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181486A - 一种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81486A
CN101181486A CNA2007100930956A CN200710093095A CN101181486A CN 101181486 A CN101181486 A CN 101181486A CN A2007100930956 A CNA2007100930956 A CN A2007100930956A CN 200710093095 A CN200710093095 A CN 200710093095A CN 101181486 A CN101181486 A CN 1011814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cine
parts
present
group
volatile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9309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81486B (zh
Inventor
蒋渝
张莉
秦剑
王天文
李青
钟代华
肖铭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Academ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Academ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Academ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Academ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Priority to CN2007100930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81486B/zh
Publication of CN1011814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814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814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8148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酸枣仁625~1680份、西洋参580~1720份、知母385~970份、茯神440~1100份、地黄520~1280份、石菖蒲470~1310份、远志300~900份和广藿香350~1050份。本发明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服用量小,有效成分含量高,治疗抑郁症疗效可靠,副作用小且成本低廉的中成药。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抑郁症是一种以情感持续性低落为基本特征的精神障碍,常拌有思维迟钝和行为迟滞,以及各种躯体化症状。抑郁发作时,患者深感痛苦,且难以被人理解,更增加其痛苦的程度。患者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甚至发生自杀行为,抑郁症的自杀率高达10%~17%。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严重的的后果。现有的抗抑郁类药物主要是西药类,不仅价格昂贵,而且有较大的毒副作用或成瘾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疗效可靠、毒副作用小且成本低廉的治疗抑郁症的中成药。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中成药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治疗抑郁症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酸枣仁625~1680份、西洋参580~1720份、知母385~970份、茯神440~1100份、地黄520~1280份、石菖蒲470~1310份、远志300~900份和广藿香350~1050份。
上述各原料药的优选用量为::酸枣仁625份、西洋参580份、知母385份、茯神440份、地黄520份、石菖蒲470份、远志300份和广藿香350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即上述中成药的制备方法可以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制备成任何常规内服制剂。
优选地,上述中成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首先将所述重量份配比中的石菖蒲和广藿香混合,加水煎煮,用水蒸汽蒸馏提取方法收集挥发油备用,水煎煮液过滤后得滤液A备用;
(2)将所述水煎煮液过滤后得到的药渣与所述重量份配比中的剩余原料药混合,加水煎煮提取1次以上,合并煎煮液,过滤得滤液B;
(3)合并滤液A和滤液B并通过大孔树脂,再用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浓缩、干燥后得干浸膏;
(4)将干浸膏粉碎后加入所述挥发油就制备成了本发明药物的活性组分;
(5)将所述本发明药物的活性组分加入药剂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药学上常用的剂型。
为了使本发明药物的各原料更好地发挥药效,上述水蒸汽蒸馏提取时间为2~6小时,优选5小时;上述加水煎煮提取4次时,第1、2次煎煮加水量为生药材的12倍量,第3、4次煎煮加水量为生药材的8倍量,每次煎煮40分钟为宜;上述大孔树脂最好使用D101型大孔树脂;上述用乙醇洗脱大孔树脂中的乙醇浓度为65~85%;上述乙醇洗脱液浓缩为在T=60℃的相对密度为1.0~2.20的浸膏后,最好再加入适量的二氧化硅混合粉碎,过筛并干燥后加入上述挥发油制备成本发明药物的活性组分。
上述加入二氧化硅混合粉碎后过60目筛,并于65~70℃温度下干燥,使其干燥后的水分在10%以内。
为了使其本发明药物在体内释放缓慢,延长本发明药物在体内的释放时间,以有效提高本发明药物活性组分的疗效,上述挥发油在制备成本发明药物的活性组分之前,按挥发油∶倍他环糊精∶水=1∶5∶50的比例混合包裹成挥发油的倍他环糊精包合物。
上述挥发油混合包裹的步骤为:首先将上述配比中的挥发油加入适量的无水乙醇混匀;然后将上述配比中的倍他环糊精和水混合加热溶解后再冷却至75~55℃,并置于恒温磁力搅拌器上,逐渐滴入上述挥发油的乙醇溶液,于75~55℃恒温搅拌1小时,冷却至室温;最后于4~5℃的冰箱中冷藏24小时,过滤,于50℃干燥并粉碎后得到挥发油的倍他环糊精包合物。
本发明药物的活性组分可以加入药剂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药学上常用的剂型。例如加入崩解剂、润滑剂、粘合剂等以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口服剂型,如胶囊剂、片剂、颗粒剂、丸剂、口服液、散剂、丹剂、膏剂等。
本发明人针对抑郁症多见虚烦不眠、心悸善怒等症,病机为肝血不足、血不养心和血虚肝旺、虚阳上扰所致,用养肝血、益心脾、清虚热、安神除烦之法,精选药材,组成本发明制品的基础方治疗抑郁症。方中重用酸枣仁养肝血、宁心神为君药,佐以西洋参、茯神、远志补益心脾、宁心安神;地黄,知母清虚热除虚烦;石菖蒲,广霍香益智开窍醒脑;诸药配伍共收益气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之效,使心气足、心肝之血滋养有源,则阴升阳潜。虚热退而虚烦除,则心烦不眠、夜卧不安,心悸善怒等抑郁诸症自愈。
本发明人根据在传统医学方面多年的临床积累,采用现代工艺技术制成的本发明制品,具有服用量小,有效成分含量高,治疗抑郁症疗效可靠,副作用小且成本低廉的优点。
以下通过试验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药物的有益效果。这些试验例包括了本发明药物的药效学试验和毒副作用试验。
[试验例1]本发明实施例4中制得的药物对小鼠强迫游泳实验的影响
试验方法:
选取体重为18~22g雄性昆明种小鼠60只,适应环境饲养1天,随机分为五组(每组为12只):本发明药物的低剂量组(即给予本发明制品5g生药/kg)、本发明药物的中剂量组(即给予本发明制品10g生药/kg)、本发明药物的高剂量组(即给予本发明制品20g生药/kg)、阳性药组(即给予盐酸阿米替林20mg/kg)和对照组(即给予蒸馏水);每天给药1次,给药体积为0.2ml/10g体重(对照组给予同体积蒸馏水),连续7天。
末次给药45min后,将小鼠逐只放入内径10cm,高20cm的玻璃圆缸中,缸中水深10cm,水温25±1℃,每缸1只,游泳2min后开始观察并记录4min内小鼠的累计不动时间(停止挣扎或呈漂浮状态,仅有细小的肢体运动以保持头部浮在水面的持续时间),时间以秒记。对小鼠游泳实验结果采用小鼠强迫游泳实验累计不动时间和缩短率计算,将给药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用t检验方法进行检验。
缩短率:(C-T)/C×100%(备注:对照组的缩短率为0.0%)
其中:C-对照组小鼠的累计不动时间,T-给药组小鼠的累计不动时间。
试验结果见表1。
表1  本发明药物对小鼠强迫游泳试验的影响
(
Figure S2007100930956D00031
,n=12)(肉眼观察)
组别     剂量(g生药/kg)     动物数(只)   不动时间(S)     缩短率(%)
本发明药物的低剂量组     5     12   87.9±31.2     9.2
本发明药物的中剂量组     10     12   70.2±25.9*     27.5
本发明药物的高剂量组     20     12   50.6±19.0**     47.7
阳性药组(盐酸阿米替林)     20mg     12   49.4±17.8**     49.0
对照组     /     12   96.8±31.8     0.0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由表1可见:与对照组比较,本发明药物高剂量和中剂量可使游泳绝望模型小鼠的累计不动时间显著性缩短,缩短率分别为47.8%和27.5%;本发明药物低剂量有使其缩短的趋势,缩短率仅为9.2%。盐酸阿米替林也能显著性缩短抑郁症小鼠(游泳绝望模型)的累计不动时间(P<0.01),缩短率为49.0%。此结果提示本发明药物高、中剂量能明显缩短游泳绝望模型小鼠的不动时间。
[试验例2]本发明实施例1中制得的药物对大鼠强迫游泳试验的影响
试验方法:
选取体重160~180g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本发明药物的低剂量组(即给予本发明制品3.5g生药/kg)、本发明药物的中剂量组(即给予本发明制品7g生药/kg)、本发明药物的高剂量组(即给予本发明制品14g生药/kg)、阳性药组(即给予盐酸阿米替林15mg/kg)、对照组(即给予蒸馏水);每天给药1次(给药体积为1.0ml/100g体重),连续7天。药后45min将大鼠逐个放入有机玻璃圆筒中(内径20cm、高40cm、水深15cm,水温25±1℃,每缸1只,)强迫游泳15min,随后取出擦干放入笼中。24h后进行测试,将大鼠重新逐个放入玻璃圆筒中,连续观察5min,累计大鼠在水中不动时间(停止挣扎,呈漂浮直立状态,偶尔有细小的肢体运动以保持头部浮在水面的持续时间)。受试药物在测试前45min前给予。结果用t检验方法进行检验。
试验结果见表2。
表2本发明药物对大鼠强迫性游泳不动时间的影响
(,n=10)(肉眼观察)
组别     剂量(g生药/kg) 动物数(只)   不动时间(S)     缩短率(%)
    本发明药物的低剂量组     3.5 10   91.7±29.5*     26.0
    本发明药物的中剂量组     7 10   78.6±20.5**     36.6
    本发明药物的高剂量组     14 10   75.3±24.5**     39.2
    阳性药组(盐酸阿米替林)     15mg 10   65.0±26.2**     47.2
    对照组     / 10   123.7±34.2     0.0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大鼠在试验前一天放入水中时,开始拼命游泳并试图爬上筒壁或潜入筒底,2~3min后动物活动减弱,活动之间有较长时间的不动间歇,并且间歇时间越来越长。5~6min后不动状态的时间约占总时间的80%。24h后将大鼠重新放入圆筒中,不同组的大鼠在5min内漂浮行为有较好的重现性。由表2可见:与对照组比较,本发明药物各剂量明显缩短大鼠强迫游泳的累计不动时间,缩短率分别为26.0%、36.6%和39.2%。此结果提示本发明药物有显著性抗强迫游泳大鼠的抑郁作用。
[试验例3]本发明实施例4中制得的药物对小鼠悬尾实验的影响
试验方法:
选取体重20±2g雄性昆明种小鼠,末次药后45min,将小鼠尾端2cm处固定在悬尾支架上,使动物呈倒挂状态,头部离台面5cm,四周以板隔离动物视线。观察记录小鼠6min内不动时间;其余同试验例1。
试验结果见表3。
表3本发明药物对小鼠悬尾不动时间的影响
(
Figure S2007100930956D00051
,n=12)(肉眼观察)
组别     剂量(g生药/kg) 动物数(只)   不动时间(S)   缩短率(%)
  本发明药物的低剂量组     5 12   121.0±47.2*   28.0
  本发明药物的中剂量组     10 12   128.6±31.8*   23.4
  本发明药物的高剂量组     20 12   98.7±29.7**   41.2
  阳性药组(盐酸阿米替林)     20mg 12   56.2±25.0**   66.5
  对照组     / 12   168.0±42.6   0.0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由表3可见:给药组和对照组小鼠倒置悬挂后,均表现为小鼠活动激烈,悬棒摆动幅度大,上下搌幅高。不同的是:给药组小鼠兴奋和激动一般时间后,处于绝望(头翘、躯体和四肢不动)状态,实际上是在活动劳累后暂时休息,随后又是激烈的活动。而对照组小鼠兴奋活动的时候短,暂休一刻后也能恢复,但悬棒摆动减弱,振幅减小,持续时间变短,甚至不动(处于绝望状态)。此结果提示给予本发明药物低、中、高剂量均能明显缩短小鼠在悬尾状态下的不动时间,缩短率分别为28.0%、23.4%和41.2%。
[试验例4]本发明实施例2中制得的药物对利血平致小鼠眼睑下垂、诱导体温下降和导致小鼠活动减少的影响
试验方法:
选取体重20±2g雄性昆明种小鼠,适应环境1天后,随机分为六组,每组14只:正常对照组(蒸馏水)、模型对照组(蒸馏水)、阳性药组(盐酸阿米替林20mg/kg)、本发明药物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5、10、20g生药/kg),每天给药1次(给药体积为0.2ml/10g体重),连续7天。
最后1次给药前用温度计测肛温2次,其均数作为基础体温;每组间隔6min给予受试药,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动物给药后立即iv给予利血平1mg/kg。iv利血平1h后分别观察:
(1)各组小鼠眼睑下垂程度及对抗百分率%,并以计分的方式进行统计,评分标准为:完全开眼为0分、1/4闭眼为1分、1/2闭眼为2分、3/4闭眼为3分、完全闭眼为4分。
对抗百分率%:(C-T)/C×100%(备注:模型对照组的对抗百分率为0.0%);
C一模型组大鼠眼睑下垂评分;
T-给药组大鼠眼睑下垂评分。
(2)肛温:将温度计插入小鼠肛门内1.5~2cm处测量肛温,比较给药组及对照组肛温变化的差异,并测定iv利血平后不同时间点(每间隔1h,连续观察6h)给药组及对照组肛温变化的差异。
(3)活动:将小鼠放在直径7.5cm的圈内,观察动物活动状况,在15s内四肢全部离圈(低于5s,应重复观测确定)者为改善活动性有效,否则,应确定为无效。
对(1)、(2)指标用t检验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对指标(3)用X2检验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
试验结果见表4、表5、表6
表4本发明药物对抗iv利血平所致小鼠眼睑下垂的影响(
Figure S2007100930956D00061
)
组别 剂量(g生药/kg) 动物数(只)     眼睑下垂分值(分) 对抗百分率(%)
正常对照组 / 14     / /
模型对照组 / 14     3.00±0.34 /
本发明药物的低剂量组 5 14     2.64±0.46* 12.0*
本发明药物的中剂量组 10 14     2.11±0.84* 29.7*
本发明药物的高剂量组 20 14     2.00±0.62* 33.3*
阳性药组(盐酸阿米替林) 20mg 14     1.25±0.98** 58.3*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由表4可见:本发明药物各剂量组均能拮抗利血平引起的小鼠眼睑下垂,本发明药物高、中、低剂量作用显著,对抗百分率分别为33.3%、29.7%和12.0%。
表5本发明药物对抗利血平诱导小鼠体温下降的影响(
Figure S2007100930956D00071
)
组别 正常对照组 模型对照组 本发明药物的低剂量组 本发明药物的中剂量组 本发明药物的高剂量组 阳性药组(盐酸阿米替林)
剂量(g生药/kg) / / 5 10 20 20mg
动物数(只) 14 14 14 14 14 14
基础体温值 36.5±0.2 36.5±0.3 36.5±0.2 36.5±0.2 36.5±0.2 36.5±0.2
给予利血平后不同时间肛温测定值(℃) 1h 36.5±0.2** 35.7±0.3 35.9±0.2 36.3±0.2** 36.4±0.1** 36.4±0.1**
2h 36.5±0.2** 34.8±0.4 35.2±0.4* 35.7±0.3** 35.9±0.3** 35.3±0.2**
3h 36.5±0.1** 33.9±0.5 34.4±0.5 34.7±0.6** 34.9±0.6** 34.2±0.5
4h 36.5±0.2** 33.2±0.5 33.6±0.5 33.7±0.8 33.9±0.9 33.4±0.8
5h 36.5±0.2** 32.5±0.5 32.8±0.5 32.8±0.9 32.9±1.1 32.6±1.0
6h 36.5±0.1** 31.9±0.6 31.9±0.6 32.0±1.1 32.0±1.1 31.8±1.1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由表5可见,iv利血平后能显著诱导小鼠体温下降,随着时间延长小鼠体温下降越多,本发明药物高、中剂量显著性对抗iv利血平诱导体温下降,作用时间从1h~3h,药物超过4h后有一定的作用,但作用不明显,随着时间的延长,对抗iv利血平诱导小鼠体温下降作用越来越弱(结果见表5)。
表6本发明药物对抗利血平所致小鼠活动减少的影响(
Figure S2007100930956D00072
)
组别 剂量(g生药/kg) 动物数(只)   改善活动性有效 改善活动性无
  动物数(只)     比例% 动物数(只) 比例
正常对照组 / 14   /     / / /
模型对照组 / 14   1     7.1 13 92.9
本发明药物的低剂量组 5 14   6     42.9 8 57.1
本发明药物的中剂量组 10 14   8     57.2 6 42.8
本发明药物的高剂量组 20 14   7     50.0 7 50.0
阳性药组(盐酸阿米替林) 20mg 14   8     57.2 6 42.8
由表6可见:本发明药物对利血平引起的小鼠活动减少有一定的拮抗作用。综合以上[试验例4]的结果可知,iv利血平后小鼠出现眼睑下垂、体温下降和活动减弱后,本发明药物各剂量组能对抗上述利血平化效应。
[试验例5]本发明实施例4中制得的药物对利血平致大鼠眼睑下垂的影响
试验方法同[试验例4]。
试验结果见表7。
表7本发明药物对利血平所致大鼠眼睑下垂的作用()
组别 剂量(g生药/kg) 动物数(只)     眼睑下垂评分(分)   对抗百分率(%)
  正常对照组 / 12     0.0±0.0   /
  模型对照组 / 12     3.6±0.7   0.0
  本发明药物的低剂量组 3.5 12     2.6±1.2   27.7
  本发明药物的中剂量组 7.0 12     2.5±1.1*   29.0
  本发明药物的高剂量组 14.0 12     2.2±0.8*   38.9
  阳性药组(盐酸阿米替林) 15mg 12     2.0±1.3*   44.4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5
由表7可见:与对照组比较,本发明药物高、中剂量能明显对抗利血平引起的大鼠眼睑下垂,对抗百分率分别为38.9%和29.0%。
[试验例6]本发明实施例1中制得的药物对左旋多巴行为效应的影响
试验方法:
选取体重20±2g雄性昆明种小鼠,适应环境1天后,随机分为六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蒸馏水)、模型对照组(蒸馏水)、阳性药组(盐酸阿米替林20mg/kg)、本发明药物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5、10、20g生药/kg),每天给药1次(给药体积为0.2ml/10g体重),连续7天。
末次药后45min,除正常组小鼠外其余动物分别ip左旋多巴150mg/kg,随后将小鼠单个放在笼中,观察记录30min内活动频繁,来回不停走动的动物数。对试验结果用X2检验方法分析法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试验结果见表8。
表8本发明药物对左旋多巴行为效应的影响
组别 剂量(g生药/kg) 动物数(只) 未活动鼠数(只) 活动鼠数(只) 阳性率(%)
正常对照组 / 12 12 0 /
模型对照组 / 12 12 0 0.0
本发明药物的低剂量组 5 12 10 2 16.7
本发明药物的中剂量组 10 12 6 6* 50.0
本发明药物的高剂量组 20 12 9 3 25.0
阳性药组(盐酸阿米替林) 20mg 12 8 4 33.3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8可见,只给予小鼠本发明制品或左旋多巴,动物行为均无异常改变,而给予小鼠本发明药物后再给予左旋多巴,则有部分动物沿着笼子来回不停走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本发明药物中剂量组来回走动的动物数有显著性增加,出现来回走动动物数为6只,达到了50%;其余给药组动物也有增多,但没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本发明药物对加强左旋多巴的行为效应有一定促进作用。
[试验例7]本发明实施例3中制得的药物对5-羟色胺酸所致小鼠震颤的影响
试验方法:
选取体重20±2g雄性昆明种小鼠,适应环境1天后,随机分为六组(每组12只):对照组(蒸馏水)、模型对照组(蒸馏水)、阳性药组(盐酸阿米替林20mg/kg)、本发明药物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5、10、20g生药/kg),每天给药1次(给药体积为0.2ml/10g体重),连续7天。
末次药后45min,除正常组外其余小鼠分别ip5-羟色胺酸200mg/kg,随后将小鼠单个放在笼中,观察20min内出现震颤的动物数。试验结果用X2检验方法分析法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试验结果见表9。
表9本发明药物对5-羟色胺酸所致小鼠震颤的影响
组别 剂量(g生药/kg) 动物数(只) 未出现震颤鼠数(只) 震颤鼠数(只) 出现震颤率(%)
正常对照组 / 12 12 0 /
模型对照组 / 12 12 0 0
本发明药物的低剂量组 5 12 9 3 25.0
本发明药物的中剂量组 10 12 7 5 41.7
本发明药物的高剂量组 20 12 8 4 33.3
阳性药组(盐酸阿米替林) 20mg 12 7 5 41.7
与对照组比较:*P<0.05
只给予小鼠本发明制品或5-羟色胺酸,动物行为均无异常改变,而给予小鼠本发明药物后再给予5-羟色胺酸,则有部分动物出现震颤,与对照组比较:本发明药物中剂量组及阳性药组出现动物数为5只,出现的概率达到了41.7%,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余药物组动物也有发生震颤,但作用稍弱。此果提示本发明药物对5-羟色胺系统可能有一定作用,促使5-羟色胺酸诱导小鼠发生震颤和甩头等症状。
[试验例8]本发明实施例5中制得的药物对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
试验方法:
选取体重20±2g雄性昆明种小鼠50只,适应环境1天后,随机分为五组(n=10):对照组(蒸馏水)、阳性药组(安定10mg/kg)、本发明药物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5、10、20g生药/kg),每天给药1次(给药体积为0.2ml/10g体重),连续7天。
末次药后45min(安定30min),ip戊巴比妥钠30mg/kg,以翻正反向消失1分钟以上者记为发生睡眠,观察入睡动物的睡眠时间,结果用t检验方法分析法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试验结果见表10。
表10本发明药物对阈下催眠剂量戊巴比妥钠的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
Figure S2007100930956D00101
)
    组别     剂量(g/kg) 动物数(只)     睡眠时间(分)
    空白对照组     / 10     38.7±15.1
    本发明药物的低剂量组     5 10     30.6±11.4
    本发明药物的中剂量组     10 10     32.3±17.1
    本发明药物的高剂量组     20 10     42.6±11.9
    阳性药组(盐酸阿米替林)     10mg 10     93.2±22.2**
与对照组比较:**P<0.05
如表10所示,不同剂量的本发明药物和对照组的动物睡眠时间无统计学上的差异。
[试验例9]本发明实施例6中制得的药物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
试验方法:
选取体重20±2g雄性昆明种小鼠60只,适应环境1天后,随机分为五组:空白对照组(蒸馏水)、阳性药组(安定10mg/kg)、本发明药物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5、10、20g生药/kg),每天给药1次(给药体积为0.2ml/10g体重),连续7天。
末次药后45min(安定30min),将小鼠放入自主测定仪的隔箱中,每箱1只,测定时,每组动物变换放入不同的小箱,适应5分钟后,记录10分钟内小鼠自主活动次数,对试验结果用t检验方法分析法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试验结果见表11。
表11本发明药物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
Figure S2007100930956D00111
)
    组别 剂量(g生药/kg) 动物数(只)     活动次数(次/10分)
    空白对照组 / 12     188.2±47.2
    本发明药物的低剂量组 5 12     165.8±42.1
    本发明药物的中剂量组 10 12     179.6±60.2
    本发明药物的高剂量组 20 12     156.0±56.0
    阳性药组(舒乐安定) 10mg 12     95.1±60.6**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11可见,给予不同剂量的本发明药物后,小鼠的外观和行为没有明显的变化,活动自如,活动次数与对照组相似,统计处理无明显差异。表明本发明药物有抗抑郁作用,并不是因为能增强动物活动。
综合以上[试验例1]~[试验例9]的药效学试验结果,本发明药物能明显缩短动物在“行为绝望”模型——强迫游泳及悬尾实验中的累计“不动时间”;对利血平引起的大小鼠眼睑下垂、诱导体温下降和自主活动减弱均有对抗作用;还能够诱导小鼠左旋多巴及5-羟色胺酸行为学效应;但对正常小鼠的自发活动及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的睡眠时间均未见明显影响。上述结果表明:本发明药物对动物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也由此可知本发明药物对治疗抑郁症有确切的疗效。
[试验例10]本发明实施例4中制得的药物的急性毒性试验
一次性灌本发明药物,观察14天,测得LD50为108.88g/kg,给药后至24小时,小鼠自主活动减弱,耸毛、食欲下降;小鼠的死亡发生在给药后2小时及第2、3天,死亡动物解剖时发现胃肠胀气、充血,其余脏器未见异常。未死亡动物观察14天,每7天称体重,各组平均体重增长无明显差异,处死动物,解剖,肉眼观察主要脏器未见异常。LD50相当于60kg体重成人临床口服日用药量130倍。
[试验例11]本发明实施例1中制得的药物的长期毒性试验
本试验研究了连续180天灌胃不同剂量的本发明药物对大鼠产生的毒性作用。试验分为对照组和本发明药物的三个剂量组,即低剂量组(20.0g生药/kg)、中剂量组(40.0g生药/kg)和高剂量组(80.0g生药/kg)。
试验结果表明:大鼠连续灌胃本发明药物90天、180天和停药30天,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药物组给药后5~20分钟动物自主活动有所减弱,30分钟后自主活动逐渐恢复正常。各剂量组大小便颜色偏深,高剂量比较明显,停止给药后,上述症状均恢复正常。对大鼠饮食未见明显影响。整个试验期间各组动物未见死亡。从90天~180天,本发明药物高剂量(80.0g生药/kg)对雄性大鼠的体重有一定的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动物血液细胞学、生化学指标中有个别指标在给药初期(即90天)出现显著性差异,继续给药至180天,未见明显异常,停止给药后恢复正常。本发明药物高剂量(80.0g生药/kg)组个别脏器重量及指数增大,停药30天后均能恢复正常。结合病理检查结果:主要脏器未见由本发明药物引起的病理学改变。试验结果提示大鼠长期给予本发明药物的安全剂量为40.0g生药/kg时对动物的毒性较低,从而为其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了参考依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但本发明不仅仅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本发明药物的胶囊剂制备
一种治疗抑郁症的胶囊剂,其制备方法如下:
(1)按表12中各原料药的重量份配比:首先将其中的石菖蒲和广藿香混合,采用水蒸汽蒸馏方法提取挥发油5小时,收集挥发油备用后,余下的水煎药液过滤得滤液A备用;
(2)将上述水煎药液过滤后得到的药渣与上述重量份配比中的其余原料药混合,加水煎煮提取4次,其中第1、2次煎煮加水12倍量,第3、4次煎煮加水8倍量,每次煎煮40分钟,合并4次煎煮液,过滤得滤液B;
(3)合并上述滤液A和滤液B,并使其通过D101型大孔树脂吸附后,用浓度为65%的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浓缩、干燥后得干浸膏,干浸膏在T=60℃的相对密度为1.0~2.20;
(4)将干浸膏粉碎后加入上述挥发油混合,再装入胶囊就制成本发明药物的胶囊剂。
[实施例2]本发明药物的胶囊剂制备
其制备步骤中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各原料药的重量份配比按表12;加水煎煮并蒸馏提取挥发油时间为4小时;通过D101型大孔树脂吸附后,用浓度为85%的乙醇洗脱;收集挥发油后,将挥发油包裹成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后再装入胶囊制成胶囊剂。
其中挥发油的包裹步骤为:首先将挥发油加入无水乙醇适量,混匀制成50%的挥发油的乙醇溶液,然后按挥发油∶β-环糊精∶水=1∶5∶50的配比,将其中的β-环糊精和水混合加热溶解后冷却至75~55℃,并置于恒温磁力搅拌器上,逐渐滴入上述挥发油的乙醇溶液,于75~55℃恒温搅拌1小时,搅拌速度为600转/分钟,再冷却至室温;最后于4~5℃的冰箱中冷藏24小时,滤过,于50℃干燥并粉碎后就得到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
其余步骤同[实施例1]。
[实施例3]本发明药物的胶囊剂制备
其制备步骤中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各原料药的重量份配比按表12;加水煎煮并蒸馏提取挥发油时间为6小时;通过D101型大孔树脂吸附后,用浓度为75%的乙醇洗脱;将乙醇洗脱液浓缩为在T=60℃的相对密度为1.0~2.20的浸膏后,加入二氧化硅适量,混合粉碎,过60目筛,并于65~70℃温度下干燥,使其干燥后的水分在10%以内,然后再加入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混合,装入胶囊就制成本发明药物的胶囊剂。
其余步骤同[实施例1]。
[实施例4]本发明药物的胶囊剂制备
其制备步骤中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各原料药的重量份配比按表12;加水煎煮并蒸馏提取挥发油时间为3小时;其余步骤同[实施例1]。
[实施例5]本发明药物的颗粒剂制备
其制备步骤中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各原料药的重量份配比按表12;加水煎煮并蒸馏提取挥发油时间为2小时;由大孔树脂乙醇洗脱之浓缩液,回收乙醇后得到的浸膏(T=60℃的相对密度为1.0~2.20),加入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以及乳糖、糊精、淀粉、糖粉、微晶纤维素、羧甲基淀粉等药剂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混匀,制粒,干燥,得到颗粒剂。其余步骤同[实施例1]。
[实施例6]本发明药物的片剂制备
各原料药的重量份配比按表12;由大孔树脂乙醇洗脱之浓缩液,回收乙醇后得到的浸膏(T=60℃的相对密度为1.0~2.20),加入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以及乳糖、糊精、淀粉、糖粉、微晶纤维素、羧甲基淀粉等药剂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混匀,制粒,干燥,压片,得到片剂。其余步骤同[实施例1]。
[实施例7]本发明药物的丸剂制备
各原料药的重量份配比按表12;由大孔树脂乙醇洗脱之浓缩液,回收乙醇后得到的浸膏(T=60℃的相对密度为1.0~2.20),加入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以及乳糖、糊精、淀粉、糖粉、微晶纤维素、羧甲基淀粉等药剂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混匀,制软材,制丸,干燥,得到丸剂。其余步骤同[实施例1]。
表12本发明药物的实施例1~实施例7中各原料药的重量份配比
  组分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实施例5 实施例6 实施例7
酸枣仁 675  820  1580  625  1680 1100 750
西洋参 590  690  1680  580  1720 1250 650
知母 405  475  860  385  970 900 420
茯神 460  525  1010  440  1100 950 490
地黄 550  615  1180  520  1280 1100 580
石菖蒲 495  600  1240  470  1310 1150 550
远志 325  390  830  300  900 850 360
广藿香 370  460  900  350  1050 950 410

Claims (8)

1.一种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酸枣仁625~1680份、西洋参580~1720份、知母385~970份、茯神440~1100份、地黄520~1280份、石菖蒲470~1310份、远志300~900份和广藿香350~105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其中各原料药的用量为:酸枣仁625份、西洋参580份、知母385份、茯神440份、地黄520份、石菖蒲470份、远志300份和广藿香350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列步骤:
(1)首先将所述重量份配比中的石菖蒲和广藿香混合,加水煎煮,用水蒸汽蒸馏提取方法收集挥发油备用,水煎煮液过滤后得滤液A备用;
(2)将所述水煎煮液过滤后得到的药渣与所述重量份配比中的剩余原料药混合,加水煎煮提取1次以上,合并煎煮液,过滤得滤液B;
(3)合并滤液A和滤液B并通过大孔树脂,再用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浓缩、干燥后得干浸膏;
(4)将干浸膏粉碎后加入所述挥发油就制备成了本发明药物的活性组分;
(5)将所述本发明药物的活性组分加入药剂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药学上常用的剂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2)步中的加水煎煮4次,合并4次的煎煮液;第(4)步中将所述干浸膏加入二氧化硅适量混合粉碎,过筛并干燥后加入所述挥发油就制备成了本发明药物的活性组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药物的制备方法,其中加入二氧化硅混合粉碎后过60目筛,并于65~70℃温度下干燥,使其干燥后的水分在10%以内。
6.权利要求3所述药物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挥发油为按挥发油∶倍他环糊精∶水=1∶5∶50的比例进行混合包裹后得到的挥发油的倍他环糊精包合物。
7.权利要求6所述药物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混合包裹的步骤为:首先将所述配比中的挥发油加入无水乙醇适量混匀;然后将所述配比中的倍他环糊精和水混合加热溶解后再冷却至75~55℃,并置于恒温磁力搅拌器上,逐渐滴入所述挥发油的乙醇溶液,于75~55℃恒温搅拌1小时,冷却至室温;最后于4~5℃的冰箱中冷藏24小时,过滤,于50℃干燥并粉碎后得到挥发油的倍他环糊精包合物。
8.权利要求3所述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蒸汽蒸馏提取时间为2~6小时;所述加水煎煮提取4次时,第1、2次煎煮加水量为生药材的12倍量,第3、4次煎煮加水量为生药材的8倍量,每次煎煮40分钟;所述大孔树脂为D101型大孔树脂;所述用乙醇洗脱大孔树脂中的乙醇浓度为65~85%;所述干浸膏在T=60℃的相对密度为1.0~2.20。
CN200710093095A 2007-12-03 2007-12-03 一种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814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93095A CN101181486B (zh) 2007-12-03 2007-12-03 一种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93095A CN101181486B (zh) 2007-12-03 2007-12-03 一种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81486A true CN101181486A (zh) 2008-05-21
CN101181486B CN101181486B (zh) 2010-05-26

Family

ID=39446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930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81486B (zh) 2007-12-03 2007-12-03 一种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8148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7036B (zh) * 2008-06-20 2012-06-27 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CN102657775A (zh) * 2012-03-21 2012-09-12 张金响 一种治疗抑郁症的药物组合物
CN104606636A (zh) * 2015-01-29 2015-05-13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一种治疗抑郁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7036B (zh) * 2008-06-20 2012-06-27 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CN102657775A (zh) * 2012-03-21 2012-09-12 张金响 一种治疗抑郁症的药物组合物
CN104606636A (zh) * 2015-01-29 2015-05-13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一种治疗抑郁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06636B (zh) * 2015-01-29 2018-03-06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一种治疗抑郁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81486B (zh) 2010-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RPI0617988A2 (pt) composição anti-obesidade, uso de extrato de melissa, uso de uma mistura de extrato de melissa e extrato de mori folium, uso de uma mistura de extrato de melissa, extrato de artemisia e extrato de mori folium e método para suprimir a obesidade
CN101711810B (zh) 一种用于改善睡眠、提高免疫的制剂
CN101167898A (zh) 一种治疗失眠症的中药制剂
CN102228617A (zh) 一种治疗失眠的药物组合物
CN109833381A (zh) 一种改善睡眠的纯天然植物药组合物
CN103070927A (zh) 莲子心及其生物碱和其衍生物的新用途
CN101181486A (zh) 一种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08639B (zh) 一种中药活性成分组合物及其用途
US20230125425A1 (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tract composition with function of regulating depressive emotion and preparation method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 thereof
CN103251757B (zh) 一种含冰片的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520646B (zh) 一种治疗抑郁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4948980B (zh) 一种预防和/或治疗焦虑性失眠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0507753A (zh) 一种治疗认知障碍疾病的中药提取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491075A (zh) 具有抗抑郁作用的栀子总藏红花素精制部位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4223073A (zh) 一种助眠的食品、保健品或药物组合物
CN103989711A (zh) 一种含褪黑激素的保健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38232B (zh) 一种抗抑郁的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KR101509056B1 (ko) 인삼 복합 생약 추출물, 진세노사이드 Rg2와 진세노사이드 F2를 포함하는 뇌기능 및 인지 기능 개선용 조성물
CN104435298B (zh) 一种抗抑郁药物组合物
CN102743461A (zh) 一种和胃安神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4623352B (zh) 一种改善睡眠的药物组合物
CN115624604B (zh) 一种治疗更年期抑郁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933476B (zh) 一种治疗肋间神经痛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9549193A (zh) 一种中药复方改善睡眠的保健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64409B (zh) 中华苦荬菜在制备治疗糖尿病药物中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26

Termination date: 2016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