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244139B - 预防或辅助治疗心血管类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预防或辅助治疗心血管类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44139B
CN101244139B CN200810008307A CN200810008307A CN101244139B CN 101244139 B CN101244139 B CN 101244139B CN 200810008307 A CN200810008307 A CN 200810008307A CN 200810008307 A CN200810008307 A CN 200810008307A CN 101244139 B CN101244139 B CN 1012441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cine composition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
group
he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083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44139A (zh
Inventor
邓铁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harm Dezhong Foshan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DEZHO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DEZHO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DEZHO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0083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44139B/zh
Publication of CN1012441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441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441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441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防或辅助治疗心血管类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各原料药制成:人参444份~1776份,三七167份~666份和陈皮56份~222份。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可按本领域常规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临床上可接受的适宜药物制剂,例如,可以是口服制剂或外用制剂等。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具有益气养心、行气除痰、活血通络等功效,能恢复和提高心脏活动功能。动物试验和临床观察试验证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胸痹心痛(冠心病)及其它心脏病属心气虚兼瘀证者,有确切的预防、保健或辅助治疗功效。

Description

预防或辅助治疗心血管类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以中草药为原料制成的预防或辅助治疗心血管类疾病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还涉及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心血管类疾病是极为常见的多发病,尤以冠心病最为多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善、人口老龄化的日趋明显,冠心病发病率也日渐攀升。据调查,冠心病发病率约占老龄患者发病率的50.47%,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位居发病率第一位。据WHO报告,1997年世界上有超过1500万人死于心血管系统疾病,其中有720万死于冠心病。在未来的20~30年间,冠心病发病数量将会增多,约四个家庭中将会有一个心脑血管病人,并且发病年龄逐渐提前,严重地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预防或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在当前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西医对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以化学药物治疗为主,往往是治标不治本,而且副作用大,费用高昂。
心脏疾病,病位在心,可在中医的“心悸”、“怔忡”、“胸痹心痛”等病证范围进行论治。中医对本病的治疗,特别是预防、保健和辅助治疗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方法,目前国内临床大多用中医中药来预防、保健和辅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成药主要有麝香保心丸(其配方主要有麝香、苏合香脂、蟾酥、牛黄、肉桂、冰片及人参等原料药)、复方丹参滴丸(片)(其配方主要由丹参、三七、冰片等原料药组成)、乐脉颗粒(其配方主要由丹参、川芎、赤芍、红花、香附、木香、山楂等原料药组成)、利脑心胶囊(其配方主要由丹参、川芎、葛根、地龙、赤芍、红花、郁金、制何首乌、泽泻、枸杞、酸枣仁、远志、九节菖蒲、牛膝、甘草等原料药组成)、冠心苏合丸(其配方主要由苏合香、冰片、乳香、檀香、土木香等原料药组成)、速效救心丸(其配方主要由川芎、冰片等原料药组成)、银杏叶口服制剂(其配方主要由银杏叶提取物组成)、通心络胶囊(其配方主要由人参、水蛭、全蝎、土鳖虫、蜈蚣、蝉蜕、赤芍、冰片等原料药组成)、生脉饮制剂(其配方主要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等原料药组成)、宽胸气雾剂(其配方主要由细辛油、檀香油、高良姜油、荜茇油、冰片等原料药组成)等品种。它们主要用于治疗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心痛,或寒凝气滞、心脉不通所致的胸痹、心痛,或瘀血阻络所致的胸痹、心痛,以及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有的也用于缓解一般性的冠心病心绞痛。
迄今为止,尚缺乏一种在冠心病、心绞痛的预防、保健和辅助治疗等方面都卓有功效的中药组合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预防、保健和辅助治疗心血管类疾病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具有益气养心、行气除痰、活血通络之功效,可从根本上对冠心病、心绞痛起到预防、保健和辅助治疗的作用。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防或辅助治疗心血管类疾病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原料药制成:人参444份~1776份,三七167份~666份,陈皮56份~222份。
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优选的,各原料药的重量份是:人参888份,三七333份,陈皮111份。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是基于发明人对冠心病、心绞痛深层发病机理的研究及其治疗原则,同时依据发明人多年临床经验和药理学研究成果,筛选出益气养心、行气除痰、活血通络的原料药,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组方、制备而成。
依据多年临床实践和研究,发明人认为冠心病是本虚标实之证,采用补益心气,理气除痰,化瘀通络的中医治疗手段对早中期及缓解期的冠心病进行治疗,能够收到有效的治疗效果,同时还具有防病及带病延年的效果。
“本虚”,是心的气血阴阳之虚。发明人认为,冠心病尽管其病因不同,证型各异,但心之有病,心功能必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从中医的辨证分析来说,是心气虚的表现。心气虚既是冠心病前期病理变化的重要表现,又存在于冠心病病理变化全过程。
“标实”,是“脉不通”。胸痹心痛(冠心病)的形成,最重要的病机是“脉不通”。“脉不通”的出现,首先是心脏的本虚。心气虚是发病的前提。心气不足,则血脉不畅。血流涩滞,则易成瘀,从而诱发本病。心脉痹阻,又反过来加重了疾病向复杂发展。所以本病是本虚标实之证。
在我国,由于冠心病的发病率北方高于南方,在早期,不少北方学者在中医中药的论治研究中,针对其“脉不通”的病机,主张温通寒凝及活血祛瘀为治疗大法,所研制的中成药也多以活血祛瘀通络为主。如复方丹参片,就是以活血祛瘀通络的丹参、三七、冰片所制成。这一治疗大法对于胸痹心痛的急性发作期治疗有一定效果,但对于胸痹心痛的预防、心脏的保健、降低发病率还远不能达到要求。究其原因,本发明人认为,主要是前人对于心脉痹阻的成因认识仍不够全面。关于心脉痹阻,本发明人认为,其成因除了血瘀以外,还有痰浊闭阻。
本发明人经多年临床实践发现,早期的冠心病患者中痰浊阻闭往往多见,本病患者除心悸、气短、胸闷、胸痛之外,还兼有神疲、肢体困倦、作闷有痰、舌胖大、苔浊腻,脉滑等兼夹痰湿的证候。鉴此,本发明人认为,冠心病患者心脉痹阻早期多为痰浊,晚期多为血瘀,并且“痰瘀相关”,痰浊闭阻是心脉痹阻较重要的病理机制之一,在治疗上应运用除痰法配合治疗以收良效。基于上述的研究结果,本发明人采用补益心气,理气除痰,化瘀通络的中医综合治疗手段对早中期及缓解期的冠心病进行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本发明人精选出人参、三七、陈皮三味原料药材,并对三味原料药的用量进行筛选、优化,最终完成本发明。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配伍依据:人参,甘微苦温,有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之功。心为君主之官,五脏之首,心气亏虚,以人参大补之,助五脏而益心气最适宜,故以之为君药,用量最大。三七,有止血,散瘀、消肿,定痛之功。《本草求真》曰:“三七,世人仅知功能止血住痛,殊不知痛因血瘀则疼作,血因敷散则血止。三七气味苦温,能于血分化其血瘀。”《医学衷中参西录》更云:“三七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允为理血妙品”。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依据上述机理的认识,针对心气虚衰易产生脉络瘀阻而设,选用三七辅助人参,通利血脉,恢复“心主血脉”的功能,故为臣药,用量次多。三七利血脉,人参入心经,两药配伍可兼使药之职。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再加入具有理气除痰之功效的陈皮,既佐助三七化瘀利脉,又使人参补心气而不滞气,任佐药之职,因此用量最少。同时为防陈皮行气过度反而耗气,故本发明组合物中陈皮用量较其常规量少许多,并且以粉末入药,而不是通常情况下的水煎煮入药。以上三药合用,君臣佐使配伍,药量精当,起到补益心气,理气除痰,化瘀通脉的功效,有效恢复“心主血脉”的正常功能。
本发明所用的各味原料药人参、三七、陈皮等其规格均符合国家医药标准,都可以在医药商店购买得到。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可按本领域常规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临床上可接受的适宜药物制剂,该药物制剂可以是口服制剂或外用制剂;所述的口服制剂包括但不限于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散剂、丸剂、口服液、糖浆剂或滴丸剂等;所述的外用制剂包括但不限于气雾剂、喷雾剂或贴膏剂等。
优选的,一种制备上述对于心血管类疾病具有预防、保健和辅助治疗功效的中药组合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所述重量配比称取各原料药;
(2)取三七、陈皮粉碎成细粉,得药材细粉,备用;
(3)取人参加水煎煮,煎煮液滤过,合并滤液,浓缩成稠膏,干燥,得干浸膏,备用;
(4)将步骤(3)所得的干浸膏、步骤(2)所得的药材细粉和药物制剂辅料混匀,制成制剂半成品,再经制剂成型工艺制得制剂成品。
优选的,步骤(3)中将人参加水煎煮2次,其中第1次加12倍重量的水煎煮2小时,第2次加10倍重量的水煎煮1.5小时;
优选的,步骤(3)中将滤液浓缩成55℃测定时相对密度为1.06~1.10的稠膏;
步骤(3)中所述的干燥可以是喷雾干燥、冷冻干燥或真空干燥,优选为喷雾干燥。
经毒性试验证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对人体的血液、脏器等没有不良影响。
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证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具有补益心气,理气除痰,化瘀通络等功效,能恢复和提高心脏活动功能,主治胸痹心痛属气虚兼痰瘀所致的心悸、胸闷或心痛、气短、神疲乏力、脸色淡白等症,可作为各种心脏病属心气虚夹瘀之证的辅助治疗用药,同时对胸痹心痛(冠心病)属心气虚兼瘀证者,有确切的预防、保健或辅助治疗作用。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用法与用量:本发明的用药量取决于具体剂型、病人的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作为指导:对于胶囊剂,口服:以中药组合物中所含生药量计算,一日3次,每次2.7g-5.4g;外用:以中药组合物中所含生药量计算,一日1次,每次4g。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应该理解的是,这些实施例仅用于例证的目的,决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颗粒剂的制备
(1)称取净药材:人参444g,三七167g,陈皮56g。
(2)药材细粉的制备
取三七、陈皮,用干燥混合机在机内压力约为0.1MPa条件下混合灭菌45分钟,再用热风循环烘箱在小于100℃温度条件下干燥24小时,干燥后的药料用微粉碎机粉碎成能过100目筛的细粉,细粉用混合机混合均匀,得药材细粉,备用;
(3)干浸膏的制备
取人参投入多能提取罐中,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12倍重量的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10倍重量的水煎煮1.5小时,煎煮液滤过,合并滤液,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6~1.10(55℃)的稠膏,喷雾干燥,得干浸膏,备用;
(4)颗粒剂的制备
取药材细粉及干浸膏加入适量的糊精,混匀,制成颗粒,包装,即得。每袋颗粒剂含有效生药量为4g。
实施例 2丸剂的制备
(1)称取净药材:人参710g,三七266g,陈皮89g。
(2)药材细粉的制备
取三七、陈皮,用干燥混合机在机内压力约为0.1MPa条件下混合灭菌45分钟,再用热风循环烘箱在小于100℃干燥24小时,干燥后的药料用微粉碎机粉碎成能过100目筛的细粉,细粉用混合机混合均匀,得药材细粉,备用;
(3)干浸膏的制备
取人参投入多能提取罐中,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12倍重量的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10倍重量的水煎煮1.5小时,煎煮液滤过,合并滤液,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6~1.10(55℃)的稠膏,喷雾干燥,得干浸膏,备用;
(4)丸胚的制备
取药材细粉、干浸膏及适量羧甲淀粉钠,混匀,得混合药料,每100g混合药料加炼蜜22.5g(±10%)以泛制法或挤丸法制成湿丸;湿丸摊盘,置于热风循环烘箱中干燥6~10小时,得丸胚,备用;
(5)包衣丸的制备
A.取占丸胚总重1.5%的滑石粉和黑氧化铁混合均匀,作包衣材料;
B.将丸胚置于制丸缸中滚动,用炼蜜-乙醇液(1∶1)作粘合剂,将滑石粉、黑氧化铁混合物撒入丸胚中,搅匀,在缸中滚动约10分钟,取出,得待包衣丸;
C.待包衣丸的表面干爽时,将包衣丸投入制丸缸中转动,加入相当于丸重0.2%的虫白蜡粉,打磨12分钟左右,至丸表面光亮,得包衣丸,包装,即得;每g包衣丸含有效生药量为2g。
实施例3 胶囊剂的制备
(1)称取净药材:人参888g,三七333g,陈皮111g。
(2)药材细粉的制备
取三七、陈皮,用干燥混合机在机内压力约为0.1MPa条件下混合灭菌45分钟,再用热风循环烘箱在小于100℃干燥24小时,干燥后的药料用微粉碎机粉碎成能过100目筛的细粉,细粉用混合机混合均匀,得药材细粉,备用;
(3)干浸膏的制备
取人参投入多能提取罐中,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12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10倍量的水煎煮1.5小时,煎煮液滤过,合并滤液,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6~1.10(55℃)的稠膏,喷雾干燥,得干浸膏,备用;
(4)胶囊剂的制备
取药材细粉及干浸膏,加入适量的乳糖,混匀,干压成颗粒,装入胶囊,即得;每粒胶囊中含有效生药量为1.33g。
实施例4 片剂的制备
(1)称取净药材:人参1332g,三七500g,陈皮166g。
(2)药材细粉的制备
取三七、陈皮,用干燥混合机在机内压力约为0.1MPa条件下混合灭菌45分钟,再用热风循环烘箱在小于100℃干燥24小时,干燥后的药料用微粉碎机粉碎成能过100目筛的细粉,细粉用混合机混合均匀,得药材细粉,备用;
(3)干浸膏的制备
取人参投入多能提取罐中,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12倍重量的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10倍重量的水煎煮1.5小时,煎煮液滤过,合并滤液,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6~1.10(55℃)的稠膏,喷雾干燥,得干浸膏,备用;
(4)片剂的制备
取药材细粉及干浸膏,加入适量的羧甲淀粉钠,混匀,干压成颗粒,再加入适量的淀粉、硬脂酸镁,混匀,压片,包薄膜衣,即得;每片片剂含有效生药量为0.8g。
实施例5 橡胶膏剂的制备
(1)称取净药材:人参1776g,三七666g,陈皮222g。
(2)药材细粉的制备
取三七、陈皮,用干燥混合机在机内压力约为0.1MPa条件下混合灭菌45分钟,再用热风循环烘箱在小于100℃干燥24小时,干燥后的药料用微粉碎机粉碎成能过100目筛的细粉,细粉用混合机混合均匀,得药材细粉,备用;
(3)干浸膏的制备
取人参投入多能提取罐中,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12倍重量的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10倍重量的水煎煮1.5小时,煎煮液滤过,合并滤液,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6~1.10(55℃)的稠膏,喷雾干燥,得干浸膏,备用;
(4)橡胶膏剂的制备
取液状石蜡与及萜烯树脂搅拌溶解后,加入橡胶浸渍;取药材细粉、干浸膏及浸渍的橡胶等物料,与适量的萜烯树脂、立德粉、碳酸钙、聚异丁烯、凡士林、羊毛脂混匀,制成膏料,涂膏,切段,盖衬,切片,即得;每片橡胶膏中含有效生药量为2g。
试验例1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3种原料药的不同用量配比)的药效学试验
根据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功能主治,本试验对人参、三七、陈皮3种原料不同配比所制成药物组合物进行验证性药效学试验,以比较人参、三七、陈皮不同配比制成药物组合物的药效。
本发明人根据多年研究与临床实践,结合权威性文献《中国药典》所记载人参、三七、陈皮的常规用量,选择人参的两个试验用量为600g、888g,三七的两个试验用量为200g、333g,陈皮的两个试验用量为111g、300g,分别制备成含有不同配比的8个样品,编号为1-8(见表1)。样品均按本申请说明书实施例3所公开的制备方法制备成胶囊剂。
表1 8个供试药物样品中人参、三七、陈皮不同配比的情况
Figure 2008100083070A00800011
一、供试药物及主要试剂
(1)供试药物:将编号为1-8的样品均按照实施例3的方法制备成胶囊剂,再将其由蒸馏水配成所需浓度(小鼠用量约4g生药/kg体重),备用。
(2)阳性对照药物:心得安,上海黄河制药厂,含量10mg/片,批号940121。
二、实验动物
NIH小白鼠及SD大白鼠,由广东省卫生厅医用实验动物场及广州中医学院动物房提供。
三、结果统计方法
SSPT软件,医用统计程序集,版本2.00(POMS2.00),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
四、试验方法及结果
(1)对机体一般状况的影响——小鼠游泳试验
取体重为19~21g的雄性小鼠90只,随机分成9组,即供试药物8组和空白对照组1组,每组10只,各给药组小鼠按0.5mL/20g体重灌胃给药,对照组灌服同等体积的蒸馏水,每天一次,连续10天,末次给药前动物禁食12小时,末次给药后30分钟,将小鼠放入水槽中进行游泳试验,水深25cm,水温15℃±1℃,记录每只小鼠游泳持续时间(即小鼠落水开始至鼻孔沉入水面的时间),结果见表2。
表2 供试药物对小鼠游泳时间的影响X±SD
各给药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试验结果显示:供试药物均能明显延长小鼠的游泳时间,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其中,6号供试药物的效果(延长小鼠的游泳时间)又明显优于其他供试药物的效果。
(2)对心肌缺血的影响(对小鼠常压耐缺氧的影响试验)
取健康雄性小鼠100只,体重20~22g/只,随机分成10组,即供试药物8组,空白对照1组和阳性对照1组(心得安)(100mg/kg),每组10只。各给药组小鼠按0.5mL/20g体重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灌服等体积的蒸馏水,每天一次,连续10天,末次给药后30分钟,分别将小鼠置入装有10g钠石灰的250mL广口沙塞瓶内,密封瓶口,观察动物死亡时间,结果见表3。
表3供试药物对小鼠常压耐缺氧实验中死亡时间的影响X±SD
Figure 2008100083070A00800022
Figure 2008100083070A00800031
各给药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试验结果显示:供试药物均能明显提高小鼠的耐缺氧能力,延长其死亡时间,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其中,6号供试药物提高小鼠的耐缺氧效果又胜于其他供试药物的效果。
综合以上药效学试验可以看出,供试药物均能明显延长小鼠的游泳时间,提高小鼠常压耐缺氧能力,其中,6号供试药物相比于其它的供试药物,其延长小鼠的游泳时间和提高小鼠的耐缺氧效果尤为突出。
试验例2、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主要药效学试验
根据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功能主治,分别从动物一般状况、心肌缺血实验、心肌血流量实验及血液流变学四方面对本发明中药组合物进行实验药效学试验。
1、供试药物及主要试剂
(1)、供试药物:本发明实施例3所制备的胶囊剂,含量2.38g生药/g粉,由蒸馏水配成所需浓度备用。
(2)、心得安:上海黄河制药厂,含量10mg/片,批号940121。
(3)、86RbCl:由北京原子能研究所提供,比活度1mci/15mg。
(4)、垂体后叶素:上海天丰药厂,含量10u/ml,批号940502。
(5)、戊巴比妥钠:佛山市化工实验厂,批号86091,化学纯。
(6)、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广州明兴制药厂,含量:1mg/ml,批号:940115-1。
(7)、磷酸川芎嗪片:广州市桥制药厂,含量50mg/片,批号940616。
2、王要仪器
(1)、Liang--1000型毛细血管式血液粘度计,上海医科大学。
(2)、UV-260型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
(3)、γ计数仪:Gamma 5500Beckman,美国。
(4)、心电图仪:SB--613D,日本。
3、实验动物
NIH小白鼠及SD大白鼠,由广东省卫生厅医用实验动物场及广州中医学院动物房提供。
4、结果统计方法
SSPT软件,医用统计程序集,版本2.00(POMS2.00),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一、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机体一般状况的影响-小鼠游泳试验
取体重为19~21g的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成四组,即供试药物高剂量组(4g生药/kg),供试药物中剂量组(2g生药/kg),供试药物低剂量组(1g生药/kg)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各给药组小鼠按0.5mL/20g体重灌胃给药,对照组灌服等体积的蒸馏水,每天一次,连续10天,末次给药前动物禁食12小时,末次给药后30分钟,将小鼠放入水槽中进行游泳试验,水深25cm,水温15℃±1℃,记录每只小鼠游泳持续时间(即小鼠落水开始至鼻孔沉入水面的时间),结果见表4。
表4供试药物对小鼠游泳时间的影响X±SD
Figure 2008100083070A00800041
各给药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试验结果显示:供试药物高剂量组(4g生药/kg体重)和中剂量组(2g生药/kg体重)能明显延长小鼠的游泳时间,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
二、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心肌缺血的影响
(1)、对小鼠常压耐缺氧的影响
取健康雄性小鼠50只,体重20~22g/只,随机分成以下五组,即供试药物高剂量组(4g生药/kg体重),供试药物中剂量组(2g生药/kg体重),供试药物低剂量组(1g生药/kg体重),空白对照组和心得安组(给药剂量100mg/kg体重),每组10只。各给药组小鼠按0.5mL/20g体重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灌服等体积的蒸馏水,每天一次,连续10天,末次给药后30分钟,分别将小鼠置入装有10g钠石灰的250mL广口沙塞瓶内,密封瓶口,观察动物死亡时间,结果见表5。
表5 供试药物对小鼠常压耐缺氧实验中死亡时间的影响X±SD
Figure 2008100083070A00800051
各给药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试验结果显示:供试药物高、中、低三个剂量组(4g生药/kg体重,2g生药/kg体重,1g生药/kg体重)均能明显提高小鼠的耐缺氧能力,延长其死亡时间,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
(2)、对垂体后叶素引起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的影响
取健康SD大鼠55只,雌雄兼有,随机分成五组,每组11只:(a)、空白对照组;(b)、供试药物高剂量组(4g生药/kg体重);(c)、供试药物中剂量组(2g生药/kg体重);(d)、供试药物低剂量组(1g生药/kg体重);(e)、心得安组(100mg/kg体重)。每组动物按1mL/100g体重灌胃给药,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去离子水,每天定时一次,连续10天。于末次给药后30分钟,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40mg/kg体重)麻醉动物,并于灌胃给药后1小时,大鼠尾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1u/kg),观察并记录注射垂体后叶素前、后30sec、1min、2min、3min、4min及5min的二导联心电图(ECG),以T波低平、双向、倒置,ST段水平下移,心率不齐、心率减慢为心肌缺血损伤的指标,比较给垂体后叶素前后ECG变化并进行给药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结果见表6。
表6 供试药物对垂体后叶素引起大鼠心肌缺血的影响
Figure 2008100083070A00800061
各给药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
试验结果显示:供试药物对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中高剂量组(4g生药/kg体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三、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小鼠心肌营养血流量的影响
采用同位素86Rb测定心肌营养血流量法(李仪奎等主编,《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上海科技技术出版社,1991年第一版);取雄性小鼠47只,体重21~24g,随机分成五组,即供试药物高剂量组(4g生药/kg体重),供试药物中剂量组(2g生药/kg体重),供试药物低剂量组(1g生药/kg体重),潘生丁组(0.1g/kg体重)及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潘生丁组7只),其中供试药物组小鼠按0.5mL/20g体重胃饲供试药物混悬液,空白对照组及潘生丁组胃饲等体积的蒸馏水,每天一次,连续10天,末次给药后一小时,上述各组动物尾静脉注射86RbCl溶液0.1ml(2-3万CPM),而潘生丁组动物在注射86RbCl溶液前20分钟,按0.1g/kg腹腔注射潘生丁溶液。各组动物在注射86RbCl,30秒后将动物断头处死,立即取出心脏,放入生理盐水中洗净并用滤纸吸干,用直接测量法,将整个心脏放入测量管内,用γ计数仪测量其放射性强度。实验结果见表7,其中心肌摄取86Rb百分率计算公式为:
表7、供试药物对小鼠心肌86Rb摄取量的影响
Figure 2008100083070A00800071
各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物高、中、低三个剂量组(4g生药/kg体重,2g生药/kg体重,1g生药/kg体重)均能明显增加小鼠心肌的营养血流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或P<0.05),供试药物高、中、低三组小鼠心肌对86Rb的摄取百分率分别为23.9%,13.6%及10.2%,而心肌摄取86RbCl能力的大小与心肌营养性血流量的变化成正比,本试验结果提示,随着供试药物剂量的增加,小鼠心肌对86Rb的摄取百分率也随之增加。
四、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取体重200~250克大鼠60只,随机分成以下六组:供试药物高剂量组(4g生药/kg),供试药物中剂量组(2g生药/kg),供试药物低剂量组(1g生药/kg),“血瘀”模型组(大鼠“血瘀”模型的构建按照以下文献所公开的方法进行:毛腾敏等,“血瘀”病理模型探索(一),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85年13(4)246~248),磷酸川芎嗪组(0.4g/kg体重)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供试药物各剂量组及磷酸川芎嗪组动物按1mL/100g灌服供试药物或磷酸川芎嗪混悬液,空白对照组及“血瘀”模型组动物灌服等体积的蒸馏水。每天一次,连续10天,在末次给药后24小时,供试药物各组、磷酸川芎嗪组及“血瘀”模型组动物皮下注射肾上腺素两次(0.8mg/kg/次),间隔3小时,首次注射后1.5小时,将大鼠放入4℃±1℃冰水中浸泡5分钟,再过1.5小时注射第二次。末次注射肾上腺素后禁食,次日早上心脏采血,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见表8。
表8 供试药物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Figure S2008100083070D00151
Figure 2008100083070A00800082
N=10“血瘀”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P<0.05
给药组与“血瘀”模型组比较##P<0.01,#P<0.05
试验结果表明:对“血瘀”模型大鼠而言,供试药物高、中剂量均能明显减低红细胞压积(P<0.01);供试药物高剂量能明显降低血浆比粘度(P<0.05);供试药物高、中、低三个剂量均能明显降低全血比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加快红细胞电泳率(P<0.01或P<0.05)。
试验结论:综合以上药效学试验可以看出,供试药物高、中二个剂量组能明显延长小鼠游泳时间;供试药物高、中、低三个剂量组能明显提高常压耐缺氧能力并明显增加小鼠心肌的营养血流量;供试药物高剂量组能明显抑制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大鼠心肌缺血;供试药物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对肾上腺素加寒冷所致大鼠“血瘀”模型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即有一定的活血化瘀的作用。
试验例3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一、试验材料
1.供试药物:本发明实施例3所制备的胶囊剂,含量2.38g生药/g粉,由蒸馏水配成所需浓度备用。
2.阳性对照药:补心气口服液,批号:940406,湖北成宁制药厂。
3.实验动物:NIH系健康小白鼠,雌雄各半,体重:25-27g,购于广东省医用实验动物场。
4.试剂:RPMI1640,GIBCO产品;植物血凝素(PHA),批号:940402,广州医药工业研究所;醋酸氢化考的松,批号:92094,上海第九制药厂,125mg/5ml;无色孔雀绿,Sigma产品;四唑蓝(MTT),Fluka产品;抗羊红细胞抗体,本室自制,效价1:2560,其它试剂均为市售分析纯。
二、实验动物分组及处理
1.实验动物分组:小鼠随机分为六组。I组为正常对照组,II组为醋酸氢化考的松免疫抑制造型对照组,III组、IV组、V组在醋酸氢化考的松免疫抑制造型后灌服供试药物,分别为高、中、低剂量组;VI组在醋酸氢化考的松抑制造型后灌服补心气口服液,为阳性药物对照组。
2.造型方法:造型小鼠于实验开始当天,后肢肌肉注射1∶1稀释的醋酸氢化考的松混悬液0.02ml/只,两后肢交替注射,每日一次,连续4天。
3.给药剂量及方法:造型开始当天,I组、II组胃饲自来水0.5ml,III组、IV组、V组胃饲供试药物混悬液0.5ml,剂量分别为:4g/kg·d,(高剂量);2g/kg·d,(中剂量);1g/kg·d(低剂量)。分别相当于成人常用剂量的20倍、10倍、5倍。VI组胃饲补心气口服液13ml/kg·d,相当于成人剂量的20倍。
三、试验方法及结果
1.供试药物对醋酸氢化考的松造成的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
于实验开始后的第八天,脊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即刻取胸腺、脾脏,称湿重,结果见表9。
试验结果显示,供试药物对免疫功能受抑制小鼠的免疫器官(胸腺、脾脏)湿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P<0.01、P<0.05)。
表9.供试药物对免疫抑制小鼠胸腺、脾脏湿重的影响
Figure S2008100083070D00171
Figure 2008100083070A00800092
注:实验数据采用t检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与造型组比较,P<0.05;
△△与造型组比较,P<0.01。下同。
2.供试药物对脾脏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
灌药七天后,将小鼠眼眶放血,脊椎脱臼处死后,无菌取小鼠脾脏,按常规制成脾细胞悬液,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淋巴细胞,洗涤后调整细胞数为1×106/ml,用96孔培养板培养,每孔加0.2ml细胞悬液,25ulPHA(200ng/ml),置5%CO2、饱和湿度、37℃培养72h。用MTT法(郑永糖等.测定细胞存活和增殖的MTT方法的建立,免疫学杂志1992,8(4)266-269)观察细胞增殖情况,以A(吸光度)值表示细胞增殖的能力,试验结果见表10。
表10供试药物对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
Figure S2008100083070D00172
Figure 2008100083070A00800094
造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淋巴细胞转化能力明显减弱(P<0.01),说明细胞免疫呈抑制状态,使用供试药物和阳性对照药(补心气口服液)后,机体细胞免疫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说明供试药物和阳性对照药均有提高受抑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3.供试药物对产生溶血素的影响
造型小鼠灌药的第二天,用5%的绵羊红细胞免疫小鼠,腹腔注射0.5ml/只,免疫后的第五天眼眶取血,分离血清,按1∶100稀释,取0.2ml,分别加入2.5%的绵羊红细胞和1∶20稀释的豚鼠血清(补体)各1ml,混匀后,37℃水浴40min,置试管于冰水中终止反应,10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0.5ml加入孔雀绿显色液1ml,室温放置20min,用分光光度计(620nm)比色,以A(吸光度)表示抗体产生能力的强弱(高美华等.冷疗法对血清溶血素产生的影响.中国实验临床免疫学杂志1991,3(5)4-6;田思江等.孔雀绿比色法测定ADCC活性的研究.中国实验临床免疫学杂志1991,3(2)16-17)。
试验结果见表11,醋酸氢化考的松造型小鼠产生溶血素的能力明显低于正常小鼠(P<0.01),供试药物高、中剂量和阳性对照药(补心气口服液)均可使产生溶血素的能力明显提高(P<0.01)。
表11供试药物对小鼠产生溶血素能力的影响
Figure 2008100083070A00800102
4.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作用的影响
腹腔巨噬细胞制备:各组小鼠灌药后的第五天分别腹腔注射新配制的1%淀粉1ml,48h后颈椎脱臼处死,腹腔注射RPMI1640培养液,轻轻按摩腹部,后抽出灌洗液,重复一次,合并灌洗液,离心得腹腔巨噬细胞,用含1%小牛血清的培养液配成1×105/ml细胞悬液,以每孔100ul加入96孔培养板中,置37℃,5%CO2,饱和湿度培养箱培养18h。
羊红细胞处理:新鲜羊红细胞(E)洗涤后,用生理盐水配成5%(V/V)的细胞悬液,加入1∶2000等量溶血素(Ab),37℃水浴30min,然后以生理盐水洗涤,配成2.5%(V/V)的细胞悬液,此为抗体包被的羊红细胞(EA)。
吞噬试验:取出巨噬细胞培养板,弃上清,每孔加入2.5%的EA,加盖后于37℃水浴30min,洗去游离的羊红细胞,并用4.5%的NaCl低渗溶液除去粘附于巨噬细胞表面的羊红细胞,再用生理盐水洗净,后每孔加入1%的冰醋酸和1‰SDS之混合液50ul,片刻后,每孔分别加入1%联苯氮冰醋酸50ul和1%过氧化氢溶液50ul混匀。室温放置5-10min,待显色反应从蓝绿色变为稳定的棕色后.加入10%冰醋酸50ul。将96孔培养板直接放在酶标检测仪上,以520nm波长比色,得吸光度(A),其值反应巨噬细胞吞噬EA所释放的血红蛋白(Hb)量,故以A值表示吞噬功能的大小(程丽萍等.一种微量巨噬细胞功能定量检测技术,细胞生物学杂志1994,87-89)。
试验结果见表12。醋酸氢化考的松造型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供试药物和阳性对照药(补心口服液)均可使低下的吞噬功能明显恢复(P<0.05)。
表12供试药物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Figure S2008100083070D00191
试验结果显示,醋酸氢化考的松能造成小鼠免疫器官湿重明显减轻,免疫功能亦明显降低。供试药物和补心气口服液均能有效地恢复免疫器官湿重,改善降低的免疫功能。
试验例4、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动物急性毒性试验
一、试验材料
1.供试药物:本发明实施例3所制备的胶囊剂,含量2.38g生药/g粉,由蒸馏水配成所需浓度备用。
2.实验动物:NIH小白鼠64只,由广东省卫生厅医用实验动物提供,体重18~20g,雌雄各半。
二、试验方法
1.LD50测定:取小鼠40只,随机分成四组(24.0g/kg,19.2g/kg、15.4g/kg,12.3g/kg),每组10只,雌雄各半,按照文献的方法(徐淑云,《药理实验方法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第二版)所示,求算LD50,不能求出。
2.最大耐受量测定:选用健康小鼠24只,雌雄各半,实验前禁食12小时,自由饮水。实验当天24小时内按0.8ml/20g体重给小鼠灌服0.6g生药/ml的供试药物混悬液二次,相隔6小时,连续观察七天。
三、结果与讨论
1.LD50不能求出。
2.小鼠一日灌服供试药物混悬液总剂量为48g生药/kg.天,连续观察七天,全部小鼠健康存活,观察期间,小鼠的毛色、饮食、粪便、活动及生长情况均未见异常,七天后处死动物,肉眼观察其心、肝、脾、肺、肾及胃肠道等主要器官,未见明显病理形态学的变化。
试验结果表明,以供试药物混悬液48g生药/kg(一日量)给小鼠灌胃,连续观察七天,小鼠一般情况正常,各主要器官肉眼观察未见异常,此剂量按体重计算,相当于成人每天用药量(0.2g/kg)的240倍。
试验例5、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临床验证总结报告
观察对象及方法
一、病例选择:
(一)诊断标准
1、胸痹诊断标准
(1)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
(2)轻者仅感胸闷憋气,呼吸不畅。
(3)心电图检查有缺血性改变,或运动试验阳性
2、中医辨证:
A心气虚
(1)胸闷隐隐,时作时止;
(2)心悸,或怔忡;
(3)气短,懒言,神疲乏力;
(4)脸色少华;
(5)舌淡,或胖;苔白润;
(6)脉细弱无力,或虚大无力。
[(1)-(4)项中三项具备,舌脉基本相符即可诊断为心气虚]。
B兼痰浊证
(1)胸闷如窒;
(2)气短,或痰多;
(3)舌苔浊腻。
C兼血瘀证
(1)胸部刺痛,绞痛,固定不移,入夜更甚;
(2)脸色黯滞;
(3)舌质黯滞;
(4)舌质黯,或舌见瘀斑瘀点;
心气虚兼见以上痰浊证二项及血瘀证二项者或仅兼痰瘀证之舌象,即可诊为气虚兼夹痰瘀证。
3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
A有典型心绞痛症状(除外主动脉瓣病,心肌病,严重贫血者);
B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中R波占优势的导联自J点后0.08秒测得的ST段呈水平或下斜型压低,与P-R段相比压低≥1.0mm,或ST抬高≥1.0mm。
C冠状动脉造影:示1枝主要冠状动脉或其大分枝有固定的狭窄≥50%,或狭窄虽不足50%但有血管痉挛。
具有A及同时有B或C,或胸闷发作时含服硝酸甘油片后3分钟内症状缓解,或有心肌梗塞病史者均符合试验冠心病心绞痛诊断。
4胸痹轻重分级标准(参照1979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率失常座谈会《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
A轻度:有较典型的心绞痛发作,每次持续时间数分钟,每周疼痛至少发作2-3次,但疼痛不重,有时需口含硝酸甘油。
B中度:每天有数次较典型的心绞痛发作,每次持续数分钟到10分钟,绞痛较重,一般都需要口含硝酸甘油。
C较重度:每天有多次典型的心绞痛发作,因而影响日常生活(例如大便、穿衣等),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较长,需多次口含硝酸甘油。
D重度:疼痛发作次数及程度,均比较重度为重。
(二)纳入标准:
具有胸痹主症,诊断明确,符合中医辨证属心气虚兼夹痰瘀证者,同时符合西医诊断为冠心病绞痛之轻度者。
(三)排除标准
1不符合上述中医诊断及辨证标准者。
2经检查证实为冠心病心肌梗塞以及较重度、重度心绞痛,重度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症候群、颈椎病所致胸痛者。
3合并中度以上高血压,重度心功能不全,重度心绞痛,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418岁以下,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本药过敏者。
5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二、病例分组:
将合格的受试对象按随机数字卡分配至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00例,对照组不少于50例,在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市中医院等三间医院完成,其中一间医院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比例为1∶1(采用双盲法),其余两组比例不大于3∶1(采用单盲法),观察病例以住院病人为主,门诊病人严格控制可变因素。
三、试验方法及用量
(一)盲法
本研究双盲模拟方法:即做两种安慰剂,一种是淀粉胶囊,一种是淀粉片。其外观、形状、颜色与治疗药、对照药相一致;将两种安慰剂、治疗药、对照药分别编为试验药物1号(治疗药,本发明实施例3所制备的胶囊剂),试验药物2号(安慰剂的淀粉片),试验药物3号(阳性对照药,复方丹参片),试验药物4号(安慰剂的淀粉胶囊剂)。
(二)用药方法与剂量
1治疗组:
口服:a:试验药物1号,每次4粒,每天三次,4周一疗程;b:试验药物2号,每次3粒,每天3次,4周一疗程。
2对照组:
口服,a试验药物3号,每次3粒,每天3次,4周一疗程;b:试验药物4号,每次4粒,每天三次,4周一疗程。
(三)入选病例尽量停用所有抗心绞痛及其他可能影响疗效观察的药物,若不能停用,维持原有的口服药,试验过程不再改变或增加其他药物,原使用硝酸甘油片者,应详细记录使用的剂量次数。
四、观察指标及项目
(1)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中医辨证,病情。
(2)一般症状:脸色,气短,喘促,懒言,神疲乏力,形体肥瘦,心悸,怔忡,痰。
(3)舌象脉象:舌质淡、黯;舌苔白润,腻浊,脉沉细,涩,滑。
(4)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心肝肾功能检查(心电图、BUN、GPT、GOT、A/G)),心脏特异性同功酶,血三脂。
(5)保证有1/3的病例作治疗前后对照。
五、疗效标准
1显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或胸痛(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
2有效:症状明显改善,或胸痛(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
3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
六、资料处理及统计方法
按设计要求,统一表格,作出详细记录,认真写好病历,应注意观察不良反应或未预料到的毒副反应,并跟踪观察,试验结束后,不能任意涂改病历,各数据必须作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x2检验,等级资料用Kidit分析,两样本均数用t检验。
临床观察结果
一、一般资料:
(一)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构成比的比较
表13年龄性别构成比的比较
Figure 2008100083070A00800121
年龄比较:t=0.426          P>0.05
构成比比较:X2=2.437       0.10<P<0.25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构成比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
表14治疗组与对照组心脏病病程比较
Figure 2008100083070A00800122
二、疗效分析
(一)两组间总疗效的比较
表1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比较
Figure 2008100083070A00800123
(二)两组主要症状改善前后的比较
表16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主要症状改善前后的比较
Figure 2008100083070A00800131
(三)治疗组实验室治疗前后的比较
表17治疗组实验室治疗前后的比较
心电图:治疗前EKG异常63例,治疗后EKG有改善30例,改善率为47.6%。
用药过程中仅一例出现轻微恶心,但不影响继续治疗,无需停药,无一例出现皮疹,呕吐,腹痛,腹泻等情况。
本试验观察了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胸痹心痛属气虚兼痰瘀所致心悸、胸闷或胸痛等症的临床效果。结果表明:治疗组显效率39%,有效率46%,总有效率85%;对照组显效率23.5%,有效率37.2%,总有效率60.7%;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上述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疗效明显高于阳性对照药(复方丹参片)。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改善胸痹心痛属气虚兼痰瘀所致的心悸、胸闷或气短、喘促等症也有较好疗效。治疗组对心胸闷痛有效率为87.5%,与对照组相比p<0.05(对照组为66.6%),对心悸、气短、懒言、喘促、痰的疗效分别为:80.0%、76.9%、86.4%、75%,与对照组(分别为42.8%、59%、35.7%、40%)相比,p<0.05,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改善心胸闷翳及神疲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
本试验观察治疗组病例100例,治疗前后血常规(WBC)及胆固醇、甘油三酯,BUN、GPT及GOT均无明显变化,治疗前后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血象(WBC)及肝功能及肾功能均无影响,但也无降血脂作用,治疗后,有47.6%的病例EKG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本试验在用药过程中仅一例出现轻微恶心,但不影响继续治疗,无需停药。无一例出现皮疹,呕吐,腹痛,腹泻等情况,说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基本无毒副作用,十分安全,临床应用安全。
本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冠心病(轻度),胸痹心痛属气虚兼痰瘀有较好疗效,能改善心悸、胸闷或气短、心痛等症状,对血脂肝肾功能及血象无影响,无毒副作用,安全可靠,为冠心病心绞痛早期及缓解期的预防保健和辅助治疗药物。

Claims (10)

1.一种预防或辅助治疗心血管类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各原料药制成:人参888份,三七333份和陈皮111份。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按照常规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临床上可接受的药物制剂。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制剂是口服制剂或外用制剂。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口服制剂是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散剂、丸剂或口服液。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用制剂是贴膏剂或气雾剂。
6.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中药组合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所述重量配比称取各原料药;
(2)取三七、陈皮粉碎成细粉,得药材细粉,备用;
(3)取人参加水煎煮,煎煮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干燥,得干浸膏,备用;
(4)将步骤(2)所得的药材细粉和步骤(3)所得的干浸膏混合,加入药物制剂辅料混匀,制成制剂半成品,再经制剂成型工艺制成制剂成品。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将人参加水煎煮2次,其中,第1次加12倍重量的水煎煮2小时,第2次加10倍重量的水煎煮1.5小时。
8.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将滤液浓缩成55℃测定时相对密度为1.06~1.10的稠膏,将其喷雾干燥,得干浸膏。
9.权利要求1-5任何一项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预防或辅助治疗心血管类疾病药物中的用途。
10.按照权利要求9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心血管类疾病是冠心病、心绞痛。
CN200810008307A 2008-02-22 2008-02-22 预防或辅助治疗心血管类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12441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08307A CN101244139B (zh) 2008-02-22 2008-02-22 预防或辅助治疗心血管类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08307A CN101244139B (zh) 2008-02-22 2008-02-22 预防或辅助治疗心血管类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44139A CN101244139A (zh) 2008-08-20
CN101244139B true CN101244139B (zh) 2012-09-05

Family

ID=39944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08307A Active CN101244139B (zh) 2008-02-22 2008-02-22 预防或辅助治疗心血管类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441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98677A (zh) * 2016-05-20 2016-10-12 济南思拓新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治肺癌术后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药物
CN107823287A (zh) * 2017-11-20 2018-03-23 于忠和 一种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24048A (zh) * 2007-03-28 2007-08-29 张洪武 一种治疗心脏病的药物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24048A (zh) * 2007-03-28 2007-08-29 张洪武 一种治疗心脏病的药物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周鲁等.中药复方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研究.《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第39卷(第2期), *
汤益明等.从冠心病中医防治的若干进展探讨结合点.《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第22卷(第11期),863-86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44139A (zh) 2008-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11850B (zh) 一种治疗心肌缺血、心悸怔忡病证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2526474B (zh) 一种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组合物
CN102028900A (zh) 一种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71137B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72135A (zh) 一种治疗心肾不交证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01711853B (zh) 一种治疗心动过缓病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10823B (zh) 一种治疗肾囊肿病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药物的用途
CN102813870A (zh) 一种治疗酒精中毒痛风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698077A (zh) 一种治疗亚健康的中药组合物
CN102526676B (zh) 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药、制备方法及给药方式
CN101732566B (zh) 一种补肝肾强筋骨的中药复方制剂
CN101244139B (zh) 预防或辅助治疗心血管类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93938B (zh) 一种降血糖的中药组合物
CN102614344B (zh) 用于治疗气血两虚型牙周炎的中药、制造方法及给药方式
CN102293985A (zh) 用于治疗冠心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47299B (zh) 一种治疗冠心病的药物组合物
CN101757423B (zh) 一种治疗心肌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84760B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94355A (zh) 一种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中药制剂
CN111529659A (zh) 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998087A (zh) 一种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95108A (zh) 一种治疗慢性低血压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CN102727730B (zh) 治疗男性不育的复方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36320B (zh) 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中药丸
CN100571722C (zh) 治疗肾虚及更年期综合症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28000 Guangdong province Foshan city Chancheng District Road No. 89 Buddha

Patentee after: Sinopharm Dezhong (Foshan) Pharmaceutic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8000 Guangdong city of Foshan Province Buddha Ping Road No. 89

Patentee before: Foshan Dezhong Pharmaceutical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