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83164B - 光连接器插座 - Google Patents
光连接器插座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183164B CN101183164B CN200710103835XA CN200710103835A CN101183164B CN 101183164 B CN101183164 B CN 101183164B CN 200710103835X A CN200710103835X A CN 200710103835XA CN 200710103835 A CN200710103835 A CN 200710103835A CN 101183164 B CN101183164 B CN 10118316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in body
- locking
- insertion hole
- plug insertion
- baff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4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8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7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707 wri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不仅结构简明而且能够确保稳定的动作并能够以低成本制造的光连接器插座。插座主体具备:保持光学元件的元件保持部;将光学插头导入到与光学元件的光学耦合位置的插头插入孔;以及配置在其开口部上的开闭自如的挡板。挡板包括:具备配置在两端的转轴、沿其轴心可支承辅助轴地构成的辅助轴用槽部及使卡定腕部的抵接卡定部抵接的滑动配合面的挡板主体;转动自如地支撑配置在插头插入孔的开口部上的转轴的轴承部;具备线圈部、从其一端延伸的卡定腕部、配置于线圈部的另一端的U字形弯折卡定部及构成在其进一步延长的前头上的辅助轴的受扭螺旋弹簧;以及构成在插头插入孔的内表面上的卡定弯折卡定部的卡定用间隙空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各种AV设备或各种数据传输设备等中配备在输出其所处理的数据信号的设备类上的光连接器插座,尤其涉及用于与方形光连接器的插头连接的光连接器插座。
背景技术
虽然这种光连接器插座通过在其插头插入孔内插入光连接器的插头,进行保持在上述插座上的受光元件或发光元件和插头之间的光学连接使得可传递光信号,从而达到所期目的,但在未插入插头时即其不使用时如何封住插头插入孔一直成了问题。
对此,反复进行了多种改良、改善,最初采用的是在那样不使用时用保护盖封住插头插入孔的开口部,也就是说,虽然极为简单但在使用时不易处理盖的方法。其后,接着采用了在该开口部上安装开闭自如的向外开的挡板,也就是说,在使用时即插入插头时虽然存在务必每次打开挡板的操作上的繁琐但却消除了需要将盖保管在某个地方的不便的方法,该方法进而改进到使该挡板为向内开的方法上。这样,使得在使用时即在插入插头时照样按入挡板,不使用时,单单拔出插头,挡板就关闭,从而操作变得极为简单,因而在使用时打开开口部,不使用时关闭开口部的功能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值得满足的结果。
然而,配置在插头插入孔的开口部上的挡板,虽然如上所述那样在某种程度上满足所期望的应有的功能,但构成具备了该挡板的光连接器插座的壳体的金属模结构复杂化,或零部件件数增加,其结果发生了导致其高价格化的新的问题。于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22766号公报)的方案,目前基于该提案的光连接器插座成了最优良的插座。
此外,专利文献1的光连接器插座,具备:在插座主体上保持受光元件或发光元件的一方或双方的元件保持部;用于插入光连接器的插头,将该插头导入到与上述受光元件或发光元件的光学耦合位置并保持的插头插入孔;以及配置于该插头插入孔的开口部上的开闭自如的挡板,上述挡板由以下各部构成:在其前面具备了与位于上述插头的侧部的插入导向用突条相对应的导向槽的挡板主体;在该挡板主体的与该导向槽的入口一侧相对应的侧部沿着与该导向槽交叉的方向构成一体且其两端转动自如地支撑于上述插座主体的对应的部位的铰链轴;在该挡板主体的背面上与该铰链轴平行且与该挡板主体构成一体的弹簧支撑轴;以及在该弹簧支撑轴上外装弹簧主体,使其一端侧延长部抵接在与该挡板主体背面的上述铰链轴相反一侧的部位,并使其另一端侧延长部可滑动地抵接在与上述铰链轴相同一侧的插座主体内侧面的受扭螺旋弹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具备与上述专利文献1相同的功能,以提供实现其结构的简化而且能够确保挡板开闭动作的进一步的稳定性、可靠性的光连接器插座作为解决课题。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为一种光连接器插座,具备:在插座主体上保持受光元件或发光元件的一方或双方的元件保持部;将光连接器的插头导入到与上述受光元件或发光元件的光学耦合位置并保持的插头插入孔;以及配置于该插头插入孔的开口部上的开闭自如的挡板,
上述挡板包括:
以具有与上述插头插入孔的开口部形状相对应的外形的板状部件构成的挡板主体;
在该挡板主体的成为转动内端的边的两端分别与其转动中心一致并突出的转轴;
构成在上述插座主体的插头插入孔的开口部中与成为上述挡板主体的转动内端的边的两端相对应的部位且分别转动自如地支撑该挡板主体的两个转轴的轴承部;
受扭螺旋弹簧,具备:配置在上述挡板主体的成为转动内端的边一侧背面和凹陷了与该边相对应的插头插入孔内表面部位的线圈安装部之间的线圈部;具有从该线圈部的一端延长,使其前端与线圈部的轴心平行地弯折的抵接卡定部,并使该抵接卡定部与上述挡板主体的背面滑动自如地配合的卡定腕部;为了插入并卡定在下述的卡定用间隙空间内,从该线圈部的另一端延长并中途弯折成折回状而构成的弯折卡定部;以及构成为从该弯折卡定部的前端延长,将该前端与该线圈部的轴心平行地弯折,并在上述挡板主体的成为转动内端的边一侧的背面侧的一侧部上能够与上述转轴的轴心一致地配置的辅助轴的线圈弹簧;以及
由凹陷了上述插座主体的插头插入孔的开口部中与上述挡板主体的成为转动内端的边一侧的背面侧的一侧部相对应的插头插入孔的内表面的凹陷内表面,和从该插头插入孔的深处一侧与该凹陷内表面平行地突出的卡定凸缘的相对的面所构成的用于插入并卡定上述弯折卡定部的卡定用间隙空间。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在第一方案的光连接器插座的基础上,在上述两个轴承部上构成以支撑于该两个轴承部上的上述两个转轴的两端间的间隔相面对,分别连结在该两个轴承部上,延长到向上述插座主体的外部开口为止的滑动导向槽,而且在该滑动导向槽的该两个轴承部的跟前的部位上形成向缩短两个滑动导向槽的间隔的方向弹性地突出的弹性突出部。
本发明的第三方案在第一、第二方案的光连接器插座的基础上,通过从上述受扭螺旋弹簧的线圈部的另一端延长并在中途U字形地折回而构成上述弯折卡定部。
本发明的第四方案在第一、第二、第三方案的光连接器插座的基础上,将上述插头插入孔的两侧内表面的间隔做成在比与上述挡板主体的两侧部相面对的部位更靠前的部位为与该挡板主体的宽度尺寸相同或其以下,而且做成从该前方的部位朝向深处方向宽度尺寸逐渐加宽。
本发明的第五方案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方案的光连接器插座的基础上,在上述挡板主体的成为转动内端的边一侧的背面一侧中,在与配置了上述受扭螺旋弹簧的辅助轴的侧部相反一侧的侧部上形成从成为该转动内端的边一侧朝向成为转动外端的边延伸的滑动配合面,并构成为上述受扭螺旋弹簧的卡定腕部的抵接卡定部能与该滑动配合面滑动自如地配合。
本发明的第六方案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方案的光连接器插座的基础上,在上述挡板主体的成为转动内端的边一侧的背面侧的一侧部上与上述转轴的轴心一致地构成辅助轴用槽部,并构成为能够使上述受扭螺旋弹簧的辅助轴插入该辅助轴用槽部内。
于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光连接器插座,配置在插头插入孔的开口部的挡板主体在不使用时由受扭螺旋弹簧不需要特别的操作就能关闭,而且在使用时,单单将光连接器的插头插入该插头插入孔内就能打开,除此之外,由于不需要构成该插座的弹簧用的支撑轴等,因此,减少零部件件数,从而能够简易地制造,而且,在受扭螺旋弹簧上构成辅助轴,由此能够稳定地进行挡板的开闭动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光连接器插座,将构成在挡板主体的成为转动内端的边的两个端部上的转轴通过滑动导向槽向轴承部引导,一旦使其跟前的弹性突出部利用其弹性后退并越过该弹性突出部,则能够容易地进行转轴向轴承部的导入,不仅容易构成轴承部而且能够使该转轴可靠地支承在该轴承部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案的光连接器插座,能够简单地构成弯折卡定部,而且能够使之插入上述卡定用空间并可靠地卡定,能够可靠地保持受扭螺旋弹簧。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案的光连接器插座,由于上述插头插入孔的两侧内表面的间隔从配置有上述挡板主体的部位在前方的部位构成为与该挡板主体的宽度相同或其以下的宽度尺寸,因此,能够避免该挡板主体不必要地向外敞开。当然,由于该插头插入孔的两侧内表面的间隔从该前方的部位朝向深处方向宽度渐宽,因此,对于该挡板主体的向内开不产生任何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案的光连接器插座,在进行挡板主体的开闭动作时,由于在该挡板主体的背面一侧,受扭螺旋弹簧的卡定腕部的抵接卡定部在滑动配合面范围内能够顺利地滑移,因此,能够使该挡板主体的开闭动作稳定。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案的光连接器插座,由于在挡板主体的背面一侧的相应部位构成辅助轴用槽部,并构成为能够使受扭螺旋弹簧的辅助轴插入该辅助轴用槽部内,并使该辅助轴与上述转轴的轴心可靠地一致,使得能够更加稳定地进行挡板的开闭动作。
附图说明
图1(a)是实施例的光连接器插座的正视图,(b)是俯视图,(c)是仰视图,(d)是右视图。
图2(a)是图1(a)的A-A线剖视图,(b)是图1(a)的B-B线剖视图,(c)是图1(a)的C-C线剖视图,(d)是插头插入孔的切口部所连续的内表面的简图,(e)是在插头插入孔的切口部所连续的内表面上安装了受扭螺旋弹簧时的状态的简图。
图3(a)是插座主体的正视图,(b)是俯视图,(c)是仰视图,(d)是右视图。
图4(a)是图3(a)的D-D线剖视图,(b)是图3(a)的E-E线剖视图,(c)是图3(a)的F-F线剖视图。
图5(a)是挡板主体的正视图,(b)是后视图,(c)是俯视图,(d)是仰视图,(e)是左视图,(f)是右视图,(g)是表示与受扭螺旋弹簧的安装关系的后视图。
图6(a)是图5(a)的G-G线的放大剖视图,(b)是图5(a)的H-H线的放大剖视图,(c)是图5(a)的I-I线的放大剖视图,(d)是图5(a)的J-J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7(a)是受扭螺旋弹簧的正视图,(b)是后视图,(c)是俯视图,(d)是仰视图,(e)是左视图,(f)是右视图,(g)是立体图。
图8(a)是表示在插座主体上安装受扭螺旋弹簧的操作开始时的状态的立体图,(b)是表示安装结束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a)是表示在插座主体上安装挡板主体的操作开始时的状态的立体图,(b)是表示操作过程中的某一时刻的状态的立体图,(c)是表示安装结束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a)是表示在插座主体上安装光学元件的操作开始时的状态的立体图,(b)是表示操作过程中的某一时刻的状态的立体图,(c)是(b)的剖视图,(d)是表示安装结束时的状态的立体图。(e)是(d)的剖视图。
图11(a)是表示在实施例的光连接器插座上插入光学插头的动作开始时的状态的立体图,(b)是(a)的剖视图,(c)是表示将光学插头插入到中途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d)是(c)的剖视图,(e)是表示光学插头插入结束时的立体图。(f)是(e)的剖视图。
图12(a)是实施例的光连接器插座的正视图,(b)是(a)的L-L线剖视图,(c)是将挡板主体打开了45度的状态下的(a)的L-L线剖视图,(d)是将挡板主体完全打开的状态下的(a)的L-L线剖视图。
图13(a)是图12(a)的K-K线剖视图,(b)是将挡板主体打开了45度的状态下的图12(a)的K-K线剖视图,(c)是将挡板主体完全打开的状态下的图12(a)的K-K线剖视图。
图14(a)是将插头插入到插头插入孔内的状态的光学插头插座的正视图,(b)是(a)的M-M线剖视图。
图中:
1-插座主体,2-挡板主体,2a-插头导向槽,2b-辅助轴用槽部,2c-滑动配合面,2d-背面凹部,3-受扭螺旋弹簧,3a-U字形弯折卡定部,3b-线圈部,3c-辅助轴,3d-卡定腕部,3e-抵接卡定部,4-插头插入孔,4a-凹陷内表面,4b-线圈安装部,5-光学元件,6-元件保持部,6a-连接孔,6b、6c-弹性突条,6d-弹性停止器,7-插入切缝,8-轴承部,8a-滑动导向槽,8b-弹性突出部,9-卡定凸缘,10-转轴,11-切口部,12-卡定用间隙空间,p-光学插头,p1-受光部,g-夹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以下所示的一实施例说明实施本发明的优选方式。
如图1、图2、图11~图14所示,该实施例的光连接器插座,基本上由插座主体1和装配到该插座主体1的挡板主体2以及受扭螺旋弹簧3构成。
如图1~图4所示,上述插座主体1是由具有绝缘性和弹性的塑料材料经成型而成的以盒型为基本形状的部件,从其正面朝向背后一侧形成有插头插入孔4,在该插头插入孔4的内端后方形成有保持光学元件(发光元件或受光元件)5的元件保持部6,该元件保持部6的正面一侧,尤其如图2(b)、(c)、图3(a)、图4(b)所示,开口有以插头插入孔4为中心的圆形连接孔6a。该连接孔6a具有与后述光学插头p前端的圆筒状的受光部p1外径相对应的内径尺寸,并形成为在该光学插头p插入到插头插入孔4内时,该光学插头p的光授受部p1可进入并嵌合在该连接孔6a内的圆筒状空间。
如图1(c)、图2(a)~(c)、图3(c)及图4(a)~(c)所示,该元件保持部6和沿着与该插头插入孔4正交的方向形成的插入切缝7连通,通过该插入切缝7能够从插座主体1的侧方将光学元件5向该元件保持部6内滑动插入。还有,在该元件保持部6及上述插入切缝7上,如同图所示,沿着光学元件5的插入方向,在其后面形成有三列弹性突条6b、6b、6b,在两侧面上形成有一列弹性突条6c,再有,在后面的该三列弹性突条6b、6b、6b之间,在该元件保持部6和该插入切缝7的边界位置上形成有两个弹性停止器6d、6d。
因此,若光学元件5从该插入切缝7插入,则一边由后面及两侧面的弹性突条6b、6b、6b、6c、6c弹性地支撑一边滑动进入,进而在使上述弹性停止器6d、6d弹性地后退的同时越过这些弹性停止器6d、6d,能够进入上述元件保持部6中。另外,如图1(c)及图2(a)~(c)所示,该光学元件5由恢复弹性膨胀的弹性停止器6d、6d防止从该元件保持部6脱落,并在该元件保持部6内由弹性突条6b、6b、6b、6c、6c弹性地支撑,维持不松弛的保持状态。
如图1(a)、图2(a)~(c)、图3(a)及图4(a)~(c)所示,上述插头插入孔4是从插座主体1的正面开口到背后一侧的元件保持部6跟前的光学插头p的插入用空间,基本上形成为与该光学插头p的形状相对应的内部形状,其上加进了与各种需要相应的变形。在该实施例中,由于以方形的光学插头p作为对象,因此,该插头插入孔4的截面为以方形为基本的形状,具体地、如图1(a)及图3(a)所示,该截面形状形成为以将四边形一边的两端角部切成倒角状的形状为基本的形状。还有,该插头插入孔4在其正面开口部及内侧面一部分构成有用于将上述挡板主体2开关自如地安装在正面开口部上的单元即轴承部8、8及卡定凸缘9等,其上加进了一些变形。
如图1(a)及图3(a)所示,在插头插入孔4正面开口部的四边中与只有一端角部形成为倒角状的边的相反一侧角部附近,以彼此相对的状态构成有轴承部8、8。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d)、图3(d)及图4(a)~(c)所示,各个轴承部8形成为在侧方贯通的大致四边形的孔。当然,边尺寸构成为与支撑于该轴承部上的下述转轴10的直径相对应。此外,该转轴10是为了在上述挡板主体2的两侧起伏转动自如地安装该转轴而构成的构成要素,具体内容将在后面叙述。
插座主体1的构成轴承部8、8的两个边均邻接的边的一侧,即在图1(a)、图3(a)及图4(a)~(c)中位于下方的边一侧,形成为切口宽度仅仅略微超过上述挡板主体2厚度的切口部11,以便在插头插入孔4的进深方向上做成敞开状态,在该实施例中,构成为通过该切口部11将该挡板主体2装入插头插入孔4的正面开口部内并进行安装操作。
如图4(a)~(c)所示,在两侧的形成有轴承部8、8的边上形成从各个轴承部8、8延长到上述切口部(在插座主体1的外部开口的部位)11的滑动导向槽8a、8a并在该各个滑动导向槽8a的与轴承部8连接的跟前的位置上形成弹性突出部8b。如图1(a)及图3(a)所示,两个滑动导向槽8a、8a处于彼此相对的状态,且彼此的滑动面以支撑于各个轴承部8、8上的转轴10、10的大致前端之间的间距构成,上述弹性突出部8b、8b构成为向缩短两个滑动导向槽8a、8a的间隔的方向突出。
还有,上述卡定凸缘9是其一面与插头插入孔4的正面开口部中的与形成了上述切口部11的边连续的凹陷内表面4a相对并卡定上述受扭螺旋弹簧3的下述的U字形弯折卡定部3a的单元。如图2(b)~(d)、图4(b)、(c)及图8(a)、(b)所示,上述凹陷内表面4a是以相当于上述U字形弯折卡定部3a宽度的宽度并以与其长度一致的进深尺寸向插座主体1的深处一侧延长,从该最深处及中央一侧的阶梯差壁上部使凸缘体伸出,并将该凸缘体作为上述卡定凸缘9。该卡定凸缘9,由于在从最深处伸出的凸缘体的基础上使从中央一侧的阶梯差壁上部伸出的凸缘体也连续,因此,尤其如图2(d)、(e)所示,在俯视情况下,呈反L字形。还有,该卡定凸缘9设定成其下表面和上述凹陷内表面4a之间的间隔为使上述受扭螺旋弹簧3的U字形弯折卡定部3a能够不晃动地装入的程度,其间隙成为用于卡定该弯折卡定部3a的卡定用间隙空间12。
还有,邻接配置有该U字形弯折卡定部3a的凹陷内表面4a,在靠近中央一侧的开口部边缘构成沿该开口部边缘配置受扭螺旋弹簧3的线圈部3b的线圈安装部4b。如图2(a)、(b)、(d)、(e)、图4(a)、(b)及图8(a)、(b)所示,该线圈安装部4b以与上述凹陷内表面4a相同的高度与之邻接,并沿插头插入孔4的开口部边缘形成为连续状态。
此外,插头插入孔4的周边一侧面中的形成了凹陷内表面4a及线圈安装部4b的一侧的面,除了该凹陷内表面4a及线圈安装部4b以外其余部分构成为与上述卡定凸缘9的外表面同一高度的平面。
还有,该插头插入孔4的周边一侧面中的构成了上述凹陷内表面4a及线圈安装部4b的面以及相对与此相对的面正交的两个内侧面构成为,其间宽度在该插头插入孔4的正面开口部边缘最窄,而且其间宽度朝向上述元件保持部6一侧(深处一侧)渐宽。此外,该正面开口部边缘的宽度,构成为比挡板主体2的与成为转动内端的边正交的两侧的边之间的间距略微狭窄,使得该挡板主体2不可能向外开。
如图1(a)所示,上述挡板主体2是具有与插头插入孔4的正面开口部的形状相对应的外形的板状部件,如图5(a)~(g)所示,在成为转动内端的边的两端具备各个转轴10。还有,在该挡板主体2的正面一侧凹入设有从靠近成为转动内端的边的部位到成为转动外端的边为止以与这些边正交的朝向且沿着中心线延伸的插头导向槽2a。因此,在该挡板主体2安装在插头插入孔4的正面开口部上时,若要将光学插头p插入插头插入孔4内,则首先该光学插头p的前端的受光部p1抵接该插头导向槽2a的中央一侧的端部附近,若进一步压入,则随着向插头插入孔4的进入,该受光部p1一边朝向转动外端一侧的边一边在该插头导向槽2a中滑动,同时使该光学插头p打开并转动。
再有,在上述挡板主体2的背面一侧具备转动自如地支撑上述受扭螺旋弹簧3的辅助轴3c的辅助轴用槽部2b及滑动卡定卡定腕部3d的抵接卡定部3e的滑动配合面2c。如图5(b)、(g)所示,在该实施例中,使该辅助轴用槽部2b与将在后面叙述的受扭螺旋弹簧3的结构相对应,并沿着成为挡板主体2的背面一侧的转动内端的边靠近其一方一侧的转轴10,即构成在图5(b)中的右侧。另外,对辅助轴用槽部2b设定其槽的深度及底部宽度,以便能够与上述两个转轴10、10的轴心一致地配置受扭螺旋弹簧3的辅助轴3c。
如图6(a)所示,该辅助轴用槽部2b其外端一侧(图5(b)中右端一侧)的部位中构成槽的两侧的壁面构成为向外敞开的倾斜状,如图6(b)、(c)所示,其靠近内端的部位中挡板主体2的转动内端一侧的壁面构成为向外敞开的倾斜状,相反一侧的壁面构成为直立状。另外,该辅助轴用槽部2b的内端一侧(图5(b)中左端一侧)向具有与该辅助轴用槽部2b的底面相同高度的平面的背面凹部2d一侧敞开。该背面凹部2d向从辅助轴用槽部2b的内端一侧的延长方向及成为挡板主体2的转动内端的边一侧扩展,而且如图6(a)、(b)、(c)所示那样,在辅助轴用槽部2b的与挡板主体2的转动内端相反的一侧的倾斜状壁面及直立状壁面的顶部上连接有从转动外端一侧的向上倾斜斜面的顶部。另外,从图5(b)、(g)及图6(b)、(c)可知,从该转动外端一侧的向上倾斜斜面具备从内部一侧(图5(b)中左侧)或左斜下侧朝向外部侧或斜上侧的向上倾斜面的结构。
上述向上倾斜面非常适合在安装了受扭螺旋弹簧3的插座主体1上安装挡板主体2时,将辅助轴3c引导到辅助轴用槽部2b上。
如图5(b)、(g)及图6(d)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滑动配合面2c在挡板主体2的背面一侧构成为从靠近成为转动内端的边的位置向与该转动内端平行的转动外端一侧的边延长的大致长方形的凹面,配置在与靠近上述辅助轴用槽部2b构成的转轴10相反的一侧的转轴10的附近一侧。
受扭螺旋弹簧3如上所述,尤其如图7(a)~(g)所示那样,由以下各部构成:线圈部3b;从其一端延长了的卡定腕部3d;从另一端延长了的U字形弯折卡定部3a;以及从该U字形弯折卡定部3a的外端侧延长而构成的辅助轴3c。毋庸置言,该受扭螺旋弹簧3由弹簧材料。
如图2(e)所示,上述线圈部3b构成为大致容纳于构成在上述插头插入孔4的正面开口部边缘上的线圈安装部4b中的长度尺寸及直径尺寸,上述卡定腕部3d如上所述的图7(a)~(e)、(g)所示那样,从该线圈部3b的一端沿着与该线圈部3b正交的方向延长弹簧线而构成。还有,该卡定腕部3d使其前端朝向该线圈部3b一侧并与该线圈部3b平行地弯折而构成抵接卡定部3e。
如图7(a)、(b)、(e)~(g)所示,在该实施例中,上述U字形弯折卡定部3a以从线圈部3b的长度方向观察时与上述卡定腕部3d之间的角度大致构成135度的方式从上述线圈部3b的另一端侧延长弹簧线而构成。如此地从该线圈部3b的另一端延长弹簧线而构成U字的一方的纵向部相当部,使其前端沿远离该线圈部3b的方向且与该线圈部3b的长度方向平行地垂直地弯折并延长而构成U字的底部相当部,使其前端再次大致垂直地弯折而构成与上述U字的一方的纵向部相当部平行的另一方的纵向部相当部。该另一方的纵向部相当部构成为返回到上述线圈部3b的延长线上的位置的长度。
如图7(a)~(e)、(g)所示,上述辅助轴3c从该U字形弯折卡定部3a的另一方的纵向部相当部进一步延长弹簧线而构成。该辅助轴3c使该另一方的纵向部相当部的前端与上述卡定腕部3d平行地弯折并延长到给定的长度,使其前端与上述线圈部3b的长度方向平行且向靠近该线圈部3b的方向弯折而构成。
此外,如图2(e)所示,上述卡定腕部3d和U字形弯折卡定部3a之间的宽度,其尺寸设定成,在将线圈部3b安装在线圈安装部4b上,将U字形弯折卡定部3a配置在插头插入孔4的上述凹陷内表面4a上,并将其一方的纵向部相当部及底部相当部插入到卡定凸缘9的下方的卡定用间隙空间12内时,使该卡定腕部3d至线圈部3b的外端侧处于与线圈安装部4b的外端侧抵接的状态,并使U字形弯折卡定部3a的另一方的纵向部相当部抵接在上述凹陷内表面4a的外缘的壁上。另外,U字形弯折卡定部3a的长度设定成在上述那样安装的状态下,其底部相当部抵接在上述凹陷内表面4a的进深方向的壁部的尺寸。
这样设定受扭螺旋弹簧3的尺寸,如图2(e)所示,与上面所述同样地在将线圈部3b安装在线圈安装部4b上,将U字形弯折卡定部3a配置在插头插入孔4的上述凹陷内表面4a上,并将其一方的纵向部相当部及底部相当部插入到卡定凸缘9的下方的卡定用间隙空间12内,并如图5(g)所示那样,将上述挡板主体2安装在插头插入孔4的正面开口部上时,将从上述U字形弯折卡定部3a的另一方的纵向部相当部前端延长的弹簧线的长度设定成其前端的辅助轴3c能够正确地嵌合到该挡板主体2的辅助轴用槽部2b内的尺寸,而且将从上述线圈部3b的一端延长的卡定腕部3d的长度设定成其前端的抵接卡定部3e滑动自如地抵接配合在靠近成为该挡板主体2滑动配合面2c的转动内端的边部位。此外,此时将相互的构成进一步调整成如卡定腕部3d与该滑动配合面2c的外侧边缘相接,辅助轴3c其外端与该辅助轴用槽部2b的外端相接的位置关系。
如上所述那样构成了各个构成要素的该实施例的光连接器插座通过下述做法能够简单地组装。
首先,在插座主体1的插头插入孔4的内表面给定部位安装受扭螺旋弹簧3。如图8(a)、(b)所示,使U字形弯折卡定部3a一边在凹陷内表面4a上滑动一边进入插头插入孔4的深处一侧,并使其前端的底部相当部和一方的纵向部相当部进入并卡定在卡定凸缘9和该凹陷内表面4a之间的卡定用间隙空间12内。这样,若将该U字形弯折卡定部3a按入到头,则与此同时线圈部3b安装到线圈安装部4b上,并如图2(e)、图(b)所示,受扭螺旋弹簧3处于给定的安装状态。
如图9(a)~(c)所示,挡板主体2从插头插入孔4的正面开口部上形成有切口部11的边装入而安装。若如图9(a)所示那样从成为挡板主体2的转动外端的边开始装入,而且如同图(b)所示那样达到装入了大部分的阶段,则其两端的转轴10、10进入切口部11的两侧附近的滑动导向槽8a、8a内并在弹性突出部8b、8b的跟前停止。
而后,通过将该挡板主体2用劲向滑动导向槽8a、8a的延长方向按入,使该转轴10、10一边使该弹性突出部8b、8b弹性地后退一边越过该弹性突出部8b、8b,并如同图(c)、图1(a)及图2(a)~(c)所示那样使转轴10、10嵌合到与各自相对应的轴承部8、8内。这样,使得该挡板主体2处于正确地安装在插头插入孔4的正面开口部上的状态。
此外,在上述内容中,如上述那样安装的受扭螺旋弹簧3的辅助轴3c及卡定腕部3d的抵接卡定部3e在挡板主体2的滑动装入期间,一边在其背面一侧滑动一边相对地移动,并在该挡板主体2如上述那样处于正确地安装在插头插入孔4的正面开口部上的状态时,分别处于正确地安装在该挡板主体2的给定的位置上的状态。即,如图2(c)所示,辅助轴3c处于正确地安装在构成于挡板主体2的背面上的辅助轴用槽部2b中的状态,而且如图2(a)所示,卡定腕部3d的抵接卡定部3e处于抵接在滑动配合面2c的给定的部位的状态。
如图10(a)~(e)所示,上述光学元件5通过将其主体一侧作为前头向插入切缝7内插入,并通过该插入切缝7按入,能够装入并保持在元件保持部6中。如上所述,若使弹性停止器6d弹性地后退并越过该弹性停止器6d,则进入元件保持部6中,而后通过恢复弹出的弹性停止器6d防止从元件保持部6脱落。
因此,根据该实施例的光连接器插座,在对此嵌合光学插头p时,只要与这种类型的现有插头同样地单单握住夹持部g并将插头前端按入、插入到插头插入孔4内即可。如图11(a)、(b)所示,首先光学插头p的受光部p1抵接挡板主体2的插头导向槽2a的中央部一侧,若依旧按入,则如同图(c)、(d)所示那样,该挡板主体2以上述转轴10、10为中心以向内开状态转动,随之受光部p1在插头导向槽2a中向挡板主体2的转动外端一侧滑移。
若进一步按入光学插头p,则如图11(e)、(f)及图14(a)、(b)所示,挡板主体2进一步敞开转动直至处于与插头插入孔4的内侧面平行的状态。在该过程中,受光部p1在该挡板主体2的转动外端脱离插头导向槽2a,进入向插头插入孔4的最深处开口的连接孔6a内,处于与保持在元件保持部6中的光学元件5光学耦合的状态。
虽然上述过程中的挡板主体2的向内开转动,毋庸置言以转动自如地支撑于上述轴承部8、8上的转轴10、10为中心进行,但如图12(b)~(d)所示,该转动由转动自如地嵌合在挡板主体2背面的辅助轴用槽部2b中的受扭螺旋弹簧3的辅助轴3c所辅助。也就是说,即使在挡板主体2上作用使转动中心偏离的外力,并由此在转动中心上产生稍微偏离,也能够使转动中心弹性复位,并以正确的转动中心进行挡板主体2的开闭动作。因此,不会出现发生如挡板主体2的某一个部位接触插头插入孔4的内侧面的某一处从而不能进行正常动作的问题的危险。例如,即使拔出光学插头p也不会出现发生如挡板主体2接触某一处从而进行不了复位转动等的问题的危险。
另外,通过如上所述的受扭螺旋弹簧3的辅助轴3c的作用,也能够防止挡板主体2的转轴10、10由对该挡板主体2作用的外力从轴承部8、8脱出。
挡板主体2的关闭状态的维持及从向内开状态到关闭状态的复位,毋庸置言由受扭螺旋弹簧3所进行。具体来讲,如图13(a)~(b)所示,这是通过受扭螺旋弹簧3的卡定腕部3d前端的抵接卡定部3e滑动自如地抵接挡板主体2的滑动配合面2c,并将该挡板主体2向其关闭状态一侧按压而进行。如上所述,若由光学插头p进入插头插入孔4使得挡板主体2敞开转动,则如图13(a)~(c)所示,上述抵接卡定部3e一边在滑动配合面2c上朝向其转动外端侧滑动一边追随该动作。若拔出光学插头p,则抵接卡定部3e一边逆向滑移一边由该受扭螺旋弹簧3的作用使该挡板主体2复位转动到关闭状态为止。
此外,受扭螺旋弹簧3的卡定腕部3d,由于如上所述那样处于被挡板主体2及凹陷内表面4a按入线圈安装部4b中的状态,因此,即使不用轴状部件支撑也能处于可靠地保持在该线圈安装部4b中的状态。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的光连接器插座,结构简单且能够确保稳定而可靠的开闭动作。
Claims (6)
1.一种光连接器插座,具备:在插座主体上保持受光元件或发光元件的一方或双方的元件保持部;将光连接器的插头导入到该光连接器的插头与上述受光元件或发光元件的光学耦合位置并保持的插头插入孔;以及配置于该插头插入孔的开口部上的开闭自如的挡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挡板包括:
以具有与上述插头插入孔的开口部形状相对应的外形的板状部件构成的挡板主体;
在该挡板主体的成为转动内端的边的两端分别与其转动中心一致并突出的转轴;
轴承部,构成在上述插座主体的插头插入孔的开口部中与成为上述挡板主体的转动内端的边的两端相对应的部位,且分别转动自如地支撑该挡板主体的两个转轴;
受扭螺旋弹簧,具备:配置在上述挡板主体的成为转动内端的边一侧背面和凹陷了与该边相对应的插头插入孔内表面部位的线圈安装部之间的线圈部;具有从该线圈部的一端延长,使其前端与线圈部的轴心平行地弯折的抵接卡定部,并使该抵接卡定部与上述挡板主体的背面滑动自如地配合的卡定腕部;为了插入并卡定在下述的卡定用间隙空间内,从该线圈部的另一端延长并中途弯折成折回状而构成的弯折卡定部;以及构成为从该弯折卡定部的前端延长,将该前端与该线圈部的轴心平行地弯折,并在上述挡板主体的成为转动内端的边一侧的背面侧的一侧部上能够与上述转轴的轴心一致地配置的辅助轴;以及
卡定用间隙空间,由凹陷了上述插座主体的插头插入孔的开口部中与上述挡板主体的成为转动内端的边一侧的背面侧的一侧部相对应的插头插入孔的内表面的凹陷内表面,和从该插头插入孔的深处一侧与该凹陷内表面平行地突出的卡定凸缘的相对的面所构成,且用于插入并卡定上述弯折卡定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两个轴承部上构成滑动导向槽,该滑动导向槽以支撑于该两个轴承部上的上述两个转轴的两端间的间隔相对,分别连结在该两个轴承部上,并延长到向上述插座主体的外部开口为止,而且在该滑动导向槽的该两个轴承部跟前的部位上形成向缩短两个滑动导向槽的间隔的方向弹性地突出的弹性突出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
通过从上述受扭螺旋弹簧的线圈部的另一端延长并在中途U字形地折回而构成上述弯折卡定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插头插入孔的两侧内表面的间隔做成在比与上述挡板主体的两侧部相面对的部位更靠前的部位为与该挡板主体的宽度尺寸相同或其以下,而且做成从该前方的部位朝向深处方向宽度尺寸逐渐加宽。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挡板主体的成为转动内端的边一侧的背面一侧中,在与配置了上述受扭螺旋弹簧的辅助轴的侧部相反侧的侧部上形成从成为该转动内端的边一侧朝向成为转动外端的边延伸的滑动配合面,并构成为使上述受扭螺旋弹簧的卡定腕部的抵接卡定部能与该滑动配合面滑动自如地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挡板主体的成为转动内端的边一侧的背面侧的一侧部上与上述转轴的轴心一致地构成辅助轴用槽部,并构成为能够使上述受扭螺旋弹簧的辅助轴插入该辅助轴用槽部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710103835XA CN101183164B (zh) | 2006-11-16 | 2007-05-16 | 光连接器插座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6009374 | 2006-11-16 | ||
JP2006-009374 | 2006-11-16 | ||
CN200710103835XA CN101183164B (zh) | 2006-11-16 | 2007-05-16 | 光连接器插座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83164A CN101183164A (zh) | 2008-05-21 |
CN101183164B true CN101183164B (zh) | 2010-11-10 |
Family
ID=394485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1010383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83164B (zh) | 2006-11-16 | 2007-05-16 | 光连接器插座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18316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98750B (zh) * | 2011-09-14 | 2015-08-12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光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
CN102683107A (zh) * | 2012-05-08 | 2012-09-19 | 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温控器 |
TWI723937B (zh) * | 2020-05-31 | 2021-04-01 | 立佳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連接器及其光學連接器模組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519917Y (zh) * | 2001-11-26 | 2002-11-06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光纤连接器 |
-
2007
- 2007-05-16 CN CN200710103835XA patent/CN10118316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519917Y (zh) * | 2001-11-26 | 2002-11-06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光纤连接器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JP特开2003-322766A 2003.11.1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83164A (zh) | 2008-05-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120375B2 (ja) | 光ファイバコネクタ組立体 | |
EP1574886B1 (en) | Receptacle with shutter for optical connector | |
US6595696B1 (en) | Internal shutter for optical adapters | |
JP4090067B2 (ja) | 光アダプター用シャッターとそれを用いた光コネクタ | |
KR100724995B1 (ko) | 셔터 부착 광커넥터 | |
JP6003506B2 (ja) | 電気機器の筐体 | |
JP5707252B2 (ja) | コネクタ | |
JP4730092B2 (ja) | ラッチ機構及びラッチ機構付き電子モジュール | |
KR19990083026A (ko) | 광섬유 커넥터 리셉터클 조립체 | |
CN103918139B (zh) | 杠杆嵌合式连接器 | |
JP5066619B2 (ja) | 光コネクタおよび光コネクタ装置 | |
CN112652902B (zh) | 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 | |
CN101183164B (zh) | 光连接器插座 | |
CN100481636C (zh) | 带锁定机构的插件及光收发机 | |
US11867871B2 (en) | Optical connector | |
JP7282501B2 (ja) | Lc型2心シャッタ付きアダプタ | |
EP1126461B1 (en) | Magnetic tape cartridge | |
JP4343238B2 (ja) | 組立体 | |
JP6962698B2 (ja) | シャッタ付き光アダプタ | |
JP2007279114A (ja) | フェルール固定構造 | |
KR200448813Y1 (ko) | 레버형 커넥터 | |
JP3129567U (ja) | 光コネクタのソケット | |
JPH11176517A (ja) | 組み合わせコネクタ及び組み合わせコネクタとケーシングとの結合構造 | |
JP2574527B2 (ja) | 光コネクタ | |
JP2022147207A (ja) |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110 Termination date: 201205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