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068964A -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 Google Patents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68964A
CN101068964A CNA2005800413978A CN200580041397A CN101068964A CN 101068964 A CN101068964 A CN 101068964A CN A2005800413978 A CNA2005800413978 A CN A2005800413978A CN 200580041397 A CN200580041397 A CN 200580041397A CN 101068964 A CN101068964 A CN 1010689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
knitted fabric
needle
fabric portion
kn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4139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54551C (zh
Inventor
冈本一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 Seiki Mfg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ma Seiki Mf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 Seiki Mfg Ltd filed Critical Shima Seiki Mfg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689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689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5455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54551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7/0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7/3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7/32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tubular good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1/24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 D04B1/246Upper torso garments, e.g. sweaters, shirts, leotard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1/24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1/24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 D04B1/243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upper parts of panties; pa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在拼条的大小在前后的针织物部不同的情况下,在拼条的接合结束的时刻也不会有绞绕线圈,能够不进行转绕而直接对筒状针织物进行连续编织。设定开始编织筒状针织物时的基准边界部的位置,以在接合筒状针织物而开始形成拼条的时刻,即使通过转绕动作使前后针织物部的接合侧边界部位于前后针床之间,在开始编织筒状针织物的时刻以及在形成拼条后的时刻,位于与前后针织物部的接合侧边界部相反的一侧上的基准边界部,也相对于针床上的非接合侧编织宽度端部的线圈处于相同的位置。该设定根据拼条的前后差和因该前后差而产生的转绕量进行设定。根据设定位置,从开始编织前后针织物部至编织到拼条形成位置后,通过转绕使接合侧边界部位于前后针床之间,使编织拼条小的针织物部的针床上的非接合侧编织宽度端部的线圈转绕至另一针床上而形成拼条。

Description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具有拼条的方式接合多个筒状针织物而形成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背景技术
在针织制品中,有很多针织套衫、短裤对多个筒状针织物进行编织,并在一部分对所述筒状针织物进行接合的制品。在筒状针织物的接合部分有时形成称作拼条的部分(例如针织套衫的侧边部或短裤的下裆部等)。
由于这样在筒状针织物的接合部分形成拼条,由平面的针织物构成的针织制品可以变成立体,从而可得到沿着体型的穿着感好的制品。
本申请人已经提出了在筒状针织物的接合部分形成有拼条的针织物的接合方法(如专利文献1所示)。在专利文献1中,表示前针织物部和后针织物部的拼条部分的长度相等情况下的接合方法。具体来说,以离前后针织物部的边界近的一侧的线圈彼此和远的一侧的线圈彼此重叠的方式,使筒状针织物的前针织物部彼此、后针织物部彼此重叠而进行压圈处理,在筒状针织物的接合部分形成拼条。通过具有该拼条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可提供身体活动的自由度高的针织品。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01/88243号小册子
上述具有拼条的针织物,在考虑到人的活动时,例如在针织套衫的情况下,使前针织物部的拼条大于后针织物部的拼条,则作为针织品的穿着感觉就更好。
为了使前针织物部的拼条大于后针织物部的拼条,对于拼条,需要使成为前身片和前袖之间的接合区域的纵行数多于后身片和后袖之间的接合区域的纵行数。
但是,使前后拼条的纵行数不同而进行针织物的接合时,在拼条的形成结束的时刻,前后针织物部中,拼条窄的一侧的针织物部(针织套衫的情况下为袖子的后针织物部)与拼条宽的一侧的针织物部(针织套衫的情况下为袖子的前针织物部)相比,左右方向的长度变长。并且,固定在前后针床上的线圈的数量(编织宽度),从编织的方便考虑,优选在前后大致为相同数量。因此,通常,在形成拼条后,左右方向的长度变长的针织物部(例如后针织物部)进行转绕,即,使位于与接合部相反的一侧上的后针床上的编织宽度端部的线圈的一部分向相对的针床(前针床)的针上移动。
如此进行转绕时,在形成拼条之前固定在后针床的针上的线圈,在形成拼条后转移至前针床的针上。在形成完该拼条的状态的线圈上编织线圈时,接合前位于后针床的线圈移动至前针床而直接在其上面形成线圈。
在此,位于后针床上的线圈向前针床移动时,线圈以绞绕的状态向前针床的针移动。在绞绕线圈上形成新的线圈时,绞绕线圈被固定而失去衣服的商品价值,从而不优选。特别是袖子,被绞绕的线圈会出现在引人注目的位置上,从而不优选。
作为防止绞绕的方法,有在进行转绕之前,预先使线圈向进行移圈时解除绞绕的方向进行绞绕的方法。这样在转绕线圈之前进行绞绕的话,通过进行拼条部分的接合时使该绞绕的线圈向另一方针床的针移圈,能够解除线圈的绞绕。
并且,例如具有袖子和身片的针织套衫那样,在拼条部分的结合结束后,相对于连接3个筒状针织物而形成1个筒状针织物的针织物继续进行编织的情况下,为了防止线圈绞绕,有如下所述的编织方法。首先,旋转筒状针织物,以使一侧袖子的前针织物部和后针织物部的边界部位于前针床和后针床之间。然后,接合该一侧袖子和身片,并且对身片和一侧袖子仅进行规定线圈横列数的返回编织(C字形编织)。然后,旋转筒状针织物,以使另一侧袖子的前针织物部和后针织物部的边界部位于前针床和后针床之间。接合该另一侧袖子和身片,并且对身片和另一侧袖子仅进行规定线圈横列数的返回编织(C字形编织)。反复进行所述编织工序而得到形成拼条后的针织物。
通过这样进行编织,能够在形成拼条后在线圈中不产生绞绕而对身片和袖子进行编织并接合。但是,对一侧袖子进行编织时,不进行另一侧袖子的编织,而且在每次交替地进行袖子的编织时必须要旋转针织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在拼条的接合结束时没有绞绕线圈,并且在拼条的接合结束后不进行针织物的旋转就能够直接对筒状针织物进行连续编织。
本发明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中,前针织物部和后针织物部连续形成筒状的至少2个筒状针织物,以具有拼条的方式使前针织物部彼此、后针织物部彼此从各自的左右方向端部进行接合,并且可以编织前针织物部和后针织物部的拼条长度不同的针织物,且在形成拼条后线圈也不会绞绕。
本发明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是使用横机编织上述针织物的编织方法,该横机至少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且在前后方向上彼此相对的前后一对的针床,前后针床中的至少一方可左右转移,并且能够在前后针床间进行线圈的移圈。
在此,例如在具有袖子的针织套衫中,使前针织物部的拼条大于后针织物部的拼条,且对于针织物的左右方向长度,使前针织物部比后针织物部窄而进行编织时,能够编织出适合身体形状的针织品。在这种情况下,接合袖子和身片时,使前后针织物部的边界部中的接合侧边界部位于前后针床之间而开始接合。由于拼条的大小在前后针织物部上不同,因而前后针织物部的边界部中的与接合侧相反的一侧的基准边界部,即袖子的假想中心在形成拼条后,位于前针床上。因此,为了在形成拼条后,不产生线圈的绞绕而形成线圈,需要使袖子的假想中心在开始编织和形成拼条后,相对于编织宽度端部的线圈都位于相同的位置上。
在本发明中,设定开始编织筒状针织物时的基准边界部的位置,以在接合多个筒状针织物而开始形成拼条的时刻,即使通过转绕动作使前针织物部和后针织物部的接合侧边界部位于前后针床之间,在筒状针织物的开始编织时刻以及在形成拼条后的时刻,位于与前针织物部和后针织物部的接合侧边界部相反的一侧上的基准边界部,也相对于针床上的非接合侧编织宽度端部的线圈处于相同的位置。根据所编织的针织物的拼条的前后差和因拼条的前后差而产生的线圈的转绕量设定该基准边界部的位置。
然后,根据该基准边界部的设定位置,从开始编织前针织物部和后针织物部至以筒状编织至拼条形成位置后,通过转绕使接合侧边界部位于前后的针床之间,使编织拼条小的针织物部的针床上的非接合侧编织宽度端部的线圈转绕至另一针床上,同时形成拼条。
作为前针织物部和后针织物部的拼条部分的长度不同的情况,还包含在一方针织物部上不形成拼条的情况。并且,开始编织筒状针织物的时刻是指,例如在针织套衫的袖子的情况下,是开始以罗纹组织进行编织的袖口的编织的时刻、或对罗纹组织的袖口的编织结束后开始紧接着形成的袖子部分的编织的时刻。并且,短裤的情况下的开始编织的时刻,是指开始以罗纹组织进行编织的裤口部的编织的时刻、或开始对紧接着罗纹组织的裤口部形成的腿部进行编织的时刻。
为了形成拼条而接合多个筒状针织物时,将筒状针织物的前针织物部和后针织物部的边界部中的、与接合侧相反的一侧的边界部设为基准边界部。然后,设定开始对筒状针织物进行编织时的基准边界部的位置,以使该基准边界部的开始编织时刻时的位置和形成拼条后的时刻时的位置相对于针床上的非接合侧编织宽度端部的线圈处于相同的位置。该基准边界部的位置的设定,根据与进行编织的针织物的图案对应的拼条的前后差和因拼条的前后差而产生的线圈的转绕量适当变更设定。
例如在具有袖子的针织套衫中,在使前针织物部的拼条大于后针织物部的拼条,且对于针织物的左右方向长度,使前针织物部比后针织物部窄而进行编织的情况下,如下所述地设定基准边界部的位置。预先设定开始对筒状针织物进行编织时的基准边界部的位置,以在拼条的形成结束的时刻和袖子的开始编织时刻,使基准边界部在前针床上,相对于编织宽度端部的线圈处于相同的位置。
具体来说,根据针织物的图案决定拼条的接合结束时刻时的基准边界部的位置;根据各筒状针织物的前侧针织物部和后侧针织物部的线圈数决定拼条的接合结束时刻时的基准边界部的位置。然后,从拼条的接合结束时刻时的基准边界部的位置,根据袖子的前针织物部和后针织物部的拼条的线圈数、拼条的前后差,决定为了开始形成拼条而使前针织物部和后针织物部的接合侧边界部位于前后针床之间时的基准边界部的位置。从该拼条的接合结束时刻时的基准边界部的位置和开始形成拼条的时刻时的基准边界部的位置,求出使基准边界部的位置从开始形成拼条的时刻时的位置移动至拼条的接合结束时刻时的位置时所需要的转绕量。然后,设定开始编织筒状针织物时的基准边界部的位置,以使开始编织筒状针织物时的基准边界部的位置通过基于该转绕量的转绕而变为开始形成拼条时的基准边界部的位置。如此,根据各工序阶段中的基准边界部的位置和转绕量,设定开始编织筒状针织物时的基准边界部的位置。
在编织上述针织套衫的情况下,从开始编织直到即将形成拼条之前,前后针织物部的左右方向的长度成为相同大小。因此,使作为前后针织物部的基准边界部的假想中心位于前针床上时,作为相反侧的边界部的假想侧边部位于后针床上。
并且,在对短裤进行编织的情况下,使后针织物部的拼条大于前针织物部的拼条,且对于针织物的左右方向长度,使后针织物部比前针织物部宽而进行编织时,能够编织出适合于身体形状的短裤。在这种情况下,前针织物部和后针织物部的接合侧的边界部,在开始对筒状针织物进行编织的阶段,位于前针床,前针织物部和后针织物部的非接合侧的边界部,位于前针床和后针床之间。然后,在开始形成拼条的时刻,进行转绕,以使前针织物部和后针织物部的接合侧的边界部位于前针床和后针床之间。
在拼条的形成结束的时刻,与接合侧相反的一侧的前针织物部和后针织物部之间的基准边界部位于前针床和后针床之间。即,在形成拼条后,相对于针床上的编织宽度端部的线圈,基准边界部返回到开始编织时设定的位置。
另外,对于针织物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使后针织物部比前针织物部更宽而编织短裤的情况下,使作为前后针织物部的基准边界部的腿部的假想侧边部位于前后的针床之间时,作为相反侧的边界部的假想下裆部位于前针床。
短裤的情况下,与针织套衫的情况相同地,根据接合开始时刻、接合结束时刻时的基准边界部的位置以及转绕量,设定开始编织筒状针织物时的基准边界部的位置。
接着,根据上述设定,开始对前针织物部和后针织物部进行编织至形成拼条位置编织成筒状,然后形成拼条。
在上述针织套衫的情况下,将上述基准边界部设为袖子的假想中心,在袖子的开始编织的部分中,将与该假想中心相反的一侧的前后针织物部的接合侧边界部设为假想侧边部。在开始编织袖子时,由于前后针织物部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为相同大小,因而使袖子的假想中心(基准边界部)位于前针床上,与形成拼条后处于相同位置时,袖子的假想侧边部位于后针床上。从该状态开始,以假想侧边部作为基准,对前后的针织物,根据设定的编织方法直到形成拼条的位置进行放针,同时以筒状编织多个线圈横列。
接合身片和袖子时,进行袖子的转绕,以使假想侧边部位于前后的针床之间。因该转绕,假想中心(基准边界部)向后针床转绕,例如位于前后针床之间。然后,对于身片和袖子,为了形成拼条,从左右方向端部开始接合前针织物部彼此、后针织物部彼此。拼条的形成结束时,假想侧边部(基准边界部),相对于前针床上的编织宽度端部的线圈,与开始编织时处于相同的位置。
在上述短裤的情况下,将上述基准边界部设为腿部的假想侧边部,在腿部的开始编织的部分中,将与该假想侧边部相反的一侧的前后针织物部的接合侧边界部设为假想下裆部。在开始编织腿部时,由于前针织物部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小于后针织物部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因而使假想侧边部(基准边界部)位于前后的针床之间,与形成拼条后处于相同位置时,假想下裆部位于前针床上。从该状态开始,以假想下裆部作为基准,对前后的针织物,根据设定的编织方法直到形成拼条的部分进行放针,同时以筒状编织多个线圈横列。
对腿部彼此进行接合时,进行腿部的转绕,以使假想下裆部位于前后针床之间。通过该转绕使假想侧边部(基准边界部)位于前针床上。然后,为了在腿部形成拼条部分,从左右方向端部开始接合前针织物部彼此、后针织物部彼此。拼条的形成结束时,假想侧边部(基准边界部),相对于针床上的编织宽度端部的线圈,位于与开始编织时相同的位置即前后针床之间。
在本发明的编织方法中,可以应用于在4个针床编织筒状针织物的情况,也可以应用于在2个针床进行编织的情况。
并且,在具有筒状的身片部和袖部这样接合3个以上的筒状针织物时,可以每2个进行接合,也可以同时接合全部。例如,在具有筒状的身片和袖子的情况下,可以同时将左右的袖子接合到身片上。另外,本发明的编织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将手套的指部接合到掌部上的情况。
并且,本发明提供用内置有计算机的横机对针织物进行编织的编织程序,前针织物部和后针织物部连续形成筒状的至少2个筒状针织物,为了形成拼条而使前针织物部彼此、后针织物部彼此从各自的左右方向端部进行接合,并使前针织物部和后针织物部的拼条的长度不同。此时,内置有计算机的横机指如下的横机:至少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彼此相对的前后一对的针床,前后针床中的至少一方可左右转移,并且能够在前后针床间进行线圈的移圈。本发明使用该程序通过横机编织针织物。
本发明的编织程序包括设定指令和编织指令。设定指令,设定开始编织筒状针织物部时的基准边界部的位置,以在接合多个筒状针织物而开始形成拼条的时刻,即使通过转绕动作使前针织物部和后针织物部的接合侧边界部位于前后针床之间,在开始编织筒状针织物的时刻以及在形成拼条后的时刻,位于与前针织物部和后针织物部的接合侧边界部相反的一侧上的基准边界部,也相对于针床上的非接合侧编织宽度端部的线圈处于相同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根据进行编织的针织物的拼条的前后差和因拼条的前后差而产生的线圈的转绕量,设定开始对筒状针织物进行编织时的基准边界部的位置。
编织指令,根据该设定指令,从开始编织前针织物部和后针织物部至以筒状编织至拼条形成位置后,通过转绕使接合侧边界部位于前后的针床之间,使编织拼条小的针织物部的针床上的非接合侧编织宽度端部的线圈转绕至另一方针床上,同时形成拼条。
该编织程序在CAD装置中生成,使生成的该程序存储在磁盘等记录介质中,由内置于横机中的计算机读取该记录介质,通过基于该程序的各指令,使横机的各机构驱动而对针织物进行编织。
CAD装置,例如包括:输入单元,输入用户设计的编织图案的形状和尺寸;用于记录由输入单元输入的针织物的形状和尺寸的存储器;存储有进行编织时所需的压圈处理、放针、收针、线圈折回编织等编织方法的存储器;程序生成单元,从存储在存储器中的编织图案选择用于编织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并根据编织图案生成使横机编织针织物的编织程序;和输出单元,将该程序输出到记录介质。
在此,编织图案,例如在编织针织套衫的情况下,指前身片、后身片、左右的袖子的形状,分别将所述前身片、后身片、左右的袖子称为零件。
根据本发明的编织程序的编织指令使横机进行编织驱动,从而对接合多个筒状针织物的针织物自动地进行编织时,即使在前后针织物的拼条大小不同的情况下,线圈也不会绞绕,并且在形成拼条后能够直接连续地形成线圈。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在前后针织物部中形成大小不同的拼条的情况下,在拼条部分的接合结束的时刻,不会在前后针织物部上产生线圈的绞绕。因此,在形成拼条后不需要进行多次转绕的同时进行其后的针织物的编织,或进行解除绞绕线圈的动作,从而能够从形成拼条后的状态开始直接以筒状进行针织物的编织。其结果,能够容易地进行接合多个筒状针织物后的编织,并且能够缩短编织时间。并且,成为外观、轮廓都良好的针织物。
附图说明
图1是形成有拼条的针织套衫的零件平面图。
图2是形成有拼条的针织套衫的编织工序图。
图3是形成有拼条的短裤的零件平面图。
图4是形成有拼条的短裤的编织工序图。
标号说明
1针织套衫
2a前身片
2b后身片
21下摆部
22侧边部
23袖笼部
24领口部
3左袖
4右袖
31、41袖口部分
5短裤
51右腿部
52左腿部
53主体部
54前针织物部的拼条
55后针织物部的拼条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与附图一起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以下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使用所谓的双针床的横机制作针织物,该横机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彼此相对的前后一对的针床,后针床可左右转移,并且能够在前后针床间进行线圈的移圈。
第一实施方式为针织套衫的编织方法,表示接合袖子和身片时形成拼条的情况,第二实施方式为短裤的编织方法,表示在短裤的右腿部和左腿部之间的接合部分形成拼条的情况。
双针床的横机,在对筒状的针织物进行编织的情况下,在前后的各针床上分别使用每隔一个的针进行编织。例如,以前针床的奇数号的针为主,用于编织前身片、袖子的前针织物部等针织物的前侧部分的针织品;以后针床的偶数号的针为主,用于编织后身片、袖子的后针织物部等针织品的后侧部分。
在使用双针床横机的情况下,在编织前针织物部时,使后针织物部附属于后针床的针,相反地,在编织后针织物部时,使前针织物部附属于前针床的针,通过在使前后针织物重叠的状态下对针织物进行编织,前后的针织物部能够始终确保用于移圈至各自相对的针床上的漏针。
通过使用所述漏针,能够编织凹凸、吊袜带、罗纹等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混合存在的组织花纹,或者能够使袖子、身片的线圈向线圈横列方向移动而彼此接合。
并且,在使用双针床的横机时,也可以在前后针床的一方或双方的上侧设置移圈底脚片床而对针织物进行编织,在所述移圈底脚片床并列设置有移圈底脚片。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双针床横机对针织物进行编织,本发明也可以使用由上部前针床、下部前针床、上部后针床以及下部后针床组成的四针床的横机进行编织。
在使用四针床的横机的情况下,例如,使针织物的前侧部分附属于下部前针床,使针织物的后侧部分附属于下部后针床。将上部后针床作为编织前侧部分的针织物时的漏针而用于前侧部分的针织物的移圈以及反面线圈的形成等,将上部前针床作为编织后侧部分的针织物时的漏针而用于后侧部分的针织物的移圈以及反面线圈的形成等。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根据图1和图2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使用上述双针床的横机进行编织,使构成针织套衫的身片部、袖部成为无缝连接的连续的筒状。
图1是对于针织品的针织套衫1,从前身片侧观察的身片和袖子的零件平面图。图2是通过本发明的编织方法对上述针织套衫1进行编织的编织工序图,表示开始编织身片和袖子的编织工序。
在第一实施方式编织的针织套衫1是具有领口的长袖类型的针织套衫,其包括前身片2a、后身片2b、左袖3、右袖4。如图1所示,前身片2a和后身片2b,包括下摆部21、侧边部22、袖笼部23、领口部24。在本实施方式中,前身片2a和后身片2b,在图1中,开始形成袖笼部23的位置即点A,a上方的形状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身片部分中,前身片2a和后身片2b被编织成筒状,左右的袖子也被编织成筒状。其中,包括本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表示身片、袖子的左右、腿部的左右的用语,例如,左袖3、右袖4等的右和左,以穿着针织套衫1状态下的穿衣者作为基准。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针织套衫1的编织顺序。在本实施方式中,后身片2b、左袖3和右袖4的后针织物部,主要使用后针床上的偶数号的针进行编织。前身片2a、左袖3和右袖4的前针织物部,主要使用前针床上的奇数号的针进行编织。
为了说明的方便,将针织套衫1中的前身片2a、后身片2b以及袖子3、4的编织组织设为平针组织的素织物,将前身片2a、后身片2b的下摆部21和袖子3、4的袖口部分31、41设为罗纹组织。但前身片2a、后身片2b和右袖4、左袖3,也可以设为提花或罗纹等组织花纹的织物。
首先,为了编织身片和编织左右的袖子而准备3个喂纱口,从各喂纱口向针床的针供给针织纱,从而编织右袖、身片、左袖的3个筒状体。
具体来说,如图1所示,前身片2a、后身片2b,从下摆开始以筒状编织至开始与袖子接合的位置(A、a)。左袖3和右袖4,从袖口开始以筒状编织至开始与身片接合的位置(H、h)。对于身片,直到开始与袖子接合的位置,使左右方向的长度相同地编织成筒状,但左右的袖子直到开始与身片接合的位置一直进行放针。
然后,身片和袖子在身片的点A和左袖3的点H、身片的点a和右袖4的点h开始接合。在本实施方式中,直到开始进行身片和袖子接合的期间,将身片和袖子作为分别独立的筒状的针织物而进行编织。
在本实施方式中,前身片2a的A-B、a-b、后身片2b的A-E、a-e、左袖3的前针织物部的H-I、左袖3的后针织物部的H-K、右袖4的前针织物部的h-i、右袖4的后针织物部的h-k成为拼条。前身片2a的A-B和左袖3的前针织物部H-I接合,前身片2a的a-b和右袖4的前针织物部h-i接合。并且,后身片2b的A-E和左袖3的后针织物部H-K接合,后身片2b的a-e和右袖4的后针织物部h-k接合。在本实施方式中,前针织物部的拼条的长度大于后针织物部的拼条的长度。拼条部分的接合结束时,身片和袖子统一而形成1个筒状体。
身片的袖笼部23,对于前身片2a,从侧边部22的上端部(图1的A、a位置)形成至点(D、d),对于后身片2b,从侧边部22的上端部(图1的A、a位置)形成至后身片2b的点(F、f)。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前针织物部,袖笼部23的点B和左袖3的点I接合,袖笼部23的点b和右袖4的点i接合后,袖笼部23的B-C和左袖3的I-J、袖笼部23的C-D和左袖3的J-M、袖笼部23的b-c和右袖4的i-j、袖笼部23的c-d和右袖4的j-m接合。对于后针织物部,袖笼部23的点E和左袖3的点K接合、袖笼部23的点e和右袖4的点k接合后,袖笼部23的E-F和左袖3的K-M、袖笼部23的e-f和右袖4的k-m接合。
身片和袖子之间的接合结束后,将前身片2a的D-G和后身片2b的F-G、前身片2a的d-g和后身片2b的f-g接合而完成接合了肩的针织套衫1。
本实施方式是具有身片和袖子的前针织物部的拼条部分(纵行数)比后针织物部的拼条部分(纵行数)大的拼条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根据表示开始编织身片和袖子至拼条的形成结束,以及直到连续编织身片和袖子的编织工序的图2,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编织方法的编织顺序。其中,在图2中左端的数字表示步骤编号。
图2所示的步骤1,表示分别独立地开始将身片和左右袖子编织成筒状的状态(袖口部分的编织结束的时刻)。中央为身片,在其两侧编织左右的袖子。在图2中,以Z表示身片的前身片2a和后身片2b的边界部。对于左袖3和右袖4,通过X、Y表示前针织物部3a、4a和后针织物部3b、4b之间的边界部。边界部X为本发明的基准边界部。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基准边界部X成为袖子的假想中心,作为接合侧边界部的边界部Y成为假想侧边部。
在步骤1中,身片的边界部Z位于前后针床之间。并且,袖子的基准边界部X,位于固定在前针床上的线圈中与接合部相反的一侧的编织宽度端部的线圈内侧。边界部Y,位于固定在后针床上的线圈中接合部侧的编织宽度端部的线圈内侧。因而在该状态下,左右的袖子成为前针织物部的一部分转绕至后针床,后针织物部的一部分转绕至前针床的状态。此时的基准边界部X的位置,即使在后述的形成拼条后的情况下,从固定在针床上的线圈中非接合侧编织宽度端部的线圈起计数,处于相同的位置。
步骤2表示对于左右袖子,以边界部Y作为基准,前后的针织物部仅进行相同线圈数的放针的状态。步骤3表示反复通过步骤2进行放针后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基准边界部X,从固定在针床上的线圈中与接合部相反的一侧的编织宽度端部的线圈起计数,也处于相同的位置。
步骤4表示对左右的袖子通过转移和移圈进行转绕的同时靠近身片的状态。在步骤4中,左右的袖子,通过转绕使基准边界部X和边界部Y位于前后针床之间。在步骤4中,前身片2a的A-B、a-b、后身片2b的A-E、a-e、左袖3的前针织物部3a的H-I、左袖3的后针织物部3b的H-K、右袖4的前针织物部4a的h-i、右袖4的后针织物部4b的h-k成为拼条。
步骤5表示在前针织物部彼此、后针织物部彼此之间接合上述拼条部分而进行压圈处理,从而完成拼条的形成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前针织物部的拼条的大小大于后针织物部的拼条的大小,即,由于后针织物部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大于前针织物部的左右方向长度,因而在进行拼条部分的接合的途中,进行将袖子的后针织物部的一部分从后针床向前针床移动的转绕。通过该转绕,在完成拼条的形成的时刻,基准边界部X,从固定在针床上的线圈中与接合部相反的一侧端部的线圈起计数,与步骤1的开始编织时处于相同的位置。因此,在步骤5的编织结束的时刻,由于袖子中心侧的线圈处于与开始编织时相同的状态,因而不会产生线圈的绞绕。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如步骤6,接合身片和袖子的同时进行筒状编织时可以不考虑绞绕线圈,因而在拼条的形成结束后,可以直接连续编织成1个筒状。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根据图3和图4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进行编织的短裤5,如图3所示,由右腿部51和左腿部52、主体部53构成,在右腿部51和左腿部52的接合部位形成有拼条54、55。在本实施方式中,右腿部51和左腿部52,它们的前针织物部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小于后针织物部的左右方向长度,并且,拼条的大小也是前针织物部更小。在本实施方式中,右腿部51和左腿部52独立地编织成筒状,由主体部53接合右腿部51和左腿部52。
具体说明短裤5的编织顺序,在本实施方式中,同样地,右腿部51和左腿部52的后针织物部,主要使用后针床上的偶数号的针来编织,前侧针织物部主要使用前针床上的奇数号的针来编织。为了说明的方便,短裤5中的右腿部51和左腿部52的编织组织,也设为平针组织的素织物。
首先,为了编织右腿部51和左腿部52而准备2个喂纱口,从各喂纱口向针床的针供给针织纱,从而将右腿部51和左腿部52的2个筒状体编织至下裆部。
开始在下裆部接合右腿部51和左腿部52,首先形成拼条。拼条的形成结束时,右腿部51和左腿部52统一而形成1个筒状体,从而形成主体部53。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右腿部51和左腿部52的上裆部分进行接合的同时编织出主体部53。
接着,根据表示开始编织右腿部51和左腿部52至拼条的形成结束、编织成1个筒状针织物的编织工序的图4,说明以下的编织顺序。其中,在图4中左端的数字表示步骤编号。
图4所示的步骤1,表示分别独立地开始将右腿部51和左腿部52编织成筒状的状态。在图4中,用X、Y表示右腿部51和左腿部52中的前针织物部51a、52a和后针织物部51b、52b的边界部。边界部X为本发明的基准边界部,边界部Y成为接合侧边界部。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基准边界部X成为腿部的假想侧边部,边界部Y成为假想下裆部。
在步骤1中,腿部的基准边界部X位于前后针床之间,边界部Y位于固定在前针床上的线圈中接合部侧端部的线圈的内侧。因而在该状态下,左右的腿部成为后针织物部的一部分转绕至前针床上的状态。此时的基准边界部X的位置,在后述的形成拼条后,也位于前后针床之间。
步骤2表示对于左右腿部,以边界部Y作为基准,前后的针织物部仅进行相同线圈数的放针的状态。步骤3表示反复通过步骤2进行放针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基准边界部X也位于前后针床之间。
步骤4表示对左右的腿部通过转移和移圈进行转绕的同时相互靠近的状态。在步骤4中,左右的腿部,通过转绕使基准边界部X位于前针床上,边界部Y位于前后针床之间。因而在该状态下,后针织物部的一部分向前针床移动。在步骤4中,用标号54表示的范围表示前针织物部的拼条的大小,用标号55表示的范围表示后针织物部的拼条的大小。
步骤5表示在前针织物部彼此、后针织物部彼此之间接合拼条部分而完成拼条的形成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后针织物部的拼条的大小大于前针织物部的拼条的大小,因而在进行拼条部分的接合的途中,进行使固定在前针床的针上的后针织物部的一部分向后针床返回的转绕。通过该转绕,在完成拼条的形成的时刻,基准边界部X,位于前后针床之间,与步骤1的开始编织时处于相同的位置。因此,在步骤5的编织结束的时刻,由于腿部的侧边部一侧的线圈处于与开始编织时相同的状态,因而不会产生线圈的绞绕。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如步骤6,接合左右的腿部并编织成筒状时可以不考虑绞绕线圈,因而在拼条的形成结束后,可以直接连续编织成1个筒状。
并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生成用于进行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编织方法的编织程序,通过该编织程序由针织机进行编织。在本实施方式中,编织程序在CAD装置中生成,使该生成的程序存储在磁盘等记录介质中,由内置于横机中的计算机读取该记录介质,通过基于该程序的编织指令,使横机的各机构驱动而编织针织物。
CAD装置包括:输入单元,输入用户设计的编织图案的形状和尺寸;用于记录由输入单元输入的针织物的形状和尺寸的存储器;存储有进行编织时所需的压圈处理、放针、收针、线圈折回编织等编织方法的存储器;程序生成单元,从存储在存储器中的编织图案选择用于编织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并根据编织图案生成使横机编织针织物的编织程序;和输出单元,将该程序输出到记录介质。
在程序生成单元中,生成设定指令和编织指令的程序。设定指令被程序化,以输出如下的指令:设定开始编织筒状针织物时的基准边界部的位置,以在接合多个筒状针织物而开始形成拼条的时刻,即使通过转绕动作使前针织物部和后针织物部的接合侧边界部位于前后针床之间,在开始编织筒状针织物的时刻以及形成拼条后的时刻,位于与前针织物部和后针织物部的接合侧边界部相反的一侧上的基准边界部,也相对于针床上的非接合侧编织宽度端部的线圈处于相同的位置。根据进行编织的针织物的拼条的前后差和因拼条的前后差而产生的线圈的转绕量设定该基准边界部的设定位置。
编织指令被程序化,以输出如下的指令:从开始编织前针织物部和后针织物部至以筒状编织至拼条形成位置后,通过转绕使接合侧边界部位于前后针床之间,使编织拼条小的针织物部的针床上的非接合侧编织宽度端部的线圈转绕至另一针床上,同时形成拼条。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内置于横机中的计算机从记录有编织程序的记录介质读取编织指令,通过在该横机中根据编织指令对针织物进行编织,能够不产生线圈的绞绕而进行在前后针织物部中拼条的大小不同的筒状针织物的接合以及接合后的筒状编织,从而能够自动地编织出穿着时外观美观的针织物。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的编织方法和编织程序适用于以无缝制方式接合在前后针织物部中拼条大小不同的筒状针织物的情况。

Claims (4)

1.一种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使用横机对针织物进行编织,所述针织物,对于前针织物部和后针织物部连续形成筒状的至少2个筒状针织物,为了形成拼条,使前针织物部彼此、后针织物部彼此从各自的左右方向端部进行接合,并使前针织物部和后针织物部的拼条长度不同;
所述横机,至少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彼此相对的前后一对的针床,前后针床的至少一方可左右转移,并且能够在前后针床间进行线圈的移圈,其特征在于,
根据进行编织的针织物的拼条的前后差和因拼条的前后差而产生的线圈的转绕量设定开始编织筒状针织物时的基准边界部的位置,以在接合多个筒状针织物而开始形成拼条的时刻,即使通过转绕动作使前针织物部和后针织物部的接合侧边界部位于前后针床之间,在筒状针织物的开始编织时刻以及在形成拼条后的时刻,位于与前针织物部和后针织物部的接合侧边界部相反的一侧上的基准边界部,也相对于针床上的非接合侧编织宽度端部的线圈处于相同的位置;
根据该基准边界部的设定位置,从开始编织前针织物部和后针织物部至以筒状编织至拼条形成位置后,通过转绕使接合侧边界部位于前后的针床之间,使编织拼条小的针织物部的针床上的非接合侧编织宽度端部的线圈转绕至另一针床上,同时形成拼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编织的针织物是如下的针织物:具有筒状的左右袖和筒状的身片,相对于身片接合袖子,袖子和身片的前针织物部的拼条比后针织物部的拼条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编织的针织物是如下的针织物:具有筒状的左右腿部和接合所述腿部的一部分而形成的筒状的主体部,后针织物部的拼条比前针织物部的拼条大。
4.一种编织程序,使用内置有计算机的横机对针织物进行编织,所述针织物,对于前针织物部和后针织物部连续形成筒状的至少2个筒状针织物,为了形成拼条,使前针织物部彼此、后针织物部彼此从各自的左右方向端部进行接合,并使前针织物部和后针织物部的拼条长度不同;
所述横机,至少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彼此相对的前后一对的针床,前后针床的至少一方可左右转移,并且能够在前后针床间进行线圈的移圈,其特征在于,编织程序具有如下的指令:
设定指令,根据进行编织的针织物的拼条的前后差和因拼条的前后差而产生的线圈的转绕量设定开始编织筒状针织物时的基准边界部的位置,以在接合多个筒状针织物而开始形成拼条的时刻,即使通过转绕动作使前针织物部和后针织物部的接合侧边界部位于前后针床之间,在筒状针织物的开始编织时刻以及在形成拼条后的时刻,位于与前针织物部和后针织物部的接合侧边界部相反的一侧上的基准边界部,也相对于针床上的非接合侧编织宽度端部的线圈处于相同的位置;和
编织指令,根据该设定指令,从开始编织前针织物部和后针织物部至以筒状编织至拼条形成位置后,通过转绕使接合侧边界部位于前后的针床之间,使编织拼条小的针织物部的针床上的非接合侧编织宽度端部的线圈转绕至另一针床上,同时形成拼条。
CNB2005800413978A 2004-12-01 2005-11-29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455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49162A JP4374310B2 (ja) 2004-12-01 2004-12-01 編地の編成方法
JP349162/2004 2004-12-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68964A true CN101068964A (zh) 2007-11-07
CN100554551C CN100554551C (zh) 2009-10-28

Family

ID=36565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80041397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4551C (zh) 2004-12-01 2005-11-29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577488B2 (zh)
EP (1) EP1818436B1 (zh)
JP (1) JP4374310B2 (zh)
KR (1) KR101172342B1 (zh)
CN (1) CN100554551C (zh)
WO (1) WO2006059616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91616A (zh) * 2010-03-16 2011-09-21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V领尖端部的编织方法及具有v领的编织物
CN103966752A (zh) * 2013-01-24 2014-08-06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设计方法和针织设计装置
CN112609305A (zh) * 2020-12-07 2021-04-06 斓帛职业培训学校(桐乡)有限公司 一种全成型裤子档位的编织方法及其档位结构
CN112609306A (zh) * 2020-12-10 2021-04-06 斓帛职业培训学校(桐乡)有限公司 一种全成型横机服装的夹位结构编织方法及其夹位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58006B2 (ja) * 1994-08-02 2003-10-20 昭文 山中 高粘性液体注射装置
US7460926B2 (en) 2005-04-12 2008-12-02 Shima Seiki Mfg., Ltd Knitting method of tubular knitted fabric
ITMI20080599A1 (it) * 2008-04-07 2009-10-08 Artexbiella S R L Cravatta in maglia a sagoma predefinita
WO2010016205A1 (ja) * 2008-08-08 2010-02-11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筒状編地の編成方法、および筒状編地
US8490299B2 (en) * 2008-12-18 2013-07-23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an upper incorporating a knitted component
CN102333912B (zh) * 2009-02-25 2013-10-16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筒状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DE102011012767A1 (de) * 2010-09-18 2012-03-22 H. Stoll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chlauchgestricks
JP6211402B2 (ja) * 2013-12-02 2017-10-11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ニットパンツの編成方法
JP6211482B2 (ja) * 2014-08-08 2017-10-11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フットウェアの編成方法
US9863070B2 (en) 2014-12-08 2018-01-09 Federal-Mogul Powertrain Llc Tubular protective sleeve with curl resistant knit ends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on thereof
JP6738788B2 (ja) * 2017-11-27 2020-08-12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ニットウェアの編成方法
JP2022511186A (ja) * 2018-05-30 2022-01-31 ナイキ イノベイト シーブイ 衣類製作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TWI749385B (zh) * 2019-10-25 2021-12-11 達紡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立體針織物及其縫製法
US11877605B2 (en) 2020-11-19 2024-01-23 Nike, Inc. Knit lower-body gar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92399A (en) 1991-07-05 1997-12-02 Shima Seiki Mfg., Ltd. Method of knitting fabric having three-dimensional silhouette shape
JP3164528B2 (ja) * 1997-02-17 2001-05-08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横編機による編地の接合編成方法
TW491918B (en) * 2000-05-17 2002-06-21 Shima Seiki Mfg Method of joining knitted fabrics and joined knitted fabric
US6658599B1 (en) * 2000-06-22 2003-12-0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recovering from a machine check interrupt during runtime
JP3968079B2 (ja) * 2001-10-05 2007-08-29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マチの形成方法およびマチが形成されてなるニットウエア
CN100503924C (zh) * 2003-04-21 2009-06-24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的接合方法
JP4336155B2 (ja) * 2003-06-30 2009-09-30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くり違いのある衣類の編成方法とくり違いのある衣類及びニットデザイン装置
JP4233409B2 (ja) * 2003-08-01 2009-03-04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くり違いのある衣類の編成方法及びニットデザイン装置
JP2005120550A (ja) * 2003-10-20 2005-05-12 Yookusu Kk 無縫製パンツ及びその編成方法
JP7081228B2 (ja) * 2018-03-13 2022-06-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エンボス部付き部材、それを備えた筐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91616A (zh) * 2010-03-16 2011-09-21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V领尖端部的编织方法及具有v领的编织物
CN102191616B (zh) * 2010-03-16 2014-05-21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V领尖端部的编织方法及具有v领的编织物
CN103966752A (zh) * 2013-01-24 2014-08-06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设计方法和针织设计装置
CN103966752B (zh) * 2013-01-24 2016-02-24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设计方法和针织设计装置
CN112609305A (zh) * 2020-12-07 2021-04-06 斓帛职业培训学校(桐乡)有限公司 一种全成型裤子档位的编织方法及其档位结构
CN112609306A (zh) * 2020-12-10 2021-04-06 斓帛职业培训学校(桐乡)有限公司 一种全成型横机服装的夹位结构编织方法及其夹位结构
CN112609306B (zh) * 2020-12-10 2022-04-05 嘉兴市蒂维时装有限公司 一种全成型横机服装的夹位结构编织方法及其夹位结构
WO2022121464A1 (zh) * 2020-12-10 2022-06-16 斓帛职业培训学校(桐乡)有限公司 一种全成型横机服装的夹位结构编织方法及其夹位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818436A1 (en) 2007-08-15
WO2006059616A1 (ja) 2006-06-08
JP4374310B2 (ja) 2009-12-02
KR101172342B1 (ko) 2012-08-14
KR20070084017A (ko) 2007-08-24
EP1818436A4 (en) 2011-04-20
CN100554551C (zh) 2009-10-28
US20080190147A1 (en) 2008-08-14
US7577488B2 (en) 2009-08-18
JP2006152516A (ja) 2006-06-15
EP1818436B1 (en) 2014-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68964A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JP5096487B2 (ja) アンクルソックスのような衣料品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
JP5596014B2 (ja) 筒状編地およびその編成方法
KR100643535B1 (ko) 횡편기에 의한 니트 웨어의 칼라의 편성방법 및 칼라의편성방법을 형성시키기 위한 니트 디자인 장치
JP3071147B2 (ja) 衿付衣服の編成方法
JP2019073818A (ja) 横編機
JP2001115365A (ja) 丸編による編物及び丸編による編物からの布製品の形成方法
KR101172341B1 (ko) 편성포의 편성방법, 편성포를 편성시키기 위한 편성프로그램 및 편성포
CN1867714A (zh) 具有插肩袖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和具有插肩袖的针织品
CN1678781A (zh) 手套及其编织方法
CN103628243A (zh) 一种带有口袋的针织衫与编织用针织机及其编织方法
CN103668739B (zh) 一种带有门襟的织物与编织该织物的编织机以及编织方法
JP4336287B2 (ja) 横編機で編まれたvネックニットウエアおよびその編成方法
CN103668740B (zh) 一种设有门襟的织物与编织该织物的编织机以及编织方法
CN1910312A (zh) 针织短裤的编织方法、针织短裤以及利用横机编织短裤的编织程序
CN1833058A (zh) 具有不对称接合的衣服的编织方法和具有不对称接合的衣服以及针织设计装置
JPH0782639A (ja) 2つの針床を有する平形編み機で完成衣服を製造する方法
CN1656267A (zh) 具有前领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带前领的针织物
CN1813088A (zh) 针织物及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833057A (zh) 具有不对称接合的衣服的编织方法和具有不对称接合的衣服以及针织设计装置
CN1656268A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678780A (zh) 筒状编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CN202755175U (zh) 一种针织衫及其编织用针织机
KR100799311B1 (ko) 부분편직을 이용한 니트원단의 지그재그리플패턴 편직방법
West Innovations in knitting at ITMA 2019 Barcelona, Spai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028

Termination date: 20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