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20035A - 聚(芳醚砜)材料和其用途 - Google Patents
聚(芳醚砜)材料和其用途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120035A CN101120035A CNA2006800051967A CN200680005196A CN101120035A CN 101120035 A CN101120035 A CN 101120035A CN A2006800051967 A CNA2006800051967 A CN A2006800051967A CN 200680005196 A CN200680005196 A CN 200680005196A CN 101120035 A CN101120035 A CN 10112003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ly
- ether sulfone
- film
- aryl ether
- polymer composi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ulfur with or without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5/20—Polysulfones
- C08G75/23—Polyethersulfon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81/00—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sulfur with or without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Compositions of polysulfon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81/06—Polysulfones; Polyethersulfon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81/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sulfur with or without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Polysulfones;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81/06—Polysulfones; Polyethersulfon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Polyethers (AREA)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Reinforced Plastic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含有聚合物组合物(C)的厚度低于100μm的高性能薄膜,所述聚合物组合物(C)含有聚(芳醚砜)材料(P)和至少一种碳氟聚合物,所述的聚(芳醚砜)由至少一种聚(二苯醚砜)(P1),或至少一种聚(二苯醚砜)(P1)和至少一种与聚(二苯醚砜)(P1)不同的聚(芳醚砜)(P2)组成。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参考
本申请要求2005年2月16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60/653,137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在此引入作为参考。
本发明涉及高性能薄膜、特别适用于包裹(bagging)飞机一些部件内包括的各种绝缘材料。
工业中,特别是在飞机制造业中有利地使用各种材料,如玻璃纤维,来制造各种工业隔热、隔音和/或防潮部件的绝缘棉。因为它们的物理形式(例如纤维或颗粒)和为了防止它们受潮,这些绝缘材料通常需要进行包裹。优选使用聚合物膜以形成所述的袋。所述聚合物膜通常需要是薄的,因为在火中,即使所述聚合物自身表现出相当高的防火性和阻燃性,其表现也通常比所述袋的内容物自身(如玻璃纤维)更差一些,并且因为工业中,尤其是飞机业中要求部件由越来越多的阻燃材料制成。
因为所述薄的包裹膜暴露于或容易暴露于恶劣的环境中,尽管其厚度较低,它应当令人满意地满足各种机械、热和/或化学特性的广泛组合。
目前,由金属化PET(特别可作为MYLAR产物得到)制成的薄包裹膜经常用于飞机部件的制造。然而,由金属化PET制备的薄包裹膜对于包括的最终用途通常不再令人满意,特别是根据新的要求,因为它们经常确实不能表现出足够的阻燃性。这些安排的目的特别在于增加碰撞后外部燃料火焰穿透机身到达内部的时间,以及消除在所述飞机的内壁和外机身之间开始的飞火的蔓延。
已经尝试将其他的聚合物用于制备替代金属化PET的薄包裹膜,特别是PVF(特别可作为TEDLAR聚合物商购得到)。然而飞机制造厂商通常不喜欢由PVF制得的薄包裹膜,特别是因为它们在燃烧时释放出相当高的毒烟。此外,关于如何生产PVF膜也存在局限,如它们的厚度麻痹不低于至少50μm。
也制得了由聚酰亚胺制成的薄包裹膜如KAPTON树脂,并证明在大部分情况下是不适合的,特别是因为在重复暴露于潮湿冷凝物之后的韧性不足和耐韧性的不足。
从而,目前在本行业中特别是在飞机行业中,存在对于特别适于包裹各种飞机一些部件内包括的绝缘材料的薄膜的强烈需求,其满足若干,优选全部的以下要求:
-容易生产,包括制成所述膜的材料的高加工性能,
-高韧性,包括在暴露于潮湿冷凝物之后,
-高的抗撕裂性,包括在疲劳循环之后,
-高的防火性,特别是高阻燃性,
-在燃烧时低的毒性,
-通过辐射板火焰传播测试的等级,
-成本适中,和
-规则的表面状况(特别是所述表面如果不是完全无凸起的话,也必须是基本无凸起的),
对现有技术的薄膜具有实质性的进步。
尤其当需要使所述待制备的膜非常薄的情况下,如果有时不是最关键的特性,其表面状况的质量也可能成为最关键的特性之一。
在某些应用中,所述薄膜还应提供对化学试剂的高耐化学性,特别是对强酸、强碱、脂肪族烃和芳族烃,并具有高的水解稳定性。
如果非全部,满足若干上述要求的挑战对于申请人而言看起来也是特别棘手的,因为改进一些上述特性的尝试通常导致另一些特性的降低。
然而,以下含有的聚合物组合物(C)的具有低于100μm厚度的膜取得了特性的优异平衡,且甚至通常满足所有的上述要求,并可能还满足另外的要求,所述聚合物组合物(C)包含
-聚(芳醚砜)材料(P),由
·至少一种聚(二苯醚砜)(P1),或
·至少一种聚(二苯醚砜)(P1)和至少一种与聚(二苯醚砜)
(P1)不同的聚(芳醚砜)(P2)组成,和
-至少一种碳氟聚合物。
所述膜的厚度(t)有利地定义为:
t=∫vτ(x,y,z)dx dy dz/V,
其中x,y和z是全部平面体积(plain volume)V的膜的体积单元dV在三维空间内的坐标(dV等于dx乘dy乘dz),τ是局部厚度。
局部厚度τ与坐标(x,y,z)的质点的关系定义为包括所讨论质点的最短直线D的长度,其垂直穿过所述的膜(即,其从D进入该膜处的质点到达D离开成形制品处的质点)。
本发明的膜应理解为不涂覆在衬底上。涂覆在衬底上的材料薄层通常称为涂层,其与本发明的膜不同。通常通过溶液处理产生涂层;相反,如将在下文详述的,本发明的膜通常是通过熔融处理制备的。
所述膜的厚度优选小于50μm,更优选小于30μm,仍更优选小于20μm。
此外,所述膜的厚度有利地大于1μm,优选大于2μm,更优选大于3μm,仍更优选大于或等于4μm。
最优选的厚度范围为4~8μm。
另一最优选的厚度范围为大于8μm并高达16μm。
任选地,所述膜可例如在其末端或沿其周长,局部地包含一些由至少一种不同于聚合物组合物(C)的材料组成的区域,所述材料例如金属或不含聚(芳醚砜)和/或碳氟聚合物的热塑性材料。
基于所述膜的总重,所述膜内包含的聚合物组合物(C)的量有利地大于50wt%。
优选,所述膜主要由聚合物组合物(C)组成。更优选,所述膜由聚合物组合物(C)组成。
聚(芳醚砜)材料
如之前提到的,聚合物组合物(C)含有聚(芳醚砜)材料(P)。
为本发明目的,聚(芳醚砜)材料意欲是指如下的一种或多种缩聚聚合物,其多于50mol.%的重复单元含有至少一个醚基(-O-)、至少一个砜基(-SO2-)和至少一个亚芳基。
基于所述聚合物组合物(C)的总重,聚合物组合物(C)中包含的聚(芳醚砜)材料(P)的量有利地多于50wt%,优选多于70wt%,更优选多于85wt%。
如之前提到的,聚(芳醚砜)材料(P)含有至少一种聚(二苯醚砜)(P1)。
为本发明的目的,聚(二苯醚砜)意欲是指其多于50mol.%的重复单元是重复单元(R1)的缩聚聚合物,其中重复单元(R1)是含有至少一个醚基(-O-)、至少一个砜基(-SO2-)和至少两个基团(G)的那些,所述基团(G)选自亚苯基,亚萘基(如2,6-亚萘基),亚蒽基(如2,6-亚蒽基)和亚菲基(如2,7-亚菲基),亚并四苯基和亚芘基,所述基团(G)各自通过至少一个单键,此外任选通过至多一个亚甲基,直接连接到不同于其自身的至少一个基团(G)上。相应的,因而基团(G)可连接在一起以特别是形成亚联苯基如对亚联苯基,1,2’-二亚萘基,苯并菲基如对苯并菲和亚芴基(即衍生自芴的二价基团)。
重复单元(R1)优选含有至少一个醚基(-O-)、至少一个砜基(-SO2-)和至少一个对亚联苯基:
重复单元(R1)更优选:
其中R1-R4是-O-,-SO2-,-S-,-CO-,前提是至少R1-R4之一是-SO2-和至少R1-R4之一是-O-;Ar1,Ar2和Ar3是含有6-24个碳原子的亚芳基,并优选亚苯基或对亚联苯基;且a和b是0或1。
对于本发明某些膜,更优选重复单元(R1)是:
对于本发明另外某些膜,仍更优选重复单元(R1)是:
任选地,聚(二苯醚砜)(P1)还包括重复单元(R2)[不同于重复单元(R1)]。
重复单元(R2)优选选自
和
聚(二苯醚砜)(P1)特别可以是均聚物,无规、交替或嵌段共聚物。
优选至少70wt%,更优选至少85wt%的所述聚(二苯醚砜)(P1)的重复单元是重复单元(R1)。仍更优选聚(二苯醚砜)(P1)是重复单元(R1)的均聚物。
对于某些本发明的膜,用重复单元为下列单元的均聚物得到了优异的结果:
得自Solvay Advanced Polymers,L.L.C.的RADELR聚苯砜是上述均聚物的一个例子。
对于其他某些本发明的膜,用重复单元为下列单元的均聚物得到了优异的结果:
如之前提到的,除聚(二苯醚砜)(P1)之外,聚(芳醚砜)材料(P)可包含至少一种不同于聚(二苯醚砜)(P1)的聚(芳醚砜)材料(P2)。
聚(芳醚砜)(P2)可有利地选自聚砜,聚醚砜和聚醚醚砜。
如本文所定义的,聚醚醚砜是如下的缩聚聚合物,其多于50mol%的重复单元是
如本文所定义的,聚醚砜是如下的缩聚聚合物,其多于50mol%的重复单元是
所述聚醚砜任选还可包括小于50mol%以下的重复单元
聚醚砜可作为RADELA从Solvay Advanced Polymers,L.L.C.得到。
如本文所定义的,聚醚砜是如下的缩聚聚合物,其多于50mol%的重复单元是
聚砜可作为UDELPSF从Solvay Advanced Polymers,L.L.C.得到。
聚(芳醚砜)(P2)优选选自聚醚砜和聚醚醚砜,更优选选自聚醚砜。
对于本发明的某些膜,基于聚(芳醚砜)材料(P)的总重,所述聚(芳醚砜)(P2)的重量范围为25-75%,更优选为40-60%。
对于本发明其他某些优选的膜,聚(芳醚砜)材料(P)不含聚(芳醚砜)(P2)。从而在所述的膜中,聚(芳醚砜)材料(P)是由聚(二苯醚砜)(P1)组成的。
聚合物(P1)和(P2)有利地是无定形的。
碳氟聚合物
为本发明的目的,碳氟聚合物意欲是指任何其多于50mol%的重复单元衍生自至少一种包括至少一个氟原子的烯键式不饱和单体(下文称为“氟化单体”)的聚合物。
优选所述碳氟聚合物的多于90mol%的重复单元衍生自所述氟化单体。
仍更优选,所述碳氟聚合物所有的重复单元均衍生自所述氟化单体。
所述氟化单体可选自全氟单体,如八氟丁烯,六氟丙烯,四氟乙烯和全氟烷基乙烯基醚(例如全氟甲基乙烯基醚和全氟丙基乙烯基醚),和非全氟单体如三氟乙烯,氯代三氟乙烯和偏氟乙烯。
所述氟化单体优选为四氟乙烯或四氟乙烯和至少一种全氟单体(不同于四氟乙烯)的混合物。
所述氟化单体更优选为四氟乙烯。
当所述碳氟聚合物是四氟乙烯的均聚物(“PTFE”)时获得良好结果。
当所述碳氟聚合物是非原纤化的PTFE时获得优异的结果(也称作“低分子量PTFE”或“低熔融粘度PTFE”)。
所述非原纤化PTFE的数均分子量优选低于700,000(如通过常规GPC技术确定的)。
此外,优选所述非原纤化的PTFE的熔融粘度低于104Pa.s,如在372℃根据ASTM D1239-52T方法测定的,如美国专利4,380,618中公开的进行调整。
优选通过辐照降解四氟乙烯的高分子量均聚物(通常数均分子量高于2,000,000)而获得所述非原纤化的PTFE,或直接通过如在美国专利5,223,343的实施例1中公开的聚合技术。
所述非原纤化的PTFE通常是以细碎固体的形式,并从而通常称作“PTFE微粉”。所述细碎固体的平均粒度优选小于100μm,更优选小于20μm,仍更优选小于10μm和最优选小于5μm。
优选所述非原纤化的PTFE具有类似于高分子量PTFE的热稳定性、化学惰性、润滑性和高的熔点。
尤其适用的非原纤化的PTFE是POLYMISTF5A PTFE,可从Solvay So lexis,Inc.商购得到。其他适用的非原纤化的PTFE特别可由DuPont作为ZONYLPTFE(如ZONYLMP1600级),来自DaikinIndustries,Ltd.的LUBLON(例如LUBLONL-5PTFE)商购得到。
基于所述聚(芳醚砜)材料(P)的重量,所述碳氟聚合物的重量有利地至少为1.0%,优选高于2.5%,仍更优选高于4.0%。
此外,基于所述聚(芳醚砜)材料(P)的重量,所述碳氟聚合物的重量有利地至多为30%,优选低于18%,仍更优选低于12%。
任选组分
(1)无水硼酸锌和其他无机阻燃剂
聚合物组合物(C)还可任选包括无水硼酸锌。所述无水硼酸锌相对于碳氟聚合物的重量比(q1)有利地为:
0≤q1≤50%。
如在美国专利5,204,400中所述,无水硼酸锌(即含水量小于0.2wt%的硼酸锌,优选具有测不到的含水量如来自U.S.Borax的XPI-187硼酸锌)是聚(二苯醚砜)组合物的适当阻燃剂,还已知它可有利地与碳氟聚合物结合使用。
申请人意想不到地发现,由不含无水硼酸锌的聚(二苯醚砜)组合物,制成的薄膜,或者由与所述碳氟聚合物的含量(即比例q1在上述特定的范围内)相比包含降低含量的无水硼酸锌的聚(二苯醚砜)组合物制成的薄膜表现出进一步改进的性能平衡。特别是申请人注意到对所述薄膜的表面状况的进一步改进:尽管具有(甚至完全)比例q1>50的无水硼酸锌的阻燃聚(二苯醚砜)组合物有时可能使所述薄膜具有一定量的不希望的凸起(所述凸起的性质和来源均与已知可能由硼酸锌的水合水引起的斜面和裂缝完全不同),由除现在比例q1的范围为0≤q1≤50%外同样的组合物制成的薄膜基本上无,或甚至完全无凸起。所述膜越薄,所述改进越大。
重量比q1优选低于30%,更优选低于10%。仍更优选q1等于0;换句话说,则聚合物组合物(C)不含无水硼酸锌。
基于所述聚(芳醚砜)材料(P)的重量,所述无水硼酸锌的重量有利地低于4.0%,优选低于2.0%,更优选低于1.0%。仍更优选,聚合物组合物(C)不含无水硼酸锌,如之前所述。
更一般的,若聚合物组合物(C)包含无机阻燃剂,当与所述碳氟聚合物的重量相比时,它们的重量应有利地低。相应的,所述无机阻燃剂相对于碳氟聚合物的重量比(q’1)为:
0≤q’1≤60%。
重量比q’1优选低于30%,更优选低于10%。
基于聚(芳醚砜)材料(P)的重量,无机阻燃剂的重量有利地低于6.0%,优选低于3.0%,更优选低于1%。
(2)二氧化钛
聚合物组合物(C)还可任选包括二氧化钛。
如特别在美国专利5,204,400和美国专利5,916,058中所述的,二氧化钛可用作聚(二苯醚砜)组合物的颜料,并已知它可有利地与碳氟聚合物结合以提供有效的着色和阻燃组合物。
不管它对阻燃性(与碳氟聚合物结合)的可能有益效果,二氧化钛通常自身作为无机阻燃剂是不合格的,对于本发明的目的,它不是无机阻燃剂。
在聚合物组合物(C)中使用的二氧化钛可商购得到。
所述二氧化钛的粒度有利地低于5.0μm,因为更高的粒度特别是可影响聚合物组合物(C)的物理特性。
可使用现有的任何形式的二氧化钛,由于金红石出众的特性优选金红石形式。
申请人发现,在本发明的膜中,通过优化所述二氧化钛相对于碳氟聚合物的比例(q2)还获得了进一步的改进。
特别是,申请人注意到对于所述本发明膜的表面状况(例如凸起程度)和/或抗撕裂性的可能的进一步改进。
从而,所述二氧化钛相对于碳氟聚合物的重量比(q2)有利地为:
0≤q2≤150%。
在本发明某些优选的膜中,重量比(q2)在50~125%之间;更优选在50~100%之间。
在本发明某些优选的膜中,重量比(q2)高达50%;更优选聚合物组合物(C)不含二氧化钛。
出于类似的理由,基于所述聚(芳醚砜)材料(P)的重量,二氧化钛的重量有利地低于8.0%。
在本发明某些优选的膜中,基于所述聚(芳醚砜)材料(P)的重量,二氧化钛的重量优选在2.0~6.0%之间,更优选在3.0~5.0%之间。
在本发明某些优选的膜中,基于所述聚(芳醚砜)材料(P)的重量,二氧化钛的重量高达5.0%;更优选地,聚合物组合物(C)不含二氧化钛。
(3)无机热稳定剂
聚合物组合物(C)还有利地包括至少一种无机稳定剂。
所述无机稳定剂优选是金属氧化物;更优选是氧化锌。
所述无机稳定剂相对于碳氟聚合物的重量比(q3)有利地为:0≤q3≤50%。
重量比(q3)优选为1~20%;更优选为2~10%。基于聚(芳醚砜)材料(P)的重量,所述热稳定剂的重量优选为0.1~2.0%;更优选为0.2~1.0%。
(4)其他组分
聚合物组合物(C)还可包括砜聚合物组合物的其他常规组分。这些组分通常选自:
-不同于之前提到的那些的无机化合物(IC),
-有机非聚合化合物(OC)如有机抗氧化剂,和
-不同于(P1)和(P2)的有机聚合物(P3),例如可熔融处理
的聚酰亚胺和聚(芳醚酮)。
所述无机化合物(IC)相对于碳氟聚合物的重量比(q4)有利地是:
0≤q4≤50%。
基于所述聚(芳醚砜)材料(P)的重量,所述无机化合物(IC)的重量有利地低于2.0%。
优选,聚合物组合物(C)不含无机化合物(IC)。
基于聚(芳醚砜)材料(P)的重量,(IC)、(OC)和(P3)组分的总重有利地低于25wt%;优选低于5wt%;更优选聚合物组合物(C)不含组分(IC)、(OC)和(P3)。
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有利地通过任何常规的混合方法制得。优选的方法包括利用如机械搅拌器干法混合所述粉末状或颗粒状的聚合物组合物(C)的组分,然后将所述混合物挤出成股并将所述的股切成球粒。
制备本发明膜的适当技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是众所周知的。例如,原则上本发明的膜可通过溶剂浇注制备[该工艺包括将聚合物组合物(C)溶于溶剂中以得到溶液,将这样得到的溶液铺敷到易滑脱的衬底上成膜,并从所述易滑脱的衬底上除去所述这样形成的膜]。然而,本发明的膜通常通过熔融处理制备,并优选通过挤出工艺制备。
在所述挤出工艺中,在被挤出之前有利地干燥聚合物组合物(C)。所述干燥可在除湿烘箱中进行。干燥温度的范围有利地为135℃~165℃,并通常为约150℃。所述干燥的时间范围有利地为6~24小时,尤其取决于干燥的温度,并通常为约12个小时。在许多其他适当的挤出机和模具中,25mm的Optical Control Systems Model 20/26 Extruder表现良好。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挤出机加热区域的温度通常作为所述待挤出的聚合物组合物的a.o.化学性质的.函数,这里所述待挤出的聚合物组合物是聚合物组合物(C)。例如,对于其中聚(芳醚砜)材料由RADELR聚(二苯醚砜)纯聚合物组成的聚合物组合物而言,挤出机的加热区域优选至少为360℃,并更优选至少为370℃;此外,它们优选至多为390℃,更优选至多为380℃。所有挤出机的加热区域可设定在相同的温度下。如同样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所述挤出机的螺杆速度通常作为所述膜厚度的a.o.函数。通常,膜越薄,螺杆速度越低。将所述膜有利地浇注到两个或多个连续的冷却辊上,所述冷却辊保持在以下温度下,当其中聚(芳醚砜)材料由RADELR聚(二苯醚砜)纯聚合物组成时,其范围优选为220~240℃。
从而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制备本发明膜的方法,其包括熔融处理聚合物组合物(C)。优选本发明的方法包括挤出聚合物组合物(C)的步骤。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如上所述的膜或通过如上所述的方法制备的成形制品。
本发明的成形制品有利地包括并优选由以下组成:
-由所述膜组成的包裹部分,和
-材料(Z),所述材料(Z)由所述包裹部分包裹。
所述包裹部分有利地闭合,可通过密封。
所述材料有利地以细分的形式,如以颗粒或以纤维状的形式。优选为纤维。非常优选为玻璃纤维。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聚合物组合物,其尤其适用于制备本发明的膜。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下文所称本发明的聚合物组合物,含有:
-聚(芳醚砜)材料(P),由
·至少一种聚(二苯醚砜)(P1),或
·至少一种聚(二苯醚砜)(P1)和至少一种与聚(二苯醚砜)
(P1)不同的聚(芳醚砜)(P2)组成,和
-至少一种碳氟聚合物,和
-任选的无水硼酸锌和/或二氧化钛,
其中,
-所述无水硼酸锌相对于碳氟聚合物的重量比(q1)为
0≤q1≤50%,
-所述二氧化钛相对于碳氟聚合物的重量比(q2)为
0≤q2≤150%,和
-基于所述聚合物组合物的总重,所述聚合物组合物中含的聚(芳醚砜)材料(P)的量为大于70wt%。
除上述的特性外,本发明的聚合物组合物优选满足所有聚合物组合物(C)的优选特征,无论所述优选的表达程度。
本发明的聚合物组合物有利地用于制备膜,更特别是薄膜,但更一般的,它还证明可用于制备各种制品,优选长丝、片材和中空体。从而,本发明的最后一个方面涉及所述的制品。
通过考虑以下实施例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所述实施例以说明而非限制其的方式提供。
实施例(根据本发明)
聚合物组合物的制各
制备球粒形式的聚合物组合物(a),(b)和(c)。
所述聚合物组合物分别由以下组分组成:
成分 | 聚合物组合物(a) | 聚合物组合物(b) | 聚合物组合物(c) |
RADELR5200聚(二苯醚砜)[纯聚合物] | 94.85 | 91.10 | 86.30 |
PolymistF5A非原纤化的PTFE | 2.95 | 4.80 | 9.60 |
金红石二氧化钛 | 1.95 | 3.85 | 3.85 |
氧化锌 | 0.25 | 0.25 | 0.25 |
然后将这样得到的球粒挤出,以得到如下文所述厚度为12μm的膜。
将所述聚合物组合物挤出成厚度约12μm的膜
在除湿烘箱内150℃下过夜干燥所述球粒约12小时。利用具有10.16cm宽模具的25mm Optical Control Systems Model 20/26Extruder将所述的球粒挤出成膜,所有加热区域均设定为375℃以获得约375℃的熔体,且所述挤出机螺杆在3rpm下旋转。将膜浇注到两个连续的冷却辊上,第一个保持在225℃和另一个保持在220℃。以约2.0m/min取出膜,且宽度为约8.32cm和厚度为12μm。
所述12μm膜的评估
所述的膜表现出出众的特性平衡,与现有技术膜相比具有实质性进步。特别是除了其他高水平的性能外,所述膜还具有高的韧性,包括在暴露于潮湿的冷凝物下之后,高的抗撕裂性,高的阻燃性和规则的表面状况;特别是与某些由一些市售的防火级RadelR聚(二苯醚砜)制成的现有技术膜相比,它们无凸起。
将所述聚合物组合物挤出成为厚度约6μm的膜
通过挤出聚合物组合物(a),(b)和(c)的球粒而产生所述厚度约6μm的膜。
Claims (31)
1.一种含有聚合物组合物(C)的厚度小于100μm的膜,所述聚合物组合物(C)包含:
聚(芳醚砜)材料(P),由
·至少一种聚(二苯醚砜)(P1),或
·至少一种聚(二苯醚砜)(P1)和至少一种与聚(二苯醚砜)(P1)不同的聚(芳醚砜) (P2)组成,和
至少一种碳氟聚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膜,其中所述的厚度小于2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膜,其中所述的厚度大于2μm。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的膜,其中所述的厚度为4~8μm。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的膜,其中所述的厚度大于8并高达16μm。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的膜,其由聚合物组合物(C)组成。
7.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的膜,其中聚合物组合物(C)中聚(芳醚砜)材料(P)的含量大于50wt%。
8.根据权利要求7的膜,其中聚合物组合物(C)中聚(芳醚砜)材料(P)的含量大于85wt%。
9.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的膜,其中大于50mol%的聚(二苯醚砜) (P1)的重复单元是重复单元(R1),所述的重复单元含有至少一个醚基(-O-)、至少一个砜基(-SO2-)和至少一个对亚联苯基: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任一项的膜,其中聚(二苯醚砜) (P1)是重复单元(R1)的均聚物。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的膜,其中聚(芳醚砜) (P2)选自聚砜、聚醚砜和聚醚醚砜。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任一项的膜,其中基于所述聚(芳醚砜)材料(P)的总重,所述聚(芳醚砜) (P2)的重量范围为40~60%。
15.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的膜,其中聚(芳醚砜)材料(P)由聚(二苯醚砜) (P1)组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任一项的膜,其中所述碳氟聚合物的所有重复单元均衍生自至少一种氟化单体。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膜,其中所述的氟化单体是四氟乙烯或四氟乙烯与至少一种全氟单体的混合物。
18.根据权利要求17的膜,其中所述碳氟聚合物是四氟乙烯的均聚物。
19.根据权利要求18的膜,其中所述碳氟聚合物是四氟乙烯的非原纤化的均聚物。
20.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的膜,其中基于所述聚(芳醚砜)材料(P)的重量,所述碳氟聚合物的重量至少为1.0%。
21.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的膜,其中基于所述聚(芳醚砜)材料(P)的重量,所述碳氟聚合物的重量低于18%。
22.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的膜,其中聚合物组合物(C)还任选包括无水硼酸锌,所述无水硼酸锌相对于碳氟聚合物的重量比(q1)是:
0≤q1≤50%。
23.根据权利要求22的膜,其中聚合物组合物(C)不含无水硼酸锌。
24.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的膜,其中聚合物组合物(C)还任选包括二氧化钛,所述二氧化钛相对于碳氟聚合物的重量比(q2)是:
0≤q2≤150%。
25.根据权利要求24的膜,其中所述二氧化钛相对于碳氟聚合物的重量比(q2)有利地是:
50<q2<100%。
26.根据权利要求24的膜,其不含二氧化钛。
27.一种制备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膜的方法,其包括挤出聚合物组合物(C)的步骤。
28.一种成形制品,其包括所述根据权利要求1-26任一项的膜或通过权利要求27的方法制备的膜。
29.根据权利要求28的成形制品,其包括
-由所述膜组成的包裹部分,和
-材料(Z),所述材料(Z)由所述包裹部分包裹。
30.根据权利要求29的成形制品,其中材料(Z)是玻璃纤维。
31.一种聚合物组合物,包含:
聚(芳醚砜)材料(P),由
·至少一种聚(二苯醚砜) (P1),或
·至少一种聚(二苯醚砜) (P1)和至少一种与聚(二苯醚砜)(P1)不同的聚(芳醚砜) (P2)组成,和
至少一种碳氟聚合物,和
任选的无水硼酸锌和/或二氧化钛,
其中:
所述无水硼酸锌相对于碳氟聚合物的重量比(q1)为
0≤q1≤50%,
所述二氧化钛相对于碳氟聚合物的重量比(q2)为
0≤q2≤150%,和
基于所述聚合物组合物的总重,所述聚合物组合物中聚(芳醚砜)材料(P)的含量大于70w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65313705P | 2005-02-16 | 2005-02-16 | |
US60/653,137 | 2005-02-16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20035A true CN101120035A (zh) | 2008-02-06 |
Family
ID=362024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6800051967A Pending CN101120035A (zh) | 2005-02-16 | 2006-02-15 | 聚(芳醚砜)材料和其用途 |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80206536A1 (zh) |
EP (1) | EP1853645B1 (zh) |
JP (1) | JP2008530330A (zh) |
CN (1) | CN101120035A (zh) |
AT (1) | ATE507256T1 (zh) |
BR (1) | BRPI0607454A2 (zh) |
DE (1) | DE602006021545D1 (zh) |
IN (1) | IN2007CH03573A (zh) |
MA (1) | MA29337B1 (zh) |
RU (1) | RU2007134432A (zh) |
WO (1) | WO2006087352A1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08120A (zh) * | 2011-01-19 | 2011-06-29 | 吉林大学 | 含丙烯基可交联聚芳醚砜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471577A (zh) * | 2009-07-13 | 2012-05-23 | 赢创罗姆有限公司 | 聚苯砜-聚四氟乙烯组合物及其用途 |
CN102083887B (zh) * | 2008-05-09 | 2013-06-19 | 索维高级聚合物股份有限公司 | 耐火的高流动性聚(芳基醚砜)组合物 |
CN104629038A (zh) * | 2015-02-16 | 2015-05-20 | 吉林大学 | 一种含双联苯结构的结晶聚醚砜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870566A (zh) * | 2012-10-12 | 2015-08-26 | 索尔维特殊聚合物美国有限责任公司 | 高温砜(hts)泡沫材料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RU2505559C2 (ru) * | 2012-02-27 | 2014-01-27 |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Кабардино-Балкар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им. Х.М. Бербекова (КБГУ) | Блок-сополиэфиры |
EP2662399B1 (de) * | 2012-05-11 | 2014-07-16 | Ems-Patent Ag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sulfonen |
EP2662398B1 (de) * | 2012-05-11 | 2014-07-16 | Ems-Patent Ag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sulfonen und Polysulfone |
JP6893887B2 (ja) | 2015-06-10 | 2021-06-23 | ソルベイ スペシャルティ ポリマーズ ユーエスエー, エルエルシー | ポリマー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から得ることができる滅菌可能な物品 |
EP3372632B1 (en) * | 2017-03-08 | 2019-08-21 | Solvay Specialty Polymers USA, LLC. | Foam materials made of a combination of poly(biphenyl ether sulfone) (ppsu) and polyethersulfone (pe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A1250693A (en) * | 1985-02-13 | 1989-02-28 | Amoco Corporation | Polyaryl ether sulphone polymers |
DE3804393A1 (de) * | 1988-02-12 | 1989-08-24 | Basf Ag | Hochtemperaturbestaendige polyarylether mit verbesserter verarbeitbarkeit |
US5164466A (en) * | 1988-03-03 | 1992-11-17 | Amoco Corporation | Poly(aryl ether sulfone) compositions |
US5086130A (en) * | 1988-03-03 | 1992-02-04 | Amoco Corporation | Poly(aryl ether sulfone)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poly(phenylene ether sulfone) |
CA1334469C (en) * | 1988-03-03 | 1995-02-14 | Marvin Edward Sauers | Poly(aryl ether sulfones) with improved environmental stress-crack resistance and medical devices made therefrom |
DE3807296A1 (de) * | 1988-03-05 | 1989-09-14 | Basf Ag | Hochtemperaturbestaendige polyarylethersulfon-/polyaryletherketon- formmassen mit verbesserter phasenanbindung |
US5173542A (en) * | 1989-12-08 | 1992-12-22 | Raychem Corporation | Bistriazene compounds and polymeric compositions crosslinked therewith |
US5916958A (en) * | 1990-04-04 | 1999-06-29 | Amoco Corporation | Flame retardant thermoplastic compositions |
ATE155159T1 (de) * | 1990-04-04 | 1997-07-15 | Amoco Corp | Poly(biphenylether-sulfon)zusammensetzungen |
US5110934A (en) * | 1991-05-23 | 1992-05-05 | Hay Allan S | Bisphenols and poly(imidoarylether ketone)s and poly(imidoarylether sulfone)s produced therefrom |
EP0535785A1 (en) * | 1991-09-30 | 1993-04-07 | Amoco Corporation | Flame retardant blends of polysulfone with polycarbonate and/or polyalkylene phthalate |
US6228970B1 (en) * | 1998-09-25 | 2001-05-08 | Bp Amoco Corporation | Poly (biphenyl ether sulfone) |
US6329493B1 (en) * | 1998-10-06 | 2001-12-11 | Bp Corporation North America Inc. | Plumbing articles from poly(aryl ether sulfones) |
US6593445B2 (en) * | 2000-03-03 | 2003-07-15 | Solvay Advanced Polymers, Llc | Low color poly(biphenyl ether sulfone) and improved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thereof |
WO2004081103A2 (en) * | 2003-03-10 | 2004-09-23 | Solvay Advanced Polymers, L.L.C. | Method for lowering the melt viscosity of an aromatic sulfone polymer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aircraft component |
US7259201B2 (en) * | 2003-08-28 | 2007-08-21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Flame retardant thermoplastic film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
-
2006
- 2006-02-15 JP JP2007555609A patent/JP2008530330A/ja active Pending
- 2006-02-15 DE DE602006021545T patent/DE602006021545D1/de active Active
- 2006-02-15 CN CNA2006800051967A patent/CN101120035A/zh active Pending
- 2006-02-15 AT AT06708298T patent/ATE507256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6-02-15 EP EP06708298A patent/EP1853645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6-02-15 US US11/816,131 patent/US20080206536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6-02-15 BR BRPI0607454-5A patent/BRPI0607454A2/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6-02-15 WO PCT/EP2006/050974 patent/WO2006087352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6-02-15 RU RU2007134432/04A patent/RU2007134432A/ru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7
- 2007-08-16 IN IN3573CH2007 patent/IN2007CH03573A/en unknown
- 2007-09-17 MA MA30227A patent/MA29337B1/fr unknown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83887B (zh) * | 2008-05-09 | 2013-06-19 | 索维高级聚合物股份有限公司 | 耐火的高流动性聚(芳基醚砜)组合物 |
CN102471577A (zh) * | 2009-07-13 | 2012-05-23 | 赢创罗姆有限公司 | 聚苯砜-聚四氟乙烯组合物及其用途 |
CN102108120A (zh) * | 2011-01-19 | 2011-06-29 | 吉林大学 | 含丙烯基可交联聚芳醚砜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108120B (zh) * | 2011-01-19 | 2013-03-13 | 吉林大学 | 含丙烯基可交联聚芳醚砜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870566A (zh) * | 2012-10-12 | 2015-08-26 | 索尔维特殊聚合物美国有限责任公司 | 高温砜(hts)泡沫材料 |
CN104629038A (zh) * | 2015-02-16 | 2015-05-20 | 吉林大学 | 一种含双联苯结构的结晶聚醚砜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629038B (zh) * | 2015-02-16 | 2017-05-17 | 吉林大学 | 一种含双联苯结构的结晶聚醚砜及其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BRPI0607454A2 (pt) | 2010-04-06 |
US20080206536A1 (en) | 2008-08-28 |
EP1853645A1 (en) | 2007-11-14 |
ATE507256T1 (de) | 2011-05-15 |
EP1853645B1 (en) | 2011-04-27 |
IN2007CH03573A (zh) | 2007-11-16 |
RU2007134432A (ru) | 2009-03-27 |
JP2008530330A (ja) | 2008-08-07 |
DE602006021545D1 (de) | 2011-06-09 |
WO2006087352A1 (en) | 2006-08-24 |
MA29337B1 (fr) | 2008-03-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120035A (zh) | 聚(芳醚砜)材料和其用途 | |
CN104520496B (zh) | 亲水化片材及其制造方法 | |
JP3863183B2 (ja) | ポリテトラフルオロエチレンの高強度で空気透過性の膜 | |
CN104603202B (zh) | 阻燃性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 |
CN103958608B (zh) | 树脂组合物和成型品 | |
JP4222536B2 (ja) | 高分岐ブロック共重合体 | |
CN103613926A (zh) | 聚酰亚胺树脂组合物 | |
CN102245678A (zh) | 耐湿性聚酰亚胺组合物 | |
TW200526723A (en) | Flame retardant thermoplastic film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 |
WO2017209133A1 (ja) | フッ素樹脂の製造方法 | |
WO2012166340A1 (en) | Films and membranes of poly(aryl ketones) and methods of casting the same from solution | |
Watanabe et al. | Anion conductive polymer nanofiber composite membrane: effects of nanofibers on polymer electrolyte characteristics | |
CN114644723A (zh) | 热处理后具有改进的热和机械特性的可熔融加工的全氟聚合物 | |
CN102083887B (zh) | 耐火的高流动性聚(芳基醚砜)组合物 | |
TWI836194B (zh) | 樹脂組成物、成形品及成形品之製造方法 | |
CN116806164A (zh) | 空气过滤器滤材、空气过滤器滤材的制造方法、口罩用滤材及褶裥状口罩用滤材 | |
CN110229449B (zh) | 一种高强度可熔性聚四氟乙烯及其制备方法 | |
Lu et al. |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konjac glucomannan/poly (diallydimethylammonium chloride) blend films | |
Perepelkin | Fluoropolymer fibres: physicochemical nature and structural dependence of their unique properties, fabrication, and use. A Review | |
CN117412799B (zh) | 空气过滤器滤材、褶裥状滤材、空气过滤器单元、口罩用滤材及空气过滤器滤材的再生方法 | |
TWI732730B (zh) | 機能性布料及其製造方法 | |
CN107303747A (zh) | 一种温敏型自修复复合物多层膜及其制备方法 | |
JP7126879B2 (ja) | ガスバリア性部材用樹脂組成物 | |
KR20020084503A (ko) | 흐름성 및 난연성이 우수한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 조성물 | |
Moon et al. | Enhancing barrier properties of cellulose propionate films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ionic liquid: A study on water pressure resistan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80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