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92717B - 快速连接端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快速连接端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192717B CN101192717B CN2007101940264A CN200710194026A CN101192717B CN 101192717 B CN101192717 B CN 101192717B CN 2007101940264 A CN2007101940264 A CN 2007101940264A CN 200710194026 A CN200710194026 A CN 200710194026A CN 101192717 B CN101192717 B CN 10119271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ic wire
- trip lever
- unit
- terminal board
- terminal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01R4/4809—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 H01R4/4828—Spring-activa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or integrally formed with the spring housing
- H01R4/48365—Spring-activa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or integrally formed with the spring housing with integral release mean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快速连接端子装置,包括端子板、卡持单元、以及释放单元。所述端子板用于与通过形成于配线装置壳体中的电线插入孔引入该壳体中的电线相连,所述卡持单元用于通过弹力使电线卡持在端子板上,以防止电线被释放,所述释放单元用于从卡持单元处释放电线。所述释放单元具有释放杠杆,所述释放杠杆具有暴露于壳体外面并被手动操作的操纵部分,以及推动部分,用于在操纵单元被手动操纵时在使卡持单元与电线分开的方向上压紧卡持单元。所述释放单元还具有抵接部分,其与通过电线插入孔插入的电线的前端部分接触,并被电线的前端部分压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连接端子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在配线装置例如开关或墙壁插座中,广泛应用快速连接端子装置通过设在配线装置壳体中的电线插入孔来连接引入到壳体中的电线。这种常规快速连接端子装置包括端子板,其与开关中的触点或墙壁插座中的插座电连接;锁定弹簧,用于将电线(导体)电连接到端子板同时卡持电线,以防止电线分开;以及释放按钮,用于释放对锁定弹簧的卡持,该释放按钮由例如插入到设在壳体中的操纵孔中的螺丝刀这样的工具来操作。
但是,在这种常规快速连接端子装置中,工作者很难确定电线是否已正确连接,使操作者的操作很不容易。另外,因为需要工具来操作释放按钮,释放电线也不方便。
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快速连接端子装置,其能够通过不用工具而用手动操作的释放杠杆来释放锁定弹簧的卡持,该释放杠杆还用于指示出电线的连接(例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6-12634)。
如图10所示,此常规示例包括端子板10、锁定弹簧20、以及释放杠杆30。该端子板10包括矩形主体件11、一对从主体件11的一个纵向边缘朝后延伸的接触件12、以及从主体件11的另一纵向边缘向后延伸的抵接件13。该主体件11、接触件12、以及抵接件13通过加工具有弹性的带状金属板而一体形成。接触件12具有用于压紧电线的一对上、下压紧部分12a、12b,以及配合部分12c,该配合部分通过将上压紧部分12b的端部在远离抵接件13的方向上弯曲而形成。供电线穿过的穿孔14形成在压紧部分12b和主体件11之间,与穿过配线装置壳体100底壁形成的电线插入孔101相应。
锁定弹簧20通过将具有弹性的带状金属板弯曲成大约J字形而形成。锁定弹簧20包括与端子板10的主体件11和抵接件13接触的钩形传导件21、以及弹簧件22,该弹簧件从传导件21的底部弯曲为大约U字形。弹簧件22的与电线接触的前端用于卡持电线,以防止电线被释放。锁定弹簧20在端子板10中设置成使传导件21与主体件11和抵接件13接触且弹簧件22被布置成面对接触件12。通过弹簧件22的前端将电线压靠接触件12,使穿过电线插入孔101插入的电线卡持在端子板10的接触件12和锁定弹簧20的弹簧件22之间,从而防止了电线的释放。
释放杠杆30由合成树脂制成,并包括杆状手柄部分31、具有矩形片形状并大约平行于手柄部分31设置的被配合部分32、使手柄部分31的纵向端部与被配合部分32的纵向端部相连的连接部分(未示出)、从相应连接部分横向突出的臂部(未示出)、从相应臂部的前端部分向内突出的铰接部分(未示出)、以及从相应的铰接部分的前端表面的中心部分突出的推动部分36。
在如上所述的常规示例中,在如图10中的(c)所示的其中电线200未连接的状态下,释放杠杆30旋转到某个位置(以下称为“初始位置”),在该位置中,被配合部分32互锁(或闩锁)到端子板10的配合部分12c上。当释放杠杆30处于该初始位置时,锁定弹簧20的弹簧件22的前端被推动部分36推动,以在远离接触件12的方向上位移。此时,虽然释放杠杆30在相反操纵方向(在图10(c)中的逆时针方向)被弹簧件22的弹性力弹性偏置,但释放杠杆30仍保持在初始位置,因为被配合部分32与端子板10的配合部分12c配合。
如果电线200的导体201通过电线插入孔101被引入到接触件12和弹簧件22之间,导体201的前端通过穿孔14与释放杠杆30的被配合部分32接触,并将被配合部分32向上推动,从而从配合12c处释放被配合部分32。由弹簧件22的弹性力弹性偏置的释放杠杆30在所述相反操纵方向上旋转,且弹簧件22的前端与导体201接触,从而可防止电线200释放,且导体201通过弹簧22的弹性力而与接触件12弹性接触。导体201被压紧部分12a和12b压靠着弹簧件22,且弹簧件22和压紧部分12a、12b的压力被平衡,从而电线200被卡持在其间。
同时,如果手柄部分31在电线200被连接的状态下被向上推动,释放杠杆30绕铰接部分在图10(a)的顺时针方向上旋转。此时,推动部分36压紧锁定弹簧20的弹簧件22,且弹簧件22发生应变,从而其与导体201接触的前端远离导体201而位移,使得可以释放电线200。
在此常规示例中,当电线200的连接完成时,释放杠杆30的手柄部分31从初始位置向下移动,这指示出电线连接已完成。因此,用于释放电线200的连接的释放杠杆30还用于指出电线200的连接已完成,从而可以抑制元件数量的增加。
但是,在该常规示例中,如果释放杠杆30被操纵以释放电线200的连接时,被配合部分32与电线200的导体201接触,如图10(a)所示,且释放杠杆30沿着导体201向上滑动。在电线200被释放后,被配合部分32不与配合部分12c配合,从而释放杠杆30获得自由(图10(b))。因此,为了再次连接电线200,必须通过由释放杠杆30的操纵使被配合部分32闩锁到配合部分12c,而使释放杠杆30回到其初始位置,如图10(c)所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快速连接端子装置,其在释放电线的连接后当再次连接电线时,不用任何操纵就能指示电线的连接已完成。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快速连接端子装置,包括:端子板,用于与通过形成于配线装置壳体中的电线插入孔引入该壳体中的电线相连;卡持单元,用于通过弹力使电线卡持在端子板上,以防止电线被释放;以及释放单元,用于从卡持单元处释放电线;其中所述释放单元包括释放杠杆,该释放杠杆具有暴露于壳体外面并被手动操作的操纵部分;推动部分,当操纵部分被手动操作时,该推动部分在克服所述弹力而使卡持单元与电线分开的方向上压迫卡持单元;以及抵接部分,其与通过电线插入孔插入的电线的前端部分接触,并被电线的前端部分压紧,并且其中,所述释放杠杆可在没有电线插入的初始位置和有电线被插入的指示电线连接已完成的位置之间移动,并在使卡持单元与电线分开的方向上可旋转地设在壳体中。
根据本发明,如上所述,释放杠杆的抵接部分被穿过电线插入孔插入的电线的前端部分向上推,且释放杠杆从初始位置沿电线的插入方向移动到指示连接已完成的位置,这可以指示出端子板和电线间的连接已完成。同时,在电线已连接的状态下如果手柄部分被操作,释放框杆就旋转,从而卡持电线的卡持单元就在远离电线的方向上被推动部分推动。结果,电线可以被释放。在电线释放后,抵接部分不再被电线中断,从而释放杠杆自然地从指示连接已完成的位置移动到初始位置。因此,在释放电线的连接后,当再次连接电线时无需任何操作就可以指示出电线的连接完成。
优选地,释放杠杆具有将操作部分与推动部分相连的臂部,以及设在形成于壳体中的狭槽内的罩部分以隐藏壳体的内部。
通过这种结构,形成在壳体中的狭槽被设在释放杠杆处的罩部分隐藏住,因此,可防止位于壳体内的端子板通过狭缝从外面看到。
优选地,指示电线连接已完成的标记形成在壳体的表面上,在电线没有与端子板相连时该标记被释放杠杆的操纵部分隐藏,而当释放杠杆通过电线和端子板之间的连接而移动时其暴露出来。
通过这种结构,当由于端子板和电线之间的连接而使释放杠杆从初始位置朝指示连接已完成的位置移动时,由操纵单元隐藏的位于壳体表面上的标记暴露出来。因此,可以清楚地指示出电线连接已完成。
所述快速连接端子装置还可以包括偏置单元,用于在使推动部分与卡持单元分开的方向上弹性偏置释放杠杆。
通过这种结构,偏置单元在使推动部分与卡持单元分开的方向上弹性偏置释放杠杆。因此,可以防止释放杠杆在没有电线连接的状态下从初始位置移动到指示连接已完成的位置。
优选地,偏置单元包括板簧,其一端固定到释放杠杆,所述板簧可从其固定端弯曲。
通过这种结构,由板簧形成的偏置单元被固定到释放杠杆上,从而可改进释放杠杆的易组装性。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目的和特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图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快速连接端子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2为该快速连接端子装置的透视图;
图3(a)-3(e)示出了该快速连接端子装置的释放杠杆,其中图3(a)-3(e)分别为正视图、右视图、俯视图、沿图3(a)的线A-A截取的剖视图以及透视图;
图4(a)-4(c)示出了该快速连接端子装置的端子板、释放杠杆以及辅助弹簧,图4(a)是分解透视图,图4(b)是透视图,示出了辅助弹簧被固定于释放杠杆,图4(c)是透视图,示出了释放杠杆和辅助弹簧被组装到端子板上;
图5为示出释放杠杆和辅助弹簧被组装到端子板上的剖视图;
图6(a)-6(b)为用于解释快速连接端子装置的操作的示图,其中图6(a)为电线没连接的状态下的主要部件的剖视图;图6(b)为电线已连接状态下的主要部件的剖视图,图6(c)为其中已连接的电线被省略的主要部件的剖视图,图6(d)为释放杠杆被操纵的状态下的主要部件的剖视图。
图7为其中已指示出连接已完成的快速连接端子装置的透视图;
图8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主体的主要部件的透视图;
图9(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修改例的具有不同结构的辅助弹簧的透视图,9(b)为示出了辅助弹簧被固定于释放杠杆的透视图;
图10(a)-10(c)示出了常规示例的主要部分的局部简化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9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快速连接端子装置包括端子板10、锁定弹簧20、释放杠杆4、以及辅助弹簧5,所有部件都容纳在接线装置的壳体100内,该接线装置通过使本体100a和罩100b相连而形成。
端子板10包括矩形主体件11;从主体件11的一个纵向边缘向后延伸的一对接触件12;以及从主体件11的另一纵向边缘向后延伸的抵接件13。端子板10基本上与图10所示的传统示例具有相同的结构,只是接触件12不具有配合部分12c。主体件11、接触件12、以及抵接件13通过加工具有弹性的带状金属板而一体形成。另外,当根据本实施例的快速连接端子装置应用于墙壁插座中时,端子板10与插座一体形成,当根据本实施例的快速连接端子装置应用于开关时,端子板10与触点一体形成。但是,在本实施例中,与配线装置例如墙壁插座或开关相关的建筑被省略了。接触件12每个都具有一对压紧部分12a、12b,用于沿电线插入方向在上、下端区域压紧电线。形成在压紧部分12b和主体件11之间的是穿孔14,电线通过该穿孔而贯穿,穿孔14与下面将描述的电线插入孔101相应而设。
锁定弹簧20通过将弹性条状金属板弯曲成大约J字形而形成。锁定弹簧20包括与端子板10的主体件11和抵接件13接触的钩状传导件21、以及弹簧件22,其通过从传导件21的底部弯曲成大约U字形而形成。弹簧件22的前端与电线接触,并用于卡持电线,以防止电线被释放。如图6所示,锁定弹簧20在端子板10中被设置成使得弹簧件22面对接触件12同时传导件21与主体件11和抵接件13二者都接触。如图6所示,如上所述构造的端子板10和锁定弹簧20容纳在端子板容纳部102中,该端子板容纳部设于配线装置例如开关或墙壁插座的壳体100的本体100a中。一对电线插入孔101设在端子板容纳部102的底壁中。在配线装置例如开关或墙壁插座中,端子板10与传导元件例如开关的触点或墙壁插座的插座相连,从而电线通过端子板10与开关的触点或墙壁插座的插座电连接。
释放杠杆4由合成树脂制成,如图1和图3所示,释放杠杆4包括条状手柄部分40;一对臂部41,其从手柄部分40的两个纵向端向前突出;一对铰接部分42,其从各臂部41的大体中央内部分朝彼此突出;推动部分43,其与各铰接部分42形成为一体;以及杆状连接部分44,用于连接臂部41的前端;在其纵向上形成于连接部分44的中央部分的抵接部分45,该抵接部分的宽度大于连接部分44的宽度;以及一对肋46,其在手柄部分40的相反方向上从各臂部41突出。铰接部分42具有大体半圆形,其圆周表面面对手柄部分40。通过在与手柄部分40相对的一侧上切割铰接部分42的上角而形成的倾斜表面构成相应的推动部分43。
每个辅助弹簧5,如图4清楚所示,形成为板簧,其通过加工带状板形弹簧元件而获得,并具有固定到释放杠杆4的臂部41上的固定件50和从固定件50弯曲成大体J形的柔性件51。
在本实施例中,在每个端子板10中设有两个锁定弹簧20,用于具有其他装置的电线。一个端子板10和两个锁定弹簧20容纳在设于本体100a两侧的每个端子板容纳部102中。与端子板容纳部102相通的多个竖直槽104设在本体100a的两个侧面中。释放杠杆4与本体100a相连,同时肋46和手柄部分40通过各槽104暴露于壳体100的外面(参考图2)。
一对用于在释放杠杆30旋转时支撑铰接部分35的支撑肋105设在本体100a的槽104和电线插入孔101之间(见图6)。另外,如图4(c)所示,当辅助弹簧5容纳在端子板容纳部102中时,辅助弹簧5的柔性件51与端子板10的抵接件13接触,同时被弯曲,从而在相反操纵方向(图5中逆时针方向)上弹性偏置释放杠杆4。
在如上构造的本发明的快速连接端子装置中,当电线200未连接时,释放杠杆4保持在一个位置固定(以下称为“初始位置”),在该位置中,推动部分43被锁定弹簧20的弹性件22和辅助弹簧5(图6中未示出)压紧,且臂部41与壳体100的内底面(本体100a)接触,如图6(a)所示。此时暴露于壳体100外面的手柄部分40定位成最靠近壳体100的底面。。
另外,如果电线200的导体201通过电线插入孔101在接触件12和弹簧件22之间被引入时,弹簧件22的前端接触和卡持导体201,如图6(b)所示。因此,可以防止电线200被释放。同时导体201通过弹簧件22的弹力与接触件12弹性接触。另外,导体201被一对压紧部分12a、12b压靠着弹簧件22,即,弹簧件22和压紧部分12a、12b的弹力被平衡,从而电线200被卡持在其间。另外,穿过穿孔14的导体201的前端与释放杠杆4的抵接部分45接触,并将抵接部分45向上推。因此,释放杠杆4在电线200的插入方向上移动(图6中向上方向)。换言之,当端子板10与电线200之间的连接已完成时,释放杠杆4的手柄部分40移动到初始位置上方的一个位置(以后称为指示连接已完成的位置),其指示出电线200和端子板10之间的连接已完成。另外,抵接部分45具有要与导体201前端接触的倾斜表面,从而该倾斜表面引导导体201到端子板10的穿孔14。在指示连接已完成的位置,释放杠杆4的推动部分43与锁定弹簧20的弹簧件22分开,且抵接部分45相对于导体201位于锁定弹簧20的侧面上,如图6(c)所示。因此,由于导体201的中断,释放杠杆不能从指示连接已完成的位置朝初始位置移动。
同时,如图6(d)所示,如果手柄部分40在电线200被连接的状态下从指示连接已完成的位置被继续向上推动,释放杠杆4在图6中顺时针方向上旋转,因为铰接部分42被相应的支撑肋105支撑。同时,推动部分43压紧锁定弹簧20的弹簧件22,从而使弹簧件22被弯曲成使弹簧件22的与导体201接触的前端与导体201分离。结果,可以释放电线200。当手柄部分40在电线200通过电线插入孔101被释放后变得自由时,释放杠杆4不再被电线200(导体201)中断,并因此自然通过锁定弹簧20的弹簧件22的和辅助弹簧5的弹力而返回到初始位置。
根据本发明,如上所述,释放杠杆4的抵接部分45被通过电线插入孔101插入的电线的前端部分向上推,且释放杠杆4从初始位置沿着电线200的插入方向移动到指示连接已完成的位置,其可以指示出端子板10和电线200之间的连接已完成。同时,在电线已连接的状态下如果手柄部分40被操作,则释放杠杆4旋转,从而卡持住电线200的弹簧件22就在远离电线200(导体201)的方向上被推动部分43推动。结果,电线200可以被释放。在电线200被释放后,抵接部分45不被电线中断,从而释放杠杆4自然地从指示连接已完成的位置移动到初始位置。因此,在释放电线200的连接之后,可以在再次连接电线200时指示电线200的连接已完成,而不需要任何操纵。
这里,如果由于各元件的尺寸变化等而在初始位置中在推动部分43和锁定弹簧20的弹簧件22之间存储间隙的话,根据壳体100的定向,释放杠杆4可能会由于其自身重量而从初始位置移动。但是,在此实施例中,释放杠杆4总是被辅助弹簧5朝初始位置弹性偏置,可以防止释放杠杆4由于其自身重量而移动,如上所述。此外,辅助弹簧5固定到释放杠杆4上,从而辅助弹簧5和释放杠杆4可以作为一体组装到端子板10上,结果,可以改善易组装性。
如图7和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壳体100的表面(具有竖直狭槽104的本体100a的侧面)上形成有指示电线的连接已完成的标记6。当电线200没有与端子板10相连时,标记6被相应的释放杠杆4的手柄部分40所隐藏,但是,当释放杠杆4由于电线200与端子板10之间的连接而移动时,该标记暴露出来。因此,当释放杠杆4从初始位置移动到指示连接已完成的位置时,被相应手柄部分40隐藏的标记6就暴露到外面,从而可以看见。此时,与没有设置标记6的情况相比,可以清楚地指示出电线200的连接已完成。
另外,容纳在端子板容纳部102中的端子板10可以通过形成在壳体100的侧面中的狭槽104从外面看见。为此,在本实施例中,释放杠杆4具有设在相应竖直狭槽104中的罩部分(肋46)以隐藏壳体100的内部。因此,如图7所示,竖直狭槽104被罩部分(肋46)隐藏,并且。因此防止端子板10从外面被看到。此外,如图9所示,容纳在同一端子板容纳部102中的两个辅助弹簧5可以通过使固定件50彼此相连而形成为一体。
尽管本发明是就具体实施例进行的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可以在不偏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范围的前提下做各种修改或变化。
Claims (5)
1.一种快速连接端子装置,包括:
端子板,用于与通过形成于配线装置壳体中的电线插入孔引入该壳体中的电线相连;
卡持单元,用于通过弹力使电线卡持在端子板上,以防止电线被释放;以及
释放单元,用于从卡持单元处释放电线;
其中所述释放单元包括释放杠杆,该释放杠杆具有暴露于壳体外面并被手动操作的操纵部分;推动部分,当操纵部分被手动操作时,该推动部分在克服所述弹力而使卡持单元与电线分开的方向上压迫卡持单元;以及抵接部分,其与通过电线插入孔插入的电线的前端部分接触,并被电线的前端部分压紧,以及
其中,所述释放杠杆可在没有电线插入的初始位置和有电线被插入的指示电线连接已完成的位置之间移动,并在使卡持单元与电线分开的方向上可旋转地设在壳体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连接端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杠杆具有将操纵部分与推动部分相连的臂部;以及设在形成于壳体中的狭槽内以隐藏壳体内部的罩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快速连接端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壳体的表面上形成有用于指示电线连接已完成的标记,在电线没有与端子板相连时该标记被释放杠杆的操纵部分隐藏,而当释放杠杆通过电线与端子板之间的连接而移动时,该标记暴露出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快速连接端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连接端子装置还包括偏置单元,用于在使推动部分与卡持单元分开的方向上弹性偏置该释放杠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快速连接端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置单元包括板簧,板簧的一端固定到释放杠杆上,所述板簧可从其固定端弯曲。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6319021A JP5102480B2 (ja) | 2006-11-27 | 2006-11-27 | 速結端子装置 |
JP319021/2006 | 2006-11-2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92717A CN101192717A (zh) | 2008-06-04 |
CN101192717B true CN101192717B (zh) | 2011-07-13 |
Family
ID=39487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10194026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92717B (zh) | 2006-11-27 | 2007-11-26 | 快速连接端子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102480B2 (zh) |
KR (1) | KR100927501B1 (zh) |
CN (1) | CN101192717B (zh) |
TW (1) | TWI36836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955978A1 (fr) * | 2010-02-01 | 2011-08-05 | Schneider Electric Ind Sas | Borne elastique de raccordement a levier |
DE102013101409B4 (de) | 2013-02-13 | 2022-01-20 | Wago Verwaltungsgesellschaft Mbh | Leiteranschlussklemme |
CN106568602B (zh) * | 2016-11-01 | 2019-08-30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判断侧碰试验过程中车门开启的检测装置及判断方法 |
US10476181B2 (en) | 2017-01-30 | 2019-11-12 | Molex, Llc | Quick connect terminal connector |
JP2018125276A (ja) * | 2017-01-30 | 2018-08-09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速結端子コネクタ |
CN109975587B (zh) * | 2019-03-20 | 2024-04-05 |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带互感器快速安装结构的电能表 |
KR102269302B1 (ko) | 2019-12-26 | 2021-06-28 | 진흥전기 주식회사 | 전원 스위치 어셈블리 |
DE202020105715U1 (de) | 2020-10-06 | 2022-01-10 | Electro Terminal GmbH & Co. KG | Klemme mit Lösehebel |
WO2024005776A1 (en) | 2022-06-27 | 2024-01-04 | Ideal Industries, Inc. | Lever connector for electrical conductor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235175B2 (ja) * | 1991-04-26 | 2001-12-04 |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 端子装置 |
JP4289230B2 (ja) * | 2004-06-25 | 2009-07-01 |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 速結端子装置 |
JP4229014B2 (ja) | 2004-07-02 | 2009-02-25 |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 速結端子装置 |
JP4289235B2 (ja) | 2004-07-02 | 2009-07-01 |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 速結端子装置 |
JP4289258B2 (ja) * | 2004-08-26 | 2009-07-01 |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 速結端子装置 |
-
2006
- 2006-11-27 JP JP2006319021A patent/JP5102480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
- 2007-11-20 TW TW096143859A patent/TWI368367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7-11-26 CN CN2007101940264A patent/CN10119271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11-26 KR KR1020070120955A patent/KR100927501B1/ko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92717A (zh) | 2008-06-04 |
KR20080047999A (ko) | 2008-05-30 |
KR100927501B1 (ko) | 2009-11-17 |
JP2008135231A (ja) | 2008-06-12 |
JP5102480B2 (ja) | 2012-12-19 |
TWI368367B (en) | 2012-07-11 |
TW200836432A (en) | 2008-09-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192717B (zh) | 快速连接端子装置 | |
CN100472887C (zh) | 连接器 | |
US7238032B2 (en) | Connector arrangement between a flat flex cable and a component | |
US7252556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locking claw | |
JP4102680B2 (ja) | プラグのロック機構 | |
JP5289301B2 (ja) | 電気的接続器具のロック用カバー | |
US20030207606A1 (en) | Locking and releasable electrical receptacle/connector | |
CN102437480B (zh) | 终端单元 | |
JP4620587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TWI451646B (zh) | 快速連結終端裝置 | |
US20070173107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retaining member | |
CN102714360A (zh) | 弹簧端子、特别是正面端子 | |
US9112306B2 (en) | Connector | |
JP7199205B2 (ja) | 電気プラグコネクタ | |
US7037141B1 (en) | Communication socket having a channel transversely defined in the body and a plug identifying member securely received in the channel | |
US20190237904A1 (en) | Electrical plug connection | |
CN114665327A (zh) | 具有双重位置确认装置的连接器组件 | |
KR101600775B1 (ko) | 커넥터 | |
CN102195206B (zh) | 带有解锁装置的插接连接器装置 | |
JP4510886B2 (ja) | 不連続な導体を電気的に接続するための装置 | |
CN101192716B (zh) | 快速连接端子装置 | |
JP6814618B2 (ja) | コンセントの速結端子 | |
CN100588033C (zh) | 快速连接端子装置 | |
CN102347533A (zh) | 无螺纹端子组件 | |
JP3546677B2 (ja) | コンセン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713 Termination date: 2017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