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56767A - 内窥镜 - Google Patents
内窥镜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156767A CN101156767A CNA2007101091474A CN200710109147A CN101156767A CN 101156767 A CN101156767 A CN 101156767A CN A2007101091474 A CNA2007101091474 A CN A2007101091474A CN 200710109147 A CN200710109147 A CN 200710109147A CN 101156767 A CN101156767 A CN 10115676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bservation
- endoscope
- opening
- subject
-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9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9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5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9
- 238000004043 dye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9000012192 staining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8000010186 stai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1
- 210000001519 tissu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4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10000004400 mucous membra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7
- RBTBFTRPCNLSDE-UHFFFAOYSA-N 3,7-bis(dimethylamino)phenothiazin-5-ium Chemical compound C1=CC(N(C)C)=CC2=[S+]C3=CC(N(C)C)=CC=C3N=C21 RBTBFTRPCNLSD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60000907 methylthioninium chloride Drugs 0.000 description 6
- 210000003097 mucu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6
- 210000001124 body flui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6059 cover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00177 Indigofera tinctori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40097275 indigo Drugs 0.000 description 2
- COHYTHOBJLSHDF-UHFFFAOYSA-N indigo powder Natural products N1C2=CC=CC=C2C(=O)C1=C1C(=O)C2=CC=CC=C2N1 COHYTHOBJLSHD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0325 methylidene group Chemical group [H]C([H])=*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049 pi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28327 secre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2784 stomach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839 body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54 brai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62 cor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45 diagno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78 irradi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92 spre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80 sprea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12—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internal passage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B1/015—Control of fluid supply or evacuatio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71—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8—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characterised by distal tip features
- A61B1/00091—Nozzl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4—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mbined with photographic or television appliances
- A61B1/05—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mbined with photographic or television applian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mage sensor, e.g. camera, being in the distal end por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doscopes (AREA)
-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AREA)
- Eye Examina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窥镜,该内窥镜能够在接触观察活体组织时准确地将要进行细胞观察的位置染色,能够提高接触观察的作业性。内窥镜(2)在用于插入到被检体的插入部(11)的前端的突出台阶部(225)的平面(225a)上具有观察部(28),该观察部(28)以接触或接近状态观察所述被检体,在所述内窥镜的突出台阶部(225)的平面(225a)设置有导槽(36),该导槽(36)将从用于供给流体的流体供给用的管道开口部(30a)流出的流体向观察部(28)的观察窗、即观察光学系统(115)的第一透镜(118b1)的方向进行引导。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观察光学系统的内窥镜,所述观察光学系统在使物镜光学系统的前端部与对象物接触或接近的状态下观察对象物。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内窥镜,其具有:对象物接触型的观察光学系统,其使物镜光学系统的前端部与对象物接触,观察该对象物;以及通常的观察光学系统,其使物镜光学系统相对于对象物处于非接触状态,观察该对象物。此处,专利文献1的内窥镜中,在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面上设置有向前方突出的突出部,在该突出部的端面上配设有对象物接触型的观察光学系统。而且,插入部的突出部的根侧的端面上配设有通常的观察光学系统的观察窗、多个照明光学系统的照明窗、送气送水喷嘴、以及处置器具插通通道的前端开口部等。
并且,将内窥镜的插入部插入到管腔内时等将插入部的突出部相对于对象物以非接触状态保持的情况下,利用通常的观察光学系统进行内窥镜观察。而且,通过使插入部的突出部与对象物接触,进行对象物接触观察,所谓对象物接触观察是指使对象物接触型的观察光学系统与对象物接触,观察该对象物。
此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结构的内窥镜:在清洗插入部前端的观察窗的观察窗清洗用的清洗喷嘴上设置与供给清洗液的管道独立的其它送液管道,从该送液管道喷出染色液,将观察对象物染色。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64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220018号公报
像专利文献1的装置那样,进行对象物接触观察时,即、使对象物接触型的观察光学系统与活体组织等的对象物接触来观察该对象物时,优选在进行接触观察之前利用染色液将细胞组织染色。
但是,像专利文献2所示的内窥镜那样,在可装卸地安装在内窥镜的插入部前端上的罩或盖的周缘部形成送液管道的开口部,从该送液管道的开口部喷出染色液,将要接触观察的细胞组织染色时,由于送液管道的开口部的位置与想要进行细胞观察的位置相隔一定距离,因此难以准确染色要进行细胞观察的位置。因此,在进行对象物接触观察之前,多次重复清洗要接触观察的细胞组织之后散布染色液的操作等,接触观察活体组织时的内窥镜的作业性有可能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窥镜,该内窥镜在接触观察活体组织或以接近状态观察对象物时,能够准确地将要进行细胞观察的位置染色,能够提高接触观察的作业性。
第一方面的发明为一种内窥镜,该内窥镜在用于插入到被检体内的插入部的前端面具有观察部,该观察部用于以接触或接近状态观察所述被检体,所述内窥镜的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在所述前端面设置有:流体供给用的管道开口部,其用于供给流体;以及流道部,其将从所述管道开口部流出的流体向所述观察部的观察窗的方向进行引导。
并且,本第一方面的发明中,接触观察被检体时,使用于插入到被检体内的插入部的前端面与被检体接触。该状态下,利用流道部将从流体供给用的管道开口部流出的染色液等流体向观察窗的方向进行引导。
第二方面的发明,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内窥镜,所述流道部是以凹陷状形成于所述前端面的导槽。
并且,在该第二方面的发明中,接触观察被检体时,使用于插入到被检体内的插入部的前端面与被检体接触的状态下,利用以凹陷状形成于前端面的导槽将从流体供给用管道开口部流出的染色液等流体向观察窗的方向进行引导。
第三方面的发明,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部是沿着所述管道开口部的棱边线进行设置的倒角部,所述倒角部的倒角量仅在所述观察窗的方向上较大。
并且,在该第三方面的发明中,接触观察被检体时,使用于插入到被检体内的插入部的前端面与被检体接触的状态下,利用倒角部将从流体供给用的管道开口部流出的染色液等流体向观察窗的方向进行引导,所述倒角部设置在管道开口部的棱边线上,其倒角量仅在观察窗的方向上较大。
第四方面的发明,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部具有与所述管道开口部连通的流体供给用的管道,所述管道配置成其与所述插入部的中心轴的轴心方向大致平行。
并且,在该第四方面的发明中,通过将流体供给用的管道配置成与插入部的中心轴的轴心方向大致平行,能够防止插入部的直径变粗。
第五方面的发明,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部具有突出部,该突出部在所述前端面的所述管道开口部的周边部位向前方突出,从而当使所述前端面与所述被检体接触时,该突出部在所述管道开口部的周缘部位和所述被检体之间形成缝隙,该缝隙将从所述管道开口部流出的流体向所述观察窗的方向进行引导。
并且,在该第五方面的发明中,接触观察被检体时,使用插入到被检体内的插入部的前端面与被检体接触的状态下,利用流道部的突出部挤压被检体,从而在管道开口部的周缘部位和被检体之间形成缝隙,经由该缝隙将从管道开口部流出的流体向观察窗的方向进行引导。
第六方面的发明,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部具有:导槽,其以凹陷状形成于所述前端面上;以及突出部,其在所述前端面的所述管道开口部的周边部位向前方突出,所述突出部配置在所述导槽的周缘部位。
并且,在该第六方面的发明中,接触观察被检体时,使插入部的前端面与被检体接触的状态下,利用配置于导槽的周缘部位的突出部挤压被检体,从而在管道开口部的周缘部位和被检体之间形成缝隙,经由前端面的导槽和该缝隙将染色液等流体向观察窗的方向进行引导。
第七方面的发明,根据第六方面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具有配置于所述导槽两侧的一对突起部。
并且,在该第七方面的发明中,接触观察被检体时,使插入部的前端面与被检体接触的状态下,利用配置于导槽两侧的一对突起部挤压被检体,从而在导槽两侧的突起部和被检体之间形成缝隙,经由前端面的导槽和该缝隙将染色液等流体向观察窗的方向进行引导。
第八方面的发明,根据第五或六方面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是喷嘴,所述喷嘴喷出用于清洗所述观察窗的清洗水。
并且,在该第八方面的发明中,接触观察被检体时,使用于插入到被检体内的插入部的前端面与被检体接触的状态下,利用清洗水的喷出喷嘴挤压被检体,从而在管道开口部的周缘部位和被检体之间形成缝隙,经由该缝隙将从管道开口部流出的流体向观察窗的方向进行引导。
第九方面的发明,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开口部与染色液供给单元连通,所述染色液供给单元用于供给对所述被检体进行染色的染色液。
并且,在该第九方面的发明中,从与管道开口部连通的染色液供给单元供给将被检体染色的染色液,利用流出部将从管道开口部流出的染色液向观察窗的方向进行引导。
第十方面的发明,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开口部分别与染色液供给单元和清洗水供给单元连接,其中,所述染色液供给单元用于供给对所述被检体进行染色的染色液,所述清洗水供给单元用于供给清洗水,所述内窥镜的操作部具有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选择性地在所述染色液供给单元和所述清洗水供给单元之间进行切换而对所选单元进行驱动。
并且,在该第十方面的发明中,利用内窥镜的操作部的控制单元选择性地在染色液供给单元和清洗水供给单元之间进行切换而对所选单元进行驱动,从而选择性地在从清洗水供给单元供给清洗水的状态和从染色液供给单元供给染色液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第十一方面的发明为一种内窥镜,该内窥镜在用于插入到被检体内的插入部的前端面具有观察部,该观察部用于以接触或接近状态观察所述被检体,所述内窥镜的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在所述前端面设置有:流体供给用的管道开口部,其用于供给流体;以及流道部,其将从所述管道开口部流出的流体向所述观察部的观察窗的方向进行引导,所述流道部具有:导槽,其以凹陷状形成于所述前端面;以及突出部,其在所述前端面的所述管道开口部的周边部位向前方突出,所述突出部配置于所述导槽的周缘部位。
并且,该第十一方面的发明中,接触观察被检体时,使用于插入到被检体内的插入部的前端面与被检体接触。在该状态下,利用流道部将从流体供给用的管道开口部流出的染色液等流体向观察窗的方向进行引导。此外,利用配置于导槽的周缘部位的突出部挤压被检体,从而在管道开口部的周缘部位和被检体之间形成缝隙,经由前端面的导槽和该缝隙将染色液等流体向观察窗的方向进行引导。
第十二方面的发明,根据第十一方面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部是沿着所述管道开口部的棱边线设置的倒角部,所述倒角部的倒角量仅在所述观察窗的方向上较大。
并且,在该第十二方面的发明中,接触观察被检体时,使用于插入到被检体内的插入部的前端面与被检体接触的状态下,利用倒角部将从流体供给用的管道开口部流出的染色液等流体向观察窗的方向进行引导,所述倒角部设置在管道开口部的棱边线上,其倒角量仅在观察窗的方向上较大。
第十三方面的发明,根据第十一方面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具有配置于所述导槽两侧的一对突起部。
并且,在该第十三方面的发明中,接触观察被检体时,使插入部的前端面与被检体接触的状态下,利用配置于导槽两侧的一对突起部挤压被检体,从而在导槽两侧的突起部和被检体之间形成缝隙,经由前端面的导槽和该缝隙将染色液等流体向观察窗的方向进行引导。
第十四方面的发明,根据第十一方面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是喷嘴,所述喷嘴喷出用于清洗所述观察窗的清洗水。
而且,在该第十四方面的发明中,接触观察被检体时,使插入部的前端面与被检体接触的状态下,利用清洗水的喷出喷嘴挤压被检体,从而在管道开口部的周缘部位和被检体之间形成缝隙,经由该缝隙将从管道开口部流出的流体向观察窗的方向进行引导。
第十五方面的发明,根据第十一方面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开口部与染色液供给单元连通,所述染色液供给单元用于供给对所述被检体进行染色的染色液。
此外,在该第十五方面的发明中,从与管道开口部连通的染色液供给单元供给将被检体染色的染色液,利用流出部将从管道开口部流出的染色液向观察窗的方向进行引导。
第十六方面的发明,根据第十一方面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开口部分别与染色液供给单元和清洗水供给单元连接,其中,所述染色液供给单元用于供给对所述被检体进行染色的染色液,所述清洗水供给单元用于供给清洗水,所述内窥镜的操作部具有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选择性地在所述染色液供给单元和所述清洗水供给单元之间进行切换而对所选单元进行驱动。
另外,在该第十六方面的发明中,利用内窥镜的操作部的控制单元选择性地在染色液供给单元和清洗水供给单元之间进行切换而对所选单元进行驱动,从而选择性地在从清洗水供给单元供给清洗水的状态和从染色液供给单元供给染色液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如下的内窥镜,在以接触状态观察活体组织或以接近状态观察对象物时,能够准确地将要进行细胞观察的位置染色,能够提高接触观察的作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系统整体的概要结构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前端部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III-III线剖面图。
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观察光学系统的结构的主要部分的纵剖面图。
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流道部的立体图,该流道部将从流体供给用的管道的开口部流出的流体向观察部的观察窗的方向进行引导。
图6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进行观察时的操作步骤的流程图。
图7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使用状态的图,(A)是示出以非接触状态观察活体组织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纵剖面图,(B)是示出以接触状态观察活体组织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纵剖面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前端部的主视图。
图9是图8的IX-IX线剖面图。
图10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内窥镜以接触状态观察活体组织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纵剖面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前端部的主视图。
图12是图11的XII-XII线剖面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前端部的主视图。
符号说明
11插入部;28观察部;30a管道开口部;36导槽(流道部);115观察光学系统;118b1第一透镜(观察窗)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7(A)、(B),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图1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1整体的概要结构。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1具备:内窥镜2;作为照明单元的光源装置3,其向该内窥镜2供给照明光;作为信号处理装置的处理器4,其针对内窥镜2进行信号处理;监视器5,其与该处理器4连接;送气送水装置6,其进行送气送水;前方送水装置7,其进行前方送水;以及染色液供给装置9,其供给例如亚甲蓝等染色液。
内窥镜2具有:细长的插入部11,其用于插入到体腔内;操作部12,其与该插入部11的基端连接;以及通用电缆13,其从该操作部12的侧部延伸。设置于通用电缆13端部的连接器14可自由装卸地与光源装置3连接。此外,连接器14经由显示电缆(scope cable)8与处理器4连接。
并且,内窥镜2的插入部11具有:硬质的前端部15,其形成于插入部11的前端;弯曲部16,其形成于该前端部15的基端;以及可挠管部17,其从该弯曲部16的基端形成到操作部12,具有可挠性。
在内窥镜2的弯曲部16上沿着插入部11的轴方向可转动地连设有未图示的圆环状的多个弯曲件。通过焊接等手段在各弯曲件的内周面上固设4个管状的接线部。4个接线部在绕插入轴分别错开大致90°的位置上固定在1个弯曲件的内周面。
并且,在这些多个弯曲件上覆盖有弯曲编织层,以将这些弯曲件的外周覆盖,所述弯曲编织层是将细线等编织成筒状而形成的。在该弯曲编织层上覆盖有外皮21,以保持水密状态。
该外皮21沿由前端部15、弯曲部16以及可挠管部17组成的插入部11的全长进行覆盖,使它们成为一体。该外皮21的前端外周部分通过绕线粘接部22固定,所述绕线粘接部22缠绕在前端部15上之后与之接合。
并且,插入部11内插通有未图示的4根弯曲操作线,所述4根弯曲操作线用于弯曲操作弯曲部16。这些4根弯曲操作线通过固定环的4个固定部分别绕插入轴错开大致90°地保持固定,所述固定环的前端部分设置于前端部15内。此外,4根各弯曲操作线分别插通在弯曲件的内周面的各接线部上。而且,4根各弯曲操作线从弯曲部16经由可挠管部17的内部向基端侧的操作部12延伸。此外,固定环插嵌于后述的前端部15的加强环15b的内周侧。
另外,这些弯曲操作线与未图示的弯曲操作机构连接,所述弯曲操作机构的基端部设置于操作部12(参照图1)内。操作部12上配设有未图示的4方向弯曲操作用的弯曲操作旋钮,所述弯曲操作旋钮用于驱动弯曲操作机构。
而且,通过弯曲操作旋钮的操作,使4根弯曲操作线相互牵引或松弛,从而向4个方向弯曲操作弯曲部16。这些4个方向是指后述的监视器5上显示的内窥镜图像的上下左右的4个方向。
图2是示出观察前方正面方向的直视型内窥镜2的端面,其中,内窥镜2的插入部11的前端部15的端面配置在与插入部11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在该前端部15的端面上配设有:1个观察部28,其用于观察被检体;2个(第一、第二)照明部29A、29B,其照射照明光;处置器具插通通道(也称为钳子通道)33的1个前端开口部33a;1个送气送水喷嘴34;以及前方送水用的清洗水或染色液等的流体供给用的管道(前方送水通道)30的1个管道开口部30a。
图3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的插入部11的前端部分的主要部分的内部结构。如图3所示,插入部11的前端部15内配设有:硬质的圆柱部件(前端硬性部件)15a,其由金属形成;以及圆环状的加强环15b,其外嵌于该圆柱部件15a的基端侧外周部。圆柱部件15a上形成有与插入部11的轴方向平行的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6个(第一~第六)孔部15a1~15a6(图3中仅示出第一孔部15a1和第六孔部15a6)。加强环15b的基端部分与最前端的弯曲件连接。
圆柱部件15a的3个(第一~第三)孔部15a1~15a3分别配置于与观察部28、第一照明部29A和第二照明部29B对应的部位。而且,在圆柱部件15a的第一孔部15a1上安装有观察部28的各构成要件,在未图示的第二孔部15a2上安装有第一照明部29A的各构成要件,在未图示的第三孔部15a3上安装有第二照明部29B的各构成要件。
此外,圆柱部件15a的其余3个(第四~第六)孔部15a4、15a5、15a6分别配置于与处置器具插通通道33的前端开口部33a、送气送水喷嘴34、以及流体供给用的管道30的开口部30a对应的部位。而且,圆柱部件15a的未图示的第四孔部15a4上连接有处置器具插通通道33的管道的构成要件。同样地圆柱部件15a的未图示的第五孔部15a5上连接有送气送水喷嘴34的构成要件,圆柱部件15a的第六孔部15a6上连接有前方送水用的管道30的构成要件。
此外,圆柱部件15a的前端面和圆柱部件15a的前端侧外周部上以外嵌的方式装配有前端罩24。如图2所示,前端罩24上形成有2级台阶部25、27,2级台阶部25、27具有向前方突出的突出台阶部(突出部)25以及比该突出台阶部25低一级的下台阶部27。此处,突出台阶部25的端面由与插入部11的轴方向正交的平面25a形成。而且,由该突出台阶部25的平面25a形成突出面。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突出台阶部25的平面25a形成为前端罩24的前面整体的圆形的大致2/3左右的面积。该突出台阶部25的平面25a上配设有观察部28、2个(第一、第二)照明部29A、29B、前方送水用的清洗水或染色液等的流体供给用的管道30的1个管道开口部30a。2个照明部29A、29B配置于观察部28的两侧。流体供给用的管道开口部30a配置于观察部28附近。
下台阶部27具有与突出台阶部25的平面25a大致平行的平面27a。在该下台阶部27的平面27a上配设有处置器具插通通道33的前端开口部33a和送气送水喷嘴34,所述处置器具插通通道33配设在插入部11内部。
此外,在下台阶部27和突出台阶部25之间的壁部上形成有倾斜角度为例如45°左右的倾斜面25b和倾斜角度小于该倾斜面25b的倾斜角度的流体导向面25c。该流体导向面25c配置于下台阶部27的送气送水喷嘴34和突出台阶部25的观察部28之间。该流体导向面25c由倾斜角度为例如18°左右的平缓的倾斜面形成。
另外,送气送水喷嘴34是弯曲成大致L字状的管状部件。该送气送水喷嘴34的前端部朝向观察部28侧配置。此外,该送气送水喷嘴34的前端开口部的喷出口34a配置成与流体导向面25c对置。另外,送气送水喷嘴34与该前端侧合流成1个的送气送水管道106连接,送气送水管道106的基端侧分支成送气管道106a和送水管道106b。
观察部28上设置有接触分离兼用型的观察光学系统115。图4示出接触分离兼用型的观察光学系统115的内部结构。该接触分离兼用型的观察光学系统115具有变焦透镜单元116和电气部件单元117,所述变焦透镜单元116具有可以将观察倍率从Tele(放大)位置连续变更为Wide(广角)位置的变焦光学系统。
变焦透镜单元116还具有4个(第一~第四)单元构成体118~121。第一单元构成体118具有第一透镜架118a和构成物镜的第一透镜组118b。如图4所示,第一透镜组118b具有6个(第一~第六)透镜118b1~118b6。此处,形成观察部28的观察窗的观察透镜、即第一透镜118b1配置于第一透镜架118a的最前端部。第一透镜118b1的前端部(前端观察面)在比第一透镜架118a的前端部更向前方突出的状态下通过例如黑色粘合剂粘合固定在第一透镜架118a上。由此,第一透镜118b1的前端部外周面中的比第一透镜架118a的前端部更向前方突出的部分以被黑色粘合剂覆盖的状态保持。
第二单元构成体119是可相对于摄影光轴方向进退的变焦用的移动光学单元。该第二单元构成体119具有第二透镜架(滑动透镜架)119a和第二透镜组(变焦透镜)119b。第二透镜组119b也具有2个(第一、第二)透镜119b1、119b2。
第三单元构成体120具有第三透镜架120a和第三透镜组120b。第三透镜架120a的内部前端侧具有可使第二单元构成体119相对于摄影光轴方向进退地保持的导向空间120c。而且,该导向空间120c的后方配设有第三透镜组120b。第三透镜组120b也具有3个(第一~第三)透镜120b1~120b3。
并且,第四单元构成体121具有第四透镜架121a和第四透镜组121b。第四透镜组121b具有2个(第一、第二)透镜121b1、121b2。
而且,第二单元构成体119的第二透镜架119a上固定有未图示的操作线的前端部,操作线使第二单元构成体119相对于摄影光轴方向进行进退操作。此外,由用户操作设置于内窥镜的操作部的未图示的变焦用的操作杆,从而使操作线相对于摄影光轴方向进行进退驱动。此时,伴随向前端方向推出操作线的操作,作为变焦光学系统的第二单元构成体119向前方(Wide(广角)位置方向)移动。此外,伴随操作线向跟前侧方向拉伸的操作,作为变焦光学系统的第二单元构成体119朝向跟前侧(Tele(放大)位置方向)移动。此处,第二单元构成体119移动到第三单元构成体120的导向空间120c的最后端位置以外的位置的状态设定为以非接触状态观察被检体的范围(通常观察模式)。而且,第二单元构成体119移动到导向空间120c的最后端位置的状态设定为以接触状态观察被检测体的观察位置(监视器观察倍率为200倍~1000倍左右的对象物接触观察模式)。由此,通过未图示的变焦用的操作杆的操作,可以切换为第二单元构成体119以非接触状态观察被检体的观察位置(通常观察模式)和以接触状态观察被检体的观察位置(对象物接触观察模式)。
并且,滑动的变焦用的第二单元构成体119的第二透镜架119a上设置有明亮度光圈123。该明亮度光圈123配置于第一透镜119b1的前面侧,该第一透镜119b1保持在第二透镜架119a上。该明亮度光圈123的遮光性板123a的中央部分设置有使光透过的开口部123b。
而且,第三单元构成体120上,在第一透镜120b1和第二透镜120b2之间作为用于确定透镜间隔的定位部件夹设有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2个)间隔环124。在2个间隔环124之间插入有用于防止光学闪光的闪光光圈125。
此外,第四单元构成体121的后端部连设有电气部件单元117。电气部件单元117具有CCD(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MOS(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1-OxideSemiconductor)等摄像元件126和电路板127。另外,摄像元件126前面的受光面侧设置有罩玻璃128。
并且,电气部件单元117的罩玻璃128以并列设置的状态固定在第四单元构成体121的第二透镜121b2上。由此,形成变焦透镜单元116和电气部件单元117构成为一体的接触分离兼用型的观察光学系统115。
电路板127具有电气部件和布线图案,信号电缆129的多个信号线的前端部通过焊接等手段连接。而且,罩玻璃128、摄像元件126、电路板127以及信号电缆129的前端部分的各个外周部用绝缘密封树脂等覆盖为一体。
并且,从变焦透镜单元116形成于摄像元件126的光学像通过摄像元件126光电转换成电图像信号,该光电转换的图像信号输出到电路板127。而且,从电路板127输出的光学像的电信号经由信号电缆129传送到后续的电气设备、即处理器4。
而且,如图1所示,摄像元件126的信号电缆129依次经由插入部11、操作部12、通用电缆13的内部延伸到连接器14内。连接器14内内置有继电板86。该继电板86上连接有信号电缆129的基端部。此外,信号电缆129经由连接器14内的继电板86与信号电缆87连接。
此外,连接器14的继电板86经由连接器14内的信号电缆87以及显示电缆8内的信号线88与处理器4内的控制电路89连接。
另外,处理器4内设置有:驱动电路110,其驱动观察光学系统115的摄像元件126;信号处理电路111,其对经由继电板86从摄像元件126输出的摄像信号进行信号处理;以及控制电路89,其控制信号处理电路111等的动作状态。
并且,如图3所示,接触分离兼用型的观察光学系统115在插入于圆柱部件15a的第一孔部15a1内的状态下用未图示的螺丝固定。此处,第一单元构成体118的第一透镜118b1的前端部固定成比突出台阶部25的平面25a的位置向前方突出适当长度L1、例如0.05mm左右的状态。
而且,第一照明部29A和第二照明部29B基本上为相同结构。在第一照明部29A和第二照明部29B上配设有向照明透镜的后端部传送照明光的光导93的前端部分。光导93的前端部分被圆筒部件包围,利用将多个光纤捆扎的外皮和作为芯材的保护管覆盖。
此外,光导93依次经由插入部11、内窥镜2的操作部12、通用电缆13的内部延伸到连接器14内。光导93的基端部侧与从连接器14突出的光导连接器的入射端部96连接。而且,该光导连接器的入射端部96可装卸地与光源装置3连接。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光导93例如在内窥镜2的操作部12内分支,在插入部11中以分割成2根的状态插通。而且,分割成2根的各光导93的前端部分别以对置的方式配置于2个照明窗、即第一照明部29A和第二照明部29B的各照明透镜的背面附近,所述2个照明部设置在前端罩24上,圆柱部件15a的第二孔部15a2和第三孔部15a3的后端部用例如螺丝固定。
而且,光源装置3的照明灯97发出的照明光照射到光导连接器的入射端部96,经由光导93引导的照明光经由第一照明部29A、第二照明部29B的各照明透镜射出到内窥镜2的前方。
此外,连通管的前端部分从基端部侧插嵌于第四孔部15a4,所述第四孔部15a4形成于前端部15的圆柱部件15a,该连通管与处置器具插通通道33连通。该连通管的基端部向圆柱部件15a的后方突出,处置器具插通通道33的前端部与该连通管的基端部分连接。该处置器具插通通道33的前端经由连通管与前端罩24的前端开口部33a连通。
该处置器具插通通道33在插入部11的基端附近分支,一方插通到配设于内窥镜的操作部上的未图示的处置器具插入口。并且,另一方经由插入部11和通用电缆13内部与吸引通道连通,其基端经由连接器14与未图示的吸引单元连接。
并且,大致圆筒状的管部件的前端部分从后端部侧插嵌于第六孔部15a6,所述第六孔部15a6形成于前端部15的圆柱部件15a。该管部件的基端部向圆柱部件15a的后方突出,该管部件的前端部分上连接有前方送水用管道30的前端部。另外,前方送水用管道30的前端部覆盖管部件的基端部分,前端部分通过绕线连接固定。
该前方送水用管道30经由插入部11、内窥镜2的操作部12以及通用电缆13插通到连接器14,与前方送水装置7连接。在该前方送水用管道30的中途部上,在内窥镜2的操作部12上安装有未图示的前方送水按钮。
若操作该前方送水按钮,则从插入部11的前端罩24的开口部30a向体腔的插入方向吹入灭菌水等液体。由此,能够清洗附着在体腔内的被检部位上的体液等。另外,如图1所示,从前方送水装置7延伸的电缆上连接有光学开关7a,通过该光学开关7a的操作,用户能够从插入部11的前端罩24的开口部30a向体腔的插入方向吹入灭菌水等液体。
此外,插入部11上配设有用于供给染色液的染色液送水管道31,该染色液送水管道31与前方送水用管道30并列设置。该染色液送水管道31的前端部与前方送水用管道30合流,成为1个。染色液送水管道31经由插入部11、内窥镜2的操作部12以及通用电缆13插通到连接器14,与染色液供给装置9连接。另外,操作部12的前方送水按钮是例如2级式的操作按钮。而且,通过第一级的按钮操作,从前端罩24的开口部30a吹入灭菌水等液体,并且,通过第二级的按钮操作,切换到从染色液供给装置9向前端罩24的开口部30a供给染色液的状态。此外,从染色液供给装置9延伸的电缆上连接有光学开关9a,通过该光学开关9a的操作,用户能够从染色液供给装置9经由染色液送水管道31向插入部11的前端罩24的开口部30a供给染色液。
并且,如图5所示,前端罩24的突出台阶部25的平面25a上设置有导槽(流道部)36,所述导槽36将从前方送水用管道30的开口部30a流出的流体引向观察部28的观察窗的方向。该导槽36在突出台阶部25的平面25a上形成为凹陷状。另外,作为将从前方送水用管道30的开口部30a流出的流体引向观察部28的观察窗的方向的流道部,除了导槽36以外,还可以是沿前方送水用管道30的开口部30a的棱边线设置的倒角部,所述倒角部构成为其倒角量仅在观察部28的观察窗的方向上较大。
并且,内窥镜2的操作部12上设置有控制开关112a、112b、送气送水按钮109、未图示的弯曲操作旋钮、进行观察光学系统115的变焦操作的未图示的变焦杆、未图示的前方送水按钮、以及上述未图示的处置器具插通口。
通过输入从该处理器4的信号处理电路111输出的影像信号,在监视器5显示观察光学系统115的摄像元件126的内窥镜图像。该监视器5的上下方向与摄像元件126的CCD元件或CMOS元件的垂直传送方向一致,左右方向与摄像元件126的CCD元件或CMOS元件的水平传送方向一致。即,观察光学系统115的摄像元件126所拍摄的内窥镜图像的上下左右方向与监视器5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
插入部11的弯曲部16的上下左右方向确定为与该监视器5上显示的内窥镜图像的上下左右方向对应。即,如上所述,插通到弯曲部16内的4个弯曲操作线23通过设置于操作部12的弯曲操作旋钮的预定操作牵引松弛,弯曲部16向与监视器5上显示的图像的上下左右方向对应的上下左右的4个方向自由弯曲。
接着,说明上述结构的内窥镜的作用。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时,内窥镜系统的设置结束后,开始向患者体内插入内窥镜的作业。当进行该内窥镜的插入作业时,用户预先将观察部28的接触分离兼用型的观察光学系统115设定为通常观察模式,该通常观察模式中将内窥镜2的插入部11插入到体腔内,观察诊断对象的患部等。在该通常观察模式中设定为观察光学系统115的变焦光学系统、即第二单元构成体119以非接触状态观察被检体的通常观察位置的范围。
并且,从光源装置3的照明灯97以面顺序向光导93提供例如RGB的照明光。由此,经由第一照明部29A和第二照明部29B,对患者的体腔内的患部等进行照明。与此同时,驱动电路110向摄像元件126输出CCD驱动信号。
所照明的患部等的被摄体通过通常观察位置的观察光学系统115的变焦透镜单元116成像于摄像元件126的受光面上,并进行光电转换。而且,该摄像元件126通过驱动信号的施加输出进行了光电转换的信号。该信号经由信号电缆129输入到处理器4内的信号处理电路111。输入到该信号处理电路111内的信号在内部进行A/D转换之后,临时存储到R、G、B用存储器中。
之后,存储于R、G、B用存储器的信号被同时读出,成为同步的R、G、B信号,进一步进行D/A转换,成为模拟的R、G、B信号,在监视器5中进行彩色显示。由此,使用通常观察位置的观察光学系统115的变焦透镜单元116,进行通常观察,所谓通常观察是指广范围地观察从观察光学系统115的变焦透镜单元116的第一透镜118b1远离的观察对象物。
在该通常观察中,当体腔内的被检部位上附着有体液等时,进行前方送水按钮的第一级的按钮操作。操作该前方送水按钮时,如图7(A)所示,从插入部11的前端罩24的开口部30a向体腔的插入方向吹入灭菌水等液体。由此,能够清洗附着在体腔内的被检部位上的体液等。
并且,由通常观察位置的观察光学系统115的变焦透镜单元116进行的观察持续进行到插入于患者体内的内窥镜2的前端部15被引导到目标观察对象部位H1为止。而且,内窥镜2的前端部15接近目标观察对象部位H1的状态下,通过由用户操作变焦用的操作杆,切换到高倍率的对象物接触观察模式。此时,观察光学系统115的变焦透镜单元116的第二单元构成体119切换为移动到引导空间120c的最后端位置的状态,切换为以接触状态观察被检体的高倍率的对象物接触观察位置。
并且,在高倍率的接触观察模式下接触观察被检体时,以图6的流程图所示的步骤进行观察。首先,如图7(A)所示,在从活体组织H的表面离开的位置,进行前方送水按钮的第一级的按钮操作。从插入部11的前端罩24的开口部30a向体腔的插入方向对目标观察对象部位H1吹入灭菌水等液体(步骤S1)。由此,能够清洗附着在体腔内的被检部位上的体液等。
接着,进行前方送水按钮的第二级的按钮操作。此时,从插入部11的前端罩24的开口部30a向体腔的插入方向对目标观察对象部位H1散布例如亚甲蓝等染色液(色素)(步骤S2)。由此,预先将关注部位染色,能够鲜明地观察细胞的轮廓。
之后,在接下来的步骤S3中,如图7(B)所示,插入部11的前端部15的突出台阶部25的平面25a挤压作为对象物的活体组织H的表面。此时,主要是前端罩24的突出台阶部25的平面25a的部分挤压活体组织H的表面,除此之外的下阶梯部27的平面27a等非突出面相对于活体组织H的表面以非接触状态保持。因此,突出台阶部25的平面25a上配置的观察光学系统115的前端的第一透镜118b1以及第一照明部29A、第二照明部29B的照明透镜以压接状态与观察对象部位H1的细胞组织等的活体组织H的表面接触。
在该状态下,判断是否可以以高倍率放大观察作为观察对象的细胞组织等的活体组织H的表面(步骤S4),在该步骤S4中,判断为可观察的情况下,进行高倍率的对象物接触观察,所谓高倍率的对象物接触观察是指以高倍率观察作为观察对象的细胞组织等(步骤S5)。之后,结束观察。
并且,在步骤S4中,判断为不可观察的情况下,在主要是突出台阶部25的平面25a的部分挤压活体组织H的表面的状态下,进行前方送水按钮的第一级的按钮操作。而且,从前端罩24的开口部30a向体腔的插入方向吹入灭菌水等液体(步骤S6)。由此,清洗附着在体腔内的被检部位上的体液等。
之后,进行前方送水按钮的第二级的按钮操作。而且,从插入部11的前端罩24的开口部30a向体腔的插入方向散布例如亚甲蓝等染色液(色素),用染色液将目标观察对象部位H1染色(步骤S7)。此时,从前端罩24的开口部30a流出的染色液等流体通过导槽36引向观察部28的观察窗的方向。因此,亚甲蓝等染色液可靠地散布到观察部28的观察窗的第一透镜118b1和活体组织H的表面之间的缝隙上。由此,预先将关注部位染色,能够鲜明地观察细胞的轮廓。该状态下,进入步骤S5,进行高倍率的对象物接触观察,即、以高倍率观察作为观察对象的细胞组织等。之后,结束观察。
并且,在利用对象物接触型的观察光学系统115对活体组织H进行细胞观察时,通过第一照明部29A和第二照明部29B的照明透镜,对细胞组织等的活体组织H照射照明光。此时,照射到细胞组织等的活体组织H上的照明光的一部分,透射到细胞组织等活体组织H的内部,扩散到第一照明部29A和第二照明部29B的照明透镜的抵接面的周围。因此,照明光也会照射到观察光学系统115的第一透镜118b1前方的细胞组织等的活体组织H的周围部分。由此,通过对挤压细胞组织等的活体组织H的表面的观察光学系统115的第一透镜118b1所观察的部分照射照明光,从而细胞组织等的活体组织H的光通过观察光学系统115的变焦透镜单元116,在摄像元件126的受光面上成像,进行光电转换。
而且,摄像元件126输出进行了光电转换的信号。该情况下,在摄像元件126的内部进行信号放大,从摄像元件126输出。该信号经由信号电缆129输入到处理器4内的信号处理电路111。
输入到该信号处理电路111内的信号在内部进行A/D转换之后,例如同时存储到R、G、B用存储器中。之后,存储于R、G、B用存储器的信号同时读出,成为同步的R、G、B信号,再次进行D/A转换,成为模拟的R、G、B信号,显示到显示器5上。由此,以使用了对象物接触型的观察光学系统115的高倍率的观察模式,对观察光学系统115的第一透镜118b1前方的细胞组织等的活体组织H进行观察。
因此,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发挥如下效果。即,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前端罩24的突出台阶部25的平面25a上设置导槽36,该导槽36将从前方送水用管道30的开口部30a流出的流体引向观察部28的观察窗(观察光学系统115的第一透镜118b1)的方向。由此,主要由突出台阶部25的平面25a的部分挤压活体组织H的表面的状态下,从插入部11的前端罩24的开口部30a散布染色液时,从前端罩24的开口部30a流出的染色液被导槽36引向观察部28的观察窗的方向。因此,观察部28的观察窗(观察光学系统115的第一透镜118b1)挤压活体组织H的表面的状态下,以高倍率观察作为观察对象的细胞组织等的对象物接触观察时,亚甲蓝等染色液可靠地散布到观察部28的观察窗的第一透镜118b1与活体组织H的表面之间的缝隙上,所以关注部位被染色,能够鲜明地观察细胞的轮廓。
并且,在粘液分泌较多的被摄体(胃等)中,需要去除粘液后,进行染色,但通过使内窥镜2的前端部15与粘膜接触,从而能够减少粘液分泌,可以更加稳定地进行染色。
而且,在不使内窥镜2的前端部15与粘膜接触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与通常的前方送水相同的方式,通过送水将粘膜去除,散布染色液。
(第二实施方式)
并且,图8~图10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7(A)、(B))的内窥镜2的插入部11的前端部15的结构变更为如下。
即,在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中,插入部11的前端部15的前端罩24的突出台阶部25的平面25a上配设有送气送水喷嘴34。如图8所示,该送气送水喷嘴34以邻接在导槽36附近的状态配置。而且,如图9所示,该送气送水喷嘴34以从前端罩24的突出台阶部25的平面25a向前方突出的状态安装。
因此,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发挥如下效果。即,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中,观察部28的观察窗(观察光学系统115的第一透镜118b1)挤压活体组织H的表面的状态下,以高倍率观察作为观察对象的细胞组织等的高倍率的接触观察时,如图10所示,通过送气送水喷嘴34,压入被检体。由此,能够在观察部28的观察窗的第一透镜118b1与活体组织H的表面之间形成缝隙S。因此,高倍率的接触观察时,利用导槽36将从前端罩24的开口部30a流出的亚甲蓝等染色液引向观察部28的观察窗的方向,并且,将利用导槽36引导的染色液可靠地散布到观察部28的观察窗的第一透镜118b1与活体组织H的表面之间的缝隙S上。其结果,即使在进行高倍率的接触观察时,关注部位被染色,仍能够鲜明地观察细胞的轮廓。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尤其,送气送水喷嘴34以邻接在导槽36附近的状态配置,所以即使在与活体接触的状态下,也能够进一步稳定染色液的流道部,能够更稳定地进行染色。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一般配设于插入部11的前端部15的送气送水喷嘴34用作压入被检体的突出部,所以无需设置仅用于压入被检体的突出部。因此,能够减少内窥镜2的构成部件,能够实现成本降低。
(第三实施方式)
并且,图11和图12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替代第二实施方式(参照图8~图10)的送气送水喷嘴34,如图11所示,在导槽36的两侧突出设置一对突起部41a、41b。
因此,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发挥如下效果。即,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中,观察部28的观察窗(观察光学系统115的第一透镜118b1)挤压活体组织H的表面的状态下,以高倍率观察作为观察对象的细胞组织等的高倍率的接触观察时,如图12所示,能够通过一对突起部41a、41b挤压被检体。由此,能够在观察部28的观察窗的第一透镜118b1与活体组织H的表面之间形成缝隙S。因此,进行高倍率的接触观察时,能够利用导槽36将从前端罩24的开口部30a流出的染色液引向观察部28的观察窗的方向,并且,将利用导槽36引导的亚甲蓝等染色液可靠地散布到观察部28的观察窗的第一透镜118b1与活体组织H表面之间的缝隙S。其结果,即使在高倍率的接触观察时,关注部位被染色,仍能够鲜明地观察细胞的轮廓。
(第四实施方式)
并且,图13示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7(A)、(B))的内窥镜2的插入部11的前端部15的结构变更为如下。
即,在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中,如图13所示,在配置于插入部11的前端部15的前端罩24上形成3级台阶部225、226、227,所述3级台阶部225、226、227具有:突出台阶部225,其向前方突出;中台阶部226,其比该突出台阶部225低一级;以及下台阶部227,其比该中台阶部226低一级。此处,突出台阶部225的端面由与插入部11的轴方向正交的平面225a形成。而且,由该突出台阶部225的平面225a形成突出面。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台阶部225的平面225a形成为前端罩24的整个前面的圆形状的1/4左右的面积。即,前端罩24的圆形状的整个前面的下半部分、且相对于将上下连接的中心线的图13形成在左侧部分。
在该突出台阶部225的平面225a上配设有第一透镜241a和第一照明窗(第一照明部)229,该第一透镜241a是对象物接触型的第一摄像单元(第一观察部)228的观察透镜。第一摄像单元228配置在前端部15的大致中央位置。第一照明窗229配置在第一摄像单元228的附近位置。
中台阶部226具有与突出台阶部225的平面225a大致平行的平面226a。在该中台阶部226的平面226a上配设有第一透镜261a和2个(第二、第三)照明窗(照明部)231、232,该第一透镜261a是相对于对象物以非接触状态保持的通常观察用的第二摄像单元(第二观察部)230的观察透镜。此处,第二照明窗231和第三照明窗232配置在第二摄像单元230的两侧。而且,在中台阶部226和突出台阶部225之间的壁部上形成有倾斜角度为例如45°左右的倾斜面225b。
另外,突出台阶部225的平面225a和中台阶部226的平面226a之间的台阶差设定为能够防止突出台阶部225进入到第二摄像单元230的视场的高度、例如约0.7mm左右。
下台阶部227具有与突出台阶部225的平面225a大致平行的平面227a。该下台阶部227的平面227a上配设有处理器具插通通道223的前端开口部233a和送气送水喷嘴234,该处理器具插通通道223配设在插入部11的内部。
此外,在下台阶部227和中台阶部226之间的壁部上形成有倾斜角度为例如45°左右的倾斜面226b和倾斜角度小于该倾斜面226b的倾斜角度的流体导向面226c。该流体导向面226c配置在下台阶部227的送气送水喷嘴234和中台阶部226的第二摄像单元230之间。该流体导向面226c由倾斜角度为例如18°左右的平缓的倾斜面形成。
并且,送气送水喷嘴234的前端部朝向第二摄像单元230的观察透镜、即第一透镜261a侧配置。此外,该送气送水喷嘴234的前端开口部的喷出口234a配置成与流体导向面226c对置。
本实施方式中,突出台阶部225的平面225a上配设有第一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前方送水用的清洗水或染色液等的流体供给用的管道(前方送水通道)30的管道开口部30a。而且,该突出台阶部225的平面225a上设置有导槽(流道部)36,该导槽36将从前方送水用管道30的开口部30a流出的流体引向观察部28的观察窗的方向。
因此,通过上述结构,主要是突出台阶部225的平面225a的部分挤压活体组织H的表面的状态下,从插入部11的前端罩24的开口部30a散布了染色液时,从前端罩24的开口部30a流出的染色液通过导槽36引向第一摄像单元228的观察透镜即第一透镜241a的方向。因此,第一摄像单元228的观察透镜即第一透镜241a挤压活体组织H的表面的状态下,以高倍率观察作为观察对象的细胞组织等的高倍率的对象物接触观察时,能够可靠地在观察部28的观察透镜即第一透镜241a与活体组织H的表面之间的缝隙上散布亚甲蓝等染色液,所以关注部位被染色,能够鲜明地观察细胞的轮廓。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接着,如下说明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的技术事项。
(付记项1)一种内窥镜,其使内窥镜前端面接触或接近被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具有:接触观察用的观察窗,其配置在内窥镜前端面上;管道开口部,其配置在所述内窥镜前端面上;以及流道部,其从所述开口部向所述观察窗延伸。
(付记项2)根据付记项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部为槽。
(付记项3)根据付记项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与内窥镜的长度方向的轴大致平行。
(付记项4)一种内窥镜,其使内窥镜前端面接触被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具有:接触观察用的观察窗,其配置在内窥镜前端面上;管道开口部,其配置在所述内窥镜前端面上;至少1个以上的突出部,其位于所述开口部附近的内窥镜前端面;以及流道部,其从所述开口部向所述观察窗延伸。
(付记项5)根据付记项4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部为槽。
(付记项6)根据付记项4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是用于清洗观察窗的喷嘴。
(付记项7)根据付记项4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部具有设置于所述内窥镜前端面的一对突起壁,所述一对突起壁从开口部向观察窗延伸。
(付记项8)根据付记项4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各突起壁的高度从开口部侧向观察窗侧增大。
(付记项9)根据付记项4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内窥镜插入部内具有送液管道,所述送液管道具有:基管部,其与内窥镜插入部轴实质一致地延伸;以及倾斜管部,其从该基管部向前端斜面方向延伸,开口部作为所述倾斜管部的开口设置。
(付记项10)根据付记项4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为楔形,突出部高的一方为透镜面侧。
(付记项1的效果)在粘液分泌较多的被摄体(胃等)中,需要去除粘液后进行染色,若使内窥镜前端与粘膜接触,则粘液的分泌减少,可以进行更稳定的染色。在内窥镜前端不与粘膜接触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与通常的前方送水相同的方式,通过送水等去除粘膜,散布染色液。并且,在使前端部与粘膜接触的状态下,也能够经由所述开口部的槽部使染色液流向接触观察窗,能够容易地将细胞观察部位染色。
(付记项4的效果)在付记项1的效果的基础上,在开口部附近设置突出部,从而即使在与活体接触的状态下,也能够很稳定地确保流道部,能够很稳定地进行染色。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在使用如下的内窥镜的技术领域或制造该内窥镜的技术领域中很有效,所述内窥镜例如插入到体腔内,具有对象物接触型的观察光学系统,所谓对象物接触型的观察光学系统是指使物镜光学系统的前端部与对象物接触来观察该对象物。
Claims (16)
1.一种内窥镜,该内窥镜在用于插入到被检体内的插入部的前端面具有观察部,该观察部用于以接触或接近状态观察所述被检体,所述内窥镜的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在所述前端面设置有:
流体供给用的管道开口部,其用于供给流体;以及
流道部,其将从所述管道开口部流出的流体向所述观察部的观察窗的方向进行引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部是以凹陷状形成于所述前端面的导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部是沿着所述管道开口部的棱边线进行设置的倒角部,所述倒角部的倒角量仅在所述观察窗的方向上较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部具有与所述管道开口部连通的流体供给用的管道,所述管道配置成其与所述插入部的中心轴的轴心方向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部具有突出部,该突出部在所述前端面的所述管道开口部的周边部位向前方突出,从而当使所述前端面与所述被检体接触时,该突出部在所述管道开口部的周缘部位和所述被检体之间形成缝隙,该缝隙将从所述管道开口部流出的流体向所述观察窗的方向进行引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部具有:导槽,其以凹陷状形成于所述前端面上;以及突出部,其在所述前端面的所述管道开口部的周边部位向前方突出,
所述突出部配置在所述导槽的周缘部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具有配置于所述导槽两侧的一对突起部。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是喷嘴,所述喷嘴喷出用于清洗所述观察窗的清洗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开口部与染色液供给单元连通,所述染色液供给单元用于供给对所述被检体进行染色的染色液。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开口部分别与染色液供给单元和清洗水供给单元连接,其中,所述染色液供给单元用于供给对所述被检体进行染色的染色液,所述清洗水供给单元用于供给清洗水,
所述内窥镜的操作部具有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选择性地在所述染色液供给单元和所述清洗水供给单元之间进行切换而对所选单元进行驱动。
11.一种内窥镜,该内窥镜在用于插入到被检体内的插入部的前端面具有观察部,该观察部用于以接触或接近状态观察所述被检体,所述内窥镜的特征在于,
所述内窥镜在所述前端面设置有:流体供给用的管道开口部,其用于供给流体;以及流道部,其将从所述管道开口部流出的流体向所述观察部的观察窗的方向进行引导,
所述流道部具有:导槽,其以凹陷状形成于所述前端面;以及突出部,其在所述前端面的所述管道开口部的周边部位向前方突出,
所述突出部配置于所述导槽的周缘部位。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部是沿着所述管道开口部的棱边线设置的倒角部,所述倒角部的倒角量仅在所述观察窗的方向上较大。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具有配置于所述导槽两侧的一对突起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是喷嘴,所述喷嘴喷出用于清洗所述观察窗的清洗水。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开口部与染色液供给单元连通,所述染色液供给单元用于供给对所述被检体进行染色的染色液。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开口部分别与染色液供给单元和清洗水供给单元连接,其中,所述染色液供给单元用于供给对所述被检体进行染色的染色液,所述清洗水供给单元用于供给清洗水,
所述内窥镜的操作部具有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选择性地在所述染色液供给单元和所述清洗水供给单元之间进行切换而对所选单元进行驱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6273360A JP5078309B2 (ja) | 2006-10-04 | 2006-10-04 | 内視鏡 |
JP2006273360 | 2006-10-0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56767A true CN101156767A (zh) | 2008-04-09 |
CN100558288C CN100558288C (zh) | 2009-11-11 |
Family
ID=388344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71010914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8288C (zh) | 2006-10-04 | 2007-06-13 | 内窥镜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80086032A1 (zh) |
EP (1) | EP1908392B1 (zh) |
JP (1) | JP5078309B2 (zh) |
CN (1) | CN100558288C (zh) |
AT (1) | ATE464001T1 (zh) |
DE (1) | DE602007005893D1 (zh) |
Cited B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72980B (zh) * | 2008-09-08 | 2011-11-23 |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 内窥镜用摄像单元 |
CN102309308A (zh) * | 2010-06-29 | 2012-01-11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供气供液设备 |
CN102648841A (zh) * | 2011-02-28 | 2012-08-29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具有端部喷嘴的内窥镜 |
CN102652663A (zh) * | 2011-03-01 | 2012-09-05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内窥镜 |
CN105074560A (zh) * | 2013-03-13 | 2015-11-18 | 纳诺布雷克株式会社 | 反射型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N105246393A (zh) * | 2013-03-28 | 2016-01-13 | 恩多巧爱思股份有限公司 | 紧凑的多观察元件内窥镜系统 |
CN102089680B (zh) * | 2008-07-10 | 2016-08-17 |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学图像探测器 |
CN106999009A (zh) * | 2015-09-01 | 2017-08-01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观察光学系统单元、摄像单元以及内窥镜 |
US10165929B2 (en) | 2009-06-18 | 2019-01-01 | Endochoice, Inc. | Compact multi-viewing element endoscope system |
CN109567722A (zh) * | 2017-09-28 | 2019-04-05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内窥镜 |
CN111107776A (zh) * | 2017-07-12 | 2020-05-05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摄像单元 |
CN113558683A (zh) * | 2021-08-25 | 2021-10-29 | 张强 | 辅助连接件及软式内镜辅助抽吸装置 |
US11547275B2 (en) | 2009-06-18 | 2023-01-10 | Endochoice, Inc. | Compact multi-viewing element endoscope system |
CN116784784A (zh) * | 2023-08-24 | 2023-09-22 | 湖南省华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一种喷嘴组件、内窥镜前端组件和内窥镜 |
US12137873B2 (en) | 2009-06-18 | 2024-11-12 | Endochoice, Inc. | Compact multi-viewing element endoscope system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053904B2 (ja) * | 2008-03-31 | 2012-10-24 |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内視鏡、先端キャップ付き内視鏡および内視鏡用洗浄シース |
JP5501603B2 (ja) * | 2008-11-14 | 2014-05-28 |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内視鏡 |
JP5393363B2 (ja) * | 2009-09-11 | 2014-01-22 | Hoya株式会社 | 内視鏡 |
JP2011120863A (ja) * | 2009-11-11 | 2011-06-23 | Fujifilm Corp | 内視鏡 |
JP5554153B2 (ja) | 2010-06-11 | 2014-07-23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内視鏡 |
JP5368380B2 (ja) | 2010-06-11 | 2013-12-18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内視鏡 |
JP5584057B2 (ja) * | 2010-08-30 | 2014-09-03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硬性内視鏡 |
JP5685406B2 (ja) * | 2010-09-06 | 2015-03-18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画像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作動方法 |
JP5736236B2 (ja) * | 2011-05-26 | 2015-06-17 | Hoya株式会社 | 内視鏡 |
JP5487225B2 (ja) * | 2012-02-15 | 2014-05-07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内視鏡装置 |
CN106714654B (zh) * | 2015-05-13 | 2018-11-13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内窥镜 |
JP6203914B2 (ja) * | 2016-07-12 | 2017-09-27 | Hoya株式会社 | 内視鏡 |
JP6830876B2 (ja) * | 2017-09-22 | 2021-02-17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内視鏡 |
JP7650696B2 (ja) * | 2021-03-29 | 2025-03-25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内視鏡 |
JP2022152487A (ja) | 2021-03-29 | 2022-10-12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内視鏡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436087A (en) * | 1977-12-11 | 1984-03-13 | Kabushiki Kaisha Medos Kenkyusho | Bioptic instrument |
JPS59145901U (ja) * | 1983-03-22 | 1984-09-29 |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 内視鏡 |
US4757819A (en) * | 1986-05-21 | 1988-07-19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Ultrasonic endoscope |
JPH03106329A (ja) * | 1989-09-20 | 1991-05-02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内視鏡装置 |
US5313934A (en) * | 1992-09-10 | 1994-05-24 | Deumed Group Inc. | Lens cleaning means for invasive viewing medical instruments |
JP3242467B2 (ja) | 1992-11-18 | 2001-12-25 |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 内視鏡 |
US5536236A (en) * | 1993-02-12 | 1996-07-16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Covered endoscope system |
JPH0819512A (ja) * | 1994-07-06 | 1996-01-23 | Toshiba Corp | 内視鏡 |
JPH08215137A (ja) * | 1995-02-14 | 1996-08-27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内視鏡 |
JP3785908B2 (ja) * | 2000-08-17 | 2006-06-14 | フジノン株式会社 | 内視鏡の観察窓洗浄装置 |
JP3989742B2 (ja) * | 2002-01-31 | 2007-10-10 |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 副送水機能を有する内視鏡 |
JP2005168770A (ja) | 2003-12-10 | 2005-06-30 | Olympus Corp | 内視鏡 |
JP3965170B2 (ja) | 2004-07-27 | 2007-08-29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内視鏡 |
US8083671B2 (en) * | 2004-09-30 | 2011-12-27 |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 Fluid delivery system for use with an endoscope |
DE102005019142A1 (de) * | 2005-04-20 | 2006-11-02 | Karl Storz Gmbh & Co. Kg | Endoskop mit einem Ablenkelement für Spülmedien |
-
2006
- 2006-10-04 JP JP2006273360A patent/JP5078309B2/ja active Active
-
2007
- 2007-06-13 CN CNB2007101091474A patent/CN100558288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10-02 EP EP07019371A patent/EP1908392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7-10-02 DE DE602007005893T patent/DE602007005893D1/de active Active
- 2007-10-02 US US11/865,759 patent/US20080086032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7-10-02 AT AT07019371T patent/ATE464001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Cited By (2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89680B (zh) * | 2008-07-10 | 2016-08-17 |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学图像探测器 |
CN101672980B (zh) * | 2008-09-08 | 2011-11-23 |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 内窥镜用摄像单元 |
US11547275B2 (en) | 2009-06-18 | 2023-01-10 | Endochoice, Inc. | Compact multi-viewing element endoscope system |
US10165929B2 (en) | 2009-06-18 | 2019-01-01 | Endochoice, Inc. | Compact multi-viewing element endoscope system |
US10912445B2 (en) | 2009-06-18 | 2021-02-09 | Endochoice, Inc. | Compact multi-viewing element endoscope system |
US12137873B2 (en) | 2009-06-18 | 2024-11-12 | Endochoice, Inc. | Compact multi-viewing element endoscope system |
CN102309308A (zh) * | 2010-06-29 | 2012-01-11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供气供液设备 |
CN102648841A (zh) * | 2011-02-28 | 2012-08-29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具有端部喷嘴的内窥镜 |
CN102648841B (zh) * | 2011-02-28 | 2015-03-25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具有端部喷嘴的内窥镜 |
CN102652663A (zh) * | 2011-03-01 | 2012-09-05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内窥镜 |
CN103549936B (zh) * | 2011-03-01 | 2015-10-28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内窥镜 |
US11064876B2 (en) | 2011-03-01 | 2021-07-20 | Fujifilm Corporation | Endoscope |
CN102652663B (zh) * | 2011-03-01 | 2015-05-06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内窥镜 |
CN103549936A (zh) * | 2011-03-01 | 2014-02-05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内窥镜 |
US10441151B2 (en) | 2011-03-01 | 2019-10-15 | Fujifilm Corporation | Endoscope |
CN105074560B (zh) * | 2013-03-13 | 2019-04-02 | 纳诺布雷克株式会社 | 反射型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N105074560A (zh) * | 2013-03-13 | 2015-11-18 | 纳诺布雷克株式会社 | 反射型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N105246393A (zh) * | 2013-03-28 | 2016-01-13 | 恩多巧爱思股份有限公司 | 紧凑的多观察元件内窥镜系统 |
CN106999009B (zh) * | 2015-09-01 | 2018-11-06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观察光学系统单元、摄像单元以及内窥镜 |
CN106999009A (zh) * | 2015-09-01 | 2017-08-01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观察光学系统单元、摄像单元以及内窥镜 |
CN111107776A (zh) * | 2017-07-12 | 2020-05-05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摄像单元 |
CN111107776B (zh) * | 2017-07-12 | 2022-06-14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内窥镜和摄像单元 |
CN109567722A (zh) * | 2017-09-28 | 2019-04-05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内窥镜 |
CN109567722B (zh) * | 2017-09-28 | 2023-10-03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内窥镜 |
US12178408B2 (en) | 2017-09-28 | 2024-12-31 | Fujifilm Corporation | Endoscope |
CN113558683A (zh) * | 2021-08-25 | 2021-10-29 | 张强 | 辅助连接件及软式内镜辅助抽吸装置 |
CN116784784A (zh) * | 2023-08-24 | 2023-09-22 | 湖南省华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一种喷嘴组件、内窥镜前端组件和内窥镜 |
CN116784784B (zh) * | 2023-08-24 | 2023-11-17 | 湖南省华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一种喷嘴组件、内窥镜前端组件和内窥镜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1908392A1 (en) | 2008-04-09 |
EP1908392B1 (en) | 2010-04-14 |
JP2008086664A (ja) | 2008-04-17 |
JP5078309B2 (ja) | 2012-11-21 |
US20080086032A1 (en) | 2008-04-10 |
ATE464001T1 (de) | 2010-04-15 |
DE602007005893D1 (de) | 2010-05-27 |
CN100558288C (zh) | 2009-11-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156767A (zh) | 内窥镜 | |
CN101511256B (zh) | 内窥镜的前端罩和带罩内窥镜 | |
KR100986578B1 (ko) | 내시경의 선단부 | |
CN100577087C (zh) | 内窥镜用插入部 | |
JP4354425B2 (ja) | 内視鏡用挿入部及び内視鏡 | |
CN101098657B (zh) | 内窥镜用插入部 | |
KR101049980B1 (ko) | 내시경 | |
CN100518620C (zh) | 内窥镜用插入部 | |
CN100544665C (zh) | 内窥镜用插入部 | |
JP2006320366A (ja) | 内視鏡の先端部 | |
CN100569172C (zh) | 内窥镜用插入部 | |
JP4451333B2 (ja) | 内視鏡用挿入部及び内視鏡 | |
JP4434964B2 (ja) | 内視鏡用挿入部及び内視鏡 | |
JP2006187553A (ja) | 内視鏡用挿入部、内視鏡及び内視鏡システム | |
JP4464860B2 (ja) | 内視鏡用挿入部及び内視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24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Olympu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111 Termination date: 20180613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