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78864A -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178864A CN101178864A CNA2007100850311A CN200710085031A CN101178864A CN 101178864 A CN101178864 A CN 101178864A CN A2007100850311 A CNA2007100850311 A CN A2007100850311A CN 200710085031 A CN200710085031 A CN 200710085031A CN 101178864 A CN101178864 A CN 10117886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sma display
- circuit
- rigid
- flexible
- display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46—Connecting or feeding means, e.g. leading-in conductor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H01J11/44—Optical arrangements or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filters, black matrices, light reflecting means or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mea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14—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two or more printed circuits
- H05K1/147—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two or more printed circuits at least on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being bent or folded, e.g. by using a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AREA)
- Printing Elements For Providing Electric Connections Between Printed Circuits (AREA)
- Structure Of Printed Board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改善了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显示电极与印刷电路板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从而降低电磁干扰(EMI)噪声,并由于减少了部件数量而降低了成本。该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部分刚性且部分柔性的印刷电路板,其安装在该底盘基座上,并且连接至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显示电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能通过将部分刚性且部分柔性的印刷电路板连接至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显示电极来改善该显示电极与该部分刚性且部分柔性的印刷电路板之间的连接可靠性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从而降低电磁干扰(EMI)噪声,并由于减少了部件数量而降低了成本。
背景技术
通常,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用于显示图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固定至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以支承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底盘基座、以及安装在该底盘基座上并电连接至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多个印刷电路板。
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通过气体放电来产生等离子体,并利用从该等离子体发出的真空紫外(VUV)辐射来激发荧光体,从而利用使该受激荧光体返回稳定态而获得的红(R)、绿(G)和/或蓝(B)可见光来显示图像。
由于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封装了两个相面对的玻璃基板,这两个玻璃基板包括寻址电极和显示电极,寻址电极和显示电极对应于放电室而彼此交叉,因此,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对于外部冲击来说具有弱的机械刚度。因此,该底盘基座由金属制成,该金属的机械强度大于玻璃基板的机械强度,以支承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除了为支承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而提供机械刚度之外,该底盘基座的功能还包括:提供空间来安装该印刷电路板,对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进行散热,以及将电磁干扰(EMI)屏蔽接地。
而且,为了实现上述功能,通过将双面胶带插入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与该底盘基座之间而将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固定至该底盘基座的前表面。该印刷电路板安装在该底盘基座的后表面上。
多个凸起部形成在该底盘基座的后表面上,该印刷电路板设置在这些凸起部上,定位螺钉穿过该印刷电路板与该凸起部啮合。从而将该印刷电路板安装在该底盘基座上。
该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该多个印刷电路板以实现驱动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功能。具体地,该印刷电路板包括:用于控制维持电极的维持板、用于控制扫描电极的扫描板、以及用于控制寻址电极的地址缓存器板。
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显示电极包括该维持电极和该扫描电极。向该维持电极供有一共用维持电压。然而,向这些扫描电极分别供有扫描电压。这些扫描电压在该扫描集成电路(IC)中产生,并相继施加至这些扫描电极。因此,该扫描板包括独立的扫描缓存器板。该扫描缓存器板包括该扫描集成电路。
此外,该印刷电路板包括图像处理/控制板,该图像处理/控制板接收来自于该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外部的图像信号,并产生用于驱动该寻址电极的控制信号以及用于驱动该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的控制信号,以便将这些控制信号施加至对应各板。该印刷电路板包括电源板,用于提供驱动前述各板所需的电力。
该维持板通过柔性印刷电路(FPC)和连接器连接至该维持电极,该维持电极从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内部引出。该扫描板通过柔性印刷电路和连接器连接至该扫描电极,该扫描电极从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内部引出。该扫描板通过柔性印刷电路和连接器或者通过电缆和连接器连接至该扫描缓存器板。
在该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中,灰尘或杂质会造成连接器之间的接合缺陷。因此,难于保证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与该维持板和扫描板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以及该扫描板与该扫描缓存器板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可能会出现EMI噪声,并且会由于部件数量的增加而提高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该等离子体显示装置能通过将部分刚性且部分柔性的印刷电路板连接至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显示电极来改善该显示电极与该部分刚性且部分柔性的印刷电路板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从而降低电磁干扰(EMI)噪声,并由于减少了部件数量而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各实施例,将会使得上述和其它特征和优点更加明显,附图中:
图1是透视图,其通过将一个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分解开而示意性示出了该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图2是俯视图,其示出了从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后表面方面看上去时,该部分刚性且部分柔性的印刷电路板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显示电极之间的连接状态;
图3是沿图2的线III-III提取的该印刷电路板的横截面视图;
图4是部分刚性且部分柔性的印刷电路板的透视图;
图5是透视图,其通过分解图4中的该部分刚性且部分柔性的印刷电路板而示出了刚性电路板和柔性电路板;
图6是沿图5的线IV-IV提取的该印刷电路板的横截面视图;
图7是沿图5的线VII-VII提取的该印刷电路板的横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来描述一些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会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这些实施例进行修改。
图1的分解透视图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参见图1,该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用于利用气体放电来显示图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散热片21、底盘基座22、印刷电路板23、以及部分刚性且部分柔性的印刷电路板30。
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通过封装两个基板来形成,例如,彼此间隔开一定距离的前基板11和后基板12。参见图2,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总体上为矩形,在xy平面中具有两条相面对的长边和基本上垂直该长边的两条相面对的短边。该后基板12用虚线示出。该前基板11包括两条长边11a和11b以及分别垂直于长边11a和11b的两条短边11c和11d。
例如,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包括用于气体放电的彼此交叉的显示电极40和寻址电极(未示出)。放电室DC布置在显示电极40与寻址电极相交叉的位置。该显示电极40包括维持电极41和扫描电极42,它们在放电室DC中彼此面对。在维持电极41和扫描电极42之间形成放电间隙DG。
参见图3,在xz平面中,该显示电极40布置在前基板11和后基板12之间。更具体地说,该显示电极40形成在该前基板11的内表面上,并用电介质层43覆盖。为了方便起见,在图3中省去了一些部件,诸如放电室DC和寻址电极。
维持电极41和扫描电极42在x轴方向上平行于前基板11的长边11a和11b延伸。该维持电极41和扫描电极42沿y轴方向在它们之间形成放电间隙DG。维持电极41朝着短边11c和11d中的一个短边11c引出,以便连接至在前基板11的端部上形成的端子41a。扫描电极朝着另一短边11d引出,以便连接至在前基板11的端部上形成的端子42a。
再次参见图1和图3,散热片21被包括在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的后基板12上。因此,由于气体放电而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中产生的热量在xy平面方向上进行传导和扩散。为了传导并扩散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中产生的热量,该散热片21例如是由丙烯酸散热材料、石墨散热材料、金属散热材料或碳纳米管散热材料制成。也可以使用其它材料。在图3中,尽管示出的散热片21是附着于该底盘基座22,但是它们之间也可以形成微小的间隙(未示出)。因此,在驱动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时产生的大多数热量通过该散热片21扩散并辐射。
该底盘基座22在其前表面上包括该散热片21,该底盘基座22利用例如双面胶带26而附着至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的后基板12,以便支承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此外,该底盘基座22包括该印刷电路板23以及该部分刚性且部分柔性的印刷电路板30,这些电路板23和30位于与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相反的一侧上,也就是处于该底盘基座22的后表面上。因此,该底盘基座22具有足够的机械刚度来在其前表面上支承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并在其后表面上支承该印刷电路板23以及该部分刚性且部分柔性的印刷电路板30。
一般,该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可以包括多个印刷电路板来驱动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按照某个实施例的该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多个部分刚性且部分柔性的印刷电路板30。尽管所有的印刷电路板都可以形成为该部分刚性且部分柔性的印刷电路板30以控制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但是,在一个实施例中,只有部分印刷电路板形成为该部分刚性且部分柔性的印刷电路板30。
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地址缓存器板23a、图像处理/控制板23b和电源板23c形成为该印刷电路板23。该维持板31和该扫描板32形成为该部分刚性且部分柔性的印刷电路板30。因此,要描述该部分刚性且部分柔性的印刷电路板30,例如该维持板31和该扫描板32。
参见图1和图2,该维持板31的一侧连接至该维持电极41的端子41a,以便向该维持电极41提供驱动电压。该扫描板32的一侧连接至该扫描电极42的端子42a,以便向该扫描电极42提供驱动电压。此外,该维持板31和该扫描板32可安装在该底盘基座22的不同侧上。
为了说明的方便,首先描述该底盘基座22。该底盘基座22的形状为矩形板,包括两条相面对的长边22a和22b以及垂直于长边22a和22b的两条相面对的短边22c和22d。
这样,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的前基板11的长边11a和11b对应于该底盘基座22的长边22a和22b。该前基座11的短边11c和11d对应于该底盘基座22的短边22c和22d。
参见图1的实施例,该维持板31安装在该底盘基座22的短边22c上,而该扫描板32安装在该底盘基座22的短边22d上。该维持板31包括安装在底盘基座22上的刚性电路131(参见图1)以及连接至该维持电极41的柔性电路231(参见图3)。
参见图4,该维持板31的刚性电路131布置该底盘基座22的凸起部24上,并且用与该凸起部24啮合的定位螺钉25进行固定。该柔性电路231连接至该刚性电路131和该维持电极41。
参见图5和图6,该刚性电路131包括基板131b,电路图案131a形成在该基板131b上,连接至该电路图案131a的刚性端子131c在该基板131b的端部处暴露出来。由于该基板131b布置成与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平行,因此该刚性端子131c在xy平面方向上形成于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的端部上。
参见图7,该柔性电路231包括两个薄膜231b和231c,第一电路图案231a形成在这两个薄膜之间,连接至该第一电路图案231a的柔性端子231d暴露于一个薄膜231b。
此外,在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中,由于该共用电压施加至各维持电极41,因此,该第一电路图案231a具有要连接至该多个维持电极41的结构。具体地,该柔性电路231包括该第一电路图案231a。该多个维持电极41连接至该第一电路图案231a。该刚性电路131连接至该多个柔性电路231,各柔性电路231分别包括该第一电路图案231a(参见图1、图2和图4)。
该刚性电路131和该柔性电路231通过该刚性端子131c和该柔性端子231d彼此连接。该刚性端子131c和该柔性端子231d具有间距P并且彼此面对(参见图5和图6)。该刚性端子131c和该柔性端子231d利用导电球CB彼此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这些导电球CB密集地布置在它们之间(参见图6和图7)。这些导电球CB将相面对的刚性端子131c和柔性端子231d以细小间距连接起来,这些导电球CB例如可以为各向异性导电膜(ACF)。
该维持板31的刚性电路131安装在该底盘基座22的后表面上并处于短边22c处。该柔性电路231连接至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10的维持电极41。因此,如图3所示,该柔性电路231在该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中保持弯曲状态。此外,如图7所示,弯曲力朝着该刚性电路131作用于该柔性电路231上。通过防止该弯曲柔性电路231与该刚性电路131之间的干扰,从而能够保护该柔性电路231的电路图案231a。因此,该刚性电路131的端部具有弧形形状。
在前述的部分刚性且部分柔性的印刷电路板30中,也就是说,在通过将该刚性电路131连接至该柔性电路231而形成为一体的该维持板31中,当组装该等离子体显示装置时,不再需要进行该刚性电路131与该柔性电路231之间的连接操作,并且通过省去了连接器而减少了部件数量。
由于该维持电极41与该维持板31的刚性电路131彼此连接为一体,而不需要额外的连接操作,从而改善了该维持电极41与该刚性电路13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并且通过省去会引入杂质并产生EMI噪声的连接器而降低了EMI噪声。
参见图3,第一密封元件27a和第二密封元件27b形成在维持电极41的端子41a与该柔性电路231之间的接触部上。该前基板11的短边11c与该柔性电路231的靠近该短边11c的一个表面之间的空间填充有该第一密封元件27a。这样,该第一密封元件27a防止了杂质和湿气进入该短边11c与该柔性电路231的该表面之间的接触部。该后基板12的短边与该柔性电路231的靠近该短边的另一表面之间的空间填充有该第二密封元件27b。这样,该第二密封元件27b防止了杂质和湿气进入该短边与该柔性电路231的该另一表面之间的接触部。该第一和第二密封元件27a和27b例如可以由硅酮制成。
再次参见图1,该扫描板32安装该底盘基座22的另一边22d上。该扫描板32包括安装在该底盘基座22上的第一刚性电路132(参见图1)以及连接至扫描电极42的第一柔性电路232(参考图3中维持电极的连接结构)。此外,该扫描板32还包括扫描缓存器板33。该扫描缓存器板33连接在该第一柔性电路232与该第一刚性电路132之间。
由于该扫描板32以与维持板31基本相同的结构安装在该底盘基座22上,因此就省去了对相同结构的说明,而只说明与该维持板31不同的结构。具体地,该扫描板32和该扫描缓存器板33利用类似于维持板31的凸起部24和定位螺钉25而安装在该底盘基座22上。
不同于维持电极41,在这些扫描电极42上选择性地施加驱动电压,以便选定放电室DC。这样,该第一柔性电路232包括第二电路图案232a,该第二电路图案232a连接至该多个扫描电极42(参见图2)。连接至该第二电路图案232a的这些柔性端子232d分立地形成,并且连接至扫描电极42。
该扫描缓存器板33包括第二刚性电路133和第二柔性电路233。该第二刚性电路133安装在该底盘基座22上并处于第一柔性电路232和第一刚性电路132之间,并且该第二刚性电路133连接至该第一柔性电路232。该第二柔性电路233连接至第二刚性电路133,以便将第二刚性电路133连接至该第一刚性电路132。该扫描电极42通过该第一柔性电路232、第二刚性电路133和第二柔性电路233连接至该第一刚性电路132。
应用于该维持板31的该部分刚性且部分柔性的印刷电路板30在该刚性电路131和该柔性电路231之间具有连接结构,具有该连接结构的该部分刚性且部分柔性的印刷电路板30可类似地应用于该扫描板32和该扫描缓存器板33。
该维持板31的刚性端子131c和柔性端子231d以及它们之间的导电球CB可类似地应用于扫描板32当中第一和第二刚性电路132和133与第一和第二柔性电路232和233之间的连接结构。因此省去了详细说明。
如上所述,当该维持板31、扫描板32和该扫描缓存器板33应用该部分刚性且部分柔性的印刷电路板30时,则改善了维持电极41和扫描电极42与该部分刚性且部分柔性的印刷电路板3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并且进一步降低了EMI噪声。
如上所述,按照该等离子体显示装置,该部分刚性且部分柔性的印刷电路板安装在该底盘基座上,并且连接至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显示电极,从而改善了该显示电极与该部分刚性且部分柔性的印刷电路板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并降低了EMI噪声。此外,这些部分刚性且部分柔性的印刷电路板彼此连接,从而改善了这些部分刚性且部分柔性的印刷电路板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并进一步降低了EMI噪声。此外,应用该部分刚性且部分柔性的印刷电路板,减少了部件数量,并因此降低了成本。
尽管已经联系当前实际描述了各个实施例,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而是要覆盖各种修改和等效结构。
Claims (20)
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用于显示图像并且具有显示电极;
底盘基座,用于支承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部分刚性且部分柔性的印刷电路板,其安装在该底盘基座上,并且位于与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相反的一侧上,并且该部分刚性且部分柔性的印刷电路板连接至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显示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部分刚性且部分柔性的印刷电路板包括:
刚性电路,该刚性电路安装在底盘基座上;和
柔性电路,该柔性电路连接至该刚性电路并连接至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显示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刚性电路包括形成在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端部上的刚性端子,以及
该柔性电路包括面对着该刚性端子的柔性端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刚性电路具有弧形形状,以防止干扰该柔性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各向异性导电膜,该各向异性导电膜插在该刚性电路和该柔性电路之间,以便将该刚性端子与该柔性端子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刚性电路包括:
基板,电路图案形成在该基板上;和
多个刚性端子,该多个刚性端子连接至该电路图案,并在该基板的端部处暴露出来;
该柔性电路包括:
两个薄膜,电路图案形成在这两个薄膜之间;和
多个柔性端子,该多个柔性端子连接至该电路图案,并暴露于一个薄膜;
该刚性端子和该柔性端子以预定间距彼此面对,并且利用设在它们之间的导电球而彼此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柔性电路连接至该刚性电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显示电极包括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该柔性电路包括连接至该维持电极的第一电路图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显示电极包括该维持电极和该扫描电极,和
该柔性电路包括连接至该扫描电极的第二电路图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显示电极包括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
该底盘基座具有基本上为矩形的形状,并且具有两条相面对的长边以及基本上垂直于该长边的两条相面对的短边;
该部分刚性且部分柔性的印刷电路板包括:
维持板,该维持板包括刚性电路,该维持板安装在该底盘基座的短边上并且利用柔性电路连接至该维持电极;和
扫描板,该扫描板包括另一刚性电路,该扫描板安装在该底盘基座的另一短边上并且利用另外的柔性电路连接至该扫描电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扫描板还包括扫描缓存器板,该扫描缓存器板连接在该另外的柔性电路与该扫描板的该刚性电路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扫描缓存器板包括:
另一刚性电路,该另一刚性电路安装在底盘基座上并处于该另外的柔性电路与该扫描板的刚性电路之间;和
另一柔性电路,该扫描缓存器板的刚性电路通过该另一柔性电路连接至该扫描板的刚性电路。
13.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用于显示图像;
底盘基座,用于支承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和
印刷电路板,该印刷电路板安装在该底盘基座上,并且利用柔性电路连接至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显示电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印刷电路板是刚性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印刷电路板包括刚性端子,该柔性电路包括柔性端子。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柔性电路是弯曲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显示电极包括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柔性电路包括连接至该显示电极的电路图案。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显示电极包括维持电极。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显示电极包括扫描电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060109960A KR100943946B1 (ko) | 2006-11-08 | 2006-11-08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KR1020060109960 | 2006-11-08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78864A true CN101178864A (zh) | 2008-05-14 |
Family
ID=38356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7100850311A Pending CN101178864A (zh) | 2006-11-08 | 2007-02-28 |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80106494A1 (zh) |
EP (1) | EP1921907A3 (zh) |
JP (1) | JP2008124412A (zh) |
KR (1) | KR100943946B1 (zh) |
CN (1) | CN101178864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19338B (zh) * | 2008-10-08 | 2012-07-11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918052B1 (ko) * | 2008-03-07 | 2009-09-22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KR20110055089A (ko) * | 2009-11-19 | 2011-05-2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멀티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150618Y2 (zh) * | 1971-10-29 | 1976-12-04 | ||
JP2612968B2 (ja) * | 1991-01-31 | 1997-05-21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 |
US5592199A (en) * | 1993-01-27 | 1997-01-07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Assembly structure of a flat type device including a panel having electrode terminals disposed on a peripheral portion thereof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
JP3659810B2 (ja) * | 1998-08-05 | 2005-06-15 |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 二次元表示装置の駆動モジュール取付構造 |
JP3353719B2 (ja) * | 1998-09-16 | 2002-12-03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電極端子取出し構造 |
JP2003195777A (ja) * | 2001-12-25 | 2003-07-0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表示装置 |
JP2003309381A (ja) * | 2002-04-15 | 2003-10-31 |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 可撓性配線基板の配設構造 |
JP2004184805A (ja) * | 2002-12-05 | 2004-07-02 | Tohoku Pioneer Corp | 導電配線の接続構造 |
JP4661028B2 (ja) * | 2003-04-28 | 2011-03-30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KR100943900B1 (ko) * | 2003-05-23 | 2010-02-2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모듈 |
JP2005049686A (ja) * | 2003-07-30 | 2005-02-24 | Nippon Seiki Co Ltd | 表示装置 |
KR100542190B1 (ko) * | 2003-10-17 | 2006-01-11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드라이버 ic 방열구조를 갖는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KR100637151B1 (ko) * | 2004-02-21 | 2006-10-23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KR100612234B1 (ko) * | 2004-05-28 | 2006-08-11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KR100627287B1 (ko) * | 2004-06-30 | 2006-09-25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KR100542192B1 (ko) * | 2004-06-30 | 2006-01-11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KR100683704B1 (ko) * | 2004-11-17 | 2007-02-20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KR100684793B1 (ko) * | 2004-12-07 | 2007-02-20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릴상의 테이프 캐리어 패키지와 이를 적용한 플라즈마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2006
- 2006-11-08 KR KR1020060109960A patent/KR100943946B1/ko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
- 2007-01-11 JP JP2007003721A patent/JP2008124412A/ja active Pending
- 2007-01-31 US US11/701,219 patent/US20080106494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7-02-28 CN CNA2007100850311A patent/CN101178864A/zh active Pending
- 2007-05-11 EP EP07251965A patent/EP1921907A3/en not_active Withdrawn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19338B (zh) * | 2008-10-08 | 2012-07-11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
US8314785B2 (en) | 2008-10-08 | 2012-11-20 | Samsung Sdi Co., Ltd. | Plasma display devic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1921907A2 (en) | 2008-05-14 |
KR100943946B1 (ko) | 2010-02-26 |
US20080106494A1 (en) | 2008-05-08 |
EP1921907A3 (en) | 2010-11-24 |
KR20080041848A (ko) | 2008-05-14 |
JP2008124412A (ja) | 2008-05-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639489B2 (en) | Plasma display device | |
US8013529B2 (en) | Plasma display device | |
US7463490B2 (en) | Plasma display apparatus | |
CN101807372B (zh) |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 |
JP5069278B2 (ja)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
CN101447147A (zh) |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 |
CN101447148A (zh) |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 |
US7649313B2 (en) | Structure for stabilizing drive pulses and plasma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CN101178864A (zh) |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 |
CN100361170C (zh) | 等离子体显示设备 | |
CN100441076C (zh) |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 |
US8143785B2 (en) | Plasma display device having an 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 | |
US7535700B2 (en) | Plasma display device | |
US20090219227A1 (en) | Plasma display device | |
US8193708B2 (en) | Plasma display device | |
KR100813848B1 (ko)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KR100749479B1 (ko)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KR100684751B1 (ko)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US20120063069A1 (en) | Plasma display apparatus | |
WO2008010280A1 (en) | Plasma display | |
KR20080004781A (ko)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805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