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47617A - 一种移动组播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组播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047617A CN101047617A CNA2006100667218A CN200610066721A CN101047617A CN 101047617 A CN101047617 A CN 101047617A CN A2006100667218 A CNA2006100667218 A CN A2006100667218A CN 200610066721 A CN200610066721 A CN 200610066721A CN 101047617 A CN101047617 A CN 10104761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uter
- label switching
- cross
- access router
- mobi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150020450 lsr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138 pru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269238 D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800 matu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组播切换的方法及装置,属于通信领域。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切换时延长和丢包率高、系统复杂、带宽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本发明所述方法包括在每个分支标签交换路由器和移动锚点中设置接入路由器消息列表、并根据所述接入路由器消息列表查找所述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在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缓存组播数据直到移动节点完成平滑切换的步骤。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查找所述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的装置,包括移动节点、分支标签交换路由器和移动锚点,由所述移动节点发送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查询请求、在所述分支标签交换路由器和移动锚点中根据所述接入路由器消息列表查找所述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的模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基于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网络的查询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的方法及利用所述的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查询方法进行移动组播切换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电视和视频会议等网络多媒体应用日益广泛,利用组播技术来支持点到多点、多点到多点通信是减少带宽消耗、提高服务质量的有效手段。移动组播作为移动互联网中一项非常有应用前景的新技术更是研究的热点。
近年来对于组播在移动环境下通信的持续性,已经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一类是基于家乡签署,如移动IP双向隧道(MIP-BT:MobileInternet Protocol-bidirectional tunnel)、移动组播协议(MoM-Mobile Multicast Protocol)以及基于范围的移动组播(RBMoM-Range based MoM)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需要一个家乡代理(HA-Home Agent)来负责加入组播树并把数据包转发给移动节点(MN-Mobility Node),其组播树无须因MN位置的改变而重构,但长隧道造成了大的传输延迟,负担很重的家乡代理(HA)往往成为通信的瓶颈,因而存在着三角路由、隧道聚集的问题;另一类解决方案是基于远程签署,如移动IP远程签署(MIP-RS Mobile Internetprotocol-remote subscription)和组播代理(MA)协议等,它们都是由外地代理(FA-Foreign Agent)负责加入组播树,其组播路径是优化的,但MN的移动会带来组播树频繁的重构,会带来组播树频繁重构,切换时延长,丢包多的问题;另外还有一类解决方案是以上两者的混合,即家乡代理和外地代理都负责加入组播树,其主要缺点是过于复杂。以上几种机制分别存在各自的问题,无法满足实时多媒体应用的性能要求。
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Multi Protocol Label Switch)组播通过把一个网络层的组播树映射到点到多点(P2MP-Point to MultiPoint)的标签交换路径(LSP-Label Switch Path),可以使得组播数据包快速高效地传输。目前的MPLS组播机制都是在假设组播接收者和发送者的位置固定不变的前提下提出的,还没有针对当接收节点发生位置改变后还能够接收组播数据的问题提出成熟的解决方案。其中有两个与本发明较接近的方案如下:
技术方案1:在MPLS网络中为移动节点建立组播树的机制
在此方案中,组播树的管理基于MPLS标签。一个移动节点在移动检测后通过出口标签边缘路由器(Egress LER-Egress Label EdgeRouter)能加入一个特定的组播树,出口LER像远程签署一样负责加入组播树和传输组播数据到MN。MN加入组播树后,数据转发基于MPLS。
参见图1,假设入口LER(Ingress LER)和所有的标签交换路由器(LSR-Label Switched Router)能处理来自MN的Join消息,LER行使家乡代理或外地代理的功能。入口LER是组播树的根或与其他组播网络的连接点,它管理网络中的组播树。
在MN加入组播树后,数据经过入口LER和LSR,从出口LER传送给MN。在入口LER和出口LER之间数据依据MPLS标签传输。在LER与外部之间使用IP传输。出口LER行使外地代理或外地路由器的功能,入口LER行使家乡代理的功能。MN需要保存组播树地址和组播源的信息,用于组播树的重建。
当一个移动节点移动到一个新的外地网络时,它必须重新加入组播树,因为它的接入点改变了,转交地址也改变了。MN分为两种状态来加入组播树。第一种是initial-join状态,这种状态是MN还没有关于组播树的信息并且需要加入组播树情形。第二种是handoff-join状态,这种状态是当MN接收到组播包移动到新的外地网络的情形,此时MN有组播树信息,所以能够减少加入延迟。
技术方案1具有如下缺点:
(1)只支持MN的宏移动管理,不支持层次化移动管理。每次切换都需要向家乡代理重新注册。不支持快速切换(FHMIP)。
在未来的网络中,为了容纳更多的移动节点,蜂窝半径会越来越小,切换的次数会越来越频繁,宏移动在这种环境下会造成相当大的切换时延和丢包率。
(2)MN的切换属于“硬切换”,会造成较大的丢包率。
技术方案2:在基于MPLS的网络中支持无缝切换的方案
本方案在集成了多协议标签交换的移动IPv6网络中设计了一种无缝切换方案,它通过限制标签交换路径(LSP)的重建范围和在切换时对主机双播数据来实现切换。并提出了一种查找主机切换前后发送分组历经路径的最近公共点(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的算法以减少LSP重建范围。
在具有层次结构的移动锚点(MAP-Mobility Anchor Point)区域中,通过各节点到达MAP的路径只有一条,然后对区域中的各节点进行编号。其中根节点(即MAP)的编号为0,其余节点的编号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是父节点的编号,后半部分是在同一个父节点下的子节点的编号。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CR-Cross Router)的编号等于将原接入路由器和新接入路由器的编号进行匹配所得到的最大匹配串。为了找到CR,要求各节点应保存自己的编号。
根据路由器最长匹配找到CR后,建立从CR到新接入路由器(nAR-New Access Router)间的LSP即完成了整个LSP的重建。然后在CR处对NAR和现接入路由器(oAR-01d Access Router)进行双播以实现无缝切换。
技术方案2具有如下缺点:
(1)在网络规模增大时,路由器编号会越来越复杂,降低了路由器的处理效率。
(2)不支持组播,从而不能更好地利用带宽资源。
另外,在现有技术中,在进行三层切换之前,FMI Pv6协议通过在oAR和nAR之间建立双向隧道可以有效地减小切换延迟和丢包率。在MPLS网络中,利用显式LSP更容易建立所需要的隧道。但FMIPv6协议要求数据包的重定向必须要与MN的实际移动严格同步,否则在切换的过程中可能会丢包。比如,倘若过早被重定向,当数据包到达新链路时,MN尚未切换过去;倘若重定向太晚,MN已经切换到新链路,但数据包依然被发送到旧的链路上。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移动组播切换过程中组播树频繁重构、丢包率和切换时延较大等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组播的切换方法,在基于MPLS的网络中,在微移动的情况下为移动节点提供组播服务,通过合理建立组播树以及控制组播树的范围,以减少切换时延和丢包率,来提高服务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首先提出了一种查询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的方法,在每个区域内的网络节点都通过一个移动锚点连接到骨干网络,并且每个节点到达移动锚点的路径唯一,在每个分支标签交换路由器和移动锚点中设置接入路由器消息列表,所述列表保存所述每个分支标签交换路由器或移动锚点下游所有接入路由器的地址信息,所述查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移动节点获得新接入路由器的地址信息;
步骤B:所述移动节点向上游的分支标签交换路由器发送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查询请求,所述查询请求中包含新接入路由器和现接入路由器的地址信息;
步骤C:所述分支标签交换路由器收到所述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查询请求后根据所述接入路由器消息列表查找所述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
所述步骤C具体包括:
所述分支标签交换路由器收到所述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查询请求后将所述新接入路由器和现接入路由器的地址信息与本地的接入路由器消息列表中的接入路由器地址信息进行比对;
如果所述本地的接入路由器消息列表中包含了新接入路由器和现接入路由器的信息,则此分支标签交换路由器为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否则继续向上游分支标签交换路由器发送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查询消息,并重复执行步骤C,直至达到移动锚点。
所述查询请求由开始缓存消息发送。
本发明基于上述的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查询方法,还提供了一种进行移动组播切换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移动节点获得新接入路由器的地址信息;
步骤B:所述移动节点向上游的分支标签交换路由器发送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查询请求,所述查询请求中包含新接入路由器和现接入路由器的地址信息;
步骤C:所述分支标签交换路由器收到所述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查询请求后根据所述接入路由器消息列表查找所述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
步骤D:所述移动节点向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发送开始缓存消息,所述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收到所述开始缓存消息后将接受到的组播数据流进行缓存;
步骤E:所述移动节点离开旧接入路由器,向新接入路由器发送加入请求;
步骤F:所述新接入路由器收到移动节点的加入请求后将所述移动节点加入到新接入路由器;
步骤G:所述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将缓存中的组播数据及接受到的组播数据通过新接入路由器转发给移动节点。
所述步骤F中所述新接入路由器收到移动节点的加入请求后进一步包括:所述新接入路由器判断是否有其它的主机正在使用相同的组播业务,如果是,将所述移动节点直接加入到所述新接入路由器,否则所述新接入路由器向所述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发送加入消息,建立新的标签交换路径。
所述步骤F之后进一步包括:
所述移动节点向旧接入路由器发送离开消息,所述旧接入路由器收到所述离开消息后,判断如果本地子网中不存在其它的该组播成员,则剪枝所述旧接入路由器和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之间的标签。
所述步骤G之前进一步包括:
所述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对旧接入路由器和新接入路由器进行双播。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查询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的装置,在每个区域内的网络节点都通过一个移动锚点连接到骨干网络,并且每个节点到达移动锚点的路径唯一,在每个分支标签交换路由器和移动锚点中设置接入路由器消息列表,所述列表保存所述每个分支标签交换路由器或移动锚点下游所有接入路由器的地址信息,所述查询装置包括查询请求模块和查找模块;
所述查询请求模块用于移动节点向上游的分支标签交换路由器发送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查询请求,所述查询请求中包含新接入路由器和现接入路由器的地址信息;
所述查找模块用于所述分支标签交换路由器收到所述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查询请求后根据所述接入路由器消息列表查找所述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
所述查找模块具体包括比对模块和判断模块;
所述比对模块用于所述分支标签交换路由器收到所述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查询请求后将所述新接入路由器和现接入路由器的地址信息与本地的接入路由器消息列表中的接入路由器地址信息进行比对;
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如果所述本地的接入路由器消息列表中包含了新接入路由器和现接入路由器的信息,则此分支标签交换路由器为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否则继续向上游分支标签交换路由器发送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查询消息。
本发明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层次化网络结构的引入和查找CLSR,与家乡签署和混合机制相比,本方法大大减小了加入消息和重建新LSP的延迟。
(2)家乡代理不使用非聚合的隧道将组播数据转发给各个MN,也就不存在MIP-BT协议的隧道聚集问题,可以极大的减小家乡代理和网络的负担。
(3)与远程签署相比,它不需组播树的频繁重构,并且也具有比较优化的组播路由。
(4)动态缓存机制的引入减少了丢包率。
(5)核心网中的路由器只需保存MAP的信息,不需保存任何关于MN和MAP内的其它LSR的信息,减少了核心路由器的负担。
(6)算法简单,对现有的MIPv6协议改动很小,易于实现。
(7)在基于MPLS的网络中,有效地为移动节点提供组播服务,从而有效地利用了带宽等网络资源。
附图简要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网络结构图;
图2为基于MPLS网络中提供移动组播服务的网络结构图;
图3为移动组播域内平滑切换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CLSR判定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查找CLSR的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案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但并不表示对本发明的限定。
为了加深对本技术方案的理解基于MPLS网络的切换时延分析如下:
将MPLS与移动IPv6相结合后,移动节点的切换时延可表示为:
Dhandoff=Dconnect+Drd+Ddad+Dreg+Dlsp (1)
移动节点由外地网络1切换到外地网络2时,首先要进行链路层切换,此切换延迟即表示为Dconnect;随后移动节点按照移动检测算法进行路由器搜索,做出开始三层切换的决定,此延迟表示为Drd;一旦移动节点开始切换,则开始配置新的转交地址,对新的转交地址进行重复地址检测的时间Ddad;接着移动节点发送绑定更新给本地代理和通信对端注册新的转交地址,此延迟为Dreg;而Dlsp是MPLS网络建立新的LSP路径的时延。
一般来说,链路层切换时延Dconnect远小于其它时延,可忽略不计。Dreg和Dlsp与网络实体处理信令的时延及信令所需传输的距离成正比。式(1)可进一步表示为:
Dhandoff=Drd+Ddad+αLreg+βLlsp (2)
其中Lreg是注册新转交地址的信令传输距离;Llsp是建立新LSP的信令传输距离;α和β是比例系数。由上式可以看出,为了最大程度地实现快速切换,应尽可能地减小各项的值。比如在现有家乡签署的方案中,移动节点发生切换后必须向HA注册,由HA负责加入组播树,然后在FA和HA之间重新建立LSP,此时Lreg和Llsp都为FA与HA之间的距离长度。
本发明结合FMIPv6技术,使现接入路由器(oAR)通过与新接入路由器(nAR)的二层信令交互得到其子网信息,移动节点提前构造新的本地转交地址,这样可以完全消除路由器搜索延迟Drd及大大减小重复地址检测延迟Ddad;利用HMIPv6技术,使Lreg和Llsp缩短为FA到区域网关之间的距离,在此基础上,定义移动节点切换前后到移动锚点(MAP)路径上的公共LSR为交叉LSR(CLSR),使LSP的重建仅限制在真正改变的部分,进一步减小了注册和重建LSP的延迟,并提出了查找CLSR的方法。
实施例1: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MPLS网络的移动组播切换方法,结合层次化移动IPv6技术(HMIPv6)和快速切换技术(FMIPv6),通过查询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并利用在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CROSS LSR)上建立动态缓存的方法,实现了组播在移动条件下的快速平滑切换,且有低的切换时延和丢包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参见图3,本发明所述移动组播切换方法的步骤如下:
步骤101:在MN从本地链路断开连接之前,oAR向MN发送L2Trigger,用于通知MN准备切换。
步骤102:MN收到oAR发送的L2 Trigger之后,基于FMIPv6协议,向oAR发送路由器请求代理消息(RtSolPr)消息,通知oAR将要进行切换,并且请求切换所需要的信息。
步骤103:oAR收到MN发送的RtSolPr消息后,向MN发送回应的PrRtAdv消息,用于提供nAR的子网前缀和地址信息。
步骤104:MN收到oAR发送的PrRtAdv消息后,根据收到的PrRtAdv消息来帮助进行移动检测,随后MN使用无状态的地址自动配置构造出新的转交地址。
步骤105:MN向MAP方向发送CLSR查询消息,得到本次切换前后路径上的CLSR,并向MN发送查询结果。该步骤的具体实现方法详见实施例2。
步骤106:MN收到查询结果后向CLSR发送开始缓存(StartBuffer)消息以通知CLSR将接收到的组播数据流开始进行缓存。为了减少网络中的信令负载,可以将CLSR查询消息和StartBuffer消息合并为一条信令向上发送,一旦寻找到真正的CLSR,其立即开始缓存组播数据。
步骤107:MN断开与oAR的本地连接,进入nAR的链路。MN同时向oAR主动发送离开消息,oAR收到MN的离开消息后,如果在oAR的本地子网中不存在其他的该组播树成员,接收到离开消息的oAR应开始与CLSR之间的标签撤销和释放过程。具体为方法为交叉交换路由器逐跳向旧接入路由器发送标签释放消息,后者逐跳返回标签撤退消息,从而将这旧的标签交换路径剪枝掉。也可以采用隐式的LSP拆除方法,因为每个FEC对应的标签转发信息库(LFIB)表项的生命期必须依赖于信令周期的更新,如果超时未更新,则该表项将被删除,相应的LSP也被拆除。
步骤108:nAR检测到新的MN接入后,向MN发送组播成员查询(Membership Query)消息,询问MN是否需要加入组播树,并在查询消息中包含了所能提供的组播服务内容。
步骤109:MN收到Membership Query消息后,根据自己需要的组播服务和nAR在查询消息里描述的组播服务进行比较后决定是否要加入组播树,如果需要加入,则发送组播成员报告(MembershipReport)消息给nAR,其中包括加入请求。
步骤110:nAR在收到组播成员报告中的加入请求消息后,检查是否有其它主机正在使用相同的组播业务,若存在,则MN只需加入到nAR即可,不需要重新建立新的LSP,并执行步骤113,使用IPv6的组播侦听发现协议(MLDv2)来管理MN加入或离开组播树。如果不存在,执行步骤111。
步骤111:nAR向CLSR发送加入(Join)消息。
步骤112:组播聚合点即CLSR接收到nAR发送的加入消息后,使用MPLS标签分发协议(Label Request,Label Mapping)建立起新的LSP,将组播树扩展到nAR。
步骤113:CLSR将自己缓存中的组播数据连同接收到的组播数据一起通过nAR转发给MN。
实施例2:
为了最大限度地缩短移动节点切换后需要重新建立的LSP的距离,减小移动切换的延迟,本发明提出了通过判定切换前后公共路径的交点-交叉LSR(CLSR)的方法,将LSP的重建仅限制在nAR与CLSR之间,从而使Dlsp值最小化。
参见图2,图中所述MPLS网络可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内的网络节点都通过一个移动锚点(MAP)连接到骨干网络,MAP负责管理区域内主机的移动,并且通过对路由表的预先配置使每个节点到达MAP的路径唯一。为了查询CLSR,首先在区域内的每个分支LSR包括MAP都有一个ARInfo列表,该列表保存着下游所有的AR信息。例如,图2中LSR2的ARInfo列表保存有AR1、AR2、AR3和AR4的信息,而LSR3的ARInfo列表中有AR2和AR3的信息。
参见图4,CLSR的查找步骤如下:
步骤201:根据步骤101至104,MN得到新的转交地址和nAR的子网信息及地址信息;
步骤202:MN通过旧的链路向上游沿MAP方向发送CLSR查询消息,消息中包含有旧接入路由器(oAR)和新接入路由器(nAR)的地址;
步骤203:分支LSR接收到CLSR查询消息;
步骤204:分支LSR将接收到的CLSR查询消息与其保存的ARInfo列表中AR信息进行比较,如果ARInfo列表中同时具有oAR和nAR的信息,则此分支LSR即为切换路径上的CLSR。否则LSR继续向上转发CLSR查询消息,并重复步骤203,直至到达移动锚点(MAP)或找到CLSR。
进一步以图2为例,描述查找CLSR具体过程:
1、MN的接入点由AR2切换到AR1,当MN仍然连接在oAR上时,根据实施例1中的步骤101至步骤104得到了新转交地址和nAR的子网信息及地址信息;
2、MN通过AR2所在的链路向上游即LSR3发送CLSR查询消息,消息中包含AR2和AR1的地址;
3、分支路由器LSR3接收到此消息后,搜索其保存的ARInfo列表(AR2,AR3),与CLSR查询消息中携带的接入路由器信息进行比较,发现ARInfo列表中仅含有AR2,而没有AR1的信息。于是LSR3继续向上游LSR2转发CLSR查询消息;
4、上游分支路由器LSR2接收到此查询消息,将其与保存的ARInfo列表(AR1,AR2,AR3,AR4)进行比较,发现自己的ARInfo列表既包含MN切换前所接入的路由器AR2也包含切换后将接入的AR1的信息,于是LSR2就可以知道自己为MN此次切换路径上的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CLSR。
由于CLSR的引入,组播树仅需重建从CLSR到nAR的部分,而不需要从MAP处开始重建,减少了重建范围,减少了网络切换延迟和信令负载。
以上是对移动组播域内平滑切换方案的描述,下面对于跨域切换的情况进行简单的描述,其原理与域内切换情况基本类似。在MN断开与本地链路的连接之前,通过二层机制得到所切换区域的MAP(nMAP)信息,随后在现区域的MAP(oMAP)与nMAP之间建立隧道,将接收到的组播数据发送给nMAP,由其进行缓存。MN切换完毕,建立起到nMAP的新LSP,nMAP再将缓存数据以及新接收的组播数据经由新LSP转发给MN。如果nMAP域内为MN服务的AR有正在使用相同组播服务的主机,则不需要重新建立LSP。之后MN从nMAP接收组播数据,并断开与oMAP的连接。
参见图5,本发明还提供了本发明还一种查询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的装置,在每个区域内的网络节点都通过一个移动锚点连接到骨干网络,并且每个节点到达移动锚点的路径唯一,在每个分支标签交换路由器和移动锚点中设置接入路由器消息列表,所述列表保存所述每个分支标签交换路由器或移动锚点下游所有接入路由器的地址信息,所述查询装置包括查询请求模块和查找模块;
所述查询请求模块用于移动节点向上游的分支标签交换路由器发送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查询请求,所述查询请求中包含新接入路由器和现接入路由器的地址信息;
所述查找模块用于所述分支标签交换路由器收到所述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查询请求后根据所述接入路由器消息列表查找所述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
所述查找模块具体包括比对模块和判断模块;
所述比对模块用于所述分支标签交换路由器收到所述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查询请求后将所述新接入路由器和现接入路由器的地址信息与本地的接入路由器消息列表中的接入路由器地址信息进行比对;
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如果所述本地的接入路由器消息列表中包含了新接入路由器和现接入路由器的信息,则此分支标签交换路由器为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否则继续向上游分支标签交换路由器发送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查询消息。
以上通过示例的方式对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发明作出各种修改。
Claims (9)
1、一种查询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的方法,在每个区域内的网络节点都通过一个移动锚点连接到骨干网络,并且每个节点到达移动锚点的路径唯一,其特征在于,在每个分支标签交换路由器和移动锚点中设置接入路由器消息列表,所述列表保存所述每个分支标签交换路由器或移动锚点下游所有接入路由器的地址信息,所述查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移动节点获得新接入路由器的地址信息;
步骤B:所述移动节点向上游的分支标签交换路由器发送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查询请求,所述查询请求中包含新接入路由器和现接入路由器的地址信息;
步骤C:所述分支标签交换路由器收到所述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查询请求后根据所述接入路由器消息列表查找所述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查询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具体包括:
所述分支标签交换路由器收到所述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查询请求后将所述新接入路由器和现接入路由器的地址信息与本地的接入路由器消息列表中的接入路由器地址信息进行比对;
如果所述本地的接入路由器消息列表中包含了新接入路由器和现接入路由器的信息,则此分支标签交换路由器为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否则继续向上游分支标签交换路由器发送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查询消息,并重复执行步骤C,直至达到移动锚点。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查询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查询请求由开始缓存消息发送。
4、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查询方法进行移动组播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移动节点获得新接入路由器的地址信息;
步骤B:所述移动节点向上游的分支标签交换路由器发送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查询请求,所述查询请求中包含新接入路由器和现接入路由器的地址信息;
步骤C:所述分支标签交换路由器收到所述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查询请求后根据所述接入路由器消息列表查找所述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
步骤D:所述移动节点向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发送开始缓存消息,所述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收到所述开始缓存消息后将接受到的组播数据流进行缓存;
步骤E:所述移动节点离开旧接入路由器,向新接入路由器发送加入请求;
步骤F:所述新接入路由器收到移动节点的加入请求后将所述移动节点加入到新接入路由器;
步骤G:所述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将缓存中的组播数据及接受到的组播数据通过新接入路由器转发给移动节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组播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F中所述新接入路由器收到移动节点的加入请求后进一步包括:所述新接入路由器判断是否有其它的主机正在使用相同的组播业务,如果是,将所述移动节点直接加入到所述新接入路由器,否则所述新接入路由器向所述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发送加入消息,建立新的标签交换路径。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组播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F之后进一步包括:
所述移动节点向旧接入路由器发送离开消息,所述旧接入路由器收到所述离开消息后,判断如果本地子网中不存在其它的该组播成员,则剪枝所述旧接入路由器和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之间的标签。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组播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G之前进一步包括:
所述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对旧接入路由器和新接入路由器进行双播。
8、一种查询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的装置,在每个区域内的网络节点都通过一个移动锚点连接到骨干网络,并且每个节点到达移动锚点的路径唯一,其特征在于,在每个分支标签交换路由器和移动锚点中设置接入路由器消息列表,所述列表保存所述每个分支标签交换路由器或移动锚点下游所有接入路由器的地址信息,所述查询装置包括查询请求模块和查找模块;
所述查询请求模块用于移动节点向上游的分支标签交换路由器发送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查询请求,所述查询请求中包含新接入路由器和现接入路由器的地址信息;
所述查找模块用于所述分支标签交换路由器收到所述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查询请求后根据所述接入路由器消息列表查找所述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查询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查找模块具体包括比对模块和判断模块;
所述比对模块用于所述分支标签交换路由器收到所述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查询请求后将所述新接入路由器和现接入路由器的地址信息与本地的接入路由器消息列表中的接入路由器地址信息进行比对;
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如果所述本地的接入路由器消息列表中包含了新接入路由器和现接入路由器的信息,则此分支标签交换路由器为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否则继续向上游分支标签交换路由器发送交叉标签交换路由器查询消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6100667218A CN101047617B (zh) | 2006-04-05 | 2006-04-05 | 一种移动组播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6100667218A CN101047617B (zh) | 2006-04-05 | 2006-04-05 | 一种移动组播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47617A true CN101047617A (zh) | 2007-10-03 |
CN101047617B CN101047617B (zh) | 2011-12-07 |
Family
ID=38771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10066721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47617B (zh) | 2006-04-05 | 2006-04-05 | 一种移动组播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047617B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72111A (zh) * | 2008-12-31 | 2010-07-07 | 阿德利亚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组播客户端无线漫游方法及设备 |
CN101924704A (zh) * | 2010-09-07 | 2010-12-22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二层组播链路切换方法及其装置 |
CN101959278B (zh) * | 2009-07-14 | 2013-04-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获取移动节点的最优服务范围的方法及装置 |
CN103718507A (zh) * | 2010-07-30 | 2014-04-09 | 阿尔卡特朗讯公司 | 从主多播树向备多播树进行快速切换的方法和设备 |
CN107911799A (zh) * | 2017-05-18 | 2018-04-13 | 北京聚通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智能路由的方法 |
CN112511444A (zh) * | 2020-04-03 | 2021-03-1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组播流量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170929B2 (ja) * | 2003-03-28 | 2008-10-22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移動端末、及び移動通信方法 |
KR100663451B1 (ko) * | 2004-11-09 | 2007-01-0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 인터넷 프로토콜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소스 노드의핸드오프에 따른 멀티캐스트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
CN100366032C (zh) * | 2005-10-14 | 2008-01-30 | 清华大学 | 基于快速组播切换的分层移动组播方法 |
-
2006
- 2006-04-05 CN CN2006100667218A patent/CN10104761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72111A (zh) * | 2008-12-31 | 2010-07-07 | 阿德利亚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组播客户端无线漫游方法及设备 |
CN101959278B (zh) * | 2009-07-14 | 2013-04-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获取移动节点的最优服务范围的方法及装置 |
CN103718507A (zh) * | 2010-07-30 | 2014-04-09 | 阿尔卡特朗讯公司 | 从主多播树向备多播树进行快速切换的方法和设备 |
CN101924704A (zh) * | 2010-09-07 | 2010-12-22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二层组播链路切换方法及其装置 |
CN101924704B (zh) * | 2010-09-07 | 2012-04-18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二层组播链路切换方法及其装置 |
CN107911799A (zh) * | 2017-05-18 | 2018-04-13 | 北京聚通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智能路由的方法 |
CN107911799B (zh) * | 2017-05-18 | 2021-03-23 | 北京聚通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智能路由的方法 |
CN112511444A (zh) * | 2020-04-03 | 2021-03-1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组播流量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
CN112511444B (zh) * | 2020-04-03 | 2024-06-0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组播流量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47617B (zh) | 2011-12-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777149A (zh) | 在三层交换机上实现组播转发的方法 | |
CN1568044A (zh) | 移动IPv6家代理无缝切换方法 | |
CN1791054A (zh) | 一种虚拟路由器方式的虚拟专用网络的组播方法 | |
CN103581341B (zh) | 一种ccn的分布式移动性数据传输方法 | |
CN1610322A (zh) | 移动检测方法和移动终端 | |
CN1836413A (zh) | 移动终端装置及其切换方法 | |
CN1437835A (zh) | 在基于网际协议运行的电信网络中执行移动用户终端路由更新的方法 | |
CN102547582B (zh) | 传输组播数据的方法、组播树的更新方法以及系统和装置 | |
CN101047617A (zh) | 一种移动组播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 |
CN1801783A (zh) | 一种基于ip/mpls/bgp的多域组播一体化数据分发结构及方法 | |
Schmidt et al. | Multicast mobility in mobile IP version 6 (MIPv6): problem statement and brief survey | |
CN101051986A (zh) | 一种实现快速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 |
CN1596023A (zh) | 移动ip中移动节点实现无缝切换的方法 | |
CN101112058A (zh) | 组播数据的隧道 | |
CN101068213A (zh) | 代理移动ip中的切换方法、组播加入方法及接入路由器 | |
CN101052004A (zh) | Ip网络中基于虚拟分发网的多播传送方法 | |
CN1744566A (zh) | 基于快速组播切换的分层移动组播方法 | |
CN1788508A (zh) | 扩展移动ip的方法和设备 | |
CN1181655C (zh) | 移动ip中一种数据包传输的方法 | |
CN103067865A (zh) | 在组播接收端切换场景下建立优化路径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1060692A (zh) | 一种无线演进网络中的切换方法及系统 | |
CN1875579A (zh) | 通信切换方法、通信切换程序和通信系统 | |
CN1324924C (zh) | 移动ip中移动节点实现切换的方法 | |
CN101035359A (zh) | 告知目标网络地址绑定结果的方法及移动用户终端 | |
CN101043350A (zh) | 一种多接口的移动组播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07 Termination date: 2020040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