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181347A - 一种含药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药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81347A
CN101181347A CNA2007101936023A CN200710193602A CN101181347A CN 101181347 A CN101181347 A CN 101181347A CN A2007101936023 A CNA2007101936023 A CN A2007101936023A CN 200710193602 A CN200710193602 A CN 200710193602A CN 101181347 A CN101181347 A CN 1011813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soft capsule
extract
duyiwei
suspending 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9360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俊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A20071019360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81347A/zh
Publication of CN1011813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813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独一味的新剂型-软胶囊,其中包括基质、助悬剂、润湿剂和表面活性剂,该软胶囊能够在克服目前制剂所存在的崩解延迟的问题地同时,还可以显著增强独一味制剂的有益效果,比目前市售产品更具有显著的稳定性和治疗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含药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独一味提取物的药物软胶囊制剂,其能显著增强该制剂的有益效果。
背景技术
独一味目前的上市剂型为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可以镇痛、止血。由独一味药材经水提后加入适量辅料制备而得。颗粒剂的制剂缺点一目了然,每次口服用量大,需要先用开水化开后冲服,且药本身苦味很重,这种给药量大、口感差且服用不便的给药方式,以及携带不便等等极易造成患者使用顺应性差;且颗粒剂不易储存,极易吸潮染菌进而发霉。多年的生产和临床实践证明,已有的独一味硬胶囊和独一味片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例如,生物利用度低;使用期限短,长期存放易发生内容物潮解、板结成块等现象;而且在实际使用中受环境影响大,经常在有效期内即失效或性状不合格;片剂气味难闻,疼痛患者的依从性差等等。
本发明人将独一味按照上述提取工艺制备成软胶囊,具有生物利用度高、密封性好、含量准确、外形美观、遮蔽不良气味,患者易于服用使得其依从性好,同时软胶囊中不加入糖类等矫味剂,使得糖尿病患者可以放心的长期使用。
通常而言,软胶囊的基质分为植物油和聚乙二醇,由于聚乙二醇为水溶性基质,在软胶囊储存期间,部分溶解软胶囊壳中的水溶性成分,尤其是对于软胶囊接缝比较薄的地方,一旦溶解就会发生内容物泄漏现象,这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面对聚乙二醇基质至今无法解决的难题。
本发明人经过研究后选择植物油为独一味软胶囊的内容物基质。将独一味制成软胶囊剂,剂型虽然改良了,但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例如现有技术的软胶囊贮存期内崩解变得不合格、胶囊内发生物质迁移、有效成分发生沉降和内容物成分渗漏等稳定性问题。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这些问题是难于预料的。
众所周知,从药厂生产药品到消费者使用的过程一般要经历:生产、入库、药厂仓储、运输、经销商仓储、药店或医院提货后上架、消费者购买、消费者在药品有效期内使用。那么利用现有技术所获得的独一味软胶囊除了在仓储可以保持低温的理想保存环境,其他环节都成为影响崩解的不利因素,而上述现有技术的独一味软胶囊产品又无法克服以上不利因素,这就不可避免的带来产品在有效期内崩解不合格,影响药品疗效无法达到治疗目的,说明现有技术教导的方案得到的的独一味软胶囊产品,其普遍存在有效期短、崩解不合格、必须低温保存(低温下仍然有效期短、崩解不合格)的、在生产、运输和销售环节上不可避免的缺陷。
虽然目前市场上有独一味软胶囊产品,但是鉴于独一味提取物自身的特殊性质和理化性质的复杂性及其临床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至今为止也没有任何文献教导我们如何克服独一味软胶囊制剂所存在的上述所有问题,也没有人对包含独一味的软胶囊剂的有益效果提供科学的预测。
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开发出新的独一味口服药物剂型,该制剂应在有效改善产品稳定性的同时,将其负面作用降低到最低限度。这种药物剂型可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而且必须是安全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以独一味提取物作为活性成分的软胶囊,它在成功的解决了目前软胶囊制剂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的同时,例如崩解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延长,还能显著增强独一味的有益效果,比目前市售产品有显著的稳定性和治疗优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独一味软胶囊药物制剂,特别是含有独一味的软胶囊制剂,其克服了现有独一味口服制剂的缺陷,而且克服了软胶囊常常出现的崩解不合格、胶囊内发生物质迁移、有效成分沉降和内容物成分渗漏等稳定性差的问题,并增强了独一味的有益效果。同时,采用体外测定药效的方法,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软胶囊与现有技术方法制备的软胶囊样品相比,药物效果有了显著提高。另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选择,它提供了一种新的安全产品作为现有技术的替代,这种剂型将是医生推荐使用并且得到医患双方的认可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独一味提取物的软胶囊,由软胶囊的内容物和囊材组成,该软胶囊的内容物含有独一味提取物、植物油、助悬剂、表面活性剂;其中独一味提取物∶植物油∶助悬剂∶表面活性剂的重量比例为1∶0.05~5∶0.05~1∶0.01~1;
上述基质为植物油,选自为麻油、花生油、玉米油、橄榄油、葵花子油、大豆油、色拉油、棉籽油、菜籽油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优选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色拉油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更优选玉米油、大豆油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物。
助悬剂为本领域常规助悬剂,主要选自蜂蜡、黄蜡、白蜡、混合腊、棕榈油、氢化棕榈油、氢化绵子油、硬脂酸甘油酯、单硬脂酸铝、单硬脂酸甘油酯、脂肪酸甘油酯、混合脂肪酸甘油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优选蜂蜡、棕榈油、氢化棕榈油、单硬脂酸甘油脂、混合脂肪酸甘油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更优选蜂蜡、氢化棕榈油中的一种或混合物。
表面活性剂为吐温,优选吐温-80。
上述本发明的软胶囊的内容物至少含有20~70%的独一味提取物。
活性成分独一味提取物与植物油的重量比例为1∶0.05~5,优选1∶0.2~4,更优选1∶0.5~2。
活性成分独一味提取物与助悬剂的重量比例为1∶0.05~1,优选1∶0.08~0.8,更优选1∶0.1~0.5。
活性成分独一味提取物与表面活性剂的重量比例为1∶0.01~1,优选1∶0.02~0.8,更优选1∶0.03~0.5。
所述的独一味提取物可以按照2000年版药典中独一味胶囊中独一味药材提取项下的步骤方法进行制备,例如由下述方法制得:取独一味药材,粉碎,加水煎煮,水煎液滤过,滤液浓缩后干燥,粉碎,即得。优选方法为:取独一味药材,粉碎,加水煎煮3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0的清膏,干燥,粉碎即得独一味提取物。
为更有效的达到提高制剂的临床效果,更有利的是对活性成分进行预处理,其中包括将所述的独一味提取物预先粉碎成粉碎,使其为80目以上的细粉,优选100目以上,更优选120目以上,甚至微粉化。
有利的,将独一味提取物与表面活性剂混合完全,例如:吐温。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备上述独一味软胶囊的方法,其中包括:
1)取独一味提取物,粉碎至少成为80目细粉。
2)取吐温-80,加入上述原料,充分混合搅拌至少20分钟,备用。
3)取植物油,加入助悬剂,加热使其熔融,搅拌均匀,放凉至30~50度,再次搅拌均匀,备用。
4)将3)加入到2)中,搅拌均匀后,过胶体磨研磨数遍后,如果有气泡加入消泡剂后压制成软胶囊。
独一味软胶囊的方法,其中包括:
1)取独一味提取物,粉碎至少成为80目细粉。
2)取吐温-80,加入上述原料,充分混合搅拌至少20分钟,备用。
3)取植物油,加入助悬剂,加热使其熔融,搅拌均匀,放凉至30~50度,再次搅拌均匀,备用。
4)将3)加入到2)中,搅拌均匀后,如果有气泡加入消泡剂后压制成软胶囊。
更有利的,将独一味提取物与表面活性剂和润湿剂混合完全,例如:吐温和磷脂。
独一味软胶囊的方法,其中包括:
1)取独一味提取物,粉碎至少成为80目细粉。
2)取吐温-80和大豆磷脂的均匀混合溶液,加入上述原料,充分混合搅拌至少20分钟,备用。
3)取植物油,加入助悬剂,加热使其熔融,搅拌均匀,放凉至30~50度,再次搅拌均匀,备用。
4)将3)加入到2)中,搅拌均匀后,如果有气泡加入消泡剂后压制成软胶囊。
现有技术教导我们软胶囊的基质可以是植物油,聚乙二醇等单一基质,另外加入助悬剂或者润滑剂等组成软胶囊的内容物。
以聚乙二醇为基质的软胶囊通常比较普遍,独一味提取物采用水提的提取工艺,其中含有大量的水溶性成分;试验发现,以聚乙二醇为基质配制的独一味软胶囊在放置一段时间后,提取物中的水溶性成分会随着内容物中水分的迁移而转移至囊壳中,从而引起囊壳的变性而导致崩解延迟;同时由于聚乙二醇为水溶性基质,与软胶囊壳中的组成有相互溶解的能力,尤其是对于软胶囊壳偏薄的接缝处,导致内容物不断泄漏;这个问题不只是针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独一味提取物,几乎所有以聚乙二醇为基质的软胶囊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所以本发明采用植物油为基质。
就单纯的植物油基质而言,在软胶囊领域也存在着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其中内容物中治疗成分的性质对软胶囊成品的质量影响至关重要,主要存在漏油、内容物分层等问题,这些可以采用手册或者文献中教导的减少提取物颗粒的粒度和合理筛选助悬剂进行克服,例如文献中论述过“改善含中药提取物的软胶囊渗油问题”;但是对于崩解迟缓,这个难题却是至今为止无法解决的难题。虽然马旭等人在2003年就对软胶囊崩解迟缓现象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但是崩解迟缓的现象没有明显改善,这种现象的存在导致了软胶囊这一优势剂型无法增加药物溶出达到提高药效的目的。
经过大量创造性的探索试验,发明人发现,软胶囊中加入适量的表面活性剂,能特定地、出人意料地解决独一味软胶囊所存在的问题。因此,含有表面活性剂的软胶囊构成了本发明的重要部分,也就是表面活性剂与植物油这种复合基质起到了本领域技术人员无法想象的相互促进作用。发明人在本发明的大量的摸索实验中,分析选择定量的表面活性剂明显改善独一味软胶囊的品质的机理在于:独一味提取物内含有大量的黄酮类成分,相对于软胶囊领域常规的油性基质而言,这些成分表现为更亲水(即水溶性更好),而软胶囊皮中含有至少10%的水分,这些水分的存在会引导黄酮类物质缓慢转移至软胶囊皮内,与明胶发生交联反应从而延长软胶囊的崩解;表面活性剂的加入改变了内容物的性质,在内容物和胶囊皮中间形成了一层保护膜,阻止或者延缓了黄酮类成分向胶囊皮的转移,保护了明胶自身的固有性质从而延长了软胶囊的崩解。
作为剂型的改良,本发明经过试验发现,选择适当的独一味提取物与基质,以及独一味提取物与表面活性剂的合适的配比,然后进行组合,可得到稳定性显著增强的软胶囊。对于基质的选择,本发明做了大量的筛选实验,同时与现有技术的以单纯植物油为基质的软胶囊进行了比较试验。最终确定活性成分独一味提取物与植物油的重量比例为1∶0.05~5,优选1∶0.2~4,更优选1∶0.5~2;活性成分独一味提取物与表面活性剂的重量比例为1∶0.05~5,优选1∶0.08~3,更优选1∶0.1~2。
发明人采用中国药典2005版二部相关附录项下规定的方法进行崩解试验,试验样品分别为单纯采用植物油为基质的独一味软胶囊(样品A),以及采用植物油和表面活性剂混合物为复合基质的独一味软胶囊(样品B)。样品崩解试验结果如下:
试验条件     取样测定时间(单位:月)
 试验样品     0     1     2     3     6    12    18    24
加速试验 37℃,RH70%恒温恒湿箱 样品A 13分钟 19分钟 32分钟   102分钟   >120分钟 --- --- ---
  样品B  10分钟 15分钟 22分钟   54分钟   76分钟 --- --- ---
室温试验 25℃,RH60%恒温恒湿箱 样品A 13分钟 12分钟 17分钟 36分钟   >120分钟 --- --- ---
  样品B  10分钟 11分钟 10分钟   12分钟   30分钟 36分钟 39分钟 52分钟
按照现有技术教导的方案所获得的产品,37℃加速试验3个月崩解就已经不合格,提示产品的有效期很短,基本在一年以内;而室温试验6个月崩解不合格;而采用本发明所获得的产品加速试验3个月时的崩解时间比样品A足足缩短了接近1小时,25度室温留样都可以保持2年内崩解合格。
上述试验数据足以证明采用本发明所获得的产品,解决了长期困扰本领域技术人员的难题,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技术突破。
发明人在追求稳定性高的独一味软胶囊产品的同时,也着力于能够显著提高药物的效果。这也是本发明人最终追求的目标,为广大患者提供一种产品稳定、质量可靠的药物效果优秀的独一味软胶囊临床产品。本发明人试图采用另一种选择,即将本发明软胶囊中独一味提取物干粉尽可能保持较小的粒径以满足体内快速吸收提高药效的要求,例如,一种为借助超微粉(90%以上粒径小于5um)达到目的;另一种方法是在超微粉提取物的过程中,适当加入按照固体制剂可以增加溶出度的常用手段和方法,例如,将提取物与表面活性剂或者水溶性辅料超微粉,促进溶出的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促进溶出的水溶性辅料如乳糖,超微后得到的微粒的粒径90%以上均小于5um;遗憾的是,同样没有取得满意的效果。
经过大量的富有创造性的试验摸索和筛选,发明人惊奇的发现,表面活性剂吐温的加入,获得了出乎意料的效果,显著提高了独一味软胶囊的药物效果。
常规油性基质的软胶囊的制备方法,是先将助悬剂和表面活性剂加入到高温的植物油中,熔化/融化或者分散后,待温度降低后加入润湿剂,然后再将活性成分加入其中,搅拌均匀。
试验中发现,按照上述方法制备的独一味软胶囊,药物疗效与现有的独一味制剂相比药物效果并没有显著提高。而采用将独一味提取物先分散在吐温中,再将含有助悬剂的油性基质加入其中,搅拌均匀,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效果是采用体外测定独一味软胶囊溶出度的方法实现的。
但是,并不是只要将独一味提取物先分散在吐温中就万事大吉,试验中还发现,分散时间与获得体外抑菌作用的强弱关系密切。
将二者简单混合后,立即加入含有助悬剂的油性基质,溶出度结果等同于没有加入吐温。
将独一味提取物分散到吐温中,搅拌10分钟,加入含有助悬剂的油性基质,测定溶出度63%。
将独一味提取物分散到吐温中,搅拌20分钟,加入含有助悬剂的油性基质,测定溶出度87%。
将独一味提取物分散到吐温中,搅拌30分钟,加入含有助悬剂的油性基质,测定溶出度92%。
将独一味提取物分散到吐温中,搅拌60分钟,加入含有助悬剂的油性基质,测定溶出度94%。
有利的,将独一味提取物与表面活性剂混合完全,混合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
制备上述独一味软胶囊的方法,其中包括:
1)取独一味提取物,粉碎至少成为80目细粉。
2)取吐温-80,加入上述原料,充分混合搅拌至少20分钟,备用。
3)取植物油,加入助悬剂,加热使其熔融,搅拌均匀,放凉至30~50度,再次搅拌均匀,备用。
4)将3)加入到2)中,搅拌均匀后,如果有必要过胶体磨研磨数遍后,如果有气泡加入消泡剂后,压制成软胶囊。
发明人在本发明的大量的摸索实验中发现,表面活性剂的作用绝非文献报道中的润湿剂和简单分散的作用,分析选择定量的表面活性剂明显提高独一味软胶囊的药物效果的机理在于:表面活性剂的加入,使得原本与植物油很不相容的独一味提取物变得相互相容,加强了二者的协同作用,同时表面活性剂与独一味提取物在油性基质内形成一种高度分散的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在进入体内遇到消化液以后,很快形成一种乳化甚至是自乳化的状态,这种状态大大提高了机体对活性成分的吸收和利用,从而表现为药效的显著提高。
常规油性基质的软胶囊的润湿剂的加入方法,是先将助悬剂加入到高温的植物油中,熔化/融化或者分散后,待温度降低后加入润湿剂,然后再将活性成分加入其中,搅拌均匀。由于本发明中表面活性剂的特殊作用和具有创造性的使用方法和配置时间,以及在软胶囊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与现有技术完全不同,试验以本发明的试验方法为前提,考察了润湿剂的不同加入方法所获得的产品之间的区别。
样品制备方法1:将独一味提取物先分散到吐温溶液中,搅拌30分钟,加入含有助悬剂的植物油基质,搅拌均匀。
样品制备方法2:将独一味提取物先分散到吐温溶液中,搅拌30分钟,加入含有助悬剂的植物油基质,搅拌均匀后,加入润湿剂,搅拌均匀。
样品制备方法3:将独一味提取物先分散在吐温和润湿剂的混合溶液中后,搅拌30分钟,再将含有助悬剂的植物油基质加入其中,搅拌均匀。
本发明人在试验中惊奇的发现,样品1和2的体外溶出度测定结果接近,而采用制备方法3制备的独一味软胶囊样品,获得的溶出度测定结果更加出人意料,较样品1和2提高至少7%。
其中上述独一味提取物∶润湿剂的重量比例为1∶0.01~0.5,优选1∶0.02~0.2,更优选1∶0.03~0.1;润湿剂为磷脂,优选优选大豆磷脂、卵磷脂、蛋黄磷脂中任一或其组合;更优选大豆磷脂。
有利的,将独一味提取物与表面活性剂混合完全,混合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
更有利的,将独一味提取物与表面活性剂和润湿剂混合完全,混合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例如:吐温和大豆磷脂。
制备上述独一味软胶囊的方法,其中包括:
1)取独一味提取物,粉碎至少成为80目细粉。
2)取吐温-80和大豆磷脂的均匀混合溶液,加入上述原料,充分混合搅拌至少20分钟,备用。
3)取植物油,加入助悬剂,加热使其熔融,搅拌均匀,放凉至30~50度,再次搅拌均匀,备用。
4)将3)加入到2)中,搅拌均匀后,过胶体磨,如果有气泡加入消泡剂后压制成软胶囊。
本发明人为了更有利的说明本发明产品具有显著止血和镇痛效果,采用药效试验和动物模型来进一步验证本发明产品的药物疗效。
止血试验
试验采用小鼠为试验动物,灌胃给药3天后,采用断尾止血法和毛细管凝血法比较各部位的止血作用,分别测定小鼠断尾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从而间接反应产品的止血作用的强弱,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越短说明产品的止血作用也强。
试验药物:
样品1:市售的独一味硬胶囊。
样品2:将独一味提取物加入到含有助悬剂的植物油基质,搅拌均匀后,压制软胶囊。
样品3:将独一味提取物先分散到吐温溶液中,搅拌30分钟,加入含有助悬剂的植物油基质,搅拌均匀,压制软胶囊。
样品4:将独一味提取物先分散在吐温和润湿剂的混合溶液中后,搅拌30分钟,再将含有助悬剂的植物油基质加入其中,搅拌均匀,压制软胶囊。
试验结果:各个样品组均有治疗效果。各组止血作用的强弱顺序依次为:样品4>样品3>样品1>样品2。
吐温作为表面活性剂,长期被用于制药领域,对于公众担心的吐温溶血问题,药理试验规程中明确了溶血性试验是用来评价注射液安全性的检查项目,溶血现象是发生在注射给药过程中,而口服制剂不存在溶血问题。为了消除公众对于吐温的安全性的担忧,本发明人同时做了急性毒性试验以验证产品的安全性。。
急性毒性试验
试验动物为雌雄各半的小鼠,以上述样品3为试验样品,小鼠日剂量给药量相当于人用剂量的150倍,服药后观察2周,所有试验动物均正常,无死亡发生。急性毒性试验表明本发明产品无毒副作用。
上述试验结果充分说明,本发明中的独一味软胶囊,与采用现有技术制备的软胶囊,无论是在体内还是体外都获得了意想不到的药效和制剂质量,与独一味硬胶囊相比,在达到了软胶囊的诸多优势(掩盖独一味提取物严重的苦味、装量准确、外观美观且质量稳定、易于服用和携带等等)以外,更加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满足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一直以来盼望能够通过采用先进的制剂手段获得较高药效地急切愿望。
本发明的独一味软胶囊其规格一般可分为0.4~0.9g/粒,临床推荐用量为2~10g/日。
本发明具有如下特性:优良的贮存稳定性,制剂的潮解及劣化被抑制,活性成分从制剂中溶出的速度等制剂特性不发生变化,克服现有产品的一系列缺陷。更为有利地的是,本发明的制剂完全掩盖了独一味的不良味道,还可以改善中药制剂的口味,并且定量准确,即使在无水的情况下也可以容易地、没有任何不适地给药,显著提高了病人对治疗的顺从性。
下面将进一步对本发明作非限制性描述。
活性成分
在上下文中,本发明中的独一味提取物即是活性成分(有效部位),该活性成分为符合中药部颁标准的独一味提取物。所述独一味提取物可以自行制备,也可以通过商售购得。
软胶囊内容物:
所述内含物是指软胶囊(或称胶丸)中的活性成分和/或负载于赋形剂中的活性成分,其中内容物可以下述任一状态而存在。鉴于炎症治疗的特殊需要,本发明尤其优选提供混悬液或乳液型的内容物来制备软胶囊剂型。这是因为负载于基质和/或赋形剂中的独一味活性成分具有高度的分散性,有效提高了其生物利用度。
本发明提供的药物组合物,其含有临床治疗有效量的独一味提取物以及常规药物辅料。
软胶囊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对独一味软胶囊的制备方法不作特定限制,可采用本领域常规方法,例如压制法或滴制法(滴丸法)。
软胶囊胶皮采用手册公开的成分和配制方法,除了胶、增塑剂和水以外,同时可以加入色素、遮光剂、防腐剂或者酸碱调节剂等。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独一味提取物的制备
取独一味药材,粉碎,加水煎煮3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0的清膏,在80℃以下干燥,得独一味提取物。
实施例2:
独一味提取物:    0.25g
大豆油:        0.09g
吐温-80:       0.09g
蜂蜡:          0.005g
氢化棕榈油:    0.01g
大豆磷脂:      0.005g
                                               
制成            1粒(0.45g)
制备工艺
取处方量的吐温-80和大豆磷脂,充分搅拌至混合均匀,作为备用溶液1。
取实施例1中的独一味提取物,粉碎成可以过200目筛得细粉,加入到上述备用溶液1中,充分分散搅拌均匀,分散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作为备用溶液2。
取处方量的大豆油,加入蜂蜡和氢化棕榈油,加热使助悬剂熔融,搅拌均匀,放凉至50度左右;将溶液倒入上述备用溶液2中,再次搅拌均匀,过胶体磨,如果有气泡,适量加入消泡剂后,压制成软胶囊。
实施例3:
独一味提取物:    0.25g
玉米油:          0.20g
吐温-80:         0.025g
蜂蜡:            0.005g
氢化棕榈油:      0.01g
大豆磷脂:        0.01g
                                                  
制成              1粒(0.5g)
制备工艺
取处方量的吐温-80和大豆磷脂,充分搅拌至混合均匀,作为备用溶液1。
取实施例1中的独一味提取物,粉碎成可以过180目筛得细粉,加入到上述备用溶液1中,充分分散搅拌均匀,分散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作为备用溶液2。
取处方量的玉米油,加入蜂蜡和氢化棕榈油,加热使助悬剂熔融,搅拌均匀,放凉至45度左右;将溶液倒入上述备用溶液2中,再次搅拌均匀,过胶体磨,如果有气泡,适量加入消泡剂后,压制成软胶囊。
实施例4:
独一味提取物:    0.25g
玉米油:          0.23g
吐温-80:         0.02g
蜂蜡:            0.02g
氢化棕榈油:      0.015g
大豆磷脂:        0.015g
                                               
制成              1粒(0.55g)
制备工艺
取处方量的吐温-80和大豆磷脂,充分搅拌至混合均匀,作为备用溶液1。
取实施例1中的独一味提取物,粉碎成可以过120目筛得细粉,加入到上述备用溶液1中,充分分散搅拌均匀,分散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作为备用溶液2。
取处方量的玉米油,加入蜂蜡和氢化棕榈油,加热使助悬剂熔融,搅拌均匀,放凉至45度左右;将溶液倒入上述备用溶液2中,再次搅拌均匀,过胶体磨,如果有气泡,适量加入消泡剂后,压制成软胶囊。
实施例5
独一味提取物:    0.25g
大豆油:          0.25g
吐温-80:       0.05g
蜂蜡:          0.025g
氢化棕榈油:    0.025g
                                                  
制成            1粒(0.6g)
制备工艺
取实施例1中的独一味提取物,粉碎成可以过100目筛得细粉,加入到处方量的吐温-80,充分分散搅拌均匀,分散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作为备用溶液1。
取处方量的大豆油,加入蜂蜡和氢化棕榈油,加热使助悬剂熔融,搅拌均匀,放凉至40度左右;将溶液倒入上述备用溶液1中,再次搅拌均匀,过胶体磨,如果有气泡,适量加入消泡剂后,压制成软胶囊。
实施例6
独一味提取物:    0.20g
大豆油:          0.24g
吐温-80:         0.01g
蜂蜡:            0.015g
氢化棕榈油:      0.025g
大豆磷脂:        0.01g
                                                        
制成              1粒(0.5g)
制备工艺
取处方量的吐温-80和大豆磷脂,充分搅拌至混合均匀,作为备用溶液1。
取实施例1中的独一味提取物,粉碎成微粉,其粒度90%以上均小于10um,加入到上述备用溶液1中,充分分散搅拌均匀,分散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作为备用溶液2。
取处方量的大豆油,加入蜂蜡和氢化棕榈油,加热使助悬剂熔融,搅拌均匀,放凉至50度左右;将溶液倒入上述备用溶液2中,再次搅拌均匀,过胶体磨,如果有气泡,适量加入消泡剂后,压制成软胶囊。
实施例7
独一味提取物:    0.20g
色拉油:          0.29g
吐温-80:         0.01g
蜂蜡:            0.06g
氢化棕榈油:      0.04g
                                                 
制成              1粒(0.6g)
制备工艺
取实施例1中的独一味提取物,粉碎成可以过80目筛得细粉,加入到处方量的吐温-80,充分分散搅拌均匀,分散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作为备用溶液1。
取处方量的色拉油,加入蜂蜡和氢化棕榈油,加热使助悬剂熔融,搅拌均匀,放凉至40度左右;将溶液倒入上述备用溶液1中,再次搅拌均匀,过胶体磨,如果有气泡,适量加入消泡剂后,压制成软胶囊。
实施例8
独一味提取物:    0.25g
玉米油:          0.22g
吐温-80:         0.13g
蜂蜡:            0.015g
氢化棕榈油:      0.015g
大豆磷脂:    0.02g
                                                      
制成          1粒(0.65g)
制备工艺
取处方量的吐温-80和大豆磷脂,充分搅拌至混合均匀,作为备用溶液1。
取实施例1中的独一味提取物,粉碎成可以过150目筛得细粉,加入到上述备用溶液1中,充分分散搅拌均匀,分散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作为备用溶液2。
取处方量的玉米油,加入蜂蜡和氢化棕榈油,加热使助悬剂熔融,搅拌均匀,放凉至45度左右;将溶液倒入上述备用溶液2中,再次搅拌均匀,过胶体磨,如果有气泡,适量加入消泡剂后,压制成软胶囊。
实施例9
独一味提取物:    0.25g
麻油:            0.35g
吐温-80:         0.02g
蜂蜡:            0.18g
                                                     
制成              1粒(0.8g)
制备工艺
取实施例1中的独一味提取物,粉碎成可以过80目筛得细粉,加入到处方量的吐温-80,充分分散搅拌均匀,分散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作为备用溶液1。
取处方量的麻油,加入蜂蜡,加热使助悬剂熔融,搅拌均匀,放凉至35度左右;将溶液倒入上述备用溶液1中,再次搅拌均匀,过胶体磨,如果有气泡,适量加入消泡剂后,压制成软胶囊。
实施例10
独一味提取物:      0.125g
菜籽油:            0.16g
吐温-80:           0.1g
单硬脂酸甘油脂:    0.06g
氢化棕榈油:        0.04g
大豆磷脂:          0.015g
                                         
制成                1粒(0.5g)
制备工艺
取处方量的吐温-80和大豆磷脂,充分搅拌至混合均匀,作为备用溶液1。
取实施例1中的独一味提取物,粉碎成可以过80目筛得细粉,加入到上述备用溶液1中,充分分散搅拌均匀,分散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作为备用溶液2。
取处方量的菜籽油,加入单硬脂酸甘油脂和氢化棕榈油,加热使助悬剂熔融,搅拌均匀,放凉至35度左右;将溶液倒入上述备用溶液2中,再次搅拌均匀,过胶体磨,如果有气泡,适量加入消泡剂后,压制成软胶囊。
实施例11
独一味提取物:    0.125g
色拉油:          0.47g
吐温-80:         0.04g
单硬脂酸甘油脂:  0.115
                                                  
制成              1粒(0.75g)
制备工艺
取实施例1中的独一味提取物,粉碎成可以过80目筛得细粉,加入到处方量的吐温-80,充分分散搅拌均匀,分散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作为备用溶液1。
取处方量的色拉油,加入单硬脂酸甘油脂油,加热使助悬剂熔融,搅拌均匀,放凉至35度左右;将溶液倒入上述备用溶液1中,再次搅拌均匀,过胶体磨,如果有气泡,适量加入消泡剂后,压制成软胶囊。
实施例12
独一味提取物:    0.30g
玉米油:          0.20g
吐温-80:         0.02g
氢化棕榈油:      0.025g
卵磷脂:          0.01g
                                                   
制成              1粒(0.55g)
制备工艺
取处方量的吐温-80和卵磷脂,充分搅拌至混合均匀,作为备用溶液1。
取实施例1中的独一味提取物,粉碎成微粉,其粒度90%以上均小于5um,加入到上述备用溶液1中,充分分散搅拌均匀,分散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作为备用溶液2。
取处方量的玉米油,加入氢化棕榈油,加热使助悬剂熔融,搅拌均匀,放凉至45度左右;将溶液倒入上述备用溶液2中,再次搅拌均匀,过胶体磨,如果有气泡,适量加入消泡剂后,压制成软胶囊。
实施例13
独一味提取物:    0.30g
大豆油:        0.265g
吐温-80:       0.03g
蜂蜡:          0.02g
氢化棕榈油:    0.015g
豆磷脂:        0.02g
                                            
制成            1粒(0.65g)
制备工艺
取处方量的吐温-80和豆磷脂,充分搅拌至混合均匀,作为备用溶液1。
取实施例1中的独一味提取物,粉碎成可以过280目筛得细粉,加入到上述备用溶液1中,充分分散搅拌均匀,分散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作为备用溶液2。
取处方量的大豆油,加入蜂蜡和氢化棕榈油,加热使助悬剂熔融,搅拌均匀,放凉至50度左右;将溶液倒入上述备用溶液2中,再次搅拌均匀,过胶体磨,如果有气泡,适量加入消泡剂后,压制成软胶囊。
以上描述了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在此公开的实施方案可进行并不偏离本发明范畴和精神的改进和变化。

Claims (12)

1.独一味软胶囊,其特征在于该软胶囊的内容物含有重量百分比为20~70%的独一味提取物、植物油、助悬剂和表面活性剂,所述的独一味提取物∶植物油∶助悬剂∶表面活性剂的重量比例为1∶0.05~5∶0.05~1∶0.0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一味软胶囊,其中独一味提取物∶植物油∶助悬剂∶表面活性剂的重量比例为1∶0.2~4∶0.08~0.8∶0.02~0.8。
3.权利要求1~2所述的独一味软胶囊,其中独一味提取物∶植物油∶助悬剂∶表面活性剂的重量比例为1∶0.5~2∶0.1~0.5∶0.03~0.5。
4.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独一味软胶囊,其中所述的独一味提取物由下述方法制得:
取独一味药材,粉碎,加水煎煮,水煎液滤过,滤液浓缩后干燥,粉碎,即得。
5.权利要求1~3所述的独一味软胶囊,其中所述的植物油为麻油、花生油、玉米油、橄榄油、葵花子油、大豆油、色拉油、棉籽油、菜籽油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优选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色拉油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更优选玉米油、大豆油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物。
6.权利要求1~3所述的独一味软胶囊,其中所述的助悬剂选自蜂蜡、黄蜡、白蜡、混合腊、棕榈油、氢化棕榈油、氢化绵子油、硬脂酸甘油酯、单硬脂酸铝、单硬脂酸甘油酯、脂肪酸甘油酯、混合脂肪酸甘油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优选蜂蜡、棕榈油、氢化棕榈油、单硬脂酸甘油脂、混合脂肪酸甘油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更优选蜂蜡、氢化棕榈油中的一种或混合物。
7.权利要求1~3所述独一味软胶囊,其中所述表面活性剂选自吐温。
8.权利要求1~3所述的独一味软胶囊,含润湿剂。
9.权利要求8所述的独一味软胶囊,其中独一味提取物∶润湿剂的重量比例为1∶0.01~0.5,优选1∶0.02~0.2,更优选1∶0.03~0.1。
10.权利要求7所述的润湿剂为磷脂,优选大豆磷脂、卵磷脂、蛋黄磷脂中任一或其组合;更优选大豆磷脂。
11.权利要求1~3所述独一味软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为:
1)取独一味提取物,粉碎至少成为80目细粉。
2)取表面活性剂,将上述1)的细粉充分分散其中,搅拌分散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
3)取植物油,加入助悬剂,加热使助悬剂熔融,搅拌均匀,放凉至30~50度,搅拌均匀。
4)将3)加入到2)中,充分搅拌后,过胶体磨,如果有气泡加入消泡剂后压制成软胶囊。
12.权利要求1~9所述独一味软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为:
1)取独一味提取物,粉碎至少成为80目细粉。
2)取表面活性剂和润湿剂,将上述1)的细粉充分分散其中,搅拌分散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
3)取植物油,加入助悬剂,加热使助悬剂熔融,搅拌均匀,放凉至30~50度,搅拌均匀。
4)将3)加入到2)中,充分搅拌均匀后,过胶体磨,如果有气泡加入消泡剂后压制成软胶囊。
CNA2007101936023A 2007-11-22 2007-11-22 一种含药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11813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1936023A CN101181347A (zh) 2007-11-22 2007-11-22 一种含药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1936023A CN101181347A (zh) 2007-11-22 2007-11-22 一种含药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81347A true CN101181347A (zh) 2008-05-21

Family

ID=39446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936023A Pending CN101181347A (zh) 2007-11-22 2007-11-22 一种含药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8134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04166A (zh) * 2020-08-19 2020-10-23 浙江新维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混悬软胶囊防渗漏低温配料生产工艺
CN114158720A (zh) * 2021-12-17 2022-03-11 江苏艾兰得营养品有限公司 一种高固含量混悬液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04166A (zh) * 2020-08-19 2020-10-23 浙江新维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混悬软胶囊防渗漏低温配料生产工艺
CN114158720A (zh) * 2021-12-17 2022-03-11 江苏艾兰得营养品有限公司 一种高固含量混悬液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568436B1 (ko) 분말상경비투여조성물
CN103610053B (zh) 一种高纯度葡萄籽提取物片剂及其制备方法
DE20221486U1 (de) Tamsulosin-Tabletten mit modifizierter Freisetzung
CN101278934A (zh) 一种治疗感冒的口服软胶囊复方制剂
BR112019021391A2 (pt) cápsulas de pululano
CN105617133A (zh) 复合牡丹籽油自乳化体系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WO2021217788A1 (zh) 一种复合型保肝解酒片的制备方法
CN110755401B (zh) 一种姜黄素胡椒碱制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DE112012001540T5 (de) Arzneimittelverbindung für die Kontrolle von Blut-Glucose, Blutfetten und Gewicht
CN101564402A (zh) 康复新分散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81347A (zh) 一种含药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81346B (zh) 一种独一味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JP3230457U (ja) ウコンを含有する錠剤
CN101199602A (zh) 一种治疗妇科疾病的含药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81361A (zh) 一种盆炎净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08911A (zh) 牡丹籽油自乳化体系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01817B (zh) 可食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包含该组合物的食品
CN101204447B (zh) 一种茵栀黄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04393A (zh) 茴三硫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99590A (zh) 含有微粉硅胶的独一味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81375A (zh) 一种含药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0471489C (zh) 含有独一味提取物的软胶囊
CN101204446B (zh) 一种治疗急慢性肝炎疾病的含药软胶囊
CN101204445B (zh) 一种治疗肝炎的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732926B (zh) 一种含药软胶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