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047695A - 一种在数字用户线中实现多服务和动态业务选择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在数字用户线中实现多服务和动态业务选择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47695A
CN101047695A CN200610066417.3A CN200610066417A CN101047695A CN 101047695 A CN101047695 A CN 101047695A CN 200610066417 A CN200610066417 A CN 200610066417A CN 101047695 A CN101047695 A CN 1010476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criber line
digital subscriber
logical channel
service
access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06641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永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Ltd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Ltd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Ltd China filed Critical Siemens Ltd China
Priority to CN20061006641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047695A/zh
Publication of CN1010476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476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数字用户线中实现多服务和动态业务选择的方法。提供以下方法:在第一个三层网络设备,即,运营商网络中最靠近用户网络的那个L3设备,上建立一个服务-逻辑通道映射表和一个与逻辑通道对应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池,在用户终端与第一个三层网络设备通信时,上述第一个三层网络设备根据用户请求的服务信息和该服务-逻辑通道映射表确定一条逻辑通道,并根据媒体访问控制地址池确定它与所述用户终端相互通信时所用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不需要对现有CPE作任何改动和升级、不需要对现有网络设备作硬件升级、只需要对第一个三层网络设备作非常小的改动就可以实现基于多逻辑通道的多服务功能和动态业务选择功能,所以,成本低、简单可行性高。

Description

一种在数字用户线中实现多服务和动态业务选择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领域,特别涉及基于数字用户线的多业务服务,具体的讲是一种在数字用户线中实现多服务和动态业务选择的方法。
背景技术
网络服务运营商往往希望在同一个DSL(数字用户线)中配置多个PVC(永久虚信道)或者DSL延时通道,并利用建立在它们之上的多个逻辑通道来提供多种不同的业务,虽然配置多个PVC、延时通道和逻辑通道并不困难,但是却因为网络拓扑结构和设备的限制,无法让各业务的数据流从所期望的逻辑通道中传送。
在实际中,大多数DSL用户终端(CPE:Customer Premises Equipment)只提供简单的以太网桥接功能,并向用户网络提供一个物理的以太网接口,在DSL线上传输的以太网帧一般都不支持VLAN(虚拟局域网),有时候数字用户线接入复用器(DSLAM:DSL AccessMuliiplexer)与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BRAS:Broadband Remote Access Server)或路由交换机直接通过异步传输模式(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或以太网接口相连,它们之间没有ATM交换机或者二层(L2)以太网交换机。在这种网络拓扑结构和现有网络设备下(如图1所示),如果要在DSL线路中提供多个逻辑通道,那么BRAS/路由交换机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将会在同一个CPE的多个逻辑端口(即逻辑通道在CPE中所对应的逻辑接口)上所学习到,当用户端PC1、PC2、电话或者机定盒等设备要发送数据时,都会使用同一个目的MAC地址,这样一来,CPE将无法根据目的MAC地址把来自用户的以太网帧转发到预定的逻辑通道。
为了解决如上问题,目前提出的解决方案其中之一是升级CPE,新的CPE为用户提供多个以太网端口,每一个以太网端口被映射到一个逻辑通道,也就是说,每个以太网端口对应一个逻辑通道,并且禁止这些逻辑端口的MAC地址自动学习功能。本方法虽然可以实现基于不同逻辑通道提供多服务,但是需要更新CPE(包括软件和硬件),显然,在现有网络中进行大量的CPE硬件升级是不现实的。
目前,还有另外一种方法解决以上问题,就是在BRAS/其它L3设备中通过为每个虚拟路由转发器(VRF:Virtual Router and Forwarder)分配一个不同的MAC地址,这样CPE就可以在每个逻辑端口上学习到不同的MAC地址。但是,如果在用户和DSLAM间的两个或多个逻辑通道属于同一个VFR,就不能应用如上方法,比如,基于ATM的组播应用,每一个组播需要一个PVC。而且,本方法不能支持基于IEEE802.1X(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802委员会制定的LAN标准中的一个,是一种应用于LAN交换机和无线LAN访问点的用户认证技术)和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的动态服务选择。这种方法的另一个缺点是每一个VRF都需要一个MAC地址,通常每个ISP/IC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互联网内容提供商)都需要一个VRF,所以运营商网络中最靠近用户网络的那个L3设备(以下简称:第一个三层网络设备),如L3IP-DSLAM(三层IP内核的数字用户线接入复用器)、BRAS、其它L3设备(如:路由交换机、路由器等),可能需要几十个甚至上百个MAC地址,这样造成了MAC地址的需求量过大,并且维护起来也不方便。
第三种现有方法是为每个协议分配不同的MAC地址,为PPPoE(基于以太网的点到点协议),IPoE(基于以太网的IP协议)分别分配MAC地址。但是,如果传送的数据使用相同的协议,而具有不相同的逻辑通道,例如,IP视频业务和IP语音业务都是基于IPoE协议的,当由多个PVC来承载这些视频业务和语音业务,就不能支持动态服务选择,也就是说,在同一协议中传送的服务无法被分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数字用户线中实现基于多逻辑通道的多服务的方法,通过第一个三层网络设备根据服务名称选择逻辑通道并根据逻辑通道选取自己的MAC地址,克服了网络拓扑结构和CPE的限制,从而实现在同一DSL中用多个逻辑通道来承载多个服务的功能和动态业务选择的功能。
一种在数字用户线中实现基于多逻辑通道的多服务功能和动态业务选择功能的方法,
在第一个三层网络设备上建立一个服务-逻辑通道映射表和一个与逻辑通道对应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池,在用户终端与第一个三层网络设备通信时,上述第一个三层网络设备根据用户请求的服务信息和该服务-逻辑通道映射表确定一条逻辑通道,并根据媒体访问控制地址池确定它与所述用户终端相互通信时所用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
当应用二层IP内核数字用户线接入复用器时,所述的第一个三层网络设备为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或路由交换机。
当应用异步传输模式内核数字用户线接入复用器时,所述的第一个三层网络设备为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或路由交换机。
当应用三层IP内核数字用户线接入复用器时,所述的第一个三层网络设备为该三层IP内核数字用户线接入复用器。
所述的服务-逻辑通道映射表包括:互联网内容提供商名/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名字段;在基于异步传输模式的数字用户线中的永久虚信道所对应的逻辑通道字段,或者为在基于包传输模式的数字用户线或以太网中的延时通道所对应的逻辑通道字段。
所述的服务-逻辑通道映射表包括:互联网内容提供商名/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名字段;在基于异步传输模式的数字用户线中的永久虚信道所对应的虚拟局域网字段,或者为在基于包传输模式的数字用户线或以太网中的延时通道所对应的虚拟局域网字段。
所述媒体访问控制地址池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数量与在同一基于异步传输模式的数字用户线中的永久虚信道的数量相同,或者与在同一基于包传输模式的数字用户线或以太网中的延时通道的数量相同。
所述媒体访问控制地址池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数量和同一基于异步传输模式的数字用户线中的永久虚信道的数量均为16,或者媒体访问控制地址池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数量和同一基于包传输模式的数字用户线或以太网中的延时通道的数量均为16。
在所述同一个三层网络设备上的多条DSL线路中的逻辑通道从同一个媒体访问控制地址池中选择媒体访问控制地址。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不需要对现有CPE作任何改动和升级、不需要对现有网络设备作硬件升级、只需要对第一个三层网络设备作非常小的软件改动(即软件升级)就可以实现基于多逻辑通道的多服务功能和动态业务选择功能,所以,成本低、简单可行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系统通信示意图;
图2是基于逻辑通道ID选择MAC地址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于本发明进行如下详细说明。
本发明在第一个三层网络设备(即运营商网络中最靠近用户网络的那个L3设备)上配置一MAC地址池,供第一个三层网络设备根据逻辑通道选取自己所用的MAC地址,因为在现有的同一DSL线路中逻辑通道不会多于16个,所以MAC地址池的大小设置为16已经足够。对于不同的DSL线路中的逻辑通道,MAC地址池中的MAC地址可以重复使用。作为优选的,MAC地址池中的MAC地址数量与DSL线路中的逻辑通道的数量相同,并且在一个三层网络设备上的多条DSL线路中的逻辑通道可以从同一个MAC地址池中选择MAC地址。
当第一个三层网络设备与用户通过某个逻辑通道通信时,它使用根据该逻辑通道来选取的MAC地址作为源MAC地址,CPE会在对应的逻辑端口上学习到该MAC地址,CPE就能根据该源MAC地址把来自用户的以太网帧转发到预期的逻辑通道中,以形成用户端的PC或者电话或者机顶盒与第一个三层网络设备之间进行以太网层的通信。
在实际中,用户在访问互联网时的接入控制方式是PPPoE和IEEE802.1X;在访问视频和语音服务时往往不需要二层(L2)和二层与三层间(L2+)的接入控制,而是采用应用层的接入控制或不提供接入控制功能。对于一条DSL线路来说,只需要一条逻辑通道提供Internet服务;对于视频服务,可能需要的多条逻辑通道,其数目与质量服务(QoS)要求、DSLAM构架和每条DSL线路中需要支持的流数量(特别是组播情况)有关,对于语音服务,也可能需要的多条逻辑通道,其数目与QoS要求有关。所以,为了下文描述的方便,我们假设在每条DSL线路中,需要进行IEEE802.1X认证的逻辑通道有1条或没有;而对以下两种逻辑通道的数目不作限制:需要进行PPPoE认证的逻辑通道、不需要进行IEEE802.1X认证并基于IPoE协议传送业务的逻辑通道。
本发明也可以支持如下配置:在每条DSL线路中存在多条需要进行IEEE802.1X认证的逻辑通道,为了支持这一配置,我们需要定义一个机制,让第一个三层网络设备从来自同一DSL线路的不同逻辑通道中的多个基于局域网扩展认证协议的发起帧(EAPOL-Starts)中选取一个,比如,随机地从来自没有进行IEEE802.1X认证的并且没有传输IPoE数据包的逻辑通道的发起帧中选择一个,选择了合适的发起帧则可以执行正常的IEEE802.1X的认证流程。
图2是基于逻辑通道ID选择MAC地址的示意图,此时第一个三层网络设备是L3IP-DSLAM。其中,PC1使用PPPoE协议访问互联网,业务的选择是基于PPPoE发现数据包中的服务名称,服务名称一般为:内容提供商名.服务提供商名(ICPname.ISPname)。
PC2使用IEEE802.1X认证访问互联网(基于IP的以太网),并用DHCP获取IP地址,服务选择是基于扩展认证协议(EAP)的“EAP-响应/身份”信息,一般格式为username@ICPname.ISPname,其中,username用于标示用户,ICPname.ISPname定义了一个服务,DHCP可以用户类选项(选项77)来标示所需要的服务,该标识符的格式同样为ICPname.ISPname。
电话在接受IPoE语音服务时不需要L2(+)访问控,使用DHCP获取IP地址,并且使用DHCP的选项进行服务选择,该选项应包括ICPname.ISPname。
机顶盒(STB)在接受视频服务时也不需要L2(+)访问控制,使用DHCP获取IP地址,并且使用DHCP的选项进行服务选择,该选项应包括ICPname.ISPname。
我们也可以使用DHCP类标识符(选项60)与厂商自定义信息(选项43),或者定义一个新的DHCP选项,来标识所需要的服务,该选项应包括ICPname.ISPname。
在以下的第1、2、3实施例中都只假设有4条PVC,在这4条PVC上建立4条逻辑通道,这4条逻辑通道在CPE上对应的端口为端口1,端口2,端口3和端口4。为了实现基于多逻辑通道的多服务和自动服务选择功能,需要在L3 IP-DSLAM作如下配置;
1.在L3 IP-DSLAM上建立一个ICP/ISP-通道映射表,为需要用PPPoE进行用户接入控制和不需要IEEE802.1X认证的IPoE的业务,配置ICPname.ISPname与对应的逻辑通道。如表1:
            表1:ICP/ISP-通道映射表
    服务名称     逻辑通道ID
    ICP1.ISP1(服务1)     逻辑通道1
    ICP2.ISP1(服务2)     逻辑通道2
    ICP1.ISP2(服务3)     逻辑通道3
    ICP2.ISP2(服务4)     逻辑通道4
2.定义哪个逻辑通道需要应用IEEE802.1X认证,例如,在本例中逻辑通道2需要应用IEEE802.1X认证。
3.建立一个MAC地址池。由于在一个如表2:
           表2:MAC地址池
    逻辑通道ID     对应MAC地址
    1     M1
    2     M2
    3     M3
    4     M4
第1个实施例,描述L3 IP-DSLAM如何处理来自PC1的以太网帧。
1.当PC1向CPE发送带有服务名标签的PPPoE主动发现发起帧(PADI)时(这里的“PPPoE主动发现发起帧”是指“用于转载PPPoE主动发现发起消息的以太网帧”,下文中其它帧采用类似的定义,以便于描述),CPE向它的4个逻辑端口(端口1,端口2,端口3,端口4)广播该PADI帧。
2.IP-DSLAM接收该4个PADI帧后,IP-DSLAM解析出PADI的服务名称,通过ICP/ISP-通道映射表得知来自/发向该用户的数据应从逻辑通道1传送,所以IP-DSLAM只处理来自逻辑通道1的PADI帧,丢弃其它3个PADI帧。
3.IP-DSLAM向PC1发送PPPoE主动发现给予帧(PADO),并且根据ICP/ISP-通道映射表将该帧的源MAC地址设置为M1。
4.用户终端CPE接收该PADO帧,在逻辑端口1上学到MAC地址M1,并把该PADO帧转发到PC1。
5.PC1选择接入集中器(Access Concentrator),并且通过PADO帧确定要访问的对端MAC地址为M1,然后向IP-DSLAM发送目的地址为M1的PPPoE主动发现请求帧(PADR)。
6.CPE通过逻辑通道1转发该PADR帧。至此,PC1与IP-DSLAM之间的PPPoE通信都将通过逻辑通道1进行。
同一个逻辑通道能够支持多个访问集中器,多个服务名称也可以对应同一个逻辑通道。
在成功建立PPP连接之后,L3 IP-DSLAM将学习到PC1的MAC地址、IP地址、PPPoE会话ID、逻辑通道ID等信息,并把它们绑定存放在转发表中。
实施例2,将描述IP-DSLAM处理PC2的以太网帧的情况。
当PC2需要进行IEEE802.1X认证时,进行如下步骤:
1.PC2向CPE发送局域网扩展认证协议发起帧(EAPOL-Start),用户终端向4个逻辑端口(端口1,端口2,端口3,端口4)广播该EAPOL-Start帧。
2.IP-DSLAM发现某个逻辑通道(在本例中为逻辑通道2)使用IEEE802.1X认证,从而只处理从逻辑通道2收到的EAPOL-Start帧,并丢弃其它EAPOL-Start帧。
3.IP-DSLAM通过逻辑通道2向PC2发送扩展认证请求帧(EAP Request),该请求帧的源MAC地址为M2。
4.CPE接收到该扩展认证请求帧后,在逻辑端口2上学到MAC地址M2,并向PC2转发该请求帧。
5.由此,所有PC2和IP-DSLAM之间需要进行802.1X认证的通信都将通过逻辑通道2。
6.PC2向IP-DSLAM发送扩展认证响应帧,该帧目的MAC地址是M2,其身份信息用于业务选择。
7.当802.1X认证结束时,IP-DSLAM根据学习到的用户的MAC地址和用户将要访问的ISP/ICP,把该逻辑通道在IP-DSLAM中的端口或用户的MAC地址与对应的VRF绑定并存放在IP-DSLAM中。
随后,PC2进入DHCP阶段:
1.对于PC2到IP-DSLAM的广播DHCP帧,如:发现帧(DHCPDISCOVER),请求帧(DHCPREQUEST)和信息帧(DHCPINFORM),CPE向4个逻辑端口(端口1,端口2,端口3,端口4)广播这些帧,利用这些帧的源MAC地址,IP-DSLAM根据在802.1X认证阶段学习到的PC2的MAC地址与逻辑通道对应关系,确定应使用的逻辑通道;也可以根据DHCP选项(选项77,或选项60与选项43,或自定义选项)中的服务名称查找ICP/ISP-通道映射表,以选择一有效的逻辑通道,处理通过该逻辑通道接收到的DHCP帧,并丢弃其它帧,在本例中选择逻辑通道2。
2.对于PC2向IP-DSLAM发送的单播DHCP帧,CPE将根据目的MAC地址直接转发到正确的逻辑通道中,在本例中为逻辑通道2。
3.IP-DSLAM向PC2发送的DHCP帧通过逻辑通道ID(在本例中为通道2)选择正确的源MAC地址。
在成功地为PC2分配IP地址之后,L3 IP-DSLAM将学习到PC2的MAC地址、IP地址、逻辑通道ID等信息,并把它们绑定存放在转发表中。
接下来,PC2进入正常通信状态:
1.当PC2想要知道网关的MAC地址,或者在同一子网中但端口不同的其它用户端的MAC地址,PC2可以向CPE发送ARP(地址解析协议)帧,用户终端CPE向4个逻辑端口广播该ARP帧。
2.IP-DSLAM根据ARP帧源MAC地址和发送者IP地址(即,PC2的MAC地址和IP地址)查找转发表以确定唯一正确的逻辑通道,处理从这一通道收到的ARP帧,并丢弃其它ARP帧,在本例中选择逻辑通道2。
3.IP-DSLAM向PC2发送的ARP帧的源MAC地址是根据逻辑通道ID获得的MAC地址M2。
4.至此,PC2和IP-DSLAM之间的所有单播帧都通过逻辑通道2进行。
实施例3,本实施例中将描述IP-DSLAM怎样处理电话和机顶盒的以太网帧。
当电话或者机顶盒进入DHCP阶段:
1.对于从电话或机顶盒到IP-DSLAM的广播DHCP帧,如:发现帧(DHCPDISCOVER),请求帧(DHCPREQUEST)和信息帧(DHCPINFORM),CPE向4个逻辑端口(端口1,端口2,端口3,端口4)广播这些帧;IP-DSLAM根据上述的DHCP选项(选项77,或选项60与选项43,或自定义选项)中的服务名称查找ICP/ISP-通道映射表,以选择一有效的逻辑通道,处理从这个逻辑通道传送的上述DHCP帧并丢弃来自其它逻辑通道的DHCP帧,在本例中选择逻辑通道3(电话)或逻辑通道4(机顶盒)。
2.从电话或机顶盒发送往IP-DSLAM的单播DHCP帧都由CPE根据目的MAC地址转发到正确的逻辑通道。
3.从IP-DSLAM发往电话或者机顶盒的DHCP帧的源MAC地址,是根据相应的逻辑通道ID选择的,在本例中为M3(电话)或M4(机顶盒)。
在成功地为电话或机顶盒分配IP地址之后,L3 IP-DSLAM将学习到电话或机顶盒的MAC地址、IP地址、逻辑通道ID等信息,并把它们绑定存放在转发表中。
电话或机顶盒进入正常通信阶段:
1.当电话或机顶盒想要知道网关的MAC地址或在同一子网内但不同端口的用户端MAC地址时,该电话或者机顶盒向CPE发送ARP报文,  CPE将向它的4个逻辑端口广播该ARP报文。
2.IP-DSLAM根据ARP帧的源MAC地址和发送者的IP地址(即,电话的MAC地址或者是机顶盒的MAC地址和IP地址),查找转发表以确定唯一正确的逻辑通道,处理从这一通道收到的ARP帧,并丢弃其它ARP帧,在本例中选择逻辑通道3(电话)或逻辑通道4(机顶盒)。
3.由IP-DSLAM向电话或者机顶盒传送的ARP帧的源MAC地址,是根据逻辑通道ID选择的,在本例中为M3(电话)或M4(机顶盒)。
4.电话或者机顶盒和IP-DSLAM之间的单播通信都将通过逻辑通道3(电话)或者逻辑通道4进行(机顶盒)。
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在其它网络拓扑结构中通过基于虚拟局域网/端口信息的动态MAC地址选择而实现动态服务选择。
当ATM上行链路的DSLAM直接连接到BRAS时,ICP/ISP-通道映射表,动态MAC地址选择和动态服务选择可以利用结构化的虚路径标识符/虚通道标识符(VPI/VCI)在BRAS中实现。
对于以太网上行链路异步传输模式内核的DSLAM(ATM-DSLAM)或者L2的IP内核的DSLAM,与它们相连的第一个三层网络设备可能是BRAS或其它L3设备,有两种方法可以在第一个三层网络设备实现动态MAC地址选择和动态服务选择:
第一种方法是,在DSLAM中为PPPoE的发现帧和DHCP帧增加(上行方向)或删除(下行方向)中继ID(包括:系统ID、DSL接口ID和逻辑通道ID);在第一个三层网络设备上应用ICP/ISP-通道映射表,并实现ICP/ISP与逻辑通道ID之间的对应关系。
第二种方法是,在DSLAM中根据DSL接口ID和逻辑通道ID为上行方向的以太网帧加上结构化的VLAN ID(例如:在单VLAN情况下,可以把DSL接口ID和逻辑通道ID分别映射到VLAN ID的高8位和低4位;在双VLAN情况下,可以把DSL接口ID和逻辑通道ID分别映射到第一个VLAN ID和第二个VLAN ID的低4位上),为下行方向的以太网帧删除VLAN ID;在第一个三层网络设备上应用ICP/ISP-VLAN ID映射表,并实现ICP/ISP与VLAN ID之间的对应关系,该映射表与表1类似,只是逻辑通道由VLAN ID的部分比特代替(例如:在单VLAN情况下,建立ICP/ISP与VLAN ID低4位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双VLAN情况下,建立ICP/ISP与第二个VLAN ID的低4位之间的对应关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即使是简单桥接CPE,也可以同时实现基于多逻辑通道的多业务功能和动态服务选择功能,因此不需要更换或升级现网中大量的简单桥接CPE;同时,只需要很少数量的MAC地址便可保证CPE能正确地转发以太网帧,除了需要对第一个三层网络设备进行很小的软件升级外,不需要第一个三层网络设备进行硬件升级,也不需要对其它设备做任何软件或硬件的改动;所以,可以以很低的成本同时实现基于多逻辑通道的多业务功能和动态服务选择功能。
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用于限定本发明。

Claims (9)

1.一种在数字用户线中实现多服务和动态业务选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个三层网络设备上建立一个服务-逻辑通道映射表和一个与逻辑通道对应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池,在用户终端与第一个三层网络设备通信时,上述第一个三层网络设备根据用户请求的服务信息和该服务-逻辑通道映射表确定一条逻辑通道,并根据媒体访问控制地址池确定它与所述用户终端相互通信时所用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数字用户线中实现多服务和动态业务选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应用二层IP内核数字用户线接入复用器时,所述的第一个三层网络设备为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或路由交换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数字用户线中实现多服务和动态业务选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应用异步传输模式内核数字用户线接入复用器时,所述的第一个三层网络设备为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或路由交换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数字用户线中实现多服务和动态业务选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应用三层IP内核数字用户线接入复用器时,所述的第一个三层网络设备为该三层IP内核数字用户线接入复用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数字用户线中实现多服务和动态业务选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服务-逻辑通道映射表包括:互联网内容提供商名/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名字段;在基于异步传输模式的数字用户线中的永久虚信道所对应的逻辑通道字段,或者为在基于包传输模式的数字用户线或以太网中的延时通道所对应的逻辑通道字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数字用户线中实现多服务和动态业务选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服务-逻辑通道映射表包括:互联网内容提供商名/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名字段;在基于异步传输模式的数字用户线中的永久虚信道所对应的虚拟局域网字段,或者为在基于包传输模式的数字用户线或以太网中的延时通道所对应的虚拟局域网字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数字用户线中实现多服务和动态业务选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媒体访问控制地址池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数量与在同一基于异步传输模式的数字用户线中的永久虚信道的数量相同,或者与在同一基于包传输模式的数字用户线或以太网中的延时通道的数量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在数字用户线中实现多服务和动态业务选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媒体访问控制地址池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数量和同一基于异步传输模式的数字用户线中的永久虚信道的数量均为16,或者媒体访问控制地址池的媒体访问控制地址数量和同一基于包传输模式的数字用户线或以太网中的延时通道的数量均为16。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数字用户线中实现多服务和动态业务选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同一个三层网络设备上的多条DSL线路中的逻辑通道从同一个媒体访问控制地址池中选择媒体访问控制地址。
CN200610066417.3A 2006-03-30 2006-03-30 一种在数字用户线中实现多服务和动态业务选择的方法 Pending CN1010476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066417.3A CN101047695A (zh) 2006-03-30 2006-03-30 一种在数字用户线中实现多服务和动态业务选择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066417.3A CN101047695A (zh) 2006-03-30 2006-03-30 一种在数字用户线中实现多服务和动态业务选择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47695A true CN101047695A (zh) 2007-10-03

Family

ID=38771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66417.3A Pending CN101047695A (zh) 2006-03-30 2006-03-30 一种在数字用户线中实现多服务和动态业务选择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047695A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7256A (zh) * 2010-01-26 2011-07-2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文件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387222A (zh) * 2011-10-19 2012-03-2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分配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354636A (zh) * 2013-08-12 2013-10-16 北京傲天动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pe多用户接入方法及设备
CN104065554A (zh) * 2014-06-30 2014-09-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组网方法以及组网装置
CN104168199A (zh) * 2013-05-15 2014-11-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包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378276A (zh) * 2013-08-15 2015-02-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机顶盒支持多个虚拟局域网的方法及装置
WO2015035618A1 (zh) * 2013-09-13 2015-03-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5589740A (zh) * 2014-10-20 2016-05-18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和逻辑通道动态映射的运行方法及系统
CN106533885A (zh) * 2016-12-06 2017-03-22 河海大学 一种上行带宽的分配方法及系统
CN106682222A (zh) * 2017-01-04 2017-05-17 上海智臻智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问答系统的多服务响应方法、装置及问答系统
CN103795656B (zh) * 2012-10-28 2017-07-25 领特德国有限公司 用于来自分布点的多服务操作的分组封装的方法
WO2019149078A1 (zh) * 2018-02-02 2019-08-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会话管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US12267883B2 (en) 2018-02-02 2025-04-0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ession management method and system, and device

Cited B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7256A (zh) * 2010-01-26 2011-07-2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文件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137256B (zh) * 2010-01-26 2013-11-0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文件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387222B (zh) * 2011-10-19 2014-08-0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分配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387222A (zh) * 2011-10-19 2012-03-2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分配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795656B (zh) * 2012-10-28 2017-07-25 领特德国有限公司 用于来自分布点的多服务操作的分组封装的方法
CN104168199A (zh) * 2013-05-15 2014-11-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包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168199B (zh) * 2013-05-15 2019-07-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包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3354636A (zh) * 2013-08-12 2013-10-16 北京傲天动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pe多用户接入方法及设备
CN104378276A (zh) * 2013-08-15 2015-02-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机顶盒支持多个虚拟局域网的方法及装置
WO2015035618A1 (zh) * 2013-09-13 2015-03-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US11722337B2 (en) 2013-09-13 2023-08-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511460B2 (en) 2013-09-13 2019-12-1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4065554A (zh) * 2014-06-30 2014-09-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组网方法以及组网装置
CN104065554B (zh) * 2014-06-30 2017-09-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组网方法以及组网装置
CN105589740A (zh) * 2014-10-20 2016-05-18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和逻辑通道动态映射的运行方法及系统
CN105589740B (zh) * 2014-10-20 2019-01-04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和逻辑通道动态映射的运行方法及系统
CN106533885A (zh) * 2016-12-06 2017-03-22 河海大学 一种上行带宽的分配方法及系统
CN106682222B (zh) * 2017-01-04 2019-06-14 上海智臻智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问答系统的多服务响应方法、装置及问答系统
CN106682222A (zh) * 2017-01-04 2017-05-17 上海智臻智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问答系统的多服务响应方法、装置及问答系统
WO2019149078A1 (zh) * 2018-02-02 2019-08-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会话管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0138815A (zh) * 2018-02-02 2019-08-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会话管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0138815B (zh) * 2018-02-02 2020-1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会话管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US12267883B2 (en) 2018-02-02 2025-04-0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ession management method and system, and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47695A (zh) 一种在数字用户线中实现多服务和动态业务选择的方法
EP1695508B1 (en) Ethernet dsl access multiplexer and method providing dynamic service selection and end-user configuration
US8953601B2 (en)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six (IPv6) addressing and packet filtering in broadband networks
JP4738901B2 (ja) Vlanid動的割当方法及びパケット転送装置
US6850495B1 (en) Methods, apparatus and data structures for segmenting customers using at least a portion of a layer 2 address header or bits in the place of a layer 2 address header
CN101026519B (zh) 基于用户信息字符串动态创建vlan接口
US6771673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and data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access to an edge router of a network
EP3706374B1 (en) Point-to-multipoint functionality in a bridged network
US20070274321A1 (en) Vlan Mapping For Multi-Service Provisioning
US20060126659A1 (en) Methods, apparatus and data structures for preserving address and service level information in a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US7801123B2 (en) Method and system configured for facilitating residential broadband service
CN1781283A (zh) 用于对通信设备进行自动配置的方法
JP2007536851A (ja) セッションベースのパケット交換装置
US20080186967A1 (en) Method for supporting source-specific multicast forwarding over ethernet and device thereof
CN1203723C (zh) 一种交换远程通信系统中的方案和方法
CN1866904A (zh) 收敛二层mac地址的方法及设备
EP1940085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rvice binding
EP2073506B1 (en) Method for resolving a logical user address in an aggregation network
CN101399787B (zh) 选择终端设备和互联网网关之间的服务品质级别的方法
CN101030877B (zh) 一种点到点协议实现组播业务的方法
JP2006005443A (ja) 通信制御装置とそのフレーム転送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EP1730882A2 (en) Vlan mapping for multi-service provisioning
CN101060503A (zh) 一种宽带网络网关的发现方法
JP2003078548A (ja) 加入者無線アクセスシステム
SE511812C2 (sv) ADSL-transmissionssystem inkluderande router med proxy- funktion baserad på hantering av DHCP-meddelande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IEMENS ENTERPRISE COMMUNICATION CO.,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IEMENS (CHINA) AG

Effective date: 2008080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80808

Address after: Munich, Germany

Applicant after: SIEMENS Enterprise Communication Co Ltd

Address before: 7, South Central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Wangjing, China: 100102

Applicant before: Simens Co., Ltd. (China)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7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