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28994A - 使用与上行链路相对路径增益相关的测量来支持上行链路资源管理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使用与上行链路相对路径增益相关的测量来支持上行链路资源管理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128994A CN101128994A CNA2006800063659A CN200680006365A CN101128994A CN 101128994 A CN101128994 A CN 101128994A CN A2006800063659 A CNA2006800063659 A CN A2006800063659A CN 200680006365 A CN200680006365 A CN 200680006365A CN 101128994 A CN101128994 A CN 10112899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th gain
- mobile radio
- base station
- radio unit
- relati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0267 cellular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62 f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CIWBSHSKHKDKBQ-JLAZNSOCSA-N Ascorb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OC[C@H](O)[C@H]1OC(=O)C(O)=C1O CIWBSHSKHKDKBQ-JLAZNSOC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6—Uplink power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30—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4—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 H04W52/343—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taking into account loading or congestion leve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04W28/22—Negotiating communication rat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蜂窝系统包括与第一基站相关联的第一小区、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第二小区以及当前由第一基站提供服务的移动无线电台。可以使用分布式资源控制,其中第一基站独立地或者与该移动台相组合地做出资源管理决定,而不必涉及到中央控制器。在自组织连网中,接入点可以以分布式方式管理资源。对于来自该移动无线电台的上行链路信号确定相对路径增益。相对路径增益是基于第一路径增益相关的数量与第二路径增益相关的数量的比较,其中第一路径增益相关的数量对应于到第二基站的移动上行链路信号,第二路径增益相关的数量对应于第二基站的移动上行链路信号。基于该与相对路径增益相关的数量来管理第一小区内的上行链路资源。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
本申请涉及2003年4月21日提交的、题为“Uplink LoadDetermination And Signaling For Admission And Congestion Control(用于许可和拥塞控制的上行链路负载确定和信令)”、顺序号为10/419,270的共同转让的美国专利申请,该申请的公开被结合于此以作参考。
技术领域
本技术领域涉及无线电通信系统,更特别地涉及资源管理和/或负载控制。
背景
在蜂窝无线电通信中,对于每个小区的许可和拥塞控制以及资源控制和分配被用来维持所述小区内的现有移动用户连接的可接受的服务质量。由于无线电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必须高效地对其进行管理,以便最大化系统容量。为了易于描述,负载控制、许可控制、拥塞控制以及资源控制和再分配被统称为资源管理。
许可过多新连接会导致移动用户连接之间的干扰增大,从而降低服务质量。在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方向上以过高的功率电平或比特率进行传输会产生不必要的干扰,所述干扰对服务质量和吞吐量产生不利的影响。对于下行链路资源管理来说,有可能在所述服务区内的每一个位置处估计最坏的情况,这是通过假设每个基站正操作在最大功率下。这种情况可能会发生在使用高速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传输的小区内。
在从移动台到基站的上行链路方向上,所述干扰包括背景噪声以及来自传输移动台的总接收功率。在该基站的小区内,进行传输的移动用户越多,干扰就越多,并且上行链路负载就越高。在基站处的干扰是由位于该基站小区内的传输移动台以及位于其他小区(特别是附近的小区)内的传输移动台所引起的。遗憾的是,对于一个小区难以确定上行链路移动台传输在该小区所将具有的影响,特别是在该移动台不是由该小区内的基站所服务而是由另一个附近的基站所服务的情况下。然而,该移动台的上行链路传输仍然将在该小区内具有不利的影响。
在分散式或分布式资源管理方案中,确定移动台的传输对于另一个小区所将具有的影响是特别成问题的。分布式资源控制是所期望的,因为它被实现得更加“接近”实际使用所述资源的地方。集中式控制方案还要求相当多的信令开销,并且施加与向中心控制实体发送信息相关的延迟,所述中心控制实体例如是基站控制器、无线电网络控制器或者甚至是核心网络节点。显著的延迟和信令与向基站和移动台发送命令和信息的中心控制实体相关联。随着高速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传输格式变得更为普遍,资源管理将很可能变得更加分散式或分布式,以便实现更高的速度,并且避免集中式控制所需的相当多的信令(以及相关成本)。
集中式资源管理从各个小区接收信息,从而允许向基站通知有关相邻小区内的移动连接、条件等等。基站内的分布式资源管理器本来就不具有关于其没有在监视/服务的其他移动连接的信息。另一方面,来自这种未被服务的移动台的上行链路传输可能对于所述小区负载内的干扰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举例来说,来自被第一小区内的第一基站所管理的移动台的高功率或高数据速率上行链路传输可能会在由第二基站管理的附近的第二小区内产生相当大的干扰。该干扰增大了第二小区内的负载,并且实际上消耗了第二小区内的资源,第二基站本应使用所述资源来为第二小区内的移动台提供服务。第二基站无法知道或估计其他移动台上行链路传输对于其资源所将具有的影响,也无法知道或估计其将如何影响在第二小区内所支持的当前通信。第一基站不知道也无法合理地估计其所服务的移动台的传输对于第二基站处的干扰所做的贡献。
概要
期望实现一种分布式资源管理方案,但是与此同时至少减少上行链路传输对于相邻小区的不利影响。本发明的发明人认识到,这些目标可以利用与相对路径增益相关的测量来很好地实现,所述与相对路径增益相关的测量是由移动台(直接或间接)进行的,以便在分布式资源控制蜂窝系统内改进上行链路资源管理。出于这里的目的,分布式资源控制系统是这样一种系统,其中基站独立地或者与移动台相组合地做出至少一些资源管理决定,而不必涉及到诸如BSC、RNC、核心网络节点等等之类的中央控制器。在自组织连网中也是这种情况,其中接入点以分布式方式管理资源。但是,所述与相对路径增益相关的测量对于具有有限控制信令的集中式上行链路资源控制也可能是有价值的,其中仅仅最有信息性的测量应当被通过信号发送给资源控制节点。
此外,出于本说明书的目的,路径增益包含衰减(在对数尺度下,衰减被表示为负数,路径增益被表示为正数,而在线性尺度下,衰减小于1,路径增益大于1)以及描述对于无线电信号的类似效果的任何其他术语。在大多数下文中,为了清楚起见,与路径增益相关的数量将由路径增益本身来表示。也可以使用任何其他与路径增益相关的数量。有利地,例如出于切换的目的,许多商用蜂窝系统内的移动台已经确定了与从附近基站接收到的导频信号相关的路径增益值(或者可以从中计算路径增益的值)。假设采用对数尺度,路径增益典型地是基于在移动无线电台处检测到的所检测的基站导频信号强度与基站传输该导频信号的导频信号强度之间的差而确定的。
本发明的技术可以有利地用在蜂窝无线电通信系统内,所述蜂窝无线电通信系统使用包括服务小区和非服务小区的分布式资源控制。移动无线电台当前由所述服务小区内的服务基站来服务。服务小区对应于具有到该移动无线电台的最高路径增益的小区,并且常常是该移动无线电台当前所位于其中的该小区。对于来自该移动无线电台的上行链路信号传输确定相对路径增益。所述相对路径增益是基于第一路径增益与第二路径增益的比较,其中第一路径增益对应于从移动无线电台到非服务基站的上行链路信号传输,第二路径增益对应于从移动台到服务基站的上行链路信号传输。如果所述路径增益采用线性单位,则相对路径增益可以被表示为第二路径增益与第一路径增益的比值,或者如果所述路径增益采用对数单位,则相对路径增益可以被表示为第二路径增益与第一路径增益之间的差。优选地,所述相对路径增益是平均相对路径增益。
第一小区内的上行链路资源基于所述相对路径增益而被管理。例如,可以调节由移动无线电台对于上行链路信号传输所使用的传输功率或数据速率。这种调节可以基于由服务基站提供的一个先前确定的值。一个例子可以是最大相对路径增益、最大信干比、最大数据速率、最大传输功率等等。
在分布式上行链路资源控制的一种非限制性示例实现方式中,移动无线电台确定来自该移动无线电台的上行链路信号传输的相对路径增益。该移动无线电台还管理上行链路资源,这是通过调节由该移动无线电台使用的传输功率,或者通过调节由该移动无线电台对于上行链路信号传输所使用的数据速率。更具体来说,该移动无线电台把所述相对路径增益与由服务基站提供的预定值进行比较,如果该相对路径增益超出该预定值,则该移动无线电台调节用于上行链路信号传输的资源。
在分布式上行链路资源控制的另一种非限制性示例实现方式中,服务基站确定来自移动无线电台的上行链路信号传输的相对路径增益,并且基于该相对路径增益来管理上行链路资源。例如,该服务基站把所述相对路径增益与一个预定值进行比较。如果该相对路径增益超出该预定值,则该服务基站指示移动无线电台减少用于上行链路信号传输的资源。
可以使用各种相对路径增益测量报告方法。例如,当所述相对路径增益测量超出一个预定值时(绝对地或者利用滞后),移动无线电台可以向服务基站发送相对路径增益测量。还可以使用周期性的报告。
另一个应用利用基于相对路径增益的移动分类来管理上行链路资源。当路径增益测量超出用于其中一个移动无线电台的预定值时,该移动无线电台被分类为有害的。否则,该移动台被分类为无害的。与无害的无线电台相比,向有害的移动无线电台分配更少的资源。
当然,所述技术可以应用于涉及到多于两个的小区的情况。例如,所述蜂窝无线电通信系统包括多个非服务小区。于是基于从移动无线电台到任何一个非服务基站的上行链路信号传输的最大路径增益与从该移动台到服务基站的上行链路信号传输的路径增益的比较来确定相对路径增益。
相对路径增益测量还可以包括:(a)从非服务小区接收的导频信号功率与从服务小区接收的导频信号功率之间的关系(关系在线性尺度下是指比值,而在对数尺度下是指差);或者(b)从非服务小区接收的导频信号功率相对干扰功率与从服务小区接收的导频信号功率相对干扰功率之间的关系。因此,在3GPP非限制性示例应用中,可以针对三个数量的其中之一报告相对测量,所述数量可以由路径增益规定:公共导频接收信号码功率、公共导频接收信号功率以及相对干扰功率。
附图简述
图1说明一个蜂窝通信系统,其示出在以相同功率或数据速率进行传输的服务小区内的不同位置处两个移动无线电台的不同干扰效应;
图2是说明利用相对路径增益来管理上行链路资源的示例性过程的流程图;
图3说明一个蜂窝通信系统,其示出了对于干扰更大的移动无线电台的减小的传输功率或数据速率;
图4说明一个移动台的功能方框图,该移动台可以被使用在利用相对路径增益管理上行链路资源的第一非限制性示例性实施例中;
图5是可以用在所述移动台中的示例性相对路径增益计算器的功能方框图;
图6是说明用于基于移动台的上行链路资源管理的示例性步骤的流程图;
图7是一个基站的功能方框图,该基站可以被使用在利用相对路径增益管理上行链路资源的第二非限制性示例性实施例中;以及
图8是说明用于基于基站的上行链路资源管理的示例性步骤的流程图。
详细描述
在下面的描述中,出于解释而非限制的目的阐述了特定的细节,比如特定的节点、功能实体、技术、协议、标准等等,以便提供对所描述的技术的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明白,除了以下所公开的特定细节之外,可以实践其他实施例。所述技术适用于任何类型的蜂窝无线电通信系统。在其他实例中,省略了对于公知的方法、设备、技术等等的详细描述,以免让不必要的细节来模糊本描述。在附图中示出了各个功能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这些块的功能可以利用单独的硬件电路来实现,结合适当编程的微处理器或通用计算机利用软件程序和数据来实现,利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来实现,以及/或者利用一个或多个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
图1说明一个蜂窝通信系统,其示出了在以相同功率或数据速率进行传输的服务小区内的不同位置处的两个移动无线电台的不同干扰效应。具有服务基站BS 1的服务小区A服务于两个移动无线电台MS1和MS2。这两个移动无线电台与基站BS1相距大约相同的距离,并且都以相同的数据速率在上行链路中进行传输。为了简化该例子,假设在服务小区A内没有小区间干扰,并且假设从移动无线电台MS1和MS2到基站BS1的上行链路路径增益g0是相同的。移动无线电台MS1具有到非服务基站BS2的路径增益g12以及到非服务基站BS3的路径增益g13。移动无线电台MS2具有到非服务基站BS3的路径增益g22。
由于与基站BS1相比,所述移动无线电台MS1和MS2离基站BS3远得多,因此它们的路径增益g13和g23比g11低得多。换句话说,它们在非服务小区C内的干扰效应是最小的。MS1到基站BS2的路径增益g12也是这样。但是MS2到非服务基站BS2的路径增益g22就不是这样,其是与服务小区A内相同的高电平。结果,MS2在当前数据速率下的上行链路传输对于非服务小区B内的通信、资源、性能和许可能力具有显著的干扰影响。
小区的上行链路负载与基站天线处的所接收的总宽带功率I除以热噪声N相关,其也被称作噪声上升(rise)。通过下面的极等式来定义上行链路相对负载L:
为了简单起见,考虑最大激活切换集大小为1的系统。于是由下式给出任何基站j的总接收干扰I:
其中,pi是移动无线电台i的上行链路传输功率,gij是对于从移动台i到基站j的该上行链路传输的路径增益。在等式(2)中对i求和意味着对于在所述网络中进行传输的所有移动台求和,其中包括由非服务基站所服务的那些移动台。移动台i被连接到基站ki,来自移动台i的上行链路传输在该服务基站ki处被感知为载波与总干扰比βi。由下式给出βi:
利用简单模型,移动台i的数据速率Ri是βi的函数,即Ri=f(βi)。组合等式(2)和(3)得到:
假设所接收的总宽带功率I在所有小区中是相等的,并且对于Ij/Nj求解等式(4),则给出:
与等式(1)的相似性促进了如下对小区j进行负载近似:
等式(6)意味着从移动无线电台i对小区j的负载贡献取决于到基站j和服务基站ki的路径增益以及与βi紧密相关的所分配的服务质量。
考虑下面的数值例子。假设所述上行链路资源管理旨在保持7dB的噪声上升,其通过等式(1)对应于相对负载L=0.8。由于小区A不受小区间干扰,因此所述两个移动台可以共享该整个资源,并且由于到该服务小区的路径增益对于这两个移动台是相等的,因此自然的是以分布式设置均等地共享该资源。BS1的相对负载由下式给出:
L1=β1+β2
该式给出在不考虑相对路径增益测量时(即β1=β2=0.4)的上行链路资源分配。假设所述非服务小区路径增益是g12=g11/100(相对较低)和g22=g11/2(相对较高)。此外,所述两个移动台对BS2的各自的相对负载贡献由下式给出:
β1/100=0.004来自移动台1
β2/2=0.200来自移动台2
因此,这种资源分配用尽了BS2处的资源的相当大的部分(大约25%)。
在下面的文献中公开了关于上行链路相对负载近似的更多细节:Gunnarsson,F.,Geijer-Lundin,E.,Wiberg.N.和Bark.G.的“AdmissionControl in WCDMA Based on Relative Load Estimates(基于相对负载估计的WCDMA中的许可控制)”(Proc.ICC,2002年5月,New York,NY,USA);Geijer-Lundin,E.,Gunnarsson,F.和Gustafsson,F.的“UplinkLoad Estimation in WCDMA(WCDMA中的上行链路负载估计)”(Proc.WCNC,2003年3月,New Orleans,LA,USA);以及2003年4月21日提交的、题为“Uplink Load Determination And Signaling For AdmissionAnd Congestion Control(用于许可和拥塞控制的上行链路负载确定和信令)”、顺序号为10/419,270的共同转让的美国专利申请。这些文献的公开被结合于此以作参考。
图2是说明利用相对路径增益管理上行链路资源的示例性过程的流程图,其克服了上述问题以及非服务小区内的类似干扰问题。这些过程特别适用于分布式上行链路资源管理的情境,这是因为它们不依赖于集中式管理器,其中所述集中式管理器知道在非服务小区内的移动无线电上行链路传输的干扰影响。但是它们也非常适用于集中式上行链路资源管理。对于来自移动无线电台的上行链路信号传输确定相对路径增益(步骤S1)。相对路径增益是基于第一路径增益与第二路径增益的比较,其中第一路径增益对应于从移动无线电台到非服务基站的上行链路信号传输,第二路径增益对应于从移动台到服务基站的上行链路信号传输。如果所述路径增益采用线性单位,则相对路径增益可以被表示为第二路径增益与第一路径增益的比值,或者如果所述路径增益采用对数单位,则相对路径增益可以被表示为第二路径增益与第一路径增益之间的差。
所述技术可以被应用于涉及到多于两个的小区的情况,从而对于所述移动无线电台存在多个非服务小区。随后基于从移动无线电台到任何一个所述非服务基站的上行链路信号传输的最大路径增益与从该移动台到服务基站的上行链路信号传输的所述路径增益的比较来确定所述相对路径增益。优选地,对所述相对路径增益求平均(步骤S2),以避免例如可能由快衰落所导致的变化范围宽的增益值。利用相对路径增益来管理上行链路资源,这在分布式上行链路资源管理配置中是特别有利的(步骤S3)。如上所述,资源管理包含负载控制、许可控制和资源控制。
基于相对路径增益测量来管理上行链路资源的一种示例性方式是把移动台的资源分配与所报告的测量相关,或者将其限制到所报告的测量。现在返回到先前的图1的例子,现在在图3的情境中,移动无线电台MS1的相对增益远远低于移动无线电台MS2的相对路径增益,这意味着被分配给MS2的资源远远少于被分配给MS1的资源。因此它的上行链路数据速率不被减小。相反,移动无线电台MS2的相对增益超出所述极限,因此它的上行链路数据速率被减小,从而减小了对于非服务小区B的干扰影响。
使用先前的数值例子,可以根据β1=0.7和β2=0.1向所述两个移动台分配资源,这仍然满足L=0.8的相对负载要求,尽管所述资源被不均等地分配给这两个移动台。于是所述两个移动台对BS2的各自的相对负载贡献由下式给出:
β1/100=0.007来自移动台1
β2/2=0.050来自移动台2
这意味着与向所述两个移动台均等地分配资源的情况(约25%)相比,在BS2处用尽的资源要少得多(约7%)。
图4说明可以用在第一非限制性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移动台的功能方框图,该实施例用于在分布式或分散式上行链路资源管理情境中利用相对路径增益管理上行链路资源。移动无线电台10包括耦合到控制器14的无线电传输电路12和无线电接收电路20。该控制器14还被耦合到用户接口22(耦合到扬声器、麦克风、小键盘、触摸板或显示器等等)以用于与用户通信。每个基站传输导频信号或其他下行链路信号,其中包括该信号被其基站传输时的传输功率。
所述无线电接收电路20接收处于范围内的基站导频信号,并且将其提供给相对路径增益计算器18。利用下行链路路径增益值并假设上行链路路径增益与下行链路路径增益近似相同来确定上行链路相对路径增益。该相对路径增益计算器18确定:可以通过在对数功率单位下从所接收的每个基站自身的导频信号的实际传输功率中减去该导频信号的所接收的信号强度来确定每个基站的上行链路路径增益。可选择地,通过在线性功率单位下把所接收的导频信号强度除以其实际传输功率来确定到每个基站的路径增益上行链路路径增益。在下面结合图5来描述相对路径增益计算器18的一种示例性实现方式。
所述控制器14还包括资源管理器16,其基于路径增益来管理上行链路资源。例如,移动无线电台把所述相对路径增益与由服务基站所提供的一个预定值进行比较。如果该相对路径增益超出该预定值,则该移动无线电台减少用于上行链路信号传输的资源(例如功率、数据速率等等)。
继续上面的数值例子,再次假设基站BS1均等地分配资源,β1=β2=0.4。还假设所述移动台必须满足一个基于相对路径增益测量和预定义的值α的条件:
f(最大非服务小区路径增益/服务小区路径增益)≤α。
例如,由所述相对负载近似引发的条件如下:
(非服务小区的最大增益/服务小区的增益)≤α。
如果α=0.05,则移动台1不受限制,这是由于:
g12/g11(β1)=1/100*0.4=0.004<0.1
然而,移动台2受到限制,这是由于:
g22/g11(β2)=1/2*0.4=0.2>0.1
随后可以调节该β(即大致对应于数据速率),从而使得所述α条件得到满足,通过做出使得β=0.1的调节有可能实现这一点。于是所述两个移动台对BS2的各自的相对负载贡献由下式给出:
β1/100=0.004来自移动台1
β2/2=0.050来自移动台2
这意味着与上面均等地分配资源的情况(约25%)相比,在BS2处用尽的资源要少得多(少于7%)。这限制了BS1的资源利用,这是由于:
L1=β1+β2=0.45
基站BS1可以通过逐渐增大被分配给所述两个移动台的数据速率来处理这种情况,由于移动台2已经受到所述α条件的限制,因此这是可接受的。
图5是可以在移动无线电台10内使用的示例性相对路径增益计算器18的功能方框图。路径增益计算器25接收来自小区A、B、C、...、N的导频信号。假设是线性单位,该路径增益计算器25从每个导频信号的实际传输功率中减去该导频信号的所接收的信号强度。最大值选择器26从非服务小区路径增益B、C、...、N中选择最大路径增益。比较器27把该最大非服务路径增益与服务小区的路径增益A进行比较。对于线性单位,所述比较可以是差,或者对于对数单位,所述比较可以是最大非服务小区路径增益与服务小区路径增益的比值。优选地在平均器28中对所述相对路径增益求平均,以避免由快衰落和其他短期无线电信道效应所导致的快速短期值。随后把所述平均路径增益转发到资源管理器16。
图6是说明用于基于移动台的上行链路资源管理的示例性步骤的流程图。基于下行链路路径增益值确定来自移动无线电台的上行链路信号传输的相对路径增益(步骤S10)。优选地,对所述相对路径增益求平均以避免广泛且快速地改变增益值(步骤S12)。从服务基站(或者从某一其他来源)接收一个预定相对路径增益值(例如最大值或极限)(步骤S12)。如果所确定的相对路径增益超出该预定相对路径增益或者超出预定相对路径增益加上一个滞后,则所述控制器14指示减小上行链路传输功率或上行链路数据传输速率(步骤S13),以便减小所述移动台的上行链路传输在一个或多个非服务小区内的干扰效应。如果所确定的相对路径增益小于预定相对路径增益或者小于预定相对路径增益减去一个滞后,则在移动无线电台发出请求的情况下该控制器14可以指示增大上行链路传输功率或上行链路数据传输速率(步骤S13),这是因为所述移动台的上行链路传输对于一个或多个非服务小区将不会有显著的干扰影响。当然,在确定是增大还是减小所述功率/数据速率时可以考虑其他因素。
图7是可以用在第二非限制性示例性分布式实施例中的基站30的功能方框图,该实施例用于利用相对路径增益来管理上行链路资源。该基站30包括耦合到控制器34的无线电传输电路32和无线电接收电路38。该控制器34还被耦合到网络接口40,以用于与该无线电网络的剩余部分通信。该控制器包括资源管理器36,其接收相对路径增益数据或者可以从中计算出相对路径增益的相对路径增益测量数据。该资源管理器36利用相对路径增益来管理上行链路资源。例如,它把该相对路径增益与预定值进行比较,如果该相对路径增益超出该预定值,则该控制器向所述移动无线电台发出指令以减少其对于上行链路信号传输的资源使用(例如功率、数据速率等等)。
图8是说明用于基于基站的上行链路资源管理的示例性步骤的流程图。该基站从移动无线电台接收相对路径增益(或平均路径增益)数据(或者可以从中计算出相对路径增益的相对路径增益数据)(步骤S20)。可以使用各种路径增益测量报告方法。例如,当路径增益测量超出预定值时(绝对地或者利用滞后),所述移动无线电台可以把该路径增益测量发送给服务基站。可以使用两个测量报告触发器:当相对路径增益超出阈值+滞后时,以及当相对路径增益降到低于阈值+滞后时。在后一种情况下,基站可以指示移动台增大其对资源(例如传输功率、数据速率等等)的使用。还可以使用周期性的报告。如果所确定的相对路径增益超出预定最大值,则可以指示所述移动台减小传输功率或数据速率(步骤S21)。
可选地,出于管理上行链路资源的目的,所述基站可以基于相对路径增益把所述移动无线电台分类为有害的或无害的(步骤S22)。当路径增益测量对于一个移动无线电台超出预定值(具有或没有滞后)时,该移动无线电台被分类为有害的。否则,该移动无线电台被分类为无害的。所有传输移动台当中的一些被相应地分类。比起无害的无线电台,向有害的移动无线电台分配更少的资源。例如,只能向无害的移动无线电台分配非常高的上行链路比特率,并且向有害的移动台分配仅仅对应于β=0.1的数据速率,以便在类似于所述数值例子中的移动台2的情况下处理小区边界上的最坏情况的移动台。
上面的文字为了清楚起见描述了相对路径增益测量,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其同样适用于其他的路径增益相关的测量。一个例子包括来自具有已知签名的信号(比如导频信号)的所接收的信号功率电平。在3GPP中,该测量被表示为公共导频信道(CPICH)接收信号码功率(RSCP)。另一个例子包括来自具有已知签名的信号的所接收的信号功率电平与干扰功率之间的比值。在3GPP中,该测量被表示为CPICH Ec/Io。
虽然已经详细示出并描述了各种实施例,但是权利要求书不限于任何特定实施例或例子。上面的描述不应当被当作意味着任何特定的元件、步骤、范围或功能是必不可少的从而其必须被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所专利的主题的范围仅仅由所述权利要求书来限定。法律保护的范围由所允许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中所陈述的措辞来限定。除非使用了“用于...的装置”这一措辞,否则没有权利要求打算援引35USC§112的第6款。
Claims (26)
1.一种供在包括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的蜂窝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方法,其中移动无线电台(10)当前由第一小区内的第一基站(BS1)提供服务,其特征在于:
(a)对于来自该移动无线电台(10)的上行链路信号传输确定与相对路径增益相关的数量,其中该与相对路径增益相关的数量是基于第一路径增益相关的数量与第二路径增益相关的数量的比较,其中第一路径增益相关的数量对应于从该移动无线电台(10)到第二基站(BS2)的上行链路信号传输,第二路径增益相关的数量对应于从该移动台到第一基站(BS1)的上行链路信号传输;以及
(b)基于该与相对路径增益相关的数量来管理第一小区内的上行链路资源。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路径增益相关的数量是以下各项的其中之一:路径增益测量,接收信号功率,接收信号码功率(RSCP),公共导频信道(CPICH)接收信号码功率(RSCP),接收信号功率相对干扰功率,或者公共导频信道(CPICH)接收信号功率相对干扰功率。
3.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上行链路资源控制被分配给所述第一基站(BS1)、所述移动台(10)或二者。
4.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路径增益数量采用线性单位,则相对路径增益数量是第二路径增益数量与第一路径增益数量的比值,或者如果所述路径增益数量采用对数单位,则相对路径增益数量是第二路径增益数量与第一路径增益数量之间的差。
5.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管理上行链路资源包括:调节由所述移动无线电台(10)对于所述上行链路信号传输所使用的传输功率或数据速率。
6.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调节取决于由所述第一基站提供的先前确定的值。
7.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移动无线电台(10)执行步骤(a),并且通过调节由该移动无线电台所使用的传输功率或者通过调节由该移动无线电台(10)对于所述上行链路信号传输所使用的数据速率来管理上行链路资源。
8.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移动无线电台(10)把所述与相对路径增益相关的数量与由所述基站提供的预定值进行比较,并且如果该与相对路径增益相关的数量超出该预定值,则该移动无线电台(10)调节用于所述上行链路信号传输的资源。
9.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基站(BS1)执行步骤(a)和(b)。
10.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基站(BS1)把所述与相对路径增益相关的数量与预定值进行比较,并且如果该与相对路径增益相关的数量超出该预定值,则该第一基站(BS1)指示所述移动无线电台(10)调节用于所述上行链路信号传输的资源。
11.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路径增益是基于在所述移动无线电台(10)处检测到的所检测的基站导频信号强度与该基站(BS1)传输该导频信号的导频信号强度之间的差来确定的。
12.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与相对路径增益相关的数量是与平均相对路径增益相关的数量。
13.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相对路径增益数量超出预定值时,所述移动无线电台向所述第一基站(BS1)发送该与相对路径增益相关的数量。
14.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适用于由所述第一小区服务的多个移动无线电台,还包括:
当与相对路径增益相关的数量超出用于其中一个移动无线电台的预定值时,把该移动无线电台分类为有害的,否则把该移动无线电台分类为无害的;
其中与无害的无线电台相比,向有害的移动无线电台分配更少的资源。
15.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蜂窝无线电通信系统包括第三小区,所述第二和第三小区是用于所述移动无线电台的非服务小区,并且其中所述与相对路径增益相关的数量是基于从该移动无线电台到任何一个所述非服务基站的上行链路信号传输的最大路径增益相关的数量与从该移动台到第二基站的上行链路信号传输的所述路径增益相关的数量的比较来确定的。
16.供在蜂窝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使用的设备,所述系统包括与第一基站(BS1)相关联的第一小区以及与第二基站(BS2)相关联的第二小区,其中移动无线电台(10)当前由第一小区内的第一基站提供服务,其特征在于:
电子电路(18),其被配置成对于来自该移动无线电台的上行链路信号传输确定与相对路径增益相关的数量,其中该与相对路径增益相关的数量是基于第一路径增益相关的数量与第二路径增益相关的数量的比较,其中第一路径增益相关的数量对应于从该移动无线电台到第二基站的上行链路信号传输,第二路径增益相关的数量对应于从该移动台到第一基站的上行链路信号传输;以及
上行链路资源管理器(16,36),其被配置成基于该与相对路径增益相关的数量来管理第一小区内的上行链路资源。
17.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中,如果所述路径增益相关的数量采用线性单位,则所述与相对路径增益相关的数量是第二路径增益相关的数量与第一路径增益相关的数量的比值,或者如果所述路径增益相关的数量采用对数单位,则该与相对路径增益相关的数量是第二路径增益相关的数量与第一路径增益相关的数量之间的差。
18.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上行链路资源管理器(16,36)被配置成调节由所述移动无线电台对于所述上行链路信号传输所使用的传输功率或数据速率。
19.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上行链路资源管理器(16,36)被配置成根据由所述第一基站提供的先前确定的值来确定所述调节。
20.权利要求16的设备,其中,所述电子电路(18)被包括在所述移动无线电台(10)中,其中所述移动无线电台(10)被配置成调节由该移动无线电台(10)对于所述上行链路信号传输所使用的传输功率或数据速率。
21.权利要求20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电子电路(18)被配置成把所述与相对路径增益相关的数量与由所述基站提供的预定值进行比较,并且如果该与相对路径增益相关的数量超出该预定值,则该电子电路被配置成调节用于所述上行链路信号传输的资源。
22.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被实现在所述第一基站(BS1)中。
23.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适用于由所述第一小区服务的多个移动无线电台,还包括:
装置(34),当路径增益相关的数量测量超出用于其中一个移动无线电台的预定值时,该装置用于把该移动无线电台分类为有害的,否则把该移动无线电台分类为无害的;
其中,所述上行链路资源管理器(36)被配置成:与无害的无线电台相比,向有害的移动无线电台分配更少的资源。
24.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蜂窝无线电通信系统包括第三小区,所述第二和第三小区是用于所述移动无线电台的非服务小区,并且其中所述与相对路径增益相关的数量是基于从该移动无线电台到任何一个所述非服务基站的上行链路信号传输的最大路径增益相关的数量与从该移动台到第二基站的上行链路信号传输的所述路径增益相关的数量的比较。
25.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中,上行链路资源控制被分配给所述第一基站(BS1)、所述移动台(10)或二者。
26.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中,如果所述路径增益数量采用线性单位,则相对路径增益数量是第二路径增益数量与第一路径增益数量的比值,或者如果所述路径增益数量采用对数单位,则相对路径增益数量是第二路径增益数量与第一路径增益数量之间的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1/066,558 | 2005-02-28 | ||
US11/066,558 US7577456B2 (en) | 2005-02-28 | 2005-02-28 | Using uplink relative path gain related measurements to support uplink resource management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28994A true CN101128994A (zh) | 2008-02-20 |
Family
ID=36927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6800063659A Pending CN101128994A (zh) | 2005-02-28 | 2006-02-15 | 使用与上行链路相对路径增益相关的测量来支持上行链路资源管理的方法和设备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577456B2 (zh) |
EP (1) | EP1854224B1 (zh) |
JP (1) | JP5329813B2 (zh) |
CN (1) | CN101128994A (zh) |
CA (1) | CA2597718A1 (zh) |
MX (1) | MX2007010166A (zh) |
WO (1) | WO2006091172A1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27786A (zh) * | 2008-05-13 | 2011-04-20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下行链路发射功率的自校准 |
CN102598833A (zh) * | 2009-08-24 | 2012-07-18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用于增强上行链路通信的传输网络拥塞控制 |
CN103026676A (zh) * | 2010-09-11 | 2013-04-03 | 诺基亚公司 | 蜂窝系统上行链路中的动态自主资源分配和信道接入 |
TWI396454B (zh) * | 2009-06-23 | 2013-05-11 | Chunghwa Telecom Co Ltd | User Grouping Method Applied in 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Technology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3139859A (zh) * | 2011-11-29 | 2013-06-05 | 英特尔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 蜂窝无线电网络的无线电接收器装置 |
US8711786B2 (en) | 2008-05-13 | 2014-04-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utonomous downlink code selection for femto cells |
US8718696B2 (en) | 2008-05-13 | 2014-05-0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ransmit power selection for user equipment communicating with femto cells |
US8737317B2 (en) | 2008-05-13 | 2014-05-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utonomous carrier selection for femtocells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762647B1 (ko) * | 2005-03-31 | 2007-10-0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기지국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무선 자원 관리 방법 |
KR20090075754A (ko) * | 2006-09-14 | 2009-07-08 | 인터디지탈 테크날러지 코포레이션 | 셀 및 자원 블럭을 할당하기 위한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
WO2008041895A1 (en) * | 2006-10-06 | 2008-04-1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noise floor estimation |
WO2008060236A2 (en) * | 2006-11-17 | 2008-05-22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Transmission of special neighbor cell lists |
US8036151B2 (en) * | 2006-12-17 | 2011-10-1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ower-based rate signaling for cellular uplink |
JP4722188B2 (ja) * | 2007-02-08 | 2011-07-13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下位局及び中位局 |
US8325621B2 (en) | 2007-04-20 | 2012-12-0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
US20090005102A1 (en) * | 2007-06-30 | 2009-01-01 | Suman Das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ally Adjusting Base Station Transmit Power |
KR101498968B1 (ko) | 2007-07-05 | 2015-03-1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통신시스템에서 피어 투 피어 통신을 위한 자원 결정 방법및 장치 |
ATE554569T1 (de) | 2008-02-29 | 2012-05-15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Interferenz-berücksichtigende planung von übertragungen in einem drahtlosen kommunikationsnetzwerk |
US8126403B2 (en) * | 2008-04-23 | 2012-02-28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Estimating and limiting inter-cell interference |
CN102257866A (zh) * | 2008-12-19 | 2011-11-23 | 爱立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 Hsupa载波激活通知 |
US8737932B2 (en) | 2009-01-07 | 2014-05-27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Load aware power controlling |
US8385832B2 (en) * | 2009-03-13 | 2013-02-26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ntrol in an uplink multi-carrier radio communications system |
CA2761688A1 (en) * | 2009-04-28 | 2010-11-0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Techniques for quantization adaptation in cooperative signal communication |
US8422420B1 (en) | 2009-12-17 | 2013-04-1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ransmit power adapt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PH12012501458A1 (en) * | 2010-02-02 | 2012-10-29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network |
US9185619B2 (en) * | 2010-06-29 | 2015-11-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tigating interference in femtocell deployments |
GB201011165D0 (en) * | 2010-07-02 | 2010-08-18 | Vodafone Plc |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s |
US20120099449A1 (en) * | 2010-09-27 | 2012-04-26 | Qual Comm Incorporated | Spatial resuse in a wireless network |
EP2439986B1 (en) * | 2010-10-06 | 2018-08-15 | Mitsubishi Electric R&D Centre Europe B.V. | Method for determining in which condition a first base station which is in an energy saving mode has to switch in another operation mode. |
US9894664B2 (en) * | 2010-12-10 | 2018-02-13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Uplink scheduling when using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
ES2638851T3 (es) * | 2011-10-07 | 2017-10-2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Cancelación de interferencia |
EP3238347B1 (en) * | 2014-12-22 | 2019-05-0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Receive supervision method and radio unit |
US10757655B1 (en) * | 2019-04-18 | 2020-08-25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Uplink interference avoidance under closed loop power control conditions |
US11039398B2 (en) | 2019-05-31 | 2021-06-15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Uplink interference avoidance under open loop power control conditions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35058A (zh) * | 2002-10-22 | 2004-10-06 | �¿���˹�����ɷ�����˾ | 在非独占频谱中运行的无线移动通信站 |
WO2005018114A1 (en) * | 2003-08-19 | 2005-02-24 | Lg Electronics Inc. | Node b scheduling method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697053A (en) * | 1994-07-28 | 1997-12-09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of power control and cell site selection |
US5574974A (en) * | 1995-03-20 | 1996-11-12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 Adaptive channel allocat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
US6157616A (en) * | 1996-05-31 | 2000-12-05 | Lucent Technologies | Adaptive methods for packet transmission over wireless networks |
US6597705B1 (en) * | 1998-09-10 | 2003-07-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tributed optimal reverse link scheduling of resources, such as a rate and pow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6334047B1 (en) * | 1999-04-09 | 2001-12-2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Adaptive power control in a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s system |
US6760596B1 (en) * | 1999-12-03 | 2004-07-06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system for bit-rate adaptation to improve coverage |
US6813510B1 (en) * | 2000-01-11 | 2004-11-02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for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receive path gain |
US6272322B1 (en) * | 2000-02-04 | 2001-08-07 | Atheros Communications, Inc. | Real-time transceiver gain and path loss calibration for wireless systems |
JP4453168B2 (ja) * | 2000-06-23 | 2010-04-21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移動通信制御方法、セルラシステム、移動局、基地局及び基地局制御装置 |
US6741862B2 (en) * | 2001-02-07 | 2004-05-25 | Airvana, Inc. | Enhanced reverse-link rate contro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US6704579B2 (en) * | 2001-02-15 | 2004-03-09 | Ensemble Communications | System and method of automatically calibrating the gain for a distribu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100915275B1 (ko) * | 2001-11-05 | 2009-09-03 | 가부시키가이샤 히타치세이사쿠쇼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및 그 통신 제어 방법 및 무선 통신기 |
JP4423836B2 (ja) * | 2002-04-03 | 2010-03-03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セルラシステム、通信制御方法及び移動局 |
US7453861B2 (en) * | 2002-08-02 | 2008-11-18 | At&T Corp | System and method for estimating interference in a packet-based wireless network |
JP4150239B2 (ja) * | 2002-10-03 | 2008-09-17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移動局、及びセル制御方法 |
US7602722B2 (en) * | 2002-12-04 | 2009-10-13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Mobile assisted fast scheduling for the reverse link |
US7146175B2 (en) | 2003-04-21 | 2006-12-0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Uplink load determination and signaling for admission and congestion control |
US6990428B1 (en) * | 2003-07-28 | 2006-01-24 | Cisco Technology, Inc. | Radiolocation using path loss data |
US8666387B2 (en) * | 2004-12-30 | 2014-03-0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ransmit signal parameters using real-time channel measurements |
-
2005
- 2005-02-28 US US11/066,558 patent/US7577456B2/en active Active
-
2006
- 2006-02-15 WO PCT/SE2006/050010 patent/WO2006091172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6-02-15 JP JP2007557977A patent/JP532981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02-15 CA CA002597718A patent/CA2597718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6-02-15 EP EP06704640.9A patent/EP1854224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6-02-15 CN CNA2006800063659A patent/CN101128994A/zh active Pending
- 2006-02-15 MX MX2007010166A patent/MX2007010166A/es active IP Right Grant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35058A (zh) * | 2002-10-22 | 2004-10-06 | �¿���˹�����ɷ�����˾ | 在非独占频谱中运行的无线移动通信站 |
WO2005018114A1 (en) * | 2003-08-19 | 2005-02-24 | Lg Electronics Inc. | Node b scheduling method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Cited B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718696B2 (en) | 2008-05-13 | 2014-05-0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ransmit power selection for user equipment communicating with femto cells |
US9386541B2 (en) | 2008-05-13 | 2016-07-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elf calibration of downlink transmit power |
US8737317B2 (en) | 2008-05-13 | 2014-05-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utonomous carrier selection for femtocells |
CN102027786A (zh) * | 2008-05-13 | 2011-04-20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下行链路发射功率的自校准 |
US8725083B2 (en) | 2008-05-13 | 2014-05-1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elf calibration of downlink transmit power |
US8711786B2 (en) | 2008-05-13 | 2014-04-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utonomous downlink code selection for femto cells |
TWI396454B (zh) * | 2009-06-23 | 2013-05-11 | Chunghwa Telecom Co Ltd | User Grouping Method Applied in 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Technology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2598833B (zh) * | 2009-08-24 | 2015-05-27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用于增强上行链路通信的传输网络拥塞控制的方法和节点 |
CN102598833A (zh) * | 2009-08-24 | 2012-07-18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用于增强上行链路通信的传输网络拥塞控制 |
CN103026676A (zh) * | 2010-09-11 | 2013-04-03 | 诺基亚公司 | 蜂窝系统上行链路中的动态自主资源分配和信道接入 |
CN103026676B (zh) * | 2010-09-11 | 2016-08-17 |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蜂窝系统上行链路中的动态自主资源分配和信道接入的方法和装置 |
CN103139859A (zh) * | 2011-11-29 | 2013-06-05 | 英特尔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 蜂窝无线电网络的无线电接收器装置 |
CN103139859B (zh) * | 2011-11-29 | 2016-08-03 | 英特尔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 蜂窝无线电网络的无线电接收器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06091172A1 (en) | 2006-08-31 |
US20060194546A1 (en) | 2006-08-31 |
CA2597718A1 (en) | 2006-08-31 |
EP1854224B1 (en) | 2017-06-07 |
JP5329813B2 (ja) | 2013-10-30 |
JP2008532417A (ja) | 2008-08-14 |
MX2007010166A (es) | 2007-10-12 |
US7577456B2 (en) | 2009-08-18 |
EP1854224A1 (en) | 2007-11-14 |
EP1854224A4 (en) | 2012-02-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128994A (zh) | 使用与上行链路相对路径增益相关的测量来支持上行链路资源管理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2017764B (zh) | 估计和限制小区间干扰 | |
CN103037488B (zh) | 一种lte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和相关设备 | |
US8694042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 base station's transmission power budget | |
US7769391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8849216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downlink channel quality index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
CN101322326B (zh) | 用于控制基站传输功率的方法和设备 | |
US20130258893A1 (en) | Radio communication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s of operating same | |
JP2017505023A (ja) | 干渉制御方法、干渉制御装置、および干渉制御システム | |
EP2080285B1 (en) | A method of controlling power in a wcdma system | |
CN103152808A (zh) | 控制无线通信系统内的小区间干扰的上行链路资源分配 | |
CN101810021A (zh) |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装置、以及发送控制方法 | |
CN101442796B (zh) | 发射功率的调整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02714867B (zh) | 用于在无线网络上调度用户的系统和方法 | |
EP2989844A1 (en) | Method and network node for link adapt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
JP2015506644A (ja) | マルチアンテナ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パイロット電力割り当て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 |
US20130308475A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uplink interference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 |
JP2009512361A (ja) | 基地局の送信電力を制御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 |
CN103716890A (zh) | 一种上行干扰补偿方法和装置 | |
US20070225027A1 (en) | Initial downlink transmit power adjustment for non-real-time services using dedicated or shared channel | |
CN102299761B (zh) | 用于多天线技术的amc调整方法和基站 | |
KR100883915B1 (ko) | 상향회선 무선 리소스 제어 방법, 기지국 장치, 무선 네트워크 제어 장치, 기록 매체, 이동체 통신 시스템, 및 이동국 | |
KR20070067221A (ko) | 최대 허용 전송 속도 결정 방법, 이동국 및 무선 기지국 | |
CN110049542A (zh) | 基于mimo系统的上行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 |
EP1359784B1 (en) | Overload preventio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80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