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02030B - 驱动电压产生电路 - Google Patents
驱动电压产生电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202030B CN101202030B CN2006101672942A CN200610167294A CN101202030B CN 101202030 B CN101202030 B CN 101202030B CN 2006101672942 A CN2006101672942 A CN 2006101672942A CN 200610167294 A CN200610167294 A CN 200610167294A CN 101202030 B CN101202030 B CN 10120203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urrent source
- variable current
- transistor
- driving voltage
- coupl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驱动电压产生电路,其中包括一电压源、一可变电流源、一电阻器、以及一单位增益缓冲放大器。该电阻器耦接于该电压源以及该可变电流源的输出端之间。该单位增益缓冲放大器的输入端耦接该可变电流源的输出端。该单位增益缓冲放大器的输出端即该驱动电压产生电路的输出端,其电压准位是由该可变电流源控制。该可变电流源包括:一参考电流源;一第一晶体管、多个第二晶体管、对应上述第二晶体管的多个传输门以及一控制电路。本发明所述的驱动电压产生电路,缩减了电路中所需要使用到的传输门与控制信号数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驱动电压产生电路,特别是指一种用于显示器的驱动电压产生电路。
背景技术
图1为一种传统的驱动电压产生电路100,其中包括以串联形式耦接于一电压源(VDD)以及一接地端(VSS)之间的多个电阻R、多个传输门(T1、T2、T3、T4、T5、T6以及T7)、以及一单位增益缓冲放大器102。该传统驱动电压产生电路100更包括一控制电路(未显示在图中),用以产生多个控制信号(C1、C2、C3、C4、C5、C6以及C7)控制上述传输门(T1、T2、T3、T4、T5、T6以及T7)。通过导通不同的上述传输门(T1、T2、T3、T4、T5、T6以及T7),使用者可改变节点104的电压准位,以决定该驱动电压产生电路100的输出电压Vout值。该单位增益缓冲放大器102耦接在该节点104与该驱动电压产生电路100的输出端之间,以避免该输出电压Vout随着所驱动的负载漂移。
图1所示的传统驱动电压产生电路100是利用串联的所述电阻R的各个连接端点的分压,来提供不同的电压准位。如图1所示,该传统驱动电压产生电路100必须采用至少八个电阻与七个传输门(T1、T2、T3、T4、T5、T6以及T7),方能提供七个电压准位供节点104选择。此外,该控制单元必须产生七个控制信号(C1、C2、C3、C4、C5、C6以及C7)来分别控制所述传输门(T1、T2、T3、T4、T5、T6以及T7)。由此可见,传统的驱动电压产生电路若要产生多种输出电压准位,必须耗用很多的传输门与控制信号。为了缩减电路中所需要使用到的传输门与控制信号数目,本发明将揭露一种驱动电压产生电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驱动电压产生电路,其中包括一电压源、一可变电流源、一电阻器、以及一单位增益缓冲放大器。该可变电流源为一电流镜装置,且包括一参考电流源、一第一晶体管、多个第二晶体管、对应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多个传输门、以及一控制电路。该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与漏极耦接在一起。该参考电压源的输出端耦接该第一晶体管的漏极。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漏极皆耦接至该可变电流源的输出端。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分别由所对应的所述传输门耦接至上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所述传输门的导通与否,是由该控制电路所控制。该控制电路通过控制所述传输门的导通状态控制该可变电流源所输出的电流大小。该电阻器耦接于该电压源以及该可变电流源的输出端之间。该单位增益缓冲放大器的输入端耦接该可变电流源的输出端。其中,该单位增益缓冲放大器的输出端即该驱动电压产生电路的输出端,其电压准位由该可变电流源控制。
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源极压降皆与该第一晶体管的栅源极压降相同。所述第二晶体管可具有不同的沟道宽长比。
此外,该可变电流源更可包括一第三晶体管,用以消除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沟道调制效应。该第三晶体管耦接在所述第二晶体管与该可变电流源的输出端之间。其中,该第三晶体管的源极耦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漏极,并且该第三晶体管的漏极耦接至该可变电流源的输出端。该第三晶体管的栅极耦接一偏压电压。
此外,本发明的驱动电压产生电路可用于驱动一液晶显示器,以调整该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对比。
本发明所述的驱动电压产生电路,缩减了电路中所需要使用到的传输门与控制信号数目。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驱动电压产生电路;
图2为本发明的驱动电压产生电路的实施例;
图3为本发明的驱动电压产生电路的另一实施例;
图4为本发明的驱动电压产生电路的另一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
图2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一驱动电压产生电路200包括一电压源VDD、一可变电流源202、一电阻器R、以及一单位增益缓冲放大器204。该电阻器R耦接于该电压源VDD以及该可变电流源202的输出端之间。该单位增益缓冲放大器204的输入端耦接该可变电流源202的输出端。该单位增益缓冲放大器204的输出端即该驱动电压产生电路200的输出端,其电压准位Vout是由该可变电流源202控制。如图2所示,该可变电流源202所产生的电流为I。该可变电流源202的输出端的电压即为(VDD-I×R)。因此,该驱动电压产生电路200的输出端电压Vout为(VDD-I×R)。
上述可变电流源202可为一电流镜装置。图3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此驱动电压产生电路300所采用的可变电流源装置302包括一参考电流源Iref、一第一晶体管M1、多个第二晶体管M21、M22与M23、对应所述第二晶体管(M21、M22与M23)的多个传输门T1、T2与T3、以及一控制电路(未显示在图中)。该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与漏极耦接在一起。该参考电流源Iref的输出端耦接该第一晶体管M1的漏极。所述第二晶体管(M21、M22与M23)的栅源极压降皆与该第一晶体管M1的栅源极压降相同,并且所述第二晶体管(M21、M22与M23)的漏极皆耦接至该可变电流源302的输出端(节点304)。所述第二晶体管(M21、M22与M23)的栅极分别经由所对应的传输门(T1、T2与T3)耦接至上述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所述传输门(T1、T2与T3)的导通与否是由该控制电路所输出的控制信号C1、C2与C3所控制。该可变电流源302的输出电流I的大小会随着所述传输门T1、T2与T3的导通状态而改变。该驱动电压产生电路300会因为该可变电流源302的输出电流I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输出它压Vout。
以图3为例,所述第二晶体管M21、M22与M23可具有不同的沟道宽长比(W/L)。假设该第一晶体管M1与所述第二晶体管M21、M22与M23的沟道宽长比(W/L)为1∶1∶2∶4,并且所述晶体管(M1、M21、M22与M23)的其他制程参数皆相同。控制信号(C1、C2与C3)为“1”时,代表所控制的传输门为导通,“O”代表所控制的传输门为不导通。表1为所述控制信号(C1、C2与C3)和该可变电流源302的输出电流I以及该驱动电压产生电路300的输出电压Vout的关系。
表1
C<sub>3</sub> | C<sub>2</sub> | C<sub>1</sub> | I | V<sub>out</sub> |
0 | 0 | 1 | I<sub>ref</sub> | V<sub>DD</sub>-I<sub>ref</sub>×R |
0 | 1 | 0 | 2I<sub>ref</sub> | V<sub>DD</sub>-2I<sub>ref</sub>×R |
0 | 1 | 1 | 3I<sub>ref</sub> | V<sub>DD</sub>-3I<sub>ref</sub>×R |
1 | 0 | 0 | 4I<sub>ref</sub> | V<sub>DD</sub>-4I<sub>ref</sub>×R |
1 | 0 | 1 | 5I<sub>ref</sub> | V<sub>DD</sub>-5I<sub>ref</sub>×R |
1 | 1 | 0 | 6I<sub>ref</sub> | V<sub>DD</sub>-6I<sub>ref</sub>×R |
1 | 1 | 1 | 7I<sub>ref</sub> | V<sub>DD</sub>-7I<sub>ref</sub>×R |
由表1可知,该驱动电压产生电路300亦可提供七种不同的输出电压Vout。相较于图1的传统驱动电压产生电路100,本发明的驱动电压产生电路300仅需三个传输门(T1、T2、与T3)以及三个控制信号(C1、C2与C3),即可提供七种不同的输出电压Vout。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与图3相较,驱动电压产生电路400的可变电流源402更包括一第三晶体管M3。该第三晶体管M3是用来消除所述第二晶体管(M21、M22与M23)的沟道长度调制效应(channel length modulation)。该第三晶体管M3的源极耦接所述第二晶体管(M21、M22与M23)的漏极,并且该第三晶体管M3的漏极耦接至该可变电流源的输出端(节点404)。该第三晶体管M3的栅极由一偏压电压Vbias偏压。
本发明的驱动电压产生电路可用于驱动一液晶显示器,以调整该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对比。以图3为例,该驱动电压产生电路300可提供七种不同输出电压Vout供液晶显示器选择使用,令该液晶显示器可有七种不同的显示对比。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任何熟悉本项技术的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和变化,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附图中符号的简单说明如下:
100:传统驱动电压产生电路
102:单位增益缓冲放大器
104:节点
200:驱动电压产生电路
202:可变电流源
204、306、406:单位增益缓冲放大器
300:驱动电压产生电路
302:可变电流源
304:可变电流源302的输出端
400:驱动电压产生电路
402:可变电流源
404:可变电流源402的输出端
C1、C2、C3、C4、C5、C6、C7:控制信号
I:可变电流源的输出电流
Iref:参考电流源
M1:第一晶体管
M21、M22与M23:第二晶体管
M3:第三晶体管
R:电阻器
T1、T2、T3、T4、T5、T6、T7:传输门
Vbias:偏压电压
VDD:电压源
Vout:驱动电压产生电路的输出电压
VSS:接地端
Claims (5)
1.一种驱动电压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该驱动电压产生电路包括:
一电压源;
一可变电流源,该可变电流源为一电流镜装置,且包括:一参考电流源;一第一晶体管,其栅极与漏极耦接在一起,并且其漏极耦接该参考电流源的输出端;多个第二晶体管,其漏极皆耦接至该可变电流源的输出端;对应上述第二晶体管的多个传输门,分别将所对应的上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耦接至上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以及一控制电路,用以控制所述传输门为导通或不导通,以控制该可变电流源所输出的电流大小;
一电阻器,耦接于该电压源以及该可变电流源的输出端之间;以及
一单位增益缓冲放大器,其输入端耦接该可变电流源的输出端;
其中,该单位增益缓冲放大器的输出端即该驱动电压产生电路的输出端,其电压准位由该可变电流源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压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该可变电流源更包括一第三晶体管,用以消除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沟道调制效应,其中,该第三晶体管的源极耦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漏极,该第三晶体管的漏极耦接至该可变电流源的输出端,并且该第三晶体管的栅极耦接一偏压电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压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晶体管具有不同的沟道宽长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压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可用于驱动一液晶显示器,以调整该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对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压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第二晶体管的栅源极压降皆与该第一晶体管的栅源极压降相同。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6101672942A CN101202030B (zh) | 2006-12-15 | 2006-12-15 | 驱动电压产生电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6101672942A CN101202030B (zh) | 2006-12-15 | 2006-12-15 | 驱动电压产生电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02030A CN101202030A (zh) | 2008-06-18 |
CN101202030B true CN101202030B (zh) | 2010-12-08 |
Family
ID=395171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1016729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02030B (zh) | 2006-12-15 | 2006-12-15 | 驱动电压产生电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20203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134991B (zh) * | 2012-12-31 | 2021-03-05 | 意法半导体研发(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驱动功率晶体管的驱动电路 |
US10026574B2 (en) | 2013-03-18 | 2018-07-17 |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 Multi-load drive circuit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68792A (zh) * | 2001-02-10 | 2002-09-11 | 深圳赛意法微电子有限公司 | 电流放大器结构 |
CN1420625A (zh) * | 2001-11-16 | 2003-05-28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可变增益放大器及滤波电路 |
CN1604209A (zh) * | 2003-10-01 | 2005-04-06 |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 用于光电检测器集成电路的使用增益切换电路的电流到电压变换电路 |
CN1773844A (zh) * | 2004-11-11 | 2006-05-17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可变增益放大器 |
-
2006
- 2006-12-15 CN CN2006101672942A patent/CN10120203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68792A (zh) * | 2001-02-10 | 2002-09-11 | 深圳赛意法微电子有限公司 | 电流放大器结构 |
CN1420625A (zh) * | 2001-11-16 | 2003-05-28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可变增益放大器及滤波电路 |
CN1604209A (zh) * | 2003-10-01 | 2005-04-06 |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 用于光电检测器集成电路的使用增益切换电路的电流到电压变换电路 |
CN1773844A (zh) * | 2004-11-11 | 2006-05-17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可变增益放大器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JP特开2006-310915A 2006.11.0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02030A (zh) | 2008-06-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090201237A1 (en) | Operational amplifier circuit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 |
JP2010239481A (ja) |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 | |
US20110205193A1 (en) | Operational amplifier with decreased through current, and display panel driver and display device incorporating the same | |
CN101989842A (zh) | 运算放大器和使用运算放大器的半导体器件 | |
JP2010041368A (ja) | 演算増幅回路及び表示パネル駆動装置 | |
JP4408715B2 (ja) | 駆動回路および処理回路 | |
JPH0360209A (ja) | 増幅器回路とこの回路を含む半導体集積回路 | |
JP4865804B2 (ja) | 大信号出力ブースト段を備えた小信号増幅器 | |
JPH11220341A (ja) | 演算増幅器 | |
US5440272A (en) | Differential amplifier | |
US7170348B2 (en) | Differential amplifying circuit | |
US7728669B2 (en) | Output stage circuit and operational amplifier thereof | |
JP2009219018A (ja) | レベルシフタ回路 | |
CN101202030B (zh) | 驱动电压产生电路 | |
US7167049B2 (en) | OP-amplifier with an offset voltage cancellation circuit | |
US6552580B2 (en) | Bias technique for operating point control in multistage circuits | |
JP3482159B2 (ja) | 電源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 |
US6781462B2 (en) | Power amplifier | |
JP2560542B2 (ja) | 電圧電流変換回路 | |
US20090115527A1 (en) | Output stage circuit and operational amplifier thereof | |
JP2007102563A (ja) | 電流発生回路 | |
TWI381342B (zh) | 驅動電壓產生電路 | |
JP2007129512A (ja) | パワーアンプおよびそのアイドリング電流設定回路 | |
JP3644156B2 (ja) | 電流制限回路 | |
JP2000252768A (ja) | 演算増幅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08 Termination date: 20151215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