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89672A - 图像捕捉透镜和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捕捉透镜和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089672A CN101089672A CNA2007101119910A CN200710111991A CN101089672A CN 101089672 A CN101089672 A CN 101089672A CN A2007101119910 A CNA2007101119910 A CN A2007101119910A CN 200710111991 A CN200710111991 A CN 200710111991A CN 101089672 A CN101089672 A CN 10108967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refractive power
- image capture
- target side
- lens combin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4—Reversed telephoto objectiv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five components onl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捕捉透镜,包括(从目标侧开始依次为):具有负折射能力的第一透镜组;光阑;以及具有正折射能力的第二透镜组;该第一透镜组包括(从目标侧开始依次为):具有面对目标侧的凸面和负折射能力的弯月形第一透镜,和具有面对目标侧的凸面和正折射能力的弯月形第二透镜,且第二透镜组包括(从目标侧开始依次为):具有正折射能力的双凸形第三透镜、具有负折射能力的双凹形第四透镜和具有正折射能力的第五透镜。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发明包含涉及2006年6月14日向日本特许厅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06-164905的主题,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捕捉透镜和成像装置,尤其涉及与数码相机和摄像机一起使用的具有较高图像聚焦能力并且透明紧凑的图像捕捉透镜,以及使用这种图像捕捉透镜的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家用游戏机的流行,数码相机作为用于将图形图像捕捉到计算机中的图像输入设备已得到了广泛使用。需要能够捕捉更高分辨率的图像、尺寸更小、具有包括更大孔径比、更宽角度设置和更小畸变的改进相机规格以及成本更低的数码相机。
迄今为止,公知的反远距图像捕捉透镜有广角、大光圈图像捕捉透镜,它包括具有负折射能力的前透镜组和具有正折射能力的后透镜组。
例如,紧凑型大光圈图像捕捉透镜在日本专利公开No.2000-275514和日本专利公开No.2000-193884中公开。
发明内容
然而,日本专利公开No.2000-275514中公开的图像捕捉透镜具有约32度的小视场角和-3%的大畸变。日本专利公开No.2000-193884中公开的图像捕捉透镜具有约40度的期望视场角,但是具有-4%至-5%范围内的大畸变。后一种图像捕捉透镜的一个示例包括第二透镜组(后透镜组)中的粘合透镜,这使得降低图像捕捉透镜的成本变得困难。
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期望提供具有改进像差、尤其是改进畸变的适用于数码静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的图像捕捉透镜,以及使用这种图像捕捉透镜的成像装置。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了图像捕捉透镜,它包括(从目标侧开始依次为):具有负折射能力的第一透镜组,光阑;以及具有正折射能力的第二透镜组。第一透镜组包括(从目标侧开始依次为)具有面对目标侧的凸面和负折射能力的弯月形第一透镜,和具有面对目标侧的凸面和正折射能力的弯月形第二透镜。第二透镜组包括(从目标侧开始依次为)具有正折射能力的双凸形第三透镜,具有负折射能力的双凹形第四透镜,和具有正折射能力的第五透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成像装置,包括图像捕捉透镜和将通过该图像捕捉透镜形成的光学图像转换成电信号的图像拾取器件。该图像捕捉透镜包括(从目标侧开始依次为)具有负折射能力的第一透镜组和具有正折射能力的第二透镜组。第一透镜组包括(从目标侧开始依次为)具有面对目标侧的凸面和负折射能力的弯月形第一透镜,和具有面对目标侧的凸面和正折射能力的弯月形第二透镜。第二透镜组包括(从目标侧开始依次为)具有正折射能力的双凸形第三透镜、具有负折射能力的双凹形第四透镜和具有正折射能力的第五透镜。
根据本发明各实施方式的图像捕捉透镜具有改进的像差,尤其是改进的畸变。
通过结合作为示例示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的附图进行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特性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捕捉透镜的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捕捉透镜的数值示例1的球像差、像散和畸变的示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捕捉透镜的视图;
图4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捕捉透镜的数值示例2的球像差、像散和畸变的示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各实施方式的成像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参照附图和表格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图像捕捉透镜和成像装置的较佳实施方式。
以下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图像捕捉透镜。
图像捕捉透镜包括(从目标侧开始依次为):具有负折射能力的第一透镜组,光阑;以及具有正折射能力的第二透镜组。第一透镜组包括(从目标侧开始依次为)具有面对目标侧的凸面和负折射能力的弯月形第一透镜,以及具有面对目标侧的凸面和正折射能力的弯月形第二透镜。第二透镜组包括(从目标侧开始依次为)具有正折射能力的双凸形第三透镜,具有负折射能力的双凹形第四透镜,以及具有正折射能力的第五透镜。
当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从目标侧起连续定位时,由于图像捕捉透镜具有较长的后焦(back focus),因此在边缘图像高度处可减小成像装置上的入射角。减小的入射角是使结合有诸如CCD(电荷耦合装置)或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的固态成像器件的成像装置从图像中心到其边缘保持亮度所需的要素。成像装置适于作为图像捕捉透镜与数码静态相机或数码摄像机一起使用。
如果将光阑置于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之间,则由于上下周边光线可特意被第一和第二透镜组容易地遮蔽,因此图像捕捉透镜具有离轴光线的减少彗形像差以及因此增加的分辨率。
通常,因为由第一透镜组导致的负畸变和由光阑后面的正透镜元件导致的负畸变在同一方向上,所以反远距图像捕捉透镜总体上遭受较大的负畸变。根据本发明,第二透镜包括具有面对图像侧的凹面的正弯月透镜。因此,由第一透镜导致的畸变和由第二透镜导致的畸变进入平衡,从而总的畸变较小。
如果假设SagR1(ymax)表示在最大图像高度Ymax处第二透镜目标侧表面上相对于生成球面的非球面形变,且SagR2(ymax)表示在最大图像高度Ymax处第二透镜图像侧表面上的形变,则根据本发明的图像捕捉透镜较佳地应满足以下条件公式(1):
(1)SagR1(ymax)/SagR2(ymax)>0
条件公式(1)相关于第二正弯月透镜的非球面形状,并且用于校正特别是透过第二透镜的离轴光线的彗形像差和像散。在第二透镜的目标侧和图像侧表面上,相对于生成球面,从光轴向周边的非球面畸变较佳地向图像侧变大。
如果畸变比率超过条件公式(1),则非球面效应将减小,从而很难校正彗形像差和像散。非球面畸变涉及在与透镜表面的最大图像高度相对应的高度处相对于生成球面的畸变。假设正方向朝图像平面侧沿光轴设置。
如果假设F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组的合成焦距,F2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组的合成焦距,f表示所述图像捕捉透镜的总焦距,f3表示第二透镜组的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且f4表示第二透镜组的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则根据本发明的图像捕捉透镜较佳地应满足以下条件公式(2)、(3)和(4):
(2)0.9<f3/f<1.7
(3)0.06<|f4/f|<1.1
(4)1.4<|F1/F2|<2.5
期望置于光阑图像侧的双凸形第三透镜可减小第一透镜组的尺寸。具体地,期望双凸形第三透镜满足条件公式(2)。如果第三透镜的焦距增加到超过条件公式(2)的上限,则从光阑向目标侧传播的最外缘光线的出射角增加,从而使第一透镜组直径更大。因此,第三透镜的大于条件公式(2)的上限的焦距不适于减小图像捕捉透镜的大小。如果第三透镜的焦距减小到小于条件公式(2)的下限,则图像捕捉透镜具有增大的后焦。因此,不期望第三透镜的焦距小于条件公式(2)的下限。
条件公式(3)应用于第四透镜的焦距。如果第四透镜的焦距增加到超过条件公式(3)的上限,则由于图像捕捉透镜的后焦增大,很难减小图像捕捉透镜的光学系统的总长度。如果第四透镜的焦距减小到小于条件公式(3)的下限,则很难在图像角落处保持畸变。
条件公式(4)用来减小透镜组的尺寸并将出射光瞳置于较远位置。如果F1减小或F2增加到超过条件公式(4)的上限,则第一透镜组的直径增加,且珀兹伐(Petzval)和增加,图像平面的曲率变得过于校正不足,从而很难获得平坦的图像平面。如果焦距比超过条件公式(4)的上限,则第二透镜组尺寸变大且第二透镜组的放大倍数增加,从而很难在第二透镜组内校正由第一透镜组导致的放大畸变和色差。
在根据本发明的图像捕捉透镜中,第一透镜应当合乎需要地具有至少一个非球面。如果第一透镜在其图像侧具有非球面,则相对于生成球面从轴向边缘的非球面形变较佳地向边缘减小,从而最小化由第一透镜组导致的畸变。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捕捉透镜的所有五个透镜较佳地应包括塑料透镜以使图像捕捉透镜能被便宜地制造。由于容易在塑料透镜上形成球面,因此有可能将所有透镜表面制成非球面以较好地校正像差,从而实现更好的透镜性能。
以下将参照附图和表格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图像捕捉透镜的具体实施方式及其数值示例。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捕捉透镜1的透镜配置。如图1所示,图像捕捉透镜1包括具有负折射能力的第一透镜组G1、光阑SP和具有正折射能力的第二透镜组G2,该第一透镜组G1、光阑SP和第二透镜组G2从目标侧起依次定位。第一透镜组G1包括具有面对目标侧的凸面和负折射能力的弯月形第一透镜L1,以及具有面对目标侧的凸面和正折射能力的弯月形第二透镜L2,该弯月形第一透镜L1和弯月形第二透镜L2从目标侧起依次定位。第二透镜组G2包括具有正折射能力的双凸形第三透镜L3,具有负折射能力的双凹形第四透镜L4,以及具有正折射能力的第五双凸透镜L5,该双凸形第三透镜L3、双凹形第四透镜L4和第五双凸透镜L5从目标侧起依次定位。光学滤波器G夹在最终透镜表面与图像平面IP之间。
图像捕捉透镜1可在目标点移动时对任一透镜组进行聚焦校正,即实现聚焦,或可具有创建大的景深从而实现较宽的聚焦范围的能力。
图像捕捉透镜1的所有透镜表面都是非球面的。如果在原点位于非球面的顶点且X-轴是光轴的正交坐标系中,各个非球面具有其顶点处的曲率半径r,圆锥常数K,以及第四、第六、第八和第十非球面系数A、B、C、D,则非球面的形变ΔH(h)由以下示出的等式(1)表示。ΔH(effh)作为距X-轴的高度,表示透过第三透镜的最高光线在图像侧的位置(下文称为有效半径),且ΔH(effh×0.7)表示有效半径70%处的位置。
表1示出数值示例1的透镜数据,其中具体的数值应用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捕捉透镜1。在以下所描述的表1和其它表格中,“f”表示整个图像捕捉透镜的焦距,“w”表示半视场角,“Fno”表示F数,“Si”表示从目标侧数起的第i个表面,“R”表示表面Si的曲率半径,“D”表示从目标侧数起第i个表面与第(i+1)个表面之间的面到面距离,“Nd”是在其目标侧具有该第i个表面的玻璃材料的d线(波长=587.6nm),且“vd”表示在其目标侧具有该第i个表面的玻璃材料的d线处的Abbe数字。对于“R”,“∞”表示该表面是平坦表面。在等式(1)中,“K”表示圆锥常数,且“A”、“B”、“C”、和“D”分别表示第四、第六、第八和第十非球面系数。对于非球面系数,“E-i”表示以10为底的指数表示,即“10-i”。例如“0.12345E-05”表示“0.12345×10-5”。
表1
f5.35 ω35.4* Fno2.6
R | D | Nd | vd | k | A | B | C | D | |
1 | 12.31434 | 1.43 | 1.53 | 55.8 | -20 | ||||
2 | 2.982 | 5.83 | -1.127407 | 2.013310E-04 | 6.377660E-05 | -1.955980E-06 | 5.727760E-08 | ||
3 | 10.55356 | 3 | 1.585 | 30 | 0 | -1.185010E-04 | 8.322030E-06 | 1.553770E-08 | 2.128360E-08 |
4 | 72.59478 | 4 | 0 | -1.331240E-04 | 1.650290E-08 | 8.620700E-07 | 5.482950E-08 | ||
5(SI) | ∞ | 2.98 | |||||||
6 | 8.47757 | 3.7 | 1.53 | 55.8 | -0.19233 | -1.279470E-04 | -6.241350E-05 | 8.141870E-06 | -3.302320E-07 |
7 | -5.61194 | 0.7 | 0.281496 | 4.156520E-05 | 1.136580E-04 | 1.118920E-06 | -1.571330E-07 | ||
8 | -4.33248 | 1 | 1.585 | 30 | -1.243631 | -8.807650E-04 | 2.577640E-04 | -1.960100E-05 | 5.539420E-07 |
9 | 7.66675 | 0.25 | -17.369817 | 3.213650E-03 | -1.929010E-04 | 5.410580E-06 | -4.301580E-08 | ||
10 | 6.0536 | 4.2 | 1.53 | 55.8 | -7.565944 | 1.624120E-03 | -1.014570E-04 | 3.915720E-06 | -6.231600E-08 |
11 | -6.36161 | 6.47 | 0.304327 | 9.705040E-04 | 7.747810E-06 | 2.503590E-07 | 1.809300E-03 | ||
12 | ∞ | 0.55 | 1.5163 | 64.1 | |||||
13 | ∞ | 0.2 | |||||||
14 | ∞ | 0.45 | 1.5163 | 64.1 | |||||
15 | ∞ | 0.2 | |||||||
16 | ∞ | 0.5 | 1.5163 | 64.1 | |||||
17 | ∞ |
图2示出根据数值示例1的图像捕捉透镜的球像差、像散和畸变。在示出球像差的示图中,垂直轴表示开放F值(open F value),水平轴表示散焦,d线表示587.6nm波长下的球像差,且g线表示435.8nm波长下的球像差。在示出像散的示图中,垂直轴表示图像高度,水平轴表示散焦,Sag表示矢状图像平面,且Mer表示子午图像平面。在示出畸变的示图中,垂直轴表示图像高度,且水平轴表示百分比。
如果图像捕捉透镜1结合在实际使用的小尺寸信息设备中,则将图像拾取器件的低通滤波器和玻璃罩面板置于第二透镜组G2与图像拾取器件的测光表面之间。根据本发明,在设计图像捕捉透镜1时,将由与Ohara公司制造的BK7(商用名)对应的玻璃材料制成的滤波器靠近焦平面放置以将图像拾取器件的低通滤波器和玻璃罩面板的影响考虑在内。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捕捉透镜2的透镜配置。如图3所示,图像捕捉透镜2包括具有负折射能力的第一透镜组G1、光阑SP、和具有正折射能力的第二透镜组G2,其中该第一透镜组G1、光阑和第二透镜组G2从目标侧起依次定位。第一透镜组G1包括具有面对目标侧的凸面和负折射能力的弯月形第一透镜L1,以及具有面对目标侧的凸面和正折射能力的弯月形第二透镜L2,其中弯月形第一透镜L1和弯月形第二透镜L2从目标侧起依次定位。第二透镜组包括具有正折射能力的双凸形第三透镜L3、具有负折射能力的双凹形第四透镜L4,以及具有正折射能力的第五双凸透镜L5,其中双凸形第三透镜L3、双凹形第四透镜L4和第五双凸透镜L5从目标侧起依次定位。光学滤波器G夹在最终透镜表面与图像平面IP之间。
图像捕捉透镜2能在目标点移动时通过任一透镜组进行聚焦校正,即实现聚焦,或者可配置成具有创建较大景深以实现较广聚焦范围的能力。
图像捕捉透镜2的所有透镜表面都是非球面的。非球面由以上等式(1)表示。
表2示出数值示例2的透镜数据,其中具体数值应用于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捕捉透镜2。
表2
f5.25 ω35.7°Fno2
Si | R | D | Nd | vd | k | A | B | C | D |
1 | 29.12039 | 1.43 | 1.53 | 55.8 | -2.00000E+01 | 0.00000E+00 | 0.00000E+00 | 0.00000E+00 | 0.00000E+00 |
2 | 3.53321 | 6.15 | -1.12741E+00 | 1.11440E-03 | 1.35573E-05 | -2.48723E-07 | 1.36429E-08 | ||
3 | 10.88375 | 3 | 1.585 | 30 | 0.00000E+00 | 2.21480E-04 | 2.60732E-05 | -1.18339E-06 | 4.98393E-08 |
4 | 52.79447 | 4 | 0.00000E+00 | 3.30808E-04 | 4.15963E-05 | -2.99533E-06 | 1.73594E-07 | ||
5 | ∞ | 2 | |||||||
6 | 9.45363 | 3.7 | 1.53 | 55.8 | -1.92330E-01 | -2.64794E-04 | -139472E-05 | 1.99083E-06 | -9.17762E-08 |
7 | -6.36768 | 1.2 | 2.61496E-01 | -1.15570E-04 | 1.33059E-04 | -5.53331E-06 | 8.00048E-08 | ||
8 | -4.53204 | 1 | 1.585 | 30 | -1.24363E+00 | -5.53751E-08 | 1.89602E-04 | -1.62143E-05 | 4.55478E-07 |
9 | 6.54851 | 0.25 | -1.73698E+01 | 2.72920E-03 | -1.87320E-04 | 4.50675E-06 | -3.07620E-08 | ||
11 | 4.63623 | 4.2 | 1.53 | 55.8 | -7.56594E+00 | 2.11228E-03 | -1.26227E-04 | 4.58704E-06 | -7.19378E-08 |
12 | -6.38633 | 6.47 | 3.04327E-01 | 1.26973E-03 | 2.54373E-05 | 7.09702E-07 | -3.54413E-09 | ||
13 | ∞ | 0.35 | 1.5163 | 64.1 | |||||
14 | ∞ | 0.2 | |||||||
15 | ∞ | 0.45 | 1.5163 | 64.1 | |||||
16 | ∞ | 0.2 | |||||||
17 | ∞ | 0.5 | 1.5163 | 64.1 |
图4示出根据数值示例2的图像捕捉透镜的球像差、像散和畸变。在示出球像差的示图中,垂直轴表示开放F值,水平轴表示散焦,d线表示587.6nm波长下的球像差,且g线表示435.8nm波长下的球像差。在示出像散的示图中,垂直轴表示图像高度,水平轴表示色散,Sag表示矢状图像平面,且Mer表示子午图像平面。在示出畸变的示图中,垂直轴表示图像高度,且水平轴表示百分比。
如果将图像捕捉透镜1结合在实际使用的小尺寸信息设备中,则将图像拾取器件的低通滤波器和玻璃罩面板置于第二透镜组G2与图像拾取器件的测光表面之间。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在设计图像捕捉透镜1时,将由与Ohara公司制造的BK7(商用名)对应的玻璃材料制成的滤波器靠近焦平面设置以将图像拾取器件的低通滤波器和玻璃罩面板的影响考虑在内。
表3示出条件公式(1)至(4)中的值和数值示例1、2的透镜组和透镜的焦距(f1:第一透镜L1的焦距,f2:第二透镜L2的焦距,f5:第五透镜L5的焦距)。
表3
数值示例1 | 数值示例2 | |
f | 5.35 | 5.25 |
F1 | -21.552 | -18.58 |
F2 | 10.004 | 10.07 |
f1 | -7.808 | -7.7 |
f2 | 20.558 | 22.63 |
f3 | 6.981 | 7.78 |
f4 | -4.595 | -4.392 |
f5 | 6.604 | 5.82 |
条件公式1 | 0.8 | 0.6 |
条件公式2 | 1.31 | 1.48 |
条件公式3 | 0.86 | 0.84 |
条件公式4 | 2.15 | 1.85 |
根据数值示例1、2的图像捕捉透镜满足条件公式(1)至(4)。如各表和像差示图所示,根据数值示例1、2的图像捕捉透镜具有简单透镜配置、具有宽广视场角、透明、尺寸小、产生较小像差(尤其是较小畸变)并具有较高的光学性能。根据本发明,提供了大直径的反远距图像捕捉透镜,它具有距离图像平面足够远的出射光瞳、具有减小的总长度、用于捕捉图像的65度或以上的广视场角、以及范围在从2.0至2.6内的F数值。
以下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装置。
该成像装置包括图像捕捉透镜和用于将通过图像捕捉透镜形成的光学图像转换成电学信号的图像拾取器件。图像捕捉透镜包括(从目标侧开始依次为)具有负折射能力的第一透镜组和具有正折射能力的第二透镜组,其中第一透镜组包括(从目标侧开始依次为)具有面对目标侧的凸面和负折射能力的弯月形第一透镜、以及具有面对目标侧的凸面和正折射能力的弯月形第二透镜,第二透镜组包括(从目标侧开始依次为)具有正折射能力的双凸形第三透镜、具有负折射能力的双凹形第四透镜和具有正折射能力的第五透镜。
图5示出构建成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的数码静态相机的内部配置的框图。
如图5所示,通常标示为10的数码静态相机包括图像捕捉透镜20和将由图像捕捉透镜20形成的光学图像转换成电学信号的图像拾取器件30。数码静态相机10具有用于控制器其各个部件的CPU(中央处理单元)。图像捕捉透镜20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图像捕捉透镜,例如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捕捉透镜1。或者,图像捕捉透镜20可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捕捉透镜2,或者根据本发明的不同于那些实施方式和数值示例的任一图像捕捉透镜。图像捕捉器件30可以是诸如CCD(电荷耦合装置)或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由图像捕捉透镜20形成的光学图像由图像拾取器件30检测,该器件将经光电转换的图像信号传送到预处理电路51。预处理电路51对从图像拾取器件30提供的图像信号进行预处理以从图像信号中去除噪声并调节图像信号的增益。预处理电路51将经预处理的图像信号提供给A/D(模-数)转换器52。
A/D转换器52将所提供的模拟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图像信号,并将该数字图像信号输出到DSP(数字信号处理器)53。
DSP 53基于从A/D转换器52提供的数字图像信号生成包括AF(自动聚焦)信号、AE(自动曝光)信号和AWB(自动白平衡)信号,并将所生成的控制信号经由总线60提供给CPU 40。DSP 53还压缩所提供的数字图像信号,并将经压缩的图像信号数据经由总线60提供给RAM(随机存取存储器)72。DSP 53还扩展从RAM 72接收的压缩图像信号数据。
CPU 40控制数码静态相机10的部件并根据存储在ROM(只读存储器)71中的程序或从闪存73加载到RAM 72中的程序进行各种处理操作。RAM 72也存储CPU 40用于进行各种处理操作的数据和由CPU 40处理的数据。
用于接受来自用户的操作的外部控制输入单元41连接到CPU 40。该外部控制输入单元41具有包括释放按钮、菜单按钮等的各种按钮、用于设定光圈值、快门速度、变焦、聚焦等的表盘、以及旋钮(都未示出)。当由用户操作时,外部控制输入单元41将表示用户操作的操作信息提供给CPU 40。根据所提供的操作信息,CPU 40进行各种处理操作。
CPU 40也基于由用户通过外部控制输入单元41输入的操作信息、从DSP 53提供的控制信息以及在执行各种程序时产生的信息来控制预处理电路51和A/D转换器52的操作。CPU 40也通过提供定时信号以从中读取图像信号来控制图像拾取器件30的操作。
CPU 40也控制图像捕捉透镜20的光阑SP以获得期望的光圈值。为了移动一个或多个透镜组以实现短距离聚焦,CPU 40执行透镜组或多个透镜组的驱动控制。
RAM 72、ROM 71以及闪存73可经由总线60连接到CPU 40。此外,用于控制LCD(液晶显示器)80以在其上显示图像的显示控制器81、用于将诸如存储卡90的外部存储器加载其中的存储器I/F(接口)91、以及用于连接诸如外部DVD(数字多功能盘)驱动器等的外部设备100的外部I/F(接口)101经由总线60连接于CPU 40。
成像装置10可以是以下各种产品的任一种的形式:数码静态相机、数码摄像机、以及结合在包括装有相机的手机、装有相机的PDA(个人数字助理)等的各种数字输入/输出设备的任一种中的相机。
虽然已详细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较佳实施方式,但是应该理解在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变化和更改。
Claims (6)
1.一种图像捕捉透镜,包括:
从目标侧开始依次地,具有负折射能力的第一透镜组;
光阑;以及
具有正折射能力的第二透镜组;
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从目标侧开始依次地,具有面对所述目标侧的凸面和负折射能力的弯月形第一透镜,和具有面对目标侧的凸面和正折射能力的弯月形第二透镜,以及
所述第二透镜组包括,从目标侧开始依次地,具有正折射能力的双凸形第三透镜、具有负折射能力的双凹形第四透镜、和具有正折射能力的第五透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捕捉透镜,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条件公式(1):
(1)SagR1(ymax)/SagR2(ymax)>0
其中SagR1(ymax)表示在最大图像高度Ymax处所述第二透镜的目标侧表面上相对于生成球面的非球面形变,且SagR2(ymax)表示在最大图像高度Ymax处所述第二透镜图像侧表面上的形变。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捕捉透镜,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条件公式(2)、(3)、和(4):
(2)0.9<f3/f<1.7
(3)0.06<|f4/f|<1.1
(4)1.4<|F1/F2|<2.5
其中F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组的合成焦距,F2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组的合成焦距,f表示所述图像捕捉透镜的总焦距,f3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组的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且f4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组的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
4.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图像捕捉透镜;以及
图像拾取器件,它被配置成将通过所述图像捕捉透镜形成的光学图像转换成电信号;
其中所述图像捕捉透镜包括,从目标侧开始依次地,具有负折射能力的第一透镜组和具有正折射能力的第二透镜组,
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从目标侧开始依次地,具有面对所述目标侧的凸面和负折射能力的弯月形第一透镜,和具有面对所述目标侧的凸面和正折射能力的弯月形第二透镜,以及
所述第二透镜组包括,从目标侧开始依次地,具有正折射能力的双凸形第三透镜、具有负折射能力的双凹形第四透镜、和具有正折射能力的第五透镜。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条件公式(1):
(1)SagR1(ymax)/SagR2(ymax)>0
其中SagR1(ymax)表示在最大图像高度Ymax处所述第二透镜的目标侧表面上相对于生成球面的非球面形变,且SagR2(ymax)表示在最大图像高度Ymax处所述第二透镜图像侧表面上的形变。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条件公式(2)、(3)、和(4):
(2)0.9<f3/f<1.7
(3)0.06<|f4/f|<1.1
(4)1.4<|F1/F2|<2.5
其中F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组的合成焦距,F2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组的合成焦距,f表示所述图像捕捉透镜的总焦距,f3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组的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且f4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组的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6164905A JP2007333966A (ja) | 2006-06-14 | 2006-06-14 | 撮像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
JP2006164905 | 2006-06-1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89672A true CN101089672A (zh) | 2007-12-19 |
CN100545694C CN100545694C (zh) | 2009-09-30 |
Family
ID=38933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710111991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5694C (zh) | 2006-06-14 | 2007-06-14 | 图像捕捉透镜和成像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623305B2 (zh) |
JP (1) | JP2007333966A (zh) |
CN (1) | CN100545694C (zh) |
Cited By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86340A (zh) * | 2008-09-26 | 2010-03-31 | 深圳市朗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扩展图像通信设备功能的方法及系统 |
CN102369470A (zh) * | 2009-03-31 | 2012-03-07 | 康达智株式会社 | 固体摄像元件用摄像镜头 |
CN102621673A (zh) * | 2011-01-31 | 2012-08-01 | 索尼株式会社 | 内聚焦式透镜 |
CN102809803A (zh) * | 2011-06-01 | 2012-12-05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影像拾取光学镜头 |
CN103969793A (zh) * | 2013-12-18 | 2014-08-06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
CN104024909A (zh) * | 2011-12-27 | 2014-09-03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摄像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
CN104126142A (zh) * | 2012-02-24 | 2014-10-29 | 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 广角透镜及摄像装置 |
CN104181674A (zh) * | 2014-09-18 | 2014-12-03 | 福建福光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 高分辨率微调日夜两用定焦镜头 |
CN105242376A (zh) * | 2015-10-28 | 2016-01-13 | 东莞市宇瞳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带温度补偿功能的成像镜头 |
CN105301739A (zh) * | 2015-11-06 | 2016-02-03 | 舜宇光学(中山)有限公司 | 一种日夜两用监控定焦镜头 |
CN105676424A (zh) * | 2016-01-26 | 2016-06-15 | 深圳市谛源光科有限公司 | 一种大孔径高清广角光学镜头 |
CN105938239A (zh) * | 2011-02-28 | 2016-09-14 | 康达智株式会社 | 摄像镜头 |
CN106980168A (zh) * | 2016-12-14 | 2017-07-25 |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CN107024759A (zh) * | 2017-06-13 | 2017-08-08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摄像镜头 |
CN107203032A (zh) * | 2016-03-16 | 2017-09-26 | Hoya株式会社 | 成像光学系统 |
CN108089325A (zh) * | 2017-12-26 | 2018-05-29 | 西安博雅精密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波前编码超大景深成像系统 |
CN108646387A (zh) * | 2018-06-26 | 2018-10-12 | 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 日夜两用监控镜头 |
CN110531498A (zh) * | 2015-08-10 | 2019-12-03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 |
CN111061033A (zh) * | 2018-10-17 | 2020-04-24 |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 |
CN111856721A (zh) * | 2015-10-19 | 2020-10-30 |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 光学成像系统 |
CN113176654A (zh) * | 2021-04-28 | 2021-07-27 | 天津欧菲光电有限公司 |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
CN114706192A (zh) * | 2022-03-31 | 2022-07-05 | 青岛虚拟现实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光学投影系统以及电子设备 |
TWI810878B (zh) * | 2022-04-01 | 2023-08-01 | 佳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鏡頭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421557B (zh) | 2009-07-14 | 2014-01-0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攝像透鏡系統 |
US8570670B2 (en) * | 2011-04-28 | 2013-10-29 | Optical Logic Inc. | Imaging lens |
JP2013061476A (ja) * | 2011-09-13 | 2013-04-04 | Sony Corp | レンズ光学系及び撮像装置 |
WO2013099212A1 (ja) * | 2011-12-27 | 2013-07-04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JP5655164B2 (ja) * | 2011-12-27 | 2015-01-14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WO2014129156A1 (ja) * | 2013-02-19 | 2014-08-28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光学系、光学機器及び光学系の製造方法 |
JP6204676B2 (ja) * | 2013-03-29 | 2017-09-2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
KR101994286B1 (ko) * | 2013-04-23 | 2019-06-28 | 한화테크윈 주식회사 | 어안 렌즈계 |
US9864170B2 (en) * | 2013-06-26 | 2018-01-09 | Kinko Optical Co., Ltd. | Miniature image pickup lens |
TWI507724B (zh) * | 2013-12-18 | 2015-11-11 |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An optical imaging lens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to which the optical imaging lens is applied |
TWI479188B (zh) * | 2014-01-27 | 2015-04-01 |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電子裝置與其光學成像鏡頭 |
KR20170075447A (ko) * | 2015-12-23 | 2017-07-03 | 주식회사 코렌 | 촬영 렌즈 광학계 |
JP6049924B2 (ja) * | 2016-02-23 | 2016-12-21 |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 広角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US10197767B2 (en) * | 2016-08-22 | 2019-02-05 | Kinko-Optical Co., Ltd | Five-piece wide-angle lens module |
JP6721865B2 (ja) * | 2016-12-13 | 2020-07-15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撮像装置 |
US11163135B2 (en) * | 2018-10-02 | 2021-11-0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Lens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
CN110989147B (zh) * | 2019-12-18 | 2021-12-28 | 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体积小、日夜共焦的广角镜头及其工作方法 |
CN112904532B (zh) * | 2021-01-25 | 2022-06-24 |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CN113568142B (zh) * | 2021-07-19 | 2023-01-17 | 江西欧迈斯微电子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CN114879341B (zh) * | 2022-03-17 | 2024-01-12 | 福建福光天瞳光学有限公司 | 一种简洁结构日夜共用监控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CN115016101B (zh) * | 2022-06-28 | 2024-04-16 | 上海峰梅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车载光学镜头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193884A (ja) | 1998-12-28 | 2000-07-14 | Minolta Co Ltd | 撮影レンズ系 |
JP3642465B2 (ja) | 1999-03-26 | 2005-04-27 | フジ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スチルカメラ用撮影レンズ |
EP1220002B1 (en) * | 2000-12-27 | 2006-09-20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Zoom lens |
-
2006
- 2006-06-14 JP JP2006164905A patent/JP2007333966A/ja active Pending
-
2007
- 2007-06-12 US US11/811,861 patent/US762330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06-14 CN CNB2007101119910A patent/CN100545694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86340A (zh) * | 2008-09-26 | 2010-03-31 | 深圳市朗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扩展图像通信设备功能的方法及系统 |
CN102369470A (zh) * | 2009-03-31 | 2012-03-07 | 康达智株式会社 | 固体摄像元件用摄像镜头 |
CN102369470B (zh) * | 2009-03-31 | 2014-04-02 | 康达智株式会社 | 固体摄像元件用摄像镜头 |
CN102621673B (zh) * | 2011-01-31 | 2014-12-10 | 索尼株式会社 | 内聚焦式透镜 |
CN102621673A (zh) * | 2011-01-31 | 2012-08-01 | 索尼株式会社 | 内聚焦式透镜 |
CN105938239B (zh) * | 2011-02-28 | 2018-06-26 | 康达智株式会社 | 摄像镜头 |
CN105938239A (zh) * | 2011-02-28 | 2016-09-14 | 康达智株式会社 | 摄像镜头 |
CN102809803A (zh) * | 2011-06-01 | 2012-12-05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影像拾取光学镜头 |
CN102809803B (zh) * | 2011-06-01 | 2015-03-04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影像拾取光学镜头 |
CN104024909A (zh) * | 2011-12-27 | 2014-09-03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摄像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
CN104126142B (zh) * | 2012-02-24 | 2016-08-24 | 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 广角透镜及摄像装置 |
CN104126142A (zh) * | 2012-02-24 | 2014-10-29 | 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 广角透镜及摄像装置 |
CN103969793A (zh) * | 2013-12-18 | 2014-08-06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
CN104181674B (zh) * | 2014-09-18 | 2016-08-24 | 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 | 高分辨率微调日夜两用定焦镜头 |
CN104181674A (zh) * | 2014-09-18 | 2014-12-03 | 福建福光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 高分辨率微调日夜两用定焦镜头 |
CN110531498A (zh) * | 2015-08-10 | 2019-12-03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 |
US11280983B2 (en) | 2015-10-19 | 2022-03-22 |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 Optical imaging system |
CN111856721A (zh) * | 2015-10-19 | 2020-10-30 |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 光学成像系统 |
CN111856721B (zh) * | 2015-10-19 | 2022-04-19 |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 光学成像系统 |
CN105242376A (zh) * | 2015-10-28 | 2016-01-13 | 东莞市宇瞳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带温度补偿功能的成像镜头 |
CN105242376B (zh) * | 2015-10-28 | 2017-11-07 | 东莞市宇瞳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带温度补偿功能的成像镜头 |
CN105301739A (zh) * | 2015-11-06 | 2016-02-03 | 舜宇光学(中山)有限公司 | 一种日夜两用监控定焦镜头 |
CN105676424B (zh) * | 2016-01-26 | 2018-08-21 | 深圳市谛源光科有限公司 | 一种大孔径高清广角光学镜头 |
CN105676424A (zh) * | 2016-01-26 | 2016-06-15 | 深圳市谛源光科有限公司 | 一种大孔径高清广角光学镜头 |
CN107203032A (zh) * | 2016-03-16 | 2017-09-26 | Hoya株式会社 | 成像光学系统 |
CN106980168A (zh) * | 2016-12-14 | 2017-07-25 |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CN106980168B (zh) * | 2016-12-14 | 2019-11-19 |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CN107024759A (zh) * | 2017-06-13 | 2017-08-08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摄像镜头 |
CN107024759B (zh) * | 2017-06-13 | 2022-07-26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摄像镜头 |
CN108089325A (zh) * | 2017-12-26 | 2018-05-29 | 西安博雅精密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波前编码超大景深成像系统 |
CN108646387A (zh) * | 2018-06-26 | 2018-10-12 | 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 日夜两用监控镜头 |
CN108646387B (zh) * | 2018-06-26 | 2024-06-04 | 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 日夜两用监控镜头 |
CN111061033A (zh) * | 2018-10-17 | 2020-04-24 |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 |
CN111061033B (zh) * | 2018-10-17 | 2021-10-22 |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 |
CN113176654A (zh) * | 2021-04-28 | 2021-07-27 | 天津欧菲光电有限公司 |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
CN113176654B (zh) * | 2021-04-28 | 2022-08-09 | 天津欧菲光电有限公司 |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
CN114706192A (zh) * | 2022-03-31 | 2022-07-05 | 青岛虚拟现实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光学投影系统以及电子设备 |
CN114706192B (zh) * | 2022-03-31 | 2023-11-10 | 青岛虚拟现实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光学投影系统以及电子设备 |
TWI810878B (zh) * | 2022-04-01 | 2023-08-01 | 佳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鏡頭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7623305B2 (en) | 2009-11-24 |
CN100545694C (zh) | 2009-09-30 |
US20080144193A1 (en) | 2008-06-19 |
JP2007333966A (ja) | 2007-12-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45694C (zh) | 图像捕捉透镜和成像装置 | |
CN113703134B (zh) | 摄像用光学镜组 | |
CN109557636B (zh) | 光学摄像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13093372B (zh) | 光学影像撷取镜头 | |
CN108983388B (zh) | 影像撷取系统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11965792B (zh) | 光学摄影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08732716B (zh) | 摄影系统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08627950B (zh) | 光学影像撷取透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TWI626488B (zh) | 影像擷取光學鏡頭、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CN113238340B (zh) | 摄像透镜组及取像装置 | |
CN102331618B (zh) | 成像透镜,照相设备及便携式信息终端设备 | |
CN115268035A (zh) | 摄影用光学镜头组 | |
TW201910848A (zh) | 影像透鏡系統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JP2016114803A (ja)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レンズ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 |
TW201839441A (zh) | 光學影像擷取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CN111208624B (zh) | 成像系统镜头组及取像装置 | |
CN111665613B (zh) | 取像光学透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JP2006209100A (ja) |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 |
TW202036075A (zh) | 光學成像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JP2005352317A (ja) | 撮像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 |
JP6662112B2 (ja) | 撮像レンズ、撮像装置、及び車載カメラ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30 Termination date: 201206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