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90607A - 具有定位识别结构的打印机构 - Google Patents
具有定位识别结构的打印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190607A CN101190607A CNA2006101684051A CN200610168405A CN101190607A CN 101190607 A CN101190607 A CN 101190607A CN A2006101684051 A CNA2006101684051 A CN A2006101684051A CN 200610168405 A CN200610168405 A CN 200610168405A CN 101190607 A CN101190607 A CN 10119060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iner body
- ink
- bearing seat
- ink supply
- supply contain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976 in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1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41 inkjet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Pens And Brus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打印机构,适用于一连续供墨系统,其包括:供墨容器本体,其设有至少一容置部;承载座,其具有容置槽以承载供墨容器本体,承载座还包含至少一弹性元件;以及定位器,其设于供墨容器本体及承载座之间且固定于容置槽上,定位器还包含至少一凸起部,其对应于供墨容器本体的容置部;其中,当定位器的凸起部容收于容置部时,可提供卡扣力使供墨容器本体定位于承载座的容置槽中并使供墨容器本体压缩弹性元件,而当凸起部未容收于容置部时,弹性元件提供反弹力抵顶供墨容器本体退出容置槽,以识别供墨容器本体是否完成定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具有定位识别结构的打印机构,尤指一种适用于连续供墨系统且具有定位识别结构的打印机构。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喷墨打印机由于具有操作容易且可打印于多种喷墨媒体等优点,广受消费大众欢迎,但喷墨打印机使用一段时日后,便会因墨水匣的墨水耗尽而须更换墨水匣,目前常见的更换方法是丢弃旧有的墨水匣再安装全新的墨水匣以提供墨水,此举不但造成墨水匣壳体的浪费,且因墨水匣的价格昂贵而无形地增加了使用者的开销。为了节省打印成本并避免资源浪费,重复使用同一个墨水匣的连续供墨系统便应运而生。
现有的连续供墨系统皆为外置式连续供墨系统,其是于喷墨打印机外设置一供墨容器,并通过管线连接供墨容器及喷墨打印机内部的墨水匣,利用真空导墨的原理将墨水自供墨容器导入墨水匣中,再通过目视观察供墨容器的墨水耗用情形并适时补充墨水至供墨容器中,便可达成墨水匣供墨不间断的连续供墨目的。
然而上述连续供墨系统于使用上却有诸多不便。例如供墨容器放置的位置均为固定,且部份颜色相近似,如洋红色与淡红色等,极易造成使用者混淆而误置,一旦供墨容器安装错误,便会造成混墨而必须重新清洁,甚至必须更换墨水匣而造成墨水或墨水匣的浪费。
有鉴于此,如何发展一种适用于连续供墨系统且具有定位识别结构的打印机构,使供墨容器可简易安装定位于承载座上,并让使用者容易判断供墨容器是否定位完全,以避免供墨容器错误安装至承载座上而须重新清洁的不便以及定位不完全所造成的种种问题,实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打印机构,其中打印机构于承载座的容置槽中设有定位器,且定位器具有凸起部,以利用凸起部与供墨容器本体的容置部卡合而定位,此外,承载座还设有弹性元件,当供墨容器本体定位于承载座的容置槽中时,可通过定位器的凸起部与供墨容器本体的容置部的卡合提供卡扣力克服弹性元件的反弹力以压缩弹性元件;反之,当定位器的凸起部未与供墨容器本体的容置部卡合时,弹性元件将利用反弹力克服供墨容器本体与承载座之间的摩擦力,并抵顶供墨容器本体使其退出承载座的容置槽,以方便使用者判断供墨容器本体是否确实定位于承载座的容置槽中,借此避免供墨容器本体因错误安装或定位不完全所造成的种种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较广义实施样态为提供一种打印机构,适用于一连续供墨系统,其包括:供墨容器本体,其设有至少一容置部;承载座,其具有容置槽,用以承载供墨容器本体,承载座还包含至少一弹性元件;以及定位器,其设于供墨容器本体及承载座之间且固定于容置槽上,定位器还包含至少一凸起部,其卡扣于该供墨容器本体的该容置部。
根据本发明的构想,其中承载座还包括卡扣部,且卡扣部具有至少一凸块,使定位器利用卡扣部而固定于容置槽上。
根据本发明的构想,其中定位器还包括固定部,其具有至少一开口,开口是穿过卡扣部的凸块使固定部套接于卡扣部而将定位器固定于容置槽上;延伸部,其延伸自固定部并与凸起部相连接;以及接触部,其一端与凸起部连接而另一端与容置槽相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构想,其中定位器的凸起部的形状是配合供墨容器本体的容置部,以使凸起部容收并卡合于容置部中。
根据本发明的构想,其中弹性元件是由受外力时可压缩变形,而于外力消失时可恢复原形的材质所构成,例如一线圈弹簧或一叶片弹簧。
根据本发明的构想,其中供墨容器本体还包括导轨结构,而承载座的容置槽还包括导引部,以利用导轨结构及导引部的配合而引导供墨容器本体进入或退出容置槽。
根据本发明的构想,其中弹性元件是设置于承载座的容置槽垂直导引部的一侧面,当弹性元件提供反弹力抵顶供墨容器本体时,供墨容器本体将沿导引部退出容置槽。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另一较广义实施样态为提供一种打印机构,适用于一连续供墨系统,其包括:供墨容器本体,其设有至少一容置部;承载座,其具有容置槽,用以承载供墨容器本体,承载座还包含至少一弹性元件;以及定位器,固定于容置槽上,其中包含至少一凸起部,凸起部可卡扣于供墨容器本体的容置部内。
根据本发明的构想,其中当供墨容器本体容置于承载座的容置槽中且定位器的凸起部卡扣于供墨容器本体的容置部时,提供卡扣力使供墨容器本体定位于承载座的容置槽中并使供墨容器本体压缩弹性元件;而当凸起部未容收于容置部时,弹性元件提供反弹力抵顶供墨容器本体,致使供墨容器本体更远离弹性元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打印机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承载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定位器结构示意图。
图2(c)为图2(a)与图2(b)的组装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供墨容器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3(b)为图3(a)的底部示意图。
图3(c)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供墨容器本体底部示意图。
图4(a)为图2(c)所示的承载座与图3(a)所示的供墨容器本体结合过程的Y方向剖面图。
图4(b)为图4(a)的Y方向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态样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请参阅图1,其为本发明的打印机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的打印机构3主要是由至少一承载座1及至少一供墨容器本体2所构成,其是利用承载座1承载容装墨水的供墨容器本体2,以利用供墨容器本体2提供墨水并进行后续的喷墨打印动作。
请参阅图2(a),其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承载座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的承载座1适用于一连续供墨系统,如图所示,承载座1具有一容置槽10,其包括第一侧面101、第二侧面102、第三侧面103及底面104,其中底面104垂直于第一侧面101、第二侧面102及第三侧面103,而第二侧面102及第三侧面103则位于第一侧面101的两相对侧,使容置槽10成为一个半开放式的空间,以容置供墨容器本体2(如图1所示)。
为了引导供墨容器本体2顺利置入承载座1的容置槽10,承载座1的容置槽10的内部设有导引部11,其可依需求设置于容置槽10的第二侧面102及/或第三侧面103上,并垂直延伸至第一侧面101,于本实施例中,导引部11的形状为弧形柱状结构且相对地凸出于第二侧面102及第三侧面103,但不以此为限,任何具有可与供墨容器本体2配合的形状及设置位置,皆可作为本发明的导引部11,以引导供墨容器本体2沿承载座1的第二方向(即Y方向)移动。
请再参阅图2(a),承载座1的容置槽10的内部除了导引部11外,还具有卡扣部12及至少一弹性元件13,其中卡扣部12设置于容置槽10的底面104,且包含至少一个凸块121,于本实施例中,凸块121的数量以两个为佳,但不以此为限,以便利用卡扣部12及凸块121与一定位器14互相卡扣(如图2(b)所示)。至于弹性元件13是由受外力时可压缩变形,而于外力消失时可利用弹性恢复力恢复原形的材质所构成,例如:线圈弹簧(coil spring)或叶片弹簧(leaf spring)等,且弹性元件13设置于垂直导引部11的第一侧面101,因此若供墨容器本体2未定位于承载座1的容置槽10时,可利用弹性元件13的弹性恢复力提供一反弹的力量抵顶供墨容器本体2,使供墨容器本体2沿导引部11退出容置槽10,借此识别供墨容器本体2是否定位完全。
请参阅图2(b),其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定位器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定位器14具有固定部141、延伸部142、接触部144及相对于前三者凸出且大致成三角形状的凸起部143。固定部141的形状与承载座1容置槽10的底面104上所设置的卡扣部12相配合,且固定部141具有至少一个开口1411,本实施例中,固定部141有两个对应于卡扣部12的凸块121的开口1411,而延伸部142则成一″ㄇ″字型结构自固定部141延伸而出,且延伸部142分岔的两部分分别与凸起部143的一端相连,接触部144的一端则相对于延伸部142连接于凸起部143的另一端。此外,定位器14由一具有弹性的材料所制成,以便在因应受力时产生变形,并于受力结束时恢复原形。
请参阅图2(c),其为图2(a)与图2(b)的组装示意图。如图所示,定位器14的固定部141可利用开口1411穿过卡扣部12的凸块121而套接于卡扣部12上,因此定位器14可通过固定部141而简易地安装固定于承载座1的容置槽10的底面104,并以接触部144与容置槽10的底面104相接触抵顶(如图4(b)所示),此外,于本实施例中,定位器14的凸起部143与容置槽10的第一侧面101具有一第一距离L1,且定位器14的两凸起部143的几何中心彼此之间具有一第二距离L2,因此承载座1可通过第一距离L1、第二距离L2,或两者的搭配以变换出多种不同的承载座1规格,以相应于多种规格且容装不同颜色墨水的供墨容器本体2。当然,使用者也可依需求调整第一、第二距离L1、L2的大小,举例而言,在一些较佳实施例中,承载座1的第一距离L1较佳规格可在17mm-41mm之间调整,而第二距离L2也可在15mm-35mm之间变换,且较佳者可为20mm,借此组合出各式承载座1规格。
请参阅图3(a)并配合图3(b),其中图3(a)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供墨容器本体结构示意图,而图3(b)为图3(a)的底部示意图。如图所示,适用于连续供墨系统的供墨容器本体2其形状为与承载座1的容置槽10配合的长方体结构,且供墨容器本体2包括第一侧面21及与第一侧面21垂直的第二侧面22、第三侧面23及第四侧面24,其中第二侧面22及第三侧面23相互平行且位于第一侧面21的两相对侧,而供墨容器本体2的第一侧面21及第四侧面24则分别对应于承载座1的容置槽10的第一侧面101及底面104。
此外,供墨容器本体2的第二侧面22及第三侧面23上分别设有导轨结构25,其垂直于供墨容器本体2的第一侧面21设置,且对应于承载座1的导引部11,于本实施例中,导轨结构25为具有两弧形凹槽的结构,但不以此为限,任何可与承载座1的导引部11利用凹凸型态配合的形状,皆可作为本发明的导轨结构25的形状,使供墨容器本体2的导轨结构25可套入承载座1的导引部11而沿着导引部11于承载座1的第二方向(即Y方向)滑移进入容置槽10中。
请再参阅图3(b)并配合图3(a),供墨容器本体2的第四侧面24设有至少一容置部26,于本实施例中,供墨容器本体2具有两容置部26,其是对应于承载座1的定位器14的凸起部143,且容置部26的形状是与凸起部143相互配合,此外,容置部26与供墨容器本体2的第一侧面21之间具有一第一长度L1’,且两容置部26的几何中心之间具有一第二长度L2’,因此通过调整供墨容器本体2的第一长度L1’及第二长度L2’,便可变化出各种规格的供墨容器本体2来容装不同颜色的墨水,举例而言,于一些实施例中,供墨容器本体2的第一长度L1’可自17mm至41mm之间变化范围,至于第二长度L2’则可自15mm至35mm内变化,其较佳者可为20mm,因此供墨容器本体2设置于承载座1的容置槽10中时,可同时利用定位器14的凸起部143的卡合来达成定位供墨容器本体2的目的,并通过第一、第二长度L1’、L2’与承载座1的第一、第二距离L1、L2的相符与否来避免使用者将供墨容器本体2安装至非对应的承载座1上。当然,供墨容器本体2并不仅限于上述图3(b)所示的实施态样,也可如图3(c)所示,将容置部26设计为单一个长槽,以利用该单一长槽容纳定位器14的凸起部143。
请参阅图4(a),其为图2(c)所示的承载座与图3(a)所示的供墨容器本体结合过程的Y方向剖面图:首先,当供墨容器本体2欲安装于承载座1的容置槽10中以构成打印机构3时,供墨容器本体2的第一侧面21及第四侧面24是分别相对于承载座1的容置槽10的第一侧面101及底面104,以将供墨容器本体2的导轨结构25(如图3(a)所示)套接于承载座1的导引部11上,使供墨容器本体2可沿导引部11于第二方向(即Y方向)朝承载座1的容置槽10的第一侧面101接近,此时由于导轨结构25及导引部11是利用凹凸的型态相互配合(如图2(a)及图3(a)所示),因此供墨容器本体2便无法相对于承载座1的第一、第三方向(即X、Z方向)移动,而由于定位器14介于供墨容器本体2的第四侧面24与承载座1的容置槽10底面104之间,因此供墨容器本体2将会压迫定位器14,且由于定位器14由弹性材质所制成,因此会因应供墨容器本体2的压迫而产生轻微的变形(如图4(a)所示),使供墨容器本体2得以继续朝承载座1的容置槽10的第一侧面101移动而不致于受到定位器14的凸起部143阻挡。
当供墨容器本体2持续朝承载座1的第一侧面101接近,将会接触设置在第一侧面101上的弹性元件13并进一步压缩该弹性元件13,而若供墨容器本体2是安装至对应的承载座1时,由于承载座1的第一距离L1大致等于供墨容器本体2的第一长度L1’(如图4(b)所示),且承载座1的第二距离L2与供墨容器本体2的第二长度L2’相符(未图示)时,因此承载座1的定位器14的凸起部143便可容收于供墨容器本体2的容置部26内,使定位器14可恢复原形,并通过凸起部143与容置部26的卡合提供一卡扣力量,将供墨容器本体2通过定位器14固定于承载座1的容置槽10中,此时由于定位器14的凸起部143与供墨容器本体2的容置部26之间的卡扣力大于弹性元件13的反弹力的特性,将使弹性元件13持续处于被供墨容器本体2的第一侧面21压缩的状态。
反之,若使用者将供墨容器本体2安装至非对应的承载座1上时,由于承载座1的第一距离L1不等于供墨容器本体2的第一长度L1’及/或承载座1的第二距离L2与供墨容器本体2的第二长度L2’不相符,承载座1的定位器14的凸起部143便无法容收于供墨容器本体2的容置部26中,换言之,供墨容器本体2便无法利用容置部26与凸起部143卡合而固定于承载座1的容置槽10中,因此容置槽10的第一侧面101上的弹性元件13将利用其弹性恢复力提供反弹力量抵顶供墨容器本体2的第一侧面21,且由于弹性元件13的反弹力大于供墨容器本体2与承载座1之间的摩擦力,因此可通过导轨结构25与导引部11的配合使供墨容器本体2沿着第二方向(即Y方向)退出容置槽10,故通过弹性元件13的弹力作用,使用者可轻易判断安装的供墨容器本体2与承载座1是否相符,并通过弹性元件13的作用识别供墨容器本体2是否已确实定位于承载座1的容置槽10中,借此避免错误安装供墨容器本体2至非对应的承载座1上而造成混墨的状况,或打印过程中因定位不完全而使供墨容器本体2自承载座1上松脱所造成的漏墨等问题。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导引部11并不局限于设置在承载座1上,而导轨结构25也不局限于设置在供墨容器本体2上,也即导引部11可设置于供墨容器本体2上,此时仅需将供墨容器本体2相应调整为导轨结构25,同样可利用导引部11及导轨结构25的相互配合而达成引导供墨容器本体2进入承载座1的容置槽10的目的。此外,本发明可如图2(a)所示,于容置槽10的第一侧面101上设置两个弹性元件13,也可设置单一个弹性元件13或多个弹性元件13,换言之,只要弹性元件13所提供的反弹力足以克服供墨容器本体2与承载座1之间的摩擦力,便无须设限弹性元件13的数目。同样地,定位器14的凸起部143以及供墨容器本体2的容置部26的数量也无特别设限,只要可通过彼此配合将供墨容器本体2通过凸起部143与容置部26的卡扣而固定于容置槽10上者,皆属本发明所欲保护的范围。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打印机构是通过导引部与导轨结构凹凸型态的配合,以引导供墨容器本体进入承载座的容置槽,同时通过供墨容器本体的容置部与承载座的定位器的凸起部卡合以提供卡扣力克服弹性元件的反弹力,以将供墨容器本体定位于容置槽中并压缩弹性元件,而若供墨容器本体未确实定位时,还可利用弹性元件提供反弹力克服供墨容器本体与承载座之间的摩擦力,而将供墨容器本体沿导引部退出容置槽,因此使用者可利用弹性元件的作用轻易地判断供墨容器本体是否安装正确、是否定位完全,此设计使打印机构的应用更臻完备,因此本发明极具产业的价值。
Claims (11)
1.一种打印机构,适用于一连续供墨系统,其包括:
一供墨容器本体,其设有至少一容置部;
一承载座,其具有一容置槽,用以承载该供墨容器本体,该承载座还包含至少一弹性元件;以及
一定位器,其设于该供墨容器本体及该承载座之间且固定于该容置槽上,该定位器还包含至少一凸起部,其卡扣于该供墨容器本体的该容置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承载座还包括一卡扣部,且该卡扣部具有至少一凸块,使该定位器利用该卡扣部而固定于该容置槽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器还包括:
一固定部,其具有至少一开口,该开口是穿过该卡扣部的该凸块使该固定部套接于该卡扣部而将该定位器固定于该容置槽上;
一延伸部,其延伸自该固定部并与该凸起部相连接;以及
一接触部,其一端与该凸起部连接而另一端与该容置槽相接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器的该凸起部的形状是配合该供墨容器本体的该容置部,以使该凸起部容收并卡合于该容置部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元件是由受外力时可压缩变形,而于外力消失时可恢复原形的材质所构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构,其特征在于该供墨容器承载座的该弹性元件为一线圈弹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构,其特征在于该供墨容器承载座的该弹性元件为一叶片弹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构,其特征在于该供墨容器本体还包括一导轨结构,而该承载座的该容置槽还包括一导引部,以利用该导轨结构及该导引部的配合而引导该供墨容器本体进入或退出该容置槽。
9.一种打印机构,适用于一连续供墨系统,其包括:
一供墨容器本体,其设有至少一容置部;
一承载座,其具有一容置槽,用以承载该供墨容器本体,该承载座还包含全少一弹性元件;以及
一定位器,固定于该容置槽上,其中包含至少一凸起部,该凸起部可卡扣于该供墨容器本体的该容置部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打印机构,其特征在于当该供墨容器本体容置于该承载座的该容置槽中且该定位器的该凸起部卡扣于该供墨容器本体的该容置部时,提供卡扣力使该供墨容器本体定位于该承载座的该容置槽中并使该供墨容器本体压缩该弹性元件。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打印机构,其特征在于当该供墨容器本体容置于该承载座的该容置槽中而该凸起部未容收于该容置部时,该弹性元件是提供反弹力抵顶该供墨容器本体,致使该供墨容器本体更远离该弹性元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6101684051A CN101190607A (zh) | 2006-12-01 | 2006-12-01 | 具有定位识别结构的打印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6101684051A CN101190607A (zh) | 2006-12-01 | 2006-12-01 | 具有定位识别结构的打印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90607A true CN101190607A (zh) | 2008-06-04 |
Family
ID=39485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6101684051A Pending CN101190607A (zh) | 2006-12-01 | 2006-12-01 | 具有定位识别结构的打印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190607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85237A (zh) * | 2010-06-17 | 2011-12-21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液体容器、供液装置和图像打印设备 |
CN102310654A (zh) * | 2011-08-01 | 2012-01-11 | 新会江裕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一种喷墨打印墨盒的联接结构 |
CN109559570A (zh) * | 2017-09-27 | 2019-04-02 | 王若婵 | 一种学生用教学留影系统及使用方法 |
-
2006
- 2006-12-01 CN CNA2006101684051A patent/CN101190607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85237A (zh) * | 2010-06-17 | 2011-12-21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液体容器、供液装置和图像打印设备 |
CN102285237B (zh) * | 2010-06-17 | 2014-12-03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液体容器、供液装置和图像打印设备 |
CN102310654A (zh) * | 2011-08-01 | 2012-01-11 | 新会江裕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一种喷墨打印墨盒的联接结构 |
CN109559570A (zh) * | 2017-09-27 | 2019-04-02 | 王若婵 | 一种学生用教学留影系统及使用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905594A1 (en) | Device for retaining an ink cartridge in a retainer of a recording apparatus | |
RU2604791C2 (ru) | Картридж и система подачи печатающего материала | |
WO2014121637A1 (zh) | 墨盒 | |
US10384456B2 (en) | System including cartridge and attachment section and capable of establishing reliable electrical contact between electrical interface of cartridge and contact of attachment section | |
CN1659035A (zh) | 墨盒 | |
CN101195302A (zh) | 一种喷墨打印头的连接件和墨盒 | |
CN101190607A (zh) | 具有定位识别结构的打印机构 | |
CN101152793B (zh) | 打印机构及其供墨容器与承载座 | |
CN209765270U (zh) | 一种碳粉盒 | |
CN100421953C (zh) | 打印机构 | |
CN101152792A (zh) | 打印机构及其供墨容器与承载座 | |
EP2952354B1 (en) | Ink cartridge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 |
CN211808439U (zh) | 一种打印墨盒及打印机 | |
TWI303215B (en) | Print mechanism and ink cartridge and carrier thereof | |
JP5909952B2 (ja) | インク供給システム | |
JP3236353U (ja) | インキカートリッジ | |
CN216748441U (zh) | 一种加粉盒 | |
US20250053116A1 (en) | Storage assembly and mountable unit | |
CN204406036U (zh) | 一种显影盒 | |
CN101318409A (zh) | 具有退匣结构的供墨匣承载座及其所适用的打印机构 | |
JP2009269371A (ja) | アーム型ラッチレバー付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 |
TW200824916A (en) | A print mechanism with positioning and identification structure | |
US8012649B2 (en) | Fuel cell system having pressurizing system | |
TWI335871B (en) | Carrier of ink cartridge with releasing structure and print mechanism using the same | |
JP2013248855A (ja) | 印判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806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