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04643A - 高效复配型原油破乳剂 - Google Patents
高效复配型原油破乳剂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204643A CN101204643A CNA2006101304796A CN200610130479A CN101204643A CN 101204643 A CN101204643 A CN 101204643A CN A2006101304796 A CNA2006101304796 A CN A2006101304796A CN 200610130479 A CN200610130479 A CN 200610130479A CN 101204643 A CN101204643 A CN 10120464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rude oil
- demulsifier
- demulsifiers
- demulsification
- sb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 For Refining Petroleu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石油加工领域的一种高效复配型原油破乳剂。该高效复配型原油破乳剂的组分和重量百分数为:OC-963:10%~30%;SBP-62:10%~30%;TM-478:10%~30%;YJ-1:20%~40%;有机小分子助剂:5%~15%;溶剂:10%~20%。本发明利用破乳剂之间的协同效应,将多种破乳剂进行交联复配,再添加有机小分子助剂辅助破乳。开发出的高效复配破乳剂在原油脱水过程中用量小,成本低且具备较好的普适性,可以有效的提高原油的破乳效果,同时可以成倍的增加原油破乳剂的品种数量,节省合成新品种所需的工作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加工领域,尤其是一种高效复配型原油破乳剂。
背景技术
原油本身是一种多组分混合物,主要有不同相对分子量、不同结构的烃,以及少量非烃化合物质,主要包括水以及溶解于水的无机盐、机械杂质(砂、粘土等等)、游离的硫化氢、氯化氢等,以不同形式分散于原油中。据统计目前世界上的原油有25%是以乳状液的形式采出来的。在开采之前,油与水在地下并不发生乳化。原油从地下采出时要经过地层的孔隙与水和气体混合在一起,又经过泵送的搅动,便形成乳状液。原油的无水采油期通常较短,一般早期高压注水的油田,采出的原油到后期时水含量高达90%以上。因此,从油井出来的原油差不多总是与天然气及盐水混合产出,经油气分离出天然气及游离盐水后得到“原油”,一般仍然是含有一定盐水的油包水(w/o)型乳状液,特别是三次采油技术,例如水驱等使得原油含水量急剧增高,给脱水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原油中含水会使换热温度降低,不但增加了设备负荷及燃料的消耗,而且影响正常操作。若含水量过大,还会造成冲塔及其他事故,例如在石油炼制过程中,水和原油一起被加热时,水会急速汽化膨胀,压力上升,影响炼厂正常操作和产品质量,甚至会发生爆炸。因此,原油脱水在原油开采和炼制过程中是十分关键的。
原油脱水的方法很多,以化学脱水法和电场脱水法为主,化学破乳脱水法需要用的化学试剂为破乳剂。目前,国内外原油破乳剂品种繁多,但其特点是专一性强、普遍适应性差,在二次采油和化学采油阶段,原油破乳更加困难。随着油田和炼厂对破乳剂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在环境保护方面也要求越来越严,但价格则要求尽可能低,因此一些常规破乳剂已不能满足原油生产的多种需要。所以,开发新型破乳剂势在必行,利用破乳剂之间的协同效应,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破乳剂进行复配,不仅可以取长补短,发挥破乳剂的最佳效果,解决专一性问题,而且同时可以成倍的增加原油破乳剂的品种数量,节约大量合成新产品所需的工作量并降低成本,有效地提高破乳效果,满足用户对不同原油乳液快速破乳及其他特殊功能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复配型原油破乳剂。该复配型原油破乳剂利用破乳剂之间的协同效应,将多种破乳剂进行交联复配,再添加有机小分子助剂辅助破乳,可以有效的提高破乳效果,节省合成新品种所需的工作量并降低成本。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该高效复配型原油破乳剂的组分和重量百分比为:
OC-963 10%~30%;
SBP-62 10%~30%;
TM-478 10%~30%;
YJ-1 20%~40%;
有机小分子助剂 5%~15%;
溶剂 10%~20%。
而且,所述的OC-963、SBP-62、TM-478和YJ-1的平均分子量在3000~8000范围内,其中OC-963和SBP-62的平均分子量均为3000~5000,TM-478和YJ-1的平均分子量均为6000~8000。
而且,所述的有机小分子助剂为甲醇或乙醇或二乙二醇丁醚。
而且,所述的溶剂为苯或甲苯或甲醇或乙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和优点是:
1.本发明利用破乳剂之间的协同效应,将多种破乳剂进行交联复配,再添加有机小分子助剂辅助破乳,开发出的高效复配破乳剂在原油脱水过程中用量小,成本低且具备较好的普适性(特别是可以用于稠油),可以有效的提高破乳效果,同时可以成倍的增加原油破乳剂的品种数量,节省合成新品种所需的工作量。
2.本发明所采用的四种破乳剂的平均分子量在3000~8000范围内,属于混合分子量聚合物,解决了过高分子量破乳剂容易在油水界面产生较大空间位阻从而导致破乳能力下降的问题,以及较低分子量破乳剂则对油水乳状液分离产生负影响的问题。。
3.本发明中OC-963为多元醇为起始剂的聚醚类破乳剂,具有脱水速度慢,脱出水含油较少,适合于w/o型乳状液的破乳;SBP-62是以胺为起始剂的聚醚类破乳剂,具有脱水速度快,适用于原油低温脱水、脱盐的优点;TM-478是改性聚醚破乳剂,具有破乳效率高,对原油乳状液适应性广的特点;YJ-1为自制破乳剂,该破乳剂具有较强的溶解、扩散、渗透效应,能快速脱水、脱盐、降粘等特点,此外它对其它三种破乳剂具有有效的调节作用。将此四种破乳剂按一定比例复配实施在原油脱水中,具有用量小、成本低脱水速度快,脱出水含油少,适合于多种原油破乳脱水的优点。
4.有机物小分子添加剂在原油破乳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许多有机溶剂小分子本身为极性分子或具有不饱和环状结构,它们能有效的改变界面相芳香度或极性环境,对沥青质胶团产生增溶作用,改变油水界面环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破乳剂的脱水,可提高20%~30%的破乳能力,同时也可降低产品的粘度。
5.本发明对于中原地区的原油破乳脱水浓度只需40~60mg/l,即可达到我国的原油外输标准和炼厂的炼制要求;对于高含水原油浓度则需60~80mg/l。相对目前国内的原油破乳剂用量可以减少将近一半的用量。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通过以下实施例进一步详述,下述实施例是说明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下述实施例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高效复配型原油破乳剂的组分和重量百分比范围为:
OC-963 10%~30%;
SBP-62 10%~30%;
TM-478 10%~30%;
YJ-1 20%~40%;
有机小分子助剂 5%~15%;
溶剂 10%~20%。
上述的OC-963、SBP-62、TM-478和YJ-1的平均分子量在3000~8000范围内,其中OC-963和SBP-62的平均分子量均在3000~5000,TM-478和YJ-1的平均分子量均在6000~8000,并要求四种破乳剂的分子量在组合复配时其分子量均不相同,以保证所形成的聚合物为混合分子量聚合物。有机小分子助剂为甲醇或乙醇或二乙二醇丁醚;溶剂为苯或甲苯或甲醇或乙醇。
破乳剂YJ-1为天津科技大学化工学院研制的公开产品,关于其具体配方和制法在此不在叙述。
实施例1
该高效复配型原油破乳剂组成和重量百分比为:
OC-963:20%;SBP-62:15%;TM-478:15%;YJ-1:30%;有机小分子助剂:10%;溶剂:10%。
其中有机小分子助剂为甲醇;溶剂为苯。
该高效复配型原油破乳剂,采用电脱盐方法对不同原油的破乳效果见下表:
原油 | 破乳剂用量(mg/l) | 温度℃ | 电厂强度(KV/cm) | 原含水量(重量%) | 注水量(重量%) | 脱后含水(重量%) |
华北油田 | 40 | 90 | 0.8 | 3 | 5 | 0.002 |
俄罗斯原油 | 45 | 85 | 0.8 | 4 | 5 | 0.08 |
华北、大庆、俄罗斯混油 | 45 | 85 | 0.8 | 4 | 5 | 0.06 |
大庆 | 40 | 100 | 0.8 | 5 | 5 | 0.1 |
渤海 | 70 | 110 | 0.8 | 47 | - | 3.8 |
实施例2
该高效复配型原油破乳剂组成和重量百分比为:
OC-963:25%;SBP-62:15%;TM-478:20%;YJ-1:25%;有机小分子助剂:5%;溶剂:10%。
其中有机小分子助剂为乙醇;溶剂为甲醇。
该高效复配型原油破乳剂,采用电脱盐方法对不同原油的破乳效果见下表:
原油 | 破乳剂用量(mg/l) | 温度℃ | 电厂强度(KV/cm) | 原含水量(重量%) | 注水量(重量%) | 脱后含水(重量%) |
华北油田 | 45 | 90 | 0.8 | 3 | 6 | 0.007 |
俄罗斯原油 | 50 | 85 | 0.8 | 4 | 6 | 0.1 |
华北、大庆、俄罗斯混油 | 50 | 85 | 0.8 | 4 | 6 | 0.09 |
大庆 | 45 | 100 | 0.8 | 5 | 6 | 0.2 |
渤海 | 65 | 110 | 0.8 | 47 | - | 4.5 |
实施例3
该高效复配型原油破乳剂组成和重量百分比为:
OC-963:15%;SBP-62:20%;TM-478:15%;YJ-1:20%;有机小分子助剂:15%;溶剂:15%。
其中有机小分子助剂为二乙二醇丁醚;溶剂为甲苯。
该高效复配型原油破乳剂,采用电脱盐方法对不同原油的破乳效果见下表:
原油 | 破乳剂用量(mg/l) | 温度℃ | 电厂强度(KV/cm) | 原含水量(重量%) | 注水量(重量%) | 脱后含水(重量%) |
华北油田 | 50 | 90 | 0.8 | 3 | 6 | 0.025 |
俄罗斯原油 | 60 | 85 | 0.8 | 4 | 6 | 0.2 |
华北、大庆、俄罗斯混油 | 60 | 85 | 0.8 | 4 | 6 | 0.18 |
大庆 | 55 | 100 | 0.8 | 5 | 6 | 0.34 |
渤海 | 80 | 110 | 0.8 | 47 | - | 5.7 |
Claims (4)
1.一种高效复配型原油破乳剂,其特征在于:该高效复配型原油破乳剂的组分和重量百分比为:
OC-963 10%~30%;
SBP-62 10%~30%;
TM-478 10%~30%;
YJ-1 20%~40%;
有机小分子助剂 5%~15%;
溶剂 10%~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复配型原油破乳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OC-963、SBP-62、TM-478和YJ-1的平均分子量在3000~8000范围内,其中OC-963和SBP-62的平均分子量均为3000~5000,TM-478和YJ-1的平均分子量均为6000~80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复配型原油破乳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小分子助剂为甲醇或乙醇或二乙二醇丁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复配型原油破乳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剂为苯或甲苯或甲醇或乙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6101304796A CN101204643A (zh) | 2006-12-21 | 2006-12-21 | 高效复配型原油破乳剂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6101304796A CN101204643A (zh) | 2006-12-21 | 2006-12-21 | 高效复配型原油破乳剂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04643A true CN101204643A (zh) | 2008-06-25 |
Family
ID=39565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6101304796A Pending CN101204643A (zh) | 2006-12-21 | 2006-12-21 | 高效复配型原油破乳剂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204643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71431A (zh) * | 2009-09-17 | 2012-05-23 | 科莱恩金融(Bvi)有限公司 | 烷氧基化的三烷醇胺缩合物及其作为破乳剂的用途 |
CN104560130A (zh) * | 2015-01-04 | 2015-04-29 | 孟红琳 | 一种石油破乳剂的制备方法 |
CN107519672A (zh) * | 2017-10-25 | 2017-12-29 | 成都凯米拉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油田的水处理用破乳剂 |
CN116814294A (zh) * | 2023-06-16 | 2023-09-29 | 山东省科学院生态研究所(山东省科学院中日友好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 一种针对高盐低水原油的聚醚类破乳剂及其应用 |
-
2006
- 2006-12-21 CN CNA2006101304796A patent/CN101204643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71431A (zh) * | 2009-09-17 | 2012-05-23 | 科莱恩金融(Bvi)有限公司 | 烷氧基化的三烷醇胺缩合物及其作为破乳剂的用途 |
CN104560130A (zh) * | 2015-01-04 | 2015-04-29 | 孟红琳 | 一种石油破乳剂的制备方法 |
CN107519672A (zh) * | 2017-10-25 | 2017-12-29 | 成都凯米拉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油田的水处理用破乳剂 |
CN116814294A (zh) * | 2023-06-16 | 2023-09-29 | 山东省科学院生态研究所(山东省科学院中日友好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 一种针对高盐低水原油的聚醚类破乳剂及其应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65685A (zh) | 一种用于三次采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驱油剂 | |
CN101121898A (zh) | 一种快速破乳方法 | |
CN102373077B (zh) | 一种特稠油功能性破乳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 |
CN104232049A (zh) | 油田用微乳液驱油组合物 | |
CN102876306B (zh) | 沥青质沉积物分散剂 | |
CN106190230B (zh) | 一种用于油田污油的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204643A (zh) | 高效复配型原油破乳剂 | |
CN101328429B (zh) | 一种高含硫重质稠油脱水用破乳剂 | |
CN105349123B (zh) | 以生物柴油为分散相的水包油钻井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06833578B (zh) | 聚酰胺-胺-烷基酯用于高凝稠油的沥青分散剂 | |
CN103146418B (zh) | 一种sd-3破乳剂的制备方法 | |
CN101497814A (zh) | 有机硅类增强复合型油相分散破乳剂 | |
CN102140369B (zh) | 一种芳烃橡胶油的制备方法 | |
CN112048335B (zh) | 一种石油采出液同步破乳清水剂 | |
US11174374B2 (en) | Water-enriching and water depleting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 |
CN107235529B (zh) | 一种用于油田含油污水处理的除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221731B (zh) | 一种破乳剂 | |
CN107573499A (zh) | 一种原油破乳剂的制备方法 | |
CN107418616B (zh) | 广谱型老化油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922438B (zh) | 一种超稠油废水反相破乳剂制备工艺及破乳方法 | |
CN115368577B (zh) | 一种超支化聚醚接枝聚苯乙烯马来酸酐油水同步破乳清水剂 | |
CN114032117B (zh) | 一种处理原油脱水系统中富含聚合物及富含胶质沥青质的油水过渡层的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1073620A (zh) | 一种表面活性剂组合物 | |
CN112979115B (zh) | 一种用于黄原胶体系污油泥乳液处理的快速破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5694953B (zh) | 一种原油破乳剂的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806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