这一简单的关系式,细节可参考EP-A-383246。进料辊转速的调节基于如下的这一理论:
首先,所述开口的横截面在转速n1下的固定时间间隔t2-t1期间得以确定并被进行积分,该转速n1在整个测量过程中是恒定的,瞬间产量m1产生于该开口横截面。
现在将这个值与所需产量mdes来作比较,并且(在有偏差的情况下)转速的调节如此实现,使得新的转速n2产生,该转速n2针对下一个时间间隔保持不变。
这个过程从一个时间间隔到另一个时间间隔重复出现,同时所述调节快速调整到所需平均产量值mdes。
对进料辊的转速的调节最好作为对照来实现,即在代表有效转速的测量信号没有反馈的情况下进行。计算本身可由微处理器进行,该微处理器识别恒定参数并被供以来自路径测量传感器82的连续测量值。然而,并不排除提供对进料辊的转速进行调节的解决方案。
图4示出了一种测量装置,其对应于根据图3的测量组件的一种变例。参考数字128表示进料管,棉束通过该进料管气动地输送到槽道14中。图4中,测量装置设置有附加辊88,该辊88将槽道中的纤维材料供给到进料辊18和20中。在这个实施方式中,辊18可移置地执行,同时辊20保持固定。可移置的进料辊18.1的旋转轴66也由两个臂72.1支撑,臂72.1在这个实施方式中并非由开松辊22的旋转轴支撑,而相反的是由附加辊88的旋转轴90支撑。偏置装置76.1目前设置在棉束槽道的左手边,并如图4的实施方式中那样接合在臂72.1上。为了简单说明,这里既没有示出弹簧也没有示出路径测量传感器,然而,应当理解的是,这些装置的设置方式完全与根据图3的实施方式中的相同。还应当理解的是,在辊18的另一端面上设置有另一个偏置装置76.1。
进料辊18.1和20.1以及另一个辊88由共用电机92驱动。该驱动包括链条94,其由位于电机92的输出轴上的链条链轮96驱动。链条94围绕链条链轮98、链条链轮100以及围绕链条链轮102运转,链条链轮102带有用来绷紧所述链条的张力调整器104。链条的旋转方向由箭头106表现,进料辊20.1的所需旋转方向28以及另一个辊88的旋转方向108由此产生。进料辊18.1由另外的循环链条110驱动,该循环链条110由作为双链条链轮形成的链轮98驱动。链条链轮100和98并且还有链条链轮112在进料辊18.1的一个端面上具有相同的直径,由此这些辊的转速都是相同的。
参考数字130表示经由线路132控制进料辊速度同时经由线路134接收路径测量传感器的信号的计算机,该路径测量传感器嵌入到偏置装置76.1中。开松辊22.1由单独的电机114和循环链条116驱动。在根据图4的布置方式中,开松辊22.1借助于金属片导向装置118、120而得以覆盖,其中,金属片构件120与另外的金属片构件124一同形成导向输送管126。在根据图4的布置方式中,这一输送管126通向输送带34,在那里形成棉卷。
DE-A-383246公开了一种带有进料辊或输送辊的测量组件以及一种也设置成辊形式的(间隙形成的)相对元件(counter-element)。DE-A-810309示出了在那里相对元件不是辊的布置方式的例子。本发明也并不局限于第二辊作为间隙形成的相对元件的使用,以及用于形成优选实施方式的间隙的一对辊的使用。
用于根据本发明的纤维供给装置的测量组件
根据图3和图4的装置是用于输送单位时间的预定量纤维的装置的例子,也就是说,该装置用于确定预定的“生产量”。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一例子的使用。可供选择的方案例如可从DE-A-2436096和CH-B-490526(图6和图7)获知。DE-A-2436096和EP-B-383246也对进料辊或输送辊之间间隙中的恒定纤维密度起作用,在那里,DE-A-246096的情况下是通过调节所供给的数量使恒定密度得以保证,而在EP-B-383246中借助于对辊的恒定偏置确保密度的恒定。根据CH-B-490526的装置利用允许相应调节的流量测量而工作。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优选变例是对棉束即将形成之前基本预先确定的纤维材料密度起作用的组件,这一点将在下文中参考图5进行说明。
将测量组件转换成控制棉束形成的组件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用于棉束进料机的棉束形成组件,该棉束进料机将纤维材料以棉束的形式供给到梳理机组的梳理机上。图5中的参考数字大多与图3和图4中的那些相对应,并基本表示这些图中的相同元件。槽道的侧壁因此被表示为56或58。在该槽道中形成或多或少的纤维60的稠密棉卷。辊20和88将纤维材料60从该棉卷输送到狭窄空间100中,在那里,纤维材料的密度相比于槽道内的材料60有所增加。辊18、20将纤维材料从空间100输送到间隙102,同时材料密度进一步增加。所述辊的旋转方向由图5中的弯曲箭头表示。
正如EP-A-383246中已经说明的那样,由于辊18和20被以一预定的力压在一起(如图5中由箭头A、B所示意性指出的),间隙102中纤维的材料密度基本上被预先确定。间隙102中的纤维因而形成稀疏的棉卷,该稀疏的棉卷通过辊18、20向开松辊22传送。正如已经特别结合图3作出的说明,所述棉卷的传送速度由辊18、20的转速决定,即实际上由电机96的转速决定。对后者转速的控制取决于所测量的间隙宽度x,从而单位时间的沿开松辊22的方向输送的纤维量基本由相应的控制器130预先确定。
开松辊22设置有例如所谓的针杆(并非特别被选择),这些针杆随开松辊22沿着弯曲箭头指示的旋转方向移动,在那里这些针杆将纤维材料从上述棉卷的当前端撕下。这些材料作为各个棉束105的流离开开松辊22。然而,这些棉束并不沉积到输送带上(与图4有区别)。通过开松辊22输送的这些棉束被带入空气流中(由箭头L示意性的表示),空气流在适当的输送管中将它们传给梳理机(区别于图1的输送管100)。该棉束流可根据例如DE-Gbm-20102245的所谓的停/起方法,或根据例如DE-A-10064655的所谓的连续方法来受控。因为两种方法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都是很熟悉的,在此不做详细讨论。所述组件通常并入进料机中并受控于适当的设备的控制器,该进料机的运行根据所选择的工作原理(停/起或连续方法)。
在根据图5的组件中,用于开松辊的驱动电机114目前至少间接地连接到控制器130,其转速从而可以由控制器130的输入来选择。电机114优选作为受频率控制的电机制成,其转速完全依赖频率转换器110的输出。转换器110取决于其从计算机控制器接收的命令生成输出信号。
实验现已表明,对于确定纤维范围的预定生产量(单位时间的纤维数量)以及对于柱形物102中的预定的棉卷的厚度,所生成的棉束105的开松程度基本取决于辊22的转速。借助于根据图5的组件,纺纱厂的熟练技工能够充分可靠地(可重复地)确定进料机出口处或棉束供给系统入口处的开松程度,即借助于控制器130的输入来获得调节。这种可能性迄今在纺纱准备过程中并不存在,至少在棉束供给中不存在。因此图5的组件具有双重任务:
-一方面,像以前一样确定(测定)所供给纤维的数量,
-另一方面还要确定开松程度,即关于受控的棉束形成的任务,这是新的。
图6现在示意性地示出图5组件的进一步改进方案的主要部分,其中,工作元件再次由相同的参考数字表示,但进一步简化表示。图6因而示出了两个进料辊18、20,它们将相对强压缩的棉卷从间隙102输送到开松辊22。在这一示意性图示中,每个辊具有其各自的专用驱动电机96A、96B和114,并且这些电机由计算机控制器进行速控。实践中,进料辊18、20优选由共用电机驱动,开松辊22具有其独立的可速控电机。一个所述进料辊,在该例子中是辊20,可沿着线性导向装置120移动,在那里它被正对着辊18偏置以便尽可能地在间隙102中获得预定棉卷密度。由双箭头119示意性示出的路径测量系统将信号传送到控制器130,该控制器130与距离x(见图3)的瞬时值相对应。借助于这些信号,控制器130调节两个辊18、20的转速以便尽可能没有偏差地完成控制器130的产量值(所需值)输入,其中,正如已经提及的,这种调节优选通过控制而不是调节来实现。
同时,控制器130调节辊22的转速,以便尽可能没有偏差地完成与纤维处理有关的控制器130的有效输入。在这种情况下,调节也优选借助于控制实现。效果可以例如以任意定义的与可被测定的棉束开松程度有关的质量特性的形式表示。一种例子是所谓的纤维材料开松程度,如同例如在Melliand Textile Reports 5/2004(梅利安德纺织报告5/2004)中第334-336页的专家文章“Is there an optimal cleaning position for impurity fibres(有用于杂质纤维的理想清洁位吗)”中所说明的那样。然而,与可被测定的开松程度有关系的任何其它特性也将履行相同的功能。重要的事情是纺纱厂的熟练技工不会将对于辊22的转速的所需值输入到控制器,而是将与他的产品质量有关的值以一种对于他可容易确认的方式输入控制器。
所述输入质量特性到适合于辊22的所需转速的转换可借助于存储的功能组在控制器130中实现,该功能组使产量、辊22的转速以及所述特性适合于所述机器而彼此关联。一种示意性的例子在图7中示出,该例子仅仅意在说明所述原理,绝不应当被认为是实际的实施方式。实际的关系应当凭经验个案来确定,因而将仅适应同种类型的机器(机型)。
图7中的示意性图表显示了作为上述特性的五个值(G1,G2,G3,G4,G5)的产量(横坐标)的函数,在每种情况下的开松辊22的所需转速(纵坐标)。为了简化表示或说明,每个图示的函数作为简单的线性函数示出。然而,凭经验确定的函数大概每一个都将具有曲线的形式,并且它们将不会完全具有相同的形式。图7中没有给出针对产量和转速的具体值。近代的棉束进料机的产量的典型范围是每小时20-1600公斤(kg/h),现今则完全可预见到更高的产量范围(高达约2000kg/h)。对于图6装置的开松辊的相应转速范围是10-1500转数/分(rpm)。
纺纱厂熟练技工将根据纺织技术或经济考量来明确说明机器设置。因此,一方面,他将具体说明被要求来满足来自梳理机的需求的所需产量(例如P1),同时另一方面,他将具体说明所述“开松程度”,该开松程度(根据他的经验)保证满意的产品质量来满足关于该产品被期待的需求。他将对以他熟知的特性形式(例如“G3”)的开松程度作出决定。他现在可以将这些指定的值输入控制器130。
利用存储于存储器(图未示)中的开松程度的函数G3,控制器确定适于开松辊22的转速D1(图7)。辊22因而产生具有平均棉束尺寸且明确可重复或随时间保持恒定的棉束流,该尺寸呈现出设定的“开松程度”(对应于特性G3)。然而,如果这一分辨程度G3证明是“不利的”,熟练技工可以选择另一分辨程度(例如G4)用于相同的产量P1,并将它输入到控制器130。然后,控制器130利用所存储的函数G4确定适于开松辊22的新的转速(D2,由图7中的虚线示出),并通过适当信号对电机114或对其频率转换器110(图6)产生在这一操作参数方面的相应变化。
如果开松程度G3证明是正确的,而最初设置的产量P1例如证明是不再满足需要的,操作参数“产量”可以增加到例如P2(图7)。现在,控制器130利用保持不变的函数G3确定新转速(D3,由图7中的点划线示出)并从而重设电机114或频率转换器110中的这一参数。熟练技工因而可分别(彼此独立地)选择产量和分辨程度-该控制器于是确保机器设置因此匹配。对此的先决条件是开松辊转速能够被任意(或至少在由图5或图6的布置方式给出的预定范围内)设置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因而使得用于经选择的机器工作元件的机器设置自动相互适应,从而诸如产量和开松程度的自动选择的操作参数能够同时得到满足。这些操作参数可部分被自动地确定。进料机“产量”的瞬时当前所需值可以例如由部分供给机器的实际“需求”来确定,该“需求”可借助于各自供给机器上的适当传感器来确定。尽管这样,纺纱厂熟练技工可以明确说明所需的开松程度并借助于控制器130使其没有偏差地实现。
适于经选择的操作参数的所谓“处方(recipe)”可因而凭经验确定,并存储以重复利用。“处方”例如由诸如分辨程度等的操作参数列表组成,该操作参数列表适合于预先确定范围的纤维的处理以获得确定的产品质量。如果需要,现在可由操作者找回存储的处方并借助于控制器130来投入使用。处方基本上可以包含产量值,在那里,所需产量大概被单独输入。控制器130从处方推断开松程度的所需值,借助于所存储的函数将其与输入产量相配并确定适合于开松辊22的转速的适当值。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对自动选择的操作参数(诸如产量和分辨程度)的机器设置自动相互适应的所有优点的利用。利用所存储的针对转速和产量的函数,控制器能够例如确定适于输入值“产量”和“开松程度”的开松辊的转速,并将它们显示在显示屏(图未示)上-即使所显示的值实际上似乎适合他,熟练技工必须亲自输入该转速。
然而,在优选的解决方案中,这些操作参数的相互适应自动进行(以受控的方式),特别当产量值受波动影响时,因为这一产量的“需求”是随时间变化的。当利用所谓的“连续进料”时这样的状态特别出现在棉束进料中,该“连续进料”正如已经描述的那样,例如在DE-C-2858763、DE-A-10064655以及在Textile Asia,July 1986(亚洲纺织,1986年7月)第50-54页的专家文章“Continuous Flow:Benefits&Control(连续流:利益和控制)”中所描述的。在这样一种系统中,控制概念的本质在于产量连续地变化或至少准连续地变化。借助于在瞬时产量由可控装置指定之后对纤维处理的适当调整,所供给棉束的开松程度可保持为随时间基本恒定,即开松程度保持相同。
在现代纺纱准备的设备中,没有附加功能地发挥开松功能的位置的数量已经大量地减少。用于棉束供给的进料机在某些情况下成为所述设备中唯一将特别履行开松功能的位置。然而,如果开松功能将要或能够在生产线上的另一位置完成,这一位置可以装备有根据本发明的棉束形成组件。其前提是该位置必须不再履行与控制纤维形成相反进行的其它功能,例如,控制清洁功能,在那里卷布辊的转速必须由所需的清洁程度来确定。另一方面,与控制棉束形成不冲突的其它功能可结合棉束形成容易地完成。根据图5和图6的实施方式中的开松辊可因此设置有清洁元件(例如刀子或栅条),在那里,瞬时清洁效果将在任何情况下取决于开松辊的可变转速,即是可变化的。
Claims (16)
1.一种用于纺纱准备机中的棉束形成组件,包括以每单位时间可预定的纤维量来输送纤维流的装置,和用于处理被输送的纤维来形成棉束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是可控的以便影响纤维的处理,并因此影响棉束流的开松程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开松辊,所述开松辊是可速控的以影响纤维的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设置既能控制所述纤维量也能控制由所述装置对纤维的所述处理的控制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设置有其中可存储数据的存储装置,所述数据对应于所述纤维量的值、所述纤维处理的值以及可预定的操作参数的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提供有软件以在所述值之间形成链接,并得到可影响机器设置的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量的所述值与所述组件的产量相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4、5或6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处理的所述值与开松辊的转速相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4-7任一项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参数与所述棉束流中纤维的所述开松程度相对应。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设置成用来形成具有基本预先确定密度的纤维棉卷,并用来输送该棉卷到所述装置。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速控进料辊,其中每单位时间所输送的纤维量取决于所述进料辊的转速。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辊的所述转速可依赖所述进料辊和相对元件之间的间距来控制,其中该间距取决于所述进料辊和所述相对元件之间的纤维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对元件是可转动安装的辊。
13.一种用于纺纱准备的开松机,其包括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组件。
14.一种用于棉束供给的进料机,其包括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组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进料机,其特征在于,在设备中的所述进料机设置有用于棉束供给的控制器,其中,所述进料机根据由所述设备的控制器控制的连续方法运行。
16.一种纺纱准备系统,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的进料机,其特征在于,从所述进料机供给棉束的至少一个梳理机具有带有清洁器组件的进料槽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05040399.9 | 2005-08-25 | ||
DE200510040399 DE102005040399A1 (de) | 2005-08-25 | 2005-08-25 | Flockenbeschickungssystem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48227A true CN101248227A (zh) | 2008-08-20 |
Family
ID=37168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6800311131A Pending CN101248227A (zh) | 2005-08-25 | 2006-08-22 | 棉束供给系统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1917388A1 (zh) |
CN (1) | CN101248227A (zh) |
DE (1) | DE102005040399A1 (zh) |
WO (1) | WO2007022658A1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24938B (zh) * | 2009-11-19 | 2011-09-28 | 太仓市万龙非织造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干法非织造前处理设备及设备上的罗拉组合输送装置 |
CN104562305A (zh) * | 2015-01-23 | 2015-04-29 | 济南鑫金龙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开松机喂料机构 |
CN109442464A (zh) * | 2018-09-20 | 2019-03-08 |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 | 双偏置式旋转给料阀生物质给料系统及给料方法 |
CN111945256A (zh) * | 2019-05-16 | 2020-11-17 | 奥斯卡迪罗机械制造公司 | 成绒机的进料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8109005A1 (de) | 2018-04-16 | 2019-10-17 | TRüTZSCHLER GMBH & CO. KG |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Spinnereianlage und damit betriebene Spinnereianlag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004394C3 (de) * | 1970-01-31 | 1981-07-02 | Hergeth KG Maschinenfabrik und Apparatebau, 4408 Dülmen | Vorrichtung zum Regeln der Zufuhr von Fasergut beim Speisen von Karden u.dgl. |
DE3128532A1 (de) * | 1980-09-25 | 1982-07-01 | Automatic Material Handling, Inc., 28016 Bessemer City, N.C. | Vorrichtung zur zufuhr von fasern zu einer textilmaschine |
DE3535684C2 (de) * | 1985-10-05 | 1996-06-05 | Truetzschler Gmbh & Co Kg | Vorrichtung zur Speisung eines Öffners oder Reinigers für Textilfaserflocken |
EP0333904A1 (de) * | 1988-03-24 | 1989-09-27 | Spinnbau GmbH | Vorrichtung zum Zuführen von Fasermaterial zu einer Krempel, Karde oder dergleichen |
IN171263B (zh) * | 1987-04-13 | 1992-08-29 | Rieter Ag Maschf | |
DE3733631C2 (de) * | 1987-10-05 | 1998-04-23 | Truetzschler Gmbh & Co Kg | Vorrichtung an einer Karde oder Krempel zur Vergleichmäßigung des Faserbandes oder -vlieses |
DE3913997A1 (de) * | 1989-02-14 | 1990-08-23 | Rieter Ag Maschf | Dosier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abgabe vorgebbarer mengen von faserflocken |
DE4018803A1 (de) * | 1990-06-12 | 1991-12-19 | Rieter Ag Maschf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regelung eines oeffnungsvorganges, beispielsweise an einer karde |
DE10053622A1 (de) * | 1999-10-29 | 2001-07-12 | Ake Innotech Gmbh Automatisier | Faserspender zur Herstellung von Faservliesen und seine Anwendung |
-
2005
- 2005-08-25 DE DE200510040399 patent/DE102005040399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6
- 2006-08-22 WO PCT/CH2006/000451 patent/WO2007022658A1/de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6-08-22 EP EP06775145A patent/EP1917388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6-08-22 CN CNA2006800311131A patent/CN101248227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24938B (zh) * | 2009-11-19 | 2011-09-28 | 太仓市万龙非织造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干法非织造前处理设备及设备上的罗拉组合输送装置 |
CN104562305A (zh) * | 2015-01-23 | 2015-04-29 | 济南鑫金龙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开松机喂料机构 |
CN109442464A (zh) * | 2018-09-20 | 2019-03-08 |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 | 双偏置式旋转给料阀生物质给料系统及给料方法 |
CN111945256A (zh) * | 2019-05-16 | 2020-11-17 | 奥斯卡迪罗机械制造公司 | 成绒机的进料装置 |
CN111945256B (zh) * | 2019-05-16 | 2022-09-20 | 奥斯卡迪罗机械制造公司 | 成绒机的进料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07022658A1 (de) | 2007-03-01 |
EP1917388A1 (de) | 2008-05-07 |
DE102005040399A1 (de) | 2007-03-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926147B2 (en) | Apparatus for the fibre-sorting or fibre-selection of a fibre bundle comprising textile fibres, especially for combing | |
CN101333709B (zh) | 用于对包含纺织纤维的纤维束进行纤维分选或精选的设备 | |
US4723344A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ning fiber bales | |
CN101003921B (zh) | 调整加工纺织材料的机器的装置 | |
EP3230501B1 (de)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beschicken einer anlage mit fasern | |
CN1089381C (zh) | 形成纤维条子的装置和方法 | |
CN1020932C (zh) | 一种纤维加工设备 | |
CN101248227A (zh) | 棉束供给系统 | |
JPH02216226A (ja) | コーミングマシン | |
CN104379822B (zh) | 用于调整向梳理机的纤维喂入的方法和装置 | |
GB1594432A (en) | Production of a continuous substantially uniform fibre web | |
US6611994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iber length measurement | |
CN101096788B (zh) | 一种用于纺织机械的牵伸系统的牵伸控制方法,以及一种纺织机械 | |
CN1370861A (zh) | 一种在线检测技术 | |
US6212737B1 (en) | Plant for processing fibers | |
CN1077156C (zh) | 一种精梳机 | |
JPH07207536A (ja) | 入口測定部材を有する練条機におけるスライバ用自動調節ドラフト装置 | |
CN214115851U (zh) | 一种经线电子输送装置 | |
CN1804165B (zh) | 纺纱厂中带有控制装置的准备机及操作准备机的方法 | |
US4928353A (en) | Method and means for effecting a controllable change in the production of a fiber-processing machine | |
US6273314B1 (en) |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storage of fiber band between operating components of spinning machines | |
CN106435853A (zh) | 精梳机 | |
CN101243216A (zh) | 清洁装置 | |
CN1904162B (zh) | 用于精梳机的驱动控制 | |
US6581248B1 (en) | Carding machine with drawing rollers at the outlet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808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