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17506B - 一种消息处理方法、系统及客户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消息处理方法、系统及客户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217506B CN101217506B CN2007103044317A CN200710304431A CN101217506B CN 101217506 B CN101217506 B CN 101217506B CN 2007103044317 A CN2007103044317 A CN 2007103044317A CN 200710304431 A CN200710304431 A CN 200710304431A CN 101217506 B CN101217506 B CN 10121750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ssage
- backup
- backup message
- user
- cli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10365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800 matu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息处理方法,包括:A、备份留言用户登录的IM客户端确定需进行会话的目标用户后,创建备份留言选项,并将包含备份留言信息、备份留言用户和目标用户号码的数据包发送至IM服务器;B、IM服务器存储收到的备份留言信息。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消息处理系统和一种IM客户端,采用本发明能实现用户的备份留言功能以及备份留言的漫游功能,从而提高IM软件的可用性、灵活性及便利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即时通讯(IM)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消息处理方法、系统及其实现客户端。
背景技术
随着即时通讯技术地飞速发展及广泛应用,网络即时通讯工具已经被大多数网络用户所接受,而且逐渐成为用户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IM软件不仅被利用在用户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同样也大量使用在用户的业余生活中,通过IM软件用户可以实现与联系人即时有效地沟通。
在实际应用中,IM软件可以通过好友列表有效呈现当前各好友的状态信息,根据所呈现的状态信息,用户可以决定是否与某个好友进行会话。在某些时候,用户希望与之会话的好友并不在线,即处于离线状态,现有技术中,用户可以通过IM软件中的离线消息功能对该好友发送离线消息,当该好友上线后可以立即收到这些离线消息。但是,有些情况下用户不希望发送离线消息,而是希望好友在线后再发送相应信息。还有,当某用户与多个好友同时进行会话时,对于某个好友的问题或话题,准备好相应的答复但并不想马上发送,而是等到合适的时机发送;或是,用户在与好友的会话过程中,想到一些待讨论的问题或需发送的信息,但由于未考虑成熟不能马上发送需滞后发送等等,这都需要一种更加灵活的消息处理方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息处理方法、系统及客户端,能实现用户的备份留言功能,从而提高IM软件的可用性及便利性。
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息处理方法、系统及客户端,能够实 现用户备份留言的漫游功能,提高IM软件的灵活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消息处理方法,包括:
A、备份留言用户登录的IM客户端确定需进行备份留言的目标用户后,创建备份留言的功能选项,并将包含备份留言信息、备份留言用户和目标用户号码的数据包发送至IM服务器;
B、IM服务器存储收到的备份留言信息。
其中,步骤A之前,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备份留言用户在IM客户端输入自身的账号和密码,并通过与IM服务器的传输通道将账号和密码发送给IM服务器,由IM服务器验证账号和密码是否有效。
步骤A确定目标用户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创建对应目标用户的会话窗口。
步骤B中所述存储之前,该方法进一步包括:IM服务器根据收到的备份留言用户的号码查询数据库,获取备份留言用户对应的存储空间;步骤B中所述存储为:将收到的备份留言信息存储在获取的存储空间。
步骤B之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IM服务器向备份留言用户登录的IM客户端发送成功备份留言的通知消息。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备份留言用户从不同终端成功登录IM客户端后,向IM服务器发送同步备份留言信息的请求;IM服务器收到请求后,根据备份留言用户的号码从数据库中获取备份留言用户存储的备份留言信息;并将包含所获取备份留言信息的数据包发送到备份留言用户成功登录的IM客户端。其中,备份留言用户成功登录的IM客户端收到数据包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确认数据包有效后,从数据包中提取出设置过的好友号码及其对应的备份留言信息,存储到本地进行管理。
上述方案中,提取出好友号码及其对应的备份留言信息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建立好友号码与对应备份留言信息的映射关系。
上述方案中,步骤A进一步包括:设置备份留言的发送时机;相应的,该 方法进一步包括:备份留言用户登录的IM客户端检测是否到达发送时机,在到达发送时机后,IM客户端直接发送备份留言或自动提醒备份留言用户是否需要提取显示,在需要时,创建针对有备份留言的目标用户的会话窗口,并把备份留言的内容显示在所创建会话窗口的编辑消息区中。其中,所述发送时机为离线好友上线、或到达设置的发送时间、或收到特定好友的信息。
显示备份留言的内容之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对显示的备份留言内容进行编辑之后发送;或是直接将显示的备份留言内容进行发送。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消息处理系统,包括IM服务器和至少一个IM客户端,所述IM客户端包括主面板管理模块、会话窗口管理模块、状态管理模块、信息收发模块,关键在于,所述IM客户端还包括备份留言管理模块,其中,
所述主面板管理模块,用于接收备份留言用户的控制操作,确定目标用户发送给会话窗口管理模块;
所述会话窗口管理模块,用于创建对应目标用户的会话窗口;
所述状态管理模块,用于获取目标用户的在线状态,并将所获取的用户在线状态通知备份留言管理模块;
所述信息收发模块,用于与IM服务器传输信息、数据包组包和解析,并将提取出的备份留言信息发送给备份留言管理模块;
所述备份留言管理模块,用于接收备份留言用户编辑的备份留言信息,并将备份留言信息、备份留言用户和目标用户的号码通过信息收发模块发送至IM服务器进行存储;
其中,所述IM客户端的备份留言管理模块还用于向IM服务器发送同步备份留言信息的请求,并接收信息收发模块发来的来自IM服务器的好友号码及其备份留言信息,存储到本地进行管理;所述IM服务器的备份留言处理模块 还用于根据IM客户端的请求,将备份留言信息发送给IM客户端。
所述IM客户端的备份留言管理模块进一步用于建立好友号码与备份留言信息的映射关系。
上述方案中,所述IM客户端的备份留言管理模块还用于判断是否到达备份留言的发送时机,在到达发送时机时直接发送备份留言、或对备份留言用户进行备份留言的自动提醒,并根据需要将备份留言显示于会话窗口。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IM客户端,包括主面板管理模块、会话窗口管理模块、状态管理模块、信息收发模块,关键在于,所述IM客户端还包括备份留言管理模块,其中,
所述主面板管理模块,用于接收备份留言用户的控制操作,确定目标用户发送给会话窗口管理模块;
所述会话窗口管理模块,用于创建对应目标用户的会话窗口;
所述状态管理模块,用于获取目标用户的在线状态,并将所获取的用户在线状态通知备份留言管理模块;
所述信息收发模块,用于与IM服务器传输信息、数据包组包和解析,并将提取出的备份留言信息发送给备份留言管理模块;
所述备份留言管理模块,用于接收备份留言用户编辑的备份留言信息,并将备份留言信息、备份留言用户和目标用户的号码通过信息收发模块发送至IM服务器进行存储。
本发明所提供的消息处理方法、系统及客户端,当用户希望与之会话的好友处于离线状态或有消息需要滞后发送时,用户可通过设置的备份留言选项,将未发送的信息作为备份留言信息传输至IM服务器进行存储,实现用户备份留言功能,进而能满足用户不愿通过离线消息发送信息、滞后发送信息等需求,备份的留言信息可在到达合适发送时机时再直接发送或自动发起提醒,如离线用户上线时、到达预设的发送时间时等等,如此,能提高IM软件的可用性和便利性,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使用体验。
另外,本发明在某用户进行备份留言后,支持该用户从任意计算机终端登 录IM客户端,通过IM客户端从IM服务器获取所备份的留言信息,并可根据获取的信息建立好友号码与备份留言信息的映射关系;还可以根据随时检测到的是否到达发送时机,在到达发送时机如好友上线后直接发送或及时进行备份留言提醒,从而使IM软件使用起来更灵活、更方便、更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备份留言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备份留言漫游同步及提示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基本思想是:当用户希望与之会话的好友处于离线状态时或用户期望滞后发送信息时,用户可通过设置的备份留言选项,将准备发送的信息作为备份留言信息传输至IM服务器进行存储,实现用户备份留言功能。
这里,所述备份留言操作可以根据用户需要随时进行,例如用户发现希望与之会话的好友处于离线状态时、或者用户与好友的会话过程中。
进一步的,设置过备份留言的用户可从任意计算机终端登录IM客户端,并通过IM客户端从IM服务器获取所备份的留言信息。
在设置备份留言时,本发明还可进一步包括:设置备份留言的发送时机,相应的,备份留言用户登录的IM客户端可以随时检测是否到达发送时机,在到达发送时机后直接发送或进行备份留言提醒,并在需要时,创建针对有备份留言好友的会话窗口,将备份留言的内容显示在所创建会话窗口中。
这里,所述发送时机可以是离线好友上线、到达设置的发送时间、收到特定好友的信息等等。
下面以好友处于离线状态需要进行备份留言为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用户备份留言功能和备份留言的漫游功能进行详细描述。
假设用户A在成功登录IM客户端后,要与用户B进行会话,而用户B当前处于离线状态,则用户A在所登录的IM客户端的主面板上打开好友列表中 用户B的会话窗口进行备份留言操作。这里,用户A可称为备份留言用户,用户B可称为目标用户。如图1所示,具体备份留言过程包括:
步骤101:用户A在IM客户端输入自身的账号和密码,通过与IM服务器的传输通道将账号和密码发送给IM服务器,由IM服务器验证账号和密码是否有效,如果验证有效,则用户A成功登录IM客户端,执行步骤102;如果验证无效,则登录失败,结束当前处理流程、或返回步骤101由用户A重新输入。
步骤102:用户A登录的IM客户端检测用户的控制操作,利用当前鼠标位置提取当前用户A希望打开的用户B的用户号码标识(UIN),并创建对应用户B的会话窗口。
这里,所述用户的控制操作是指捕获用户的双击操作、或是捕获通过右键子菜单发送的消息子命令,其中的捕获操作通常由IM客户端中的主面板管理模块完成。
所述提取操作也由IM客户端中的主面板管理模块完成,由于每个好友在主面板中都具有一个矩形位置,因此通过鼠标位置就可以判断出是哪个好友,具体如何识别判断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所述UIN号码用于唯一标识每个用户。
所述创建会话窗口通过IM客户端的会话窗口管理模块,利用windows窗口的应用程序接口(API)实现,具体如何创建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103:判断用户B是否处于离线状态,如果不是离线状态,则用户A与用户B正常进行会话,无需创建备份留言的选项,结束当前处理流程;如果处于离线状态,则在会话窗口中创建备份留言的选项。
这里,所述判断用户在线状态由IM客户端中的状态管理模块获取用户状态并进行判断。所述备份留言的选项一般利用windows的控件在用户会话窗口的快捷工具栏中设置,可以直接设置一个功能项按钮,供用户点击选择。
步骤104:用户A编辑完消息后,选择用户B的备份留言选项,比如点击相应功能项按钮,用户A登录的IM客户端将用户A编辑的备份留言信息、用户A的号码、用户B的号码按照协议格式组成数据包后,通过与IM服务器之 间的传输通道发送到IM服务器。
这里,所述备份留言功能会对应IM客户端中的备份留言管理模块,本步骤中从会话窗口提取编辑的备份留言信息、用户B号码,以及将信息组成数据包、向IM服务器传送均由备份留言管理模块完成。其中,所述提取一般是利用windows控件中的GetWindowsText函数从会话窗口获取相应信息。
步骤105:IM服务器收到数据包后,对数据包进行解析与解密操作,之后提取出其中的备份留言信息、用户A的号码以及用户B的号码,将获取的备份留言信息存储于数据库的相应位置,并同时下发成功备份留言的通知消息到用户A登录的IM客户端,IM客户端提示用户备份留言成功。
这里,所述相应位置通常是利用用户A的号码查询数据库,获取用户A对应的存储空间,将对应用户B的备份留言信息存储于获取的存储空间中。
在用户A完成备份留言后,用户A可以从其它任意的PC机终端登录IM客户端,进行好友备份留言信息的漫游同步操作;同时用户A可以登录IM客户端检测具有备份留言的好友是否上线,如果上线则自动提醒用户A。具体的处理过程如图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用户A在IM客户端输入自身的账号和密码,通过与IM服务器的传输通道将账号和密码发送给IM服务器,由IM服务器验证账号和密码是否有效,如果验证有效,则用户A成功登录IM客户端,执行步骤202;如果验证无效,则登录失败,结束当前处理流程、或返回步骤201由用户A重新输入。
步骤202:用户A登录的IM客户端发送同步备份留言信息的请求到IM服务器,IM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后,提取出用户A的号码,利用用户A的号码查询数据库获取用户A存储的备份留言信息,并将获取的备份留言信息按照协议格式组包后发送到用户A登录的IM客户端。
步骤203:用户A登录的IM客户端接收到IM服务器下发的数据包后,进行解析和解密后,判断是否为有效数据包,如果确认是有效数据包,则提取出数据包中用户A设置过的好友号码及其对应的备份留言信息,存储到本地进行管理,进一步的,可建立好友号码与对应备份留言信息的映射关系。
本步骤中的操作可由备份留言管理模块完成,所述映射关系可以存储为映射关系表。
步骤204~205:用户A登录的IM客户端检测好友的在线状态,当某个好友上线后,IM服务器下发通知消息到IM客户端,IM客户端提取出对应好友的号码信息,判断用户A是否针对该好友设置过备份留言,如果用户A没有针对该好友设置过备份留言,则不做处理,如果设置过备份留言,则执行步骤206。
步骤206~207:创建窗口自动提醒用户A有针对该好友的备份留言,是否需要提取备份留言显示,如果用户选择需要,则创建针对该好友的会话窗口,并把备份留言的内容显示在所创建会话窗口的编辑消息区中。
这里,创建会话窗口由会话窗口管理模块实现。
步骤208:用户A查看对应该好友的编辑消息区中的备份留言,可以继续针对编辑消息区中显示的内容进行编辑之后发送,也可以直接将显示的内容进行发送,通过IM服务器中转将对应的备份留言发送到该好友登录的IM客户端。
其中,经过IM服务器中转发送的可以是原始存储的备份留言,也可以是经过再编辑的备份留言。
图2所示的流程实际包括两部分:步骤201~203是实现备份留言漫游同步的功能;步骤204~208是实现备份留言自动提醒的功能。在实际应用中,步骤204~208的自动提醒功能可以在用户A实现备份留言漫游同步的基础上实现,也可以在用户A未进行漫游同步,即:用户A在原始登录的IM客户端且完成备份留言的基础上实现。
上述备份留言功能同样适用于好友在线的情况,当备份留言用户与多个好友进行会话的过程中,如果准备发送给其中某个好友的信息不想立即发送,可以先通过备份留言的方式进行存储,同时设置发送时机,如设置发送时间:5分钟后;或是设置触发条件:点击发送按钮时、收到指定第三方消息时等等。相应的,发送时机到达时,如到达预设发送时间、检测到点击发送按钮、收到指定第三方消息等,直接发送或向备份留言用户自动发送备份留言提醒。
在备份留言用户与好友进行会话的过程中,备份留言用户也可以将准备发 送给当前参与会话以外的好友的信息通过备份留言的方式进行存储,之后直接发送或自动发送备份留言提醒。此目标用户可以是在线好友,也可以是离线好友。例如:用户A在与用户B、C进行会话过程中,想到要向用户D询问某件事,那么,可以将准备向用户D发送的信息编辑好进行备份留言,之后在指定时间、或在检测到用户D在线时、或在检测到点击发送按钮时等,直接发送或向备份留言用户自动发送备份留言提醒。其中,用户D可以是在线用户,也可以是离线用户。
为实现上述方法,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消息处理系统,包括IM服务器和至少一个IM客户端,其中,所述IM客户端包括主面板管理模块、会话窗口管理模块、状态管理模块、信息收发模块,关键在于还包括备份留言管理模块。
所述主面板管理模块,用于接收备份留言用户的控制操作,根据当前鼠标位置提取目标用户的UIN号码,并将获取的UIN号码发送给会话窗口管理模块;所述会话窗口管理模块用于创建对应目标用户的会话窗口;所述状态管理模块用于获取目标用户的在线状态,是上线还是离线,并将所获取的用户在线状态通知备份留言管理模块;所述信息收发模块用于与IM服务器传输信息,比如传输备份留言信息、请求消息等,还用于将发给IM服务器的信息按协议格式组成数据包,对来自IM服务器的数据包进行解析和解密并确定数据包是否有效,将提取出的备份留言信息发送给备份留言管理模块。
所述备份留言管理模块,用于接收备份留言用户编辑的备份留言信息,并将备份留言信息、备份留言用户和目标用户的号码通过信息收发模块送至IM服务器进行存储。
所述备份留言管理模块还用于向IM服务器发送同步备份留言信息的请求,并接收信息收发模块发来的来自IM服务器的好友号码及其备份留言信息,存储到本地进行管理;进一步可建立好友号码与备份留言信息的映射关系。
所述备份留言管理模块还用于判断是否到达备份留言的发送时机,在到达发送时机时直接发送备份留言、或对备份留言用户进行备份留言的自动提醒;并根据需要将备份留言显示于会话窗口。
所述IM服务器至少包括验证模块、信息传输模块、备份留言处理模块,其中,验证模块用于验证用户身份,具体验证用户的账号和密码是否有效;信息传输模块用于与IM客户端进行信息传输,具体的,将发给IM客户端的信息按协议组成数据包进行发送,对收到的来自IM客户端的数据包进行解析和解密,并提取出备份留言信息及备份留言用户和目标用户的号码给备份留言处理模块;备份留言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来自IM客户端的备份留言信息,根据备份留言用户号码确定存储位置并存储接收的备份留言信息,还用于根据IM客户端的请求,将备份留言信息发送给IM客户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9)
1.一种消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A、备份留言用户登录的IM客户端确定需进行备份留言的目标用户后,创建备份留言的功能选项,并将包含备份留言信息、备份留言用户和目标用户号码的数据包发送至IM服务器;
B、IM服务器存储收到的备份留言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之前,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备份留言用户在IM客户端输入自身的账号和密码,并通过与IM服务器的传输通道将账号和密码发送给IM服务器,由IM服务器验证账号和密码是否有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确定目标用户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创建对应目标用户的会话窗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存储之前,该方法进一步包括:IM服务器根据收到的备份留言用户的号码查询数据库,获取备份留言用户对应的存储空间;
步骤B中所述存储为:将收到的备份留言信息存储在获取的存储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之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IM服务器向备份留言用户登录的IM客户端发送成功备份留言的通知消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备份留言用户从不同终端成功登录IM客户端后,向IM服务器发送同步备份留言信息的请求;IM服务器收到请求后,根据备份留言用户的号码从数据库中获取备份留言用户存储的备份留言信息;并将包含所获取备份留言信息的数据包发送到备份留言用户成功登录的IM客户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消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备份留言用户成功登录的IM客户端收到数据包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确认数据包有效后, 从数据包中提取出设置过的好友号码及其对应的备份留言信息,存储到本地进行管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消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提取出好友号码及其对应的备份留言信息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建立好友号码与对应备份留言信息的映射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消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进一步包括:设置备份留言的发送时机;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备份留言用户登录的IM客户端检测是否到达发送时机,在到达发送时机后,IM客户端直接发送备份留言或自动提醒备份留言用户是否需要提取显示,在需要时,创建针对有备份留言的目标用户的会话窗口,并把备份留言的内容显示在所创建会话窗口的编辑消息区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消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显示备份留言的内容之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对显示的备份留言内容进行编辑之后发送;或是直接将显示的备份留言内容进行发送。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消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时机为离线好友上线、或到达设置的发送时间、或收到特定好友的信息。
12.一种消息处理系统,包括IM服务器和至少一个IM客户端,所述IM客户端包括主面板管理模块、会话窗口管理模块、状态管理模块、信息收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IM客户端还包括备份留言管理模块,其中,
所述主面板管理模块,用于接收备份留言用户的控制操作,确定目标用户发送给会话窗口管理模块;
所述会话窗口管理模块,用于创建对应目标用户的会话窗口;
所述状态管理模块,用于获取目标用户的在线状态,并将所获取的用户在线状态通知备份留言管理模块;
所述信息收发模块,用于与IM服务器传输信息、数据包组包和解析,并将提取出的备份留言信息发送给备份留言管理模块;
所述备份留言管理模块,用于接收备份留言用户编辑的备份留言信息,并 将备份留言信息、备份留言用户和目标用户的号码通过信息收发模块发送至IM服务器进行存储;
所述IM服务器至少包括验证模块、信息传输模块、备份留言处理模块,其中,验证模块用于验证用户身份;信息传输模块用于与IM客户端进行信息传输;备份留言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来自IM客户端的备份留言信息,根据备份留言用户号码确定存储位置并存储接收的备份留言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消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IM客户端的备份留言管理模块还用于向IM服务器发送同步备份留言信息的请求,并接收信息收发模块发来的来自IM服务器的好友号码及其备份留言信息,存储到本地进行管理;
所述IM服务器的备份留言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IM客户端的请求,将备份留言信息发送给IM客户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消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IM客户端的备份留言管理模块进一步用于建立好友号码与备份留言信息的映射关系。
15.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消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IM客户端的备份留言管理模块还用于判断是否到达备份留言的发送时机,在到达发送时机时直接发送备份留言、或对备份留言用户进行备份留言的自动提醒,并根据需要将备份留言显示于会话窗口。
16.一种IM客户端,包括主面板管理模块、会话窗口管理模块、状态管理模块、信息收发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IM客户端还包括备份留言管理模块,其中,
所述主面板管理模块,用于接收备份留言用户的控制操作,确定目标用户发送给会话窗口管理模块;
所述会话窗口管理模块,用于创建对应目标用户的会话窗口;
所述状态管理模块,用于获取目标用户的在线状态,并将所获取的用户在线状态通知备份留言管理模块;
所述信息收发模块,用于与IM服务器传输信息、数据包组包和解析,并 将提取出的备份留言信息发送给备份留言管理模块;
所述备份留言管理模块,用于接收备份留言用户编辑的备份留言信息,并将备份留言信息、备份留言用户和目标用户的号码通过信息收发模块发送至IM服务器进行存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IM客户端,其特征在于,所述IM客户端的备份留言管理模块还用于向IM服务器发送同步备份留言信息的请求,并接收信息收发模块发来的来自IM服务器的好友号码及其备份留言信息,存储到本地进行管理。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IM客户端,其特征在于,所述IM客户端的备份留言管理模块进一步用于建立好友号码与备份留言信息的映射关系。
19.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IM客户端,其特征在于,所述IM客户端的备份留言管理模块还用于判断是否到达备份留言的发送时机,在到达发送时机时直接发送备份留言、或对备份留言用户进行备份留言的自动提醒,并根据需要将备份留言显示于会话窗口。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7103044317A CN101217506B (zh) | 2007-12-27 | 2007-12-27 | 一种消息处理方法、系统及客户端 |
PCT/CN2008/073416 WO2009092224A1 (zh) | 2007-12-27 | 2008-12-10 | 消息处理方法、系统及客户端 |
US12/787,604 US20100235440A1 (en) | 2007-12-27 | 2010-05-26 | Message processing method, system and client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7103044317A CN101217506B (zh) | 2007-12-27 | 2007-12-27 | 一种消息处理方法、系统及客户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17506A CN101217506A (zh) | 2008-07-09 |
CN101217506B true CN101217506B (zh) | 2011-02-02 |
Family
ID=39623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103044317A Active CN101217506B (zh) | 2007-12-27 | 2007-12-27 | 一种消息处理方法、系统及客户端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00235440A1 (zh) |
CN (1) | CN101217506B (zh) |
WO (1) | WO200909222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17506B (zh) * | 2007-12-27 | 2011-02-02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消息处理方法、系统及客户端 |
CN102014160A (zh) * | 2010-11-25 | 2011-04-13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终端间数据传输方法和终端间数据传输系统 |
CN103391205B (zh) * | 2012-05-08 | 2017-06-06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群组通信信息的发送方法、客户端 |
CN103428068B (zh) * | 2012-05-14 | 2018-09-04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信息处理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
CN104144097B (zh) * | 2013-05-07 | 2018-09-07 | 北京音之邦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 语音消息传输系统、发送端、接收端及语音消息传输方法 |
CN104518949A (zh) * | 2013-09-27 | 2015-04-15 | 北京新媒传信科技有限公司 | 消息提醒方法和系统 |
CN110086704B (zh) * | 2014-02-11 | 2022-03-22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一种即时通讯未读消息的同步方法和系统 |
CN107659492A (zh) * | 2017-10-31 | 2018-02-02 | 珠海信达九州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高可靠性即时通讯系统 |
CN110572606A (zh) * | 2019-08-13 | 2019-12-13 |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可视电话呼叫方法和装置 |
CN113364673A (zh) * | 2021-07-08 | 2021-09-07 | 中教云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即时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07253A (zh) * | 2002-12-13 | 2004-06-23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远程自动提供记录数据的通信装置与方法 |
CN1625161A (zh) * | 2003-12-02 | 2005-06-08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即时通讯中信息回放的方法和系统 |
CN1801814A (zh) * | 2005-10-11 | 2006-07-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离线消息发送和接收方法 |
CN1988535A (zh) * | 2005-12-23 | 2007-06-27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文件存储同步方法、系统及客户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124123B1 (en) * | 2003-06-30 | 2006-10-17 | America Online, Inc. | Intelligent processing in the context of away and offline instant messages |
US7568007B2 (en) * | 2004-09-29 | 2009-07-28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instant messaging in disconnected modes |
US8272032B2 (en) * | 2004-11-10 | 2012-09-18 | Mlb Advanced Media, L.P. | Multiple user login detection and response system |
US20060242246A1 (en) * | 2005-04-20 | 2006-10-26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Managing the delivery of queued instant messages |
CN1960476A (zh) * | 2005-11-03 | 2007-05-09 | 英保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媒体内容传播系统及多媒体留言方法 |
US7657602B2 (en) * | 2006-01-30 | 2010-02-02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Preventing human error in instant messaging |
US7953803B2 (en) * | 2006-02-08 | 2011-05-31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Multiple login instant messaging |
US20080046532A1 (en) * | 2006-08-18 | 2008-02-21 | Siemens Communications, Inc. | Delayed instant messaging for assured communication |
US20080178253A1 (en) * | 2007-01-22 | 2008-07-24 | Antti Laurila | User Access Policy for Storing Offline |
US8352555B2 (en) * | 2007-08-17 | 2013-01-08 | Yahoo! Inc. | Scheduled online presence on instant messenger |
CN101217506B (zh) * | 2007-12-27 | 2011-02-02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消息处理方法、系统及客户端 |
-
2007
- 2007-12-27 CN CN2007103044317A patent/CN101217506B/zh active Active
-
2008
- 2008-12-10 WO PCT/CN2008/073416 patent/WO2009092224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0
- 2010-05-26 US US12/787,604 patent/US20100235440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07253A (zh) * | 2002-12-13 | 2004-06-23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远程自动提供记录数据的通信装置与方法 |
CN1625161A (zh) * | 2003-12-02 | 2005-06-08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即时通讯中信息回放的方法和系统 |
CN1801814A (zh) * | 2005-10-11 | 2006-07-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离线消息发送和接收方法 |
CN1988535A (zh) * | 2005-12-23 | 2007-06-27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文件存储同步方法、系统及客户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09092224A1 (zh) | 2009-07-30 |
US20100235440A1 (en) | 2010-09-16 |
CN101217506A (zh) | 2008-07-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217506B (zh) | 一种消息处理方法、系统及客户端 | |
CN109587044B (zh) | 群组创建、消息交互方法和装置 | |
EP1366599B1 (en) | Integration of e-mail with instant messaging services | |
EP2362595B1 (en) | Instant messaging device/server protocol | |
US8244807B2 (en) | Merging instant messaging (IM) chat sessions | |
CN112152904B (zh) | 网络交互方法 | |
US8180840B2 (en) | Automatically replying to instant messaging (IM) messages | |
US7792912B2 (en) | Product,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multiple user IDS in instant messaging or email computer software applications | |
US8239464B2 (en) | Method and instantaneous messaging system for mobile terminals equipped with a virtual presence server configured to manage different contact lists of a single user | |
US20090112988A1 (en) | Method and instantaneous messaging system for mobile terminals equipped with a virtual presence server allowing an instantaneous messaging session to be managed automatically | |
WO2008151529A1 (fr) | Procédé et système pour transmettre un message de communication instantané personnalisé | |
US20090172120A1 (en) | Managing participants in an instant messaging meeting | |
CN101179524A (zh) | 一种在即时通信中对聊天消息进行显示控制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1163027B (zh) | 用于促进电子聊天会话的系统和方法 | |
CN112787908A (zh) | 一种会话消息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TW200835268A (en) |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notification to a plurality of communication nodes | |
CN101087272B (zh) | 一种在即时通讯系统中实现呼叫受限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03023744A (zh) | 即时通讯工具中信息管理的方法和系统 | |
WO2019023974A1 (zh) | 多主题对话的通信控制装置和方法、及计算机处理设备 | |
JP2006520950A (ja) | インターネットのような電気通信網内でのインスタントメッセージングサービスに対する選択的出席管理方法 | |
KR20010008460A (ko) | 푸시시스템에서의 긴급 메시지 처리 방법 | |
US20150127752A1 (en) | Intelligent messag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device | |
KR200408943Y1 (ko) | 예약메시지 자동전송기능이 구비된 인스턴트메시지서버시스템 | |
CN110826353A (zh) | 智能门呼叫方法及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