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52037B - 一种ip承载网的会话管理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ip承载网的会话管理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052037B CN101052037B CN2006100785657A CN200610078565A CN101052037B CN 101052037 B CN101052037 B CN 101052037B CN 2006100785657 A CN2006100785657 A CN 2006100785657A CN 200610078565 A CN200610078565 A CN 200610078565A CN 101052037 B CN101052037 B CN 10105203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arer network
- probe messages
- bearer
- link section
- management contr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4
- 238000011217 control strateg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607 modif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19 statis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365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一种IP承载网的会话管理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承载控制器向第二承载控制器发送探测报文,以探测两承载控制器之间的承载网状态;第二承载控制器将所接收的探测报文上传到与之相连接的业务控制器,所述业务控制器根据所述的探测报文进行会话管理控制。采用本发明方法,业务控制器定时获知承载网中各路径的承载网状态,根据所获取的承载网状态信息,不但可以在接收到新会话接入请求时,更加准确的执行新会话接入控制策略,还可以在承载网发生链路故障时,业务控制器在业务质量下降前,及时执行相应的分流或拆除部分会话处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领域,特别的涉及一种IP承载网的会话管理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以IP为基础的承载网上,承载各种业务时,会话管理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技术。当承载网过载时,必须对新会话的接纳做出限制,否则新会话的加入,将对所有承载网中所有会话的通信质量造成影响。
目前已经存在多种IP会话管理控制技术,比较通用的主要有资源预留协议(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简称RSVP)技术、以及软交换技术。
对于RSVP技术,该技术是在新会话建立前,到路由设备上作资源预留请求,为已经建立的会话预留资源,如果资源预留成功,再同意会话的接入,建立会话;否则拒绝会话。
该RSVP技术,通过首先为已经建立的资源预留资源,只有预留资源后的承载网资源满足新会话的需要,才接入新会话,否则拒绝新会话接入。在承载网中途没有发生链路故障时,或者发生的故障,但是故障后剩余的承载网资源依然可以满足当前业务需要时,使用该RSVP技术,的确可以在保证已经建立的会话的业务质量的基础上,准确的执行是否接入新会话决策。但是如果中途承载网中发生链路故障,例如某段链路部分或完全中断,并且该故障导致了承载网当前的资源急剧减少,导致当前承载网的资源减少到原先预留的资源仍然不能满足已经建立的会话的业务的需求,那么在该种情况下,RSVP技术并不能对该承载网状态变化作任何控制,导致所有已经建立会话的质量因为该链路故障的发生受到影响,所有业务质量发生下降。由于该预留资源协议技术,由于不能应对承载网的故障作相应的会话管理控制,在承载网发生故障时,不能有效保障已经建立的会话业务质量,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极大的局限。
对于软交换技术,主要是通过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eal-time ControlProtocol,简称RTCP)实现的。发送端的媒体网关(Media Gateway,简称MGW)根据实时传输协议(Real-time Protocol,简称RTP)发送业务数据包,业务接收端的MGW接收该业务数据包,并根据所接收到的业务数据包,获取数据包所经路径的承载网的质量,其中该承载网质量具体由业务数据包在承载网传送中的抖动、时延参数来表示。业务接收端的MGW将由所接收到的业务数据包所获取的承载网址质量信息反馈到业务发送端的MGW,业务发送端的MGW将所反馈回来的承载网质量信息,上报给与之相连接的媒体网关控制器(MediaGateway Controller,简称MGC),由MGC根据两MGW间的IP承载网质量,执行相应的会话管理控制。如果业务发送端的MGC接收到新会话接入请求,MGC根据MGW上报的当前承载网质量状况,判断是否接入新会话。如果当前的承载网质量许可,则接受请求,建立新会话;否则拒绝该新会话。如果承载网发生链路故障时,很明显的两MGW间所传送的数据包的抖动、或时延增大,接收端的MGW根据该信息,检测到承载网的质量下降情况,并报告给MGC,由MGC根据该上报结果,做出相应的会话管理控制决策,该决策可以是分流或拆除部分会话等操作,保证剩余会话的业务质量。
可见,使用软交换技术,由接收端的媒体网关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业务信息包的传输质量而得知当前的承载网的质量信息,并把所获知的承载网质量信息回传给信息发送端的媒体网关,信息发送端的媒体网关将该承载网信息上传给与之相连结的媒体网关控制器,媒体网关控制器根据该上传的承载网信息,执行相应的会话管理控制策略。当承载网会话的业务质量发生下降时,可以通过检测发现当前的会话质量下降情况,并采取相应的会话管理控制控制。相对于资源预留协议技术,软交换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应对链路故障,做出相应的会话管理控制策略,相对更加符合实际的应用要求。
但是,在当前承载网带宽仍然充足的时候,由于承载网中尖峰等情况的存在,导致业务数据包的传输时延或抖动短时间内变大,MGW可能将该情况误判为质量下降,导致MGC根据该错误的质量报告采取了错误的拒绝新会话接入或拆除部分会话等会话管理控制策略;再且,由于IP承载网的固有特点,只要业务流量没有超过设计的流量,是不会出现任何的质量下降的。因此只有承载网的业务量已经超过了设计的流量,当前所有已经建立的会话业务质量已经下降后,MGW才能检测到该业务质量下降情况,因此,MGC只能在承载网中会话业务质量下降后,才能执行相应的会话管理控制策略,造成所有已经建立会话的用户使用效果感受变差,CAC的效果不是很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IP承载网的会话管理控制方法,采用本发明方法,不仅可以准确控制会话接入,还可以当承载网发生故障时,及时执行有效的会话管理控制策略,有效地保障承载网的业务质量,提高用户使用感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IP承载网的会话管理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第一承载控制器向第二承载控制器发送探测报文;将所述探测报文从所述的第一承载控制器第一次到达另一承载网设备所经过的链路段的承载网状态记录在所述探测报文中;
B、第二承载控制器将所接收的探测报文上传到与之相连接的业务控制器,所述业务控制器根据所述探测报文携带的承载网状态进行会话管理控制。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由于采用了承载控制器主动定时探测的探测机制,以及本发明的探测机制所获取的承载网状态除了承载网当前的时延、抖动状态外,还能够获取对于反映承载网状态最重要的承载网状态参数:带宽参数,因此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SC不但可以及时、准确地执行对新会话接入请求的会话接入控制策略,还可以当承载网发生故障时,通过定时上报的探测报文记录的承载网状态,及时发现故障,对故障及时作相应的会话管理控制策略,在业务质量下降前,及时拆除部分会话,保证剩余会话的业务质量,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感受。
进一步的,在探测报文传输过程中,根据所经链路的承载网状态,对承载网信息进行更新,使得上报到业务控制器的探测报文记录的承载网状态为所经路径中最差的承载网状态,当接受到会话接入请求时,业务控制器能够在确保承载网中所有链路均能满足已经接入会话的业务需要的基础上,更加准确的执行相应的会话接入策略。
更进一步的,SC根据定期上报的探测报文,预测承载网状态,获取预测报告,并且根据预测报告,预测到业务质量是否将会下降,更进一步的确保在业务下降之前,根据预测报告,执行及时、有效会话管理控制。
另外,本发明所述方法不需要对现有的承载网系统作任何硬件方面的改变,就可以大大提高对承载网的会话管理控制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IP承载网的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方法的主流程示意图;
图3为探测报文在图1所示路径1中的传输、更新过程示意图;
图4为探测报文在图1所示路径2中的传输、更新过程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系统中的SC2对所接收的各路径的探测报文进行每次更新存储方式的存储格式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系统中的SC2对所接收的各路径的探测报文进行定时更新存储方式的存储格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思想是:第一承载控制器向第二承载控制器发送探测报文,以探测两承载控制器之间的承载网状态;第二承载控制器将所接收的探测报文,上传到与之相连接的业务控制器,业务控制器接收到该探测报文,定时获知当前承载网各路径的承载网状态,并根据所获知的承载网状态,对新会话接入请求、或链路故障,更加准确、及时的执行相应的会话管理控制策略。
进一步的,在承载控制器发出探测报告后,将探测报文从第一承载控制器第一次到达另一个承载控制设备所经过的承载网链路段的承载网状态记录在探测报文中;在后续的探测报文传送过程中,将探测报文中记录的承载网状态与探测报文所经过的承载网链路段的承载网状态进行比较,如果该链路段的承载网状态不优于探测报文记录的承载网状态,则修改探测报文记录的承载网状态信息,具体是将探测报文记录的承载网状态的各参数分别与该链路段的对应参数分别进行比较,如果探测报文记录的参数反映的承载网状态优于或等同于该链路段的相应参数所反映的承载网状态,则将探测报文中的参数信息修改为该链路段的相应参数状态信息。使得最后传送到业务控制器的探测报文中记录的承载网状态为该探测报文所经路径的最差信息,因此业务控制器根据该探测报文所做的所有会话管理控制,均能确保承载网路径的所有链路具有较好的业务质量。
进一步的,业务控制器对所接收到的探测报文进行存储,存储方式可以根据每探测报文所经路径,为每路径分配对应的IP域,使得不同路径的探测报文分别对应不同的IP域,这样业务控制器可以根据对应的IP域实现对各路径的承载网状态信息的存储、查找、以及更新。
更进一步的,业务控制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一段时间内,所接收的各路径对应的探测报文的承载网状态分别进行存储,并且对所存储的各路径承载网状态进行统计分析,获取各路径的承载网状态变化预测报告,并且根据该预测报告,在预测到承载网状态质量将要发生下降时,SC可以预先执行分流或拆除部分会话的会话管理控制策略,更加有效的应对承载网故障的发生,最大限度的保障已经建立的会话的业务质量。
本发明中所述的承载网状态参数具体是能够反映承载网状态、质量的任何相关参数,比如,可以选取承载网的剩余带宽、总带宽、抖动、或者时延等参数作为承载网状态参数,具体的选取根据业务需要而定。
为了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所述方法,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方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IP承载网的系统示意图,如图示,可见本系统图是从系统的各组成部件的功能的角度对系统进行描述的,该系统包括业务控制器(ServiceController,SC)、承载控制器(Bearer Controller,BC)、以及路由设备(RouterDevice,RD),其中SC与一个或一个以上的BC相连接,SC对BC进行会话管理控制,BC之间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RD相连接,RD用于路由转发BC所发送的信息。在具体不同的各IP承载网系统中,根据该具体承载网系统中各组成设备的具体功能与本系统中的各组成部件的功能的对应关系,可以将本系统中的各组成部件对应到实际承载网系统的具体设备。例如,如果在R4软交换网中,所述的SC就是其中的MSC Server,BC就是其中的MGW,RD就是其中的MGW,RD就是Router或者LAN Switch。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R4软交换网进行举例说明本方法的具体实施,以及取得的效果,但是本发明技术方案并不局限于R4软交换网,本发明技术方案可以适用于所有的基于IP的承载网通信。比如,本发明技术方案同样可以应用于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ationNetwork,简称NGN),在NGN系统中,本发明所述的SC就是NGN中的Server,BC就是其中的MGW,RD就是其中的MGW,RD就是Router或者LAN Switch。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所述方法的主流程示意图。如图示:本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第一承载控制器向第二承载控制器发送探测报文,以探测两承载控制器之间的承载网状态。
第一BC周期性的定时发送向第二BC发送探测报文,以探测该两BC之间的承载网状态。其中该定时触发控制,可以直接设置在BC上,由BC自动定时触发,发送探测报文;还可以设置在SC上,由SC根据定时发送周期,定时触发与之相连接的各BC,BC接到触发后,定时周期性的发送探测信息。所设置的周期具体可以根据系统的实际要求进行设置。
其中承载网状态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业务的需要,包括承载网的总带宽、剩余带宽、抖动以及时延等与承载网质量相关的参数状态。具体选取那些参数记录在探测报文中,根据实际业务要求进行选取,在探测报文中记录承载网的状态具体是在探测报文的传输过程中将所经路径的承载网状态记录在探测报文中。
以下对在探测报文传输过程中,具体如何将路径的承载网状态记录于探测报文中作详细的描述:
如果承载网中,第一BC与第二BC之间不通过任何RD路由,而直接通信,则第二BC接收第一BC发送的报文信息,并将第一BC到第二BC之间的承载网状态记录在探测报文中。
如果承载网中,第一BC与第二BC之间只有一个RD,则该RD直接将第一BC到该RD之间链路段的承载网状态的相关信息记录在探测报文中,再转发至第二BC,第二BC接收到探测报文,并将RD到第二BC之间链路段的承载网状态与探测报文中所记录的承载网状态相比较,如果RD到第二BC之间链路段的承载网状态优于探测报文所记录的承载网状态,则更新探测报文记录的承载网状态。
如果承载网中,第一BC与第二BC设置有两个以上的RD,则第一个接收到探测报文的RD,首先将第一BC到该RD之间链路段的承载网状态记录于探测报文中,然后转发至下一RD。下一RD接收探测报文,将上一RD到该RD之间链路段的承载网状态与探测报文记录的承载网状态进行比较,如果链路段的承载网质量不优于探测报文中所记录的承载网状态质量,则更新探测报文记录的承载网状态;否则,直接转发该探测报文。同理,后续的RD以及第二BC接收探测报文,并比较上一RD到本RD或第二BC之间链路段的承载网状态与探测报文记录的承载网状态,更新探测报文所记录的承载网状态。
根据探测报文所记录的承载网状态参数,其具体的更新方案是:接收到探测报文的RD或第二BC,将探测报文中所记录的剩余带宽、总带宽、抖动、时延等各参数分别与探测报文已经过的上一RD到本RD或本BC链路段的相应参数进行比较,根据使探测报文纪录的承载网状态为该探测报文所经路径的最差承载网状态的原则,分别更新探测报文记录的各承载网参数。具体如下:
对于剩余带宽:如果该链路段的剩余带宽小于探测报文中所记录的剩余带宽,则将探测报文中的剩余带宽更新为该链路段的剩余带宽;
对于总带宽,如果该链路段的总带宽小于探测报文中所记录的总带宽,则将探测报文中记录的总带宽更新为该链路段的总带宽。
对于抖动,如果该链路段的抖动值大于探测报文中所记录的抖动值,则将探测报文中记录的抖动值更新为该链路段的抖动值;
对于时延,如果该链路段的时延大于探测报文中所记录的时延,则将探测报文中记录的时延更新为该链路段的时延。
如果探测信息记录的承载网状态参数还有别的参数,则将承载网状态参数分别与该链路段的相应参数进行比较,其比较、更新原理与上述参数对应方法同理。
根据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最终在第二BC的探测报文记录了探测报文所经路径的最差的承载网状态。
由图1所示的承载网系统示意图可见,在承载网中每一SC可以连接有至少一个BC,而两BC之间可以通过不同的路由可以具有多个路径,如图1所示BC1与BC2之间具有两条不同的路径:路径1以及路径2。因此BC之间发送的探测报文经过不同的路径,分别记录了其所经过的路径的承载网状态。因此以BC1与BC2为例,BC1向BC2发送探测报文,BC2所接收到BC1所发送的探测报文为两个,改良探测报文分别记录了路径1、路径2的承载网状态信息;同理对于BC2向BC1发送探测报文,BC1同理可以接收到BC2发送的纪录路径1、路径2的承载网状态的两探测报文。同理当然承载网中各BC均可以互相发送探测报文,比如BC2与BC3之间,BC1与BC3之间,通过各BC之间互相发送探测报文,获取各BC之间、各路径的承载网状态。
步骤S202:第二承载控制器将所接收的探测报文,上传到与之相连接的业务控制器,所述业务控制器根据所述的探测报文进行会话管理控制。
第二BC将所接收的探测报文,上传到与之相连接的SC,SC接收探测报文报告,因此SC可以获取与之相连接所有BC与其它BC之间的各路径的承载网状态。SC将接收到的各路径的探测报文记录的承载网状态信息,根据路径进行存储,为每路径分配IP域,使得各路径与各IP域一一对应,方便信息的存储、查找、以及更新等。
当SC接收到新会话接入请求时,SC根据该新会话请求具体是需要在那两个BC之间,获取该新会话请求所对应两BC之间的所有可能路由的路径(这里将该新业务可能路由的路径成为可选路径),并根据各可选路径所对应的各IP域,查找所存储的各路径的当前承载网状态,并且根据查找结果,执行相应的会话接入控制策略。具体如下:如果所有可选路径当前的承载网状态均满足该信会话的要求,则选取其中承载网状态质量最优的路径作为新会话路由路径,SC接受新会话接入请求,并把该新会话路由到该最优路径;如果所有可选路径的当前的承载网状态均不满足新会话接入请求,则SC拒绝该新会话的接入。在选取最优路径过程中,按照以下规则进行选取:在所有满足新会话请求的所有可选路径中,比较各路径各承载网参数,根据比较结果,获取最优路径。在各参数比较结果的权衡过程中,一般的将剩余带宽参数作为首要参数,选取剩余带宽最大的路径最为最优路径,如果不同路径的剩余带宽一样,则继续参考路径的其他承载网参数,如总带宽、时延、抖动参数,对于总带宽参数,选取总带宽较大的路径作为优选路径,对于抖动参数、以及时延参数,选取抖动值较小、时延值较小的路径作为优选路径,然而值得说明的是,一般情况下将剩余带宽作为首要比较对象,但是根据业务对带宽、时延、抖动的要求,并不排除将时延、抖动等其他参数作为首要比较对象,选取最优路径的可能。
当承载网中某段链路发生故障时,SC根据定时上报的探测报文记录的承载网状态,能够迅速获知该故障,决定拆除部分会话,做出合理、及时的会话管理控制。
进一步的,业务控制器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存储一段时间内接收到的各路径的探测报文记录的承载网状态信息,并对所存储的各路径承载网状态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获取各路径承载网的预测报告,并根据预测报告,执行相应的CAC策略。如果预测报告显示承载网的某路径业务质量将要发生下降时,SC根据该预测通知,可以更进一步的在该路径业务质量下降前,预先拆除部分会话,或者将该路径的部分会话的路由到其他当前承载网状态可以允许新会话接入的路径,进一步的避免出现承载网的某路径所有业务质量发生下降的情况。更加有效的执行CAC策略。更进一步的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感受。
由本发明方法可以看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不但可以在新会话接入请求时,更加准确的判断执行新会话接入控制策略,还可以当承载网链路发生故障时,导致承载网状态发生改变时,SC可以迅速获知该情况,及时执行相应的拆除会话、或改变路由的会话管理控制策略。有效的保障已经建立的会话的业务质量。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感受。
以下分别就承载网具体各路径,对上述的方法作更进一步的举例分析:
由图1的IP承载网系统图可以看出,BC1与BC2之间的路径为:BC1-RD1-RD2-BC2,将该路径称为路径1。设由BC1向BC2发送探测报文,其中所经过的路径具体是:BC1到RD1,称为链路段11,RD1到RD2,称为链路段12,RD2到BC2,称为链路段13,最后由BC2将所接收到的探测报文上传给与之相连接的SC2,因此SC2接收到的探测报文记录了路径1的链路的承载网信息。
设根据业务需要,探测报文中只需要记录承载网的总带宽、剩余带宽、传输时延、以及抖动参数,那么如图3所示为探测报文在图1所示路径1中的传输、更新过程示意图,如图示,链路段11的承载网的总带宽是100Mb,剩余带宽是80Mb,时延为100ms,抖动为20ms,首先BC1发送探测报文,探测报文经过链路段11到达RD1,那么RD1接收到探测报文后,将链路段11的承载网信息记录于探测报文包中,然后将记录了链路段11的承载网状况的探测报文经过链路12转发给RD2;链路段12的总带宽是200Mb,剩余带宽是30Mb,时延为50ms,抖动为30ms。RD2比较探测包中记录的承载网状态与链路段2的承载网状况,具体是分别比较总带宽、剩余带宽传输时延、以及抖动参数,如果已记录的总带宽大于链路段12的总带宽,则将探测报文包中的总带宽之修改为链路段12的总带宽值,如果已记录的剩余带宽大于链路段12的剩余带宽,则将探测包中的剩余带宽值修改为链路段12的剩余带宽值,如果已记录的传输时延小于链路段12的传输时延,则将探测包中的传输时延值修改为链路段12的传输时延值,如果已记录的抖动小于链路段12的抖动,则将探测包中的抖动值修改为链路段12的抖动值。根据上面的修改规则,显而易见的,RD2接收探测报文后,RD2将探测报文中记录的承载网状态修改为:总带宽100Mb,剩余带宽30Mb,传输时延100ms,抖动30ms,并将修改后的探测报文经过链路13转发给BC2。BC2接收探测报文,链路段13的承载网状态是:总带宽80Mb,剩余带宽40Mb,时延50ms,抖动20ms,对比探测报文记录的承载网状态与链路段13的承载网状态,同理,根据上面的修改规则,BC2将探测包所记录的承载网状态修改为总带宽80Mb,剩余带宽30Mb,时延100ms,抖动30ms。BC2将修改后的探测报文上传给与之相连接的SC2。SC2所接收到的探测报文记录了BC1与BC2之间的路径1的承载网状态的最差承载网状态信息:承载网的总带宽80Mb,剩余带宽30Mb,时延100ms,抖动30ms。
如果所记录的承载网状态还包括其他的参考变量,同理进行修改更新,在此不作赘述。总之最后所得的探测报文所记录的承载网状态为路径1中最差的承载网状态。
由图1的IP承载网系统图可以看出,BC1到BC2发送报文,除了上述的路径1外,还有另一路径:BC1-RD1-RD3-RD2-BC2,将该路径称为路径2。探测报文在路径2中的传输过程如图4所示,如图示,路径2具体由4个链路段构成:BC1到RD1,即链路段11,RD1到RD3,称为链路段22,RD3到RD2,称为链路段23,RD2到BC2,即链路段13。设链路段22的承载网状态是:150Mb,剩余带宽是40Mb,时延90ms,抖动10ms,链路段23的承载网状态是:总带宽100Mb,剩余带宽是50Mb,时延80ms,抖动20ms。那么与路径1中对探测报文的承载网信息的处理同理,可知由BC2上传给SC2的探测报文记录了BC1与BC2之间,路径2的承载网的最差状态,探测报文中所记录的承载网状态是:总带宽100Mb,剩余带宽40Mb,时延100ms,抖动20ms。
一般地,在IP承载网络中,BC到BC之间的路径都是固定的,除非发生设备或者链路故障,才会发生路由的改变,而改变后又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固定。因此我们可以为承载网中的每路径分配一个IP域,并且给各IP域分别分配对应的IP地址。因此SC可以将所接收到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路径对应不同的IP域进行存储,其存储的形式可以采用如图5、图6所示的形式。
设SC2接收到会话接入请求,那么将BC2称为源BC,将BC1称为目的BC,设BC1与BC2之间,路径1的IP域为IP域1,对应的IP地址为IP地址1,设BC1与BC2之间的路径2的IP域为IP域2,对应的IP地址是IP地址2。当SC2接收到由BC2到BC1的呼叫接入时,SC2根据所存储的探测信息记录的各路径的承载网状态信息进行选路,即在给BC的控制命令中指示BC2采用哪个IP域的IP地址进行通信。
如果与SC所连接的BC不止一个,如图1所示的承载网系统,与SC2相连接的BC除BC2外,还连接有BC3,BC1与BC3之间的路径有两条,第一条是:BC1-RD1-RD2-RD3-BC3,将该路径称为路径3;第二条是:BC1-RD1-RD3-BC3,将该路径称为路径4,设路径3对应的IP域是IP域3,设路径4所对应的IP域是IP域4。与上面BC1与BC2之间路径1、2对探测报文转发、处理同理。SC2分别定时获取到BC1与BC3之间的,分别经由路径3、4的探测报文,该报文中分别记录了路径3、4的最差的承载网信息。
同理的,如图1所示,与SC2相连接的BC3与BC2之间同样具有两条路径,第一条是:BC3--RD3--RD2--BC2;第二条是:BC3--RD3--RD1--RD2--BC2。设路径5的对应IP域是IP域5,设路径6对应的IP域是IP域6。同理,SC2分别定时获取到BC2与BC3之间的,分别经由路径5、6的探测报文,该报文中分别记录了路径5、6的最差的承载网信息。
当SC接收到新呼叫接入请求时,如SC2接收到BC2到BC1的业务接入请求,SC2,根据新业务对承载网的要求(具体是根据承载网带宽、时延以及抖动等参数状态的要求),查找所存储的探测报文记录的承载网状态数据,判断当前承载网状态是否可以容纳新业务的接入,如果可以,则为新会话的接入选择合适的路径,并根据所选路径的IP域值,将该信业务路由到相应路径中去;如果不可以,则拒绝该新业务接入。
SC对于定时接收到的各路径的探测报文记录的承载网状态,可以采用每次更新的方式,具体是为每路径分配一对应的IP域,SC每接收到探测报文时,根据其IP域,将原记录信息更新为当前最新的承载网状态信息,只存储当前最新的探测报文,如图5为图1所示系统中的SC2对所接收的各路径的探测报文进行每次更新存储方式的存储格式示意图;SC还可以根据业务需要,对所定时接收到探测报文记录的承载网状,采用定时更新的方式,存储一段时间内的探测报文,其中定时更新的周期根据实际要求设置,图6为图1所示系统中的SC2对所接收的各路径的探测报文进行定时更新存储方式的存储格式示意图,如图示,同样是为每路径分配一对应的IP域,只是对应同一IP域,所存储的内容除了当前时刻的承载网状态外,还存储了之前其他时刻接受的探测报文记录的承载网状态。SC根据所存储的一段时间的承载网状态信息,进一步作统计分析,并获取承载网状态预测报告,SC根据预测报告,预知承载网将要发生的状态的变化,并根据该状态变化作相应的预处理。特别地,该预处理在网络发生故障时可以在故障发生前就对相关会话进行业务控制管理。
本发明方法对于承载网故障处理具体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如果承载网中某段链路部分中断,承载网可用资源减少时,SC根据上报的探测报文,发现目前已经建立的会话所需要的资源已经不够,SC可以及时拆除部分会话,以满足剩余会话的资源需要,保证剩余会话顺利进行。而不会因为所有会话因为该部分中断而使用质量受到影响。
第二种情况:如果承载网某段链路完全中断时,在现有的承载网中,对于该种情况一般会自动发生路由的改变,将经过该段链路的会话路由到别的链路继续进行通信,如设BC2到BC1之间经过路径1(BC2-RD2-RD1-BC1)的通信,其中链路RD2-Rd1中断,在该种情况下,承载网将原路由路径1的业务通信路由到路径2(BC2-RD2-RD3-RD1-BC1),而不会导致路径1的业务中断。但是这将可能导致路径2的负荷加重,具体是由于链路RD2-RD3-RD1的业务流量增加,甚至可能过载。采用本发明方法,由于SC定时接收到各路径的探测报文,因此SC可以迅速获知各路径的承载网状态,当有路径发生链路负荷过重或过载时,及时拆除部分会话,以保全剩余会话的顺利通信,而不会因部分链路中断,影响所有会话的通信质量。
综上所述,本发明中由于采用了BC主动定时发送探测报文,在探测报文中记录承载网状态,使得SC可以及时掌握当前承载网的最新状态,进一步的,在传输探测报文过程中更新所记录的承载网状态,使SC所接收到的探测报文记录了所经路径承载网的最差状况,因此SC根据该探测报文,对承载网作相应的会话管理控制,能够确保各路径的每链路均满足业务所需要的通信质量要求。
另外SC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将所接收到承载网信息进行汇总、统计分析,获取承载网状态预测报告,并根据预测报告,在承载网质量下降之前,对业务作相应的分流或拆除等CAC预处理操作,有效确保承载网内的各业务的通信质量。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IP承载网的会话管理控制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1)
1.一种IP承载网的会话管理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第一承载控制器向第二承载控制器发送探测报文;将所述探测报文从所述的第一承载控制器第一次到达另一承载网设备所经过的链路段的承载网状态记录在所述探测报文中;
B、第二承载控制器将所接收的探测报文上传到与之相连接的业务控制器,所述业务控制器根据所述探测报文携带的承载网状态进行会话管理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P承载网的会话管理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步骤A中所述的发送为周期性发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P承载网的会话管理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另一承载网设备为与第一承载控制器相连接的路由设备或所述的第二承载控制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P承载网的会话管理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步骤A后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A12、比较所述探测报文所经过的承载网链路段的承载网状态与所述探测报文记录的承载网状态,如果所述链路段的承载网状态不优于所述探测报文记录的承载网状态,则修改所述探测报文所记录的承载网状态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IP承载网的会话管理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承载网状态包括剩余带宽状态,所述的修改包括以下步骤:
A121、比较所述探测报文记录的承载网的剩余带宽与所述链路段的承载网的剩余带宽,如果所述探测报文中所记录的承载网的剩余带宽大于所述链路段的承载网的剩余带宽,则将报文中的剩余带宽信息修改为所述链路段的承载网的剩余带宽值。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IP承载网的会话管理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承载网状态进一步包括总带宽状态,所述的修改包括以下步骤:
A122、比较所述探测报文记录的承载网的总带宽与所述链路段的承载网的总带宽,如果所述探测报文记录的承载网的总带宽大于所述链路段的承载网的总带宽,则将报文中的总带宽值修改为所述链路段的承载网的总带宽值。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IP承载网的会话管理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承载网状态进一步包括抖动信息,所述的修改包括以下步骤:
A123、比较所述探测报文中所记录的承载网的抖动以及所述链路段的承载网的抖动,如果所述链路段的承载网的抖动值大于所述探测报文中所记录的承载网的抖动值,则将所述探测报文中所记录的承载网的抖动值修改为所述链路段的承载网抖动值。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IP承载网的会话管理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承载网状态进一步包括时延信息,所述的修改包括以下步骤:
A124、比较所述探测报文中所记录的承载网的时延以及所述链路段的承载网的时延信息,如果所述链路段的承载网的时延大于所述探测报文中记录的承载网的时延,则将所述探测报文中所记录的承载网的时延信息修改为所述链路段的承载网时延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其中之一所述的IP承载网的会话管理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B1、业务控制器接收并存储所述的探测报文;
B2、根据所存储的探测报文所记录的承载网状态,执行会话管理控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IP承载网的会话管理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步骤B1中所述的存储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B11、为每路径分配一独立的IP域;
B12、将所获取的探测信息对应相应的各IP域进行存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IP承载网的会话管理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B1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B13、业务控制器根据所存储的探测报文,预测承载网状态,获取预测报告,并根据所述的预测报告,执行会话管理控制策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6100785657A CN101052037B (zh) | 2006-05-10 | 2006-05-10 | 一种ip承载网的会话管理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6100785657A CN101052037B (zh) | 2006-05-10 | 2006-05-10 | 一种ip承载网的会话管理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52037A CN101052037A (zh) | 2007-10-10 |
CN101052037B true CN101052037B (zh) | 2010-08-18 |
Family
ID=387832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10078565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52037B (zh) | 2006-05-10 | 2006-05-10 | 一种ip承载网的会话管理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05203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45665B (zh) * | 2008-08-28 | 2011-08-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媒体面控制信令面的方法及系统 |
CN102177743B (zh) | 2009-09-24 | 2013-04-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流量分流方法、设备及系统 |
CN104065522B (zh) * | 2013-03-19 | 2017-12-1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侦测ptn链路可用带宽的方法及装置 |
CN103338483B (zh) * | 2013-07-24 | 2016-08-10 | 成都西加云杉科技有限公司 | 数据分流方法、数据分流设备及异构网络 |
BR112019019671A2 (pt) * | 2017-03-27 | 2020-04-22 | Huawei Tech Co Ltd | método de transmissão de dados, equipamento de usuário, e nodo de plano de controle |
CN109639802B (zh) * | 2018-12-18 | 2021-11-02 |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链路统计管理方法及装置 |
CN115150305B (zh) * | 2022-06-28 | 2023-04-25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承载网时延链路确定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52347A (zh) * | 2002-04-20 | 2003-10-29 | 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检测媒体网关控制器与媒体网关间链路状态的方法 |
CN1578234A (zh) * | 2003-07-29 | 2005-02-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链路状态的检测方法 |
CN1681254A (zh) * | 2004-04-08 | 2005-10-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以太网链路状态维护方法 |
CN1713596A (zh) * | 2004-06-15 | 2005-12-2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在实现多链路协议时进行链路检测的方法 |
-
2006
- 2006-05-10 CN CN2006100785657A patent/CN10105203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52347A (zh) * | 2002-04-20 | 2003-10-29 | 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检测媒体网关控制器与媒体网关间链路状态的方法 |
CN1578234A (zh) * | 2003-07-29 | 2005-02-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链路状态的检测方法 |
CN1681254A (zh) * | 2004-04-08 | 2005-10-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以太网链路状态维护方法 |
CN1713596A (zh) * | 2004-06-15 | 2005-12-2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在实现多链路协议时进行链路检测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52037A (zh) | 2007-10-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052037B (zh) | 一种ip承载网的会话管理控制方法 | |
EP1859570B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quality-of-service parameters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
US8782244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software programmable intelligent network | |
EP1873977B1 (en) | Method of providing resource admission control | |
RU2407196C2 (ru) |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оддержки службы прозрачного прокси-сервера в шлюз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го доступа и система, снабженная таким шлюзом | |
CN101379799B (zh) | 用于多媒体通信会话的智能媒体网关选择 | |
US20100299433A1 (en) |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
US8793529B2 (en) | Congestion control method for session based network traffic | |
CN101365169B (zh) | 路由控制的实现方法、系统、媒体网关及媒体网关控制器 | |
CN101483494B (zh) | 一种会话发起协议终端编解码算法动态协商的方法及系统 | |
US7257642B1 (en) | Channel load balancing | |
US20080008160A1 (en) | Bandwidth management for internet telephony | |
WO2008071126A1 (fr) |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de détection d'état de transport de charge ainsi que procédé de distribution et système de ressource de transport de charge | |
CN100352215C (zh) | 一种标签交换路径状态的自动检测及处理方法 | |
EP1484871A1 (en) | Apparatus, method and software program product for quality of service management in a mobile device | |
CN100391154C (zh) | 一种资源管理器中路由的选路方法 | |
US8218431B2 (en) | Gateway device | |
CN101383774A (zh) | 媒体网关、媒体网关控制器、ip承载网业务控制方法及系统 | |
US10992596B2 (en) | System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computer node resource management | |
CN100542125C (zh) | 受控主动网络中的信令传输方法和受控主动网络 | |
CN100394736C (zh) | 利用逻辑媒体通道提高多媒体通信可靠性的方法 | |
US20050180433A1 (en) | Bandwidth controller, network and IP subnetwork management process | |
US8208374B2 (en) | Method, network agent and bandwidth broker for managing the available bandwidth for connections between terminals of a packet-oriented communication network | |
KR100779834B1 (ko) | 트래픽 제어 방법 | |
Kang et al. | A study on switching voice traffic seamlessly between GSM and GPRS cellular network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81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