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33015A - 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233015A CN101233015A CNA200680028236XA CN200680028236A CN101233015A CN 101233015 A CN101233015 A CN 101233015A CN A200680028236X A CNA200680028236X A CN A200680028236XA CN 200680028236 A CN200680028236 A CN 200680028236A CN 101233015 A CN101233015 A CN 10123301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nel
- main body
- panel body
- electronics package
- package accor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0872 buff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0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8186 active pharmaceutical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208734 Pisonia acule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30182556 Polyacetal Natural produ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65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04 jo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324 polyoxym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电子装置,包括:电子装置主体1;面板主体,其具有由被形成于所述电子装置主体中的第一导向槽C1引导的第一被引导部分,并相对于所述电子装置主体以倾斜状态移动;以及保持板6,其具有由被形成于所述电子装置主体中的第二导向槽C2引导的第二被引导部分,并且可滑动地保持所述面板主体。根据本发明,用于倾斜所述面板主体的机构和用于滑动所述面板主体的结构被彼此分开地设置,使得能够在倾斜状态中平滑地操作重量增加的面板主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具有实现倾斜面板操作的面板倾斜装置,且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装配有面板倾斜装置,使得可以在车辆上安装的导航装置上以倾斜的状态平滑地和自由地移动显示板。
背景技术
近来,能够利用液晶显示器(LCD)显示图像的显示板已经被用于诸如各种信息处理装置的电子装置,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使用诸如电视机、个人计算机(PC)、光盘和数字通用光盘(DVD)之类的记录介质作为信息源。作为被安装到车辆中的电子装置之一的导航装置被装配有用于显示地图信息的LCD显示板。
图1示出了车载导航装置的常规示例。图1中示出的导航装置具有在此所示的外观,且具有被结合到布置于客车的驾驶员座位前面的仪表板的矩形形状。1表示被插入并固定到在仪表板中设置的附接空间的导航装置的外壳。在图1中,示出了外壳1,其背面部分被省略。
面板附接框架2被附接到外壳1的正面,且面板主体被容纳在面板附接框架2中。面板主体具有LCD的显示板8和用于附接显示板8到所述装置的面板框架3。在图1所示的显示板8中,其前平面是定义了与导航装置相关的输入/操作按钮的触摸板。在显示板8不是触摸板类型的情况下,所述装置可以被远程地操作,或者输入/操作按钮可以被安置在面板框架2的加宽正面中。
新近的车载导航装置被设计以具有多种功能,不仅能够在显示板8上显示地图信息,而且能够再现被记录在DVD等上的视频图像和被记录在车辆中的各种记录介质的音乐。这样,考虑面向车载的装置和有限的附接空间,构造导航装置,使得显示板8倾斜地移动以释放面板的正面,从而有效地利用有限的空间。
如图2所示,前面板8以倾斜状态移动,使得前面板8从所述装置向前拉出并躺下,从而面向上,以允许诸如DVD的记录介质自由地装载到所述装置或从所述装置卸载。在通过以倾斜状态移动显示板8释放的导航装置的正面上,设置了与以可自由分离的方式装载DVD或CD到驱动器的功能相关的口S1,以及能够使得诸如卡或存储器之类的记录介质以可自由分离的方式插入到其中的口S2。操作按钮可以被布置在导航装置的主体的正面。
显示板8装配有用于附接到导航装置的主体的面板框架3。滑动部件被附接到面板框架3的两侧的上部。滑动部件被插入到分别在面板附接框架2的两个侧壁的内表面上形成的导向槽C中,且依照显示板8的倾斜移动沿着槽C向上和向下滑动。滑动部件不仅可以是在导向槽C的内表面上滑动的部件,还可以是直径比凹槽宽度小的旋转滚子。
显示板8的倾斜移动由被安装到导航装置内部的用于倾斜移动的驱动源驱动,所述驱动源可以是电动机。水平移动的两个致动杆4在面板附接框架2的下部的两个位置或在图2的情况中在框架2的下部的两端与所述电动机相连。致动杆4的端以可自由旋转的状态接合到面板框架3的下部。可选地,单个致动杆可以被布置以在框架2下部的中心处水平地移动。
当所述导航装置用于导航时,显示器8被容纳在面板附接框架2中。当按下在触摸板类型的显示板8上显示的弹出按钮以装载新的DVD到驱动器或用新的DVD替换驱动器中旧的DVD时,例如,电动机被驱动,使得致动杆4从导航装置的正面突出。响应致动杆4的移动,在被导向槽C限制的同时,面板框架3的上端中的滑动部件滑动并向下移动。
当致动杆4被移动以从正面伸出时,滑动部件沿着导向槽C向下移动。作为所述移动的结果,显示板8从图1所示的容纳状态转变成图2所示的倾斜状态。所述装置被设计,使得当致动杆4到达伸出的极限时致动杆4自动地停止。优选地,在致动杆4变得与面板框架3平行之前,显示板8的倾斜移动在剩余给定角度停止。这意在使得,当通过驱动将要被收回的致动杆4来升高显示板8时,滑动部件容易开始沿着导向槽C向上移动。
近来,已经提出利用车载导航装置的多种功能,使得在显示板(例如,能够在显示器的左边和右边部分显示不同图像的多视图显示板)上实现各种显示功能和显示风格(见文献1)。
日本专利申请公报2005-78080。
发明内容
然而,当上述功能和风格被添加和实现时,更多的部件被结合到显示板中。这需要更大容量的面板主体。然而,车辆的仪表板没有用于承受更大容量的附加空间。因而,在增加面板主体的容量中存在难点。
当增加数量的部件被增加厚度的面板主体吸纳时,在显示板8的背面必须形成进一步的面板容纳体,面板主体的一部分或全部不再像常规导航装置中使用的LCD显示板那样被容纳在面板附接框架线内部。当使用显示板8的面板主体被结合到常规导航装置而不经任何修改时,在面板主体倾斜移动时,面板框架的上端可能碰触面板附接框架。这妨碍了面板的倾斜移动。
增加数量的部件增加了显示板8的重量。用于面板主体的倾斜移动的上述机制需要增加电源的功率。然而,这增加了成本和驱动噪声。没有附加空间可用于接收更大尺寸的电动机。这妨碍了导航装置的设计。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中,即使增加厚度或增加重量的面板主体能够以倾斜的状态平滑地移动。
通过这样的电子装置实现上述目的,所述电子装置包括:电子装置主体;面板主体,该面板主体具有由被形成于所述电子装置主体中的第一引导部分引导的第一被引导部分,并且相对于所述电子装置主体以倾斜状态移动;以及保持构件,该保持构件具有由被形成于所述电子装置主体中的第二引导部分引导的第二被引导部分,并且可滑动地保持所述面板主体。
使用这种结构,彼此分开地设置用于倾斜面板主体的机构和用于滑动面板主体的机构,使得能够在倾斜的状态中平滑地操作重量增加的面板主体。
在上述结构中,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该结构进一步包括:致动部件,用于移动面板主体的侧面部分中的一侧;以及接合部分,沿着被设置在保持构件中的第三引导部分滑动,并被设置到面板主体,其中:所述第一被引导部分在面板主体的侧面部分中的另一侧的上部中形成;所述第二被引导部分在保持构件的未端之一的附近形成;所述电子装置主体具有附接框架;所述第一和第二引导部分分别是面向所述面板主体的侧面部分中的所述一侧在附接框架的内表面上平行形成的第一和第二滑动面;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被引导部分分别沿着第一和第二滑动面滑动,且通过驱动所述致动部件,接合部分在第三引导部分中滑动。
使用这种结构,通过驱动致动部件,面板主体能够在倾斜的状态下平滑地移动。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引导部分可以具有各自的滚子(roller)。
使用这种结构,所述第一和第二被引导部分可以分别被第一和第二引导部分平滑地引导。因而,所述面板主体能够以倾斜状态平滑地移动。
在上述结构中,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其进一步包括:第一附接部分,被设置于接近面板主体的侧面部分中的所述一侧;第二附接部分,被设置于保持构件的另一端;以及推动构件,具有分别被附接到第一和第二附接部分的未端并且向着第一附接部分推动保持构件。
使用这种结构,当面板主体被倾斜时,弹簧向面板主体的下部推动保持构件,且能够有助于作用在放下和升起面板主体的方向中的合成推动力。因而可以在倾斜的状态下平滑地移动所述面板主体。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保持构件包括分别被布置在面板主体的两侧的保持板以及被布置在面板主体背面上并连接所述保持板的背板。
使用这种结构,所述面板主体能够在倾斜状态下更加平滑地移动。
在上述结构中,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使得第二引导部分具有在致动部件操作的方向之一中弯曲的下部。
使用这种结构,当面板主体开始从倾斜状态返回时,第二被引导部分可以被第二引导部分更加平滑地引导。因而,面板主体能够更加平滑地以倾斜状态移动。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第二引导部分可以是凹槽。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第一引导部分可以被设置在附接框架的正面上。
在上述结构中,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其进一步包括间隙抑制部分,用于抑制在保持构件和显示板之间的间隙(play)。
抑制保持构件和显示板之间的间隙,使得显示板能够相对于保持构件平滑地移动,且面板主体能够以倾斜状态平滑地移动。
在上述结构中,间隙抑制部分可以包括被设置在保持构件中的第四引导部分以及与所述第四引导部分接合并允许面板主体相对于保持构件移动的间隙抑制构件。
间隙抑制构件与形成的第四引导部分接合,从而允许显示板的移动。因而,面板主体能够相对于保持构件平滑地移动且能够被平滑地倾斜。
在上述结构中,间隙抑制部分可以被构造,从而抑制在面板主体的背面和保持构件之间的距离。通过抑制在面板主体的背面和保持构件之间的距离,可以防止面板主体的背面和保持构件彼此接触,以及可以相对于保持构件平滑地移动面板主体。
在上述结构中,间隙抑制部分可以包括缓冲构件,其被布置在面板主体的背面和保持构件之间并缓冲面板主体的背面和保持构件之间的接触。
所述缓冲构件能够抑制在保持构件和面板主体之间的间隙,并且可以相对于保持构件平滑地移动面板主体。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面板主体可以装配有显示板。
在上述结构中,显示板可以被构造,从而在仅在特定的方向分别观看的单个屏幕上显示个别的图像。
使用这种结构,即使当显示板比通常的电子装置中内置的通常的显示板更重且更厚时,可以以倾斜的状态平滑地移动该显示板。
根据本发明,彼此分离地设置用于倾斜面板主体的机构和用于滑动面板主体的机构,使得能够在倾斜状态中平滑地操作重量增加的面板主体。
附图说明
将参考下面的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优选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是视图,其描述了具有常规面板倾斜装置的导航装置;
图2是视图,其示出了当显示板在图1所示的导航装置中移动和倾斜时所述装置的外观;
图3是视图,其阐明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基本构造;
图4是透视图,其示出了显示装置被应用于车辆的示例;
图5是显示装置的功能图;
图6是示出了控制器的构造的功能框图;
图7是第一和第二图像质量调节部分的功能框图;
图8是图像输出部分的功能框图;
图9是阐明了显示部分的截面构造的视图;
图10是液晶板的正视图;
图11是TFT基板的电路图;
图12是描述了液晶的操作原理的视图;
图13是描述了液晶作为遮光器的功能的视图;
图14是显示板竖直站立状态中车载显示装置的透视图;
图15是车载显示装置的透视图,其中显示板被移动和倾斜使得装置主体的正面暴露;
图16A和16B是用于描述显示板竖直站立状态的示图;
图17是描述车载显示装置的操作的视图;
图18A至18C是描述车载显示装置的实施例的各种变型的视图;
图19是描述车载显示装置的实施例的另一变型的视图;
图20A和20B示出了显示板竖直站立状态中车载显示装置的变型;
图21是示出了依照所述变型的车载显示装置的面板主体的倾斜移动的完成的视图;
图22是示出了面板主体和保持板的后视图;
图23是沿着图22所示的线A-A的截面图;
图24是描述缓冲构件的视图;
图25是沿着图24所示的线B-B的截面图;以及
图26是描述接合停止器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给出实现本发明的最佳模式的描述。
下面将描述作为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装置的示例性车载显示装置。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载显示装置的基本构造的视图。
现在参考图3,车载显示装置包括用作显示控制装置的显示控制器10和用作显示装置的显示部分100。图像数据DT1被从用作供给源的第一图像源300A供给到显示控制器10,与此同时,图像数据DT2也被从用作供给源的第二图像源300B供给到显示控制器10。然后,由第一图像数据DT1和第二图像数据DT2组成的图像数据ADT被输出到共用的显示部分100。将在稍后详细地描述显示控制器10的构造。
第一图像源300A和第二图像源300B分别由摄像头(camera)、TV接收机、DVD再现部分、HD再现部分、导航部分等构成,将在稍后进行描述。
显示部分100(面板主体或显示板)包括:液晶板;背光;视差格栅等,将在稍后进行描述。基于第一图像数据DT1的第一图像IM1和基于第二图像数据DT2的第二图像IM2被显示在共用的显示屏上,使得观察者OBR能够从右手方向观看第一图像IM1且观察者OBL能够从左手方向观看第二图像IM2。显示部分100的构造也将在稍后详细地描述。
现在参考图4,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采用的显示装置的例如显示部分100在车辆的仪表板区域被布置于驾驶员座位DS和前排乘客座位AS之间。另外,显示部分100被设置有操作按钮部分150以手动地操作显示装置。根据图5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坐在驾驶员座位DS的乘客对应于上述观察者OBR,且坐在前排乘客座位AS上的另一乘客对应于上述观察者OBL。这些乘客能够从驾驶员座位DS和从前排乘客座位AS同时观看到各别图像,即,第一图像IM1和第二图像IM2,它们彼此不同且在显示部分100上显示。
图5至图11阐明了依照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特定构造。图5是显示装置的功能框图。图6是示出了控制器的构造的功能框图。图7是第一和第二图像质量调节电路的功能框图。图8是图像输出部分的功能框图。图9是阐明了液晶板的截面构造和效果的视图。图10是液晶板的正视图。图11是TFT基板的电路图。
现在参考图5,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部分100、控制器20、分配电路30、第一图像质量调节电路50A、第二图像质量调节电路50B、图像输出部分70等。显示控制器10包括控制器20、分配电路30、第一图像质量调节电路50A、第二图像质量调节电路50B、图像输出部分70等。
现在参考图6,控制器20包括处理器(CPU)21、接口22、ROM 23、RAM 24等。控制器20根据存储在ROM 23中的程序以综合的方式控制显示装置。而且,对于通过叠加将被在显示部分100上显示的第一图像IM1和第二图像IM2而彼此分离的第一图像IM1的可视范围和第二图像IM2的可视范围,控制器20通过调节第一图像IM1和第二图像IM2中至少一个的图像质量使其具有给定范围来对它们进行控制。
控制器20被连接到摄像头310、光盘/迷你光盘(CD/MD)再现部分320、无线电接收机330、TV接收机340、数字通用光盘(DVD)再现部分350、硬盘(HD)再现部分360、导航部分370等,从而发送和接收数据并控制上述组件,所述组件如图5所示被安装在车辆上且分别用作为供给图像和声音的供给源。摄像头310采集车辆的环境等的图像。CD/MD再现部分320再现音乐或图像。无线电接收机330经由天线接收无线电波。TV接收机340通过选择器341经由天线接收TV电波。DVD再现部分350再现DVD中的音乐信息和图像。HD再现部分360再现存储在HD中的图像和音乐信息。导航部分370基于VICS信息接收机371接收的道路信息和GPS信息接收机372接收的地理信息输出地图或路线引导图像。
另外,控制器20还连接到外部存储器140、操作按钮部分150、远程控制发送和接收部分170、亮度检测传感器190、乘客检测传感器200等,并基于从上述组件获得的各种数据实现各种控制。外部存储器140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操作按钮部分150被设置以用于操作所述显示装置。远程控制发送和接收部分170与远程控制器171之间发送和接收红外信号或无线信号,所述远程控制器171被设置以远程地控制所述显示装置。亮度检测传感器190由光开关或光传感器构成以检测车辆内的亮度。乘客检测传感器200包括驾驶员座位或前排乘客座位上的感压传感器等以检测车辆中的乘客。
如图5所述,分配电路30根据控制器20发出的控制指令,分配从上述摄像头310、CD/MD再现部分320、无线电接收机330、TV接收机340、DVD再现部分350、HD再现部分360、导航部分370等供给的声音数据和图像数据到第一图像质量调节电路50A或第二图像质量调节数据50B。
如图5所示,声音调节电路60调节从分配电路30供给的声音数据以输出到扬声器61。
参考图7,第一图像质量调节电路50A和第二图像质量调节电路50B的每一个包括对比度调节部分51、亮度调节部分52、色调调节部分53、伽马值调节部分54等,并且响应于控制器20发出的控制指令,分别调节第一图像数据和第二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对比度、亮度、色调以及伽马值)。
现在参考图8,图像输出部分70包括第一写入电路71、第二写入电路72、视频RAM(VRAM)73、液晶板驱动部分74等。图像质量分别已经被第一图像质量调节电路50A和第二图像质量调节电路50B调节的第一图像数据和第二图像数据分别被写入到第一写入电路71和第二写入电路72。第一写入电路71和第二写入电路72将所述图像质量分别已经被第一图像质量调节电路50A和第二图像质量调节电路50B调节的第一图像数据和第二图像数据分别写入到VRAM 73的给定地址,以叠加这种已调节的第一图像数据和这种已调节的第二图像数据。
VRAM 73保留在其上叠加第一图像数据和第二图像数据的图像数据。这种叠加的图像数据对应于显示部分100的各个像素。液晶板驱动部分74是驱动液晶板110以及基于在VRAM 73中保留的叠加图像数据驱动液晶板的相应像素的电路。将在稍后详细描述液晶板110。
如图5所示,显示部分100包括:液晶板110;背光部分120;触摸板130等。背光部分120从液晶板110的背面发散照射的光。触摸板130被设置用于输入信号,以操作显示装置。在此,触摸板130没有被示出,但是它以透明片的形状形成并被粘附到液晶板110的正面。
现在参考图9,液晶板110具有已知的结构。从背光部分120开始,顺序设置第一偏光板111、薄膜晶体管(TFT)基板112、液晶层113、具有三原色RGB像素的滤色器基板114、视差格栅115、玻璃板116、第二偏光板117等。
如图9和图10所示,上述液晶板110具有显示屏,其中,例如,800个像素被布置在水平方向上且480个像素被布置在垂直方向上。而且,左手侧显示像素118(此后,也被称为前排乘客显示像素118)和右手侧显示像素119(此后,也被称为驾驶员显示像素119)被交替地布置在显示屏的水平方向上。
如图9和图10所示,视差格栅115以条形方式形成,并包括遮蔽部分和透光部分。遮蔽部分被安置在左手侧显示像素118和右手侧显示像素119之间。通过在滤色器基板114的正面设置视差格栅115,在经过左手侧显示像素118的照射光中,仅向左侧行进的光选择性地穿过视差格栅115的透光部分。在经过右手侧显示像素119的照射光中,仅向右侧行进的光选择性地穿过视差格栅115的透光部分。这使得第一图像IM1从液晶板110的右侧(驾驶员座位)可见,且还使得第二图像IM2从左侧(前排乘客侧)可见。
在此,如日本专利申请公报10-123461或日本专利申请公报11-84131中公开的类似的视差格栅可以用于所述视差格栅115。
参考图11,TFT基板112包括数据线驱动电路DR1、扫描线驱动电路DR2、垂直布置的扫描线SCL、水平布置的数据线DTL、TFT元件EL、对应于TFT元件EL的像素电极EP等,而在每条扫描线SCL和每条数据线DTL相交的每个区域中形成每个TFT元件。子像素SBP由扫描线SCL和数据线DTL环绕的区域形成,且沿着每条数据线DTL布置的子像素SBP被交替地分配给左手侧显示像素118和右手侧显示像素119。
数据线驱动电路DR1的驱动时序受液晶板驱动部分74控制以控制被施加到像素电极EP的电压。
扫描线驱动电路DR2的驱动时序受液晶板驱动部分74控制以选择性地扫描TFT元件EL。
在此,将参考图12和图13,给出驱动作为液晶示例的TN(扭曲向列)型液晶的原理。如图12的部分(a)所示,在TN型液晶中,扭曲的液晶被夹在两个偏光滤光器(deflection filter)Fa和Fb(偏光板)之间,这两个偏光滤光器被布置以具有相互正交的偏光方向,用于防止光从其穿过。液晶的顶部的入射光被液晶螺旋引导且扭曲90度。因而,光被允许经过下面的偏光滤光器Fb。如图12的部分(b)所示,当向液晶分子施加电压时,分子竖直站立且从扭曲状态释放。因而,入射光向下行进而没有任何变化,被阻止穿过下面的滤光器Fb。即,如图13所示,当没有电压被施加到液晶分子上时,光被允许经过液晶,且当施加电压时,光被阻隔,使得屏幕是黑的。所述液晶用作为响应于施加到其上的电压的遮光器。因而,通过控制施加到液晶的电压可以实现亮度控制。进一步,通过分别控制分别用于左侧和右侧显示图像的施加到液晶的电压,能够独立地实现左侧和右侧显示部分上的图像的亮度控制。
存储器140可以由诸如闪存或电池备用易失性存储器之类的电气可编程和可擦除存储器形成,并存储用于控制器20的控制所必需的数据。更具体而言,存储器140存储用于设置稍后描述的可视范围的设置信息以及关于车辆的手柄位置(handle position)的车辆信息。
参考图14到17,将给出车载显示装置的开启和关闭操作的描述。
图14是车载显示装置的透视图,其中面板主体竖直站立。图15是在面板倾斜且装置主体的正面暴露的状态下车载显示装置的透视图。图14和15中示出的车载显示装置基于图1和图2所示的常规导航装置,且相同的部件由相同的参考数字给出。即,导航单元内置于装置主体1中,且面板附接框架2被固定到装置主体1的正面。当具有显示板8的面板主体通过致动杆4倾斜时,诸如实现导航单元的多种功能的DVD之类的记录介质能够被操作。显示部分100由显示板8、面板框架5以及保持板6组成。
本实施例的车载显示装置极大地不同于上述常规车载显示装置,在该常规装置中:在面板附接框架2的侧壁的内表面中形成单个导向槽C,且当致动杆4被驱动时,被附接到面板框架3的上端的滑动部件在导向槽C中滑动。
相对地,本发明的车载显示装置装配有:装置主体1(电子装置主体);面板主体,具有通过被设置到装置主体1的导向槽C1(第一引导部件,第一滑动面)引导的滑动部件(第一被引导部件),且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1以倾斜状态移动,以及保持板6,其具有通过被设置在装置主体1中的导向槽C2引导的另一滑动部件(第二被引导部件),并可滑动地保持面板主体。利用这种结构,可以彼此分离地设置用于倾斜面板主体的机构和用于滑动面板主体的机构,使得可以以倾斜状态平滑地操作重量增加的面板主体。
更具体而言,在本车载显示装置中,两个平行的导向槽C1和C2被设置在面板附接框架(附接框架)2的侧壁的内表面上。被附接到面板框架5的顶端的滑动部件与导向槽C1接合并滑动。被附接到如下所述的保持板的未端的另一滑动部件与导向槽C2接合并滑动。面板框架5和保持板6通过弹簧7(推动构件)连接。在如上所述配置的本实施例的车载显示装置中,当致动杆4被驱动且面板以倾斜状态滑动时,弹簧7向面板主体的下部推动保持板6。弹簧力拉动面板框架5和保持板6并帮助显示板8上升。另外,弹簧力抑制面板框架5的间隙并实现了面板主体在倾斜状态的平滑滑动。
现在,参考图16A和16B给出对于具有依照本实施例的面板倾斜装置的车载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描述。
图16A和16B示出了车载显示装置,其中显示板竖直站立。图16A是车载显示装置的上部沿着图16B所示的X-X线的截面图,且图16B是主要示出了涉及面板框架5的车载显示装置的结构的侧视图。
面板附接框架2由虚线指示。面板附接框架2的轮廓由粗虚线指示,且在面板附接框架2的侧壁上形成的导向槽C1和C2由细虚线指示。尽管图16A和16B只阐明了面板框架5的一侧,期望在面板框架5的相对侧壁上设置具有本实施例的面板倾斜装置的车载显示装置。在这种情况下,面板可以被更稳定地倾斜。面板附接框架2可以由诸如铝合金的金属或硬质的塑料材料制成。
如图16B所示,面板框架5制备得比常规导航装置的面板框架3厚。另外,当容纳面板主体时,面板框架5从面板附接框架2伸出。被容纳的面板主体5a被设置到面板框架5的背面,且被设计使得当显示板8被容纳时,被容纳在面板附接框架5内。在图16B所示的示例性结构中,面板框架5的上表面与被容纳的面板主体5a的上表面齐平,且当容纳面板时,在面板框架5的上表面和面板附接框架2的上表面之间定义了梯级(step)。该梯级防止了面板框架5的上端面碰撞面板附接框架2的上侧壁的正面。
下面将给出对被附接到所述被容纳的面板主体5a且作为面板倾斜装置的组件的滑动部件的描述。在图16A和16B所示的实施例中,滑动部件是具有小直径的滚子。滚子R1具有与所述被容纳的面板主体5a的侧壁的上端附接的轴,使得滚子R1能够在面板附接框架2的内壁上形成的导向槽C1内转动。当面板主体以倾斜状态滑动时滚子R1上下移动,使得面板主体能够稳定。利用上述结构,滚子R1可以被导向槽C1平滑地引导,且面板主体能够在倾斜状态中平滑地移动。
现在将描述作为面板倾斜装置的组件的保持板6。能够确定所述被容纳的面板主体5a的外部形状的尺寸,使得在被容纳的面板主体5a的侧壁表面和面板附接框架2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给定的缝隙。在被容纳的面板主体5a的侧壁的纵向方向上具有给定长度的保持板6被接合地布置在所述给定缝隙中。
保持板6被沿着所述被容纳的面板主体5a的两个相对侧壁布置,且通过在被容纳的面板主体5a的背面上的保持背板6a相连接。通过冲压金属板或通过形成分离构件然后连接在一起,保持板6和保持背板6a可以整体地形成。板可以由硬质塑料制成。保持板6和保持背板6a对应于保持构件。
与在面板附接框架2的内表面上形成的导向槽C2相关的滑动部件被附加到保持板6的未端,换句话说,相对于面板容纳状态的保持板6的上端。在图16A和16B所示的实施例中,该滑动部件是具有小直径的滚子。滚子R2被保持板6的上端轴向地支持,使得滚子R2能够在导向槽C2内转动。滚子R2沿着导向槽C2的滑动面上下移动,并限制了保持板6的上端的位置。利用这种结构,滚子R2能够被导向槽C2平滑地引导,且面板主体也能够在倾斜状态中平滑地滑动。
进一步,如图16B所示,在保持板6中以给定的间隔形成了在保持板6的纵向方向上具有给定长度的销接合长孔H1和H2。被固定到容纳的面板主体5a的侧壁的接合销(engagement pin)P1和P2(接合部件)被插入到长孔H1和H2中,从而在由该长孔定义的各自给定范围内移动。当面板主体在倾斜状态滑动时,接合销P1和P2以接合状态在销接合长孔H1和H2中移动。在图16B所示的面板容纳状态中,接合销P1和P2被定位在销接合长孔H1和H2的上部。接合销P1和P2的位置与销接合长孔H1和H2彼此对齐。接合销P1和P2被设置到面板主体,且沿着在保持板6中形成的接合长孔H1和H2滑动。
在本实施例的面板倾斜装置中,两个销接合长孔被设置在保持板6中且设置了两个对应的销。面板倾斜装置可以变化,从而具有单个销接合长孔和单个接合销。考虑两个销相对移动的范围,还可以为单个长孔设置两个销。
如图16B所示,弹簧附接孔H3(第二附接部件)被设置在保持板6的下端。弹簧7被设置在弹簧附接孔H3和弹簧附接销P3(第一附接部件)之间,所述弹簧附接销P3被固定到被容纳的面板主体5a的侧壁的下部。弹簧7连接被容纳的面板主体5a和保持板6。尽管将稍后描述弹簧7的操作,当致动杆4被驱动以倾斜面板主体时,保持板6和被容纳的面板主体5a的下部被位移,使得弹簧7牵拉保持板6和面板主体的下部。即,弹簧7的两端被附接到弹簧附接销P3和弹簧附接孔H3,且向弹簧附接销P3推动保持板6。
上面,参考图16A和16B所示的面板容纳状态描述了具有本实施例的面板倾斜装置的车载显示装置的结构。接下来,将参考图17给出对本实施例的面板倾斜装置的操作的描述。图17示出了图16B中示出的面板倾斜装置的结构,且与图16B中的部件相同的部件以相同的参考数字给出。
被设置于面板附接框架2的下部的致动杆4被设置在图17的箭头指示的方向中的装置内部的电机驱动,以从面板主体被容纳的状态,即,从直立状态,倾斜面板主体。致动杆4因而被驱动,推动由面板框架5和被容纳的面板主体5a形成的面板主体的下部向前。以这种方式,致动杆4移动面板主体的侧面部分中的一侧。
被固定到面板主体的接合销P1和P2分别与销接合长孔H1和H2接合。因而,当通过驱动致动杆4向前推动面板主体的下部时,接合销P1和P2依照面板主体的倾斜移动向下推动保持板6。此时,被附接到保持板6的滚子R2在被导向槽C2限制的同时向下移动。类似地,接合销P1和P2变得从与面板主体的倾斜移动相关的导向槽C2中的初始位置远离。因而,接合销P1和P2在销接合长孔H1和H2的纵向方向上从图16B所示的各自位置位移。
弹簧7被进一步伸展成与销接合长孔H1和H2中的接合销P1和P2距离图16B所示的位置的位移距离(面板框架5相对于保持板6移动的距离)一样长,并拖拉面板主体和保持板6。因而,被附接到所述被容纳的面板主体5a的上端的滚子R1被拉力推向导向槽C1的内表面。由于弹簧7的功能,可以避免面板主体以倾斜状态滑动时的间隙并稳定滑动移动。
图17示出了通过致动杆4驱动的面板主体的倾斜移动结束的状态。面板的倾斜移动在致动杆4的驱动停止时结束。面板主体完全开放状态中的面板主体的倾斜移动的结束点是在图17所示的给定剩余角度的面板主体的倾斜位置。
如上所述,通过驱动致动杆4,滚子R1和R2分别沿着导向槽C1和C2移动,且接合销P1和P2分别在销接合长孔H1和H2中滑动。
通过在任意时刻停止驱动致动杆4能够调节面板主体的倾斜角度。
在面板主体的倾斜移动停止时定义的给定角度使得容易通过在反方向拉回致动杆4来开始旋转导向槽C1中的滚子R1,从而使面板主体返回到竖立状态。当面板主体以倾斜状态移动时,致动杆4被与弹簧7的弹簧力相反地驱动。因而,即使在停止面板主体的倾斜移动之后,仍保留弹簧力。
当面板主体从倾斜状态返回时,除了在拉回致动杆4时产生的力之外,保留的弹簧力被传送到滚子R1。因而,即使当面板主体很重时,添加的弹簧力使得可以平滑地使面板主体返回到竖立位置,并可以使用常规致动杆驱动机构的驱动力而没有任何变化。
已经做出了对于装配有本实施例的面板倾斜装置的车载显示装置的结构和操作的描述。现在,参考图18A至18C,给出对具有面板倾斜装置的车载显示装置的变型的描述。像图16A一样,图18A和18B分别是沿着图16B所示的线X-X的截面图,且图18C是图16B所示的线Y-Y的截面图。
图18A示出了装配有面板倾斜装置的车载显示装置的第一变型。在前述实施例中,如图16A所示,布置在所述被容纳的面板主体5a的两相对侧壁上的保持板6通过保持背板6a被集成为一体,使得保持板6具有同样的移动。在该第一变型中,保持背板6a被省略,且在两相对侧壁的保持板6能够独立地移动。即使当分离布置保持板6时,可以充分获得本发明的目的。保持板6的分离布置适用于因为被容纳的面板主体5a的背面的形状或电力布线的配置而在保持背板6a的布置中存在难点的情况。
图18B示出了具有面板倾斜装置的车载显示装置的第二变型。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6A所示,滚子R1在被压向在面板附接框架2的内表面上形成的导向槽C1的侧面时带有旋转运动地移动。与此对照,该第二变型不具有导向槽,且使用面板附接框架2的正面F作为滚子R被压向的表面。当正面F在滚子R1旋转运动范围内具有平滑的表面时,能够获得与图16A所示的实施例相似的优点。
例如,在图18B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在面板框架5和面板附接框架2的正面F之间基本上定义了缝隙,以带有旋转运动地移动滚子R1,其中所述缝隙具有至少等于滚子R1的直径的尺寸。为了最小化缝隙,图18C所示的第三变型具有这样的布置:其中面对面板附接框架2的面板框架5的背面与面板附接框架2的正面F在除了附接滚子R1的部分彼此靠近。凹进在面板框架5中形成并容纳滚子R1。第三实施例的布置能够在容纳面板主体时防止灰尘进入。
在前述实施例的结构中,如图18B所示,面板框架5的上表面与被容纳的面板主体5a的上表面齐平,且如前所述,当容纳面板的主体(被容纳的面板主体5a)时,在面板框架5和面板附接框架2之间定义了梯级。下面将描述旨在避免梯级的第四变型(未示出)。
在容纳面板主体(被容纳的面板主体5a)时在面板框架5和面板附接框架2之间定义的梯级从这样的布置得出:其中,被附接到面板框架5背后的被容纳面板主体5a被布置在面板附接框架2的内侧,且面板框架5的上端被布置从而当面板主体(被容纳的面板主体5a)从容纳状态转变成倾斜移动时避免面板附接框架2的正面。考虑上述因素,第四变型具有这样的布置:其中面板附接框架2的上侧的侧壁被部分地去除以匹配面板附接框架51的形状,使得能够在侧壁中形成切口部分。
当面板主体(被容纳的面板主体)处于被容纳状态时,被容纳的面板主体5a的上端与在面板附接框架2的上侧的侧壁中形成的切口部分接合。当面板框架5的上表面与被容纳的面板主体5a的上表面齐平时,在面板主体(被容纳的面板主体5a)处于被容纳状态时不存在涉及该面板主体的附接部分的梯级,使得装置的整个上表面能够是平坦的。
接下来,将给出对于导向槽形状的改进的描述,其中具有本实施例的面板倾斜装置的车载显示装置的滚子带有旋转运动地移动。在具有图15至图17所示的本实施例的面板倾斜装置的车载显示装置中,在面板附接框架2的侧壁的内表面上形成的导向槽C1和C2沿着侧壁的纵向方向直线地延伸。滚子R1带有旋转运动地在导向槽C1中向上和向下移动,且滚子R2带有旋转运动地在导向槽C2中向上和向下移动。
如上所述,即使在直线地形成导向槽的情况,当面板主体从倾斜状态返回时,除了致动棒4被拉回时的拉回力,剩余的弹簧力被传送到滚子R1。因而,即使面板主体很重,附加的弹簧力使得可能平滑地使面板主体返回到原始位置。
现在参考图19至21,给出对于具有面板倾斜装置的车载显示装置的第五实施例的描述,所述面板倾斜装置能够使面板主体更加平滑地倾斜移动返回到原始位置。图19仅示出了面板附接框架2的侧壁的内表面。图20A和20B示出了显示板竖直站立的第五变型的车载显示装置。图20A是沿着图20B所示的线X-X的第五变型的车载显示装置的上部的截面图,且图20B是主要示出了涉及面板框架5的第五变型的车载显示装置的结构的侧视图。图21示出了已完成通过驱动致动杆4的面板主体的倾斜移动的状态。
如图19所示,在内表面上形成的导向槽在其下部具有略微弯曲的形状。导向槽C3对应于导向槽C1,且滚子R1带有旋转运动地在导向槽C3中移动。导向槽C4对应于导向槽C2,且滚子R2带有旋转运动地在导向槽C4中移动。
必须形成导向槽,使得当面板主体以倾斜状态移动时,面板框架5不碰撞面板附接框架2的正面。因而,导向槽C3轻微弯曲。可以在面板附接框架2的侧壁的宽度范围内调节导向槽C4的弯曲度,只要接合销P1和P2能沿着在保持板中形成的销接合长孔H1和H2移动即可。
如图19所示,导向槽C3和C4的下部弯曲。因而,当开始面板主体的返回时,与直导向槽的情况相比,滚子R1和R2倾斜地碰触导向槽C3和C4的内表面,使得滚子R1和R2能够容易地开始带有旋转运动的移动。
参考图22至26,给出了对用于抑制在保持板和面板主体(显示板)之间的间隙的机构的描述。应当注意在下面省略了对限制间隙的机构的不必要的描述。
图22是被容纳的面板主体5a和保持板6的后视图。保持板6处于这样的位置,其中面板主体相对于所述被容纳的面板主体5a竖直站立。抑制间隙的机构被固定到所述被容纳的面板主体5a的背面,且装配有间隙抑制构件9,该构件被插入导向槽94(第四引导部分)并与之接合,该导向槽允许面板框架5相对于保持板6的移动。
缓冲构件11被设置到所述被容纳的面板主体5a的背面。
间隙抑制构件9被通过螺钉91和92固定到面板主体的背面。间隙抑制构件9被插入到其中的导向槽94形成于保持板6上。保持板6沿着间隙抑制构件9被插入到其中的导向槽94移动。因而可以防止在保持板6相对于所述被容纳的面板主体5a的移动方向中的间隙,且平滑地移动显示板到保持板。显示板能够平滑地倾斜。
间隙抑制构件9可以由树脂制成,且保持板可以由金属制成。因而可以抑制在间隙抑制构件9和保持板6之间的摩擦,并有助于面板框架5相对于保持板6的平滑移动。间隙抑制构件9可以由聚缩醛树脂或其他树脂制成。
图23是沿着图22中示出的线A-A的截面图。间隙抑制构件9被形成以限制在所述被容纳的面板主体5a的背面和保持板6之间的距离。更具体而言,如图23所示,间隙抑制构件9被形成从而使得保持板6被夹在突起9a和9b之间。使用这种结构,可以防止被容纳的面板主体5a的背面和保持板6彼此接触,并可以相对于保持板6平滑地移动面板框架5。特别地,当本发明的车载显示装置被应用于使用显示板(其中可以在屏幕的右半和左半部分上显示不同视频)的导航装置时,本发明能够相对于保持板6平滑地移动沉重的被容纳面板主体5a。
图24是用于描述缓冲构件11的视图。缓冲构件11被设置到所述被容纳的面板主体5a的背面。当保持板6从图22所示的状态向上移动时,如图24所示,保持板6移动以覆盖缓冲构件11,所述缓冲构件被保持板6隐藏。图25是沿着图24所示的线B-B的截面图。如图25所示,缓冲构件11与面对所述被容纳的面板主体5a的保持板6的表面相接触。因而,缓冲构件11缓冲面板框架5相对于保持板6的移动,且缓冲所述被容纳的面板主体5的背面与保持板6的接触。因而可能抑制保持板6和面板框架5之间的间隙,且可以相对于保持板6更加平滑地移动面板框架5。图24示出了装置主体1的正面暴露的面板倾斜移动完成时保持板6相对于容纳的面板主体5a的位置。
缓冲构件11可以由海绵形成。然而,缓冲构件11不限于海绵,可以由能够缓冲面板框架5相对于保持板6的移动和缓冲被容纳的面板主体5a的背面和保持板6之间的接触的材料制成。期望由对于金属制成的保持板6具有好的滑动性的材料形成缓冲构件。
图26示出了在间隙抑制构件中形成的闩(latch),其中保持板6从图25所示的位置向上移动。在闩突起93与保持板6接合且不干预显示部分10的附接工作的位置,闩突起93被设置到间隙抑制构件9。闩突起93被插入到在保持板6中形成的闩孔95。通过在保持板6不防碍制造显示部分100的过程的位置将保持板6闩锁到面板框架5,能够容易地制造面板框架5。因而可以通过单个构件抑制间隙和闩锁保持板6。更具体而言,当保持板6在给定位置被闩锁到面板框架5时,面板框架5的大部分背面暴露,使得能够容易地将组件结合到面板框架5,且能够容易地装配显示部分100。
在本实施例的车载显示装置中,闩孔95在保持板6中形成,且被插入到闩孔95中的闩突起93被形成于间隙抑制构件9中。然而,本实施例不限于上述结构。例如,闩可以在面对面板框架5的保持板6的表面上形成,且被插入的闩孔的闩突起可以在面板框架5中形成。
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车载显示装置,其允许在不同的方向观看在共用显示板的显示屏幕上的第一和第二图像。这种类型的显示板比常规的显示板更重且更厚。应用于上述车载显示装置的本发明能够在倾斜的状态中平滑地移动该重且厚的显示板。
上述实施例是一种示例性情况,其中,具有本发明的面板倾斜装置的车载显示装置被应用于结合到导航装置中的显示板。然而,具有本发明的面板倾斜装置的车载显示装置不限于显示板的倾斜移动,还可以应用于被设置在电子装置中的面板(例如,没有显示板的操作面板)的倾斜移动。
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优选实施例。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可以做出各种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 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电子装置主体;
面板主体,具有由被形成于所述电子装置主体中的第一引导部分引导的第一被引导部分,并且相对于所述电子装置主体以倾斜状态移动;
保持构件,具有由被形成于所述电子装置主体中的第二引导部分引导的第二被引导部分,
所述保持构件相对于该保持构件可滑动地保持所述面板主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进一步包括:
致动部件,用于移动所述面板主体的一侧的末端的附近;以及
接合部分,被设置到所述面板主体,并沿着被设置在所述保持构件中的第三引导部分滑动,其中:
所述第一被引导部分在所述面板主体的所述侧的另一端附近形成;
所述第二被引导部分接近所述保持构件的末端形成;
所述电子装置主体具有附接框架;
所述第一和第二引导部分分别是面向所述面板主体的所述侧的在所述附接框架的内表面上形成的第一和第二滑动面;以及
所述第一和第二被引导部分分别沿着所述第一和第二滑动面滑动,且通过驱动所述致动部件,所述接合部分在所述第三引导部分中滑动。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引导部分具有各自的滚子。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进一步包括:
第一附接部分,被设置于接近所述面板主体的一侧的末端;
第二附接部分,被设置于接近所述保持构件的一侧的末端;以及
推动构件,具有分别被附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附接部分的末端并且向着所述第一附接部分推动所述保持构件。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保持构件包括分别被布置在所述面板主体的两侧的保持板以及被布置在所述面板主体的背面上并连接所述保持板的背板。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引导部分的一侧具有在所述致动部件操作的方向之一中弯曲的下部。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引导部分是凹槽。
8.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引导部分被设置在所述附接框架的正面。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进一步包括间隙抑制部分,用于抑制在所述保持构件和所述显示板之间的间隙。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间隙抑制部分包括被设置在所述保持构件中的第四引导部分以及与该第四引导部分接合并允许所述面板主体相对于所述保持构件移动的间隙抑制构件。
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间隙抑制部分抑制在所述面板主体的背面和所述保持构件之间的距离。
12.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间隙抑制部分包括缓冲构件,所述缓冲构件被布置在所述面板主体的背面和所述保持构件之间,并缓冲所述面板主体的背面和所述保持构件之间的接触。
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面板主体配备有显示板。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显示板在仅在特定方向分别观看的单个屏幕上显示单独的图像。
Claims (14)
1.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电子装置主体;
面板主体,具有由被形成于所述电子装置主体中的第一引导部分引导的第一被引导部分,并且相对于所述电子装置主体以倾斜状态移动;以及
保持构件,具有由被形成于所述电子装置主体中的第二引导部分引导的第二被引导部分,并且可滑动地保持所述面板主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进一步包括:
致动部件,用于移动所述面板主体的侧面部分中的一侧;以及
接合部分,沿着被设置在所述保持构件中的第三引导部分滑动,并被设置到所述面板主体,其中:
所述第一被引导部分在所述面板主体的所述侧面部分中的另一侧的上部中形成;
所述第二被引导部分在所述保持构件的末端之一的附近形成;
所述电子装置主体具有附接框架;
所述第一和第二引导部分分别是面向所述面板主体的所述侧面部分中的所述一侧的在所述附接框架的内表面上平行形成的第一和第二滑动面;以及
所述第一和第二被引导部分分别沿着所述第一和第二滑动面滑动,且通过驱动所述致动部件,所述接合部分在所述第三引导部分中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引导部分具有各自的滚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进一步包括:
第一附接部分,被设置于接近所述面板主体的所述侧面部分中的所述一侧;
第二附接部分,被设置于所述保持构件的另一端;以及
推动构件,具有分别被附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附接部分的末端并且向着所述第一附接部分推动所述保持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保持构件包括分别被布置在所述面板主体的两侧的保持板以及被布置在所述面板主体的背面上并连接所述保持板的背板。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引导部分具有在所述致动部件操作的方向之一中弯曲的下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引导部分是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引导部分被设置在所述附接框架的正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进一步包括间隙抑制部分,用于抑制在所述保持构件和所述显示板之间的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间隙抑制部分包括被设置在所述保持构件中的第四引导部分以及与该第四引导部分接合并允许所述面板主体相对于所述保持构件移动的间隙抑制构件。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间隙抑制部分抑制在所述面板主体的背面和所述保持构件之间的距离。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间隙抑制部分包括缓冲构件,所述缓冲构件被布置在所述面板主体的背面和所述保持构件之间,并缓冲所述面板主体的背面和所述保持构件之间的接触。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面板主体配备有显示板。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显示板在仅在特定方向分别观看的单个屏幕上显示单独的图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5162799A JP4785424B2 (ja) | 2005-06-02 | 2005-06-02 | 電子機器 |
JP162799/2005 | 2005-06-02 | ||
JP2005272952A JP2007086232A (ja) | 2005-09-20 | 2005-09-20 | 車載用表示装置 |
JP272952/2005 | 2005-09-20 | ||
PCT/JP2006/311131 WO2006129808A1 (ja) | 2005-06-02 | 2006-06-02 | 電子機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33015A true CN101233015A (zh) | 2008-07-30 |
CN101233015B CN101233015B (zh) | 2011-03-09 |
Family
ID=37558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80028236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33015B (zh) | 2005-06-02 | 2006-06-02 | 电子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4785424B2 (zh) |
CN (1) | CN101233015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36854A (zh) * | 2008-09-03 | 2011-04-27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显示器面板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108528A (ja) * | 2005-10-14 | 2007-04-26 | Sharp Corp | 電気機器取付具 |
JP4842848B2 (ja) * | 2007-01-26 | 2011-12-21 | 富士通テン株式会社 | 電子装置、及び電子システム |
JP2014236390A (ja) * | 2013-06-03 | 2014-12-15 |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 スウィングヒンジ |
JP6643915B2 (ja) * | 2016-02-17 | 2020-02-12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表示システ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336142A (ja) * | 1993-05-31 | 1994-12-06 | Toshiba Corp | 表示装置 |
JP3155211B2 (ja) * | 1996-10-23 | 2001-04-09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ディスプレーの開閉構造 |
US5941615A (en) * | 1996-10-23 | 1999-08-24 | Harness System Technologies Research, Ltd. | Movable structure for a display |
JP4097777B2 (ja) * | 1998-05-07 | 2008-06-11 | 株式会社ザナヴィ・インフォマティクス | 車載用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JP3650274B2 (ja) * | 1998-08-27 | 2005-05-18 |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 車載用機器の前面パネル装置 |
JP3535782B2 (ja) * | 1999-11-04 | 2004-06-07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パネル開閉装置 |
-
2005
- 2005-06-02 JP JP2005162799A patent/JP478542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
- 2006-06-02 CN CN200680028236XA patent/CN10123301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36854A (zh) * | 2008-09-03 | 2011-04-27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显示器面板装置 |
CN102036854B (zh) * | 2008-09-03 | 2013-09-25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显示器面板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4785424B2 (ja) | 2011-10-05 |
JP2006337755A (ja) | 2006-12-14 |
CN101233015B (zh) | 2011-03-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080755B (zh) | 显示装置、框架构件和反射抑制构件 | |
CN101233015A (zh) | 电子装置 | |
CN101056518B (zh) | 显示装置和车载显示装置 | |
US20060262033A1 (en) | Display for vehicle | |
JP2007086722A (ja) | 車載用液晶表示装置 | |
US20110249202A1 (en) | Power reduction television with photo frame | |
US8112772B2 (en) | Electronic apparatus | |
US20110051030A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JP2007086381A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KR100798329B1 (ko) | 차량용 오디오 장치 | |
JP4118923B2 (ja) | 表示装置および車載用表示装置 | |
KR100477246B1 (ko) | 차량용 모니터의 인출구조 | |
JP2007086379A (ja) | 車載用液晶表示装置 | |
JPH07160203A (ja) | 表示装置 | |
JP2007086232A (ja) | 車載用表示装置 | |
CN101903211A (zh) | 媒体播放显示装置 | |
JP3469667B2 (ja) | 車両用表示装置 | |
KR100536941B1 (ko) | 차량용 단말기의 디스플레이유니트 장착구조 | |
JP2007083858A (ja) | 車載用表示装置 | |
JP4931513B2 (ja) | 車載用表示装置 | |
JP2007076595A (ja) | 車載用表示装置 | |
JP2007083857A (ja) | 車載用表示装置及びアース部材の固定構造 | |
JP2007147816A (ja) | 車載用表示装置 | |
JP2007086380A (ja) | 車載用液晶表示装置 | |
JP2007058020A (ja) | 表示装置、表示方法、及び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309 Termination date: 201806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