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27207B - 用于实现上联端口的主备保护的上联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实现上联端口的主备保护的上联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227207B CN101227207B CN2008100807161A CN200810080716A CN101227207B CN 101227207 B CN101227207 B CN 101227207B CN 2008100807161 A CN2008100807161 A CN 2008100807161A CN 200810080716 A CN200810080716 A CN 200810080716A CN 101227207 B CN101227207 B CN 10122720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ne
- couplet
- port
- couplet port
- ma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实现上联端口的主备保护的上联系统,其包括:主用核心板,设置有主用上联端口;备用核心板,设置有备用上联端口,备用上联端口与主用上联端口的数量相等;以及上游设备,设置有接口板,接口板的端口数量至少与主用上联端口的数量相同,上联系统还包括:用于上游设备向主用上联端口和备用上联端口发送数据的分光耦合器以及用于主用上联端口和备用上联端口向上游设备发送数据的分光耦合器,每个分光耦合器均通过光纤分别连接至主用上联端口、备用上联端口、和接口板的端口,且每个分光耦合器均具有至少两个分光部、以及耦合部。根据本发明的上联系统拓宽了上联端口主备保护方式的应用范围,降低了组网成本,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实现上联端口的主备保护的上联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实现以太网光接口的主备保护的上联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网络和通讯业务的发展,对通讯设备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通常,为了保证通讯设备的可靠性,通常采取主备保护的方法。不仅要求通讯设备的核心单板实现主备保护,而且,对于上联端口进行主备保护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采取主备保护的情况下,在主用上联端口出故障时可以使用备用上联端口,从而实现上联业务不中断或中断时间很少(即,上联业务可以自动恢复,不需人工干预)。核心单板和上联端口同时采取主备保护,可以使通讯设备自身出故障时的影响降到比较低的水平,从而较大提高设备的可靠性。目前,上联端口的主备保护主要通常以下两种方式实现:
如图1所示,用于实现上联端口的主备保护的上联系统100是通过把上联业务板110和设备中待实现主备保护的核心单板结合在一起,主用核心板111和备用核心板112上分别设置有数量与实际需要的端口相同的上联端口113、114。还有一种方式是独立的上联业务板也进行主备设计,目前应用较少。主用核心板111和备用核心板112的上联端口113、114分别通过光纤130连接于上游设备120的接口板121上的端口123、124,这种上联方式被称为双纤上联方式。由于主用核心板111和备用核心板112的上联端口113、114的总数为实际需要的端口数量的两倍,因而,上游设备120的接口板121上的端口总数也为实际需要的端口数量的两倍。也就是说,在双纤上联方式的情况下,要求上游设备120应具有两倍于实际需要的端口。因此,上游设备120使用的端口倍增,一方面,这意味着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如果上游设备120没有足够的端口可以使用时,可能会给组网带来很大的麻烦。
另外,在针对无法实现双纤上联的应用场合下,业界目前主要的解决方式是采用如图2所示的用于实现上联端口的主备保护的上联系统200,该上联系统尽量简化,主要功能都设置在待实现主备保护的主用核心板211和备用核心板212上,上联业务板210通过单个光纤230连接到上游设备220的接口板221的端口222。这种上联方式被称为单纤上联方式。在这种方式下,虽然只需要上游设备220具有与实际需要的端口数量相同的端口,从而解决了双纤上联方式带来的组网问题及成本增加问题,但是,由于上联业务板中的端口设置,使得对上联端口213的保护是不充分的,没有完全实现上联端口213的主备保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致力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而作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实现上联端口的主备保护的上联系统,其能够通过在实现上联端口的主备保护的同时不增加上游设备的端口数量,从而同时了克服双纤上联方式带来的组网问题及成本增加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上联端口的主备保护的上联系统,其包括:主用核心板,设置有主用上联端口;备用核心板,设置有备用上联端口,备用上联端口的数量与主用上联端口的数量相等;以及上游设备,设置有接口板,接口板的端口数量至少与主用上联端口的数量相同,其特征在于,上联系统进一步包括:用于上游设备向主用上联端口和备用上联端口发送数据的分光耦合器以及用于主用上联端口和备用上联端口向上游设备发送数据的分光耦合器,每个分光耦合器均通过光纤分别连接至主用上联端口、备用上联端口、和接口板的端口,且每个分光耦合器均具有至少两个分光部、以及耦合部,每个分光部具有与主用上联端口或备用上联端口对应的接口,其耦合部具有与接口板的端口相对应的接口。
优选地,用于主用上联端口和备用上联端口向上游设备发送数据的分光耦合器的耦合部接收来自于所有分光部或者分光部中的与主用上联端口对应的光信号。
优选地,用于上游设备向主用上联端口和备用上联端口发送数据的分光耦合器的每个分光部均接收来自于耦合部的光信号。
优选地,当主用上联端口与备用上联端口所发送的光信号不一致时,备用上联端口关闭,用于主用上联端口和备用上联端口向上游设备发送数据的分光耦合器的耦合部仅接收来自于主用上联端口的光信号。
优选地,当主用上联端口与备用上联端口所发送的光信号一致时,用于主用上联端口和备用上联端口向上游设备发送数据的分光耦合器的耦合部仅接收来自于主用上联端口和备用上联端口两者的光信号。
优选地,分光耦合器为无源分光耦合器。
优选地,分光耦合器的分光比预先设定。
本发明解决了目前广泛使用的单纤上联方式和双纤上联方式的弊病。采用本发明的上联系统,与现有的双纤上联方式相比,拓宽了上联端口主备这种保护方式的应用范围,降低了组网成本;与现有的单纤上联方式相比,增加了对上联端口的保护,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
应该理解,以上的一般性描述和以下的详细描述都是列举和说明性质的,目的是为了对要求保护的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用来帮助进一步理解本发明。这些附图图解了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并可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通过双纤上联方式来实现上联端口的主备保护的上联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通过单纤上联方式来实现上联端口的主备保护的上联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上联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标号表示。
如附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实现上联端口的主备保护的上联系统300由以下部分组成:包含主备保护上联端口的通讯设备310、与该包含主备保护上联端口的通讯设备310通过以太网光接口连接的上游设备320、无源分光耦合器340和350、以及将以上设备互相连接的光纤330。
下面,以含有主备保护上联端口的通讯设备310仅需一个以太网光接口上联为例,详细说明一下各部分的连接关系。
含有主备保护上联端口的通讯设备310包括:主用上联端口313和备用上联端口314。上游设备320具有一个端口322。无源分光耦合器340具有3个端口:端口341,通过光纤与通讯设备310的主用上联端口313连接;端口342,通过光纤与通讯设备310的备用上联端口314连接;以及端口343,通过光纤与上游设备322的端口322连接,所述无源分光耦合器340用于传输下行方向的数据(即,上游设备320向含有主备保护上联端口313、314的通讯设备310发送数据)。与无源分光耦合器340类似,无源分光耦合器350也具有3个端口:端口351,通过光纤与通讯设备310的主用上联端口313连接;端口352,通过光纤与通讯设备310的备用上联端口314连接;以及端口353,通过光纤与上游设备322的端口322连接,所述无源分光耦合器350用于传输上行方向的数据(即,含有主备保护上联端口的通讯设备310向上游设备320发送数据)。
在下行方向上,上游设备320的端口322发出的数据流(即,光信号)到达无源分光耦合器340的端口343,无源分光耦合器340把端口343接收到的光信号按照其本身设计好的分光比发送给端口341和端口342,分别由端口341和端口342发送到相对应的主用上联端口313和备用上联端口314。这样,含有主备保护上联端口的通讯设备310的主用核心板311和备用核心板312都接收到来自于上游设备322的数据流。
在上行方向上,当主用上联端口313和备用上联端口314发送的数据流完全一致时,无源分光耦合器350的端口351接收通讯设备310的主用上联端口313发送的光信号,端口352接收通讯设备310的备用上联端口314的光信号,无源分光耦合器350把端口351和端口352接收到的光信号耦合后,将两路光信号变成一路光信号,然后由端口353发送到上游设备320。这样,上游设备320接收到含有主备保护上联端口的通讯设备310发送来的数据。当主用上联端口313和备用上联端口314发送的数据流不一致时,则需将含有主备保护上联端口的通讯设备310的备用上联端口314关闭,使该备用上联端口314不能向上游设备320发送光信号,这样可以避免由于主用上联端口313和备用上联端口314发送的数据流不一致而导致在无源分光耦合器350处发生碰撞,从而确保从端口353发送出去的数据流的正确性。
以上仅是以含有主备保护上联端口的通讯设备310仅需一个以太网光接口上联的实例,如果需要多个以太网光接口,则只需要增加相应倍数的无源分光耦合器即可。
尽管本发明已经参照附图和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显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对本发明作出各种更改和变化。本发明的各种更改、变化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的内容涵盖。
Claims (7)
1.一种用于实现上联端口的主备保护的上联系统(300),包括:
主用核心板(311),设置有主用上联端口(313);
备用核心板(312),设置有备用上联端口(314),所述
备用上联端口(314)的数量与所述主用上联端口(313)的数量相等;以及
上游设备(320),设置有接口板(321),所述接口板的端口数量至少与所述主用上联端口(313)的数量相同,
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联系统(300)进一步包括:
用于所述上游设备(320)向所述主用上联端口(313)和所述备用上联端口(314)发送数据的分光耦合器(340)以及用于所述主用上联端口(313)和所述备用上联端口(314)向所述上游设备(320)发送数据的分光耦合器(350),每个分光耦合器(340;350)均通过光纤(330)分别连接至所述主用上联端口(313)、所述备用上联端口(314)、和所述接口板的端口(322),且每个分光耦合器(340;350)均具有至少两个分光部、以及耦合部,每个所述分光部具有与所述主用上联端口(313)或所述备用上联端口(314)对应的接口(341、342;351、352),所述耦合部具有与所述接口板(321)的端口相对应的接口(343;35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联系统(300),其特征在于,用于所述主用上联端口(313)和所述备用上联端口(314)向所述上游设备(320)发送数据的分光耦合器(350)的所述耦合部接收来自于所述分光耦合器(350)的所有所述分光部或者所述分光耦合器(350)的所述分光部中的与所述主用上联端口(313)对应的光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联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所述上游设备(320)向所述主用上联端口(313)和所述备用上联端口(314)发送数据的分光耦合器(340)的每个所述分光部均接收来自于所述分光耦合器(340)的所述耦合部的光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联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主用上联端口(313)与所述备用上联端口(314)所发送的光信号不一致时,所述备用上联端口(314)关闭,用于所述主用上联端口(313)和所述备用上联端口(314)向所述上游设备(320)发送数据的分光耦合器(350)的所述耦合部仅接收来自于所述主用上联端口(313)的光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联系统(300),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主用上联端口(313)与所述备用上联端口(314)所发送的光信号一致时,用于所述主用上联端口(313)和所述备用上联端口(314)向所述上游设备(320)发送数据的分光耦合器(350)的所述耦合部仅接收来自于所述主用上联端口(313)和所述备用上联端口(314)两者的光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联系统(300),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光耦合器(340;350)为无源分光耦合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联系统(300),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光耦合器(340;350)的分光比预先设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0807161A CN101227207B (zh) | 2008-02-05 | 2008-02-05 | 用于实现上联端口的主备保护的上联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0807161A CN101227207B (zh) | 2008-02-05 | 2008-02-05 | 用于实现上联端口的主备保护的上联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27207A CN101227207A (zh) | 2008-07-23 |
CN101227207B true CN101227207B (zh) | 2011-05-25 |
Family
ID=39858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0807161A Active CN101227207B (zh) | 2008-02-05 | 2008-02-05 | 用于实现上联端口的主备保护的上联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227207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1999044317A3 (en) * | 1998-02-24 | 1999-12-09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Protection of wdm-channels |
CN1503495A (zh) * | 2002-11-21 | 2004-06-09 | 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采用可调谐光源实现业务保护的方法和装置 |
CN1549488A (zh) * | 2003-05-22 | 2004-11-24 |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 波分复用线路两纤光复用段保护装置 |
CN1848709A (zh) * | 2005-04-14 | 2006-10-18 | 北京格林威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实现保护倒换的无源光网络系统及保护倒换方法 |
-
2008
- 2008-02-05 CN CN2008100807161A patent/CN10122720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1999044317A3 (en) * | 1998-02-24 | 1999-12-09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Protection of wdm-channels |
CN1503495A (zh) * | 2002-11-21 | 2004-06-09 | 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采用可调谐光源实现业务保护的方法和装置 |
CN1549488A (zh) * | 2003-05-22 | 2004-11-24 |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 波分复用线路两纤光复用段保护装置 |
CN1848709A (zh) * | 2005-04-14 | 2006-10-18 | 北京格林威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实现保护倒换的无源光网络系统及保护倒换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27207A (zh) | 2008-07-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075247A (zh) | 高速光纤总线及其冗余拓扑结构的实现方法 | |
CN111083580B (zh) | 一种在光传输网络中对以太网链路的保护方法及装置 | |
CN110784263A (zh) | 一种基于fpga具有冗余功能的光纤传输装置 | |
CN106062725A (zh) | 串行通信中的电隔离 | |
CN103729333A (zh) | 多路时隙共享的背板总线结构及其实现方法 | |
CN105871614A (zh) | 一种通信设备中板卡的保护方法和装置 | |
CN101227207B (zh) | 用于实现上联端口的主备保护的上联系统 | |
CN110532202A (zh) | 一种存储集群系统、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
CN104202205A (zh) | 一种板卡内实现业务保护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5976164A (zh) | 一种业务数据应急切换系统及处理方法 | |
CN110391865A (zh) | 一种wdm的半有源olp的新系统 | |
CN204442379U (zh) | 一种光纤线路保护设备 | |
CN106712840A (zh) | 一种pon保护系统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 |
WO2016141724A1 (zh) | 一种实时总线及其实现方法 | |
CN216794999U (zh) | 单向数据传输设备和数据传输平台 | |
CN202135122U (zh) | 信号分离器和信号分离器组件 | |
CN101072136B (zh) | 检测通信网元内部通道故障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01170419B (zh) | 以太网电接口兼容性实现方法、系统及接口设备 | |
CN202261320U (zh) | Scada数据传输系统 | |
CN203522744U (zh) | 多业务光接入设备 | |
CN207732774U (zh) | 一种基于otn的网络数据传输结构 | |
CN210112190U (zh) | 光纤智慧配线监测管理系统 | |
CN209184889U (zh) | 一种交换机接口用标识板装置 | |
CN211720564U (zh) | 一种单网线以太网环网的故障监测系统 | |
CN102098591A (zh) | 一种ason中资源共享的方法和业务节点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