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114699A - 一种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14699A
CN101114699A CNA2007100498801A CN200710049880A CN101114699A CN 101114699 A CN101114699 A CN 101114699A CN A2007100498801 A CNA2007100498801 A CN A2007100498801A CN 200710049880 A CN200710049880 A CN 200710049880A CN 101114699 A CN101114699 A CN 1011146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ight
organic
substrate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4988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军胜
蒋亚东
李璐
唐晓庆
李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riority to CNA20071004988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14699A/zh
Publication of CN1011146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146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导电基板或者衬底,阳极层和阴极层,其中一种电极位于衬底或者导电基板表面,所述阳极层和阴极层之间设置有机功能层,它至少包括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在外加电源的驱动下发光,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功能层还包括复合调控层、电子传输层、空穴传输层和空穴阻挡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其中复合调控层为载流子复合调控层,所述载流子复合调控层材料是聚N-乙烯基咔唑、BCP、二(2-甲基-8-喹啉酸根合)三苯基硅烷醇铝(III)、二(2-甲基-8-喹啉酸根合)4-苯酚铝(III)和二(2-甲基-8-喹啉酸根合)4-苯基苯酚铝(III)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元器件中有机电致发光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型结构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具有显著的优点:自主发光、低电压直流驱动、耐高低温、全固化、宽视角、颜色丰富、不需要背光源、视角大、功率低、响应速度可达液晶显示器的1000倍,而其制造成本却低于同等性能的液晶显示器,并且它可以为微显示提供技术支持。因此,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
1987年,美国柯达公司C.W.Tang等人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发明了三明治结构的器件:他们采用荧光效率很高、电子传输性能且成膜性能好的有机小分子材料8-羟基喹啉铝(Alq3),与具有空穴传输特性的芳香族二胺(diamine)衍生物制成低驱动电压(<10V),高量子效率(1%),高亮度(>1000cd/m2)的有机EL器件,这一突破性进展重新激发了人们对于有机EL的热情,使人们看到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作为新一代平板显示器件的希望。从此,有机电致发光走上了迅速发展的道路,人们在材料合成,器件结构设计,载流子传输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使得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逐渐接近实用化水平。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作为一种新型的有机半导体光电信息功能材料和固体平板化显示器件,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白光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更是近年来OLED研究和发展的热门,因为白光涵盖整个可见光区的红、绿、兰三种基色,易转换为全彩色显示器件,这是目前获得全彩色显示的最佳方法之一,也将是OLED器件实用化,商品化的一个切入点。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的寿命,色纯度和稳定性等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实用化和产业化的绊脚石。目前复杂的器件结构和制造工艺更是严重影响了其产业化,高昂的制造成本和难以重复的器件性能都使其广泛的应用性受到影响。
尽管近年来OLED技术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是,目前的技术和工艺在有机电致发光领域中仍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无论是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实现全彩化显示,还是作为单一的照明电源使用,能发出白光的器件的制备是至关重要的,而该种器件的结构简单性、高亮度、高效率、长寿命都是影响器件实用化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利用已知的具有优良光电性能的材料、采用结构尽量简单、尽可能节省材料的器件,如旋涂或者喷墨打印的方法,实现高性能的白色的发光,而得到高效的器件方面,特别需要人们去不断的探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性能显著提高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目的是利用常规的性能优良的有机材料,可作为有机层中的功能材料,通过改变器件的结构和功能层的组份,制备高性能的有机发光器件。
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问题是这样解决的:构造一种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导电基板或者衬底,阳极层和阴极层,其中一种电极位于衬底或者导电基板表面,所述阳极层和阴极层之间设置有机功能层,它至少包括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在外加电源的驱动下发光,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功能层还包括复合调控层、电子传输层、空穴传输层和空穴阻挡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其中复合调控层为载流子复合调控层,其厚度在0~20nm,所述载流子复合调控层材料可以是具有电子传输能力且能阻挡空穴的一类材料,如聚N-乙烯基咔唑、BCP、二(2-甲基-8-喹啉酸根合)三苯基硅烷醇铝(III)、二(2-甲基-8-喹啉酸根合)4-苯酚铝(III)和二(2-甲基-8-喹啉酸根合)4-苯基苯酚铝(III)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按照本发明所提供的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是发出蓝光的有机材料层或发出绿光的有机材料层或者发出红光的有机材料层,在所述外加电源的驱动下,分别发出性能提高的蓝光、绿光或者红光。
按照本发明所提供的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是发出蓝光的有机材料层和发出绿光的有机材料层的组合层,所述复合调控层设置在两者之间,所述外加电源的驱动下,随着电压变化发出性能提高的蓝光、绿光或者青光。
按照本发明所提供的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是发出红光的有机材料层和发出绿光的有机材料层的组合层,所述复合调控层设置在两者之间,在所述外加电源的驱动下,随着电压变化发出性能提高的红光、绿光或者黄光。
按照本发明所提供的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是发出蓝光的有机材料层和发出红光的有机材料层的组合层,所述复合调控层设置在两者之间,在所述外加电源的驱动下,随着电压变化发出性能提高的红光、蓝光或者紫光。
按照本发明所提供的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是发出蓝光的有机材料层、发出红光的有机材料层和发出绿光的有机材料层的组合层,相邻层之间设置有复合调控层,在所述外加电源的驱动下,随着电压变化发出性能提高的白光。
按照本发明所提供的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出蓝光的有机材料层是芳香族二胺类化合物或星形三苯胺化合物,或咔唑类聚合物,或掺杂型蓝色荧光染料或者蓝色磷光材料,所述芳香族二胺类化合物是N,N’-双-(3-甲基苯基)-N,N’-二苯基-[1,1’-联苯基]-4,4’-二胺或者N,N’-双(3-萘基)-N,N’-二苯基-[1,1’-二苯基]-4,4’-二胺,所述星形三苯胺化合物是三-[4-(5-苯基-2-噻吩基)苯]胺或者m-TDATA,所述咔唑类聚合物是聚乙烯咔唑;所述发出绿光的有机材料层可以是有机荧光材料、荧光染料、磷光材料和金属配合物材料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所述发出红色的有机材料层是红色荧光掺杂型层或者红色磷光掺杂层或者红色荧光材料,红色荧光掺杂层包括主体材料和红色荧光掺杂燃料,该主体材料为Alq3或者ADN,所述红色荧光掺杂染料以及所述红色荧光材料为DCJTB或者DCM或者DCM1红光染料,红色磷光掺杂层包括主体材料和红色磷光材料,该主体材料为CBP或者NPB或者TPBI或者Alq3或者TAZ,红色磷光材料是btp2Ir(acac)或者(DPQ)Pt(acac)或者(nazo)2Ir(Fppz)。
按照本发明所提供的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穴阻挡层所用的材料是具有电子传输能力且能阻挡空穴的一类材料,具体是聚N-乙烯基咔唑、BCP、二(2-甲基-8-喹啉酸根合)三苯基硅烷醇铝(III)、二(2-甲基-8-喹啉酸根合)4-苯酚铝(III)和二(2-甲基-8-喹啉酸根合)4-苯基苯酚铝(III)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按照本发明所提供的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调控层、阴极层和阳极层分别设置有注入层,所述电子传输层和注入层材料是金属配合物材料或者噁二唑类电子传输材料,或者咪唑类电子传输材料;所述空穴传输层材料可以是芳香族二胺类化合物或星形三苯胺化合物,或咔唑类聚合物等。
按照本发明所提供的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配合物材料是具有中心金属原子构成的一类化合物,如8-羟基喹啉铝或者8-羟基喹啉镓或者双[2-(2-羟基苯基-1)-吡啶]铍,所述噁二唑类电子传输材料是2-(4-二苯基)-5-(4-叔丁苯基)-1,3,4-噁二唑,所述咪唑类电子传输材料是1,3,5-三(N-苯基-2-苯并咪唑-2)苯;所述芳香族二胺类化合物是N,N’-双-(3-甲基苯基)-N,N,-二苯基-[1,1’-联苯基]-4,4’-二胺或者N,N’-双(3-萘基)-N,N’-二苯基-[1,1,-二苯基]-4,4,-二胺及其衍生物,所述星形三苯胺化合物是三-[4-(5-苯基-2-噻吩基)苯]胺或者m-TDATA,所述咔唑类聚合物是聚乙烯咔唑或者其单体等。
按照本发明所提供的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基板是ITO基板或金属薄片或硅基板;所述衬底是玻璃或者柔性基片或者金属薄片等,其中柔性基片是超薄的固态薄片、聚酯类或聚酞亚胺类化合物等;所述阳极层可以是金属氧化物薄膜或者金属薄膜,该金属氧化物薄膜是ITO薄膜或者氧化锌薄膜或氧化锡锌薄膜,该金属薄膜是金、铜、银等功函数较高的金属薄膜;所述阳极层可以是PEDOT:PSS或PANI类有机导电聚合物;所述阳极注入层和缓冲层可以是无机小分子化合物或者具有低的最高被占用能级(HOMO)能级的有机化合物,如酞氰铜(CuPc)和二氧化硅(SiO2);所述阴极层包括缓冲层和金属层,所述缓冲层材料可以是无机小分子化合物或者具有高的最低未被占用能级(LUMO)能级的有机化合物,例如LiF或CsF,所述金属层材料可以是金属薄膜或合金薄膜,该金属薄膜可以是锂或镁或钙或锶或铝或铟等功函数较低的金属薄膜或它们与铜或金或银等的合金薄膜。
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利用洗涤剂、乙醇溶液、丙酮溶液和去离子水对衬底或导电基板进行超声清洗,清洗后干燥;
②将衬底传送至真空蒸发室中进行电极的制备,所述电极包括阳极层或者阴极层,或者将导电基板进行阵列化处理;
③将制备好电极的衬底移入真空室,在氧气压环境下对进行低能氧等离子预处理;
④将处理后的衬底按照器件结构依次设置有机功能层,所述有机功能层包括发光层、载流子传输层和(或)注入层和缓冲层;
⑤在有机层旋涂结束后在高真空度的蒸发室中进行另一个电极的制备,所述电极包括阴极层或者阳极层;
⑥将做好的器件传送到手套箱进行封装,手套箱为惰性气体氛围;
⑦测试器件的电流-电压-亮度特性,同时测试器件的发光光谱参数。
其中步骤④的旋涂方法也可以根据所采用的有机材料不同替换为真空蒸镀或者旋涂与真空蒸镀相结合的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所用材料为有机物/高分子,因而选择范围宽,可实现多色显示;所涉及的材料为常规的性能优良的有机半导体材料,得到高效的器件,所用材料合成及器件化工艺成熟、造价低,与通过花费大量时间合成新材料得到性能优良的器件相比,本研究从工艺的角度开辟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途径,本发明中所用到的化合物在液体和固体膜中都有较强的荧光,同时又具有相当高的热、光、电和物理化学等稳定性。驱动电压低,发光亮度和发光效率高,可制成柔性显示器件;响应速度快,发光视角宽;器件超薄,体积小,重量轻;更为重要的是,有机发光材料以其固有的多样性为材料选择提供了宽广的范围,通过对有机分子结构的设计、组装和剪裁,能够满足多方面不同的需要和易于实现大面积显示。还有制备方法合理简单,易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1中所述器件的亮度-电压测试曲线图;
图7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2中所述器件在10V正向电压下的发光光谱。
其中,1、衬底(或者导电基板),2、阳极层,3、发光层,4、复合调控层,5、阴极层,6、外加电源,7、空穴传输层,31、绿色发光层(发出绿光的有机材料层),32、蓝色发光层(发出蓝光的有机材料层),33、绿色发光层(发出绿光的有机材料层),34、蓝色发光层(发出蓝光的有机材料层),35、红色发光层(发出红光的有机材料层),36、红色发光层(发出红光的有机材料层),37、绿色发光层(发出绿光的有机材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能发出多种颜色光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如图1所示,1、衬底,2、阳极层,3、发光层,4、复合调控层,5、阴极层,6、外加电源。
如图2所示,器件的结构包括衬底1,阳极层2,发光层3,复合调控层4,阴极层5,外加电源6,绿色发光层31,空穴传输层7,器件在外加电源6的驱动下发绿光。
如图3所示,器件的结构包括衬底1,阳极层2,发光层3,复合调控层4,阴极层5,外加电源6,蓝色发光层32,绿色发光层33,器件在外加电源6的驱动下发蓝光、绿光或者青光。
如图4所示,器件的结构包括衬底1,阳极层2,发光层3,复合调控层4,阴极层5,外加电源6,红色发光层35,蓝色发光层34,器件在外加电源6的驱动下发红光、蓝光或者紫光。
如图5所示,器件的结构包括衬底1,阳极层2,发光层3,复合调控层4,阴极层5,外加电源6,绿色发光层37,红色发光层36。器件在外加电源6的驱动下发绿光、红光或者黄光。
本发明中衬底1为电极和有机薄膜层的依托,它在可见光区域有着良好的透光性能,有一定的防水汽和氧气渗透的能力,有较好的表面平整性,它可以是玻璃或柔性基片,柔性基片采用聚酯类、聚酞亚胺化合物中的一种材料或者较薄的金属。
本发明中阳极层2作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正向电压的连接层,它要求有较好的导电性能、可见光透明性以及较高的功函数。通常采用无机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锌ZnO等)、有机导电聚合物(如PEDOT:PSS,PANI等)或高功函数金属材料(如金、铜、银、铂等)。
本发明中阴极层6作为器件负向电压的连接层,它要求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和较低的功函数,阴极通常为低功函数金属材料锂、镁、钙、锶、铝、铟等功函数较低的金属或它们与铜、金、银的合金;或者一层很薄的缓冲绝缘层(如LiF、MgF2等)和前面所提高的金属或合金。
本发明中的空穴传输层7兼做蓝色发光层32、34材料可以是芳香族二胺类化合物或星形三苯胺化合物,或咔唑类聚合物混合而成或者为掺杂型蓝色荧光染料或者蓝色磷光材料。所述芳香族二胺类化合物可以是N,N’-双-(3-甲基苯基)-N,N’-二苯基-[1,1’-联苯基]-4,4’-二胺或者N,N’-双(3-萘基)-N,N’-二苯基-[1,1’-二苯基]-4,4’-二胺,所述星形三苯胺化合物可以是三-[4-(5-苯基-2-噻吩基)苯]胺或者m-TDATA,所述咔唑类聚合物可以是聚乙烯咔唑,所述金属配合物可以是BAlq,所述其他类蓝光材料可以是DPVBi、BCzVB、Perylene、BczVBi等。
本发明中的绿色发光层31、33、37可以是具有电子传输能力的绿色有机荧光材料,荧光染料或者磷光材料或者金属配合物,如8-羟基喹啉铝(Alq3)。
本发明中的红色发光层35、36可以是Alq3:DCJTB等掺杂型材料,主体材料为Alq3,或者ADN等等能级差异较大的材料并且主体材料的发光光谱能够与掺杂染料的吸收光谱匹配,掺杂染料一般为DCJTB或者DCM或者DCM1等红光染料。
本发明中的复合调控层4材料可以是具有电子传输能力的空穴阻挡材料,如聚N-乙烯基咔唑、BCP、二(2-甲基-8-喹啉酸根合)三苯基硅烷醇(silanolate)铝(III)、二(2-甲基-8-喹啉酸根合)4-苯酚铝(III)或二(2-甲基-8-喹啉酸根合)4-苯基苯酚铝(III)。
采用本发明制备的OLED器件结构举例如下:
①玻璃/ITO/空穴传输层兼做蓝色发光层/复合调控层/绿色发光层兼作电子传输层/阴极层
②玻璃/ITO/空穴传输层兼做蓝色发光层/复合调控层/红色发光层/电子传输层/阴极层
③玻璃/ITO/空穴传输层/蓝色发光层/复合调控层/红色发光层/电子传输层/阴极层
④玻璃/ITO/空穴传输层/红色发光层/复合调控层/绿色发光层兼做电子传输层/阴极层
⑤玻璃/ITO/空穴传输层/蓝色发光层/复合调控层/红色发光层/复合调控层/绿色发光层/电子传输层/阴极层
⑥玻璃/导电聚合物/空穴传输层兼做紫色发光层/空穴阻挡层兼做电子传输层/阴极层
⑦玻璃/导电聚合物/空穴传输层/蓝色发光层/复合调控层/绿色发光层兼做电子传输层/阴极层
⑧玻璃/导电聚合物/空穴传输层兼做蓝色发光层/空穴阻挡层/绿色发光层/电子传输层/阴极层
⑨柔性聚合物衬底玻璃/ITO/空穴传输层兼做蓝色发光层/复合调控层/绿色发光层兼做电子传输层/阴极层
⑩柔性聚合物衬底玻璃/ITO/空穴传输层/蓝色发光层/空穴阻挡层/绿色发光层兼做电子传输层/阴极层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器件的结构中的发光层3,包括蓝色发光层31,电子传输层7,复合调控层4,其中不包括复合调控层4的器件为常规器件。
器件的蓝色发光层材料为NPB,电子传输层材料为Alq3,复合调控层BCP,阴极层用Mg:Ag合金。整个器件结构描述为:
玻璃衬底/ITO/NPB(20nm)/BCP(0nm或者0.3nm)/Alq3(50nm)/Mg:Ag(200nm)
制备方法如下:
①利用洗涤剂、乙醇溶液、丙酮溶液和去离子水对导电基片ITO玻璃进行超声清洗,清洗后用干燥氮气吹干。其中玻璃衬底上面的ITO膜作为器件的阳极层,ITO膜的方块电阻为10Ω/□,膜厚为180nm。
②将干燥后的基片移入真空室,在气压为20Pa的氧气压环境下对ITO玻璃进行低能氧等离子预处理10分钟,溅射功率为0~20W。
③将处理后的基片转移至有机真空蒸发室,待室内气压为4×10-4Pa,开始进行有机薄膜的蒸镀。按照如上所述器件结构依次蒸镀的蓝光材料层NPB为20nm,载流子复合调控层BCP为0.3nm,Alq3层10nm电子传输层。各有机层的蒸镀速率0.1nm/s,蒸镀速率及厚度由安装在基片附近的膜厚仪监控。
④在有机层蒸镀结束后进行金属电极的制备。其气压为3×10-3Pa,蒸镀速率为~1nm/s,合金中Mg,Ag比例为~10∶1,膜层厚度为100nm。蒸镀速率及厚度由安装在基片附近的膜厚仪监控。
⑤将做好的器件在手套箱进行封装,手套箱为99.9%氮气氛围。
⑥测试器件的电流-电压-亮度特性,同时测试器件的发光光谱参数。
所述器件的亮度-电压测试曲线如图6;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器件的结构中的发光层3,包括蓝色发光层32,绿色发光层33,复合调控层4。
器件的蓝色发光层材料为NPB,绿色发光层材料为Alq3,复合调控层BCP,阴极层用Mg:Ag合金。整个器件结构描述为:
玻璃衬底/ITO/NPB(20nm)/BCP(1.5nm)/Alq3(50nm)/Mg:Ag(200nm)
器件的制备流程与实施例1相似。
所述器件在10V正向电压下的发光光谱如图7。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器件的结构中的发光层3,包括蓝色发光层34,红色发光层35,复合调控层4。
器件的蓝色发光层材料为NPB,红色发光层材料为Alq3:DCJTB,复合调控层BCP,阴极层用Mg:Ag合金。整个器件结构描述为:
玻璃衬底/ITO/NPB(20nm)/BCP(0.3nm)/Alq3:DCJTB(50nm)/Mg:Ag(200nm)
器件的制备流程与实施例1相似。
实施例4
如图5所示,器件的结构中的发光层3,包括红色发光层36,绿色发光层37,复合调控层4。
器件的绿色发光层材料为Alq3,红色发光层材料为Alq3:DCJTB,复合调控层BCP,阴极层用Mg:Ag合金。整个器件结构描述为:
玻璃衬底/ITO/Alq3:DCJTB(20nm)/BCP(0.3nm)/Alq3(50nm)/Mg:Ag(200nm)
器件的制备流程与实施例1相似。
实施例5
器件的结构中的发光层,包括红色发光层,绿色发光层,复合调控层,空穴传输层。
器件的绿色发光层材料为Alq3,红色发光层材料为Alq3:DCJTB,复合调控层BCP,空穴传输层材料为NPB,阴极层用Mg:Ag合金。整个器件结构描述为:
玻璃衬底/ITO/NPB/Alq3:DCJTB/BCP/Alq3/Mg:Ag(200nm)
器件的制备流程与实施例1相似。
实施例6
白光器件的结构中的发光层,包括蓝色发光层,红色发光层,绿色发光层,复合调控层。
器件的蓝色发光层为NPB,绿色发光层材料为Alq3,红色发光层材料为Alq3:DCJTB,复合调控层BCP,阴极层用Mg:Ag合金。整个器件结构描述为:
玻璃衬底/ITO/NPB/BCP/Alq3:DCJTB/BCP/Alq3/Mg:Ag
器件的制备流程与实施例1相似。

Claims (13)

1.一种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导电基板或者衬底,阳极层、阴极层,其中一种电极位于衬底或者导电基板表面,所述阳极层和阴极层之间设置有机功能层,它至少包括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在外加电源的驱动下发光,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功能层还包括复合调控层、电子传输层、空穴传输层和空穴阻挡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其中复合调控层为载流子复合调控层,所述载流子复合调控层材料聚N-乙烯基咔唑、BCP、二(2-甲基-8-喹啉酸根合)三苯基硅烷醇铝(III)、二(2-甲基-8-喹啉酸根合)4-苯酚铝(III)和二(2-甲基-8-喹啉酸根合)4-苯基苯酚铝(III)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是发出蓝光的有机材料层或发出绿光的有机材料层或者发出红光的有机材料层,在所述外加电源的驱动下,分别发出蓝光、绿光或者红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是发出蓝光的有机材料层和发出绿光的有机材料层的组合层,所述复合调控层设置在两者之间,所述外加电源的驱动下,随着电压变化发出蓝光、绿光或者青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是发出红光的有机材料层和发出绿光的有机材料层的组合层,所述复合调控层设置在两者之间,在所述外加电源的驱动下,随着电压变化发出红光、绿光或者黄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是发出蓝光的有机材料层和发出红光的有机材料层的组合层,所述复合调控层设置在两者之间,在所述外加电源的驱动下,随着电压变化发出红光、蓝光或者紫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是发出蓝光的有机材料层、发出红光的有机材料层和发出绿光的有机材料层的组合层,相邻层之间设置有复合调控层,在所述外加电源的驱动下,随着电压变化发出白光。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所述的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出蓝光的有机材料层是芳香族二胺类化合物或星形三苯胺化合物,或咔唑类聚合物,或掺杂型蓝色荧光染料或者蓝色磷光材料,所述芳香族二胺类化合物是N,N’-双-(3-甲基苯基)-N,N’-二苯基-[1,1’-联苯基]-4,4’-二胺或者N,N’-双(3-萘基)-N,N’-二苯基-[1,1’-二苯基]-4,4’-二胺,所述星形三苯胺化合物是三-[4-(5-苯基-2-噻吩基)苯]胺或者m-TDATA,所述咔唑类聚合物是聚乙烯咔唑;所述发出绿光的有机材料层是有机荧光材料、荧光染料、磷光材料和金属配合物材料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所述发出红色的有机材料层是红色荧光掺杂型层或者红色磷光掺杂层或者红色荧光材料,红色荧光掺杂层包括主体材料和红色荧光掺杂燃料,该主体材料为Alq3或者ADN,所述红色荧光掺杂染料以及所述红色荧光材料为DCJTB或者DCM或者DCM1红光染料,红色磷光掺杂层包括主体材料和红色磷光材料,该主体材料为CBP或者NPB或者TPBI或者Alq3或者TAZ,红色磷光材料是btp2Ir(acac)或者(DPQ)Pt(acac)或者(nazo)2Ir(Fppz)。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穴阻挡层所用的材料是聚N-乙烯基咔唑、BCP、二(2-甲基-8-喹啉酸根合)三苯基硅烷醇铝(III)、二(2-甲基-8-喹啉酸根合)4-苯酚铝(III)和二(2-甲基-8-喹啉酸根合)4-苯基苯酚铝(III)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调控层、阴极层和阳极层分别设置有注入层,所述电子传输层和注入层材料是金属配合物材料或者噁二唑类电子传输材料,或者咪唑类电子传输材料;所述空穴传输层材料是芳香族二胺类化合物或星形三苯胺化合物,或咔唑类聚合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配合物材料是8-羟基喹啉铝或者8-羟基喹啉镓或者双[2-(2-羟基苯基-1)-吡啶]铍,所述噁二唑类电子传输材料是2-(4-二苯基)-5-(4-叔丁苯基)-1,3,4-噁二唑,所述咪唑类电子传输材料是1,3,5-三(N-苯基-2-苯并咪唑-2)苯;所述芳香族二胺类化合物是N,N’-双-(3-甲基苯基)-N,N’-二苯基-[1,1’-联苯基]-4,4’-二胺或者N,N’-双(3-萘基)-N,N’-二苯基-[1,1’-二苯基]-4,4’-二胺及其衍生物,所述星形三苯胺化合物是三-[4-(5-苯基-2-噻吩基)苯]胺或者m-TDATA,所述咔唑类聚合物是聚乙烯咔唑或者其单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发出白光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基板是ITO基板或金属薄片或硅基板;所述衬底是玻璃或者柔性基片或者金属薄片,其中柔性基片是超薄的固态薄片、聚酯类或聚酞亚胺类化合物;所述阳极层是金属氧化物薄膜或者金属薄膜,该金属氧化物薄膜是ITO薄膜或者氧化锌薄膜或氧化锡锌薄膜,该金属薄膜是金、铜或银的金属薄膜;所述阳极层是PEDOT:PSS或PANI类有机导电聚合物;所述金属层材料是金属薄膜或合金薄膜,该金属薄膜是锂或镁或钙或锶或铝或铟等功函数较低的金属薄膜或它们与铜或金或银的合金薄膜。
12.一种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①利用洗涤剂、乙醇溶液、丙酮溶液和去离子水对衬底或导电基板进行超声清洗,清洗后干燥;
②将衬底传送至真空蒸发室中进行电极的制备,所述电极包括阳极层或者阴极层,或者将导电基板进行阵列化处理;
③将制备好电极的衬底移入真空室,在氧气压环境下对进行低能氧等离子预处理;
④将处理后的衬底在旋涂机中进行有机薄膜的旋涂,按照器件结构依次设置有机功能层,所述有机功能层包括发光层、载流子传输层、注入层和缓冲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⑤在有机层旋涂结束后在高真空度的蒸发室中进行另一个电极的制备,所述电极包括阴极层或者阳极层;
⑥将做好的器件传送到手套箱进行封装,手套箱为惰性气体氛围;
⑦测试器件的电流—电压—亮度特性,同时测试器件的发光光谱参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新型有机电致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④的有机功能层的设置采用真空蒸镀方法或者旋涂方法或者旋涂与真空蒸镀相结合的方法。
CNA2007100498801A 2007-08-30 2007-08-30 一种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11146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0498801A CN101114699A (zh) 2007-08-30 2007-08-30 一种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0498801A CN101114699A (zh) 2007-08-30 2007-08-30 一种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14699A true CN101114699A (zh) 2008-01-30

Family

ID=390228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0498801A Pending CN101114699A (zh) 2007-08-30 2007-08-30 一种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14699A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28491B (zh) * 2009-12-21 2012-09-05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白色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72083A (zh) * 2012-12-14 2014-06-18 环球展览公司 可穿戴显示器
CN104769739A (zh) * 2012-11-14 2015-07-08 株式会社Lg化学 透明导电膜和包含所述透明导电膜的有机发光器件
CN105336872A (zh) * 2015-10-09 2016-02-17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及制备方法
CN105742520A (zh) * 2016-03-29 2016-07-06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变色oled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71515A (zh) * 2017-10-17 2019-04-23 臻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挠性透明电极结构及该挠性透明电极结构的制备方法
CN109698284A (zh) * 2018-12-26 2019-04-30 上海晶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90473A (zh) * 2018-11-12 2020-03-17 武汉美讯半导体有限公司 具有可调变发光颜色的有机发光器件和显示设备
WO2023206382A1 (zh) * 2022-04-29 2023-11-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28491B (zh) * 2009-12-21 2012-09-05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白色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69739A (zh) * 2012-11-14 2015-07-08 株式会社Lg化学 透明导电膜和包含所述透明导电膜的有机发光器件
US9773996B2 (en) 2012-11-14 2017-09-26 Lg Chem, Ltd.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an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comprising same
CN103872083A (zh) * 2012-12-14 2014-06-18 环球展览公司 可穿戴显示器
CN109103216A (zh) * 2012-12-14 2018-12-28 环球展览公司 可穿戴显示器
CN105336872A (zh) * 2015-10-09 2016-02-17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及制备方法
CN105742520A (zh) * 2016-03-29 2016-07-06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变色oled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71515A (zh) * 2017-10-17 2019-04-23 臻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挠性透明电极结构及该挠性透明电极结构的制备方法
CN110890473A (zh) * 2018-11-12 2020-03-17 武汉美讯半导体有限公司 具有可调变发光颜色的有机发光器件和显示设备
CN110890473B (zh) * 2018-11-12 2022-12-27 寰采星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具有可调变发光颜色的有机发光器件和显示设备
CN109698284A (zh) * 2018-12-26 2019-04-30 上海晶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WO2023206382A1 (zh) * 2022-04-29 2023-11-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17187B (zh) 一种具有超薄层结构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
CN100484353C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1740724B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14699A (zh) 一种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36550B (zh) 一种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35334A (zh) 一种红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897325A (zh) 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
CN101197428A (zh) 一种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70853A (zh) 一种由rgb组成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56464B (zh) 一种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23749B (zh) 一种高显色指数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0470877C (zh) 一种有机电致磷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14800A (zh) 一种白光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14798B (zh) 一种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16544A (zh) 一种可交联双极性有机半导体及其有机发光二极管应用
CN100546067C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51673B (zh) 一种能发出青光、紫光和白光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1170852B (zh) 一种具有超薄层结构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2931357B (zh) 双发射层半球壳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22156A (zh) 一种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08552A (zh) 一种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14797B (zh) 一种白光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97427A (zh) 一种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94696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1114700B (zh) 一种能发出白光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