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86449B - 一种多膜系镀膜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膜系镀膜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186449B CN101186449B CN2007101789293A CN200710178929A CN101186449B CN 101186449 B CN101186449 B CN 101186449B CN 2007101789293 A CN2007101789293 A CN 2007101789293A CN 200710178929 A CN200710178929 A CN 200710178929A CN 101186449 B CN101186449 B CN 10118644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lm
- thickness
- glass
- transition
- indium ox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一种多膜系镀膜玻璃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选择玻璃,按预定尺寸切割成玻璃片,对玻璃片进行清洗,然后进行干燥;B:用磁控溅射镀膜机在上述玻璃片表面上镀覆厚度为28-48nm的氧化铟锡合金膜;C:用真空镀膜机在上述氧化铟锡合金膜的表面上,镀覆厚度为5-15nm的过渡膜;该过渡膜是硫化锌膜、二氧化钛膜中的一种;D:用真空镀膜机在上述过渡膜的表面上,镀覆厚度为10-22nm的银膜;E:用真空镀膜机在上述银膜表面上,镀覆厚度为40-70nm的保护膜;该保护膜是硫化锌膜、二氧化钛膜中的一种;用本方法生产的玻璃,透明度高,可有效地反射红外线、阻挡紫外线,在低电压下能迅速、均匀地发热,去雾除霜、融冰化雪。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玻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膜系镀膜玻璃,该镀膜玻璃主要用作汽车挡风玻璃。
背景技术
汽车的挡风玻璃大多采用无色、透明的钢化玻璃,对太阳光的反射率低,隔热效果差,为了改善这种情况,一些中高档汽车开始使用镀膜玻璃,目前,国外的最新产品是ITO镀膜玻璃,ITO是Indium-Tin-Oxide,的缩写,其中文名称是氧化铟锡合金,其镀膜方法是磁控溅射法,即用磁控溅射镀膜机将氧化铟锡合金镀到玻璃表面。
氧化铟锡合金镀膜的优点是:与玻璃基底结合牢固,耐磨损,耐酸碱、耐低温,使用寿命长,有良好的阻挡太阳光中紫外线的功能和屏蔽电磁波的性能。
但是氧化铟锡合金镀膜也有如下缺点:
即当其膜层太薄时,对太阳光中红外线的阻挡功能较差,红外波段的透过率极高,热量通过红外热辐射直接传到车内,隔热效果差。为了增加对太阳光中红外线的阻挡能力,只有增加氧化铟锡合金镀膜的厚度,但是随着氧化铟锡合金镀膜厚度的增加,又会产生一个新问题,就是会显著降低可见光透过率,导致黑屏现象。
所以ITO镀膜的厚度选择一直处于两难的处境:
从阻挡红外线的角度来说,膜层越厚越好。
从电加热的角度来说,膜层是越厚越好,因为越厚电阻越小,电热功率=U2/R,汽车电源为低电压12V,膜层的电阻越小,产生的电热功率越大,升温速度越快,可在效地去雾除霜、融冰化雪。
但从可见光的透光率来讲,膜层越薄越好。
现有的ITO镀膜玻璃只有一个膜层,其厚度都大于50nm,这一厚度对可见光透过率已经产生不利的影响,对红外线的阻挡力又不够。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膜系镀膜玻璃及其制备方法,用本方法生产的镀膜玻璃,透明度高,可有效地反射红外线、阻挡紫外线,在低电压下能迅速、均匀地发热,去雾除霜、融冰化雪。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膜系镀膜玻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A:选择玻璃,按预定尺寸切割成玻璃片,对玻璃片进行清洗,然后进行干燥;
B:用磁控溅射镀膜机在上述玻璃片表面上镀覆厚度为28-48纳米的氧化铟锡合金膜;
C:用真空镀膜机在上述氧化铟锡合金膜的表面上,镀覆厚度为5-15纳米的过渡膜;该过渡膜是硫化锌膜、二氧化钛膜中的一种;
D:用真空镀膜机在上述过渡膜的表面上,镀覆厚度为10-22纳米的银膜;
E:用真空镀膜机在上述银膜表面上,镀覆厚度为40-70纳米的保护膜;该保护膜是硫化锌膜、二氧化钛膜中的一种。
在完成步骤A后,也可以用丝网印刷机将银浆导电胶印刷在玻璃片的上、下边缘处,形成导电条,再进行步骤B。
最优的实施方法是:
所述步骤B中,氧化铟锡合金膜的厚度是38纳米;
所述步骤C中,过渡膜的厚度是10纳米;
所述步骤D中,银膜的厚度是18纳米;
所述步骤E中,保护膜的厚度是55纳米。
一种多膜系镀膜玻璃,包括玻璃片和敷设在玻璃片表面上的四层镀膜,其特征是:该四层镀膜由内向外依次是:氧化铟锡合金膜、过渡膜、银膜、保护膜,其中氧化铟锡合金膜的厚度是28-48纳米、过渡膜的厚度是5-15纳米、银膜的厚度是10-22纳米、保护膜的厚度是40-70纳米。
最优的玻璃结构是:
氧化铟锡合金膜的厚度是38纳米、过渡膜的厚度是10纳米、银膜的厚度是18纳米、保护膜的厚度是55纳米。
所述过渡膜是硫化锌膜、二氧化钛膜中的一种。
所述保护膜是硫化锌膜、二氧化钛膜中的一种。
本发明的创新点如下:
采用多层镀膜,其中第一层ITO镀膜的厚度小于48nm,提高可见光的透光率。
采用银镀膜来反射红外线,在各元素中,银是最好的长波热能反射材料,当其膜层厚度控制在10nm至22nm时有良好的红外反射率又有良好的可见光透过率。
银的缺点是硬度低,不耐磨,容易氧化和受侵蚀,并且与无机玻璃或有机透明材料的结合不够牢固,因此必须用保护膜予以保护,用过渡膜来提高结合力。
本发明的多层镀膜可分为两种膜系,
第一种为ITO/ZnS/Ag/ZnS四层膜系。其中ITO膜与Ag膜之间的过渡膜为硫化锌膜,Ag膜的保护膜也是硫化锌膜。
第二种为ITO/TiO2/Ag/TiO2四层膜系。其中ITO膜与Ag膜之间的过渡膜为二氧化钛膜,Ag膜的保护膜也是二氧化钛膜。
ZnS/Ag/ZnS膜系与TiO2/Ag/TiO2膜系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都具有良好的可见光透过率和红外光反射率以及低的电阻率。ITO膜的折射率约为2,而ZnS膜的折射率约为2.3(λ=550nm时为2.35;λ=202nm时为2.2),两者较接近,前者较后者低一些。TiO2膜的折射率与ZnS膜的折射率很接近,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互换。ZnS膜、TiO2膜和Ag膜都可以用电阻加热的真空蒸镀法来制备镀膜,因而在生产上,带来许多方便之处,成本也较低。
实验测定发现,当第二层的ZnS膜或TiO2膜较薄,而第四层的ZnS或TiO2膜较厚时,可以使可见光透过率峰值位置向高值方向迁移,所以,适当地选择ITO/ZnS/Ag/ZnS和ITO/TiO2/Ag/TiO2膜系中各层膜的厚度,可以使其具有良好的可见光透过率和红外光反射率以及低的电阻率。
ITO膜的厚度减小后,其可见光的透光率增加了,但是其电阻值也会相应增加,若与低电压电源连接时,加热功率低,升温速度慢,但是银具有非常好的导电性能,是最佳的导电体之一,可使整个膜系的面电阻值显著降低,恰好可弥补ITO膜减薄后电阻值升高的问题,从而在低电压下快速加热。值得一提的是:若将ZnS/Ag/ZnS或TiO2/Ag/TiO2三层膜系直接应用在挡风玻璃上,有着较大的难度,其中之一就是在12V电压下难于长时间稳定工作。而将它们敷设在ITO膜上,就可以使其稳定的工作。而ITO膜的电阻值与其厚度有一定的非线性对应关系,随着ITO膜厚度的减小,其阻值会增加。所以,综合考虑上述各种因素,本发明适当地选择了各膜层的厚度,兼得其优点,即保证了可见光的高透过率,又有效地反射了红外线,阻挡了紫外线,在低电压下能迅速、均匀地发热,去雾除霜、融冰化雪,这种镀膜玻璃即可以用作汽车等交通运输工具的挡风玻璃。
本产品具有如下优点:
一.透明度高:可见光透过率大于70%。
二.导电性能好:面电阻值低,上、下导电条之间的电阻约为2至4欧姆,使用汽车低电压电源可实现快速加热。在12V电压下,5分钟时可升高8℃左右,18分钟时可升高14℃左右,而且耗电量很小,电流恒定,工作稳定可靠。
三.热反射性能好:在近红外区(720nm至2500nm)有很强的光反射性,使太阳能透过率显著下降。若为汽车,进入车内的热量减少约50%。
四.隔热:在中、远红外区有高的光反射率,反射率在85%以上。
五.阻隔紫外线:有高的紫外线阻隔率,紫外线阻隔率在85%以上。
六.耐磨、耐蚀:由于是夹层玻璃,镀层处于夹层中,所以不会磨损和腐蚀。
附图说明
图1是用本方法制备出的多膜系镀膜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F-F剖视图。
图3是图2的G局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发明是一种多膜系镀膜玻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择浮法玻璃,将其切成玻璃片;玻璃片的尺寸为:长400mm,宽400mm,厚2mm。
步骤二:用清洗液对玻璃片进行清洗,将表面油污、手印等污物除去,然后用清水和去离子水刷洗,再用烘箱加热干燥,除去玻璃片表面的水分。
步骤三:用磁控溅射镀膜机在上述玻璃片表面上镀覆厚度为28nm的氧化铟锡合金膜;
步骤四:用真空镀膜机在上述氧化铟锡合金膜的表面上,镀覆厚度为15nm的过渡膜;该过渡膜是ZnS膜、TiO2膜中的一种;
步骤五:用真空镀膜机在上述过渡膜的表面上,镀覆厚度为22nm的Ag膜;
步骤六:用真空镀膜机在上述Ag膜表面上,镀覆厚度为70nm的保护膜;该保护膜是ZnS膜、TiO2膜中的一种。
实施例二
本发明是一种多膜系镀膜玻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择浮法玻璃,将其切成玻璃片;玻璃片的尺寸为:长420mm,宽420mm,厚2.2mm。
步骤二:用清洗液对玻璃片进行清洗,将表面油污、手印等污物除去,然后用清水和去离子水刷洗,再用烘箱加热干燥,除去玻璃片表面的水分。
步骤三:用丝网印刷机将银浆导电胶印刷在玻璃片的上、下边缘,形成两个导电条;每个导电条的宽度为10mm。
步骤四:用磁控溅射镀膜机在上述印刷有导电条的玻璃片表面上镀覆厚度为32nm的氧化铟锡合金膜。
步骤五:用真空镀膜机在上述氧化铟锡合金膜的表面上,镀覆厚度为13nm的过渡膜;该过渡膜是ZnS膜、TiO2膜中的一种。
步骤六:用真空镀膜机在上述过渡膜的表面上,镀覆厚度为20nm的Ag膜。
步骤七:用真空镀膜机在上述Ag膜表面上,镀覆厚度为65nm的保护膜;该保护膜是ZnS膜、TiO2膜中的一种。
实施例三
本发明是一种多膜系镀膜玻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择浮法玻璃,将其切成玻璃片;玻璃片的尺寸为:长440mm,宽440mm,厚2.4mm。
步骤二:用清洗液对玻璃片进行清洗,将表面油污、手印等污物除去,然后用清水和去离子水刷洗,再用烘箱加热干燥,除去玻璃片表面的水分。
步骤三:用丝网印刷机将银浆导电胶印刷在玻璃片的上、下边缘,形成两个导电条;每个导电条的宽度为10mm。
步骤四:用磁控溅射镀膜机在上述印刷有导电条的玻璃片表面上镀覆厚度为36nm的氧化铟锡合金膜。
步骤五:用真空镀膜机在上述氧化铟锡合金膜的表面上,镀覆厚度为12nm的过渡膜;该过渡膜是ZnS膜、TiO2膜中的一种。
步骤六:用真空镀膜机在上述过渡膜的表面上,镀覆厚度为19nm的Ag膜。
步骤七:用真空镀膜机在上述Ag膜表面上,镀覆厚度为60nm的保护膜;该保护膜是ZnS膜、TiO2膜中的一种。
实施例四
本发明是一种多膜系镀膜玻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择浮法玻璃,将其切成玻璃片;玻璃片的尺寸为:长400mm,宽400mm,厚2mm。
步骤二:用清洗液对玻璃片进行清洗,将表面油污、手印等污物除去,然后用清水和去离子水刷洗,再用烘箱加热干燥,除去玻璃片表面的水分。
步骤三:用丝网印刷机将银浆导电胶印刷在玻璃片的上、下边缘,形成两个导电条;每个导电条的宽度为10mm。
步骤四:用磁控溅射镀膜机在上述印刷有导电条的玻璃片表面上镀覆厚度为38nm的氧化铟锡合金膜。
步骤五:用真空镀膜机在上述氧化铟锡合金膜的表面上,镀覆厚度为10nm的过渡膜;该过渡膜是ZnS膜、TiO2膜中的一种。
步骤六:用真空镀膜机在上述过渡膜的表面上,镀覆厚度为18nm的Ag膜。
步骤七:用真空镀膜机在上述Ag膜表面上,镀覆厚度为55nm的保护膜;该保护膜是ZnS膜、TiO2膜中的一种。
实施例五
本发明是一种多膜系镀膜玻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择浮法玻璃,将其切成玻璃片;玻璃片的尺寸为:长460mm,宽460mm,厚2.6mm。
步骤二:用清洗液对玻璃片进行清洗,将表面油污、手印等污物除去,然后用清水和去离子水刷洗,再用烘箱加热干燥,除去玻璃片表面的水分。
步骤三:用丝网印刷机将银浆导电胶印刷在玻璃片的上、下边缘,形成两个导电条;每个导电条的宽度为10mm。
步骤四:用磁控溅射镀膜机在上述印刷有导电条的玻璃片表面上镀覆厚度为40nm的氧化铟锡合金膜。
步骤五:用真空镀膜机在上述氧化铟锡合金膜的表面上,镀覆厚度为9nm的过渡膜;该过渡膜是ZnS膜、TiO2膜中的一种。
步骤六:用真空镀膜机在上述过渡膜的表面上,镀覆厚度为16nm的Ag膜。
步骤七:用真空镀膜机在上述Ag膜表面上,镀覆厚度为50nm的保护膜;该保护膜是ZnS膜、TiO2膜中的一种。
实施例六
本发明是一种多膜系镀膜玻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择浮法玻璃,将其切成玻璃片;玻璃片的尺寸为:长480mm,宽480mm,厚2.8mm。
步骤二:用清洗液对玻璃片进行清洗,将表面油污、手印等污物除去,然后用清水和去离子水刷洗,再用烘箱加热干燥,除去玻璃片表面的水分。
步骤三:用丝网印刷机将银浆导电胶印刷在玻璃片的上、下边缘,形成两个导电条;每个导电条的宽度为10mm。
步骤四:用磁控溅射镀膜机在上述印刷有导电条的玻璃片表面上镀覆厚度为42nm的氧化铟锡合金膜。
步骤五:用真空镀膜机在上述氧化铟锡合金膜的表面上,镀覆厚度为8nm的过渡膜;该过渡膜是ZnS膜、TiO2膜中的一种。
步骤六:用真空镀膜机在上述过渡膜的表面上,镀覆厚度为14nm的Ag膜。
步骤七:用真空镀膜机在上述Ag膜表面上,镀覆厚度为48nm的保护膜;该保护膜是ZnS膜、TiO2膜中的一种。
实施例七
本发明是一种多膜系镀膜玻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择浮法玻璃,将其切成玻璃片;玻璃片的尺寸为:长400mm,宽400mm,厚2mm。
步骤二:用清洗液对玻璃片进行清洗,将表面油污、手印等污物除去,然后用清水和去离子水刷洗,再用烘箱加热干燥,除去玻璃片表面的水分。
步骤三:用丝网印刷机将银浆导电胶印刷在玻璃片的上、下边缘,形成两个导电条;每个导电条的宽度为10mm。
步骤四:用磁控溅射镀膜机在上述印刷有导电条的玻璃片表面上镀覆厚度为46nm的氧化铟锡合金膜。
步骤五:用真空镀膜机在上述氧化铟锡合金膜的表面上,镀覆厚度为6nm的过渡膜;该过渡膜是ZnS膜、TiO2膜中的一种。
步骤六:用真空镀膜机在上述过渡膜的表面上,镀覆厚度为12nm的Ag膜。
步骤七:用真空镀膜机在上述Ag膜表面上,镀覆厚度为45nm的保护膜;该保护膜是ZnS膜、TiO2膜中的一种。
实施例八
本发明是一种多膜系镀膜玻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择浮法玻璃,将其切成玻璃片;玻璃片的尺寸为:长400mm,宽400mm,厚2mm。
步骤二:用清洗液对玻璃片进行清洗,将表面油污、手印等污物除去,然后用清水和去离子水刷洗,再用烘箱加热干燥,除去玻璃片表面的水分。
步骤三:用丝网印刷机将银浆导电胶印刷在玻璃片的上、下边缘,形成两个导电条;每个导电条的宽度为10mm。
步骤四:用磁控溅射镀膜机在上述印刷有导电条的玻璃片表面上镀覆厚度为48nm的氧化铟锡合金膜。
步骤五:用真空镀膜机在上述氧化铟锡合金膜的表面上,镀覆厚度为5nm的过渡膜;该过渡膜是ZnS膜、TiO2膜中的一种。
步骤六:用真空镀膜机在上述过渡膜的表面上,镀覆厚度为10nm的Ag膜。
步骤七:用真空镀膜机在上述Ag膜表面上,镀覆厚度为40nm的保护膜;该保护膜是ZnS膜、TiO2膜中的一种。
用上述方法制成的多膜系镀膜玻璃的结构如图1、图2、图3所示。
包括玻璃片5和敷设在玻璃片5表面上的四层镀膜,四层镀膜由内向外依次是:氧化铟锡合金膜1、过渡膜2、银膜3、保护膜4,其中氧化铟锡合金膜1的厚度是28-48nm、过渡膜2的厚度是5-15nm、银膜3的厚度是10-22nm、保护膜4的厚度是40-70nm。氧化铟锡合金镀膜1最靠近玻璃片5。
在最佳实施方案中,氧化铟锡合金膜1的厚度是38nm、过渡膜2的厚度是10nm、银膜3的厚度是18nm、保护膜4的厚度是55nm。
过渡膜2是硫化锌膜、二氧化钛膜中的一种。
保护膜4是硫化锌膜、二氧化钛膜中的一种。
请参照图1,该玻璃片5的上、下边缘处分别设置有上、下导电条6、7,上、下导电条6、7分别外接有上、下引线8、9,上、下引线8、9呈对角布置,上、下引线8、9与电源连接后,镀膜玻璃能迅速、均匀地发热,去雾除霜、融冰化雪。
Claims (8)
1.一种多膜系镀膜玻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由以下步骤组成:
A:选择玻璃,按预定尺寸切割成玻璃片,对玻璃片进行清洗,然后进行干燥;
B:用磁控溅射镀膜机在上述玻璃片表面上镀覆厚度为28-48nm的氧化铟锡合金膜;
C:用真空镀膜机在上述氧化铟锡合金膜的表面上,镀覆厚度为5-15nm的过渡膜;该过渡膜是硫化锌膜、二氧化钛膜中的一种;
D:用真空镀膜机在上述过渡膜的表面上,镀覆厚度为10-22nm的银膜;
E:用真空镀膜机在上述银膜表面上,镀覆厚度为40-70nm的保护膜;该保护膜是硫化锌膜、二氧化钛膜中的一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膜系镀膜玻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在完成步骤A后,用丝网印刷机将银浆导电胶印刷在玻璃片的上、下边缘处,形成导电条,再进行步骤B。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膜系镀膜玻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
所述步骤B中,氧化铟锡合金膜的厚度是36-40nm;
所述步骤C中,过渡膜的厚度是8-12nm;
所述步骤D中,银膜的厚度是16-20nm;
所述步骤E中,保护膜的厚度是50-60n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膜系镀膜玻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
所述步骤B中,氧化铟锡合金膜的厚度是38nm;
所述步骤C中,过渡膜的厚度是10nm;
所述步骤D中,银膜的厚度是18nm;
所述步骤E中,保护膜的厚度是55nm。
5.一种多膜系镀膜玻璃,由玻璃片和敷设在玻璃片表面上的四层镀膜组成,其特征是:该四层镀膜由内向外依次是:氧化铟锡合金膜、过渡膜、银膜、保护膜,其中氧化铟锡合金膜的厚度是28-48nm、过渡膜的厚度是5-15nm、银膜的厚度是10-22nm、保护膜的厚度是40-70nm。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膜系镀膜玻璃,其特征是:所述氧化铟锡合金膜的厚度是38nm、过渡膜的厚度是10nm、银膜的厚度是18nm、保护膜的厚度是55nm。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多膜系镀膜玻璃,其特征是:所述过渡膜是硫化锌膜、二氧化钛膜中的一种。
8.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多膜系镀膜玻璃,其特征是:所述保护膜是硫化锌膜、二氧化钛膜中的一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7101789293A CN101186449B (zh) | 2007-12-07 | 2007-12-07 | 一种多膜系镀膜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7101789293A CN101186449B (zh) | 2007-12-07 | 2007-12-07 | 一种多膜系镀膜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86449A CN101186449A (zh) | 2008-05-28 |
CN101186449B true CN101186449B (zh) | 2010-08-11 |
Family
ID=39479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10178929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86449B (zh) | 2007-12-07 | 2007-12-07 | 一种多膜系镀膜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18644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56157B (zh) * | 2009-07-21 | 2014-04-30 | 上海欧菲尔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大口径ZnS红外窗口的镀膜方法 |
CN102353216A (zh) * | 2011-09-19 | 2012-02-15 | 德清县三星塑料化工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加热玻璃门体 |
US20140170422A1 (en) * | 2012-12-14 | 2014-06-19 | Intermolecular Inc. | Low emissivity coating with optimal base layer material and layer stack |
CN103613287A (zh) * | 2013-11-14 | 2014-03-05 | 中山市创科科研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一种可钢异地加工低辐射薄膜的制备方法 |
CN106524543B (zh) * | 2016-11-22 | 2019-04-26 |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一种自产热装置及自产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
CN106957153A (zh) * | 2017-03-23 | 2017-07-18 | 合肥协耀玻璃制品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玻璃镀膜的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548691A (en) * | 1983-03-04 | 1985-10-22 | Leybold-Heraeus Gmbh | Thermally insulating glazing |
CN1562842A (zh) * | 2004-03-25 | 2005-01-12 | 卢秀强 | 多层膜结构镀膜玻璃及生产方法 |
CN101058486A (zh) * | 2007-04-26 | 2007-10-24 | 天津南玻工程玻璃有限公司 | 可热处理的磁控溅射方法制备的低辐射镀膜玻璃 |
-
2007
- 2007-12-07 CN CN2007101789293A patent/CN10118644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548691A (en) * | 1983-03-04 | 1985-10-22 | Leybold-Heraeus Gmbh | Thermally insulating glazing |
CN1562842A (zh) * | 2004-03-25 | 2005-01-12 | 卢秀强 | 多层膜结构镀膜玻璃及生产方法 |
CN101058486A (zh) * | 2007-04-26 | 2007-10-24 | 天津南玻工程玻璃有限公司 | 可热处理的磁控溅射方法制备的低辐射镀膜玻璃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86449A (zh) | 2008-05-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4786783A (en) | Electrically heatable laminated window | |
US7335421B2 (en) | Heatable windshield | |
CN101186449B (zh) | 一种多膜系镀膜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2429976B (zh) | 提供增加的吸光度或色彩的阳光控制涂层 | |
US7223940B2 (en) | Heatable windshield | |
CN106772712A (zh) | 一种低发射的保护性防眩电磁屏蔽复合窗膜 | |
EP2342411A1 (en) | Switchable glazings | |
JP2015507600A (ja) | 導電性コーティングを有する透明ガラスペイン | |
WO2004042435A1 (en) | An infra-red reflecting layered structure | |
US20120000896A1 (en) | Electrically extensively heatable, transparent object,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and use thereof | |
CN108469123A (zh) | 耐腐蚀太阳能镜 | |
US9888566B2 (en) | Enhanced bus bar system for aircraft transparencies | |
JPH02258655A (ja) | 熱線反射性合せ板 | |
EP3568720B1 (en) | Infrared reflective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e composite fil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CN104870391A (zh) | 低辐射透明层叠体及包括该低辐射透明层叠体的建筑材料 | |
CN103288362A (zh) | 一种高透过率高性能低辐射玻璃的工艺 | |
CN201144192Y (zh) | 透明、导电、热反射多膜层汽车玻璃 | |
CN201144190Y (zh) | 透明、导电、热反射多膜层汽车玻璃 | |
CN201144191Y (zh) | 透明、导电、热反射多膜层汽车玻璃 | |
JPH09226043A (ja) | 反射体 | |
Szczyrbowski et al. | Bendable silver-based low emissivity coating on glass | |
KR102187987B1 (ko) | 다층 박막 구조를 갖는 투명 히터용 전극 | |
CN119661090A (zh) | 镀膜玻璃、夹层玻璃及制造方法 | |
CN115140948A (zh) | 低反射率镀膜玻璃及其制作方法 | |
CN116880107A (zh) | 一种电致变色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811 Termination date: 20141207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