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219257B - 用于驱动人体内植入医疗器械的微创供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驱动人体内植入医疗器械的微创供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19257B
CN101219257B CN200710062602.XA CN200710062602A CN101219257B CN 101219257 B CN101219257 B CN 101219257B CN 200710062602 A CN200710062602 A CN 200710062602A CN 101219257 B CN101219257 B CN 1012192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power supply
human body
rechargeable battery
minimally invas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06260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19257A (zh
Inventor
刘静
韦晓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CAS filed Critical 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071006260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192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12192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192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192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1925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用于驱动人体植入式医疗器械充电的微创供电装置,包括供电电极和置于人体内的充电器;供电电极为自带20—36V电源的至少一对电极;充电器包括外壳、贴于外壳表面且与生物体相容的一对钛金属片、具有两对电极的充电电池、与检测电路相连的控制开关;钛片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并通过由集成电路构成的检测电路相连的控制开关与充电电池的输入电极相连;充电电池的输出电极通过检测电路相连的控制开关与植入式医疗器械相连。本发明可采取微创方式将电极插入人体组织内,或贴附在人体表面,使在人体组织内形成电场,对植入式医疗器件进行无次数限制的充电;可作为各类植入式微医疗及监测器件的能量来源,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Description

用于驱动人体内植入医疗器械的微创供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对植入式医疗器械提供电能的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采用插入体内微机电系统周围的一对或多对微细电极,根据需要随时提供形式多样的电能的方法,由此以微创方式实现电源供应。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满足各类治疗及诊断目的的植入人体式医用装置的种类日益增多,如可植入式起搏器、除颤器、监护器、神经刺激器及药物泵等。在这些医疗器械的工作中,供电技术始终是一个关键。长期以来,就植入式微器件能源供应技术的开发,一直为世界各国所高度重视,但进展有限。近年来,随着大量植入器件的提出和相继研制成功,更使长寿命、高效、可灵活充电的植入式微能源系统的研发被提升到一个至关重要的地位。由于任何电池的寿命总是有限的,因此,对体内器件实施有效充电成为一个重要需求。无疑,对于植入人体的医用装置,必须尽量减小或消除因充电对组织的伤害。也就是说,无创或微创式供能系统更具价值。
目前,在各种植入式能源技术中,温差电池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这一要求。此方面如,基于放射性同位素在核衰变过程中释放热量驱动的热电转换器,不过因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燃料,该类设备的集成及封装工艺比较复杂,使用起来有一定安全风险。此外,人们也在考虑直接利用人体自身热量供电的温差电池,依靠组织内天然存在的温度梯度来驱动热电器件产生电力,一般在1℃温差下可获得微瓦到毫瓦量级的电能输出,已可用于驱动微电器件。近期,有研究者还提出采用体外辅助加热或冷却来提升组织内部温梯度,进而增强体内的温差发电功率,也可达到无损供能的目的,但这类方法中,由于组织导热性较差,因而输送能量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大的温差,然而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对皮肤造成烧伤或冻伤。至今,利用无损方法实现对体内植入电器充电的方法十分有限,且大多存在充电量不足的问题。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微创式充电方法,可确保体内器件的能源供应与常规体外器件一致,且对人体的伤害性较小。本方案在于,采用在体内植入式医疗器械周围插入一对或多对微细电极,根据需要随时提供形式多样的电能,充电后移走供电电极即可。该方法是实现由体外供电的新型措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驱动人体内植入医疗器械的微创供电装置,本装置可采用插入体内植入式医疗器械周围的一对微细电极,根据需要随时提供形式多样的供电,以满足体内植入式医疗器械的电能需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驱动人体植入式医疗器械充电的微创供电装置,包括供电电极和置入于人体内的充电器;
所述供电电极为自带20—36V电源的至少一对电极6;
所述置入于人体内的充电器包括:一充电器外壳、贴于入所述充电器外壳表面内的与生物体相容的一对钛金属片1、具有一对输入电极和一对输出电极的充电电池3、与检测电路相连的控制开关2;
所述钛金属片1与人体组织皮肤直接接触,并通过由集成电路构成的检测电路相连的控制开关2与所述充电电池3的输入电极相连;
所述充电电池3的输出电极通过由集成电路构成的检测电路相连的控制开关2与植入式医疗器械A相连;
所述插入电极6的正、负电极分别由针状电极上部和电极下部组成,所述电极下部为针状电极上部延伸的针状电极下部,或为与所述针状上部相连的下端面上带有微针阵列8的板状贴附式电极下部;
所述电极下部为不锈钢或镍钛合金记忆金属材质的电极下部;
所述插入电极6的正、负电极的电极下部的端部呈针状,直径在20nm到5mm之间;
所述板状贴附式电极下部的微针阵列8的每一微针长度在0.08mm到45mm之间;
所述的充电电池3为1到10个充电电池并联或者串联组合而成。
本发明的用于驱动人体内植入医疗器械的微创供电装置,其优点如下:结构简单;供电电极的供电方式比较灵活,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相应的供电方式;同时,该供电装置还能根据植入式医疗器械内充电电池的需要直接从体外传送相应波形的电能,如三角波,方波,正弦波等。至今国内外文献中尚未报道这类装置。
本发明充分地利用了微创技术,降低了对人体的损伤。在供电的时候,因为人体能够承受36V的安全电压,故两个微创式的插入电极带入的电压不能太高。这对于微型电器易于满足。微创式供电电极和充电盒,结构简单,它可根据需要随时充电,是一种长寿命能源系统,可以应用于生物微电子机械系统,特别是植入式医疗器件以及组织工程领域中正在发展的半生物-半电器装置。
目前,从体外以无损方式向体内输送电能的方法十分有限,现有措施主要集中于利用外部热源对体内温差电池进行输电,或采用微波场对体内实施供电。与这两类受限于组织较弱的热传导性或电传导性的供电方式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发电方式更为直接,且产生电能功率更高;而利用微创的办法大大的降低了充电时对人体的伤害,在充电方式上却与体外器件完全一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驱动人体内植入医疗器械的微创供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3和图4分别为供电电极的几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驱动人体内植入医疗器械的微创供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图3和图4分别为供电电极的几种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本发明的用于驱动人体内植入医疗器械的微创供电装置,包括供电电极和置入于人体内的充电器;
所述供电电极为自带20—36V电源的至少一对电极6;
所述置入于人体内的充电器包括:一充电器外壳、贴于入所述充电器外壳表面内的与生物体相容的一对钛金属片1、具有一对输入电极和一对输出电极的充电电池3、与检测电路相连的控制开关2;
所述钛金属片1与人体组织皮肤直接接触,并通过由集成电路构成的检测电路相连的控制开关2与所述充电电池3的输入电极相连;
所述充电电池3的输出电极通过由集成电路构成的检测电路相连的控制开关2与植入式医疗器械A相连;
所述插入电极6的正、负电极分别由针状电极上部和电极下部组成,所述电极下部为针状电极上部延伸的针状电极下部,或为与所述针状上部相连的下端面上带有微针阵列8的板状贴附式电极下部;
所述电极下部为不锈钢或镍钛合金记忆金属材质的电极下部;
所述插入电极6的正、负电极的电极下部的端部呈针状,直径在20nm到5mm之间;
所述板状贴附式电极下部的微针阵列8的每一微针长度在0.08mm到45mm之间;
所述的充电电池3为1到10个充电电池并联或者串联组合而成。
本发明的装置可直接将电能通过人体组织进行传输并对目标医疗器械进行充电,系植入式医疗器械及微创医学领域的新颖尝试。在该装置包括供电电极和置入于人体内的充电器;充电器可独立于植入式医疗器械,随同植入式医疗器械一同植入到人体中,也可以与植入式医疗器械组合构成一种携带可充电电池的新型植入式医疗器械。供电电极由特殊制作的两个电极6构成;充电器由充电电池3,控制开关2和贴于盒表面的金属钛片1构成。当供电电极的两个电极6通过微创的方式插入体内或者贴附于体表并带入一定的电压时,在体内的组织里就会形成一个分布比较稳定的电场。处于电场之中的充电器表面的两点之间会存在一定的电势差。这个电势差通过贴于充电器外壳表面的金属钛片1和控制开关2,反映到封装在医疗器械内部的充电电池两端;当这个电势差大于充电电池两端的充电电压,而且导通开关接通时,充电电池即开始充电。两个电极所加电压不超过36伏的时候,人体能够承受这个电压而不发生触电现象。供电电极的两个电极可以是针尖状,最尖端的直径可以在100nm到5mm之间。充电电池与普通充电电池有所不同,它有两对电极。其中一对输入电极与控制开关相连,开关的另一端接两个表面镀有金属钛的端口,两个端口与肌肉或其他人体组织直接接触。在平时状态下,开关是打开的,电路并不导通。当检测电路检测到充电电池3两端的电压低于正常工作电压的90%或者95%时(额定值可以视不同的植入式医疗器械而定),导通开关闭合,接通与肌肉或者组织直接接触的金属钛片1,该两个电极就可以从供电电极形成的电场中汲取电能,从而对充电电池3进行充电。
本发明的装置基于微创技术对植入式的医疗器械进行充电。为此,可以将供电电极中的电极贴附于皮肤表面,也可将电极以微创的方式插入到皮肤层或者皮肤层之下,在人体组织内部建立电场,让体内充电器中的充电电池能从电场中吸收能量。在图1中插入式电极6将正负两端的电压提供到人体组织中去,在人体组织内形成一定的电场分布,从而充电电池两点之间存在一定的电势差。若充电电池提供的工作电压低于正常电压的80%,控制开关导通,充电电池通过电势差从组织里吸收电能。这样,外部的电能通过插入式电极传送到体内,再借助于体内组织的电传输传送到充电电池内。此外,插入式电极和贴附式电极可以组合使用,例如图2,正极使用插入式电极,使得正极电极更接近待充电端,负极采用贴附式,可以减少创伤。当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两类特殊方式,还可采用更多供电方式,例如正负两个电极都用贴附式电极(例如图3);另外,考虑到皮肤的表皮层导电性比较低,也可如图4,利用微针阵列8插入到表皮层之下,使得电极能跨越电阻抗较大的表皮层,从而更好的将电能传送到体内。当然,这些微针最好是一些阵列,这样能扩大电极的面积,不至于出现尖端放电现象而对组织造成损伤。
本发明钛金属片1可采用记忆金属镍钛合金或不锈钢,其作用主要是在电极插入之后,能够产生膨胀,以扩大电极与组织的接触面积,防止产生尖端放电现象而对组织造成损伤;这里,镍钛合金的形状可以多样化,如棒状、球状、片状等,可以根据特定需求来确定镍钛合金的形状。
实施例1: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驱动人体内植入医疗器械的微创供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图3和图4分别为供电电极的几种结构示意图;充电器植入于人体之内,可以封装于植入式医疗器械之内并植入体内,也可以独立于植入式医疗器械之外,随器械一起植入人体内。
充电盒内的充电电池3将给已植入的医疗器械的工作电路供电。当充电盒里的检测电路检测到充电电池3两端的电压不能满足植入式医疗器械的工作需要时,将插入式电极6从体外以微创的方式插入人体内,并插在充电盒所在位置的周围;插入式电极6外露的两端接上安全的外接电压(如20V—36V),在人体内形成电场;这时,充电盒内的与检测电路相连的控制开关2处于导通状态,充电盒内的充电电池3开始充电。
本发明提供的供电电极包括:一对插入式电极6;插入式电极6的尖端部分由镍钛合金记忆金属制做,之外表面镀膜绝缘。
本发明还包括:与充电电池3的两极通过由集成电路构成的检测装置控制的控制开关2与人体组织直接接触的金属钛片1相连;所述与人体组织直接接触的金属钛片1在植入式医疗器械中覆盖的面积可由实际工艺设计和具体的电能要求来决定;当检测装置检测到充电电池3提供的工作电压低于标准值如20V的90%或者95%时,控制开关2导通,充电电池3与组织中金属钛片1相应的点等电位,进入充电状态;由集成电路构成的电压检测装置的技术也已经很成熟,可直接采用;带有两对电极的充电电池3,充电电池3可以是常见的镍氢充电电池,也可为其他类型的充电电池,主要由植入式医疗器械的工作电压和电能的要求来决定,当然在能保证正常工作所需的额定值的条件下,充电电池3的充放电次数越多越好,电量的容量越大越好;整个充电盒可密封在植入式医疗器械之中,也可以独立在植入式医疗器械之外,随着器械一起植入。
这样一个供电电极和一个充电盒构成了整个微创式供电装置。电能通过两个电极进入体内,建立起电场。电极的尖端可为不锈钢或形状记忆金属如镍钛合金,在进入人体以后,可发生膨胀,扩大了电极与组织的接触面积,确保电极与组织之间不会发生尖端放电现象。充电盒处于供电电极所建的电场之中,其表面的钛金属片1所处的两个点之间存在一定的电势差。当充电盒中的检测电路检测到充电电池3提供的工作电压低于标准值的90%或者95%的时候,检测电路控制开关2使得开关接通金属钛片1,于是充电电池3两端与钛金属片1和组织里相应的点呈等电位情形。两个钛金属片1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电势差,故充电电池3两个电极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电势差,当这个电势差等于或者大于充电电压时,充电电池开始充电。
本发明中充电器的充电电池3可以是多个充电电池组合而成的,它们之间可以通过并联或者串联的方式连接起来,其中的导通开关受检测电路的检测信号统一控制,与体内组织连接的钛金属片1也不一定只有一组,可以是分布在医疗器械表面的很多组,目的是更有效的从电场中吸收电能。
本发明提供的供电电极,并不限于给植入式医疗器械进行充电,还可以是对动物或人体组织进行相应的电刺激,如进行神经刺激等。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如图2所示,它与实施例1唯一的差别在于,供电电极的两个电极之一不是插入式而采用贴附式。这里,电极贴附的面积大小可以在20nm×20nm到10mm×10mm之间。电极也不一定只有一对,还可以有很多对电极组成一个电极阵列。微针的材料也应与人体组织相容,例如,可以利用铝钛合金等。与实施例1相比,实施例2的结构相对复杂一点,但其方案对人体的伤害也少一些。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如图3所示,它与实施例2唯一的差别在于,两枚供电电极均采用表面贴附式。这里,电极贴附的面积大小可以在20nm×20nm到10mm×10mm之间。与实施例1、2相比,本方案对人体的伤害性更小。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如图4所示,它与实施例1唯一的差别在于,两枚供电电极均采用表面贴附式,但在贴附式电极下面还添加了微针阵列8,其目的是电极能以几乎无损的方式穿过绝缘性比较好的表皮层而进入电阻率比较低的组织内,以实施充电。与上述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对人体的伤害性最小。
本发明具有很多优点,充电器适用于不同的植入式医疗器械。供电电极的电极的位置也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据医疗器械的大小进行调整位置,也可以对不同的医疗器械进行充电。
供电电极的供电方式比较灵活,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相应的供电方式。供电电极的供电方式可以有附图1-4中的4种,当然也可以再组合出更多的供电方式,例如带微针阵列8的贴附式电极和插入式电极的组合。具体的供电方式,要考虑到植入式医疗器械的深度,所需的充电电压和植入位置的组织的电导率等。本发明所提到的供电方式可以适用于不同的情况。
同时,该供电装置还能根据植入式医疗器械内充电电池的需要直接从体外传送相应波形的电能,如三角波,方波,正弦波等。至今国内外尚无这种微创式供电装置和充电技术被提出。
本发明的充电器可以长期甚至永久地随着医疗器械植入到人体内,当医疗器械工作需要的电量不足时,可以通过本发明的微创供电电极直接给充电盒供电,确保医疗器械可以长期甚至永久的工作而不再像以往那样通过外科手术对医疗器械进行更换,减少了对人体的创伤。
使用本发明装置的方式如下:将充电器随着植入式医疗器械植入病人体内;根据待需求电力多少和植入器械的位置和深度,确定选用的供电方式,如插入式电极或者是贴附式电极;供电电极可以接一个变压器,将220V的电压转化到在人体组织内建立电场所需的20—36VV电压,这样可以随身携带,当医疗器械工作电压不足时可以随时充电,可以大大的减轻患者和医院的负担。

Claims (4)

1.一种用于驱动人体植入式医疗器械充电的微创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电极和置入于人体内的充电器;
所述供电电极为自带20-36V电源的至少一对电极(6);
所述置入于人体内的充电器包括:一充电器外壳、贴入于所述充电器外壳表面内的与生物体相容的一对钛金属片(1)、具有一对输入电极和一对输出电极的充电电池(3)、与检测电路相连的控制开关(2);
所述钛金属片(1)与人体组织皮肤直接接触,并通过由集成电路构成的检测电路相连的控制开关(2)与所述充电电池(3)的输入电极相连;
所述充电电池(3)的输出电极通过由集成电路构成的检测电路相连的控制开关(2)与植入式医疗器械(A)相连;
所述插入电极(6)的正、负电极分别由针状电极上部和电极下部组成,所述电极下部为针状电极上部延伸的针状电极下部,或为与所述针状上部相连的下端面上带有微针阵列(8)的板状贴附式电极下部;
所述电极下部为不锈钢或镍钛合金记忆金属材质的电极下部。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驱动人体植入式医疗器械充电的微创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电极(6)的正、负电极的电极下部的端部呈针状,直径在20nm到5mm之间。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驱动人体植入式医疗器械充电的微创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贴附式电极下部的微针阵列(8)的每一微针长度在0.08mm到45mm之间。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驱动人体植入式医疗器械充电的微创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电电池(3)为1到10个充电电池并联或者串联组合而成。
CN200710062602.XA 2007-01-11 2007-01-11 用于驱动人体内植入医疗器械的微创供电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192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62602.XA CN101219257B (zh) 2007-01-11 2007-01-11 用于驱动人体内植入医疗器械的微创供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62602.XA CN101219257B (zh) 2007-01-11 2007-01-11 用于驱动人体内植入医疗器械的微创供电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19257A CN101219257A (zh) 2008-07-16
CN101219257B true CN101219257B (zh) 2014-11-05

Family

ID=396295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62602.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19257B (zh) 2007-01-11 2007-01-11 用于驱动人体内植入医疗器械的微创供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192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26265A1 (zh) * 2009-09-01 2011-03-10 Shan Guangwei 植入动物体内的电子或电动装置与体外进行电信号连接的方法及一种可植入动物体内的电气插座
CN102280915A (zh) * 2011-07-29 2011-12-14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植入式体内充电装置
CN108092544B (zh) * 2016-11-23 2020-09-01 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一种收集生物体运动能量的能源供给装置
CN107898439B (zh) * 2017-12-04 2020-12-15 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 一种植入式糖尿病监测与治疗装置
CN110311457B (zh) * 2019-08-02 2024-05-03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一种以皮肤电为电源的便携式蓄电池
CN213717668U (zh) 2019-12-06 2021-07-16 北京纳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发电供电装置
CN111934582B (zh) * 2020-08-26 2025-07-15 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物检测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52750A (en) * 1974-04-25 1976-04-27 Mieczyslaw Mirowski Command atrial cardioverting device
FR2568477A1 (fr) * 1984-07-31 1986-02-07 Inst Nat Sante Rech Med Dispositif pour l'alimentation energetique transcutanee notamment d'une prothese implantee
US6735474B1 (en) * 1998-07-06 2004-05-11 Advanced Bionics Corporation Implantable stimulator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eatment of incontinence and pain
CN100386916C (zh) * 2006-04-28 2008-05-07 清华大学 用于植入式医疗仪器的经皮无线充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19257A (zh) 2008-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19257B (zh) 用于驱动人体内植入医疗器械的微创供电装置
CN102500057B (zh) 多功能植入式胃肠电刺激系统
CN101390809B (zh) 单穴位电针装置
CN103560572B (zh) 一种植入式心脏起博器磁耦合谐振无线充电装置
CN1874048A (zh) 用于植入式医疗仪器的经皮无线充电装置
CN101612451A (zh) 可充电的植入性心脏起搏器设备及其充电方法
CN101170271A (zh) 利用人体自身运动动能发电的植入式长寿命微电池
CN1876200A (zh) 植入式电针灸治疗装置
CN201437021U (zh) 可充电的植入性心脏起搏器设备
CN101179222B (zh) 基于体外驱动的人体植入式发电装置
CN104826232B (zh) 一种心脏起搏器振动供能系统
CN206228767U (zh) 一种神经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202478410U (zh) 一种反激式充电的便携式磁场刺激器
CN207785664U (zh) 无线充电功能内嵌的一体式植入心脏起搏器
CN102512760A (zh) 基于呼吸运动的植入式能量采集器
CN217362573U (zh) 一种高安全性磁力仪
CN205339279U (zh) 用于缓解颈椎疼痛的智能贴片设备
CN104740774B (zh) 植入式自供能心脏复律除颤器
CN109224300B (zh) 一种用于神经内科的分控式理疗仪
JP2003265626A (ja) 生体内植え込み装置
CN204073105U (zh) 植入式自供能心脏复律除颤器
CN202666190U (zh) 调压护心贴
CN203694407U (zh) 植入式生物能心脏复律除颤器
CN119209839B (zh) 一种脑起搏器无线充电装置
CN217366907U (zh) 一种基于短距离无线通讯技术的便携式tens止痛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