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90307B - 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药复方制剂 - Google Patents
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药复方制剂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190307B CN101190307B CN200610144992A CN200610144992A CN101190307B CN 101190307 B CN101190307 B CN 101190307B CN 200610144992 A CN200610144992 A CN 200610144992A CN 200610144992 A CN200610144992 A CN 200610144992A CN 101190307 B CN101190307 B CN 10119030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rt failure
- medicine
- chinese medicine
- congestive heart
- treat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药为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药复方制剂,涉及心血管科中药领域,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理状态,是多种心血管病的末期表现,目前常用治疗药物有正性肌力药、利尿药和扩血管药三大类,但没有一类药物在单独应用时能长期维持疗效,预后性差,且西药毒副作用大,而传统中药制剂药味众多,回旋余地大,但多为汤药,需煎服或注射治疗极为不便,本发明采用人参400-200g、附子(淡附片)900-500g、麦冬530-270g、葶苈子1600-800g、茯苓1200-600g的组方,经多次浸渍、回流提取、滤过、浓缩、干燥、磨成细粉、装胶囊等步骤制成胶囊制剂,经临床试验证实本发明药总有效率达到97.2%,并具有安全有效、剂型先进、质量可控、服用方便的特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心血管科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心血管疾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随着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发病率也大幅上升,已成为发达国家的第一位死亡原因。
在心血管疾病中,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理状态,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末期表现。我国关于心衰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目前尚未见报道,但从各大医院的临床病例分析,该病近年来的发病率大辐上升,已成为心血管疾病中危害最大的病种之一。
目前临床上治疗心力衰竭的化学药物有三大类:正性肌力药、利尿药和扩血管药,但没有一类药物单独应用能长期维持疗效。心力衰竭需要强心、利尿、扩血管、ACE-I和β-受体阻断剂等不同药理作用的药物进行综合性治疗,但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较差,且西药毒副作用大,如洋地黄中毒、血管扩张剂引起的钠水潴留等仍是其不可避免的弱点。
与西药相比,我国传统的中医药用于治疗心衰则有广阔的前景。中药药味众多,回旋余地大,特别是当缺氧、电解质紊乱、急性心肌梗塞、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甚至洋地黄过量,强心甙使用受到限制时,中药以其独特的疗效,较小的毒副作用显示出较大的优势。因为心力衰竭往往由多种病因引起,而中药(尤其复方)则以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起作用,例如,中药方剂在纠正心衰的同时,有营养心肌,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改善心肌代谢等作用,从而改善原发病。
近30年来,传统的中药制剂用于治疗心力衰竭有了很大进展,如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以及众多的临床医生自拟处方汤药,这些药物已成为国内治疗心力衰竭的常用药物。但需要患者或是到医院注射治疗,或是每天自行煎服,极为不便。因此,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选择有效方剂,研究开发出安全有效、剂型先进、质量可控、服用方便的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新药,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质量可控、疗效高、服用方便的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药复方制剂。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药复方制剂,由下列中药材制备:人参、附子(淡附片)、麦冬、葶苈子、茯苓。上述各味中药材的用量如下:人参400-200g、附子(淡附片)900-500g、麦冬530-270g、葶苈子1600-800g、茯苓1200-600g。各味中药材的优选量为:人参300g、附子(淡附片)700g、麦冬400g、葶苈子1200g、茯苓900g。本发明药的制备方法如下:
(1)按配方称取人参、附子(淡附片)、麦冬、葶苈子、茯苓.将人参、麦冬加80%乙醇浸渍12小时,回流提取4次,每次2小时,滤过,滤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1-1.23(60-70℃)的浸膏,备用.
(2)葶苈子加入70%的乙醇,浸渍24小时,以每千克药材每分钟1.7毫升的速度缓缓渗漉,参见“中国药典”2000年版所载的流浸膏剂与浸膏剂渗漉法进行,收集漉液3600毫升,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稠膏,备用。
(3)取已称取的1/9的茯苓粉碎成细粉,备用。
(4)附子(淡附片)加水煎煮3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加入剩余的粗茯苓,煎煮2小时,第三次煎煮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1/2体积,冷藏12小时,离心,取上清液,减压浓缩至稠膏,备用。
(5)取人参麦冬浸膏、葶苈子稠膏及附子茯苓稠膏,合并,加热,搅匀,加入茯苓细粉,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即得。也可以将细粉进一步制成胶囊剂、片剂、颗粒剂、软胶囊、口服液、煎膏剂、散剂、丸剂、糖浆剂、流浸膏剂。
本发明是由人参、附子、麦冬、葶苈子、茯苓五味药精制而成。人参,味甘性平,入肺脾经,大补元气,陪补肺肾心脾为君药;炮附子味大辛而性大热,入心、脾、肾经,具有温补脾肾,回阳救逆,散寒强心之功效,与生晒参合用,补气固脱。麦冬味甘微苦微寒,入心肺胃经,具有清心润肺之功效,兼补肺之气阴与心气心阴之功效,二者为臣,辅助君药,治疗主证;葶苈子味辛苦性大寒,入肺、膀胱经,泻肺行水,消肿定喘为佐药,且与人参附子合用,使之辛散苦泄而不伤阴,且可防人参附子之刚燥助热之性;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肾经,具有淡渗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效,为使药。以上五药补泻并用,温寒有度,标本兼治,为温阳补心、泻肺平喘之功效。
根据本发明的功能主治,进行了与心力衰竭有关的药效学研究、急性毒性研究及长期毒性研究,结果如下:
一、药效学试验
1.对急性心衰犬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以地高辛和参附强心丸为阳性对照药,本发明药分低、中、高三个剂量组。结果显示:本发明药、参附强心丸和地高辛灌胃给药后,使急性心衰犬的心率、左心室舒张末压降低,对平均动脉压、左心室收缩压、左室收缩压最大变化速率有明显升高作用。本发明药三个剂量组具有很好的量效关系,表明本发明药能减轻心脏负荷,对心肌收缩力有明显增强作用。
2.对麻醉犬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本发明药、参附强心丸和地高辛灌胃给药后30~90分钟,各组麻醉犬的心率、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平均动脉压、左室收缩压、左室收缩压最大变化速率、心输出量均无显著作用。
3.对大鼠腹主动脉部分缩窄模型相关指标的影响
在大鼠腹主动脉部分缩窄致心肌肥厚模型上,观察本发明药对大鼠血压、左心室重/体重和心脏重/体重比值、心肌显微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本发明药、参附强心丸和地高辛灌胃给药后,能显著降低腹主动脉部分缩窄大鼠的平均动脉压,显著减小腹主动脉部分缩窄大鼠心肌纤维的直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并能降低腹主动脉部分缩窄大鼠的左心室重/体重、心脏重/体重比值.心肌显微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本发明药灌胃给药,能减轻腹主动脉部分缩窄后对大鼠心肌细胞的损伤程度.
4.对猫心乳头肌收缩性的影响
观察本发明药对电刺激所致离体猫心乳头肌收缩的增强作用。结果显示:以各组给药前所测的绝对值为100%,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实测值换算成相应百分率数据。
表1本发明药对猫心脏乳头肌收缩力的影响(x±SD,n=6)
本发明药提取物在1.5~12.0mg/ml范围内剂量依赖性地增强猫心脏乳头肌收缩力,使收缩力增加50%的C50为4.0mg/ml,最大增幅百分比为95%,表明本发明药能显著增强猫心脏乳头肌收缩力。
地高辛在0.5~4.0×10-3mg/ml范围剂量内依赖性地增强乳头肌收缩力,其C50为0.5×10-3mg/ml,最大增幅百分比为143%。
参附强心丸在1.5~12.0mg/ml范围内剂量依赖性地增强乳头肌收缩力,其C50为5.1mg/ml,最大增幅百分比为75%。
二、急性毒性试验
将本发明药内容物按最大浓度、最大体积给昆明种小鼠灌胃,观察七天,未见急性中毒表现,也无动物死亡。小鼠灌胃给予本发明药的最大给药量>41.7g/Kg(相当于推荐人体临床应用剂量的731倍)。
三、长期毒性试验
将SD大鼠分为对照组和高、中、低剂量组,本发明药以11.4g/kg、28.5g/kg、57.0g/kg(生药/体重)给大鼠灌胃,1次/日,分别相当于推荐临床剂量的20倍、50倍和100倍,对照组给予蒸馏水。在给药6个月时,每组杀20只作检查,其余10只停药观察1个月后作检查。分别观察记录体重、食量及粪便等8项一般状况指标;检测11项血液学指标、10项血液生化指标和23项病理组织切片。
结果显示:各组大鼠的食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除高剂量组雄性大鼠体重自第5周起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组大鼠体重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在血液学检查中,高剂量组雌性大鼠d180的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d210的白细胞数,d210的红细胞数,中剂量组雌性大鼠d210的中性粒细胞数;高剂量组雄性大鼠d210的白细胞数,d180的血小板数高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雌性大鼠d210的淋巴细胞数,中剂量组雌性大鼠d180的中性粒细胞数,d210的淋巴细胞数,高剂量组雄性大鼠d180和d210的淋巴细胞数,d180和d210的中性粒细胞数,d180的红细胞平均容积,d180的红细胞平均蛋白含量;中剂量组雄性大鼠d180的红细胞平均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但上述参数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没有生物学意义,也没有与药物剂量呈现相关的变化.
在血液生化学检查中,高剂量组雌性大鼠d210的天冬氨酸转氨酶,d210的总胆固醇,d180的肌酐,d180和d210的总胆红素。高剂量组雄性大鼠d210的肌酐,d210的丙氨酸转氨酶,中剂量组雄性大鼠d210的肌酐,d180的天冬氨酸转氨酶,d210尿素氮,d210的葡萄糖高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雄性大鼠d180的葡萄糖,d180的总胆固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上述参数均在正常值范围内,且没有与药物剂量呈现相关的变化,故认为无明显的生物学意义。各剂量组的组织切片检查未见明显病理变化。
结论:本发明药在5700mg/kg/天(高剂量组,相当于生药57.0g/kg/天)给SD大鼠灌胃26周,为拟推荐临床应用剂量(0.57g/kg/天)的100倍,未见明显毒性。
四、临床试验
临床观察本发明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对照组105例:据病情应用地高辛、消心痛、氢氯噻嗪、卡托普利,有感染者使用抗生素。治疗组108例:本发明药加常规西药,本发明药每次服3粒,每日3次,两组均以2周为1疗程。
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108例,显效58例,有效4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105例,显效35例,有效50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81.0%,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显著性(P<0.05)。两组心悸、气喘、心律失常、肝肿大、肺罗音、下肢水肿等症状及体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左室收缩功能、舒张功能均有改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两组治疗前后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变化比较(x±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本发明药具有疗效高、温阳补心、泻肺平喘、临床疗效确切、服用方便、制造方法严密、质量可控、无毒副作用、剂型先进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现通过下列实施例对本发明药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称取人参人参300g、附子(淡附片)700g、麦冬400g、葶苈子1200g、茯苓900g。
(1)将人参、麦冬加80%乙醇浸渍12小时,同流提取4次,每次2小时,滤过,滤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1-1.23(60-70℃)的浸膏,备用。
(2)葶苈子加入70%的乙醇,浸渍24小时,以每千克药材每分钟1.7毫升的速度缓缓渗漉,参见“中国药典”2000年版所载的流浸膏剂与浸膏剂渗漉法进行,收集漉液3600毫升,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稠膏,备用。
(3)取已称取的1/9的茯苓粉碎成细粉,备用。
(4)附子(淡附片)加水煎煮3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加入剩余的粗茯苓,煎煮2小时,第三次煎煮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1/2体积,冷藏12小时,离心,取上清液,减压浓缩至稠膏,备用。
(5)取人参麦冬浸膏、葶苈子稠膏及附子茯苓稠膏,合并,加热,搅匀,加入茯苓细粉,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每粒胶囊装入0.35g细粉,即得。
服用方法为每天3次,每次3粒胶囊,用温开水冲服。
实施例2
称取人参人参400g、附子(淡附片)500g、麦冬530g、葶苈子1500g、茯苓650g。
制造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称取人参人参250g、附子(淡附片)900g、麦冬270g、葶苈子800g、茯苓1100g。
制造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Claims (2)
1.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药复方制剂,其特征为由下列中药材制备:人参400-200g、淡附片900-500g、麦冬530-270g、葶苈子1600-800g、茯苓1200-600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药复方制剂,其特征为各位中药材的优选量为:人参300g、淡附片700g、麦冬400g、葶苈子1200g、茯苓900g。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610144992A CN101190307B (zh) | 2006-11-28 | 2006-11-28 | 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药复方制剂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610144992A CN101190307B (zh) | 2006-11-28 | 2006-11-28 | 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药复方制剂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90307A CN101190307A (zh) | 2008-06-04 |
CN101190307B true CN101190307B (zh) | 2010-05-12 |
Family
ID=39485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10144992A Active CN101190307B (zh) | 2006-11-28 | 2006-11-28 | 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药复方制剂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19030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97884A (zh) * | 2012-06-15 | 2012-10-03 | 李良 | 治疗心悸的熟附子中药汤剂及制备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03148A (zh) * | 2002-10-24 | 2003-03-19 | 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药物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
CN1772196A (zh) * | 2005-11-08 | 2006-05-17 | 吴家录 | 一种调节心衰的中药药物 |
-
2006
- 2006-11-28 CN CN200610144992A patent/CN10119030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03148A (zh) * | 2002-10-24 | 2003-03-19 | 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药物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
CN1772196A (zh) * | 2005-11-08 | 2006-05-17 | 吴家录 | 一种调节心衰的中药药物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谭少猛 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心衰68例临床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2 18.2003,12(18),1957-1958. |
谭少猛 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心衰68例临床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2 18.2003,12(18),1957-1958.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90307A (zh) | 2008-06-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93928A (zh) | 治疗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02488838B (zh) | 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1190307B (zh) | 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药复方制剂 | |
CN100377731C (zh) | 一种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CN108498755A (zh) |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CN104547523A (zh) | 一种增强免疫力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393938B (zh) | 一种降血糖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2715502B (zh) | 一种具有抗糖尿病作用的保健食品的制备方法 | |
CN104547105A (zh) | 一种降血糖的药剂 | |
CN101085165A (zh) | 一种内服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5343506A (zh) | 一种制备治疗2型糖尿病的组合物的方法 | |
CN103989940A (zh) |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 | |
CN110840996A (zh) | 一种治疗气阴两虚代谢综合征的中药配方、方法、制剂及用途 | |
CN104352748A (zh) | 一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857459B (zh) | 一种治疗心力衰竭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655969A (zh) | 一种具有调节血压、血糖功能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991757A (zh) | 一种补肾助阳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0411670C (zh) | 一种治疗上消化道肿瘤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642485A (zh) | 一种含黄芪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白细胞减少症、过敏性紫癜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 |
CN105456695A (zh) | 治疗内科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940554A (zh) | 一种治疗心脏病的中药组合物 | |
CN1951457A (zh) | 一种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213777A (zh) | 一种中药组合物用于制备治疗糖尿病肾病药物中的用途 | |
CN106075021A (zh) |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194240A (zh) | 一种壮阳补肾中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