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27399A - 报文传输方法、系统及转发节点 - Google Patents
报文传输方法、系统及转发节点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227399A CN101227399A CNA2008100068070A CN200810006807A CN101227399A CN 101227399 A CN101227399 A CN 101227399A CN A2008100068070 A CNA2008100068070 A CN A2008100068070A CN 200810006807 A CN200810006807 A CN 200810006807A CN 101227399 A CN101227399 A CN 10122739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ode
- forwarding
- table item
- message
- malfunctio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9191 jump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包括:转发节点接收故障节点发送的故障通知消息,所述故障节点为所述转发节点的下一跳节点;将报文按照预先配置的备用转发表项,通过所述故障节点的保护节点传输至所述故障节点的下一跳节点。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报文传输系统和一种转发节点。应用本发明当以太网中任意转发节点发生故障,导致以太网隧道传输中断时,都能够通过该转发节点的上一跳节点、保护节点和下一跳节点形成的链路对报文进行转发,由此实现了对隧道中转发节点的分段保护,提高了隧道故障时报文传输的灵活性;由于仅对故障节点进行保护,因此隧道上的非故障节点仍然可用,提高了网络中的链路资源的可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报文传输方法、系统及转发节点。
背景技术
现有以太网在进行报文传输时,可以在源设备和目的设备之间建立隧道,应用该隧道,使报文从源设备通过中间设备转发至目的设备。以CE(Carrier Ethernet,电信级以太网)为例,CE可以采用PBB-TE隧道进行报文转发,报文转发基于Mac-in-Mac(MAC地址嵌套)封装技术,转发路径通过静态配置的方法建立。PBB-TE隧道的源设备在报文头中插入B-DA(Backbone Destination MAC Address,骨干网目的MAC地址)域,B-SA(Backbone Source MAC Address,骨干网源MAC地址)域,B-VLAN(Backbone VLAN,骨干网虚拟局域网)以及I-TAG(Service Instance TAG,服务实例标记)。网络中源设备和目的设备之间的中间设备上配置有MAC(Media 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转发表项,报文在中间设备上根据转发表项进行转发,上述转发路径相当于在源设备和目的设备之间建立了传输报文的隧道。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PBB-TE隧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PE1为源设备(MAC地址为B-MAC1),PE2为目的设备(MAC地址为B-MAC2),P1至P6为用于转发报文的中间设备,在PE1和PE2之间包含两条隧道,其中主用隧道为从PE1开始,经过P1、P2、P3至PE2的转发路径,备用隧道为从PE1开始,经过P4、P5、P6至PE2的转发路径,为了转发报文时区别上述两条隧道,在预先配置时为主用隧道指定B-VLAN1,备用隧道指定B-VLAN2,使主、备两条隧道之间组成保护组。结合图1,在进行报文传输之前,需要对PBB-TE隧道关联的所有设备进行静态配置,配置的内容包括:在PE1和PE2上创建隧道实体,为主用隧道配置B-MAC1、B-MAC2、B-VLAN1,为备用隧道配置B-MAC1、B-MAC2、B-VLAN2,并指明隧道PE1和PE2上的出端口;在P1、P2、P3上的MAC转发表中配置关联B-MAC1、B-MAC2、B-VLAN1的转发表项,在P4、P5、P6上的MAC转发表中配置关联B-MAC1、B-MAC2、B-VLAN2的转发表项。PE1和PE2之间的报文默认在主用隧道上传输,因此对报文进行MAC地址封装时,在报文头中插入B-MAC1、B-MAC2和B-VLAN1,封装后的报文即可按照主用隧道P1、P2、P3上配置的MAC转发表项,从PE1传输到PE2。
结合图1,现有技术通过在隧道中发送CCM(Continuity CheckMessage,连通性检查消息)来检查隧道的连通性,例如PE2在主用隧道上向PE1周期性发送CCM,如果在预设的周期内PE1没有收到PE2发送的CCM消息,则认为主用隧道发生故障,而P1、P2、P3中任意一台中间设备发生故障都可能导致主用隧道发生故障。以P2发生故障为例,PE1由于没有在预设周期内收到PE2发送的CCM消息,因此确认主用隧道当前不可用,此时PE 1对报文进行MAC地址封装时,在报文头中插入B-MAC1、B-MAC2和B-VLAN2,该报文按照备用隧道上P4、P5、P6配置的MAC转发表项进行转发,以此实现报文传输的保护倒换。
由上述对现有技术的描述可知,以太网隧道故障时通过配置源设备和目的设备之间主用隧道和备用隧道的保护组,实现对以太网隧道端到端的保护,由于这种方式仅能进行全路径保护,而无法针对发生故障的具体节点或链路进行保护;并且主用隧道上并非所有的节点都发生故障时,全路径保护方式将使主用隧道上的非故障节点均不可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报文传输方法、系统及转发节点。
为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包括:
转发节点接收故障节点发送的故障通知消息,所述故障节点为所述转发节点的下一跳节点;
将报文按照预先配置的备用转发表项,通过所述故障节点的保护节点传输至所述故障节点的下一跳节点。
一种报文传输系统,包括:转发节点、故障节点及其保护节点,
所述故障节点用于向其上一跳转发节点发送故障通知消息;
所述转发节点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故障节点发送的故障通知消息,所述故障节点为所述转发节点的下一跳节点;
传输单元,用于将报文按照预先配置的备用转发表项,传输至所述故障节点的保护节点;
所述保护节点用于将所述报文传输至所述故障节点的下一跳转发节点。
一种转发节点,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故障节点发送的故障通知消息,所述故障节点为所述转发节点的下一跳节点;
传输单元,用于将报文按照预先配置的备用转发表项,传输至所述故障节点的保护节点。
由以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发明实施例中转发节点接收故障节点发送的故障通知消息后,将报文按照预先配置的备用转发表项,通过该故障节点的保护节点传输至该故障节点的下一跳节点。应用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报文传输时,通过为转发节点配置保护节点,使得任意转发节点发生故障导致以太网隧道传输中断时,都能够通过该转发节点的上一跳节点、保护节点和下一跳节点形成的链路对报文进行转发,由此实现了对隧道中转发节点的分段保护,提高了隧道故障时报文传输的灵活性;由于仅对故障节点进行保护,因此隧道上的非故障节点仍然可用,提高了网络中的链路资源的可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PBB-TE隧道的报文传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报文传输方法的一种实施例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报文传输方法的另一种实施例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报文传输方法的又一种实施例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中PBB-TE隧道的报文传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报文传输系统的一种实施例框图;
图7为本发明报文传输系统的另一种实施例框图;
图8为本发明转发节点的一种实施例框图;
图9为本发明转发节点的又一种实施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报文传输方法、系统及转发节点,转发节点接收故障节点发送的故障通知消息,所述故障节点为所述转发节点的下一跳节点,将报文按照预先配置的备用转发表项,通过所述故障节点的保护节点传输至所述故障节点的下一跳节点,由此实现了对隧道中转发节点的分段保护,提高了隧道故障时报文传输的灵活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通过故障节点的保护节点进行报文传输的实施例与重路由技术不同,重路由技术主要应用在IP网络中,IP网络中的每一跳路由节点根据路由协议动态配置路由表,并根据该路由表动态寻找下一跳路由节点。具体的说,IP网络中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链路上的每一个路由节点,均根据路由协议动态配置路由表,假设当前路由节点有多个下一跳路由节点,则该路由表中的下一跳路由节点按照优先级的顺序排列,当该当前路由节点发生故障时,根据路由表中的优先级顺序动态选择下一跳路由节点。
与重路由技术不同的是,本发明报文传输实施例主要应用于传统以太网中,传统以太网采用静态配置的方式,每一跳路由节点上保存由网络管理员预先配置的下一跳路由节点,并根据该静态配置的结果传输报文。因此,本发明报文传输实施例中的转发节点上预先配置的备用转发表项均由网络管理员通过静态方式配置。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报文传输方法的一种实施例流程如图2所示:
框图201:转发节点接收故障节点发送的故障通知消息。
其中,转发节点为以太网链路隧道上除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外的节点,并且转发节点和故障节点属于同一个以太网隧道中不同转发层上的节点,通常故障节点为该转发节点的下一跳节点。
框图202:将报文按照预先配置的备用转发表项,通过该故障节点的保护节点传输至该故障节点的下一跳节点。
具体的,在转发节点上预先配置了MAC转发表,该MAC转发表中包含主用转发表项,正常情况下报文按照主用转发表项在主用隧道上传输;该MAC转发表中还包含至少一个备用转发表项,故障情况下报文按照一个备用转发表项,通过故障节点的保护节点和保护链路传输到主用隧道上该故障节点的下一跳节点。
其中,主用转发表项和备用转发表项中包含用于报文传输的源节点地址、目的节点地址、VLAN标识。
其中,故障节点与其保护节点为以太网中同一转发层上的节点。
本发明报文传输方法的另一种实施例流程如图3所示,该实施例示出了以太网中的某个节点发生故障,导致以太网隧道故障时的报文传输的过程:
框图301:在转发节点上预先配置MAC转发表。
转发节点上配置的MAC转发表用于在接收到其上一跳节点传输的报文后,根据该MAC转发表传输报文至下一跳节点。本发明实施例的MAC转发表中配置了一个主用转发表项,该主用转发表项中包含报文传输的源节点地址、目的节点地址和VLAN标识,该主用转发表项对应该转发节点的下一跳节点;MAC转发表中还配置了至少一个备用转发表项,备用转发表项中也包含了报文传输的源节点地址、目的节点地址和VLAN标识,备用转发表项对应该转发节点下一跳节点的保护节点。转发节点的下一跳节点以及该下一跳节点的保护节点位于以太网中同一转发层上。
本发明实施例中传输的报文采用MAC-in-MAC封装,封装时在报文头中插入源节点地址、目的节点地址和VLAN标识。报文传输到各个转发节点时,根据报文头中的信息转发该报文。
框图302:判断以太网隧道上是否检测到故障节点,若是,则执行框图303;否则,执行框图308。
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建立的以太网隧道上包含若干个转发节点,转发节点分别位于以太网中不同的转发层,报文通过转发节点的层层传输从源节点发送至目的节点。但是,上述转发节点中的任意一个转发节点发生故障时,都将导致以太网隧道发生故障,使得报文传输中断,因此需要实时检测以太网隧道上的转发节点是否发生故障。
通常为了检测转发节点是否发生故障,由目的节点向源节点周期性发送CCM消息来检查隧道的连通性,当源节点在预设周期内没有收到CCM消息时,则确定检测到故障节点,否则说明以太网隧道正常。
框图303:故障节点向其上一跳转发节点发送故障通知消息。
故障节点反向传输故障通知消息到其上一跳转发节点,该故障通知消息用于告知故障节点的位置,进一步还可以用于告知故障的具体类型。
框图304:该转发节点查找MAC转发表中的备用转发表项。
转发节点接收到故障通知消息后,根据该消息中的信息确定故障节点的位置,并查找预先配置的MAC转发表,由于当前故障节点所在的以太网链路不可用,因此报文无法再根据MAC转发表中的主用表项进行转发,而需要查找MAC转发表中的备用转发表项,并通过该备用转发表项进行报文传输。
当转发节点的MAC转发表中仅配置了一个备用转发表项时,查找该备用转发表项即可;当转发节点的MAC转发表中配置了多个备用转发表项时,可以根据预先设置的优先级从中选择一个备用转发表项。
框图305:将该备用转发表项设置为有效,并将主用转发表项设置为无效。
由于无法通过主用转发表项进行报文传输,因此将主用转发表项设置为无效,同时将查找到的一个备用转发表项设置为有效。
框图306:将报文按照该备用转发表项传输至该故障节点的保护节点。
备用转发表项中的转发端口对应于故障节点的保护节点,报文按照该备用转发表项传输到该保护节点。
框图307:保护节点将该报文传输至该故障节点的下一跳转发节点,结束当前流程。
保护节点即为以太网中的一个转发节点,该保护节点上配置的转发表项中包含源节点地址、目的节点地址和VLAN标识,该转发表项对应于故障节点的下一跳节点。相当于故障节点的上一跳节点、保护节点、下一跳节点之间形成的一段链路用于保护该故障节点与其上一跳节点和下一跳节点之间的链路。
框图308:将报文按照主用转发表项在主用隧道上传输,结束当前流程。
报文传输到故障节点的下一跳节点后,该下一跳节点以及后续转发节点仍然按照配置的主用转发表项在未发生故障的以太网隧道上传输该报文,直至将该报文传输至目的节点。
本发明报文传输方法的又一种流程如图4所示,该实施例示出了从检测到以太网隧道故障到故障恢复时的报文传输流程:
框图401:在转发节点上预先配置MAC转发表。
转发节点上配置的MAC转发表用于在接收到其上一跳节点传输的报文后,根据该MAC转发表传输报文至下一跳节点。在MAC转发表中配置了一个主用转发表项,该主用转发表项中包含报文传输的源节点地址、目的节点地址和VLAN标识,该主用转发表项对应该转发节点的下一跳节点;MAC转发表中还配置了至少一个备用转发表项,备用转发表项中也包含了报文传输的源节点地址、目的节点地址和VLAN标识,备用转发表项对应该转发节点下一跳节点的保护节点。转发节点的下一跳节点以及该下一跳节点的保护节点位于以太网中同一转发层上。
框图402:判断以太网隧道上是否检测到故障节点,若是,则执行框图403;否则,执行框图408。
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建立的以太网隧道上包含若干个转发节点,上述转发节点中的任意一个转发节点发生故障时,都将导致以太网隧道发生故障,使得报文传输中断,因此通过由目的节点向源节点周期性发送CCM消息来确定是否检测到故障节点。
框图403:故障节点向其上一跳转发节点发送故障通知消息。
框图404:该转发节点按照MAC转发表中的备用转发表项,将报文传输至该故障节点的保护节点。
转发节点接收到故障通知消息后,根据该消息中的信息确定故障节点的位置,并查找预先配置的MAC转发表,由于当前故障节点所在的以太网链路不可用,因此报文无法再根据MAC转发表中的主用表项进行转发,而需要查找MAC转发表中的备用转发表项,并通过该备用转发表项进行报文传输。
由于无法通过主用转发表项进行报文传输,因此将主用转发表项设置为无效,同时将查找到的一个备用转发表项设置为有效。备用转发表项中的转发端口对应于故障节点的保护节点,报文按照该备用转发表项传输到该保护节点。
框图405:保护节点将该报文传输至该故障节点的下一跳转发节点。
保护节点上配置的转发表项中包含源节点地址、目的节点地址和VLAN标识,该转发表项对应于故障节点的下一跳节点。
框图406:判断该故障节点的故障是否恢复,若是,则执行框图407;否则,返回框图404。
框图407:转发节点将主用转发表项设置为有效,并将备用转发表项设置为无效。
由于检测到故障节点的故障已经恢复,因此故障节点向其上一跳转发节点发送故障恢复消息,接收到该故障恢复消息的上一跳转发节点查找MAC转发表,然后将MAC转发表中的主用转发表项从无效设置为有效,并将已经设置为有效的备用转发表项设置为无效,使得报文能够重新按照主用转发表项进行传输。
框图408:将报文按照主用转发表项在主用隧道上传输,结束当前流程。
当源节点重新发送报文时,由于主用隧道上的所有转发节点均正常,因此报文按照各个转发节点上配置的主用转发表项在主用隧道上传输,直至将报文传输至目的节点。
结合上述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一种以太网隧道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其中PE1为源设备(MAC地址为B-MAC1),PE2为目的设备(MAC地址为B-MAC2),P1至P6为用于转发报文的中间设备,在PE1和PE2之间用于报文传输的隧道为从PE1开始,经过P1、P2、P3至PE2的转发路径,在P1至P6上分别配置了MAC转发表,假设该MAC转发表中包含一个主用转发表项和一个备用转发表项,以P1为例,其配置的MAC转发表如下表1所示:
表1
表项名称 | 源节点地址 | 目的节点地址 | VLAN标识 | 对应节点 |
主用转发表项 | B-MAC1 | B-MAC2 | B-VLAN1 | P2 |
备用转发表项 | B-MAC1 | B-MAC2 | B-VLAN1 | P5 |
结合图5和上表1可知,主用转发表项对应于P2,备用转发表项对应于P5,P5为P2的保护设备,且P5和P2均为以太网中的二层转发设备。下面以P2发生故障为例,详细描述报文的传输过程:
当PE1与PE2之间的隧道正常时,各个中间设备将配置的主用转发表项设置为有效,备用转发表项设置为无效,报文按照转发路径从PE1开始,经过P1、P2、P3后传输至PE2。当检测到P2发生故障时,P2向P1发送故障通知消息,P1接收到该消息后查找如表1所示的MAC转发表,并将该MAC转发表中的主用转发表项设置为无效,同时将备用转发表项设置为有效,后续报文从PE1发送至P1后,P1根据备用转发表项对应的转发节点,将报文转发到P5上,P5按照其配置的主用转发表项将报文转发到P3,然后由P3按照主用转发表项将报文转发到PE2。
当检测到P2故障恢复后,由P2向P1发送故障恢复消息,P1将表1中的主用转发表项设置为有效,将备用转发表项设置为无效,后续报文按照各个中间设备上配置的主用转发表项从PE1开始,依次从P1、P2、P3传输至PE2。
与本发明报文传输方法实施例相对应,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报文传输系统的实施例。
本发明报文传输系统的一种实施例框图如图6所示。
该系统包括:转发节点610、故障节点620和保护节点630。
其中,故障节点620用于向其上一跳转发节点610发送故障通知消息。转发节点610包括接收单元611,用于接收所述故障节点620发送的故障通知消息;传输单元612,用于将报文按照预先配置的备用转发表项,传输至所述故障节点620的保护节点630。所述保护节点630用于将所述报文传输至所述故障节点620的下一跳转发节点。
本发明报文传输系统的另一种实施例框图如图7所示。
该系统包括:转发节点710、故障节点720以及保护节点730。
其中,转发节点710包括:配置单元711,用于预先配置MAC转发表,所述MAC转发表中包含主用转发表项和至少一个备用转发表项;接收单元712,用于接收所述故障节点720发送的故障通知消息,所述故障节点720为所述转发节点710的下一跳节点;设置单元713,用于将所述主用转发表项设置为无效,并将一个所述备用转发表项设置为有效;传输单元714,用于将报文按照预先配置的备用转发表项,传输至所述故障节点720的保护节点730;判断单元715,用于接收到故障恢复消息时,判断所述故障节点720的故障恢复,此时设置单元713进一步用于将所述主用转发表项设置为有效,并将所述备用转发表项设置为无效,传输单元714进一步用于将所述报文按照所述主用转发表项进行传输。
与本发明报文传输方法和系统的实施例相对应,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转发节点的实施例。
本发明转发节点的一种实施例框图如图8所示,该转发节点包括:接收单元810和传输单元820。
其中,接收单元810用于接收故障节点发送的故障通知消息,所述故障节点为所述转发节点的下一跳节点;传输单元820用于将报文按照预先配置的备用转发表项,传输至所述故障节点的保护节点。
本发明转发节点的另一种实施例框图如图9所示,该转发节点包括:配置单元910、接收单元920、设置单元930、传输单元940和判断单元950。
其中,配置单元910用于预先配置MAC转发表,所述MAC转发表中包含主用转发表项和至少一个备用转发表项;接收单元920用于接收所述故障节点发送的故障通知消息,所述故障节点为所述转发节点的下一跳节点;设置单元930用于将所述主用转发表项设置为无效,并将一个所述备用转发表项设置为有效;传输单元940用于将报文按照预先配置的备用转发表项,传输至所述故障节点的保护节点;判断单元950用于接收到故障恢复消息时,判断所述故障节点的故障恢复;当所述故障节点故障恢复时,所述设置单元930进一步用于将所述主用转发表项设置为有效,并将所述备用转发表项设置为无效;所述传输单元940进一步用于,将所述报文按照所述主用转发表项进行传输。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可知,应用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报文传输时,通过为转发节点配置保护节点,使得任意转发节点发生故障导致以太网隧道传输中断时,都能够通过该转发节点的上一跳节点、保护节点和下一跳节点形成的链路对报文进行转发,由此实现了对隧道中转发节点的分段保护,提高了隧道故障时报文传输的灵活性;由于仅对故障节点进行保护,因此隧道上的非故障节点仍然可用,提高了网络中的链路资源的可用性。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如下步骤:转发节点接收故障节点发送的故障通知消息,所述故障节点为所述转发节点的下一跳节点;将报文按照预先配置的备用转发表项,通过所述故障节点的保护节点传输至所述故障节点的下一跳节点。所述的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等。
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发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本发明有许多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希望所附的权利要求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
Claims (14)
1.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发节点接收故障节点发送的故障通知消息,所述故障节点为所述转发节点的下一跳节点;
将报文按照预先配置的备用转发表项,通过所述故障节点的保护节点传输至所述故障节点的下一跳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转发节点上预先配置MAC转发+表,所述MAC转发表中包含主用转发表项和至少一个备用转发表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发表项包含:用于报文传输的源节点地址、目的节点地址、虚拟局域网VLAN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转发节点接收所述故障通知消息后,进一步包括:
将所述主用转发表项设置为无效,并将一个所述备用转发表项设置为有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转发节点接收到故障恢复消息时,判断所述故障节点的故障恢复;
将所述主用转发表项设置为有效,并将所述备用转发表项设置为无效;
将所述报文按照所述主用转发表项进行传输。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故障节点与所述保护节点为以太网中同一转发层上的节点;
所述故障节点与所述转发节点为以太网中不同转发层上的节点。
7.一种报文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发节点、故障节点及其保护节点,
所述故障节点用于向其上一跳转发节点发送故障通知消息;
所述转发节点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故障节点发送的故障通知消息,所述故障节点为所述转发节点的下一跳节点;
传输单元,用于将报文按照预先配置的备用转发表项,传输至所述故障节点的保护节点;
所述保护节点用于将所述报文传输至所述故障节点的下一跳转发节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发节点还包括:
配置单元,用于预先配置MAC转发表,所述MAC转发表中包含主用转发表项和至少一个备用转发表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发节点还包括:
设置单元,用于将所述主用转发表项设置为无效,并将一个所述备用转发表项设置为有效。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发节点还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接收到故障恢复消息时,判断所述故障节点的故障恢复;
所述设置单元进一步用于,将所述主用转发表项设置为有效,并将所述备用转发表项设置为无效;
所述传输单元进一步用于,将所述报文按照所述主用转发表项进行传输。
11.一种转发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故障节点发送的故障通知消息,所述故障节点为所述转发节点的下一跳节点;
传输单元,用于将报文按照预先配置的备用转发表项,传输至所述故障节点的保护节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转发节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配置单元,用于预先配置MAC转发表,所述MAC转发表中包含主用转发表项和至少一个备用转发表项。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转发节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单元,用于将所述主用转发表项设置为无效,并将一个所述备用转发表项设置为有效。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转发节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接收到故障恢复消息时,判断所述故障节点的故障恢复;
所述设置单元进一步用于,将所述主用转发表项设置为有效,并将所述备用转发表项设置为无效;
所述传输单元进一步用于,将所述报文按照所述主用转发表项进行传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0068070A CN101227399B (zh) | 2008-01-31 | 2008-01-31 | 报文传输方法、系统及转发节点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0068070A CN101227399B (zh) | 2008-01-31 | 2008-01-31 | 报文传输方法、系统及转发节点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27399A true CN101227399A (zh) | 2008-07-23 |
CN101227399B CN101227399B (zh) | 2012-11-07 |
Family
ID=39859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006807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27399B (zh) | 2008-01-31 | 2008-01-31 | 报文传输方法、系统及转发节点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227399B (zh) |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54265A (zh) * | 2009-04-02 | 2010-10-0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以太网隧道局部保护的检测方法及系统 |
CN101883040A (zh) * | 2009-05-05 | 2010-11-1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保护方法及网络保护架构 |
CN101908983A (zh) * | 2009-06-08 | 2010-12-0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以太网局部段保护的联合检测方法及系统 |
WO2011011941A1 (zh) * | 2009-07-31 | 2011-02-0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以太网隧道局部保护方法及保护域工作段的共享节点 |
WO2011017900A1 (zh) * | 2009-08-13 | 2011-02-1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以太网隧道分段保护方法及系统 |
CN102611603A (zh) * | 2012-03-16 | 2012-07-2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静态mpls隧道转发表的建立、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03441931A (zh) * | 2013-08-23 | 2013-12-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报文发送方法及装置 |
CN102104491B (zh) * | 2009-12-22 | 2014-09-1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快速保护倒换的方法和装置 |
CN104967580A (zh) * | 2009-09-27 | 2015-10-0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实现以太网报文发送的方法及装置 |
CN107529196A (zh) * | 2017-08-24 | 2017-12-29 |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虚拟节点的物联网数据传输的方法及系统 |
CN109495320A (zh) * | 2018-12-24 | 2019-03-19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报文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039005B2 (en) * | 2001-10-02 | 2006-05-02 | Fujitsu Limited | Protection switching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employing label switching |
CN100403698C (zh) * | 2006-08-08 | 2008-07-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以太网连接故障检测方法和装置 |
CN101179479A (zh) * | 2006-11-09 | 2008-05-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以太网的操作管理和维护报文的传输方法、系统和节点 |
-
2008
- 2008-01-31 CN CN2008100068070A patent/CN10122739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54265A (zh) * | 2009-04-02 | 2010-10-0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以太网隧道局部保护的检测方法及系统 |
CN101854265B (zh) * | 2009-04-02 | 2014-04-0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以太网隧道局部保护的检测方法及系统 |
CN101883040A (zh) * | 2009-05-05 | 2010-11-1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保护方法及网络保护架构 |
WO2010127533A1 (zh) * | 2009-05-05 | 2010-11-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网络保护方法及网络保护架构 |
US8705346B2 (en) | 2009-06-08 | 2014-04-22 | Zte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joint detection of Ethernet part segment protection |
CN101908983A (zh) * | 2009-06-08 | 2010-12-0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以太网局部段保护的联合检测方法及系统 |
WO2010142091A1 (zh) * | 2009-06-08 | 2010-12-1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以太网局部段保护的联合检测方法及系统 |
CN101908983B (zh) * | 2009-06-08 | 2014-09-1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以太网局部段保护的联合检测方法及系统 |
WO2011011941A1 (zh) * | 2009-07-31 | 2011-02-0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以太网隧道局部保护方法及保护域工作段的共享节点 |
CN101989944A (zh) * | 2009-07-31 | 2011-03-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以太网隧道局部保护方法及保护域工作段的共享节点 |
CN101989944B (zh) * | 2009-07-31 | 2014-11-0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以太网隧道局部保护方法及保护域工作段的共享节点 |
US8738960B2 (en) | 2009-07-31 | 2014-05-27 | Zte Corporation | Local protection method of ethernet tunnel and sharing node of work sections of protection domain |
WO2011017900A1 (zh) * | 2009-08-13 | 2011-02-1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以太网隧道分段保护方法及系统 |
CN101997750A (zh) * | 2009-08-13 | 2011-03-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以太网隧道分段保护方法及系统 |
CN104967580A (zh) * | 2009-09-27 | 2015-10-0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实现以太网报文发送的方法及装置 |
CN104967580B (zh) * | 2009-09-27 | 2019-01-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实现以太网报文发送的方法及装置 |
CN102104491B (zh) * | 2009-12-22 | 2014-09-1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快速保护倒换的方法和装置 |
CN102611603A (zh) * | 2012-03-16 | 2012-07-2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静态mpls隧道转发表的建立、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02611603B (zh) * | 2012-03-16 | 2019-02-1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静态mpls隧道转发表的建立、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03441931A (zh) * | 2013-08-23 | 2013-12-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报文发送方法及装置 |
CN103441931B (zh) * | 2013-08-23 | 2017-06-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报文发送方法及装置 |
CN107529196A (zh) * | 2017-08-24 | 2017-12-29 |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虚拟节点的物联网数据传输的方法及系统 |
CN109495320A (zh) * | 2018-12-24 | 2019-03-19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报文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
CN109495320B (zh) * | 2018-12-24 | 2021-12-24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报文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27399B (zh) | 2012-11-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227399B (zh) | 报文传输方法、系统及转发节点 | |
CN101136921B (zh) | 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 |
JP4688765B2 (ja) | ネットワークの冗長方法及び中位スイッチ装置 | |
CN100450039C (zh) | 快速收敛端到端业务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0536407C (zh) | 一种端到端业务快速收敛的方法和运营商边界设备 | |
CN101227397B (zh) | 保护链路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 |
CN101710877B (zh) | 基于伪线的业务流量处理方法、设备和系统 | |
CN101999224B (zh) | 对虚拟专用lan业务的冗余的以太网自动保护切换接入 | |
US9871708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ring protection switching | |
CN101931586B (zh) | Mpls vpn快速重路由的方法及其系统 | |
US20080002570A1 (en) | Network redundancy method, and middle apparatus and upper apparatus for the network redundancy method | |
CN101582834A (zh) | 以太网业务传送中转发表的更新方法、设备和系统 | |
CN102025646A (zh) | 链路倒换方法及其装置 | |
CN101710875A (zh) | 一种实现快速重路由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1330424A (zh) | 一种虚拟专用网服务故障处理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 |
CN101227371B (zh) | 同级交换机设备间的备份切换方法和装置 | |
CN102780615B (zh) | 一种链路备份方法和路由转发设备 | |
CN101217470A (zh) | 转发报文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2104520A (zh) | 基于拓扑信息的环网保护方法与装置 | |
CN100461706C (zh) | 发起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回收的方法和运营商边缘设备 | |
CN102724073A (zh) | 一种网络流量恢复的方法和路由设备 | |
CN102014011A (zh) | 环网保护方法与系统 | |
CN103297338B (zh) | 一种vpn路由通告方法和设备 | |
CN101783743B (zh) | 一种业务保护方法及倒换节点 | |
CN102843291A (zh) | 通告方法、装置及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07 Termination date: 201601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