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60515A -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的信号收发方法及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的信号收发方法及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060515A CN101060515A CNA2006100797885A CN200610079788A CN101060515A CN 101060515 A CN101060515 A CN 101060515A CN A2006100797885 A CNA2006100797885 A CN A2006100797885A CN 200610079788 A CN200610079788 A CN 200610079788A CN 101060515 A CN101060515 A CN 10106051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time
- module
- frequency
- ofdm syste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1427 coherent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9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562 f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65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16—Time-frequency-code
- H04L5/0021—Time-frequency-code in which codes are applied as a frequency-domain sequences, e.g. MC-CDM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公开了一种OFDM系统中的信号收发方法及其装置,使得OFDM信号既具有抗干扰能力又能有效抵抗频率选择性衰落与时间选择性衰落。本发明中,在发送端先将需发送的信号以扩频码进行扩频,再将经扩频的信号划分到各个时间和频率的二维时频块中进行发送。发送端可以同时发送多个信道的信号,先将各信道中需要发送的信号以正交扩频码进行正交扩频,再在将各信道中经扩频的信号进行合并后,划分到各个时频块中进行发送。需发送的信号中包含了导频信号,便于接收端采用相干解调。将各信道中需发送的信号进行扩频前,先进行信道纠错编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特别涉及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简称“OFDM”)技术。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以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简称“OFDM”)为代表的多载波传输技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多载波传输把数据流分解为若干个独立的子数据流,每个子数据流将具有低得多的比特速率。用这样低比特率形成的低速率多状态符号去调制相应的子载波,就构成了多个低速率符号并行发送的传输系统。
OFDM作为一种多载波数字调制技术,将数据经编码后在频域传输。不像常规的单载波技术,如调幅/调频(Amplitude Modulation/FrequencyModulation,简称“AM/FM”),在某一时刻只用单一频率发送单一信号,OFDM在经过特别计算的正交频率上同时发送多路高速信号。
OFDM又作为一种复用技术,将多路信号复用在不同正交子载波上。传统的频分复用(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简称“FDM”)技术将带宽分成几个子信道,中间用保护频带来降低干扰,它们同时发送数据。OFDM系统比传统的FDM系统要求的带宽要少得多。由于使用无干扰正交载波技术,单个载波间无需保护频带。这样使得可用频谱的使用效率更高。另外,OFDM技术可动态分配在子信道上的数据。为获得最大的数据吞吐量,多载波调制器可以智能地分配更多的数据到噪声小的子信道上。
OFDM将经过编码的待传输数据作为频域信息,将其调制为时域信号,并在信道上传输,而在接收端则进行逆过程解调。OFDM系统的调制和解调可以分别由逆离散傅立叶变换(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简称“IDFT”)和离散傅立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简称“DFT”)来代替。通过N点IDFT运算,把频域数据符号变换为时域数据符号,经过载波调制之后,发送到信道中。在接收端,将接收信号进行相干解调,然后将基带信号进行N点DFT运算,即可获得发送的数据符号。在实际应用中,IDFT/DFT采用逆快速傅立叶变换(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简称“IFFT”)和快速傅立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简称“FFT”)来实现。FFT技术的采用使得OFDM系统的复杂度大大降低,再加上高性能信息处理器件比如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简称“PLD”)、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简称“μP”)等的发展和应用,使得OFDM系统的实现更加容易,成为应用最广的一种多载波传输方案。
OFDM技术可以有效地对抗多径传播所造成的符号间干扰(Inter SymbolInterference,简称“ISI”),其实现复杂度比采用均衡器的单载波系统小很多。另外,OFDM系统可以根据每个子载波的信噪比来优化分配每个子载波上传送的信息比特,从而大大提高系统传输信息的容量。OFDM技术的使用同样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在蜂窝移动的反向传输中,尤其是在反向控制信号传输中,由于许多移动用户共同拥有同样的频率资源,从而容易造成用户之间的相互干扰。
在IEEE802.20的标准中,为了提高低速率信号例如控制信号的通信效率,高通(Qualcomm)公司提出了一种采用1024比特长的WALSH码(沃尔什码)映射的方案,如图1所示。其中,对于每个控制信道的信号,如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简称“CQI”)的10比特信号,首先进行HADAMARD(哈达玛)映射,即从1024×1024的HADAMARD正交矩阵中选择其中一行或一列,得到一个1024比特长的WALSH码,该WALSH码再被一个扰码加扰。本次加扰是为了区别其它信道,因而不同的信道的扰码是不一样的。之后,将不同信道的被加扰的WALSH码进行相加合并。合并后的1024比特进一步被加扰,该扰码是用于区别不同的用户,蜂窝小区或扇区。加扰后输出的1024比特被分成8个子块,每个子块含128个比特,再对每个子块进行128点的FFT变换,输出128个复数值,最后得到的1024个复数值被携带在128个子载波和8个符号上。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方案存在以下问题:通过OFDM系统传输信号时,无法保证接收端收到的扩频信号依然正交,传输的可靠性得不到保障。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由于OFDM系统存在固有的频率选择性衰落,以及移动通信中存在固有的时间选择性衰落,使得不同子载波在不同时间产生不同幅度的衰弱,进而使得控制信道所传输的1024比特长的WALSH正交码在接收端不再正交,从而使得接收机对控制信道的接收性能大大下降。另外,由于控制信道的10比特信息没有采用纠错编码进行保护,并且接收机采用非相干解调,都使得传输可靠性下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的信号收发方法及其装置,使得OFDM信号既具有抗干扰能力又能有效抵抗频率选择性衰落与时间选择性衰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的信号发送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发送端将需发送的信号以扩频码进行扩频,并将经扩频的信号划分到各个时频块中进行发送,所述时频块是由连续的子载波和连续的符号组成的时间和频率的二维块。
其中,还包含以下步骤:
所述发送端将经扩频的信号划分成子块,每个子块对应的大小与使用的最短扩频码的长度相同,每个子块分别通过一个所述时频块发送。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当所述发送端在至少一个信道中有需要发送的信号时,将各信道中需发送的信号分别采用正交扩频码进行正交扩频后合并,再划分到各个所述时频块中进行发送。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还包含以下步骤:
所述发送端将导频信号与其他各信道中需发送的信号采用正交扩频码进行正交扩频后合并,再划分到各个所述时频块中进行发送。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还包含以下步骤;
所述发送端在将所述信道中需发送的信号进行所述扩频前,先进行信道纠错编码。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所述信道纠错编码采用“REED-MULLER”码。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还包含以下步骤:
所述发送端在将经扩频的信号划分到各个时频块前,先对该信号进行加扰,再将经加扰后的信号划分到各个时频块中进行发送。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还包含以下步骤:
所述经加扰后的信号重复携带在至少两个所述时频块内进行发送。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的信号接收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接收端在预设的时频块中接收信号,并以相应的扩频码对所接收的信号进行解扩并用导频进行相干解调得到被传输的信号;其中,所述时频块是由连续的子载波和连续的符号组成的时间和频率的二维块。
其中,还包含以下步骤:
所述接收端将经解扩后的信号用导频进行相干解调,再进行信道纠错解码,得到所述发送端需发送的信号。
此外在所述方法中,还包含以下步骤:
所述接收端对接收到的所有信号先进行解扰,再对经解扰后的信号进行所述解扩。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信号发送装置,包含:
扩频模块,用于对需发送的信号以扩频码进行扩频;
发送模块,用于将经所述扩频模块扩频后的信号划分到各个时频块中进行发送,所述时频块的由连续的子载波和连续的符号组成的时间和频率的二维块。
其中,所述扩频模块采用正交扩频码对至少一个信道中需发送的信号和导频信号进行扩频;所述发送装置还包含合并模块,用于将各信道和导频信号经所述扩频模块扩频后的信号以及导频信号合并后输出到所述发送模块。
此外,还包含信道纠错编码模块,用于对各所述信道需发送的信号进行信道纠错编码后输出到所述扩频模块。
此外,还包含加扰模块,用于对来自所述合并模块的信号加扰后输出到所述发送模块。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信号接收装置,包含:
接收模块,用于在预设的时频块中接收信号,所述时频块是由连续的子载波和连续的符号组成的时间和频率的二维块;
解扩模块,用于对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信号以相应的扩频码进行解扩后输出。
其中,还包含
相干解调模块,用于利用所述解扩模块输出的导频信号对其它信号进行相干解调后输出;
信道纠错解码模块,用于对所述相干解调模块输出的信号进行解码后输出。
此外,还包含解扰模块,用于对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扰后输出到所述解扩模块。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的主要区别在于,在发送端先将需发送的信号以扩频码进行扩频,再将经扩频的信号划分到各个时频块中进行发送。由于时频块是由连续的子载波和连续的符号组成的时间和频率的二维块,使得在一个时频块内的各个子载波和各个符号能够在频率衰落性与时间衰落性方面保持相对的稳定,从而能够有效抵抗OFDM系统固有的频率选择性衰落与时间选择性衰落,通过扩频码的扩频可以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
发送端可以同时发送多个信道的信号,先将各信道中需要发送的信号以正交扩频码进行正交扩频,再在将各信道中经扩频的信号进行合并后,划分到各个时频块中进行发送。接收端在预设的时频块中收到该发送信号后,采用相应的逆过程得到各信道中的信号。需发送的信号中包含了导频信号,接收端采用相干解调,提高了接收质量。由于发送端所发送的信号避免了OFDM系统固有的频率选择性衰落,以及移动通信中固有的时间选择性衰落,从而保证了接收端所接收到的各信道中的扩频信号仍然正交,进而有效避免了用户间的相互干扰,达到了更好的接收质量。
一个时频块内传输信号的长度可以与一个扩频码长度相同,以便对应于一个扩频前的比特信号,使得接收端收到一个时频块后就可以为每一个信道解出一个比特的信号,提高了传输的性能。
将各信道中需发送的信号进行扩频前,先进行信道纠错编码,进一步保证了传输可靠性。
发送端在发送信号前,先将合并的各信道中经扩频的信号进行加扰,达到了区别不同的蜂窝小区或扇区的目的。
发送端所发送的信号重复携带在多个时频块内进行发送,以达到频率分集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OFDM系统中反向控制信道中的信号传输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OFDM系统中信号的发送方法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OFDM系统中信号的发送方法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OFDM系统中信号的接收方法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OFDM系统信号的发送、接收装置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核心在于,发送端将各信道中需发送的信号以正交扩频码扩频后进行合并,再将合并后的信号划分到各个由连续的子载波和连续的符号所组成时频块中进行发送。通过时频块内的各个子载波和各个符号的连续性保证传输的OFDM信号在频率衰落性与时间衰落性方面保持相对的稳定,从而保证了接收端所接收到的各信道中的扩频信号仍然正交,进而有效避免了用户间的相互干扰,并通过扩频码的扩频提高了信号的抗干扰能力,达到了更好的接收质量。
以上对本发明的原理做了简单介绍,下面根据该原理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OFDM系统中信号的发送与接收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本实施方式的信号发送方法如图2所示,在步骤210中,发送端将各信道中需发送的信号进行信道纠错编码,如采用“REED-MULLER”码进行信道纠错编码。
具体地说,如图3所示,发送端在多个信道中有需要发送的信号时,将各信道中需发送的信号分别采用“REED-MULLER”码进行信道纠错编码。以信道1为例,如果信道1中有10个比特信号需要发送,则采用REED-MULLER“码对这10个比特信号进行信道纠错编码,编码器输出32个比特,同样地,对信道2至信道N采用相同的方式进行编码。在本步骤中,通过对需发送的信号进行信道纠错编码,提高了传输可靠性。
接着,在步骤220中,发送端将各信道中经编码后的信号与导频信号采用正交扩频码进行正交扩频后合并。
具体地说,如图3所示,信道1至信道N在经编码后均输出了32个比特的信号,发送端将各个信道中的这32个比特信号分别采用正交扩频码进行正交扩频,如采用16比特长的WALSH正交码。不同的信道采用不同的但彼此正交的扩频码以保证各信道相互正交从而避免用户间的相互干扰。并且,通过扩频码的扩频提高了信号的抗干扰能力。由于采用了16比特长的WALSH正交扩频码,因此各信道中经扩频后的信号为32×16,即512个比特,发送端将各信道中经扩频后的信号进行合并。同时,发送端也对导频信号采用16比特长的WALSH正交码,并将扩频后的导频信号与其他各信道中经扩频的信号合并,以便于接收端采用相干解调,进一步提高了接收质量。
接着,进入步骤230,发送端对合并后的信号进行加扰。具体地说,如图3所示,发送端对合并后的512个比特进行加扰,以区别不同的用户,蜂窝小区或扇区。
接着,进入步骤240,发送端将经加扰后的信号划分到各个时频块中进行发送,其中,时频块由连续的子载波和连续的符号组成,比如由连续的8个子载波与连续的2个符号组成。由于时频块是由连续的子载波和连续的符号组成的时间和频率的二维块,因此,在一个时频块内的各个子载波和各个符号能够在频率衰落性与时间衰落性方面保持相对的稳定,从而能够有效抵抗OFDM系统固有的频率选择性衰落与时间选择性衰落。在具体应用中,时频块的大小取决于环境中的干扰情况。时频块必须足够地小,以致于对于绝大部分时频块来说,内部各个子载波和各个符号在衰弱程度上基本相同。如果环境中的干扰在频率上变化较剧烈,就应当减小时频块在子载波上的跨度,如果环境中的干扰在时间上变化较剧烈,就应当减小时频块在符号上的跨度。一般来说,较小的时频块在抵抗频率选择性衰落与时间选择性衰落方面有较好的性能,当然,较小的时频块只能携带较少的信息量。
具体地说,如图3所示,发送端将经加扰后的512个比特信号划分成若干个子块,每个子块对应的大小与一个扩频码的长度相同,也就是说,将经加扰后的512个比特信号按时间顺序划分成32个子块,使得每个子块含16个比特,对应一个WALSH码长,即使得一个子块对应于一个扩频前的比特信号。每个子块分别通过一个所述时频块发送,以便接收端收到一个时频块后就可以为每一个信道解出一个比特的信号,提高了传输的性能。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时频块由连续的8个子载波与连续的2个符号组成,那么,32个子块将由32个时频块进行发送,共占64个子载波和8个符号。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发送端将经加扰后的信号重复携带在至少两个时频块内进行发送,以达到频率分集的效果。也就是说,发送端将这同样32个子块重复携带在另32个时频块上,以达到频率分集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信号接收方法如图4所示,在步骤410中,接收端在预设的时频块中接收信号。针对上述案例,接收端在携带这512个比特信号的时频块中接收信号。
接着,进入步骤420,接收端对所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扰,区分出不同的用户,蜂窝小区或扇区。
接着,进入步骤430,接收端以相应的扩频码对解扰后的信号进行解扩,并通过相干解调得到各信道中经信道纠错编码的信号。针对上述案例,接收端以相应的16比特长的WALSH码对解扰后的512个比特信号进行解扩,并在相干解调后分别得到信道1至信道N的经信道纠错编码后的32个比特信号。
接着,进入步骤440,接收端对解扩后输出的信号进行信道纠错解码。针对上述案例,接收端分别对解扩并相干解调后的信道1至信道N的32个比特信号进行信道纠错解码,得到发送端在各信道中需发送的信号。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OFDM系统信号的发送、接收装置如图5所示。
在OFDM系统信号的发送装置中包含用于对各信道中需发送的信号进行信道纠错编码的信道纠错编码模块、用于对各信道经信道纠错模块编码后的信号采用正交扩频码进行扩频的扩频模块、用于将各信道经扩频模块扩频后的信号以及导频信号进行合并的合并模块、用于对来自合并模块的信号进行加扰的加扰模块、以及用于将经加扰模块加扰后的信号划分到各个时频块中进行发送的发送模块。其中,时频块是由连续的子载波和连续的符号组成的时间和频率的二维块,使得在一个时频块内的各个子载波和各个符号能够在频率衰落性与时间衰落性方面保持相对的稳定,从而能够有效抵抗OFDM系统固有的频率选择性衰落与时间选择性衰落。并且,通过扩频码的扩频可以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
在OFDM系统信号的接收装置中包含用于在预设的时频块中接收信号的接收模块、用于对接收模块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扰的解扰模块、用于对经解扰模块解扰后的信号以相应的扩频码进行解扩的解扩模块、用于对解扩的信号进行相干解调的解调模块,用于对经解扩模块输出的信号进行信道纠错解码后输出的信道纠错解码模块。
虽然通过参照本发明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8)
1.一种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的信号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发送端将需发送的信号以扩频码进行扩频,并将经扩频的信号划分到各个时频块中进行发送,所述时频块是由连续的子载波和连续的符号组成的时间和频率的二维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的信号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以下步骤:
所述发送端将经扩频的信号划分成子块,每个子块对应的大小与使用的最短扩频码的长度相同,每个子块分别通过一个所述时频块发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的信号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发送端在至少一个信道中有需要发送的信号时,将各信道中需发送的信号分别采用正交扩频码进行正交扩频后合并,再划分到各个所述时频块中进行发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的信号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以下步骤:
所述发送端将导频信号与其他各信道中需发送的信号采用正交扩频码进行正交扩频后合并,再划分到各个所述时频块中进行发送。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的信号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以下步骤;
所述发送端在将所述信道中需发送的信号进行所述扩频前,先进行信道纠错编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的信号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纠错编码采用“REED-MULLER”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的信号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以下步骤:
所述发送端在将经扩频的信号划分到各个时频块前,先对该信号进行加扰,再将经加扰后的信号划分到各个时频块中进行发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的信号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以下步骤:
所述经加扰后的信号重复携带在至少两个所述时频块内进行发送。
9.一种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的信号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接收端在预设的时频块中接收信号,并以相应的扩频码对所接收的信号进行解扩并用导频进行相干解调得到被传输的信号;其中,所述时频块是由连续的子载波和连续的符号组成的时间和频率的二维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的信号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以下步骤:
所述接收端将经解扩后的信号用导频进行相干解调,再进行信道纠错解码,得到所述发送端需发送的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的信号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以下步骤:
所述接收端对接收到的所有信号先进行解扰,再对经解扰后的信号进行所述解扩。
12.一种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信号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扩频模块,用于对需发送的信号以扩频码进行扩频;
发送模块,用于将经所述扩频模块扩频后的信号划分到各个时频块中进行发送,所述时频块的由连续的子载波和连续的符号组成的时间和频率的二维块。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信号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频模块采用正交扩频码对至少一个信道中需发送的信号和导频信号进行扩频;所述发送装置还包含合并模块,用于将各信道和导频信号经所述扩频模块扩频后的信号以及导频信号合并后输出到所述发送模块。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信号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信道纠错编码模块,用于对各所述信道需发送的信号进行信道纠错编码后输出到所述扩频模块。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信号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加扰模块,用于对来自所述合并模块的信号加扰后输出到所述发送模块。
16.一种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信号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接收模块,用于在预设的时频块中接收信号,所述时频块是由连续的子载波和连续的符号组成的时间和频率的二维块;
解扩模块,用于对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信号以相应的扩频码进行解扩后输出。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信号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相干解调模块,用于利用所述解扩模块输出的导频信号对其它信号进行相干解调后输出;
信道纠错解码模块,用于对所述相干解调模块输出的信号进行解码后输出。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信号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解扰模块,用于对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扰后输出到所述解扩模块。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6100797885A CN101060515A (zh) | 2006-05-15 | 2006-05-15 |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的信号收发方法及其装置 |
PCT/CN2007/001569 WO2007137489A1 (fr) | 2006-05-15 | 2007-05-15 | Procédé de réception et d'émission de signaux dans le système de multiplexage par répartition orthogonale de la fréquence et appareil correspondant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6100797885A CN101060515A (zh) | 2006-05-15 | 2006-05-15 |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的信号收发方法及其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60515A true CN101060515A (zh) | 2007-10-24 |
Family
ID=38778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6100797885A Pending CN101060515A (zh) | 2006-05-15 | 2006-05-15 |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的信号收发方法及其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060515A (zh) |
WO (1) | WO2007137489A1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99728A (zh) * | 2011-08-24 | 2011-12-28 | 北京福星晓程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时频编码的电力线载波通信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
CN102340474A (zh) * | 2009-12-31 | 2012-02-01 | 英特尔公司 | 用符号加载降低严重干扰的影响的ofdm传送器和方法 |
CN102547997A (zh) * | 2010-12-15 | 2012-07-04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干扰进行自适应调度的方法与设备 |
CN107148802A (zh) * | 2014-11-06 | 2017-09-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降低相互干扰的传输符号安排的系统和方法 |
WO2019174006A1 (zh) * | 2018-03-15 | 2019-09-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34588A (zh) * | 2003-03-07 | 2003-08-06 | 北京邮电大学 | 基于ofdm-cdma的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时频联合扩展方法 |
JP2004363721A (ja) * | 2003-06-02 | 2004-12-2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KR100643740B1 (ko) * | 2004-04-09 | 2006-11-1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방식을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기지국 구분을 위한 파일럿 코드 패턴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
CN100483977C (zh) * | 2004-10-29 | 2009-04-29 | 清华大学 | 多媒体信息传输中时频矩阵二维信道动态分配方法 |
-
2006
- 2006-05-15 CN CNA2006100797885A patent/CN101060515A/zh active Pending
-
2007
- 2007-05-15 WO PCT/CN2007/001569 patent/WO2007137489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Cited B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722683B2 (en) | 2009-12-31 | 2017-08-01 | Intel Corporation | Mobile device transmitter and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in different signal dimensions for 3GPP LTE |
CN102340474A (zh) * | 2009-12-31 | 2012-02-01 | 英特尔公司 | 用符号加载降低严重干扰的影响的ofdm传送器和方法 |
CN106027433B (zh) * | 2009-12-31 | 2019-07-02 | 英特尔公司 | 用符号加载降低严重干扰的影响的ofdm传送器和方法 |
US9300504B2 (en) | 2009-12-31 | 2016-03-29 | Intel Corporation | Mobile device transmitter and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in different signal dimensions for 3GPP LTE |
CN102340474B (zh) * | 2009-12-31 | 2016-08-10 | 英特尔公司 | 用符号加载降低严重干扰的影响的ofdm传送器和方法 |
CN106027433A (zh) * | 2009-12-31 | 2016-10-12 | 英特尔公司 | 用符号加载降低严重干扰的影响的ofdm传送器和方法 |
CN102547997A (zh) * | 2010-12-15 | 2012-07-04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干扰进行自适应调度的方法与设备 |
CN102547997B (zh) * | 2010-12-15 | 2016-01-13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干扰进行自适应调度的方法与设备 |
CN102299728B (zh) * | 2011-08-24 | 2015-09-30 | 北京福星晓程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时频编码的电力线载波通信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
CN102299728A (zh) * | 2011-08-24 | 2011-12-28 | 北京福星晓程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时频编码的电力线载波通信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
CN107148802A (zh) * | 2014-11-06 | 2017-09-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降低相互干扰的传输符号安排的系统和方法 |
CN107148802B (zh) * | 2014-11-06 | 2020-09-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降低相互干扰的传输符号安排的系统和方法 |
WO2019174006A1 (zh) * | 2018-03-15 | 2019-09-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
CN111869174A (zh) * | 2018-03-15 | 2020-10-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
CN111869174B (zh) * | 2018-03-15 | 2021-11-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07137489A1 (fr) | 2007-12-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294257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resource of multiple carriers in OFDMA system | |
CN1863181A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多路复用数据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 |
EP1538802A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in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A2583272C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packet data symbol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585394A (zh) |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分配副载波的装置和方法 | |
CN1701550A (zh) | 在使用多路访问方案的通信系统中发送/接收数据的装置和方法 | |
CN101039160A (zh) | 共享控制信道资源的复用系统、方法及其接收设备 | |
CN101529786A (zh) | 码分多址和单载波频分多址传输的复用方法和装置 | |
WO2008137963A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xing cdm pilot and fdm data | |
CN1906908A (zh) | 高速率无线数据通信系统中的调制和编码装置及方法 | |
CN1719929A (zh) | 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资源分配方法 | |
CN101039301A (zh) | 无线通信系统、发送设备以及接收设备 | |
CN1968239A (zh) | 用于多小区正交频分多址系统的载波分配方法 | |
US8483295B2 (en) | Encoded signal arrangement method in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 |
CN101110805B (zh) | 基于正交频分复用的收发方法及系统 | |
CN101060515A (zh) |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的信号收发方法及其装置 | |
CN1744481A (zh) | 一种td-scdma系统中的自适应传输方法 | |
CN1756246A (zh) | 子载波通信系统中自适应调节子载波组速率的方法及设备 | |
CN1909534A (zh) | 可重构ofdm系统及其发送和接收操作方法 | |
CN101170532B (zh) |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反向信号收发方法及设备 | |
CN101043492A (zh) | 正交频分复用物理信道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 |
CN101043493A (zh) | 一种正交频分复用帧的物理信道映射方法及装置 | |
CN101060381A (zh) | 信号收发方法及其装置 | |
CN1251496C (zh) | 具有频域导频和隐藏导频信号的多载波发送系统及方法 | |
CN100586221C (zh) | 基于正交频分多址接入的反向信号收发方法和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71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