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70732A - 利用信使共享内容的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利用信使共享内容的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170732A CN101170732A CNA2007101671465A CN200710167146A CN101170732A CN 101170732 A CN101170732 A CN 101170732A CN A2007101671465 A CNA2007101671465 A CN A2007101671465A CN 200710167146 A CN200710167146 A CN 200710167146A CN 101170732 A CN101170732 A CN 10117073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rtnership
- courier
- account
- user
- equip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7—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characterised by the inclusion of specific contents
- H04L51/10—Multimedia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利用信使程序共享内容的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包含设备服务器,用于登记相同用户的用户电子(CE)设备和不同用户的CE设备,和生成信使帐户;信使服务器,用于登记生成的信使帐户;和伙伴设置模块,用于设置相同用户的CE设备之间的伙伴关系、和不同用户的CE设备之间的伙伴关系,以便具有伙伴关系的CE设备共享内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信使程序(messenger program)共享内容的系统和方法,尤其涉及利用将相同用户的CE设备或不同用户的CE设备登记在设备服务器中,以便登记由设备服务器生成的信使帐户,和设置相同用户的CE设备之间的伙伴关系和不同用户的CE设备之间的伙伴关系,以便在具有伙伴关系的CE设备之间共享内容的信使程序共享内容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信使程序是允许通过因特网在多个用户之间实时交换的消息和数据的软件。由于可以即时发送消息和数据,信使程序一般被称为即时信使程序。用户可以检验其它用户是否通过信使程序访问因特网,并即时地对其它用户作出响应。
并且,信使程序具有比一般电子邮件快的响应速度,并在进行其它作业的同时允许用户交换消息。信使程序支持多用户聊天、语音聊天等,因此,可以通过信使程序将大量运动画面文件、文本消息等发送到蜂窝式电话。并且,信使程序可以提供新闻、股票、音乐信息等。
图1是示出根据现有技术使用信使服务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示意图。
根据现有技术使用信使服务的数据传输系统包括移动终端100、主计算机130、成像设备150、和信使服务器160。
移动终端100、信使服务器160、和主计算机130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未示出)和因特网网络(未示出)进行信使服务。
诸如个人数字助理(PDA)、蜂窝式电话、个人通信服务(PCS)等的移动终端100是保证可携带的设备。移动终端100可以以有线/无线方式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存储多个数据文件,和具有利用内部摄像机捕获静止画面或运动画面的功能。并且,移动终端100具有短消息服务(SMS)功能和将存储的文件发送到像主计算机130那样的外部设备的功能。存储的数据文件可以是,例如,静止画面文件、运动画面文件、一般文档文件、可移植文档格式(PDF)文件等。
移动终端100具有利用信使服务将预定数据文件发送到主计算机130的功能。尤其,当通过用户界面输入或选择即时信使标识符(ID)发送数据文件时,移动终端100请求信使服务器160验证输入ID。
这里,当用户和另一个用户与因特网连接时,通过即时信使程序135实现的信使服务提供以实时方式交互消息的双向通信。
用户从作为服务提供者的信使服务器160中下载即时信使程序135,并且将下载的即时信使程序135安装在主计算机130中。然后,为了使用即时信使程序135,用户加入信使服务器160中。也就是说,用户利用信使服务器160登记ID、口令等加入其中。
当用户试图利用主计算机130的即时信使程序135访问信使服务器160时,用户通过输入加入时登记的ID和口令登录到信使服务器160上。此时,即时信使程序135检验用户试图登录到信使程序上的主计算机130的固定因特网协议(IP)或浮动IP,并将检验的固定IP或浮动IP通知信使服务器160。然后,信使服务器160将与登录的ID匹配的IP存储在数据库中。
为此,移动终端100包括用户输入单元105、显示单元110、控制单元125、通信单元120、和存储单元115。
用户输入单元105是通过其用户输入即时信使程序的ID以便发送数据文件的用户界面。
通过LCD实现的显示单元110显示通过用户输入单元105输入的即时信使的ID。存储单元115存储多个数据文件。
通信单元120将通过用户输入单元105输入的ID发送到信使服务器160。并且,通信单元120接收从信使服务器160发送的与ID匹配的IP。
控制单元125发送通过用户输入单元105输入到信使服务器160的ID,和控制通信单元120,以便请求验证ID和搜索相应IP。并且,控制单元125控制通信单元120将存储在存储单元115中的数据文件发送到与由信使服务器160搜索和发送的IP相对应的主计算机130。
同时,信使服务器160存储使用即时信使程序135的多个用户的ID和口令。并且,信使服务器160还存储每当登录时用户使用的计算机的IP。
当移动终端100请求验证ID时,信使服务器160检验请求的ID是否可用。如果ID可用,信使服务器160搜索与所请求ID匹配的IP,并将所搜索IP发送到移动终端100。
信使服务器160检验要验证的ID是否加入信使服务器160中。如果ID加入信使服务器160中,则信使服务器160检验要验证的ID是否是当前登录的。如果检验到ID是当前登录的,则信使服务器160判断要验证的ID是可用ID,并搜索与要验证的ID匹配的主计算机130的IP。
然后,信使服务器160编码所搜索IP以便加以验证,并将编码IP发送到移动终端100。此时,IP是根据移动终端100和信使服务器160之间的规定协议编码的。并且,信使服务器160可以不编码地发送所搜索IP。
移动终端100解码从信使服务器160发送的编码IP,进行验证,并将所需数据文件发送到与所发送IP相对应的主计算机130。要发送的数据文件可以在移动终端100向信使服务器160请求验证ID之前或在移动终端100接收到IP之后选择。并且,要发送的数据文件包括诸如文本文件、图像文件等的各种各样文件。
用户通过接收从移动终端100发送的数据文件和进行预定作业的主计算机130,利用固定IP或浮动IP登录到信使服务器160上
为此,将即时信使程序135和数据处理模块140安装在主计算机130中。
即时信使程序135是提供如上所述的即时信使服务的程序。用户利用即时信使程序135加入信使服务器160中和登录到信使服务器160上。
并且,数据处理模块140判断从移动终端100发送的数据文件的特征,并根据判断结果进行预定作业。具体地说,如果发送的数据文件具有扩展名“txt”和不超过预定容量,数据处理模块140判断发送的数据文件是利用SMS(短消息服务)的短消息。然后,数据处理模块140处理要显示在主计算机130的屏幕上的消息。
并且,如果发送的数据文件具有除“txt”之外的扩展名,数据处理模块140打印发送的数据文件,或将发送的数据文件输出到成像设备150,以便发送到传真机或接收器。
此时,数据处理模块140检验给予打印作业和传真作业的优先级,以便成像设备150进行具有较高优先级的作业。例如,打印作业具有较高优先级,数据处理模块140将打印所发送数据文件的命令与所发送数据文件一起发送到成像设备150。然后,成像设备150进行与该数据文件有关的打印作业。这里,用户可以改变给予打印作业和传真作业的优先级。
成像设备150是像复合机、打印机、或传真机那样的办公自动化装置,形成从主计算机130输出的数据文件的图像。主计算机130利用诸如USB接口等的通信接口可通信地与成像设备150连接。
图2是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数据传输的流程图。
移动终端100向信使服务器160请求验证通过用户界面输入的即时信使ID(步骤S200)。
当移动终端100请求验证预定ID时,信使服务器160检验所请求的ID是否登记在信使服务器160中(步骤S205)。作为检验结果,如果ID已登记,信使服务器160检验要验证的ID是否是当前登录的(步骤S210)。
在检验信使ID是否已登录的步骤S210中,如果检验出要验证的ID是当前登录的,则信使服务器160搜索和编码与要验证和存储的ID匹配的主计算机130的IP,并将编码IP发送到移动终端100(步骤S215)。
如果将IP发送到移动终端100的步骤S215已完成,则移动终端100解码从信使服务器160发送的编码IP,进行验证,并将所需数据文件发送到与所发送IP相对应的主计算机130(步骤S220)。
接着,主计算机130的数据处理模块140判断从移动终端100发送的数据文件的特征(步骤S225)。
作为特征的判断结果,如果发送的数据文件被判断为短消息,则数据处理模块140将短消息显示在主计算机130的屏幕上(步骤S235)。
同时,对于步骤S230中特征的判断结果,如果判断出发送的数据文件不是短消息,则数据处理模块140将发送的数据文件输出到成像设备150(步骤S240)。也就是说,数据处理模块140判断出发送的数据文件是要打印的或要发送到接收方传真机的,并且将数据文件与打印或传真作业命令一起输出到成像设备150。
当将数据文件输出到成像设备150时,成像设备150进行与从主计算机130发送的数据文件有关、与从数据处理模块140输出的命令相对应的作业(步骤S245)。例如,如果在步骤S240中输出打印命令,则成像设备150允许在步骤S245中打印数据文件。
同时,如果在步骤S205中检验出要验证的ID未登记在信使服务器160中,则信使服务器160生成通知ID未登记的出错消息,并将出错消息发送到移动终端100(步骤S250)。
并且,如果在步骤S210中检验出要验证的ID已注销,信使服务器160生成通知ID已注销的错误消息,并将错误消息发送到移动终端100(步骤S250)。
同时,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即使从移动终端100发送的数据文件不是短消息,数据处理模块140也可以将接收的数据文件显示在主计算机30的屏幕上。
在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信使服务中,当将输入设备应用于移动终端100-与主计算机130相比相对有限的用户电子(CE)设备时,存在与设置信使帐户有关的困难。并且,在搜索用户的伙伴请求和设置关系方面也存在困难,从而造成设置伙伴关系的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克服了上面的缺点和上面未述的其它缺点。此外,未要求本发明克服如上所述的缺点,和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可以不克服如上所述的任何问题。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利用将相同用户或不同用户的CE设备登记在设备服务器中,以便登记通过将CE设备登记在设备服务器生成的信使帐户,和设置相同用户的CE设备之间的伙伴关系和不同用户的CE设备之间的伙伴关系,以便在具有伙伴关系的CE设备之间共享内容的信使程序共享内容的系统和方法。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不局限于如上所述的那些,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如下描述可以了解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方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利用信使程序共享内容的系统,该系统包括帐户生成模块,用于根据从CE设备发送的设备信息登记CE设备,以便生成信使帐户;伙伴设置模块,用于根据登记在信使服务器中的信使帐户,利用信使客户设置伙伴关系;存储模块,用于存储设备信息、信使帐户、和伙伴关系;和通信模块,用于向CE设备提供登记在信使服务器中的信使帐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利用信使程序共享内容的系统,该系统包括存储模块,用于存储要提供给设备服务器的信使程序、和根据设备信息生成和登记在信使服务器中的信使帐户;显示模块,用于显示内容列表和利用信使帐户设置伙伴关系的伙伴列表;和控制模块,用于响应利用显示在显示模块上的列表请求的内容,提供该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利用信使程序共享内容的系统,该系统包括服务模块,用于根据在设备服务器中生成的信使帐户登记请求登记信使帐户;和通信模块,用于响应基于登记信使帐户的伙伴关系请求,提供请求的接受或拒绝。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利用设备服务器登记CE设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与设备服务器连接的CE设备的设备信息,根据设备信息登记CE设备以生成信使帐户,利用设备服务器的信使客户请求将生成的信使帐户登记在信使服务器中,和向CE设备提供根据请求登记的信使帐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利用信使程序共享内容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CE设备之间的伙伴关系的请求选择伙伴关系设置方法,搜索与所选设置方法相对应的信使帐户,根据搜索结果请求包括信使帐户的CE设备的伙伴关系,和根据请求在具有伙伴关系的CE设备之间共享内容。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本发明的上面和其它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显而易见,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现有技术使用信使服务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数据传输的流程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利用信使程序共享内容的系统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相同用户的CE(用户电子)设备之间的伙伴关系的设置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不同用户的CE设备之间的伙伴关系的设置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登记CE设备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利用信使程序共享内容的过程的流程图;和
图8是示出用于根据本发明示范性实施例的内容共享的屏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参照本发明示范性实施例的如下详细描述和附图可以更容易理解本发明的各个特征和方面和实现它们的方法。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形式具体化,不应该理解为局限于这里给出的示范性实施例。更确切地说,提供这些示性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公开变得全面彻底,充分地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传达本发明的概念,本发明的范围只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标号自始至终表示相同的单元。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利用信使程序共享内容的系统的示意图。
根据这个示范性实施例利用信使程序共享内容的系统通过通信网络380连接设备服务器300、CE设备330、和信使服务器355,设置相同用户(未示出)的不同CE设备330之间的伙伴关系和不同用户的不同CE设备330之间的伙伴关系,并且通过在用户的CE设备330之间共享内容发送和接收文件。
在这个示范性实施例中,不同用户可以是拥有含有相同信使客户的CE设备330的用户或拥有含有不同信使客户的不同CE设备330的用户。
首先,设备服务器300是从用户的CE设备330接收相应设备的设备信息,登记设备,和生成信使帐户的服务器。
如图3所示,设备服务器300包括通信模块305、控制模块310、存储模块315、帐户生成模块320、和伙伴设置模块325。包括上述部件的设备服务器300通过通信网络380与CE设备330和信使服务器355连接。
这里,通信网络380可以是有线或无线因特网网络,但不局限于此。例如,在用户的CE设备330是蜂窝式电话的情况下,通信网络380可以是CDMA(码分多址)、W-CDMA(宽带码分多址)、或利用电力线的电力通信(PLC)。
也就是说,通信网络380可以随用户的CE设备330而变。
通信模块305通过通信网络380接收CE设备330的设备信息。并且,当请求登记由帐户生成模块320生成的帐户时,通信模块305从信使服务器355接收与帐户登记有关的响应,并向CE设备330发送要登记在信使服务器355中的帐户信息。
控制模块310控制设备服务器300中的各个模块。当从CE设备330提供设备信息时,控制模块310将相应设备信息发送到帐户生成模块320和将帐户生成模块320生成的信使帐户发送到信使服务器355。当信使服务器355完成相应帐户的登记时,信使服务器355将登记的信使帐户信息提供给CE设备330。
并且,控制模块310生成用于获取CE设备330的设备信息的序号请求命令,和控制设备服务器300设置伙伴关系或CE设备330的信使客户的运行或结束。另外,控制模块310控制内容列表和通过设置CE设备330的伙伴之间的伙伴关系提供的设备列表、和用户根据内容列表和设备列表选择的内容的共享。
存储模块315存储从CE设备330提供的设备信息、帐户生成模块320生成的信使帐户信息、和伙伴设置模块325设置的伙伴关系信息。存储模块315还为使用信使服务存储信使客户(messenger client)程序。
此时,可以存储多个信使客户和将它们提供给含有不同信使客户的CE设备330。
帐户生成模块320根据通过通信模块305接收的设备信息登记CE设备330,并根据设备信息生成信使帐户。当生成信使帐户时,用户可以设置标识CE设备330的用户信息,例如,用户定义设备名或用户名。用户信息可以用作与具有伙伴关系的用户和设备有关的标识信息。
请求信使服务器355登记由帐户生成模块320生成的信使帐户,并根据请求登记相应帐户。
如果信使帐户已登记在信使服务器355中,则由伙伴设置模块325根据相应帐户设置使用万维网服务的不同用户的CE设备330之间的伙伴关系、和相同用户的CE设备330之间的伙伴关系。
用于设备登记和信使帐户生成的设备信息可以是CE设备330的序号。也就是说,如果接收到序号,则帐户生成模块320利用相应序号生成信使ID、口令、和用户设置信息,例如,包括用户定义的设备名和用户名的信使帐户。
信使帐户可以利用用户信息用于设置相同用户的CE设备330之间的伙伴关系,和可以用于设置不同用户的CE设备330之间的伙伴关系。
信使帐户的生成和设备登记将参照图6加以详细描述。
伙伴设置模块325通过帐户生成模块320将根据CE设备330的登记生成的信使帐户登记在信使服务器355中,并利用登记在信使服务器355中的信使帐户设置CE设备330之间的伙伴关系。
伙伴设置模块325设置的伙伴关系是利用存储在存储模块315中的信使客户,根据登记在信使服务器355中的信使帐户设置的。伙伴关系包括相同用户的CE设备330之间的伙伴关系、和不同用户的CE设备330之间的伙伴关系。
相同用户的CE设备330之间的伙伴关系基于CE设备330的预登记信使帐户。并且,不同用户的CE设备330之间的伙伴关系基于通过万维网服务使用信使服务的用户的信息。
当设备根据要登记在信使服务器355中的信使帐户向另一个设备请求伙伴关系时,运行信使客户以向信使服务器355请求伙伴关系。然后,当另一个设备通知接受请求时,设置上述伙伴关系。
如上所述,如果设置了伙伴关系,则CE设备330显示相同用户的CE设备330的列表、不同用户的CE设备330的列表、和用户通过显示模块350选择的内容列表。
CE设备330可以包括在上述设备服务器300与信使服务器355之间进行通信的通信模块335、控制模块340、存储模块345、和显示模块350。
CE设备330可以包括诸如PDA、笔记本电脑、蜂窝式电话等的便携式设备。并且,CE设备330可以包括像PC那样,具有有限可携带性,但可以与相应设备连接以便使用因特网服务的所有设备。
根据CE设备330的类型,可以存在不同的对设备服务器300的访问方法。
例如,在用户的CE设备330是PDA或笔记本电脑的情况下,当启动相应设备和相应设备通过通信模块335访问设备服务器300时提供设备信息。同时,在像蜂窝式电话那样总是开启的设备的情况下,通过用户输入访问设备服务器300。
也就是说,CE设备330在启动相应设备时通过自动访问,或通过用户输入人工访问设备服务器300。并且,CE设备330可以以相同方式访问信使服务器355。
以这样的方式访问设备服务器300的CE设备330通过通信模块335向设备服务器300提供设备信息。如果提供设备信息时生成的信使帐户已登记在信使服务器355中时,CE设备330接收和存储相应信使帐户。
除了上述信息之外,通信模块335还发送和接收有关伙伴关系的请求和伙伴关系的接受/拒绝的信息、和具有伙伴关系的CE设备330的内容或内容列表。
当通过具有伙伴关系的CE设备330的内容列表和伙伴列表请求内容时,控制模块340控制存储在存储模块345中的内容或内容列表的提供。
存储模块345存储信使客户、内容、和设置伙伴关系的信使帐户,并存储该存储在相应设备的内容列表。
显示模块350显示具有伙伴关系的用户设备列表、具有伙伴关系的其它用户的伙伴设备列表、和共享内容的内容列表。
CE设备330的信使客户可以在从仓库发货时合并到相应设备中。但是,在信使客户未合并到相应设备中的情况下,可以从设备服务器300下载信使客户,以便使信使客户在含有不同信使客户程序的设备之间同步。
信使服务器355可以在因特网上提供信使服务。信使服务器355登记由设备服务器300生成的信使帐户,管理伙伴列表,在用户之间发送聊天消息,和中继文件传输。可以使用诸如Jabber、MSN、Yahoo、Google、AOL等的一般服务器。
伙伴列表由信使服务器355用于设置信使用户之间的伙伴关系。当设置了用户和CE设备330之间的伙伴关系时,用户可以确定另一个用户的访问状态。伙伴列表用于聊天和共享文件。
信使服务器355可以包括通信模块360、控制模块365、服务模块370、和存储模块375。
通信模块360接收登记由设备服务器300生成的信使帐户的请求,并向设备服务器300发送请求的接受/拒绝。并且,通信模块360从伙伴设置模块325接收设置伙伴关系的请求,并向伙伴设置模块325发送请求的接受/拒绝。另外,通信模块360发送和接收信使服务所需的一般信息。
控制模块365向服务模块370发送信使帐户登记请求和伙伴关系设置请求,并控制信使服务器355。
服务模块370可以包括调度服务器、通知服务器、和切换板服务器。
其中,调度服务器是按IETF(因特网工程任务部)的因特网草案微软网络(MSN)信使服务1.0协议(MSN 1999)定义的模块。也就是说,调度服务器指的是当连接信使客户时,通过协议的版本检验判断正常用户的服务器程序、和相应程序运行的计算机系统。
通知服务器指的是支持信使客户,以便连续地与信使服务连接和进行登录作业的服务器程序、和相应程序运行的计算机系统。切换板服务器指的是中继用户的即时消息的传输的服务器程序、和运行相应程序的计算机系统。
信使服务器355可以根据具有伙伴关系的不同用户是否使用信使服务发送短消息。
利用信使功能的共享内容假设了CE设备330访问信使服务器355。于是,由于不访问相应服务器的用户的CE设备的内容不能共享,所以将短消息发送到具有伙伴关系,但不访问信使服务器355的不同用户的CE设备330,以便将对于共享内容的访问请求消息发送到相应CE设备330。
也就是说,在接收相应消息的CE设备330中,自动运行信使客户或访问信使服务器355,以便可以共享内容。
信使服务器355的存储模块375是存储信使帐户信息和伙伴关系信息的存储媒体。
根据本示范性实施例的包括设备服务器300、CE设备330、和信使服务器355的共享内容的系统是通过当向设备服务器300提供用户的CE设备330的设备信息时登记相应设备,生成信使帐户,和将生成的信使帐户登记在信使服务器355中,以便将登记的信使帐户提供给CE设备330,设置CE设备330之间或用户之间的伙伴关系的系统。
当设置了伙伴关系时,用户可以通过他/她的CE设备330接收另一个用户的CE设备330中的内容,并可以在他/她的不同CE设备330之间共享内容。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示范性实施例的相同用户的CE设备之间的伙伴关系的设置的示意图。
根据这个第一示范性实施例,设置相同用户的CE设备之间的伙伴关系,以便通过利用相同用户的多个CE设备330的信使帐户设置伙伴关系来共享内容。
如图4所示,第一用户400可能含有第一和第二CE设备410和420。
例如,如果第一CE设备410已预登记在设备服务器300中和随后登记的第二CE设备420向第一CE设备410请求伙伴关系,第一CE设备410判断是否接受/拒绝该请求。然后,在第一和第二CE设备410和420之间设置伙伴关系。
第二用户430的第一和第二CE设备440和450可以具有以与第一用户400相同的方式的伙伴关系。因此,省略对它的详细描述。
一旦设置了相同用户的设备之间的伙伴关系,就利用信使帐户自动进行伙伴关系请求的接受/拒绝。这是因为相同用户,例如,第一用户400或第二用户430可以生成除存储在CE设备410、420、440和450中的信使帐户的序号之外的信息。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示范性实施例的不同用户的CE设备之间的伙伴关系的设置的示意图。
根据第二示范性实施例,设置不同用户的CE设备330之间的伙伴关系,以便在用户的CE设备330之间共享内容。
与如图4所示的伙伴关系一样,根据这个第二示范性实施例的伙伴关系的设置假设了第一和第二用户500和530的第一和第二CE设备510、520、540和550已预登记在设备服务器300中。但是,不是根据信使帐户设置伙伴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是在万维网用户之间设置伙伴关系。
当第一和第二用户500和530的第一和第二CE设备510、520、540和550已登记时,可以通过设备服务器300上的CE设备330的输入模块(未示出),根据用户信息,例如,设备名和用户名,设置万维网用户之间的伙伴关系。但是,用于设置用户之间的伙伴关系的信息不局限于此。可以用与登记设备时发送到设备服务器300的CE设备330的序号相对应的唯一编号取代上述设备名和用户名。
例如,如果第二用户530向第一用户530请求伙伴关系,则第一用户530答复是否接受/拒绝相应请求。然后,在用户之间设置伙伴关系。如果在用户之间设置了伙伴关系,则在用户的第一和第二CE设备510、520、540和550之间设置伙伴关系,以便由相应设备共享内容。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登记CE设备的过程的流程图。
根据这个示范性实施例,通过利用CE设备330的设备信息将设备登记在设备服务器300中进行设备登记。
首先,判断用户的多个CE设备330当中的一个或多个CE设备330是否与设备服务器300连接(操作S600)。
如果CE设备330与设备服务器300连接,则设备服务器300接收来自CE设备330的设备信息(操作S610)。
接收的设备信息可以是用于登记设备或生成帐户的序号,或可以是用于构成内容列表的内容信息。
接收设备信息的设备服务器300利用序号以生成具有信使ID、口令、用户定义设备名和用户名的信使帐户(操作S620),并运行信使客户以便向信使服务器355请求帐户登记(操作S630)。
设备服务器300生成的每个帐户在使用信使服务时变成作为与相应用户和CE设备330有关的标识信息的唯一信息。
设备服务器300运行信使客户以便向信使服务器355请求帐户登记。对于帐户登记的请求,如果从信使服务器355接收到与登记有关的响应(操作S640),则结束正在设备服务器300上运行的信使客户。
设备服务器300将登记在信使服务器355中的帐户存储在存储模块315中,并通过通信模块305将帐户发送到CE设备330。
接收到登记的信使帐户的CE设备330自动存储相应帐户(操作S650)。此后,登记CE设备330的过程即告完成。
以与上述过程相同的方式执行登记用户的其它CE设备330的过程。为了判断相同用户是否拥有不同的CE设备330,还可以包括搜索用户和CE设备330的预登记信使帐户的过程。
通过上述登记设备的过程,用户运行CE设备330的信使客户,以便请求为内容共享设置伙伴关系。如果设置了伙伴关系,则可以共享CE设备330的内容。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利用信使程序共享内容的过程的流程图。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伙伴关系代表通过利用如图6所示的登记设备的上述过程,通过设置相同用户的CE设备330之间的伙伴关系或不同用户的CE设备330之间的伙伴关系来共享内容。
首先,用户将CE设备330登记在设备服务器300中(操作S700)。当相应设备的登记已完成时(操作S705),判断是否设置了伙伴关系(操作S710)。
为了设置伙伴关系,用户选择伙伴关系设置方法(操作S715)。
用户选择伙伴关系设置方法的理由是因为可以通过设置相同用户的不同CE设备330之间的伙伴关系的方法(操作S720)和设置不同用户的CE设备330之间的伙伴关系的方法(操作S760)中的至少一种设置伙伴关系。
如果选择设置相同用户的设备之间的伙伴关系的方法作为伙伴关系设置方法(操作S720),则设备服务器300结束正在CE设备330上运行的信使客户。然后,设备服务器300利用CE设备330的信使帐户运行设备服务器300的信使客户(操作S725)。
如果相同用户的两个CE设备330利用例如ID1和ID2登录,和ID2向ID1请求伙伴关系,则设备服务器330利用相应服务器的内部信使客户向信使服务器355请求伙伴关系(操作S730)。
当向信使服务器355请求伙伴关系时(操作S730),搜索利用ID1登录的CE设备330的用户帐户和信使帐户(操作S735)。
利用像信使帐户信息、用户定义设备名、和用户名之类在设备服务器300中生成和登记在设备服务器300中的信息搜索用户和CE设备330。
如果搜索与ID1相对应的用户和CE设备330(操作S735),则ID2通过信使服务器355从ID1接收对请求伙伴关系的响应(操作S740)。
当该响应指示接受伙伴关系时,设备服务器300结束在其中CE设备330利用ID1和ID2登录的设备服务器300的信使客户,并请求具有ID1和ID2的信使帐户的相同用户的不同CE设备330再次运行信使客户。如果根据设备服务器300的请求再次运行CE设备330的信使客户(操作S745),则判断是否完全设置了与相同用户的CE设备330有关的伙伴关系(操作S750)。
如果完全设置成伙伴关系,则利用相应设备的内容信息在CE设备330的屏幕上显示内容列表,以便共享内容(操作S755)。
在操作S755中共享内容的过程中,当请求和接受由用户通过显示在CE设备330上的内容列表选择的内容时,发送相应内容。因此,在CE设备330之间共享内容。
同时,操作S760中设置用户之间的伙伴关系的过程与通过操作S755中共享内容的操作,在操作S725中再次运行信使客户的操作类似。但是,操作S735中搜索帐户的过程可以不同。这里,搜索过程可以是搜索用户定义设备名和用户名、和登记CE设备330时与相应设备的序号相对应的唯一编号的过程。
图8是示出用于根据本发明示范性实施例的内容共享的屏幕的示意图。
在用于根据这个示范性实施例的内容共享的屏幕上,示出了显示在利用内容共享的CE设备330上的信息。
首先,在用户可以拥有的CE设备330的显示模块350上,可以显示与用户的CE设备330有关的用户设备列表810、和在不同用户之间设置伙伴关系的伙伴设备列表820。
这里,用户设备列表810是利用信使帐户的具有伙伴关系的相同用户的设备的列表,和伙伴设备列表820是在不同用户之间设置伙伴关系的列表。
也就是说,用户可以从用户设备列表810中选择他/她的CE设备330,以便接收与存储在相应设备中的内容有关的内容列表830,和利用伙伴设备列表820接收CE设备330的设备信息和另一个用户的内容列表830。
接收用户设备列表810、伙伴设备列表820、和内容列表830的用户根据相应列表选择所需内容和请求该内容。如果接收到内容请求的CE设备330接受请求,则将相应内容发送到请求该内容的设备,以便在CE设备330之间共享内容。
在用于具有伙伴关系的CE设备330之间的内容共享的屏幕上,示出了用户设备列表810、伙伴设备列表820、和内容列表830的例子。但是,用于用户的CE设备330的内容共享的屏幕不局限于此。
尽管通过结合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可以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地作出各种各样的修改和改变。因此,应该明白,上面的实施例不是局限性的,而是为了全面地例示。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而不是由前面的描述限定,因此,落在权利要求书的界线,或这样界线的等效物内的所有改变和修改都包含在权利要求书之内。
根据基于本发明实施例的利用信使程序共享内容的系统和方法,在含有有限输入设备的CE设备中可以使与使用信使服务的预定信息有关的用户执行的输入过程缩短到最低程度。并且,可以简化搜索用户和设备以便设置伙伴关系的方法。
Claims (16)
1.一种利用信使程序共享内容的系统,该系统包含:
帐户生成模块,用于根据从用户电子设备发送的设备信息登记用户电子设备,以便生成信使帐户;
伙伴设置模块,用于根据登记在信使服务器中的信使帐户,利用信使客户设置伙伴关系;
存储模块,用于存储设备信息、信使帐户、和伙伴关系;和
通信模块,用于向用户电子设备提供登记在信使服务器中的信使帐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信使帐户包含信使ID、口令、和根据用户电子设备的序号生成的用户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伙伴关系包含一个用户的用户电子设备之间的伙伴关系和不同用户的用户电子设备之间的伙伴关系。
4.一种利用信使程序共享内容的系统,该系统包含:
存储模块,用于存储要提供给设备服务器的设备信息、和根据设备信息生成和登记在信使服务器中的信使帐户;
显示模块,用于显示内容列表和利用信使帐户设置伙伴关系的伙伴列表;
和
控制模块,用于响应利用显示在显示模块上的列表请求的内容,提供该内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中,信使帐户包含信使ID、口令、和根据用户电子设备的序号生成的用户信息的至少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中,伙伴关系包含一个用户的用户电子设备之间的伙伴关系和不同用户的用户电子设备之间的伙伴关系。
7.一种利用信使程序共享内容的系统,该系统包含:
服务模块,用于根据在设备服务器中生成的信使帐户登记请求登记信使帐户;和
通信模块,用于响应根据登记的信使帐户请求伙伴关系,提供伙伴关系请求的接受或拒绝。
8.一种利用设备服务器登记用户电子设备的方法,该方法包含:
接收与设备服务器连接的用户电子设备的设备信息;
根据设备信息登记用户电子设备以生成信使帐户;
利用设备服务器的信使客户请求将生成的信使帐户登记在信使服务器中;和
向用户电子设备提供根据请求登记的信使帐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设备服务器通过码分多址、宽带码分多址、无线宽带、和电力线通信当中的至少一种通信网络与用户电子设备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信使帐户包含信使ID、口令、和基于从用户电子设备提供的序号的用户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11.一种利用信使程序共享内容的方法,该方法包含:
根据用户电子设备之间的伙伴关系的请求选择伙伴关系设置方法;
搜索与所选伙伴关系设置方法相对应的信使帐户;
根据搜索结果请求包括信使帐户的用户电子设备的伙伴关系;和
根据请求的伙伴关系在具有伙伴关系的用户电子设备之间共享内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用户电子设备为设备登记提供由设备服务器请求的设备信息,当根据设备信息生成的信使帐户登记在信使服务器中时,再次接收信使帐户。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设备服务器利用信使客户设置包括信使帐户的用户电子设备之间的伙伴关系。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伙伴关系包含一个用户的用户电子设备之间的伙伴关系和使用信使帐户的不同用户的用户电子设备之间的伙伴关系。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发送由用户根据具有伙伴关系的用户电子设备的内容列表和伙伴列表选择的内容进行内容共享。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含通过如下步骤登记用户电子设备:
向设备服务器提供用户电子设备的设备信息;
在设备服务器中根据设备信息生成信使帐户;和
将生成的信使帐户登记在信使服务器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3623/06 | 2006-10-24 | ||
KR1020060103623A KR100791305B1 (ko) | 2006-10-24 | 2006-10-24 | 메신저를 이용한 컨텐츠 공유 시스템 및 방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70732A true CN101170732A (zh) | 2008-04-30 |
CN101170732B CN101170732B (zh) | 2012-09-26 |
Family
ID=39216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1016714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70732B (zh) | 2006-10-24 | 2007-10-24 | 利用信使共享内容的系统和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3) | US20080098076A1 (zh) |
KR (1) | KR100791305B1 (zh) |
CN (1) | CN101170732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7143826A1 (zh) * | 2016-02-25 | 2017-08-3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移动终端和充电器、存储介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791305B1 (ko) | 2006-10-24 | 2008-01-0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메신저를 이용한 컨텐츠 공유 시스템 및 방법 |
CN102685024B (zh) * | 2011-03-15 | 2016-01-06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基于微博的即时通信数据统一处理系统和方法 |
KR101782996B1 (ko) * | 2011-04-12 | 2017-09-2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사용자의 디바이스 및 서비스를 소셜 오브젝트로 표현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KR101294149B1 (ko) * | 2012-02-06 | 2013-08-08 | 주식회사 씨제이헬로비전 | 방송 함께 보기 기능을 제공하는 방송 서비스 시스템 및 방법 |
US8898557B1 (en) * | 2012-03-21 | 2014-11-25 | Google Inc. | Techniques for synchronization of a print menu and document annotation renderings between a computing device and a mobile device logged in to the same account |
US9160786B1 (en) | 2012-05-08 | 2015-10-13 | Google Inc. | Method for media sharing based on location proximity |
CN102883285B (zh) | 2012-09-13 | 2018-11-0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处理即时通讯信息、设置终端优先级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US9591056B2 (en) * | 2013-01-29 | 2017-03-07 | Facebook, Inc. | Techniques for contact exporting |
US20140365901A1 (en) * | 2013-06-09 | 2014-12-11 | Apple Inc. | Pushing map information from a device to other devices |
US10630835B2 (en) | 2016-03-08 | 2020-04-21 | T-Mobile Usa, Inc. | Content sharing between related devices |
US10356745B2 (en) | 2016-06-08 | 2019-07-16 | T-Mobile Usa, Inc. | Device and/or line event awareness and smart synchronization |
US10701310B2 (en) | 2017-06-23 | 2020-06-30 | T-Mobile Usa, Inc. | Video call continuity between devices via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1086469A1 (en) | 2000-05-12 | 2001-11-15 | Chikka Pte Lt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viting and creating accounts for prospective users of an instant messaging system |
US7218921B2 (en) * | 2000-05-12 | 2007-05-15 | Chikka Pte Lt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viting and creating accounts for prospective users of an instant messaging system |
US6968179B1 (en) * | 2000-07-27 | 2005-11-22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Place specific buddy list services |
US7734724B2 (en) * | 2000-09-06 | 2010-06-08 | Xanboo Inc. | Automated upload of content based on captured event |
US8117281B2 (en) * | 2006-11-02 | 2012-02-14 | Addnclick, Inc. | Using internet content as a means to establish live social networks by linking internet users to each other who are simultaneously engaged in the same and/or similar content |
US7512407B2 (en) * | 2001-03-26 | 2009-03-31 | Tencent (Bvi) Limited | Instant messaging system and method |
US8812398B2 (en) * | 2001-05-08 | 2014-08-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Key for a wireless-enabled device |
AU2002344786A1 (en) * | 2001-06-18 | 2003-01-02 | Jeffrey L. Crandell |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incoming and outgoing communication |
US7930352B2 (en) * | 2001-06-25 | 2011-04-19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i, L.P.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orting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
US20030046273A1 (en) * | 2001-08-28 | 2003-03-06 | Intel Corporation | Personal assistance service with instant messaging |
US7359943B2 (en) * | 2002-01-22 | 2008-04-15 | Yahoo! Inc. | Providing instant messaging functionality in non-instant messaging environments |
US20030149573A1 (en) * | 2002-02-04 | 2003-08-07 | Lynton Todd M. | Product registration system |
US7016978B2 (en) * | 2002-04-29 | 2006-03-21 | Bellsouth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 Instant messaging architecture and system for interoperability and presence management |
KR100477651B1 (ko) * | 2002-06-12 | 2005-03-2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정보기기의 im 기반 인터페이스 장치 |
KR20040007857A (ko) | 2002-07-11 | 2004-01-2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홈 네트워크 시스템에서의 메신저 서비스방법 및 장치 |
US6763226B1 (en) * | 2002-07-31 | 2004-07-13 | Computer Science Central, Inc. | Multifunctional world wide walkie talkie, a tri-frequency cellular-satellite wireless instant messenger computer and network for establishing global wireless volp quality of service (qos) communications, unified messaging, and video conferencing via the internet |
JP2004102381A (ja) * | 2002-09-05 | 2004-04-02 | Sony Corp | 情報提供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US6995666B1 (en) * | 2002-10-16 | 2006-02-07 | Luttrell Clyde K | Cellemetry-operated railroad switch heater |
US9940401B2 (en) * | 2002-11-18 | 2018-04-10 | Oath Inc. | Buddy share |
US7428580B2 (en) * | 2003-11-26 | 2008-09-23 | Aol Llc | Electronic message forwarding |
US20040103153A1 (en) * | 2002-11-21 | 2004-05-27 | Chang Tsung-Yen Dea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smart network appliances |
US7606865B2 (en) * | 2002-11-29 | 2009-10-20 | Grouptivity | Collab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
US20040122901A1 (en) * | 2002-12-20 | 2004-06-24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Providing computer presence information to an integrated presence system |
CN1316325C (zh) * | 2003-06-23 | 2007-05-16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服务器 |
JP2005056246A (ja) * | 2003-08-06 | 2005-03-03 | Sony Corp | 情報端末装置、サーバ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JP2005057708A (ja) | 2003-08-07 | 2005-03-03 | Sony Corp | インスタントメッセージ送受信システム,サーバ装置,端末装置,プログラム,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媒体及びインスタントメッセージ送受信方法 |
US7512653B2 (en) * | 2003-08-11 | 2009-03-31 | Sony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ally grouping messaging buddies in an electronic network |
US20050071361A1 (en) * | 2003-09-29 | 2005-03-31 | Siemen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ssociating a device with a user |
US7266395B2 (en) * | 2003-10-30 | 2007-09-04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System and method of wireless proximity awareness |
IL160504A0 (en) * | 2004-02-22 | 2004-07-25 | Roy Shkedi | Location-based telecommunications redundancy protocol |
US20050203905A1 (en) * | 2004-03-12 | 2005-09-1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of synchronizing data between server and user terminal using messenger service system and system using the same |
US7519708B2 (en) * | 2004-04-08 | 2009-04-14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Guest account life cycle |
EP1587239A1 (en) | 2004-04-14 | 2005-10-19 | Siemens Mobile Communications S.p.A. |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server-side management of buddy lists |
WO2005107137A2 (en) * | 2004-04-23 | 2005-11-10 | Passmark Security,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henticating users using two or more factors |
US20060036689A1 (en) * | 2004-06-04 | 2006-02-16 | John Buford | Personal messaging proxy |
US8280913B2 (en) * | 2004-06-09 | 2012-10-02 | Bergin James P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ement of contact information |
US20060010203A1 (en) * | 2004-06-15 | 2006-01-12 | Nokia Corporation | Personal server and network |
US7444379B2 (en) * | 2004-06-30 | 2008-10-28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setting chat status based on user activity in local environment |
KR100560144B1 (ko) | 2004-08-02 | 2006-03-13 | 주식회사 케이티프리텔 | 이동통신망을 이용한 인스턴트 메시지 송수신 서비스 방법및 시스템 |
JP2006094369A (ja) * | 2004-09-27 | 2006-04-06 | Nec Corp | メッセージ自動通知システムとその方法、及び、通信端末装置とそのプログラム |
KR20060034121A (ko) * | 2004-10-18 | 2006-04-21 | 주식회사 네오위즈 | 멀티미디어 컨텐츠 통합 관리 서비스를 제공하기 위한방법, 시스템 및 기록매체 |
US20060093119A1 (en) * | 2004-11-03 | 2006-05-04 | Wilson Richard A Jr | Leveraging real-time communications client |
US7668830B2 (en) * | 2004-11-29 | 2010-02-23 | Nokia Corporation | Access rights |
US7403838B2 (en) * | 2004-12-16 | 2008-07-22 | General Instrument Corporation | Messaging system based building control |
KR101282188B1 (ko) * | 2005-01-22 | 2013-07-04 | 엔에이치엔(주) | 컨텐츠 공유를 매개로 한 온라인상 휴먼 네트워크 구축방법 및 시스템 |
US7308261B2 (en) * | 2005-04-25 | 2007-12-11 | Yahoo! Inc. | Method for quick registration from a mobile device |
US20070003029A1 (en) * | 2005-06-08 | 2007-01-04 | Nokia Corporation | Priority elements in instant messaging conversations |
US8150416B2 (en) * | 2005-08-08 | 2012-04-03 | Jambo Network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communication services to mobile device users incorporating proximity determination |
CN100568235C (zh) * | 2005-09-09 | 2009-12-09 |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 用于进行项目共享的即时通信客户机和方法 |
US8234340B2 (en) * | 2005-09-16 | 2012-07-31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Outsourcing of instant messaging hosting services |
US20070233658A1 (en) * | 2006-03-31 | 2007-10-04 | Aol Llc | Identifying a result responsive to location data for multiple users |
KR100754285B1 (ko) * | 2006-04-18 | 2007-09-03 | 주식회사 케이티 | 단문/멀티미디어 메시지 서비스 게이트웨이를 이용한sms2pstn 통합 메시징 서비스 제공 시스템 및 방법 |
US7882095B2 (en) * | 2006-05-30 | 2011-02-01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Resource locators for widely distributed systems |
US9265022B2 (en) * | 2006-06-02 | 2016-02-1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ultiple registrations with different access networks |
US9054909B2 (en) * | 2006-06-30 | 2015-06-09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Forwarding calls in real time communications |
US8671008B2 (en) * | 2006-07-14 | 2014-03-11 | Chacha Search, Inc | Method for notifying task providers to become active using instant messaging |
US20090117883A1 (en) * | 2006-07-20 | 2009-05-07 | Dan Coffing | Transaction system for business and social networking |
US8213295B2 (en) * | 2006-09-12 | 2012-07-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ransaction timeout handling in communication session management |
KR100791305B1 (ko) * | 2006-10-24 | 2008-01-0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메신저를 이용한 컨텐츠 공유 시스템 및 방법 |
US8280978B2 (en) * | 2006-12-29 | 2012-10-02 | Prodea Systems, Inc. | Demarcation between service provider and user in multi-services gateway device at user premises |
US7735014B2 (en) * | 2007-01-05 | 2010-06-08 |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 Device-directed default list naming for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
US20080182575A1 (en) * | 2007-01-30 | 2008-07-31 | Motorola, Inc. | Ims reliability mechanisms |
US9531835B2 (en) * | 2007-02-13 | 2016-12-27 | Devicescape Software,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abling wireless social networking |
US20080250120A1 (en) * | 2007-02-22 | 2008-10-09 | Colin Kennedy Mick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tributing a multimedia file to a public kiosk across a network |
-
2006
- 2006-10-24 KR KR1020060103623A patent/KR100791305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7
- 2007-04-10 US US11/783,452 patent/US20080098076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7-10-24 CN CN2007101671465A patent/CN10117073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
- 2009-06-11 US US12/482,958 patent/US910644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5
- 2015-08-10 US US14/821,945 patent/US10097377B2/en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7143826A1 (zh) * | 2016-02-25 | 2017-08-3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移动终端和充电器、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9106448B2 (en) | 2015-08-11 |
KR100791305B1 (ko) | 2008-01-04 |
CN101170732B (zh) | 2012-09-26 |
US10097377B2 (en) | 2018-10-09 |
US20080098076A1 (en) | 2008-04-24 |
US20150350124A1 (en) | 2015-12-03 |
US20090248792A1 (en) | 2009-10-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170732B (zh) | 利用信使共享内容的系统和方法 | |
KR100493525B1 (ko) | 아바타 메일 제공시스템 및 방법 | |
CN102594896B (zh) | 电子相片共享方法及系统 | |
EP1958401B1 (en) | Message modif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 |
CN101115225B (zh) | 移动终端利用多媒体消息实现rss订阅的系统及方法 | |
US20040156487A1 (en) | Messaging system | |
CN102150443A (zh) | 用于在即时消息用户和短消息服务用户之间进行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 |
CN102177507B (zh) | 经由通信网络进行通信的通信终端 | |
CN102567299A (zh) | 使用文本消息与电子表格交互 | |
CN101253757A (zh) | 通信系统和通信终端 | |
CN101883057A (zh) | 一种实现即时通信群中的多个成员之间即时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4092596B (zh) | 一种音乐用户群组的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 |
US7937696B2 (en) | Method, system and program product for adapting software applications for client devices | |
CN101389088A (zh) | 多媒体消息群发方法及群发请求方法、多媒体消息管理平台设备 | |
CN105577626A (zh) | 一种用户名注册和使用方法、系统及装置 | |
CN109040331B (zh) | 电子名片的处理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和存储介质 | |
US20080195715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synchronous exchanging electronic messages | |
CN102271095A (zh) | 一种基于社区平台的批量处理传输方法及即时通讯服务器 | |
CN102571619B (zh) | 基于通信的sns业务平台、sns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 |
US20160080385A1 (en) | Contact Identification Validation via Social Invitation | |
EP4280562A1 (en) | System for linking chatbot services and contact center services | |
KR101608728B1 (ko) | 명함정보의 등록 및 조회서비스 제공시스템 및 방법 | |
CN104487965A (zh) | 为移动通信终端提供相关信息的装置及共享相关信息的系统 | |
KR101992770B1 (ko) | 소셜 네트워크를 지원하는 단말기에서 질의 처리를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
KR20160086803A (ko) | 고객의 휴대전화 번호 관련 정보 조회 방법, 이에 사용되는 정보제공 서버, 고객관리 서버, 및 통신사 서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92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