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151110B - 延伸轧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延伸轧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51110B
CN101151110B CN2006800107426A CN200680010742A CN101151110B CN 101151110 B CN101151110 B CN 101151110B CN 2006800107426 A CN2006800107426 A CN 2006800107426A CN 200680010742 A CN200680010742 A CN 200680010742A CN 101151110 B CN101151110 B CN 1011511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thickness
mandrel
mentioned
rolling
mi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1074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51110A (zh
Inventor
岩本宏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Stee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Metal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Metal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Metal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511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511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511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5111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7/00Control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rolling mills or the work produced thereby
    • B21B37/78Control of tube rol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17/00Tube-rolling by rollers of which the axes are arranged essentially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s of the work, e.g. "axial" tube-rolling
    • B21B17/02Tube-rolling by rollers of which the axes are arranged essentially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s of the work, e.g. "axial" tube-rolling with mandrel, i.e. the mandrel rod contacts the rolled tube over the rod length
    • B21B17/04Tube-rolling by rollers of which the axes are arranged essentially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s of the work, e.g. "axial" tube-rolling with mandrel, i.e. the mandrel rod contacts the rolled tube over the rod length in a continuous pro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Metal Rolling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coustic Means (AREA)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延伸轧制控制方法,能制造尺寸精度高的管坯、或抑制轧制故障。测定在与(#2)轧机之间配置有超声波壁厚计(1)的(#1)轧机中的管坯(P)槽底壁厚,基于在(#1)轧机中的轧辊间隔的设定值、和管坯(P)槽底壁厚算出芯棒(B)外径,基于芯棒定位器(BR)的位置信息确定算出了外径的芯棒(B)的长度方向部位,通过反复进行以上步骤算出芯棒外径的长度方向分布,基于芯棒定位器的位置信息确定在后级轧机中与管坯相接触的芯棒长度方向部位,基于确定出的芯棒长度方向部位的外径设定在后级轧机中的轧辊间隔。

Description

延伸轧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延伸轧制控制方法。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测定插入有芯棒的管坯的壁厚,再基于该测定结果对芯棒式无缝管轧机进行控制,而能够制造尺寸精度高的无缝管、或抑制产生轧制故障的延伸轧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此前,也提出有很多使用γ射线壁厚计测定对象物的壁厚,再基于该测定结果而设定、修正轧制条件的发明(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γ射线壁厚计是基于穿透对象物的γ射线的衰减量来测定壁厚的。由于该测定原理,所以使用γ射线壁厚计不能测定插入有芯棒的管坯的壁厚。因此,不要说使用γ射线壁厚计来测定在芯棒式无缝管轧机的轧机之间的壁厚,即使是在芯棒式无缝管轧机的出管侧进行测定,也只能在当延伸轧制结束后朝管轧机进管侧拉回芯棒方式的拉回式芯棒式无缝管轧机中测定壁厚。而且,即使是拉回式芯棒式无缝管轧机,也只能在与管轧机出管侧附近拉开某段距离的位置测定壁厚。由于这样的制约,因此,有效运用使用γ射线壁厚计测定出的壁厚测定结果而进行高精度的控制自然是有限度的。
即,在以往的使用γ射线壁厚计的芯棒式无缝管轧机的控制方法中,存在不能测定插入有芯棒的管坯的壁厚这样的本质课题,因该课题而存在下面列述的4个具体课题。
课题1
在以往的使用γ射线壁厚计的控制方法中,由于在最初的延伸轧制中,无法设定与芯棒外径相应的轧辊间隔,因此,最初延伸轧制出的管坯不能获得高壁厚精度。为了通过使用芯棒式无缝管轧机进行延伸轧制而获得壁厚精度高的管坯,可以考虑这样的方法:推断算出芯棒的外径,再根据推断出的芯棒外径来设定在规定轧机中的轧辊间隔。为了实施该方法,以往,是使用γ射线壁厚计测定芯棒式无缝管轧机(拉回式芯棒式无缝管轧机)出管侧的管坯壁厚,再基于该测定结果和最终轧机中的轧辊间隔的设定值来推断芯棒外径。但是,该推断方法是根据芯棒式无缝管轧机出管侧的壁厚测定值来推断芯棒外径的方法,因此,在能推断出芯棒外径的时刻,被测定壁厚的管坯的延伸轧制已经结束了。即,由于芯棒式无缝管轧机通常是一边使多个芯棒循环一边使用的,因此,使用各芯棒最初延伸轧制出的管坯不能获得高壁厚精度,即,有与循环使用的芯棒的根数相同的根数的管坯不能获得高壁厚精度。
课题2
由于使用γ射线壁厚计不能测定在芯棒式无缝管轧机的轧机之间的壁厚,因此不得不预测凸缘壁厚,从而不能获得高壁厚精度。在规定轧机中相当于凸缘壁厚的管坯部位,在下一轧机中变成了相当于槽底壁厚的部位,壁厚被压下了。因此,若管坯的凸缘壁厚产生预测误差,则不仅会产生压下率误差,轧机的进出管侧速度也会产生变化而使轧机之间的张力产生变动,其结果是,使相当于凸缘壁厚的部位的变形比预测的偏差更大,从而在由加工性差的材料构成的管坯中产生轧制不良、尺寸精度也变差。
课题3
此外,在使用芯棒式无缝管轧机的延伸轧制中,有时会产生对置性壁厚不均,即产生沿管坯的圆周方向以约90°间距交替产生厚壁部与薄壁部的现象。要想抑制产生该对置性壁厚不均,只要调整孔型轧辊的压下位置,以使厚壁部变薄、且薄壁部变厚即可。但是,如上述那样,由于使用γ射线壁厚计只能在芯棒式无缝管轧机(拉回式芯棒式无缝管轧机)出管侧、且与出管侧拉开某段距离的位置进行壁厚测定,因此,对测定出壁厚的管坯来说,即使产生对置性壁厚不均,也已经不能调整孔型轧辊的压下位置了。此外,在拉回式芯棒式无缝管轧机以外方式的芯棒式无缝管轧机中,连对置性壁厚不均都不能测定。
课题4
并且,在使用芯棒式无缝管轧机的延伸轧制中,重要的是把握孔型轧辊的槽底间距离,但是由于不能直接计算测量该槽底间距离,因此,要通过使孔型轧辊的凸缘部之间相接触而对压下位置进行零点调整,再基于配置于芯棒式无缝管轧机出管侧的γ射线壁厚计的测定结果对压下位置进行校正。但是,通过该方法能进行校正的只是装设于最终轧机上的孔型轧辊的压下位置。因此,在以往的使用γ射线壁厚计的芯棒式无缝管轧机的控制方法中,不能提高前级轧机的压下位置的零点调整的精度。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716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具有上述以往技术的课题而作成的,从而提供一种芯棒式无缝管轧机的延伸轧制控制方法,该方法能解决以往的使用γ射线壁厚计的芯棒式无缝管轧机的延伸轧制控制方法中存在的课题、即不能测定插入有芯棒的管坯的壁厚这一课题。
为了解决该课题,本发明人经专心研究结果得知,若使用基于超声波被管坯内外表面反射的时间差来测定壁厚的超声波壁厚计代替γ射线壁厚计,则可以测定内部插入有芯棒的管坯的壁厚。其理由可认为是由于,即使在插入有芯棒的状态下,芯棒外表面与管坯内表面之间也会夹有空气层,利用该空气层使超声波被管坯内表面反射。因此,得出如下见解:若使用超声波壁厚计,则可以测定以往不能测定的芯棒式无缝管轧机的轧机之间以及出管侧附近的管坯壁厚,从而能解决以往的使用γ射线壁厚计的芯棒式无缝管轧机的控制方法中存在的各种课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为一种延伸轧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超声波壁厚计,在芯棒式无缝管轧机的各轧制轧机之间、或在该芯棒式无缝管轧机的最终轧机的出管侧,测定插入有芯棒的管坯的壁厚,再基于该测定值对芯棒式无缝管轧机进行控制。
此外,本发明为一种延伸轧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1步骤,测定与配置于芯棒式无缝管轧机的规定轧机之间的超声波壁厚计的设置位置相邻的前方轧机中的管坯槽底壁厚;第2步骤,基于与超声波壁厚计的设置位置相邻的前方轧机中的轧辊间隔的设定值、和在第1步骤中测定出的管坯槽底壁厚算出芯棒外径;第3步骤,基于芯棒定位器的位置信息,确定在第2步骤中算出了外径的芯棒的长度方向部位;第4步骤,通过反复进行第1步骤至第3步骤,算出芯棒外径沿长度方向的分布;第5步骤,基于芯棒定位器的位置信息,确定在与超声波壁厚计的设置位置相邻的前方轧机的后级轧机中与管坯相接触的芯棒长度方向部位;第6步骤,基于在第4步骤中算出的芯棒外径沿长度方向的分布,算出在第5步骤中确定出的芯棒长度方向部位的外径;第7步骤,基于在第6步骤中算出的芯棒长度方向部位的外径,设定后级轧机中的轧辊间隔。利用本发明可解决课题1。
该本发明中所谓的“管坯槽底壁厚”,是指管坯的、与孔型轧辊的槽底部相对着的部位的壁厚。
此外,本发明为一种延伸轧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1步骤,测定与配置于芯棒式无缝管轧机的规定轧机之间的超声波壁厚计的设置位置相邻的前方轧机中的管坯凸缘壁厚;第2步骤,基于在第1步骤中测定出的管坯凸缘壁厚,设定与超声波壁厚计的设置位置相邻的后方轧机中的轧辊间隔。利用本发明可解决课题2。
该本发明中所谓的“管坯凸缘壁厚”,是指管坯的、与孔型轧辊的凸缘部相对着的部位的壁厚。
此外,本发明为一种延伸轧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1步骤,从管坯前端通过设于芯棒式无缝管轧机出管侧的超声波壁厚计的设置位置时起,测定该管坯的沿圆周方向的壁厚分布;第2步骤,基于在第1步骤中测定出的管坯的沿圆周方向的壁厚分布,算出对置性壁厚不均成分及其方向;第3步骤,基于在第2步骤中算出的对置性壁厚不均成分及其方向,对延伸轧制该管坯时、或是延伸轧制在该管坯之后下一根被延伸轧制的管坯时的规定轧机的孔型轧辊的压下位置进行修正。利用本发明可解决课题3。
该本发明中所谓的“对置性壁厚不均成分”,是指在管坯中产生的偏壁之中,沿管坯的圆周方向以约90°间距交替产生厚壁部与薄壁部的偏壁成分。
并且,本发明为一种延伸轧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1步骤,测定与配置于芯棒式无缝管轧机的规定轧机之间的超声波壁厚计的设置位置相邻的前方轧机中的管坯槽底壁厚;第2步骤,基于与超声波壁厚计的设置位置相邻的前方轧机中的轧辊间隔的设定值、和在第1步骤中测定出的管坯槽底壁厚,算出与超声波壁厚计的设置位置相邻的前方轧机的孔型轧辊的压下位置的设定误差;第3步骤,对在第2步骤中算出的压下位置的设定误差实施平滑化处理,基于平滑化处理后获得的压下位置测定误差,对与超声波壁厚计的设置位置相邻的前方轧机的孔型轧辊的压下位置进行修正。
另外,本发明中所谓的“对压下位置的设定误差实施平滑化处理”,是指基于算出的、关于多个管坯的压下位置的设定误差,对每个管坯实施指数平滑化处理、移动平均处理等平滑化处理。
另外,优选是,使用能以非接触方式测定管坯壁厚的激光器超声波壁厚计作为本发明中的超声波壁厚计。
根据本发明的延伸轧制控制方法,通过测定内部插入有芯棒状态的管坯的壁厚,再基于该测定结果对芯棒式无缝管轧机进行控制,而能够制造尺寸精度高的无缝管、或抑制产生轧制故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适用实施方式1的控制方法的芯棒式无缝管轧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说明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适用实施方式2、4的控制方法的芯棒式无缝管轧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说明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适用实施方式3的控制方法的芯棒式无缝管轧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超声波壁厚计
2控制装置
3压下装置
B芯棒
P管坯
R孔型轧辊
BR芯棒定位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延伸轧制控制方法的优选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适用实施方式1的控制方法的芯棒式无缝管轧机(使用芯棒定位器BR的定位型芯棒式无缝管轧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说明图。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中,使用配置于芯棒式无缝管轧机的规定轧机之间(在图1所示例子中为#1~#2轧机之间)的超声波壁厚计1。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超声波壁厚计1为激光器超声波壁厚计。激光器超声波壁厚计1具有:脉冲激光器,用于从管坯P外表面向其内部发射超声波;连续震荡激光器及干涉计,用于接收被管坯P内表面反射的超声波。从脉冲激光器射出高强度的脉冲激光。射出的脉冲激光碰撞到管坯P外表面,在管坯P上发生热收缩而产生超声波。产生的超声波传播到管坯P内部,被管坯P内表面反射后再返回到管坯P外表面。如下配置连续震荡激光器:使从连续震荡激光器射出的激光总是照射在管坯P外表面,并使被管坯P外表面反射的反射光射入到干涉计。由于当超声波返回到管坯P外表面时,该外表面会产生位移,因此,入射到干涉计的反射光的相位会产生变化,由此使干涉状态产生变化。通过测定从脉冲激光器射出脉冲激光开始到检测出干涉状态变化为止的这段时间,可以测定管坯P的壁厚。
将超声波壁厚计1配置成能测定在与超声波壁厚计1的设置位置相邻的前方轧机(在图1所示例子中为#1轧机)中的管坯P槽底壁厚。即,配置成测定管坯P的、与设于#1轧机上的孔型轧辊R的槽底部相对着的部位。将各激光器的射出方向设定成使从上述脉冲激光器射出的光与从连续震荡激光器射出的光双方均照射在管坯P的、与设于#1轧机上的孔型轧辊R的槽底部相对着的部位。
用超声波壁厚计1测定出的管坯P槽底壁厚被输入到控制装置2。控制装置2基于在作为与超声波壁厚计1的设置位置相邻的前方轧机的#1轧机中的轧辊间隔设定值、和管坯P槽底壁厚,通过计算推断算出芯棒B的外径。
另一方面,用于保持芯棒B后端的芯棒定位器BR的位置信息被输入到控制装置2。控制装置2基于输入进来的芯棒定位器BR的位置信息,确定算出了外径的芯棒B的长度方向部位(在#1轧机中使用的芯棒B长度方向部位)。即,根据芯棒定位器BR的位置信息,确定芯棒B后端与作为与超声波壁厚计1的设置位置相邻的前方轧机的#1轧机之间的距离,即,确定芯棒B的、以芯棒B后端为基准的芯棒B长度方向部位。
控制装置2通过反复进行以上动作,算出并储存芯棒B外径的长度方向分布。
接着,控制装置2基于芯棒定位器BR的位置信息,确定在作为与超声波壁厚计1的设置位置相邻的前方轧机的#1轧机的后级轧机中,与管坯P相接触的芯棒B长度方向部位。然后,基于如上述那样算出并储存了的芯棒B外径的长度方向分布,算出在作为与超声波壁厚计1的设置位置相邻的前方轧机的#1轧机的后级轧机(#2~6轧机)中,与管坯P相接触的芯棒B长度方向部位的外径。控制装置2基于算出的芯棒B外径,通过计算设定在后级轧机(#2~6轧机)中的适当的轧辊间隔,并控制后级轧机(#2~6轧机)的压下装置3以获得该轧辊间隔。压下装置3由汽缸等构成,根据设定的轧辊间隔调整孔型轧辊R的压下位置。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芯棒式无缝管轧机的轧制控制方法是将超声波壁厚计1设置于轧机之间,基于超声波壁厚计1的壁厚测定值(槽底壁厚)算出芯棒B外径,再根据该芯棒B外径设定超声波壁厚计1的设置位置下游的后级轧机(#2~6轧机)的轧辊间隔。
因此,与以往的使用γ射线壁厚计的控制方法不同,由于即便该芯棒B是初次供延伸轧制使用,(对于该芯棒B来说,管坯P为最初适用的管坯),也能在轧制管坯P时,高精度地算出芯棒B外径,因此,利用上述方法,从最初的管坯P开始,就可用芯棒式无缝管轧机以高壁厚精度进行延伸轧制。
实施方式2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适用实施方式2的控制方法的芯棒式无缝管轧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说明图。
如图2所示,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在本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中,也使用配置于芯棒式无缝管轧机的规定轧机之间(在图2所示例子中也为#1~#2轧机之间)的超声波壁厚计1。
但是,本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不限定于对使用芯棒定位器的定位型芯棒式无缝管轧机适用,这一点与实施方式1不同。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壁厚计1被配置成测定在与超声波壁厚计1的设置位置相邻的前方轧机(在图2所示例子中为#1轧机)中的管坯P凸缘壁厚,这一点也与实施方式1不同。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超声波壁厚计1被配置成测定管坯P的、与装设于#1轧机上的孔型轧辊R的凸缘部相对着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超声波壁厚计1也为激光器超声波壁厚计,将各激光器的射出方向设定成使从脉冲激光器射出的光与从连续震荡激光器射出的光双方均照射在管坯P的、与设于#1轧机上的孔型轧辊R的凸缘部相对着的部位。
利用超声波壁厚计1测定出的管坯P凸缘壁厚被输入到控制装置2。控制装置2基于测定出的管坯P凸缘壁厚,通过计算而设定在与超声波壁厚计1的设置位置相邻的后方轧机(在本实施方式中为#2轧机)中的适当的轧辊间隔,并控制#2轧机的压下装置3以获得该轧辊间隔。压下装置3根据设定的轧辊间隔调整孔型轧辊R的压下位置。另外,凸缘壁厚、即#2轧机的进管侧槽底壁厚易变动,#2轧机的轧制负荷因该进管侧槽底壁厚的变动而产生变化,从而使该管轧机轧辊弹性(轧制负荷/管轧机刚性系数)产生变化。因此,优选是,压下装置3在管坯P到达#2轧机之前根据设定的轧辊间隔预先调整孔型轧辊R的压下位置,由此,能使在#2轧机中的轧制后的管坯P壁厚为恒定。此外,若#2轧机的壁厚压下量变化,则#2轧机的进出管侧的轧制速度产生变化而使轧机之间的张力变动。但是,通过用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壁厚计1测定#2轧机的进管侧壁厚能把握壁厚压下量的变动,为了抑制轧机之间的张力变动,也可以通过修正孔型轧辊R的转速来抑制张力变动。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延伸轧制控制方法,利用超声波壁厚计1实际测定凸缘壁厚(对于与超声波壁厚计1的设置位置相邻的后方轧机来说,相当于槽底壁厚),基于该凸缘壁厚设定在与超声波壁厚计1的设置位置相邻的后方轧机(在本实施方式中为#2轧机)中的适当的轧辊间隔。因此,与不得不预测凸缘壁厚,从而可能因该预测误差而产生轧制不良、尺寸精度变差的以往的使用γ射线壁厚计的轧制控制方法不同,能可靠地消除这些问题。并且,通过预测与超声波壁厚计1的设置位置相邻的后方轧机中的壁厚压下量的变化,也能够抑制轧机之间的张力变动。
实施方式3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适用实施方式3的控制方法的芯棒式无缝管轧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说明图。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与上述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2不同,是将超声波壁厚计1配置于芯棒式无缝管轧机的出管侧附近。此外,为了测定管坯P的沿圆周方向的壁厚分布,而沿管坯P圆周方向设有多个超声波壁厚计1,或者使超声波壁厚计1可沿管坯P圆周方向扫描,这一点也与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2不同。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其他装置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2的装置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壁厚计1从管坯P前端通过超声波壁厚计1的设置位置时起,测定该管坯P的沿圆周方向的壁厚分布。用超声波壁厚计1测定出的管坯P的沿圆周方向的壁厚分布被输入到控制装置2。
控制装置2通过对测定出的管坯P的沿圆周方向的壁厚分布进行傅立叶解析,而算出对置性壁厚不均成分及其方向。并且,控制装置2基于算出的对置性壁厚不均成分及其方向,对轧制该管坯P时、或者轧制该管坯的下一根管坯P时的规定轧机的孔型轧辊R的压下位置的设定进行修正。即,为了使对置性壁厚不均成分的厚壁部变薄而修正以该厚壁部的方向为压下方向的规定轧机的孔型轧辊R的压下位置,并且为了使对置性壁厚不均成分的薄壁部变厚而修正以该薄壁部的方向为压下方向的规定轧机的孔型轧辊R的压下位置。
控制装置2控制规定轧机的压下装置3以获得该修正后的压下位置。压下装置3根据修正后的压下位置调整孔型轧辊R的压下位置。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延伸轧制控制方法,将超声波壁厚计1设置于芯棒式无缝管轧机的出管侧附近,从管坯P前端起,测定沿圆周方向的壁厚分布,从而对轧制该管坯P时、或者轧制该管坯的下一根管坯P时的规定轧机的孔型轧辊R的压下位置的设定进行修正。
因此,在轧制测定出沿圆周方向的壁厚分布的管坯P时,对压下位置的设定进行修正的情况下,与以往的使用γ射线壁厚计的控制方法不同,对于会产生对置性壁厚不均的最初的管坯P,也能对孔型轧辊的压下位置进行调整,能从最初的管坯P开始提高壁厚精度。
此外,对于拉回式芯棒式无缝管轧机以外方式的芯棒式无缝管轧机,通过测定对置性壁厚不均而对孔型轧辊R的压下位置的设定进行修正,也能提高管坯P的壁厚精度。
实施方式4
由于适用本实施方式延伸轧制控制方法的芯棒式无缝管轧机的装置结构与参照图2说明的芯棒式无缝管轧机的装置结构相同,因此参照图2进行说明。
与实施方式2相同,在本实施方式的延伸轧制控制方法中,也是使用配置于芯棒式无缝管轧机的规定轧机之间(在图2所示例子中为#1~#2轧机之间)的超声波壁厚计1。但是,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壁厚计1与实施方式1相同,被配置成测定在与该超声波壁厚计1的设置位置相邻的前方轧机(在图2所示例子中为#1轧机)中的管坯P槽底壁厚,这一点与实施方式2不同。
用超声波壁厚计1测定出的管坯P槽底壁厚被输入到控制装置2。控制装置2基于在与超声波壁厚计1的设置位置相邻的前方轧机(#1轧机)中的轧辊间隔的设定值、和测定出的管坯P槽底壁厚,通过计算算出与超声波壁厚计1的设置位置相邻的前方轧机(#1轧机)的孔型轧辊的压下位置的设定误差。
但是,由于在通过计算算出压下位置的设定误差时,要使用芯棒B外径的设定值,因此,若芯棒B外径的设定值与实际外径之间存在误差,则在算出的压下位置的设定误差中会包含芯棒B的外径误差。要想高精度地提取真正的压下位置设定误差(不包含芯棒B外径误差的压下位置设定误差),利用针对多个管坯P而算出的压下位置设定误差,对每个管坯P实施指数平滑化处理、移动平均处理等平滑化处理,由此来排除可成为随机值的芯棒B外径误差的影响是有效的。
因此,控制装置2对算出的压下位置的设定误差实施适当的平滑化处理,由此来排除可能被包含于压下位置设定误差中的芯棒B外径误差。然后,基于平滑化处理后的压下位置测定误差,修正与超声波壁厚计1的设置位置相邻的前方轧机(#1轧机)的孔型轧辊R的压下位置。控制装置2控制与超声波壁厚计1的设置位置相邻的前方轧机(#1轧机)的压下装置3以获得该修正后的压下位置。压下装置3根据修正后的压下位置调整孔型轧辊R的压下位置。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延伸轧制控制方法,测定与配置于芯棒式无缝管轧机的轧机之间的超声波壁厚计1的设置位置相邻的前方轧机中的管坯P槽底壁厚,修正该轧机的孔型轧辊R的压下位置。因此,与以往的使用γ射线壁厚计的控制方法不同,能谋求提高在与超声波壁厚计1的设置位置相应的任意轧机中的压下位置的零点调整的精度。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延伸轧制控制方法,特别是,适用于难以通过使孔型轧辊的凸缘部之间相接触而进行压下位置零点调整的3辊式芯棒式无缝管轧机有效。

Claims (3)

1.一种延伸轧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1步骤,测定与配置于芯棒式无缝管轧机的规定轧机之间的超声波壁厚计的设置位置相邻的前方轧机中的管坯槽底壁厚;
第2步骤,基于上述与超声波壁厚计的设置位置相邻的前方轧机中的轧辊间隔的设定值、和在上述第1步骤中测定出的管坯槽底壁厚算出芯棒外径;
第3步骤,基于芯棒定位器的位置信息,确定在上述第2步骤中算出了外径的芯棒的长度方向部位;
第4步骤,通过反复进行上述第1步骤至上述第3步骤,算出芯棒外径沿长度方向的分布;
第5步骤,基于芯棒定位器的位置信息,确定在上述与超声波壁厚计的设置位置相邻的前方轧机的后级轧机中与管坯相接触的芯棒长度方向部位;
第6步骤,基于在上述第4步骤中算出的上述芯棒外径沿长度方向的分布,算出在上述第5步骤中确定出的上述芯棒长度方向部位的外径;
第7步骤,基于在上述第6步骤中算出的上述芯棒长度方向部位的外径,设定上述后级轧机中的轧辊间隔。
2.一种延伸轧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1步骤,测定与配置于芯棒式无缝管轧机的规定轧机之间的超声波壁厚计的设置位置相邻的前方轧机中的管坯槽底壁厚;
第2步骤,基于上述与超声波壁厚计的设置位置相邻的前方轧机中的轧辊间隔的设定值、和在上述第1步骤中测定出的管坯槽底壁厚,算出上述与超声波壁厚计的设置位置相邻的前方轧机的孔型轧辊的压下位置的设定误差;
第3步骤,对在上述第2步骤中算出的上述压下位置的设定误差实施平滑化处理,基于平滑化处理后获得的压下位置测定误差,对上述与超声波壁厚计的设置位置相邻的前方轧机的孔型轧辊的压下位置进行修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延伸轧制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超声波壁厚计为激光器超声波壁厚计。
CN2006800107426A 2005-03-31 2006-03-31 延伸轧制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511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03497/2005 2005-03-31
JP2005103497A JP4507193B2 (ja) 2005-03-31 2005-03-31 マンドレルミルの圧延制御方法
PCT/JP2006/306874 WO2006106938A1 (ja) 2005-03-31 2006-03-31 延伸圧延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51110A CN101151110A (zh) 2008-03-26
CN101151110B true CN101151110B (zh) 2010-04-21

Family

ID=37073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10742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51110B (zh) 2005-03-31 2006-03-31 延伸轧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1911533B1 (zh)
JP (1) JP4507193B2 (zh)
CN (1) CN101151110B (zh)
BR (1) BRPI0609484B1 (zh)
RU (1) RU2373007C2 (zh)
WO (1) WO200610693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65618B1 (en) 2009-08-11 2016-04-13 Nippon Steel & Sumitomo Metal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screw-down position of mill roll which constitutes three-roll type mandrel mil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eamless pipe
CN102483612B (zh) * 2009-09-03 2014-01-01 东芝三菱电机产业系统株式会社 设定计算学习装置和设定计算学习方法
DE102018217378B3 (de) * 2018-10-11 2020-03-26 Sms Group Gmbh Wanddickenkontrolle beim Streckreduzieren von Rohren
CN114406005B (zh) * 2022-04-01 2022-06-17 承德建龙特殊钢有限公司 一种无缝钢管逐支跟踪生产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622A (zh) * 1992-12-11 1994-10-19 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 用芯棒连轧管机拉伸金属管的方法和设备
CN1178726A (zh) * 1997-08-28 1998-04-15 宝山钢铁(集团)公司 连轧管两端壁厚控制方法
CN1259063A (zh) * 1997-06-05 2000-07-05 曼内斯曼股份公司 检测热的管子实际状态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710706A1 (ru) * 1977-04-07 1980-01-25 Всесоюз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 Конструктор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Цветметатоматика" Способ 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ого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 толщины полосы на прокатном стане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
JPS6193904A (ja) * 1984-10-15 1986-05-12 Sumitomo Metal Ind Ltd 継目無鋼管の仕上圧延機における製品検査法
JPS61135409A (ja) * 1984-12-05 1986-06-23 Nippon Kokan Kk <Nkk> 継目無鋼管の偏肉発生原因推定方法
JPH0871616A (ja) * 1994-09-01 1996-03-19 Sumitomo Metal Ind Ltd 継目無管の圧延装置および圧延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622A (zh) * 1992-12-11 1994-10-19 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 用芯棒连轧管机拉伸金属管的方法和设备
CN1259063A (zh) * 1997-06-05 2000-07-05 曼内斯曼股份公司 检测热的管子实际状态的方法和设备
CN1178726A (zh) * 1997-08-28 1998-04-15 宝山钢铁(集团)公司 连轧管两端壁厚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1-293503A 2001.10.23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51110A (zh) 2008-03-26
EP1911533A1 (en) 2008-04-16
RU2007140229A (ru) 2009-05-10
JP4507193B2 (ja) 2010-07-21
RU2373007C2 (ru) 2009-11-20
BRPI0609484A2 (pt) 2010-04-20
EP1911533B1 (en) 2013-04-24
EP1911533A4 (en) 2009-03-25
JP2006281260A (ja) 2006-10-19
BRPI0609484B1 (pt) 2019-07-02
WO2006106938A1 (ja) 2006-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80569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manufacturing status of seamless pipe and seamless pipe manufacturing facility
CN104307892B (zh) 连轧穿带过程中带材头部纠偏的方法
US8215142B2 (en) Elongation rolling control method
CN101277772A (zh) 管的缺陷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1151110B (zh) 延伸轧制控制方法
RU2386504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контроля 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ого процесса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горячим способом труб из стали
KR20150127235A (ko) 롤의 열 팽창 및 열 크라운의 측정
EP1607148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amless tube
US20130158699A1 (en) Method for monitoring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of hot-manufactured tubes made from steel
CN101711190B (zh) 无缝管的制造方法
WO2009122613A1 (ja) 管の異材判定方法
JPH07246414A (ja) ストレッチレデューサーの管端部肉厚制御方法
JP2005134321A (ja) 鋼管の熱間肉厚測定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4288757B2 (ja) 継目無鋼管の製造方法
JP6222031B2 (ja) 圧延機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装置
JP5207858B2 (ja) 圧延材の先端部の温度予測方法
JPWO2009122613A1 (ja) 管の異材判定方法
JP4736716B2 (ja) 鋼管の熱間肉厚測定方法
JPH07227603A (ja) 冷間加工用素管の切断方法
SU725735A1 (ru) Система 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ого управлени процессом прокатки труб на раскатном стане
EA042503B1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пределения угла закручивания во время операции прокатки
JPH03285702A (ja) 継目無管のプラグミル圧延方法
JPH09257458A (ja) 連続熱間圧延における圧延材接合部板端形状測定方法
JPS62124007A (ja) ストレツチレデユ−サの伸し長さ制御方法
JP2001246404A (ja) マンドレルバーの挿入操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IPPON STEEL + SUMITOMO METAL CORPORATION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CHUGAI SEIYAKU KABUSHIKI KAISHA

Effective date: 2013042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426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Nippon Steel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Sumitomo Metal Industries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Nippon Iron & Steel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Nippon Steel Corporation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421

Termination date: 202003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